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育是需要智慧的

教育是需要智慧的

教育是需要智慧的
教育是需要智慧的

教育是需要智慧的

亳州市谯城区烈小李芙英

主题:

教育发展到今天,真可谓百花齐放;而如今,生本教育的理念更值得我们去把握,去探究……教育真的需要智慧。

背景:

一天上午,上课间操的时候,我暗中监督孩子们陆续走出教室,于是,我也下楼来到操场,课间操预备节开始,同学们整整齐齐地做广播操。突然,我发现队阵后面靠墙站着三位同学,我走过去一看,是我们班的冯国瑞、甘帅和刘帅,“你们在干什么?”我走近大喊一声。他们仨人正玩得起劲,没有做操,也许根本不想做。(按照学校的要求,课间操全体同学都要参加)我拽着冯国瑞的胳膊并训斥着甘帅和刘帅,让他们站到走廊里,以示没好好做操对他们的处罚。要站在几百名同学面前,在众目睽睽之下,他们不敢抬头也不敢反抗(必定是小学生),我的“威风”一直持续到课间操结束才让仨人进教室上课。

过程:

事后,我进行了深思,深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责,我发现自己处理这一问题的方式是不当的,内心不免十分愧疚。生本教育就是要

以学生为出发点,爱学生就应该有教育学生的好方法,我这是爱学生吗?(平时对这一点我从没有过怀疑自己)。事实上,在小学各年级中违纪现象是屡见不鲜,有一部分学生是经常违反校纪校规的,他们每天违纪想象都在不断出现,让教师耗费了大量精力。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此时,如果我们教师总是采取简单的威严压制的办法,效果一定不会很好,因为有的学生看似不闹了,事实上这种平静只是暂时的,不久,你就会发现他们会再次违纪,甚至有的学生会变本加厉,这一点我很清楚。学校就是纠正学生犯错误的地方,只是在有些时候,我用了简单武断的办法处理了。此次事件过后,我不断地反思、责问自己:我的教育智慧哪里去了?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哪个人是完美的,任何人身上都有着自己的优缺点。只不过有些人缺点要多些,这样往往就会蒙蔽了我们的眼睛,让我们只看到其缺点,而忽视了其优点的存在。要想纠正违纪行为,必须以其优点为切人口,所以教师要用全面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首先,要确信学生一定有好的一面;然后,再积极地把它发掘出来,违纪学生身上的优点,往往只是一时间闪现出来,便很快消失了。所以我们做教师的要及时发现,及时表扬,一旦学生做了好事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并适时进行大力表扬;否则,他身上仅有的一点上进心就会受挫,甚至从此一蹶不

振。电视剧《家有儿女》中刘星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一次他帮助弱小的邻居赶走了小流氓,他自己非常的高兴,也更希望得到他人的表扬,而他的妈妈一句表扬的话也没有,好像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心里郁闷极了,自信心受挫,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一点价值感也没有了,等他再次看到邻居被他人欺负的时候就表现得无动于衷。同是一个人,前后的鲜明对比,不难看出,发现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鼓励,会让他信心大增,并敢于乐于做益于他人的事情。否则,将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有感:

虽然素质教育的理念现阶段已深入人心,但个别学校仍然围着升学的指挥棒转。用成绩、用分数压制学生,不认真贯彻素质教育的方针,使得学校生活单调乏味,除了上课还是上课,而且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形式古板,这样学生不厌学才怪呢。由于学生厌学,成绩自然就不会变好。有一些教师对学习成绩后进的学生不仅不能进行正确的教育,而且还讽刺挖苦,甚至变相体罚。这类学生在学校里得不到教师的认可,同学也瞧不起他们,他们也就只能通过违纪这一途径来引起别人对他们注意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违纪也就成了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事实上,学生违反校纪校规的时候,正是我们老师需要用心去教育他们的时候,我们应该深入了解经常

违纪学生的违纪原因和心理,并区别对待是故意还是偶然的。要正面教育学生、纠正其违纪行为,就得先了解学生,知道学生违纪原因和心理活动。

结果:

当然,还是教育专家说的对,“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教育的基础。”允许学生犯错,包容学生的不合拍,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和学生作朋友。“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十根指头有长短”。学生成绩发展的不平衡,家庭环境养成的个性差异,成长道路上的风风雨雨,都可能会埋下不和谐的种子。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说地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进行纪律教育要从扬长开始,从发现开始。发火、体罚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教育是需要智慧的。

评析:

班主任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苦于“没办法”,其实这是推卸责任甚至是无能的表现,“没办法”只能表明个人当前教育教学的习惯性方法、方式已经不适应新的时代,更不能取得好的效果罢了。办法总是有的,办法就是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发现,不断地总结,不断的探索……

反思:

我想智慧的教师就应该“思变”,就应该想办设法;而这样做其实就是反思自身、否定自身,不断进取,其中对学生关心、帮助、爱护得够不够应该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因为要做到足够的关心、帮助、爱护,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这样的层面,更需要发自内心、发自肺腑。其实,这是一个需要耐心需要爱心并持之以恒的过程,这很艰难,与教师本身素养及敬业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能经常不经意之间向学生表明你的这种(关心、帮助、爱护)态度,自然会感动学生“心灵”的;一句简单的问长问短,一个简单的手把手帮助,一个简单的鼓励眼神,都可能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动力,都可能使学生终身受益;这样的教育也才能称得上生本教育。所以,我们作教师的,需要不断修炼自己,增长智慧。

