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家长培养孩子五大品行和五大习惯

家长培养孩子五大品行和五大习惯

家长培养孩子五大品行和五大习惯
家长培养孩子五大品行和五大习惯

培养孩子五大品行和五大习惯永远都要非常重视的五大习惯!

现在,一般家庭经济相对宽裕,能为孩子提供较好的生活条件。但若是教育不得法,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的习惯。如孩子凡事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从不为别人着想;不爱惜财物,大手大脚;任性骄纵,不尊重别人;社会适应能力差,自主精神和自立能力差等。严格地说,行为习惯属于德育的范畴,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人的一生的作用极为重要。西方教育学者曾指出:“好的习惯比法律还正确。”“习惯是人生中最好的引路人。”那么,现代父母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该如何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呢?

习惯一:学习习惯,让孩子受益一生。

为人父母者,在孩子幼小阶段,不仅要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而且要注意激发孩子爱学习、爱看书的兴趣,这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极为有益。据美国教育专家表明,如果在学前阶段,孩子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孩子将来入学后很可能就会学习能力低下,学习兴趣匮乏,跟不上学校学习的进度。那么,在孩子婴幼儿阶段,父母应注意发展孩子的哪些能力呢?

第一阶段:零至六周,身体接触。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身体接触,需要爱和温暖。如果母亲能在这个时候喂养母乳,对孩子笑、说话、唱歌,目光要有接触,更能增加母子间的亲密关系。

第二阶段:六周至五个月,接触环境。继续给婴幼儿爱和关心,经常拥抱。若婴儿表现出不开心,照顾者要有回应。同时,可以让婴

儿趴在地上,借此练习抬头及加强视觉能力。在婴儿头部左方距前大约十二寸处挂一个会转动的风车,风车的小叶片涂上不同的颜色,风车转动起来,可以帮助婴儿集中注意力,学习用眼追踪物件,对以后发展阅读能力十分重要。

第三阶段:五个月至两岁,发展智力。多带孩子接触世界,并和孩子分享心得;帮助孩子社交,联系其他孩子的父母,让孩子在一起玩;也鼓励孩子和成年人交谈。这些训练,肯定会为您的孩子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有父母认为,培养孩子看书的习惯至少要从孩子认字开始。其实不必如此教条。现代父母讲究的是在孩子幼儿时期开始慢慢培养孩子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由妈妈带着“读”书,妈妈抱着他一起翻看图书,同时讲述书中的故事,使孩子在听的同时,领悟读书的乐趣。据专家介绍,这项活动可早至从孩子一岁前开始。

另外,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还可以每天固定一个时间(当然,时间由短到长,考虑到孩子的生理特点),由爸爸或妈妈陪孩子一起看书、讲书,还可以在孩子提出问题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咱们去书里找答案”“咱们看看书上怎么说”,让孩子产生对书的浓烈兴趣,使读书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总之,幼儿时期培养孩子爱读书习惯,让幼儿能通过点滴培养、训练,养成爱读书、爱看书的好习惯,这对孩子一生都会有影响。

习惯二:卫生习惯,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环。

现代家庭对子女卫生习惯的培养在两个方面,一是健康的饮食习

惯,一是良好的作息习惯。5岁的莉莉是个胖胖的小姑娘,她食欲很好,可喜欢吃的除了零食就是洋快餐。可前不久幼儿园体检,莉莉竟然血色素偏低,是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现代家庭中孩子养得娇,往往是孩子喜欢吃什么就买什么,殊不知这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并无好处。应该注意让孩子从婴幼儿阶段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按时进餐,不暴饮暴食,少吃零食,不偏食。尤其是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观,让孩子从小形成饮食有节、均衡营养的好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将伴随孩子一生。

作息时间混乱是现代人生活的误区。这一点,孩子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现在的小孩从婴幼儿阶段就开始接触电视、电脑,到了幼儿期,沉湎于电视、电脑的机会更多。有些小孩子从3岁开始就接触电脑。有的小孩子精力充沛,周末、节假日甚至随着父母的生活节奏晚睡晚起,这种做法不仅使孩子的身心不能得到充分休息,还使孩子到了上学年龄不能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为了避免这些,父母应该从自己做起,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

习惯三:语言习惯,从礼貌用语做起。

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作为一名现代父母,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应在孩子牙牙学语阶段,就注意教育他学会礼貌用语。比如正确地称呼大人,说“谢谢、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从事了20多年幼教工作的王玉芬女士告诉笔者,通常情况下新人园的幼儿只要跟她说几句话,她大致就能猜出这孩子的家庭文化层次、孩子有没有“规矩”。这里所说的“规矩”,其实指的就是好的行为习惯。

还有一个情况,孩子说话虽然不带脏字,但说话的态度不好,语气急躁甚至严厉。这也是不好的习惯。一个人的语言文明,却举止粗野,或者举止得体,却出口不逊,这都是不和谐的。因此,父母在教育过程中要让孩子学会说话和气、举止文雅、活泼大方,形成待人诚恳、落落大方的良好习惯。

习惯四:集体意识,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现代社会中,一个固步自封、以我为中心的人不容易取得成绩,更不容易融入社会这个整体。那么,如何让孩子早早适应集体生活,学会友好地与人相处?

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在早期教育中引导孩子与伙伴交往。在0—3岁期间,经常带孩子走出家门,接触外部世界,让孩子不认生。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就引导孩子与周围伙伴友好相处,要让孩子有集体荣誉感,鼓励孩子帮助别人。尽管有时,孩子所做的“帮忙”可能在大人眼中有些可笑,但切忌打击孩子的热情。

一般说来4—6岁的孩子就有了东西的归属意识。比如,这个玩具是我的,这盆花是妈妈的,玩具娃娃是幼儿园的。父母应因势利导,支持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图书借给小朋友,教育孩子幼儿园的玩具要大家轮着玩,甚至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这样,才会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产生集体意识,学会遇事考虑他人的感受,不能仅仅以自己为中心。

习惯五:劳动习惯,让孩子从穿衣做起。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占绝大多数,在教养中,父母常常会过度保护或生活中处处代劳。在这种

教养方式下,孩子可能会失去办事靠自己的意识。劳动习惯,是一项在幼儿时期就应该培养的行为习惯。

一般来说,幼儿的好奇心使他喜欢自己做。我们都知道孩子从1—2岁就会抢着要自己吃饭,可常常是饭菜洒了满桌,就是放不进嘴里。类似的情况还有,像孩子要自己穿衣、穿鞋、帮忙叠衣物、收拾玩具等。但由于他们年纪小,劳动能力有限,在有些父母看来无异于帮倒忙。有些父母就喜欢自己代替,把一切打理得干净利索。天长日久,就像俗话说的:“父母能干,女儿娇痴。”孩子失去了学习和参与的机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就该由父母做,渐渐产生了依赖性。现在有的小学生甚至中学生都不做一点自我服务性劳动,认为“我的任务是学习”,不爱惜劳动成果。还有一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离开父母就吃不好、穿不好,这都是早期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结果。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是由成人有意识地培养成的,而习惯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更改。为此,父母应该充分认识到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一环,让孩子从细小处做起,成长为一个独立、有自信、有责任感、乐于学习、善与人相处的人。

永远都不可缺少的五大品行!

