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与知识点汇总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与知识点汇总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与知识点汇总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与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绪论

1、人格的概念,人格的基本特征

概念:奥尔波特:人格是一个人内在的心理生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了此人对环境独特的适应方式。

郑雪: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黄希庭: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基本特征: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社会性、可变性等。

2、人格的形成发展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遗传生物因素:

人格的形成发展离不开个体的遗传生物基础。个体的神经系统的特性,体内的生化物质是人格形成的基础,身体外貌对人格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环境因素:

胎内环境的影响:人类生存的最早环境就是母体的子宫。

家庭环境的影响:

儿童从出生时起急在带有民族、阶级、宗教等特征的家庭中获得一种地位,所有这些特征对儿童以后的社会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①客观家庭环境影响:家庭结构,家庭物质经济条件、父母社会地位及受教育水

平,出生顺序,是否为独生子女等都会对人格的形成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②主观家庭环境影响: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教育方式、家庭气氛等

学校教育的影响:教师人格、管理风格以及学生各个教育过程对人格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社会文化的影响:文化的不同如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的不同,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也不同。社会阶层等对人格形成有重要影响。

3、个体与环境的三种交互作用

反应的交互作用:面对同样的环境,不同的个体会以不同的方式去感受、体验和解释来反应这一环境。

唤起的交互作用:个体的人格特征和行为会引起周围人们对其做出不同的反应。

超前的交互作用:个体主动选择和建构自己喜爱的环境,而这些环境又反过来塑造其人格。随着孩子的长大,有了一定的主动性后便产生了超前的交互作用。

第二章人格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

1、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涉及哪些方面?

①自由意志----决定论

②理性----非理性

③整体说----原素说

④素质论----环境论

⑤主观性----客观性

⑥主动性----反应性

⑦稳态---异态

⑧可知性---不可知性

⑨可改变---不改变

2、人格心理学研究过程包括哪些阶段?

①观察与描述:研究者观察与描述有关心理现象和问题收集有关的事实材料

②理论与假设:研究者对观察到的现象与问题提出概括性解释的理论,并通过

推论作出假设

③检验:研究者运用操作性德研究方法来检验假设以支持或反对理论

3、分析比较人格心理学三种主要研究途径

㈠临床研究

亦称个案研究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去研究人格通过谈话观察、作品分析等方法广泛的收集材料以便对个体人格进行全面和准确的定性描述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优点:

①个案研究注重细节能对研究对象进行生动的指点

②个案研究一般在被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中进行,避免了人为控制,具有很好的生态效度

③研究者可以获得大量有关的信息资源,进而形成无数新的假设和观察

④个案研究以强调个人的独特性为其特色

缺点:

①以特殊个体为研究对象,强于质的综合判断,弱于量的分析比较,难以直接引出普遍性的结论容易发生以偏概全的错误

②缺乏客观性,结果很难让他人进行重复和验证

③个案研究的数据常常来自被试的回忆报告这种信息的可靠性很难保证

㈡相关研究

相关研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进行测量并确定这些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相关研究方法起源于英国学者高尔顿

优点:

①省时省力,短时间之内可获得大量数据结论有更好的推广性

②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线索

③符合研究对象的自然形态和实际情况减少人为性

④可以研究一些伦理上或法律上无法控制或操纵的变量

缺点:

①被试报告的真实性受怀疑

②不能做出有效的因果推理

㈢实验研究

通过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多个变量(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或另一些变量(因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做出因果性的结论

实验研究传统源于冯特、艾宾浩斯、巴甫洛夫

优点:

实验研究不依赖自我报告材料力求客观性,对变量的严格控制能够操纵变量做出精确的定量分析和因果性的结论

缺点:

①实验情景本身限制使得研究结果外部效度不高

③实验研究一次只能操纵某个或几个变量难以全面把握纷繁复杂的人格现象

第三章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1、如何分析无意识及其作用?

人格结构的深层部分是无意识,弗洛伊德把它定义为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使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是个人不可能觉察的心理现象但对个人思想和行为影响极大

①人们对自己的一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不能被意识到,包括包括早期被压

抑的愿望。

②人们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潜在的心理活动在进行着。

③会在检查功能弱的情况如梦中浮现并获得满足。

无意识特点

无矛盾性、无时间性、无是非性、非现实性、最具活动和能量

无意识在人格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者之间保持一种动态平衡,前意识与意识之间有界限可逾越,因而之间内容转换非常容易但是无意识进入有意识很难。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支配个体行为的主题,是精神生活的普遍基础。

2、评述F的三因素人格结构模型

F认为心理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最模糊、最不易把握的部分,它是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组成的,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在现实的反复教训之下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遵循“现实原则”。超我是从自我发展起来的一部分,是道德化了的自我,遵循

“道德原则”。

三我之间的关系:交互作用,自我在超我的监督下允许来自本我的冲动有限的表达出来,健康的人格中三种结构的作用是均衡的,协调的。精神分析的宗旨就是要确保哪里由本我哪里就有自我,人的一切行为是人格内部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人格结构内部的动力过程导致外显行为。

3、评述F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1)口唇期:人从出生到一岁的人格发展处于口唇期,处于该时期,口腔部分是

能够引起他快乐的主要部位,即性感带,而口腔部分的满足与否便会成为形成他人格特征的重要因素。

2)肛门期:一岁到三岁左右的儿童性感带逐渐转移到能产生排便快感的肛门附

近,人格发展进入肛门期。随着身体的成长,儿童逐渐对周围的人产生认知、辨识、反应的能力。

3)性器期:三到五岁的儿童进入性器期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已经有了对性别

的初步认识,在不同性别的人格发展过程中,也会有不同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这一时期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男童的“俄狄浦斯情结”和“阉割焦虑”,以及女童的“奥列屈拉情结”和“阴茎妒羡”。

4)潜伏期:六岁以后的儿童开始进入平稳而安静的潜伏期。此时的儿童仍然对

家庭有所依赖,但是由于他们的人格组织已经发展的较为复杂,所以这种在家庭中的关系,就自然前一到学校的生活中。

5)两性期:大约从12岁以后,儿童开始进入两性期。这一阶段的儿童由于荷

尔蒙及其他生理方面的发展,开始具有生育能力,攻击和性本能变得活跃。

两性期的人格发展是将前面阶段的发展趋势加以扩展,并且在社会化的过程

中,奠定成人的行为模式。

4、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贡献和不足

优点:

①F在人格及其变态心理学这个前人所忽视的领域中进行来开创性的研究建立

起现在心理史上第一个系统的人格心理学体系

②提出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对人格心理学发展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意识与无意识、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冲突与防御机制、性心理与人格发展等)

③弗洛伊德体系在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上有重要的贡献,开创了人格心理研究的临床法传统

缺点:

①在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问题上,F体系过分强调无意识过程,而贬低意识过程。

②F把人和动物所共有的本能特别是性本能当成是人的行为和人格发展的根本

动力,过分扩大了本能的作用而忽视了人特有的各种社会需要。

③F概念理论与假设往往是不精确的和缺乏操作性的,因而难以通过实证性的研究来加以验证。

④F体系过分依赖有关非常态的或变态心理现象的材料,而忽视了对正常人,特别是健康人的人格心理资料的收集与研究。

第四章新精神分析理论

名词解释

创造性自我:是指人格中的自由成分,使得个体可供选择的生活风格和追求目标之间进行选择,是塑造人格的一种有意识的主动力量,使人按照自己选定的方式建议其独特的生活风格。

