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注意事项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注意事项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注意事项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注意事项

髋关节置换术后注意事项

1、患者坐位、站立或平卧时均应避免交叉腿和膝(翘二郎腿、盘腿),避免跪姿。

2、平卧时双大腿之间一定要放枕头,以保持双腿分开。侧卧时双腿间应夹枕,避免过度内旋造成脱位,尽量向术侧翻身,此习惯最少应维持3个月。

3、当坐、站或躺时,膝盖和脚尖不能转向内侧,应保持脚和膝盖直对天花板或朝向外侧。

4、坐位时双足应分开15cm左右,不要坐太矮的椅子或太软的沙发,如需要可用枕头垫坐。双膝的位置最好在髋关节以下水平。

5、选择一个牢固、直背、有扶手的椅子,有利于站起或坐下,从坐到站立时,应先向椅子边缘滑动,然后拄拐站起。

6、如厕时使用加高坐便器,禁止蹲便,使如厕时膝关节的位置保持在髋关节以下水平。

7、站立或坐时身体向前倾斜幅度不能超过90?,即避免弯腰动作过大,弯腰时双手最好不要超过膝关节。

8、术后3~6月内不要下蹲拾物。 9、平时要避免和控制各种感染,患髋有情况随时来诊。

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的处理预案

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的处理预案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分为全身性并发症和局部并发症,由膝关 节置换所引起的全身性并发症有脂肪栓塞,心肌梗死,尿道感染等,但与髋关节置换术相比较为少见。 一、腓总神经损伤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腓总神经损伤发生率为1%?5%,其症状多出现在术后头 3天。腓总神经损伤后主要表现为胫前肌和趾长伸肌功能障碍。大多发生在严 重屈膝挛缩畸形,和(或)膝外翻的矫形过程中。 1.原因①术中拉钩对神经的直接挤压牵拉;②过度牵拉或延长下肢;③术后局部敷料、血肿、石膏压迫;④术后镇痛,肢体的敏感度下降,保护反射 丧失,腓总神经受压后不易被患者察觉;⑤止血带使用不当,压力过髙或持续 止血时间过长。 2.处理①保守治疗:解除所有敷料,使膝屈曲<30。,并应用神经营养药物;②手术探查:如腓总神经受到进行性增大的血肿的压迫,或保守治疗持续 3个月以上神经功能无恢复,应进行手术,切开神经减压;③腓总神经在恢复前,使用踝-足支架,对足有支托,并进行踝关节被动背伸活动,防止足下垂畸形。 3.预防①对有严重屈膝和(或)严重膝外翻畸形的病人,手术中要充分暴露,松解腓总神经,并加以保护;②术中对腓总神经避免直接牵拉挤压;③对膝有严重屈曲和(或)外翻畸形进行矫正时,为防止腓总神经损伤,对软组织 要彻底松解,截骨要足够;④术后包扎制动时注意勿压腓总神经,尤其是术后 采用硬膜外插管镇痛的病人,用软垫垫高臀部,防止下肢外旋,腓骨头受压。 二、伤口愈合不良 伤口愈合不良包括伤口边缘坏死,皮肤坏死,皮肤糜烂,窦道形成,切口裂开,血肿形成,这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7%。

1.原因①周身因素:病人服用激素,糖尿病等皮肤营养不良的高危因素; ②手术局部因素;包括选择切口不当,皮下潜行剥离过多等。 2.处理一旦发生伤口愈合不良迹象,应及时处理,方法:①血肿较小时可保守治疗,较大的予以清除;②切除伤口坏死的边缘,坏死皮肤,窦道,彻 底清创闭合伤口。创面较大,直接闭合困难者可行植皮,用皮瓣,筋膜皮瓣和肌皮瓣转位覆盖。 3.预防①应作膝前正中切口或轻度弧形切口,对原手术切口尽可能沿用; ②手术操作尽量少作皮下潜行剥离,减少外侧髌骨支持带松解;③切口关闭前 应彻底止血,防止血肿形成;④闭合伤口时,膝关节应屈曲35度。以减少膝 关节伸直时伤口边缘的张力;⑤皮肤条件较差者应延迟功能锻炼时间,放慢康复进度。 三、骨折 全膝关节置换术骨折可发生在髌骨、胫骨干、股骨干、股骨髁或胫骨髁。 (一)髌骨骨折 髌骨骨折的发生率为0.1%?8.5%,发生的原因:①髌骨假体安置位置不当,力线不正或有半脱位均可增加股四头肌张力和髌股压力;②髌骨截骨层切除过多,处理后的髌骨太薄,不足13mm;③髌骨血供破坏:在软组织松解过程中, 误伤髌上外动脉可造成髌骨坏死或骨折;④膝部外伤,过度屈曲等使髌骨损伤。 1.处理髌骨骨折可分为上下极骨折,内外缘骨折,横断性骨折及水平剪切骨折四种,各种骨折的治疗方法是: (1)髌骨上下极骨折:未累及伸膝装置者,伸膝固定4周,反之则切开复位 内固定,修复伸膝装置。 (2)髌骨内外缘骨折,无移位或轻度移位者,伸膝位固定4周,移位较大者,切除骨折片,松解侧方支持带。 (3)髌骨中段横形骨折:如骨折不涉及骨-骨水泥界面,骨折无明显移位,伸 膝位固定4?6周;对髌骨假体松动,或有膝痛,伸膝功能障碍一年以上者,需行软组织松解,部分髌骨切除及伸膝装置修复等手术。

