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发热习题

发热习题

发热习题
发热习题

一、A型题

1.有关发热概念的概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体温超过正常值0.5℃

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

C.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

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

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所致

[答案]D

[题解]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称为发热。

2.发热是一种重要的

A.临床症候群

B.病理过程

C.独立疾病

D.综合征

E.体征

[答案]B

[题解]发热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一种重要的病理过程。

3.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位于

A.脊髓

B.中脑

C.脑桥

D.延髓

E.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答案]E

[题解]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而延髓、脊髓等部位也对体温信息有一定程度的整合功能,被认为是体温调节的次级中枢所在。

4.发热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的

A.0.1℃

B.0.2℃

C.0.5℃

D.0.8℃

E.1.0℃

[答案]C

[题解]发热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的0.5℃。

5.下述哪一种情况下的体温升高属过热

A.酷热时中暑

B.妇女月经前期

C.剧烈运动

D.中毒性休克

E.流行性出血热

[答案]A

[题解]酷热中暑时是因散热障碍引起的非调节体温升高(调定点不上移),是属过热。而妇女月经前期、剧烈运动引起的是生理性体温升高;中毒性休克或流行性出血热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调定点上移),属发热。

6.下列哪种情况可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先天性汗腺缺陷

C.夏季高温中暑

D.妇女月经前期

E.流行性脑膜炎

[答案]E

[题解]流行性脑膜炎是由发热激活物脑膜炎双球菌进入体内,通过体内产生内生性致热原,再作用体温调节中枢,使中枢发热介质变化,导致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甲状腺功能亢进、先天性汗腺缺陷、夏季高热中暑、妇女月经前期则不会引起体温调定点上移。

7.发热激活物的主要作用是

A.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B.引起产热增加

C.激活单核细胞

D.激活产生内生性致热原细胞

E.激活中性粒细胞

[答案]D

[题解]激活物作用于机体,能激活体内产生内生性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性致热原。

8.下述哪种情况属于发热

A.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体温升高

B.先天性汗腺缺乏引起的体温升高

C.环境高温引起的体温升高

D.妊娠期出现的体温升高

E.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的体温升高

[答案]E

[题解]抗原抗体复合物可作为发热的激活物,激活体内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释放内生致热原,使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即引起发热,而其他四种情况引起的体温升高均不属发热。

9.下列哪一物质属于发热激活物

A.白细胞致热原

B.内生致热原

C.干扰素

D.肿瘤坏死因子

E.白喉毒素

[答案]E

[题解]白喉杆菌释放的白喉毒素是发热的激活物,而白细胞致热原、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都属内生致热原,不是发热激活物。

10.有致热作用的本胆烷醇酮来自哪一物质

A.甲状腺素

B.睾丸酮

C.肾上腺素

D.胆汁酸盐

E.雌激素

[答案]B

[题解]睾丸酮的中间代谢产物本胆烷醇酮是发热的激活物,有致热作用。

12.下列哪种物质属内生致热原

A.革兰阳性细菌产生的外毒素 D.睾丸酮代谢产物

本胆烷醇酮

B.革兰阴性细菌产生的内毒素 E.吞噬细胞被激活

后释放的致热原

C.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答案]E

[题解]单核-巨噬细胞等产内生致热原细胞,被激活物激活后,能产生和释放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称内生致热原。

13.内毒素是

A.革兰阳性细菌的菌壁成分中的脂多糖

B.革兰阴性细菌的菌壁成分中的脂多糖

C.革兰阳性细菌的菌壁成分中的核心多糖

D.革兰阴性细菌的菌壁成分中的核心多糖

E.革兰阴性细菌的菌壁成分中的小分子蛋白质

[答案]B

[题解]革兰氏阴性菌的致热性除菌体和胞壁中所含的肽聚糖外,最突出的是其胞壁中所含的脂多糖,也称内毒素。

14.临床上输液反应出现的发热,其产生的重要原因是

A.变态反应

B.药物的毒副作用

C.外毒素污染

D.内毒素污染

E.内生性致热原污染

[答案]D

[题解]内毒素是最常见的外致热原。耐热性高,干热160℃2小时才能灭活,一般方法难以清除,是血液制品和输液过程的主要污染物,是引起输液反应发热的重要原因。

16.下述对IL-1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主要由中性粒细胞合成和释放

B.是分子量为17000的多肽类物质

C.有明显的致热性

D.不耐热,70℃30min可灭活

E.可引起中枢发热介质的释放

[答案]A

[题解]IL-1是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在发热激激活物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多肽类物质。主要不是由中性粒细胞合成和释放。

17.干扰素是

A.具有抗病毒、抗肿瘤作用的蛋白质

B.具有抗病毒作用的蛋白质

C.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蛋白质

D.是病毒感染后产生的抗体

E.是病毒本身合成的蛋白质

[答案]A

[题解]干扰素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作用的蛋白质,主要由白细胞产生。

18.有关内毒素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的菌壁成分

B.活性成分是脂多糖

C.脂质A是致热的主要成分

D.干热160℃2h才能灭活

E.反复注射给动物不产生耐受性

[答案]E

[题解]内毒素反复注射可致动物产生耐受性,即连续数日注射相同剂量的内毒素,发热反应逐渐减弱。

19.下述对TNF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由肿瘤细胞所分泌

B.是一种多肽类物质

C.有明显的致热性

D.给家兔一般剂量注射可引起单峰热

E.给家兔大剂量注射可引起双峰热

[答案]A

[题解]多种外致热原都可诱发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产生和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不是由肿瘤细胞所分泌。TNF是一种多肽类物质,有明显的致热性,一般剂量给家兔静脉内注射仅引起单峰热,大剂量可引起双峰热。

22.下列哪一种物质不是内生致热原

[答案]D

[题解]PGE是发热中枢正调节介质,不属内生性致热原,而IL-1(白细胞介素-1)。IFN(干扰素)、TNF(肿瘤坏死因子)、MIP-1(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均是目前受到重视的内生致热原。

23.下列哪一种物质属发热中枢正调节介质

A.精氨酸加压素

B.黑素细胞刺激素

C.脂皮质蛋白-1

D.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

E.一氧化氮

[答案]E

[题解]一氧化氮作为一种新型的神经递质,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已证明中枢许多部位均含有一氧化氮合酶,合成一氧化氮,它是一种与发热有关的中枢正调节介质。

24.下列哪一项物质属于发热中枢负调节介质

A.前列腺素E

+/Ca2+

C.环磷酸腺苷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

E.精氨酸加压素

[答案]E

[题解]精氨酸加压素是由下丘脑神经元合成的神经垂体肽类激素,是一种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有关的神经递质。已证明它有解热作用,是属发热中枢负调节介质,其余4种均为发热中枢正调节介质。

25.热限是指发热时

A.体温升高持续时间受限制

B.体温升高的高度限于一定水平

C.发热激活物的强度受限制

D.内生致热原产生的量受限制

E.内生致热原的作用受限制

[答案]B

[题解]发热时体温升高极少超过41℃,即使大大增加致热原的剂量也难越此热限。也就是热限是指发热时体温升高的高度限制于一定水平。

26.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

A.产热等于散热

B.散热大于产热

C.产热大于散热

D.产热增加

E.散热障碍

[答案]C

[题解]发热的体温上升期,由于正调节占优势,调定点上移。原来正常体温变成了“冷刺激”,中枢对“冷”信息起反应,发出指令经交感神经到达散热中枢,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和血流减少,导致皮肤温度降低,散热随之减少;同时指令到达产热器官引起寒战和物质代谢加强,产热随之增加。因此热代谢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

27.寒战是由于

A.全身性骨骼肌不随意的周期性收缩 D.全身皮肤的竖毛

肌周期性收缩

B.全身性骨骼肌不随意的僵直性收缩 E.全身皮肤的竖毛

肌不随意收缩

C.下肢骨骼肌不随意的周期性收缩

[答案]A

[题解]寒战是一种全身性骨骼肌的不随意的周期性收缩,是下丘脑发出的冲动,经脊髓侧索的网状脊髓束和红核脊髓束,通过运动神经元传递到运动终板而引起的。而经交感神经传出的冲动引起皮肤竖毛肌的收缩则是出现“鸡皮”,不是寒战。

28.体温下降期的热代谢特点是

A.产热大于散热

B.散热大于产热

C.产热等于散热

D.产热减少

E.散热增加

[答案]B

[题解]体温下降期时,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返回到正常水平,血温高于调定点。温敏神经元发出频率增加,使交感神经细胞的紧张性活动降低,皮肤血管进一步扩张,散热增强,产热减少。因此,散热大于产热。

