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郭明使教学设计

郭明使教学设计

郭明使教学设计
郭明使教学设计

《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教学设计

设计教师:永安市第八中学郭明使指导教师:永安市教师进修学校林建梅〖教学内容〗

《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第二框的内容。本课是上一节课“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的延续,具体研究人格尊严权中的肖像权和姓名权,主要是讲述肖像和姓名的含义和作用,肖像权和姓名权的主要内容,常见的侵权行为和后果;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合法权益。同时,本节课的学习,也为下一节课“隐私受保护”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对应课标要求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部分——“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学生分析〗

学生在上一课时的学习中已经认识到法律赋予每个公民人格尊严权,知道公民享有肖像权和姓名权;但多数学生对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认知较薄弱,加上初中学生喜欢恶作剧,导致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侵害他人此类权利的事件:例如有些同学在现实生活或网络中存在恶意损毁、丑化和擅自使用他人肖像、盗用或冒用他人姓名等行为,学生不知道这是违法行为,不懂得尊重他人权利。此外,由于多数中学生维权意识淡薄,被侵权后不知道该如何维权。因此,从学生实际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有必要教会学生一些肖像权和姓名权相关知识,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学会用法律捍卫自己的合法权利。

〖设计思想〗

根据自主学习理论,本堂课按学法指导设计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分享—学以致用—反思提升”的过程,以张丽碰到的烦恼为主线,巧设情境,合作探究,层层深入,适时适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同时巧妙联系学生生活,结合时政热点,把课内知识内容教学与德育相渗透,在反思提升中实现对接,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观察、分析、阐释生活现象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和八年级学生

特点及学生成长需要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体验侵害他人肖像权、姓名权给被害人带来的生活上的麻烦,情感上的痛苦。维护——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肖像权和姓名权的责任意识,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肖像权和姓名权。

★能力目标:

判断能力——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判断哪些行为侵犯公民的肖像权和姓名权。行为能力——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姓名权与肖像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目标:

知道——知道肖像和姓名的含义和作用,肖像权和姓名权的内容。

了解——了解常见的侵害肖像权和姓名权的行为及这些行为带来的后果。

掌握——掌握常用的维权方法,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和姓名权,侵害公民肖像权和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依据分析:本课教学重点的设计是依据课标要求“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依据初中学生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的学情特点。〕

教学难点:公民在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合法权利的义务。〔依据分析: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肖像权和姓名权,自觉维护他人的合法权利是本课教学目标之一。由于当代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家人比较多的呵护,自我意识比较强,对他人的尊重意识相对欠缺。因此把这一目标设为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猜一猜“我是谁?”(时间:约2分钟)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分几个部分展示本班同学的肖像,展示本班学生最喜爱的一位老师的名字的一部分,引导学生猜测人名,适时总结:肖像和姓名是一个

人的两大外在标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题《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学生活动】学生现场竞猜,并说说猜测的依据。

【课件内容】学生的肖像和姓名,最喜爱老师的肖像和寄语。

【设计意图】引用学生身边的人物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现场竞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学习:

第一部分学习:肖像篇(时间:约16分钟)

活动一:自主学习(约5分钟)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导学提纲,引导学生阅读,巡视解疑,指导展示,及时板书。【学生活动】自主阅读书本P40-42,对照导学提纲,思考质疑,展示成果,做好笔记。【课件内容】见附件1导学提纲肖像篇“一、自主学习”部分:(一)肖像(二)肖像权的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让学生初步认识肖像和肖像权的相关知识。

活动二:合作探究(约4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课件,引导合作探究,巡视解疑。

【学生活动】阅读案例,积极思考,合作探究。

【课件内容】见附件1导学提纲肖像篇“二、合作探究”部分:张丽的烦恼(1)及思考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常用的维权方法,学会依法维权。

活动三:交流分享(约5分钟)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展示并引导其他小组同学大胆质疑,适当小结。

【学生活动】优先完成的小组展示合作成果,其他小组同学大胆质疑,表达不同观点。【知识链接】1.生活中常用的维权方法(维权三部曲):①与侵权人协商,要求立即停止侵权;②向有关部门反映,请求调解;③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

维权。

2.未经本人同意使用公民肖像不构成侵权的行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为了维护本人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进行正当的社会舆论监督,促使良好

社会风气的形成。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大胆质疑精神。帮助学生强化并识记常用的维权方法,学会依法维权。

活动四:学以致用——小法官擂台赛第一回合:(约2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案例,引导思考,鼓励抢答。

【学生活动】阅读案例,积极思考,判断抢答。

【课件内容】判断以下行为是否侵犯他人的肖像权(案例以图片形式展示):

案例内容:1.学校展示栏展示的文明班级照片,

2.公安部通缉令上使用的照片,

3.明星被网友恶意丑化的照片,

4.网络曝光中学生违反交通法规的照片。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擂台赛激发参与热情。

过渡:小品表演(时间:约2分钟)

【教师活动】引导表演,小结过渡。

【学生活动】三位同学表演小品,其他同学欣赏小品。(见附件2)

【设计意图】小品表演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跃气氛,同时起到过渡的作用。

第二部分学习:姓名篇(时间:约21分钟)

活动一:合作学习(约4分钟)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肖像篇的导学提纲学习姓名篇的内容。

在小组间巡视,引导学生设问。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阅读书本42—44页,小组内自己设计问题并自己解答。

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把问题写在白板上,其他同学写在导学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自主学习和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初步认识姓名和姓名权的相关知识。

活动二:交流分享(约5分钟)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展示并引导其他小组同学大胆质疑,适当小结,及时板书。

【学生活动】1.各个小组举起白板展示自己小组设计的问题,

2.优先完成的小组派代表到前台展示自己小组设计的问题,并逐个解答。

3.其他小组同学大胆质疑,全体同学做好笔记。

【知识链接】1.姓名包括正式的姓名、笔名、艺名等,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

2.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3.公民不得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不能盗用冒用他人姓名。

4.尊重他人的姓名权,依法维护自己的姓名权,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法律

素质。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大胆质疑精神。强化学生对姓名和姓名权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活动三:学以致用(约6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课件,引导思考,鼓励质疑,适当小结。