(完整版)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的处理预案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的 处理预案 一、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手术的彻底失败,并造成患者的残疾,多数感染病例最终需要再次手术去除假体和骨水泥,严重患者甚至死亡,常被称为“灾难性的并发症”。对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感染的处理重在预防措施的使用,防止感染发生,一旦发生感染,及早的诊断与治疗。 1.临床表现 人工关节感染的临床表现常是多样化的。一些人工关节置换术早期急性感染的临床表现与一般化脓性感染一样,急性炎症的体征明显,术后体温持续性增高,患肢疼痛,尤其被动活动关节时疼痛更剧,有些人工髋关节感染后可能只有关节疼痛而持续数月或数年。少数病人可出现皮肤瘘管或局部有分泌物排出。 早期急性感染的症状多出现于术后3, 4周内。晚期血源性人工关节感染常发生在成功的人工关节术后数月至数年。常见的感染源可来自齿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等。病人可出现数天感染症状,而后发生晚期人工关节感染。晚期深部感染其临床表现特殊,一般局部急性炎症不明显,常无红、肿、热等表现,体温和白细胞可以不高,但血沉较高,一般可达40?500mm/h,甚至100mm/h。

人工关节慢性感染属低毒性细菌感染。一般患者由术后开始即出现关节疼痛。常有休息时或夜间疼痛。有时术后早期有伤口愈合不良,浅层感染或术后伤口引流管换除较晚的历史。病人无全身或局部感染症状。有时血沉增快。 影像学检査:人工关节早期急性感染X 线片除可见软组织肿胀外,无其他特殊表现。在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出现局灶性骨溶解缺损并迅速发展扩大,在假体柄周围骨有明显骨膜反应,应高度怀疑有感染存在。 2.实验室检查 对长期疼痛或松动的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应行血沉及C反应蛋白检验。当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髙,而临床表现疑有感染者,应行关节穿刺抽液进行细菌学检查。 穿刺液行常规检查,革兰染色及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应抽取三个标本,如三者均为阴性则可除外感染。如三者均为阳性则可确定有感染存在。如有一标本为阳性则应再行第二次穿刺,以确定诊断。为避免假阴性,穿刺前应停用抗生素4周。 诊断人工关节感染的程序可确定如下: 1.病史(发热、疼痛)。 2.体征(关节渗液、红肿、关节积液等)。 3.血液化验检查(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

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讲解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 【护理问题】 (1)疼痛:与骨折或手术伤口有关。 (2)躯体移动障碍:与手术后强制性约束不能活动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外伤或长期卧床有关。(4)潜在并发症:静脉栓塞、肺部感染。 (5)便秘:与长期卧床有关。 (6)有肢体废用性萎缩的可能:与长期卧床、皮牵引及功能锻炼差有关。 【护理目标】 (1)通过治疗和护理,患者疼痛减轻,舒适感增加,保持良好功能位,促进伤口处愈合。 (2)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3)皮肤完整无破损。 (4)密切观察病情,避免并发症发生或使并发症发生率降至最低。 (5)在患者卧床期间,做好预防,不使病人发生便秘。(6)鼓励和指导患者功能锻炼,使患肢最大程度地恢复正常功能。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在长时间卧床治疗中,护士要经常与患者和家属交谈,了解其心理状况,使病人了解手术的作用和术后会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做好应有的思想准备,并鼓励其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治疗。再者大多数老年患者生理功能退化,认知能力下降,因而必须多向家属了解情况,使其能在手术前后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避免术后发生脱位、松动等并发症。应根据病人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讲解有关人工关节置换的知识,说明手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术后效果及可能发生的问题,使病人对疾病有初步的认识,增加病人对手术的认识和信心,取得病人的配合。 (2)专科护理 ①保持正确体位:侧方切口时,患肢抬高,保持患肢于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造成关节脱位。后侧方切口时,患肢平放在床上,翻身时为左右45°侧翻,禁止将病人侧身至90°。如果必须侧卧,两腿之间加一软枕,禁止内收内旋位。为保持肢体的位置,可用皮牵引保持其位置或穿“丁字鞋”以防止患肢外旋。 ②预防血栓:注意患肢的皮温、小腿的周径。如果病人出现疼痛加重,局部红肿,皮肤发热,且与对侧肢体周径不同,应考虑为静脉血栓的可能,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流程 一、术前指导与训练 1.患肢股四头肌的静力性收缩及踝关节的主动运动,保持10秒/ 次,10次/组,5-10组/天 2.指导卧位排便 3.控制训练量,避免患腿过度负重及过大关节活动 4.教会患者如何使用助行器行走,为术后行走作准备。 二、术后康复训练 术后训练禁忌:术后高热,感染,安静时心率大于100次/分钟,有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 注意事项: 1、康复训练计划要结合实际,在锻炼时应注意适量休息,消 除患者的精神紧张。 2、强调注意安全性,避免损伤,并加以保护 3、不要过度使用暴力,尽量减少痛疼,去的患者的主动配合 4、下肢静脉血栓的早期预防 5、每天训练前询问患者,检查患者下肢痛疼,肿胀和伤口情 况 第1阶段—卧位及坐位训练 康复的重点是:帮助患者摆脱心理上的焦虑紧张,克服疼痛,促进伤口愈合,保持关节活动范围,防止肌肉萎缩,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仰卧位:双膝间垫枕,使其双膝及足尖向上,以防患肢内收、内旋。侧卧位:健侧在下,患肢在上,也应在双膝间垫枕,以防患肢内收、内旋。 (2)股四头肌静力收缩,主动最大限度屈伸踝关节,每个动作保持10秒,20次/组,每日2~3组。 (3)CPM的使用:术后第2天引流管拔除后,可使用膝关节CPM。注意角度,逐渐增加,不宜过大,禁止内收、内旋。(4)辅助物理因子治疗消肿止痛,促进伤口愈合。 术后第3-5天 平卧位以下每组动作完成10次。 (1) 腓肠肌训练: 先让患者踝关节跖屈,足跟向后拉,然后再让踝关节呈背屈位,使足跟向前推,注意保持膝关节伸直。 (2) 股四头肌训练: 放一个小圆枕头(或纸卷)在膝关节下,膝部用力下压,小腿向上抬起,使膝关节伸直维持5秒。 (3) 股二头肌训练: 患者下肢呈中立位,足后跟往下压,膝关节不能弯曲,保持5秒,放松5秒。 (4) 臀大肌训练: 臀部收紧5秒,放松5秒。 (5) 髋关节屈曲训练: 患肢脚沿床面向上移动,使患肢髋、膝关节屈曲,但应保持髋关节屈曲不超过90°。 (6)半卧位先将患者床头逐渐抬高,使患者取半卧位,注意监测血压心率变化,逐渐延长时间。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预防和治疗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预防和治疗 一、全髋置换术后并发症有哪些? 全髋置换术后一些并发症是该手术所特有的,一些是任何老年人大手术都会发生的。全髋置换术特有的并发症包括:神经血管损伤、周围脏器损伤、出血和血肿、肢体不等长、术后关节不稳定和脱位、异位骨化、血栓栓塞、骨折、晚期松动、感染、骨溶解、假体柄折断等。Clohisy等回顾了1996年至2003年之间髋关节翻修患者的翻修原因,发现无菌性松动占55%,不稳定占14%,感染占7%,假体周围骨折占5%,假体折断占1%。其中无菌性松动是导致翻修的最主要原因。这些并发症有些会严重影响术后功能,如骨折、脱位、感染等;而有些则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如血栓栓塞引起的肺动脉栓塞。很多并发症的发生是可以预防的,而且很多并发症的发生与医生的技术水平有关,因此临床医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水平,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全髋置换术围手术期应注意哪些全身并发症?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多为老年人,和其他大手术一样会引起全身的并发症,有时会危及患者生命,临床医生应给予高度重视。常见的如消化道应激性溃疡,术后应给予胃粘膜保护剂,如奥美啦唑,必要时行便潜血检查。心肌梗塞和心

