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试卷答案

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试卷答案

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试卷答案
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试卷答案

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中预组)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40分,每题2分)

12345678910

BCCABABADC

11121314151617181920

DBDCAACBDD

二、填空题(40分,每题2分)

21.春秋左丘明31.明鸡

22.道家周32.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3.屈原楚33.苏轼春江水暖鸭先知

24.辅佐国君辅导太子 34.种植

25.祭祀时盛祭品宴会时盛食品 35.店铺

2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6.将近

27.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7.扶着车前的横木敬礼

28.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8.冒犯(侵入)

2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39.使……开(吹开,催开)

30.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40.有志者及时奋起为国效力

三、阅读理解题(共20分)

(一)(12分)

41.(2分)(1)破旧(2)送给

42.(4分)邑使者使者曾子

43.(4分)(1)别人送给你,你为什么不接受?

(2)接受别人东西的人害怕别人,送别人东西的人骄横地看待别人。

44.(2分)贫穷而不接受别人施舍

(二)(8分)

45.(2分)唐刘禹锡

46.(2分)水色和月光融为一体,十分和谐

47.(4分)皓月的银辉洒在湖面,湖水更加清澈,湖中的山格外青翠,远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四、阅读赏析题(10分)

48.(从思想内容的角度)关注民生,难能可贵。这首诗寄予了作者对百姓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同情,作者身处衙署,想到民间疾苦,关心百姓的大事小事、一举一动。作为封建时代的一个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是十分可贵的。

(从思路结构的角度)由竹发端,展开联想。诗人由衙署里的“萧萧竹”声联想到了“民间疾苦”,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结尾又以“一枝一叶”来比喻“民间疾苦”,照应首句的“萧萧竹”,诗的结构十分严谨。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由竹入手,托物言志。诗人从衙署里的“萧萧竹”声想到民间百姓的疾苦,用“一枝一叶”喻百姓的大事小事、一举一动,表示对此的深切关注,充分表达了一个官职卑微的地方官做好民众父母官的心声。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用“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这样平实而质朴的诗句,表达出同情和关注百姓疾苦的真挚感情;用“一枝一叶”这样普通的词语来比喻民众的疾苦,表示对此的关心,更显得情深意长。

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初一初二组)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30分,每题1分)

123456789101112131415

DDDCCACCCBBBDDA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DDDCDCCDCDCDDDD

二、填空题(30分,每题2分)

31.阴阳割昏晓39.为谁辛苦为谁忙

32.无案牍之劳形40.做知县

33.晴川历历汉阳树41.常常要在生活无忧的日子想到穷苦的时候,

34.复照青苔上不要等到穷苦的时候才想到有吃有穿的日子。

35.遥知兄弟登高处42.能

36.生光辉43.如果白白地(意为不取报酬)

37.铁马冰河44.梅妻鹤子

38.妖娆45.刘义庆周处

三、阅读理解题(30分)

(一)(10分)

46.(2分)懂得

47.(4分)柳条还没有变成嫩黄的颜色,借着东风便狂舞起来。

48.(4分)讽刺了那些仗势欺人、得志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最终没有好下场

(二)(10分)

49.(2分)之于

50.(4分)难道仅仅是一把琴吗?没有一样不是这样的啊!

51.(4分)统治者没有见识,不辨真伪,只重虚名

(三)(10分)

52.(2分)学识浅陋

53.(2分)十分之五、六

54.(2分)孤陋寡闻的人

55.(4分)古人与你查考,来寻求正确和错误的地方。

四、阅读赏析题(10分)

56.(5分)答题要求:能结合具体诗句,赏析情景交融手法对抒发诗人情感的作用。

57.(5分)答题要求:(1)能把握本文的写作特点:运用对比手法(“见蜂则百计千方扑杀之”与“自是不复杀蜂”形成对比);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性格。

(2)能结合具体内容,赏析本文写作特点对了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五、创作题(10分)

58.略

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初三组)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30分,每题1分)

123456789101112131415

CCABCBBADDABCAD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DCACADBCBBAABCC

二、填空题(30分,每空1分)

