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绩效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绩效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绩效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绩效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绩效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时间:2007-11-21 16:00:00 来源:作者:|打印加入收藏夹

【摘要】《审计署2006至201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每年投入绩效审计的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到2010年初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浙江省审计厅2005年11月也适时出台了《关于积极探索绩效审计模式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合各地实际的绩效审计的方式方法。本文也试着从实践的角度探索绩效审计的程序和方法,为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提供绵薄之力。

【关键字】绩效审计程序方法

绩效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绩效审计的原理与传统审计的原理是相同的,即搜集某一经济活动及其相关陈述事项的数据,与既定标准相比较,将结论传递给有关各方的一个系统的过程。因此,在审计程序和方法上与传统审计具有相似性。但由于绩效审计的目标主要侧重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也就决定了绩效审计有其独特的程序和方法。

一、西方发达国家绩效审计程序的有益借鉴

从世界范围来看,绩效审计已经成为大部分国家政府审计的主流,许多国家已经制定了专门的绩效审计制度,较具代表性的国家是美国和澳大利亚,其绩效审计已分别占政府审计工作量的85%和50%以上,并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审计程序。

美国绩效审计程序大致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初步调查,收集项目实施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资料,了解相关背景;二是审查监督管理系统,测试与审计项目相关的项目实施单位管理监督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并取得相关的证据,确定审计评价标准和初步审计目标;三是编制审计计划,确定审计范围,提示风险领域;四是实施详细检查,按照审计目标收集足够的相关、重要、充分的证据,以审查项目执行者是否按照项目规划的目标来组织实施,以及是否达到了预期结果;五是生成审计报告,提出审计结论,汇报管理层,实施跟踪审计。

澳大利亚绩效审计程序则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在准备阶段,要求审计人员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信息、审计的目的和规模、预估所需要的审计资源、评价审计风险。在计划阶段,要对审计项目的可审性进行充分评估,审计人员要对“找谁了解什么情况?需要查看什么资料?在何种范围进行管理测试”等问题均要在审计工作手册中做出回答。在实施阶段最主要的工作是制定适合绩效审计评估的标准,并做出专业判断。报告阶段出具建设性的绩效审计报告,揭示发现的问题及提出改进管理的建议。

综合比较两国绩效审计程序发现,两国均十分重视绩效审计项目的遴选工作,将选项作为整个审计程序的关键步骤。美国通过审前调查,充分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信息和管理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澳大利亚则通过回答审计工作手册的问题,不断验证项目的可审性。其次,两国均将制定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作为审计程序的核心步骤,这是绩效审计成败的关键。澳大利亚审计署和美国审计总署均要求审计人员从现有法律、法规中选择合适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进行整理并使之系统化,注重标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建立我国的绩效审计程序

绩效审计程序是国家审计机关工作人员开展具体绩效审计工作的先后步骤和基本内容。我国绩效审计流程的设计要本着体现依法审计的要求、体现审计工作效率的要求、体现绩效审计的建设性特点要求,主要包括审计项目立项、审计准备、审计实施、编写和提交绩效审计报告、后续审计监督等五个主要阶段。

(一)审计项目立项阶段

根据当前我国审计工作的目标和社会实际情况,绩效审计的主要任务是揭露资金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落实这一任务目标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怎样选择绩效审计项目,即选择那些领域和事项来开展绩效审计。选择和确定绩效审计项目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审计工作的重点。选定绩效审计项目时应紧密围绕当前审计工作的主要目标,以财政性资金为重点领域和范围,以揭露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为重点,以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适用效益、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为目的。

2、被审计事项的受重视程度。选定绩效审计项目时应重点考虑那些人大、政府、社会普遍关注的事项或者是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的事项,或与当前中心工作相关的热点问题。

3、审计的促进作用。选定绩效审计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审计对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的促进作用大小。如果被审计单位、整个国家和社会从审计中所获得收益越大,那么审计产生的价值增值就越多、项目的意义就越大。

审计项目立项阶段要进行初步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形成书面文字报审计机关。调查结果包括:需要开展绩效审计的领域和事项;项目的基本情况;通过审计是否可以提高项目效益;是否为政府、公众所关注;是否存在审计风险,实施的时机是否恰当;开展此项审计是否能达到预期的审计效果。审计机关在备选方案调查报告的基础上确立年度审计项目。

(二)审计准备阶段

根据立项的审计对象,在前期调查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审计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提出问题,收集相关信息,并初步评估,判断是否如期开展全面的调查评估。在充分评估的基础上,就要着手编制审计方案。与一般财务审计项目大体相同,包括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和重点内容、审计方法、审计程序、时间安排和人员分工等。审计方案编制要尽可能细化,要具有可操作性;审计步骤要具有逻辑性;审计中采取何种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应尽量详细;以审计报告的编写为最终目标,详细列出每个阶段应搜集的资料;明确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取证的基本要求;审计内容既要详细又要有一定的弹性,便于按照实际情况灵活操作。审计方案在审计组成员充分讨论并详细了解后,上报审计机关审核批准。

(三)审计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即收集审计证据、分析评估审计证据并得出审计结论、找出需

要改进的地方并初步形成审计建议。在审计实施阶段,能否确立恰当的评价标准是绩效审计成败的关键。审计人员应该针对不同的审计事项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并充分考虑评价标准的来源和特征两个方面的因素。要充分掌握标准体系,不仅要关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专业标准,也要关注以前审计的判断标准、利益相关人的判断标准、最佳实务标准等。要对标准体系进行整理,使评价标准具有相关性、客观性、全面性、完整性、可靠性、可比性。

(四)编写和提交审计报告阶段

审计人员在审计证据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形成了审计结论。审计小组在审计工作结束必须起草绩效审计报告,经与被审计单位交流沟通后,报审计机关复核机构复核,经过必要的修订后报审计机关审定,然后提交给相关单位和部门,并按照有关规定向外界公告。

(五)后续审计阶段

后续审计阶段主要是指审计项目完成后,经过一段时间,对审计建议和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回访性审计的过程。后续审计很重要,在审计工作结束后,审计决定和审计建议是否执行,就要靠后续工作进行检查监督予以保证。

