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巴以冲突症结分析(作者:马明良)

巴以冲突症结分析(作者:马明良)

巴以冲突症结分析(作者:马明良)
巴以冲突症结分析(作者:马明良)

(作者:马明良教授)

每当我们翻翻报纸或打开电视关注国际新闻的时候,总有一个问题几乎天天出现,似乎成了一条永恒的新闻,即巴勒斯坦问题:一方开着飞机、坦克,狂轰滥炸,横冲直撞,一方不是举着标语游行示威,就是向对方坦克投掷石块,偶有所谓“自杀性爆炸事件”发生——面对强敌,巴人青年身怀炸弹与对方以死相拼,同归于尽。这就是巴以冲突的一幅典型场景。为了解决巴以冲突,国际社会出台了谁也数不清的方案,包括美国等四方提出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但都无济于事,问题依旧,冲突不断。有人说以色列的侵略扩张政策是冲突的根源,也有人说巴勒斯坦人的暴力抵抗活动是冲突的真正内因,还有人说美国扶以抑阿的中东政策才是问题久拖不决的深层原因。那末,人们不禁要问:巴勒斯坦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巴以流血冲突为何迟迟得不到解决?笔者观察中东问题多年,想就此换一种视角谈谈个人的浅见,并由此看看中国穆斯林能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一、巴勒斯坦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巴勒斯坦问题源于犹太复国主义,而犹太复国主义源于犹太民族的特殊历史。

公元前1800年(距今约4000年)前,犹太人在其首领、古代先知伊布拉欣(亚伯拉罕)的率领下从两河流域移居巴勒斯坦。后因天灾等原因前往埃及生活。先知穆萨(摩西)由于不堪忍受埃及法老的迫害,率领族人(犹太人)过红海经西奈半岛回巴勒斯坦。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建立了统一的希伯来王国,先知达吾德(大卫)和苏莱曼(所罗门)当国王的时代是该王国最辉煌的时期。

然而,到了公元前586年,两河流域新崛起的新巴比伦帝国灭了犹太王国,并将数万名犹太人押回巴比伦城,史称“巴比伦之囚”,开始了犹太人第一次大离散的时代。

公元前332年,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横扫亚非欧,迫使犹太人背井离乡,流落到南欧、北非和中亚各地,这是犹太人的第二次大流散。

公元135年,罗马皇帝哈德良残酷迫害并镇压犹太起义者,幸存的犹太人几乎全部逃离巴勒斯坦,从此结束了犹太民族主体在巴勒斯坦的生存历史,开始了第三次大流散时代。

伊斯兰教兴起,先知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公元638年,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与守护耶路撒冷的基督教大主教进行谈判,从此整个巴勒斯坦归穆斯林国家管辖,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的宗教信仰受到尊重,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受到保护。这种状态一直延续了1000多年(十字军东征时除外)。

自巴勒斯坦成为穆斯林国家的一部分以后,陆续迁入的阿拉伯人与当地的土著人(迦南人、腓力斯人)和后来迁入的希腊人、罗马人、土耳其人互相融合,形成了巴勒斯坦人。1000多年来,巴勒斯坦人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他们成了这块土地上的主体民族,而犹太人由于多次的大流散,其民族主体与这块土地失去联系,留在这里的犹太人所剩无几(如公元1170年左右,只有1400多名)。

到了中世纪中期,犹太人已成为法国、德国、西班牙和波兰等欧洲国家的重要少数民族。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即20世纪初)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共有1300万。

生活在奥斯曼哈里发帝国(公元15世纪至20世纪20年代初)境内的犹太人和生活在西方的犹太人的境遇大不一样。在奥斯曼帝国,犹太人的宗教信仰受到尊重,生命财产得到保护。而在西方基督教国家,犹太教被视为异端邪说,犹太教徒被当作祸水。1290年,英王爱德华一世下令将所有的犹太人逐出英国;在此前后,法国三次驱逐犹太人。1492年西班牙宗教裁判所把不愿改宗的20多万犹太人全部驱逐出境。此前约100年,约有7万犹太人被迫害致死。当时的奥斯曼帝国慷慨地接纳了大批被西方各国驱逐而又无家可归的犹太人。

