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建筑的特征》刘晚秋

《中国建筑的特征》刘晚秋

《中国建筑的特征》刘晚秋
《中国建筑的特征》刘晚秋

课题《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1及答案

编写:刘晚秋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理清文章的说明线索,理解文本内容。2、了解文本的结构层次。

过程与方法:1、体会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在自己的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的讨论,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明确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理解大师的科学思想,培养科学精神。

【使用方法】1、认真阅读课文两遍,在此基础上完成自主学习的题目。2、阅读过程中注意抓关键性的句子,以此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全文。3、再读文章,体会语言特点。完成课后题三。

4、做到书写规范,文面整洁。

【自主学习】

一、积累基础知识

1. 本课中这些字你能准确读出吗?

墁地(màn)斗拱(gǒng)屋檩(lǐn)接榫(sǔn)穹窿(qiónglóng)

翘起(qiào)对称(chén)额枋(fāng)点缀(zhuì)帷幕(wéi)水榭(xiè)

2. 本课的成语,你能说出它们的意思吗?

至善至美:最完善,最完美。

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少部分不同。

千变万化:有千万种变化,形容变化非常多。

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

3. 成语迁移运用,请找出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方周末》2月15日电,在中国,千年之前的人们会在那些优美醇厚的文章中得到精神的慰藉,观照人生中的至善至美,而今天的人们已经难以得到相应的体验。

B. 他们利用“农民讲坛”这个平台,讲解十七大报告精神、农产品销售等方面与农村发展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故事,都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听得如痴如醉。

C. 2008年高考恰逢端午节的三天假期,教育部发言人称,有可能对原定的考试时间进行调整,而有的专家则认为如今的考生面对的是千变万化的市场,急需要增强的是应变能力,因此不必调整高考时间。

D. 悉尼歌剧院是世界公认的本世纪最美丽的建筑物之一,是当代建筑史上的一件“稀世之作”。歌剧院的正面看上去和旁边的宫殿大同小异,更为特别的是,人们根本看不出这样的建筑内部拥有华丽的音乐厅和容纳3000多人的席位。

答案:D 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少部分不同。与语境不符,可改为“风格迥异”。

4.文本理解:细心读文,标注段落序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每段的内容

明确:(1)中国建筑的地域分布广(2)中国建筑的历史跨度大(3)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4)中国建筑的立体构成(5)中国建筑的平面布局(6、7)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8)中国建筑的斗拱(9)中国建筑的举折,举架(10)中国建筑的屋顶(11)中国建筑的色彩(12)中国建筑的构件(13)中国建筑的用材(14)中国建筑的“文法”的拘束性(15)中国建筑的“文法”的灵活性(16)解说“词汇”和“文法”(17)中国建筑和外国古典建筑体系的比较(18、19)提出提倡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20)熟悉自己建筑的“文法”和“词汇”

【合作学习】

一、回顾旧知,回答问题

1.作为说明文,说明事物要有一定的顺序,那么说明文的顺序主要有哪些?

明确: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程序顺序。

2.作者概括的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说明的?

明确: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逻辑顺序展开的。

3.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的哪几项?作者认为,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

明确:重点说明的特征有:(二)平面布置,表现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三)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斗拱)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六)屋顶,斜坡飞檐是中国建筑的典型形象;(七)色彩,大胆使用朱红和彩绘称为中国建筑鲜明的特色。最显著的特征是:斗拱和屋顶。

3.作者在九大特征之后,提出了两个重要的观点,是什么,请归纳后写出来。

明确:中国建筑的“文法”问题和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合作探究】

作为一篇科技论文,科学、严谨的说明是为文的基本要求,作者主要的任务是介绍科学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可本文有很多句子带有浓烈的抒情成分,应如何看待这些抒情语句?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观点一21世纪,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一个缺乏科学教育的民族是很难强大起来的,一个缺乏科学素养的人是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工作和生活的,一个没有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的人是不会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的。作者就是用这些浓烈的抒情句子告诉我们,中国建筑是值得中国人骄傲的,他的用意就是用强烈的民族情怀感染人们,引领人们进入高尚的审美境界。

观点二梁思成在他的文章中,反复表达的思想是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他呼吁,“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他满怀忧患意识地提醒后人:“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商,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为事实明显地代表着我们文化衰落,至于消失的现象。”

课题《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2及答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含意。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信息的筛选,提高分析综合能力。

【使用方法】1、认真阅读选文,在此基础上完成设置的题目。2、阅读过程中注意抓关键性的句子。3、做到书写规范,文面整洁。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15---16两段,完成1---4题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和“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

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1、下列有关“文法”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法”在文中指建筑物上的构件与构件之间,构建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和个别建筑物之间的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

B.文章的语法在运用上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中国建筑的“文法”具有一定的拘束性,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创造的多样性就大大减弱了。

C.“文法”在文中包括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所呈现出来的一定的风格的手法,它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

D.在世界各建筑体系中,中国建筑大胆地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在屋身的主要颜色,用在柱、门窗和墙壁上,并且用彩绘图案装饰木构架的上部结构,是使用得最大胆的“文法”。

答:B 解析建筑的文法与文章的文法一样,都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

2、下列对“建筑的‘文章’”内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建筑的‘文章’”中,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气势恢宏的庙宇等“鸿篇巨制”。

B.“建筑的‘文章’”中,少不了“山亭、水榭、一轩、一楼”这样的“精制小品”。

C.“建筑的‘文章’”中,有纯粹作点缀装饰的“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等秀丽文字。

D.“建筑的‘文章’”中,在路的尽头立一座影壁,或建横跨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也占有一席之地。答:C 解析“一面横额、一副对子”喻指建筑中“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而在此选项中它指真正的文章中的文字,而非比喻性的建筑的“文章”。

