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数学教材推荐

数学教材推荐

数学教材推荐
数学教材推荐

数学教材推荐

2008-12-4 19:58:43 | 转载| 固定链接| 评论(4) | 浏览(948) 学数学要多看书,但是初学者很难知道那些书好,我从网上收集并结合自己的经

验进行了整理:

从数学分析开始讲起:

数学分析是数学系最重要的一门课,经常一个点就会引申出今后的一门课,并且

是今后数学系大部分课程的基础。也是初学时比较难的一门课,这里的难主要是

对数学分析思想和方法的不适应,其实随着课程的深入会一点点容易起来。当大

四考研复习再看时会感觉轻松许多。数学系的数学分析讲三个学期共计15学分270学时。将《数学分析》中较难的一部分删去再加上常微分方程的一些最简单

的内容就是中国非数学专业的《高等数学》,或者叫数学一的高数部分。

记住以下几点:

1,对于数学分析的学习,勤奋永远比天分重要。

2,学数学分析不难,难得是长期坚持做题和不遗余力的博览群书。

3,别指望第一遍就能记住和掌握什么,请看第二遍,第三遍,…,第阿列夫遍。4,看得懂的仔细看,看不懂的硬着头皮看。

5,课本一个字一个字的看完,至少再看一本参考书,尽量做一本习题集。

6,开始前三遍,一本书看三遍效果好于三本书看一遍;第四遍开始相反。

7,经常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

以上几点请在学其他课程时参考。

数学分析书:

初学从中选一本教材,一本参考书就基本够了。我强烈推荐11,推荐1,2,7,8。另外建议看一下当不了教材的16,20。

中国人自己写的:

1《数学分析》陈传璋,金福临,朱学炎,欧阳光中著(新版作者顺序颠倒)

应该是来自辛钦的《数学分析简明教程》,是数学系用的时间最长,用的最多的书,大部分学校考研分析的指定教材。我大一用第二版,现在出了第三版,但是里面仍有一些印刷错误,不过克可以一眼看出来。网络上可以找到课后习题的参考答案,不过建议自己做。不少经济类工科类学校也用这一本书。里面个别地方讲的比较难懂,而且比其他书少了一俩个知识点,比如好像没有讲斯托尔滋(stolz)定理,实数的定义也不清楚。不过仍然不失为一本好书。能广泛被使用一定有它自己的一些优势。

2《数学分析》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著

师范类使用最多的书,课后习题编排的不错,也是考研用的比较多的一本书。课本最后讲了一些流形上的微积分。虽然是师范类的书,难度比上一本有一些降低,不过还是值得一看的。

3《数学分析》陈纪修等著

以上三本是考研用的最多的三本书。

4《数学分析》李成章,黄玉民

是南开大学一个系列里的数学分析分册,这套教材里的各本都经常被用到,总体还是不错的,是为教学改革后课时数减少后的数学系各门课编写的教材。

5《数学分析讲义》刘玉链

我的数学分析老师推荐的一本书,不过我没有看,最近应该出了新版,貌似是第五?版,最初是一本函授教材,写的应该比较详细易懂。不要因为是函授教材就看不起,事实上最初的函授工作都是由最好的教授做的。细说就远了,总之可以看看。

6《数学分析》曹之江等著

内蒙古大学数理基地的教材,偏重于物理的实现,会打一个很好的基础,不会盲目的向n维扩展。适合初学者。国家精品课程的课本。

7《数学分析新讲》张筑生

公认是一本新观点的书,课后没有习题。材料的处理相当新颖。作者已经去世。8《数学分析教程》常庚哲,史济怀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材,课后习题极难。

9《数学分析》徐森林著

与上面一本同出一门,清华大学教材。程度好的同学可以试着看一看。书很厚,看起来很慢。

10《数学分析简明教程》邓东翱著

也是一本可以经常看到的书,作者已经去世。国家精品课程的课本。

11许绍浦《数学分析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

这些书应该够了,其他书不一一列举。从中选择一本当作课本就可以了。

外国数学分析教材:

11《微积分学教程》菲赫金格尔茨著

数学分析第一名著,不要被它的大部头吓到。我大四上半年开始看,发现写的非常清楚,看起来很快的。强烈推荐大家看一下,哪怕买了收藏。买书不建议看价格,而要看书好不好。一本好的教科书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影响今后的学习。12《数学分析原理》菲赫金格尔茨著

上本书的简写,不提倡看,要看就看上本。

13《数学分析》卓立奇

观点很新,最近几年很流行,不过似乎没有必要。

14《数学分析简明教程》辛钦

课后没有习题,但是推荐了《吉米多维奇数学分析习题集》里的相应习题。但是随着习题集的更新,题已经对不上号了,不过辛钦的文笔还是不错的。

15《数学分析讲义》阿黑波夫等著

莫斯科大学的讲义,不过是一本讲义,看着极为吃力,不过用来过知识点不错。16《数学分析八讲》辛钦

大师就是大师,强烈推荐。

17《数学分析原理》rudin

中国的数学是从前苏联学来的,和俄罗斯教材比较像,看俄罗斯的书不会很吃力。不过这本美国的书还是值得一看的。写的简单明了,可以自己试着把上面的定理推导一遍。

18《微积分与分析引论》库朗

又一本美国的经典数学分析书。有人认为观点已经不流行了,但是数学分析是一门基础课目的是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19《流形上的微积分》斯皮瓦克