被西方世界迫害、驱逐的悲惨遭遇促使一些犹太人思考其整个民族的命运和出路,而沙俄的排犹运动成了犹太复国主义产生的催化剂。1881年,俄国犹太医生利奥.平斯克写了一本名为《自我解放》的小册子,指出,犹太人的出路只有一条:复国。受其影响,产生了第一批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圣山热者”和“比路”。1896年,匈亚利犹太作家西奥多.赫茨尔出版了《犹太国》一书,指出犹太人必须集体出走到一个犹太人自己的国度。第二年,他在瑞士的巴塞尔组织了第一次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成立了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者组织,通过了纲领:“犹太复国主义的目标是在巴勒斯坦为犹太民族建立一个由公共法所保障的家园”。

单凭散居各国的犹太人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回到几千年前的故土建立国家

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先后得到英、美等大国的支持。英国曾经是“日不落帝国”,而美国是后起的超级大国,这两个新老帝国主义国家都想称霸世界,都想控制拥有重要战略资源和具有战略地位的中东伊斯兰世界,而支持犹太复国主义则是实现这一战略意图的最佳途径。1917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发表《贝尔福宣言》,支持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并建立犹太国家。在英国对巴勒斯进行所谓“委任统治”时期(1920——1948年),大批犹太人从世界各地涌向巴勒斯坦,尤其是希特勒实行残酷迫害犹太人政策期间,几十万犹太人离开德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移居巴勒斯坦,至二战爆发时,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数达445457人,占居民总数的百分比从1918年的7%上升到29%。[1](329)

二战结束后,美国想取代英国来控制中东,称霸世界。于是在它的操纵下,1947年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即181号决议。该决议将巴勒斯坦的57%的土质较好的区域划归人口比例低于1/3的犹太人,而将33%的土质较差的区域划归人口比例高于2/3的阿拉伯人[2](361)。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布成立,犹太人的复国梦变成现实。16分种后,美国宣布承认以色列,阿拉伯各国自然不承认这个极不公正的决议,不承认这个国家,于是与以色列之间先后发生了四次大的战争,结果以色列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不但保住了1947年联合国划定国土,而且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还侵占了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西奈半岛、耶路撒冷旧城、戈兰高地等大片阿拉伯领土,所侵占的领土超过了联合国划定的国土的4倍。后来联合国先后通过了上百个有关决议,要求以色列撤出被其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但以色列置若罔闻,拒不撤军,而且在被占领土上修建犹太人定居点,从而造成既成事实,试图使其成为大以色列国的一部分。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公认的国际法准则,通常,一国侵占别国的领土,被视为非法,国际社会在联合国的框架内会采取各种措施(包括武力)迫使其撤出所占领土,如1990年伊拉克占领科威特后,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根据联合国有关决议,将伊拉克赶出了科威特。可是,在以色列的问题上,美国却采取了另一套标准——不但不制裁它,反而给予大规模的经济、军事、科技援助和舆论支持,以色列有恃无恐,国际社会无可奈何。

面对美国武装起来的具有绝对军事优势的以色列,阿拉伯各国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武装斗争接连受挫的情况下,无奈地选择了通过政治谈判解决阿以冲突

的道路,并在谈判中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的让步和妥协,如默认1947年联合国通过的不公正的决议和以色列在1967年战争以前所占领的阿拉伯领土,只要求以色列遵守联合国242号决议,撤出1967年第三中东战争以来所占领的阿拉伯领土。然而以色列寻找种种借口,或拒不撤军,或拒不执行双方业已达成的有关协议,拖延撤军。被占领土上的阿拉伯人目睹家破人亡、山河破碎,悲愤不已,眼看军事对抗实力不济,和平谈判遥遥无期,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之后,一些不愿做亡国奴的人,身怀炸弹,直奔对方,以死相拼,同归于尽。反映了“不自由,毋宁死”的心态。

二、巴以冲突的症结何在?