个人潜意识:是无意识的表层,存在于意识领域内而后被压抑、隐藏、遗忘、或忽略了的经验,还有一些因为太过微弱而无法存在于意识界面的经验。

集体潜意识:是指人类在种族进化中所遗留下来的心灵印象,是千百亿年人类集体经验的沉淀物,是对外在世界作适当反应所需的潜能。

原型:是对某一外界刺激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

自我同一性:人对自我一致性或连续性的感知。

基本焦虑:一种独自面对严重问题且完全无助的感受。

1、阐述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阿德勒强调社会动机及意识思考,而非本能的性冲突或无意识过程。

人性观:a)人是理性的

b)人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具有改变生活的能力

c)人的社会性,先天具有合群的倾向

人格理论要点:

自卑感与补偿:①自卑感而非性本能是个体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推动个体获取成就的主要动力,一个人的自卑感越强烈,其追求优越的动机也就会越强烈。

②自卑感之所以能成为个体人格发展的动力,原因之一是人们存在的一种补偿机制

③自卑感具有双重作用,自卑感人人都有,它可以导致神经症,也可以产生成就的动力。

追求优越与生活风格:①优越就是个体完美的发展、成就、满足和自我实现,追求优越就是个体通过努力奋斗去实现完美发展、成就、满足和自我实现的目标,从而获得完美的生活。

②追求优越是个体与生俱来的内在动力,是先天遗传的,是推动个体发展的普遍动力。

③在现实生活情境中,每个人由于生活处境、自身特点不同,所追求优越的方式也会不同,这样就逐渐形成了每个人各具特色的生活风格。

④五岁左右,生活风格已基本定型

⑤个体心理学的任务就是分析人的生活风格,通过了解个体的生活风格,从而

了解个体的独特自我、本质和本性

创造性自我:①创造性自我是指人格中的自由成分,它使得个体在可供选择的生活风格和追求目标之间进行选择。

②创造性自我是塑造人格的一种有意识的主动力量,使人按照自己选定的方式建立起独特的生活风格

社会兴趣:是指个体觉知打自己是人类社会的一份子,以及个体在处理社会事务时的态度。

人在本性是具有天生的和谐生活、相互友好、渴望建立美好社会的要求,即社会兴趣。

根据社会兴趣的程度分为四种类型:统治型、索取型、回避型、社会利益型。

2、阐述荣格分析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人格动力

①人格的动力是心理能(或心理能量),荣格也将其称为力必多,荣格将力必多定义为一般生物的生命能量。它从个人身体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产生,为个人的心理发展提供能源

②心灵是相对封闭的系统

③人格系统中的能量分配是由两条原理决定的:等值原理、熵原理

人格结构:人格作为一个整体被称为心灵,它包括所有的思想、感情与行为,主要由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构成。

①意识是心灵中唯一能被个体直接感知的部分,自我是意识的核心,由各种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情感组成。

②个体潜意识是无意识的表层,包括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以及曾经被意识但又被压抑的经验,或在一开始没有形成有意识的印象的内容,在个人的潜意识中有一种对个人生活至关重要的特性,荣格称之为情结。

④集体潜意识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做出特定反映的先天遗传倾向。它在每一世代只增加极少的变异,是个体始终意识不到的心理内容。

⑤还提出了原型、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阴影、自性等概念。

人格发展:在意识的指导下,使意识的心灵和潜意识内容融洽地结合为一体的过程,达到个性化。分为儿童期、青年期、中年期、早年期。

人格类型:两种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态度:内倾和外倾。人们认识世界的四种基本机能:感觉、直觉、思维和情感。

第五章行为主义

名字解释

操作性条反射作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又称工具性条件反射,是通过动物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它无条件刺激引发,自发产生。

强化:是指一种刺激情境中动物的某种反应后果有使该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提高的作用。

1、阐述多拉德和米勒的人格(刺激反应)理论

多拉德和米勒认为,人格是习得的,只要同时具备了内驱力、线索、反应和强化四四个要素,学习就会发生。

人格发展:①人格发展的本质是通过既存的内驱力降低机制,习得的刺激—反应联结不断增多。

②行为的改变是以新的奖赏代替旧的奖赏的结果。

④四种早期的社会情景对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即童年时代的四个关键训练期:

喂食训练、大小便训练、早期性教育、愤怒—焦虑冲突。

人格适应:①冲突:适应不良的重要特征。大多数冲突是潜意识的。

②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相容的反应趋。向相互竞争时,冲突出现。

③多拉德和米勒区分了四种冲突类型:接近—接近冲突、回避---回避冲突、接近—回避冲突、双重接近—回避冲突

挫折—攻击假说:①攻击以挫折为前提,挫折必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这种攻击行为因挫折的强度、范围、以前受挫折的频度、可能受到的惩罚的程度而不同。

②对挫折的反应有两种,一种是情绪性反应;另一类是理智性反应。

学习的四要素:多拉德和米勒认为人格是习得的,而学习是由内驱力、线索、反应和强化四个要素构成的。

学习的实质:学习即行为反应概率的变化。行为学习理论所面临的任务,就是指出引起行为反应概率变化的条件,并提出一种分析各种环境刺激的功能的方法,

以决定和预测有机体的行为如何习得、如何改变、如何消退。

第六章人本主义

名词解释

自我实现:不断实现潜能、智能和天资,个人内部不断趋向统一——整合或协同作用的过程。对一个人来所,自我实现意味着他更真正的成为了自己,更完善了潜能,更接近了他的存在核心,成为了更完善的人。

现象场:每人生活在一个以自我为中心而又不时变动的经验世界,在任何时间里个体所知晓的或意识到的那部分经验被成为现象场。

Q类分析法:把一套描述自我特征的卡片按等级进行分类以了解自我特征的方法1.评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强调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而不是与性本能引起的,他从个人生活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动机理论,即需要的层次理论。

他把需要分为两类:低级生理需要和高级心理需要。马斯洛认为需要是有层次的,从下依次上升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①一般说来,力量较强的低层次需要一经满足,力量较弱的高级需要会出现

②一种需要满足后,下一个更高层次的需要继而主导这个人,其结果是他不断为各种需要所推动,但也有例外。

③人类需要由低到高的发展好似一个连续的,重叠的和波浪式的向前推进的过程⑤越是高级的需要越为人类所独有,高级需要是特提发育中较迟的产物。

⑥越是高级的需要对于维持纯粹的生理需要也就越不迫切其满足也就能长久的

推迟

⑦生活在高需要水平上,意味着更大的生物效能,更长的寿命,更健康。

⑧高级需要的满足更有价值,能人人产生过更深刻的幸福感。

⑨高级需要的满足需要更多的条件。

⑩需要层次越高,爱的趋向范围越广,社会价值越大,自私心越小。

评价

贡献:①马斯洛的心理学体系是以人性善论为特征的。

②马斯洛敢于研究被前人所忽视或排斥的心理学对象。

缺陷:①缺少一定的信度和效度

②概念上有一定的模糊性

2.评述罗杰斯的人格理论

人格结构:在个人现象场中有一部分是关于自我的感知和认识,这就是一个人的自我或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的统一体,它代表个体对自我感知的一种组织和一致性的模式。

自我概念的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个人对自己的对他人关系的,对环境的知觉及其相关评价。