不管时代怎么变化,我们祖先和后代在生活中都需要快乐和勇气,都需要与人们和睦相处,都需要保持有助于他们成长、成熟和进步的永恒的价值观。这些不因物换星移而过时的品行到底有哪些呢?我认为有以下五种:

品行一:快乐品行,感到人生的乐趣。

正如缺少快乐让很多人在痛苦中毁灭自己一样,拥有快乐,使许多破碎的心得以继续跳动。当然,快乐不是人生最重要的目标,而且人生也不可能时时拥有快乐,但是养成自寻快乐的习惯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快乐的体验有助于培养孩子大方和开朗的个性,回忆往昔的快乐会使人感到人生的乐趣。

女儿周岁时,我把一颗草莓塞到她手里。她的小脸蛋马上绽出笑容,手舞足蹈,格格地发笑。咬了一口草莓后,她把这美妙的食物举到眼前,用喜出望外的目光凝视它,然后一下把它全塞进小嘴里……

这个场景过去6年了,却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快乐是珍贵的、短暂的,作为父母,怎么教会孩子自己去捕捉稍纵即逝的快乐呢?我认为,大部分快乐要靠孩子自己去领略――只要是合乎情理的。给孩子另外一颗“草莓”,给孩子一星半点的机会,他们就会自寻快乐。父母所要做的是教导孩子把这种习惯保持下去,并且带进他们未来的成人生活。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本时代的时尚,这并不奇怪。一顶军帽和一件F4衬衫可能没有什么共同之处,但前者在20世纪70年代同样是时髦的物件,也让那时的孩子们心驰神往。现在的孩子对此一定会笑得半死,这很正常,没人能跨越时间。有必要指出的是:这只是形式的不同,内心的精神属性却完全一致。

品行二:爱心品行,成为他的处世准则。

在讲求竞争和效率的社会里,教会孩子保持爱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当下时代的风气容易让人感到爱就像风一样,倏忽而来,倏忽而

去,这种风气对孩子的成长极其不利,因为他们需要像每天的日出一样可靠的持续的爱。无论任何时代的孩子,都需要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这一点毋庸置疑。

一个孩子不仅需要爱,更要学会做一个仁慈的爱别人的人,让爱成为他的处世准则。爱也许可以得而复失,而一个仁慈的人就像每天升起的太阳那样永远不会失去温暖。困难在于,孩子并非天生就懂得怎样做一个爱别人的人。一个小孩子可以对妈妈说:“我爱你,妈妈。”过一会儿因为某个小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会说:“我恨你。”怎样才能引导孩子把刚刚萌发的爱心巩固为成熟的、永久的价值观呢?过多的言语教育可能是苍白无力的,有效的做法是:给他们永不枯竭的爱。孩子的头脑不像父母想像的那么简单,效仿父母是他们的本能,当他们体会到爱的温暖,就会记住它,并把爱的氛围扩展到其它领域。

有哪一个时代的孩子不需要爱呢?现在哪一个出名的歌星不是以讴歌爱而被崇拜的?事实上,现代社会中,真挚无私的爱越来越难得,人们对爱的渴望比过去更迫切。因此,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品行三:诚实品行,未来生活的立身之本。

引导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等于教会他掌握未来生活的立身之本。不管时代如何变化,都不能改变人们对诚实正直的需要。当然,在当下一些人随意践踏诚信的情况下,教育孩子成为诚实的人是相当困难的,甚至诚实可能让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感到自己很“傻”,很“吃亏”。但大部分情况不是这样,言行一致、不撒谎、不虚假的人,最

终会赢得人们的信赖和尊敬。

教育孩子诚实,身教胜于言教。有一个孩子,受到老师的错怪,他站起来骄傲地说:“我们家的人从不撒谎。”老师和同学顿时对他肃然起敬。您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享有这份自豪吗?

诚实也意味着做错了事能够坦然接受批评。一个孩子在书店里发现一本漂亮的书,但他没有钱,就偷了出来。父亲发现后,不仅严肃批评了他,而且坚决不同意仅仅把书送回去了事,而是带着他向书店管理员道歉,并接受书价5倍的罚款。书店管理员原谅了孩子,对父亲的做法大加赞赏。父亲要告诉孩子的是:不诚实,是要付出代价的。相信那个偷书的孩子会终生记住这件事,他会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即使做错了事,只要光明磊落地接受批评,一样是诚实的表现。

品行四:勇气品行,最受尊敬和爱戴。

有哪个时代的孩子不需要勇气呢?勇敢的人总是最受尊敬和爱戴的。“蝙蝠侠”是当下孩子心目中的英雄,在扶危济困、勇敢正义方面,跟古代的梁山好汉有何不同呢?看来,任何时代都需要勇气,都崇尚勇敢的人,问题是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勇气。

要培养孩子的勇气,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经历痛苦。因为如果不让孩子接触到不幸和痛苦,那也就意味着不让他接触到生活本身。当他遇到伤心事时,应该简单地告诉他:“生活就是这样。”你可以安慰他,让他知道你理解他的心情,但是不要制止他的哭泣,要允许他表达自己的情感。等他安静下来,再进行解释和开导。可以说:“让我们看看你能从中学到点什么,看看怎样做才能更好。”要告诉他一个

人必须勇敢地面对现实,欢乐也好,痛苦也好,都对他们的成长有好处。最后,为了使孩子适应未来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不幸和痛苦,应该引导他去同情那些受苦的人们。不少人在发现有人比自己更不幸、更需要自己的理解和帮助的时候,就把自己的伤心事置之度外,成为勇敢的强者。

品行五:理想品行,人生变得更加明朗。

任何时代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理想,无论是想成为一名邮递员还是一名将军,他们都希望自己将来从事一项有意思的工作,或者成为一个伟大的有贡献的人。只要父母耐心地、津津有味地倾听孩子们诉说,无论他们的想像是多么幼稚、多么疯狂,父母都会发现他们同自己小时候的愿望简直如出一辙。

心存理想是很重要的,没有理想怎么会有奋斗的动力呢?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们畅想未来,向他们敞开书籍、音乐和科技的大门,因为那里是理想和幻想的存身之地。此外,父母要向孩子传授坚信理想的信念,有了信念,在孩子眼里,人生就会变得更加明朗,仿佛在黑暗的森林里发现一条光明之路。