衰是危及生命的最常见并发症,术前应详细评估既往的心脏病史和目前的心脏状况,术中应避免发生缺氧和血容量骤增骤减的发生。局部放置骨水泥通常会引起血压波动,偶有引起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的报告,因此在放入骨水泥时应加快输液,将血压升高。必要时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脂肪栓塞并不少见,多为一过性,但严重的会引起呼吸系统衰竭,导致病人死亡。如果术后出现氧饱和度降低时应考虑到这一并发症并请相关科室会诊。血栓栓塞引起的肺动脉栓塞会在很短时间内导致病人死亡,应注意预防。全髋置换术的平均死亡率约为1%左右,多数因上述全身并发症所致,因此术前必须进行仔细评估,根据ASA评分综合评价手术风险,以避免上述并发症的发生。我院针对上述并发症有一整套完备的术前准备方案,因此每年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极少(不超过千分之一),去年全年没有发生死亡事件。 三、髋关节置换术中引起坐骨神经损伤的原因有哪些? 全髋置换术后坐骨神经损伤与神经的解剖变化和重建手术的复杂性有关。危险因素包括:翻修手术、肢体延长、肥胖等。手术入路与神经损伤无关。翻修手术时坐骨神经可能包裹于瘢痕组织内导致直接损伤,也可因髋臼后缘组织僵硬,过度牵拉导致损伤。术中使用电刀刺激也可损伤坐骨神经。复杂的翻修手术可以先显露坐骨神经,一般在瘢痕远端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及其防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80511566.html,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及其防范 作者:聂明军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2年第01期 【摘要】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并发症并探讨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随访近10年来笔者所在医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例112例,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类型并分析其原因,探讨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随访患者中有28例出现了并发症。其中感染3例,髋关节脱位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12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4例,疼痛17例,假体无菌性松动6例,神经损伤1例。部分患者合并2种及以上并发症。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存在很多并发症,其中不乏人为失误造成,术前、术中、术后预防治疗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后并发症;防范Analysis o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precautionary measure of 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 NIE Ming-jun.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ngsu University,Zhenjiang 2120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se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 and to discuss the precautionary measure.MethodsOne hundred twelve cases after 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 were followed up within 10 years complications,infection in 3 cases,dislocation of the hip in 2 cases,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 in 12 cases,periprosthetic fractures in 4 cases,pain in 17 cases,loosening of prosthesis in 6 cases,nerve injury 2 cases.Some patients with two or more complications.ConclusionThere are many complications in 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some are related to the skill of operation.Treatment measure by preoperative, period of operation,postoperative pre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Key words】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Precautionary measure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一种标准方法。关节置换手术的效果不容置疑,但随着手术数量的增加,应用范围的扩大,时间跨度的增宽,它的并发症却给这项良好的治疗技术的愈后带来不良的影响[1]。对笔者所在医院近十年来112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随访,暴露出关节置换手术存在的许多问题,其中不乏人为失误造成,以下就其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进行分析,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35例人工髋关节术后护理要点。[方法] 通过严密观察病情,有效的心理护理,及时预防术后并发症预防,恰当进行功能康复锻炼。[结果] 35例病人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肢肿胀消退,疼痛缓解,髋关节活动度满意。[结论] 通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及术后护理使患肢功能障碍降低到最低程度,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功能锻炼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工髋关节代替已无法正常使用的病损髋关节,解决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恢复和改善髋关节运动功能的手术,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关节成形术,从而改善病人的自理能力。我院骨科自2007年5月—2008年5月共对35例病人施行了手术,进行系统护理,关节功能得到了良好的恢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5例病人,男15例,女20例,年龄46岁~90岁。其中股骨头坏死10例,陈旧性股骨干骨折9例,股骨颈骨折16例。其中术前合并高血压18例,冠心病12例,慢性支气管炎8例。 2 术后护理 2.1 严密观察病情 术后对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实行严密的监测。体温是反映早期感染的一个重要指标,持续高热,髋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是术后感染征象。本组1例病人术后中度发热,经加强抗生素应用后好转。 2.2 麻醉后护理 硬膜外麻醉要平卧4 h~6 h,全身麻醉尚未清醒前,病人头偏向一侧,应防止口腔内呕吐物或分泌物吸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根后坠发生窒息;注意保暖,避免意外损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出血和休克。 2.3 心理护理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置换人工关节顾虑多,心理不踏实,多数病人术后不敢活动,怕疼痛,担心切口裂开、关节脱位、假体松动。护士要针对病人的复杂心理,及时做好解释、安慰工作,解除病人思想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及锻炼。与病人一起制订恰当的康复锻炼计划,在进行早期康复锻炼的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反应。自觉地进行锻炼,及时了解病人的康复锻炼情况(如关节活动度、直腿提高的程度等)还要做好病人家属的工作。使家属能够主动协助病人的康复锻炼,以利于出院后康复锻炼的继续、组织病人相互交流练习的感受和经验,以提高练习效率。 2.4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及注意事项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及注意事项 人工关节手术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已达到安全可靠的程度。据报道,90%以上的人工关节术后20年都很成功。现代的人工关节已经达到耐磨、耐用,入体不会发生排斥。原来走路一跛一跛的病人,手术后行动自如,甚至忘了它的存在。但人工关节中的聚乙烯仍有磨损问题,所以手术后患者不要过分活动,当动则动,应穿低跟的软底鞋,适当野外散步,郊游和室内工作,而不应过多爬山、上下楼、跑步,最好采用不会增加关节负荷的运动如游泳、太极拳和体操等。 术后康复要点 手术当天:应维持患肢的特殊体位:仰卧位双膝间垫枕、双膝及足尖向上,以防髋内收内旋。当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应尽早采用半坐位;嘱病人开始进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和胫前肌组肌肉主动收缩,加速静脉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给予冰袋冷敷24小时以减轻疼痛,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病人进行深呼吸、咳嗽,预防肺部感染。术后第一天: (1)踝关节背屈:主动最大限度屈伸踝关节及抗阻训练。每个动作保持5秒,重复20次/组,每日2~3组。 (2)股四头肌训练:做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每次保持5秒,每20次/组,2~3组/日;同时可于床上做直腿抬高运动,不要求抬起的高度,但要有5秒左右的滞空时间;缓慢屈膝屈髋将患肢足跟向臀部滑动,足尖保持向上,防止髋内收内旋。