【学生活动】阅读案例,积极思考,大胆展示,勇于质疑。

【课件内容】见附件1导学提纲姓名篇“二、学以致用”部分:张丽的烦恼(2)及思考题。

【教师点拨】我们不希望自己的肖像权、姓名权被侵犯,同样,我们也不能侵犯他人的肖像权,姓名权。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认识到生活中一些看似

好玩的做法,也可能触犯法律,给他人带来伤害,给自己带来麻烦。【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体验侵害他人肖像权、姓名权给被害人带来的生活上的麻烦,情感上的痛苦。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肖

像权和姓名权的责任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活动四:反思提升——小法官擂台赛第二回合:(约6分钟)

【教师活动】片断式播放王娜娜新闻事件和相应的思考题。

引导思考,鼓励质疑,适当小结。

【学生活动】阅读观看新闻并思考相应问题。积极抢答,大胆展示,勇于质疑。

【课件内容】(一)王娜娜新闻⑴[文字新闻]:

谁动了我的大学

2003年,河南姑娘王娜娜高考后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以为自己落榜,随即外出打工,但是由于没有大学学历,一直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这13年间,她并不知道,有一个女子,用她的身份顶替她上了大学,过着与她截然不同的人生。直到2015年5月,她申请大额信用卡受阻,真相才开始浮出水面。

(二)思考问题:1.王娜娜哪些权利被侵犯了?2.如果你是王娜娜,会怎么做? (三)王娜娜新闻(2)[视频新闻]:

主要内容:经过调查,王娜娜被顶替上大学的情况属实,顶替者张莹莹学籍学历被注销,九名相关责任人被处分。

(四)思考问题:3.王娜娜事件当事人被查处,给我们什么启示?

4.王娜娜不愿意随意公开冒名顶替者的姓名和照片,你怎么看待王娜

娜的行为?

【教师点拨】公民的合法权利受法律保护,侵犯他人合法权利的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同时要尊重、维护他人的合

法权利。

【设计意图】利用时事热点的典型案例以案导行,引导学生培养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做个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好公民。导学案中不出现此案例,目的在于保持

学生对课堂的新鲜感,让学生对课堂充满期待。

三、课堂小结:(时间:约3分钟)

【教师活动】播放事先制作好的微视频。

(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本课内容,配以老师的讲解。)

【学生活动】一边看视频,一边补充完善课堂笔记。

【设计意图】巩固本课基本知识点,落实知识目标,思维导图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四、情感升华:(时间:约1分钟)

【教师活动】和学生一起大声朗读打油诗。

【学生活动】和老师一起大声朗读打油诗。

【课件内容】打油诗:法中行

我有肖像和姓名,

辱我损我法追您。

维护尊严展文明,

知守善用法中行。

【教师寄语】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牢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学会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同时,也要尊重维护他人的合法权利,做一个知法、守法、用

法、护法的合格公民。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升华学生情感,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五、作业设计

1.反思自己日常生活中是否有侵犯他人姓名权和肖像权的行为,如果有,立即停止并及时

向对方道歉。

2.制作第四课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作业1的设计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日常生活行为。

作业2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建构系统的知识体系,提升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笑脸设计说明肖像和姓名是一个人的两大外在标志,思维导图形象生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达成本课的教学

目标。

附件1:

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导学案

班组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肖像和姓名的含义和作用,肖像权和姓名权的内容。了解常见的侵害肖像权和姓名权的行为及其带来的后果。掌握常用的维权方法,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姓名权与肖像权。

3.体验侵害他人肖像权、姓名权给被害人带来的生活上的麻烦,情感上的痛苦。培养尊重他人肖像权和姓名权的责任意识,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

【学习重点】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和姓名权,侵害公民肖像权和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学习难点】公民在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合法权利的义务。【导学提纲】

肖像篇

一、自主学习:独立阅读书本P40-42,思考以下问题

(一)肖像

1.含义:肖像是以为中心的人体再现。制作方法丰富多样,可以是、雕塑、剪纸、、摄影等。

2.地位:肖像再现了个人的基本特征,是每个人的人体容貌的有形,肖像与特定的不可分离。

(二)肖像权

1.肖像权的含义(内容)?

2.侵害公民肖像权的行为有哪些?

3.当我们的肖像权被侵害时怎么办?

二、合作探究:(案例分析)

张丽的烦恼(1)

八年级(5)班的张丽同学在影楼拍了一套艺术照,照片中的她光彩照人,张丽非常满意。一个月后,张丽经过该影楼,意外地发现橱窗里摆着自己的巨幅艺术照。张丽非常气愤,找到影楼负责人说理,影楼负责人振振有词地说:“让更多的人欣赏你的美,有什么不好?”张丽烦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小组讨论交流以下问题:

1.张丽到影楼拍艺术照是行使什么权利?

2.影楼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为什么?

3.张丽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未经本人同意使用公民照片的行为是否都构成侵权?请举例说明。

姓名篇

一、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阅读书P42-44内容。

参考肖像篇“自主学习”的相应问题,小组内自己设计问题,并自主解答。

二、学以致用:(案例分析)

张丽的烦恼(2)

张丽因为名字出现在学校政教处的出勤记录本上,被班主任批评了。她感到很委屈,经过了解,她知道是隔壁班的张敏同学冒用了她的名字,但张丽不敢去找她评理,因为张丽自己也有个小秘密:她的好朋友李雯和贫困山区的小朋友结对子,最近李雯家里出了困难。张丽偷偷以李雯的名义延续了帮助。她想:如果张敏是错的,自己是不是也错了?真烦啊!

独立思考以下问题

1.张敏和张丽使用他人的名字是否构成侵权?为什么?

2.张丽可以采取哪些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3.反思自己或身边同学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侵犯他人肖像权和姓名权的行为?

今后应该怎么做?

【作业】

1.反思自己日常生活中是否有侵犯他人姓名权和肖像权的行为,如果有,立即停止并及时向对方道歉。

2.制作第四课思维导图。

附件2

小品表演

督导队员佩戴督导红袖章,手拿登记本站在门口;

八(4)班的张敏背着书包从外面走进来。

督导队员:“这位同学,你迟到了!叫什么名字?”

