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粗浅认识

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粗浅认识

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粗浅认识
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粗浅认识

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粗浅认识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里,对各个学段都安排了“数与代数”的学习内容。《数学课程标准》赋予了计算教学新的内涵,使计算教学充满了生活气息,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如计算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等,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并没有提高。本人对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谈谈我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计算能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改革,对过去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较有成效的探索和改革。如《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我们在进行计算教学的时候,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数学课充满生趣。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时候却把握不当,有的课堂上情境设置是比较牵强的,在这样的情境中把数学课上成了学生的口语课和看图说话课,影响教学的进程,致使计算教学的目标难以落实。所以,我们在计算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要贴近生活,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同时提供的信息不要太多,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贴近生活,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认知的重要源泉,要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我们可以以教材为本,灵活设计一些学生生活中的或是身边的题材来设计教学内容,学生更易于接受,也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操作性情境。好动是小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动”起来,从而不断的调动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动手操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获得更广泛的数学经验。

3.创设开放性、探索性情境。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创设一定的探索性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最终达到会参与、爱参与的目的。

二、注重算法算理的教学,提高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掌握并理解算法算理,是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有不少教师有重算法,轻算理的习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练习巩固更是以机械式计算为主。新课程下的教学模式为:情境导入、呈现算法、观察比较、明确算理、巩固算法。其中算理比较抽象,老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探索算法、算理,让学生体验从直观到抽象的逐步演变过程,从而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模式 高丽丽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学习时间最长,分量也最重。培养学生正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尤为重要。新的课程教材实施以来,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减少,课堂上计算的训练时间明显减少。通过分析,我认为目前在计算教学方面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减少,许多老师忽视了基本的口算训练。二是许多老师感到计算教学枯燥无味,无话可讲,缺少合理、灵活的解题技能的指导。三是学生计算技能、技巧、分析综合能力差,计算正确率低,总体速度慢且计算速度落差很大。 为尽快改变这一局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总结出了以计算着眼,口算着手,加强课堂内计算教学,探寻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摸索课堂内计算教学的基本模式。 一、探索“小学数学课堂内计算教学模式”的初步实践 我们依据教学大纲,对计算教学提出内容、要求,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并选择了乡村学校——西渡小学三年级作为实验研究班。我们的基本做法是: 1、以口算的基本训练作为计算教学的突破口。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任何笔算四则计算,实际上都是分解成一群基本口算题进行运算的。专家研究表明,如果基本口算熟练的学生,笔算速度就快,正确率也高。笔算四则计算的熟练程度是受基本口算的数量程度所制约。因此,计算教学中,口算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1)坚持每节课1-2分钟的基本口算训练。口算的技能、技巧的形成和熟练程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学中长期不懈地训练,所以我们规定了每节数学课必须在开始时安排1-2分钟地口算基本训练。 (2)口算内容有计划,要求有层次。口算的内容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新、旧知识必须交.......混合训练,针对学生现状及大纲对计算内容的不同要求、分层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口算速度,制订相应的口算量表。 (3)口算形式、方法多样化。在教学中,凡需要计算的,尽量与口算训练结合,能口算的坚持让学生口算。不仅如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形式交替进行口算训练,强化训练速度、密度,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素和重要内容。而良好的计算能力更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将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以及必要的运算技能。“必要”一词清晰地体现了计算教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从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来看,与计算相关的内容占有很大的比重。例如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要通过计算去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 计算:包括口算、笔算和估算。 计算教学:是指教师以教材为依托,通过有效地运用策略及方法、帮助学生剖析算理、引导建构算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计算练习,最终形成自我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的活动和过程。 策略:根据学习目标对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加以综合思考、精心策划和有效调控的技能。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与方法。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学习过程要增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使其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完善对事物的理解。