快乐、爱、诚实、勇气和理想,或许还有更多,但内涵莫出其外,都是不随时代更迭而改变的优秀品行。这些品行将铸成孩子们未来的人格。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性格好品质(0-6岁)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性格好品质(0-6岁) 学龄前儿童的性格培养又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0-2岁、2-4岁、4-6岁,每个阶段的发展重点是不一样的。0-2岁这个阶段是培养信任感、安全感的关键期。如果发展得好,在性格中就能有希望、乐观、自信的品质;发展得不好,则会形成悲观、多疑、敏感、自卑的性格特点。2-4岁发展得好,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负责,自控与自豪感。发展得不好容易使孩子产生失控、害羞感、自我怀疑、苦恼,自尊低等…学龄前儿童的性格培养又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0-2岁、2-4岁、4-6岁,每个阶段的发展重点是不一样的。 (1)0-2岁 这个阶段是培养信任感、安全感的关键期。如果发展得好,在性格中就能有希望、乐观、自信的品质;发展得不好,则会形成悲观、多疑、敏感、自卑的性格特点。 (2)2-4岁 发展得好,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负责,自控与自豪感。发展得不好容易使孩子产生失控、害羞感、自我怀疑、苦恼,自尊低等。 (3)4-6岁 如果孩子表现出的主动探索行为受到鼓励,孩子就会发展出主动性,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有目标的人奠定基础。 怎样培养孩子好的好习惯、好品质? 0-2岁是培养孩子的信任感、希望感的关键期,母亲是最重要的教育者,不是靠语言,而是行动。孩子饿了,母亲能及时喂奶;孩子大小便了,母亲能及时更换;孩子想动了,母亲也跟着动。总之,此时的孩子能心想事成,不长时间感到痛苦,他就会信任世界、母亲和他人。如果他的需求总不能及时得到满足,渐渐就会产生绝望感、悲观感、多疑、自卑等。 2-4岁培养自主性和主动性的方法原则一样,就是让孩子做他想做的任何事,同时设置底线,就是什么事可以做,做得什么程度可以被接受。让孩子为所欲为的目的是让他们的天性得到释放、潜能得到发挥、心情愉快、幸福,感到这个世界是美好而又可控的。当然,父母也要设置界限,哪些事是绝对不可以做的,如玩火、闯红灯,那些事是不能过度的,如吃东西不能吃太多、看电视不能看太久。于是,孩子们也学到了有很多事是不可以碰的,但大多数事情是可以干的,但必须有节制。如果对孩子限制过多,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孩子就会觉得这个时间很可怕,陌生人很可怕,以后注定是个宅男宅女;相反,对孩子的欲望如果没有任何限制,那他就不会尊重法律法规,不尊重长辈、权威,长大会遇到大麻烦。 4-6岁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发掘兴趣和天份,培养孩子的能力感,为勤奋、韧性和自尊奠定基础。如果孩子的探索心、独创行为和想象力被家长笑话,那么孩子就会形成内疚感,逐渐失去自信心。如果孩子被管教控制得太严,孩子会逐渐失去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欠缺创造力和目标。 不过最应该注意的一点是:管教孩子永远都应该建立在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基础上。几乎99%的失败管教都是亲子关系没有建立好。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呢?答案是,用孩子最喜欢的爱语去爱他(她):身体接触、赞美与鼓励、共享的时间、礼物、无偿服务(奉献)。父母可以使用孩子最喜欢的爱语,也可以五种都用。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心得体会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心得体会 一个孩子越往上学,越需要自己独立思考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到时候就自然具备的,需要家长从小引导,锻炼孩子独立判断、独立做事的能力。 1、学习棋牌类的东西。现在很多孩子学国象、围棋等,棋类东西锻炼思维,毕竟下棋需要自己下,别人帮不上忙,棋子走哪儿,必须要自己判断,自己做决策,锻炼孩子独立思考能力。但有些家长没时间接送孩子去学棋,而且学棋,毕竟是时间长、花费大的事情。其实,孩子在家打扑克,一样起到锻炼独立思考能力的作用。出牌也必须自己做决断,作用是一样的,而且玩扑克更练习孩子的计算能力。我孩子在上小学前,口算多位数加减法、含负数的,已经非常熟练了,主要是靠玩扑克拱猪给大家算账练出来的。现在,淘宝网上有一种分数扑克的,由55张分母从2-11的真分数组成,如1/ 2、1/ 3、、、、10/11。通过玩比大小、金钩钓鱼等,锻炼孩子的计算能力和反应能力,当然孩子独立思考能力也不断加强了。 2、放手让孩子去做。生活中皆是各种能力和行为判断的训练场。比如生活中给孩子一定零花钱,让他自己去支配。去超市,买水,孩子自己就会去比较,哪个优惠,哪个打折,包装大小,自己折算,看哪种合适。比较、思考、判断,只要自己亲自去做事,就能遇到,在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难抉择的时候,家长帮助分析利弊,最终让孩子自己去决定,从小事做起,点滴培养,孩子在大事时才知道怎样去思考,怎样自己做决定。 3、把孩子玩电子垃圾游戏的兴趣引导到思考学习的轨道中来。现在社会环境变化了,平板、电子产品泛滥,孩子有时间就玩手机、电脑游戏,影响视力,浪费时间。这些东西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完全隔离、阻断是不可能的。对孩子来说,学习儿童程序设计可能对孩子帮助最大。因为儿童程序设计主要锻炼逻辑思维和数学知识应用。孩子在应用过程中既能得到游戏的快乐,也能提高数学学习效果。在中、小学阶段blockly和scratch都是孩子学习的不错的编程软件。学儿童程序设计,好处是只有自己想明白了,才能编出来,想不动脑子都不行。 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应当融入到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这个过程应当是渐进的,应当在具体的活动中培养提高的。当然,有时候孩子理解、进展快慢不同,这时家长的心态最重要。一直平和心态地去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最终会有好结果的。

参加家长会心得体会有感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家长会有感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参加家长会有感 一(5)班江哲谦爸爸 儿子今年九月份已正式步入小学,开始了新的学习征程。2018年12月11日下午2:00在弋阳第一小学一(5)班教室召开了家长会,在这次家长会上,两位老师说了很多有关孩子的教育方法,让我学到了很多。 班主任陈老师首先是对一(5)班的孩子们和家长们给予了肯定,孩子的进步和家长们的支持让她很感动。 同时也对孩子和家长们指出了一些不足的地方,如: 一、孩子方面: 1、上课时有一部份学生虽然不会随便讲话,但学习不够专心,爱做小动作。 2、一部份学生作业书写字迹太差。 3、做事比较拖拉,总是丢三落四。 二、家长方面: 关注子女的知识和分数,但对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行为,学习态度习惯不够重视。 陈老师还给了家长们对孩子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的方法: 一、学习方面: 1、作业格式训练。(书写要清洁、工整) 2、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 3、回家先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看电视时间不能太长,早睡早起。(制定时间表,让孩子清楚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些什么) 二、生活方面: 1、让孩子多一些锻炼,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学会自己整理书包,穿衣服,系鞋带,家长不要包办) 2、教会孩子使用礼貌用语。(平时上下学,微笑地和孩子说再见,聊聊天,培养孩子与人相处的习惯) 家长会上陈老师还给了家长们几点建议: 1、少批评,多鼓励,让孩子在自信中成长。 2、帮助孩子改变做事拖拉的习惯。 3、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并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 4、检查孩子当天的功课听懂了没有。而不是替孩子做作业或替孩子学习。 5、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不与同学比较,而是着眼与自身的比较,分析自己每一次的考试。 6、正确处理孩子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要是你的孩子在学校和同学之间发生了矛盾,希望您能保持冷静,多多宽容,并及时和我们联系。 7、不要过分保护孩子。 8、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家,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9、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语文老师叶老师也给我们家长讲了很多对孩子教育的方法,每一位家长都听得非常认真,叶老师讲的都是她的肺腑之言,是她作为一名老师更是一位母亲的肺腑之言,讲到她的内心伤感之处时,她哽咽了,她的眼眶湿润了,每一位家长无不被这位有爱的老师感动。她告诉家长们,为了孩子将来过得幸福快乐,家长们现在再忙再累也要把孩子放在心上,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的生活。 会上家长代表发言是我们一(5)班家长委员会会长江晨睿的妈妈,她是一位非常有经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的性格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的性格 内容摘要:小学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性格的形成时期,所以要在小学时期就要培养小孩子拥有良好的性格。必须家长和老师积极配合,根据各自的特别,注意细节,多方引导,培养小孩拥有良好的性格,使他们长大后都能有成功的人生。 关键词:良好的性格家长培养老师培养 小学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性格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时期,人们常说的“三岁定一生”,就是说的儿童时期性格形成能影响人的一辈子。所以在小学时期就要让小孩得到良好的教育,在他的各方面都进行培养,特别是要在性格方面培养他形成良好的性格,使他的一生是成功、幸福和多姿多彩的一生。那么要究竟怎样做才能培养孩子的良好的性格呢? 一、应该先搞清楚什么是良好的性格。只有先搞清楚了什么是良好的性格,才会知道怎么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帮助,才会知道怎样去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人的性格是个非常复杂概念,其本身是中性的,无所谓好坏,但是放在社会生活中,作为社会人,就会有衡量的标准。我觉得最基本的好性格就是开朗乐观,这样孩子的一生无论在什么景况下都有健康的心情,有幸福感,能够坦然面对,充满希望;同时强烈的自信心,饱满的热情,富有同情心,责任感也是良好性格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家长是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环。家长是和孩子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人,所以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影响也是最大的。那

