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八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八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八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八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七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想象的两大特点分别是形象性与新颖性。

本章涉及到以下内容:想象的种类;想象与其他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以及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学习者应重点掌握学前儿童想象的种类;学前儿童想象发生的年龄及其表现;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再造想象的特点;学前儿童想象与现实相混淆的表现及原因。

本章练习

一、选择题

1.看到天上的白云,马上想到它的形状很像一匹飞奔的骏马,是()。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具体形象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

2.把梦当作为最极端的例子的心理现象是()。

A.无意识记

B.有意识记

C.无意想象

D.有意想象

3.科学家的创造发明、作家创作小说、建筑工人按设计图纸建造大楼等,都是()。

A.无意想象

B.幻想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4.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描写的孙悟空、猪八戒的形象是属于()。

A.无意想象

B.幻想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5.儿童产生想象的原材料是()。

A.过去感知过的事物

B.老师语言的描述

C.头脑中已有的表象

D.丰富的游戏内容

6.幼儿的想象是()。

A.幻想形式的想象

B.一种简单的创造性思维

C.可以作为思维的一个部分

D.一端接近于记忆,另一端接近于创造性思维的阶段

7.学前儿童想象发生的年龄是在()。

A.1岁~1岁半

B.1岁半~2岁

C.2岁~2岁半

D.2岁半~3岁

8.学前儿童想象萌芽的表现形式是()。

A.动作和语言

B.记忆和动作

C.记忆和语言

D.语言和情景

9.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可概括为()。

A.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

B.从想象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

C.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D.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想象发展

10.幼儿的想象活动主要属于()。

A.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和再造想象

C.有意想象和再造想象

D.有意想象和创造想象

11.一位4岁幼儿绘画时,无意画了个圆圈,一看很像面包,于是,便高兴地说:“啊呀,我画了个大面包,真香真好吃!”这说明幼儿()。

A.想象无预定目的

B.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C.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

D.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12.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表现为()。

A.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在幼儿期开始萌芽

B.无意想象在幼儿期开始萌芽,并成为幼儿想象的典型形式

C.有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无意想象已趋完善

D.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在幼儿生活中占同等重要地位

13.再造想象在幼儿生活中的地位是()。

A.次要地位

B.主要地位

C.影响不大

D.主导活动

14.一个3岁左右的幼儿抱着一个娃娃,可能完全不进行想象,只是静静地坐着,当老师走过来,说“娃娃要睡觉了,咱们抱娃娃睡觉吧!”或者说“娃娃要出去玩玩了!”这时,幼儿的想象才活跃起来。这是因为()。

A.幼儿的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

B.幼儿的想象常常根据外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C.实际行动是幼儿期进行想象的必要条件

D.幼儿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15.一个5岁三个月的女孩说:“我想画小猫咪、小花、还想画人”她基本上按所说的去画了。说明她的想象是()。

A.仍以无意想象为主

B.与记忆的界限不明显

C.有计划的、但想象内容零碎、缺乏组织

D.力求符合客观逻辑

二、填空题

1.想象的两大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

2.根据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想象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梦是__________最极端的例子。

3.儿童的想象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原材料。

4.幼儿的想象只是__________发展的基础,幼儿的想象是一端接近于______________,另一端接近于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岁儿童出现想象的萌芽,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表现出来的。

6.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

7.幼儿想象脱离现实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

8.有意想象是在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在_________开始萌芽,幼儿晚期有了比较明显的表现。

9.儿童最初的想象,可以说是____________的简单迁移。

10.在不同的条件下,幼儿有意想象的水平不同。在_________条件下,幼儿的有意想象的水平较高。

三、名词解释

1.想象

2.无意想象

3.有意想象

4.再造想象

5.创造想象

四、简答题

1.简述想象与学前儿童认知活动的关系。

2.简述想象与学前儿童情绪活动的关系。

3.简析想象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4.简述学前儿童想象萌芽的表现与特点。

5.简述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趋势。

6.简述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点。

7.简述学前儿童有意想象的特点。

8.简述学前儿童再造想象的特点。

9.如何理解再造想象在学前儿童生活中的地位?

10.简析学前儿童想象与现实相混淆的原因。

五、论述题

1.试述想象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2.试述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3 试述幼儿想象夸张性的表现及原因。

六、材料分析题

一个小班的孩子告诉老师:“我爸爸从国外回来给我带来了一个电动火车,可好玩了!”经老师了解,他爸爸正准备出国留学,这个孩子渴望爸爸从国外给他买个电动火车,他爸爸答应了,但是现在还没有买。请问这个孩子是不是在说谎?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第八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思维是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的产生、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思维的发生不仅意味着儿童的认识过程完全形成,而且思维的发生、发展引起了其他认识活动的质变。其次,思维的影响并不局限在认知领域,它还渗透到情感、社会性及个性的各个方面。总之,思维的发生与发展使儿童的心理开始成为具有一定倾向的、稳定而统一的整体。

本章将涉及以下内容:学前儿童思维的概念;思维发生的时间与标志;学前儿童思维发生的一般趋势;学前儿童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和思维过程(理解)发展的特点;皮亚杰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论。

学习者应重点掌握以下内容:思维的概念;学前儿童思维发生的时间与标志;学前儿童思维发生、发展的一般趋势;学前儿童直觉行动思维、具体想象思维的基本特点;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与特点;学前儿童判断的特点;学前儿童推理的特点;皮亚杰儿童思维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本章练习