做一个有智慧的的校长

做一个有智慧的的校长 近段时间阅读了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领导智慧》这本书,受益匪浅。霍华德·加德纳在书中提出了领导能力的6大恒定因素——思想、听众、组织、具体实践、直接与间接的领导能力、专业技能的问题;提出了影响20世纪领导能力的6个趋势——全球毁灭的潜在性、快捷的、常常简化了的交流、隐私不在、超越民族界限实体的崛起、民族主义和原教旨主义信徒的反应、更技术化的专业知识;更提出了有效领导的三大准则——懂得领导能力的永恒性、准备和应对新的趋势、鼓励对领导的问题、矛盾和可能性的认知。通过阅读我对如何做一个有智慧的的校长有了一定的感悟。 一、校长的智慧来源于学习、感悟和实践 有丰富的学识底蕴,是校长智慧的基本源泉,是校长能够成功的基础。校长不仅要有渊博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做学习型校长,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学以致用,只有不断学习的校长,才能不断获得营养得以滋养壮大,随时随地的适应时代飞速的不断发展的需要,永远立于时代的潮头浪尖,才能领导学校发展的潮流,创造学校教育的新的发展机制。善于学习的人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一个善于感悟的人。在感悟中完善成长和发展,是校长充满智慧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作为校长,要善于学习,更要有深厚的感悟能力。校长不能是座而论道者,只要行动起来,在实践之中你的智慧就会“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断得以显现。同时,在行动中,在广泛的实践应用中还会使校长的智慧更加完善和丰富,也就是使你变得更加智慧。 二、校长的智慧体现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作为一校之长,首先得明白:在一个学校里,教师、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力量;其他一切工作都得服从教学这个中心;管理就是服务,这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学校管理必须按照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高效率、高质量、合法地来开展。所以,积极推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是新的学校管理理念题中应有之义。 实行以人为本,能使师生员工意识到领导与组织对他们的重视和信任,这不仅有利于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而且也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与发展,从而保障学校管理向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实行以人为本,校长要牢固树立服务意思,不断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明确自己不仅仅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领导者和带头人,还应该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服务者,做到一切依靠教师、为了教师、理解教师、尊重教师、发展教师;一切为学生服务,为学生今天的愉悦学习、健康成长负责,为学生的将来学习负责,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 三、校长的智慧体现在有效的激励机制。 现代管理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人都是需要激励的。管理学大师亨利.法约尔认为,激励是管理的核心机制。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 建立完善学校激励机制,首先必须确立适当的目标,这样使成员既胸怀大志,又立足当前、脚踏实地地工作。目标设置要兼顾从实际出发和挑战性,又必须与满足人的合理需要结合起来,充分考虑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与成员的知识、经验、能力要相适应,这样,才能激发人的积极活动的动机。管理者要把学校整体目标与被管理者个人的志趣和发挥个人长处结合起来,使学校的整体目标转化为每个成员的个

教育需要智慧

教育需要智慧 教育需要智慧,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培育出有智慧的人才。 可在我们现实的教育生活中,缺乏智慧的教育却比比皆是。教师侃侃而谈,板书写满黑板,学生正襟危坐,稍有骚动与喧哗,教师便拿起教鞭往讲桌上猛力一拍,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某位学生因某事犯了错,教师往往是紧抓不放,要么是面对全班学生,把他(她)批个体无完肤;要么是把其拎进办公室,一顿冷嘲热讽,甚至拳打脚踢。还有的教师会借题发挥,罗列出他(她)以前的若干不好。 凭心而论,有一点我们应该承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出发点应该说是好的,可结果却往往是不尽人意,落个教师生气,学生埋怨。说白了,这不是有智慧的教育,而是无能的高压。教师一旦运用了高压政策,也就宣布了他教育的失败。 育人的智慧实在没有什么奥妙可言,只要让学生乐意接受你的教育方式并能改正错误就行了。然而,我们的学生因品德、个性、志趣、爱好等千差万别,同样的教育方法对他适合,却不一定对她适合。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也曾说:“即使煮一个鸡蛋,也有最好的方法。”同理,教育学生的若干方法中总会有一种最好的,因此,教师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要努力寻找最好的教育方法。 曾经在报刊上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学生,为了考试时“一鸣惊人”,趁黄昏时跳进老师的办公室偷试卷。正当她在寻找时,班主任进来了,她便抱着头“躲”到办公桌下。班主任见状,动情地说:“你不要露出你的脸,也不要说话,你回答我的问题,只点头或摇头就行。你来这儿是想找一件你想要的东西?”那学生点了点头。“这东西属于你的吗?”那学生摇了摇头。“不是我们的东西,不管自己如何喜欢,我们都不应该拿,对不对?”那学生点了点头。“记住我的话,你走吧。明天你来上学的时候,依然是个好孩子。” 你看,这是多么睿智的教育方式啊!师者语言的委婉与含蓄怎能不化为滋润学生心扉的股股甘露呢?那位学生在感动之余,又怎会不努力进取呢? 是的,我们呼唤的就是这样的教育智慧。当我们面对犯错的学生时,不靠面容的威严,也不靠言语的犀利,而是要心平一些,气和一些,动动脑子,选准教育的切入点,让学生在和风细雨中明是非,晓美丑。

