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

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

计划学时:42

计划学分:3

先修课程:无

选用教材:《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

适用专业:本书可以作为普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初等教育专业,以及幼儿师范学校相关专业课程的教材。

课程负责人:

二、课程简介

本书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实际出发,力求真实反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科学教育领域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最新成果,探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内容,以及如何有效开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幼教工作者从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工作的专业素养。

本书第1~3章是对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发展状况、理论基础等具体内容进行论述,希望读者能在深入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开展丰富的科学活动之前,树立起正确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观。第4~10章是对学前儿童多种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特点、价值、原则和组织等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提高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课程教学要求

注:“课程教学要求”栏中内容为针对该课程适用专业的专业毕业要求与相关教学要求的具体描述。“关联程度”栏中字母表示二者关联程度。关联程度按高关联、中关联、低关联三档分别表示为“H”“M”或“L”。“课程教学要求”及“关联程度”中的空白栏表示该课程与所对应的专业毕业要求条目不相关。

四、课程教学内容

五、考核要求及成绩评定

注:此表中内容为该课程的全部考核方式及其相关信息。

六、学生学习建议

(一)学习方法建议

坚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科学教育领域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最新成果,探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内容,

有效开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开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与研究的实践能力,培养幼教工作者从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工作的专业素养。

(二)学生课外阅读参考资料

《幼儿科学教育案例精选》

七、课程改革与建设

本书具有全面性、理论性、实践性和可发展性的特点,内容充分体现了“以学前儿童探究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并设有引导案例,能够强化课程的实践性,有效借鉴和吸收了国际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改革的先进经验,有利于开阔读者的视野,深入了解这一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本书内容适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改革对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实际需求,使读者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提高开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与研究的实践能力。

平时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包括出勤情况、在线学习习题完成情况、课堂讨论等方面,占期末总评的50%。期末考试成绩占期末总评的50%。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复习提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复习提纲 绪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第一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 1、掌握科学的内涵P2 2、掌握现代科学教育的特征P3 3、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P3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心理学基础 1、掌握儿童思维发展的四阶段P8 2 、掌握最近发展区含义P10 3 、了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是影响科学教育最重要的心理学理论P11 4、掌握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者和内容P14 第二节教育学基础 掌握世界学前教育的共同目标(全面和谐发展理论之下第二段第六行P21)第二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 第一节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 1 、掌握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 学前儿童的认知特点、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特性 2 、掌握3-6岁学前儿童的认知特点P23- P24 3 、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特性P25- P27 4、掌握科学经验的含义P27 第三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 1、纲要中科学教育领域的总目标P28 2 、科学情感和态度要注重哪四个方面?P28- P29 3、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由哪四个环节构成?P30 观察发现问题—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表达交流 4、关于纲要中没有专门列出具体的科学知识目标,我们如何理解?P32 第三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第一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依据 1 、掌握学前儿童学前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依据P35- P36 2 、掌握3-6岁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范围P37- P41 3、掌握选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具体方法P47(掌握心理组织的三个常用方法:以季节为主线、采用单元式、以五大领域为依据) 第四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 第一节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1 、掌握观察的含义P52 2 、掌握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设计P54 3 、掌握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P55 第二节实验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1 、掌握实验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设计P62 2 、掌握实验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P63(重点关注如何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 第五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