一、选择题

1.思维的两个突出的特点是()。

A.直观性和具体性

B.形象性和抽象性

C.概括性和间接性

D.概括性和逻辑性

2.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齐全的标志是()。

A.有意想象的出现

B.再造想象的出现

C.创造想象的出现

D.思维的出现

3.学前儿童思维发生的时间是()。

A.1岁半左右

B.2岁左右

C.2岁半左右

D.3岁左右

4.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是()。

A.掌握了代名词“我”

B.儿童行为出现了明显的个别差异

C.出现了最初的用语词的概括

D.能够进行10以内的数的计算

5.儿童离开了玩具就不会游戏,说明其思维的方式是()。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不存在的

6.具体形象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

A.感知

B.动作

C.表象

D.语词

7.当幼儿说出:“我看见了一只黑色的小白兔”时,我们应该认为()。

A.她在说谎

B.她的思维内容是形象性的

C.她的记忆出现了错误

D.她还不具备思维能力

8.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一般特点表现为()。

A.内涵不精确,外延不恰当

B.以低层次概念为主

C.以具体特征为主

D.不能真正掌握概念

9.从判断的内容看,儿童的判断首先是()。

A.以直接判断为主

B.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

C.以对待生活的态度为依据

D.没有意识到判断的根据

10.幼儿学会了5+2=7后,不经过进一步学习,不知道2+5=7,这说明幼儿()。

A.主要依靠具体形象进行理解

B.只能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

C.不能客观地理解事物

D.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11.教师所用的“反语”,儿童常常不能理解,说明幼儿理解的特点是()。

A.只能对个别事物进行理解

B.只能对具体形象的事物进行理解

C.只能从表面上理解事物

D.不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12.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适应外界环境只能依靠感知和()。

A.记忆

B.注意

C.动作

D.口头言语

13.皮亚杰认为前概念阶段的儿童年龄是()。

A.0~2岁

B.2~7岁

C.2~4岁

D.4~7岁

14.从“耳朵是用来听的”推到“眼睛是用来看的”,儿童用的是()。

A.类比推理

B.简约式

C.类比式

D.演绎式

15.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A.直观性

B.行动性

C.具体形象性

D.抽象逻辑性

16.儿童处于由不会分类向开始发展初步分类能力的过渡时期是在()。

A.4岁

B.5~6岁

C.5岁半~6岁半

D.6岁以后

17.皮亚杰认为,学前儿童思维发展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和()。

A.前运算阶段

B.前概念阶段

C.形象思维阶段

D.运算阶段

18.儿童不能理解从一堆小钱中拿出来的小钱,是这一堆小钱中的一部分,这时儿童的思维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直觉思维阶段

D.运算阶段

19.具体形象性思维的突出特点是()。

A.具体性和形象性

B.具体性和经验性

C.形象性和经验性

D.经验性和表面性

20.插图可以使儿童理解文学作品的水平有所提高。是因为()。

A.幼儿常常只能理解图画中最突出的人物

B.幼儿常常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事物

C.幼儿只能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

D.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常常受到其情感态度的影响

二、填空题

1.思维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 和_________ ,典型的人类思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 是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

3.直觉行动思维指依靠对事物___________的来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在_______ 岁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

4.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 来进行的思维,是_________ 典型的思维方式。

5.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____________ 在先,_____________ 随后,____________ 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6.了解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 。

7.判断可以分为两大类,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

8.____________ 是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这一类型的推理在________岁幼儿身上是常见的。

9.皮亚杰认为智慧从本质上讲是一种_______ ,是儿童主体与________ 不断相互作用,通过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____ 两个基本过程而获得的一种平衡。

10._____________ 是真正对思维发展起作用的经验。

三、名词解释

1.思维

2.直觉行动思维

3.具体想象思维

4.抽象逻辑思维

5.同化

6.顺应

7转导推理

四、简答题

1.简析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2.学前儿童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是什么?

3.学前儿童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是什么?

4.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是什么?

5.简析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6.简述学前儿童数概念发展的三阶段。

7.简析学前儿童判断的特点。

8.简析学前儿童推理发展的特点。

9.简述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趋势。

10.皮亚杰认为有哪些因素影响着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11.皮亚杰如何解释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与原因?

12.皮亚杰如何划分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

五、论述题

1.试述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2.试举例说明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3.试举例说明学前儿童判断发展的特点。

4.试举例说明学前儿童理解发展的特点。

六、材料分析题

一名幼儿能正确回答“这里有6个苹果,分给两个人吃,两个人要一样多,每个人应该得到几个苹果?”这个问题,但是却不会回答“3+3 等于几?”

一名幼儿往金鱼缸里倒豆浆,一边倒,一边告诉身边的小朋友:“我妈妈说了,多喝豆浆就能长的又快又好。”

试分析上述现象的原因。

幼儿思维过程的明显特点之一是什么

幼儿思维过程的明显特点之一是什么 为大家整理了幼儿思维过程的明显特点之一是什么,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思维过程的明显特点之一 模仿思维 孩子喜欢模仿,这可不是他的错,因为这是他的思维特点所决定的。听听这个有趣故事:尼克和他的爸爸一起去探望祖母。火车上,尼克时时把脑袋伸出窗外。爸爸说:尼克,安静些!别把脑袋伸出窗外。但尼克仍然把脑袋伸出去。于是爸爸很快地拿掉了尼克的帽子,飞快地把它藏在身后,说:看,帽子被风吹掉了。尼克害怕了,他哭了,想找回帽子。 爸爸说:吹声口哨,帽子或许就会回来的。尼克凑到车窗外,吹起了口哨。爸爸很快地把帽子放到尼克的头上。哦,真是个奇迹。尼克笑了。他很高兴,模仿爸爸的动作,飞快地拿掉爸爸的帽子丢出窗外,现在该轮到你吹口哨了,爸爸!他快活地说。小尼克以为爸爸的帽子也能找得回来呢。孩子学习的方式主要是在模仿。他们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但只是简单地模仿。所以在孩子面前,你要更好地约束自己,避免那些不好的坏习惯让孩子模仿。 幼儿思维的其他明显特点 1、单向思维