巴以冲突(确切地说是阿以冲突),如果从1947年联合国“分治决议”算起的话,至今已有50多年了,期间双方打打停停,都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尤其是阿方生命财产损失惨重,数百万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沦为难民。联合国就此问题作出的决议有上百个,国际社会提出解决方案多得谁也数不清,可是问题依旧,冲突依然,谁是谁非,众说纷纭。人们不禁要问:巴以流血冲突为何没完没了?联合国决议为何得不到执行?其症结何在?对此,让我们做一下简要的分析。

旷日持久的巴以冲突,看起来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牵扯到边界划分、水资源分配、圣城耶路撒冷归属、难民回归等诸多棘手的问题,但透过这些表象,细细分析,就会发现,其症结主要有三:一是以色列当局的逆向思维;二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需要;三是阿拉伯世界自身的弱点。

第一、以色列领导人的逆向思维(或反常思维)。提起犹太人,人们就会想到他们那苦

难的历史,尤其是他们所受到的德国法西斯的残酷迫害和无情屠杀(被杀者达数百万),想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惨状。恻隐之心、同情之心,人皆有之,事过60多年,人们还以各种方式悼念当时的被害者,人们期望并祝愿曾经遭受过苦难的犹太民族能有一个自由、安宁的生活。

按说,一个曾经被人欺凌、侮辱和迫害过的民族最懂得其中的滋味,最善于进行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反思历史,规划未来的时候,既能珍惜和保护自己的自由与尊严,又能尊重他人的自由与尊严。不然,就会造成历史

的恶性循环,悲剧将会不断重演,只是导演和演员不同而已。

然而,也许是因为在历史上受到过太多的伤害和太多的不公正待遇,犹太民族的思维,特别是其中的精英阶层和领袖人物的思维,并没有沿着这种正常的方向发展,而是朝着反常的方向推进,即他们在总结历史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逆向思维。用这种逆向思维,在科技领域,犹太人获得了举世公认的卓越成就,为人类的科技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令人称道;而将这种逆向思维用在外交和国际关系领域,却给别的国家和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种逆向思维的逻辑起点是:犹太人之所以曾经被人欺凌,那是因为自己太弱小;若要不被人欺凌,就必须强大;若想强大,就必须想方设法,不择手段,不惜以武力占领他人土地,扩大战略空间,先下手为强,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凭借科技和军事及外交优势(投靠美国),赖着不走;至于给他人(巴勒斯坦人)所带来的苦难,如被杀、被捕、被逐等等,则顾不了那么多了,谁叫你弱小呢?他们曾经是丛林规则(弱肉强食)的受害者,如今羽毛丰满,也开始奉行这个规则了。以色列的开国领袖本.古里安曾针对有些幕僚的担忧说过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他说:“不要怕联合国作出什么决议和国际舆论作出什么反应;一切的一切不是取决于联合国说什么,而是取决于以色列做什么和怎么做”。言下之意是:联合国的决议因美国的撑腰而会变成一纸空文,国际舆论的谴责因我行我素而成耳旁风,以色列失去的虽然是道义,而得到的却是事实在在的东西——大片土地。以色列历届领导人的具体治国策略尽管有所不同,但其扩张主义战略却是一脉相承的。尽管也有一些正直的犹太人,他们不赞成当局的扩张和屠杀政策,他们愿与巴勒斯坦穆斯林和睦相处,但不占主导地位,左右不了政府的政策。

中华民族曾经也是一个多灾多难、饱受侵略之苦的民族,尤其深受日本侵华之害,如今中国强大了,但她不但没有欺凌别的国家,反倒主动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这是因为中华民族崇尚“和为贵”的理念,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而犹太民族则坚决要求德国现政府为纳粹政权的排犹屠犹行为承担赔偿责任;犹太国家以色列则置广大巴勒斯坦人民的痛苦于不顾,继续奉行扩张主义和屠杀政策。可见,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是不一样的。聪明如以色列人者却忽略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一个让别的民族得不到自由与安宁的民族,自身也得不到自由与安宁;以色列当局若不改变这种逆相政治与外交思维方式,遵