分析的进一步。中国的数学分析一般不讲流形上的微积分,不过流形上的微积分是一种潮流,还是看一看的好。

20《在南开大学的演讲》陈省身

从中会有一些领悟,不过可惜好像网络上流传的版本少了一些内容。

21华罗庚《高等数学引论》科学出版社

数学分析习题集

不做题就如同没有学过一样。希望将课本后的习题一道道自己做完,不要看答案。买习题集也要买习题集,不买习题集的答案。

1《吉米多维奇数学分析习题集》

最近几年人们人云亦云的说这本书多么不好,批评计算题数目过多,不适合数学系等等。但这本习题集不再被广泛使用的原因是那本习题解答的出现,学生对答案的抄袭使这部书失去了价值。如果你不看答案的话它依然是数学分析第一习题集。不要没有做过就盲目的批评。有没有做过自己心里知道,并会影响自己今后

的学习。

2《数学分析习题课教材》第一版或《数学分析解题指南》第二版,林源渠,方企勤等

两本书一样的,再版换了名字。第一版网上有电子版,第二版可以买纸版。和3成一套。

3《数学分析习题集》林源渠,方企勤等

由于《吉米多维奇数学分析习题集》答案的出现使这本书得到的评价变高了,原因是这本书没有答案。只能自己做。

4《数学分析习题精解》科学出版社版,还有裴礼文或者钱吉林的书

过考试不错,要学数学分析不提倡。

5各种教材的答案书

一堆垃圾。毁人不倦。

解析几何:

解析几何有被代数吃掉的趋势,不过就数学系的学生而言,还是应该好好学一下,我大一没有好好学,后来学别的课时总感觉哪里有些不太对劲,后来才发现是自己的数学功底尤其是几何得功底没有打好。

1吴光磊《解析几何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写的简单明了,我基础没有打好,快速翻了一下这本书收获还是不少的。不过打基础的时候还是从下面三本选一本看,把这本当参考书。

2《解析几何》丘维声,北京大学出版社

我大一时的课本

3《解析几何》吕根林,许子道

4《解析几何》尤承业

2,3,4写的大同小异

习题集有巴赫瓦洛夫的《解析几何习题集》不过不是那么容易找的到了

代数

前面说过代数有吃掉几何的倾向,所以有许多与时俱进的《代数与几何》。不过还是建议分开学,一门一门的打好基础。许多所谓的简明教程,还有将代数与解析几何合在一起的课本目前都还不是非常成熟。不建议使用。

1《高等代数》北京大学数学系代数与几何教研室代数小组

目前国内各大学尤其是综合大学数学系广泛采用的代数教材,有着悠久的传统。目前通常使用的是第三版。也是各大学的考研指定用书。这本书更多以教师为主,给了教师以很大的发挥空间,受到教师的普遍欢迎。不过对基础不好的学生在某些地方有一定的难度。讲到了所有应该讲的内容。

2《高等代数》张禾瑞,郝鈵新

被各个师范大学的数学系广泛使用,和1同分天下。张禾瑞已经去世,但书已经出到第五版。

3《线性代数》李烔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中科大的书一向比较难。

4《线性空间引论》叶明训,武汉大学出版社

5《高等代数学》张贤科,清华大学出版社

6《线性代数与矩阵论》许以超,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上三本是一份书单上写的,拿了过来,不过我知道5还是不错的

7《代数学引论》柯斯特利金

一本和菲赫金戈尔茨的《微积分学教程》齐名的伟大数学著作。一本传世经典,没有什么可多说的。最近刚刚有新译本出版,共分了三册,但都不是很厚,也不贵。

8《线性代数习题集》普罗斯库列柯夫

9《高等代数习题集》法捷耶夫,索明斯基

8,9是前苏联的经典代数习题集分别有两千道和一千道题,做完会打下非常好的基本功。

10《高等代数》丘维声著

书写的不错,不过是北京大学数学系用书,北京大学的教学内容和重点一贯与国内其他大学的不太一样,而且邱维声采用了与其他教材完全不同的编排方式,所以用这本书研也许有一些不适应。建议用来作参考书而不是教材。

11《高等代数习题集》杨子胥著

相对8,9很容易买到,很多人用来做考研的参考书,而且符合所谓的教学或考研大纲。

12《线性代数》蒋尔雄,高锟敏,吴景琨著

名为线性代数,实际上是一本高等代数教材。是一本非常老的为当时计算数学专业编写的书。市面上根本找不到,但各大学的藏书中肯定会有。

近世代数:不光是数学系最重要的几门课,而且在计算机方面有很多应用,通常的离散数学第二部分就是近世代数内容,也叫抽象代数。

1《近世代数引论》冯克勤

2《近世代数》熊全淹

3《代数学》莫宗坚

4《代数学引论》聂灵沼

5《近世代数》盛德成

分析的后继课程有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实变函数,复变函数,泛函分析。下面一一介绍:

常微分方程:

1《常微分方程教程》丁同仁、李承治,高等教育出版社

公认的国内写的最好的教材。

2《常微分方程》王高雄等

使用相当广泛的教材。初学建议从1,2中选

3《常微分方程》V.I.Arnold

常微分不可不读的书。

4《常微分方程》庞特里亚金

前苏联教材,作者是数学奇才,因为化学实验的一次事故导致双目失明,不得已转而学数学,成为一代数学大师。

5常微分方程习题集》菲利波夫

很简单,打通这本书。不是题目简单,是对你的要求简单。

复变函数:

1《简明复分析》龚昇

写的非常有特色的一本书。

2《Complex Analysis 》L.V.Ahlfors

学数学还是提倡多看大师的著作

3《复变函数》余家荣

4《复变函数》钟玉泉

上面两本是国内数学系用的最多的书,不过通常会剩下一到两章讲不完。

5《解析函数论初步》H.嘉当

6《应用复分析》任尧福

7《复变函数论习题集》沃尔科维斯

实变函数:

1《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概要》郑维行

很好的入门书。

2《实变函数论》周民强

普遍认为是一本非常好的书,不过个人认为对基础不是很好的人来说比较难懂。写法和其他几本不太一样。

3《实变函数》江泽坚,吴志泉

我初学时用的书,和2相比我更愿意用这本和4

4《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夏道行,伍卓人,严绍宗,舒五昌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大学数学系的标准课本,2009年3月会出新版。强烈推荐这本和上一本。虽然厚,但是相当详细。

5《实变函数论的定理与习题》鄂强

6《实变函数论习题集》捷利亚科夫斯基

和分析一样要多做题。

泛函分析:

1《泛函分析讲义》张恭庆

个人感觉写的比较混乱,不过各个大学数学系都在用。

2《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夏道行

上面说过,再推荐一次,虽然有点厚。

3《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概要》郑维行

4《泛函分析习题集》安托涅维奇

5《函数论与泛函分析初步》柯尔莫哥洛夫

好好看完会有收获。大师的经典名著,包括了实变函数,泛函分析,变分等各方面的内容

6《泛函分析理论习题解答》克里洛夫

偏微分方程:

1《偏微分方程》陈祖墀

2《广义函数与数学物理方程》齐民友

3《数学物理方程讲义》姜礼尚

4《数学物理方程》谷超豪,李大潜等

5《偏微分方程教程》华中师范大学

6《数学物理方程习题集》弗拉基米洛夫

谷超豪,李大潜的书是用的时间相当长的一本老教材,5添加了一些新内容,将一阶方程的解法也加了进来。

7《数学物理方法》梁昆淼。

数学物理方法是非数学专业的课相当于数学系的偏微分方程和复变函数

8《数学物理方程》柯朗

学物理的人趁着年轻还是好好打一打基础。

9《特殊函数概论》王竹溪

中国人写的书里面足以自豪的一本,王老先生是杨振宁的老师。

概率论分三部分内容:概率论,数理统计和随机过程

概率论:

1《概率论基础》李贤平

2《概率论引论》汪仁官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上、下),中山大学数学力学系编

概率论学起来很容易,但是题做起来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数理统计:

1《数理统计学教程》陈希孺

2《数理统计学讲义》陈家鼎

3《数理统计基础》陆璇

4《数理统计习题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统计与金融系

5《数理统计》赵选民

随机过程:

1《随机过程及应用》陆大金

2《随机过程》孙洪祥

3《随机过程论》钱敏平,龚鲁光

很多学校没有随机过程,但这部分还是相当重要的,无论工科还是经济或者数学本身。

微分几何:

1《微分几何》彭家贵

2《微分几何》陈省身

3《微分几何讲义》吴大任

4《微分几何》陈维垣

5《微分几何习题集》菲金科

6《微分几何理论与习题》里普希茨

拓扑学:

1《点集拓扑讲义(第二版)》熊金城

2《拓扑空间论》儿玉之宏

3《基础拓扑学》M.A.Armstrong

4《点集拓扑学》《点集拓扑学题解与反例》陈肇姜

5《几何学与拓扑学习题集》巴兹列夫

再说一次,忽视几何,包括解析几何,微分几何,拓扑学会后悔的。

数学基础

1《数学基础》汪芳庭

2《数学概观》戈丁

刚开始学时翻一翻会知道数学什么。

3《什么是数学》克朗,罗宾

一代名著。

离散数学:建议分开学。

1《基础集合论》北师大

2《面向计算机科学的数理逻辑》陆钟万

3《图论及其算法》王树禾

4《图论及其应用》Bondy ,Murty

5《离散数学》耿素云,屈婉玲

6《具体数学》格拉厄姆,高德纳等

有英文版与中文版,我大四上过英文版的课,不是很难。建议大家看一看,还有组合数学的书也要看一下。

算法

1 Corman

数值分析:计算数学方向传统的科目是数值逼近,数值代数,数值优化,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数值逼近,数值代数,微分方程数值解法合称数值分析,数值优化和运筹学有点像。

传统的教材是下面四本(不算1):全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1蒋尔雄,高坤敏,吴景坤的《线性代数》

2李岳生,黄友谦的《数值逼近》

3曹志浩,张德玉,李瑞遐的《矩阵计算和方程求根》

4王德人的《非线性方程组解法与最优化方法》

5李荣华,冯果忱的《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另外

6《数值分析方法》奚梅成

7《数值计算方法》林成森

8《数值逼近》王仁宏

9《矩阵数值分析》邢志栋

10《最优化理论与算法》陈宝林

都是不错的书。

要求不高的话可以只看一本《数值分析》就够用了,一些大学似乎就是这么干的,只讲数值分析一门,将剩下的时间用来讲计算机的内容。

11《数值分析》李庆扬,王能超,易大义

似乎是不错的选择,应用数学专业好像都是用这本。

12《数值分析基础》李庆扬,王能超,易大义

13《数值逼近》蒋尔雄,赵风光

14《微分方程数值解法》余德浩,汤华中

15《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李立康,於崇华,朱政华

看一个学校的计算数学是真的计算数学还是所谓的信息与计算,只要看一下上不上微分方程数值解就行了。

16《数值优化》袁亚湘,孙文瑜

书名好像不是这个,看作者

17《数值分析引论》,易大义

信息论

1《信息论基础》叶中行

专门为数学系写的信息论

2《信息论,编码与密码学》Ranjan Bose

数学软件

1 matlab

2 mathematic

3 maple

高等数学教材(较完整)

