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古代史时间表

中国古代史时间表

中国古代史时间表
中国古代史时间表

中国古代史总整理

1

1.1

1.1.1

1.1.2 1.1.

2.1

1.1.

2.2

1.1.3

1.2

1.2.1 1.2.1.1 1.2.1.2

1.2.2 1.2.2.1

1.2.2.2 先秦时期

总体特征:(夏商周)中华文明初步形成;(春秋战国)重大社会转型期

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政治演变过程

原始群——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禅让制

原始社会经济

原始农业:

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石器锄耕

作物:南稻北粟

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铲、耒耜、木器

青铜冶炼:出现青铜器

原始社会文化

BC8000原是崇拜与原始艺术

BC4000刻画符号和彩绘图案《鹳鱼石斧图》

BC3000良渚玉器

夏商西周时期

夏商西周政治

夏商: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丞相制度

西周:

分封制:

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帝王后代

分封目的:有效统治已征服的辽阔地区

受封者义务:诸侯是周天子的臣属,服从周天子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定期朝见纳贡,随天子作战

分封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分封制影响:加强对地方统治,扩大疆域。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宗法制: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夏商西周的经济

农业:

农作物多已具备、耕作技术,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以耒耜石锄为主要农耕器具。

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

●冶金业:

青铜冶炼:商周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为标志

冶铁:西周晚期已有铁器。

1.2.2.3 1.2.2.4

1.2.3

1.3

1.3.1 1.3.1.1

1.3.1.2

1.3.1.

2.1 ●制瓷业:

商朝烧出原始瓷器。

●丝织业: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商朝已有织机

西周能织斜纹提花织物

商业:

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产生职业商人和货币。

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对商人进行统一管理。

经济政策

井田制

商朝已有井田制,西周时井田制鼎盛。

性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实质上是土地私有制。

夏商西周的思想文化

●夏朝:历法《夏小正》

●商朝:

雕塑和青铜艺术达到高峰

《殷历》采用干支计日法

最早日食记录

甲骨文基本成熟

●西周:产生朴素唯物主义萌芽,形成敬天保民思想。青铜器出现大量铭文。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

春秋时期:

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奴隶制社会逐步瓦解。

各诸侯国改革和变法:

齐国管仲改革:改革赋税制度,实行“相地而衰征”,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大力发展农工商业,发展军备。

鲁国:实行“初税亩”。公开承认土地私有。

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分裂割据,分封制和宗法制进一步遭到破坏,封建社会逐渐形成。

各诸侯国改革和变法:

魏国:李悝变法,发展农业生产

楚国:吴起变法:限制贵族权利,裁减官吏,养兵和奖励军功。

秦国: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主要措施和内容

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废除“世卿世禄制”,贵族无功不授爵

建立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

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

制定秦律

●性质:战国时期比较彻底的一次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

1.3.2

1.3.

2.1

1.3.

2.2 1.

3.2.3 1.3.2.4

1.3.

2.5 1.

3.2.5.1

1.3.

2.5.2 ●影响:推动了秦国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加强了秦国军事实力,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

小农经济

形成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生产关系变革。

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目的是满足自家需求和交纳赋税。

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利弊:

利:

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

生活较稳定

有较高生产积极性

利于精耕细作农业发展

弊:

生产规模小

受封建地主压迫和剥削

抗灾能力弱

扩大再生产较难

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发展

农业:

耕作方式: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并推广,是农业生产力的重大发展。

耕作方法:垄作法,世界领先。

水利工程:春秋时芍陂;战国都江堰、郑国渠

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兴起并发展。

●冶金业

冶铁:春秋时期发明冶炼生铁。

炼钢:春秋时期有块炼钢。

●丝织业

战国时期出现锦、绢、罗、纱,品种多、产量大、质量高。

商业:

商业繁荣

官控局面被打破

商人地位提高

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经济政策:

土地制度:

井田制逐步瓦解,废除于战国

废除原因:

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私田大量出现。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鲁国改革,承认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定土地私有制。

重农抑商:

商鞅首倡重农抑商。

重农抑商原因:

1.3.3 1.3.3.1

1.3.3.2 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限制工商业,保护小农经济。

确保赋税地租征收

巩固维护封建统治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转型时期。政治和经济社会出现大变革。这些变化反映在当时的思想上就是“百家争鸣”

●背景:

政:周王室衰微,诸侯大夫崛起,阶级关系出现变化,“士”阶层活跃,受到诸侯国统治者重用。

经: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井田制崩溃。

文:学术逐渐下移,“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社会上出现大量学者和思想流派。

●含义:

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韩非子等对当时社会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见解,她们互相诘难、批驳,形成百家争鸣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百家主要包括:儒、墨、道、法、兵、纵横、阴阳家

●影响: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及其思想主张

●儒家

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核心:“仁”。

孔子思想体系:

主要内容:“仁者爱人”。

政治主张:以德治民,克己复礼

思想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战国时期,孟子、荀子为主要代表人物。

孟子思想体系:

政治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思想主张:性本善。

荀子思想体系:

政治主张:“仁义”和“王道”。主张以德服人,提出“君舟民水”。

思想主张:性本恶。强调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

荀子思想杂取百家,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墨家

战国初期,墨子创立墨家学派。

主张“非攻”“兼爱”“尚贤”反映了平民愿望。

●道家

春秋晚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思想主张:世界万物本源是“道”。强调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战国时期,庄子为道家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继承发展老子学说,认为世界万物是相对的,包含了朴素辩证法。

●法家

战国末期,韩非子创立法家学派。

1.3.3.3 1.3.3.4 1.3.3.5

2

2.1

2.1.1 2.1.1.1 政治主张:以法治国,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韩非子是法家学派集大成者。主张法、术、势相结合,迎合了当时时代要求。

科学技术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算筹计算方法。

战国时期,天文学家石申记录八百多颗恒星位置。后人整理成《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

战国时期,发明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为四大发明之一。

文学成就

春秋末年,中国出现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收录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它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战国时期,楚国人屈原,创作了新诗歌体裁——楚辞,代表作:浪漫主义风格的《离骚》

书画艺术

战国时期,帛画。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的政治

秦朝

●统一六国

BC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封建王朝秦,定都咸阳。

统一意义:

a结束了割据战乱局面,符合历史发展要求。

b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基础。

c为经济恢复发展提供条件,符合人民愿望。

●皇帝制

嬴政自称“始皇帝”,创立皇帝制度

特征: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中央管官制:三公九卿制

在中央建立以皇权为中心的“三公九卿”制度。军、政、财大权由皇帝总揽。

三公:a丞相:处理全国政务,受御史大夫牵制。b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c太尉:负责全国军务(秦时为虚设)。三者互不统属,对皇帝负责。

九卿:又称诸卿,分管国家具体事务,中央政府职能部门。

中央机构的官员彼此牵制,皇帝掌控大权,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郡县制

确立:秦统一六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下设县,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

意义: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秦律

参照六国律令,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影响后世律令。

●郡县制与分封制比较

相同点:都属于统治和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

不同点:

实施条件: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在大一统条件下实行,按地域划分。

官员: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拥有封地。郡县官员由皇帝任免调遣,官位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

2.1.1.2 没有封地。

地位:分封制下诸侯国拥有很强地方独立性,容易壮大为割据势力。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

两者主要差别在中央对地方的关系及地方权力大小。

●秦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政: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

经:a实行土地私有制,奖励垦荒,鼓励耕织。b统一度量衡。c统一货币。d统一车轨,修驰道。文:a书同文。以小篆为标准字体。后流行隶书。b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禁私学,实行愚民政策。

●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位和影响

有利于维护和巩固秦朝统治,巩固我国社会转型和变革的成果。

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权力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有利于避免地方权力膨胀威胁中央,专制王权的形成有利于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封建统治基础。

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使秦朝疆域不断扩大,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适应了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利于经济发展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实行,为当时发展经济、文化和其他措施的推行提供了保证。同时,小农经济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维护统一和安定的社会秩序。因此中央集权制度相对分封制更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有利于维护农耕社会的经济基础。

是我国封建政治制度的核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历代沿用,影响深远。

皇帝专制,加强统治力量,人民处境恶劣。

两汉时期

“汉承秦制”,除秦苛法。两汉中央集权制度基本沿袭秦朝。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

●郡国制

郡国制是西汉初期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郡国制指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在全国范围分封同姓诸侯王,形成郡县制和分封制两种地方政治制度、郡县和封国两种地方行政区划并存局面。

在这一体制下,郡县直属于中央,封国由被分封诸侯王统治。后来,封国势力扩大,中央难以控制,形成“七国之乱”的局面。

●推恩令

推恩令是汉武帝为强化皇权、削弱诸侯国势力而采取的措施。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占王国土地成为列侯,归郡县管理,由郡县管辖。

推恩令的实施,使王国越分越小,势力越来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越来越强。

●内外朝

汉代朝官从汉武帝后分为内朝和外朝。由丞相领导的各官为外朝官,为法定行政机构,诏令由此发出。内朝由皇帝的近臣如侍中、常侍、给事中、尚书组成。有时借以牵制丞相权力。

●察举制

汉朝选拔官员制度。

汉朝选官制度包括察举制、皇帝征召。察举制是两汉选官主要途径。

东汉察举制和世家地主

东汉察举制重孝廉一科,根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随地方豪强发展,国家行政组织日趋瘫痪,声望被官僚家族支配,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发展起来。

●编户齐民

两汉实行编户制度。编户具有独立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徭役和兵役。

田租较轻,人口税较重。超期服役普遍。农民负担沉重,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刺史

2.1.2 2.1.2.1

2.1.2.2 2.1.2.3 2.1.2.4

2.1.3 2.1.