2、现代教学论 现代教学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 3、陶行知教育理论 课堂教学应实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只有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的参与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应是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四、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1、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任务在于设法发展和巩固儿童对克服困难,特别是智力性质的困难的乐观主义信念,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在集体中创造一种能够进行创造性思维竞赛的环境。”因而创设一种学生熟悉的、喜欢的环境或氛围来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2、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造”。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在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的。让学生参与探索计算原理和方法过程就是一种“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在计算教学中,必须注意算理的剖析,引导学生循”理”入法(即依据算理,理解算法,以”理”驭法(即依据算理,掌握算法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并促进运算技能的形成和提高。 3、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张晓霞对计算教学进行了长达多年的研究。他认为:培养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计算能力,历来是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目的。教学中既要重视笔算教学,也要重视口算教学。口算和笔算各有特点,互有区别,但它们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笔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新思考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新思考 目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出现了令人担忧的问题,学生的计算能力比以前下降了,主要表现在计算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等。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并没有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必须重新审视计算教学,纠正一些矫枉过正的做法,继承我国传统计算教学的精髓,在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的同时,提高计算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计算教学;兴趣;技能;思维 一、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小学数学中计算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对于每个人来说,仅在小学阶段学习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任何学科的规律归结为公式后基本上都要运用四则混合运算来计算的。例如,物理、化学的有关公式的计算,微积分的数值计算等等。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四则混合运算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 但是,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了计算教学值得深思的现象,以往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如计算方法、技巧与速度等,现在很少提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比以前下降了,主要表现在计算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等等。而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我们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了计算教学的几个误区,并研究了相关的对策。二、计算教学的误区 1.计算教学依赖于情境。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偏面认为,计算教学离不开情境,缺少了情境,似乎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有的课堂上情境设置是牵强附会的,有的纯粹是为了引出算式,经过一番不着边际的“看图说话”,等到从情境引出算式,已经花去了10多分钟时间,影响了教学的进程。 2.算法多样化变成“形式化”。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对算法只求量上的“多”,学生展示同一思维层面的算法,教师一概叫好,而不管思维层面即质上的提升。一旦少了某种方法,教师就要千方百计牵引。有的学生为了迎合教师的意图,想一些低价值、原始的方法来充数。这样一来,往往讨论一道题目就要花费10——15分钟。而且算法“多”了以后,也不适时优化。在计算时,只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有的甚至于不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 3.课堂练习时间无保证。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很少安排学生的课堂练习,偏面认为现在计算教学的要求降低了,学生做习题就有机械、重复训练之嫌,反来复去说“算理”,挤占了练习时间,影响了学生基本计算技能的形成。 4.口算不讲速度。主要表现在,忽视口算的正确率以及口算的速度,教师和学生口算意识淡薄,课堂上很少安排时间进行口算训练,有的一年级学生连20以内的加减法也不熟练,有的二年级学生连乘法口诀也没有做到脱口而出,这样势必影响计算速度。 三、计算教学的对策 鉴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必须重新审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纠正一些矫枉过正的想法和做法,继承我国传统计算教学的精髓,在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的同时,提高计算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具体有以下三方面的对策。 (一)引入形式多样 数学知识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如果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情境开展学习,学生能把计算当作一种工具,通过计算解决一些问题,体会计算的价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计算教学从情境引入,并就此展开有效的教学,这是可取的。但是,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也不能拘泥于过多的非数学信息,不能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任何方法都有一个度的问题,计算教学中创设情境也不例外。创设情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除了解决情境中的计算问题,还要通过计算,形成计算技能。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计算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各种数学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但经调查有些学生不喜欢上计算教学课,对他们来说,计算往往就是做不完的习题;以至于到最后,计算教学就沦为“题海战”。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呢?在教学工作中,我做了探讨和研究,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总结几点心得如下: 一、要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和坚强的“计算意志”。 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

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 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2、逐步培养学生坚强的“计算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计算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要把计算教学融于情境创设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创设的情境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生活。我们要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激起对计算的兴趣。主题图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仔细斟酌教材中的主题图。当教材中的主题图不吻合学生生活实际时,教师要灵活进行处理,如在执教的《两位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低年级计算教学

