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经世致用”思想与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务实发展

“经世致用”思想与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务实发展

“经世致用”思想与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务实发展
“经世致用”思想与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务实发展

“经世致用”思想与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务实发展

科目:中国思想史

老师:方民镐

学生 : 周礼国

专业 : 英语

学号 : 1330 1910

摘要:“经世致用”即要面对现实,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社会问题以谋求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这一在封建社会末期走向高潮的哲学和教育观点体现着人们对国家安慰的担忧。在和平年代,作为知识分子典型代表的当代大学生,领悟和落实“经世致用”的思想和价值取向对祖国的未来的建设意义非凡。

关键词:经世致用,务实,大学生,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践

“经世致用”是在明末清初这一特定历史背景之下,由顾炎武等思想家立足社会现状而提出的学说,它是儒家文化的一种延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经世”,即要有远大的理想,心系天下,解决世界上的事务,;“致用”,即尽其所用,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以理论指导和检验实践。“经世致用”就是把所有的学问运用到现实的治理社会的进程当中去。它是在明末清初的政治文化和经济背景之下的伟大的思想转变,是社会主流思想与社会发展矛盾的产物。在宋明时期,儒学主要表现为理学,强调理性和思辨的,使得整个儒学系统更加严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理学以及心学的发展,后续出现了思想的空洞,过分脱离社会现实,不关心国家事务,明末清初政治的变迁,社会矛盾的激化,以及清初文化的繁荣,使得这些空洞的理性儒学与社会的发展不协调。于是,新的思想家们深刻分析社会现实,对旧的不合时宜的儒学提出批判,“经世致用”的学说便产生了萌芽。这样的思想萌芽虽然在清王朝的统治之下并没有壮大,但是随着封建王朝的衰落以及清末封建王朝和资本主义各国的摩擦升温,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再一次受到了爱国人士们的重新审视,一批有思想的进步学者,思想家,政治家结合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把“经世致用”思想推向了高潮。呼吁人们关注社会现实,关注实事,提倡社会改革。无论是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还是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都是对“经世致用”思想的体现和运用。

“经世致用”,是封建社会晚期面对内忧外患时国人试图寻求一条救国救民道路国人过程中时局深刻思索的产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时至今日,社会现状显然不同于当时,可是“经世致用”依然有着基于其精髓的新的诠释,对现实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当代的青年,尤其是当代的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未来的重任,对于如何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建设祖国的实践当中去这一问题的研究也就是对“经世致用”是如何被运用到建设祖国当中去的问题的研究。

“经世致用”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五个:

其一,务当世之事,立足于现实和当下。对于尚未步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们而言,务实在于个人品质的培养。受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不仅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更是一个对人格提升的过程。务实是一种成熟的人格,想问题办事情,从现实出发,忌眼高手低。小到解决学习中的所遇到的问题,大到处理人生重大问题,比如理想,职业生涯规划,务实的品格无时无刻不展现其重要性。青年当胸怀大志,但是大志是基于个人实际状况而量身定制的,并不能说做一名科学家这样的理想一定伟大,而想做一名农民就渺小。基于自身现实的才是最适合自己的。而着眼于当下,并不意味着对过去和未来的忽视,而是基于当下对过去经验的总结而展望未来。

其二,勇于任事,勇于担当。这也是作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的重要标志之一。敢于担当自己应该有的责任是实现“经世致用”的主观条件。得益于改革开放带来的跨世纪的发展,我国的教育硬实力和软实力均稳健提升,学生有充足的条件学习大量的知识;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重视,大学生们有足够的机会参与实践锻炼自己。当知识的储备和实践的机遇同时出现时,二者是否能够真正相结合,则在于实践人的综合素质,而敢做敢为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在运用知识参与实践时,不仅要知道怎样实践,更要采取行动敢于实践,并且对自己的行动负责。从现实出发,尝试新的实践,从实践中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勇敢面对自己的不足,同时肯定自己的成就。为更多的实践做好充分的准备,紧密联系好理论和实践的主观结合。

其三,致力于创新精神。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更深层次实现“经世致用”的动力。知识是基于观察和经验而总结出的系统化的理论,是一个相对普遍的体系,但是之所以每个人接受相同的知识,却能产生不同的反响,是因为对知识的处理方式的不同。单纯的知识积累对于创新和发展是极其不利的。知识的主观层面的意义在于它能够激发人的思维,独特而有意义的思维的产生就是创新。创新是灵感和知识积累的产物,而知识的积累则是创新的根基,广泛的知识开阔眼界,开阔思维,触发对新事物的敏感。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因此,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之中,创新成了如何在相似而有限的知识的指导下推陈出新,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因此,大学生们首先应该广泛学习,为创新打好基础,同时不可局限于知识,而在积累之上用知识发散思维,从而为创新打造更多的机会。知识的作用不在于填补大脑,而在于扩展大脑的思维空间。

其四,务实调查的作风。这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当代的大学生们,有足够的条件学习了充足的课本知识,即便是简单的填充,也是一个有分量的知识填充。而参与实地调查,一方面,能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另一方面,也在实践的过程中检验和再次加强学习了所学的知识。“经世致用”是一个螺旋式上升发展的过程。在实践中运用和检验理论,之后完善理论而更好的指导下一次的实践活动,这样的提升和循环逐渐充实理论,提升实践质量和效率。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的积累和务实考察当齐头并进,相辅相成。每一次的务实调查都是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最后,广泛地考察与研究事物的视野。视野的广阔与否决定着“经世”的成就。正如清王朝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而藐视其他西方文明而后被不曾见过的利器打击却不知该国家的位置这一可悲的历史现实,纵然中国有灿烂的文化,广袤的领土,视野的短浅使得繁荣文化并没有推动社会发展,悲剧一幕幕上演。林则徐的开眼看世界,魏源翻译《海国图志》了解外国状况以及亲自游历各地研究不同地域文明的事例则告诉我们开阔视野对实现“经世”的重要意义。作为大学生,我们不能仅仅学习课堂上以及自己专业的知识,还要研读其他领域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人文知识与自然知识,专业知识与非专业知识,国际知识与国内知识兼顾。只有拥有广泛的知识面,才能在运用知识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表现得更加全面,更加高效。