张敏:“我叫张丽。”

督导队员:“你是哪个班的?请你登记一下。”(递登记表)

张敏:“我是八(5)班的。”(登记)“登记好了,拜拜!”班长:“张敏,你又迟到了,我们班又要被扣分了。”

张敏:“班长,不会扣分的,我登记的是八(5)班张丽的名字。”班长:“你这么做太不道德了吧。”

张敏:“没关系,又不违法。”

二年级手工制作教案

二年级手工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校本课程 手工课教学设计 手工钢琴 (2) 折纸展示 (2) 折孔雀 (3) 植物标本制作 (4) 废物利用之花篮制作 (5) 废物利用之贺卡制作 (6) 剪纸(一) (8) 剪纸(二) (9) 巧手大比拼 (9) 小学校本开发组研制 手工钢琴 1〃学习对折的方法用正方形手工纸折钢琴。 2〃引导学生想象钢琴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张正方形手工纸。 2〃步骤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出示范例,吸引学生:你们看,这是什么?(钢琴) 2〃你们知道它是用什么做成的吗?(手工纸) 3〃你们知道它是怎么折成的吗? 二〃学折钢琴。

1〃教师出示步骤图,请学生仔细看每一步折法,教师指导。 2〃学生自己依照步骤图折叠,教师适时指导。 3〃教师重点指导长方形 折纸展示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我展示折纸来增强对折纸的兴趣 2.学生教学生锻炼其能力 3.掌握一些简单折纸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一些简单折纸 课前学生准备 卡纸,剪刀等 教学流程 1.导入:小朋友们你喜欢折纸吗?喜欢看那白白的一张纸在你的小巧手下变成千变万化的形状吗?那你会折纸吗? 2.晒一晒。请小朋友上台展示自己已掌握的折纸(适当夸奖,增强其信心) 3.教一教。通过投影仪小老师教大家折纸 (预计小朋友已掌握的折纸有:裤子板凳东南西北千纸鹤等) 4.学一学。小朋友们自己动手跟着小老师折纸 5赛一赛。比比谁学得最快,谁折得最好。 6.晾一晾。回家把你学到的折纸教给爸爸妈妈吧! 教学效果反馈

折孔雀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孔雀)让学生了解向日葵的基本特征。 2、掌握折纸基本技能 3、能合理添画孔雀。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基本技能 课前学生准备 卡纸,剪刀,水彩笔 教学流程 一〃引出活动内容,了解孔雀基本特征 你们见过孔雀吗?在哪见过? “孔雀”有什么特点? 你喜欢孔雀吗?想不想用小巧手把孔雀变出来? 二、看步骤图折“孔雀”并添画 1、(出示步骤图)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折“孔雀”一共需要几步?(8步)在这8步中哪几步比较难,你可以和同座讨论一下。 2、谁来说说看你有什么困难?(请几名学生说出有困难的地方,其他学生帮助解决) 3、介绍材料及交代折纸要求。 我们的学生真聪明,真能干。现在就用水彩笔给美丽的孔雀加上美丽的尾巴吧! 4、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给予能力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巡回指导时注意添画的合理性。同时将完成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 教学效果反馈

《“废物”变身术》教学设计

“废物”变身术教学设计 李振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布艺工艺的特点和制作的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创造出富有艺术美感的形象,并利用布这种原材料表现出来。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能力,体验劳动的快乐; 4、进行节约利废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习缝制法及布贴画的设计方法,进行变废为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2、难点:缝制技巧和依据布的颜色、纹理、质感、通过画、剪、粘的方法来制作一幅具有装饰意味的布贴画。 (三)、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 课前先问三个问题。 1、自己穿小的衣服,或者穿烂的衣服怎么处理了。 2、破被单、破被罩怎么处理的。 3、仔细想一想做新衣服、新被子的下角料又怎么处理呢? 在咱们看来这些都是废物,但是今天咱们就来个“废物”变身术。(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铺垫,随着三个问题进入角色。】 第二阶段:激发兴趣,授新课 1、探究制作过程(8分钟) 【看一看】 【说一说】以上作品是怎么做成的?(布头用针线缝制而成)介绍缝制方法

平针缝.mp4卷针法.mp4 【猜一猜】以下画是怎么做成的呢? (布头粘制而成的)介绍布贴画的步骤: (1)【画一画】设计出自己喜欢的轮廓画在纸板上。 (2)【剪一剪】要根据设计稿的要求找合适的布料(包括不同颜色、质地选择)进行裁剪。裁剪出合适的形状和大小。 注意:如果没有把握做到一次成功,可以用笔画在布料上,或是先画在纸上再贴在布上然后剪下来。

(3)【贴一帖】将剪好的各种形状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贴在纸板上。温馨提示:贴的要牢固,画面要清洁,干净,尽量避免弄脏。对里边进行整体的布局,装饰一下过于空白的地方,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 (4)【议一议】小组内喜欢什么样的作品?小组长到前台领所需工具和材料。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这些富有艺术美感的作品,得出“废布头”大作用;激发起学生创作的欲望,同时掌握布头缝制方法、布头贴画的步骤,为动手操作打基础。】 2、动手实践:(21分钟) 创作之前回忆一下创作作品的步骤: 缝制法→选(布料)→定(形状、尺寸)→缝(合在一起) 布贴画→画(图样)→剪(图形以及布)→贴(图案) (1)将学生分为既定小组,自定一个创作主题,小组成员可以进行分工,共同创作一项作品,也可以创作多项作品。 (2)提出相关注意事项: ①注意剪刀的使用。 ②作品要具有形式美感,比如:当两个甚至更多部分重叠的时候,需要尽量放大底层的轮廓,便于衬托出层次感。 ③构图要求饱满,主体物要大,概括性要强。 (3)学生创作时,大屏幕播放优秀作品并配轻音乐,老师巡视指导。第三阶段:总结(畅所欲言)(8分钟)