3、“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种‘文法’”指的是中国建筑发展过程中沿用并发展下来的建筑惯例与审美方式。

B.“一定的拘束性”即建筑发展历史上长期积淀下来的、为人们所遵守的基本思路和传统模式。C.“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强调了设计与修建过程中建筑师们可以发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D.“多样性的表现”既包括建筑中的“拘束性”和“灵活性”,又包括建筑中的“历史性”和“时代性”。答:D 解析属于无中生有,文中并未提及“历史性”和“时代性”。

4、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词汇’和‘文法’”指什么?请概括说明。(不超过20字)

答:

答案人们普遍承认并遵守的规则和惯例

二、语言运用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①山坳里民居样式各异,屋顶上的太阳能装置却是出奇的一致。

②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从这里起飞。

③西昌与月亮的关系变得格外密切。

④正符合这座川西南城市“太阳城”的美誉。

⑤23日,日照下的西昌,明净温暖。

⑥其实,许多人并不知道这座“太阳城”在历史上就有“月亮之城”的美妙称号。

⑦视线延伸到远处,四面都是起伏的山坡。

答:

答案:⑤⑦①④②③⑥解析:这段文字可按视角的转换和时间先后顺序排列。⑤含有时间、叙述对象等要素,故应在句首。①视线转向山坳,且提及太阳能,故①应在⑦后④前。③得出结论是由②而来的,故③应在②后。⑥是对全文的总结,故应在最后。

附:一.高考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客观选择题设题陷阱

命题陷阱之一:已然与未然

“已然”是事物已经产生的情况,“未然”是事物即将出现的情况。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有时会故意将“即将出现的情况”表述或推断为“已经产生的情况”。

命题陷阱之二:主要与次要。

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命题人设计干扰项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

命题陷阱之三:部分与整体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数量范围上设置干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对与其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

命题陷阱之四:前期与后期

命题者在事物、现象产生、出现的时间上设置干扰,他们有时将前期表述为后期,有时将后期表述为先期,有时将前期或后期表述为“前期和后期”。

命题陷阱之五:选择与兼备

事物产生某种结果都有一定的原因或条件,有时这些原因或条件之间是选择关系,任何一个原因或条件都可产生这种结果;有时这些原因或条件是兼备关系,只有同时具备了才会产生这种结果。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有时将“选择”关系表述成“兼备”关系,有时将“兼备”关系表述成“选择”关系。

命题陷阱之六:肯定与否定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将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

命题陷阱之七:原因与结果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因果关系上设置干扰,或将因果关系颠倒,或强加因果关系。命题陷阱之八:言此与言彼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有时题干要求从“此”对象入手作分析,而错项却从“彼”对象入手分析;有时题干要求从事物“此”方面入手作分析,而错项却从“彼”方面入手分析。

命题陷阱之九:有据与凭空

阅读材料中本无此意,而命题者却在设计的选项中故意凭空臆造出这种说法。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不尊重阅读材料中事物的客观性,故意夸大事物实有的能力、功能和效用。

二.阅读考点对策(十大雷区)

1’已然与未然2主要和次要(主次不分)3部分与整体(以偏概全)4前期与后期5选择与兼备6肯定与否定7原因与结果(因果不当)8言此与言彼(张冠李戴)9有据与凭空(无中生有)10客观与夸大(歪曲事实)

关于军人的句子【三篇】

关于军人的句子【三篇】 【军人人生格言】 1、不怕苦,不怕累,争做优秀小标兵。 2、真正的权力握在有兵力的人手上。 3、一切帝国主义和*都是纸老虎。 4、血染沙场气化红,捐躯为国是。 5、小事不做,大事难成;一事不做,万事皆空。 6、多一片天空,就多一片彩虹,多一个战友,就多一份。 7、平静的港湾,练不出强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养不成过硬的作风。 8、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9、用军营的枪林弹雨洗礼信念,用男子汉的热血去磨砺忠诚。 10、军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有意义。 11、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12、体验军人生活,规划人生格局。 13、服从是军人的第一职责。 14、爱民乃行军第一义。 15、航标灯永远是舵手搏击风浪、勇往直前的良师益友。 16、战斗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经过一个磨砺、强化的逐步积累过程。