(3)抗阻肌力训练:可进行抗阻内收肌和抗阻外展等长肌力训练,每个动作保持5秒,重复20次/组,2~3组/日。 术后第2~3天:应多活动,同时加强踝关节的背屈,跖屈和股四头肌训练。 术后第4~14天:重点放在肌力锻炼和增加关节活动,出院时髋关节屈曲达70°~90°,外展15°,外旋10°。教会病人用双拐行走,安排出院后的康复训练计划。在此期间,还应进行仰卧位直腿抬高和屈膝屈髋训练。并加强体位转移训练及关节活动度训练。 术后第2~3周:除以上训练外,加强屈髋、外展、外旋运动,训练方法一定要正确,防止关节脱位。训练病人用单拐行走。 术后第4周~3个月:应进行日常生活功能训练,教会病人如何入厕、穿脱鞋袜、坐车、上下楼梯,没有做大转子切骨的病人应在6周左右弃拐行走。同时应嘱病人定期复查,在日常生活中仍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坐位:术后第一个月内坐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导致髋关节水肿,亦可用冷敷及抬高患肢来改善,保持膝关节低于或等于髋部,不宜坐过低的椅子、沙发,不要交叉腿和踝,前弯身不要超过90度,坐时身体向后靠腿向前伸。 (2)入厕:用加高的自制坐便器入厕,或在辅助下身体后倾患腿前伸入厕,注意保持膝关节低于髋部。 (3)取物:术后2周内不要弯腰捡地上的东西,不要突然转身或伸手去取身后的物品,吃饭时宜把饭碗放在面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性疾病越来越多,骨质疏松所致的股骨颈骨折为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因患者年龄大,康复周期长,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这些极大妨碍患者的重返社会。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传统治疗方法卧床时间较长,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的几率较大。目前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日趋成熟,但由于忽视围手术期护理而引起严重并发症导致预后不佳的例子并不少见。因而术后有效护理措施对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术后护理术后返回病房后,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全身病情变化外,要注意以下方面: 正确体位术后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患肢外展30°, 足尖向上, 髋关节、膝关节各屈曲30°),在两腿间安放枕头,必要时可穿丁字鞋固定。为避免长期同一姿势所致不适,可适当仰卧与健侧倾斜卧位交替,注意健侧卧位时两腿间和后背垫软枕以保持患肢中立位。 1.2功能训练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开始有规律的进行患肢股四头肌主动收缩及踝关节的屈伸、旋转活动,辅以被动按摩,可促进静脉血回流。健侧下肢也要进行抬高运动和膝关节伸屈运动,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手术48h后开始采用CPM 机锻炼,每天1次,每次30min ,1周后改为每天2次。锻炼方法正确会对骨折端产生机械性刺激,利于骨痂生长。 一般术后3-7天可扶患者坐于床沿,10天可在床边站立,待14天伤口拆线后可扶拐或借助步行器下地活动,整个训练期间护士需在旁边指导和保护。 1.3皮肤护理老年人新陈代谢减慢,皮下脂肪减少,皮肤弹性较差,术后卧床时间较长,极易发生褥疮。因此要保持床铺整洁,勤翻身,勤擦洗,动作轻柔,指导病人主动活动健侧肢体。认真观察肢体水肿程度、肤色、温度及感觉的情况,双侧对比,对受压处要仔细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做好预防工作。为减少骨突处受压,必要时可使用气圈、棉垫。 1.4加强营养促进钙吸收老年人常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建议多吃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及富含钙质的食物, 常规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纠正负钙平衡,以利骨折愈合。 二.并发症的预防 1预防术后髋关节脱位老年人髋关节周围组织松弛,术后如活动不当或体位不正确,很容易造成髋关节脱位而致手术失败。术后搬运患者时应派专人保护髋关节,不得牵拉肢体;术后平卧时,要维持患肢出于外展位;侧卧时注意保持屈膝和屈髋,避免内旋和盘腿。 2.2预防静脉血栓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手术和创伤本身可引起血管损伤和高凝状态,而长期卧床和下肢活动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 发表时间:2014-02-19T10:10:26.0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5期供稿作者:张金玲杨敏 [导读]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利用手术方法将人工假体置换被疾病或损伤所破坏的髋关节。 张金玲杨敏(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镇中心卫生院江苏徐州 221124) 【摘要】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体会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36例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积极治疗合并疾病,术后加强基础护理,指导并进行有计划的康复训练,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结果本组36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未出现感染、髋关节脱位、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患肢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假体在位。结论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科学的护理,适宜的康复训练,可提高髋关节活动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5-0240-01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利用手术方法将人工假体置换被疾病或损伤所破坏的髋关节,它能切除病灶、解除疼痛,有效恢复关节的活动与功能[1]。