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电视节目形态概论

电视节目形态概论

电视节目形态论

一、电视传播的主要功能和基本特征

主要功能:

1、舆论宣传功能《焦点访谈》

(1)舆论三要素:①必须有一个现实的、有争议性的社会问题,并且这个问题与社会成员的现实利益、社会关系和社会观念密切相关,为人们所普遍关心;②社会中大多数人对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态度或看法,并最终形成一个为一般人所普遍认同的一致性意见;③它具有评价性,对人们的行为能产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

(2)电视作为传达党和人民意志的喉舌,具有中要的舆论引导作用。

(3)功能表现:①组织、引导舆论;②依靠舆论的力量,对社会生活中各种问题进行舆论监督。

2、信息传播功能《新闻联播》

(1)电视在当今生活中已成为人们获得外部信息的重要渠道。

(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日益强烈,二电视则成为观众获取新闻星期最重要、最便捷的方式。

(3)电视优势:方便快捷、现象直观、覆盖面广

3、社会教育功能《邓小平》《走进科学》

(形象性、日常性、随机性)

4、娱乐审美功能《快乐大本营》《开心辞典》

5、社会服务功能《为您服务》

(明确的观众定位、紧贴特定服务人群的生活)

6、文化传播功能

(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民族文化遗产、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与世界进行文化交流)

基本特征:电视既有大众传播的一般社会属性,又有在传播、表达方式上不同于其他媒介的自身特性

1、社会时代特征:每个时代都以自己特定的文化艺术形式来传达时代的最强音,电视是

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自己的基础,凭借自身技术优势,迅速准确的反映社会时代生活,用摄像机镜头捕捉到最富时代特征的场景、画面和形象,对历史与现实进行冷峻的审视和理性的思辨,从而具有了浓厚的当代性和时代感,记录下我们社会发展进步的每一个足迹。

2、接受特征:形象直观、对象广泛、家庭接受、内容广泛、顺序定期播出、转瞬即逝。

3、技术特征:电子技术、录像机,电视技术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节目制作、播出服务的,

总体趋势是简单化、便于操作。

二、结合具体栏目分析新闻专题节目的基本特征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是对新闻事实作比较详尽而有深度的报道。其题材多是新近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它以较为详细、系统的解释、分析,较深入完整地反映新闻时间的发生、发展过程。

中央电视台于1996年5月17日开播的《新闻调查》正是一个在国内较有影响力的新闻专题节目,因其报道更深入,很多人认为它是《焦点访谈》的延伸。我们以

2009年12月19日播出《成都:叫停奥数的背后》为例,分析新闻专题类节目的基本特征。

作为一档新闻节目,它首先应具有新闻性,具备新闻的基本要素,这也是区别与其他类别专题节目的主要特点。本期节目选取了一年来闹得沸沸扬扬的“奥数”问题,选择成都,正是因为在不久前成都叫停公办奥数。这一选题,正是体现了新闻节目的首要特点——时效性。

纵观节目内容并没有停留在成都叫停“奥数”这个面上,而是对选题进行了多侧面、多视点、多角度、多层次的全面深入报道,节目从“奥数热”的原因、“小升初”的择校现状到义务教育的现状和教育改革,节目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其中,探寻真正的原因。这正是新闻专题节目深入性特点的体现。

本期节目作为对社会现象的专题报道,用一个全新的观点面对“奥数热”问题,高瞻远瞩,用事实说理,用理性的思辨引导观众去思考一些问题,节目不回避事件、现象的复杂性,全面、深入地认识事件和现象本身。

三、电视新闻专访与新闻谈话类节目的异同

1、不同:

(1)主要参与者:

新闻专访:较大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人物;(《高端访问》)

新闻谈话:特邀嘉宾和现场普通观众。(《实话实说》)

(2)特点:

新闻专访:目的在于对有关部门或新闻人物进行专题访问,用面对面交流的形式追求说服力,有一定的新闻性和时效性;

新闻谈话:对时效性要求不高,也不专注于对事件的具体报道,而是通过各抒己见的谈话,让参与者谈出自己的看法,反映当代人的心态和观点,话题具有普

遍性。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参与性、互动交流性、平民性、个性化。

(3)节目关键点:

新闻专访:选择好采访对象是成败的基础;

新闻谈话:选取观众感兴趣的话题。

(4)节目形式:

新闻专访:形式多样,通过各种途径增强说服力;

新闻谈话:较为单一,以访谈式为主。

2、相同:

(1)同属于电视新闻节目;

(2)主持人在节目中起重要作用(陈鲁豫的亲切、随和、知识面广造就了《鲁豫有约》,

正是她的随和和知性,让很多嘉宾都觉得跟她聊天是一

种开心的事,可以放下内心的芥蒂,仿佛自己不是在参

加一个反弹节目的录制,而是和朋友在一起聊天)

四、电视文艺节目的功能与特征

1、基本功能:

(1)教育功能:担负着对广大电视观众进行引导、教育的重要职能;

不同于其他教育的区别在于它使观众在审美、欣赏、娱乐过程中潜移默化

获得情感的熏染,道德的升华和实现的提高;

以情感人,而不是以抽象的说教面目出现。

(2)认识功能:其再现性质决定了电视文艺节目的表层认识功能;

其表现性质决定了电视文艺节目的深层认识功能。

(3)娱乐功能(最基本的功能)

(4)审美功能

2、基本特征:

(1)艺术审美特征

电视文艺节目首先是艺术,具备艺术所共有的审美特征。将人类的终极关怀化为直观的什么方式充分体现出来,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超越自身进行直观的对象,这也是电视文艺节目艺术审美特征之所在。

逼真性、实况性与假定性、仿真性的结合

综合性、兼容性与选择性的结合

环球性、社会性与家庭性、个人化的结合

运动性与造型性的结合

(2)电视表现特征

电视文艺节目以声画造型为基本表现特色,声音和画面构成了其艺术表现的基本要素。

声音:人声【对白、独白(心声)、旁白(画外音)、解说】、音乐、音响

画面:画面(远全中近特、推拉摇移跟)、字幕(交代、说明、提示、烘托气氛等)五、结合作品分析音乐电视(MTV)的类型和特点

在国外,MTV是指音乐频道,包括音乐歌曲录像片、与音乐相关的电视节目如音乐专题、音乐新闻、音乐广告、音乐演出、音乐教育节目等。

在国内,音乐电视专指音乐歌曲的电视录像片,是运用电视化的表现手段,以音乐语言为抒情表意方式,以画面、语言为辅助的表现形态,给观众以音乐审美享受的电视艺术样式。类型:(1)故事型:用故事情节来演绎歌曲,是音乐电视中常见的一种类型。这类音

乐电视作品,往往讲述一个故事,有剧中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就像一部电影短片。在故事类的音乐电视中,歌手除了演唱之外,