么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做到对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有影响呢? 第一,家长要注意自身的修养,注意自己的言行,特别是在孩子面前要做到言出必行,做到始终如一。家长如果在平时的生活中能保持良好的习惯,孩子就也能在无形中学会保持良好的习惯。你也许会认为:孩子小,偶尔骗骗他没关系。其实这要不得,除非你希望以后也被他骗。家攻不要骗孩子,而且还刻意要他知道:我不会骗他,我说到做到。这一点很重要,一方面可以获得他的信任;另一方面也能树立家长的言出必行的威信,避免他因侥幸而无理取闹。举个小例子:最初给孩子穿衣服的时候,让他把手里的东西先放下,他总是哭闹着不肯,他或许以为别人要把这件东西拿走。几次穿好衣服,如果都能主动把东西交回他手里,他以后便会很放心地把东西放下或主动交给出来。如果家长常骗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缺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并且他自己也会去骗别人,因为在他的概念里,人们之间是常常欺骗的,是不可信的,如果果真这样,家长对孩子的良好性格形成将是毁灭性的;至于始终如一,这是为了避免造成孩子思维、判断的混乱。处理同样的事件要给出同样的标准,如果你今天允许孩子这么做,明天没有任何理由却告诉他不行,就会造成混乱。你或许会忘记自己的不一致,可孩子绝对不会忘。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的命令很难贯彻,孩子做事也是毫无章法。是孩子任性吗?其实一部分是你造成的。 第二,家长要注意多和孩子交流,密切和孩子的关系。在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的过程中,友谊起着重要作用,所以父母要加深与孩子

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儿童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即儿童从依赖成人的帮助,学习认知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等历程,简单的说,就是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产生深远的意义,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致关重要。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原因分析 1、家长过度爱护。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家长什么事都不要孩子做。像我们班的孩子多数是隔代教育,他们总是“饭来口,衣来伸手”。因此许多小朋友吃饭要喂;帮他们解小便,穿脱衣服处处包办代替使孩子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 2、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我来洗,我来拿……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做,现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因此这样教养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的事,几乎全由大人包办,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 3、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由于小朋友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让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长嫌脏,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家长后悔没帮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了上班时间……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避免麻烦。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3——5岁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因此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必需明确: 1、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可以促进幼儿的大小肌肉群和动作协调性的发展。 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课程之

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关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的一点感想 在刚入园时,班上的浩浩小朋友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送的,孩子在大人的过渡保护下,就像是一个“洋娃娃”一样,只是在一边看着,连打招呼也是家长代替,我们老师和他说话,他奶奶常常帮忙回答,并不知道给孩子机会,逐渐的孩子就形成了害怕、不敢说、也懒于说的局面,不仅自理能力很弱,而且上课的时候也没有积极性,别人唱歌的时候,他只是呆呆的听着,不知道跟着一起歌唱。户外活动时,别的孩子都积极参与活动,玩的很开心,可是浩浩却在一旁瞅着,并不参与,我要求他也来玩游戏时,他扭扭捏捏的,说不会,这种不自信的表现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一些家长在打电话或者在来接孩子的时候,常常会这样问我:“老师,孩子最近乖不乖?”有时我会这样回答他们:“嗯,现在的表现比以前好了,在不断的进步中,在其他方面都还好,就是胆子有点小了点儿,而且表现欲望也不怎么不强!”家长们又总会说:“给他们多锻炼的机会,上课的时候多请他们发言。”可是这些小朋友往往上课喊了他,站起来却什么都回答不出,这应该怎么做呢?常常发现不少幼儿在日常生活、班级活动和同伴交往中,都表现出“胆小”。这不仅影响了幼儿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对其身心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一定障碍。为了消除这个障碍,帮助孩子自信、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老师和家长都有必要重视起来。

而且,我还发现我们班里的一部分孩子常常会表现出种种不勇敢的行为, 比如犯了错误不敢承认,老师一批评就哭鼻子,并且不敢在集体面前大声说话、勇敢的表现。我们想有些孩子可能对某些事情有种天生的恐惧,但除此之外, 还会是因为以前的不愉快的经验、陌生事物等都使得小朋友们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另外,幼儿的“胆小”还与他们的自信心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他们常常 会因为对某一事物缺乏足够的自信而产生畏惧心理。 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应从改变家长和老师等成人对孩子的评价开始,慢慢 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来。并且胆子也是练出来的,成人多鼓励、多促进,为孩 子创造更多的机会,每一个“胆小”的孩子都会变的勇敢起来,变的更加自信! 中班数学活动 《魔术箱》教学设计 教材特点: 这是一节数学活动。将神奇的魔术融入其中,让孩子们在魔术的氛围中,让孩子点数说出总数,并用圆点表示数量,到自己动手操作按数取出相应的物体。调动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 学生特点:三-四岁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自己操作,喜欢新奇的事物。 教师特点:教师教态自然亲切。 【教学目标】 1、会手口一致点数7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能用圆点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自己照顾自己生活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也是人的生存能力的具体体现。幼儿期是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幼儿年龄小,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此时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及习惯容易成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既要高度重视和幼儿受保护、受关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堵路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从小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的全面发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活自理教育中渗透着安全教育,自我保护意识、服务意识的培养;生活自理教育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如知识经验的积累,做事过程中的统筹安排,且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幼儿还可以学习迁移已有经验;幼儿在学习体验中,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品德;还可以提高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审美能力,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针对不同年龄特点开展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自我教育的最好形式,对于有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十分有益,孩子们在获得自理能力的过程中意志力、坚持性以及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也得到锻炼。 家庭和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两个重要场所,这两者教育直接影响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及习惯的养成。然而,现在孩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较强,究其原因就是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相脱节,例如:在观念上,你认为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对孩子发展很重要,而他却认为学习知识技能更重要;在内容上,你现在正引导孩子刷牙,他却全然不知;在方法上,你用游戏、故事等适合孩子的方法,他却只有命令训斥的方法;在评价上,你总会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并不断鼓励,他却总看到别的孩子好,自己的孩子不行。当双方这些不一致的教育同时作用在一个孩子身上时,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怎么提高?习惯有怎么能养成呢? 在家庭中,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成员对孩子过分溺爱,事事处处倍加呵护,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是造成幼儿生活能力低下的首要原因;其次,家长的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并使其形成了依