31.偷32.娇33.亦34.陶35.复

36.挑明 37.悦潭 38.默厌 39.摧鳞 40.丹汗

41.陋馨 42.烛却 43.嬉随 44.度蓦 45.愠亦

46.B 47.E 48.D 49.C 50.A

三、阅读理解题(30分)

(一)(7分)

51.(2分)咏物绝句

52.(3分)繁花似锦的春日感叹自感迟暮、自叹身世

53.(2分)(1)主题不同。李诗含有身世浮沉之感,而贺诗则充满对生机盎然的春天的赞美之情。

(2)手法不同。李诗托物咏怀,采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先写乐景后衬哀情。贺诗则融情于景,采用新鲜、灵动的比喻,又兼用设问、比拟,在一幅以柳色柳姿装点的美丽动人的春景图中,洋溢着诗人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感情。

(二)(10分)

54.(2分)(1)投降(2)防御,抵御

55.(4分)(1)我李陵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心,我能不伤心吗!

(2)我出自奉行礼义的国家,而走进愚昧无知的地方。

56.(2分)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坚韧不屈、至死不渝

57.(2分)(略)答题要求:无论说“是”或“不是”,都要简述理由;语句要通顺。

(三)(10分)

58.C D

59.(1)南阳没有地方长官,谁适合担任这个官位?(令、其、为、之)

(2)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非、子之子、邪)

(3)荐举外人,不回避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避开自己的儿子。(外、举、仇、内)

四、阅读赏析题(10分)

60.(5分)阅卷参考

上片直抒思归。前三句分别点明离别的时间(“去年相送”)、地点(“余杭门外”)、气候(“飞雪似杨花”)。把分别的时间与地点说得如此分明,说明夫妻间无时无刻不在惦念。后三句同样点明时间(“今年春尽”)、气候(“杨花似雪”),可是去年送别的丈夫“犹不见还家”。原以为此次行役的时间不长,当春即可还家,可如今春天已尽,杨花飘絮,却不见人归来,怎能不叫人牵肠挂肚呢?

此词上片艺术上的成功之处在于:一是杨花与雪花互喻,可以形象地表示气候由极冷转为极暖,暗示征人离家之长久;二是“杨花似雪”所构成洁白迷蒙的意境,象征着久居客地者的纷乱的情思,也更能触动思归的感情。

61.(5分)(略)

五、附加题(10分)

62.(略)

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高一高二组)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20分,第1-18题每题1分;第19题2分)

1.夷狄11.王安石介甫

2.孟子12.杨万里陆游

3.黑色(或:青色)13.互文

4.项羽14.马致远

5.蔡文姬15.桐城派方苞

6.尚书侍郎16.立春

7.对月穿针17.黑色

8.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18.号官职

9.白居易19.(1)交通要道(2)使……坚固/巩固

10.太平兴国

二、单项选择题(10分,每题1分)

20.B 21.C 22.D 23.A 24.A 25.A 26.D 27.D 28.A 29.C

三、不定项选择题(10分,每题2分)

30.A 31.BEF 32.C 33.ACD 34.ABD

四、阅读理解题(40分)

(一)(10分)

35.(1分)重阳

36.(2分)秋山愉悦

37.(2分)“涵”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

38.(1分)尘世难逢开口笑

39.(4分)诗人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的情绪,但在最后借用齐景公上牛山的典故,表达出淡然的心境,显示了旷达的情怀。

(二)(16分)

40.(2分)周战国老子道家

41.(2分)(前两格共1分,有错不得分;第三格1分)内篇外篇内篇

42.(2分)望洋兴叹贻笑大方(或:大方之家)

43.(2分)(1)东朝东(2)少以……为少(或:轻以……为轻、看轻)

44.(2分)C

45.(2分)C

46.(2分)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狂妄自大

47.(2分)我将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三)(14分)

48.(4分)(1)水边(2)同“挥”,挥去(3)命运不好(4)真迹

49.(2分)D(A.前者为爱好;后者为高兴。B.前者表示判断;后者表示动宾结构倒装,即“彼惟耽煌煌”。

C.前者为遇合,指得到皇帝的赏识重用;后者为碰到。

D.皆读wú,意为没有)