29.严重高热病人未经任何处理首先容易发生

A.低渗性脱水

B.等渗性脱水

C.高渗性脱水

D.肾排水下降引起潴留

E.热惊厥

[答案]C

[题解]严重高热病人皮肤和呼吸道水分大量蒸发,加上大量出汗。因为汗液是低渗性液体,此时失水大于失钠,细胞外液高渗。所以高热病人末经任何处理首先容易发生高渗性脱水。

30.发热时动脉血压的变化是

A.在整个发热过程中无变

D.在寒战期动脉血压可轻度降低

B.在整个发热过程中持续升

高 E.在退热期动脉血压可轻度下降

C.在高峰期动脉血压轻度上升

[答案]E

[题解]在发热的寒战期,心率加快和外周血管的收缩,可使血压轻度升高;高峰期和退热期因外周血管舒张,血压可轻度下降。

31.小儿热惊厥产生的机制是

A.中枢神经尚未发育成熟

B.先天性体温中枢疾病

C.大脑皮质处于兴奋,皮质下中枢兴奋性减弱

D.大脑皮质处于兴奋,皮质下中枢兴奋性增强

E.大脑皮质处于抑制,皮质下中枢亦受抑制

[答案]A

[题解]在小儿,高热比较容易引起抽搐(热惊厥),这可能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有关。

32.体温每升高1℃,心率平均每分钟约增加

[答案]C

[题解]发热时心率加快,体温每升高1℃,心率约增加18次/min;若体温每升高1℉,心率增加10次/min。

33.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提高

%

%

%

%

%

[答案]D

[题解]一般认为,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提高13%。

34.发热时机体不会出现

A.蛋白质代谢率增高

B.蛋白质代谢正氮平衡

C.糖原分解代谢加强

D.脂肪分解代谢加强

E.某些维生素消耗增多

[答案]B

[题解]发热时由于高体温和白细胞致热原(LP)的作用(LP→PGE↑→骨骼肌蛋白分解),病人体内蛋白质分解加强,尿氮比正常人增加2~3倍,可产生负氮平衡,不会出现正氮平衡。

35.发热病人最常见出现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混合性酸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E.混合性碱中毒

[答案]A

[题解]发热时,由于糖的分解代谢增强,氧的供应则相对不足,糖酵解产物乳酸增多,出现乳酸血症。同时由于脂肪分解加强,大量脂肪氧化不全,酮体产生增多。乳酸、酮体等酸性代谢产物在血中堆积,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

36.水杨酸盐类解热的作用环节是

A.阻断cAMP合成

B.抑制磷酸二脂酶

C.阻断PGE合成

D.阻断EP合成

E.抑制EP释放

[答案]C

[题解]水杨酸盐类是环氧合酶的抑制剂,其解热的主要机理是阻断PGE合成,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降低。

37.下述哪一类物质有明显解热作用

A.去氧皮质酮

B.苯海拉明

C.茶碱

D.环磷酸腺苷

E.糖皮质激素

[答案]E

[题解]糖皮质激素能阻断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还能通过中枢效应以及抑制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起明显解热的作用。

二、名词解释

1.发热(fever)

[答案]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

2.过热(hyperthermia)

[答案]体温调定点不上移,体温超过调定点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3.发热激活物

[答案]能激活体内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使之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物质。

4.内生致热原(endogenous pyrogen, EP)

[答案]产内生致热原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5.外致热原(exogenous pyrogen)

[答案]来自体外的致热原

6.高温稽留期(fastigium)

[答案]当体温上升到与新调定点水平后,进行高水平调节的时期,称高温持续期,又称高峰期或稽留期。

6.热惊厥

[答案]小儿在高热期可出现抽搐。

三、简答题

1.何谓发热发热有什么临床意义

[答题要点]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超过0.5℃时,称为发热。发热可看作是疾病的信号和重要的临床表现;体温曲线变化往往反映病情变化,对判断病情、评价疗效和估计预后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2.体温升高是否等于发热为什么

[答题要点]体温上升不等于是发热。因为体温升高有生理性体温升高和病理性体温升高,而病理性体温升高又包括发热和过热。

3.什么叫外致热原什么叫发热激活物两者有什么关系

[答题要点]来自体外的致热物质称为外致热原。能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物质叫发热激活物。激活物包括外致热原和某些体内产物。因此外致热原是激活物的重要部分。

4.有哪些主要的外致热原它们共同的作用环节是什么

[答题要点]主要的外致热原有: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疟原虫等。

共同作用环节是:激活体内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

5.发热病人都需要用抗生素治疗吗为什么

[答题要点]不需要都用抗生素。因为发热的病因有两大类:1.病原微生物有细菌、病毒等; 2.非病原微生物:包括抗原抗体复合物、致炎物、某些代谢产物等。只有因细菌引起的发热,用抗菌素才有用,否则均无作用。

6.什么叫发热中枢负调节介质,目前已知的有哪些物质

[答题要点]发热中枢存在的限制调定点上移和体温升高的物质。主要包括精氨酸加压素、黑素细胞刺激素和脂皮质蛋白-1。

7.发热过程可分哪三个时相每个时相热代谢有何特点

[答题要点]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高峰期:产热≈散热;体温下降期:散热>产热。

8.发热时机体蛋白质、糖、脂肪三大代谢有何改变

[答题要点]蛋白质分解加强,呈负氮平衡;糖的分解代谢加强,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增加,乳酸产生增加;脂肪分解代谢加强和氧化不全,酮体产生增加。

9.发热时呼吸频率与深度有何改变为什么

[答题要点]体温↑→呼吸深快。其机理:血温↑和H+↑→刺激呼吸中枢使兴奋性↑,且血温↑→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

持续体温↑→呼吸可转为浅慢。其机理:大脑皮层和呼吸中枢(抑制)。

10.阿斯匹林解热的机理是什么

[答题要点]①阻断PGE合成;②使体温调节中枢的神经元功能复原;③其他方式。

四、论述题

1.试述G–细菌进入机体后引起发热的发病机理。

2.试述EP的致热信号如何传入中枢会引起中枢发生哪些变化

[答题要点]①EP或其水解产物(短肽)可透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体温调节高级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②EP也可能作用于血脑屏障外的下丘脑终板血管区(OVLT);③EP通过迷走神经向体温调节中枢传递发热信号。通过上述三个途径把信号传至体温调节中枢,然后通过中枢正调节介质(PGE、Na+/Ca 2+↑、cAMP、CRH、NO)和负调节介质(AVP、α-MSH、lipocortin-1)的变化,共同作用结果使调定点上移到一定的水平而产生调节性体温升高。

3.体温升高和高峰期有哪些主要的临床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表现

[答题要点]

主要临床特点产生机理

上升期畏寒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皮温↓皮肤苍白皮肤血管收缩,血流↓

寒战骨骼肌不随意收缩↓

鸡皮立毛肌收缩

高峰期皮肤发红皮肤血管由收缩转为舒张,皮肤血流↑自感酷热热血灌注,皮温↑

皮肤干燥水分经皮肤蒸发较多

4.试述发热时机体的重要机能代谢变化。

[答题要点]①心血管系统:心率↑,上升期Bp↑,下降期Bp↓;②呼吸系统:呼吸加深加快,但持续体温升高,呼吸浅慢或不规则;③消化系统:消化液分泌↓,胃肠蠕动↓,消化吸收↓,病人常有恶心、呕吐、便秘等;④CNS:开始兴奋,持续高热,转为抑制,小儿易出现热惊厥;⑤热代谢: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稽留期(产热≈散热)→下降期(散热>产热)。

5.根据发热的病因发病学环节,对发热病人可采取哪些治疗原则

[答题要点](1)病因治疗,去掉或阻断激活物的作用;(2)对原因不明的发热病人,一般不急于解热;(3)特殊情况如体温过高、心脏病患者、妊娠等,还应及时采用适当退热措施。发病学的退热措施有:①阻断EP合成与释放;②阻断发热中枢正调节介质的合成等措施;③增加物理性散热。④补充营养物质的消耗,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五、判断题

1. 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得机体体温升高,超过正常0.5℃就称为发热。( )

2.内毒素是最常见的外致热原,耐热性高(干热160℃,2h才能够灭活),是血液制品和输液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 )

3.发热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同时也是其他疾病发生的重要信号。( )

4.革兰阳性菌感染是最常见的发热原因,除了全菌体致热外,其代谢产物外毒素也是重要的致热物质。( )

5.肿瘤坏死因子是重要的内生致热原,小剂量的静脉注射可以引起单相热,大剂量静脉注射可以引起双相热。( )