17、战友情谊是棵树,需要用真诚去培土,用宽容去灌溉,用原则去修剪,用去呵护。 18、用兵以得民为先,安民乃能御侮。 19、财富不一定是,但朋友一定是财富。 20、军人是困难和挫折的战胜者。 21、工作上要踏实,作风上要扎实,思想上要务实,学习上要求实。 22、最能磨练自己的是挫折,最能锻炼自己的是军营。 23、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车轮也要前进;即使江河波涛汹涌,船只也航行。 24、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 25、历所伟大的成就,都是因为战胜了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取得的。 26、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 27、后悔过去,不如奋斗将来。 28、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 29、与战友相处,微笑是,真诚是基础,宽容是纽带,妒嫉是天敌。 30、革命流血不流泪,生死寻常无怨尤。 【赞美军人佳句】 1、这些坚强的战士像一棵棵独立山巅的苍松。 2、这个年轻解放军战士长得像秋天原野上的一棵白杨,魁梧挺拔,朴实健壮。他站在哨位上,就像一根立在地上的木桩子。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 四、美育渗透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重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2.作者简介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奈尔大学,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 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 1.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整体写作思路。 (1)学生读课文,整理文章的结构脉络。 (2)小组交流讨论。 2.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1)如何把握全文的整体结构? (2)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 (3)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 (4)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明确】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 四、美育渗透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难点: 1.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3.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北京清华园中有一座雕像,被人称为这所著名大学中的第十二座雕像:儒雅的梁思成先生,戴一副眼镜,正微微地笑着,平静,坦然,好像刚刚走出家门,到他创建50周年的清华建筑系去上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先生的一篇科普文章《中国建筑的特征》(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广东省新会县人。梁思成教授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不久转学人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到沈阳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并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31年。1931年至1946年担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法式部主任。1941年还担任前中央研究院研究员。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在这期间,还曾于1946年11月、1947年6月,应美国耶鲁大学之聘为访问教授。1947年1月至1947年6月,作为中国代表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顾问。1948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解放后,于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9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常委等职。历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中国建筑科学院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室主任、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科学普及协会北京分会副会长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学术研究方面,梁思成教授自20世纪30年代起,对我国古代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他生前写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梁思成教授还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议,并参加了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知道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更能知道中国古代建筑结构方面的特征。 2.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兴趣,使其产生民族自豪感及民族忧患感 教学过程: 一、知识衔接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广东省新会县人,是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长子。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72年。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在学术研究方面,梁思成教授自20世纪30年代起,对我国古代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他生前写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同时他还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议,并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梁思成教授,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 二、导语 补充相关资料及展示图片 20XX年4月14日玉树7.1级地震,19日,记者在文成公主庙采访时看见,紧贴岩壁而建的寺院,外观没有明显损坏的痕迹。寺院中香火旺盛,佛堂内点满了酥油灯。附近来朝拜的村民络绎不绝。只有佛堂大门上的一幅壁画有一条裂痕。文成公主庙建于公元710年,已有1300年历史。 在2008 年5 月12 日震后,报恩寺广场成了平武县城居民的临时避难所。这座占地2.7 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落建于1460 年(明天顺四年),历经1536 年、1618 年、1657 年、1786 年以及1976 年的数次大地震,在此次汶川地震的影响下,木构造脱榫,墙体开裂,但没倒塌,更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这些古建筑为何在遭受地震后却能依然屹立不倒,它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相信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 三、整体感知 中国建筑的特征十分丰富,在这篇课文中,作者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建筑的九点基本特征,这九点基本特征,哪些特征属于总体特征?哪些特征属于结构特征?哪些特征属于装饰特征? 明确:一二点属于总体特征,三至五点属于结构特征,六到九点属于装饰特征。 四、重点探究 在称赞中国建筑的坚固性中有句俗语“地陷墙塌屋不倒”,而中国的建筑之所以会如此的坚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结构的稳固性。下面让我们结合具体问题来研究中国建筑的结构特征。(1)中国房子是靠什么材料承重的?这种材料是怎样搭建成房子的基本构架的? 明确:依靠木材承重。房身部分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每副梁架之间用枋、檩连接。 (2)什么是斗拱?它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斗拱是拱(弓形短木)和斗(斗形方木块)综合构成的单位。作用是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以减少梁的折断的可能的。而正因为在斗拱的设计中体现出中国的建筑工匠们在建筑力学和建筑美学方面的智慧,斗拱的设计成为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3)举折、举架是怎样构成的,它作用是什么? 明确:梁架上的梁是多层的;上一层总比下一层短;两层之间的矮柱总是逐渐加高的。这叫举架。举折(宋)、举架(清)的作用是形成屋顶的坡度。 材料补充:天津蓟县独乐寺:经历28次地震不倒,在保存至今的众多古代木结构建筑中,

中国建筑的典型特征和现有着名实物-22页word资料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 1、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 1)开成时期:原始社会—汉代特点:中国木结构建筑 技术已日渐完善。人们掌握了夯土技术,烧制了砖瓦,建造 了石建筑。 2)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特点:砖瓦的产量、质量及 木构架技术都有所提高。大量兴建佛教建筑。 3)成熟时期:隋唐时期特点:砖的应用更加广泛,琉 璃的烧制更加进步,建筑构件的比例逐步趋向定型化。 4)大转变时期:宋朝特点:宋朝建筑的规格一般比唐 朝小,但比唐朝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 杂形式的殿阁楼台。 5)发展时期:元朝特点:兴建大量藏传佛教寺庙及伊 斯兰教礼拜寺。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建筑艺术影响到全国。 6)高峰时期:明清时期特点:砖的生产大量增加,琉 璃瓦的数量及质量都超过过去任何朝代。官式建筑已经高度 标准化、定型化。 2、现存古代木结构建筑代表及特点 1)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的部分建筑:建成于唐代特点: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和直棂窗,风格庄重朴实。 2)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福建泉州清净寺、河北正定隆