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的“平衡点” 临湘市实验学校刘细良 我通过多年的小学教学发现,在低年级数学计算存在两个极端:传统的小学计算教学常常通过机械重复、大题目量的训练,只重视计算的结果,不重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和计算方法的概括;课改时期,教师们大张旗鼓地开展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计算教学中过分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课堂上遍地都是“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不同的算法吗?”“你喜欢怎么算就怎么算?”……40分钟的课堂教学经常都是你说我说,而减少了很多必要的练习,导致学生计算的能力不如以前娴熟。那么,计算教学应该如何扎实而不失灵活,我们一线教师又应该如何在传统教学只重计算结果和课改只重计算方法这两个极端中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呢?我曾经有过困惑,也尝试了计算教学的改革,努力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初浅的认识。 一、注重计算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景也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我认为在计算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是必需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创设的情境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生活。我们要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

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激起对数学的兴趣。主题图要紧扣学生情况与教学实际进行适当处理。主题图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仔细斟酌教材中的主题图。当教材中的主题图不吻合学生生活实际时,教师要灵活进行处理,如在执教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整堂课中,我都以学生的实际材料作为数学学习的情景,通过秋游前的准备,乘车到旅游区游玩等一系列环节,把整堂课自然的串成一个生活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学生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创设问题情景犹如一块石头投入学生的脑海,必会激起思维的浪花。可见,创设问题情景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注重算法多样化与最优化 计算方法既然存在着多样化,那么学生找出了自己的方法后,并认为哪种方法最适合自己,就应允许他使用。一种算法不是上完一节课就被搁置,对于自己找到的方法,学生有一种积极的情感,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喜欢用自己的算法,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不断的反思,发现原来的方法又不适合自己,对自己的方法进行改进,从而找到最好的,这本身就是一个发展能力的过程。所以,在呈现算法多样化时,教师不必急于硬性给学生灌输最优化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己的摸索过程中得出最优化的方法。也符合认知的规律。比如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这节课中,23+31=,可以允许学生采用多种的计算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模式的研究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动力。数学教材的编排有这样的特点:每节课的新知识都是由生活实际引出或旧知识引申发展的。因此,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要对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进行鲜明的针对性训练,在此基础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去。 如在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笔算》时,先让学生笔算45×12,复习在三年级已学过的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计算正确,有一种成功的愉悦感。而在此时,教师在乘数的百位上添上“1”,问:“谁能以最快的速度计算出来?”教师把新知展示出来,使学生感觉这样的题目太简单了,并以比赛的形式,使其带着强烈的愉悦感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二、引导发现,自主探索 这是学习新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 A、尝试,质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有疑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让学生在“疑”中产生兴趣。 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中,在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口算题的最后出现两个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题目:、,学生顿时“傻眼”,产生了“疑”。 B、讨论,解惑。 学生产生疑问时,教师不要急于“解惑”,而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生在互相交流讨论过程中,已经在尝试讲道理。他们在这一环节中各抒己见,充分发散各自的思维。同时,教师要善于调控,不要把讨论流于形式。那种无任何积极意义的所谓的“讨论”,完全是形式主义的翻版,应该让学生明确讨论的目标是什么。 C、小结,升华。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究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教学的策略研究 李黎 关键词:概括繁琐解题思路、步骤检验事倍功半粗心大意验算素质教育一丝不苟题海战术 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素和重要内容。而良好的计算能力更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将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小学计算教学常常通过机械重复、大量的题目训练来达到目的,只重视计算的结果,不重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和计算方法的概括。新课改以来,在计算教学中一些教师过分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以至于到最后,计算教学就沦为“题海战术”。改革后,删除了一些比较繁琐的计算题,计算难度大大下降,然而学生计算的错误,却是小学教学中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几年,我对每次的测试卷进行分析,在计算这个大题里,有关计算的内容所占的比例很大。在所有失分的题目中,因计算而失分的题在总失分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很多家长甚至教师都认为只是孩子粗心大意、马虎造成的,其实是多方面能力缺失的综合表现,忽视不得。因为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如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方面引起高度重视。 二、小学数学计算的实用价值 1.计算在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实际中的作用。 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各个领域都有巨大变化,这充分说明小学数学中计算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终身收益的事情,同时,教师如何切实有效地实施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就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2.学习计算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 计算是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们具有由低到高、简单到复杂的逐步发展过程。在数与计算中有很多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关系。小学数学计算的启蒙教育教学要阐明它的产生和发展,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关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俗话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3.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集小学数学教学.doc