50.(2分)D

51.(2分)C(①②③④都是对的。⑤不对,戴进放弃制作金银器,是因为他看见别人毁了他的作品;⑥不合文意)

52.(2分)C(③不是写画艺精湛)

53.(2分)我用尽我的心力制作这些东西,难道仅仅是为了换得饭吃吗?我是心想依托这些东西使我的名声不朽罢了。(句中的“为此”,是指制作这些金银器。“徒”,仅仅、只。“糈(xǔ)”,粮食;“得糈”可译为“换得饭吃”。“意”,心想)(2分)

五、阅读赏析题(20分)

54.(10分)

以下赏析,供阅卷时参考

李清照的《鹧鸪天》是一首咏桂词,风格独特,颇得宋诗之风,且以议论入词,托物抒怀。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这十四字形神兼备,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前句重赋“色”,兼及体性;后句重咏怀,突出“香”字。桂有三种,白者名银桂,黄者名金桂,红者名丹桂。常生于高山之上,冬夏常青,以同类为林,间无杂树。又秋天开花者为多,其花香味浓郁。“暗淡”、“轻黄”二词,说明桂花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秾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于人。虽色淡光暗,却秉性温雅柔和,自有情怀疏淡,远迹深山,唯将浓郁的芳香常飘人间。

以下转入议论。“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两句反映了清照的审美观,她认为品格的美、内的美尤为重要。“何须”二字,把仅以“色”美取胜的群花一笔荡开,而推出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大书特书。“自是花中第一流”为第一层议论。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为第二层议论。连清照一生酷爱的梅花在“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面前,也不能不油然而生忌妒之意。而作者颇为称许的菊花也只能掩面含羞,自叹弗如。接着又从节令上着眼,称桂花为中秋时节的花中之冠。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为第三层议论。传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入其列。清照很为桂花抱屈,因而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这位先贤,说他情思不足,竟把香冠中秋的桂花给遗漏了,实乃一大遗憾。

这首词以群花作衬,以梅花作比,展开三层议论,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对桂花的由衷赞美。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这首词显示了词人卓而不群的审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清平乐·忆吴江赏木樨》是辛弃疾闲居上饶时与他的朋友余叔良的一首唱和之词。余叔良其人情况不详。这首词题曰:“忆吴江赏木樨”。木樨,亦作木犀,桂花别名。这首词写得别有情趣,它不专门扣住桂花题材,而是结合自己的经历来写,意境开阔,感情亲切。

词的上片“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四句,作者从自己的游踪引入桂花。少年时有个秋夜,在吴江痛饮醒来,看见一轮明月,中间映着团团的桂树影子;江边桂树,十里花香,飘散在烟波江上,倍添清冷之气:天上人间,都笼罩在桂香桂影之中。吴江即吴松江,在今苏州南部,西接太湖。辛弃疾年轻时游过吴江,所以他对此地颇为怀念。大概吴江两岸,当时桂花颇盛,所以他咏桂花便想起吴江之游。“十里水沉烟冷”句中的“水沉”,香名,这里用以指桂花馨香。上片中,词人借自己一次客中酒醒后看桂影、闻桂香的经历来写桂花,情调豪放,生动自然。

下片“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数语,由写作者自己的经历,转到桂花本身。宫黄,指古代宫女以黄粉涂额,是一种淡妆,这里是指桂花。桂花体积小,宛如淡施宫黄,可是开在人间,竟然这样芳香。花小、色黄、香浓,正是桂花特征。这几句把桂花特征都写到了,但着重写它的香味,与上片相呼应。

55.(10分)

以下赏析,供阅卷时参考

姚鼐属文融考据。词章、义理为一体的主张,于本文可见一斑。作者先写桐城西北的形胜,次写循龙溪西入,沿途所见之景物风光,而后自然地落在媚笔泉,既把媚笔泉与桐城、龙溪沿途的景物风光连为一幅完整的图画,也在人们眼前现出作者探幽赏奇的志趣。