守联合国有关决议,撤出被占领土,落实有关各方确定的“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的话,巴勒斯坦问题就不可能得到解决。

第二、美国全球霸权战略的需要。面对阿以冲突,许多人感到迷惑不解:一个小小的以色列为什么可以公然藐视联合国的有关决议和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拒绝撤出被其占领的阿拉伯领土,而且大肆屠杀巴勒斯坦人民,迫使其背井离乡,沦为难民(目前巴难民达400万)?殊不知,它受到当今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支持和保护。那么,美为什么不惜得罪整个阿拉伯世界乃至伊斯兰世界而执意支持以色列呢?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需要。美国认为,欲称霸全球,就必须控制具有重要战略资源(石油和天然气)和战略地位的中东;而要控制中东,就必须在伊斯兰世界的心脏地带扶持一个可以信赖的盟国。以色列与美国相同的价值观和相似的社会政治制度正是二者结盟的意识形态基础,于是,美国把以色列当作其重要的战略资产和实施其全球霸权战略的一个基地,不遗余力地加以支持和保护。

仅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以先后5次签订了加强战略合作的有关协议。美国除了给以色列一年一度的30亿美元的经常性援助外,在阿以发生战争的情况下,还提供价值数百亿美元的飞机、导弹、装甲车等先进武器和其他战略物资,并及时把通过卫星获取的阿方军事情报提供给以方。在1973年的第四次阿以战争中,本已占据上风的埃及军队总统帅萨达特总统获悉美国对以方的大力支持后,无奈地说道:“我不能跟超级大国打仗”。战争的结局如何,可想而知。其二,在美国的犹太院外集团的压力下,美国历届政府领导人从自身政治利益出发采取了偏袒以色列的政策。在美国有600万犹太人,而且不少人在企业界、金融界、商界、政界、科技界和新闻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他们虽是美国公民,但对犹太国家非常偏爱。美国共有100名现职参议员,犹太人能动员其中的76人出来为以色列说话。犹太资本家、金融寡头不但渗透到美国国会、政府机构,而且还控制着各大媒体,左右着社会舆论,他们手中握有的选票有时候能决定美国的总统人选。美国领导人能不为讨好他们而偏袒以色列吗?何况这样做既符合其个人的政治利益,也符合国家的战略需要。美国若不改变偏袒以色列的政策,巴以冲突不可能解决。

第三、阿拉伯世界自身的弱点。在阿以冲突这一对矛盾中,作为矛盾一方的

阿拉伯方面,其经济、科技、军事实力如何,其领导人的战略战术水平如何,是解决这一对矛盾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而在这方面阿拉伯人暴露出诸多弱点。比如在双方的较量中,阿拉伯领导层缺乏长远的战略和灵活的策略,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一贯的原则,在处理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时,只是从本党本集团本家族的利益出发,甚至从个人的眼前利益出发,往往因小失大,虽有20多个国家,但同床异梦,各怀心事,自行其事,互不协调,互不支持。以色列早已看出了对方的这个弱点,便采取或公开威胁或暗中许愿等方式,分化瓦解,各个击破,使22个阿拉伯国家徒有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优势,不但形不成合力,反而互相猜疑,互相拆台,互相牵制,本应共同释放的巨大能量在无休止的内耗中丧失殆尽。在巴勒斯坦抵抗运动内部也是派别林立,缺乏具有巨大感召力的战略家和政治家,形不成抗以统一战线。从一定意义上说,阿以冲突中,阿拉伯世界不是败在以色列手里,而是败在自己手里。与此相反,在以色列,尽管也有来自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背景(如西欧、前苏联等)的人们,也有不同的党派(如工党和利库德集团等),各党虽然政见不同,在议会围绕一些内政和外交问题展开唇枪舌剑式的辩论,但在关系到犹太民族的根本利益和以色列的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各党能奇迹般地走到一起,捐弃前嫌,一致对外,表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再者,犹太民族由于历史上遭受过长期的苦难和屈辱,具有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尽管以色列的综合国力比较强,已步入发达国家行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1.5万美元),但全国上下却懂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拼命发展教育、科技、军事和经济。犹太人的敬业精神、时间观念和工作效率是阿拉伯人无法比拟的;阿拉伯人也许由于在历史上享受过很长一个时期的辉煌,所以变得不思进取、懒懒散散。当犹太科学家在实验室拼命工作的时候,阿拉伯教授却坐在松软的沙发上悠闲地喝着咖啡;当犹太大学生穿上工作服在车间当钳工时,阿拉伯大学生却呆在家里等待着政府部门的体面职位;在以色列,社会地位和待遇最高的是科学家、工程师和专家、学者,而在阿拉伯国家,则是部长、老板和歌星、影星,科学家、工程师和专家、学者备受冷落,想有所作为的人大多移民美国等西方国家,人才流失严重,科技发展滞后,经济结构单一,社会发育不良,综合国力无法与以色列相提并论。阿拉伯国家本身实力有限,加上内耗,正给以