如果你教给孩子1+1=2,但你千万别认为他已经懂得2-1=1,因为他只能从左边推到右边,不能从右边推到左边。又如,两只同样矮而宽的杯子装着同样多的水,其中一只杯子中的水被倒入另一只高而窄的杯子里,那么让孩子比较哪个杯子里的水比较多时,可能就会出现高而窄的杯子里水多的时候,因为这时他还不能很好的利用运算来解决问题,而利用的只是他们仅有的直观经验。所以在传授孩子知识时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他也能自己做一些逆向思维。 2、单维思维 妈妈教育孩子说:凡是重要的东西都应该锁在箱子里,才不会遗失。儿子记住了这句话。过了几天,妈妈要开箱取东西,却怎么也找不到钥匙了,宝宝在旁边说:妈妈,钥匙在箱子里面呢!您说钥匙总该是重要的东西吧,所以我把它锁起来了。可以说孩子只知道钥匙重要,而他却忘了只有钥匙才能够打开箱子。 小明正在吃冰淇淋,大人告诉他冰淇淋有一只虫子,大人的意图自然是让他别把虫子吃到嘴里,而小明却说:冻死他!孩子的思维与大人是迥然有别。发生认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将此阶段的儿童的思维特点总结为前运算阶段;奥苏伯尔也提出了相近的前运算水平阶段,而且也把年龄规定为学前儿童,认为学前儿童只能理解和运用初级概念及其间的关系,这些初级概念是学习者从具体实际经验中获得的,学前儿童不能进行可逆性的思维,不能掌握什么是守恒,不能进行真正的逻辑运算。 3、形象思维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教案

项目八: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一、教学目的 (一)了解思维的概念、过程及特性 (二)熟悉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基本形式 (三)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对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课时安排 3课时 三、重点难点 (一)重点 幼儿园教育活动对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难点 思维的概念、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案 六、课程主要内容 导入:小班孩子数苹果的时候会指着苹果一一对应地数,数数的时候会借用手指头来数。 思考并分析:这个认识活动与我们学习过的感知觉有什么不同?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过程? 任务一:了解思维的基础知识 一、思维的概念 (一)讲解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二)讲解思维的特性 1.概括性:指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反映。 2.间接性:以一定事物为媒介来反映那些不能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 提问巩固知识点:“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主要指思维什么特性? 二、思维的过程和基本形式 (一)讲解并一一解释思维的过程 1.分析与综合 2.比较与分类 3.抽象与概括 4.具体化与系统化 (二)讲解思维的基本形式 1.概念

概念是反应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例】如:“玩具”,它反映了皮球、娃娃等供人们玩的物品所共同具有的本质属性,而不涉及他们彼此不同的具体特征。 2.判断 判断是肯定或否定某种东西的存在或指明某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思维形式。【例】如:“老虎是一种动物“、”蝴蝶不是鸟“等。 3.推理 推理是从已知的判断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方式。可分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 任务二: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 一、学前早期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 理解:直观行动思维(0~3岁左右)——是手和眼的思维,具有直观性与行动性、初步的概括性的特点。 教师解释“直观行动思维”: (1)思维在直接感知中进行 (2)直观行动思维离不开儿童自身的行动 【例】澡盆里婴儿的戏水动作,只有当置身于澡盆里面的时候,才会发生。当离开澡盆的时候,这种动作就停止了,而且也很难在没有澡盆的时候复现。 二、学前中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例】分析以下案例,归纳学前儿童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2+3=5 理解:具体形象思维(3~6、7岁左右)——具体形象思维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具体性表现为幼儿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 理解:泛灵论——指幼儿将一切物体都赋予生命的色彩。 【例】宝宝看着慢慢降下来的风筝就说风筝累了,要睡觉了 三、学前晚期儿童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理解:抽象逻辑思维(6、7岁以后)——指用抽象的概念,根据物体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思维。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幼儿期,特别是5岁以后,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一)思维方式的变化 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二)思维工具的变化

学前儿童的思维教学内容

学前儿童的思维

第七章学前儿童的思维 教学目标: 1.掌握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2.把握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3. 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幼儿园的教 学活动、评价幼儿思维发展的能力及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策略。 教学重点: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教学难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1.学生的准备:观察小、中、大班幼儿在活动中的思维表现 2.教师的准备:案例若干;幼儿活动录像片段 教学方法:自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练习法;理论讲解法教学课时: 9课时 第一节思维概述 一、什么是思维 (一)定义 【自我分析】当你早晨醒来,推开窗门一看,发现地面上湿漉漉的,你就会得出昨天已经下过雨的结论。 思考并分析:这个认识活动与我们学习过的感知觉和想象有什么不同?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过程? 小结:间接和概括;思维活动。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二)特点:概括性和间接性 1.概括性:指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反映。 2.间接性:以一定事物为媒介来反映那些不能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