最新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必考试卷和答案

2016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必考试卷和答案 (课程代码0039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儿童学科学的内在动机和原动力是 【 B 】1-12 A .受表扬 B .好奇心 C .学本领 D .活动身体 2 . A . 一岁左右 B . 一岁半 C .两岁以后 3 .儿童认为石头沉到水里是因为它"不勇敢” A .阶段性特点 4. 一般来说, 合于 【 A .小班 5. 一般来说, 2-58 A .小班 6. 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儿童科学教育目标时, .对儿童掌握的科学知识作量上的规定 .在目标中要求儿童获取周围环境中有关的科学知识 .不要求儿童获取有关的技术经验和技术知识 .不要求培养儿童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般来说,儿童开始用提问方式表露对世界的困惑是在 【C 】1-12 B .一岁半 C .两岁以后 D .三岁以后 ,说明了儿童学科学具有 【C 】1-15 B .整体性特点 C .自我中心的特点 D .年龄性特点 “了解周围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现象和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 ’这一目标适 D 】2-58 B .小班和中班 C .中班 D .大班 “学习使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 B .中班 C .大班 D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这一目标适合 【C 】 .中班和大班 正确的做法是 【B 】2-35 C D 7.关于儿童科学活动组织形式的看法,错误的是 A B C D 】3-84 .集体活动形式不能放弃而要加以完善 ?应以小组活动形式替代集体活动形式 ?要灵活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 .各种组织形式都不要相互排斥 &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可以结合科学教育的内容 B .可以借助美术的形式开展科学教育 C .在音乐活动中不能渗透科学教育 D .在科学活动中可以渗透认识社会的教育 9.影响儿童科学探索的内部因素之一是 A .同伴交流 B .自然环境 【 C C .生活经验 10 .科学技术教育内容中不适合学前儿童的是 A . 了解灯的发展历史 B .制作不倒翁 C . 了解基因工程 D .学习用小剪刀、小锤子 1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是指 【D 3-85 3-74 .教师强化 C 】4-114 】4-92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 第一章.概述 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2,科学的四个内涵、本质 ①科学是知识的体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 ②科学是过程③科学是世界观④科学的本质是探究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就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探究,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活动。 第二章理论基础 1,建构学习理论P11(了解) 第三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重要性: ①目标是科学教育的核心,是科学教育的第一要素和前提; ②目标是教师实施科学教育的方向;

③目标是科学教育评价的标准; ④制定计划,创设环境,提供材料,选择内容和方法,设计活动,指导探索过程,评价活动效果都与目标紧密相连。2,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 ①幼儿教育的总目标P22; ②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信息技术的广泛引用,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 ③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年龄特点,个体差异); ④要体现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学前儿童科学活动的特征——内容的广泛性,知识的严密性,方法的科学性)。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结构: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P28(五个目标)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单元目标: ①以时间为单元(月计划、周计划); ②以主题活动为单元(以季节、自然科学现象、人的活动等建构主题)。 第四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依据:P35