6.干扰素主要是由淋巴细胞所产生,有多种亚型,具有抗肿瘤、抗病毒的作用,反复注射可以产生耐受性。( )

7.EP进入脑内后直接使得体温调定点上移。( )

8.患者发热的过程中,由于产热大于散热,使得机体体温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 9.一般认为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将提高10%,所以发热病人的物质消耗明显增多。

( )

10. 发热时,病人体内蛋白质分解增加,如果没有及时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将产生负氮平衡,造

成机体抵抗力的下降。

11.发热可以使机体的神经系统兴奋性升高,容易出现全身或者局部的肌肉抽搐。( ) 12.发热对机体防御功能的影响是利弊并存的。对于中等程度的发热,有利于提高宿主的防御功能,但高热则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 )

13.由于发热能够加重病情或者促进疾病的发展,所以对于发热的处理是应当及时退热。

( )

14.多核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在40℃条件下,化学趋向性、吞噬功能及耗氧量都下降,而在42℃或43℃则相反,所以临床使用发热疗法治疗肿瘤。( )

15.在发热的过程中要及时地补充水、电解质等,特别是在发热的体温下降期。

16.在发热的整个过程中,体温曲线变化往往反映病情变化,对判断病情、评价疗效和估计预后都有重要的意义。( )

17.临床上输血或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发热反应大多是由于污染内毒素所致。( )

18.白细胞介素-1不是内生致热原。( )

答案:

1.(×)发热是指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得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超过正常值0.5℃的时候,要注意是调定点的上移引起的体温调节性的改变。

2.(√)最常见的致热原是革兰阴性菌胞壁中含有的脂多糖,也就是内毒素。它的特性就是耐热性高,是血液制品和输液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

3.(×)发热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和病理过程,也就是绪论中提到的基本病理过程。

4.(×)革兰阳性菌感染是常见的发热原因,除了全菌体致热外,其代谢产物外毒素也是重要的致热物质。但是,它不是最常见的发热原因。内毒素是最常见的导致发热的原因5.(√)肿瘤坏死因子是重要的内生致热原,由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产生和释放,小剂量的静脉注射可以引起单相热,大剂量静脉注射可以引起双相热。

6.(×)干扰素主要是由白细胞所产生的,有多种亚型,具有抗肿瘤、抗病毒的作用,并且反复注射可以产生耐受性。

7.(×)EP无论以何种方式进入脑,它们仍然不是引起调定点上移的最终物质,而是可能首先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中枢介质的释放,继而引起调定点的上移。8.(×)患者的体温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是由于:调定点上移后,产热大于散热,而当体温和调定点相适应时,体温调节中枢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调节产热和散热,两者几乎相等,

所以体温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9.(×)一般认为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将提高13%,而不是10%,所以发热的病人的物质消耗明显增多。

10.(√)发热时,病人体内蛋白质分解增加,尿氮比正常人增加2-3倍,如果没有及时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将产生负氮平衡,造成机体的抵抗力下降。

11.(√)发热可以使得机体的神经系统兴奋性升高,对于小儿来说,由于神经系统的发育不成熟,所以容易出现全身或者局部的肌肉抽搐。

12.(√)发热对机体防御功能的影响是利弊并存的。对于中等程度的发热而言,有利于提高宿主的防御功能,但是高热则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比如有资料表明,当体温是40℃

时,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加强,但是当体温42℃或43℃时反而下降。

13.(×)对于发热时,热度不高而且不伴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不应当很快退热。因为有时中等程度的发热可以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同时发热还是疾病的信号,体温变化的曲线

可以反映病情的转归。

14.(×)多核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在40℃条件下化学趋向性、吞噬功能及耗氧量都增强,而在42℃或43℃则相反。本题的叙述相反。

15.(√)在发热的过程中要及时补充水、电解质等,特别是发热的体温下降期,因为此时机体大量的出汗可以导致机体的脱水。

16.(√)在发热的整个过程中,体温曲线变化往往反映病情变化,对判断病情、评价疗效和估计预后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发热不高并且不伴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可以不

急于解热。

17.(√)见判断题2题解

18.(×)白细胞介素-1是内生致热原。

六、分析题

朱××,男,47岁,3天前开始发热,体温38℃左右,伴咽喉痛、鼻塞及咳嗽,无呕吐与腹泻。体检:体温℃,咽部充血。心律齐,心率90次/分,无杂音闻及。两肺呼吸音清晰。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扪及。问:该患者发热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要点:

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体检,患者最大可能是发生了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尤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患者常在受凉、疲劳等诱因作用下,机体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使原已存在于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大量繁殖,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病毒、细菌等作为发热激活物,使机体产生内生性致热原,进而导致机体发热。

各种症状问诊要点

一、发热 1、病因诱因:有无受凉、创伤? 2、主要症状特点:热度?病程?性质(持续性还是间断性)?发热规律(稽留热还是驰张热)?持续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 3、伴随症状:有无寒战、结膜充血、淋巴肿大、肝脾肿大?出血?昏迷? 4、全身状态: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大小便及体重变化 5、诊疗经过:发病以来是否到医院检查过,曾做过哪些检查和治疗?治疗是否有效? 6、相关病史: 7、药物过敏史、手术史 二、头痛 1、病因诱因: 2、主要症状特点:发作急缓程度?病程?疼痛出现时间?部位?范围?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和咳嗽、喷嚏、体位的关系)? 3、伴随症状:有无发热、呕吐、眩晕、焦虑、失眠、视力改变 4、全身状态: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大小便及体重变化 5、诊疗经过:发病以来是否到医院检查过,曾做过哪些检查和治疗?治疗是否有效? 6、相关病史: 7、药物过敏史、手术史 **************************************************************************** 三、胸痛 1、病因诱因: 2、主要症状特点:发作急缓程度?病程?胸痛部位?范围?性质?(有无放射痛?)程度?持续时间?影响疼痛的因素(体力活动?精神紧张?)和呼吸、咳嗽、体位、吞咽的关系? 3、伴随症状:有无发热、咳嗽、咳痰、咯血、吞咽困难、呼吸困难、休克表现? 4、全身状态: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大小便及体重变化 5、诊疗经过:发病以来是否到医院检查过,曾做过哪些检查和治疗?治疗是否有效?口服硝酸甘油能否缓解? 6、相关疾病史:既往有无类似发作史?有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结核病史、烟酒嗜好? 7、药物过敏史、手术史 **************************************************************************** 四、腹痛 1、病因诱因: 2、主要症状特点:发作急缓程度?病程?部位?性质?范围?发生时间(餐前?餐后?)和进食的关系?和体位关系? 3、伴随症状:有无腹泻、便秘、恶心呕吐、反酸、血尿?皮肤、巩膜有无黄染?有无月经来潮? 4、全身状态: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大小便、体重变化及月经情况 5、诊疗经过:发病以来是否到医院检查过,曾做过哪些检查和治疗?治疗是否有效? 6、相关病史:既往有无类似发作史?有无不洁食物史、暴饮暴食史、腹部病史、结石史、手术史、妇科病史? 7、药物过敏史、手术史 **************************************************************************** 五、关节痛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体核温度(core temperature);2.发热(fever);3.稽留热(constant fever);4.弛张热(remittent fever);5.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6.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7.间歇脉(intermittent pulse);8.脉搏短绌(pulse deficit);9.潮式呼吸(Cheyne-Stokes respiration);10.间断呼吸(Biots respiration);11.体位引流(postural drainage);12.吸痰法(aspiration of sputum) 二、填空题 1.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和,最主要的散热部位是,当人体安静状态下处于气温较低环境中时,主要的散热形式是。 2.人体的散热方式有、、和四种。 3.根据致热原的性质和来源不同,发热可分为和。 4.发热的过程分、和三个时期。 5.发热的病人应给予、、、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6.物理降温半小时后所测得的体温用表示,并以线与降温前的温度相连。 7.由于重力引起的代偿机制,人体立位血压坐位血压,坐位血压卧位血压。 8.临界高血压的收缩压为 mmHg,舒张压为 mmHg。 9.测量血压时,要做到四定、、和。 10.吸痰时,贮液瓶内吸出液不得超过,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 11.氧气表是由、、、和组成。 12.吸气性呼吸困难的病人常有明显的三凹症,即、和 出现凹陷。 13.咽拭子标本采集时,应用长棉签擦拭、和上的分