“经世致用”是历史上的一种哲学思潮,也是先进思想者和政治家们担忧民族兴亡而探索出的就过主张。而在当代,它用多彩的历史背景给我们以启迪,即我们作为祖国的接班人,首先应该有大量的知识的积累,并敢于实践,勇于担当责任,切实把书本知识和实地调查结合起来,兼顾书本知识的积累,和实地考察的进行。既要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立足当下和现实,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关心民族的兴亡和人民大众的疾苦的精神,又要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胸怀以及致力于“经世”的知识的学习。广泛研究事物和进行实地考察,开阔自己的视野和思维,用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以培养自己对新事物的敏感,从而为创新打好基础。而“经世致用”只有在真正的拿出实际行动才能展现其非凡的意义。因此,当下青年们当注重学以致用,并发扬注重实践,乐于实践,敢于实践的务实精神,广泛参与调查和社会活动,在运用知识和实践活动当中发展创新和务实能力。

立足岗位 务实创新--集中教育活动演讲稿

立足岗位务实创新共创濮阳美好明天 “一创双优”开展一年多了,经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我收益匪浅。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公务员,在平凡的岗位上过着平凡的生活,梦想中的成功似乎离我很远。一度我也曾昏昏度日,对工作也有所懈怠,心中总想反正努力也好,懒惰也罢,工作还不就是那样?但这次活动的深入开展使我重新思考,什么是成功?螺丝虽小,安全事大;岗位平凡,责任不凡。往小的方面说,做好工作,是一种责任,是应尽职责;往大的方面说,做好工作,就是一种成功,是为濮阳添砖加瓦,为300多万人民负责。所以,成功不一定要轰轰烈烈,立足岗位,尽好本职也是一种成功。 如何做好本职工作?我想,首先要做到不说空话、多干实事。“天下之事,行之贵力”,只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戒骄戒躁、真抓实干,才能出成绩有实效!求真务实重干,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之本、兴国之道。这种精神对于今天的濮阳,尤其重要。近年来,濮阳发展慢了,落后了,于是出现这样那样的怨言,自我矮化、怨天尤人。可牢骚终究解决不了问题,空话说一百遍还是空话。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从自身做起,打破消极依赖的思想枷锁,树立事在人为的观念、树立自强自立的观念、树立爱拼会赢的观念、树立合力兴濮的观念,那么濮阳的发展才能更快,濮阳的未来才能大有希望!是的,我们每个人力量很小,但汇聚在一起不就是一股推动濮阳跨越式发展的强劲

洪流? 要做好本职工作,第二要创新观念、拓展思路。“尊新必兴、守旧必衰”,干工作光有冲劲是不够的,更要有正确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工作方式要么效率低下,要么毫无成绩,甚至会成为阻碍发展的绊脚石。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谁能先行一步,谁就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所以,发展就要敢创新,要敢破敢立,破就要破除思想上的框框,破除不敢为懒于为的“心中之贼”;立就要树立勇于担当的观念、树立敢为人先的观念、树立开放合作的观念、树立精于运作的观念。在工作中要善于变通,从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只要利于濮阳发展的,我们都要努力的去争取,变通的去落实;要勇于探索,始终保持“敢闯、敢冒、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要勤于学习,创新的本质在于“新”,新从那里来?“新”来源于我们的知识和视野。只有不断的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拓展战略视野,才能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为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源泉。 要做好本职工作,第三要科学计划,节点推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日常工作千头万绪,如何保证每项工作都顺利开展?那就要提前谋划,树立超前谋划的观念,给自己的工作建立台帐,定下节点,不但可以使工作井然有序,更能自我加压,不断鞭策自己努力工作。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起步之年,濮阳的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做为发改战线

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

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从法学角度看,虽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做的事情千头万绪,但其中最关键、最根本的事情,是要切实提升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水平。 为了这个目的,首先需要充分认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提升公民基本权利保障水平的地位和意义。 1、保障基本权利就是发展生产力。保障基本权利与发展生产力是统一的。《共产党宣言》有这样一段话:“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为什么是这样的呢?从政治经济学上,马克思、恩格斯把它归结为生产关系的变革,但在法律上,他们却是将其与“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

度”联系起来展开讨论的。换句话说,从法学角度看,那个时代生产力突飞猛进发展的原因在于人的基本权利,其中首先是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利,随后是政治权利,得到了此前从来没有过的尊重和保障。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解放的核心内容是人的解放——人的人身的解放,人的思想的解放,即人身自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事实上,在今天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就是因为给了人们以较多的人身自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经济生活领域的自由,财产权得到了较大程度的保障,经济才得到了与日俱增的发展。经验的事实表明,基本权利的保障水平与生产力的发展有直接的对应关系。 2、基本权利应该是法治、法制的首要价值;提升基本权利保障水平应该是法治、法制的基础性内容。过去这个问题我们谈得不清楚。确认法治、法制的价值涉及到对它们的使命、任务的认识。我国的主流法意识,过去在这方面的失