①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纲要》的主要精神; ②符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③适应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特点; ④遵循科学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判断属于哪个范围) 2,0-3岁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范围P36-37 3,3-6岁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范围P37-39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原则:(理解、运用) ⑴科学性和启蒙性原则——跟本准则、首要要求 含义:首先,符合科学的原理,尊重客观事实;其次,要符合学前儿童知识经验和认识水平,使幼儿通过努力能够接受和理解。 要求:①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②易理解和接受的;③通过亲自体验进行的直接探索的;④将复杂、深奥的科学现象与知识寓于简单、明显的现象之中。 ⑵系统性与整体性原则 含义: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识规律编排;还要考虑科学教育方面的内容综合进行。 编排方式:直线上升或螺旋式上升 直线上升:同一内容按难易、繁简程序予以安排。 螺旋式上升:同一内容反复出现,循环加深。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1(第1至3章) 一、概念题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2.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3、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可以分解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并且分别阐述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 1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2小实验: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3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4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1操作性问题:操作性问题是一种可以通过学前儿童自身的操作来寻求答案的问题。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既包括教师向区角投放的供儿童自选活动的材料,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儿童自由探索的材料,还包括在教师专门组织的科学教育活动中为儿童投放的材料。 3集体教学活动:就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决定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并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材料,面向全体学前儿童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简单的说,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活动。 4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1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2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4“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以此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 二、填空题 1、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以认识春夏秋冬为主线,将儿童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科学教育内容的方法。 3、按科学素养的不同领域分,科学教育目标包括科学知识教育目标、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和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4、注意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科学性的要求。 5、1999年,由中国科协提出了一项为期50年的国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即“2049计划”。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7、在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8、科学教育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他们在教师的支持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答案 一、填空题 1、科学教育中常采用的观察方法是:对个别物体的观察;比较性观察;长期系统性观察。 2、幼儿劳动的种类包括:园地和自然角的劳动;生活服务胜劳动;协助成人的辅助性劳动; 动植物标本的制作。 3、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情感的目标非常广泛。《纲要》突出了其中两个方面: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 培养幼儿关爱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4、幼儿园中的技术操作型活动,主要涉及两种不同的“技术”,一种是设计技术,即幼儿在进行科技小制作中要 思考的方法,一种是使用技术,即幼儿在学习使用某种科技产品或工具时要掌握的操作技巧。 5、幼儿科学教育评价的新观念是: ①从权威评判到平等对话 ②从结果评定到过程跟进 ③从测验评价到实作评价 ④从常模标准到差异性评价 6、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自上而下的三个层次:幼儿科学教育总目标、各年龄班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目标。 7、例举四种幼儿科学游戏的类型: ①、感官游戏②、图片游戏③、语言游戏④、操作游戏⑤、角色游戏⑥、音乐游戏、⑦、情景性游戏⑧、活动性游戏⑨、电脑游戏(任选四种) 8、科学发现室的材料选择要考虑的问题是: ①新颖有趣②操作方式简便易懂③结构简单且可探索④种类和数量充足 二、解释名词: 1、科学――是指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正确认识和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 的过程,还是一种世界观、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2、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和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及科学的工具或仪器设备 来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及现象,使幼儿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 念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3、幼儿自主探究方法――幼儿科学教育必须成为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应该支持幼儿亲身经历 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体验科学精神,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过程应:注重幼儿" 动手"与"动脑"的结合,创造多种机会让幼儿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 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和科学理论,逐步形成科学的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4、幼儿的“前科学概念”――概念是指幼儿对事物或现象的内在、共同、本质特征的概括,是认识事物的高级 形式,一般用词语来表示。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儿童获得的概念还不是真正严格意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课程类型:理论型 撰写人: 审核人: 编写日期: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06011250)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整体呈现理论与实践并重、科学与教育相融的应用性特点。其任务主要是通过学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这门课程,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使学生能够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组织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该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之前所学课程专业理论和技能训练的综合成果转化,本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及职业素养培育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32 课程总学分:2 三、课时分配 四、适用专业及年级 该课程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三年级开设。 五、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教学目的在于学生通过认真学习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合理有效地运用教学手段对学前儿童的成长发展实施科学教育,并协调拓展其他教育活动共同完成学前儿童的能力素质培养目标。 课程教学要求:

(一)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与实践,让学生明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在儿童教育及幼儿园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对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相关理论和概念以及当代儿童科学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前沿;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制定、内容和方法选择、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正确认识科学教育与学前儿童成长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能力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思维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解决幼儿园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设计与组织儿童进行科学领域集体、区域等活动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热爱和忠诚之情;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科学教育观、儿童观及儿童科学教育观;并结合教学对幼儿进行全面的人格教育。 六、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理论部分 绪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第一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与价值 第二节国内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综述 1.主要内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价值;美国、法国、日本和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2.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涵义,对我过儿童教育的价值,国内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状。为以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进行铺垫。使学生对本科目有一个了解。 3.教学重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个体发展,现代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4.教学难点 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理论基础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1 一、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 动,对周围的自然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2、系统性原则:在具体选择编排科学教育内容时所要遵循的原则之一。 主要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及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3、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 操作方法与技能,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也可以称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领域目 标,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它原则性地指出在学前阶段进行 科学教育的范围和方向,是科学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具有较强的特殊 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以认识春夏秋冬为主线,将儿童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 ____以季节为主线_____选编科学教育内容的方法。 3、按科学素养的不同领域分,科学教育目标包括科学知识教育目标、科学能力、方法____教育目标和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4、注意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____科学性____的要求。 5、1999年,由中国科协提出了一项为期50年的国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即“2049计划”。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7、在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___家庭中____接受科学教育。 8、科学教育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他们在教师的支持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 _____启蒙性___要求。 9、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了“科学”、“社会”、“语言”、“健康”、“艺术”等五大领域,并提出了相应的领域目标。 10、古代的儿童科学教育,往往和识字教育紧密结合。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竭力倡导发现学习的是(D)。 A、加涅B、皮亚杰 C、布鲁纳D、布鲁姆 2、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 C )。