泌物。 三、选择题 (一)A型题(1~45题) 1.当外界温度大于人体皮肤温度时,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是()A.对流 B.传导 C.辐射 D.蒸发 E.呼吸 2.高热是指口温在() A.38.0~39.0℃ B.39.1~40.0℃ C.38.0~38.9℃ D.38.5~39.5℃ E.39.1~41.0℃ 3.下列对体温的自主性调节,叙述错误的是() A.外周温度感受器是分布于皮肤、粘膜和内脏中的游离神经末梢B.中枢温度感受器分布于下丘脑、脑干、脊髓等部位 C.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D.行为性体温调节是以自主性体温调节为基础 E.中枢温度感受器是分布于中枢的游离神经末梢 4.体温上升期的特点是() A.产热等于散热 B.散热大于产热 C.产热散热在较高水平平衡 D.产热大于散热 E.皮肤潮红、灼热 5.弛张热体温波动特点是() A.体温高,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B.体温骤升,数小时后降至正常,反复发作 C.体温高,24小时内温差达1℃以上 D.发热无规律,持续时间不定 E.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 6.关于体温不正确的叙述是() A.体温是体表温度 B.正常体温相对恒定 C.新陈代谢产生了体温 D.致热原可使体温发生变化E.体温是新陈代谢的重要条件

第三章-问诊案例分析

问诊 问诊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的询问,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治经过、现在症状及其他一切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一种方法。 案例一: 医生:您哪里不舒服? 病人:头痛。 医生:多长时间了? 病人:一周。 医生:您感觉是怎么痛法? 病人:胀胀的痛。 医生:主要在头的哪个部位痛? 病人:左半侧头部。 医生:以前痛过吗? 病人:痛过,从2年前开始,每年都犯几次,常常在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的时候复发。 医生:您的睡眠如何? 病人:最近睡眠也不好,有时入睡困难,做梦多,第二天感到没睡够。 医生:您最近的情绪如何? 病人:最近脾气容易急躁、发火。 医生:您的胃口好吗? 病人:还可以。 医生:平时感到口干吗?喜欢喝水吗? 病人:最近总觉得口干,早晨起来感到口苦,喜欢喝水。

医生:大便正常吗? 病人:大便偏干,2天解一次大便。 医生:伸出舌头来我看看(注:舌质色红,舌苔薄黄)。 医生:让我摸摸您的脉(注:脉弦数)。 …………… 问题: 1.结合本案例分析问诊的作用。 2.结合本案例分析问诊的方法。 分析: 1. 结合本案例分析问诊的作用。 问诊是了解病人自觉症状的特点与持续时间(本案例:头部胀痛一周,伴随失眠、情绪急躁、口干口苦、喜欢饮水、便干等)、发病的诱因与特点(本案例:常常在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时复发)及相关病史等(本案例:两年前始即有类似头痛的发作等)的主要途径。而这些内容在辨证(本案例:肝火亢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结合本案例分析问诊的方法。 (1)围绕主诉进行重点、全面询问:如在本案例中,当了解到“头痛”为病人当前的主要不适后,应进一步询问其头痛的时间、部位、性质及其他伴随症状等。为准确地判断疾病的性质,在重点询问的同时,也要兼顾到病人的其他全身情况和一般情况,以免遗漏病情。如饮食、睡眠、二便、精神情绪等,患者可能未作为痛苦和不适主动表达出来,但这些情况对于从整体把握病人病情及正确诊断是很有帮助的,因而也应加以询问。 (2)边问边辨,问辨结合:如在本案例中,当了解到病人的“头痛”两年来反复发作时,在排除其外感的可能性后,应根据内伤头痛的

《基础护理学》习题集及答案第八章生命体征

《基础护理学》习题集及答案 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一 .单选题 1.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D A.肝脏 B.心脏 C.肺脏 D.皮 肤 E.肌肤 2.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的换算公式为:B A. ℉ = ℃ⅹ 5/9+32 B. ℉ = ℃ⅹ 9/5+32 C.℃= ℉ⅹ 5/9+32 D. ℉ =(℃-32)ⅹ 5/9 E. ℉ =℃+32 ⅹ 5/9 3.口温超过以下哪个范围为发热:B A.37℃ B.37.2℃ C.37.5℃ D.37.8℃ E.38℃ 4.败血症病人发热的常见热型为:B A.稽留热 B.弛张热 C.间歇热 D.不规则 热 E.以上都不是 5.感染肺炎双球菌的病人发热的常见热型为:A A.稽留热 B.弛张热 C.间歇热 D.不规则 热 E.以上都不是 6.测量口温时,一般需将口表的水银端放入的部位是:B A.口腔中部 B.舌下热窝 C.舌上1/3处 D.舌上2/3 处 E.舌下2/3处 7.口温超过以下哪个范围属于超高热:C A.39℃ B.40℃ C.41℃ D.42℃ E.43℃ 8.提示高热病人退热期可能发生虚脱的表现是:A A.皮肤苍白、寒战、出汗 B.头晕、恶心、无汗 C.脉搏呼吸渐慢、无汗 D.脉细速、四肢是冷、出汗 E.脉速、面色潮红、无汗 9.个人体温正常生理波动范围是:C A.0.1-0.2℃ B.0.3-0.6℃ C.0.5-1℃ D.1-1.5℃ E.1.5-2℃ 10. 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脉搏次数一般在下列哪个范围: D A.40-60次/分 B.40-80次/分 C.60-80次/分 D.60-100次/ 分 E.80-120次/分 11.下列哪项为诊断心动过速的脉搏次数: C A.>60次/分 B.>80次/分 C.>100次/分 D.>120次/ 分 E.>140次/分

-发热待查鉴别诊断

. 一、感染性疾病 1、败血症:病人常有高热、畏寒寒战,明显中毒症状,查体可见皮肤粘膜瘀点瘀斑,血象白细胞显著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抗感染治疗有效。本患者虽有高热,但无明显中毒症状,血常规白细胞不高,经头孢哌酮舒巴坦及替考拉宁抗感染治疗无效,考虑败血症可能性不大。可做血培养、中段尿培养、肺部薄层CT、腹部B超以排除菌血症、尿路感染、肺部感染、隔下脓肿等疾病。 2、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常有间歇性发热,可见肢端末梢时有疼痛或瘀点瘀斑,听诊心脏原有心脏杂音性质改变或无杂音患者新出现杂音,做心脏彩超以辅助诊断。 3、病毒感染:如EB病毒感染,常见发热、咽痛、皮疹、肝功能异常,可累及肾脏,致造血系统异常,外周血涂片可见异性淋巴细胞增多。查外周血涂片,可进一步做EBV-DNA检测,以辅助诊断。 二、非感染性疾病 1、皮肌炎:患者可有发热、对称性近端肌肉乏力、疼痛和触痛,可有声音嘶哑、吞咽困难,伴特征性皮肤损害如以眶周为中心的浮肿性紫红斑,查体受累肢体肌力下降,查肌浆酶生升高,本病可能性极大,已预约肌电图,必要时做肌肉活检以辅助诊断。 2、红斑狼疮:大多数病人患有皮疹,以颧颊部水肿性蝶形红斑最常见,指(趾)节伸面暗红斑和甲周以及末节指(趾)关节屈面红斑为特征性;可累及前额、耳垂、肩胛、上臂、四肢大关节伸面、手背等处。多有发热,90%以上有关节肿痛,可呈游走性疼痛。可出现脱发,肾脏、心脏时常受累,常累及呼吸、消化、神经等多系统。造血系统常表现为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患者目前不能排除红斑狼疮的可能,查自身抗体以辅助诊断。 3、淋巴瘤:由于病变部位及范围不同,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可有淋巴结肿大,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常为首发症状,尤以颈部淋巴结为多见。发热、消瘦、盗汗为主要全身症状,发热热型多不规则,可呈持续性高热,也可间歇性低热。特异性皮肤损害多见于T细胞成人白血病/淋巴瘤综合征,本病可侵及肝、脾、肾、胃肠道等多个器官。预约全身浅表淋巴结B超,必要时行淋巴结活检。并做骨髓活检以辅助诊断。 4、药物热:常有发热、皮疹、可累及血液系统,本患者有发热、血常规示两系显著下降,要考虑药物热可能。 5、血管炎:可表现为高热,通常累及小动脉、小静脉,好发于老年人。多伴有皮疹,常累及多脏器,常见肾脏损害,查自身抗体如ANCA常阳性,予查自身抗体以辅助诊断。 6、实体肿瘤:多发生于老年人,常有消耗症状,及相应脏器占位病变,可查肿瘤标记物或做相关影像学检查以排除之。 7、成人still病:表现为发热、咽痛、大关节肿痛、肝脾肿大、皮疹、WBC升高,中性粒细胞为主。 .