高三历史秦汉时期的文化

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第七节秦汉时期的文化 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秦汉文化的特点。太初历;张衡的科技成就;关于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九章算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华佗;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西汉前期的纸;蔡伦改进造纸术;造纸术的传播及其影响。两汉时期哲学与宗教发展的基本特点;董仲舒及其思想与著作;王充的思想及其著作;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形成;早期道教的经典及早期道教的活动。司马迁与《史记》;《汉书》。赋与汉赋的代表作;乐府诗。秦汉陶塑艺术及其精品;秦汉铸铜艺术及其代表作;秦汉绘画艺术。 二、能力培养目标 1.秦汉大一统,社会比较稳定,封建经济发展,促成了文化发达昌明。国内各民族之间联系密切,中外交往活跃,又为秦汉文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进行立体观察和分析研究的能力。 2.儒学的改造,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形成,情况较为复杂,其影响又是多方面的。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较为复杂的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较能反映不同学生的各自的思维特质,教师宜尽力保护他们的思维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空间。同时,要积极引导,循循善诱,使他们的个性发展逐渐纳入科学的轨道。 3.秦汉时期,文学艺术的创作思想活跃,许多作品气度不凡,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中,引导学生欣赏这些文学艺术的精品,潜移默化,提高他们的文艺鉴赏水平。 三、思想教育目标

1.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中国在世界上最先跨入封建时代,秦汉时期又迅速进入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发展高峰。这是秦汉文化气势宏大、辉煌灿烂的前提和重要条件。 2.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秦汉时期,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和思想、史学、文学、艺术诸方面,都创造了突出的成就。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向世界展现了特有的东方文化的魅力,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教学要点 一、秦汉文化的特点 1.统一与多样化有机结合 2.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 3.水平居于世界前列 4.奋发向上,气势恢宏 二、科学技术 1.天文历法 2.数学 3.医学 4.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三、哲学与宗教 1.两汉思想领域的基本状况 2.董仲舒的儒学 3.王充及其《论衡》 4.佛教的传入 5 道教的形成 四、史学的巨大成就 1.司马迁与《史记》 2.《汉书》 五、文学的新成就 1.赋的兴起与汉赋代表作 2.汉代诗歌

务实创新演讲稿8篇_演讲稿精华版

《务实创新演讲稿》 务实创新演讲稿(一): 大家好,这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在务实的基础之上创新》。 首先,什么是创新,我觉得创新务必基于务实的基础之上,才会是有效的创新。德鲁克先生在书中告诉我们:创新是有目的性的,是一门学科。对于我们企业,我们创新的目的就是要帮忙客户体现更大的价值,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书中德鲁克先生还告诫我们:创新是否成功不在于它是否新颖、巧妙或具有科学内涵,而在于它是否能够赢得市场。这就说明企业所倡导的创新就应是实用型的创新,对于我们企业,我们的创新务必是聚焦客户的信息化的创新,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创新的过程中务必立足客户的需求,立足企业的实际状况,遵循市场发展的规律,只有这样我们的创新成果才会对企业发展有好处和价值,才是真正有效果。 要想让我们的创新真正做到是基于实事求是基础的创新,我想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创新。德鲁克先生在书中谈到,对于创新的误解,主要有这么几种,一是把创新与聪明的创意或发明混为一谈;二是一提到它就想到科学性的创造发明;三是很多人认为凡开创一项新生意或者新事 业就是创新。事实上,创新对于企业来说,主要是看能否为客户创造出新的价值,带给新的服务。 创新务必是主观意愿而不是偶然的机遇。书中德鲁克先生告诉我们,创新的机会处处都有,创新的行为人人都能够做到,更为重要的是创新是能够学习、能够训练的。这就是说,创新并不是偶然遇到的机遇,不是不可控制的,创新的思维、行为是只要我们有这样的主观意愿就能够学习得会,掌握得了,实践得下去的。因此,应对创新的要求,我们务必养成正确的心态。 首先是要克服对于创新的畏难情绪,不要因为改变有可能遭受失败就抵触和抗拒;其次要 有持续的韧性,创新的过程必然是曲折的,因此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来应对创新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挫折,要有健康的心理来调整创新实践的思路和步骤;最后要有耐力,就算经历了多次 失败,只要坚信方向是正确的就务必要坚持推行下去。 创新务必付诸于行动和实践才有现实好处和价值。从创新的思维到付诸创新实践,到取得创新成果,这中间的过程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是难以逾越的鸿沟。记得马云在演讲中以前这样描述他的创业经历,他说,很多人晚上想得是心潮澎湃,到了第二天早上就一切照旧,从产生思路,到付诸行动,往往需要十分的勇气和决断力。创新也是一样,只有当我们把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付诸到实际的行为中,转成具体的工作思路,并推行下去,这些思路、意识才有实际的好处和价值,才有可能产生出创新的成果。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务实创新演讲稿(二): 立足岗位,务实创新 在XX工作接近一年,经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我收益匪浅。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公务员,在 平凡的岗位上过着平凡的生活,梦想中的成功似乎离我很远。一度我也曾昏昏度日,对工作也有所懈怠,心中总想反正努力也好,懒惰也罢,工作还不就是那样?但学习了垦利精神后我重新思考,什么是成功?螺丝虽小,安全事大;岗位平凡,职责不凡。往小的方面说,做好工作,