人们不能直接感知猿人的形象和当时的生活情景,但是,可以根据发现的线索进行推断。 正是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们才能起越时空的限制,认识那些没有感知或不可能直接感知的事物,揭露事物的本质规律,从而了解过去,认识现在预见未来。 【自我分析】出示黑板刷或其它物体,请你从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的角度反映它,其反映的过程和内容分别有哪些? 二、思维的分类 (一)按个体思维发展的水平,可将思维分为: 1.直观行动思维 是在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 是依赖事物的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联系而进行的思维。 3.抽象逻辑思维 是指用抽象的概念(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 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 (二)根据指向性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 1.聚合式思维(求同) 2.发散式思维(求异):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三)根据思维创造性的不同 1.常规思维:用常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创造思维:用创造性的方法来进行。如艺术家、作家、导演、设计师,均需要高水平的形象思维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三节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一、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思维是指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是瑞士的心理学家,在21岁时就获得了自然科学博士学位,是生物学家、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儿童心理学家,一生论著丰富。他把观察法、询问法、测验法和实验法综合起来研究儿童智力的发展,揭示人类认识发生的规律,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论与思维发展过程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二)前运算阶段(2~6、7岁) (三)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 (四)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1.客体永久性: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 ?2.延迟模仿:能够对已经不存在的模式进行模仿 ?3. 直觉行动思维指儿童在动作中进行的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指儿童在动作中进行的思维。儿童的思维活动离不开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是依靠对物体的直接感知和动作进行的思维,是思维的最低级形式。?婴儿的思维是典型的直觉行动思维 只有在直接感知具体事物时才能进行思维 婴儿的思维只有在活动中才能进行,婴儿不会先想好了再行动,而总是边做边想(英格取苹果) 思维依赖一定的情境 ?2-3岁托班和3-4岁小班的幼儿直观行动思维非常突出和明显。离开实物和玩具就不会游戏。?因此,应该提供充分的玩具材料。 感知运动阶段思维特征 –直观性和行动性(看见才能想,边做边想) –间接性和概括性(客体永久性、延迟模仿) –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 –思维的片面性(即不守恒,把面团压扁,问和刚才那面团是否一样多,认为不一样多)。 –形象性(爷爷都是白胡子、奶奶都是花白头发、穿军装都是解放军、兔子就是小白兔)(二)前运算阶段(2~6、7岁) ?具体形象思维:指思维活动主要依靠具体事物的表象以及表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即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思维。 具象性经验性泛灵论片面性不守恒。固定性自我中心 抽象具体 “小朋友”—————“明明” ?思维开始运用象征性符号。竹竿——骑马 泛灵论认为小动物、玩具都有自己的情感,和它们说话,把它们当成好朋友。

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是什么

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是什么 学前儿童思维特点 在幼儿早期思维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以直觉行为思维为主,在幼儿中期思维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幼儿末期思维发展过程中,主要呈现出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是属于抽象思维发育的前端形式。通过现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幼儿思维发展特点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其特点的概括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内容,譬如信息加工理论,先天模块论,理论论等。当然这些探讨还处于研究的早期阶段。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1.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 这就是说,学前的思维结构的材料,主要是具体形象或表象,而不是理性的或抽象的概念。 我们所说的“主要特点”,就暗含了还有“次要特点”。虽然具体形象性思维是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但婴儿期的直观行动性思维还没有彻底销声匿迹,学前期的抽象逻辑思维也已开始萌芽。 在学前期,直观行动思维还占有一定地位,但这时的直观行动性,比起3岁前儿童的特点来,发生了质的变化。突出的特点是概括性的提高,如第二个研究中所示,直观一言语性的概括正在替代直观一动作和直观一表象性的概括。这样,学前期儿童解

决直观问题的复杂性和直觉性就比婴儿时期高得多。产生这个质变的原因,是言语对直观行动思维的作用逐步增加。因此,学前期继续发展着的直观行动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3岁前的思维,这个阶段新发展起来的直观行动思维,向“操作性思维”或“实践性思维”靠近了一步。学前期也有抽象逻辑思维,但仅仅是个开始。 所以说,学前期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 2.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学前期儿童在知识经验所涉及的范围内,是能够开始最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的,上述两个材料说明了这一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学前儿童进行最简单的逻辑思维的例子。如:4岁的儿童可以猜中像关于“花生”“星星”的谜语;5岁的儿童已知道“把桃核种在地下可以长出桃树来”这一类因果性的联系。 当然,对于不熟悉的事物,要想去发现它的本质的逻辑关系,就不容易了。其实,不仅学前儿童如此,学龄儿童甚至成人也是如此。例如,小学低年级儿童往往不能理解一些在成年人看起来很简单的寓言或谚语。 在正确的教育下,到了学前晚期,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增长,随着儿童言语,特别是内部言语的发展,儿童认识活动中的具体形象成分相对减少,抽象概括成分就开始逐步增加起来。当然,学前儿童,特别是学前晚期儿童,虽然开始能进行一些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但是他们的思维的自觉性还是很差的。他们还不能像学龄儿童那样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逻辑思维过程。 3.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也改变着思维中言语跟行动的关系。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概括性。思维所反映的是一类事物的共性和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二是间接性,思维是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和认识一些没有被直接感知的事物及其关系的过程。 典型的人类思维是以语言为工具的抽象逻辑思维。儿童最初对世界的认识是通过感知觉,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必然要经历若干发展的层次。这些层次尽管还不能称为完全意义上的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但它们毕竟已程度不同地具备了思维的最重要的品质——对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层次置于一个广义的思维范畴之内,而称其为“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等。 二、学前儿童思维发生的时间与标志 儿童的思维发生在感知、记忆等过程发生之后,与言语真正发生的时间相同,即2岁左右。2岁以前,是思维发生的准备时期。 出现最初的用语词的概括,是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 三、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表现为: (1)从概括的性质的演变来看,一般认为是从动作的概括向表象概括,再向概念概括发展; (2)从反映的内容的演变来看,是从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映未来事物的发展。 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以下我们将对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这三种不同水平的思维过程进行分析,对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获得进一步的了解。 (一)直觉行动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也称直观行动思维,指依靠对事物的感知,依靠人的动作来进行的思维。直觉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在2~3岁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在3~4岁儿童身上也常有表现。 1.产生 直觉行动思维是在儿童感知觉和有意动作,特别是一些概括化的动作的基础上产生的。