三、绩效审计方法体系

客观的收集和评价证据是审计的核心。绩效审计的技术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信息收集方法,二是信息分析评价方法。

(一)信息收集方法

绩效审计中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有很多,而且在审计过程中运用非常灵活,它主要是沿用了一部分传统财务审计的方法,比如核对法、函询法、盘点法、抽样法等,也有自身独特的方法,比如面谈、调查问卷、案例研究、研讨会、座谈会等。而绩效审计最常用的方法是:审阅法、实地观察法和访谈法。

1、审阅法

审阅被审计单位的书面文件资料是效益审计中获取数据最基本、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审阅的对象可以是历史的和现实的文件资料,如财务资料、统计数据、预算、合同、会议记录和被审计单位内部的备忘录等。审阅和研究文件资料有助于审计人员掌握有用的信息和数据。例如2005年,我局对标准海塘建设的绩效审计时,就审阅了历年台风的损失统计,重点比较标准海塘建设前后的台风损失情况,一对比,标准海塘建设的社会效益跃然纸上,极具说服力。

2、实地观察法

实地观察法经常用于从被审计单位的工作现场或被审计事项发生的现场获取第一手资料。如观察操作过程和程序、了解有关设备的运转情况、参观工作场所和实物建筑、实地验证资产等。2006年,我局在万里河道整治绩效审计中率先开始采用实地观察声象取证,乌黑的河

水和漂浮的杂物,增强了所获取资料的可信性与说服力。又如在福利彩票公益金项目审计中,我们实地查验了部分资助项目的境况,发现许多体育器材因不适合老年人使用,被尘封在福利院的库房中。这种证据远比一些指标来的直接、来的醒目。

3、访谈法

访谈法是通过提问者和回答者的对话来探查信息。访谈法采用交互的方式获取信息,应用起来比较灵活,可以用于了解情况和发现问题,了解观点和看法、收集信息和证据,探查有关事项的根源和真相等。访谈的对象不仅是被审计单位,还包括其他单位、部门和个人,这种方法在审计调查类项目应用十分普遍。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情况审计调查中,我们就广泛使用该方法,了解了被征地农民一次性趸缴养老金十分困难,由于该制度在设计时对农民的支付能力考虑不足,致使很多农民对惠及自身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望而却步,致使参保率一直在低位徘徊。

(二)信息分析评价技术。

审计人员所取得的审计证据往往是一些原始数据,如何把一个个孤立、表面看数据之间没有相关意义的数据联系起来,得出我们想要的结论,这就需要运用信息分析评价的方法。信息分析评价是指对已经取得的证据,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进行再加工,形成新的证据即分析性证据并从中得出结论。信息分析评价技术因具体情况而异,既有简单的,也有需要高水平数学知识的复杂技术。审计人员在评价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时,除了要运用财务审计和财经审计的方法外,还要运用其他方法。如经济活动分析方法、经济预测方法、现代管理方法等等。常用的有比较分析法、统计分析、量本利分析法、成本效果法等。

1、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是通过对不同来源的有关指标、数字、情况等内容的对比,或通过与评价标准的对比来了解情况、获取证据或进行评价的方法。在应用比较分析法时,参照的评价标准的确立很关键,标准可以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也可以是企业内部自己设定的各种定额。通过与参照标准的比对,就可以发现企业目标的实现程度、偏差程度。这种方法在投资绩效审计中应用十分广泛,如2006年我们组织的对污水处理工程投资绩效审计时,我们发现进水的水质和出水的水质都远未达到设计标准,进而发现每天纳管的污水远超过原来日处理5万吨的设计标准,部分天数甚至达到7万吨每天,极大影响了污水处理的效率和效果。

2、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子方法是解决数值问题的最好工具,尤其是绩效审计,如总额分析、比例分析、结构分析,了解诸如设备完好率、使用率、成新率、故障率等等。统计分析特别在对企业效益评价中能发挥独特的作用。2004年,我们组织对自来水公司绩效审计,发现其中一个水厂与往年比较漏水率上升很快,当年漏水率高达12%,远超过历年的平均水平。审计人员对漏水率历年情况进行比对分析,发现该单位在水耗方面存在猫腻,进而发现该单位通过虚增水耗,将部分自来水收入纳入帐外核算的问题。

3、量本利分析法

量本利法也称盈亏平衡分析,通过计算保本点,来分析处于盈亏平衡点时的业务量水平,进而对项目的投入进行评价。当实际业务量超过盈亏平衡点时,就会有利润形成,业务量越大获利就越多,反之,则会形成亏损。

4、成本效果法

成本效果法分析成本与效果之间的关系,以每单位效果消耗的成本来评价项目效益,寻找既定目标的最经济成本,或既定成本的最好效果。与成本收益分析不同是,成本效果分析的成果是实物数量表示而非货币金额。在评价时有4种方式:一是将成本效果的比值与标准相对比;二是当成本相同或者比较固定时,可以只比较效果;三是当效果相同或者较固定时,只比较成本;四是可以比较每单位效果变化所引起的成本变化,即比较边际成本的变化。

参考文献:

1、R.E.步郎[美]等著:《政府绩效审计》,中国财经出版社

2、彭华彰等著《政府绩效审计论》,《中国时代出版社》

3、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编《政府绩效评价与政府会计》,大连出版社

4、赖活云《走进深圳政府绩效审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课题组组长徐礼辉

组员:金宁通杨海平

绩效审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国际内审师.doc

一般来说,每个绩效审计项目大致要经过四个步骤: (一)初步调查 绩效审计的对象是各种不同性质的投资、规划和管理活动。所以,绩效审计必须围绕着投资、规划、管理项目的实施单位进行一系列的具体审计工作。在初步调查中,审计人员的工作就是从收集项目实施单位的基本情况和总况资料开始。根据这些初步调查的资料,首先确定该项目应该达到的目标或目标的适当水平,并鉴定投资、规划项目的可行性方案。然后,编制一份在选定的领域里(审计范围)的管理监督系统的审查提纲。