如何培养孩子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要想打好基石,就要从小把自信的种子埋在孩子的心里。美国新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孩子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需求,父母要了解并给予孩子每个阶段最需要的,从而有助于孩子提升自我价值,建立自信。 将自信的种子埋在孩子心里 儿童的自信来源于他人接受他(她)是怎样的人。儿童需要感觉到无论他(她)是否能满足父母的期望,都会得到父母的接受。如果父母对儿童的喜爱和赞许是有条件的,孩子会尝试取悦自己的父母,去满足父母的期盼,去回应父母的需要,这些行为则会耽误孩子真实的自我、人格、能力和需要的发展。 在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父母需要特别关注的点也不同。根据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对人格发展的阶段特征界定,分析每个阶段孩子的特点,给孩子最需要的,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 0岁—1 岁:孩子需要培养信任 场景回放:在姗姗3个月时,妈妈开始在家里处理工作的事情。有时姗姗醒来,或是尿了或是饿了,大哭起来,妈妈却正忙着回客户的邮件或正和同事打电话交代工作的事情,不能及时满足姗姗的需求。时间长了,妈妈发现姗姗情绪越来越急躁,特别爱哭。 分析:第一阶段是婴儿期,埃里克森(Erikson)认为儿童需要解决的冲突为“基本信任对不信任”。在生命的第一年,婴儿存在一种强烈的不信任这个世界的倾向。如果母亲能够给予婴儿足够的保护,对婴儿照顾周到,那么婴儿会感到这个世界是可以预测的、安全的,并且充满爱意。这样,孩子便会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会建立对自我的肯定,这是自信心形成的基础。 妈妈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及时发现姗姗的需求,做不到周到细致的照顾她。孩子从妈妈那里得不到充足的安全感,很难建立对妈妈的信任,这对姗姗以后健康人格的形成都有一定影响。 建议:多给孩子关怀,避免产生不信任 经常拥抱亲吻孩子,不要把孩子总放在婴儿床/车里:美国最新研究发现,母爱与孩子长大后的情绪发展密切相关。母亲给孩子足以信赖的回应,能偶减轻孩子的烦恼,帮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生,培养应对技能,对他们长大成人后大有帮助。 经常对孩子微笑,不要忽视跟孩子交流的机会:对孩子微笑和轻声言语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对方喜爱自己,不仅使幼儿感到安全,对世界产生基本的信任,而且使幼儿感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充满信心、愉快地探索世界,并能够促进孩子言语能力的发展。 关注儿童的生理需求、情绪变化,不要认为孩子在无理哭闹:及时满足孩子的需要,这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他人关注的,被他人爱护的,能够促进儿童形成良好的自我,也有益于幼儿与母亲安全依恋关系的建立。 2~3岁:孩子需要自由和独立的机会 场景回放:闻闻2岁多了,每次出门妈妈都要抱着她,担心她摔倒,怕她乱摸东西,把手弄脏。小区里有个小沙坑,小朋友都喜欢在里面玩沙子,虽然闻闻也想去,但妈妈坚持不让闻闻过去玩儿…… 分析:第二阶段是幼儿前期,称为自主对羞怯的阶段。该阶段孩子开始行走和学习语言,要求自己探索周围环境,产生了自主的欲求,许多事情都想自己动手,不愿别人干预。如果父母能允许并支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就能体验到自己的的能力对环境的影响力,逐渐形成自主,自信的人格特点,反之,则产生羞怯、敏感等。

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逐渐成为特殊教育领域关注的问题,促进学生社会化逐渐成为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让他们掌握参与社会的技能,能够自理自立,不仅是衡量特殊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而且是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特殊教育的重要部分。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但能减轻家庭的负担,还能减轻社会的负担。通过一定的强化训练,使智力障碍儿童在饮食、衣着、大小便、睡眠、个人卫生和安全方面掌握基本的知识,提高这些方面的自理能力。借助于在培智学校实习半年的机会,通过日常对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观察与思考,本人主要以对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为主题展开,介绍当前我国智障儿童的现状,智障儿童的介绍,提高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对策等展开讨论。 关键词: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一、智力障碍儿童的介绍 (一)儿童智力障碍的分级简介 按照智商分数和社会适应障碍程度两个基本指标将儿童智力障碍分为四个等级 1.轻度智力障碍 智商70~55分(以韦氏智力测验为例,下同),同时具有轻度的社会适应障碍。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承担简单的家务劳动。早期教育对他们的发展十分重要,他们可以进入幼儿园、学前班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和学前特殊教育,在小学正常班级随班就读。他们在学科学习(如语文或数学等课程)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但大多数人能完成小学阶段的基本学习,具有一般日常生活所需的语言交往能力.具有简单的阅读和应用写作能力(如写留言条、请假条、简单的应用文书等),具有简单的计算能力;青少年期可以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训练,成年后可以从事简单的职业劳动,参与社区生活。他们在生活环境变化时需要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2.中度智力障碍 智商55~40分,同时具有中度的社会适应障碍。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具有一

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重要性及策略

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重要性及策略 良好的性格在一个人的事业成功过程中,就好比是水泥柱子中的钢筋铁骨,而知识和学问则是浇筑的混泥土。如果没有钢筋铁骨的支撑,再多的混泥土也建不起高楼大厦。因而,完全可以说,成就一生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人的良好性格。 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差别就是:成功的人始终用最积极的方式思考、用最乐观的精神面对,用最辉煌的经验来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因为性格是你真正的主人!如今的孩子,要面对更多更难的挑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够,情绪控制和处理能力也很差,易泄气、易消沉;有的孩子社交技能更差,易孤僻、易冲动。鉴于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 培养孩子良好性格最佳的时期是幼儿期。据专家介绍:幼儿期是人一生中生理、心理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更是情商教育的敏感时期。根据幼儿好奇、好问、好动、好模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将人格和情感的培养贯穿在蒙氏日常生活能力的培养之中,使幼儿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让幼儿在幼儿园的课堂上学会自尊、自爱、自律、自信。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使其得到更好的改进和提高,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素质。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及活动情境,提高幼儿自我调节的能力。 儿童情感、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是培养幼儿成才的关键。人的性格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和教育塑造而成