《逢入京使》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 xx 市实验学校

《逢入京使》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的诵读,掌握诗歌的节奏过程与方法:读通读懂诗歌内容,掌握文中重点实词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品味诗中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二、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无限眷恋之情难点:结合背景,理解边塞诗的风格 三、教学策略及辅助工具朗读法、点拨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法;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知人论世 1. 导入:唐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在通往西域的大路上,他遇见了一个返京的使者,两人立马而谈,互叙寒温。诗人知道对方还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此时就描写了这一场景。 2. 作者简介:岑参(约715--770 )江陵(今湖北荆州市荆州 区)人,唐代诗人。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世称“岑嘉州” 。与高适并称“高岑” ,同为盛唐边塞诗人的代表。

其诗题材广泛,有《岑嘉州诗集》。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看这篇寄托了岑参复杂情感的边塞诗——《逢入京使》。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 展示任务:先自由诵读,再请同学个人读。 (通过诵读让孩子们进入到文章的情境中,为下一步的梳理和理解做铺垫。) 2. 反馈指导: (1)初读,读准字音。 岑.参(cén)袖(xi ù)凭(píng)传.语(chu án) (2)再读,读出节奏。《逢入京使》是一篇七言绝句,可以按照二二三的节奏来进行划分,请同学们试着来划分节奏,再读诗歌。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课件出示) (3)范读,示范朗读。(配乐) (4)齐读,巩固强化。(师生共读) (三)梳理文意,掌握内容 1. 导语:通过刚才多遍的诵读,我们已经掌握了读音、节奏等 方面的内容,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对文章的梳理,进一步把握

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20篇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20篇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 1.课外阅读。 故乡的山溪 今年暑假,我随爸爸回到山东老家。家乡青的山,绿的水,崭新的瓦房,鸡鸣羊叫,清脆的蝉鸣……一下让我陶醉了,但更使我陶醉的是村东的山溪。 一天清晨,我闹着要爸爸带我去找山溪的源头。走到一座山前,爸爸说:“源头在山的那一边。”我是无力爬上那座山峰的,只好跟着爸爸往回走。我渴极了,蹲在溪边,捧一捧溪水,一饮而尽。好凉的水啊,喝一口全身清凉;好清的水啊,蓝天、白云、野花、蝴蝶,都清晰地映在水中。 山溪给了我欢乐。我和村里的小伙伴经常到山溪里捉鱼摸虾,这里的鱼虾可真肥。只一小会儿,小伙伴们就摸了不少,可我连个鱼鳞虾皮也没有摸到。小伙伴告诉我,摸的时候不能急,动作轻轻的,要不,鱼虾就会被惊跑的。我照着做了,果然摸到一只好大好肥的虾。小伙伴们瞅着我笑,我也不由自主地笑了。 好多天不下雨,田里的小苗儿卷起了叶子。村里的孩子们就引山溪的水,浇一位军属老伯伯的田。溪水潺潺地、潺潺地流着,浸透了田地。多听话、多无私的山溪啊。顿时,我觉得家乡这些天真无邪的小伙伴不就像那正在流淌的山溪吗? 开学前,我不得不告别山溪。故乡的山溪啊,一直在我心中流淌……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沉醉--________ 清凉--________ 清楚-- ________ 确实--________ (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的山溪 ________的水 ________的山 ________地笑 (3)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一口气喝完了。形容喝得十分爽快。________ ②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________ (4)在文中找出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 (5)作者写故乡的山溪,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解析:(1)陶醉;凉爽;清晰;果然 (2)故乡;清澈;青青;不由自主 (3)一饮而尽;不由自主 (4)山溪给了我欢乐。 (5)对山溪,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2)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或结合选文找到答案。 (3)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

培智学校实训班手工课——《变废为宝——雪碧瓶变花瓶》教案.doc

启智学校2016 学年(一)手工学科教案 授课教师授课班级实训班授课时间2017.2.28-2017.3.3 课题变废为宝——雪碧瓶变花 瓶 使用 教材 自编 课时 安排 5 个课时 学情分析本班共有五名智障学生,其中两人动手能力较好,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两人学习动力一般,需给予关注和鼓励,基本能达到教学要求,一人能力较弱,需全程辅助。 1 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享受活动的乐趣,培养分析动脑的能力和意识。 目标 2 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发挥创新和动手能力把废旧物品制作各种有价值的东西。 3 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体会活动的价值。 教学重点合理利用雪碧瓶制作花瓶。 教学难点培养孩子环保意识和创新探究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 使用教具一个雪碧瓶做成的花瓶,一个雪碧瓶和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教学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实物导入,激发学 生的兴趣。 导入引课 1 出示实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废旧物 品,比如我手上的雪碧瓶,喝完饮料就成了垃 圾,我们可以利用这个雪碧瓶制作什么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2 学生交流 3 板书课题:雪碧瓶变变变 4 进行活动 《一》展示制作步骤方法 (1)雪碧瓶子剪开成这样。 课件细节演示,让 这一段先留着。 学生更清晰的掌握制作方法 (2)下面的那段在截口处均匀剪成八份, 学生仔细观察步骤不用太精确,但也不要差太远。不要剪太深 了,一寸左右就好。剪好后是这样的。 每一份这样剪开,剪出一个象铁锹一样的 小片片,注意下面不要剪断了。 小片片剪成叶子形状。 将叶片压一下。 按照这个方法做第二片,剪八片,记得不 要剪坏下面的这些哦,也是有用的。 在低一点的位置上也剪成叶片状,这 样就有两层叶子。 (3)把剩下的小片片稍处理一下,图中是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及教学案例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设计 一、设计思路: 顺利完成本节教案,需要学生充分掌握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相关内容并且在本节课中灵活运用。 这一节教案的主要内容是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在学生巩固“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出尿液的形成过程。再从资料分析以及图文讲解得出尿液的形成过程,理解肾单位的结构、泌尿系统的作用、人体其他排泄途径。最后回到课前提出的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尿毒症以及血液透析的原理。 二、教案分析: (1)教案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涉及《生物课程标准》“生物圈中的人”一个一级主题。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内容之上的学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部分内容“尿的形成与排出”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本节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探求新知前首先复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血液的组成,有利于知识的衔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与关爱生命的情感。 (2)教案对象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人体八大系统知识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并在不久前刚刚学习了《人体的呼吸》和《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本节内容涉及很多与自身相关的知识与实例,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 (3)教案条件分析: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学校各教师已安装了多媒体电子白板,教案更加多样化,教案效果更加灵活。教师可使用传统的黑板,也可使用多媒体电脑和电子白板。图片、音频以及动态视频等普遍使用于教案中。教案效果有了显著的提升。 (4)教案重点与难点: 教案重点: 1、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2、尿的形成和排出。 教案难点: 尿的形成过程。 1 / 6 三、教案目标: 知识目标: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描述其他排泄系统。 1、 能力目标:能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肾脏的结构是与它承担的功能相适应的。 3、 四、教案方法与策略: 通过生活实例以及与泌尿系统相关的疾病,引出泌尿系统的作用。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并对肾脏有一个新的认识。通过课本、课件以及资料的分析,让学生试着描述原尿中的成分种类有哪些,