在关爱中彰显教育智慧

在关爱中彰显教育智慧 【摘要】教育,需要智慧,关爱学生。 【关键词】关爱;智慧从城区学校转到农村学校来的学生,大多有些故事。我们班的李凯就是这样的。 学期初的一天早自习,我轻声询问他是从哪儿转来的,他正面回答了我。可当我在询问他上学期英语成绩时,他居然以“我忘了”为借口搪塞我,拒绝和我继续交流。接下来的一节课,他蹿座位,我没当众批评他,只是让他回到他自己的座位上。他故意摇头晃脑表现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磨磨唧唧地回到座位上。看着他那幅顽劣的样子,我忍不住大声训斥他:“不要把你的不良习气带到我们班上来,瞧瞧你像什么样子?”“我咋了?”他很不屑地歪着脑袋反问道。顺势把书往桌上一摔,故意趴在桌上不听讲了。看他冲动,我就没再搭理他,继续上课。在接下来的课堂里,他不但不听,还时常影响其他同学,使他周遭的同学都不能安心听讲。 对于这样的学生,我心里明白,简单说教、训斥是不起作用的。得寻找教育契机,潜移默化地影响他、改变他。 适逢学校举行拔河比赛,我看他表现得很积极踊跃。趁机在为班级呐喊助威时,不经意地大喊:“二(6)班,加油!李凯,加油!李凯,加油!加油!加油!……”在班级获胜时,与他们共同欢呼;输了时,与他们分析原因,及时调整.在他们输给二(5)班屈居亚军时,及时鼓励安慰他们。尤其在比赛前安排布局时,我同他商量:“李凯,你能和熊哲换一下,往后站一点儿吗?你没他高大,这是实力的较量!”他很自信地大声说:“老师相信我,我有劲儿,我跑得也很快!”我还能怎么说呢?就依了他。这时,我发现他对我露出了笑脸,不再抵触了! 上晚自习时,有几位同学迟迟没来教室,我吩咐他:“李凯,帮老师去宿舍喊一下吧!”他反问:“老师你为什么叫我去呀?”我笑着回答:”因为我知道你跑得快!不对吗?今天中午你告诉我的。看,老师又发现你一个优点。”他欣然前往了。从此以后,当他在课堂上左顾右盼说话,我提醒他时,他不再暴怒摔书了,而是能静静地回过头来继续听讲。 当下课后,他凑在我火炉边烤火时,我用拉家常的方式,及时了解他的家庭情况,过去的学习情况。当他说到他父母亲每天早出晚归,在外打工时,我及时回应一句:“他们好辛苦呀!”让他感受到父母的不易。当他向我谈起他初一时的学习情况时,我说:“能考六七十分,说明基础不差,只要你努力,一定会赶上来的!”又将以前班上成绩不好,后来怎样通过努力赶上来的同学的做法给他介绍了一些。帮他树立起能赶上来的信心。 后来,我发现,他变了,变得愿意与我交流了,变得愿意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了。于是,在课堂上碰到他会回答的问题时,就有意提问他,及时鼓励他。现在

小学师德论文:让爱与教育同行

小学师德论文:让爱与教育同行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从孔子的“仁爱”到墨子的“兼爱”说明了爱的重要,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的思想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的情感魅力。所以师爱不是抽象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情动于中而形之于外──由观念转化为外细无声的春雨,点滴渗透,沁人心脾:有时该在行动的具体而细微的实践过程。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师爱有时该如润物如当头棒喝,振聋发聩,令人幡然悔悟,痛改前非。师爱施于优秀生,应是锦上添花,百尺竿头更进一重:师爱惠及后进生,应是雪中送炭,暖人心扉,催人奋进。尊重,信任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赞扬,褒奖充斥着爱:批评,处分也体现着爱。教师对学生的爱,目的专一而形式多样,它渗透于学校工作每一个环节,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 爱是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是教育成功的基石,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教师的爱不仅是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是倾注了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 因此,让我们用爱的职业责任去培植希望的奇葩,做一个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人民教师。 一、对教育事业的爱 为人师者,要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奉献精神,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育是开启民智,继往开来,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大事,是关系祖国未来的铸魂工程。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树立忠诚教育,教书育人的信念,这种信念源自于对现代教育的性质、地位

和功能的深刻理解上。“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取决于教师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取向。教师从选择上教师职业,就应具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永不为外物所动的胆魂与气概。 责任感、使命感,这两个沉甸甸的词汇意味着我们要去承担,要去奉献。当第一次、第二次……每一次站在学生面前,面对着真诚的注视时,我真切的感受到身上责任的重大,学生的未来在那时好象都与我连在了一起。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证明,他们之所以能在教育工作中做出卓著的成绩,首先是因为他们热爱教育事业,愿意为下一代的成长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来迎得桃李满天下。相反,一个教师如果不热爱他所从事的事业,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工作的动力,失去了起码的责任心,甚至会把自己的劳动视为一种痛苦,当然他就不可能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许多扎根边远山区的老师,守着清贫,克服重重困难改善办学条件,用知识的甘泉浇灌祖国花朵的感人事迹,岂不令我们个别“站三尺讲台,想四方生意”的为人师者感到汗颜? 二、对学生的爱 热爱教育事业是一种理想与情感,爱生才是实施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着力点。我们每一个教师要把爱生作为我们的天职,没有学生,就没有教师。教师是因为有学生而存在,教是因为有学而存在。每一个教师一定要象对自己的儿女那样对学生的充满爱,让师爱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绽放光芒。赞科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只有给予学生爱,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 教育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力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作为一个教师,最大的过错莫过于对学生

优秀校长的管理智慧学做智慧型校长

优秀校长的管理智慧学做智慧型校长 一、校长要有前瞻性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对学校工作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一所成功的学校,一定要具备前瞻性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 洋思中学的蔡和森校长一直坚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让 每一位家长满意”的教育理念,这也是蔡校长对生活经验和教育实践的理性思考、提炼和感悟。多年来,他坚定不移地践行着这一理想和信念,把洋思中学作为实现自己理想和信念的“试验田”,把只有“三流硬件”、“三流师资”、“三流学生”的学校办成了“中国名校”。 翔宇教育集团的卢志文校长确定了“培养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的办学宗旨,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智双全、文理兼通、学创 俱能、身心两健”的“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 人大附中的刘彭芝校长无论做什么事都给自己定一个最高目标,并义无反顾、倾尽全力去实现这一目标。她提出了“全面实施人大附中素质教育工程”,创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世界名校”的宏伟目标。这一目标也成 __人大附中人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行动指南。

众多名校校长的成功昭示我们:要真正建成有层次、有品位、有内涵的现代化学校,就必须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来引领学校的发展。 二、校长要以师为本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曾指出:“办大学是大师之学,无大师就无大学。”我们也不妨套用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名校就是名师之校,无名师就无名校。现代学校管理倡导“以人为本”,许多成功的校长都在学校管理中坚持“教师第一”的人本思路。 ?茶中学的姚止平校长以敏锐的眼光,把握住教师队伍建设的几个重要环节,三顾茅庐纳良才,不拘一格聘贤才,以人为本育英才。他带领学校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抓细备课、抓活课堂、抓严辅导、抓精练习、抓实分析,尊崇精致管理,打造了一支具有极强战斗力的教师队伍。 衡水中学的李金池校长,同样重视教师团队的建设,他要求每一位教师远离庸俗、远离铜臭、远离低级趣味,心中永远有追求;他激励教师在力争合格的基础上,不断攀登新的高峰――成为“教学骨干教师”、“最受学生欢迎教师”、“优秀学科带头人”,成为“事业型的教育家”。