3.1

2.1.

3.2 2.1.3.2.1 汉武帝后期,将全国分为13州,设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秦汉时期经济

东汉后,南方经济开始得到开发

农业

●耕作工具:西汉赵过推广耦犁。还发明播种工具耧车。东汉耦犁推广到珠江流域。

●耕作方法: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

●水利工程:西汉时,白渠、漕渠和龙首渠(坎儿井)

手工业

●冶金业

冶铁:用煤作燃料冶铁。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的水排。

炼钢:炒钢技术

●制瓷业

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商业

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修驰道。

西汉撤关卡,开通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促商业发展。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经商受时间、地点限制,商业发展环境艰难。

经济政策

西汉初年,民生凋敝,商人囤积居奇,操纵物价。

汉武帝全面控制工商业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加重向工商业征税等措施,沉重打击富商大贾的势力。

秦汉时期思想文化

秦朝

秦灭六国之后,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焚书坑儒。法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汉朝

思想学术

●无为而治

背景

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西汉初期,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教训,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吸取道家“无为而治”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措施

减轻田租;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效果

休养生息政策,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一度出现“文景之治”的发展局面。经过六十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生产力逐渐恢复,国力逐渐强盛,为“无为”到“有为”的转变奠定了物质基础。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原因:

a社会根源:

汉武帝在位时期西汉处于上升时期,内部面临封建割据问题,外部面临匈奴入侵威胁。需要一种理论来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社会秩序。

b形势需要:

“无为”下的社会繁荣潜伏着巨大危机:诸侯国势力强大、土地兼并剧烈、边境匈奴威胁。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统治者需要一种新思想。

c儒学自身发展:

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使得儒学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

2.1.

3.2.2 2.1.3.2.3

2.1.

3.2.4

2.2

2.2.1 d汉武帝的肯定和推崇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董仲舒把道、法、阴阳等学派中有利于封建统治的思想吸收进儒家思想,形成一套适应中央集权需要的新儒学体系。

a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提供了基础。b针对加强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学说,为儒学思想被统治者重用提供了前提。c针对土地兼并和百姓生活困顿的社会现实,发挥了儒家“仁政”思想,提出君爱百姓,使儒家思想受到人民拥护。d针对为人处世提出“三纲五常”道德标准。

汉武帝对儒学的推崇:

a起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提高了儒士地位。b规定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c兴办太学,提高了儒学地位。d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儒学在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儒学的影响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科学技术

●东汉时期,《九章算术》。采取十进制,记载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运算方法。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

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体系。

●西汉时期,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发展了农学,反映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水平。

●战国问世、西汉成书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

●东汉末年,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医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誉为“万世宝典”,

张仲景被称为“医圣”

●东汉名医华佗,精于针灸和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及保健操“五禽戏”

●东汉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文学成就

●汉赋

汉代流行的一种文学体裁,具有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半诗半文特点。

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二京赋》都是汉赋佳作。

●史记

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写出中国古代史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书画艺术

秦汉时代是中国篆刻艺术一个标志性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高中)-含答案,DOC

2016年春季2014级半期检测历史试卷 1、墨子、商鞅、韩非子思想的相似之处是() A反对兼并战争B主张互爱互利 C反对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D主张中央集权 2、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已有诸侯。赖宗庙,天下初定, C引种占城稻增加粮食产量D清查为逃避赋税而隐瞒的土地数目 6、以下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 ①封建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性质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 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④诸侯国出于政治、军事因素的考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7、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B.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C.保证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8、魏晋时期的民族融合实质上是() A.胡汉民族布局被打乱B.各族人民互相交流与学习 C.少数民族封建化D边疆地区的大开发 9、魏晋时期的民族融合对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响是() A.促进了民族间的迁徙与杂居B.使北方经济恢复,北魏兴盛一时 收入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14、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 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C.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 D.道家最受欢迎 15、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 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④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13州,每一州设刺史一名。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B.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 C.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 D.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和管理 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22、《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这反映了()A.牛耕的出现B.井田制瓦解C.铁农具的使用D.周王室的日益衰

中国古代史基本时间顺序

中国古代史基本时间顺序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清 夏商周的更替和政治制度(考点1) 夏、商、西周的更替 复习过程: 1、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原始社会的公有制是当时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的产物。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此曾论述到:“在当时的条件下,采用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只有在公社瓦解的地方,人民才靠自身的力量继续向前迈进,他们最初的经济进步就在于利用奴隶劳动来提高和进一步发展生产。……甚至对奴隶来说,这也是一种进步,因为成为大批奴隶来源的战俘以前都被杀掉,而在更早的时候甚至被吃掉,现在至少能保全生命了。” 2、关于“禅让制”和世袭制问题 “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军事民主制度。“世袭制”是私有制发展的产物。