顾炎武的教育思想

顾炎武的教育思想 摘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①”这句名言就是出自顾炎武的代表作《日知录》,他不仅仅这样教学生,而且自己也做到了。他的“经世致用②”的进步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强调学习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对今天的我们也有很大的启发。 关键词:顾炎武;明末思想家;教育家;代表作《日知录》;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是明末与王夫之、黄宗羲齐名的三大进步爱国思想家、教育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名言就是出自他的代表作《日知录》。 顾炎武在教育方面提倡“经世致用”,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是一个很进步的教育理念,对今天也有很大的启发。“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能运用于实际。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在封建社会时期,许多读书人一股劲的钻研“八股文章”和诗词,但这些知识除了能够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实用价值不高。所谓的社会人才、国家栋梁,都是迂腐、脱离现实、空谈主义者。而经世致用就是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体现了顾炎武希望后世的读书人能够讲求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这一思想对后人影响很大,包括清末维新运动中的发起人之一——梁启超,他非常支持和鼓励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直到清末,终于废除了科举制度,读书人开始投身实业建设,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如孙中山,通过学医和在国外接触民主社会,回到国内后先是医学救人,后来参照美国先进的民主制度,领导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经世致用在今天对我们来说也有很大的启发。 我们作为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就是为了今后走出社会能将知识运用到社会建设中,范围缩小一点的话,就是为了能够用自己所学来谋生、甚至打拼一番事业。考试只是一个形式、一次对自己一段时间乃至整个大学学习以来的一次总结考评。我们在大学里追求的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不挂科、拿到文凭,而更应该利用这些时间,学习更多有用的东西。文凭只是一把敲开未来的钥匙,而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才是自己将来打拼事业、建设国家的资本。 今天许多大学生将许多精力和时间浪费在了玩电脑游戏、看网络小说等吃喝玩乐的事情上,晚上熬夜玩游戏、看小说,白天上课睡觉,到了考试的时候再通过各种方法让自己不挂科。这样就算你在网络世界里取得了怎样的成就,看过了多少小说,顺利拿到了文学文凭,将来走出社会,你会发现这些大部分都运用不到你的工作中,那时候才会突然醒悟,假如大学将玩游戏的精力用来例如学习制作网页学到精通、将看小说的时间用来看例如学习、研究顾炎武的《日知录》,或者一些英语文章等。将来能运用到的范围也是很广的。 2006年著名的中南大学将“经世致用”作为了校训,让每位求学的大学生铭记于心中。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所以,我们在大学的学习生活,要做到“经世致用”! 顾炎武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不忘告诉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指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顾炎武不仅仅这样教学生,自己也做到了。 明末爆发了农民起义,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占了北京城。关外的满清国趁虚而入,侵略中

第三课 二、引领人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案 第三课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二、引领人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教案作者:李少华 职称:中学政治二级教师 工作单位:广东省南海信息技术学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良好道德的作用,理解良好道德在促进人生发展、推动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理解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 认同良好道德的重要作用,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认同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对人生与社会的重要意义。 3.运用 自觉进行道德修养,推动个人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 良好道德的作用表现为几个方面: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支柱。良好道德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自身和事业发展的有利外部环境。对于学生来说,能够促进人生的发展是道德最重要的作用,也是离学生的自身需求最近的作用,理解好这一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其它几个方面。因此理解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是本课教学重点之一。 (2)高尚道德推进社会和谐 高尚道德通过影响先进生产力发展、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调整人际关系从而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和谐,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道德能够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 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但学生由于年龄较轻、阅历较浅,无法深刻理解各种意识形态对社会的不利影响,让学生掌握高尚道德对其他意识形态的影响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把道德能够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确定为

教学难点。 突破这一教学难点,要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意识形态,各种意识形态的对社会的不利影响。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真切的情感体验中感悟道理,避免干巴巴的理论说教。 3.结构线索 按照从个人到家庭,从家庭到社会的线索,从良好道德对人生发展的作用谈起,过渡到高尚道德对于推进社会和谐(对先进生产力、其他意识形态、人际关系的影响)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的一些经历关系到道德教育的成效,如社会一些不良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学生的判断能力弱,道德意识薄弱等。因此,老师不能将内容简单灌输给学生。必须在教学中引入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事例,从实际入手,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并变成自觉行动,才能达到德育课的学习目的。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阅读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 用投影仪投影道德模范的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投影:孔子、雷锋、王进喜的图片 讨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他们都具有良好的道德。这说明良好道德对他们人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那么,良好道德是怎样促进人生的发展的呢? 一、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 教师讲述案例:

经世致用简介

经世致用 编辑 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由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提出。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对后人影响很大。 作品名称经世致用 创作年代明清之际 作者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 名称来源出自儒家的“经世致用”之学 目录 1概述 2简介 3历史渊源 4引用概述编辑 经世致用思想的内涵:《辞源》中对“经世”的解释为:治理世事;另外,对“经济”的解释为:经国济民;“致用”为:尽其所用。《辞海》的解释为:明清之际主张学问有益于国家

的学术思潮。由此可以给经世致用下一个定义:经世致用就是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求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经世致用思 经世致用 想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思想家——孔子。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仔细分析儒家思想,可以看到,传统儒学本身就是一种“入世哲学”,孔子不遗余力地宣传他的思想,目的就是要改变春秋末年社会动乱,礼崩乐坏的局面,恢复他理想中的社会秩序。另外,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尚思辨。它不象其他哲学思想那样,用极强的思辨性去解释诸如世界的本原问题,今生与来世的问题或是人世与鬼神的关系等问题,而是很实在,甚至可以说是很实用地教人们如何做人,如何行事,教统治者如何治国。 由此可见,儒家思想从其产生之时,就具有强烈的经世的传统,这对中国传统社会的知识分子,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们吸收了这种经世精神,并将其作为自己重要的责任,自觉地担负起关心时政、关注国事、针砭时弊、甚至救国于危难之中的使命。 随着儒家思想不断被统治者利用、宣传,其中的实学之风也随之传播开来。到了宋代,程朱理学大兴,其集大成者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社会伦理准则。这正是在宋王朝的统治面临巨大危险之时提出的,目的就是要改变世风,以挽救国家。但后世的理学家却“把‘修身’置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加以强调,所以落实到行动上往往使修身养性的‘内圣’与治国平天下的‘外王’并论而形成事实上的对立,割裂了‘修齐治平’之间的有机整体联系”。走上了“穷理”之途,并将“理”的思想僵化,违背了朱熹“经世”的本意,失去了对现实