写媚笔泉,一是泉漫石上,为圆池,但终引坠龙溪;一是左学冲于圆池侧筑室,未就,邀客饮宴于此;并以

山风骤起,游者惊然而归结尾,隐约含蓄地表现了作者积极入世、不意隐逸的情怀。

描写生动、形象也是本文的特征。如“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啸振岩壁,榛莽群泉矾石交鸣”等无不如是。

六、创作题(10分)

56.略

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高三组)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20分,每题1分)

12345678910

BBADDCADDC

11121314151617181920

DABCCAACAD

二、填空题(20分。第21-34题,每题1分;第35-37题,每题2分)

21.直教生死相许22.昨日主人今日客

23.芝兰芳24.莺莺传西厢记诸宫调

25.洗发洗身 26.天香云外飘天香

27.季布重然诺28.同床父兄

29.京城中原地区 30.寒(或严、残、除等)嘉平

31.载岁 32.圆方

33.责34.以

35.所以善于打仗的人,牵制敌人而不被敌人牵制。(“于”,被)

36.诗歌,以感情为根须,以语言为苗叶,以声音为花朵,以意义为果实。(“根”、“苗”、“华”、“实”是意动用法)

37.所以天下人都认为扁鹊能使死了的人活过来。(“生”是使动用法)

三、阅读理解题(40分)

(一)(12分)

38.(2分)D

39.(2分)屏气静息、全神贯注注视猎物惊慌失措

40.(2分)欲以巧伏人

41.(2分)使情节发展有波澜,(中箭野雉仍能“冲人决起百余尺”,说明这是只勇猛的雉,从侧面)更突出将军的绝妙射技

42.(2分)①“伏人”与“军吏贺”②“红翎白镞随倾斜”与“五色离披马前堕”

43.(2分)古体

(二)(15分)

44.(3分)①能够②与……友善③偏袒,庇护

45.(6分)①我把国事托付给谁?

②技术高超的厨师不亲自摆设食器。

46.(2分)他对于国家,有的事情就不知道不是事无巨细,样样过问

47.(2分)不亲近比不上自己的人,始终记住别人的过失

48.(2分)①抓住大的方面,不苛求小的方面②为公去私

(三)(13分)

49.(4分)①(用拳)击②藏在袖子里③头颅(性命)④惊退

50.(2分)能徒手分开斗牛,“拳其脊,折仆地”能抬起“十人舁弗能举”的市门石鼓,并“持之行”

51.(2分)恃才自傲铺垫

52.(2分)“虎吼而奔”、“双剑飞舞”“人马辟易五十步”、“马首堕地,血涔涔滴”

53.(3分)与五代名将王铁枪相提并论,赞扬邓伯翊的勇武

四、阅读赏析题(20分)

(一)(10分)

54.(4分)

因为牛郎织女之间的爱情无限坚贞、纯洁,不像人间有些虚伪的爱情那样短暂,所以秦词说“胜却人间无数”。(2分)然而,相会只会“重搅别离心绪”,而且“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所以范词说“相逢草草,争如休见”。(2分)

55.(6分)

阅卷与评分参考:

两首词的立意主要表现在结句上。(2分)秦词的结句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揭示了“情长不在朝暮”的爱情真谛,赞扬了经得起长期分居两处考验的真正爱情;(2分)而范词的结句是:“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则深刻指出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是一部生生不已的悲剧,表达了诗人对被迫长期分居两处的恩爱夫妻的深切同情。(2分)可以说,范词是对秦词的补充、发展和提升。

(二)(10分)

56.(1分)听得熟悉,乃至可以详尽地复述出来

57.(2分)丈夫的母亲,即婆婆出嫁

58.(2分)A

59.(5分)

提示:

来自母亲的口述(2分)

从三个方面称颂父亲的美德:①以死后之贫写其廉洁;②以思亲之久写其孝顺;③以治狱之叹写其仁厚。(每点1分)

五、创作题(10分)

60.评分时参考:

七律字数句数:2分;押韵:2分;颔联、颈联对偶:2分;内容:4分。

词分上下片、每句按规定字数:4分;押韵:2分;内容:4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