我院2010年3月—2013年6月共收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6例,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患者中,男11例,女25例;年龄49-86岁,平均年龄69.5岁,髋关节屈曲为强直畸形0-140度,X线片显示单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6例,股骨颈骨折30例。合并冠心病、高血压5例,糖尿病2例,患者因长期疼痛,不能行走,生活不能自理,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住院天数17-32d。 2 结果 采用髋外侧入路,切口长7-10cm,均使用骨水泥假体,手术过程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5-2h,留置负压引流管。术后无切口感染、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随访6-12个月,患肢功能良好,假体在位。 3 护理 3.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患者长期遭受疾病的折磨,心理承受能力低下,体质相对差,对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不了解,易导致心理失衡。护士应热情主动与患者交流,耐心介绍相关知识,说明早期功能锻炼的的必要性,增强自信心。(2)饮食适当给予高蛋白、高营养、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3)完善术前准备、备血、特殊检查,有效控制并存疾病。(4)进行适应性训练,如床上大小便、行股四头肌收缩,小腿肌肉及踝关节锻炼,使患者及家属掌握要领。 3.2术后护理。(1)髋关节脱位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早期的主要并发症。在麻醉未消失前搬动病人时,保持肢体外展15-30度中立位,以保持肢体的相对稳定,防止髋关节脱位。(2)密切观察体温、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切口渗血、渗液,引流管接负压袋,保持引流通畅,加强基础护理,严格各项无菌操作,进行有效的咳嗽和深呼吸,预防肺部、泌尿系感染,术后48小时内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如皮肤紫绀皮温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3)体位制动。卧床期间行皮牵引或穿防旋鞋,可适当侧卧与健侧倾斜卧位,健侧卧位两腿间和后背要垫枕头,以保持外展中立位。抬病人时需将髋关节及患肢整个抬起,放便盆时,注意保护髋关节,防止内旋和内收,,翻身时患肢不能屈曲,与健侧平行侧卧。术后1-4天是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高峰期,肺栓塞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2]。观察患肢有无肿胀,遵医嘱使用抗凝剂,给予下肢向心性按摩,避免患肢穿刺,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促进切口内积血、积液吸收,预防深静脉栓塞,因此术后6小时开始指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并作跖屈、背伸踝泵运动。(4)皮肤护理,保持床铺的整洁、干燥,指导并协助患者定时抬臀运动,嘱患者拉床上的手环,做引体向上的动作,患者护士同时用力将患者的髋部抬高离床面3-5cm,每2h一次,持续2-3s,可定时减压,促进血液循环,便于放置便盆及皮肤护理。(5)康复训练分三个阶段[3]:第一阶段(手术当天-术后2d)。主要以下肢及各肌群的等长收缩运动和踝关节的活动为主。第二阶段(术后3-7d)。主要加强患肢肌肉力量和髋、膝关节活动的训练动作10-20次/组,2组/d为宜,a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下肢伸直向上抬起,足跟离床面20cm以上,在空中停留5-10s.b屈髋,屈膝运动,仰卧移去膝下软枕,护士一手托住在患者膝下,一首托足跟,在不引起疼痛的情况下行屈髋,屈膝活动,屈髋小于90度,活动量由少到多,逐渐过渡到主动屈髋、屈膝。c 髋关节伸直练习:仰卧位,屈曲一侧髋膝关节,做髋关节主动伸直动作充分伸直屈髋肌。d髋部外展练习,仰卧位,患肢向外滑向床沿,然后慢慢恢复原位。第三阶段(术后7d-3个月)。在锻炼髋关节活动度和加强股四头肌力量训练的同时做好下床和步态的训练。骨水泥假体使用者术后7-14d可逐渐负重。当患者觉得自己能掌握平衡时,在助行器或拐杖的辅助下,练习行走。在指导患者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防止强硬牵拉,避免引起疼痛和骨折,以免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 3.3 出院指导注意饮食调理,控制体质量,坚持康复训练。坐位时身体后靠,腿向前伸,不宜坐过低的沙发,避免身体前倾髋关节小于90度。入厕用加高的自制便器。取物时,不要突然转身或伸手取身后的物品。请别人穿鞋袜,或选择不系带的松紧鞋、宽松衣裤;完全康复的体育活动:散步、骑车。避免跳跃、快跑、等需髋关节大范围剧烈活动的运动。 4 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髋关节疾病终末期治疗最有效的方法[4]。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自理能力。病人相对年龄大,创伤大,易发生并发症。因此,护理难度大,要求高,护理人员必须运用科学的护理措施,全方位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正确的体位护理,适宜的康复训练,加强与患者沟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并发症,使患者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雪梅,罗丽娟.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体会.中国医学创新,2009,6(16):86. [2]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96-212. [3]李文,叶美连.双侧同期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4):34. [4]王培信,庄永,廖春来等.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观察.实用骨科杂志,2007,13(7):392-394.