第八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统整

第八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统整 第一节统整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思想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统整含义及统整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思想。 2、了解以统整取向的科学教育活动基本类型以及相互间的联系与区别。 3、掌握主题单元活动、项目活动基本含义、特点及实践策略,开展有关活动设计实践。 二、教学重点、难点: 统整含义及统整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思想。 三、教学方法: 在学习体育的指导下阅读讨论,归纳总结,教师点拨重点内容。 四、教学过程: 广义课程整合:针对教育领域中各学科课程存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通过多种学科的知识互动、综合能力培养,促进师生合作,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课程发展。课程整合涉及到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各个方面,从而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 狭义课程整合:对教师、学生、教学本身都提出了更高的综合性要求。这种要求并非面向知识,而是强调把知识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念和综合实践能力。此课程整合,可以由区县以上的教育机构来负责支持和积极推动,由教研部门和学科教师努力实施来完成。 一、统整反映了培养完整儿童的课程理念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这一要求反映在课程目标上就是要将幼儿发展为“完整的人”。从本质上讲,人是一个智力与人格和谐发展的有机整体。人的完整性源于生活的完整性。 二、统整倡导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观 第一,幼儿生活是幼儿园科学课程统整的基础。 第二,幼儿生活是幼儿园科学课程统整的源泉。 第二节以统整取向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及设计 以统整取向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按统整对象和统整程度的不同大致可划为: 1、分学科领域的教育活动 2、跨学科领域的教育活动 一、分学科领域活动的统整 分学科领域活动的统整不同于传统的分科教育活动,它是一种以某一学科领域为主体,加强学科领域间的统整,借助不同学科领域的活动形式、方法、手段来完成本学科领域的教育任务。就科学教育活动而言,按科学教育在统整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又可分为:以科学教育为主的统整活动与以其他学科为主的隐性科学教育活动。 一)以科学教育为主的统整活动 1、利用艺术教育形式来丰富幼儿科学教育活动 2、重视与语言、数学的结合 3、关注多种价值观的实现 (二)以其他学科为主的隐性科学教育活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教学时数:2课时授课时间:(第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程有关内容,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2.理解科学、儿童科学的内涵。 3.掌握儿童如何学习科学。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科学的价值,学前儿童如何学习科学。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如何学习科学,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 第一课时科学与儿童的科学 [思考]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儿童的科学?儿童怎样学习科学的? 一、什么是科学?(头脑风暴:3分钟内用你能想到的词去形容科学) 对于人类来说,科学是什么?说远点,科学是物理、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学科知识,是科学家们进行的实验研究。说近些,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山川河流、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斗转星移,这些事物和现象无一不和科学联系在一起,无一不是科学探索的对象。总之科学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举例:人们都在传说牛顿和苹果的故事,苹果的下落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可是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而不是飘落在空中? 1.石头从空中下落; 2.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 3.雨滴从屋檐上落下来。 [思考]石头比树叶下落得快吗?是否认为重的物体就会下落得快一些呢? “科学”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实验与探究] 1.将一枚硬币和一张展开的纸片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重的物体下落的快; 2.把一张纸片捏成纸团,将纸团和一张展开的纸片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 3.将一枚硬币和一枚表面贴有纸片的硬币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 那么,科学的含义呢?不同的人从不同的层面来理解,会得出不同的看法。在这里我们综合各家论述给科学的内涵作一个解释: 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正确认识和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还是一种世界观、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如何理解这个概念呢? 科学是人类探究周围世界客观规律的活动。它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1. 科学是知识 广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哲学和数学。 狭义自然科学。 2. 科学是过程核心在于探究 3. 科学是态度探究精神 二、“儿童的科学”是什么 对于儿童来说,科学是什么?这是个值得我们教师与家长深思的问题,儿童眼中的科学不是什么牛顿定律、三角函数,也不是密密麻麻的科学公式。科学是他们生活中有趣的发现,是他们眼中好奇的现象。我们可以先从具体例子来讨论。 例一: 科学区中,两位小朋友在玩磁铁,他们一会儿吸吸这个,一会儿吸吸那个,玩得很高兴。这时,幼儿A发现旁边有一辆小汽车,就拿着玩起来,然后把它放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参考 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2.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3.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4.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5.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6.科学性原则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7.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8.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9.科学知识教育目标:是人类在了解自然科学时,希望获得的有关事实的信息和理论的信息。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知识可以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10.学前儿童教育活动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儿童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一、概念题(每小题4 分,共16 分) 1.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2.小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3.时代性要求: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4.科学教育环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二、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 1935 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验类、制作创造类。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4.以认识冬季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的方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5.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整合性要求而设计的。 6. 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非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区角科学活动的地方。 7.学前儿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对某一物体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对其质和量两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这种观察称为长期系统性观察。 8. 文学艺术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一种方法。 9.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具有潜移默化性、个别性、随机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10.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中,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的。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D )。 A.自然、思维和人类的知识体系B.思维、天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C.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知识体系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是指(D )。 A.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B.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C.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D.以上三项全是 3.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D )。 A.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B.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C.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育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一、概念题(每小题4 分,共16 分) 1.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2.小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3.