问诊

【问诊要点】 1.起病时间外伤或感染患者可准确指出疼痛时间,慢性累积性腰部损伤,仅能述说大概时间。 2.起病缓急疼痛出现的缓急因不同疾病而异,腰背部外伤,脏器急性病变,如肾结石,胆道胰腺疾病起病急骤;腰椎结核,腰肌劳损等起病缓慢。 3.疼痛部位脊椎及其软组织病变引起的腰背痛多在病变部位;此外脏器放射所致腰背痛具有一定特点,如颈胸背部疼痛应考虑是否因胸膜肺部病变所致;中腰背部疼痛应考虑胃肠,胰腺及泌尿系统疾病;腰骶疼痛则应注意前列腺炎、子宫、附件等病变。 4.疼痛的性质腰椎骨折和腰肌急性扭伤多为锐痛,化脓性炎症呈跳痛,腰肌陈旧性损伤为胀痛,肾结石则感腰部绞痛。 5.疼痛的程度急性外伤、炎症、泌尿系统结石、脊椎肿瘤压迫神经根等的疼痛剧烈;腰肌慢性劳损、肌纤维织炎和盆腔脏器炎症引起的疼痛一般轻微模糊。 6.疼痛的诱因及缓解因素腰肌劳损多因劳累和活动过多时加重,休息时缓解;风湿性腰背痛常在天气变冷或潮湿阴冷的环境工作时诱发;盆腔妇科疾病常在月经期因充血而下腰部疼痛加重;腰椎间盘突出在咳嗽喷嚏和用力大小便时加重。 7.疼痛的演变过程慢性腰肌劳损,腰肌纤维织炎,是反复出现反复缓解,不留畸形的良性过程;椎间盘突出,脊椎结核和肿瘤引起的疼痛则进行性加重。 8.伴随症状除腰背痛外,是否有相应脏器病变的症状。见本节相关内容。 9.职业特点翻砂工、搬运工、井下工作的掘矿工人,因搬运负重,弯腰工作及潮湿环境工作。易产生腰背部疼痛;从事某些体育项目,如排球,体操,举重.柔道。摔跤易造成腰背损伤而引起腰背痛。 【问诊要点】①呕吐的起病,如急起或缓起、有无酗酒史、晕车晕船史以及以往同样的发作史、过去腹部手术史、女性患者的月经史等;呕吐的时间,晨起还是夜间、间歇或持续,与饮食、活动等有无关系;呕吐物的特征及呕吐物性状及气味,由此可以推测是否中毒、消化道器质性梗阻等;根据是否有酸味可区别胃潴留与贲门失弛缓;是否有胆汁,可区分十二指肠乳头平面上、下之梗阻;根据呕吐物的量可确定有无上消化道梗阻,并估计液体丢失量。②发作的诱因,如体位、进食、药物、精神因素、咽部刺激等。③症状的特点与变化:如症状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等。④加重与缓解因素。⑤诊治情况,如是否作X线钡餐、胃镜、腹部B超、CT、血糖、尿素氮等检查。 【问诊要点】 1.确定是否为呕血应注意排除口腔、鼻咽部出血和咯血。 2.呕血的诱因有否饮食不节、大量饮酒、毒物或特殊药物摄入史。 3.呕血的颜色可帮助推测出血的部位和速度,如食管病变出血或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者多为鲜红或暗红色;胃内病变或出血量小、出血速度慢者多呈咖啡色样。 4.呕血量可作为估计出瓶量的参考,但由于部分血液可较长时间滞留在胃肠道,故应结合全身表现估计出血量。 5.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有否口渴、头晕、黑噱、立位时有否心悸、心率变化,有否晕厥或昏倒等。 6.过去是否有慢性上腹部疼痛、反酸、胃灼热、暖气等消化不良病史,是否有肝病和长期药物摄入史,并注意药名、剂量及反应等。 【问诊要点】 1.便血的病因和诱因是否有饮食不节、进食生冷、辛辣刺激等食物史。有否服药史或集体发病。便血的颜色及其与大便的关系可以帮助推测出血的部位、速度及可能的病因。 2.便血量如同呕血量一样,可以作为估计失血量的参考。但是由于粪便量的影响,需结合患者全身表现才能大致估计失血量。 3.患者一般情况如是否伴有头晕、眼花、心慌、出汗等,可以帮助判断血容量丢失情况。 4.过去有否腹泻、腹痛、肠鸣、痔、肛裂病史,有否使用抗凝药物,有否胃肠手术史等。 【问诊要点】 1.腹痛与年龄、性别、职业的关系幼儿常见原因有先天畸形、肠套叠、蛔虫病等;青壮年以急性阑尾炎、

发热问诊

发热问诊 正常人体温因受大脑皮层及下部体温中枢的控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产热与散热过程,而保持相对恒定,在某种情况下,体温中枢兴奋或功能紊乱或产热过多,散热过少,致使体温高出正常范围,即为发热(fever)。致热因素很多,最常见的是致热原性发热,致热原大致可分为三种:白细胞致热原:是中性粒细胞和大单核细胞释放的致热物质,又称内源性致热原。外源性致热源:从病原体提取的能致热物质如内毒素、外毒素和结核菌素。类固醇致热原:一般与原胆烷醇有关。后两种致热原都不能直接作用于体温中枢,而最终的致热因素是白细胞致热原。当白细胞吞噬坏死组织、或与外源性致热原、类固醇致热原、抗原一抗体复合物等接触时则产生和释放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引起发热。其它因素(如物理、化学因素)可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一般来说,发热是人体患病时的一种病理生理反应。 一、常见病困临床上大致分为两大类 (一)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如病毒、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原虫、寄生虫、真菌)所致的急、慢性感染均可出现发热。其原因系由于病原体的代谢产物或其毒素作用于白细胞而产生致热原。 (二)非感染性发热 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1)各种肿瘤及血液病(如癌、类癌、淋巴肉瘤、急性白血病、急性溶血等级)所引起的组织坏死及细胞破坏;(2)因血管栓寒或血栓形成引起的心、肺、脾等内脏梗寒或肢体坏死;(3)机械性、物理性或化学性的损害(如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组织损伤、内出血、大血肿等)。 2.变态反应是抗原一抗体反应的结果,可见于风湿热、血清病、结缔组织病等。 3.内分泌与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及大量脱水,前者引起产热过多,后者引起散热减少。 4.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由于物理性(如中暑)化学性(如重度安眠药中毒)或机械性(如脑溢血、硬脑膜下出血、脑震荡、颅骨骨折)等因素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使其功能失常而引起发热。 5.神经官能症由于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而影响正常体温调节,常表现为低热。诊断时应首先排除各类疾病后才能确定。 二、问诊要点 (一)发热情况 1.有何诱因如受凉、进不洁饮食等。 2.起病缓急突然发热(如大叶性肺炎)还是逐渐体温增高(如伤寒)。 3.发热程度高热还是低热(常见于结核病、胆道感染等)。 4.每日温差波动在1C以内还是2C以上。 5.发热持续及间歇的时间。 6.退热情况骤退或渐退,自动退热或用药后退热。 (二)伴随症状 1.伴有头痛、呕吐或昏迷可见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型疟疾、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中毒性痢疾。 2.发热伴有寒战见于疟疾、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急性溶血性疾病、急性胆囊炎等。3.伴有关节痛常见于风湿热、结核病、结缔组织病。

第八章 温毒

第八章温毒 一、概述 温毒是时毒之病的总称,多发于冬春季节,系感受时毒病邪引起的急性热病。温毒起病急,在一般温病具有的卫气营血证候变化的基础上,还有局部红肿热痛,甚则溃烂,或外发斑疹的表现。温毒有一定的传染性的流行性。 温毒之名,最早见于晋代王叔和的《伤寒例》,但最早把温毒作为温病病名的是清代吴鞠通,如《温病条辨》说:“温毒者,诸温夹毒,秽浊太甚也。”周杓元《温证指归》称为时毒之证,说:“时毒一证,亦由天时厉气,风热郁于少阳、阳明,作时每多耳畔高肿,轻则不热,重则恶寒发热,夹食者胸闷,阖家大小,每每传染……治法亦主清散,甚则兼下。” 温毒包括的病种很多,多以临床特点而命名。如热毒壅于头面,头面部欣赤肿大的名为大头瘟;初病则咽喉红肿、疼痛糜烂,肌肤丹痧的名为烂喉痧;初病发热,两腮肿大疼痛的名为痄腮。本文将主要论述大头瘟和烂喉痧的证治。 大头瘟是感受风热时毒所引起的以头面锨赤肿痛为特征的急性外感热病,起病较急,变化较快,初起见憎寒壮热,头面或咽喉肿痛,多发生于冬春两季。宋以前无大头瘟之名,《素问·至真要大论》所云“少阴司天,客胜……及为丹空格疮疡”,与该病相关;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丹毒病诸候和肿病诸候》中所述病证也类似本病。此外,唐·孙思邈《千金翼方·疮痈卷》所论之丹毒似也包括本病在