的。“以自我为中心”既是现在独生子女的特点,同时也是弱点。孩子幼儿期时的活动几乎是在幼儿园中度过的,于是老师肩负了不可推卸的责任。 要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生理、心理状态,在日常生活中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可适当采用一些蒙氏活动来进行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例如:走线——让孩子们在优美舒缓的音乐声中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平静自己的心情,放下烦躁和紧张的情绪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倾听——让幼儿倾听高雅而又舒缓的音乐,闭上眼睛聆听老师对音乐轻如细雨的解说,这也是幼儿在文化领域中的一种学习和提升;情绪的放松——让幼儿随着柔美而宁静的音乐做肢体上的舞动,时而小鸟飞、时而柳树摇,让幼儿去体验艺术教育的美;“听听猜猜的游戏”——有时猜各种声音、有时看老师的口型猜小朋友的名字、还有时听轻轻地声音指五官,既培养了幼儿的倾听习惯,又锻炼了幼儿排除干扰,集中精神的意志;通过这些活动的长期训练之后,不但提高了幼儿的专注力,连幼儿的行为举止也将逐步得到规范。 有些老师会认为:“采用蒙氏教育的孩子太过于自由散漫,一点礼貌都没有。”殊不知:“纪律来自于自由,自由靠纪律保证”。蒙台梭利博士认为“纪律并不等于安静和不乱动”。所以在蒙氏活动室里,老师要充分认识日常生活练习的重要性,并开动脑筋增加各种各样幼儿感兴趣的生活练习活动,同时让家长也参与其中,启迪和发展幼儿与家长的想象力、创造力、合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共同趣味性地制作操作材料。这样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有兴趣、有目的的自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孩子缺乏独立自主性怎么办? 现在很多家长存在着这方面的困扰。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孩子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状况,十几岁了没有洗过衣服、烧过饭的孩子比比皆是,而上大学了还要把脏衣服拿回家来让妈妈洗更是司空见惯的事。 那么,什么是“独立自主”? 就是指,孩子在思考、想象和活动中,不依赖、不追随别人,能够相对独立地进行某项活动或者完成某件事情。独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现之一,它对孩子的生活、学习质量以及孩子成年后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孩子的“独立自主”性,主要表现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两个方面。今天,我们探讨的主题是《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主要从:“孩子缺乏独立自主性的原因”和“培养孩子独立自主性的方法”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和缺乏独立自主性呢? 我们在座的家长不妨想一想,我们自己的孩子独立自主性好不

好?如果不好,那么您认为是哪里出了问题?或者自己哪里做的不到位,让孩子产生了依赖性和惰性的心理?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也许我们意识不到这些举动原本是错误的行为,而恰恰是这些习惯性的生活细节,导致了孩子自幼便缺乏独立自主性的锻炼机会。 任何一个孩子,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的。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家长怕累着孩子,怕孩子做不好,自己重新再做太麻烦,因而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例如:有的孩子说,妈妈我帮你洗碗吧!妈妈则连忙推托说:“你快一边玩去别捣乱了,你这么小哪会洗碗啊?洗不干净我还得冲洗刷不说,不小心兴许还得把碗给我打了。”如果家长的话再多一点儿,还会不停唠叨着,这碗可是从哪里买来的,可是花了多少钱等等。家长觉得这是一种得不偿失冒险行为,所以不肯放心和放手地让孩子去尝试,而孩子又何苦呆着没事找这番数落呢?有过一两次的教训后,渐渐就失去帮忙刷碗的兴趣了,潜意识里就会形成一种“我不行,我可刷不好碗”的这种不成文的意识了。 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吃饭、穿衣等生活技能不用练,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了。其实,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会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事事都依赖父母的坏习惯,也将导致

孩子自信心培养的几个重要方面

孩子自信心培养的几个重要方面自信心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它是获得成功的基本保证。自信心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在很大程度上它受到一个人小时候所接受的思想影响。因此,家庭的教育在孩子自信心的建立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自信心包括哪些方面 父母需要意识到一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孩子成为适应力良好的成年人的重要一环。自信心并不是傲慢自大,它是一个人对自我价值的整体评价。自信心包括自豪、羞怯、失落、胜利等情绪,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很有必要的。 自信心是被包含在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里面的,马洛斯认为,自信心是人类需求或是前进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自信心,人们将不能成长,实现自我价值。该理论认为,自信心包含两种类型:首先是自我尊重的需求,即自尊心;其次是来自别人的尊重的需求,包括别人的认可、接受、喜欢等,通常这种尊重是更加脆弱的,比自尊心更容易失去。 具有健康自信心的人可以正确地评估自己,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强项,在认识到自己缺点的同时还知道自己是有价值的。那些没有自信心的人可能会根据当前发生的事来评估自己,需要不断地加强对自己的积极的看法以应对负面情绪的影响。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良好的自我评价和自信心是孩子立足于社会的铠甲,是他们健康幸福生活的通行证。自信心是孩子在成年以后成功的重要保证,是维持长久的友谊以及私人、社会关系的关键因素。 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父母自己具有健康的自信心也是很重要的。具有健康的自信心并不是意味着傲慢自大,它是指对自己的长处和劣势具有一个现实合理的评价,接受自己的优缺点,为自己所具有的优点感到庆幸,会尽量弥补自己的不足。自信的人是一个很容易相处的人,和他相处是一件很欢乐的事。因为他很自信、乐观并且易相处,而不是那种给别人打退堂鼓的人。 孩子的自信心是受父母以及其他成年人的影响的,在早期接受积极影响的孩子更容易养成良好的自信心。父母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玩耍、大胆地在公共场所叫出孩子的名字、增强自己的自信心等方式来给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切为了孩子》家长会教师发言稿

主题:一切为了孩子 ——家长会教师发言稿 各位家长: 大家好!首先感谢各位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个会议。感谢你们对我们班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也感谢你们对我们老师工作的大力支持。 我姓陈,是这个班的班主任,也是这个班的语文老师。 我们今天能有机会坐在一起,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学习、为了孩子的进步、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我们召开这个家长会,主要目的也是希望家长多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加强你们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希望家长进一步配合老师,做好一些工作,让孩子们学得更好,取得更好的成绩! 首先,我介绍一下,这次家长会的程序安排。 1、简要介绍任课老师情况 2、班级情况介绍 3、班主任发言 4、科任教师发言 5、家长提出意见或建议 6、家长会总结 7、教师与家长之间自由交流 接下来,简要介绍班级任课教师情况。【幻灯出示教师电话】 下面我具体介绍一下本班的情况:【幻灯出示】 本班存在问题: 1、不完成作业是本班最大最突出的问题:上个学期,上学期第一次检查背诵作业,有27人没有完成。后来我就叫班长每天进行作业检查和登记,就语文学科作业检查来说,一学期累计起来,除了班长每个人都有负记录。每一天作业常常有8-12个人不及时完成。一学期大约布置二百多次,其中不完成作业次数最多的是53次,这个学期第一次作业检查,有点进步,但还是有5个人么有按时完成。 2、学生的一些良好习惯没有形成。一些学生,每次考试成绩都不太理想,实际上就是学习习惯差了一点,在校的表现如:早读到校后不能立即抓紧时间早读,上课听讲效果不好,课后作业没有保证真正弄明白在家的表现如:没有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周六周日等放假期间不能科学安排学习时间,学习观念不强。对此,我们老师会更进一步加强引导,督促子女在家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同时检查要跟上,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 3、有些学生数学成绩好,语文成绩差。什么原因呢?有的是以前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有的是学习方法不够得当,有的是自身懒散,家庭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或是作业质量差,字潦草,敷衍了事,背诵读书不当做作业,………语文学习要靠大量的积累。平时在家里需要多读、多写、多背,你们的孩子在家里是否真正做到这些呢?坦白说,我上学期接任本班语文教学时,真的感到很焦虑。单元考试质量分析时,发现组词,近义词、反义词,课文填空、诗词默写等基础题失分太多。

