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年级:三年级主备人:肖林周

1、礼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语感,体会孔子对“礼”的态度。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简单理解词句的意思,熟悉孔子对于“礼”的态度。

3、简单了解古代射礼及其表现君子风范的裨,并能说出身边、学校、家庭生活中的几种礼。

二、教学重难点

1、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2、感受文言文的语感,认识礼的重要性。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经典引入

教师讲《古代射礼》的故事。

(二)范读,带读《礼》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2、乐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孔子对“乐”的评价。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孔子对

《韶》《武》的不同评价及其原因。

3、能举出生活中与乐相关的例子。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孔子对音乐的态度。

2、能说出孔子对《韶》《武》的不同评价及其原因。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经典引入

教师讲《韶》与《武》的故事。

(二)范读,带读《乐》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3、为政以德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反复诵读加强对“为政以德”的理解。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孔子“以德治国”的思想,了解孔子对于“德”“礼”“刑”在为政中作用的看法。

3、知道北辰就是北极星,能举出至少一个以德治国的君主的例子。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孔子对于“德”“礼”“刑”在为政中作用的看法。

2、过反复诵读加强对“为政以德”的理解。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辅助模块“北辰”知识的讲解,引入对第一则的讲解。 (二)识字诵读,带读《为政以德》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4、为政之法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孔子的为政主张。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举出几个

孔子为政的主张,理解“欲速则不达”“身正,不令而行”包含的道

理。

3、知道“千乘之国”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感受孔子的为政主张。

2、简单了解孔子为政的主张、掌握文中出现的成语。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辅助模块“日积月累”中讲解的“千乘之国”的文化知识的

讲解,引入对第一则的讲解。

(二)识字诵读,带读《为政之法》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5、圣人之治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孔子对圣王的赞扬和推崇。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知道尧舜

禹的故事和孔子对他们的评价。

3、能简单讲解禅让制。

二、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在诵读中感受圣人功德。

2、了解孔子对古代圣王的态度,知道尧舜禹的故事。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新课

通过辅助模块“日积月累”中讲解的《禅让》的故事讲解引出课

文。

(二)识字诵读,带读《圣人之治》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6、论《诗》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孔子对《诗》的态度,并背诵“纸上

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两句。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诗经》

的内容物质和学习意义。

3、初步了解《诗》三百相关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通过诵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了解《诗经》的相关常识,知道学习《诗经》的意义。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新课

利用“日积月累”部分“诗三百”的知识作为课文的导入。

(二)识字诵读,带读《论<诗>》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7、子以四教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育读中感受文言文简洁、精当的特征。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孔子提倡的几项学习内容。

3、对古代“六艺”有初步认识,能说出“功亏一篑”的意思。二、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通过诵读体会孔子的教学特征。

2、了解孔子要求弟子学习的内容,熟悉“六艺”知识。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新课

利用“日积月累”部分“六艺”的知识作为课文的导入。 (二)识字诵读,带读《子以四教》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8、学而不厌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悟孔子对于学的态度,并背诵课后古诗。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几种

孔子提倡的学习态度,指出这些内容对自己的启发。 3、能简单讲出孔子学琴的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在诵读中感受课文语言的朴素、言近旨远的特征。

2、体悟孔子对于学的态度,并背诵课后古诗。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学习的态度,然后开始讲解孔子对学习的态

度,引出新课。

(二)识字诵读,带读《学而不厌》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9、学而时习之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悟孔子提倡的教学方法,背诵课文后的

古诗。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学习

与思考、学习与温习之间的关系。

3、能简单讲述“推敲”的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的语感。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对自己有用的学习方法。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视频引入新课

用奥运会开幕式“有朋自远方来”的歌舞视频引出新课。

(二)识字诵读,带读《学而时习之》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10、有教无类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课文后的古诗,读准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

2、能根据教师讲解和课文注释说出课文大概意思,能列举出孔子的几种教学精神。

3、能说出至少一点读书的乐趣,简单了解周代送礼的风俗。二、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通过熟练诵读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孔子的教学精神。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讨论谈话,引入新课

本课可以首先向学生提问:如果你们是教师,你们觉得自己应该怎么教导自己的学生呢,教师可以利用这个问题和学生进行角色互换,由此进入今天的主题。

(二)识字诵读,带读《有教无类》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11、立志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课文后的古诗,感受人物的特征。