(二)监督管理系统的审查 审计人员通过对管理监督系统的审查,来测试与审计项目相关的项目实施单位管理监督系统的健全和有效性,并取得相关的证据。以确定完成项目目标的标准是否是公认的并是否被接受和执行,项目完成后的结果如何, 以及这些结果是否可全部作为我们的审计目标。然后,审计人员要编制一份详细审计方案。 上述两个步骤,在实际审计工作中通常作为一个步骤来实施。 我们在实施“农业高科技示范园”绩效审计项目时,首先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立项文件进行了初步调查,再对项目的监督管理系统进行审查,确定

审计评价标准和初步审计目标。 当前,我们搞绩效审计,在审计标准确定方面,面临着两大难点:一是投资规划项目的立项文件中各项规划投资目标的鉴定;二是没有公认的评价标准体系,审计标准难以确定。我们在对“农业高科技示范园”绩效审计的过程中,首先从观念上转变得比较彻底,认为:只有经过实践,才能探索经验;只有经过调查,才能获得标准和结论。在对投资规划项目立项文件中的各项投资目标鉴定上,客观得分析了立项文件目标的各项指标、项目实施过程和结果,采取询访、咨询和做大量社会调查的方法,得出比较客观和社会公认的项目目标评价标准。在确定社会效益评价标准时,对市蔬菜办公室等6部门、蔬菜批发市场、镇政府分管农业的领导、14个蔬菜种植专业户、2个蔬菜出口加工企业及多名蔬菜专业技术人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40多人次深入细致的询访、调查工作,得出了比较客观的审计标准和初步结论,确定了“项目实施及管理情况,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情况, 以评价社会效益为主”的初步审计目标。 (三)详细检查

非营利组织绩效审计的方法选择与难点

非营利组织绩效审计的方法选择与难点 非营利组织绩效审计的方法选择 非营利组织绩效审计与传统财务审计不同的是,其绩效审计没有严格的审计准则可以遵循,其报告格式也多样。它吸收了管理咨询中专业分析的合理成分,同时严格保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客观性和报告的技术要求。由非营利组织的特点决定,其绩效审计在搜集和评价过程中除了运用财务审计中广泛使用的审阅、观察、计算、分析等技术和方法以外,更主要是运用了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技术。 调查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的工具,它可以用来调查事实,也可以用来调查对特定问题的看法。目前现有的调查种类有当面调查、电话调查和信函调查。每一种调查方法都有其优点,也有不可避免的缺点,在绩效审计中,一般要结合使用。调查方法易于操作,但准确性差,需要审计人员较多地判断,所以,审计人员在进行抽样调查时,一般要保持一定的样本量。 统计分析也是绩效审计中用来了解状况,进行分析的常用方法。在评价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时,常常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其中各因素的影响,确定其中的因果关系或者找出存在的差距及其原因。统计分析方法相对于调查来说,不易操作,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技术和能力,但准确性好,结论相对可靠。 非营利组织绩效审计的难点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评价非营利组织绩效的标准难以确定。绩效审计的对象千差万别,甚至是同一项目,会有多种不同的衡量标准,采用不同的衡量标准,得出的结论会有天壤之别。这使得每开展一项绩效审计,审计人员都必须在现场审计开始前,就衡量绩效的标准问题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协商,或者寻求一种公认的、不存在异议的评价标准。因此,衡量标准的难确定,给绩效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地提出评价意见造成了困难。 2.非营利组织的绩效审计没有统一的方法和技术。审计人员在绩效审计中可以灵活地选择与被审计事项相适应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审计。例如高速公路系统可以用实地检查的办法,确定高速公路的状态和维护系统是否有效;而保健、福利、教育、公共安全等部门,却很少能运用精确的衡量手段,审计人员必须更多地采用政治的、经济的、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衡量。绩效审计方法和技术的不统一,给审计人员提供了自由选择的余地,也使审计的风险加大,给审计证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绩效审计人员要对证据给予更多的关注。审计证据的不充分或缺乏证明力,会导致结论的有失公正,同时造成严重后果。审计人员在绩效审计中必须在努力选择切题的方法和技术的同时,提高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以保证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财务审计的证据可以通过遵循公认的准则,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收集和评价;绩效审计则不同,由于方法的灵活性和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同时又缺少可供遵循的准则和程序,使得绩效审计证据的收集渠道多种多样,因此绩效审计中,审计人员一般都采取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和增大调查的样本量的方法,以增加对总体推断的准确性。审计人员在绩效审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对证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给予特别的关注,在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方面注入更多的精力。 4.非营利组织绩效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更高的素质。对非营利组织开展绩效审计需要多样化和创新的方法,需要多学科的知识。传统的财务审计人员视野相对狭窄,缺乏

浅谈政府绩效审计的中国模式

浅谈政府绩效审计的中国模式 何滨(江苏省扬州市审计局) 2009年03月17日 <摘要>我国在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工作上已取得一定的成绩,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有其独特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本文通过回顾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状况,着重分析在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完善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模式,并提出八点对策,以更好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服务。 <关键词> 政府绩效审计制约因素模式 一、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发展 (一)绩效审计的定义 世界审计组织的审计准则将绩效审计定义为对被审计单位在履行职责时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审计。绩效审计(performance audit)又称3E审计,是经济审计、效率审计和效果审计的合称。 (二)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政府绩效审计对我国完全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绩效审计这个概念随着审计署的诞生被引进我国,前后发展不过二十余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意识的增强,人民不仅要求一切取之于民,必须用之于民,而且要求必须经济有效的用之于民,否则政府仍要负责,同时为了促进经济一体化和自由化,解决各种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国家公共支出成倍增加,公营部门大批涌现,促使人们要求提高公营部门支出的效益和明确支出的经济责任,所以,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异常迅速,这二十多年以来,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已经取得了以下成就:在专项资金投资项目的审计方面逐步注入了绩效审计的内容,在外资投资领域,明确提出其审计目标是提高外资的使用效率,同时积极推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二、制约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因素 (一)传统观念的制约 我国的审计事务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始建设的,不可避免的带有传统观念的影响,绩效审计是近些年才被逐渐被人们提起的一个新兴的概念,这种认为只有物质资料生产领域才会产生经济效益,而政府等非盈利性组织则没有效益可言,因而也就没必要进行绩效审计的传统观念深深制约着我国绩效审计的发展。我们知道,如果没有政府职能部门等行政事业机构,经济建设就无人来协调,国民经济就不可能得以高效、健康地发展。事实上,政府职能部门等行政事业机构的活动就体现了资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高低。

