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北京市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技术与管理规范》

《北京市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技术与管理规范》

《北京市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技术与管理规范》
《北京市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技术与管理规范》

环境清洁卫生技术与管理规范

一、有关术语和定义

(一)标准预防( standard precaution )。标准预防的基本内涵是针对医疗机构中所有患者及其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无论是否被确认具有感染性,均视其具有感染性而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二)环境清洁( environmental cleaning )。指消除无生命环境表面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三)清洁单元( cleaning unit )。清洁过程中应以一位患者为单位,包括患者及其邻近的与诊疗有关的设备和家具表面视为一个清洁单元。

(四)高频接触表面( high-touch surface )。指被患者、医务人员或来访者的手频繁接触的环境和物体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设备开关与调节按钮等。

(五)环境表面( environmental surface )。指医疗机构内部的建筑装修表面,如墙面、地面、窗台、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卫浴洁具、淋浴室隔断等。

(六)物体表面( object surface )。指用于患者诊疗和生活的设施、设备和家具的表面。

(七)消毒( disinfection )。采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过程。本规范所指的消毒是针对环境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八)污点清洁/ 消毒( spot cleaning/disinfection )。指对被患者少量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的环境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 消毒。

(九)作用时间(exposed time )。指消毒因子作用于环境和物体表面的时间。

(十)清洁- 消毒一步法(one-step of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采用含有清洁剂和消毒剂的复合制剂产品,对环境物表的清洁与消毒工作由分两步实施改

进为一步完成。

(十一)热力型清洗- 消毒机(thermal washer-disinfector )。具有清洗

消毒功能的自动清洗织物设备。热力型清洗-消毒机应具备达到A o=3000的消毒能力。

(十二)A值(A & #118alue)。是湿热消毒的物理参数,通过温度-时间窗相互关系达到的热力消毒的指标。A o=600是复用卫生洁具(如,抹布、拖把头)消毒的最低要求。A=600相当于80E/10min , 90C/1min,或93C/30sec。

(十三)机械干燥(machine drying )。指采用机械装置将洗涤干净的织物在短时间内使其干燥。

(十四)随时清洁/消毒(concurrent cleaning/disinfection )。指对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有可能对环境和物体表面造成的污染所开展的及时清洁/消毒的过程。

(十五)终末清洁/消毒(terminal cleaning/disinfection )。患者转科、出院、转院或死亡后进行的彻底的清洁/消毒的过程。

(十六)人员卫生处理(personnel decontamination )。对污染或可能被污染人员的人体、着装、随身物品等进行卫生清洁或消毒的去污染的过程。

(十七)洁具复用(Reprocessing of cleaning-products )。对可重复使

用的卫生洁具(如,抹布、拖把头等)使用后或污染后进行有效的清洗和消毒处理过程。

十八)血源性暴露(exposure to blood-borne )。清洁过程中人员通

过眼、口、鼻及其黏膜、破损的皮肤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意外事件。

(十九)卫生洁具(cleaning products )。指用于清洁卫生和消毒的抹布、地巾(拖把)、水桶、洁具车等清洁工具。

(二十)卫生处置间(sanitary disposal room )。指清洗/ 消毒复用的卫生洁具,以及储存卫生洁具的房间。

二、环境清洁卫生管理基本原则

(一)医疗卫生机构应将环境清洁卫生工作纳入本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全体医务

人员都有责任参与、维护和监督本单位的环境清洁卫生工作。

(二)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健全环境清洁卫生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建立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参与环境清洁卫生质量的监督,并参与对环境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开展的相关业务指导。

(四)总务后勤部门(或由单位指定的部门)应负责对环境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管;并协调与临床科室之间的工作任务分配。

(五)环境卫生服务机构(或单位内部承担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管理体系,并基于各单位的诊疗服务特点和环境感染危险度,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文件、程序性文件和作业指导书,人员配置应当科学合理,实行全体人员上岗培训及考核制度,清洁人员应掌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清洁消毒基本原则及方法等基本知识,以满足医疗卫生机构质量管理和患者安全的基本要求。鼓励环境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相关的质量认证体系工作,参见附件1。

(六)清洁与消毒的职责分工原则为:宜由护士负责患者诊疗设备仪器的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临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生小面积的患者血液、体液及其它污染物污染,