目录 一、函数与极限 (2) 1、集合的概念 (2) 2、常量与变量 (3) 2、函数 (3) 3、函数的简单性态 (4) 4、反函数 (4) 5、复合函数 (4) 6、初等函数 (4) 7、双曲函数及反双曲函数 (5) 8、数列的极限 (6) 9、函数的极限 (6) 10、函数极限的运算规则 (7)

一、函数与极限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集合具有确定性(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和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比如“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们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 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⑴、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A、B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B(或B?A)。。 ⑵相等: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⑶、真子集: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存在一个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⑷、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⑸、由上述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 ②、对于集合A、B、C,如果A是B的子集,B是C的子集,则A是C的子集。 ③、我们可以把相等的集合叫做“等集”,这样的话子集包括“真子集”和“等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⑴、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B。(在求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即A∪B={x|x∈A,或x∈B}。 ⑵、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 即A∩B={x|x∈A,且x∈B}。 ⑶、补集: ①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②补集: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简称为集合A的补集,记作C U A。 即C U A={x|x∈U,且x?A}。 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⑴、有限集:我们把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⑵、用card来表示有限集中元素的个数。例如A={a,b,c},则card(A)=3。 ⑶、一般地,对任意两个集合A、B,有 card(A)+card(B)=card(A∪B)+card(A∩B) 我的问题: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最新目录 (1)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必修一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2函数及其表示 1.3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指数函数 2.2对数函数 2.3幂函数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3.1函数与方程 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必修二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2直线的方程 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必修三: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1.2基本算法语句 1.3算法案例 第二章统计 2.1随机抽样 阅读与思考一个著名的案例 阅读与思考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 阅读与思考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 2.2用样本估计总体 阅读与思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 2.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阅读与思考相关关系的强与弱 第三章概率 3.1随机事件的概率 阅读与思考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3.2古典概型 3.3几何概型 阅读与思考概率与密码 必修四: 第一章三角函数 1.1任意角和弧度制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4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5函数y=Asin(ωx+ψ) 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第二章平面向量 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2.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A》课程教学大纲 (216学时,12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高等数学A是理科(非数学)本科个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它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专门人才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1、函数与极限;2、一元函数微积分学;3、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4、多元函数微积分学; 5、无穷级数(包括傅立叶级数); 6、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取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二、总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的安排三学期授课,分为高等数学A(一)、(二)、(三),总学时为90+72+54,学分为5+4+3。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基本内容 说明:教学要求较高的内容用“理解”、“掌握”、“熟悉”等词表述,要求较低的内容用“了解”、“会”等词表述。 高等数学A(一) 一、函数、极限、连续、 1. 理解函数的概念及函数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有界性。 2. 理解复合函数和反函数的概念。 3. 熟悉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4. 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5. 理解极限的概念,掌握极限四则运算法则及换元法则。 6. 理解子数列的概念,掌握数列的极限与其子数列的极限之间的关系。

7. 理解极限存在的夹逼准则,了解实数域的完备性(确界原理、单界有界数列必有极限的原理,柯西(Cauchy),审敛原理、区间套定理、致密性定理)。会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 8. 理解无穷小、无穷大、以及无穷小的阶的概念。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9. 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和在一个区间上连续的概念,了解间断点的概念,并会判别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和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介值定理,最大最小值定理,一致连续性)。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1.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会用导数描述一些物理量。 2.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掌握基本初等函数、双曲函数的导数公式。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 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 4.掌握初等函数一阶、二阶导数的求法。 5.会求隐函数和参数式所确定的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会求反函数的导数。 6.理解罗尔(Ro lle)定理和拉格朗日(Lagrange)定理,了解柯西(Cauchy)定理和泰勒(Taylo r)定理。 7.会用洛必达(L’Ho sp ital)法则求不定式的极限。 8.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极值的方法。会求解较简单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应用问题。 9.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会求拐点,会描绘函数的图形(包括水平和铅直渐进线)。 10.了解有向弧与弧微分的概念。了解曲率和曲率半径的概念并会计算曲率和曲率半径。 11.了解求方程近似解的二分法和切线法。 三、一元函数积分学 1.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及性质,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换元法和分步积分法。会求简单的有理函数及三角函数有理式的积分。 2.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及性质,了解函数可积的充分必要条件。

高中数学新教材改版内容

变化一:课程结构 修订的课标中课程分为选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以及必修课程。这三种课程非常明确: 1.选修课程:是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如果学生要参加大学的自主招生,则必须根据自主招生学校要求选择其中的内容进行学习。 2.选择性必修课程:是为学生提供选择的课程,也是高考的内容要求。如果学生要参加高考就必须学习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 3.必修课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共同基础,是高中毕业的数学学生水平考试内容,当然也是高考内容。如果学生只想高中毕业,那么学习必修课程就够了; 变化二:课程内容 1.必修和选修内容的调整:常用逻辑用语、复数由原来的选修内容调整为现在的必修内容;数列、变量的相关性、直线线与方程、圆与方程由原来的必修内容调整为现在的必选修内容; 2.内容的删减与增加:删去了必修三算法初步、选修2-2推理与证明以及框图(文科)这三章内容,删去了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三视图;“解三角形”由原来单独的一章内容合并到“平面向量”这一章里了。必修和必选修均增加了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活动。 3.具体各章节内容的细微变化 ⑴必修课程