第十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十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一节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它和感知觉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同属于心理活动的认识过程。所不同的是感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而且反映的是外在特征或外在联系,具有直观性、形象性。而思维是建立在感知觉基础上的,人只有获取了大量感性材料,才能进行种种推论,作出种种假设,并检验这些假设,进而揭露感知觉所不能揭示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规律,具有间接性、概括性。另外,感知觉属于认识的初级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而思维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 (二)思维的特征 1.概括性。 思维是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这就是思维的概括性。例如,人们把形状、大小各不相同而能结出枣子的树木称之为“枣树” ;人们根据日常生活中长期的观察得出“燕子低飞要下雨”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结论。思维的概括性促使人对客

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内在关系及其规律性加以认识,有利于人对环境的适应与改造。人类思维的概括性是借助语言实现的,正是由于语言的无限丰富的内容,才使思维的概括活动成为可能。所以思维概括的水平,无论是从个体发生来讲,还是从种系发展来看,都是随着语言的发展,知识经验的积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概括在人们的思维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使人们的认识活动摆脱了具体事物的局限性和对事物的直接依赖关系,这不仅扩大了人们认识的范围,也加深了人们对事物的了解。所以概括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思维的水平。2.间接性。 思维活动不反映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反映,这是思维的间接性。例如,考古学家通过古生物化石、地层结构及挖掘出来的文物等,推测生物进化历程及历史的发展;医生根据病人的脉博跳动、体温、病状等判断病人的疾病;教师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可以推测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些都是思维间接性的表现。由此可见,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们才可能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各种事物的属性,揭露事物的本质规律,预见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从 这个意义上讲,思维认识的领域要比感知觉认识的领域更广阔,更深刻。 二、思维的过程 (一)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学前儿童的思维资料

第七章学前儿童的思维 教学目标: 1.掌握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2.把握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3. 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评 价幼儿思维发展的能力及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策略。 教学重点: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教学难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1.学生的准备:观察小、中、大班幼儿在活动中的思维表现 2.教师的准备:案例若干;幼儿活动录像片段 教学方法:自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练习法;理论讲解法 教学课时: 9课时 第一节思维概述 一、什么是思维 (一)定义 【自我分析】当你早晨醒来,推开窗门一看,发现地面上湿漉漉的,你就会得出昨天已经下过雨的结论。 思考并分析:这个认识活动与我们学习过的感知觉和想象有什么不同?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过程? 小结:间接和概括;思维活动。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二)特点:概括性和间接性 1.概括性:指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反映。 2.间接性:以一定事物为媒介来反映那些不能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 人们不能直接感知猿人的形象和当时的生活情景,但是,可以根据发现的线索进行推断。 正是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们才能起越时空的限制,认识那些没有感知或不可能直接感知的事物,揭露事物的本质规律,从而了解过去,认识现在预见未来。 【自我分析】出示黑板刷或其它物体,请你从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的角度反映它,其反映的过程和内容分别有哪些? 二、思维的分类 (一)按个体思维发展的水平,可将思维分为: 1.直观行动思维 是在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 是依赖事物的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联系而进行的思维。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pdf

第九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一节思维的发生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1思维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 2思维发生发展使其它认识过程产生质变 3思维的发生发展使情感、意志和社会性行为得到发展 4思维的发生标志着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 第二节儿童思维的发生 一、儿童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典型的人类思维是以语言为工具的抽象逻辑思维。儿童的思维抽象概括水平比较低。 二、发生的时间 与语言真正发生的时间相同,2岁左右。2岁以前是思维发生的准备时期。 三、思维发生的标志 最初的词语概括的形成,是思维发生的标志。 儿童概括发生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直观的概括:儿童最初根据物体的最鲜明、最 突出的外部特征(颜色特征)进行概括。2)动作的概括:通过动作来逐渐掌握各种物体的 用途。3)词语的概括:2岁左右,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固定的主要特征进行 概括;万传文(1983)研究证明,2岁左右出现词语概括。 第三节: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一、思维方式的变化 从概括的性质上看,动作(直观行动思维)向表象(具体形象思维),再向概念(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二、思维工具的变化 直观行动思维依靠----感知与动作;具体形象思维----表象;抽象逻辑思维---概念