八大策略培养孩子好性格

八大策略培养孩子好性格 乐乐并不是一个天性温顺、听话的小孩,恰恰相反,他专门倔强,小小年纪就主意专门大。在他半岁前,我与他进行过多次正面交锋,结果差不多上我败下阵来。总结教训,我认识到对待小孩要有策略,也认识到培养小孩明是非、肯合作的重要性。 策略1:对待小孩要有耐心 对待小孩需要多大的耐心,只有做了父母才能了解。当你们精心预备好大餐,他却一口都不吃;当你有一大堆事等着他入睡以后再做,他却不管如何不肯睡;当你晚上瞌睡得要命,小东西却哭个没完……你得舍命压制着自己的怒火,心平气和地对待你的珍宝。你必须这么做,因为认真想来,这些都不是他的错。但你能做到吗?你能一次次都做到吗? 我的策略是:以所能有的耐心,最大限度满足他的合理要求。小孩事实上确实是父母的影子,你以如何样的态度对他,这种态度也会潜移默化成他的性格的一部分。你一定不期望自己的小孩成为一个没有耐心的、甚至是粗暴的人。 人的耐心如何说有限,因此我需要让他也承担一些忍耐和等待,即使他的要求专门合理。例如我在做事,而他要我陪他,我会告诉他,我正忙着,等我做完了某些情况再去陪他。 策略2:言出必行 你也许会认为:小孩小,偶然骗骗他没关系。事实上这要不得,除非你期望以后也被他骗。 我不骗小孩。我还刻意要他明白:爸爸可不能骗他,爸爸说到做到。这一点专门重要,一方面能够获得他的信任;另一方面也能树立爸爸言出必行的威信,幸免他因侥幸而无理取闹。 举个小例子:最初给乐乐穿衣服,让他把手里的东西先放下,他总是哭闹着不肯,他或许以为我要把这件东西拿走。几次穿好衣服,我赶忙把东西交回他手里,从此他便专门放心地把东西放下或主动交给我。 策略3:始终如一 尽量做到始终如一,幸免造成小孩思维、判定的纷乱。处理同样的事件要给出同样的标准,假如你今天承诺小孩这么做,改日没有任何理由却告诉他不行,就会造成纷乱。 你或许会不记得自己的不一致,可小孩绝对可不能忘。久而久之,你会发觉自己的命令专门难贯彻。是小孩任性吗?事实上一部分是你造成的。 策略4: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小孩 每个小孩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即使父母,也无权要求他们事事按照你的意愿来做,即使你是为了他好。比如:你认为他该睡觉了,你一定要他把一碗饭全部吃掉,或者你一定要让他放下手里的玩具去做你要他做的事……强加的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让小孩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小孩不但快乐、乐观,还能养成独立、有主见的性格。 策略5:忽视小孩的无理要求 遇上小孩提无理要求,或提出合理要求你也无法满足时,假如他哭闹不休,也要最大限度满足他吗?恰恰相反。关于小孩的无理要求,你一定不要满足,而且一次也不能妥协。否则只会使同样的不愉快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当你对小孩说“不行”、“不能做”时,小孩往往可不能赶忙舍弃他的行动,他会一边看着你,一边连续试探你是否确实不让他做。这时,你应该坚决地走过去,把小孩抱开,让他做别的事;而不是连续坐在那儿,重复说着“不行”,连续与小孩的较量。小孩从你坚决的态度上,能够明白这件事是确实不能做。 策略6:适当地给小孩一点权力

决定孩子一生的36种关键能力03:独立思考能力――孩子的主见比智力更重要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