色列以可乘之机,在以色列,不但右翼强硬派,甚至许多普通民众也认为,阿拉伯人软弱可欺,既然用武力已使其作出重大让步(即阿拉伯国家默认了以色列在1967年以前所占领的阿拉伯领土),那么,就有可能进一步迫使其在实力不济的情况下作出更大更多的让步与妥协。双方实力的不对称和阿方的内耗,助长了以方得寸进尺、得陇望蜀的心态,从而使得和平谈判异常艰难:以方进退自如,主动、从容,阿方有退无进,被动、急迫。这种状况引起了巴勒斯坦激进组织的不满,他们确信以色列不会将到手的土地拱手相让,凭一张嘴要求其撤出被占领土,无异于与虎谋皮,只有通过武装斗争才能收复失地,便用以死相拼、同归于尽等各种方式进行抵抗。以色列将这种抵抗行为称之为恐怖活动,把对抵抗活动的镇压和对抵抗者的屠杀叫做反恐行动。美国则不顾巴领土被以占领的事实,向巴自治政府施压,要求其首先取缔巴“恐怖主义”组织(即抵抗组织),然后与以重开和谈。这无异于试图挑起巴内战。尽管美国当年的独立与自由也是通过与英国占领者的武装斗争取得的,但此一时,彼一时也,美国政府在处理国际事务时有一条永恒不变的原则——国家利益至上,为此不惜用双重标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因此,阿拉伯世界若不发奋图强,团结御辱,选择正确的政治战略和策略,巴勒斯坦问题就不可能解决。

三、巴以冲突的教训有哪些?

不难看出,巴以冲突的教训是深刻的:

第一,穆斯林无论在哪里,都应该怀有一种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愿望,都应该与当地的非穆斯林和睦相处,共生共荣;但光有一种善良的愿望是不够的,还必须自强不息,奋发图强,有所作为,有所贡献,自尊自强自信。

第二,穆斯林应该克服自身存在的“四小”,即打一点小算盘,耍一点小聪明,搞一点小动作,占一点小便宜。要克服小气,培养大气,大智若愚,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图,有所不图。

第三,中国穆斯林对自己如何定位,非常重要。2000多万中国穆斯林很久以来与十多亿非穆斯林一道,共同开发和建设了华夏大地,已经与其共同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眼下与非穆斯林共同负有建设这片土地使其走向繁荣昌盛的责任。

中国穆斯林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应该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想要什么,

一个是能给什么。也就是想从非穆斯林社会和政府得到什么,能给国家和社会提供什么。根据本人20年的研究和体会,我以为,穆斯林别无所求,只是期盼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保持不变并切实得到贯彻落实;只是希望非穆斯林了解并尊重穆斯林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形成一个文化多样化的社会。在此基础上,穆斯林力求给这个自身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和国家贡献两大资源:一是敬主爱人的理念。这是一种精神文化资源,它提倡爱家人、爱邻居、爱社区、爱社会,爱人类,爱一切生物,以爱换取爱,以信任换取信任,不但人前要做好事,人后更要做好事,因为真主洞察一切,需要敬畏真主。穆斯林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独特的贡献。