人格动力:没人都有一固有的先天的维护自我、提高自我、自我实现的动力,这是人最基本的也是唯一的动机和目的,它指引人们朝向满意的个人理想成长,需要层次归入人的动机中。

人格发展:

人格适应:自我与经验的关系可以划分为3个区域:自我与经验一致的区域、自我中尚未被证实的部分、与自我不相符的实际表现。

评价:

贡献:

①从人本主义出发,为探讨个性的本质开辟了新领域,对人的本质的看法是积

极乐观的

②将他的理论应用到心理治疗中,开创个人中心疗法,其影响持续至今。她注

重治疗过程中的科学化,把人对主观经验的整体描述通过Q分类技术,变成可测量可操作的,这是他在方法上的贡献。

③在教育中倡导一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不足:

①过分夸大人的主观经验作用,使他理论带有主观唯心色彩,最终走向神秘义

②他脱离人的社会性来孤立和看待人的本质和个性,把个性抽象化,忽视理论

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个性形成发展的决定作用。

③强调自我为中心,过分夸大自我选择、自我决定和自我设计在人格形成中的

作用

试分析机能完善者的特征及形成

特征:对任何经验都开放,自我与经验相协调,利用自身的机体评价过程,无条件的自我关怀,与他人和睦相处

形成:关键是自我与经验的协调一致,如果自我与经验之间出现失调,这个人就会出现不完全的适应状况,个体所知觉的威胁也越多,就越有可能否认和歪曲事实。

第七章特质论

特质:广泛持久相对稳定的用于推测和解释人类行为的特点

1.特质理论家们是如何对特质进行分类的?如何理解特质之间的关系?

奥尔波特:把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其中个人特质又改称为个人倾向,分为:首要倾向、中心倾向、次要倾向

首要倾向:也叫显著特质,表现一种占绝对优势的行为倾向,这种倾向的渗透性极强,几乎所有的行动均受此特质的影响。

中心倾向:也叫核心特质,是指普遍性与渗透性略弱于首要倾向的重要人格特征次要倾向:代表那些最不显著,最不具概括化性与一致性、渗透性最弱的特征。卡特尔: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

共同特质:某一地区、某一群体、某一社会中各成员所共有的特征。

个别特质:个体所具有的独特特征。

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彼此相关联的可以观察到的特质,不是一种那个解释性概念。

根源特质:行为的内在根源,他们是个体人格结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支配个人的一贯行为。

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

体质特质:由遗传的、身体内部条件构成的特质。

环境特质:源于环境与后天经验的特质。

能力特质、气质特质和动力特质

能力特质:决定个体如何有效地完成预定目标的特质

气质特质:人们存在着遗传决定的特性,它决定人的一般风度

动力特质:个性结构镇南关那些使人趋向于某一风格的行为动力是一种积极成分

2.简述卡特尔的特质因素分析法

①基本要点是相关概念,假如两种食物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一事物变化时另一物也发生变化,说明两者是相关的,两变量一起变化的越大,他们之间的相关越高,其关系在统计上用相关系数表示。

②本质是通过统计处理,从大量的相关变量中抽取出最基本的因素。

③资料来源:生活记录材料、问卷材料、客观测验数据。

2、简述大五人格模型

大五人格包括外倾性:也称外向性,指人们活动能量的强度与数量。宜人性:也叫随和性,是测量人际关系的维度,她意指人际交互作用的特征,这种相互作用是指个人的人际喜好由同情到憎恨的一个连续区。尽责性:也称谨慎性,这个维度是指如何控制自己、如何自律。该维度上的分数用来评估组织能力,持久性,控制能力,动机谁ing在目标指向行为中的作用。神经质:或称情绪稳定性,依据人们情绪的稳定性,和情绪调控情况而将其置于一个连续统一体的某处。

开放性:也称求新性,是指对经验持开放、探求态度。

基本特点:

①大五因素结构提供了一套高度验证的维度,它以简洁的方式广泛地描述了现象学中的个体差异。

②不同的人格定义导致不同的选词标准。

③大五模型中的5个因素的重要性和验证性不等同,前三个因素(外倾性、宜人,性、尽责性)比后两个因素(神经质、开放性)更重要,更易检验。

④大五模型的每一个因素不是由单纯分离的特质变量所组成。

⑤人格属性的分类须包括其意义的平行和垂直特征。平行特征指的是在同一层次上属性之间相似的程度。垂直特征指的是属性之间的层次关系。

⑥大五模型仅是人格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开始,它不是人格理论,它描述的现象型人格属性仍需要基因型理论予以解释。

第八章认知学派

名词解释

构念:是一种思想、观点、看法,人们用它来解释自己的经验。一个构念就像一种微型的科学理论,人们利用这些理论预测现实。

认知方式: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的人格倾向或人格特征上的差异。

场独立——场依存:个体在认知活动中主要依靠外部参照还是内在自我参照的两种对立的认知倾向

控制点:也称强化的内外控,是指个体日常生活中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看法观察学习:通过对他人行为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

自我效能:个体对自己能成功表现某种行为所具有的能力的一种预期或主观评估图式:一种有助于人们知觉、组织、处理并利用信息的假设性认知结构

原型:某类事物在个人心目中的典型形象

1、阐述凯利关于人格建构的基本假设与推论

基本假设:人格结构是由一组独特结合的建构群组成的复杂系统。个体差异就表现在个体所拥有的建构性质、数量、质量和组合的方式的不同上。

推论:

①结构推论:指一个人通过对时间的反复建构来预测事件,个人建构是在重复

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②个性推论:指人们在事件结构上的互补相同。个别差异是由人们按照自己的

建构来看待周围世界之故。

③组织推论:为了预测事件个体会发展出一个包含各种有序的独特的建构群。

个人建构是一个有组织有层次的系统。

④二分推论:指个人建构系统由有限的二分性建构所组成,所有的建构都具有

两极性即相似极和相异极

⑤选择推论:个人在二分建构中做出选择,是确定建构还是扩展建构。

⑥范围推论:一个建构指使用于推测特定范围内的事件

⑦经验推论:个人建构系统对着个人连续对时间所作的解释而改变。实际经验

的建构对个人的建构系统得以验证和修正。

⑧调节推论:个人建构系统的变化会受限于该建构的通透性。某些建构比另一

些更具渗透性。

⑨片段推论:个人可以连续使用各种不同的、不关联的建构系统。尝试建立新

的建构是回出现反常行为,但是人的行为基本是一致的。

⑩共同推论:个人能够运用与他人相同的经验建构的程度,代表其心理过程与他人的心里过程相似。

2、阐述罗特的行为预测论

①更关注一个有自己的行为经验的人在面临一个特殊社会情景时,将如何进行

行为选择。

②一种行为被选择的可能性取决于他认为它能带来的回报有多大和成功的可能

性大小。

③人类一基本特征是会思维和预期,人的行为不仅是由行为后的强化所决定,

还取决于人们对所选择行为将来强化的预期。

④四基础概念:行为潜能、预期、强化价值、心理情境。

3、评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行为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

在观察学习中,人不是机械模仿,而是有积极思考,最终习得的行为也会呈现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观察学习经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注意过程,即对榜样的知觉。第二个阶段是保持过程,即示范信息的储存。第三阶段是动作在线过程,即记忆行为的转变。第四阶段是动机过程,即从观察到行为强化的作用。