六年级语文下册《逢入京使(岑参)》教学设计 鲁教版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 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故园:指作者在长安的家。 漫漫:路途遥远。 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 凭:托。 传语:捎口信。 [译文] 东望长安家乡,路程又远又长,双袖被热泪湿,泪水还不断流淌。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你捎句话儿,告诉我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简评] 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上任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不免有些感伤,同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安慰家人,报个平安。 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抒写了诗从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强烈感情和渴望功名的开阔豪迈之情。 练习资料 1.默写: (1)故园东望路漫漫,。(岑参《逢入京使》)(1分) (2)马上相逢无纸笔,。(岑参《逢入京使》)(1分) 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1)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 ,。(2分) (2)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2分) 3.解释下列词语:(4分) 入京使:。故园:。 漫漫:。凭:。 4.“龙钟”、“传语”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2分) 5.本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6.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意在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7.诗人在什么地方会到了回京城长安的使者?对他有何托付?(2分) 练习资料答案 1.默写: (1)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1分) (2)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1分) 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1)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2)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

岑参《逢入京使》阅读练习

岑参《逢入京使》阅读练习 《逢入京使》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名篇之一,整理了岑参《逢入京使》阅 读题,以帮助同学们学习巩固!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阅读及答案 1、 “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 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 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这是一首边塞诗。岑参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 第一次远赴西域,正值 34 岁,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远离京都和家园 的心情是凄凉的,又正遇上和自己反向而行之人,因而不免感伤。但远行之人又 想安慰家人,说自己在外平安,不必担心。这样朴素而又复杂的人之常情,用朴 实无华的叙述式语气道出,更觉得真切感人。 【答案】 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 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 借以表达自己深切思念亲人的 心情。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诗人托入京 使捎话时内心的波澜起伏,可见一斑。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强烈地表达了诗人 思念亲人、爱怜亲人的思想感情。 (2)“龙钟”、 “传语”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 回答。(2 分) 答:“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传 语”是捎口信的意思。 (3)本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答: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4、“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种” 是什么意思? 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 答:“ 龙钟”在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它形象的描绘了诗人对亲 人无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 5、“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 感? 答:对故乡、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1/6

《废旧物品的妙用》教学设计

粤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 《废旧物品的妙用》 ——教案设计 一、探究思路 从儿童的生活中捕捉素材,开展趣味的活动,使儿童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这是贯穿我这一课的教学理念与探究思路。 (一)教材分析 《废旧物品的妙用》是第三单元的第二个活动主题。整个单元着重于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在前一课的基础上,本课重在培养学生利用可利用的物品和工具,尝试一物多用,废物利用。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喜爱手工制作,对废物利用充满了好奇。这是学习本课的内驱力。 二、探究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简单认识可回收垃圾,并有按照要求投放垃圾的初步习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小组合作探究和活动情境中学习,独立完成手工制作,有一定的创意和使用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愿意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三、探究重难点: 认识可回收垃圾,使其发挥妙用是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 四、探究形式: 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中学习这一教学方法。以播放剪辑影片、小品表演、操作生活中的实物、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形式,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真观察,合作探究,从而以最佳状态高效学习。

五、探究准备: 1、小组在上一课时已经完成了变废为宝的任务,小组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收集身边变废为宝的资料、故事、图片、影像、物品等等。 2、为宣传环保想出自己的好主意,可以做相应的材料准备。 3、可以选择小组喜欢的展示方式:小品表演、多媒体幻灯片、影片、歌舞表演、现场抢答、知识竞答、主持讲述等等。 六、探究过程: 一、激发兴趣,快乐导入。 师: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朋友,是谁?它是有什么做成的?没想到废旧的纸壳也能变成宝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探索学习——废旧物品的妙用。(板书) 二、小组合作,集思广益 1、上节课,我布置了把废旧物品变成宝物的任务,听说大家都完成得很好。现在请小组长来领取资料袋,带领小组成员围绕变废为宝进行学习和研究。 2、小组探究活动 活动一:废物利用趣事多 教师引导:对废旧物进行改造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下面,有哪个小组来展示让自己影响深刻的事?(X小组选择情景表演) 活动二:巧辨废物促环保 (1)播放环保视频,协助孩子知道废物分类的环保意义。

《逢入京使》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逢入京使》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的诵读,掌握诗歌的节奏 过程与方法:读通读懂诗歌内容,掌握文中重点实词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品味诗中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二、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无限眷恋之情 难点:结合背景,理解边塞诗的风格 三、教学策略及辅助工具 朗读法、点拨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知人论世 1.导入:唐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在通往西域的大路上,他遇见了一个返京的使者,两人立马而谈,互叙寒温。诗人知道对方还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此时就描写了这一场景。 2.作者简介:岑参(约715--770)江陵(今湖北荆州市