2、能根据教师讲解说出课文意思,知道孔子、子路、颜渊的理想,

能说一说自己理想。

3、知道几种年龄称谓。

二、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在诵读中感受人物的特征。

2、了解孔子和弟子们的志向,知道几种年龄称谓。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讨论谈话,引入新课

教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想,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想,作为本课

的导入。

(二)识字诵读,带读《立志》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12、侍坐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课文后的古诗,感受人物的特征。

2、能根据教师讲解说出课文意思,简单说出文中不同人物的志向及

孔子对不同志向的态度。

3、知道古代宗庙的意义,能简单说出吴钩、凌烟阁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在诵读中把握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2、了解孔子和弟子们的志向。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讨论谈话,引入新课

教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想,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想,作为本课

的导入。

(二)识字诵读,带读《侍坐》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13、子之言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课文后的古诗,加强对夫子语言的感悟。

2、能根据教师讲解说出课文意思,概括孔子的特点。

3、能说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叶公好龙、勇者不惧、怨天尤人、

上学上达等成语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把握夫子的语言含义。

2、从本课孔子言语中初步体会孔子的为人。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讨论谈话,引入新课

展示孔子画像,讲述孔子的故事,提出问题:孔子是个什么样的

人,引出课文。

(二)识字诵读,带读《子之言》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14、子之行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课文后的古诗,在诵读中感受孔子形象。

2、能根据教师讲解说出课文意思,简单说出孔子平时的行为、表现。

3、知道古代的“趋礼”,能大概说出孔子周游列国的情况。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诵读中感情孔子形象。

2、在熟读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孔子其人其行。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讨论谈话,复习引入新课

上一课我们从孔子自己的话中了解了孔子,这一节课,我们从他的表现和行为中来进一步认识孔子。引出课文。 (二)识字诵读,带读《子之行》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15、高山仰止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课文后的古诗,感受弟子对夫子的敬仰,并背诵课后诗歌。

2、能结合教师讲解和课文注释,说出其他人是怎么评价孔子的。

3、能简单说出子贡的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诵读中感受夫子的高大形象。

2、了解颜渊和子贡对孔子的评价及其缘由。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引入新课

前两课我们通过孔子自己的语言、行为表现等方式了解了孔子。那么一生以授徒为业的孔子,给弟子们的印象又是如何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引出课文。

(二)识字诵读,带读《高山仰止》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16、用舍行藏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词作,体会夫子“用舍行藏”的主张。

2、能根据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说出课文大竟敢,能说出孔门的几

个弟子和他们的特征。

3、能简单说出子路治蒲的故事,了解苏东坡其人。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来感受夫子“用舍行藏”的思想。

2、大致了解“孔门十哲”的基本情况。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讲述“子路引蒲”的故事,引出课文。 (二)识字诵读,带读《用舍行藏》

1、让学生试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声来。

2、让学生听音频范读,然后跟着音频朗读两遍。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国学经典《百家姓》诵读教学设计

国学经典《百家姓》诵读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百家姓》都是由孤立的单字组织起来的,相互之间没有意义联系,要让二年级的学生诵读百家姓,首先要让孩子们喜欢百家姓,以中国人有百家姓而自豪,设计采用了多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对百家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设计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教学目标】 1.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轻松了解中国人名字中的姓,对百家姓产生浓厚的兴趣。 2.诵读百家姓,感受传统文化的深远,产生当中国人的自豪。 二、【教学准备】 查找百家姓的有关资料。了解姓氏来历。 三、【教学过程】 板块一:了解百家姓 1.像老师这样来介绍你的姓,我姓...... 同学们,你们刚才说的都是自己的姓氏。你们知道吗,我们中国在古时候就形成了自己的姓氏,宋朝有一位书生将我们中国人常见的姓氏编成了一本书,叫《百家姓》。 2.百家姓里一共收集了多少姓氏呢?其中里面还有单姓和复姓。百家姓收集441个姓,后人增加到504个。单姓444个,复姓60个,如:司马、欧阳、诸葛。 板块二:背诵百家姓 1.百家姓录音范读,学生倾听。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 4.指名学生朗读,师生评议后,齐读,一边拍手一边读,男女生对读,配乐朗读。

