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如何有效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验谈)

如何有效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验谈)

如何有效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验谈)

大庆师范学院科研处陈立勇

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简介及年度申报要求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于1986年开始设置,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的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项目,是我国最高层次的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是衡量一个学校或者学术研究团体科研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范围涉及23个学科,相应的设置有23个学科规划评审小组。教育学、艺术学、军事学为单列学科,其申报分别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全军社科规划办另行组织。

(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服务面向

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公告第一条指出,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

向,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发挥国家社科基金示范引导作用,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这一条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公告中始终如一。从国家导向来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中心”,这里面包括四个服务面向:

第一,为国家决策咨询服务。是国家重要的智库;

第二,为实践服务。即为行业发展服务;

第三,为社会服务。关注的是与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联的一系列的问题;

第四,为学科建设服务。为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提供理论和方法。

由此可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尽管划分了23个学科,但并不仅仅是学科本身的研究,而是社会科学研究,是以学科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只是出于管理方便的需要,才将其纳入某一学科范畴内。

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础研究要力求具有原创性、开拓性和较高的学术思想价值,应用研究要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较强的决策参考价值,着力推出体现国家水准的研究成果。

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四个服务面向上可以得出三种与之相关的主要研究类型: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综合研究。

1.基础研究:以理论创新为主旨,强调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

2.应用研究:关注现实问题,以提出应用对策为主旨。

3.综合研究:理论创新和应用对策相结合,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提出应用对策。这一应用对策虽然不是研究的主旨或全部,但却是整个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发展的趋势上看,

第一体现了国家战略的强化,即着眼于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而不是一般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第二是基础研究的加强,着眼于理论创新;

第三是应用研究的扩大,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着眼于有用、可用、好用。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申请书》的简表中,还有一种研究类型,即“其他研究”,建议大家在申报的时候不要选择这个。试想,如果连项目申报的研究类型都搞不清楚,而用一个模糊的“其他研究”来代替,又怎么能确定研究的内容和重点呢?!

1.项目类型

(1)年度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

(2)重大项目:2005年开始设置,通过招标和答辩方式进行,资助额度50万元/项。

(3)后期资助项目:2004年开始设置,主要针对基础研究,涉及学科为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等。后期资助项目是针对在以上学科中特别有价值、基本已完成待发表或出版的成果。随时接受申报,随时受理。

(4)西部项目:专项资助西部地区社科研究项目。

(5)特别委托项目:少数重要研究课题,单独立项,委托研究。

在以上五种项目类型中的“年度项目”,也就是我们于每年一月份左右要组织申报的项目类型。年度项目又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即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当然,一般项目还包括一般自选项目,青年项目也包括青年自选项目。

2.年度项目申报要求

(1)重点项目:如果说重大项目申报人凤毛麟角,那重点项目的申报人也是全国学术界顶尖的那些人,是处于学术界金字塔的顶层人物。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1720项,其中重点项目只有37项;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

项2351项,其中重点项目只有140项。所以,尽管重点项目对于申报人的职称底线是副高级,但我们重点关注的是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

(2)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一般项目申请人须具有副高级(或相当于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青年项目申请人(包括课题组成员)年龄不得超过39周岁(1972年3月10日后出生),不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须由两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

(3)自选项目:对于自选项目,无论是一般自选项目还是青年自选项目,2011年度申报公告指出:“只要符合《课题指南》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23个学科均可申报自选课题。申报自选课题与按《课题指南》申报的选题在评审程序、评审标准、立项指标、资助强度等方面同样对待。”但是,公告又说“申请人要自行设计具体题目,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或问题指向的申请一般不予受理。”所以,尽量关注指南课题,少报自选课题。指南课题是每次申报和命中的主流,一般来说自选课题只占立项课题的5%,所以如必须申报自选课题,就一定要选择那些经过深思熟虑,有较丰富前期研究成果,研究内容又不在《课题指南》条目范围之内的课题。如无上述条件则应尽量考虑选择指南课题为宜。