原苏联学者柳布林思卡亚(1959)研究了动作和语言在思维发展中的作用随着年龄而变化。 分为三个阶段。1)思维活动主要依靠动作进行,语言只是行动的总结。2)语言伴随动作进行。3)思维主要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 三、思维活动的内化 儿童思维开始是外部的,展开的,以后逐渐向内部的、压缩的方向发展。从内部动作向外部 动作的转变,是质的飞跃。 1)外部动作是思维的工具或者手段;2)是思维活动内化的基础。 四、思维内容的变化 第四节 Piaget关于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理论 J Piaget(1896-1980)智慧,认识、思维三个概念没有严格区分。观点主要有;1)思维发展具有阶段性;2)顺序不变,可以加速或者推迟;3)阶段对应着稳定的认知结构,该结 构决定主要的行为模式;4)阶段前后相连; 一、感知运动阶段 1反射练习阶段(0-1月) 2最初习惯阶段(1-4月或者4月半) 3有目的的动作形成阶段(4或者4月半-9或者10月) 4方法和目的分化与协调阶段(9、10月-11、12月) 5感知运动智慧阶段(11,12-18月) 6智慧的综合阶段(18-24月) 二、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的表征活动阶段 1前概念阶段或者象征思维阶段(2-4岁) 是感知运动阶段到概念性智力发展的过渡阶段。开始出现象征功能。自我中心思维。 2直觉思维阶段(4-7岁) 能够反映事物的一些客观逻辑,同时受直接感知形象的影响。

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

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 1、直观行动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幼儿开展游戏,扮演角色,遵守规则,并按照主题来行动,就是依靠在脑海中 的相关角色、游戏规则和行动计划的表象进行思维和解决问题。思 维的具体形象性是在直观行动性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是 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 动手玩科学促进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学前幼儿的思维方式,在直觉行动思维的基础上,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发展,成为幼儿思维的主 要形式。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是具体性和形象性,表现在幼儿依靠 事物在脑海中的形象来思维。幼儿的脑中充满颜色、形状、声音等 生动的形象,幼儿在思维时就是运用这些形象进行运算、解决问题。 3、抽象逻辑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高层次的方式,幼儿后期(5岁以后), 是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阶段,发展得早的幼儿表现在概念的掌握、 判断和推理的形成,以及理解能力等方面。因此针对幼儿的思维特点,鼓励孩子动手操作科学活动,是激发幼儿发展逻辑推理思维能 力的一种很好方式。 幼儿从亲手操作、亲眼目睹、亲身体验实验结果的过程中,以具体的形象思维建立科学概念,建立事物发生变化的因果关系,建立 验证猜测的实证态度,除了能激发幼儿对科学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 的连结,帮助幼儿达到比较、分析、概括和综合等思维基本过程的 发展之外,无形中已经培养了孩子的科学技能与科学态度。 1、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提高大班幼儿处于幼儿时期发展的最 高阶段,又处于小学前准备阶段,他们在生理和心理方面有他们自己

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各个方面的发展,大班幼儿不再满足 于追随、服从,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他们活动的自主性、 主动性水平明显提高,这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适当放手,无论是在 学习方面还是生活方面很多地方都要让孩子自己做。我们有时只是 为他们创造适当的条件,真正动手做的人应该是孩子。 2、活动更有目的、有计划 针对这个特点,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完成这个活动。如: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计划,周六做什么?周日做什么?家长帮助孩子合理的 安排时间,让孩子尝试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做事情,说一说一共做 了几件事情,时间使用了多少?节省了时间……让孩子感受到制定合 理的计划,付诸实施是可以带来好效果的。 3、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4、好学、好问,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 针对这个特点,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谈话,问问孩子喜欢什么,到书店里找一找相关的书籍、图片、资料……家长与孩子一起,对 他喜欢的内容共同讨论,您也可以提出一些挑战性问题,先让孩子 猜一猜结果,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让孩子们到书中、资料中去 找答案。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您会回答就回答,不会回答也没关系,和孩子一起找答案。让孩子了解不但自己喜欢,家长也喜欢,也愿 意参与到自己的活动中来,给孩子信心,更愿意问、学。 5、同伴间互动、合作多了,开始注意向同伴学习 大班幼儿的注意的广度提高了,交往的能力也增强了,他们不仅注意自己的互动,而且还注意同伴的活动.如果有共同的兴趣或目标,幼 儿相互之间会有很好的分工、合作、协作等。他们还会向同伴学习,一起讨论问题等。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教案

项目八: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一、教学目的 (一)了解思维的概念、过程及特性 (二)熟悉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基本形式 (三)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对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课时安排 3课时 三、重点难点 (一)重点 幼儿园教育活动对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难点 思维的概念、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案 六、课程主要内容 导入:小班孩子数苹果的时候会指着苹果一一对应地数,数数的时候会借用手指头来数。 思考并分析:这个认识活动与我们学习过的感知觉有什么不同?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过程? 任务一:了解思维的基础知识 一、思维的概念 (一)讲解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二)讲解思维的特性 1.概括性:指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反映。 2.间接性:以一定事物为媒介来反映那些不能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 提问巩固知识点:“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主要指思维什么特性? 二、思维的过程和基本形式 (一)讲解并一一解释思维的过程 1.分析与综合 2.比较与分类 3.抽象与概括 4.具体化与系统化 (二)讲解思维的基本形式 1.概念 概念是反应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例】如:“玩具”,它反映了皮球、娃娃等供人们玩的物品所共同具有的本质属性,而不涉及他们彼此不同的具体特征。 2.判断 判断是肯定或否定某种东西的存在或指明某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思维形式。【例】如:“老虎是一种动物“、”蝴蝶不是鸟“等。 3. 推理 推理是从已知的判断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方式。可分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 任务二: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 一、学前早期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 理解:直观行动思维(0~3岁左右)——是手和眼的思维,具有直观性与行动性、初步的概括性的特点。 教师解释“直观行动思维”: (1)思维在直接感知中进行 (2)直观行动思维离不开儿童自身的行动 【例】澡盆里婴儿的戏水动作,只有当置身于澡盆里面的时候,才会发生。当离开澡盆的时候,这种动作就停止了,而且也很难在没有澡盆的时候复现。 二、学前中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例】分析以下案例,归纳学前儿童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2+3=5 理解:具体形象思维(3~6、7岁左右)——具体形象思维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具体性表现为幼儿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 理解:泛灵论——指幼儿将一切物体都赋予生命的色彩。 【例】宝宝看着慢慢降下来的风筝就说风筝累了,要睡觉了 三、学前晚期儿童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理解:抽象逻辑思维(6、7岁以后)——指用抽象的概念,根据物体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思维。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幼儿期,特别是5岁以后,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一)思维方式的变化 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二)思维工具的变化 感知和动作→表象→语词所代表的概念