绩效审计思路和方法

绩效审计的思路和方法 绩效审计是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建立“务实、高效、公正、廉洁”政府的需要,是光明而宽阔的审计领域,准确理解和推行政府绩效审计,对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政府效能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绩效和政府绩效的概念 (一)绩效是“执行、履行、表现、成绩”的意思。从字面上看,绩效就是业绩与效率;从管理学角度看,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绩效是投入与产出的比较;从社会学角度看,绩效是社会成员按社会分工所承担的职责。绩效分个人绩效、部门绩效、组织绩效三个层次;有多因性、多维性、动态性三个特征。实践中,对绩效的认识是发展变化的,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管理的重点和思路,有关绩效的理解有结果绩效观、行为绩效观、战略绩效观和能力绩效观;结果绩效观认为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行为绩效观认为绩效是有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战略绩效观认为,对绩效的评价,要关注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两个方面。 (二)政府绩效是评判政府治理水平和运作效率的依据之一,是政府扣除成本后的透支或盈余,其原则是公共、公正、公平, 政府绩效不单纯是一个政绩层的概念,还包括政府成本、政府效

率、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发展预期;就框架而言,分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政治绩效,考察经济绩效利用的是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财政收入、信贷规模、经济增长率、就业率等经济指标;社会绩效是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社会全面进步,包括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幸福指数,基尼系数等;政治绩效经常表现为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由国情决定,一般通过党和国家意志来体现,是政府绩效的中枢和核心,依法行政是政治绩效对政府的要求,且要求各部门、单位能将党和国家的政策贯彻好、执行好;地方政府绩效是对公共责任和公众满意度等进行的分析和评价,是部门绩效的汇总,讲发展,就是要完成财政预算收入,争取项目资金。 二、绩效指标的设定原则 (一) 政府绩效指标体系的基本要素包括指标本身的提取和指标目标值的设置。在一定的发展国策下,它源自地方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指标设计应有层次性,其设计要与发展导向相一致,使发展目标可同时满足社会,组织、个人;更要符合实际,从决策相关性和可靠性角度看,有人曾提出了一个盈利性指标的设计框架,这一框架的核心是将指标相关于决策的九个作用(包括评估、检查、识别、最大化、最优化、改善、定量、监督、评价)与决策过程相联系,以确定指标内容,当然,这里理论的成分是多了些;总之,政府绩效指标的设计,要有利于全面考核、系统评价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依法履行职责时所占有和

绩效审计内容、种类和方法研究

绩效审计内容、种类和方法研究 2005-10-31 9:10审计研究【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审计一、绩效审计内容 审计国外审计界大都认为绩效审计的内容主要是“3E”,如英国的货币价值审计、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绩效审计、加拿大的综合审计等都强调“3E”。只是其侧重点有时有所不同,如德国的绩效审计(有时称为“横向审计”)除了强调效果性以外,还重视预算事项的事前分析;日本的绩效审计主要是效果性审计;瑞典的侧重点是业务活动的效果性、效率性和组织、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和合理性;印度强调经营事项、计划或项目进行过程中的“3E”。 审计我国的绩效审计应涵盖哪些内容,目前还存在着争议,但较具代表性的有“二分法”与“三分法”。如李敦嘉(1996)认为,政府绩效审计可以分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审计和公共工程的效益审计;陈守德(2000)等认为,绩效审计应包括两部分,即盈利性支出部分(基建投资、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及国有企业使用效果审计等)和非盈利性支出部分(行政收支、公共工程收支和各种基金的收支);赵玉华等(2000)认为,绩效审计应包括管理审计和项目审计(或称投资审计、效果审计)两个方面;还有的认为绩效审计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政府财政收支中的行政收支、公共工程收支和各种基金的收支,其二是政府财政收支中的有关收益性投资部分;石爱中等(2002)认为,“3E…?审计表明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内涵和内容,其他均应视为”3E“审计的具体表现形式。我们也基本赞同或持有这种主张。 审计二、绩效审计种类 审计对于绩效审计的种类,国内主要有三种观点(《中国会计研究文献摘编1979—1999-审计卷》,2002):其一是将绩效审计分为四种类型,如汤云为认为有“企业式、行业式、地区式经济效益审计、国家大型项目的审计”;其二是将绩效审计分为三种类型,如朱庆林等认为按审计目的的差异不同,绩效审计可分为经济性审计、效率性审计和效果性审计,大部分学者都持这种主张;其三是将绩效审计分为两种类型,如娄尔行认为绩效审计可分为业务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在国外,也有多种观点:如R.E.布朗(1992)认为,绩效审计包括“管理经营审计和效果审计”;巴基斯坦审计长公署认为(刑俊芳,2001),绩效审计可以分为财务与遵纪审计、管理审计(经济与效率审计)、项目审计(效益方面)三部分;美国会计总署认为(刑俊芳,2001),绩效审计包括经济性、效率和项目审计。我们认为把绩效审计归纳为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种比较简单明晰,较为合理实用。 审计三、绩效审计方法 审计绝大多数学者认为,除了常规的财务审计方法对绩效审计同样适用外,绩效审计有时还采用一些独特的方法。对此,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绩效审计的方法包括三个部分。如竹德操等(1997)认为,其方法体系包括审计方法基础(含哲学基础、理论基础和数学基础)、一般方法或绩效审计模式(即“收集审计证据,对照审计标准,作出审计评价,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审计技术方法(有审阅法等传统审计方法、因素分析法等经济活动分析法、网络图法等图表审计方法、回归分析法等数学分析方法、量本利分析法等现代管理方法、其他技术方法等)。另一种观点认为绩效审计的方法包括四大类。如李敦嘉(1996)认为,绩效审计方法包括四类:第一类是核实的方法,如审阅法;第二类是对比的方法,包括实绩与计划比;第三类是分析的方法,包括因素分析法等;第四类是评价的方法,包括现值法等。也有人认为绩效审计的方法由四个部分组成,包括审计工作组织方法、审计查证方法、审计分析方法及审计评价方