时代性要求: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4.科学教育环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二、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 1935 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2.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验类、制作创造类。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4.以认识冬季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的方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5.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整合性要求而设计的。 6. 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非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区角科学活动的地方。 7.学前儿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对某一物体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对其质和量两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这种观察称为长期系统性观察。 8.文学艺术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一种方法。 9.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具有潜移默化性、个别性、随机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10.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中,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的。 三、单项选择题 1.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D )。 A.自然、思维和人类的知识体系B.思维、天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C.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知识体系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是指(D )。 A.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B.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 C.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D.以上三项全是 3.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D )。 A.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 B.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C.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D.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4.从各种水果、蔬菜、花卉中挑选出水果来,这种分类是(A )。 A.挑选分类B.感知分类C.二元分类D.多元分类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2.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3.小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4.观察法: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5.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6.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7.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8.社会资源: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9.时代性要求: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10.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11.科学教育环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12.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是根据学前儿童的各种作品(图画、泥塑、所编故事、儿歌等)分析学前儿童科学素养发展水平的一种方法。 13.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14.探究性教学:幼儿园的“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15.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1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填空题 1.“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不同于成人的科学的,前者是以动作逻辑为基础,后者以形式逻辑 为基础。 2.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3.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试法和作品分析法等。 6.在我国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7.根据科学游戏的作用分,游戏可分为感知游戏、分类游戏和运动性游戏。 8.测量的类型包括观察测量、非正式测量和正式测量。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代码:14401405 课程学时:36学分: 2 适用专业:中职学前教育专业 开课时间:二年级一学期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一门以教学论的一般原理为依据,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和原则来研究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科学。具体研究对象是幼儿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包括: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科学教育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教师怎样引到幼儿学科学、怎样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教师怎样为幼儿学科学创设环境和提供材料设备;以及怎样进行评价其效果等。开设本课程的任务是:提高学生对幼儿科学教育的认识,了解儿童学习科学的规律,全面掌握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以及活动设计、评价等专业知识,从而初步具备进行该领域的教育工作的实际能力和开展有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研工作的初步技能。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能够记住和理解教材中各种幼儿科学教育的主要概念、理论和观点。 2.能够运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一般规律去分析和解决各种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3.能够综合运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知识设计、实施及评价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 4.知道怎样收集科学教育研究的信息,初步了解进行科学教育研究特别是实践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主 设计与组织指导,学前儿童教学类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等 2、教学难点:把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性质,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教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施教学;内化教育者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统设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掌握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关的专业知识,包括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环境创设和材料选择、活动设计和评价等,从而具有实施幼儿园科学教育工作的实际能力和技能。 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一门以教学论的一般原理为依据,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原则,来研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科学。《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虽然是一门教育学科,但它的任务、内容和方法都和生物、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理卫生等自然科学紧密联系。同时,引导学前儿童学习科学必须以其心理发展规律为依据,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制订不同的科学教育目标,采用不同的教材内容及方法。在教育过程中,还要以学前教育的一般原理为根据,来分析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实际问题。所以,自然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知识基础和理论根据,学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也有助于这几门学科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理解。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还是幼儿园各科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学前儿童体育》等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科学教育为各科教育提供具体的内容,而各科教育又为科学教育的开展给予了生动形象的手段和形式,共同完成学前教育的总目标。 3.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及实践的问题,并且与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改革的实践密切结合。教学中应全面具体向学生介绍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结合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改革的现状,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讲述、讨论、案例分析及实践演练等方式。基本原理以教师讲述为主,发展性问题以讨论的方式为主,现实问题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实际操作问题以实践演练为主。 5.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基本内容的要求按“知道、理解、运用”三个层次要求。具体要求在第三部分中规定。 二、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AB卷