5.整体背诵百家姓。 (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诵读氛围中轻松地熟读成诵,化难为易,学生不再有危难情绪。) 板块三:姓氏趣谈 1.我们的姓氏是由我们的老祖宗子子孙孙、一代一代一直传到我们这里,我们的姓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你们知道你姓氏的来历吗?比如,我姓慕,说起慕姓的来历,还有一段历史呢。出自慕容氏,源自高辛氏,是帝喾的后裔,为慕容氏所改。远古时,有个黄帝后代叫“封”,他到东北部去建立了鲜卑国。他取姓慕容,是意在远离中原之地发扬光大传统文化,“慕二仪(天、地)之德,继三光(日月星)之容”。后来慕容姓的后人,有的地区又简化为慕姓。 2.你的姓氏又有什么来历呢?与同桌说一说。 3.派代表上讲台介绍自己的姓氏。 (学生知道自己姓氏来历,饶有兴趣地介绍自己的姓氏来历。)板块四:了不起的中国人。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涌现了许多让中国人骄傲的英雄、名人、伟人。说说和你同姓的名人、伟人,说说他们的故事(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伟人、名人,同时生起一股敬意。) 板块五:中国人,百家姓,百家姓,一家人。 1.出示“姓”字,猜猜“姓”是什么意思? “姓”是由一“女”、“生”组成,同一个女的生的即同姓,所以同姓的是亲人。 2.我们的姓氏由祖先传到了我们这里还会传下去吗?你的姓会传给谁? 3.教师小结:对,我们的姓会传给我们的儿子、女儿,再由你的儿子传给孙子,子子孙孙,一直传下去,只要有中国人,就一定会有百家姓,只要一叫出我们的姓名,世界上的人就知道我们是中国人!

国学经典教案设计

《弟子规》第1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弟子规》入则孝部分。 2.通过讲解及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孝心。 教学重点: 1.熟读成诵,感受孝心的魅力。 2.联系实际,抒发孝心。 教学内容: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弟子规》知识抢答赛。 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可以背诵弟子规,甚至可以倒背如流。关于《弟子规》的知识,你知道的有多少呢?让我们一起进入知识抢答赛。 1.《弟子规》的作者是谁? 2.《弟子规》分为几个部分? 3.《弟子规》的作者是谁? 4.《弟子规》的意思是什么? 二、热情诵读,齐诵《弟子规》——入则孝。 1. 读书的要求有那些?你能做到吗?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2. 齐诵《入则孝》部分。 3. 小组比赛读。 三、进入主题,讲解“亲有疾——不离床”部分。 讨论: 1. 怎样做才是孝顺的好孩子呢?

2.生病的感觉是怎样的呢?生病的时候你最希望身边的人怎么照顾你? 3. 父母生病的时候会怎样想,他们希望我们做子女的怎样做呢? 4. 古时候,孝顺的儿女是这样做的(出示PPT: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有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生说,教师补充) 5.感动你的地方是哪里?(药先尝,不离床)父母心中会怎样想呢? 四、情景体验,感悟孝道。 古时候子为父母尝药,是为了为父母试探药的温度。可是现在我们不能为父母尝药,因为乱吃药是危险的。当父母生病的时候,我们可以怎样做呢?小组讨论后请一个小组到讲台上表演。(一个扮演生病的母亲,一个扮演儿子) 请大家给出建议和意见。给予鼓励。 五、积极讨论,解决问题。 1.我们班的同学们都很聪明,现在有一个小朋友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能帮他解决吗? 2.讲述故事:“小明想跟妈妈学家务,可是妈妈说只要专心学习就好了。小明要怎样做?” 同学发言。 3.你们真是有礼貌的孩子。你们觉得说服妈妈要注意哪几点?(礼貌,有道理,恭敬) 4.如果妈妈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呢?你该怎么办?(找机会再和妈妈讲) 六、情景表演,小组活动。 如果遇到下列问题的时候,你会解决吗? 讲述:小明的爸爸随手把垃圾扔到车窗外,小明该怎么劝说呢?小组活动,然后展示。 七、总结升华,神情寄语。