应立即实施污点清洁和消毒工作;环境卫生服务机构人员负责环

境和家具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并在护士的指导下对诊疗设备仪器实行终末清洁和消毒工作。

(七)各医疗单元(或相对独立的病区)均应设立卫生处置间,保证有效的通风换气、卫生洁具复用和储存条件等要求。相关设施的建设和卫生洁具的配备应满足环境清洁卫生的需要。

(八)医疗卫生机构新建和内部装修改造时,其环境表面选材与装修应考虑清洁卫生和实施消毒的要求。

三、环境感染危险度分类

(一)应根据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性质和诊疗服务特点,区分环境感染危险度的类别,为制定相应的环境清洁卫生策略提供依据。

(二)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环境感染危险度分区,应依据是否有患者的存在,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的被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的机会,推荐危险度分区如下:

1.低度感染危险区域: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会议室、病案室等。

2.中度感染危险区域:普通住院病房、门诊部、功能检查室等。

3.高度感染危险区域:感染性病区、急诊、中心供应室、实验室等。

4.极度感染危险区域: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病房包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重症监护病房(ICU)、烧伤病房、导管室、血液透析中心、器官(干细胞)移植病房等。

四、环境卫生等级管理医疗机构应根据单位的环境感染危险度划分,制定相应的环境清洁卫生策略和标准化操作规程(SOP。推荐针对不同的环境感染危险度,采取不同的环境清洁卫生等级管理。参见附件2。

(一)清洁级

1.清洁级卫生等级管理规定,在环境清洁卫生实践中,以采用清水清洁为

主,必要时可采用清洁剂辅助清洁;清洁卫生频度>1次/d,必要时可以提高清洁频度。清洁级卫生管理标准达到区域内环境整洁、卫生、无异味。

2.本级管理适用于低度感染危险区域,以及中度感染危险区内的公共区域。

(二)卫生级

1.卫生级的环境清洁卫生实践应以清洁级的卫生管理内容为基础,每日>1 次,或在全天诊疗活动结束后,在清洁的基础上实施低水平消毒。卫生级卫生管理标准达到区域内环境和物体表面微生物载量控制在无害化水平之内。如若发生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立即实施消毒,如污点的清洁/消毒。

2.本级管理适用于中度感染危险区域,以及高度感染危险区内的公共区域。

(三)消毒级

1.消毒级的环境清洁卫生实践应以清洁级的卫生管理为基础,每日消毒频

次>2次,对于高度怀疑有感染隐患存在时,每次诊疗活动结束后都应实施消毒。消毒级卫生管理标准应达到区域内环境和物体表面不得检出致病菌和耐药菌。一旦发生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立即实施清洁/消毒。

2.本级管理适用于高度、极度感染危险区域的卫生等级管理。

五、环境清洁卫生质量考核方法与标准

(一)应组成由委托单位相关部门和环境清洁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共同参与的质量考核小组,医疗卫生机构应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承包单位,以保持持续质量改进;环境卫生服务机构应将内部质量控制检查结果及时通报给委托单位,以监督质量持续提高。

(二)应根据医院感染的风险开展清洁卫生质量考核,考核抽样的比例应根据各单位的规模而定。推荐所抽查的区域(以病区为单位)数量占本单位总量的5%- 10%所抽查到的区域,应确立检查对象(以环境和物体为单位)数量10 处(个)?20处(个)。单位内部各科室每年至少抽查1次,重点科室每季度至少抽查1 次。参见附件3。

(三)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评分机制,推荐获得合格的检查处数,占总检查数比例》95%为优秀;》85%?W 94%为良好;》70%?w 84%为合格; < 69%为不合格。

(四)医疗卫生机构以及环境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各种环境清洁卫生质量考评方法与手段,以确保环境清洁卫生的质量。推荐的考核方法如下。

1.视觉考核方法与标准。采用格式化的现场检查表格,统一考核评判方法与标准,以环境卫生整洁、无异味、地面无纸屑果皮、环境表面无尘埃等为基本内容。

2.化学法考核方法与标准。医疗卫生机构和环境卫生服务机构均可采用适合的化学法考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推荐的化学法考核方法如下。

(1 )荧光标记法。推荐荧光标记的部位系邻近患者诊疗区域内高频接触的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