兴寺、浙江宁波保国寺:建成于宋代特点:屋顶的坡度增大,出檐不如前代深远,重要建筑门窗多采用菱花隔扇,建 筑风格渐趋柔和。 3)天津蓟县的独乐寺、山西大同的善化寺和华严寺:建 成于辽特点:接近于唐代风格,创造了“减柱法”。 4)山西芮城永乐宫、洪洞广胜寺:建成于元代特点:普遍使用“减柱法”,梁架结构又有了新的创造,许多构件 多用自然弯材稍加砍削而成。 5)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建于明清时期特点:出檐较浅,斗拱比例缩小,“减柱法”除小型建筑外,在重要建筑 中已不采用。 3、三本建筑文献 宋朝的《营造法式》、明朝的《园冶》、清工部《工程做 法》。 4、中国古代建筑的造型及基本构件 台基:普通台基、较高级台基、更高级台基、最高级台基;作用:承托建筑物,防潮防腐,弥补中国古代建筑单体 建筑不甚高大雄传的欠缺。 屋身:木头圆柱、开间、梁、斗拱; 屋顶: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 棚顶。 5、彩画的分类、特点及等级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教材分析】 《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自然科学小论文,属于实用类文本。单元说明里指出:阅读这些作品,既可得到科学知识的启迪,又可得到科学美感的陶冶;在学习中,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文章的观点,品味这类文章的语言特点。 本课与其他说明文的不同之处在于文体划分,本单元又提出“自然科学小论文”这一新概念,所以应当指导学生认识此类文章与一般的说明文的区别。本文讲的是建筑方面的知识,对学生来讲是个新领域,所以,本课的教学就要让学生对作品介绍的科学知识有所了解,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对这种应用文体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对文章的写法做一些有益的探讨,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看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学情教法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经学习过很多说明文了,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这些术语已经了然于心,以他们的思维水平,对理清思路,归纳观点,品味语言等常规阅读要求也能通过自读解决。 事实上,学生对科普文章是不感兴趣的,何况是讲他们接触不多的传统建筑,所以教师势必要提供一些精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文章太长,术语较多也是学生不喜欢文本,难以读懂文本的重要原因。所以课前应该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预习,而以文体特征为纲要,以标题为切入点,探讨文章各部分与中国建筑的特征的关系,能够轻松地理清文章脉络。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才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正如古人所言的“文以载道”,“工具性”告诉我们“是什么”,“人文性”则告诉我们“应该怎样”。而本文是体现二者结合的再好不过的范例。所以本设计重在让学生明确本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以及写作的目的何在。通过探讨“写了什么”和“怎么写的”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学习写作自然科学小论文的基本方法,强化科学探究意识;通过探讨“写作目的”领悟作者寄寓文中的拳拳爱国心与浓浓的民族自豪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目标】

《中国建筑的特征》优秀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建筑特征,感受中国建筑之美。 2、熟悉优良建筑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现代、未来建筑中传统建筑风格的体现。 三、教具:多媒体教学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看大屏幕上的成语闯关题: 绿树红墙精雕细刻富丽堂皇琼楼玉宇雕梁画栋勾心斗角美轮美奂鳞次栉比金碧辉煌(解释勾心斗角=钩心斗角;金碧:指国画中金色、绿色、蓝色三种颜料。) 2、这些成语有什么共性? ——都与建筑有关。(勾心斗角:勾心:屋顶的四个檐角指向宫室的中心;斗角:四个檐角两两相对,像兵器要打斗。所以这个成语本义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来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3、这是通过成语看建筑,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图片,直观地欣赏一下建筑之美。——滕王阁、岳阳楼、天安门、故宫、脊吻、四合院、鸟巢、水立方、中国馆 4、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曾主持参加过国徽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的特征》(大屏幕打出标题)本节课学习解决3个大问题和一个设计。 一、请找出每个特征的关键词语。 化用歌德的一句话“趁着你精力充沛的时候,杨晨办事迅速的好习惯”,那我们看谁找得又快有准。(注重过程,让学生自主思考发言) 2、有没有不太理解的?提出来(老师准备图片,帮助理解)

二、第14段——17段写了什么? 1、速度课文,找信息。——词汇和文法 2、和前文的特征有什么关系?——是一回事。只是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解释了特征。 3、同学们,我们了解学习的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什么时代的建筑特征?——古代(板书) 4、那我们学习古代建筑的特征,目的是什么呢?——看20段第一句(齐读)得知:继承优良传统,是为了构建新建筑。为了更好的创新。 三、回到现实生活中,看看身边的建筑或回忆回忆你在外地看到的建筑,哪些地方体现了中国建筑的传统风格? 1、三中建筑的特征:对称、颜色、励志亭 2、鸟巢、世博会中国馆 3、林则徐纪念馆 四、一个设计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建筑的美,那现在我们做一个设计:有消息透露,伊宁市准备建影剧院。现在向全班同学招标,请你拟定设计方案。 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这是的故事:国家大剧院的设计方案。三个要求:1、一看就是大剧院;2、一看就是中国的大剧院;3、一看就是在天安门广场的大剧院。它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完美结合。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它的庐山真面目?(展示图片并分析如何体现中国传统风格的) 大家设计影剧院也有三个要求:1、一看就是影剧院;2、要有新疆地域风格;3、要体现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讨论2分钟后发言,老师评价) 总结:不管时代怎样进步,建筑怎样融合现代元素,中国建筑都应有体现“中国”

赞美军人的优秀句子【三篇】

赞美军人的优秀句子【三篇】 2.军人是坚强的,他是大山;军人是宽广的,他是大海;军人是飞翔的鹰,从天到地都充满他战斗的勇气;军人是奔腾的豹,每一步都洋溢他生命的气息;军人还是诗,为我们诠释男儿深情,军人更是歌,把真爱播撒每一寸土地。 3.军人是大山,他是坚强的;军人是大海,他有宽广的胸怀;军人是飞翔的鹰,从天到地都充满他战斗的勇气;军人是奔腾的豹,每一步都洋溢他生命的气息;军人还是一首诗,为我们诠释男儿深情,军人更是一首歌,把真爱播撒每一寸土地。 4.这个年轻解放军战士长得像秋天原野上的一棵白杨,魁梧挺拔,朴实健壮。他站在哨位上,就像一根立在地上的木桩子。 5.他们是一个平凡而敢作敢为的群体,在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吃苦耐劳乐于奉献聪明机智不怕困难的性格,在中国军人身上体现得尤为显著。 6.他穿着上绿下蓝的军装,领上佩着红领章,大檐军帽正中嵌着鲜艳的国徽,腰束武装带,手持冲锋枪,挺立岗位上。多么精神,多么威武。 7.军训启迪了我的心智,促进我培养优秀的习惯。从军人的飒爽英姿里,我懂得了良好的作风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石。他们雷厉风