方案-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一、内部控制制度 的主要内容\xa0 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对这些制度的检查、测试也就构成了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 制度的检查、测试中: 1、责任控制制度。责任控制制度是以确定 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各层次及其人员的经济责任为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检查各部门和经办人员的职责是否经过恰当授权,各种岗位责任制赋予各职能部门和经办人员的责任是否达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的目的。 2、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是为了保证 资料的正确性、可靠性及保护财产而形成的种制度。它主要检查不相容职务是否分离,会计事项的处理是否遵循必须经过两个以上的人员或部门来完成,是否经过复核,以防止差错、舞弊的发生。 3、会计控制制度。会计控制制度是指经济组织为了保证会计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主要是各种凭证的记录、传递,资金的使用,债权债务反映,会计报表编制等各个环节的控制制度和程序。主要是通过账证、账账、账表之间的相符关系,检查会计数据的可靠性;通过账实核对检查账实是否相符,以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通过严格的复核审批制度,以保证会十十业务处理的合法性;通过定期编制计算平衡表检查所有数据的正确性等。 4、经营方面各个循环系统的控制制度。它是经济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实现生产经营和管理所必须经过的环节和业务操作的控制制度:如成本控制、购销控制、物资控制、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制度等。通过检查这些环节的控制是否严密,反映企业是否能正常进行经营活动及企业的生存和 。 5、财产、凭单管理制度。财产、凭单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经济组织的财产和各种凭证单据而建立的控制制度。如财产物资的保管、清点、验收、领用、 、 、单据等各个环节,都应实行专人管理。 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其重点是放在对于制度内各个控制环节的审查上,目的在于发现制度中控制的薄弱环节。 二、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主要有四个步骤。 1、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记录。这是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第一步,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一定手段,了解被审计单位已经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的情况,并做出记录、描述。审计人员应考虑被审计单位经营规模及业务复杂程度、数据处理系统类型及复杂程度、审计重要性、相关内部控制类型、相关内部控制汜录方式、固有风险的评估结果等因素,对内部控制的程序、控制 、会计系统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审计,主要方法包括:(1)查阅前期审计 或审计 底稿;(2)询问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并查阅相关内部控制文件;(3)检查内部控制生成的文件和记录;\xa0(4)观察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5)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交易和事项进行“穿行测试”。通过查阅复核以前的审汁情况,可以了解以

审计的方法最新及程序

第一章总论 一、审计的定义 (一)审计定义的相关问题 1、审计的主体 审计的主体是审计人。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统称为专职机构和人员。 只有专职机构和人员所从事的审查活动,才称为审计。 2、审计的客体 审计的客体是被审计人,包括各级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 3、审计的对象 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 4、审计的性质 审计的性质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审计的关系人 审计的关系人是指构成一项审计活动中的相互有责任 关系的三方面的当事人。即审计人、被审计人、审计委托人。

只有由三方面关系人构成的关系,才是审计关系。 (三)审计的基本特征 审计的三个基本特征为:独立性、权威性、公正性。 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审计机构和树人员独立行使审计监 督权,不受其他行政、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包括机构独立,人员独立,工作独立,经济独立。 审计的权威性是指审计机构在宪法中所明确的法律地位,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干涉,其审计结论和审计决定具有法律效力。权威性是保证有效行使审计权力的必要条件。 审计的公正性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公正性是取信于被审计人以及审计委托人的重要前提。 (四)审计与会计的关系 1.审计与会计的联系审计与会计的联系表现在:两者起源密切相关;两者彼此渗透、融会;两者目的最终一致。 2.审计与会计的区别审计与会计的联系表现在:产生的基础不同;职能不同;方法不同;工作程序不同。 (五)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客观基础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 2.社会条件两权分离或经营管理者内部分权制是审计的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条件。 3.掌握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期及标致。 二、审计的对象和目的 (一)审计对象 审计对象指审计的客体,即审计监督的内容和范围。审计客体特指为: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财政金融机构;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基本建设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民团体;有国有资产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全民所有制与其他所有制联营企业等;在接受委托的条件下,被指定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外资企业等。 审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包括:一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二是被审计单位的各种作为提供财政、财务收支状况及其有关经营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 (二)审计的目的 审计目的是指审计工作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方案-试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导向模式的选择

