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

0~3岁儿童听觉观察法听力筛查阳性指标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评价指标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评价指标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是指心理活动、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随年龄发生的变化。掌握个体发育的年龄特征,是我们认识儿童、了解儿童的需要,也是我们指导父母教养实践的理论基础。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年龄特征成为评价儿童发育状况的依据。 儿童认知发育 认知(cognition)是指知识的获得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是知之过程;而通常所说的智力(intelligence)是认知活动的综合,是知之能力。认知和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过程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1.儿童感知发育感觉器官(视、听、嗅、味、皮肤、本体感受器)把感觉到的各种信息(个别的、外部的特征),经过大脑的加工,与原有的经验结合,形成对事物整体的、本质的、规律性的认识。这是感知过程,前者称之为感觉,后者称之为知觉。 (1)儿童感知觉发育的年龄特征 1)婴儿感觉功能发育:胎儿的听觉相当灵敏,这是胎教的理论依据之一。新生儿对声音反应迅速,甚至能区分200Hz和1 000Hz的声音。2个月龄的婴儿已能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和同一个人说话时不同的语调,6个月龄时能区分父亲或母亲的声音,叫婴儿名字时有应答性反应。3~4个月龄的婴儿头转向声源,8个月眼和头同时转向声源。婴幼儿能听到0~20dB的响度,若只能听到21dB以上响度的声音刺激则有听觉障碍。 新生儿对光的反应敏感,出生时已有瞳孔对光反应,出生12~48h,2/3婴儿两眼追踪移动的红环或红线球,3~4个月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并表现为对明亮、鲜艳的色彩特别是红色感兴趣。新生儿能区分人脸和非人脸,出生后2周可区分妈妈与爸爸的脸。出生3~5周的婴儿,视觉集中时间仅为5sec,3个月龄时达7~10min。4~12周的婴儿两眼随物体移动180°,12~20周看自己的手,能看见75cm远的物体。 出生之前,胎儿的嗅觉和味觉相关的神经已髓鞘化,新生儿的嗅觉和味觉功能发育相对完善。哺乳时,新生儿闻到乳香就会寻找乳头,3~4个月龄时能区别愉快和不愉快的气味,7~8个月龄时开始分辨出芳香的刺激。出生2h的新生儿即对糖水表示愉快,对柠檬汁表示痛苦。4~5个月龄婴儿对食物的任何改变出现非常敏锐的反应。 新生儿已出现痛觉,但不甚敏感,易出现泛化现象。新生儿触觉敏感,有些原始反射与触觉的敏感性有关。新生儿温度觉灵敏,能区别牛奶是温度是否太高或太低,3个月龄的婴儿能区分31.5℃~33℃水温的差异。 2)儿童知觉发育:5~6个月龄的婴儿即出现深度知觉,如婴儿爬到"视觉悬崖"边上时,出现退缩反应。但儿童深度知觉发育持续时间很长,6岁前往往因判断不准确而跌到或撞到。 1岁,出现空间和时间知觉,"藏猫"游戏提示儿童理解空间和时间交替出现,这种空间和时间的概念要与视觉和动觉相连系。 2~3岁儿童能辨别各种物体的属性如冷、热、软、硬等,5~6岁能区分同样体积当重量不同的两只盒子。 3岁,开始理解今天、昨天、明天的时间概念,但对上午、下午、晚上的理解要到5、6岁,而今年、去年、明年的时间知觉要到6岁以后。 3岁儿童开始辨别红色,对黄、蓝、绿的准确辨别要到4~6岁。 5、6岁的儿童以自我为中心分辨左右,而以对方为中心分辨左右则要到7、8岁。 (3)对儿童教养的意义:丰富的语言、声音、视觉刺激,促进视觉、听觉发育;丰富的情感投入,促进儿童的体感和安全感的发育;图片、实物、情景结合语言刺激,促进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的发展。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和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逐渐培养儿童观察能力。方法是,从无目的的观察到有目的的观察,观察时间由短到长,从观察事物表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 述 4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历程与一般特征,理解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及其表现。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二、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教学重点: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和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表现。教学难点:理解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课外活动:到幼儿园观察婴班儿童活动的有意性和无意性程度。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年龄特征是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儿童年龄特征是儿童所特有的不同于成人的特征。包括儿童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其中儿童生理年龄特征是指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谈到儿童心理发展时,要强调年龄特征: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年龄越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相对越大,而生理成熟受年龄影响;另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和他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性的制约作用。 年龄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而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只代表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典型特点,而不是该年龄段中每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代表该年龄儿童本质的心理特点,而不代表各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在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问题上,更应正确处理一般性与个别性、典型性与多样性、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的辩证关系。 【谈话引入】“六、一”是儿童的节日,你们知道儿童是指哪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你们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时是属于哪一年龄阶段?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有哪些