髋关节手术的并发症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髋关节手术的并发症 导语:髋关节的手术,一般是适用于一些髋关节关节炎,或者是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它现在早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了,而且技术也是越来越成熟,帮助很 髋关节的手术,一般是适用于一些髋关节关节炎,或者是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它现在早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了,而且技术也是越来越成熟,帮助很多的患者减轻了疼痛,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可是大家也应该知道它的一些术后并发症。今天我们着重来聊下它的术后并发症。 1.股骨上段破裂。发生率为6.0%--15.3% 。发生原因:(1)股骨颈截骨时,骨刀太钝,用力过大,造成对侧骨皮质及小粗隆破裂。(2)股骨上段髓腔较细,扩大不足,当人工股骨头柄插入时,用力捶击,因力大而致破裂。(3)柄太粗,与髓腔不匹配。此外,病人年龄偏大,骨质疏松,骨皮质薄与骨破裂也有一定关系。 2.人工髋关节脱位。人工髋关节脱位是全髋置换术的早期主要并发症,其发生率各家报道不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很多,引起人工假体脱落的原因主要有:股骨距切除过多,髋周围软组织剥离、松解过大或高龄患者髋周软组织松弛等。术后搬运不当,或术后患肢体位放置错误也是原因之一。 3.严重疼痛。严重疼痛占4% ,原因与人工股骨头过大、松动、移位,颈领部刺激髂腰肌,关节内钙化、骨化、感染和金属刺激有关。早期负重是疼痛的原因之一,一般认为轻度疼痛可自行缓解,中重度疼痛较少见,需服镇痛药。 4.感染。感染发生率为2.1% ~10.3%。在现代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中,感染的发生率已降至1.0% 以下,但由于每年进行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突发事件的不断增加及环境污染所引起的关节疾病增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患上关节性疾病。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此类疾病的有效方法[1]。但由于手术的对象多为老年人,合并基础性疾病较多,机体脏器的功能低下,手术耐受性低,而髋关节置换术是一个技术要求较高的手术,因此常常会发生很多的并发症,如感染、人工髋关节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压疮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一旦发生可引起手术失败,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预防术后并发症极其重要。我院自2014年6月~2015年6月对50例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受到较好的效果。先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共收治髋关节置换患者50例,其中男性17例,女33例,年龄55~73岁,股骨颈骨折29例,退行性关节炎3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2例。全部患者合并糖尿病18例,合并高血压37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15例,术后并发褥疮2例,肺部感染1例,经治疗及护理后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3月,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无感染、脱位、关节松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2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1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老年患者术后体位受限,活动少,血液回流不畅,以及术后的出血,血液浓缩,易引起静脉血栓的形成。手术导致静脉壁损伤、手术创伤、术中及术后血浆渗出等使血液凝固性亢进等原因,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2]。因此术后需要注意严密观察患肢的肿胀、疼痛和循环情况并采取预防措施:①术后在麻醉消失的情况下,嘱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在膝下垫软枕高于心脏20~30 cm有利于静脉回流;②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钙5000 u皮下注射并口服肠溶阿司匹林预防血栓;③饮食上嘱患者多吃一些低脂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腐、海产品等,均能有效的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深静脉血栓继发肺栓塞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多发生在术后2~3 w,患者突然胸闷、剧烈胸痛、紫绀、速脉、咯血,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应考虑肺栓塞。立即报告医生,吸氧,大剂量应用溶栓或抗凝治疗。术后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嗽可有效的防止肺栓塞。 2.2预防切口感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它是造成人工髋关节置换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做到早预防是取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的重要环节[3]。感染的主要原因为无菌操作不严、手术中操作动作粗暴、止血不彻底、术后引流不畅、手术时间过长、以及术后患者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老慢支等。预防切口感染的相应措施:①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生素;②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条件允许的安排单间,做好病房的消毒隔离,定时开窗通风;③术后要严密观察体温的变化,如超过38.5℃及时报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的处理预案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常见并发症与意外得 处理预案 一、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感染就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得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手术得彻底失败,并造成患者得残疾,多数感染病例最终需要再次手术去除假体与骨水泥,严重患者甚至死亡,常被称为“灾难性得并发症”。对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感染得处理重在预防措施得使用,防止感染发生,一旦发生感染,及早得诊断与治疗。 1。临床表现 人工关节感染得临床表现常就是多样化得。一些人工关节置换术早期急性感染得临床表现与一般化脓性感染一样,急性炎症得体征明显,术后体温持续性增高,患肢疼痛,尤其被动活动关节时疼痛更剧,有些人工髋关节感染后可能只有关节疼痛而持续数月或数年、少数病人可出现皮肤瘘管或局部有分泌物排出。 早期急性感染得症状多出现于术后3, 4周内。晚期血源性人工关节感染常发生在成功得人工关节术后数月至数年。常见得感染源可来自齿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等。病人可出现数天感染症状,而后发生晚期人工关节感染。晚期深部感染其临床表现特殊,一般局部急性炎症不明显,常无红、肿、热等表现,体温与白细胞可以不高,但血沉较高,一般可达40?500mm/h,甚至100mm/h。