试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导向模式的选择 '试论我国政府绩效 导向模式的选择 审计署2011年制定了《审计署“十二五”审计 规划》,提出“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促进加快转变 发展方式,提高 资金和公共资源 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 友好型 ,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促进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和建立健全政府部门责任追究制”,我国绩效审计起步时间不长,尚未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完整的审计模式。因此,探索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模式,对于促进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府绩效审计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一、绩效审计导向模式 审计导向模式是审计理论与 中为实现一定的审计目标所采取的审计导向性的目标、范围、策略和方法等要素的总和。 审计模式从审计理论范畴来看,反映人们的审计思想,即审计目标取向、审计目标对策等理论问题;同时从审计实践范畴来看,它约定了审计行为的方式和方法,包括审计目标的实现方式、审计工作全过程的设计、各项审计工作的具体内容等。在财务审计的发展历史上,审计模式经历了账项基础审计、系统基础本文由 联盟 收集整理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等模式,这些审计模式在具体不同的审计项目中也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现阶段,我国对政府绩效审计模式的研究不多,本人认为,根据审计的目标和方法,政府绩效审计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以程序为导向的绩效审计模式 也可称为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就是以被审计单位的系统与控制措施为线索,追踪到经济过程和导致结果的原因,进而对对象的真实、合规和绩效性进行评价的一种模式。它的一般过程是:内控制度评审→找出薄弱环节→分析原因→审计建议。其理论依据是:如果系统是完整的并符合良好的管理标准,则可以认为必然会导致良好的业绩,因此审查和评价的重点是各种效果的先决条件。该模式从制度着手,有利于发现管理上薄弱环节;但被审计单位涉及方方面面,控制程序繁杂,这种自上而下、针对程序的评价方法费时费力,并且审计结果也不直接,难以理解和评价。它通常适用于经济规模较大、控制制度相对健全的单位。 (二)以问题为导向的绩效审计模式 它是以被审单位暴露的突出问题为线索,进行追踪分析,深入分析问题的形成原因,指出被审单位在绩效方面的薄弱环节,进而提出有针对性整改措施的一种审计模式。它的一般过程是: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分析原因→审计建议。它通常适用于被审单位在管理方面发生重大事故和已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如决策失误、严重污染或损失浪费等)或审计部门对被审单位情况比较了解,如果同财务审计、审计调查、工程竣工决算审计等相结合,会起到更好的效果。该模式注重从单个项目中的个别问题、表面现象中,深入带有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查找分析深层次原因,从制度和机制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并促使审计成果为领导决策服务。 (三)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审计模式 它是针对目标完成情况,分析评价业绩的经济性、效率与效益的一种审计模式。它的一般过程是:检查目标完成情况→分析效率、效果和经济性→分析原因→审计建议。该模式放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 [论文摘要]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政 府政务公开的趋势下,对政府绩效的评估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文章分析了政府绩效审计的涵义、和现存问题,提出改善客观环境,完善法律法规,改革审计体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对策,以期更好地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 [论文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体现我国审计与国际审计的接轨,也体现我国审计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一、政府绩效审计的涵义 政府绩效审计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于70年代。不同国家对绩效审计的称谓不尽相同,在英国,是指“货币价值审计”;在加拿大,是指“综合审计”;在澳大利亚,是指“效率审计”;在瑞典,是指“效益审计”。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

1986 年第12届国际会议上,建议以“绩效审计”统一名称。 国家审计署副署长刘家义根据我国的 国情把政府绩效审计表述为:“绩效审计,是独立的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依照国家法律规定和人们认知的共同标準,对政府履行公共责任,配置、管理、利用经济社会公共资源的合理性、有效性、科学性进行的审查、考量、分析和评价,其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高效、持续地发展”。 二、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有助于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教育和引导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克服形式主义和浮 夸虚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使政府的各项工作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有助于提高政府执 行力和公信力。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各级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有利于充分听取群众对政府工

绩效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绩效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时间:2007-11-21 16:00:00 来源:作者:|打印加入收藏夹 【摘要】《审计署2006至201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每年投入绩效审计的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到2010年初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浙江省审计厅2005年11月也适时出台了《关于积极探索绩效审计模式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合各地实际的绩效审计的方式方法。本文也试着从实践的角度探索绩效审计的程序和方法,为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提供绵薄之力。 【关键字】绩效审计程序方法 绩效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绩效审计的原理与传统审计的原理是相同的,即搜集某一经济活动及其相关陈述事项的数据,与既定标准相比较,将结论传递给有关各方的一个系统的过程。因此,在审计程序和方法上与传统审计具有相似性。但由于绩效审计的目标主要侧重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也就决定了绩效审计有其独特的程序和方法。 一、西方发达国家绩效审计程序的有益借鉴 从世界范围来看,绩效审计已经成为大部分国家政府审计的主流,许多国家已经制定了专门的绩效审计制度,较具代表性的国家是美国和澳大利亚,其绩效审计已分别占政府审计工作量的85%和50%以上,并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审计程序。 美国绩效审计程序大致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初步调查,收集项目实施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资料,了解相关背景;二是审查监督管理系统,测试与审计项目相关的项目实施单位管理监督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并取得相关的证据,确定审计评价标准和初步审计目标;三是编制审计计划,确定审计范围,提示风险领域;四是实施详细检查,按照审计目标收集足够的相关、重要、充分的证据,以审查项目执行者是否按照项目规划的目标来组织实施,以及是否达到了预期结果;五是生成审计报告,提出审计结论,汇报管理层,实施跟踪审计。 澳大利亚绩效审计程序则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在准备阶段,要求审计人员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信息、审计的目的和规模、预估所需要的审计资源、评价审计风险。在计划阶段,要对审计项目的可审性进行充分评估,审计人员要对“找谁了解什么情况?需要查看什么资料?在何种范围进行管理测试”等问题均要在审计工作手册中做出回答。在实施阶段最主要的工作是制定适合绩效审计评估的标准,并做出专业判断。报告阶段出具建设性的绩效审计报告,揭示发现的问题及提出改进管理的建议。 综合比较两国绩效审计程序发现,两国均十分重视绩效审计项目的遴选工作,将选项作为整个审计程序的关键步骤。美国通过审前调查,充分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信息和管理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澳大利亚则通过回答审计工作手册的问题,不断验证项目的可审性。其次,两国均将制定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作为审计程序的核心步骤,这是绩效审计成败的关键。澳大利亚审计署和美国审计总署均要求审计人员从现有法律、法规中选择合适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进行整理并使之系统化,注重标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建立我国的绩效审计程序

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内容摘要】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监督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不仅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依法治国和加强对权利的制约与监督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实践的逐步深入,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经济责任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论是从制度到实施,还是从理论到实践,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程序审计方法 经济责任又称“受托责任”,是指由于财产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财产所有者(委托人)将财产的经营管理权委托给受托人,而形成的受托责任人应负有妥善管理委托人交付的资财,并把履行结果向委托人进行报告的责任。目前通常所称的经济责任审计特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包括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两方面。它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一些地方的国家审计机关进行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尝试;1986年12月,审计署制定了《关于开展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几个问题的通知》,标志着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正式开始;1999年5月,以中办、国办联合下发的“两个规定”为标志,全国各地审计机关全面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机构普遍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获得空前发展。 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国家作为委托人,把有关公共资源