2021年浅谈好父母需掌握的8种教育智慧

浅谈好父母需掌握的8种教育智慧 没有教育智慧,一切方法都是枉费。 方法具体了才好用,可是越具体的方法适应的范围越窄。只企求具体的方法而不追求对教育更深的理解往往徒劳无功,因为家庭教育毕竟比刷盘子更需要灵活运用。 孩子身上的问题往往源自父母头脑中的问题,父母头脑中的问题不解决,孩子身上的问题也无从谈起。不会思考和功利心态是大部分父母的致命伤。所以,我们注重教育方法的探讨,更要注意教育智慧的启蒙。 智慧一懂得孩子需要什么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孩子怎样才会“好”。如果说“好”意味着成功和幸福,那么,孩子需要具备什么素质才能争取到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呢? 许多父母把教育目标锁定在“考大学”上。事实上,并非只有上大学才有机会,也并非上了大学就一定有机会。只注重学历的追求,实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健康的人格、积极达观的态度、适应环境和把握机会的能力才是人生幸福的最基本的保障。 智慧二懂得自己的言行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不必刻意观察,孩子就感受到我们太多的东西,不必刻意模仿,孩子就模仿了我们太多的态度。我们想要怎样并不重要,孩子从我们的行为中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才重要!在孩子面前,我们不应该不加思考地生活和做事,我们必须小心,必须考虑自己这样做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智慧三懂得该怎样去做 知道做什么,叫做有方向;知道怎么做,叫做有能力;没有方向,努力和速度没有意义;只有方向,没有方法,方向本身没有意义。 父母并不好当,但是必须当好。凡事都有解决的办法,我们不可知难而退,必须探究如何解决。请参看“没办法的时候怎么办”部分。 智慧四懂得做人就是做父母

既然教育是为了让孩子将来能够更好地生活,那么,生活就是教育的方向。我们在生活中需要的,就是孩子将来需要的;现在考验我们的,将来也会考验孩子,我们面临的烦恼、挑战和机遇,将来孩子统统会面临,虽然时代气候不断改变,但是与人相处、消化压力、抵抗惰性和软弱、克制欲望、自我推销、打开局面、把握机遇等基本问题是亘古不变的。我们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不仅为孩子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更传递给孩子一个积极的态度,所以,我们做人的时候,也是在做父母,我们生活的过程,无时无刻不是对孩子的教育。 父母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是家庭教育成功最重要的条件之一。父母通过对孩子提出要求以及朝夕相处,无时无刻不向孩子渗透着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价值观和人生观决定了孩子的人生方向和感受世界的方式。 生活中,父母通过自己的做法给孩子示范,根据孩子面临的具体情境向孩子提出建议和要求,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家庭氛围和生活环境,以此来实现对孩子的教育。所以,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 智慧五怀有“成长意识”

我对关爱学生的理解

我对“关爱学生”的理解 关爱不是一种口号,而是体现在教师教育活动中的一种观念,一种态度,一种习惯。 一、关爱学生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其真正意义在于对全体学生施以慈爱之心。学生是活泼爱玩的青少年,学习不是他们的全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更要积极与他们进行沟通,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等,既要了解他们作为一个群体的共性,又要清楚他们的个性,既要全面考虑,又要个体对待。这才是真正的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有思想,有要求,有缺点,有不足,会犯错……但教师自己也不是完人,所以教师对待学生不能苛刻,不能用一个模式来塑造全体。当学生有失误或者哪方面表现不佳时,教师要尊重学生,善于引导,而不是一味的责骂和嫌弃,这样只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也暴露出教师的偏狭和无能。 公平与公正是关爱学生的基本原则。没有公平与公正就没有真正的“关爱”。教师在进行教学、奖惩、评价等时,对全体学生必须持民主与尊重的态度;对不同性别、年龄、出身、智力、个性、相貌以及关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学生,能够作到一视同仁、同等对待,不以个人的私利和好恶作标准。教师做到这一点,才能说是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关爱学生”。 二、关爱学生要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应该适度,做到“严之有度”。严格要求学生,就是指教师在学生面前严格落实为人处事的准则、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水准的提升,要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不折不扣指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正错误。这个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有学生做不到位,正如老师所说的按下葫芦起来瓢。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千万不要伤害学生,切忌不能简单粗暴,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在教育和帮助他,在具体的实施中注意调控好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变痛恨为痛心、发怒为宽容、责骂为劝慰、殴打为抚摸、训斥为商量、罚站为请坐、冷漠为热情等等。这样哪怕是再冥顽不化的学生也会感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从而使他为所犯的错误感到后悔、不安,那么接下去的说理教育就好开展了。记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是因为铁锤的敲打,而是因为水的抚摸,石子才变得这般光滑剔透。因此,老师在对学生严格要求时,不可操之过急,一定要把握尺度,做到“严慈相济”。这样,我相信所有的学生都会成为教师的朋友,教师也就成为一位让学生爱戴的好老师了。 三、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保护学生安全,首先,对于在校或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之中的学生,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安全。其次,教师应当有生命意识。要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升学生对于生命意义和境界的理解。最后,在危急时刻,教师要挺身而出,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 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注意两点:一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心理变化。不能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这就要我们老师和家长多沟通多交流,以便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二是关注学生特殊时期的心理状况。如青春期、毕业期、家庭变故等,在学生的特殊时期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维护学生权益有两层意思:一是学生的教育权利。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过程同时是学生受教育权利的过程,所以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有利于、有助于学生受教育权的实现,为学生受教育权利的实现提供服务。二是学生的公民权利,享有成人一样宪法给予的各项公民权利。如隐私权、财产权、名誉权等。 四、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这一点是关爱学生的禁止性行为,也是一个教师的伦理底线。“讽刺、挖苦、歧视学生”是对学生人格的侵犯,尊严的侵害,学生心理极大的伤害。语言讥讽对幼孩子的杀伤力不可估量,这些挖苦语言表面上看不具备暴力特征,但摧残的是孩子幼小的心灵,不流血的伤口比流血的伤口更疼痛,甚至影响孩子的成长,因为它带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这种自卑感和心灵阴影让学生对人生失望,有一种挫败感。“讽刺、挖苦、歧视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放弃,甚至厌恶。特别是对于一些学习后进生、心理敏感的学生,教师要慎