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幼儿生理各方面处在继续生长发育中 1、幼儿机体各部分的机能发育尚不成熟生理是指生物机体的机能,即整个生物及其各个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幼儿时期(3~6、7岁)身体发育速度较3岁前有所减慢,但与后期发展相比还是非常迅速的。身高每年约增4~7公分,体重每年约增加4公斤。新陈代谢旺盛,但幼儿机体各部分的机能发育还不够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都较差。 家长应注意不要让幼儿长时间的连续地跳跃、跑步、以免心脏负担过重,影响发育;幼儿肺的弹性较差,气体的交换量较小,所以呼吸频率较快。家长要注意培养幼儿用鼻子呼吸的习惯,以预防感冒及肺炎的发生;幼儿的血液含量相对比成人多,但血液中水分较多,凝血物质少,出血时血液凝固较慢;幼儿新陈代谢快,血色素为13~14克。低于13克即为贫血,应及时治疗。幼儿嗜中性白细胞较少,淋巴细胞较多,所以容易感染各种传染病,家长应注意增强孩子体质,提高其抵抗力;幼儿的听觉和嗅觉敏锐,但外耳道比较狭窄,3岁时外耳道壁还未完全骨化和愈合,幼儿的咽鼓管即鼻咽腔与鼓室之间的通道较成人粗短,呈水平位,易患中耳炎,故家长应注意孩子的耳鼻卫生,严防水进入耳内;幼儿膀胱肌肉层较薄,弹性较差,贮尿机能相对差,加之幼儿神经系统对排尿过程的调节作用差,所以,幼儿排尿次数较多,自控能力较弱。家长应注意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排尿习惯,以防在精神极度兴奋或疲劳时发生遗尿现象。女孩的尿道口经尿道入膀胱的距离短且直,容易感染。家长要注意其外阴部清洁;幼儿皮肤柔嫩,容易损伤或感染,调节功能不如成人,不能适应外界温度的骤然变化,容易著凉或受热,家长要注意提醒和帮助孩子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2、幼儿期是大脑皮层细胞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 人体是由许多器官、系统组成的,每个器官、系统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它们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体现自己的功能的,神经系统对机体的一切活动,起着主导作用。人的神经系统由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大脑是中枢神经的最高部位。人类的大脑,无论在结构和机能上,都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人脑不仅是人的机体活动的主导者,而且是思维活动的器官。人发育是从出生到少年期先快后慢地进行的。反映脑发育进程之一的脑垂,新生儿有390克,1周岁时900克左右,3周岁时约1000克,7岁时1280克左右,已基本接近成人脑的重量(成人脑组

-6岁儿童心理与行为特征

6岁的孩子是最难应付的了。从4岁-5岁可以看出孩子有显著的进步;但是从5岁-6岁很多大人怀疑他们好像停止了成长似的。 孩子的成长过程宛如一座山,有小坡、也有大坡,而6岁的孩子就处在大坡的年龄,这对他们而言是个混乱期。一旦超越这种混乱期就会步入另一个转折点,在到7岁之前应该会变成一个较规矩的家庭教育优秀作文选写作指导">小学生。这是因为“小学”的新生活会发生很大的作用;但相反的,孩子与父母为了适应这个新的生活都会经历各种困难。 人们眼中的6岁儿通常是粗鲁而忙碌的。不论做什么事他们总是全力以赴,甚至有人阻挠他们玩游戏时,他们还会毫不客气地把对方赶走;因此有很多母亲会生气地说:“这个家就好像是小孩子个人的一样。” 6岁儿对别人的态度也显得傲慢无礼,5岁时的温柔似乎已经完全消失了。所以有些母亲不禁又摇头说:“这孩子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但是孩子高兴的时候还是很听话的,并非一直都难以应付。另外,他们与同伴之间的纠纷会急剧增加,也因此容易受到大孩子的排斥及比他年幼小孩子的畏惧。而且6岁儿的感觉很敏感,一点芝麻小事就耿耿于怀或产生不安的倾向。常会在白天因恐惧和不安而啼哭。因此很多小孩会因过于紧张和疲倦体重减轻很多,不论父母如何注意6岁儿,他还是有很多令人不解的地方。 善变的天使 6岁儿的心情常被称为“晴时多云偶阵雨”,前一刻还高高兴兴的,这会儿又马上因为一点芝麻小事而发脾气,尤其是被责备时情绪更为激动。 比如妹妹分到的蛋糕比他的大;正在专心堆积木时,被父亲的大衣不小心碰倒;或者叫妈妈时,妈妈未能即刻出现等,都是他发脾气的原因。 这时候大人可能会考虑以权威来纠正他们,但是这么做,对一个正在发脾气的小孩是不太有效的,因为他们根本听不进别人的话。要使孩子平静下来必须视儿童的个性而定,没有一定的方法。例如比较内向的孩子让他独处一会儿即能恢复平静;相反的,有些小孩一独处反而更闹得不要收拾,大人最好设法了解他们的个性与当时的心情。不过,不论是哪一类型的小孩,在他发脾气时恐怕没人可应付得了的。 重要的是,等他们的脾气平息下来以后,一定要让他们反省自己为何如此?如何才能防止?他发脾气时周遭的人有多难过……。大多数的6岁儿脾气一旦发过后,只要心平气和的告诉他,他都能承认并存有改过之心。 不过,尽管经常反省,6岁儿仍然有善变的情形而且产生极端的变化。比如,有时非常疼爱家中饲养的小狗,有时又把它扔在地上又踢又喊地说:“我要杀死你!”那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心情和行动缺乏控制能力,这上点和两岁儿的情形有点相似。