荆州区)人,唐代诗人。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世称“岑嘉州”。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人的代表。其诗题材广泛,有《岑嘉州诗集》。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看这篇寄托了岑参复杂情感的边塞诗——《逢入京使》。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展示任务:先自由诵读,再请同学个人读。 (通过诵读让孩子们进入到文章的情境中,为下一步的梳理和理解做铺垫。) 2.反馈指导: (1)初读,读准字音。 岑.参(cén)袖(xiù)凭(píng)传.语(chu án) (2)再读,读出节奏。 《逢入京使》是一篇七言绝句,可以按照二二三的节奏来进行划分,请同学们试着来划分节奏,再读诗歌。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课件出示) (3)范读,示范朗读。(配乐) (4)齐读,巩固强化。(师生共读) (三)梳理文意,掌握内容 1.导语:通过刚才多遍的诵读,我们已经掌握了读音、

变废为宝教案(5篇)

《变废为宝教案》 变废为宝教案(一): 《变废为宝》教案 教学目标: 1.透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一些废物还能够变废为宝。 2.明白垃圾危害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减少垃圾就是保护环境。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愿意做到正确地处理废弃物,唤起他们初步的废物利用的生态环保意识。 养成教育训练点: 透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废物处理的巧妙办法,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提高学生适应生活的潜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明白垃圾的危害,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做到正确处理废弃物,树立初步的生态意识。 教学方法: 调查、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 教具准备:有关课件 课时安排:2~3个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透过网络下载、查图书等方式搜集一些垃圾危害及回收处理的资料。 2.让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卖一次废品,了解哪些废弃物能够再回收再利用。 3.让学生调查一个星期内全家人扔垃圾的次数,并大致估计一周内自己家扔掉垃圾的总量有多少,并做简单记录。 【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生活垃圾。)

师:大家看到这个图片的场景感觉是不是很熟悉呢?一周前给大家布置了一个小作业:调查一个星期内全家人扔垃圾的次数,并大致估计一周内自己家扔掉垃圾的总量有多少,并做简单记录。下面大家就来交流一下调查的状况,看我们是不是能从中得到收获。(过渡) 【讲授新课】 一、调查交流(板书) 1.让同学们针对调查状况,分成小组进行交流讨论。 2.大家透过讨论交流,都有什么想法啊?给同学们说一说。 3.学生说说。 师:透过一周的调查记录,我们能够看出,日常生活中家庭每一天都会产生超多的垃圾,有剩饭剩菜、果皮、菜叶等食物垃圾;有旧的书、本、报纸等旧物品;还有包装袋、杂物等垃圾,一个家庭都产生这么多,一个城市大家就可想而知了。 4.让同学们欣赏图片垃圾、垃圾山;欣赏视频固体垃圾增多。 师:一个城市每一天产生的垃圾数量都是十分巨大的,那么超多的垃圾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都有哪些影响呢?(过渡) 二、说一说:垃圾的危害(板书) 1.下面大家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把你们讨论的结果,给大家说一说。 2.学生交流。 3.同学们说到了很多方面,那它到底有哪些危害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给同学们介绍有关垃圾危害的知识。) .师:可见垃圾的危害是多么的大啊!那我们该怎样处理这些废弃物才能减少对我们的危害呢? 4.我们一齐来读一首儿歌,大家就会明白一些。 师:这回大家明白,用什么方法处理这些废弃物了吧!那就是分类处理,我们来具体学一下。(过渡) 三、废物巧处理(板书) 1.大家打开课本第四十五页,来看一下图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处理废弃物的。 2.学生说说。 师:垃圾能够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我们在生活中,能够分类投放,这样就能够进行回收利用了。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德阳市通威第六中学:刘道金 1.教材分析 ⑴物理地位:本节课内容为普通初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生物(人民教育出版社)中第五章《人体内物质的排出》。 ⑵知识地位: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有3种:一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二是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分;三是通过皮肤中的汗腺排出少量的水分、尿素和无机盐。第二种途径在第三章《人体的呼吸》中介绍过。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要求为“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和“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除过程”,因此本节介绍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为主要内容。从知识内容的逻辑性和人体生理活动的顺序来看,本章是前四章内容的自然延续。本章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教材内容。 2.学情分析 学生刚从小学升为初中生,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且基础知识不够多;在学习方法和认识水平方面还不够熟练;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但由于刚进入一个新环境,对一切都很好奇并会努力做好,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热情高,求知欲强,积极性高,学习潜力很大。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②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途径。 (2)、能力目标 ①通过泌尿系统的结构,肾的内部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提高读图能力。 (3)、情感目标 ①认同肾脏的结构是与它承担的功能相适应。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肾单位的结构。 3、尿液的形成过程。 难点: 1、肾单位的结构。 2、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5、课时安排 2节课时间

6、教学资源准备 教师参考书,关于人体内废物的排除课件 7、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生的每日饮食和排泄切入,使学生由亲身感受认识到身体排出废物和多余的水的必要性,明晰排泄的概念。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和肾单位的示意图,增强学生对肾脏结构的直观感性认识。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资料分析”活动,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理的能力。利用动画视频演示尿液形成的动态过程,加深学生对尿液形成过程的理解,突破难点。通过分析常规化验单推理病变部位。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教学设计

《逢入京使》 岑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诵读,读出节奏感 2、能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教学方法: 知划读悟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作者、背景) 1、作者简介 岑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2,创作诗歌背景

此诗约写于天宝八载(749),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他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书记,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岑参的从军, 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塞的理想在鼓舞着他, 他曾自言:“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qì西官军》) 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家之急。正是基于这两点,所以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但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所以就写下了这首诗一起说出这首诗的名字—《逢入京使》。 二、划(节奏) 提示:七言律诗可以二二三,也可以四三停顿,学生划分朗读停顿。请同学们按照“二二三”划这首诗的节奏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三、读(古诗) 提示:七言律诗可以二二三,也可以四三停顿,学生划分朗读停顿。 1.教师范读,学生倾听。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齐读,根据节奏。