务实-奉献--创新--奋进--我们的大唐精神

附件 务实奉献创新奋进 ——我们的大唐精神 一、新时期需要新精神 企业精神是企业全体成员所共同具有的内心态度、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它是由企业管理层提倡、企业成员积极响应并与企业发展的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群体意识,反映企业的精神风貌。 企业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应符合以下三个特性:群体共鸣性、阶段现实性和时代同步性。 群体共鸣性。一种精神只有成为企业内部的群体意识时,才可认作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的形成不仅需要能够提出具有特色、富有生命力的理念表述,而且取决于这种理念在企业内部的共识程度、共鸣程度。 阶段现实性。企业精神是企业处于一定发展阶段的现实环境、现实状况和现实需要的反映。这是它最根本的特征,离开这一点,企业精神就不会具有生命力,也发挥不了它应有的作用。 时代同步性。企业精神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企业个性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具体化。优秀的企业精神应当能够让人从中把握时代的脉搏,感受到时代赋予企业的生机,面向企业的未来提出富于引领性的思想倡导。 在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组建11年之际,总结提出新的“大唐

精神”,符合企业精神发展创新的自身规律,符合大唐集团公司的现实要求与长远需求: (一)新的“大唐精神”是十万大唐员工在集团公司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精神共鸣 大唐员工是集团公司历史的创造者,也是集团公司未来的开拓者。没有员工的智慧和努力,就没有大唐事业的今天;没有员工的进取和奋斗,就不会有大唐事业的未来。集团公司的前途和命运与每位员工息息相关,集团公司推进做强做优、实现“大唐梦”的道路,就是大唐员工齐心协力、同心奋进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只有具备共同的精神,才能将最广大员工的思想、力量集中到企业发展的实质上来,集中到“大唐梦”的实现上来。这种精神应与员工心理诉求相一致,能在员工中引起共鸣、得到响应、易于贯彻执行。 (二)新的“大唐精神”是集团公司经营发展状况的客观反映和现实需要 集团公司在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推进做强做优的关键时期、攻坚时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经过11年的发展,集团公司实现了设备升级、规模扩张、资产质量大幅提高,但是改革发展也已步入深水区,诸多问题渐次涌现。结构调整任务繁重、非主业投资迟迟没有回报、资产负债率仍然处于高位、企业管理不严、集团管控不力等都是摆在集团公司面前的重大问题。在新的形势、新的环境、新的挑战面前,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勇气与决心,丰富、提升“同心文化”理论体系,创新“大唐精神”,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跃上新的台阶,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国际地位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但与我国国际地位和世界经济影响力不相称的是:一些国人文明素质亟待提高,少数游客不文明的行为,几乎使“中国人”成为“海外旅游不文明行为”的代名词,严重损害国家形象。随着我国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提高国民文明素质成为一项迫切而持久的课题。 在全球化的环境中,国民文明素质高低、公共行为规范与否,不再是国民个人的小事,而是折射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水准,关系到国家形象、民族声望的大事。纠正少数人不文明行为,提高国民文明素质,对于端正社会风气,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维护国家形象,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民文明素质问题的形成有其深层次的复杂原因,是个人内在修养和社会环境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国人在国内外公共活动中存在的种种陋习,仅仅依靠法律或制度的强制矫正,或是单纯采取正面的宣传教育都是不够的。要从根本上纠治不文明行为,应内外兼修,坚持道德教育与依法管理双管齐下,在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同时强化外部约束。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在群众参与中养成。国民文明素质水平的高低不单纯是个人素质高低的问题,它取决于国民素质整体水平。因此,作为中国国民,应积极主动践行文明主导先行精神,争做“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的“五讲”公民。自觉将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道德观念新发展新需求紧密融合,逐步改变自己与现代文明生活不适应的不良习惯,崇尚文明、道德、礼貌、卫生、秩序的生活理念与精神追求。 提升国民文明素质,在宣传教育中促进。充分利用手机信息、网络、报纸、电视新闻等媒体强化国民文明素质宣传教育,通过集中座谈、培训讲座、主题活动开展、典型树立等方式深化国民文明素质培养理念。紧紧抓住影响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第5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科技文化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5讲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科技文化 一、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1.农业的发展 (1)耕作方式 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 ②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耕作技术 ①西汉时,赵过推广代田法。 ②西汉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3)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 (4)水利灌溉:汉朝出现漕渠、白渠、龙首渠等。 2.手工业的进步 (1)概况: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 (2)成就 ①冶金业 西汉时期,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②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③纺织业 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丝织技术相当成熟,能织出二十多个花色品种。 西汉时期,中国丝绸远销欧亚。 图示总结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关系 3.古代商业 (1)商业发展 ①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总体水平不高。 ②由于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展。 (2)城市发展:西汉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 (3)政府政策: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

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二、秦汉时期的思想 1.秦朝“焚书坑儒” 原因(1)秦王朝的建立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这就需要统一的学术形态。 (2)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 (3)在关于郡县制的辩论中,丞相李斯斥责儒者依古制实行分封制的主张不合时宜 内容秦始皇于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术士(术音述,术士,即儒士)的事件 影响“焚书坑儒”事件的影响是极为消极的,表明秦王朝在文化领域由博采先秦诸子学术向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化专制转型,新官学的内容也由综合宽容转向了专制 2.董仲舒的新儒学 (1)背景 ①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为中央集权的加强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政治: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西汉的稳定。 ③思想: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内容 ①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③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 (3)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易错提醒“焚书坑儒”与“独尊儒术”的本质目的相同 “焚书坑儒”与“独尊儒术”在本质上都是思想专制,只不过采取的手段不同。秦始皇是通过暴力手段实现思想专制,而汉武帝通过和平手段实现。 3.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确立 (1)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①思想: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②政治: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③教育 教科书:规定儒家经典为教科书。 中央:兴办太学,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务实创新