儿童心理发育特点

儿童心理发育特点 李雪荣教授:儿童从婴儿抓抓坠地,其身心均在不停地发育中,其心理发展与身体发育一样,是逐渐的,又有一定的阶段性。儿童心理活动能力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不断成熟;而心理活动的发展又有赖于后天的学习与环境刺激。如外界的帮助正合适于脑的发展水平,则会促进心理活动健康。快速的发育。如刺激落后于脑的发育,则会使心理发展减慢,甚至残缺。 另一方面,如不顾脑发展水平,而过分地超负荷学习,无异于拔苗助长,会损害儿童的心理健康。例如注意力的发展,在3岁以前儿童的注意力基本上以无意注意占优势。3 岁以后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在良好教育环境下3岁能集中注意3~sndn,4岁能集中10ndn左右,5~6岁可集中15ndn左右。对有兴趣的作业,其注意时间会适当延长。因此,对幼儿提倡寓教于乐,需注意教育的趣味性。此期如要求过高,会事与愿违,并会产生厌学情绪,注意力难以集中,以及情绪急躁等不良反应,严重者会影响今后身心健康的发展。 静进教授:心理发育又称心理发展,指个体或种系从产生到死亡期间持续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从物种发生史来看,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大脑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人通过一系列心理活动在实践中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 儿童青少年心理的发展主要指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概言之,指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是一个日趋完善和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大体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反应活动从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方向发展;二是反应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方向发展;三是认知机能从认识客体的直接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方向发展;四是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方向发展。 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需掌握两个要点:其一是儿童的运动能力、认知、情绪和行为等随年龄的发育规律;评价儿童的心理发育通常以年龄别心理发育水平作为标准。其二是同龄儿童在各项心理要素发展水平上的个体差异,了解和掌握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针对这些差异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保障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心理发展包括动作、言语、认知、情绪、人格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这些方面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成,同时又受不同年龄期生理发展水平、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a。婴儿期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从出生至2岁左右,大致处于感知运动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只有动作性智慧,而没有表象的和运算的智慧。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粗大运动:包括抬头(3个月)、抬肩(4个月)、翻身(6个月)、坐门个月)、爬行(8个月)和站立、行走(12个月)、跳门岁)等;②精细动作:包括视线跟随、手握物、手指动作等;③言语:从渐呀学语到有明确含义的语言发展;④社会性:包括表情、微笑、认人、啼哭等。婴儿期的心理活动基本上还是初步的、幼稚的。有目的的记忆、思维和行为活动,往往要从2岁以后才开始形成。 婴儿期的动作发育规律是:①自上而下: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运动,其次是躯干运动,最后是腿脚的动作,即沿着抬头一翻身一坐一爬~站一行走的方向成熟的。②由近及远:发展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以上肢动作为例,肩头和上臂首先成熟,其次是肘、腕、手,手指动作发展最晚。 ③由粗到细:生理的发展从大肌肉延伸到小肌肉,因此儿童先学会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以后才逐渐学会小肌肉的需要手眼协调的精细动作。④从整体到特殊,从孤立运动到共济协调:主要表现在儿童随意运动在力量j定度、方向和稳定性等方面的提高以及各动作间的相互协调。 气质是婴儿出生后最早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明显而稳定的个人特征。气质类型是指表现

最新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及评价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及 评价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及评价 教学目的:1.了解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特点及神经反射检查的方法; 2.了解儿童运动发育的里程碑及运用运动发育对儿童神经心理的评价; 3.熟悉儿童认知、情绪、社会性及个性发育; 4.熟悉CBCL对儿童行为的评价; 5.掌握DDST的操作及评价过程。 学时:3学时 第一节儿童神经系统发育 一、神经系统的发生与分化 我们对大脑发育和功能还知之甚少,但可通过检查神经反射活动和其他神经行为活动,间接地了解脑的功能,早期发现婴儿脑损伤。 胚胎在第二周发育成3层,即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神经系统起源于外胚层。 (一)胚胎期神经系统发生与分化 1.神经板神经外胚层背侧中线的被复上皮细胞增殖增厚,形成神经板。 2.神经褶与神经沟神经板两侧边缘逐渐隆起、卷曲形成神经褶,中央下陷成神经沟。 3.神经管神经褶向中间靠拢,神经沟成管状,在受精后第4周,神经管两端的神经孔闭合。神经管头端较阔,将来发育成脑;尾端较细,将来发育成脊髓;中央管腔发育成脊髓中央管。到第4周末,神经管头端形成前、中、后3个脑泡。第5周开始,出现头曲、颈曲和脑桥曲。第6周,出现左右两个脑泡(端脑)、间脑、中脑和菱脑。到第7~8周,大脑半球、基底节、丘脑、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眼、脑血管等均已分化。