四、悟(诗句) 1、我们一起齐读课题,对于标题你怎么理解。 学生:逢,碰上、遇见。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2、解读诗句: 这首诗短短的四句,却绘出了一幅离别之画,在这首诗中,你认为那句诗最能突出作者此时的心情? (双袖龙钟泪不干) 注释: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指沾湿的意思。 意思:此次离开家乡,依依不舍,热泪盈眶,沾湿了袖子。 作者为了报效祖国,辞去一别,如此伤心流泪,那一句体现了作者已经远离家乡了? (园东望故路漫漫)齐读一遍 注释故园:故园:指作者在长安的家。东望:向东望去(点明家园的地点)。此时作者在向那个方向行驶?(西行){实景} 离开家乡距离远吗?(很远)哪个词看的出来?(漫漫) 所以就得出:故园东望路漫漫。 老师:作者走马西行,虽报效国家,但离家之遥远,思念长安老家,思念自己的妻子,回首望故乡,是眼泪汪汪呀。 让我们带着伤感的语气一起来读这两句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正当作者伤心难过的时候,途中遇见了一个入京回来的故人,正向自己的家乡长安驶去,于是想到自己的妻子也正好在长安,正好托故人

语文四年级下册试题∶课外阅读训练带答案解析

语文四年级下册试题∶课外阅读训练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 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巨龙”腾飞 今年春天,我在传说的“龙宫”里真的见到了“海啸龙飞”的奇异景象。那时我们的潜艇第一次从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了。 这一天,祖国的海洋格外碧蓝、明净,锦缎般闪着银色的光辉。我坐着直升飞机在海面上空盘旋着。突然间,我耳边传来一声闷雷般轰响,平静的海面猛烈颤动了一下:海水“哗”地沸腾起来,被撕开一个巨大缺口,一条乳白色的“巨龙”撞开“龙门”,从碧波中飞窜出来,呼啸着带起30多米高的水柱。一个从未见过的奇景在我眼底下出现了。 “巨龙”浑身披着晶莹的水帘,向上飞腾。水帘倒挂下来,犹如龙身的片片银鳞抖落下来,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烁烁,令人目眩。顷刻,巨大的气浪压迫升腾的水柱绽开来,珠花迸发,四散溅落在海面上,激起了一堆雪浪花。眨眼间,“巨龙”头一昂,身一抖,迅疾地往九重云霄插去,尾部喷出强大火舌,像它扇动着的羽翼,把蓝天染得金碧辉煌…… 这时,我的心里像海上的波涛,起伏汹涌,感情的神经全牵动在这转瞬即逝的海上奇观中了。古往今来,哪有这样壮观的景象?我由衷地感到,这决不是神话的龙,而是科学的巨龙!它是伟大中华民族的自豪,我看到的正是祖国这东方的“巨龙”在世界上空腾飞。(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转瞬即逝:________ 由衷: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个________句,换个说法是________。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1)在文中形容速度很快。;在文中指发自内心的,真诚的。 (2)反问;古往今来,没有这样壮观的景象。 (3)表达了作者骄傲自豪的情感,更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转瞬即逝:在文中形容速度很快。由衷:在文中指发自内心的,真诚的。 (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也就是明知故问,是反问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所以古往今来,哪有这样壮观的景象?改为:古往今来,没有这样壮观的景象。 (3)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每一篇文章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是跃然纸上,细细品味即可得出答案。文中“我在传说的“龙宫”里真的见到了“海啸龙飞”的奇异景象。那时我们的潜艇第一次从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了。这决不是神话的龙,而是科学的巨龙!它是伟大中华民族的自豪,我看到的正是祖国这东方的“巨龙”在世界上空腾飞。”表达了作者骄傲自豪的情感,更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1)1、在文中形容速度很快。2、在文中指发自内心的,真诚的。

废物不废教学设计

课前交流:变魔术“一定会是你拧开瓶盖儿。”你觉得我这个魔术怎么样?不必说好听话。通过一个小魔术一下子喜欢上了你们,喜欢你们爱动脑筋,喜欢你们小脑袋瓜转动起来的样子。希望在这节品德课上,大家能够多动脑筋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成为这个会场(教室)内的耀眼明星。 导入:其实,老师带来的这个瓶子很是普通,是我刚刚喝水剩下的一个空瓶子。现在这个瓶子已经没有用了,谁能帮我处理掉它? ①扔掉②卖给废品收购站③继续干点什么 哪个点子好?我到底应该怎么做?展开讨论: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勇于把自己与他人不同的想法说出来。 一、分类扔掉: 师:都有谁随手扔过瓶子?为什么扔?是呀,多省事呀,也不必随身携带增加累赘,更不必把它放哪又占地方又碍事。 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当我们把一些不再使用的废旧物品扔掉时,它们就会变成垃圾。一个人扔一点不起眼,每个人或每天扔一点这个数字就庞大了。 出示:10000吨(这是沈阳市每天扔掉的垃圾量);5000000吨(这是我市一年扔掉的垃圾量)。备注:一吨大约是20个吕老师的体重。 目前,固体废弃物的泛滥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地球环境的十大问题之一。 师:听到这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自由回答。(抓住“不扔”“不乱扔”字眼) 师:所有的垃圾都不扔了行吗?你猜猜爸爸妈妈会同意吗?我们又能做到吗? 生:发表意见。 师:垃圾不能乱扔,乱扔的垃圾只能被填埋在这样的大坑里(出示图片),长此以往我们的蓝色星球岂不变成了垃圾星球。 师:到底怎么扔能让废物不废?(生答)翻书P56浏览一下,我的这个瓶子扔哪?(板书分类扔掉)关于垃圾分类,下节课我们将着重探讨。 二、卖废品 师:卖废品都是回收的一种途径。知道什么可以拿去卖废品吗? 师:最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听说废品回收在“大缩水”现在一个塑料瓶子能卖多少钱?我把这个瓶子辛苦拎回去,卖给那个一年也碰不上几次的收破烂的人,值得吗?(生回答)师:积少成多呀!我们不知道回收后的社会经济价值可是惊人的丰厚呀,多麻烦都值得。知道我们身边哪些物品是废旧物品加工成的吗?(出示图片举例)把书翻到P58阅读。这方面的知识相当丰富,同学们课后多多查阅资料我们下下节课继续探讨。 三、循环使用 师:想把这个瓶子继续留用的同学请举手,你们想用这个瓶子干点什么?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爷爷一定有办法》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生自由交流) 师:根据学生发言评价—— 1、节约下一个大数字或浪费掉一个大数字。 2、善于废物利用是拥有了不起的创造力的体现。 师: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说说瓶子能继续干点什么?(随着学生的发言拿出实物)(象瓶子这样的空瓶空罐空盒还有吗还能装点什么?) 师:(拿出两个洗笔筒比较)你喜欢哪一个,买的多漂亮呀? 生:瓶子扔掉了是垃圾,买个笔筒最终也会成为垃圾,这就是两个垃圾,可是把瓶子变成笔