教育需要智慧

教育需要智慧 教育需要的是智慧而不是兵法 文\李素怀 最近看到李镇西老师写的一篇文《班主任:兵法用来对付谁?》,虽然我没有赏析过万玮老师《班主任兵法》,但我从同事那里听说过这本书。尤其从同事表情里投射出的激动,他们如获至宝的谈兵法,整治学生妙招。就如李镇西老师说的,很多老师误解了万玮的“兵法”他应该是教育学生的一些技巧和方法,是一种爱的智慧。尊重的诠释。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师真的把学生看成了对立面,成了你的敌人,有这种思想和观念是很残忍的,因为孩子是成长的,是需要老师用爱和尊重引导和帮助的。耐心和信任和他一起长大。 在当班主任的最初,因为苦恼一个“问题班级”的管理,曾看了一些班主任工作妙招和技巧,也曾研究一些所谓的“兵法”

来应付学生的小错误和坏习惯。当我庆幸终于可以压制这群孩子时,偶尔听到了一段话,让我觉得我是一个失败者,无意间带给学生的伤害。刚升入初中时,班级都是各地小学调皮的学生,有他们所谓的“四大金刚”,“六小龄童”,这群孩子行为习惯不好,但最重哥们义气,团结的如一家人,每当犯了错误,他们就会联合起来蒙骗老师,并接二连三的犯错误。给我惹来的麻烦让我应接不暇,这件没有处理完,另一件又发生了。 当时很恨这群孩子,也抱怨老天对自己的不公,怎么非让我接手这样的班级,但没有办法,既然接手了就要想对策,来管制他们。当时想出了一个办法,要“拆散”他们,让他们这个小团伙,不再团结。 当时在六个人中先选择一个比较听话的孩子,做他工作。拉拢他,逐渐的让他做我的内奸。当把六个人的“将军”孤立起来,我很庆幸,兵法的功效。可以解决军事,商业,更可以解决教育。可是当那个“将军”失望的对我有了敌意,失去朋友的他选择了转学之后,我才反思,我伤害到了孩子。 “将军”说老师让他失去了人生最珍贵的朋友,因为他从小爸爸妈妈离婚,当妈妈带着两个姐姐离开了他,他成了被遗弃

读李镇西《教育的智慧》有感

读《教育的智慧》随笔 平度市常州路小学孙建荣 正在读李镇西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一书,书中展现出的对教育的思考、对实践的反思、对教育的深爱不断打动着我,不断有共鸣有感悟,我自己二十余年的从教生涯的点点滴滴在读书的过程中被不断地唤醒,促使我也想要拿起笔写一写自己的一点感触。《教育的智慧》是李镇西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的集大成之作,全面展示了他在语文素质教育、班级民主管理、后进生转化等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曾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其中既有深入独到的理性思考,又有大量生动鲜活的实践案例分析,还穿插着作者对自己闪烁着理想主义光辉的教育情怀的诗意表达,是一本含金量极高的教师职业素养读本。这本书分四编,每一编都包括多篇文章,每一篇都如朵朵激荡的浪花冲刷着我的内心,为我树立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做人的道理。现在撷取几朵最美的浪花与大家共享: 1.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未来 走进任何一个百年名校,我们都会看到一尊尊名人名家塑像,校长都会非常自豪地向我们介绍学校教育出的一位位名人。但李镇西认为,学校创办百年,显然绝不只是培养了

校长所提到的十几位学生,更多的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学生。他们将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同样为国家贡献着自己微博的力量,同样是学校的教育成果,同样是学校教育成功的标志。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未来,不管他是杰出者,还是普通人,只要善良正直勤劳,都是我们的骄傲。这一观点颠覆了我们许多教育者固有的观念,正如陶行知所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做真人。 2.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我记得最早是老教育家陈鹤琴说的,后来霍懋征等名师也说过类似的话。说实在的,提到这句话,不少老师定是一肚子苦水,一阵子牢骚,我也不例外。想想自己教学二十余年来,所教学生可谓不少,但不是每位学生都像刚才那句话所说的那样令人满意,每一级都有自认为朽木难雕的孩子。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李镇西认为”可以说没有,也可以说有。“说没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非常理想,只差学校教育这一环时;第二,好的标准不是一个广义上的标准,而是针对某一个具体学生,让他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里的进步可能是综合性的,也可能是某一方面的。李镇西老师的解释让我们茅塞顿开,让我们对于学生的优秀与进步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让我们从单纯的以成绩

教育家型校长的“核心素养”

教育家型校长的“核心素养” 教育家型校长的“核心素养” 严华银 我理解的“教育家型校长”,就是“准教育家”,就是在关乎教育的“功”“德”“言”诸方面正在或者已经卓有建树的卓越校长。要渐进和达成上述境界,追求和实现这样宏大的教育理想,优秀的教育家型校长究竟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和素养呢? 在观察了许多卓有建树的校长人格、个性品质等方面的诸多元素之后,我深感校长的领导力、思维力、创造力和表达力等四个方面素养尤为重要。其中,以道德和人为基础的领导力影响、聚合并引领团队、凝结人心和精神,以个性、独特为内涵的思维力决定事业发展的方向、思路和品质,以务实、创新为根本的创造力成就卓越的教育功绩,而以功业和实绩奠基的表达力则让自己的教育思想插上翅膀,通过辐射实现功业的爆炸式增长。以上几点,可谓教育家型校长发展缺一不可的重要素养。 领导力是教育家型校长的化品格 “领导力”一般是指校长超越了权力和一般管理力的、基于个性品格和综合素养而有的、赢得师生尊崇并追随的特殊影响力。校长领导力的产生,是这类校长在长期的教育及