人工关节慢性感染属低毒性细菌感染。一般患者由术后开始即出现关节疼痛、常有休息时或夜间疼痛。有时术后早期有伤口愈合不良,浅层感染或术后伤口引流管换除较晚得历史、病人无全身或局部感染症状。有时血沉增快、 影像学检査:人工关节早期急性感染X 线片除可见软组织肿胀外,无其她特殊表现。在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出现局灶性骨溶解缺损并迅速发展扩大,在假体柄周围骨有明显骨膜反应,应高度怀疑有感染存在、 2.实验室检查 对长期疼痛或松动得全髋关节置换得患者,应行血沉及C反应蛋白检验。当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髙,而临床表现疑有感染者,应行关节穿刺抽液进行细菌学检查、 穿刺液行常规检查,革兰染色及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应抽取三个标本,如三者均为阴性则可除外感染、如三者均为阳性则可确定有感染存在。如有一标本为阳性则应再行第二次穿刺,以确定诊断。为避免假阴性,穿刺前应停用抗生素4周。 诊断人工关节感染得程序可确定如下: 1。病史(发热、疼痛)。 2、体征(关节渗液、红肿、关节积液等)。 3、血液化验检查(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

髋关节置换术后注意事项及康复指导

髋关节置换术后注意事项及康复指导 1、手术结束回病房后,请您去枕平卧6小时,期间请不要抬头及垫枕,同时保持患肢于外 展中立位(两腿之间放置梯形垫或软枕)。 2、术后24小时内让你的家属按摩患肢小腿肌肉(从足部开始到膝关节以上部分),帮助患 肢血液回流,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术后第1天您可以在护士的指导下做深呼吸运动和屈髋运动(注意屈髋的角度应按医生 要求),每日2-3次,每次5-10分钟。同时做踝关节屈伸运动。 4、术后第2天,可取斜坡卧位,床头抬高不宜超过45°,以免引起髋关节脱位,在护士 的指导下做大腿肌肉屏紧放缩锻炼,10次为1组,每次做3组,每日3次。 5、术后3-5天,如果病人无发热、病情稳定,您可在医师和护士的指导下下床,先练习站 立,如无头晕,则可练习扶助行器行走。注意:下床时屈髋角度不宜过大,患肢不负重。早晚各练习一次,以后逐渐增加次数。3个月后逐渐开始负重。 6、下床后按医生要求做髋外展及抬腿运动,注意不要过身体中线。 7、术后3周内应当避免坐位(屈髋角度应小于90°),3周后可以坐高凳子,但应保持屈 髋角度不应超过70度。 8、术后4周内,睡觉时应注意维持患肢于外展、伸直位,避免侧卧,1月后可取侧卧位(健 侧卧位时双膝间垫枕隔离),防止患肢过身体中线。 9、术后3月后,如果病人无不适,复诊X线假体位 置良好,则可采用各种姿势卧位。 10、出院后注意事项: (a)避免髋关节内收内旋位时自坐位站起的动作; (b)避免双膝并拢双足分开时。身体向术侧倾斜去 取东西、接电话等;(c)避免翘二郎腿和座位穿鞋 动作;(d)避免坐厕坐桶过低;(e)6-8周内避免性