务实创新和谐发展 ——在2013年11月10日周宁实验小学第七届教代会上的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这美好的收获季节,我们又欣喜地迎来了第七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党支部、校行政班子,向辛勤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全体教职员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祝全体教职工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下面我向大会作学校工作报告,提请各位代表审议。 工作回顾 一年来,我校在上级党政和教育主管部门地正确领导下,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定期学习“十八大”对教育提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结合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为目标,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推进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与管理过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健康发展,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学校被评为“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中共宁德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宁德市教育局授予“宁德市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工程试点单位”;少先队大队部荣获省级“优秀少先队大队”称号。 一、坚持“以德立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1.加强党建工作,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一是推广“168”基层党建模式,创新党建工作新机制。学校党支部学习借鉴“168”工作模式强化组织“目标管理”的做法,建立健全组织“目标管理”和个人“设岗定责”机制。根据学校党员的职务、年龄等实际情况,因人因事设置相应岗位,制作党建工作宣传栏,并与党员教师签订了《岗位责任书》。 二是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本学期支部与工会轮流组织全体教师每周一次思想政治学习,内容有《十八大精神》、《吕榕麟同志的先进事迹》、《“两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五四”重要讲话》及《师德师风相关知识》等,提高了全体教师政治素养与职业道德水平,形成了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精神。 三是抓好组织管理工作,积极稳妥发展新党员。本期培养了2名入党积极分子,为党组织补充了新鲜血液。4月,全县教育系统党建暨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在我校举行,我校进行了党建工作汇报交流,受到了市、县教育工委领导的肯定,并被市教育工委指定为学校党建工作联系点建设单位。陈清泉、孙锦玲被推荐为优秀党员,魏日景被推荐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二.围绕德育目标,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1)创“五星班级”,促养成教育。学校继续扎实细致地每周开展“五星文明班级”评比活动。评比内容有班级和清洁区卫生、课堂纪律、佩戴、路队、文明礼仪等,使得评比活动日常化、正规化。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公布上周评比结果,结合国旗下讲话,深化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行为

经世致用

翻译 文章不能在天地之间断绝,是因为它可以阐明道理、记述政事、体察百姓困苦、乐于称道别人的善行啊。像这样,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就多一篇的好处啊。如果涉及那些怪异、斗狠、悖乱、鬼神之事,写无从查考的话,抄袭别人的观点,作奉承谄媚的文字,像这样,对自己有害,对别人无益,多一篇,就多一篇的祸害啊。 【《文须有益于天下》一文,强调文以载道,文以纪事,文以揭示民间疾苦、称扬善行,从正面立论,从反面申述,旗帜鲜明地主张作文要经世致用。】 子书除《孟子》《荀子》以外,像《老子》《庄子》《管子》《商君书》《申子》《韩非子》,都自成一家之言。至于《吕氏春秋》《淮南子》,则不能自成体系了,所以选取诸子的言论,汇集成书,这是子书的一大变化啊。今人的作品,(观点)一一都出于自己之手,必然不是很多,大抵是像《吕氏春秋》《淮南子》之类(汇编而成)的。若一定是古人未触及的,后代不可缺少的,然后才著述,也许才能流传下来吧?宋朝人的著作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都是用一生精力完成的,才成为后世不可或缺的书。然而这些书中小的差错和遗漏,还是不能避免。像后人的书,越多错漏就越多,(著述)越快就越不能流传。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把写书看得太容易,而急于追求声名的缘故啊。 【《著书之难》析古剖今,提出“必古人之所未就,后世之所不可无”的著述标准,主张独创,反对急功近利,实际上还是在提倡治学不为空言,要切合实际,期于有用。】 唐、宋以后,文人何其多啊!固然有不懂经学,不通古今,而自以为是文人的啊。韩愈《符读书城南》有诗句说:“文章谁说不贵重,解说经义是根本。雨水横流无根源,早晨满地夕已尽。为人不通古与今,如同马牛披衣襟。行事立身陷不义,何能希望多名誉。”而宋朝的刘挚训诫子孙,常说:“读书人应当以器量见识为先,一旦有了‘文人’的称号,这个人就没有值得称赏的地方了。”如此来看以“文人”身分在世上出名,哪里值得称道呢!这就是扬雄所说的“拾取我的文辞而不研究我的义理”啊。黄庭坚说:“几十年来,先生君子只是用文章提拔奖掖后学,所以华而不实。”本朝嘉靖年间以来,也有这样的风气。而陆深记载的刘健告诫庶吉士们的话,李梦阳对此大为不平。 《宋史》说,欧阳修与学人晤谈,不曾涉及文章,只是谈吏政,认为文章只能滋润身心,政事可以惠及百姓。 【这则文字,引用古人论述,核以当时社会风气,对唐宋以下文人泛滥,世风浮华表示了极大的忧虑,作者融入了他对于立身处世的深沉思考,总归于为学要通古今之变,要经世致用。(当时文人的思想观念出了问题,要端正创作态度)】 顾炎武 1.生平:(1613—1682),昆山(今属江苏)人。初名绛,清兵破南京,更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另称为亭林先生。早年参加复社,清兵南下时,积极参加抗清斗争。顾炎武被称作是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经学家、史地学家、音韵学家。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开创一种新的治学门径,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思想家。他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意广求证据。著有《日知录》、《肇域志》、《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顾炎武与王夫之、黄宗羲并称“清初三先生”。 2.文学主张 文须有益于天下 诗主性情,不贵奇巧 反对明代以来文人拟古风气 不事藻饰,纯朴自然