管理实践中,其人格、教育品格和管理品格不断提升、逐渐完善,并有机融合、升华的结晶。其中,人格是基础,教育品格是关键,管理品格是核心。 对于学校而言,校长是灵魂和核心。但是学校工作和教育事业需要精英团队的群策群力,精英团队从哪里?当然可以由组织安排,也可以由校长严格管控,但是唯有依靠优秀校长富于“软实力”“慢教育”特点的内在精神——领导力,才可以凝聚人心、集中精英、激发创造、永续发展。领导力是一种化品格和气质。正是这些校长具有如此特质,如春风化雨般扩展、辐射、渗透,使得他们所在的学校“化味儿”越越厚重,富于静气,富于浩气。而一批又一批生活其中的师生,耳濡目染、熏陶感化,或养成“自由之思想”,或成长“独立之精神”,或成就“创造之才干”。于是,教育事业的大厦、教育不朽之功德就这样得以成就。 校长的“领导魅力”给学校师生带巨大的影响力。一些名校的中层干部和副校长因为校长优秀,即使自己有许多机会升任到其他学校,还是有许多人选择了放弃,而始终愿意追随校长在本校任教任职。因为,在这里他们被视为知己,获得了尊重和信任,精神放松,既体面又有尊严。于是,这些团队成员为校长、为学校、为事业,赤诚奉献,无怨无悔。这是化品格中的“领导力”“以化人”的结果,也是优秀校长的领导力融入学校化后促进学校发展的一种境界。而正因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 丁雅芬 最近读了王晓春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一书,这本书主要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来阐述教育方法及教育智慧。在读这些案例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案例都是我们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经常碰到的,这为教育教学工作中案例的解决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这本书中所引出的案例都是网络上一线教师向王晓春老师发出的求助、疑惑等,而王老师根据案例帮助老师们解决困惑。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只是简单记录下教育事件,一方面发泄心中的情绪,另一方面记录自己的疑惑。事后却置之不理了,王晓春老师在本书中对很多案例的分析中都指出:现代教育要求教育者练就一身过硬的发现、分析和解决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案例”,来引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纠正偏差,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做人、做事的习惯,提高素养。而这一切都需要教育者独具慧眼,不以粗暴、简单的方式加以归因、干预和压制。重在发现和研究,积极探求学生表现的背后的深层次的本质原因!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不断进步。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不仅教育好学生,而且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成为一个深入学生生活的探索教育方法最优化的“研究者”,就如同医生要能对症下药。教育智慧起码也和爱心一样重要!同样,老师的真心如果没有更多的智慧相伴,则真心换回来的很可能就不是真心。由此可见教育智慧的重要性。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育智慧的保障: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教师自己的心理健康很重要。很多教师是这样想事情的,刚说过不能怎么样,学生就公然违反,“顶风作案”是明摆着与老师对着干。于是火冒三丈,处理起来“简单、粗暴”,一顿训责,学生在高压之下似乎也立竿见影。可以说这是教师在使用权力压制学生——“拼力气”,学生是否真的服气很难说。也可以说这种教育方法是在“制造敌人”。而教师的教育智慧在很多时候体现在教师能否“化敌为友”的能力上,要做到化敌为友,教师要有科学的精神,研究的心态,前提是教师自己心理要健康。王老师说;“人有研究的心态,他是不会向研究对象发脾气的……恰恰相反,你得想办法使自己的认识客观地反映对方的现实状况。这是科学的思维方式。”我想,人的宽容度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只有心中容得下他人的人,才可以冷静的面对意外情况,举重若轻,把麻烦酿成快乐。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多么重要。 对于教师的我们都深怀“爱生”之心,但是“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并不是万能的,“爱”只是教师应具备的一项工作品质,但是很多时候学生的教育问题来源于教师的智慧。而教师的智慧并不是简单地能从书籍的阅读中获得的,而是要在教育生活中不断反思、研究教育案例,在一次次解决教育问题中不断积淀教育智慧。 所以,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研究才是教育智慧的源泉活水! 经典语录: 1、爱不属于专业能力(虽然它对于教师是必须的,非常重要)。爱,谁不会?家长对孩子的爱,难道比教师对学生的爱少吗?为什么他们反而常常求老师教育他们的孩子?他们缺少的不是爱,而是理智、是智慧,是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关爱学生从关注教师的教育教学用语做起

关爱学生从关注教师的教育教学用语做起 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教师的魅力在于睿智,教师的伟大在于宽容,教师真正的力量不完全是知识的权威,而在于关爱。关爱的方式决定关爱的品质,如何关爱学生,作为教师,应先从关注自身的教育教学用语做起。 我们有很多老师,为了让学生听话,总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和命令式的语气对待学生,结果造成学生与老师的隔阂,对老师的恐惧和敷衍,对老师的不信任。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教育中广泛存在。我们应该深刻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改变自已的教育教学用语,下面就这一话题简单谈谈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别让随意的批评伤害学生 在低年级的课堂中常可看到这种现象:某老师提问的话音刚落,就立刻有学生举手,但如果叫这个学生站起来回答,却又答非所问,有时错误的回答甚至会惹得大家哄堂大笑。遇到这种情况,有的老师往往会喝令那个学生坐下,并补上一句:“你回答的不对,上课听专心点!”这时,刚才那个举手的学生会悻悻地坐下,羞得低着头。教师随意的一句批评给学生极大的挫败感,也许从此以后他就不敢举手了。碰到这种情况,我会在同学们的笑声中走到回答问题的这个学生身边,拍拍他的肩膀,微笑地对他说:“你看,你给大家送来了多么愉快的一分钟啊。老师非常喜欢你能勇敢地举手,我相信只要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一定能把问题回答的很棒,愿意再试试吗?”这时,老师请另外一个学生复述刚才提的问题(此举一是让问题重现,以便刚才回答错的