4.神经管上皮的分化第6周末,神经管上皮细胞分为室管膜层(发育成脑室管膜胶质)、中层新生细胞(发育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边缘层(形成脑脊膜)。 5.脑细胞的发育第7周,脑细胞向外周移行,早分化的细胞在内部,晚分化的新细胞通过深层转到外层,形成脑皮质的各分层。受孕后的10~18周为大脑皮质细胞分化的旺盛阶段,20~25周脑细胞数已接近成人,25周细胞基本结构完整。 (二)脑细胞发育的特点 1.数量成熟的脑细胞称之为神经元,神经元包括多边形的胞体、突起(树突和轴突)。人脑中神经元(neuron)不少于100亿个。 2.一次性完成脑细胞形成主要在妊娠6个月内,妊娠7~9月脑细胞数量稳定。 3.出生后的发育表现为神经细胞的体积增大,神经纤维增多、增长、增粗;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在6岁前速度最快,以后减慢,30岁左右全部完成;6岁以后以轴突和树突间的联系加强、神经环路的增加为主。 4.神经纤维的髓鞘化不同的神经纤维髓鞘化不一致,所有主要感觉束髓鞘化在出生时已相当充分。听神经出生时几乎所有纤维均含有较多的髓鞘,整个听觉通路的髓鞘化在2岁时已完成;视神经以外的视觉通路神经髓鞘化在出生时已相当充分,而视神经仅在眼眶一段有少量髓鞘。运动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在出生时才开始,但与吞咽、吸吮动作有关的脑神经纤维的髓鞘在出生前已经形成。大脑皮层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则一直持续到成年。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预警征象筛查问卷技术指导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预警征象筛查问卷技术指导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预警征象筛查问卷 技术指导 一、概述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预警征象(WSCMBD)简称“预警征象”是应我国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制定要求,目的是为基层儿童保健技术人员编制一个简单、易掌握、好操作、快速的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常规检测工具,于2013年首次公布于《儿童心理行为发育保健技术规范》,适用于0-3岁儿童,适用于3-6岁儿童的版本正在开发中。 二、问卷结构及评分标准 1、问卷结构目前0-3岁共包括8个年龄监测点,分别为3月龄、6月龄、8月龄、12月龄、1.5岁、2岁、2.5岁和3岁。每个年龄点包括4个条目,分别反应大运动、精细运动、言语能力、认知能力(视、听力)、社会能力(孤独症)等方面能力。 2、测试方法为家长询问方式,大约需要2-3分钟时间,要求评价者能准确表达所测条目,家长能理解评价者的描述。 3、评分标准测评时出现相应年龄段一项不通过即为可疑或异常,建议转诊。 三、问卷的信效度及临床应用研究 1、问卷的信度与儿-心量表,比较其对应指标,灵敏度

为86.3%-98.6%,特异性91.8%-100%,正确指数 0.82-0.91,Kappa值为0.80-0.94,是一种便捷的评估儿童智能发育迟缓的方法。 2、临床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该工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四、问卷的特点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1、问卷的特点该工具是提供给基层儿童心理保健技术在健康体检时使用的,以便测试者快速了解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状况的简便工具。特点是简单、快速。 2、使用过程中注意事项 ⑴家长表述不清时,需要测试者进行详细的解释,必要时要通过现场测试来判断。 ⑵出现未通过时,需要采用其他检查工具做进一步的筛查和诊断。本机构人员不具备进一步筛查诊断条件时,应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 ⑶该工具不能替代筛查或诊断量表,不作为临床诊断依据。当与其他测试结果不一致时,应请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和判断。

4《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常见心理行为问题》习题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常见心理行为问题》习题 一、选择题 1、幼儿园的儿童处于学龄前,是心理发展的( B ),也是各种心理行为问题发展的萌芽期。 A. 早期 B.中期 C.活跃期 D.敏感期 2、学龄前儿童神经系统调节( A )过程占主导,容易被误以为是“多动症”,实际是此期儿童的心理特点。 A. 兴奋 B.呆板 C.逆反 D.安静 3、( D )是儿童语言迅速发育的重要时期。 A.1-3岁 B.2-4岁 C.3-6岁 D.1岁以前 4、下列关于幼儿记忆发展的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A. 幼儿记忆的有意性较低 B. 幼儿多用机械记忆的方法 C.幼儿的记忆要以抽象逻辑为主 D. “记忆恢复”现象在年幼儿童身上表现的不普遍 5、孤独症的临床表现有:不说话、不理睬人、对一些非生物的东西(B )、注意力分散等。 A.排斥 B. 有特殊依恋 C.恐惧 D.厌恶 6、以下不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的是( B ) A.人际关系 B.物理因素 C.社会环境 D.过高要求 7、学龄前期儿童常出现的强迫行为有(B)、控制大小便能力差、多动症、夹腿综合症。 A.口吃 B.吮指、咬指甲 C.不说话 D.不理睬人 8、幼儿记忆态度发展的表现是( C )。 A.记忆空间的增加 B.记忆容量不断扩大 C.无意记忆向有意记忆转变 D.记忆保持时间变长 9、学龄前儿童的游戏主要是(B)。 A.合作游戏 B.规则游戏 C.练习游戏 D.象征性游戏 10、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方式是( B )。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经验型逻辑思维 11、教师应注意“问题家庭”儿童、残疾儿童和( A )的心理健康。 A.独生子女 B.男性儿童 C.女性儿童 D. 最低龄儿童 12、关于儿童记忆的说法错误的是(B)。 A.首先发展短时记忆 B.儿童越大长时记忆的容量越大 C.儿童长时记忆的发展随着年龄有所发展 D.儿童短时记忆容量随着年龄增加 13、以下不属于儿童情绪问题的是(D)。 A.焦虑症 B.恐怖症 C.孤独症 D.吮手指、咬指甲 14、以下不属于口吃的原因的是(D)。 A.火警、地震、亲人死亡 B.模仿 C.父母在学说话时过于急躁 D.食物因素 15、以下性教育方式中错误的是(D)。 A.注意性卫生习惯的培养 B.儿童出现夹腿行为时应当恰当干预 C.性不良行为的干预一定要注意儿童的心理健康 D.儿童提出性相关问题时应该直接拒绝回答 16、对多动症应采取心理和( A )治疗方法。 A.行为 B.药物 C.手术 D.针灸 17、以下不属于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是( C)。 A.遗传因素 B.气质特点 C.五官相貌 D.生理因素 18、较严重的口吃患者需要( D )治疗,由专业的治疗师指导儿童进行训练。 A.行为 B.药物 C.手术 D.言语 19、加强儿童性卫生习惯的培养可以减少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儿童要勤洗澡、勤换内裤,女童要每晚(B)清洁会阴,保持外生殖器官的清洁卫生。 A.用湿纸巾 B.用水 C.用毛巾 D.用纸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包括认知