一般还要扮演故事中的人物。

(2)片断类:片断类是指歌手在不同空间和场景中进行演唱,通过演唱内容的

变化和场景的变化来表现歌曲的内容。这是音乐电视最主要的类

型之一。片断类音乐电视的特点是,歌手往往以不同形象在各个

不同空间中演唱,歌手的形象不断变化,空间也不断变化。片断

类中既有现实生活空间和场景,也有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非现

实的幻觉或超现实空间。如童安格的《看未来有什么不一样》中,

大象穿过都市的人行道,人漂浮在空中。

(3)演唱会类:演唱会类指以歌手演唱会的现场情景为主要内容的音乐电视。

这类作品以展现歌手的现场表演为主,也是音乐电视中的一个

常见的类型。演唱会类主要是展现歌手在演唱会现场忘我表演

的状态。

(4)歌舞类:歌舞类是指歌手在各种场景中边演唱边舞蹈,演唱和舞蹈称为

MTV中的主要画面组成部分,歌舞类也是音乐电视的主要组成

部分。在歌舞类的音乐电视中,歌手往往作为领舞者,带动一群

人与他或她一起边舞边唱,或是许多人在歌手身后随着他的动作

与节奏作伴随性的舞蹈。如李玟的《真情人》就是歌手身穿橘红

色的拉丁舞舞蹈服,在音乐中边唱边跳,在她的身后有一群身着

同样服装的年青女子伴舞,不时还穿插打鼓的男子和穿绿色舞服

的男子伴舞。

(5)动画类:动画类是指虽然MTV中演唱者是歌手,但歌手的形象并不出现

或很少出现,出现的是动画形象或主要是动画形象。随着电脑科

技的发展,这类MTV有日益增加的趋势。动画类的片子又分两

种,一种是完全动画的,即不用歌手表演而用动画形象来演绎歌

曲的内容,如黎明的《眼睛想旅行》中是鱼,戴宇航员帽子的娃

娃,粉红色的小猪,倒立的人等。

特点:(1)民族化始终是MTV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大哥你好吗?》(内地兄

妹亲情到香港情人爱情)】(2)从制作角度来讲,MTV是音乐和电视的结合,不同于其他艺术的是音乐是其核心,画面依赖于声音而存在;

(3)画面叙事的跳跃性(从一个情节跳到另一个情节,从一个故事场面跳到另一个故事场面,中间不做任何交待或过渡,在MTV中电视画面起阐释主题的作

用);

(4)MTV中声画应在同一个主题之下遵循各自不同的叙事线索,在看似有理额关系中夹来达到一种更高层次的有机结合,从而获得相互映衬、相互生发的艺术效果,

为观众提供更大的联想和想象空间。

六、电视小品(喜剧小品)的基本特征

电视小品是指通过电视传播的情节短小、精炼的文艺品种,有人物表演,但不要求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情节可以有戏剧性,也可以不依赖戏剧性而以诗意、哲理取胜,构思新巧,富有戏剧性和现实干预性是其特征。

其基本特征首先是对戏剧重视舞台表演传统的继承;第二是对它把相声中的说学逗唱及组织包袱、组织笑料的技巧移植过来,使其本身说固有的喜剧冲突、戏剧情境、喜剧风格得以充分体现,直接地与观众交流,如喜剧小品《打扑克》中如果去掉简单的道具、名片扑克和列车车厢的背景就是一段标准的相声;第三是在传统戏剧戏曲的基础上又吸纳了现代歌舞和民间歌舞的表现手法,丰富了它的表现内涵,如喜剧小品《过河》就吸收了东北二人转与现代歌舞的优势,特别是二人转灵活的表演和积极健康的歌唱,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配上简单素雅的现代民族舞蹈使整个小品显得灵活多变、生动活泼。(《如此包装》现代舞蹈)电视小品(喜剧小品)正是以喜剧的人生态度来烛照社会,使其戏剧精神展示出多侧面的表现形态,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向,其喜剧性首先体现在风趣俏皮的喜剧语言,如《超生游击队》中匪夷所思的女孩名字让观众发出会心的笑。其次是自然活泛的喜剧表演,其具体手段包括夸张性、变形性和机械性的造型动作等,如《如此包装》通过现代歌舞把一个舞蹈艺人被经纪人所操纵的尴尬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三是独具匠心的喜剧结构,喜剧小品的结构就是为了达到预定的喜剧效果而对喜剧素材进行选择、整理、剪裁、加工的原则和方法,一般以滑稽的表演或独白开头,抛出第一个包袱引起观众的笑声,然后随着情节的展开,呈现出多种结尾的可能性,为最后的高潮奠定基础,最后一个包袱不仅出人意料,而且是整个小品的点睛之笔,强化小品的主题。如《装修》以黄宏幽默的独白开场,随后抛出一连串的包袱引起观众的笑声,最后一个包袱揭示了小品的主题。

七、电视剧的分类与特征

电视剧根据体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电视短剧。是指运用戏剧元素进行叙事的、有完整结构和鲜明人物形象的一种较为短小

的电视剧艺术。其中心比较突出、人物形象不突出、戏剧性元素不多且故事情节性不足。

其特征有以下几点:第一是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电视短剧都有鲜明的主题,能反映出深刻的社会内涵,从小中见大,使人于小事中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和人生的哲理,例如《今年流行明黄色》;第二是构思新颖、富有情趣,电视短剧一般选取新颖的视角,表达出独具慧眼的见解,例如《窗口》;第三是细节生动、形象鲜明,抓住小细节,突出人物形象,如《又见老罗》。