从“禅让制”到“世袭”,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是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认识,是阶级对立的结果,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3、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 (1)、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①分封的目的: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②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 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 ③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等。 ④分封的作用:巩固了周朝的统治,促进了内地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拓展了 疆域,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最终导致王室衰微,列国纷争的后果,逐渐形成诸候割据的状态。 ⑤分封制崩溃:春秋时期。 崩溃的原因是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它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葵丘会盟,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标志着分封制崩溃。秦朝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结束。 (2)、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①它始于商朝,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 ②因耕地阡陌纵横,象“井”字形状,故称为井田。 ③井田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周王,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但臣下只能世代享用,不 得转让和自由买卖,还要交纳一定的贡赋。 ④从生产方式上,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 ⑤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 需要,出现了私田。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随之而来的是新的剥削方式的出现。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方式的出现,导致了井田制的瓦解。 (3)、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 ①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经济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 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 ②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井田制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③两种制度都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 (4)、分封制、井田制与奴隶制国家的盛衰 分封制和井田制是西周时期完善的奴隶制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分封制起到维系、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保证奴隶制国家对奴隶和平民进行统治的作用。是西周奴隶制国家强盛的政治保证。井田制规定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决定奴隶制经济形态存在、发展和西周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分封制和井田制相互影响,二者的存在成为西用奴隶制国家兴盛的支柱。 西周末年以后,王室衰微和大国争霸局面的出现表明分封制的瓦解。在丧失政治保证和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下,井田制在春秋后期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奴隶制度度存在的经济基础最终瓦解,新的封建经济基础随之产生。井田制的瓦解标志着奴隶制度的瓦解。 4、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和国人暴动的性质: 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的斗争都是反抗奴隶制国家暴虐统治的正义斗争,也是奴隶主贵族争权夺利的斗争。“国人”是平民,举行暴动的是平民和奴隶,“国人暴动”是平民和奴隶的反抗斗争。 夏、商、周的经济(考点2) 复习过程: 1、夏、商、西周三代的农、牧业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和原因。 ①农业是政治统治的基础,是君王恣意淫乐的物质保障,三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农业。 ②奴隶制生产方式的确立是促进三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

中国古代史知识整理

中国古代史知识整理 第一部分先秦 【阶段特征】从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前是我国的先秦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三个历史时期。由于原始社会的内容不列入高考范围,故本单元主要涉及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完成期间的历史变化。其间依据社会性质的变化,划分为两个时期,其特点有:1、夏朝、商朝和西周(公元前2070年──前771年)这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和强盛时期。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表明中国历史进入文明时代;商朝奴隶制文明有新的发展;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奴隶制国家走向强盛。2.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21年)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基本特征)(1)政治上:A王室衰微。新兴地主阶级势力上升,展开广泛的变法,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逐步建立。B大国争霸。统一的封建国家在形成之中。C分封制瓦解。D 民族融合。(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使得私田扩大A 井田田制瓦解。B 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剥削制度得以确立,社会经济因之得到发展。C 封建经济初步繁荣。(3)文化上,社会思潮相当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也取得一系列成就。

第二部分秦汉【阶段特征】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到公元220年曹丕建魏的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和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的时期(基本特征):1.政治上:A秦统一后首次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西汉武帝时期,得到巩固,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了。B 封建中央和地方官制初步建立。C 统治思想:秦朝是法家思想,西汉初年是道家思想,至汉武帝时期用儒家思想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加强中央集权。(秦朝的措施和西汉的“王国问题”解决及东汉地方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E 选官制度的进步:废除世卿世实禄的制度。秦朝:按军功授爵;两汉是察举制和皇帝征召。2.经济上:①基本特征:封建经济初步发展;②秦朝实现国家统一,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暴虐统治又破坏了生产力发展,两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③经济发展主要是在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经济重心在北方);④对外贸易开始:丝绸之路。 ⑤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3.民族关系:A 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国家的版图大大开拓。B 中原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北方:主要是与匈奴的关系,以战争为主。西方:与西域的关系,开始发生密切的贸易关系和文化交流。南方和西南:主要是越族和西南夷,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对南方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初步开发和管辖的阶段。4.对外关系:A 对外交往初步发展,