4、8、10、11、12、14、1 5、16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包括认知、语言、情绪、人格和社会适应等方面 1..儿童少年认知能力包含的主要方面 认知能力主要包括感知觉、记忆、注意力及思维等方面 2.儿童少年注意力及记忆力发展的规律 婴幼儿期无意注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有意注意开始萌芽;学龄前期依然以无意注意占优势,学龄期有意注意逐渐发展起来。婴幼儿时期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学龄前期记忆的有意性发展开始明显,学龄期有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青少年期有意识记日益占主导地位。 3.儿童少年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 4.感觉和知觉各包含哪些方面 感觉有视、听、嗅、味和皮肤觉等五类;知觉有时间知觉、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等 5.想象和表象的关系是什么? 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6.儿童期记忆发展有哪些特点? 婴幼儿时期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主要以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识记成分在逐渐增加。学龄前期记忆的有意性发展开始明显。学龄期有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青少年期有意识记日益占主导地位。进入青少年期以后对抽象材料的记忆能力也明显增强 10、婴幼儿的言语发育可以划分为哪三个不同的阶段? 言语发展的准备期(从出生到1周岁)、单词句时期(1~1.5岁)、多词句时期(1.5~3岁)11、内部语言的发展的过程有哪些? 自言自语逐渐减少,转化为积极的独立思考 12、书面语言能力发展的主要过程? 13、儿童少年语言能力发展的主要阶段 一是出声思维期;二是过渡期;三是无声思维期 14、语音、词汇和语法、口头语言发育的一般规律 15、书面语言能力发展经历的三个过程 识字、阅读和写作 16、情绪、情感的定义 情绪(emotion)由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反映客观事物与人需求间的关系。情感(feeling)与人的高级社会需求是否满足相联系,在情绪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是在社会交往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如友谊感、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等,这是人类独有的一种情绪状态。 17、儿童少年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 哭是儿童最初的原始情绪反应之一。自发性微笑和社会性微笑两个阶段 18、婴儿的笑分为哪两种? 自发性微笑和社会性微笑 19、学龄前儿童情绪情感发育特点? 1.情绪和情感都迅速而强烈,有两极性 2.内隐性和表现性共同存在 3.高级情感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20、请说明自我意识包括几个方面?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专题拓展资源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我们在本书的第一章讲过,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即发展的方向、顺序;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和年龄特征;学前儿童的个别差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起作用的规律等四个方面。通过前面各章的学习,我们实际上对这几个方面的知识都已经有所接触。本章作为全书的最后一章,将对这些知识加以条理化并在理论上作进一步阐述,以帮助读者提纲挈领地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本章着重讨论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和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两大问题。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本书第二章到第五章,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整体上介绍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和年龄特征,从第六章起的以后各章,又从认识、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各个方面介绍入学前各年龄阶段的特征。从这些横向的和纵向的发展特征,可以看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简单到复杂 刚出生的孩子只有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复杂化。这种发展趋势又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从不齐全到齐全 新生儿并不完全具备人所特有的全部心理活动,比如:初生时还不能集中注意,头几个月的孩子还不会认人,1岁半以前还没有想象活动,2岁左右才开始真正掌握的语言,6岁左右个性才开始初具雏形。这就是说,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是在出生后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的,各种心理过程出现和形成的次序,服从由简单向复杂发展的规律,感觉和知觉属于简单的认识过程,在感知之后出现记忆,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才发生想象和思维等比较复杂的认识过程,以及其它复杂的心理活动。待各种心理过程都已齐全,并逐渐形成统一的个性时,儿童的心理要比最初复杂得多。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及评价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及评价 教学目的:1.了解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特点及神经反射检查的方法; 2.了解儿童运动发育的里程碑及运用运动发育对儿童神经心理的评价; 3.熟悉儿童认知、情绪、社会性及个性发育; 4.熟悉CBCL对儿童行为的评价; 5.掌握DDST的操作及评价过程。 学时:3学时 第一节儿童神经系统发育 一、神经系统的发生与分化 我们对大脑发育和功能还知之甚少,但可通过检查神经反射活动和其他神经行为活动,间接地了解脑的功能,早期发现婴儿脑损伤。 胚胎在第二周发育成3层,即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神经系统起源于外胚层。 (一)胚胎期神经系统发生与分化 1.神经板神经外胚层背侧中线的被复上皮细胞增殖增厚,形成神经板。 2.神经褶与神经沟神经板两侧边缘逐渐隆起、卷曲形成神经褶,中央下陷成神经沟。 3.神经管神经褶向中间靠拢,神经沟成管状,在受精后第4周,神经管两端的神经孔闭合。神经管头端较阔,将来发育成脑;尾端较细,将来发育成脊髓;中央管腔发育成脊髓中央管。到第4周末,神经管头端形成前、中、后3个脑泡。第5周开始,出现头曲、颈曲和脑桥曲。第6周,出现左右两个脑泡(端脑)、间脑、中脑和菱脑。到第7~8周,大脑半球、基底节、丘脑、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眼、脑血管等均已分化。 4.神经管上皮的分化第6周末,神经管上皮细胞分为室管膜层(发育成脑室管膜胶质)、中层新生细胞(发育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边缘层(形成脑脊膜)。 5.脑细胞的发育第7周,脑细胞向外周移行,早分化的细胞在内部,晚分化的新细胞通过深层转到外层,形成脑皮质的各分层。受孕后的10~18周为大脑皮质细胞分化的旺盛阶段,20~25周脑细胞数已接近成人,25周细胞基本结构完整。 (二)脑细胞发育的特点 1.数量成熟的脑细胞称之为神经元,神经元包括多边形的胞体、突起(树突和轴突)。人脑中神经元(neuron)不少于100亿个。 2.一次性完成脑细胞形成主要在妊娠6个月内,妊娠7~9月脑细胞数量稳定。 3.出生后的发育表现为神经细胞的体积增大,神经纤维增多、增长、增粗;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在6岁前速度最快,以后减慢,30岁左右全部完成;6岁以后以轴突和树突间的联系加强、神经环路的增加为主。 4.神经纤维的髓鞘化不同的神经纤维髓鞘化不一致,所有主要感觉束髓鞘化在出生时已相当充分。听神经出生时几乎所有纤维均含有较多的髓鞘,整个听觉通路的髓鞘化在2岁时已完成;视神经以外的视觉通路神经髓鞘化在出生时已相当充分,而视神经仅在眼眶一段有少量髓鞘。运动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在出生时才开始,但与吞咽、吸吮动作有关的脑神经纤维的髓鞘在出生前已经形成。大脑皮层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则一直持续到成年。 5.婴幼儿期神经发育特征婴幼儿期髓鞘化程度低,分化差,兴奋易泛化。神经元数量与纤维的复杂程度与儿童智商呈正相关。 (三)神经发育异常