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常规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为老年人,由于对疾病知识的缺乏,担心手术的安全,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感。要耐心讲述有关疾病和专科知识,介绍同种病例康复期的患者来现身说法,以增加患者对手术的认识和信心。寻求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并教育家属不要在患者面前展现出不快,避免患者情绪波动,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尽早康复。 2.特殊准备: (1)患者身体状况的准备:拍摄标准的膝关节正、侧及髌骨60°轴位片,下肢全长负重位和非负重位膝关节正、侧位片,了解膝关节病变情况及下肢力线;术前模板测量估计应选的假体的大小;下肢血管超声检查,了解手术肢体有无血管病变;停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曾服用过激素,了解用药时间及剂量;治疗体内的慢性感染、皮肤病,如龋齿、鼻窦炎、手足癣等;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经系统的内科治疗已控制。 (2)患者心理状况的准备: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以往手术后精神反应情况,向患者提供有关手术及康复训练的资料,使患者了解手术的意义,自愿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最大限度地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3)制定功能锻炼计划,讲解并示范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包括膝关节屈伸锻炼、股四头肌肌力训练、及拐杖或助行器的使用方法。 (4)训练患者深呼吸、有效咳痰、床上大小便的方法,预防坠积性肺炎、尿潴留、便秘等发生。, 3.一般准备 (1)根据患者的年龄、全身情况,评估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情况,术前做好各项常规检查,包括血、大便、小便,肝、肾功能,血电解质,空腹血糖,出凝血时间,心电图、胸片,以及根据内科病史所需要的特殊检查。 (2)常规术前准备:备皮、备血、做好青霉素和普鲁卡因皮试。 (3)围手术期用药:根据医嘱术前半小时使用抗生素一次;术前l天或术后使用抗凝药物。 二、术后护理 1.生命体征的观察:患者术毕回病房后及时给予床旁心电监护仪,0.5~1小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一次,持续吸氧4- 6L/min,术后24小时内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面色、生命体征、尿量的变化,并详细记录,若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2.切口引流管的观察:膝关节置换术因术中使用止血带,术后常会导致血管反应性扩张和关节内组织切除部位血管残端的出血,要密切观察切口敷料的渗血情况和引流液的色、质、量。一般手术当天采用非负压引流,术后一天改为负压引流24~48小时,当引流量<50ml/d即予拔管。在引流过程中要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防止扭曲、折叠和堵塞,每30分钟挤压记录一次,如发现引流液流速过快>100ml/h时,应通知主刀医生,必要时予夹管30分钟后放开。要保持切口敷料的清洁干燥,一旦污染及时更换,按医嘱正确及时使用抗生素,防止手术切口感染。 3.术后体位:术后予去枕平卧6小时,6小时后予平卧位,患肢膝后垫软枕予抬高,保持中立位,避免小腿腓肠肌和腓总神经过度受压,造成小腿腓肠肌静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并发症有哪些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并发症有哪些 人工髋关节是很早就有的并发症,一般假肢连接上后,由于股骨头切除过多,会引起脱落,注意术后的保护,不要让其感染,这些情况一直很患者朋友造成很大的困扰,而且给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具体了解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并发症有哪些? 1.股骨上段破裂。发生率为6.0%--15.3% 。发生原因:(1) 股骨颈截骨时,骨刀太钝,用力过大,造成对侧骨皮质及小粗隆破裂。(2)股骨上段髓腔较细,扩大不足,当人工股骨头柄插入时,用力捶击,因力大而致破裂。(3)柄太粗,与髓腔不匹配。 此外,病人年龄偏大,骨质疏松,骨皮质薄与骨破裂也有一定关系。 2.人工髋关节脱位。人工髋关节脱位是全髋置换术的早期主要并发症,其发生率各家报道不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很多,引起人工假体脱落的原因主要有:股骨距切除过多, 髋周围软组织剥离、松解过大或高龄患者髋周软组织松弛等。术后搬运不当,或术后患肢体位放置错误也是原因之一。

3.严重疼痛。严重疼痛占4% ,原因与人工股骨头过大、松动、移位,颈领部刺激髂腰肌,关节内钙化、骨化、感染和金属刺激有关。早期负重是疼痛的原因之一,一般认为轻度疼痛可自行缓解,中重度疼痛较少见,需服镇痛药。 4.感染。感染发生率为2.1% ~10.3%。在现代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中,感染的发生率已降至1.0% 以下,但由于每年进行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数目庞大,故感染的病例数也十分可观。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球菌、绿脓杆菌及革兰阴性杆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无论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感染,都会产生严重后果,最终导致假体松动,手术失败。感染的原因主要为无菌操作不严格、手术操作粗暴、止血不彻底、术后引流不畅等。 5.假体松动。假体松动是人工关节置换失败的最常见原因,也是术后返修术的主要原因。据报道,假体材料选择、设计、手术技巧、病人个体差异、体重大小及活动量,尤其骨水泥及其技术等均对THR术后松动有重要影响。松动的主要原因是骨水泥机械性能差、假体与骨水泥分离。临床实践证明,通过提高骨水泥技术,改进假体材料及设计,注重手术技巧,个体选择及生物相容性,应用药物治疗等,松动是可以延期或预防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