同学思考,二也是以此提醒全班学生上课要专心听),在老师期待的目光中,这个学生第二次回答了这个问题,这次,绝对的棒,老师报以他会心的微笑,刚才那颗自惭的头颅又自信的昴了起来。这就是爱,教育者一个微笑的眼神,一句轻柔的话,便能使一颗幼小的心灵瞬间又充满阳光。 其实,教师对学生随意的批评不仅出现在课堂上,有时还出现在课间对学生的教育上。说两个曾见过的教育场景。场景一:下课了,难得的课间十分钟休息,可是老师刚在办公室坐下,就看见班里的一个男孩子在大雨中的操场上奔跑玩耍,上课怎不见他有这股活泼劲?下了课就这般撒欢的玩,老师越想越气,叫来那个学生劈头盖脸一顿训斥:“你没看见下着大雨吗?瞧你满头满身的水,别人都不去玩,只有你去,你傻了啊!”场景二:课间休息,老师们正坐在办公室里,有一个学生站在办公室门口大声哭诉:“X老师,我跟XX同学玩玩,可是他真的打我……”X老师招手让这个同学走到自己身边,然后说:“你站在这里吧,别去玩了,这样就不会有人欺侮到你了。”其实,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受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往往会犯一些孩子气的过错。可是当学生违纪时,当学生习惯不好时,我们有的老师总是怒气冲冲,缺乏处理问题的耐心和细心,以随意的训斥取代了教育,对学生失去了应有的尊重。也对学生造成了心灵的伤害,加深了学生与老师的隔阂。 二、用耐心和宽容的话语关爱学生 我们很多老师都说自已爱学生,却没有足够的耐心来表达自己的爱。

让爱智慧

让爱智慧,做温暖的教育 ——读陶妙如女先生的《让爱智慧》和《做温暖的教育》有感 ——彭艳阳“人们说要让教育充满爱,我说这还不够,要让爱充满智慧”,这是陶妙如女先生的《让爱智慧》的封面语,这将是教育应该要提升到的新境界。“教育不是急功近利的事业,而教育的对象大多却有些急功近利。怎样才能将这一矛盾智慧地化解呢?经过长久的思考,我觉得教育智慧应该温柔、平和且能持久,于是‘温暖’这个词比较合适。自己暖和,别人感到温暖,这才是教育”,这是陶妙如女先生《做温暖的教育》的封面,也是听她座谈会最有印象的话。爱要智慧,教育要温暖。 作为新教师,总能感觉到中年老师的气场和魅力,感觉她们的教学生活总是井然有序,也许我们就是没有暖和自己,让自己感觉吃不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持续精进才能领悟到教育智慧的真谛。教师的智慧主要表现在靠自己的品格和才学去影响学生。陶妙如女先生的工作也是如此:只有让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好人持久不息的学习热情,教育者的指挥之源才能被表现的淋漓尽致,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师才是完美无缺的。教育的智慧实质是教师的智慧,教师的智慧又是一种新的境界。 身为教师,我们具有极大地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快乐或悲惨。我们可以制造痛苦,也可以传递快乐。那么让我们的爱变得智慧,教育变得温暖对优秀教师就尤为重要。 一、用智慧去读懂每一位学生,想象着他们能登临的高度。 每一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的非常耐读的而又不易读懂的书,需要身为教师的我们勤读、细读,用智慧与理性去读。我们对学生多少理解,他们终会给我们更多的理解。一位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位示范者,同时又必须是一位榜样者,将自己像一粒种子埋在学生们心中,投入生命,投入感情,投入真挚的爱。教育,不仅仅是要教孩子们多少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点燃孩子们心中的那把火,让他们主动起来,去发现,去创造。 孩子们终究会长大,会独当一面,教育他们做事要五讲: 讲秩序。了解今天,把握今天,创造今天。 讲规范。出示学生纪律制度,让学生确定自己的的人生规则。 讲方法。引导学生专心,集中精力上好该上的课,让课堂效益最大化。 讲合作。三个臭皮匠,赛一个诸葛亮。优秀是一种习惯,只有群体优秀,才会出现很多优秀的人自主管理,协作共进。

自我反思提升教育智慧-教学反思

自我反思提升教育智慧-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演讲稿 关键字:教学反思, 教育, 合作, 教师, 幼儿, 幼儿园, 自我反思提升教育智慧 张淳老师撰写的《秘密花园》是一个富有典型教育学意义的案例,这个案例的意义体现在:教师通过有效的自我反思,实现了对关键经验的明晰与把握、对幼儿个体差异的关注与尊重、对教育教学策略的及时调整。 一、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逐渐识别、明晰、把握各领域的关键经验 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儿童的情绪稳定愉悦是幼儿教育的关键经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是健康领域的首要目标,并且要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同时,《纲要》在幼儿社会领域的目标也强调应该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的品质,强调“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此外,《纲要》中对语言领域的目标规定中有“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关注到幼儿语言学习的个别化的特点,给幼儿提供个性化的语言教育。 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自由的语言表达的方式很多,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组织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实现这一教育目标,但更应当通过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进行渗透式的培养。本案例展现的就是后一种培养方式。马克斯?范梅南曾说过:“儿童时代,即作为一个孩子的状态或条件,是个与秘密的概念紧密相连的时代。”当教师观察到小怡和小雨两个好朋友背着其他人分享着他们之间的秘密时,就表示了特别的关注,并自认为幼儿应该很乐意得到这种关注,但事实上幼儿却拒绝了教师的“参与”。由此,教师意识到自己对幼儿的发展需求的认识不明确,自己的教育行为可能缺乏针对性,自己的教育观念也可能有失适宜。在对幼儿的表现与反应进行了仔细观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教育教学思想进行了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教师对幼儿的需要做出识别与判断,并结合《纲要》的基本精神逐渐明晰了教育教学的目标,同时也把握住儿童发展的关键经验。可以看出,教师是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对儿童发展的关键经验进行识别与判断,并逐渐明晰与把握的。 二、在观察幼儿表现与反思幼儿行为的过程中,认识并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这是我们都认可的事实,但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却常常忘记了这一点。本案例中“秘密花园”的形成过程其实就是教师逐渐认识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并因材施教的过程。通常在幼儿园里,总会有那么一群孩子安静、腼腆、内向,轻易不会给老师们添麻烦,他们的乖乖行为使老师既放心、省心,同时也悄悄地忽视着他们。这些幼儿在获得教师有针对性的关注和指导、自主人际交往、个性化表达表现等方面,从活动机会到他们的活动方式,会被教师们有意无意地忽视,常常处于不被了解的境地。这一案例里的“秘密花园”正来自这样两个较内向的孩子的日常交谈。