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 导语:(一)新生儿婴儿出生后除一般神经学或反射性行为(如觅食反射、拥抱反射、吸吮反射等)外,尚具有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新生儿行为的质量 (一)新生儿婴儿出生后除一般神经学或反射性行为(如觅食反射、拥抱反射、吸吮反射等)外,尚具有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新生儿行为的质量,高度取决于婴儿当时所处的唤醒程度。一个完全正常的婴儿在出生后l-2小时一般可在安静的觉醒状态下度过较长的时间。从出生时起,小儿即有对客体发生视觉固定的能力,并能对客体的运动进行追视。对简单的几何图形能够视觉扫描,其中对人脸特别感兴趣。在以后的几天中,小儿以这种行为耗费的时间大约为一天的10%。 “适应反应”(Orienting response)是指婴儿对环境变化所产生的某些行为。当一新的刺激抵达听、视及其他感觉系统时,小儿会变得较为警觉,此时自发性运动受抑制,头可朝向刺激方向转动,并伴心率加快等生理方面的改变。当对这种刺激逐渐适应时,则心率减慢。如果又出现一个完全陌生的刺激时,心率又加速。但当这种刺激反复出现时,则又发生了习惯性适应。 Brazelton把观察到的新生儿行为综合在一起,设计出一套新生儿行为评价量表。该量表从4个方面分析了新生儿的行为:①相互作用过程(视觉、警觉、安抚等);②动作过程(肌张力、动作的成熟、防御反应、口-手运动、一般活动水平、反射行为等);②生理调节(对亮光、铃声、格格声、针刺的习惯形成);④对刺激的反应(震颤、皮肤色泽变化、惊吓反应等)。这个行为量表可找出新生儿行为功能上的缺陷,评出正常行为的水平和质量,分析损伤、药物及其他干预因素对行为的影响,并能预测小儿将来的发育和功能。目前在我国实行的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2.客体永久性:是指当一个物体从视野中消失后,儿童仍能知道它的存在。 3.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的思维。 4.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5.结构性游戏:是有组织的目标导向的游戏,也就是说,儿童在一定目标的指引下,通过操作,将一些无意义的材料变成有意义的结果的游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至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在怀孕后的第四周,胚胎第一个形成的是神经系统。 3.婴儿从4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 4.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婴儿通过笑能引起其他人对他作出积极的反应。 5.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教师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 6.到了2岁左右,儿童歌曲的基本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自发唱出来的"咿呀之歌"已经具有了歌曲所具备的一个大体的构架和轮廓,心理学家称之为婴幼儿的"轮廓歌"。 7.托马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类型: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和启动缓慢型。

8.心理学家Parten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四种:独自游戏、平行游戏、和合作游戏、联合游戏 9.儿童一般要到六七岁才能获得性别恒常性的认识。 10.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结构,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11.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学习而习得新行为。 12.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既不是来自自主体(即大脑),也不是来自客体(即环境),而是来自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 4分) 1.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2.简述儿童产生惧怕的原因。 (1)熟悉环境的改变;( 2 )被他人惧怕情绪感染;(3)后天经验所致。 3.简述安沃斯提出的儿童依恋的模式类型。 (1)焦虑-一回避型;(2 )安全型;( 3 )焦虑一一反抗型。 四、论述题( 1 6分):试论述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1)帮助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同伴使儿童获得了支持资源,在儿童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冲突将导致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促进社会交流所需技能的获得。(2)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儿童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促进自我概念的形成和人格的发展。(3)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儿童可以从同伴中得到情感的宣泄、宽慰、同情和理解,因而产生安全感和责任感,相互帮助克服情绪上的问题,获得良好的情感发展。(无详细阐述,酌情减分) 五、案例分析题(2 0分)