主题一:预备知识 预备知识包括了四个单元的内容:集合,常用逻辑用语,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从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 这四单元内容常用逻辑用语与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有变化外,其他内容与实验版课标内容基本一样。 变化的地方: ①删减了命题及其关系——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②删减了简单的逻辑连结词“或”、“且”、“非”; 增加了必要条件与性质定理的关系,充分条件与判定定理的关系以及充要条件与定义的关系。 ③删去了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主题二:函数 函数内容包括四个单元: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函数应用。 这些内容与实验版课标基本一致,仅有一些细微的变化: ①在函数的概念的内容中删去了映射; ②在三角函数里删去了三角函数线(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 主题三:几何与代数 几何与代数内容包括:平面向量及其应用、复数、立体几何初步。 这三章内容与实验版课标要求大致一样,有变化的是: ①将原来单独的一章内容“解三角形”融入进“平面向量”这一章内;

高中数学新教材的优缺点

浅析高中数学人教A版教材的优劣 数学组朱国民 我们市十五中通过对数学新教材的教学,详细地分析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内容,对其优点和课程上的不足分析如下: 高中数学教材历来在编排上重视学科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文字表达严谨、准确,比较重视基础知识的讲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但也存在内容跨度大,结构不合理,应用重视不够等方面的不足。 一、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有如下优点: 1、教学新思想 新教材提高了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启发性,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思想 与旧教材相比较:旧教材对学生学习规律研究得不够,缺少启发性和趣味性,有些学生把教材当成查找公式的工具书。而新教材则加入了一些插图和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文字叙述通俗易懂,知识的剖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习题的设计层次分明,灵活多样,同时删减了部分复杂公式的推导和记忆,如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只给出了最基本的三个公式,柱体、台体、锥体的体积公式只给出了结果,而对蕴含了“微积分,极限”等数学思想的球面积及体积公式给出了详细推导过程, 这大大地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新意识 新教材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新教材的正文一般都注意概念从实际引入,问题从实际提出。例题,习题多增加联系实际的背景。如数列中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储蓄,函数中联系增长率的变化,直线和圆的方程中增加线性规划初步知识,圆锥曲线联系行星卫星运行轨道等。

二、新教材相比有如下不足: 1、内容跨度加大 新教材中,数学的应用比以前重视了许多,但跨度似乎大了一些,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距离,比如高一(下)按知识体系就要上必修4、5、2共3本书,而且还要调整在上必修5线性规划前先讲必修2的直线的方程;高一(上)讲必修1集合的运算前要进行初高中衔接,补充讲解一次、二次不等式,这部分内容又在必修5。另外,应用题或者数学建模题很大部分需要用到计算机或者计算器才能完成.在实施过程中不好操作。 2、教学进度难以把握 在新课程的实验中,很多教师都感觉到新教材知识点多、内容广,教学进度不好把握,新增的一些知识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体会到新教材教学进度太快,学生对所学知识学不牢,新教材的知识体系不强,不如原来的老教材的知识体系。 总之,我们认为如果将新教材的理念溶入到老教材知识体系中编写出来的导学案就能结合二者的优点,扬长避短,更有利教学,我们现在就是按照这种思路编写十五中导学案进行教学的。

大学高等数学教材23599

高等数学教材

一、函数与极限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集合具有确定性(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和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比如“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们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 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⑴、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A、B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 B(或B A)。。 ⑵相等: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⑶、真子集: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存在一个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⑷、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⑸、由上述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 A ②、对于集合A、B、C,如果A是B的子集,B是C的子集,则A是C的子集。 ③、我们可以把相等的集合叫做“等集”,这样的话子集包括“真子集”和“等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⑴、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 ∪B。(在求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即A∪B={x|x∈A,或x∈B}。 ⑵、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 ∩B。 即A∩B={x|x∈A,且x∈B}。 ⑶、补集: ①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最新考研数学一高等数学考试大纲附录

2012年考研数学一高等数学考试大纲附录

2012年考研数学一高等数学考试大纲 一、函数、极限、连续 考试内容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复合函数、反函数、分段函数和隐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初等函数函数关系的建立 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函数的左极限与右极限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的概念及其关系无穷小量的性质及无穷小量的比较极限的四则运算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单调有界准则和夹逼准则两个重要极限: 函数连续的概念函数间断点的类型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考试要求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会建立应用问题的函数关系. 2.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函数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掌握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掌握无穷小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考试内容 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导数和微分的四则运算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复合函数、反函数、隐函数以及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微分法高阶导数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微分中值定理洛必达(L’Hospital)法则函数单调性的判别函数的极值函数图形的凹凸性、拐点及渐近线函数图形的描绘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弧微分曲率的概念曲率圆与曲率半径 考试要求 1.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与微分的关系,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了解导数的物理意义,会用导数描述一些物理量,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2.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会求函数的微分. 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高阶导数.