数学教学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营造鲜活、和谐的课堂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平台。”数学课堂亦是如此,在这个演绎人生的平台上,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沟通、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有一位名师说过:“一堂好课,如一首交响乐,总要讲究旋律、节奏、配器、音响的和谐。师与生要和谐、人与文要和谐、情与理要和谐、思与悟要和谐、知与行要和谐……”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难道我们就不该走进孩子那五彩缤纷、瑰丽神奇的情感生活,去体验、欣赏他们心中的数学世界,去理解、感受他们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吗? 如《10以内的减法》的教学片断: 在课堂教学上,老师微笑着问学生:“树上有5只鸟,猎人开枪打死了1只,还有几只?” “还有4只。”有一个学生说道。(其中有2、3个也附和着) “应该是一只也没有了,因为全都吓跑了。”(其中有94%的学生赞同的点着头) “还有3只小鸟。”一个清脆的声音在嘈杂声响起。 “怎么会是3只呢?不对,不对。”其他学生纷纷反对。 “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还有3只小鸟’吗?”老师用温柔的语调鼓励着。 “因为5只小鸟是一家人,打死了鸟爸爸,吓走了鸟妈妈,还有3只不会飞的鸟宝宝。” 多么精彩的回答啊!老师和全班同学禁不住为他鼓起掌来。 亲爱的老师,当孩子的回答不在你的标准答案内时,请轻轻地问声“你是怎么想的呢?”;当孩子的做法出乎你的意料时,请悄悄地说句“你为什么这样做的呀?”。相信只有在这样的数学课堂里,我们才能听到“1001”与《一千零一夜》合奏出的美妙旋律,才能看到“7”与“北斗七星”连缀出的斑斓夜空。也只有在这样的数学课堂里,孩子们才会深刻地铭记住:3只可怜的鸟宝宝,以及它们那被打死的鸟爸爸和被吓走的鸟妈妈。 二、心理方面的因素,对症下药 (一)情感不稳定 小学生在计算时,总希望能很快得到结果。因此,当遇到计算题里的数据较大或算式显得繁时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认真地审题,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 (二)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抄错 由于计算本身没有情节而且形式简单,容易造成小学生看题、读题、审题、演算过程中急于求成,致使把计算式题中的数字、符号抄错,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等。当然,计算中抄错了一个小小的数字或符号,那无论你运算顺序怎样正确,解法如何完美,都将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三)多做导致排斥 计算题本来就枯燥,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又短,天性爱玩又使得他们不能够长时间认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3篇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3篇 二、运用简便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科学性 三、多种方式组合,锻炼学生思维 四、注重算理与算法的结合,提高教学有效性 由于数学往往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所以多数情况下,教师在计算教学中多重视对一个正确结果的追求,而忽视了具体计算过程的重 要性。致使学生也将目光放在计算出正确答案上,而不在乎是怎么 算的。这样会使学生在算法的运用上以及计算方法的提炼上很难提高,有时还会造成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不利于以后的继续学习。 所以教师要重视将算理和算法的结合,在对算理有一定的良好理解 的基础上,更好的掌握和理解算法。例如在进行200÷5这样的例题 教学时,很多学生知道正确答案是40,算法就是先将200看成20, 除5之后再在结果上加上一个0。这种算法固然结果是正确的,但 是从算理上来看未必正确,应该让学生明白把200看成20的算法在 算理上是不可取的,因为将200看做20,未必就真成了20。而是将200看成是20个10,用每个20除5,得到4个十,4个十就是40。这样在之后的教学中也可以帮助学生对新旧知识有一个很好的结合,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也是对就知识的一种巩固和提高。另外,通过 对各种知识的灵活运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理解能力,在以后更 深入的学习中可以对计算方法进行适时的优化。从而最终提高教学 的有效性。 五、多样化的练习方法,巩固知识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在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还可以使其将课堂 中的数学有效的利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计算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需要教师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97748