部编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过程与方法: 1、运用生物学的思维方法,分析解释现象、过程和原理的能力。 2、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生理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肾单位的结构; 2、尿的形成部位、过程和原理。 难点: 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三、课前准备: 1

教师:相关图片、模型、视频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搜集相关信息。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内容,在教学中淡化了有关肾脏形态结构方面的生理名词和概念,主要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根据对血浆、肾小囊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较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帮助理解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推测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壁的作用,从而解决尿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教学难点。并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以问题贯穿其中,用逐渐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学法引领:以学生熟悉的话题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产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愿望,让学生感受到本堂课的内容是与自己有关的。学法上倡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理解知识,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2

环节一:导入 我们每天都要“上厕所”,而且不止一次,不去不行吗?为什么? 生:排尿、排便 大家说得对,我们要把不需要的废物排出体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体内的废物是如何排出的。 板书: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环节二、新课 一、废物的排出途径 生命在于运动,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很多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根据废物的产生的场所不同,我们把排出细胞代谢产生的过程废物叫做排泄,而排出粪便的过程叫做排遗。请大家在书上划出排泄的含义,注意区分排泄和排遗。 板书:一、排出途径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 由细胞产生的废物必须及时排出体外,而排出这些废物的主要是通过泌尿系统。(幻灯片展示泌尿系统的图片)快速观察教材73页图4-43,认识人体的泌尿系统各部分的名称,并简要描述各个器官的功能。 你认为哪个器官最重要? 3

《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晚春》教学设计+自学任务单+检测含答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 <逢入京使 ><晚春 >》 微课教学设计 一、 复习导入 1. 有感情朗诵上节课所学的两首诗。 上节课学习了抓诗歌中的物象来体察诗人情感, 体味诗歌意境的鉴赏方式, 这 节课,我们将学习另外一种鉴赏诗歌的方法。 二、 初读,读懂文意 1. 读准字音: 岑.参.( c én sh ēn ) 榆.荚.( y ú ji á ) 2. 读出节奏: 七言律诗可以二二三,也可以四三停顿,请划分停顿并读出节奏 ( 1) 逢入京使 岑参 故 园 /东 望/路 漫 漫, 双 袖/ 龙 钟/ 泪 不 干。 马 上/ 相 逢 / 无 纸 笔, 凭 君/ 传 语/报 平 安。 2) 晚春 韩愈 草 木/ 知 春 / 不 久 归, 百 般/ 红 紫 / 斗 芳 菲。 杨 花/ 榆 荚 / 无 才 思, 惟 解/ 漫 天/ 作 雪 飞 。 3. 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利用书旁和诗歌下方的注释和解读, 读通两首诗的每 句文意。 4. 检验学习成果:请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1)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壮阔的诗的海洋!

《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晚春>》 自主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目标 1. 学会借助书旁注释,整体感知诗歌大意。 2. 在反复诵读中,以读促解,以读见情,进入情景交融的世界。 3. 学习“知人论世” 的鉴赏方法,深层次把握和体悟作者情感和作品的思想境界。 二、学习过程 (一)初读,读懂文意 1. 读准字音: 岑.参.()榆.荚.() 2. 读出节奏: 七言律诗可以二二三,也可以四三停顿,请划分停顿并读出节奏。 1)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 双袖龙钟泪不干 。 马上相逢无纸笔 , 凭君传语报平安 。 2)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 杨花榆荚无才思 , 惟解漫天作雪飞 。 3. 充分利用书旁和诗歌下方的注释和解读,读通两首诗的每一句文意 4. 请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1)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2)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二)赏读,读出情感 5. 反复诵读《逢入京使》,品赏词句,读出诗人融入诗中的情感。 (1)诗中表现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是哪两句?请写出你所读出了什么样的情感。

《垃圾大变身》教学设计

11《垃圾大变身》教学设计 双坪彝族苗族乡中心小学:韦耀芝 教学目标: 1、认识垃圾的分类,树立起对减少垃圾、保护环境卫生的责任感。 2、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垃圾,并在学校和自己家中尝试垃圾分。 教学重难点: 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垃圾,并在学校和自己家中尝试垃圾分类。 教学资源 视频《垃圾污染现状》、《垃圾分类》、《垃圾分类从我做起》、课件ppt、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两个桶(投篮用),彩笔,乒乓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一猜;我们在生活中都会丢掉一些旧的,坏的,无用的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垃圾)(ppt展示) 2、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垃圾 (我们每天都会产生许多的垃圾,现在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很严重,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揭示课题;《垃圾大变

身》(ppt出示课题) 二、学习内容 (一)观看视频《垃圾污染现状》。(ppt展示视频) 1、老师:现在,垃圾污染问题已遍及全球,世界各国的垃圾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难处理!目前我国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还不到3%,世界大约97%的城市垃圾只好运往郊区露天堆放;如今我国垃圾存量高达60多亿吨,平摊到12亿中国人身上,每人平均有五吨之多。 2、垃圾污染问题如此严重,令人触目惊心!难道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吗?你有什么好办法? (二)、垃圾分类 活动一:垃圾的分类 垃圾污染问题如此严重,难道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吗?请大家跟随爱绿小子观看视频《垃圾分类》吧。(ppt展示) 风暴1:我们为什么要对垃圾进行分类? (减少占地、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 风暴2:垃圾一般可分为几大类?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 (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房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可回收垃圾”就是可以再生利用的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不可回收垃圾”就是不可以再生利用的垃圾。其中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都属于不可回收垃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