行的作风坚忍不拔的意志,一丝不苟的风纪,崇尚荣誉现身使命的信念,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我,影响着我,让我崇敬,使我感动,令我思考:我们新世纪的一代,该怎样舞动青春放飞梦想,迎接未来的挑战?怎样才能不辜负学校老师家长和祖国的关怀,创造属于自己的明天? 8.一顶军帽,顶的是责任,一身戎装,穿的是庄严,一双军鞋,走的是神圣,一个军人,看的是军魂,担的是使命,一条短信,发的是祝福,愿参军快乐,为国争光。 9.荣誉,鲜花和掌声,亿万人的祝福和爱慕都属于你,只要你加入了军人的队伍!参军光荣,为了荣誉和赞美参军吧!什么是军人,军人有钢的意志铁的魂,不屈的精神,保卫国家的责任,肩上扛着国家,心里装着小家,你们是我们的骄傲,国家的骄傲,祝你们能练就一个钢铁般的自己,报效国家! 10.手握钢枪来站岗,保卫祖国永无恙。苦练本事保家园,战场勇猛杀敌狂。血泪铸就英雄魂,不求酬报重任扛。八一建军好儿郎,祝福军人永安康。 【篇二】 1.军人是铁,千锤百炼终成钢,军人是石,屹立不倒威如山,军人是爱,保卫祖国一大家!提前预祝你成为最可爱的人,最真挚的祝福送给你。 2.采一朵茉莉花,洁白无瑕送牵挂,采一朵牡丹花,富贵吉祥送如意,采一颗平安竹,步步高升送安康,采一颗军人心,华夏军礼送给你,祝你一生快乐。

中国建筑的特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本文作者的有关情况,掌握相关文学常识。 2.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3、掌握文章中的重要字词,能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2、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筛选文章主要信息,理解文章容。 2、掌握作者独特的谋篇布局特点和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谋篇的手法。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用具:电脑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幻灯片展示中外著名建筑图片)观察图片,选择属于中国特色的建筑。谈一

谈为何这样选择,通过图片对比,说说中国建筑有什么特点,最好用所学的成语描述。 明确:从颜色上,中国建筑以鲜艳的红、绿、黄为主色调,从装饰来看,雕刻、绘画、塑像融合其中,其他。(成语:如雕栏玉砌、金碧辉煌、美轮美奂,鳞次栉比、登堂入室,红墙绿瓦、雕梁画栋、琼楼玉宇、碧瓦朱甍、富丽堂皇、钩心斗角) 中国的建筑可谓博大精深,刚才我们只是见识了一鳞半爪,下面让我们跟着梁思成先生更深入地走进中国建筑之中,感受中国建筑的特征。 (过渡)先了解我们的作者梁思成 二、简介作者:(展示图片)梁思成,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还提出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论和方法。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中华人民国成立前夕,梁思成是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1947年曾参与纽约联合国大厦的设计工作,另外,他和夫人林徽因都是清华大学国徽设计组的负责人。 (过渡语)建筑专家是怎么向我们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 三、感知课文,整体把握。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1. 解题:中国建筑——研究对象;特征(主关键词)——研究方向 2.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整体写作思路。 快速扫描课文,“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以下九点”, (分组合作:一、二大组的同学梳理一至五的特征。 三、四大组的同学梳理六至九的特征。

中国建筑的特征原文

薇 莂中国建筑之特征原文 羀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创制形式,更无所谓派别蝿。其结构之系统,及形式之派别,乃其材料环境所形成。古代原始建筑,如埃及、巴螄比伦、伊琴、美洲、及中国诸系,莫不各自在其环境中产生,先而胚胎,粗具规模,膄继而长成,转增繁缛。其活动乃赓续的依其时其地之气候,物产材料之供给;随其国蝿其俗,思想制度,政治经济之趋向;更同其时代之艺文,技巧,知识发明之进退,而衿不自觉。建筑之规模,形体,工程、艺术之嬗递演变,乃其民族特殊文化兴衰潮汐之膅映影;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今日之治古史者,常赖薂其建筑之遗迹或记载以测其文化,其故因此。盖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螂,互为因果者也。 衿中国建筑乃一独立之结构系统,历史悠长,散布区域辽阔。在军事,政治及思想 薆方面,中国虽常与他族接触,但建筑之基本结构及部署之原则,仅有和缓之变迁,顺芄序之进展,直至最近半世纪,未受其它建筑之影响。数千年来无遽变之迹,渗杂之象薁,一贯以其独特纯粹之木构系统,随我民族足迹所至,树立文化表志,都会边疆,无罿论其为一郡之雄,或一村之僻,其大小建置,或为我国人民居处之所托,或为我政治羇、宗教、国防、经济之所系,上自文化精神之重,下至服饰、车马、工艺、器用之细螁,无不与之息息相关。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莀部,非但在其结构本身之材质方法而已。 聿建筑显著特征之所以形成,有两因素:有属于实物结构技术上之取法及发展者,有缘莈于环境思想之趋向者。对此种种特征,治建筑史者必先事把握,加以理解,始不至淆蒃乱一系建筑自身优劣之准绳,不惑于他时他族建筑与我之异同。治中国建筑史者对此

关于退伍军人经典句子

关于退伍军人经典句子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词组(短语)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关于退伍军人经典句子1、进社会,天高任鸟飞。 2、走向新岗位,迎接新挑战。 3、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4、新兵怕哨,老兵怕号。 5、在岗一分钟,奉献六十秒! 6、数年军旅涯,点点入梦常相思。 7、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 8、青春汗水奉军营,退伍创业赛精英。 9、几载战友情,永远记心间。 10、出军营,海阔凭鱼跃。 11、退伍不退色,不忘军人本色。 12、曾经是个兵,永远是个兵。 13、当祖国召唤的时候,我时刻准备着! 14、当兵后悔一阵子,不当兵后悔一辈子。 15、不等不靠鲜花和掌声要靠自己争取。 16、几许报国心,拳拳为民终不悔。 17、老兵,一路走好! 18、退伍不退色,永远是祖国的兵。 19、热烈欢送退伍老兵!