二是穆斯林在原有的基础上开拓新的领域,成为各行各业的优秀分子,成为合格的农民、合格的工人、出色的教师、工程师、科学家、管理人员,成为杰出的专家学者——成为国家的建设者,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实际行动为国家创造财富。总之穆斯林与非穆斯林之间理应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彼此尊重,和谐相处,共生共荣。而应该避免历史上由于互相猜疑,激化矛盾而导致的生灵涂炭、损兵遮将的悲剧。作为多数的非穆斯林应该有一种大气,应该了解和理解中国穆斯林这一特殊群体在某些历史时期(如清代和“文革”)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和苦难以及由此造成的心理创伤,从而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求,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歧视。而作为穆斯林也应该了解非穆斯林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应该理解政府治理如此复杂如此庞大的国家是多么的不易,应该理解政府对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关切和良苦用心,并注意自己的言行,严格自律,以减轻政府的忧虑和负担。

一国可以两制;同样,一国可以多教。有着“和而不同”的伟大理念的中华民族,只要抱着理性、宽容、仁爱的态度,只要屏弃残留于我们脑海中的“左”的和其他非此即彼的极端的思维方式,发挥我们的高超的政治和哲学智慧,我们一定能够处理好一国多教的问题,我们一定能够创造一个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美好世界,一定能够保护好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文化生态环境,一定能够搭建一个各展所长,各得其所的平台,一定能够构建一个各个民族、各种文化、各个阶层友好相处、皆大欢喜的和谐社会。

巴以冲突的背景文件

鲁东大学模拟联合国鲁东大学2014年度协会内部交流会 LUDMUN2014 安全理事会 背景指导

第一部分,主席致辞(略) 第二部分:委员会与议题介绍 一、委员会介绍 安全理事会 根据《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负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首要责任。安理会有15 个理事国,每一理事国有一个投票权。所有理事国都有义务履行安理会的决定。 安全理事会率先断定对和平的威胁或侵略行为是否存在。安理会促请争端各方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并建议调整办法或解决问题的条件。在有些情况下,安全理事会可以实行制裁,甚至授权使用武力,以维护或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 安全理事会还建议大会任命秘书长和接纳新会员国加入联合国,与大会一起选举国际法院法官。 成员国 常任理事国 中国

法国 英国 俄罗斯 美国 非常任理事国(附任期截止年份):阿根廷(2014 年) 澳大利亚(2014 年) 大韩民国(2014 年) 立陶宛(2015 年) 尼日利亚(2015 年) 卢森堡(2014 年) 卢旺达(2014 年) 乍得(2015 年) 智利(2015 年)

约旦(2015 年) 备注:由于此次交流会目的是学术的交流和大家能够对问题的积极探讨,所以对于出席国家的名单有较大的更改,出席国家名单及代表如下: 美国刘功继 英国于媛媛 中国徐梦然 法国蒋之豪 俄罗斯李威骏 约旦孙甲磊 土耳其董贝贝 伊朗赵敏 黎巴嫩刘瀚阳 叙利亚刘翔宇 以色列徐浩

巴勒斯坦刘雅玫 德国邵双双 沙特于帅 埃及陈祥梅 日本石天炜 职责与权力 为保证联合国行动迅速有效起见,各会员国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授予安全理事会,并同意安全理事会于履行此项责任下之职务时,即系代表各会员国。安全理事会于履行此项职务时,应遵照联合国之宗旨及原则。 根据《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具有下列职能和权力: 依照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调查可能引起国际摩擦的任何争端或局势; 建议调解这些争端的方法或解决条件; 制定计划以处理对和平的威胁或侵略行为,并建议应采取的行动; 促请各会员国实施经济制裁和除使用武力以外的其他措施以防止或制止