各阶段幼儿心理发育特征

各阶段幼儿心理发育特征 1、13~15个月幼儿心理发育 (1)注意力注意力更加持久和有目的性,能逐步集中注意力看书、图片、电视、听儿歌及故事等。 (2)经历力能记住自己的东西,以及几个好伙伴的名字,对曾经识记过的事物保持经历的时刻增加,能再认几天到十几天前的事物。 (3)思维开始显现抽象思维能力,但仍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概括能力专门低。 (4)情绪和情感显现同情心,当多个小孩在一起玩耍时,如果一个小孩哭了,其他小孩也会一起哭,以表示同情。那个时期的小孩与亲人相互依恋的情感最强,也是分离焦虑情绪最强的时期。 (5)意志显现最初的意志状态,但操纵能力仍专门差。 2、16~18个月幼儿心理发育 (1)注意力能按照大人的要求,服从一定的活动需要,注意某些事物。 (2)经历力对曾经记过的事物,保持经历的时刻进一步增加。 (3)思维仍以直觉行动性思维为主,具体的形象思维有了初步的进展。 (4)情绪和情感要紧特点为同情心、分离焦虑和怕生人或生疏环境。 (5)意志力能按大人的叮嘱完成一定的动作,如拿东西等,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操纵和支配自己的行动。 3、19~21个月幼儿心理发育 (1)注意力能集中注意某一事物达5~8分钟。 (2)经历力能记住大人一些简单要求,以及记住一些短小歌曲或诗歌。显现回忆的能力。 (3)思维能分析简单的咨询题并给予解答。

(4)情绪和感情情绪分化更为明显,如愉快的情绪分化为快乐与欢乐两种情绪;否定的、不愉快的情绪中,又分化为厌恶、惧怕和愤慨等不同的情绪。 (5)意志力在行动中能克服一定的困难,如桌子上的东西太高,拿不着时,小孩会搬凳子,爬上去拿。 4、2岁幼儿心理发育 (1)注意力能集中注意10~15分钟,能精确、更主动地听故事。 (2)经历力能记住简单的儿歌,显现再现的回忆。 (3)情绪和感情对亲人发出微笑,对生疏人、物或环境有惧怕感。能爬或走向特定的人,并跟随其后表示欢迎或再见等欢乐情绪。 (4)意志力表现出强烈的独立行动的愿望,什么事都要自己做,如自己穿衣服、吃饭等。 5、3岁幼儿心理发育 (1)注意力能集中5分钟看小朋友做操,喜爱看幼儿画册。 (2)经历力能再认识几个月前遇到过的事物,能再现几周前遇过的事物。 (3)情绪和情感能真正地发脾气。感情逐步稳固,如父母经常给小孩以关怀、爱抚,小孩则产生欢乐的情感,反之,则产生惧怕、憎恨、不愉快的情感。显现“逆反心理”,这种心理状态只是一时性的,在通常情形下仍旧信任和依靠父母。小孩的违拗行为超过一定限度,如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大哭大闹不止,或与父母对立情绪专门重,表明小孩可能有心理障碍。 (4)意志力自觉性和自制力都有所进展,如睡午觉时能做到不讲话。持久性有所进展,做某事的持久性有所延长,在游戏中的持久性比一样枯燥的活动更长。 (5)自我意识自我评判能力有所进展,但仍是轻信别人的评判或是依据外部行为的和笼统的评判。如只是简单重复评判大人,只是按照不骂人、听话等外部行为评判,或只是以好、不行,对、不对等笼统地评判自己。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知识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3-4岁) 一、认识的发展 1、感知觉的发展 1) 视觉:主要表现为视力发展和变色力发展两个方面。 3岁以后,幼儿喜欢看图书,用眼睛看近距离和细小东西的机会不断增加,能够学会分清各种基本颜色,如:红、绿、黄、蓝、黑等。对于色调相近的颜色,如:红和粉红,黄和橘黄等则易混淆。 2) 听觉:发展较早,到3岁基本完成。 3) 空间知觉:能辨认上下,但不能很好地辨别前后、左右。 4) 时间知觉:能领会“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感念,但不能掌握“过 去、现在、将来”的概念。 5) 观察力:刚刚萌发,只是停留在表面肤浅的观察上,他们还不会按目 的去观察,且观察目的会随观察过程发生转移,观察兴趣常常会替代成人要求的观察目的。小班幼儿持续观察时间很短,只有6—7分钟,甚至更短。观察的事物,常常是零星的,不会概括和联系起来观察某一事物。观察时常常用手指头帮忙,指着图片和物体进行观察。2、注意的发展:仍处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正在逐步增加。(有意注意一般只能维持3—5分钟)。 小班幼儿的注意转移、分配能力都很差,表现在观察图片时,仅 能注意其主要的、鲜明的部分而忽视其它部分;在做律动时,只能听琴声两手上下挥动或双脚小跑步,而不能将身体各个部分的运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3、记忆的发展:主要以无意识记、机械识记为主,凡是感兴趣的、印象生动强烈的事情就容易记住,具有直观的、形象的性质。 4、思维的发展: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 3岁以前幼儿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他们的思维和动作、行为紧密联系,一旦动作停止或转移,其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或转移。小班幼儿的思维扔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但他们已经开始借助具体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进行,即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 1) 这个阶段的幼儿只能掌握日常生活中具体概念,如:实物概念、简单的数概念等,很难掌握抽象的关系概念、时间概念、道德概念等。 2) 在推理判断时,常常以事物的外部联系为依据,而不是以事物的内在联系为依据。 5、想象的发展: 1) 没有预定的目的,受当时事物的影响比较大。 2) 由于想象没有预定的目的,易受当时情景的影响,所以想象比较被动,主题也不稳定。 3) 这时期幼儿常以想象过程为满足,而不去考虑想想的目的。 2另外,小班幼儿还喜欢夸大想象,把没有的事情说得活龙活现。 二、情感发展 1、同情心:具有一定的同情心,但是,他们不会表达自己,只能做出一些举动,甚至是一些不应该的举动来表达自己。 2、荣誉感:对荣誉感的理解大多局限在自己身上,而较少考虑到整个班级,还不知道为别人的成功而高兴。