20、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 21、昨日满腔报国志,今朝苦挣持家钱。 22、退伍不褪色! 23、衷心的祝福老兵一路走好,再创佳绩。 24、部队就是这样残酷,你是龙得盘着,是虎也得趴着。 25、戍边疆,做忠诚卫士;返家乡,退伍不退色。 26、一不小心,两年义务兵,三餐吃不饱,四季还要跑。 27、自觉投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28、部队是座围城,外边的人想进来,里边的人想出去。 29、几载战友情,永远记心间。走向新岗位,迎接新挑战。 30、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在江湖,江湖却没有关于我的传说。 31、男人就该对自己狠一点,每次搞体能时就对自己说,哥不当孬种。 32、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前方的道路更宽广,老兵一路走好。 33、新兵就是孙子,老兵是儿子,士官是爹,干部算二大爷,首长才是爷爷。 34、她说我幼稚的时候,还能触手可及,当我不再幼稚的时候,她已经遥不可及了。 35、只有离开了部队,才知道在部队那些跟我一起打打

中国宫殿建筑的特征及其作用

中国宫殿建筑的特征及其作用 宫殿建筑又称宫廷建筑,为传统建筑之精华。古代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突出皇权的威严,满足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规模巨大、气势雄伟的建筑物。这些建筑大都金玉交辉、巍峨壮观。中国古代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古代宫殿建筑物自身也被分为两部分,即“前朝后寝”:“前朝”是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后寝”是皇帝与后妃们居住生活的所在。下面我来介绍一下中国宫殿建筑的特点及作用。 一、中国宫殿建筑的作用 (1)宫殿是古代封建君王的政治中心,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比如说北京的故宫。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威慑天下。 (2)宫殿是帝王朝政、生活场所,古代帝王及其整个家族都生活在宫殿当中,宫殿不仅要满足帝王朝政的作用,也要满足生活娱乐所需,故宫分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发布命令的地方,主要建筑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些建筑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建筑形象严肃、庄严、壮丽、雄伟,三个大殿的内部均装饰得金碧辉煌。故宫的后一部分——“内廷”是皇帝处理政务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这一部分的主要建筑乾清宫、坤宁宫、御花园等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建筑多包括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它们均自成院落。 二、中国宫殿建筑的特点 (1)为了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表现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中国古代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相对低小简单。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北京城的中轴线,以

中国建筑的特征-原文

中国建筑之特征原文 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创制形式,更无所谓派别。其结构之系统,及形式之派别,乃其材料环境所形成。古代原始建筑,如埃及、巴比伦、伊琴、美洲、及中国诸系,莫不各自在其环境中产生,先而胚胎,粗具规模,继而长成,转增繁缛。其活动乃赓续的依其时其地之气候,物产材料之供给;随其国其俗,思想制度,政治经济之趋向;更同其时代之艺文,技巧,知识发明之进退,而不自觉。建筑之规模,形体,工程、艺术之嬗递演变,乃其民族特殊文化兴衰潮汐之映影;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今日之治古史者,常赖其建筑之遗迹或记载以测其文化,其故因此。盖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者也。 中国建筑乃一独立之结构系统,历史悠长,散布区域辽阔。在军事,政治及思想方面,中国虽常与他族接触,但建筑之基本结构及部署之原则,仅有和缓之变迁,顺序之进展,直至最近半世纪,未受其它建筑之影响。数千年来无遽变之迹,渗杂之象,一贯以其独特纯粹之木构系统,随我民族足迹所至,树立文化表志,都会边疆,无论其为一郡之雄,或一村之僻,其大小建置,或为我国人民居处之所托,或为我政治、宗教、国防、经济之所系,上自文化精神之重,下至服饰、车马、工艺、器用之细,无不与之息息相关。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结构本身之材质方法而已。 建筑显著特征之所以形成,有两因素:有属于实物结构技术上之取法及发展者,有缘于环境思想之趋向者。对此种种特征,治建筑史者必先事把握,加以理解,始不至淆乱一系建筑自身优劣之准绳,不惑于他时他族建筑与我之异同。治中国建筑史者对此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代谱琦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的说明顺序,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和“文法”,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 3、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体会比喻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清作者的说明顺序,掌握作者独特的谋篇布局特点 难点:掌握科普文章的特点,指导学生有意识的学习借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题:1、请大家看这些成语,大家都认识它们的意思吗? PPT呈现“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飞阁流丹、钩心斗角、美轮美奂” 2、先明确需要注意个别成语的特殊用法 3、问题:这些成语都是在写什么。反映了建筑的一些的特点。中国的建筑可谓博 大精深,这刚才成语的积累中我们只见识了一鳞半爪,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的特征》,看看他对于中国建筑特征的看法 二、初步感知 (一)、文体知识 自然科学小论文(板书) 1、概念:是科普作品的一种形式。 一般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普及自然科学中某一领域知识的一种文体。 2、特点: (1)“小”:与正规学士论文相比,篇幅更小,内容更浅,具有通俗性、普及性 在叙述内容上要求:深入浅出,以达到向大众普及自然科学知识的目的 (2)“科学”:尽管篇幅较小、内容较浅,但在本质上仍要求具有科学性、严谨性 在叙述语言上要求:简洁、严密、明晰 (3)在表达方式上,以说明为主,兼用议论和叙述 2、作者介绍 梁思成,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梁启超之子、林徽因之夫。 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是中国古代建筑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曾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等的设计,是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 3、课文结构分析 课题:《中国建筑的特征》 【明确】偏正结构(中国建筑)的特征 定语中心语