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

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摘要】计算在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数学知识的学习几乎都离不开计算。因此,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课程标准中数与计算的课程也同样有了自己新的特点。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巩固练习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教学的理性回归需要巩固练习,而且需要考虑学生个体的不同形式的练习。 【关键词】计算教学;计算方法;小学生;小学数学教学;巩固练习 计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以往计算数学的目标基本定位在使学生能熟练正确地计算上,因此计算教学设计主要侧重强化训练,以求熟能生巧,但徒增学生练习负担,极易激发厌学情趣。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在目标定位上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让学生体验计算

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数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是学生形成技能、技巧,巩固所学知识,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可是,现在的计算教学虽然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计算兴趣,然而学生的计算能力却下降了,具体表现在计算的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等等。那么,计算教学应该如何做才能扎实而不失灵活,我们又应该如何做才能克服计算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从而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使计算教学有情有趣,精彩纷呈呢?就是要在传统教学只重计算结果和课改中只重计算方法这两个极端中寻求平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抓落实,才能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一、创设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学生在学习计算时往往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我们在计算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的兴趣。如:教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例3时,可利用教材中创设的养鸡主

小学数学计算课四步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计算课四步教学模式 的运算七步教学模式模式步骤学生行为教师行为进入情境,提出问题感知教师提供的信息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提供数学情境,并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列式并估算根据已有经验列出算式并进行估算引导和组织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列式并进行估算独立尝试算法根据已有经验尝试不同的算法巡视、启发、指导学生的不同算法交流算法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各自的算法组织、指导小组活动并选定汇报 小组汇报 算法并掌握基本算法一组汇报 ,其他组补充、纠正或质疑,形成共识适时点拨、引导并整合全班的共同认识巩固基本算法并验证独立运用基本算法并用其它方法验算提供基本练习试题,关注和指导学困生运用算法解决问题运用学过的基本算法解决问题提供数学问题、点拨、评价通过三个月来的实验教学,我们觉得七步教学的环节有点繁杂,不便于操作。根据实验情况,再结合县教研室专家的建议,我们又将教学环节进一步优化,合并为以下四步:数的运算四步教学模式模式步骤学生行为教师行为进入情境,提出问题感知教师提供的信息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提供数学情境,并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尝试交流算法根据已有经验列出

算式并尝试不同的算法巡视、启发、指导学生的不同算法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各自的算法组织、指导小组活动并选定汇报小组归纳算理一组汇报 ,其他组补充、纠正或质疑,归纳算理形成共识。适时点拨、引导并整合全班的共同认识练习巩固,口算演练运用学过的算法解决问题提供基本练习试题,关注和指导学困生,并点拨、评价模式的操作要点模式的第一步:是创设、提供一些常见的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获取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模式的第二步分两个环节:一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列出算式,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尝试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算法,使人人都能参与,为创新提供机会。 二是组织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交流各自的算法,说明算理,拓宽思路。模式的第三步:是以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交流归纳算理并整理不同的算法,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并沟通算法间的联系,掌握基本算法。模式的第四步:是灵活运用算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学习时间最长,分量也最重。培养学生正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尤为重要。新的课程教材实施以来,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减少,课堂上计算的训练时间明显减少。通过分析,我认为目前在计算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培养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途径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培养低年级 学生计算能力的途径 一个孩子如果计算能力不强,对这个孩子的整体数学成绩都非常有影响。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训练。 一、要熟练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低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任何复杂的题都是由一个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无论是两位数乘除两位还是两位数乘除三位数,或其他更复杂的计算题,它们的基础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这些基础的知识不过关,达不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造成的。如果“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没有熟练撑握,到了中高年级必然算不快、算不准。 二、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