在观察学习中,看到某行为受到奖励后,观察者表现出该行为也随之增加,像是自己获得强化一样,当他们看到某行为受到惩罚后,他相应的行为也会减少,像是自己受惩罚一样,这抓奶哥现象被称为替代性强化。

评价:

①揭示了观察学习的基本规律,以及社会因素对个体行为形成的作用。

②班杜拉突破了传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框架,把强化理论和信息加工观点有

机的结合起来。

③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构成人的主体因素的核心,弥补了某些认知人格学着对个

体内在动机因素的忽视。

④以严密的,以人为被试的实验方法来证实其理论观点,为其理论增添了可信

度。

局限:

①适用范围有限

②成果与教育环境中的具体运用有一定的距离。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人格心理学练习题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填入下面的表格) 1. 人格心理学是探究个体的( A )及其适应等领域的表现和规律的科学。 A.人格结构.动力.发展 B人格评价 C. 人格变态 D.人格元素.组织.特质 2.本我的活动遵循( A ) 。 A.快乐原则 B.道德原则 C.现实原则 D.法律原则 3.“从小看大,三岁知老”反映了人格的( A ) 。 A.稳定性 B.生物性 C.个别性 D.整体性 4.对人格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贡献最大的心理学家是( A )。 A.奥尔波特 B. 卡特尔 C.艾森克 D. 艾里克森 5.奥尔波特表达他对人格发展动力的看法用的概念为( B ) A.自我统一性 B.机能自主 C.创造性自我 D.统我 6.弗洛伊德提到可以通过( A ),了解无意识过程。 A.梦的解析 B.谈话 C.量表 D.绘画 7. 受辅者是关于自己最好的专家的观点来源于( D )。 A.建构疗法 B. 认知疗法 C. 行为疗法 D. 个人中心疗法 8. 艾森克把( B)看做是神经质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A、外周神经系统 B.自主神经系统 C.激素 D.神经递质 9.能力特质在卡特尔的特质理论中属于( D ) A.一般特质 B. 共同特质 C.表面特质 D.根源特质 10. 艾森克的人格结构中包括内外倾.精神质和( A )三个人格维度。 A.神经质 B.宜人性 C.聪慧性 D.开放性 11.对自己暗恋的人,也觉得对方也喜欢自己,在防御机制上属于( C )。 A.压抑 B.合理化 C.投射 D.反向形成 12.人格成分中不包括(A )。

A.情绪过程 B.气质 C.性格 D.能力 13. 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的出现( D )。 A.与刺激有关 B.与刺激无关 C.在反应之前 D.在反应之后 14.主题统觉测验是可以了解( B )动机测验。 A.意识 B.潜意识 C.行为 D.都不是。 15. 强调观察.模仿学习作用的行为的心理学家是( B )。 A.华生 B.班杜拉 C.罗杰斯 D.斯金纳 16.爱与人交往,喜欢热闹的气质类型是( B )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7. 人格结构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自我和(A)。 A.需要动机及价值观 B. 情绪 C.外倾 D.内倾 18.人格中遗传占主导部分的是( A )。 A.气质 B. 自我 C. 性格 D. 能力 二、简答题 1.简述人格的概念机包含的主要成分。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2.什么是人格评鉴,涉及哪些变量? 指在具体的条件下以系统的方式来收集有关人格的资料。有系统的收集这个人或这些人的有关资料,涉及的变量很多。所要收集的资料最起码要涉及下列四种变量:情境的性质.刺激的性质.指导语的性质和被试反应的性质。收集到资料之后,还要根据资料进行评分.分析和解释,然后才有可能对一个人或许多人的人格特征作出评定。 3.简述人格的基本特征。 人格的结构性;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社会性 4.什么是人格心理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人格心理学是探究个体的人格结构.动力.发展及其适应等领域的表现和规律的科学,包括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人格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学科体系中唯一从整体上探讨人的认知.需求.感情.意志和行为的复杂组织的一门学科,也是唯一系

《人格心理学》习题整理

《人格心理学》习题整理

一、知识点:【绿色不考】【红色重点】 P3:1、人格,应该从两方面来理解:①外在人格,即个人被他人知觉和描述的方面; ②内在的人格,涉及一些内在因素,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个人被他人认为是这样的。 P5:2、(按照中国人的表达习惯)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这一界定包含5层含义:①人格是指一个人外在的行为模式,即个人与环境的互动方式。 ②人格是指一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包括:a稳定的动机,b 习惯性的情感体验方式和思维方式,c稳定的态度、信念和价值观。 ③人格是一种蕴于中、形诸外的统一体,由一些特质构成。。。 ④动力组织与行为模式的统一体意味着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独特性(人格的基本特性)。 ⑤人格既是各种交互作用的结果,也是交互作用的过程。 P5:3、稳定性:人的思想、感情、行为具有剖跨时间的连续

性、跨情境的一致性。 P9:4、通过一个例子,理解几大人格理论的区别! 5、人类探索人格、构建人格理论的目的?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or改变) P10:6、人格理论要回答什么问题? 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②他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 ③他是如何变成这样的?④他是健康的吗? ⑤他会不会改变? ⑥如何帮助他改变? P12:7、人格测评的用途? ①了解当事人的一种途径, ②评估心理治疗方法的效果,③临床心理诊断技术, ④人员选拔和人力资源管理。 P23:8、负相关 P27:9、什么是社会称许性?按照社会期望他们的样子来展现自己,而非依据真实状况作出选择。 P28:10、控制组?不接受实验处理的被试组 P31:11、相关研究不能证明。。因果关系;实验研究方法。。。P33:12、投射测验、投射作用P99

人格心理学考试总结(仅供参考)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人格 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地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地统一体.(郭永玉2007) 二、人格地特性 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三、人格心理学地主要研究领域 (一) 人格结构:是人格心理学家用来解释个别差异地假设性概念. (二) 人格动力:是个体特征性行为地内在原因. (三) 人格发展:指个体自出生至老年地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与行为表现随年龄和习得经验增加而逐渐改变地过程b5E2R。 (四) 人格适应:个体与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地行为反应; (五)人格评鉴 四、人格心理学地主要研究方法 个案法、相关研究法、实验法 第二章特质理论 一、奥尔波特地特质理论 1、奥尔波特其人:特质流派地创始人,人格心理学地开山鼻祖 2、特质:人格地基本单位;是一种宽泛地、聚焦地神经生理系统,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能够激发和引导形式一致地适应性和表现性行为.p1Ean。 特质地种类: 特质共同特质 个人特质:首要特质核心特质次要特质 思考:为什么人地特质表现不一样,在不同地情景下? a、个别特质与共同特质 个别特质(unique traits):某个人具有地特质; 共同特质(common traits):社区或群体成员所共同具有地特质. 注意: 虽然一个群体地每个成员都具有某些共同地特质,但是这些特质在个别人身上地强度和情况并不相同,而且这些特质地强度在同一个人身上也随时间不同而各异.DXDiT。 b、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surface traits):处于人格结构地表层,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地一个人地外部行为特点. RTCrp。 根源特质(source traits):处于人格结构内部,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地部分,也是一个人行为地最终根源.5PCzV。 根源特质制约着表面特质,每一种表面特质都源于一种或多种根源特质,且一种根源特质能够影响多种表面特质. 表面特质直接与环境接触,常常随环境地变化而变化,是从外部可以观察到地行为. 根源特质隐藏在表面特质地后面,深藏于人格结构地内层,它是制约表面特质地潜在基础和人格地基本因素,是建造人格大厦地砖石.jLBHr。