内。直到金元时代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大头论》才有大头病之名称,李东垣称之为大头天行。明·李梃《医学入门》、清·喻嘉言《医门法律》及沈金鳌《幼科释迷》等都明确称之为大头瘟。吴鞠通《温病条辨》称本病为大头温、虾蟆温,将其归于“温毒”之中。 烂喉痧是感受温热时毒所引起的以咽喉肿痛腐烂、肌肤丹痧密布为特征的急性外感热病,有较强的传染性,易引起流行。初起邪气直犯肺胃,热毒充斥内外,进而可内陷,主要发生于冬春两季。烂喉痧病名提出也较晚。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描述“阳毒”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似与本病类似。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喉心胸痛诸疾》所记有类本病,并将其归于“时气”范围,明确了烂喉痧发病的季节性和传染性特点。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列有“痹”的治疗方药,实包括该病的治法。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疫门》记述了治疗以咽痛、痧疹为主症的病案,从此确立了烂喉痧之名。此后有关本病的专著相继而出,如清·金德鉴著《烂喉丹痧辑要》、夏春农著《疫喉浅论》、陈耕道著《疫痧草》等。 根据温毒的病证特点和发病季节,西医疾病中的颜面丹毒、流行性腮腺炎、化脓性腮腺炎、猩红热,以及艾滋病的某些证类等,都与温毒有相似之处,故对这些疾病或它们某一发展阶段的证候,可以参照温毒进行辨证论治。 二、病因病机 素体正气不足,或适逢正气亏虚,感触温毒病邪,是本病发病的内外因素。冬春气候反常,多生乖戾之气,时毒之邪乘虚而入,壅阻

第8章 电机的发热与冷却 《电机学(第2版)》王秀和、孙雨萍(习题解答)

第八章 电机的发热与冷却 8-1 电机和均质物体的发热规律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答: (1) 均质物体发热过程: 若初始温升为零,则均质物体的发热方程为: ??? ? ??-?=?-∞11T t e ττ 均质物体的发热过程曲线如图2所示,是一条指数曲线,通常当t =(3~4)T 1时温升就基本稳定了。 (2)电机的发热过程 : 电机不是均质物体,其发热过程曲线与上述指数曲线之间在起始阶段有一定差别,如图3所示,这是因为起始时绕组热量散发较难而使铜的温升升高得比铁快所致。虽然如此,忽略它们之间的差别为我们研究电机的发热过程提供了方便。电机的发热时间常数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动,一般约为10-150min 。 图2 均质物体的发热过程曲线 图3 电机的发热过程 (1—指数曲线 2—实际曲线) 8-2 电机中的绝缘材料分几类?对应的允许工作温度为多少? 答:电工技术中,将绝缘材料按其允许工作温度分成若干个耐热等级:A 、E 、B 、F 、H 级,

它们的允许工作温度分别为105?C、120?C、130?C、155?C和180?C。 8-3测量电机绕组温度的方法有哪几种?测量结果有什么不同? 答:电机绕组测温常用方法有: (1)温度计法。该方法直接测量温度,非常简便,但只能测量电机各部分的表面温度,无法得到内部的最高温度和平均温度。 (2)电阻法。绕该方法测定的是绕组的平均温度。 (3)埋设温度计法。在进行电机装配时,可在预计工作温度最高的地方埋设热电偶或电阻温度计。该方法可测得接近于电机内部最热点的温度。 8-4 在规定电机的额定功率时,电机的结构形式、工作制和使用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考虑? 答:电机的结构型式不同,则散热条件不同,电机的额定容量也不同。如开启式电机的散热条件好于封闭式电机,前者的额定容量比后者大。 电机的额定容量也与工作制有关,同一台电机,若运行在不同的工作制下,其额定容量不同。例如,长期运行时的温升要高于短时运行,其额定容量要小于后者。 电机的额定容量还与使用环境有关,若环境温度、冷却介质、海拔和相对湿度等与规定的不同,则要对额定容量进行修正。如在高海拔地区使用,空气稀薄,冷却能力差,则应该降低电机的额定容量。 8-5传热方式有哪几种? 答:在电机中,通过热传导作用传递到电机表面的热量通常通过两种方式散发到周围介质中,一是热对流,二是热辐射。 8-6冷却方式对电机的功率和体积有何影响?为什么? 答:冷却方式分为两种:表面冷却方式和内部冷却方式 在电机中,冷却介质通过绕组、铁心和机壳的表面,将热量带走,称为表面冷却。表面冷却主要采用空气做冷却介质,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但冷却效果较差,在高速电机中产生的摩擦损耗较大,主要用于中小型电机中。 大型同步发电机电压较高,绕组采用较厚的绝缘层,而绝缘材料的导热性能较差,若采用表面冷却方式,即使绝缘外表面得到很好的冷却,绝缘内层的温度仍可能超过绝缘的允许工作温度。为解决这一问题,广泛采用内部冷却方式。

发热待查诊断思路

发热门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发热相关知识的系统性回顾: 高级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TH) (一)体温调节中枢次级中枢:延髓,脊髓 大脑皮层也参与大脑皮层的行为性调节 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 0C,达数天或数周之久,24小时内 体温波动不超过1 0C。可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副伤寒、 斑疹伤寒、羌虫病 驰张热:体温在24小时内波动达20C或更多。可见于结核病、败 血症、局灶性化脓性感染、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恶性网状细胞病等,也见于 伤寒和副伤寒。 间歇热:体温突然上升达到39 0C以上,往往伴有恶寒或寒战, 历数小时后又下降至正常,大汗淋漓,经一至数天后又再 突然升高,如此反复发作。是间日疟、三日疟的特点,也 可见于化脓性局灶性感染。 二)常见热型波状热:体温在数天内逐渐上升至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至常温或 微热状态,不久又再发热,呈波浪状起伏。可见于布鲁 菌病、恶性淋巴瘤、脂膜炎、周期热等。 再发热:又称回归热,热型特点是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 周期地互相交替。可见于回归热、鼠咬热等。 不规则热:发热持续时间不定,变动无规律。可见于流感、支气 管性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恶性疟、 风湿热等。 双峰热:体温曲线在24小时内有两次高热波峰,形成双峰。可见 于黑热病。恶性疟、大肠埃希菌败血症、铜绿假单胞菌 败血症等。 双相热:第一次热程持续数天,然后经一至数天的解热,又突然 发生第二次热程,持续数天而完全解热。此型可见于某 些病毒感染,如脊髓灰质炎、淋巴细胞脉络从脑膜炎、 登革热、麻疹以及病毒性肝炎等。 注意:1.临床上热型由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而不具有典型性。 2.分析热型时还应注意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热型同时存在或先后出现的现象。 3.也有学者将波状热与再发热归为反复发热。 4.后发热:此型与双相热较难区分一般是指某些感染性疾病在退热后一至数天后再次出现发热。有学者提出分析后发热与第二次发热时应该考虑到以下几种情 况:①其他感染性疾病经治疗好转,但不彻底,停药复发。②细菌感染疾病抗 菌显效,但病原菌并未完全消灭而转为L型细菌再次发热。③在原发病用药控 制退热后,一直未停药,随后再发热应想到药物热。④反复发热疾病的第二次 发热。⑤在原发病已经好转、控制的情况下,并发有关或无关的新并发症。