浅谈顾炎武的政治思想

浅谈顾炎武的政治思想 摘要:顾炎武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之一,他素称清代经学之祖,他大力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主张屏弃宋明理学的空谈,提出了“兴实学、经世致用”、“引古筹今”等思想观点。他的进步思想在于在当时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统治下,他提出了“分权众治”的政治主张,并对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有这样的思想是非常难能可贵的。面对当时社会道德的下滑,他主张“以名为治”,即“行教化、正人心、厚风俗”,试图从社会道德入手解决社会政治问题。他终身不易的反抗精神,强烈关注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积极思想以及广博宏富的学识,对后世影响深远,也倍受世人赞誉。 关键词:实学经世致用君主专制分权风俗 一、生平与著作简介 顾炎武,初名继绅,后更名绛,字宁人,生于1613年(明万历四十一年),卒于1862年,江苏昆山人。1645年清军占领南京以后,由于他敬仰南京爱国志士文天祥的门生王炎午的忠贞品格,故更名炎武。他的家乡有个亭林湖,他的故居在此,所以后人又称他为“亭林先生”。顾炎武出生于“江东望族”的官僚地主家庭。他的曾祖曾在明朝政府中担任过南京兵部右侍郎,但他的父亲并未取得什么科举功名,从此他的家业便开始渐趋衰落,在政治上也受到豪强的欺凌。 他的嗣祖顾绍芾从小就对顾炎武进行启蒙教育并且产生了较深 的影响,在他的指导下,顾炎武在少年时代就阅读了许多重要历史著作,如《左传》、《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等,也读过《孙子》等兵法书籍①。他不仅从书本上学“实学”,他还在实践中学习“实学”。他于1626年参加了“复社”的活动。复社是一个富有政治性的学术组织,议论朝政,反对宦官专权,呼吁改良朝政。 明朝灭亡以后,他投身到了抗清斗争的洪流之中。顾炎武在苏州、

促进社会和谐

6.2 促进社会和谐 一、判断题(判断以下各题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填写“A”,错误的填写“B”) 1.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 ) 2.贫困不仅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也是当前地区冲突、环境恶化等社会矛盾的重要根源之一。( ) 3.过激行为是有违传统道德和公共规范的一种丧失理智的行为。( ) 4.我们遇到矛盾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用理智来化解矛盾。( ) 5.“愤怒”一旦与“愚蠢”携手并进,“后悔”就会接踵而来。( ) 二、选择题(以下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选项前的字母编 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和谐社会”有着深厚悠久的思想渊源。下列名言警句中能体现中国先人对和谐社会极其向往的是( ) ①孔子的“和为贵”②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③墨子的“兼相爱”④庄 子的“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人类社会是在不断解决社会矛盾的过程中进步发展的。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发展经济与牺牲环境之间的矛盾 B.控制人口数量与提高人口素质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之间的矛盾 3.下列问题能体现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有( ) ①我国还有4()()O多万贫困人口需要解决②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问题仍然突 出③我国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④农村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面对复杂多样的社会矛盾,我们要( ) ①正确认识客观存在的矛盾和问题②增强解决矛盾的自信,又要理性思考 ③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④用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下列关于我国社会矛盾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我国主要矛盾的转化,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人新的发展阶段 B.当我们遇到矛盾时,只能通过诉讼方式解决 C.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社会矛盾 D.社会矛盾是固定不变的 6.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和就业等方面的投入,努力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以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这体现了( ) ①政府维护社会公平,努力实现同等富裕②政府关注民生,努力解决民生问题 ③我国将从根本上消除社会的主要矛盾④努力确保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和谐社会是滚滚长江,做它的涓涓浪花吧;和谐社会是黄钟大吕,做它的美妙音符吧;和谐社会是鸿篇巨制,做它的一撇一捺吧……”这启示我们( ) A.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秦汉时期的文化

秦汉时期的文化 教学目的 一、基础知识掌握 太初历,太阳黑子活动的最早记录,张衡的科技成就;《九章算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华佗和张仲景医学成就;蔡伦改进造纸术,造纸术的传播和影响。两汉时期哲学与宗教发展的特点,董仲舒的思想,王充的思想和著作;佛教的传入,早期的道教。司马迁的《史记》,《汉书》;汉赋的特点及其代表作,“乐府诗”的特点;秦汉陶塑艺术的代表“俑”,秦汉绘画艺术。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认识 1.秦汉文化是在秦汉时代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下创造出来的。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底蕴丰厚,影响世界。秦汉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各个方面产生的辉煌成就,影响深远。秦汉文化是封建文化的第一高峰阶段,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第一阶段。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艺术的鉴赏水平。 3.注意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认识和分析秦汉文化的成就。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独立整理、总结知识结构的能力。秦汉文化成就多种多样,涉及科技、思想、史学、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因此知识点繁杂,对学生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对高三学生来说要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能够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这是分析、理解、阐释历史的基础。 2.培养学生宏观地分析概括秦汉文化特点的能力。教材对秦汉文化的特点总结了四点。对高三教学来说,教师不是引导学生去简单地记忆这四点,而是把这些特点作为秦汉文化特点的示范参考。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对秦汉文化成就的微观学习,尤其通过与已经学过的夏商周的文化、春秋战国的文化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理解和体会秦汉文化的特质,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秦汉文化的特点。 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秦汉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和条件。一个时代的文化是一个时代社会的反映。在指导学生掌握秦汉文化成就的同时,把这一节同第二章的其他内容联系起来,把文化成就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等联系起来,综合分析秦汉文化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使学生对秦汉时代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形成对历史的整体认识。正确认识文化现象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秦汉的科技成就、哲学和宗教,分析秦汉文化的特点,总结成就辉煌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秦汉时期的哲学和宗教,概括秦汉文化的特点。 教学准备 一、制作课堂多媒体教学网页《秦汉文化》栏目介绍: 名词解释(“汉学”、“天人感应”、“君权神授”、“阴阳五行”、“导引”等。)科学原理(地动仪的原理、造纸过程。) 历史图片(秦始皇陵兵马俑组图、长沙马王堆文物组图、汉代画像砖石组图等。)史料摘录(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关于张衡对月食的解释,张衡传、蔡伦传的有关内容,《九章算术的内容。) 讨论区(秦汉文化的特点、秦汉文化成就的原因和影响)、相关链接(与本课内容有关的网址)、知识结构