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是什么

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是什么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是关系到儿童人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问题,需要家长对孩子的思维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那么学期儿童思维的特点是什么呢?今天为大家带来了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一起来看看吧! 学前儿童思维特点 在幼儿早期思维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以直觉行为思维为主,在幼儿中期思维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幼儿末期思维发展过程中,主要呈现出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是属于抽象思维发育的前端形式。通过现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幼儿思维发展特点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其特点的概括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内容,譬如信息加工理论,先天模块论,理论论等。当然这些探讨还处于研究的早期阶段。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1.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 这就是说,学前的思维结构的材料,主要是具体形象或表象,而不是理性的或抽象的概念。 我们所说的“主要特点”,就暗含了还有“次要特点”。虽然具体形象性思维是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但婴儿期的直观行动性思维还没有彻底销声匿迹,学前期的抽象逻辑思维也已开始萌芽。

在学前期,直观行动思维还占有一定地位,但这时的直观行动性,比起3岁前儿童的特点来,发生了质的变化。突出的特点是概括性的提高,如第二个研究中所示,直观一言语性的概括正在替代直观一动作和直观一表象性的概括。这样,学前期儿童解决直观问题的复杂性和直觉性就比婴儿时期高得多。产生这个质变的原因,是言语对直观行动思维的作用逐步增加。因此,学前期继续发展着的直观行动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3岁前的思维,这个阶段新发展起来的直观行动思维,向“操作性思维”或“实践性思维”靠近了一步。学前期也有抽象逻辑思维,但仅仅是个开始。 所以说,学前期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 2.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学前期儿童在知识经验所涉及的范围内,是能够开始最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的,上述两个材料说明了这一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学前儿童进行最简单的逻辑思维的例子。如:4岁的儿童可以猜中像关于“花生”“星星”的谜语;5岁的儿童已知道“把桃核种在地下可以长出桃树来”这一类因果性的联系。 当然,对于不熟悉的事物,要想去发现它的本质的逻辑关系,就不容易了。其实,不仅学前儿童如此,学龄儿童甚至成人也是如此。例如,小学低年级儿童往往不能理解一些在成年人看起来很简单的寓言或谚语。 在正确的教育下,到了学前晚期,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增长,随着儿童言语,特别是内部言语的发展,儿童认识活动中的具体形象成

3到6岁幼儿思维特点 3-4岁幼儿思维特点

3到6岁幼儿思维特点3-4岁幼儿思维特点 听听这个有趣故事:尼克和他的爸爸一起去探望祖母。 火车上,尼克时时把脑袋伸出窗外。 爸爸说:“尼克,安静些!别把脑袋伸出窗外。 但尼克仍然把脑袋伸出去。 于是爸爸很快地拿掉了尼克的帽子,飞快地把它藏在身后,说:“看,帽子被风吹掉了。 尼克害怕了,他哭了,想找回帽子。 爸爸说:“吹声口哨,帽子或许就会回来的。 尼克凑到车窗外,吹起了口哨。 爸爸很快地把帽子放到尼克的头上。 “哦,真是个奇迹。 尼克笑了。 他很高兴,模仿爸爸的动作,飞快地拿掉爸爸的帽子丢出窗外,“现在该轮到你吹口哨了,爸爸!他快活地说。 小尼克以为爸爸的帽子也能找得回来呢。 孩子学习的方式主要是在模仿。 他们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但只是简单地模仿。 所以在孩子面前,你要更好地约束自己,避免那些不好的坏习惯让孩子模仿。 特点2单向思维如果你教给孩子1+1=2,但你千万别认为他已经懂

得2-1=1,因为他只能从左边推到右边,不能从右边推到左边。 又如,两只同样矮而宽的杯子装着同样多的水,其中一只杯子中的水被倒入另一只高而窄的杯子里,那么让孩子比较哪个杯子里的水比较多时,可能就会出现高而窄的杯子里水多的时候,因为这时他还不能很好的利用运算来解决问题,而利用的只是他们仅有的直观经验。 所以在传授孩子知识时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他也能自己做一些逆向思维。 特点3形象思维你在孩子简单运算的时候,比如还是1+1=2,知道1+1为何等于2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 如果您说一支铅笔加上一支铅笔等于两支铅笔;一个苹果加上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他知道了1+1=2的道理,但以后他在算1+1=2的时候,也还是要借助实物的。 经过形象思维的积累,他才能从一个一个的实物中提取出抽象的数字概念。 所以在教宝宝学数学更要利用直观教具,让幼儿自己从实物中得到抽象概念。 特点4主次不分有这样一个小笑话,杰克放学回家,母亲看见他满脸血迹,就问道:“杰克,你又打架了?怎么丢了两颗牙齿!杰克急忙说道:“妈妈,牙齿没有丢,我把它们放在口袋里了!可见,孩子完全没有搞清楚妈妈的意思,妈妈责备的是他又和别人打架了,他却说牙齿没有丢。