中国古代朝代年限及重要事件

中国古代朝代年限及重要事件 夏 约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系传说中禹所建立,奴隶制国家,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即夏后氏。共历十三代,十六王。末代君主桀是著名暴君。 商 约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 公元前十六世纪商汤灭夏所建。经几次迁都,盘庚时迁殷(今河南省安阳县小屯),因亦称殷。传至纣,为周武王所灭。共传十七代,三十一王。 周 约公元前11世纪-前221年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市南)。历史上称平王东迁以前为西周,以后为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公元前256年为秦所灭,共历三十四王,八百多年。 秦 约公元前221年-前206年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灭六国,统一中国,自称始皇帝。建都陕西咸阳东。秦始皇曾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但赋税繁重,刑政苛暴。秦朝历二世,十五年。 事件:修筑万里长城;焚书坑儒;统一文字、度量和货币。 汉 约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我国历史上强大的封建王朝。公元前206年,刘邦灭秦,称帝,国号汉,建都陕西西安,史称西汉或前汉。公元25年,皇族刘秀重建汉朝,建都洛阳,史称东汉或后汉。汉代共历24帝,四百零六年。 事件:司马迁完成《史记》。发明造纸技术。张衡制成“地动仪”。 三国(魏、蜀、吴) 公元220年-公元265年 魏:公元220年至256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建都洛阳。共历五帝,四十六年。 蜀:公元221年—263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共历二帝,四十三年。 吴:公元222年至280年,孙权在江苏南京称帝,也称吴王。史称孙吴或东吴。共历四帝,五十九年。 晋 公元265年-公元420年 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灭吴,统一全国。公元316年被匈奴所灭,共历四帝,五十二年。 西晋之后,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南京重建政权,史称东晋,共历十一帝,一百零四年。南北朝 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自公元420年东晋灭之后,我国历史上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称南北朝。南朝从420年刘裕代晋到589年陈亡。经历宋、齐、梁、陈四代。北朝从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到534年分裂为东、西魏,后北齐代东魏,北周代西魏,北周又灭北齐,共历一百七十年。 事件:祖冲之创大明历。

通史体系整理中国古代史

通史体系整理——中国古代史 夏、商、西周时期(公元前2070—公元前771年) (一)政治 1、早期国家制度 王位世袭制: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其子启破坏禅让制,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王位在家族内传承(家天下取代公天下),王权具有神秘色彩。行政管理:商在中央设相、卿士,地方封侯和伯。 2、分封制: 分封制的推行: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他和其弟周公旦先后两次实行分封。 目的:拱卫王室,建立有效统治。 受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 受封爵士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分封制的作用:加强统治,拓展疆土。 3、宗法制: 概述:以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作用:和分封制互为表里,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二)经济: 1、农业: ①原始农业: 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 作物:水稻和粟。 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②商周时代的农业: 农具:耒、耜、石锄、石犁,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用于生产。 技术:排水、除草、培土、制肥、治虫 作物:西周时期有稻、粟、黍、稷、麦、桑、麻。 2、手工业: ①冶铸业:商周时代青铜器铸造繁荣,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为代表;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②制瓷业: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③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距今四五千年已开始养蚕并有丝织品。商朝时有织机,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3、商业: 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因此后人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商周时期政府曾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发展。 4、经济制度:井田制 夏、商、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度,土地属于国家,国王将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国王交纳贡赋。因耕地规整,形同井字,故称“井田”,该制度即为“井田制”。 (三)文化: 1、历法:夏朝时有《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高中) 含答案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高中)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卷共有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然而历代商品经济仍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据此回答1-4题。 1.我国古代商品经济最初产生于( ) A.原始社会后期B.商朝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所以孔子是主张重农抑商的 B.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始作俑者,所以战国时法家都是主张重农抑商政策的 C.重农抑商政策的经济基础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结果,因而它长期的实行,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 D.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从事工商业者作传记(《货殖列传》),说明秦汉以前工商业者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而后世的正史中再也看不到专门为工商业者作的传记,说明由于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工商业者不再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了 3.以下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 ) ①封建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性质 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 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 ④诸侯国出于政治、军事因素的考虑 A.①②③B.①②④ C ②③④D.①③④ 4.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B.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C.保证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匈奴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对北方边疆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据此回答5-6题。5.下列情况不符合两汉时期匈奴历史的是( ) A.经济生活由畜牧业发展到农牧业 B.铁器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等领域 C.从分裂走向统一,形成了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D.西汉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管理 6.两汉与秦朝对匈奴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 A.修建防御工事B.和亲与互市 C.进行战争D.迁民屯边 张骞出使西域,促成当时世界几大文明在西域的碰撞与交融,使当地文化丰富多彩。据此回答7-8题。 7.司马迁称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主要是由于( ) A.张骞没有完成使命B.西域不愿同西汉夹攻匈奴 C.了解到西域的历史地理与风俗人情D.开辟了西汉同西域的交通 8.当时,西汉传人西域的物品与技术是 ①丝织品与金属工具②铸铁技术③井渠法④葡萄与石榴