务实创新

务实创新永攀高峰 广州市正佳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总裁三班学员:宫谨英 十几年前,寻着‘南巡’的脚步,我来到广州,扎根落户至今。这期间一直做商业地产:在天河城广场做了8年的总工程师。现在在正佳广场已工作4年。 回顾这十几年走过来的路,真是埋头苦干、踏实做事、真诚做人。在实践中摸索……,漫漫地感觉大脑似乎越来越缺少点什么、有些事物似乎越来越模糊不清……。虽早已获硕士学位,但学位和以前所掌握的知识己不能为我们承担当不的工诈压力,几经努力和寻觅,清华广东总裁品牌班正是我要寻找的补充管理理论知识和扩大视野的好课堂、好平台! 在此,感谢清华的各位大师,其中包括一直无私关心我们的班主任刘蔓榕老师,在历经一年多的清华广东总裁品牌班的学习后,将我埋藏心灵深处的“迷雾”,拨去了,让我看清了前进中的航标,找到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长久之道,特别是对我自身价值观的良好提升。 下面,就将学习的体会,与大家分享,不明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要处理好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企业治理的关键 公司治理理论认为,广义的公司治理机制辐射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与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责权利分配,在这一层中,股东要授权给经营者管理企业,采取措施保证经营者从股东利益出发管理企业,并在经营者损害股东权力时有权采取必要行动;二是企业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为履行对股东的承诺,承担自己应有职责所形成的责权利,在内部各部门及有关人员之间进行责权利分配。其中,第一层是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治理机制,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

离的结果,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第二层是各级管理者之间的管理约束机制,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科学运行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将第一层称为狭义的公司治理,而将第二层称为公司管理。魏杰老师的《公司制度治理》学说,观点独树一帜,大胆辛辣,笑谈中将企业存亡的现状与因果关系,诊断得条理分明、通俗易懂。但是不管怎样,企业要发展壮大经营者不仅要保证股东权益,同时还要理顺企业生产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兼顾其利益,企业才能发展,这对于成长中的正佳广场也是同样的道理。 1、树立公司利益至上的原则 “公司利益至上”,寥寥不多的六个字,但其含义却十分地深远,每个字都字重千斤。公司员工站在自己的角度为公司着想,哪怕只是节约一张纸、一支笔、一个电话,都会不同程度为公司带来利益。只要养成这种良好的职业素养,视公司的利益高于一切的优秀品质,保护公司利益,公司必将会发展壮大。 2、科学财务管理 (1)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和价值形态的管理,它通过价值形态的管理实现对企业实物的管理。财务管理贯穿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其内容是企业资金筹集、运用、投资、分配等全盘的管理任务,从事驾驭企业内部各个单位的资金核实、分配、结算、考核的职责。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就必须要从注重生产管理转向注重财务管理,并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这是市场经济客观规律所要求的。 (2)财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公司不断变化的要求 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效益,财务管理处于企业管

浅论黄宗羲经世致用的政治思想

浅论黄宗羲经世致用的政治思想 【摘要】:经世致用思想囊括的内容繁多,其中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国家、民族、法律、教育、地理、风俗、人情、自然科学等等,其核心内容皆饱含“实学”,即实实在在的学问,贯穿这一“实学”思想则是经世致用精神。黄宗羲是明清经世致用思潮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他在政治思想方面贡献对明清经世思想的推动尤为突出,他的主要政治思想集中在他的著作《明夷待访录》中,其主要政治主张即设相分权、君臣共治、学校议政、地方自治,提出这些政治主张的根本目的乃是对于君主(政府)权力的限制,这是对君主专制的集权时代的巨大冲击,同时,这也是黄宗羲民本思想与传统民本思想的区别之处,所以学界有称黄宗羲政治思想为传统民本思想通向近代民主思想之桥梁。本文主要通过研究黄宗羲的著作《明夷待访录》去解析其经世致用的政治思想,通过其限制君主(政府)权力的政治主张,根据其尊重人性本私、民为本的立场,依托其崇尚法治的治法思想,竭力挖掘其政治思想中的民主宪政雏形,寻找其政治思想与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关联。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作为政论文来讲,正是结合了儒家传统经世的眼光以及对实践“天下大治”的理想与抱负的,是对传统的扬弃与继承,这种既尊重传统,又着眼于现实的“经世致用”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我们需要借助古代先贤的眼光来审视我们国家的政治制度,同时也要放眼于世界,看到全世界国家的政治潮流。【关键词】:黄宗羲经世致用民本思想政治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249.3 【目录】:中文摘要6-7ABSTRACT7-9引言9-11第一章黄宗羲经世致用政治思想历史渊源11-201.1儒家政治思想11-181.1.1孔孟荀之儒学11-151.1.2汉唐宋之治道15-181.2宋明经世思想18-20第二章黄宗羲经世致用政治思想基础20-292.1人性本私20-212.2民本思想21-242.3治法思想24-29第三章黄宗羲经世致用政治思想之宪政雏形29-383.1宪政雏形略论29-303.2权力分立制度30-323.3朴素议会制度32-343.4地方自治制度34-38结束语38-39参考文献39-40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0-41致谢41-42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42-44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