问诊提纲

发热问诊(现病史部分) 部位:没有 性质和程度: 时间/发病和病程: 发生了多久?突然发生还是缓慢发生? 持续性还是间歇性?如果是间歇性多长时间一次,每次维持多长时间? 体温快速上升还是缓慢上升? 最高体温达到多少?持续多久?快速降低还是缓慢降低?可否降至正常 逐渐缓解、进行性加重、还是时好时坏? 诱因:有没有明显的诱因?发热前有没有受凉、去过什么地方、吃过什么东西等? 加重和缓解:自己吃退烧药能不能缓解 伴随症状: 畏寒、寒颤、大汗、盗汗、关节、肌肉、软组织痛、头痛、头晕、乏力(大叶性肺炎/结核)咽痛(吞咽困难)、鼻子堵、流鼻涕、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呼吸系统感染)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消化道感染) 尿痛、尿频、尿急、腰痛(泌尿系统感染) 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感染) 头痛、喷射性呕吐、昏迷、意识不清、惊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皮疹(出疹的时间、顺序、分布、形态、压之是否退色、痒否、脱屑)眼睛发红、畏光、流泪; 出血倾向 传染性疾病应问周围人又没有类似症状 一般身体状况: 吃喝拉撒睡、精神、体重 就诊和治疗经过:所有病人都要问 用过什么药(抗生素、抗痨药、激素、退烧药);药名、剂量、用了多久、有没有改善 曾去其它医院看过吗? 做过什么检查? 有过什么诊断? 既往史: 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手术外伤输血史、药物过敏史 有的发热病人还要问月经史、生育史(急性乳腺炎)、家族史 胸痛问诊 部位: 胸骨后、心尖、胸壁、肋间、肺尖;部位局限清晰还是模糊不清 有没有放射到其它部位:左上肢内侧、左肩部、左颈部、下颌、下腹部 性质:刺痛、隐痛、闷痛、钝痛、撕裂痛、灼烧痛、压榨性、闪电性 程度: 时间: 发生了多久?突然发生还是缓慢发生? 持续性还是间歇性?如果是间歇性多长时间一次,每次维持多长时间? 逐渐缓解、进行性加重、还是时好时坏?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八章发热考点剖析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八章发热考点剖析 内容提要: 笔者以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生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第九版病理生理学各章必考的考点剖析,共二十章。本章为第八章发热。本章考点剖析有重点难点、名词解释(8)、简述题(6)、填空题(5)及单项选择题(18)。适用于本科及高职高专临床、口腔、医学、高护、助产等专业等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使用,也适用于临床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人员及研究生考试人员使用。 目录 第八章发热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三节代谢与功能的改变 第四节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重点难点 掌握:发热、过热、内生致热源的概念、发热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熟悉:体温正负调节中枢的部位;发热激活物与内生致热源的种类;主要发热中枢正负调节介质的功能;发热的时相与分期。 了解:发热时机体代谢与功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和发热的处理原则。 一、名词解释(8) 1、发热: 是指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 2、过热: 是指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如体温调节中枢损伤),或散热障碍(如皮肤鱼鳞病和环境高温所致的中暑),或产热器官功能异常(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使体温不能维持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上,而引起的非调节性体温升高,称为过热。 3、热限: 是指发热时体温上升的幅度被限制在特定范围内的现象。 4、发热激活物: 是指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热的物质称为发热激活物。 5、无菌性炎症: 是指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心肌梗死等,由于组织坏死产物引起的炎症,常可伴有发热。 6、内生致热原: 是指机体在发热激活物作用下,由产致热原细胞合成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7、正调节介质: 是指一类与体温变化呈正相关的介质,它们在脑组织的含量增高,可使体温上升。目前发现的正调节介质主要有前列腺素E、Na+:Ca2+比值和环磷酸腺苷。 8、负调节介质: 是指一类与体温变化呈负相关的介质,它们在脑组织的含量增高,可对抗体温升高或降低体温。目前发现的负调节介质主要有:腺垂体分泌的精氨酸加压素、黑素细胞刺激素和脑、肺等器官产生的脂皮质蛋白-1。

问诊内容及问题和诊断意义等归纳总结(诊断学)

问诊内容及问题归纳 一般项目: 姓名、性别、年龄、婚姻、民族、职业、籍贯、住址、电话号码、入院日期、记录日期、病史陈述者、可靠程度 主诉:症状加时间 ●促使其就诊的最主要原因及持续时间;主诉应用一、二句话加以概括,并同时注明自发生到就诊的时间 ●记录主诉应简明,应尽可能用患者自己描述的症状而不是医生对患者的诊断用于 ●不超过20个字 现病史:(具体各项见后面归纳) 1.起病情况与患病时间: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这种情况的?每次大概持续了多久?总体持续多长时间了?发作得比较 快还是比较缓慢? 2.主要症状的特点:包括主要症状出现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和程度,缓解或加剧的因素。 3.病因与诱因:如外伤,中毒,感染等病因和气候变化、环境改变、情绪、起居饮食失调等 4.病情的发展和演变:主要症状的变化和其他新症状出现 5.伴随症状 6.诊治经过: 之前有没有看过其他医生?是哪家医院?当时医生说了些什么呢?(诊断结果)有没有开药?具体是什么药怎么吃的能跟我说下吗?药吃了多久了?有没有感觉好转?(药物名称、剂量、时间及疗效)有没有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的结果是什么? 7.病程中的一般情况:在现病史最后应记录患者患病后的精神、体力状态、食欲及食量的改变、睡眠与大小便情 况等。E.g.:这段时间精神状况怎样?体力怎样?疲劳还是??胃口怎样?吃得多吗?睡眠质量如何?大小便还正常吧? 既往史:

系统回顾:(非现病史涉及到的系统需问至少三个) 个人史 婚育史 您结婚了吗?结婚几年了?您爱人几岁了?身体怎样?夫妻两人关系还和睦吧?有孩子吗?儿子?女儿?都是顺产的吧?多大了?身体健康吧? 月经史 您几岁的时候第一次来月经?(初潮)多久来一次月经?每次持续几天?最近一次月经是什么时候?什么时候绝经?月经还正常吧? 家族史 父母身体都还健康吧?多大岁数了?还有其他兄弟姐妹吗?身体怎样?家族里还有没有和你类似的疾病?家族有没有遗传病如高血压?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带答案资料

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带答案

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一、选择题 (一)A1/A2型题 1.以口腔温度为标准,高热的范围是D A.38.0~38.9℃ B.39.0~39.9℃ C.40.0~40.9℃ D.39.0~40.9℃ E.41.0~41.9℃ 2.高热患者用冰袋降温的原理是A A.传导 B.辐射 C.对流 D.抑制下丘脑 E.蒸发 3.是以用口腔测量体温的患者是E A.昏迷者 B.患儿 C.口鼻手术患者 D.呼吸困难者 E.肛门手术患者 4.测量直肠温度时,将肛表插入的深度为C A.1~2㎝ B.2~3㎝ C.3~4㎝ D.4~5㎝ E.5~6㎝ 5.高热患者的护理,下列哪项不妥B A.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B.测量体温每天两次 C.冰袋冷敷头部 D.口腔护理 E.多饮水 6.可导致脉率减慢的是A A.颅内压高 B.贫血 C.冠心病心绞痛 D.急性左心衰 E.心源性休克 7.脉搏短绌常见于D A.发热患者 B.房室传导阻滞 C.洋地黄中毒 D.心房纤维颤动 E.甲亢患者 8.休克患者的脉搏特征是B A.强大有力 B.细弱无力 C.动脉管壁变硬,失去弹性 D.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 E.每隔一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早搏

9.心包积液患者常见的脉搏是C A.水冲脉 B.绌脉 C.奇脉 D.交替脉 E.细脉 10.检查血压计时关紧活门充气,如汞柱不能上升,可能为E A.袖带太松 B.袖带太紧 C.袖带太宽 D.袖带太窄 E.漏气 11.当从听诊器中听到第一声搏动时,袖带内压力A A.等于心脏收缩压 B.大于心脏收缩压 C.小于心脏收缩压 D.等于心脏舒张压 E. 小于心脏舒张压 12.可使血压测量值偏高的因素是D A.手臂位置过高 B.袖带过紧 C.袖带过宽 D.袖带过松 E.眼睛视线高于水银柱弯月面 13.关于呼吸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A A.成人每分钟16~20次 B.小儿、男性呼吸较快 C.男性几儿童以胸式呼吸为主,女性以腹式呼吸为主 D.情绪激动,低温环境可使呼吸增快 E.呼吸不受意识控制 14.代谢性酸中毒患者的呼吸表现为B A.费力呼吸 B.深而规则的大呼吸 C.叹息样呼吸 D.蝉鸣样呼吸 E.鼾声呼吸 15.潮式呼吸的特点是C A.呼吸暂停,呼吸减弱,呼吸增强反复出现 B. 呼吸减弱,呼吸增强,呼吸暂停反复出现 C.呼吸浅慢,逐渐加快加深在变慢,呼吸暂停后,周而复始 D.呼吸深快,呼吸暂停,呼吸浅慢,三者交替出现 E.呼吸深快,逐步浅慢,以至暂停,反复出现 16.吸气性呼吸困难的发病机制是A