人格的特征

人格的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人格心理学的四个基本问题;创构一种理论。通过实践研究检验这一理论。找可行的方法测量与评人格。将人格理论应用于实际 人格研究的理论派;特质论观点,精神动力论观点,人本主义,行为主义和学习论,认知观点,生物学观点 人格;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具有动态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人格特时间上具有稳定性,在空间上具有普遍性,具有同一特质的人,对不同的情境会作出类似的反应。。。特质流派的特征(1)注重行为的长期稳定性,不注重特殊具体化(2)注重行为的差异性,不注重查明行为机制(3)容易把人们进行比较(4) 很少论及人格的变化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16根源特质表(PF) 表面特质:是从外部行为直接可以观察到的特质 根源特质:是制约表面特质的潜在基础,是构成人格的基本特质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是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认为人格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元素 ⑴共同特质是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质 ⑵个人特质是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性1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特质2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3次要特质:是个体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表现出来 艾森克人格特质理论(1)外倾性:表现为内、外倾向的差异上(2)神经质:表现在情绪稳定性上的差异(3)精神质: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负面人格特征上本能;来自生物体内部的一种固有的驱力,可以从根源,目的,对象和动量四个方面加以解释 本我;是人格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力比多。性本能) 自我;是人格结构的管理和执行部分(自我要伺候外在世界,本我,和超我三个苛刻的主人)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最为道德的一部分,限制自我,指导自我已达到理想的自我 。自我防卫机制: (1) 压抑(2) 拒绝(3) (4)理智化(5) 升华(6) 投射(7)合理化(8)反向生成(9)抵消(10)倒退 意识;人特有的心理反应形式,是个体对环境刺激及自身感受,记忆和思维的知觉以及对自身的行为和认知活动产生,维持和终止的监控 前意识:指潜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潜意识;是指潜藏在我们一般意识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 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 1、一般态度类型 2、机能类型--1)外倾思维型2)内倾思维型3)外倾情感型4)内倾情感型5)外倾感觉型6)内倾感觉型7)外倾直觉型8)内倾直觉型阿德勒,把自卑与补偿看作是追求优越的动力根源 霍妮;认为文化因素决定人格,重视社会环境在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作用 神经症人格类型;依从性,反抗型,退避型 人本主义的核心内容;(1)个体现象学,尊重个人的主观感受和经验。(2)人的责任,人对自己最终要发生的是负责,人可以做出选择。(3)此时此地,做好现在做的事,人不应该成为过去经验的牺牲品。(4)人的成长,人有一种成长和发展的倾向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罗杰斯,创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广泛应用于诸多社会生活领域和心理治疗实践领域,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重要实践者。 自我的概念;个体对所作为整体的自己的意识和体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观念系统,具有复杂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多维度的,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行为主义,重视从学习的角度看待人格,他们使用强化,条件作用等概念来解释包括迷信行为在内的各种人格现象 斯金纳的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 强化,唉一种刺激情景中,人或动物的某种反应所带来的后果使得该反应出现频率的增加的过程。 罗特的内控与外控 班杜拉的学习理论观察学习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都工作再现过程--(4)动机过程 认知流派------凯利--人人都是科学家 个人构念—被个体习惯化的用来解释和预测事件的构念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来源:考试大2009/6/24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模拟考场视频课程 一.判断题 (×)1.人格是探讨情意过程与个体发展的心理学领域。 (√)2.人格是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3.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暂时性行为方式的人格特征。 (×)4.人格评鉴是采用某种测量方法得出人格特征结论的过程。 (×)5.投射测验是由被试根据所列题目叙述是否符合自己情况进行回答的过程。 (×)6.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事实进入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是移情。 (×)7.个人遇到挫折时以显得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困境的自我防御机制是文饰作用。 (√)8.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的自我防御机制是升华作用。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 A、荣格 B、阿德勒 C、弗洛依德 D、埃里克森 7.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 A、现实性焦虑 B、神经性焦虑 C、道德性焦虑 D、防御性焦虑 8.个体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是(B)。 A、压抑 B、否认 C、自居作用 D、投射作用 9.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之与环境相适应,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 A、荣格 B、阿德勒 C、卡特尔 D、弗洛伊德 10.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

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动物,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 A、弗洛伊德 B、荣格 C、阿德勒 D、埃里克森 11.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 A、埃里克森 B、弗洛伊德 C、荣格 D、阿德勒 1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C)。 A、卡特尔 B、艾森克 C、奥尔波特 D、马斯洛 13.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奥尔波特 D、罗杰斯 14.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D)。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罗杰斯 D、艾森克 15.通过感知、记忆、判断、推理等心理活动来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操作过程称为(A)。 A、认知 B、认知风格 C、认知方式 D、认知类型 16.个体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及特性称(A)。 A、认知风格

人格心理学提纲与的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人格的概念,人格的基本特征 概念:奥尔波特:人格是一个人内在的心理生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了此人对 环境独特的适应方式。 郑雪: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黄希庭: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基本特征: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社会性、可变性等。 2、人格的形成发展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遗传生物因素: 人格的形成发展离不开个体的遗传生物基础。个体的神经系统的特性,体内的生化物质是人格形成的基础,身体外貌对人格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环境因素: 胎内环境的影响:人类生存的最早环境就是母体的子宫。 家庭环境的影响: 儿童从出生时起急在带有民族、阶级、宗教等特征的家庭中获得一种地位,所有这些特征对儿童以后的社会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①客观家庭环境影响:家庭结构,家庭物质经济条件、父母社会地位及受教育水 平,出生顺序,是否为独生子女等都会对人格的形成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②主观家庭环境影响: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教育方式、家庭气氛等 学校教育的影响:教师人格、管理风格以及学生各个教育过程对人格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社会文化的影响:文化的不同如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的不同,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也不同。社会阶层等对人格形成有重要影响。 3、个体与环境的三种交互作用 反应的交互作用:面对同样的环境,不同的个体会以不同的方式去感受、体验和解释来反应这一环境。 唤起的交互作用:个体的人格特征和行为会引起周围人们对其做出不同的反应。 超前的交互作用:个体主动选择和建构自己喜爱的环境,而这些环境又反过来塑造其人格。随着孩子的长大,有了一定的主动性后便产生了超前的交互作用。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期末复习 1.人格: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特点: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社会性。 2.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先天遗传;社会环境、文化;家庭教育因素——父母教养方式;自然物理因素 3.主要研究途径 临床研究,也称个案研究,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去研究人格,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谈话、观察、作品分析等方法广泛地收集材料,以便对个体的人格进行全面准确的定性描述 相关研究,主要运用测量和统计的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的两个或更多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实验研究,要求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多个变量(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或另一些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做出因果性的结论。 田野调查法,又称田野工作or 实地考察法,用于原始资料搜集,主要用于社会、自然科学研究。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对象,参与其实际生活,详细记录,整理分析。 4.Frued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强调人格结构的动力性质,认为人格是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主张无意识为核心。 Frued认为意识由三种不同水平的部分组成:无意识、前意识、意识。 意识:人格的表层部分,由能随意想到、清楚察觉到的主观经验组成。特点:逻辑性、时空规定性、现实性。 前意识:位于意识、无意识之间,由虽不能即刻回忆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组成。主要作用:检查,不允许使人产生焦虑的创伤性经验、不良情感、为社会道德不容的原始欲望和本能进入意识领域。前意识、意识之间的内容可相互转化。 无意识:人格结构深层部分。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到压抑的心理活动。主要组成部分:原始冲动、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情感。特点:无矛盾性;无时间性;不存在任何否定、怀疑、不相信的成分;非现实性;能量大,更动机、更活跃,易于变形和替换。 5.Frued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6.冲突、焦虑、防御机制。 Frued认为,人有三种焦虑: ①现实焦虑,是人觉察到周围环境中存在的现实危险所产生的的内心的紧张、不安、恐惧。 ②神经质焦虑,由于担心失去对本我控制而产生的潜在危险所引发的,不是对本我自身的恐惧,是害怕它不分青红皂白的冲动带来受惩罚的结果。 ③道德焦虑,由于意识到自己的思想行为不符合道德规范而产生的良心不安、羞耻感、有罪感。 防御机制: 压抑:自我最基本的防御机制,先于其他任何防御机制而产生,别的防御机制的运行以他为基础。压抑有2种情况:对本我中的先天本能冲动和原始欲望的压制;对个人后天生活中的痛苦经验和不良欲望的压抑。通过压抑自我将痛苦回忆压抑在本我之中,不能上升到意识水平,减少个人焦虑。 否认:最早形成的自我防御机制之一。只不过是通过对令人痛苦的现实闭上自己的眼睛,假定情况不存在,回避使人痛苦的现实问题。 投射:不承认自己身上具有某种不良品质和思想感情,把这些感情投射给别人,看成是别人具有的。 反向作用:人努力表现出自己不良品质和情感的对立面来减轻焦虑的方法。 合理化:文饰作用。为痛苦编造一个似乎合理、自己能接受的解释。 替代和升华:受抵制的力比多以间接方式发泄