复习提纲(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和辅导)

填空题 1.理性情感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增加幸福,减少痛苦) 2.依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鲍尔比) 3.当今心理健康的主要着眼点是(健康人的心理保健) 4.布鲁姆对影响个体或群体健康的诸多因素进行考察和归纳,提出了HS=f(E+AcHs+B+LS)的健康公式,其中“AcHs”指的是(保健设施的易获得性) 5.下列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儿童偷窃,常常是因为自我意识尚未形成,分不清主体和客体) 6.下列理论属于行为主义理论(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7.完整治疗法是由下列哪位心理学家创立的(皮尔斯) 8.对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影响最大的社会性因素是(托幼机构) 9.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最终取决于他们的(健康行为) 10.世界上第一套智力测验量表是(比纳—西蒙量表) 11.对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因素在理论上的探讨最具说服力的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12.罗杰斯的著作(《心理辅导与心理疗法》)的出版提高了人们对心理疗法的关心程度。 13.将有较严重问题行为或有发展障碍的学前儿童置于普通班级学习的形式称为(融合班)。 15.基于(精神分析)理论的游戏治疗是一种指导性的游戏疗法。 16.儿童在情绪急剧变化时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称为(屏气发作)。 17.对学前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供选择和运用的教育方法主要有(创设适宜环境)、(安排妥善的活动时间)和(制定合适课程)等。 18.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是(康涅狄克州心理健康协会)。 19.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主要有(智力发展正常)、(情绪反应适度)、(人际关系融洽)、)行为统一协调)、(性格特征良好)。 20.弱智儿童主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缺乏(内在动机)、缺乏(对行为的控制)和缺乏(社会行为的技巧)。 21.个体心理学派认为,辅导者的任务是帮助儿童以现实目标代替非现实目标,并且增加儿童的(社会兴趣)及(人际能力)。 22.(沙箱疗法)是由英国伦敦的小儿科医生劳恩菲尔德创始的儿童心理疗法。 23.所谓“生命风格”,指的是个体不断前进达到目标时的一种特有方式和习惯反应。 1.精神动力学理论是由下列哪位心理学家创立的?(弗洛伊德) 1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预警征象筛查问卷(WSCMBD)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预警征象筛查问卷 量表介绍: 该量表主要用于基层儿童心理保健目的,量表适用范围0-3岁,2013年编制成功 问卷结构: 该量表共有8个年龄监测点分别为:3个月.6个月.8个月.12个月.1.5岁.2岁.2.5岁.3岁等每个年龄点包括四个条目分别为:大运动、精细运动、言语能力、认知能力、社会能力 测试方法: 询问家长的方式实现,平均耗时2-3分钟 评分标准: 出现与相应年龄段一项不通过为可疑异常,建议转诊 注意事项 (1)家长解释不清时,需详细解释,必要时需现场测试 (2)出现未通过时,需要进一步检查,该量表不能定性,如不具备筛查能力,需要进一步转诊 (3)量表仅做预警使用,不能作为筛查量表和诊断量表使用,需尊重专业医护人员意见。 量表主体: 第一部分:月龄 (1)对很大的声音没反应 (2)不追视人脸,不追是移动人或物品 (3)引逗时不发音或不会笑 (4)俯卧时不会抬头 第二部分:6个月 (1)发音少,不会笑出声 (2)进我拳不松开 (3)不会伸手及抓物 (4)不能扶做 第三部分:8个月 1听到声音无应答。 2.不会区分生人和熟人 3.不会双手传递玩具。 4.不会独坐。 第四部分:12个月 1.不会挥手表示“再见”或拍手表示“欢迎”。 2.呼唤名字无反应。 3.不会用拇示指对捏小物品。

4.不会扶物站立。 第五部分:18个月 1.不会有意识叫“爸爸”或“妈妈” 2.不会按要求指人或物。 3.不会独走。 4.与人无目光对视。 第六部分:2岁 1.无有意义的语言。 2.不会扶栏上楼梯/台阶。 3.不会跑。 4.不会用匙吃饭 第七部分:两岁半 1.兴趣单一,刻板。 2.不会说2-3个宇的短语。 3.不会示意大小使。 4.走路经常倒 第八部分:3岁 L.不会双脚跳。 2.不会模仿画圆 3.不能与其他儿童交流、游戏。 4.不会说自已的名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