浅论巴以冲突

浅论巴以冲突 关键词:巴以冲突,政治,宗教 [摘要]:在总体和平、局部战争的今天,有两个“国家”却自1948年建国伊始便纷争不断,至今仍战事频发,其中的原因复杂,多方因素交错。此文便是尝试从最凸显问题的两方面入手,浅论巴以冲突。 说起巴以冲突,最直接的联想自然就是五次中东战争。1948年5月15日,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参战。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在英法唆使下入侵埃及领土西奈半岛,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1965年6月5日以色列闪电袭击阿拉伯国家。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在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支持下,向以色列发起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10月25日在大国的干涉下被迫停战。1982年6月6日,以色列悍然出兵入侵黎巴嫩,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 大致一看,除第一次中东战争外,其余四次大战均未直接出现巴勒斯坦的身影,但需注意的是历次战争之后最大的改变便是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领土划分。因此,不难看出五次中东战争仍是巴以之间的博弈战场,那么为何这其中会有周边阿拉伯国家的频繁参与?一大重要原因便是宗教文化。 巴勒斯坦这一词除了作为国名之外,更常用于指代巴勒斯坦地区。该地区与两大宗教:犹太教、伊斯兰教渊源颇深。巴勒斯坦地区在《旧约》之中被认为是上帝赐予犹太人的领地,在伊斯兰教中巴勒

斯坦又是穆斯林的第三大圣地。宗教之间是排斥的,而对于对各宗教有非凡意义的圣地而言,这种排斥便很容易的转化为了誓死捍卫,不容异教徒的玷污。以色列是犹太人的国家,犹太教则是犹太人的民族信仰,也正是这种信仰使他们始终没有被其它民族所同化,而伊斯兰教在阿拉伯民族之中更是几乎达到了民族与宗教相统一。由于这两个民族都深受宗教的影响,其行为上也就带上了明显的宗教色彩。 巴以冲突中阿拉伯国家的参与,或者说巴以之间的冲突很大程度上便是各自信仰中巴勒斯坦地区的神圣不可侵犯。中东以阿拉伯民族为主,而以色列无疑就是在一片穆斯林中突兀出现的异教徒,更何况它所占的是穆斯林的圣地。由于两种宗教各自都对政治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因此宗教上对该地区的争夺,自然而然的便演进为了世俗政体之间的冲突战争。2010年6月,原该是美国军事盟友的土耳其步步紧逼以色列,正是土耳其愈发伊斯兰化后受到宗教力量的推动的效果。 除了宗教这一潜藏因素的影响外,五次中东战争都显而易见的出现了一只看不见的手,政治。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第二届会议在美、苏等国33票赞成、阿拉伯国家13票反对、英国等国10票弃权情况下,通过了《决议》。将56%的土地划给了只占当地总人口1/3的犹太人,而占总人口数2/3的巴勒斯坦人却只得到了43%的土地。该决议激起了阿拉伯国家与巴勒斯坦人的强烈不满,并随着以色列于1948年5月14日宣布建国达致顶端,次日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不难看出联合国这一带明显偏向性的决议正是第一次中东战争

浅谈奥巴马政府的“巧实力”外交

延边大学浅谈奥巴马政府的“巧实力”外交

摘要 “巧实力”概念是由国际关系新自由主义理论奠基人约瑟夫·奈提出的。他主张将“硬实力”与“软实力”结合起来以形成“巧实力”来为美国的全球利益服务。奥巴马上台后,对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其优先处理的外交问题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场战争,三个重点”,即:力争尽快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泥潭脱身;重点解决巴以冲突、朝核和伊朗核问题。为此已采取的重大举措包括如下五个方面:强化既有同盟、稳定中美关系、缓和美俄关系、向伊朗伸出“橄榄枝”、调整反恐重点区域。奥巴马政府“巧实力”外交初露端倪。 奥巴马“巧实力”外交政策的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运用“巧实力”(Smart Power),恢复美国国际声誉;奥巴马政府将重视国际合作;奥巴马政府将与美国的敌人进行对话;推出外交新议程,从全球议题入手,重塑美国负责任的全球领导形象;禁止虐囚,关闭关塔那摩监狱;加紧清理伊拉克遗产,调整反恐战争重心。 奥巴马政府的“巧实力”外交在变革上的限度为:奥巴马政府主张在某种程度上无法超越小布什外交路线;奥巴马外交变革面临着国内阻碍;奥巴马外交政策难以摆脱美国霸权的内在逻辑束缚。 本文在最后还探讨了奥巴马的“巧实力”外交在对华政策上走向。 关键词:奥巴马政府外交;“巧实力”外交;外交政策走向 2