教育需要智慧型校长

教育需要智慧型校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校之魂,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校长是办学方向的掌舵者、教育思想的贯彻者、学校关系的协调者、教育管理的指挥者,在学校管理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多年的学习实践,使笔者深知,作为新时代的校长,必须具备优秀的品质、优良的素质、高强的能力和过人的魅力,这是校长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特征。要真正做好一名现代新型校长,带领师生谋求学校科学发展、特色发展、跨越发展,笔者认为,校长必须自觉提升五种意识。 自觉提升学习意识 一个校长如果没有能让上下称道的真功夫,就很难应对各种局面。当今的中小学校长,要保证自己不出现“本领恐慌”,唯一的“法宝”就是要加强学习。要养成“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以学习、研究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就容易出现重复旧经验、照搬老方法的现象。现代管理理论认为,领导者的指示、管理能否产生作用,取决于被领导者的认可,取决于领导者的

素养。素养源于学习,重在修炼,校长必须深层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养成善于学习、乐于思考的习惯,坚信学习亦工作,让学习成为工作的手段和方式。要根据需要,明确定位“学什么”“怎么学”“如何用”。要纵观教育理论专著“悟透现代课程改革内涵”,深入学校教育教学历程,融进社会课堂实践。要让长效的学习活动日益丰富校长的文化品位和工作素养。校长儒雅的谈吐、优雅的举止、文雅的学风、和雅的作风将让师生倍感亲切,将赢得大家精神上的信赖和行动上的跟进。 自觉提升法制意识 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育人,树立法制观念,提高依法管理学校水平,视管理为服务,这是伟大时代对校长提出的新要求。校长内在素养渗透的精神感召力,主要无形地作用于管理的人文性,但学校章法的制定与执行仍不可或缺。校长首先要学法懂法,要把自身的言行约束在法律法规的准绳内,要时常把修德、育人、治校有机结合,做到律己方能服众,服务才能悦人。其次,调动学校各方面力量,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力求科学人文、便于操作、群众满意。再次,在管理学校师生的过程中,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把握原则与灵活,让刚性管理的规章与学校师生间柔性的情感紧密融合、良性互动、共建共享,以真正形成“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学校发展”的团队价值取向。当今,在法治社会大

关爱学生,如坐春风——让爱在教育事业中闪光

关爱学生,如坐春风——让爱在教育事业中 闪光 导读:本文关爱学生,如坐春风——让爱在教育事业中闪光,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关爱学生,如坐春风——让爱在教育事业中闪光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只是和许许多多的老师们一样在用平凡的工作书写着自己的人生。我从孩子们的脸上得到肯定,成为教师让我体会到教育工作无可替代的价值。我真正地体会到了一个教师的幸福和快乐。 孩子之间是有差异的,他们性格、气质不同,特长、爱好不同,在各方面的能力不同,因此,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也不同。一年级的孩子自我意识不成熟的孩子,自我行为的调控能力还较弱,更需要别人的理解和尊重,需要不断地变换教育方式加以指导,使学生乐于接受,那么作为一名一年级的班主任必须具有一颗爱心。爱学生就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要从点滴小事入手关心他们。一年级孩子年龄较小,有时课间贪玩忘记喝水、上厕所。下课时我总是提醒他们先上厕所,准备好下节课用具再出去玩。渐渐的学生们养成了习惯,不但自己注意,还经常提醒自己的小同伴。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孩子们也就学会了去传递爱。刚开学,我班的的孟璐同学就因为车祸创伤了腿,当她来到班内,下课的时候,同学们主动到她的桌前交谈,

在她上厕所时,孩子们也主动搀扶着她。孩子是一棵棵幼苗,有了爱的雨露的滋润他们会更加茁壮地成长。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班里有一个男同学叫叶君涛,他年龄比别人都大,个子比别人都高,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总是不把其他同学放在眼里,经常欺负人,很多同学对他意见很大,却又因为怕他而不敢说什么。针对他的问题,我多次找他谈心,但效果不佳。偶然中,我发现他很喜欢看课外书,我就在课下和他说书中有意思的事,并适时的因式利导。他一再向我表示一定为集体争光。积极的帮助小同学,我真为他的转变而高兴。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确,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圣人都难免犯错,小学生更容易犯错,作为教师,对容易犯错的学生,要以自己赤诚的爱去温暖他们的心,并动员全班同学关心、热爱和尊重他们,谅解他们过去的错,唤起其自尊心、自信心,促其向好的方面转化。当学生一旦体察到老师的苦心,同学的谅解和集体的温暖时,他就能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同学的帮助。也就是说,教师对容易犯错的学生更该有宽容、善良之心,更应该有允许他们改过的量度。因此,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明辨是非,进行道德行为的培养。记得上几年,在我任教的班有一位男生,他课余不是踢那个,就是抓那个,有的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