浙江农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考试卷(A 卷) 课程名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 层次:高起专 考试方式:闭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资源 3.自由探究法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启蒙性原则 二、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 1935 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 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 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 、 制作创造类。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4.以认识冬季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 的方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5.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 要求而设计的。 6. 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 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非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区角科学活动的地方。 7.学前儿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对某一物体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对其质和量两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这种观察称为 。 8.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组织的一般方法有 的组织法和 的组织法两种。 9.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具有潜移默化性、个别性、 和灵活性等特点。 10.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的范围包括: 、物力资源.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得分 得分 评阅人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题库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题库及答案 注:本学期开设的此课程为考查科目,不再参加课程考试!考查内容包含两部分:学期课程作业、依照考查办法需完成的相应文档或作品,缺一不可!请各位考生届时参照主页上所发布的通知附件:《本学期考查办法》提交相关文档或作品! 一、填空题 1.科学教育中常采用的观察方法是①、②、③。 2.幼儿劳动的种类包括①、②、③、④。 3.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情感的目标非常广泛。《纲要》突出了其中两个方面:①、②。 4.幼儿园中的技术操作型活动,主要涉及两种不同的“技术”,一种是①,即幼儿在进行科技小制作中要思考的方法,一种是②,即幼儿在学习使用某种科技产品或工具时要掌握的操作技巧。 5.幼儿科学教育评价的新观念是:①、②、③、④。 6.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自上而下的三个层次:①、②、③。 7.例举四种幼儿科学游戏的类型:①、②、③、 ④。 8.科学发现室的材料选择要考虑的问题是:①、②、③、 ④。 二、解释名词: 1.科学 2.观察法 3.幼儿自主探究方法 4.幼儿的“前科学概念” 5.讲述法 6.项目活动 7.幼儿科学教育评价 三、简答题: 1.幼儿科学教育有何意义? 2.简述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 3.简述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理念。

4.幼儿科学教育有何意义? 5.科学发现室对于幼儿学科学有何作用? 6.简述在科学教育中教师提问的策略。 7.幼儿科学教育有何意义? 8.简述偶发性科学活动的特点及组织领导。 四、论述题: 1.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教师如何引导幼儿自主探究?(15分) 2.试述观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要点。 五、教育活动设计: 1.认识各类水果(大班) 2.认识纸制品(大班)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答案一、填空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