2、电视单本剧。是指一集到三集长度的电视剧,它要求有一个完整的故事,从故事的发生、

发展、高潮到结局构成一个清晰的脉络,在结构上与戏剧、电影的结构有接近的地方,讲究过程的省略、剧情的浓缩。其特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是结构完整情节紧凑;第二是人物集中、富有探索性,如《秋白之死》,影片选择了内心化的视角,营造了诗化意境,画面构图和人物造型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

3、电视连续剧。是指长度在三集以上,主要人物和情节具有连贯性,分集播出的电视剧样

式。其体制庞大,情节曲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并不断向前发展,每一集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与连续性。以《大染坊》为例,叙事方面,整体结构匀称、情节悬念跌宕起伏、情节关联彼此呼应。

4、电视系列剧。分集播出的电视剧样式,与连续剧不同的是故事的不连贯性,每一集都有

相对独立完整的情节,集与集之间没有内容上的必然联系,联系靠主要人物的连贯性,即在每集不变的主要任务上按情节需要加入新人物。其特征主要表现在独立性与连贯性(每一集都类似于一个单本剧)、风格的统一性和人物形象的类型化,如《家有儿女》中的父母就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

八、结合一部作品分析电视单本剧的特征

电视单本剧是指一集到三集长度的电视剧,它要求有一个完整的故事,从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到结局构成一个清晰的脉络,在结构上与戏剧、电影的结构有接近的地方,讲究过程的省略、剧情的浓缩。其特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是结构完整情节紧凑;第二是人物集中、富有探索性。如《秋白之死》,影片选择了内心化的视角,营造了诗化意境,画面构图和人物造型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首先,影片完整叙述了瞿秋白人生历程中的一段经历,以瞿秋白的经历展开人物,通过对他内心深层次的开掘和展现来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其次,本片以意境、情绪见长,而不是情节悬念,影片大量的内心独白具有强烈的抒情性;第三是创作者十分注重画面造型的优美,以创造诗的意境美,画面的优美与情节的舒缓搭配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此外,影片还通过富有情感的诗篇来创造一种审美的氛围,同内心独白和优美的画面造型一起营造了影片的意境。

九、结合作品分析欧美、日韩电视剧比国产电视剧在国内收视率高的原因

日韩电视剧不论是刻画亲情还是爱情,都什么注重细节,从小处着手,通过对小事的表现易于与观众产生共鸣。如韩剧《看了又看》总是在不断地表现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在这

种看似拖沓的叙事中向观众展现了最真实的生活。同时日韩电视剧中有着大量的型男美女,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的视线。另外,日韩电视剧剧大多讲求画面的唯美,给观众一种唯美的感觉。我们以热播的美国电视剧《越狱》来分析欧美电视剧的特点:首先是悬念跌宕的叙事结构,能够使《越狱》大放异彩的,不仅仅是故事题材本身很有看点,更重要的是讲故事的方式独到精致。而如何把故事讲得峰回路转、跌宕起伏,往往是美国电视编剧们的拿手好戏。在讲述《越狱》这个故事时,常用的叙事技巧方法之一就是不完整场景结构方式。一个事件好似刚刚结束,马上会给予观众另一个具有强烈刺激的信息。悬念跌宕的不完整场景结构不断吸引着你延续下去。一系列的峰回路转让受众的心里仿佛经历一场过山车的刺激,从而更加扣人心弦。第二是令人窒息的紧凑情节相对于裹脚布般长的韩日剧、情节老套的港台剧以及语速缓慢症的大陆剧,《越狱》的镜头一般停留在人脸的时间不超过3秒,普通一段对话不超过30秒,这使得影片的情节丝丝入扣、环环相连。节奏的干练利落,不容你的视线离开屏幕半秒。第三是演员美轮美奂的精湛演技。反观国产电视剧,首先在题材上有限制,大多优秀电视剧都是古装电视剧,而反应现实的电视剧太少,总体来说离生活太远,有一些政治教化意味在其中;其次是节奏节奏缓慢,而且叙事上缺乏美剧的哪种跌宕起伏,结局也常常在意料之中。