中国历史朝代歌及历史大事记

中国历史朝代歌 中国历史朝代歌,就是一首将中国历史上各朝代都串起来所形成的歌曲。这是现代人为了巧妙地记忆中国历史各朝代顺序而创造出来的,种类多,而且凸显历史特色。 三黄五帝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忧, 南北隋唐五代尽,宋元明清帝统休。 三皇五帝始 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黄尧舜禹夏商周, 春秋秦汉又三国。

两晋南北隋唐起, 五代十国宋辽金, 元明清后皇朝止。 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嬴政称始皇。 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 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国,南朝宋齐梁,南陈被隋灭,杨广输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则天皇,残皇有五代,伶官舞后庄,华歆分十国,北宋灭南唐,金国俘二帝,南宋到苏杭,蒙主称大汗,最后被明亡,明到崇帧帝,大顺立闯王,金田太平国,时适清道光,九传至光绪,维新有康梁,换位至宣统,民国废末皇,五四风雨骤,建国存新纲,抗日反内战,五星红旗扬 黄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第六种[香港版本]第三首 夏、商、周, 春秋、战国、秦。 西汉、新

公元界线平帝分, 东汉、三国、西东晋, 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金, 元、明、清。 民国寿命短, 社会主义气象新。 以上约计四千二百春。 东西南北在中间, 齐楚秦燕赵魏韩。 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北周灭齐传於隋,隋又灭陈再统一。隋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京北宋消。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

2020届九年级历史中考中国古代史重点知识梳理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一、科学技术: (一)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1.夏朝时,我国已出现了青铜器,(青铜是铜锡合金)。 2.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最著名的青铜器有最精美的四羊方尊和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司母戊鼎。 (二)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以后七位数,领先世界近一千年。六上p133祖冲之像、古代骨算筹(三)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 1.东汉华佗擅长外科手术,他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让病人服用后,失去知觉,进行开刀等外科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编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能强身健体。P98导引图,p99华佗像 2.东汉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被后世尊称为“医圣”。P98张仲景名言。P99张仲景像 3.明朝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这部书内容丰富,考订详细,附有大量的插图,后来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六下P125李时珍塑像 (四)知道《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 1.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他写的《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的生产技术和方法,是我国现存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六上P134贾思勰塑像

2.明朝末年的科学家宋应星写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六下P125天工开物封面及插图。P127天工开物开矿技术 (五)以都江堰、地动仪、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1.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在造福人民。六上P44李冰塑像;p45称赞李冰的诗 2.东汉科学家张衡制造了一种仪器,能测定地震方向,叫做地动仪,是世界公认最早的地震仪器。六上p97地动仪复原模型和震动示意图 3.长城(1)秦长城:秦朝时,秦始皇派蒙恬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绵延万余里,用来防御匈奴,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六上p69秦朝疆域图秦长城图示 (2)明长城:万里长城自秦始皇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修整。明朝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地步,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今天能够看到的长城大多是明长城。六下p124明长城示意图 4.大运河(1)隋朝大运河:隋炀帝时,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到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他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六下p4隋朝大运河图 (2)元世祖忽必烈为了便利南粮北运,令人开凿了两段新河,与原有的运河联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P68元朝运河和海运航线 5.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早七百多年。六下p33赵州桥雕刻。P37赵

中国历史一览表(各朝大事)

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太子即位,为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13、东周在历史上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第一个称霸的齐桓公,与后来的晋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公一起,在历史上被称为“春秋五霸”。(后两位也有说是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14、“管鲍之交”指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的两位贤臣管仲和鲍子牙之交。 15、“秦晋之好”指秦穆公帮助流亡在秦国的晋国流亡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并将自己的女儿文嬴(ying)嫁给了重耳,成就了“秦晋之好”。 16、鼎是古代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公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17、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历经22年,复仇雪恨灭吴国,成为春秋时代最后一个霸主。 18、范蠡(li),是勾践成霸业的主要谋士,跟随勾践20多年,殚精竭虑。相传范蠡献美女西施(美人计)于吴王夫差,使其沉于美色,越由此灭吴。勾践成霸业后,尊其为上将军。但范蠡认为:“大名之后,难以久居”,认为越王“可与同患,难与处安”,后隐退到陶邑经商,身家巨万,人称为“陶朱公”,被后世商人奉为保护神。 19、“三家分晋”:春秋时期,晋国的兵力虽然强大,但“政出多门”不能统一力量重振霸业,多年后被“韩、赵、魏”三家分割而亡。

中国近代史时间表汇总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 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 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互相残杀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1859年洪仁玕向洪秀全进呈《资政新篇》 1860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1861年北京政变 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1883-1885年中法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定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戊戌变法 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黄花岗起义 1911年保路运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清帝退位 1913年二次革命 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 1917年护法运动开始 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初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中国古代史(按朝代整理).