(四)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公告新变化

与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公告相比,2014年度公告有以下变化:

1.课题平均资助额度上调。2014年度申报课题的平均资助额度为:一般项目20万元,青年项目20万元。

2.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实行限额申报。

限额指标省社科规划办。指标的分配根据是:各地科研生产力布局情况及往年通讯初评入围率、立项率等因素。目的是:努力提高申报质量和层次。在2010年以前,省规划办在努力提高各申报单位申报质量和层次的基础上,将各申报单位项目全部推荐至国家规划办。2014年省规划办延续2013年省内专家初评的做法严把申报关。

二、如何有效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14年度实行限额申报,不仅仅是立项竞争激烈,首先就是申报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果申报的质量和层次上不去,可能连申报的资格都没有。要提高申报质量和层次,做到“有效申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选题的确立

这是评审专家首先关注的问题,一定要高度重视。题目除了要尽量按照《课题指南》进行设计外,还应注意以下四点:

1.选题要有价值:即所选择的题目及其研究成果要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三者不一定都占,但至少占其一。

(1)基础理论研究应注重学术研究价值。所选择的题目及其研究成果是否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衡量:

第一,是否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人们从来没有研究而你开始研究了);

第二,是否修正了前人的观点(前人研究过,但具有重大缺陷,需要加以修正);

第三,是否补充、丰富、发展或深化了某种学术研究;

第四,是否对前人进行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综合提升;

第五,是否对推动当前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做了启发性、开拓性和建设性的工作。

(2)现实问题研究以关注现实问题为主,紧扣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问题。应注重现实意义,即其研究成果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对策研究应注重应用价值,即其研究成果能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2.选题要适合:即设计的题目是自己能够驾驭的,且具

有一定的发言权。所谓选题适合,自己能驾驭,要基本满足以下四点:

第一,申报人曾对这一题目做过研究,有前期研究基础。选题应是在前期研究中最为熟悉的领域,有文章等前提研究成果。切忌自认为“该研究很重要”,但毫无相关前期研究。

第二,申报人明确与该选题相关的问题在学界的研究进展以及权威性研究成果。(知彼)

第三,申报人清楚本课题的创新所在以及研究该课题的优势。(知己)

第四,申报人有明确的研究思路。

3.题目本身的表述要新颖、简明和规范

(1)新颖:题目让专家“眼前一亮”,一看就知道属于新问题和新课题,具有新角度。可以老题新做,也可以小题大做。

(2)简明:就是题目表述简洁、明确。切忌不要出现歧义、病句以及意思含糊的现象,主谓宾要搞清楚了。题目的表述即句子不能冗长。更忌讳句子又冗长,还有副标题。那就真成了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了。(题目最好不要有副标题)

(3)规范:就是题目中的概念准确,能分辨出题目的研究类型,是基础研究,或是应用研究,或是综合研究。否则,其申报的课题就会受到一定影响。

4.注意选题的地域性问题

国家社科基金不受理纯粹的地域性问题(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问题研究)。要将对于全国具有指导或理论意义的问题和地方性问题结合起来申报(东北振兴的文化阻滞力研究——以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为例)。在这方面要注意切忌不要极端,特别是大的全国普遍性问题最好少涉足,竞争对手太多。(中央党校——党建问题)

(二)团队的组建

研究团队应根据课题研究的理论和技术的实际需要,采取跨学科,通过横向和纵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合理、有效组织。

1.团队中要有学者,有专家。基础理论研究,学者的比例可以多一些;研究实际问题,就要有专家。(专家和学者的区别)

2.与实际部门联系紧密的课题,也就是应用研究和综合研究,一定要有实际部门的人(决策工作者;实践工作者)参加。

3.主持人要有科研能力和科研组织能力。课题组成员的职称、学历、知识结构要合理。

4.主要参加者人数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依课题的内

容在3—5人为合适,不要异地凑合,否则沟通困难,但进行全国性调研则可以。

一句话,课题不是因现有的人员而形成团伙,而是因研究需要而形成团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