三年级下国学教案

三年级下册国学经典教案年级:三年级主备人:张海燕 1、礼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语感,体会孔子对“礼”的态度。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简单理解词句的意思,熟悉孔子对于“礼”的态度。 3、简单了解古代射礼及其表现君子风范的裨,并能说出身边、学校、家庭生活中的几种礼。 二、教学重难点 1、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2、感受文言文的语感,认识礼的重要性。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经典引入 教师讲《古代射礼》的故事。 (二)范读,带读《礼》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2、乐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孔子对“乐”的评价。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孔子对《韶》《武》的不同评价及其原因。 3、能举出生活中与乐相关的例子。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孔子对音乐的态度。 2、能说出孔子对《韶》《武》的不同评价及其原因。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经典引入 教师讲《韶》与《武》的故事。 (二)范读,带读《乐》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3、为政以德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反复诵读加强对“为政以德”的理解。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孔子“以德治国”的思想,了解孔子对于“德”“礼”“刑”在为政中作用的看法。 3、知道北辰就是北极星,能举出至少一个以德治国的君主的例子。

一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一年级下册国学经典教案 第三课首孝弟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生字的字形字音,要注意“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简单理解词句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 1、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2、感受文言文的语感,了解关于孝悌和古代社会常识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数数,询问学生最感兴趣的数字是什么(二)范读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第四课曰水火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初步了解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等基本常识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等基本常识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经典引入 从日常生活常识入手,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属相,平时爱吃的零食,爱听的音乐 (二)范读,带读《曰水火》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第五课高曾祖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感 2、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要注意“伦”“从”“恭”“序”等字

国学经典教学设计

国学经典《三字经》教学设计 朱寨小学五年级王继广 【教学目标】 1、诵读《三字经》原文“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一段,理解其义,达到熟读成诵。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被世人称颂。 3、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学重点】实践中达到朗读成诵。 【教学难点】知道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被世人称颂。 【教学准备】课前了解“三王”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这几天,我们这儿都是阴雨绵绵,给我们上学和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但是在海南省,从上月底开始已经连续下了9天大暴雨,范围波及15个市县,受灾人口达164.8万,海南万宁特大暴雨中心区致经济损失约5亿元,是1951年海南省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大暴雨过程。水灾如此严重,我们不得不说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治水。早在夏朝就有一个君主对治水很有办法,他就是——大禹。你听说过他治水的故事吗? 2、是啊,大禹是一位很好的君主,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得到了百姓的拥戴,孔子《论语?泰伯篇》中说:“禹,吾无闲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闲然矣”!意思是:对于大禹,我没有什么好批评的,为什么呢?因为他自己吃的很差,但是把

祭祖先祭神的祭品办得非常丰盛;自己穿得很差,但是把祭服,祭祀时穿的衣服做得很华美;他住得也很简陋,不住好房子,但是却把力量完全用在水利建设上。对于禹,我没有什么好批评的。这是孔子的原话。这就足以证明在孔子的心目中大禹的地位是多么崇高。我们的三字经就把大禹这个有名的人物编了进去。你想读一读吗? 二、大声诵读、品读解意 1、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2、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 (1)从这四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夏统治了四百年,商朝统治了六百年,周朝统治了八百年。禹、汤和武王指的是三个君主。 (2)你听说过他们的故事吗?学生分小组说说各自收集的故事。再每组推举一名代表来介绍故事。 (3)小结:从这些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你认为他们为什么能得到世的人尊敬? (4)是啊,商汤、周武王和大禹一样,也是非常善良、仁爱、开明的国君,所以这段经文的意思是: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5)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次诵读,学生齐读。 3、各种形式朗读

一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制订人:陈江南 一、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各方面的素养。通过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记忆力的快速发展时期,但他们的记忆仍以机械记忆为主 ,好奇心强 ,有一定的模仿能力 ; 但是他们的识字量比较少,对阅读的规律和方法也知道得很少,因此在阅读方面存在较大难度 ,不能初步读出文中所表达的情感,能够逐步提高,但仍有一定难度。

四、诵读内容:三字经 五、教学方法 1、加强背诵。背诵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管理方法,背诵可以定心养性,培养学生的专注神情。有时让学生用手指着书上的内容默读、默背,背不出来再看书,反复默背,培养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集体背、同座位对背、接龙背、拍着手背、比赛抽背、见缝插针地背背诵要动嘴,纠正了发音,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背诵要用耳朵听,提高了对声音的分辨能力,开发了左右脑的潜能。 教学中可以加强范读,以便让学生读时有榜样、有兴趣、有信心。 2、把经典的诵读与学生的文艺表演、体育游戏等结合起来。 六、具体措施: 1、每星期二 读40 分钟。在学校里由老师利用每周二 一节的诵读课进行背诵。 并帮助理解诗句的意思。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2、以黑板报、手贴报的形式进行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版块,创设学习环境。