能力03:独立思考能力——孩子的主见比智力更重要独立思考能力是优秀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就必须给孩子独立做决定、自己做事的权利。 【亲子现场】 案例1: 王卓和王亚是姐妹俩,她们经常在一起做功课。王亚的数学学得很吃力,有时候做数学作业做到很晚,姐姐王卓想帮助她,可是王亚始终不愿意。很多时候,王卓已经上床睡觉了,王亚还伏在桌子上做作业。 有一天,王卓睡醒一觉,发现王亚还在写作业,她问王亚在做什么?王亚说有道数学题算不出来,王卓让王亚把题目拿给她看,说她可以帮她解决,可是王亚拒绝了,说: “不用,我自己想想吧。” 王卓起床,将那道题的答案写完放在桌子上,自己又去睡觉了。但是王亚没有看答案,而是自己认真思考。当她困倦了的时候,就起身走走,然后继续坐在桌子前做题。 第二天,王亚的数学作业得了“优”。王卓知道,这是妹妹独立思考的结果。 案例2: 明明今年上一年级了,他的爸爸常年在外出差,妈妈对明明呵护备至,家里什么事情都不让明明做,明明有不同的意愿也常常得不到妈妈的支持,久而久之,他只知道听从于妈妈的指挥,一旦有难以决定或解决的问题,都会向妈妈“求救”。 如果妈妈多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明明缺乏主见、不会思考的缺点就会克服。可是妈妈却将孩子的行为理解为对自己的信赖。 这天晚上8 点多了,孩子还没有回家,妈妈着急地出去找孩子,当走到学 校门口时,看到明明正站在那里,但是学校里面已经漆黑一片。经过询问才知道,明明的几个同学让他在这里等着,说去为明明买吃的了,他就乖乖地在那里等他们。 妈妈立即意识到,孩子是被别人捉弄了。她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决定以后要逐渐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发表时间:2013-05-30T15:27:57.71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7月总第141期供稿作者:牟洪涛 [导读] 21世纪是科技创新的年代,需要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敢于创新的人必是充满自信的人。 牟洪涛山东省栖霞市实验小学265300 21世纪是科技创新的年代,需要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敢于创新的人必是充满自信的人。而据教育专家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缺乏自信心,有自卑感,认为自己在某方面甚至很多方面不如别人,他们往往在集体活动中不敢主动地参加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表现自己;在交往中,他们总是跟在能力较强的孩子后面,听从他人的安排,而不愿甚至从不当领导者;面对困难挫折时,他们常常害怕、退缩,惧怕尝试新事物、新活动;在活动时,他们总是选择比较容易的项目,逃避有一定难度或挑战性的事情等等。 这样的后果,很大程度上是由不良的家庭教育造成的。如今,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把孩子视为柔弱的个体,总是竭尽全力为孩子解决各种困难。过度的保护、过分的照顾实际上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使孩子不仅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缺乏活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父母常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盲目地要求孩子按照他们预先设计的轨道成长,给他们提出了过高的期望。而孩子由于心理、年龄特征和各方面能力所限,常常难以达到成人的要求,因而受到成人的否定。标准过高,孩子达不到,屡遭失败的挫折感,最后由自我怀疑走向自卑。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 一、有意识地让孩子承担一些责任 孩子虽小,却具有巨大的学习与发展潜力,这是现代科学所证明了的。孩子一般到两岁以后,动作、言语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自我意识萌芽。这时,孩子们往往会表现出非常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主的愿望,什么都要自己来,虽然常常自不量力,但这种愿望却体现出孩子旺盛的生命力,表现出一种原始的、寻求自我肯定的需要。家长应利用孩子的这种自我认识和愿望,加以引导,给予援助,满足他们正当的需求。家长还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向上的心,应视孩子年龄的大小、能力的强弱,有意识地让孩子承担一些责任,如让孩子自己吃饭、穿衣、系鞋带、收拾玩具和书包、整理自己的床铺,对家里的事情像节假日的安排、经济开支计划、装潢布置等提出建议,让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并要求他们完成好。这样做,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可以使孩子从中获得自信,确信“我能做好”、“我有能力”。 二、善于发现孩子的独特之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比如,有的孩子活泼好动,但思维活跃、聪明过人;有的孩子寡言少语,却感情细腻、遇事沉着……而家长却盼望自己的孩子处处强过别人,惯于横向攀比,喜欢拿其他孩子的优点跟自己孩子的缺点比,如:“他多有礼貌啊,你怎么什么都不懂?”“他每次考试总是第一,你怎么就不及格呢?”父母的评价往往会成为孩子认识自己的重要依据。父母消极、否定的评价会使孩子产生“己不如人”的感觉,真的就怀疑自己的能力了,认为自己真的就很笨。尤其是以自己孩子的弱点与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比掉的恰恰是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家长应了解孩子的特点,帮助孩子在某个领域获得成功,使孩子树立自信心,从而促进他在其它方面的进步。另外,孩子是在活动中获得发展的,家长要为孩子提供机会与条件,放手让孩子进行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可以从自己身上而不仅仅是从别人的赞赏中获得自信。 三、鼓励孩子向困难挑战 成人积极的教养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孩子总是希望受到成人的夸奖,做家长的应利用这种心理特点,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和成功给予赞赏和鼓励。同时,还要利用各种途径,使孩子多获得成功,使他们积累积极的情感体验。特别是对自信心较弱的孩子,要给予更多的爱和帮助,可先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使他们在获得成功体验中认识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力量,从而树立自信心。鼓励也包括接纳孩子的失败与不足。孩子有时会有些奇怪的想法,想尝试不太容易完成的事情,家长千万不要嘲笑或禁止孩子,否则以后他可能不再动脑筋思考,缺乏向新奇事物挑战的勇气。当孩子想做某种尝试时,家长即使知道他暂时还不可能成功,也要让他去闯闯,然后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失败的原因,鼓励孩子自己跨越这些障碍。而孩子一旦取得了成功,就会感到特别自豪,这样,孩子会逐渐形成向困难挑战的自信和勇气,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 四、帮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 孩子懂事后,就开始认识自己,也很在意别人特别是家长和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如果孩子从家长那里常常得到赞许、肯定和表扬,那么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其行为则表现为积极、果敢,而且情绪稳定,有很强的自信心。因此,家长和教师要高度重视自己对孩子的评价,要多以积极肯定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即使看到孩子有某些不足时,也要不断地鼓励他去弥补,在具体实践中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孩子的毅力。 五、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孩子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家庭和学校要经常沟通、互相配合。可利用家访、个别交流、电话等形式对孩子自信心发展情况进行整体的调查,针对分析结果,就那些沉默寡言、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个性内向、缺乏自信的孩子,及时跟家长做交流,并相互交换意见,使家长深刻地认识到了解自己的孩子、重视其自信心发展的重要性,也使教师与家长对孩子有一个全面整体的认识,从而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 孩子未来所面对的是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家长要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使他们成为有足够活力、足够勇气和充满自信的人,昂首阔步走向社会,走向自己成功的人生之路。

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重要性及策略

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重要性及策略 良好的性格在一个人的事业成功过程中,就好比是水泥柱子中的钢筋铁骨,而知识和学问则是浇筑的混泥土。如果没有钢筋铁骨的支撑,再多的混泥土也建不起高楼大厦。因而,完全可以说,成就一生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人的良好性格。 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差别就是:成功的人始终用最积极的方式思考、用最乐观的精神面对,用最辉煌的经验来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因为性格是你真正的主人!如今的孩子,要面对更多更难的挑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够,情绪控制和处理能力也很差,易泄气、易消沉;有的孩子社交技能更差,易孤僻、易冲动。鉴于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 培养孩子良好性格最佳的时期是幼儿期。据专家介绍:幼儿期是人一生中生理、心理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更是情商教育的敏感时期。根据幼儿好奇、好问、好动、好模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将人格和情感的培养贯穿在蒙氏日常生活能力的培养之中,使幼儿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让幼儿在幼儿园的课堂上学会自尊、自爱、自律、自信。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使其得到更好的改进和提高,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素质。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及活动情境,提高幼儿自我调节的能力。

儿童情感、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是培养幼儿成才的关键。人的性格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和教育塑造而成的。“以自我为中心”既是现在独生子女的特点,同时也是弱点。孩子幼儿期时的活动几乎是在幼儿园中度过的,于是老师肩负了不可推卸的责任。 要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生理、心理状态,在日常生活中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可适当采用一些蒙氏活动来进行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例如:走线——让孩子们在优美舒缓的音乐声中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平静自己的心情,放下烦躁和紧张的情绪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倾听——让幼儿倾听高雅而又舒缓的音乐,闭上眼睛聆听老师对音乐轻如细雨的解说,这也是幼儿在文化领域中的一种学习和提升;情绪的放松——让幼儿随着柔美而宁静的音乐做肢体上的舞动,时而小鸟飞、时而柳树摇,让幼儿去体验艺术教育的美;“听听猜猜的游戏”——有时猜各种声音、有时看老师的口型猜小朋友的名字、还有时听轻轻地声音指五官,既培养了幼儿的倾听习惯,又锻炼了幼儿排除干扰,集中精神的意志;通过这些活动的长期训练之后,不但提高了幼儿的专注力,连幼儿的行为举止也将逐步得到规范。 有些老师会认为:“采用蒙氏教育的孩子太过于自由散漫,一点礼貌都没有。”殊不知:“纪律来自于自由,自由靠纪律保证”。蒙台梭利博士认为“纪律并不等于安静和不乱动”。所以在蒙氏活动室里,老师要充分认识日常生活练习的重要性,并开动脑筋增加各种各样幼儿感兴趣的生活练习活动,同时让家长也参与其中,启迪和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