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会发一本口算册,老师要把这本口算册充分的利用起来,低年级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少一些,老师可在课堂上给孩子计时让孩子们做,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也会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口算不仅要计时,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看出对、错,对那些能在规定时间内考满分的要及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引起学生对口算的重视,另外要注意口算是家庭作业中必做的一项,平时把这样一项工作坚持下来。这样才把口算这项能力提高起来。 三、重视错题的分析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刚刚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例如,退位减,前一位退了1,可计算时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时,又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写的错误较多,这些都与儿童记忆不完整有关系。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匡河镇周家河小学 XX 计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以往计算数学的目标基本定位在使学生能熟练正确地计算上,因此计算教学设计主要侧重强化训练,以求熟能生巧,但徒增学生练习负担,极易激发厌学情趣。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在目标定位上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数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可是,现在的计算教学虽然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计算兴趣,然而学生的计算能力却下降了,具体表现在计算的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等等。那么,计算教学应该如何做才能扎实而不失灵活,我们又应该如何做才能克服计算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从而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使计算教学有情有趣,精彩纷呈呢?下面结合我在教学中的实践谈一些认识: 一、在研究活动中进行学习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真正投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对于这样获得的知识学生理解更深,更加容易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以便于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灵活应用。因此,在计算的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扶有放,让学生在自主研究探索中获取新知。如在教学小数乘小数时,学生已经有了两点体会:可以像整数乘法那样乘,因数里有几位小数,积也有几位小数。这些初步的感受是学习小数乘小数的基础。书上例1中“把这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又一次指出小数乘法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相乘后怎样得到原来的积”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时安排两次探究活动:第一次在例1,对于思考虚线框里三个箭头以及上面的“×10”“÷100”,先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理解的,“扶”着学生经历推理过程;第二次在“试一试”,让学生在三个箭头上面的括号里填数,并写出左边竖式的积,独立进行推理。在两次探究以后,比较各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发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得出在积里点小数点的操作方法。在教学中,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在计算中怎么样移动小数点,这样可以缩短教学时间,学生又能学会,但这样被动的接受学习不仅会扼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学生对于知识的形成过程缺乏认识,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于学生后继学习是相当不利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长远的计划。这样就要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思考探索,以积累学习的经验,同时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 二、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计算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当运算意义以生活场景为背景时,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大大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易懂,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去理解和建构知识。现实生活既是计算教学的源头,更是计算教学的归宿。算理、算法的掌握不是只有背记、模仿才能实现,大量、有效的实践活动不仅能达到巩固算理、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课教学模式构建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课教学模式建构 计算是人们生活中经常运用的数学知识,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尤为重要。计算在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环节,几乎所有的数学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计算。计算课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对于小学数学计算课的教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改变过去枯燥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被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计算课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他人合作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机械的程序化训练。下面我将结合具体案例(《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西师版)谈谈计算课模式的建构。 一、小学数学计算课模式建构的意义 什么叫模式?查有梁教授在《教育建模》一书中,对什么是模式给出一个全面的定性叙述: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和科学思维的方法。它是为解决特定问题,在一定大人抽象、简化、假设条件下,再现原型客体的某种本质特性。 小学数学建模一词,从正式出版的文献看,最早应该是在何福炬、孟允献在小学教学研究2004年第2期上发表的文章《谈小学“数学建模”》中出现。更确切地,我们认为:小学数学建模是指学生在教师预设的与学习课本知识有关的生活情境中,通过一定的数学活动建立数学模型、解释数学模型和应用数学模型,并以此为载体学习小学数学相关知识。小学数学建模作为小学数学的一种教学策略,经常以教师事先特意设计好的形式开展活动,需要教师的直接参与、指导和把握。由此不难看出,小学数学建模不再是单纯的数学建模,已蜕变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方法或者说一种教学形式,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这一教学策略具备有效教学策略的基本标准,符合现代数学教学要求。 