国学经典教案

国学经典论语教案 同学们,诵读《论语》,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更是在学习我们民族的文化,希望大家做一个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中国人。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分享的国学经典论语教案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从日常生活入手,学习有关信的《论语》章句,激发孩子学习《论语》的热情。 2、理解诚信的涵义,懂得诚信的意义。 3、学习经典语句,培养文言语感。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交友需“信” 这些语句历经2500多年的淘洗,已经沉淀到我们内心的深处,成为我们思想和语言的一部分,孩子们,这就是“经典”。经典该怎么读?请你们大声地、悠扬地来读。在你刚才读得这些《论语》章句中,哪一句提到了交友? 板书:交友 生背: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读对了,但不够韵味悠扬!)什么意思呀?(言而有信,也就是——说到做到,遵守承诺。)谁还有不同的理解?板书:诚信 你能结合自己的例子说说怎么才是“言而有信”吗? 中国自古以来就特别强调诚信的重要性,朋友间更看重诚信的品格。“失信”者必将失去朋友;“守诚”者一定能赢得真情。诚信,可以让我们打开友谊的大门。我们请大家再读。 二 .解析字理,明白“信”义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言”而有信呢?那是因为“信”和“言”和人的口有关。在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说文解字》里,对“信”这样解说:信,诚也。诚实不欺。字形采用“人、言”会义,是会字。 信,金文 (人) (口,说话),表示开口许诺。有的金文 (千) (言,说话),表示用千言万语保证。造字本义就是:许诺,发誓,自然和言有关。我们没有看到拍拍手、跺跺脚来许诺、发誓的。引申为守信、可靠等意思。所以《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言必信,行必果。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华文化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它们经过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中国文库网为大家带来的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教学: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

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或美文,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安排多种多样。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比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教学。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教学,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一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一年级下册国学经典教案 第一课首孝弟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生字的字形字音,要注意“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简单理解词句的意思二、教学重难点 1、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2、感受文言文的语感,了解关于孝悌和古代社会常识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数数,询问学生最感兴趣的数字是什么 (二)范读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第二课曰水火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初步了解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等基本常识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等基本常识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经典引入 从日常生活常识入手,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属相,平时爱吃的零食,爱听的音乐 (二)范读,带读《曰水火》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第三课高曾祖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感 2、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要注意“伦”“从”“恭”“序”等字 3、了解九族、十义等古代社会的基本常识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九族、十义等古代社会的基本常识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三年级上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三年级上册) 教 案

第一单元采莲 一.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 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教学反思:

一.诵读内容:《千字文》(一)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5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前5则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一.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 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教学反思:

初中国学经典教案设计有特色的

初中国学经典教案设计有特色的 《诫子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焦躁。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读准字音, 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熟读成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探究式学习,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三、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四、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五、教法、学法设想: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诸葛亮是在54岁的时候逝世的,在逝世前他曾经对他五岁的儿子说过一段话,这段话后来一直被诸葛家族奉为祖训,可见他对诸葛子孙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话(板书:诫子书),相信大家也一定受益匪浅。 (二)初读,读熟课文: 1、解题:《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找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 3、师范读,提示长句停顿。 示例: 非澹泊 / 无以明志,非宁静 / 无以致远……非学 / 无以广才,非志 / 无以成学。(指定学生诵读,余生纠正,后齐读) 4、学生自由朗读。

小学国学经典教案

小学国学经典教案 课题:雍也篇 年级四学科第3周国学经典教师总序号第几课时 1 4 单元课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 熟练背诵《雍也篇》 : 知者乐水《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熟练背诵以上内容。满江红中有几个句子较难读,较难理解,需引导朗读。实物投影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上两周,大家背得很好,这节课大家继续努力,加油呀!这节课我们来背诵《雍也篇》(三),比较简单,比较好读,《满江红》背起来有点难度,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二、新授:(一)、出示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读,教师及时正音,注意“知”应读“智”的读音。 3、自己练读。 4、同位互相读一读。(二)、出示译文:教师引导学生明白它的大体意思。 第 1 页共 2页 (三)、练习背诵: 1、自己练习背诵。 2、同位互背。 3、由小组长负责检查。 4、教师抽查并给以评价。(四)、出示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1、自己练习读一读。 2、指名朗读。 3、教师范读,及时正音。注意“寰、蚍蜉、撼树、镝”的读音。 4、学生练习背诵。 5、同位互相背一背。 6、小组长负责检查。三、巩固练习: 1、指名背诵。 2、教师背前一句,学生接后一句。板书设计