[赞美军人的经典句子]赞美军人的句子(最新)

【 - 话题作文】 1. 青春年华、热血的儿郎,你将离开家乡离开娘,为了心中的梦想,去保卫边疆,我祝所有即将参军的儿郎幸福万年长!参加光荣! 2. 参军号角又吹响,积极参加保国家。身着绿色军装,矗立祖国边疆。从此保家卫国,祖国繁荣安康。参军最光荣,踊跃参军记心上。 3. 军营里有兄弟情,让你爱就爱得痛痛快快。军营里育热血汉,让你活就活得轰轰烈烈。祝你在军营中,锤炼钢铁意志,挥洒壮志豪情。 4. 圆月当空,中秋佳节,营中分月饼;训练忙碌,思家不归,战友似亲人;正是好梦,听得哨响,唯有快集合;保家卫国,流血流泪,信仰高过天! 5. 列车在轰鸣,壮士要远行;亲友来送行,新兵入军营。训练场上挥汗水,抢险前线勇争先。祝愿新兵多奋斗,气吞山河立壮志,勇攀高峰建奇功。 6. 山河壮丽景色秀,亿万民众大国泱;男儿何惜五尺身,踊跃参军守边疆。草绿军装映山色,青春容颜壮家乡。国泰民安功不没,志当军人美名扬。 7. 向右转,转出军人的资态,向左转,转出军人的状态,向后转,看到了没,我会一直在背后为你祝福,愿你‘参军快乐,保卫国家,创造辉煌’。 8. 参军光荣荣一家,祖国兴旺旺百家;若无保家卫国兵,怎有繁荣昌盛国;不求荣华富贵日,但求祖国兴盛时;铁胆英豪真男儿,祖国人民祝福你! 9. 头枕着边关的冷月,身披着雪雨风霜;为了国家安宁,紧握手中的枪;参军最是辉煌,只为赢得荣光。旗帜飞扬,祖国号召,祝福那些最可爱的人! 10. 稚嫩的幼苗,经历岁月的风霜,会长成参天大树。热血的青年,经历军营的洗礼,定铸就钢铁的脊梁。祝福你新兵,愿青春之花在军营中灿烂绽放。 11. 送你一杯美酒,军旅生涯乐悠悠;送你一首欢歌,参军天天乐呵呵;送你一束鲜花,军营生活笑哈哈;送你一条短信,入伍时时笑盈盈。祝:入伍快乐! 12. "你怀着美好的梦想,去实践报效祖国的理想,用恪守无私奉献的原则,来诠释人生最美的那段历程。我用一颗真诚的心,献上对你的祝福,参军光荣!" 13. 用一生的坚守去换取一群人的幸福,用一直不变的守护换取一群人的快乐。朋友,你是否也愿意做一个如此伟大的英雄?参军吧,你将会是无比光荣的!

2020关于赞美军人的经典句子 赞美军人的优美句子(最新)

关于赞美军人的经典句子【篇一】 1.在严寒的冬季,你们守卫着边疆;在炎热的夏季,你们依然守卫着边疆;在一年的无时无刻,我们能做的就是为你送去祝福片片!祝你们快乐幸福,相信你们是最光荣的! 2.一次从军,终身光荣。只要你从军,那么你这一生就永远都是一位军人!一位值得万人敬爱的军人!不管你退役与否,你至少让生命闪过一次光! 3.一首军歌,唱出精彩的人生;一支军舞,跳出无限的活力;一枚军章,映出团结的力量;一身军装,穿出正义的影像;一条信息,传出问候的温暖,一声问候,祝军营生活快乐安康! 4.怀着激动的心情,迈着铿锵有力的步子,走出了军人的英姿飒爽。握着手里的驳壳枪,四目注射着前方,保卫祖国贡献在四方。即将参军入伍的你,愿你拥有军人钢铁的意志,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参军光荣。 5.你是谁,为了谁,为了兄弟姐妹不流泪,谁最美谁最累,我的乡亲我的战友,我的兄弟姐妹,军人是最伟大的职业,参军吧,一身荣光都归你! 6.响应号召进军营,身穿戎装负使命,保家卫国最英勇,军姿军容显军魂,短信捎去我祝福,愿你快乐把军参,报效祖国为已任,为国争光为目标,定要爱国如爱家。 7.勿用尺量,勿用斗盛,诚挚的问候,在特殊的日子里送出;真心的祝福,为华夏的军人准备;小小一短信,带着友情亲情与爱情,三情过八一,永远你第一! 8.海鸥选择波涛汹涌,雄鹰选择辽阔的天空,所以我们的选择:今年过节不嫁人,要嫁就嫁军人;今年过节不娶亲,要娶就娶军花。祝八一建军节快乐! 9.军人是铁,千锤百炼终成钢,军人是石,屹立不倒威如山,军人是爱,保卫祖国一大家!提前预祝你成为最可爱的人,最真挚的祝福送给你。 10.采一朵茉莉花,洁白无瑕送牵挂,采一朵牡丹花,富贵吉祥送如意,采一颗平安竹,步步高升送安康,采一颗军人心,华夏军礼送给你,祝你一生快乐。 11.敬个军礼精神抖擞,站个军姿英姿飒爽,吹声军号催人奋进,唱首军歌热情豪迈,做个军人分外自豪。八一建军节,愿人民子弟兵兵强马壮,军功赫赫! 12.踏步,走!踏出万里河山的军人气概。正步,走!走出军人体内无限的凛然正气。立正,稍息!立出军人顶天立地的形象!愿你能吃苦耐劳,发扬军人精神,祝你身体健康,参军快乐!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本文的有关情况,掌握相关文学常识。 2.引导学生理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3、掌握文章中的重要字词,能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 2、通过学习,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筛选文章主要信息,理解文章内容。 2、掌握独特的谋篇布局特点和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领会独具匠心的构思谋篇的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北京清华园中有一座雕像,被人称为这所著名大学中的第十二座雕像:儒雅的梁思成先生,戴一副眼镜,正微微地笑着,平静,坦然,好像刚刚走出家门,到他创建50周年的清华建筑系去上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先生的一篇科普文章《中国建筑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简介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广东省新会县人。梁思成教授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不久学人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到沈阳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并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31年。1931年至1946年担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法式部主任。1941年还担任前中央研究院研究员。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在这期间,还曾于1946年11月、1947年6月,应美国耶鲁大学之聘为访问教授。1947年1月至1947年6月,作为中国代表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顾问。1948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解放后,于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9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常委等职。历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中国建筑科学院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室主任、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科学普及协会北京分会副会长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学术研究方面,梁思成教授自20世纪30年代起,对我国古代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他生前写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梁思成教授还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议,并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