中国古代史 ·原始时代(新石器时代)(~前2070) 经济:农业:刀耕火种 纺织:纺织技术萌芽 原料:麻、葛 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冶炼:黄河流域,小件铜器(小工具、生活用具),使用金属器具 陶瓷:山东蛋壳黑陶,釉陶,原始青瓷 商业:早期交换 政治:出现城 禅让制 贫富分化产生 文化:文字:刻画符号(文字起源) 绘画:陶器图形、壁画 ·夏(前2070~前1600) 政治:启继禹禅让制→世袭制“家天下”始 传贤→传子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政治关系 ·商(前1600~前1046)都:朝歌 经济:土地制度:井田制 纺织: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文物:玉蚕甲骨文:祭祀蚕神 冶炼:铸铜生产规模大,青铜器为礼制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政治:祭祀:奴隶为祭祀祖先神灵之“人牲” 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宗族为政治实体 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政治事务占卜决策 文化:文字:甲骨文(较成熟的文字) 金文(商周) ·西周(前1046~前771)都:镐京 经济:土地制度:井田制 纺织:国有六职,纺织业地位重要 商业:交易频繁,币需数增,流通骨铜贝 政治:制度:宗法制: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分封制:同姓王族:召公之子:燕(蓟),姬 周公长子伯禽:鲁(曲阜),姬 晋:后三分为韩(郑)赵(邯郸)魏(梁),姬 功臣:姜尚:齐 先代贵族:亲周商旧贵族微子:宋(商丘) 特点: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文化:文学:《诗经》 ·东周(前770~前256)[此处泛指春秋战国] 经济:农业:铁犁牛耕(黄河中下游地区)

文化:火药:具有有关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和硝石的知识 春秋(前770~前476) 经济:冶炼:中国最早人工冶炼铁器 文化:儒:孔子:“仁”、“礼”、“德治”、敬鬼神而远之 “有教无类”,培养六艺,注重全面发展 创儒家学派,以六经为基本文献 道: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老子:“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 转化是无条件的,“弱者道之用”,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小国寡民” 战国(前476~221) 经济:土地制度:商鞅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制 水利:李冰都江堰(川) 郑国郑国渠(关中,汜水和洛水) 冶炼:淬火的钢件 商业都会:出现市井(商业区) 政策:商鞅变法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政治:行政单位: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 文化:儒:孟子:“仁政” “君轻民贵”为早期民本思想之基础。 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精华,丰富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 “天行有常”(天人关系) “制天命而用之”(人道有为) 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道:庄子:“道”为最高原则,“道”无所不在 “齐物”: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 法:形成重“法”、重“术”(驾驭群臣的统治之术)、重“势”(权势)的不同学派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秦统一全国起到重大作用 汉代,其法治思想被儒学体系吸收,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李悝:“尽地力之教”,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国家田租收入 用严刑确立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秩序 《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商鞅: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根据军功制定尊卑爵秩的等级 奖励耕战,重农抑商 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制 加强中央集权 韩非子:集法家思想之大成 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墨:结成的学术团体纪律严密 推崇夏朝的政治,学习大禹刻苦俭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精神 “兼相爱、交相利”,与儒家区别等级名分、重义轻利的主张针锋相对

人教版高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 时期朝代起止时间大事记(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 奴隶社会形成夏朝前2070年— —前1600年 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王朝夏 启夺得王位后,将王位传给自己儿子;开 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代替公 天下、传子代替传贤 历法《夏小正》 发展商朝前1600年— —前1046年 王位传承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封侯、伯,作为 臣服于商王的方国首领;迷信鬼神 青铜器的鼎盛时期;烧制出原始瓷器 出现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商人;殷历; 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清末发现) 鼎盛西周前1046年— —前771年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井田制;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瓦解春秋 前770年— —前476年 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大国兼并 新兴地主阶级推动各诸侯国进行改革和 变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确立 铁器、牛耕出现,并逐渐推广 小农经济确立;垄作法;都江堰; 商业繁荣,商人社会地位提高;战国时秦 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 百家争鸣(儒、墨、道、法) 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历法《石氏星表》(后人辑成) 春秋末年出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战国时期,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代表 作楚国屈原的《离骚》 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标志绘画走向成熟 封建社会形成战国前475年— —前221年 初步 发展 秦朝前221年— —前206年 秦灭六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等六国。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 度、中央实行三公九卿以加强皇权、地方 推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统一度量衡、 货币、车轨、文字,修驰道、灵渠、万里 长城,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 焚书坑儒;小篆;隶书的出现

中国历史朝代年表(完整版)

中国历史朝代年表夏商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 约公元前1600—约公元前1046年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东魏公元534年—公元550年南北 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北北齐公元550年—公元577年朝朝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西魏公元535年—公元557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北周公元557年—公元581年隋 唐公元581年—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周秦西汉 汉新 东汉xxxxxx西晋 东晋 十六 国十六国宋南xx北朝朝xx xx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 公元9年—公元24年 公元25年—公元220年 公元220年—公元265年 公元221年—公元263年 公元222年—公元280年