寰球、蚍蜉、撼树、镝 教后反思本周的经典诗词,生僻字词较多,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第 2 页共 2页 入则孝出则弟【引言】为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同学们学习国学经典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校开展了对国学经典《弟子规》的学习。现在的小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是家庭的小公主、小皇帝,那么他们在享受无尽父爱母爱时,是否也能关注父母,孝敬父母呢?针对于这一情况我班特开展了本次“学弟子规,孝敬父母”主题班会活动,希望通过本次的班会,让同学们知道在新时代我们应将孝敬父母上升到一种人性的高度,将口头表达延伸到实际行动,并以此为开端把学校、社会建设得更加和谐。【案例】开场白:男女主持人(合):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三 (2)班“学弟子规,孝敬父母”主题班会现在开始。男主持人:我们生长在充满阳光和鲜花的祖国的怀抱里,多么美好,多么幸福,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更应该将祖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接下来请欣赏表演:(四名同学上场,扮演四只小蜜蜂;全班同学扮小动物)小蜜蜂:我是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呀,飞呀,飞呀,触触触!触触触!(齐说)今天呀,我们要去森林动物学校,小动物们正在表演《弟子规》呢,我们要去学一学。小动物们齐说:蜜蜂,蜜蜂,快,快,快,我们的主题班会开始啦!小动物们齐诵: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女主持人:真好听,真

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经典国学诵读10练习《增广贤文》(附答案)

三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十 (一) 经典国学再现 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 十载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当家才知盐米贵,养子方知父母恩。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 我是小助手 举:科举考试。 稀:少。 饥:饥饿。 运:好运。 我是小翻译 参加一次科举考试如果考上就榜上有名,十年苦读,终于可以大展宏图了。 十年寒窗苦读无人问津,考试考中后天下人都知道了。 喝酒欠债并非稀有的事,能活到七十岁的人却不多。 养儿子是为了老了以后有所依靠,积存粮食是为了防备饥荒。 当家后才能体会到钱财来之不易,有了儿女后才能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 生活好的时候要经常想想以前贫困的时候,生活困顿时不要像富裕时那样浪费。 运气好时,即使坏的情况也能逢凶化吉,运气不佳时,好的局面也会变坏。考考你的智慧 1.古代人的寿命比现在要短,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知道,古人活到岁的人很少。 2.“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这句让你想到了哪两个成语呢? 3.你知道“时来风送滕王阁”这句话和唐朝哪个诗人有关吗?在下面写出

他的名字吧。 弘扬传统文化 “运去雷轰荐福碑”典故的由来 运气不好的时候,即使好事情也会变坏。这句中有一个典故。 宋代时候,范仲淹有一段时间在饶州做官。当时当地有一个书生十分穷困潦倒,范仲淹非常同情他。 饶州有一个寺庙叫荐福寺,寺中有一块碑文,是欧阳询书写的,其拓本在当时十分值钱,范仲淹想拓一些送给书生。却不料,巨雷却都把碑击碎了。 (二) 经典国学再现 入门休问荣枯事,且看容颜便得知。 官清书吏瘦,神灵庙主肥。 息却雷霆之怒,罢却虎狼之威。 饶人算之本,输人算之机。 好言难得,恶语易施。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恶者是吾师。 路逢险处须当避,不是才人莫献。 我是小助手 荣枯:兴衰。 容颜:脸色。 罢却:收敛。 道:好。 避:避让。 我是小翻译 进门时不要问主人家的兴衰情况,看看他的脸色大致就知道了。 当官的清正廉洁,当差的就捞不到油水;庙里的神仙有灵,香客就会很多,庙主也就被养肥了。 平息像雷霆一般的怒火,收敛像虎狼一样的威风。