二、小学计算课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的确,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有关经验和体验。学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课堂,是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和探究新知的前提。新课标也非常强调,计算教学时“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和应用割裂开来。”对于学生来说计算知识虽然抽象,但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产生兴趣,可以推动学生继续往下学习、探究。因此,创设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论述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论述 摘要:计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小学数学的计算是最为重要的部分。计算能力对学生不同阶段学习数学、物理等课程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要注重小学生数学计算的教学,此阶段掌握了计算的方式与规律,能够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当前有的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令人担忧。本文就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计算 引言: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对学习的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数学需要有较高的计算能力,对于数学当中的解题、步骤、结果,都需要通过计算来认证,在以后数学阶段中涉及到的几何知识,对于周长、面积与体积等都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因此计算能力对学生将来的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1.加强口算教学,打实计算教学的基础 在小学教学中,计算方式有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口算、笔算、估算等,而口算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1]。因此,加强口算是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方式。小学计算的内容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基本型、熟练型以及拓广型。对于基本型的计算,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因为基本型口算是最为基础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够达到基本计算的脱口而出,这样才能为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口算的技巧不是在短期的时间内能够达到,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习惯,使学生的口算能力得到提升。可以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口算,教师在提升学生口算能力时,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比如,在20以内的加减法练习时,教师可以创设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在游乐园内,有位阿姨卖气球,总共有20个气球,现在卖出去了5个,那么还剩下几个气球没有卖出去呢?大多数学生对游乐场与气球感兴趣,就会投入到计算气球的口算当中,这时候学生能够很快算出答案,这就对学生的口算能力有所提升。 2.突出算理教学,确保计算教学的重点 算理也是计算当中的重要部分,也可以表示为计算规则的具体化。在计算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么算,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计算的意义。多数小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更容易使学生理解算理。比如,在除法的计算教学中,可以使用“猴子分桃”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理解其中的含义。有4篮的桃子,每个篮子当中有10个桃子,另外有8只猴子,那么每只猴子能够分的几个桃子呢?教师可以对其进行竖式的形式教学,学生通过计算明白除法的算理,使学生能够进行合理的除法运算。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能够在实际中运用计算。 3.注重估算的训练,提升学生计算的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注意的问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注意的问 题 兵团二中苏婷婷计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很重要的基本技能,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计算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进行四则运算,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恰当的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选择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使计算简便。在这样的计算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和灵活性。同时计算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专心,严格细致的学习态度,善于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计算仔细,书写工整和自觉检查的学习习惯。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注意,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的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此,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就显得异常重要。 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往往就感到很困惑,觉得非常简单的知识学生学起来却感到很困难,总是没能达到老师自己想要的效果。为了提高计算教学的实效性,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使学生理解和牢固掌握有关基础知识。 学生的计算离不开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内容。对学生不易理解的某些计算法则,往往成为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应帮助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为突破口,分散、突破难点。 二、理解算理和算法优化至关重要 在计算过程中,理解筭理是计算的前提,而算法优化则是计算的关键。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常常是算理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理解到位。在计算教学中根据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可以在迁移中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学生在两组题目的练习比较中发现:先运用商不变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方法来计算。如果教师直接通过例题的教学就让学生尝试计算,学生将缺少再次理解算理的机会。所以“试一试”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自主迁移的机会,对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算理是十分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