公元265年—公元316年后梁公元907年—公元923年五后晋公元936年—公元946年代 十后汉公元947年—公元950年国 后周公元951年—公元960年十国公元902年—公元979年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宋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辽 西夏金元明清公元907年—公元1125年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后唐公元923年—公元936年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公元304年—公元439年 公元420年—公元479年 公元479年—公元502年 公元502年—公元557年 公元557年—公元589年 [注]十国包括: 前蜀、后蜀、xx、闽、xx、 xx、xx(xx)、xx、xx、南唐 xx公元1912年—公元1949年

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整理版

2018年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通史资料整理 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整合 宏观概要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包括两大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即实行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 第二阶段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开创中央集权制度;汉朝在地方推行“推恩令”、中央实行内外朝制度;隋唐推行三省六部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两千多年,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两条基本线索。 2.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情况和主要特点 (1)农业:由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发展到后来的铁犁牛耕,并长期精耕细作,因此获得长足发展,小农经济长期成为我国古代经济的基本模式。 (2)手工业:包括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发展水平高,并长期领先于世界,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商业:自产生以来总体趋势是不断发展,市场不断繁荣,出现了大量的商业城市,但多数封建政府实行抑商政策,阻碍了商业的发展。 (4)经济政策:长期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 ①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继承发展,成为显学,与其他学派形成了“百家争鸣”。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得以确立。③魏晋南北朝时,儒学受到佛教、道教思想冲击。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局面。④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心学新阶段,成为官方哲学。⑤明清之际出现否定传统观念、提倡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的新思想,传统儒学焕发生机。 【内容总结】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五个时期:起源奠基时期、形成和发展时期、曲折发展和鼎盛时期、继续发展时期、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 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课程链接】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选修一《商鞅变法》 第一阶段:原始社会(略) 1.政治 实行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的制度。

中国历史朝代-时间表(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 1、夏:约前22世纪末约至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 2、商: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 3、周:A.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 B.东周:前770——前256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 战国时代:前475——前221① 4、秦:前221——前206 5、汉:A.西汉②:前206——公元25 B.东汉:25——220 6、三国:A.魏:220——265 B.蜀:221——263 C.吴:222——280 7、西晋:265——317 8、东晋/十六国:东晋:317——420 十六国③:304——439 9、南北朝:A.南朝:a.宋:420——479 b.齐:479——502 c.梁:502——557 d.陈:557——589 B.北朝:a.北魏:386——534 b.东魏:534——550 c.北齐:550——577 d.西魏:535——556 e.北周:557——581 10、隋:581——618 11、唐:618——907 12、五代:A.后梁:907——923 B.后唐:923——936 C.后晋:936——947 D.后汉:947——950 E.后周:951——960 13、十国④:902——979 14、宋:A.北宋:960——1127 B.南宋:1127——1279 15、辽:907——1125 16、西夏:1032——1227 17、金:1115——1234 18、元:1206——1368 19、明:1368——1644 20、清:1616——1911

21、中华民国:1912——1949 附注: ①这时期,主要有秦、魏、韩、赵、楚、燕、齐等国 ②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9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23年,新王莽王朝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③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 凉、后汉(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十六国”。 ④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 吴、前蜀、吴越、楚、闵、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十国”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声明:上面相关信息均来自《智趣多功能学生字典》2001年素质教育版田占山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P762——P763.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 2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2.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

历史朝代时间表格全

历史朝代时间表格全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 1、夏:约前22世纪末约至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 2、商: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 3、周:A.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 B.东周:前770——前256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 战国时代:前475——前221① 4、秦:前221——前206 5、汉:A.西汉②:前206——公元25 B.东汉:25——220 6、三国:A.魏:220——265 B.蜀:221——263 C.吴:222——280 7、西晋: 265——317 8、东晋/十六国:东晋:317——420 十六国③:304——439 9、南北朝: A.南朝:a.宋:420——479 b.齐:479——502 c.梁:502——557 d.陈:557——589 B.北朝:a.北魏:386——534 b.东魏:534——550

c.北齐:550——577 d.西魏:535——556 e.北周:557——581 10、隋: 581——618 11、唐: 618——907 12、五代: A.后梁:907——923 B.后唐:923——936 C.后晋:936——947 D.后汉:947——950 E.后周:951——960 13、十国④: 902——979 14、宋: A.北宋:960——1127 B.南宋:1127——1279 15、辽: 907——1125 16、西夏: 1032——1227 17、金: 1115——1234 18、元: 1206——1368 19、明: 1368——1644 20、清: 1616——1911 21、中华民国: 1912——1949 附注: ①这时期,主要有秦、魏、韩、赵、楚、燕、齐等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