人格心理学(复习题)

《人格心理学》 一、概念解释 人格、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社会性、投注、生活风格、机能自主、基本焦虑、能和外能、力比多、特质、自卑感、个人构念、现象场、集体潜意识、强化、观察学习、控制点,晶体智力,流体智力 二、填空 1.人格心理学主要的研究途径有:、、。 2.人格的特性有:、、、。 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 4.四种基本的人格理论范型是:、、、。 5.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即、、。 6.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为:、、、、。 7.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包括、、。 8.梦的工作包括:、、、。 9.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主要有:、、、、。 10.荣格的人格发展阶段是:、、、。 11.荣格认为人格的动力是:。它按原理和原理活动。 12.阿德勒的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是:、。 13.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指:、、。 14.霍妮的理论被称为:。她认为人格发展的动力是:。 15.精神分析论者关于人格动力的基本概念不同,弗洛伊德是、荣格是、阿德勒是、霍妮是。 16.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有:、、、。 17.斯金纳按强化物的来源把它们分为:、。 18.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是指:维度、维度和维度。 19.特质理论的新进理论是和。 20.多拉德和米勒关于学习的四个要素:、、、。 21.多拉德和米勒将冲突分为四类:、、、。 2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种需要、、、、。 23.凯利的CPC循环指、、。 2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25.罗杰斯认为机能完善的人的特点是:、、、、。三、简答 1.简述阿尔波特健康人格的特点。 2.简述学习论和特质论的区别。 3.简述多拉德和米勒的挫折—攻击理论。 4.简述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5.简述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

最新心理学考试知识点整理

1、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况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 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 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定势,也叫心向,指的是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 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对于学习迁移既 有可能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起阻碍作用。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 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 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 和怎么做的问题,因此也称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 2、社会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 性的意识,包括对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 中角色、地位、权利、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 3、形式训练说,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 人的心灵由意志、记忆、思维、推理等官 能组成。心灵的各种官能是各自分开的实体, 分别从事不同的活动,各种官能可以像肌肉 一样通过练习来增强力量。 4、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对学生期望、期待、 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 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发生变化, 产生了偏爱的心理和情感,从而使学生心理与 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并促进了预期期望效果的达成。 5、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 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6、遗忘的干扰说,遗忘是由于在学习 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 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 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 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7、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 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 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 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8、消极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 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9、理想自我,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 发对将来的我的希望,也即对想象中的 我的认识。理想自我是个体想要达到的 完善的形象,是个人追求的目标。 10、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 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 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人格心理学总结

人格心理学总结 人格心理学兴起之时,走的是一条研究本能为主题的路线。早期的是达尔文、尼采等 先锋,中期是动力心理学的佛罗伊德、阿德勒、荣格等人,还有英国的麦独孤以及美国的 机能主义心理学等。中期末尾,本能问题还很模糊的时候,文化的因素就已经浮了上来。 弗罗姆甚至已经转型为社会学家,苏联的列昂捷夫、维果茨基俨然是社会文化学派的绝对 倡导者了。 听了韦老师两次的课程培训,我的收获是颇多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面临许许多 多选择,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职业,也可以规划自己的未来。由于每个人的阅历不尽相同,所以大家对生活的理解也不同,彼此的思想观念也有很大的差异。人就这么一辈子!因此 有人选择了索取与享受,而有人则选择了给予与奉献,还有大量非常善良但心态与行动却 一直在摇摆的寻常百姓。这也就形成了日常的文化差异。 长治医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拥有高素质的专业心理测评人员和心理咨询人员,我们的咨询团队由12位硕士以上学历、具备多年临床经验、具有丰富个案积累的国家二 级心理咨询师组成,助理咨询师团队由20多名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组成,为您提供个性 化和专业化的心理服务。并且配备了专业的心理测评软件、沙盘游戏等设备,为您提供悉 心周到的心理帮助。 这个时候,还有瑞士的皮亚杰在研究本能的结构,而美国的人本主义开始大行其道。 人本主义心理学者游弋于本能与文化之间,20年内经常混淆两者的概念,到超个人心理学出现的时候,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张显然已经破产。这个时候,以文化为主题的研究却一 轮接一轮的上演,早期的代表人物有本妮迪柯特,后来符号学派的米德。班杜拉的研究路 线走的很好,走了一条本能与文化融合的视角,但他自己并没有认识到,现在班杜拉的学 生终于迷失了方向。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各种各样的竞争也随之愈演愈烈,来自各方的压力不断地 向人类施加。人们也日益注意到了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学”这个专业也被许多学 子看好。 认知心理学的人格思想很少,所谓的认知疗法实在是一种害人的诡辩。现在是后现代 心理学下的人格研究。后现代的建构理论是完全的文化模式,而一些分支执著于本能。现 在人们在迷茫的争论之中,仿佛看见了新大陆遥远的海岸线了。 首先,聆听讲座,在学习中提高,在思考中前进。观看了专家们讲课的视频后,被专 家们独到的教育理论所吸引。“书到用时方恨少”,此时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精髓,自 己的思想真可谓是豁然开朗,许多困扰了自己很长时间的教育教学问题也迎刃而解。以前 常常以为自己在课堂教学时把课上完就行了,从未认真去深思过什么才是好课,学生在这 堂课中究竟学到些什么;也没认真去思虑过使用导学案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新型高效课堂。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doc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 1.人格是探讨情意过程与个体发展的心理学领域。 (√) 2.人格是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 3.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暂时性行为方式的人格特征。 (×) 4.人格评鉴是采用某种测量方法得出人格特征结论的过程。 (×) 5.投射测验是由被试根据所列题目叙述是否符合自己情况进行回答的过程。 (×) 6.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事实进入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是移情。 (×) 7.个人遇到挫折时以显得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困境的自我防御机制是文饰作用。 (√) 8.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的自我防御机制是升华作用。 (√) 9.荣格把个人潜意识中对自己生活至关重要的特征称为情结。 (×) 10.阿德勒认为,人生来就有基本动机,即追求卓越,其中包含着移情、阿尼玛、成就和自我实现。 (√) 11.移情分为正移情和负移情,它反映了来访者的过去经历,即情绪体验。 (×) 12.奥尔波特认为,人格应具备能够代表个体生活总体的测量单位,这个测量单位即为性格。 (√) 13.卡特尔认为,气质特质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的速度与强度。 (√) 14.场独立型是指人在信息加工中倾向更多利用自我的内在参照。 (×) 15.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左优势表现出同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 16.场依存型是指人生信息加工中倾向于更多的外在参照。 (×) 17.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右脑优势表现出继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 18.马斯洛认为,健康的人是自我实现的人,而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是在人际关系中实现的。 (√) 19.罗杰斯是心理辅导个人中心疗法的创始人。 (√) 20.能力不同于知识和技能,但能力与知识、技能密切联系。 二.单项选择 1、个体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D)。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人格 2.个体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是(A)。 A、气质 B、性格 C、人格 D、能力 3.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B)。A、人格B、性格C、能力D、气质 4.个体自出生至终身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表现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动力 C、人格发展 D、人格适应 5.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发展 C、人格适应 D、人格动力 6.人是一个能量系统,整体上能量有限.若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 A、荣格 B、阿德勒 C、弗洛依德 D、埃里克森 7.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 A、现实性焦虑 B、神经性焦虑 C、道德性焦虑 D、防御性焦虑 8.个体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是(B)。 A、压抑 B、否认 C、自居作用 D、投射作用 9.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之与环境相适应, 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荣格B、阿德勒C、卡特尔D、弗洛伊德 10.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动物,这种观点的 提出者是( C)。A、弗洛伊德B、荣格C、阿德勒D、埃里克森 11.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这种 观点的提出者是(A)。A、埃里克森B、弗洛伊德C、荣格D、阿德勒 1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C)。A、卡特尔B、艾森克C、奥尔波特D、马斯洛 13.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奥尔波特 D、罗杰斯 14.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D)。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罗杰斯 D、艾森克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述工作总结