委托给有关人员,他们接受委托后肩负着妥善管理有关资源,并定期报告其管理情况的责任,其报告的情况真实与否需要国家授权的监督机构———国家审计机关进行审查,这就是现在普遍开展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所依据的法理基础。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含义与作用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含义。经济责任审计:指企事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经营承包人在任期内或承包期内应负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或者兑现承包合同等提供参考依据。审计产生的客观条件之一就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财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可靠,明确财产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管理责任。因此,从根本上看,任何一种审计都是经济责任审计,也就是说,广义的经济责任审计包括一切审计。狭义的经济责任审计,则是特指我国在近些年来出现的旨在明确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经营管理责任而进行的一种审计活动,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或者离任审计。下面主要是从狭义的角度对经济责任审计加以介绍。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不同于常规审计。常规审计的主要目的是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其出发点是被审计单位和国家的经济秩序。而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则是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

绩效审计的目标及方法

绩效审计的目标及方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有企业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和深化,现有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也早已无法满足国有企业的发展需求。这样的形势下,建立一套科学并符合自身实际发展需求的绩效审计评价已成为我国国有企业维护自身资产安全,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国有企业,尤其是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积极主动地构建科学规范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对其自身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绩效评价与绩效审计 绩效评价在西方国家被普遍认为是“3E”审计,即审计工作应具备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以及效果性(Effectiveness)。20世纪90年代左右,加拿大的一位学者又在“3E”的基础上提出“5E”观点,即在经济性、效率性以及效果性的基础上,增加了公平性(Equity)以及环保性(Environment)两个方面的审计工作。 绩效审计目的 同其他审计种类一样,绩效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绩效审计起源于这样一种经济责任关系:政府作为受托方对公共资源进行管理和经营,在资源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对公共资源的所有者——公众负有不断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果的责任。 绩效评价与绩效审计两者在内在方面存在极为紧密的联系,具体表现在:绩效审计和绩效评价都属于政府治理以及公共管理运动的产

物,其主要的目的和内容也一致即帮助企业寻找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不良发展情况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此提高企业以及政府的绩效,从而进一步强化政府的责任。 因此,绩效评价是绩效审计的基础。绩效评价为绩效审计的开展提供机遇与条件,绩效审计又进一步推动绩效评价的完善,两者共同致力于政府治理,促进政府绩效的改进。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绩效审计和绩效评价又有着很大的不同。政府绩效评价的主体可以多元化,即政府在进行绩效评价的过程中,出来相关的政府部门参与评价外,一些相关的外部机构也可以参与到评价当中,如有专门的评价机构。但是绩效审计再进行评价标准的界定时,其参照的是原先所设定的审计指标体系,而这一环节绩效审计所使用的,是其自身独有的方式。 绩效审计指标体系应依托绩效评价体系加以构建。在评价体系构建中,不同的评价方法,其所需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权重存在差异。因此,企业要想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需先明确各评价方法的优劣,合理制定评价指标。 绩效审计评价方法有哪些 目前企业运用最广泛、最常见的绩效评价方法有下面几种: 1关键绩效指标法 关键绩效指标法是把企业的战略总目标分解为可预期的远景目标和可量化的指标,将绩效评价归纳为几个关键指标,对这几个关键指标的考核结果,作为评估标准。通过几个关键指标的设定,然后考

竣工结算审计程序和方法

竣工结算及竣工决算 竣工结算:是指一个建设项目施工已完工并经发包人及有关部门验收点交后,按照合同的约定,在原合同价格的基础上编制调整价格,由承包人提出,并经发包人审核签认的,应表达该工程造价为主要内容,并作为结算工程价款的经济文件的行为。工程竣工结算应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以合同为基础、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 竣工决算:竣工验收是建设全过程的最后一个程序。在竣工验收之前要编制好竣工决算。竣工决算是建设单位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建设成果和财务状况的总结性文件,是竣工验收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正确编报竣工决算,对于总结分析建设过程的经验教训,提高建设项目投资管理水平以及积累技术经济资料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编制竣工决算时要在收集、整理、分析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对照、核实工程变动情况,重新核实个单位工程、单项工程的投资,使竣工决算能够真正反映出建设项目本身实际的价格。 竣工结算审计程序及方法 一、审计目的 根据施工方送审的工程结算资料,实施工程结算审计程序,审核认定该工程结算造价,合理的确定和

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二、审计原则 在进行结算审计过程中,按照合同的约定,在原合同价格的基础上,以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为依据,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采用全面审核法和重点审核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工程竣工结算审核。 三、工作流程 (1)收集整理资料目录:资料要求全面、充分并能满足工程造价计量、确定需要。 ①设计图纸、图纸会审、施工图纸、竣工图纸; ②施工图预算、招标控制价、工程结算; ③施工合同、补充合同、补充协议; ④造价工程师证和造价员证; ⑤招标文件及投标文件、招标答疑及施工许可证; ⑥工程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单、工程联系函、隐蔽工程记录、材料签价单、工程实物及有关联系函等。(2)收集计价依据及相关基础数据。 (3)熟悉资料,有针对性踏勘现场,进行必要的实测实量。 (4)进行工程量的计算与校核。 (5)进行材料价格、取费标准的审核。

中国政府绩效审计

吉林财经大学毕业论文中国政府绩效审计初探 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王继红 职称副教授 二○一四年四月

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

摘要 自从绩效审计随着中国审计署应运而生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绩效审计的内容也逐渐由“3E”发展为“5E",即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环保性和公平性。尽管我国的绩效审计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在绩效审计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的诸多问题。因此,本文先分析了政府绩效审计的基本概念及特征特点,针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现状中出现的机关职能定位不明确、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深入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国内外绩效审计的实践启示,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改进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对策,比如完善我国相关领域法律法规、重视并完善政府绩效评估等,以期推动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实践发展。 【关键词】政府审计绩效审计研究