大学高等数学教材

大学高等数学教材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一、函数与极限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集合具有确定性(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和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比如“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们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 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⑴、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A、B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B(或B?A)。。 ⑵相等: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⑶、真子集: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存在一个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⑷、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⑸、由上述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 ②、对于集合A、B、C,如果A是B的子集,B是C的子集,则A是C的子集。 ③、我们可以把相等的集合叫做“等集”,这样的话子集包括“真子集”和“等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⑴、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 ∪B。(在求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即A∪B={x|x∈A,或x∈B}。 ⑵、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 ∩B。 即A∩B={x|x∈A,且x∈B}。 ⑶、补集: ①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完整版)《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学时:136学时学分:8学分开课学期:第1、第2学期 适用对象:通信工程专业学生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理、工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微积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熟练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微积分学的基础理论;充分理解微积分学的背景思想及数学思想。掌握微积分学的基本方法、手段、技巧,并具备一定的分析论证能力和较强的运算能力。能较熟练地应用微积分学的思想方法解决应用问题。 三、课程教学内容 高等数学(上) 第一章函数、极限与连续(10学时) 第二章导数和微分(12学时) 第三章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12学时) 第四章函数的积分(16学时) 第五章定积分的应用(8学时) 第六章无穷级数(10学时) 高等数学(下) 第七章向量与空间解析几何(6学时) 第八章多元函数微分学(14学时) 第九章多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10学时) 第十章多元函数积分学(I)(16学时) 第十一章多元函数积分学(II)(10学时) 第十二章常微分方程(12学时)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极限的概念与性质;函数连续性的概念与性质;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微分中值定理与应用;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不定积分、定积分的计算;微积分学基本定理;正项级数敛散性的判定;幂级数的收敛定理;二元函数全微分的概念及性质;计算多元复合函数的偏导数与微分;隐函数定理及应用;重积分、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的计算;曲线积分与路径的无关性。 难点:极限的概念与理论;微分中值定理的应用;一元函数的泰勒定理;二元函数的极限;计算多元复合函数的偏导数与微分;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概念及计算;高斯公式;斯托克斯公式。 五、教学时数分配:教学时数136学时,其中理论讲授136学时,实践教学0学时。(具体安排见附表) 六、教学方式: 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思想性强,与相关基础课及专业课联系较多,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引导学生掌握重要概念的背景思想,理解重要概念的思想本质,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要善于将有关学科或生活中常遇到的名词概念与微积分学的概念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学习

高等数学必背公式大全教学提纲

高等数学公式 导数公式: 基本积分表: 三角函数的有理式积分: 2 22212211cos 12sin u du dx x tg u u u x u u x +==+-=+=, , ,  a x x a a a ctgx x x tgx x x x ctgx x tgx a x x ln 1)(log ln )(csc )(csc sec )(sec csc )(sec )(22= '='?-='?='-='='2 2 22 11 )(11 )(11 )(arccos 11 )(arcsin x arcctgx x arctgx x x x x +- ='+= '-- ='-= '? ?????????+±+=±+=+=+=+-=?+=?+-==+==C a x x a x dx C shx chxdx C chx shxdx C a a dx a C x ctgxdx x C x dx tgx x C ctgx xdx x dx C tgx xdx x dx x x )ln(ln csc csc sec sec csc sin sec cos 222 22 22 2C a x x a dx C x a x a a x a dx C a x a x a a x dx C a x arctg a x a dx C ctgx x xdx C tgx x xdx C x ctgxdx C x tgxdx +=-+-+=-++-=-+=++-=++=+=+-=????????arcsin ln 21ln 211csc ln csc sec ln sec sin ln cos ln 2 2222222? ????++-=-+-+--=-+++++=+-= ==-C a x a x a x dx x a C a x x a a x x dx a x C a x x a a x x dx a x I n n xdx xdx I n n n n arcsin 22ln 22)ln(221 cos sin 22 2222222 2222222 22 2 22 2 π π

《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2010年3月讨论稿) 全院专升本各专业适用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高等数学》课程,是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各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必修基础理论课,它不仅为专业计划中多门后继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而且也是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而设置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高等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备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运用数学方法处理问题的初步能力。同时,在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方面也有一定的提高,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使自学能力提高一个层次,为以后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与重点 专升本数学教学是比较特殊的一种教学形式,因学生是专科毕业生,已初步获得一元微积分的基本知识。因此,根据成人高等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按基础理论教材“必需、够用”的原则,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加深掌握一元函数微分和积分两大基本数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2.获得多元函数微积分、常微分方程和无穷级数的系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本课程的重点为:微分方程、二元函数微分学、二重积分、曲线积分和无穷级数。(说明:曲线积分和无穷级数经管类不作要求) 三、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函数、极限与连续性 (一)课程内容 1.初等函数与非初等函数; 2.函数的特性; 3.数列的极限; 4.函数的极限; 5.极限的运算法则; 6.两个重要极限; 7.无穷小量及其性质和无穷大量; 8.无穷小量的比较; 9.函数的连续性概念和连续函数的运算; 10.函数的间断点; 11.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二)考核要求 1.掌握求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理解函数记号的运用。 2.了解函数与其图形之间的关系,掌握画常用的简单的函数图像。

抢先看:高中数学新教材目录及框架

2018年9月使用的高中数学新教材目录及框架 今年(2018年)9月将实施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课程标准由国家教材委员会统一修订,不再分各种版本,教材变了,怎么变,大家抢先看: 必修(第一册)(共计72课时)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0课时) 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8课时) 第三章函数概念与性质(12课时) 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16课时) 第五章三角函数(23课时) 必修(第二册)(共计69课时) 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18课时) 第七章复数(8课时) 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19课时) 第九章统计(13课时) 第十章概率(9课时)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共计43课时) 第一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15课时) 第二章直线和圆的方程(16课时) 第三章圆锥曲线的方程(12课时)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共计30课时) 第四章数列(14课时)

第五章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16课时)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共计35课时) 第六章计数原理(11课时) 第七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0课时) 第八章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9课时) 具体的章节 必修(第一册)(共计72课时)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0课时) 1.1集合的概念 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3集合的基本运算 阅读与思考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1.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5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阅读与思考命题及其关系 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8课时) 2.1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 2.2基本不等式 2.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 第三章函数概念与性质(12课时) 3.1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阅读与思考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