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一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陶者》 (宋)梅尧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熟读成诵。 2:编故事理解诗意,采用换词,补充等方法理解古诗的内容。 3: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困苦的状况,了解封建制度下获者不劳,劳者不获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教学重难点: 1、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内容。 2、体会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板书“者“字。给者字找朋友,“作者、记者、读者”。总结得 出,“者”就是……的人。 2、师板书“陶”字。 问:我们在哪里见到过这个“陶”字,还记得陶瓷这个词语吗? 那同学们来猜一猜,陶者是什么意思呢? 3、师解释《陶者》课题 陶:烧制瓦片,用黏土烧制成一片片瓦。陶者:烧制陶器的人。 4、简单介绍作者。这首诗是由宋朝的一位大诗人叫梅尧臣写的。他 是安徽宣城人。他写的诗从各个方面反映人民的疾苦。

5、看课文插图。图上画了两件房子,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是两件怎 样的房子? 二、读准字词,感知大意。 1、范读,听清“臣、鳞、陶、沾、厦”的读音。 2、出示生字。 lín chén zhān 鳞臣沾(碰到) 3、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三、全班背诵诗。 1、全班背诵这首诗。 2、总结:在旧社会,那些剥削者从不劳动却能“鳞鳞居大厦”,而一年四季耕作的劳动人民却连遮风挡雨的小屋都没有,这是多么不合理啊! 四、作业。 1、拿出作业本,写今天新学的生字词语。 2、完成练习册。 五、板书:陶者 chén (宋)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zhān 十指不沾泥, lín lín 鳞鳞居大厦。

池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快乐的歌,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走进古诗的童年中,去寻找童年的快乐。 出示古诗《池上》(这首古诗是描写的儿童。) 二、读诗。 1.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古诗:《池上》(板书课题),这首诗大家都已经预习了,那你们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它的作者吗? 师:同学们说得很清楚,看来课前预习花了很多工夫。老师课前也搜集了有关资料,比较简洁,大家一起读一读。 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写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一生写诗3600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教案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教案 《田园诗情》诵读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 3.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语,进行自主阅读能力的诊断与矫治。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说话 、 首先,我们继续每节课之前的5分钟说话。今天我们说的话题是“各国风采”,谁能说说你所了解的国家情况。 二、揭题 在欧洲西部有一个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那就是荷兰。它又叫尼德兰,是一个低地之国。(板书:荷兰) 本课《田园诗情》仿佛是介绍荷兰风光的解说词。而田园诗指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的劳动为题材的诗,单纯简朴。 三、新授 1.那么,荷兰的乡村又有哪些诗情画意呢让我们听着如诗的解说词一起去游览这低地之国吧!请大家边听录音边想象画面。 2.荷兰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让我们分小组再来读读课文,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甚至可以闭上眼睛来想想一下那美丽的景色。 3.(相机板书: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 < 4.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板书:向往赞美) 5.是啊,这么美的国家,谁能不向往,谁能不赞美呢 今天就有一个中国孩子来到了荷兰,你们愿意成为他的导游,为他介绍一下这个迷人的国家吗 (生配乐朗读) 6.荷兰真是太美了,不愧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你们愿意把它画下来吗就请同学们挥动手中的画笔尽情描绘心中的田园吧!(生画画) 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画吗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了一个美丽的国家,它就是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 ; 五、作业请同学们把荷兰介绍给你的父母。 板书 12 田园诗请

水之国 荷兰花之国向往赞美 牧场之国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诵读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 .能凭借课文读懂古诗,体会古诗蕴涵的思想感情,并以此促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能初步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喜爱中国古典文化,更好地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大诗人间的深厚情谊、离别情绪,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班级分成若干组。 教学过程: … 一共背古诗,感受经典。 1. 谈话。同学们,最近你在我们学校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表现怎么样都背了哪些古诗文请你把最近背诵的内容背给同学们听一听。 2 .学生背。 3 .评点:的确,一位好的诗人就像一位好朋友,他能告诉你什么是高山流水般的友谊,告诉你无欲则刚、见贤思齐的人生哲理。古诗文可以提供给我们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提供一个寄放自己心灵的空间。下面老师提供给同学们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希望大家喜欢。(从学生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入手,与学生前期的学习积累建立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正确、通顺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试一试将古诗读正确、通顺。谁已经将古诗读正确、通顺的站起来读一遍。每一组抽一选手读,学生评点(首先学会赞美别人,然后将自己的建议得体地告诉别人)。 3.试一试将古诗背出来。 )