赞美军人的句子【三篇】

赞美军人的句子【三篇】 【赞美军人佳句】 1、这些坚强的战士像一棵棵独立山巅的苍松。 2、这个年轻解放军战士长得像秋天原野上的一棵白杨,魁梧挺拔,朴实健壮。他站在哨位上,就像一根立在地上的木桩子。 3、有一种绿草叫军人,他是希望,他是氧气,他是世界和平的 守护神。 4、他们是一个平凡而敢作敢为的群体,在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 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吃苦耐劳、乐于奉献、聪明机智、不怕困难的性格,在中国军人身上体现得尤为显着。 5、他穿着上绿下蓝的军装,领上佩着红领章,大檐军帽正中嵌 着鲜艳的国徽,腰束武装带,手持冲锋枪,挺立岗位上。多么精神, 多么威武! 6、如果说,战乱纷飞的峥嵘岁月里,舍生忘死、奋勇杀敌是军 人价值的体现,那么和平年代里,默默奉献是军人的写照。 7、抢险救人,保卫国家,不畏艰辛,唯解放军。 8、你们是祖国边防线闪亮的眼睛,你们一伸手就能摘下天上的 繁星,你们是军旗上最明亮的星。 9、那个年轻的战士立在门口,红脸蛋上飞舞着一片光彩。 10、看,看,看,身穿绿军装,飒飒女英姿。风吹人不动,军姿 似如松。脚下踏山川,心怀大河山。春去容颜在,鲜花怎如她。虽是 女儿身,心比海更宽! 11、军人是坚强的,他是大山;军人是宽广的,他是大海;军人 是飞翔的鹰,从天到地都充满他战斗的勇气;军人是奔腾的豹,每一

步都洋溢他生命的气息;军人还是诗,为我们诠释男儿深情,军人更 是歌,把真爱播撒每一寸土地。 12、军人是大山,他是坚强的;军人是大海,他有宽广的胸怀; 军人是飞翔的鹰,从天到地都充满他战斗的勇气;军人是奔腾的豹, 每一步都洋溢他生命的气息;军人还是一首诗,为我们诠释男儿深情,军人更是一首歌,把真爱播撒每一寸土地。 13、军人啊!祖国需要你,时代呼唤你,你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女,是亿万人民的守护神。 14、解放军军人为国家,惊涛险浪不怕它。 【关于赞美军人的句子大全】 1.在严寒的冬季,你们守卫着边疆;在炎热的夏季,你们依然守 卫着边疆;在一年的无时无刻,我们能做的就是为你送去祝福片片!祝 你们快乐幸福,相信你们是最光荣的! 2.一次从军,终身光荣。只要你从军,那么你这个生就永远都 是一位军人!一位值得万人敬爱的军人!不管你退役与否,你至少让生 命闪过一次光! 3.一首军歌,唱出精彩的人生;一支军舞,跳出无限的活力;一 枚军章,映出团结的力量;一身军装,穿出正义的影像;一条信息,传 出问候的温暖,一声问候,祝军营生活快乐安康! 4.怀着激动的心情,迈着铿锵有力的步子,走出了军人的英姿 飒爽。握着手里的驳壳枪,四目注射着前方,保卫祖国贡献在四方。 即将参军入伍的你,愿你拥有军人钢铁的意志,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参军光荣。 5.你是谁,为了谁,为了兄弟姐妹不流泪,谁最美谁最累,我 的乡亲我的战友,我的兄弟姐妹,军人是最伟大的职业,参军吧,一 身荣光都归你!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本文作者的有关情况,掌握相关文学常识。 2.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3、掌握文章中的重要字词,能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 2、通过学习,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筛选文章主要信息,理解文章内容。 2、掌握作者独特的谋篇布局特点和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谋篇的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北京清华园中有一座雕像,被人称为这所着名大学中的第十二座雕像:儒雅的梁思成先生,戴一副眼镜,正微微地笑着,平静,坦然,好像刚刚走出家门,到他创建50周年的清华建筑系去上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先生的一篇科普文章《中国建筑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梁思成(1901—1972),我国着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广东省新会县人。梁思成教授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不久转学人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到沈阳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并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31年。1931年至1946年担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法式部主任。1941年还担任前中央研究院研究员。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在这期间,还曾于1946年11月、1947年6月,应美国耶鲁大学之聘为访问教授。1947年1月至1947年6月,作为中国代表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顾问。1948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解放后,于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9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常委等职。历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中国建筑科学院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室主任、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科学普及协会北京分会副会长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学术研究方面,梁思成教授自20世纪30年代起,对我国古代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他生前写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着和论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梁思成教授还以巨大的政治热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