人格心理学论文 ——六大流派综述

第一大流派:精神分析流派 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提出,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经典学说。其人格理论主要有脑解剖模型、结构模型、本能论、防御机制、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和了解无意识的方法等。 弗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部分,他把这种划分称为脑解剖模型,心理活动的主体是无意识。后来,他又提出了结构模型,即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补充、相互对立。人类行为受驱力或称本能的强大内部力量驱使,本能分为力比多和塔纳托斯(死的本能),两者相互交织,共同驱动行为。 自我经常会将不符合社会期望的无意识内容控制在意识之外,以避免焦虑,防御机制就是“自我处理非期望想法和欲望的技术”,包括压抑、升华、移置、否认、反向作用、合理化、投射等。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形成是在生命早期。他把早期发展以动情区为标志划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口唇期(0~18个月)、肛门期(18个月~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岁~青春期)、生殖期(进入青春期后)。在经历每个发展阶段如果形成了固着,成人后就会具有相应的人格特征。 无意识是人类心理中的主要部分,了解无意识的方法主要有梦、投射测验、自由联想、口误、催眠、意外行为、象征性为等等。 弗洛伊德第一个概述并提出了心理治疗体系,即精神分析。“其目的是将重要的无意识东西带入意识,并在意识中用理性的方式加以考察”。移情和反移情是重要概念。精神分析师经常使用投射测验来考察无意识,常用的投射测验有罗夏墨迹测试、主题痛觉测验和画人测验等。对投射测验的主要批评是其信度和效度过低,但如果使用正确,投射测验会带来很好的启发。 “新精神分析主要应该被看做在总的精神分析方法内关于人格的不同观点”。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有阿德勒、荣格、埃里克森、霍尼、沙利文及弗洛姆。 阿德勒提出需求优越、克服自卑的概念,认为这是人类的主要动机,人人都有一种内在驱力以摆脱源于婴儿期的无助感。父母的溺爱和忽略会导致人格问题。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有作用,中间儿是最能取得成就和最少出现心理失调的。 荣格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集体无意识是所有人都相同的,从我们的祖先那里继承而来的。重要的原始意象有女性原始意象、男性原始意象、阴影、自我等。 埃里克森强调自我的积极作用,提出了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人格心理学复习材料

论述题: 1.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性格的类型论与特质论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2.从与自陈测验相比较的角度,谈谈投射测验的特点。 3.如何了解一个人的性格,运用所学的知识,对你现实生活中的一位亲人或朋友进行性格方面的描述。 4.试述评奥尔波特的性格特质理论。 5.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荣格的性格类型论进行述评。 6.述评测量性格的方法。 7.埃里克森自称是一个弗洛伊德主义者,你如何理解。 8.能力是指人们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谈谈你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并从某一个角度分析自己具有什么能力。 9.评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10.述评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11.简述弗洛伊德的性格理论,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理论进行评价。 12.试述成功智力理论。 13.阿德勒与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论分歧有哪些。 14.什么是能力?能力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如何? 15.评述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16.加德纳认为:“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试对他提出的智力理论进行述评。 17.谈谈你对西方“Big Five”模型与“FFM”的理解。 18.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不要使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失调。”对此你怎样理解。 19.述评人格五因素模型。 20.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认为,一个适当的智力理论应该考虑智力与内在世界、外在世界以及人的经验的关系。你对他提出的智力理论如何理解。 简答题: 1.人们对气质的含义主要有哪几种意见? 2.简要说明弗洛伊德理论中自我的功能。 3.简要说明罗杰斯提出的“机能健全的人”具有哪些特征。 4.简要说明能力和知识的关系。

人格心理学考试试题A

………………………………装………………………………订………………………………线……………………………… 第 1 页 共 5 页 商丘师范学院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教育系 教育学专业 本科(05班)《人格心理学》试卷(A ) 说明:本试卷共5页、六道大题,答卷一律在试卷规定处进行,答在其它处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试题,每小题均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的答 案代码填在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本题满分10分) 1.弗洛伊德的“自我”依据_______活动。 ( ) A.快乐原则 B.理想原则 C.现实原则 D.社会原则 2.人格流派不包括 _______ 。 ( ) A. 精神分析 B. 认知失调 C. 行为主义 D. 人本主义 3. 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_____。 ( ) A. 卡特尔 B. 埃森克 C. 奥尔波特 D. 马斯洛 4. 埃森克研究发现,_____特质与皮质唤醒几率有关。 ( ) A. 内外倾 B. 神经质 C. 宜人性 D. 精神质 5. 提出个体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学到别人行为的心理学家是 _____。 ( ) A. 马斯洛 B. 班杜拉 C. 罗杰斯 D. 米勒 6. 下列属于阿德勒提出的概念是 _______。 ( ) A. 人格意象 B. 追求优越 C. 神经症需要 D. 社会人格 7. 在荣格的人格发展理论中,他最为关注的时期是______。 ( ) A. 童年时期 B. 青年时期 C. 中年时期 D. 老年时期 8. 依据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理论,成年早期要解决的问题是_____ 。 ( ) A. 繁殖对停滞 B.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C. 信任对不信任 D. 亲密对孤独 9. 个体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及特性称______。 ( ) A. 认知风格 B. 认知类型 C. 认知过程 D. 认知活动 10. 下列不属于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的是______。 ( ) A. 弗洛姆 B. 斯金纳 C. 沙利文 D.霍尼 二、填空题(每空1分,本题满分20分)