第八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七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想象的两大特点分别是形象性与新颖性。 本章涉及到以下内容:想象的种类;想象与其他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以及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学习者应重点掌握学前儿童想象的种类;学前儿童想象发生的年龄及其表现;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再造想象的特点;学前儿童想象与现实相混淆的表现及原因。 本章练习 一、选择题 1.看到天上的白云,马上想到它的形状很像一匹飞奔的骏马,是()。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具体形象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 2.把梦当作为最极端的例子的心理现象是()。 A.无意识记 B.有意识记 C.无意想象 D.有意想象 3.科学家的创造发明、作家创作小说、建筑工人按设计图纸建造大楼等,都是()。 A.无意想象 B.幻想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4.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描写的孙悟空、猪八戒的形象是属于()。 A.无意想象 B.幻想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5.儿童产生想象的原材料是()。 A.过去感知过的事物 B.老师语言的描述 C.头脑中已有的表象 D.丰富的游戏内容 6.幼儿的想象是()。 A.幻想形式的想象 B.一种简单的创造性思维 C.可以作为思维的一个部分 D.一端接近于记忆,另一端接近于创造性思维的阶段 7.学前儿童想象发生的年龄是在()。 A.1岁~1岁半 B.1岁半~2岁

C.2岁~2岁半 D.2岁半~3岁 8.学前儿童想象萌芽的表现形式是()。 A.动作和语言 B.记忆和动作 C.记忆和语言 D.语言和情景 9.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可概括为()。 A.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 B.从想象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 C.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D.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想象发展 10.幼儿的想象活动主要属于()。 A.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和再造想象 C.有意想象和再造想象 D.有意想象和创造想象 11.一位4岁幼儿绘画时,无意画了个圆圈,一看很像面包,于是,便高兴地说:“啊呀,我画了个大面包,真香真好吃!”这说明幼儿()。 A.想象无预定目的 B.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C.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 D.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12.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表现为()。 A.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在幼儿期开始萌芽 B.无意想象在幼儿期开始萌芽,并成为幼儿想象的典型形式 C.有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无意想象已趋完善 D.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在幼儿生活中占同等重要地位 13.再造想象在幼儿生活中的地位是()。 A.次要地位 B.主要地位 C.影响不大 D.主导活动 14.一个3岁左右的幼儿抱着一个娃娃,可能完全不进行想象,只是静静地坐着,当老师走过来,说“娃娃要睡觉了,咱们抱娃娃睡觉吧!”或者说“娃娃要出去玩玩了!”这时,幼儿的想象才活跃起来。这是因为()。 A.幼儿的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 B.幼儿的想象常常根据外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C.实际行动是幼儿期进行想象的必要条件 D.幼儿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15.一个5岁三个月的女孩说:“我想画小猫咪、小花、还想画人”她基本上按所说的去画了。说明她的想象是()。 A.仍以无意想象为主 B.与记忆的界限不明显

大班孩子的思维特点

大班孩子的思维特点 这些知识或许就是你教育孩子的一个好帮手,不信你试试。 大班孩子的思维特点一:模仿思维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尼克和他的爸爸一起去探望祖母。 火车上,尼克时时把脑袋伸出窗外。 爸爸说:“尼克,安静些!别把脑袋伸出窗外。 但尼克仍然把脑袋伸出去。 于是爸爸很快地拿掉了尼克的帽子,把它藏在身后,说:“看,帽子被风吹掉了。 尼克害怕了,他哭了,想找回帽子。 爸爸说:“吹声口哨,帽子或许就会回来的。 尼克凑到车窗外,吹起了口哨。 爸爸很快地把帽子放到尼克的头上。 “哦,真是个奇迹。 尼克笑了。 他很高兴,飞快地拿掉了爸爸的帽子丢出窗外,“现在该轮到你吹口哨了,爸爸!他快活地说。 小尼克以为爸爸的帽子也能找得回来呢。 小孩子学习东西主要在于模仿。 他们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但只是简单地模仿。 比如在课堂上,如果一个孩子说要去厕所,你最好确信他真的有

这种需要,否则你班里的小孩子有很多都会提出这种要求。 大班孩子的思维特点二:单向思维如果你教给孩子1+1=2,但你千万别认为他已经懂得2-1=1,因为他只能从左边推到右边,不能从右边推到左边。 又如,两只同样矮而宽的杯子装着同样多的水,其中一只杯子中的水被倒入另一只高而窄的杯子里,那么让学生比较哪个杯子里的水比较多时,可能就会出现高而窄的杯子里水多的答案,因为这时儿童还不能很好的利用运算来解决问题,而利用的只是他们仅有的直观经验。 所以在教育幼儿时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他能自己做一些逆向思维。 如果您说一支铅笔加上一支铅笔等于两支铅笔;一个苹果加上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他知道了1+1=2的道理,但以后他在算1+1=2的时候,也还是要借助实物的。 经过形象思维的积累,他才能从一个一个的实物中提取出抽象的数字概念。 所以在教幼儿学数学时尤其要注意,多利用直观教具,让幼儿自己从实物中得到抽象概念。 象“负数这种抽象概念,很难利用实物示教,最好不要在幼儿时期传授。 主次不分有这样一个小笑话,杰克放学回家,母亲看见他满脸血迹,就问道:“杰克,你又打架了?怎么丢了两颗牙齿!杰克急忙说道:“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