以上便是对欧美、日韩电视剧比国产电视剧在国内收视率高的简单分析。

十、分析当前娱乐节目兴起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

当前娱乐节目兴盛,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是人们对娱乐的主动追求来源于人对快乐的本能需求以及生活中快乐的供应不足,来源于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象征性补偿,使得消遣娱乐成为电视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第二是90年代以来娱乐化浪潮的游戏性特点符合人们的天性;第三是90年代以来确立的市场化体制使人们的心理压力明显加大,而电视娱乐节目给观众提供了一个缓解、宣泄压力的公共娱乐空间。正是在娱乐节目的游戏中,人们超越了现实的种种压抑和限制,获得了兴盛的解脱与自由。

综观当前的娱乐节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为娱乐而娱乐,品位低下,如《XX 大赢家》中主持人拿自己开涮对着镜头学狗叫、《快乐大本营》常常把小孩当做娱乐工具或是恶整节目嘉宾,以此来娱乐观众,有些节目为了获得更好的收视率以“怪”取胜、穿着暴露甚至“赤膊上阵”;第二是节目形式单调,“克隆”成分,对比国内和港台、欧美娱乐节目不难发现,国内节目大多抄袭模仿港台、欧美的娱乐节目,甚至是在国内娱乐节目出现了大规模的跟风,例如《快乐大本营》成功之初就有70多个类似节目出现在各大电视频道;第三是节目主持人素质低下,缺乏人格感召力量,拿肉麻当有趣、视鄙俗为新潮,从而导致了主持风过平庸、浮躁。

综观当前的电视娱乐节目,不断走向本土化、民族化、平民化和后现代化(狂欢化、激烈化)。

十一、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历程(详见《纪录片分析》笔记本)

1、我国电视纪录片是与我国电视事业同步发展起来的。

2、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80年代以前的纪录片

1958.5.1原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到农村去》

内容大部分新闻纪录片,也有自然风光、少数民族题材

1965年《收租院》

“文革”前以新闻纪录片为主流,如我国第一部纪录重大庆典活动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见过九周年》。其他题材主要以表现祖国锦绣河山、人民生活面貌和风土人情为主,如《厦门风光》、《欢乐的新疆》等,有浓厚的教化色彩,基本上是一些形象化的政论片。画面和音乐上注重形式美、造型美,比较注重解说词和蒙太奇剪接效果,但写实性相对不足。

“文革”时期处于停滞和倒退状态。只能拍政治题材,表现形式受限制。如1972年以来拍摄的《深山养路工》、《下课以后》等都有着“文革”印记

综观80年代以前的纪录片,政治意识起到了主导性作用,纪录片被当做政治宣传的有效工具。

(2)80年代的大型纪录片

1979年(拍)CCTV与NHK合拍《丝绸之路》(纪录观念的认识、技术)

CCTV与NHK合拍《话说长江》(交流性(解说)、参与性、定

时收看)

1984年(拍)1986年(播)《话说运河》(纪录观念(报喜也报忧)、参与性、

现场氛围)

1988年中日再度合作《望长城》(日:《万里长城》)(借长城国人、同期声)综观80年代的大型纪录片反映了一种强烈的文化反思意识,追求宏大叙事。

(3)90年代以来的电视栏目纪录片

1989年CCTV《地方台50几分钟》(后改为《地方台30分钟》集中播出各地优秀

电视纪实作品《十字街头》、《下岗以后》

1993年CCTV《东方时空》标志着我国电视节目栏目化的完成

使电视语言的纪实风格风行大江南北其他优秀作品:《龙脊》、《西藏的诱惑》、《最后的山神》、《英和白》、《沙与海》等

综观90年代的栏目纪录片一个重大特征在于其平民性。在纪实语言上真正具有电视的现场性、贴近性、原生态、过程性、真实感和交流感。平民意识是主要特征。

(4)新纪录运动的兴起与DV艺术的发展《俺爹俺娘》

纪录片平民意识的觉醒

纪录片创作队伍的多元化

新纪录运动:在现行的电视体制之外,以艺术追求为目的,通过个人行为拍摄的纪录片。个人筹措、运作资金,创作没有商业化和播出的压力。

世纪之交,创作主体已不仅局限于流浪艺术家,DV爱好者也加入了创作队伍之中。

90年代以来的新纪录运动和DV艺术具有鲜明的主题意识,它采取了一种个人化的视角来表达创作者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更多的表现底层和边缘群体的生存与生活状态。