人格心理学题库

人格心理学题库 第一章人格概说 一、人格的定义 人格是个体内部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它决定着个人行为和思想的独特性。――G.奥尔波特 ?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陈仲庚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黄希庭,2002 人格心理学是用心理学的范型来研究人格的结构、动力、发展和适应等领域中的事实和规律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二、人格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有哪些?(或:主要研究领域) 人格结构:是人格理论家用来解释个别差异的假设性概念,所描述的是个体内在的稳定的人格层面。当承认人格结构存在之后,就要探讨人格结构的构成要素,这些要素究竟有多少?诸要素是怎样组织的?是否有某些要素高于或控制着其他的要素? 人格动力:指个体特征性行为产生的内在原因。一些人格理论家用人格过程这一术语来概括人格动力机制方面的内容。人是积极能动的主体,从事着各种各样的活动。是什么力量促使人去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人格动力就是要解答这个问题的。 人格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至衰老死亡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人格是如何发展的?发展是否有阶段性?如果有阶段性那么经历哪些阶段?遗传与环境如何具体地交互作用从而产生各种人格特征?婴幼儿时期的经验对人格的发展有何意义?这些问题构成了人格心理学的第三个研究领域。 人格适应:(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个人与环境保持和谐状态,心情愉快、情绪积极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而不能与环境保持和谐状态则表现为适应障碍。持久性的适应障碍则属人格障碍。 人格评鉴:又称人格的评估,是通过科学的程序对个体人格表现资料进行系统的收集并给予解释的过程。人格评鉴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自陈测量、投射测验、行为评鉴等。 人格研究:人格研究是帮助我们了解人格问题的重要途径。主要有临床研究、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三种研究取向。 三、简述人格研究的三种传统取向 临床研究(clinical research) ——以自然出现的行为术语或自然情境中产生的言语报告对个体进行深入系统的考察的一种研究取向。 相关研究 ——通常使用统计测量来建立个体间已存在的差异的那些测量集之间的联系或相关性;换言之,相关研究取向强调个体差异并力求建立起在不同的人格特征上这些差异间的关系。 实验研究 ——实验者操纵变量并且旨在建立因果关系和普遍规律的一种研究取向。 表1.1 三种研究取向优缺点的比较

人格心理学自我性格分析

一、结合佛洛依德人格结构理论的自我分析 (一)佛洛依德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构成。 1、本我(id) 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从出生日起算即已存在。构成本我的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饥、渴、性三者均属之。本我中之需求产生时,个体要求立即满足,故而从支配人性的原则言,支配本我的是唯乐原则。例如婴儿每感饥饿时即要求立刻喂奶,决不考虑母亲有无困难。 2、自我(ego) 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他就必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此外,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 3、超我(superego) 是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是由于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超我有两个重要部分:一为自我理想,是要求自己行为符合自己理想的标准;二为良心,是规定自己行为免于犯错的限制。因此,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 (二)自我分析

在人格结构里,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人格的整体。它们各自代表了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是生物本能我,自我是心理社会我,超我是道德理想我。它们各自追求不同的目标,本我追求快乐,自我追求现实,超我追求完美。当三者处于协调状态时,人格表现出一种健康状况;当三者互不相让,产生敌对关系时,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而就我本人而言,在本我上,我与其他任何人一样,具有最基本的人类需求,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觉。然而这些本能的欲望满足,也需要通过自我的帮助来实现。自我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努力实现自我,不断学习,不能一味的放任本我的“唯乐原则”,现在并不是无忧无虑的吃了睡,睡了吃,而需要通过学习知识,做作业,来达成自我的实现。超我是按至善原则指导自我以道德良心自居,去限制、压抑本我的本能冲动,使其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就目前而言,在道德理想我的超我这一方面,我在很多具体的方面还是做的不够好的,这需要在未来不断改进。 二、结合艾克森人格测试的自我分析 (一)艾克森人格测试介绍 艾森克人格问卷是由英国心理学教授艾森克及其夫人根据其人格三 个维度的理论编制而成。它由三个人格维度和一个效度量表组成编制,分别为: 1.精神质(P)维度:测查一些与精神病理有关的人格特征。高分可能具有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与别、不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详细答案汇总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判断题.人格是探讨情意过程与个体发展的心理学领域。(×)1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独特和独特的心 理行为模式.气质是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2 (×)3.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暂时性行为方式的人格特征。(×)4.人格评鉴是采用某种测量方法得出人格特征结论的过程。(×)5.投射测验是由被试根据所列题目叙述是否符合自己情况进行回答的过程。(×)6否认.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事实进入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是移情。退化作用(×)7.个人遇到挫折时以显得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困境的自我防御机制是文饰作用。。8.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的自我防御机制是升华作用(√)即,富有情绪色彩的一连串的观念或思想。情结。情结:9(√).荣格把个人潜意识中对自己生活至关重要的特征称为心灵被某种心理问题强烈占据,使人无法思考任何其他事情,而个体本人却没有意识到。认为,人生来就有基本动机,即追求卓越,其中包含着移情、阿尼玛、成就和自我实现。10.阿德勒(×).移情分为正移情和负移情,它反映了来访者的过去经历,即情绪体验。(√)11认为,人格应具备能够代表个体生活总体的测量单位,这个测量单位即为性格。.奥尔波特(×)12 .卡特尔认为,气质特质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的速度与强度。(√)13 14.场独立型是指人在信息加工中倾向更多利用自我的内在参照。(√) 15.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左优势表现出同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16.场依存型是指人生信息加工中倾向于更多的外在参照。(√)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右脑优势表现出继时加工的认知风格。戴斯(×)17..马斯洛认为,健康的人是自我实现的人,而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是在人际关系中实现的。(√)18 .罗杰斯是心理辅导个人中心疗法的创始人。(√)19 20(√).能力不同于知识和技能,但能力与知识、技能密切联系。二.单项选择。1、个体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D) DA、性格B、气质C、人格、能力。2.个体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是(A) D、能力A、气质B、性格C、人格、气质3.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B)。A、人格B、性格C、能力D 。4.个体自出生至终身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表现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称(C)、人格适应A、人格结构B、人格动力CD、人格发展。5.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称(C)、人格动力A、人格结构B、人格发展C、人格适应D这种观点.人是一个能量系统,整体上能量有限.,若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6 )的提出者是(C。 A、荣格B、阿德勒C、埃里克森、弗洛依德D )7.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 现实性焦虑B、神经性焦虑C、道德性焦虑D、防御性焦虑A,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 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9.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弗洛伊德、荣格B、阿德勒C、卡特尔之与环境相适应,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D.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10 、埃里克森C、阿德勒DB动物,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A、弗洛伊德、荣格.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11、阿德勒C、荣格DA)。A、埃里克森B、弗洛伊德割的过程。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马斯洛、奥尔波特、卡特尔AB、艾森克CDC1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13.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D、罗杰斯C、奥尔波特、艾森克AB、卡特尔14.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