【强烈推荐】三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

三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 第一单元:走进大自然 1、彼黍(shǔ)离离,彼稷(jì)之苗。行迈靡靡(mí),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 2、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gū)濊(huò)濊,鳣(zhān)鲔(wěi)发发。葭(jiā)菼(tǎn)揭揭,庶姜孽(niè)孽,庶(shù)士有朅(qiè)。 ——(《诗经》) 3、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gēng)喈喈(jiē),采蘩(fán)祁祁。((《诗经》)) 4、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兰亭集序》)。 第二单元:观察与发现 1、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以好察迩(ěr)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庸》) 2、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róng)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语》)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4、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道德经》) 5、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pìn)牛吉也。(《易传·彖(tuàn)传上·离》) 第三单元:让世界充满爱 1、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2、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xī),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nú)。(《中庸》) 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道德经》)

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 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教学方法: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 讲解内容: 弟子规——是(古代)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学生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 (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 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

国学经典进课堂教案设计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国学经典》进课堂教案三年级

《弟子规》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教学内容】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教学目标】 1. 引领学生诵读“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理解基本意思。 2. 通过诵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自觉搜索、不耻下问的行为习惯,指导言行。 3. 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主动理解“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中相应语句的意思,理解经典中一些生僻字的读音与字义。 2. 进行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陶冶学生情操,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养成教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 引领展示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谨而信”的前两句“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谁能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2)听说,有的同学已经把这两句话编成了歌、小品……多种多样的形式,谁来展示一下?(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诵读经典的快乐,给经典注入时尚的元素) [建议] 拉近经典与学生的距离,激起孩子们探索的欲望,提高他们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可以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比如:快板背、配乐吟唱、小品表演等,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念经”式背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获得成功的快乐。 2. 答疑解惑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章,让我们把这一章的内容完整地读一读。(齐读“谨而信”部分) (2)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是“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看看有什么疑问?(借助书本,引导学生互相解疑)[建议] 这个环节对于经典的学习定位于“答疑解惑”。问题由学生中来,课堂上更多的是“生成”。学生将学习时的疑惑提出,由师生共同解决。教师不同于教材体系的语文课教学,不做“传道授业”式的讲解,不对经典原文做照搬理解。 画面: 生1:这一段的大部分意思我都懂,就是那个“晨必盥”的“盥”我不理解。 师:你真是个善问的孩子,不过我要纠正你一下,“盥”这个字的读音是(guàn)。 生1:噢,我知道了,谢谢老师。 师:真有礼貌!请你带着大家一起读读这个字。 生1:带着大家齐读。 生2:老师,“袜与履”中“袜”是指袜子,“履”是什么意思呢? 师:这个词平常我们做动词用,其实它的本义是名词。你看看袜子和什么呢?哪个同学

国学经典教案

国学经典《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是一本教我们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全书共360句(1080字)。 二、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孝敬父母、体谅父母。 2、培养学生的爱心,爱长辈,爱老师,爱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3、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4、教育学生诚实、守信。 5、指导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规范。 三、教学内容: 《弟子规》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流利背诵。 难点:理解含义,并能在生活实践中应用。 五、学习时间: 1、每周安排一节诵读时间,平均每节课学习16句。 2、利用中午课前预备时间复习巩固。 六、方法措施: 1、借用生动的故事来打动学生的心。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讨论中真正理解含义。 3、举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含义。 4、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 七、学习内容具体安排: 第一周:学习《弟子规》“总叙” 第二至六周学习“入则孝” 第七至九周学习“出则弟” 第十至十四周学习“谨”

第十五至十八周学习“信” 第1课《弟子规》总叙 学习目标 1、从总体上了解《弟子规》。 2、会背《弟子规》总叙。 3、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重点 会背《弟子规》总叙。 难点 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教具 准备《弟子规》音频 教学过程 一、介绍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规》中的“规”,当然就是指规矩、规则。 你们知道“弟子”指的是谁吗? 明确:实际上这个“弟子”是泛指,也就是针对每个人而言的。所以《弟子规》中谈到的规矩礼节是同学们甚至是老师都应该遵守的。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古训——《弟子规》。 《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今天我们学习总序。 二、学习《弟子规》总叙 1、听泛读《弟子规》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