自考高等数学(一)微积分考试大纲学习方法指导

微积分是一个发展比较成熟的数学分支,经过三百多年来数学家的不断努力,它的概念、方法已显得明了易懂,大家应该有信心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学好这门课程。另一方面,它毕竟是一门在研究对象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上与初等数学有很大差别的高等数学课程,这就要求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为此请注意以下事项:1、在学习每一章内容之前,先要认真了解本成教考试大纲对该章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做到在学习是心中有数。 2、务必重视对课程中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习,要下足够的功夫,反复思考,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了解。要清楚概念提出的背景、要点及其几何意义或实际意义,并抓取一、二个典型例子,理解透彻;还要了解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掌握好重要的定理和公式,了解他们成立的条件和得到的理论,弄清条件与结论的关系以及这些定理和公式的意义和理论价值。 3、必须十分注重计算,特别是导数和微分、偏导数和全微分计算,不定积分、定积分和二重积分计算以及极限的计算。再动手做习题之前必须先对有关的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则通过若干例子有初步的掌握。基本的计算必须十分熟练,为此要做相当数量和有点难度的题。教材和辅导材料中的例题可当做练习题来做,并在比较中学习。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书写要清楚规范,注意检查,有些场合(如定积分的的几何应用和二重积分的计算)必须画好草图。计算的结果必须化成最简的形式。 4、注意应用方面的联系,主要是导数和积分的应用。先要学透几个

典型的例子,掌握其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解题的步骤,在此基础上独立做一些应用题,提高自己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掌握基本的初等数学和经济方面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5、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这是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一些重要的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刻字机独立地重复一遍,了解其中的难点和关键之所在,并做一些较简单的证明题。

高等数学教材资料完整-参考模板

高等数学教材完整 一、函数与极限 (2) 1、集合的概念 (2) 2、常量与变量 (3) 2、函数 (4) 3、函数的简单性态 (4) 4、反函数一 (5) 5、复合函数 (6) 6、初等函数 (6) 7、双曲函数及反双曲函数 (7) 8、数列的极限 (9) 9、函数的极限 (10) 10、函数极限的运算规则 (12)

一、函数与极限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集合具有确定性(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和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比如“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们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 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⑴、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A、B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 B(或B A)。。 ⑵相等: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⑶、真子集: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存在一个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⑷、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⑸、由上述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 A ②、对于集合A、B、C,如果A是B的子集,B是C的子集,则A是C的子集。 ③、我们可以把相等的集合叫做“等集”,这样的话子集包括“真子集”和“等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⑴、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 ∪B。(在求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即A∪B={x|x∈A,或x∈B}。 ⑵、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 ∩B。 即A∩B={x|x∈A,且x∈B}。 ⑶、补集: ①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自学考试高等数学一考试大纲

自学考试高等数学一考试大纲 本大纲适用于工学理学(生物科学类、地理科学类、环境科学类、心理学类等四个一级学科除外)专业的考生。 总要求考生应按本大纲的要求,了解或理解“高等数学”中函数、极限和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积分学、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学会、掌握或熟练掌握上述各部分的基本方法。应注意各部分知识的结构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应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正确地推理证明,准确地计算;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自学考试高等数学一考试大纲对内容的要求由低到高,对概念和理论分为“了解”和“理解”两个层次;对方法和运算分为“会”、“掌握”和“熟练掌握”三个层次。 自学考试高等数学一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试卷内容比例: 函数、极限和连续约15% 一元函数微分学约25% 一元函数积分学约20% 多元函数微积分(含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约20% 无穷级数约10% 常微分方程约10% 试卷题型比例: 选择题约15% 填空题约25% 解答题约60% 试题难易比例: 容易题约30% 中等难度题约50% 较难题约20% 复习考试内容 一、函数、极限和连续 (一)函数 1、知识范围 (1)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表示法、分段函数、隐函数 (2)函数的性质 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周期性

(3)反函数 反函数的定义、反函数的图像 (4)基本初等函数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 (5)函数的四则运算与复合运算 (6)初等函数 2、要求 (1)理解函数的概念。会求函数的表达式、定义域及函数值。会求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会作出简单的分段函数的图像。 (2)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和周期性。 (3)了解函数与其反函数之间的关系(定义域、值域、图像),会求单调函数的反函数。 (4)熟练掌握函数的四则运算与复合运算。 (5)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像。 (6)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7)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式。 (二)极限 1、知识范围 (1)数列极限的概念 数列:数列极限的定义 (2)数列极限的性质 唯一性、有界性、四则运算法则、夹逼定理、单调有界数列极限存在定理 (3)函数极限的概念 函数在一点处极限的定义、左、右极限及其与极限的关系、趋于无穷时函数的极限、函数极限的几何意义 (4)函数极限的性质 唯一性、四则运算法则、夹通定理 (5)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 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定义、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关系、无穷小量的性质、无穷小量的阶 (6)两个重要极限 2、要求 (1)理解极限的概念(对极限定义中“”、“”、“”等形式的描述不作要求)。会求函数在一点处的左极限与右极限,了解函数在一点处极限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 (2)了解极限的有关性质,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3)理解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掌握无穷小量的性质、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关系。会进行无穷小量阶的比较(高阶、低阶、同阶和等价)。会运用等价无穷小量代换求极限。 (4)熟练掌握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高等数学上复习提纲