发热待查的临床诊断

发热待查的临床诊断 一、概述: 1、发热的定义: 发热(fever,pyrexia):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使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反应。当晨起休息时体温超过正常体温范围或一日之间体温相差在1℃以上时称为发热。正常人体温范围:口腔温度(舌下测量)36.3~37.21℃,直肠温度(肛门测量)36.5~37.71℃,腋下温度(腋窝测量)36.0~37.01℃。 2、发热待查的定义:发热待查又称未明热或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1).发热持续2~3周以上; (2).体温数次超过38.5℃; (3).经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检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不能确诊(1周内)。 3、国外对特殊人群FUO的定义: (1)、HIV抗体阳性病人:体温大于38.3℃超过4周,其中住院病人热程超过3天仍不能明确病因者。 (2)、颗粒细胞缺乏者:外周血有核细胞计数小于500×106 /L,体温大于38.3℃超过3天且培养阴性2天以上。 (3)、老年患者:除病者为老年人外,其他标准同经典FUO。 (4)、住院病人:因非感染性疾病入院的病人发热大于3天病因不能明确者。 儿童FUO的诊断标准仍不统一。目前,国内经典的FUO定义仍是最为适用的 二、发热的机制: 体温调节的调定点学说: 各种病源微生物及其毒素、抗原抗体复合物、炎症或某些化学物质等外源性致热源,通过作用于体内细胞产生内源性致热因子,间接或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水平升高,导致机体产热增加,而散热不能相应地随之增加或散热减少,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三、发热的病因(原因): (一)、病因分类: 根据致病原因不同可分为两大类: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 1、感染性疾病: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感染。 2、非感染性疾病: (1)肿瘤性疾病:血液系统肿瘤如:恶性组织细胞病、恶性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实体性肿瘤如:原发性肝癌、肺癌、肾癌、结肠癌、胃癌、胰腺癌等。 (2)血管-结缔组织疾病:常见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成人Still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少见的有: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Wegener 肉芽肿等。 (3)其他疾病:如药物热、脱水热、各种坏死组织吸收热、中暑、功能热、伪热等。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八章发热考点剖析

: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八章发热考点剖析 内容提要: 笔者以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生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第九版病理生理学各章必考的考点剖析,共二十章。本章为第八章发热。本章考点剖析有重点难点、名词解释(8)、简述题(6)、填空题(5)及单项选择题(18)。适用于本科及高职高专临床、口腔、医学、高护、助产等专业等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使用,也适用于临床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人员及研究生考试人员使用。 目录 第八章发热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三节代谢与功能的改变 < 第四节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重点难点 掌握:发热、过热、内生致热源的概念、发热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熟悉:体温正负调节中枢的部位;发热激活物与内生致热源的种类;主要发热中枢正负调节介质的功能;发热的时相与分期。 了解:发热时机体代谢与功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和发热的处理原则。 一、名词解释(8) 1、发热: * 是指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 正常值℃)。 2、过热: 是指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如体温调节中枢损伤),或散热障碍(如皮肤鱼鳞病和环境高温所致的中暑),或产热器官功能异常(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使体温不能维持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上,而引起的非调节性体温升高,称为过热。 3、热限: 是指发热时体温上升的幅度被限制在特定范围内的现象。 4、发热激活物: 是指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热的物质称为发热激活物。 5、无菌性炎症: & 是指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心肌梗死等,由于组织坏死产物引起的炎症,常可伴有发热。 6、内生致热原: 是指机体在发热激活物作用下,由产致热原细胞合成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7、正调节介质: 是指一类与体温变化呈正相关的介质,它们在脑组织的含量增高,可使体温上升。目前发现的正调节介质主要有前列腺素E、Na+:Ca2+比值和环磷酸腺苷。

西医诊断问诊部分提纲和习题

健康评估问诊重点 绪论 1、健康评估的定义:动态的收集和分析病人的健康资料,以发现病人对自身健康问题在生 理、心理、社会和精神等诸方面的反应,确定其护理需求,从而做出护理诊断的过程。 2、症状是个体患病时对机体功能异常和病理变化的主观感受。 3、体征是通过体格检查所发现的异常征象。 问诊 1、问诊是发生在护士与病人之间目的明确而有序的交谈过程,又称病史采集。 2、问诊的内容 (1)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医疗费支付形式、住址、入院时间、入院诊断、入院类型、入院方式、资料收集时间、资料来源及可靠性等。 (2)主诉:为病人感觉最主要、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即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0个字。 (3)现病史:①起病情况与患病时间:起因、缓急;②主要症状的特点:出现的部位、性质、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程度以及加重或缓解的因素;③病因与诱因;④病情的发展与演变:有无心症状的出现;⑤伴随症状:与主要症状随时或随后出现的症状;⑥诊断、治疗和护理经过:包括曾经接收的诊断措施及结果,已进行治疗的人问他所用的药物名称、剂量、时间、疗效等。 (4)日常生活状况:饮食、食欲、排泄(大小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睡眠、个人嗜好。(5)既往史:既往病史、手术与外伤史、预防注射史、输血史、过敏史。 (6)系统回顾(详见P7—P8) (7)婚姻史:配偶健康状况 (8)月经史 (9)生育史 (10)家族史:是否有同样疾病或遗传疾病。 (11)心理社会状况 3、问诊技巧:(1)问诊环境须安静、舒适、具有私密性;(2)护士应先向病人自我介绍; (3)问诊一般从主诉开始;(4)问诊应避免诱导性提问。 常见症状的问诊 一、发热 1、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或各种因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2、正常人口腔温度相对恒定在36.3~37.2℃,直肠一般较口腔高出0.3~0.5℃,腋窝比口腔低0.2~0.4℃。 3、发热的分度:低热37.3~38℃;中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4、发热的临床表现: (1)体温上升期:该期产热大于散热使体温上升,临床表现为皮肤苍白、无汗畏寒或寒战,继而体温上升,有骤升和缓升两种方式。 (2)高热期:此期产热与散热过程在较高水平上保持相对平衡,体温上升至高峰后保持一段时间。临床表现为皮肤潮红、灼热、呼吸深快,此期寒战消失、开始出汗并逐渐增多。(3)体温下降期:此期散热大于产热,体温岁病因消除降至正常水平。临床表现为出汗多、皮肤潮湿,体温有骤降与渐降两种方式。

问诊

上消化道出血问诊 患者年龄多大 发病多久了 是否饮食不洁、暴饮暴食、吞食异物 有其他疾病如消化道溃疡、慢性肝炎和血液病等 是否有呕血、排黑便等 出血量多吗?是否有意识模糊、少尿、皮肤粘膜苍白等 家族中是否有人有类似病史 是否到医院就诊过 做过什么检查 患者是否有其他症状? 胃食管返流问诊 患者年龄多大 什么时候发病 饮食是否规律 是否有食欲下降、腹胀等消化道动力下降表现 是否烧心和反酸症状 是否有进行性吞咽困难? 家族中是否有类似患者 曾经到医院就诊过吗 做过什么检查 患者还有其他特殊症状吗 急慢性胃炎 年龄、职业 什么时候开始发病 平常饮食规律吗 平常工作压力大吗? 发病前是否进食生冷、过热、粗糙的食物及服用过阿司匹林等药物是否有进行性消瘦、呕血、黑便 是否有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吗? 腹痛与进食有关联吗 是否还有其他症状 到医院看过吗 做过什么检查 家族中是否有类似患者 浅表性胃炎 年龄职业 什么时候开始发病

有吸烟史、不规则用药史和食用刺激性食物? 近期是否有急性胃炎和上呼吸道感染? 患者有胆汁反流、十二指肠液返流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吗? 患者有腹痛、腹胀、嗳气的症状吗? 症状与饮食有关联吗 患者患病后进食正常吗 这种病不宜察觉,到医院就诊过吗 做过什么检查 家族中有类似患者吗 消化道溃疡 年龄职业 什么时候开始发病 消化道溃疡有家族史,家族中有类似患者吗 本病发病与血型有一定关联,请问你的血型是? 患者有长期饮用酒精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皮质类固醇等药物史吗 患者有上腹部疼痛吗?疼痛的性质是什么样的?烧灼性、啮咬性或饥饿性钝痛、胀痛或隐痛? 疼痛与进食有明显相关吗 有呕血、黑便、进行性消瘦吗 消化道溃疡危害性较大,有去医院治疗过吗 做过什么检查吗? 患者还有其他特殊不适吗 萎缩性胃炎 年龄职业 什么时候发现得了这种病 患者近期有过急性胃炎吗 近期有没有服用过什么药物 工作压力大吗 最近饮食正常吗 有胃脘部胀满、疼痛。烧心、消化不良的症状及大便是否正常? 患者还有其他特殊症状吗 有没有到医院就诊过 做过什么检查吗 家族中是否还有其他人有这种病 糜烂性胃炎 年龄职业 什么时候开始发现自己得了这种病 患者有酗酒病史及服用非甾体类药物如阿司匹林等药物史吗? 患者是否有危重疾病史,如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败血症、颅内病变、休克及重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