Abstract Since the performance audit as the audit since China emerged, despite our initial performance audit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but our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udit in the performance audit process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Therefore, this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udit of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emerging problem,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at home and abroad through the revelation of performance audit practice, which made the improvement of our performance audit of government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practice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udit development. Keywords: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udit Strategies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分析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分析 论文摘要:美国的政府绩效审计一直是其他国家的榜样,但是他们的绩效审计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在我们向审计总署学习的同时,也要了解美国的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历史,了解他们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背景以及解决问题的答案。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想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这就涉及到一国的各国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各国对于绩效审计都有不同的定义,尽管各国对绩效审计的定义不尽相同,绩效审计的实践也大相径庭,但对于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却基本一致。这里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对于绩效审计的定义:“3E”即经济审计(economy audit),主要审计各项经济资源的利用是否节约,是否合理,效率审计(efficiency audit),主要审计各项经济活动是否有效;效果审计(effectiveness audit),主要审核项目或方案的预期效果能否实现。绩效审计最先用于企业,后来也被引用到了政府审计。因为政府部门的资金属于公共资金,根据“搭便车”的思想,政府的资金最容易被滥用,故效率最低,实际上,政府的绩效审计就是源于政府公营的企业。 20世纪初,美国的公营企业缺乏财务控制和使用国家资源效率、效果差的问题明显地暴露出来。公营的企业的产出太低,以致联邦政府每年都白白损失几千万美元。1945年在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的季羡林也回忆道:“在占领德国的美英苏法的军队中,美国的军队最为奢侈,给汽车加汽油的油桶里的油还剩半桶时就会被一脚踢到一旁,任由汽油流到地上,部队撤退时通话电缆也懒得带走,乱七八糟的扔在地上,部队的伙食也是一应俱全,巧克力、咖啡、口香糖、雪茄烟、啤酒等几乎是无应有尽有,牛肉、鸡肉、面包等浪费现象也十分严重”。 对于公共资金如此的浪费,美国政府早就考虑如何建立一个绩效审计机制来限制那些藐视公共资金使用的人。虽然各国都有这种情况,但是美国是最早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国家。 美国的政府绩效审计步入正轨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萌芽时期(1887年—1960年),政府的效率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目标,一些专门研究政府绩效的组织和学术团体把绩效审计引入政府审计;第二是绩效预算期(1960年—1970年),这一时期的政府审计主要目标转向绩效审计;第三是审计总署转变审计观念(1980年—至今),增加审计的知识含量,通过审计创造价值。 早在1887年,行政学鼻祖威尔逊在《行政学之研究》一文中首次提出了

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

第四讲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 【重点】掌握审计程序的三个阶段及具体包括的内容;掌握审计的一般方法和技术方法。 【难点】审计一般方法和技术方法在审计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预计课时】6 一、审计程序的概念 也称审计流程、审计过程或审计循环,是指审计组织及其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从准备工作到审计业务结束为止的全部过程。 思考:任何时候审计流程都可以称为审计循环吗 提示:传统审计工作采用的是分项审计,循环审计近年才开始被广泛使用。 二、审计程序的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1、了解被审单位概况; 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①接受业务委托); 3、初步评价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 4、确定重要性标准和审计风险水平; 5、编制审计计划 (②计划审计工作)。 (二)实施阶段(识别/评估/应对)

(③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1、控制测试 (④风险应对—实施控制测试); 2、实质性测试 (④风险应对—实施实质性程序)。 (三)终结阶段 (⑤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1、整理、评价审计证据; 2、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3、编制审计报告(法律效力)并提出管理建议书(没法律效 力); 4、审计资料归档。 三、审计程序的关键点拓展 1、了解被审单位基本情况(前期分析) 内容包括:对委托人委托审计的原因、目的进行分析;被审单位所在行业和业务性质、组织结构和经营状况、内部控制的优劣;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的情况。当出现以下四种情况时可以拒绝接受委托:委托审计动机不良;业务类型风险很高;内控极不健全;经营状况极差。 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是在完成前期分析并对分析结果满意时才签订。包括:签约双方的名称、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内容+时间)、双方责任(会计责任

绩效审计内容、种类和

绩效审计内容、种类和方法研究 审计一、绩效审计内容 审计国外审计界大都认为绩效审计的内容主要是“3E”,如英国的货币价值审计、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绩效审计、加拿大的综合审计等都强调“3E”。只是其侧重点有时有所不同,如德国的绩效审计(有时称为“横向审计”)除了强调效果性以外,还重视预算事项的事前分析;日本的绩效审计主要是效果性审计;瑞典的侧重点是业务活动的效果性、效率性和组织、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和合理性;印度强调经营事项、计划或项目进行过程中的“3E”。 审计我国的绩效审计应涵盖哪些内容,目前还存在着争议,但较具代表性的有“二分法”与“三分法”。如李敦嘉(1996)认为,政府绩效审计可以分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审计和公共工程的效益审计;陈守德(2000)等认为,绩效审计应包括两部分,即盈利性支出部分(基建投资、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及国有企业使用效果审计等)和非盈利性支出部分(行政收支、公共工程收支和各种基金的收支);赵玉华等(2000)认为,绩效审计应包括管理审计和项目审计(或称投资审计、效果审计)两个方面;还有的认为绩效审计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政府财政收支中的行政收支、公共工程收支和各种基金的收支,其二是政府财政收支中的有关收益性投资部分;石爱中等

(2002)认为,“3E‘’审计表明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内涵和内容,其他均应视为”3E“审计的具体表现形式。我们也基本赞同或持有这种主张。 审计二、绩效审计种类 审计对于绩效审计的种类,国内主要有三种观点(《中国会计研究文献摘编1979—1999-审计卷》,2002):其一是将绩效审计分为四种类型,如汤云为认为有“企业式、行业式、地区式经济效益审计、国家大型项目的审计”;其二是将绩效审计分为三种类型,如朱庆林等认为按审计目的的差异不同,绩效审计可分为经济性审计、效率性审计和效果性审计,大部分学者都持这种主张;其三是将绩效审计分为两种类型,如娄尔行认为绩效审计可分为业务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在国外,也有多种观点:如R.E.布朗(1992)认为,绩效审计包括“管理经营审计和效果审计”;巴基斯坦审计长公署认为(刑俊芳,2001),绩效审计可以分为财务与遵纪审计、管理审计(经济与效率审计)、项目审计(效益方面)三部分;美国会计总署认为(刑俊芳,2001),绩效审计包括经济性、效率和项目审计。我们认为把绩效审计归纳为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种比较简单明晰,较为合理实用。 审计三、绩效审计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