存在的缺陷:①创作者大多崇尚个性,选题单一,色调灰暗;

②纪录理念上,创作者强调纪录过程,艺术创造能力不足,陷入与生活

同格化的境地;

③画面语言上,不少创作者缺乏用画面语言来讲述故事的能力,往往依

赖于同期采访或解说词来表达主题、讲述故事,不注意通过镜头、细

节将作品的意蕴呈现出来。不用三脚架,导致画面晃动不稳定。

十二、我国电视广告的发展阶段和基本特点

我国电视广告的发展可以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979年到80年代中期我国电视广告的初创期。1979年1月28日大年初一晚上上海电视台播出了我国第一条电视商业广告——片长1分30秒的“参桂补酒”广告,1979年3月9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了我国第一条名人电视广告——男篮张大维“幸福可

乐”,同年3月15日上海电视台又播出了第一条外商广告——“瑞士雷达表”。同年1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新闻单位承办广告,12月中央电视台开办广告业务。这一时期的广告创意显得呆板单一,画面多是企业工厂大门、车间、奖状等,广告语直白浅露。

第二个阶段是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的探索期。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显露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创意开始走向多样化,运用感性诉求、蕴含人情味的广告作品增多,显得精炼而有个性。

第三个阶段是90年代初期至今。这一时期我国广告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同时从具体广告的制作水平来看,开始与国际接轨,普遍脱离了模仿,开始追求创新,注重格调与品位,诉求重点由商品信息向社会文化范畴拓展、公益性广告增多。

十三、针对空白市场写一个电视节目策划

《大学“新声”代》节目策划草案

一、策划动机:

大学生心理脆弱已经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社会竞争加剧造成学习和工作的压力增大、家庭的压力、人际关系的疏离以及自身的因素,是造成大学生承受挫折能力下降的原因。但当面临变故时,如成绩落后、对专业不满意……产生很多心理问题,给家庭、学校、社会造成诸多影响。

让大学生对自己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争议问题,发表他们自身的想法、观点。成为我们了解、透视这一群体心理的钥匙。听取他们的声音,关注他们的思维,表达他们的意愿,是我们正确认识、解读他们行为心理的途径。为正确了解当代大学生所处环境、面临的问题,心理构成等搭建一个传媒平台。

二、节目设定

1、节目名称:《大学新声代》

2、节目类别:访谈评论性节目

3、节目定位:针对大学生的热点、争议话题。

4、节目形态:外景采访+演播室,录播。

5、内容流程:主持人导语——导视片头——采访取样——主持人串联——采访取样——专家观点——总结

6、风格特色:语言犀利、态度明朗、轻松幽默。在采访中形成几个对立性强的观点人群,加大观赏的刺激性。

7、节目包装:片头10秒、过度片花1-2个,10秒、片尾标版20秒。画面色彩,镜头构成,拍摄方式轻松、鲜活。运动感强,运用一定的画面特效、音效。

8、节目长度:30——40分钟

9、播出次数:每周1——2集

10、制作方式:由制作公司采编完成。

三、摄制策略

1、主持人:年轻,具有相当的亲和力,具有一定的大学生活阅历。最好具有大学一线的教学、管理学生的经验。或者是在校大学生。

2、创作思路:每期一个核心话题,采访取样,形成几个相互对立的观点人群。采访人群包括在校大学生、已经毕业的大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相关专家学者等。对采访人群所持的观点进行分析总结。有意识的制造矛盾性,刺激性,增加观赏性,最后“中性”总结。

3、收视目标人群:大中专学生、家长、教育工作者。

4、制播周期:每周一期

5、工作人员设置:制作人1名,编导2名,采访与摄影4名,后期2名

四、节目创收

常规创收:节目冠名,特约播映,赞助播映,主持人服装造型赞助,广告公司代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