高等数学上复习提纲 高数第七版教材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知识要点: 函数的定义域、函数的几种特性、极限的定义、左右极限、无穷小量的比较、极限的运算、两个重要极限、极限存在准则、函数的连续性与间断点 P16 D1(5)(9),D6; P26 D1; P33 D2, D3; P44例8;P45 D1(5)(7)(14); D3(1);P52 D1(5)(6), D2(2)(4), D4(1);P55 D3,D5(1)(3);P59 例4,例5;P61 D3( 1 ); P66 D3(7), D5;P70总习题D1(1)(4), D3(2), D9(2)(4);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知识要点: 导数,函数的求导法则,高阶导数,复合函数的求导,隐函数求导,微分(含复合函数的微分),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可导与连续的关系等 P81 例9; P97 例4;P99 例8;P101例1、2;P108 1(3)、(4);P115 例4、5; 第三章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知识要点: 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函数的单调性、凸凹性,函数的极值与最值 P132 D6、D8、D12;P134 例3;P136 例8、例10;P137 D1(13);P146例4;P148例6;P148例8、例9;P181 D2;总复习三D2; 第四章不定积分知识要点: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第一、二换元法,分部积分法,基本积分表 P189 例7;P190 例8;P192 D2(15) (17) (25);P207 D2(35);P197 例11;P212例9;P214 例2;P222 D4(4); 第五章定积分知识要点: 定积分的性质,变上限函数的定义,导数及其应用,牛-莱公式,定积分换元法和分部积分,反常积分 P236 D7; P243 例8;P244 D8(8); P245 D11(1);P249例5;P253例12;P255 D1(17,19,23);P262 D1(3);P273 D14;

高等数学自学提纲

高等数学自学提纲(第一学期) 一? 函数的连续性 1.什么叫函数的增量(改变量)?用几何图形表示函数增量为正、为负、为零的不同情况。 2.阐述函数y = f(x)在点X连续的三种定义,为什么说这三种定义实质是一样的? 3.函数y = f(x)在点X连续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4.用“ e - d ”语言叙述函数 y = f(x)在点X左连续和右连续的定义,并说明y=f(x)在 (a,b) 和[a ,b]上连续的含义。 5.试说明函数y = f(x)在点X连续与函数当x趋近X时极限存在,这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 别。 6.应用函数连续的定义,讨论下列函数在给定点是否连续。 A? 讨论 f(x) = 在x = 1是否连续? B? 若 f(x)在X点连续,g(u)在u点连续,u0= f(X) , 证明复合函数g[f(x)]在X点连续。 C? f(x)在X点是连续的, | f(x) | 和在X点是否连续?为什么? 7.试阐述函数y=f(x)在X0点连续,X (a ,b);以及y = f(x)在(a ,b)上连续、在(a,b)上一致连续的区别。 8.函数间断点的定义,间断点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9.分析函数y = [x] 连续与间断的情况。 10.找出下列函数的间断点,并指出间断点的类型。 (1)y = (2)y = 二? 一元函数的微分 1.微分的定义是什么?若y = f(x) 是可微函数,那么当Δx=0时Δy – dy与Δx是什么关系? 2.分别用语言和图形来说明微分的几何意义。

3.说明函数y = f(x) 在X点可微与可导的关系。 4.为什么说自变量的微分就等于自变量的增量? 6.函数的增量可表为Δy = dy + 0(Δx),即函数y = f(x)的微分dy是Δy的主要部分,故dy必小于Δy,这个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6.说明的区别。 7.什么叫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高阶微分是否也具有微分形式不变性?举例说明。 8.函数y = f(x)的导数和微分dx是否都与x和Δx有关?为什么? 9.求下列微分: (1)y = ln(cos ) (2)y = f(arctg ) 10.利用微分求函数近似值的公式和步骤是什么?并计算 11.在下面三种情况下,函数y = f(x)的微分有什么特点? ( 1)给定点X与Δx的具体数值。 ( 2)给定点X,但没给Δx的具体数值。 ( 3)即未给定点X,也未给Δx的具体数值。 12.利用微分计算函数y = f(x)的绝对误差|Δy|和相对误差的公式是什么?并计算下题: 单摆振动周期公式 T = ,由的值可计算重力加速度g的值,如果 = 100.44cm,测得T = 2.0103秒,且|ΔT|≤0.0005秒,求g值,并估计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三? 不定积分—积分方法 1.第一换元积分法的基本思想和技巧。 2.第二换元积分法的步骤,常用的变量替换有哪几种? 3.分部积分法的公式是什么?在分部积分法的计算中,确定公式中的u、v有什么规律? 4.什么叫有理函数?有理真分式?有理假分式?既约分式(不可约多项式)?部分分式?部分分式

高中数学新教材目录(2018年)

高中数学新教材目录(2018年) 必修(第一册)(共计72课时)章节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0)1.1集合的概念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3集合的基本运算阅读与思考集合中元素的个数1.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5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阅读与思考命题及其关系 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8)2.1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2.2基本不等式2.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 第三章函数概念与性质(12)3.1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阅读与思考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3.2函数的基本性质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绘制函数图象3.3幂函数探究与发现探究函数y = x + 1 的图象与性质x 3.4函数的应用(一)文献阅读与数学写作* 函数的形成与发展 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16)4.1指数4.2指数函数阅读与思考放射性物质的衰减信息技术应用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4.3对数阅读与思考对数的发明4.4对数函数探究与发现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象间的关系4.5函数的应用(二)阅读与思考中外历史上的方程求解文献阅读与数学写作* 对数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数学建模(3)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章三角函数(23)5.1任意角和弧度制5.2三角函数的概念阅读与思考三角学与天文学5.3诱导公式5.4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探究与发现函数y = Asin(wx +j) 及函数y = Acos(wx +j) 的周期探究与发现利用单位圆的性质研究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5.5三角恒等变换信息技术应用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三角函数表5.6函数y = Asin(wx +j) 5.7三角函数的应用阅读与思考振幅、周期、频率、相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