Abstract "One strength" is the concept of neo-liber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 founder of Joseph Nye. He advocated the "hard power" and "soft power" to combine to form a "one strength" to U.S. global interests. Nye said he was "one strength"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Obama has bee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Government's foreign polic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uiding principle. Obama came into office, will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a significant foreign policy adjustments. U.S. foreign policy with Obama and the Democratic Party of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concept will be embodied. Obama recently announced its foreign policy strategy, Obama put forward a foreign policy strategy for 5:00: responsibly end the war in Iraq to put an end to the "base" and the fight against the Taliban, to achieve real energy security,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alliance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the 21st century and to ensure that terrorists and "rogue states" will not be any nuclear weapons and nuclear original. And "One strength of" diplomacy is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s foreign policy a major highlight. From the war in Iraq and Afghanistan, the war dragged to a terrorist organization and extremist forces, the threat of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proliferation; from the energy crisis, climate change to the spread of infectious diseases; from the financial tsunami to global poverty ... ... Obama and his government is clearly aware that, in the face of these challenges, the United States has been unable to cope with their own independent power. In this situation, "one strength" has become the most respected American foreign new ideas. Key word:Obama administration's foreign;"One strength of" diplomatic;Foreign policy towards

浅析全球化背景下的宗教冲突与文明对话

宗教,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永恒的话题。从玛雅文明到现代国度,从民间信仰到禁忌仪式,我们都能感受到宗教的痕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通讯手段的进步,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交流的相互增多,全世界逐渐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在全人类共同走向未来的路上,我们常常听到不和谐之音:地区冲突、恐怖事件……宗教冲突也是影响和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宗教、不同教派之间的冲突现象从未停止,甚至愈演愈烈。以宗教为背景的地区冲突,因为宗教而引起的民族冲突,也在整个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一、关于全球化与宗教发展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已经成为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整个世界已经成为了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世界市场的形成,跨国流动的增多,现代文明的传播,不管是在经济发展,科学创新上,还是生态环境方面,全世界都越来越息息相关。然而,就在地理的界限被打破,基督教所说的“千禧年王国”即将到来的时刻,文化冲突却不断出现。 全球化背景下,宗教发展的呈现出以下特点: 1.宗教快速发展:基督教等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逐渐形成世界宗教,传统宗教以外的一些新兴宗教也不断涌现,并获得迅速发展。 2.在“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张力中,宗教的发展也受到了双重的影响。 处于全球化过程中“边缘”位置的国家和地区,逐渐意识到,自身的被排挤和被忽视,“反全球化”、“部落主义”、“本土化”、“区域化”,诸如此类,风起云涌。固步自封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而外来文化的冲击又往往会对本土宗教及文化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事实上,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全球化意味着贫困加剧,经济衰退,生态恶化,政治腐朽,主权旁落,是一场深刻的经济、政治、文化危机,是一种生存论意义上的存在性危机——精神危机。伴随着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一些强势经济国家裹挟着其文化对弱势国家的文化包括文化认同和宗教信仰也构成威胁,强势文化的扩张常常会压制本土文化及宗教信仰的发展和继承,甚至有着同质化的趋向。此种状况下,标榜着“多元”、“本土”的呼声也引起了广泛的认同,联合抵制“文化霸权主义”。 3.不同宗教文化互动过程中宗教极端主义的产生。 近些年兴起的“千禧年运动”、“原教旨主义”等宗教复兴运动,就是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宗教文化和冲突发展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然而,当这些宗教复兴运动以极端主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时候,比如恐怖事件、战争,“人体炸弹”等,这又会引起宗教冲突,并对世界和平带来极大的危害。 二、关于宗教冲突 不管是信仰上帝、基督的天主教义,还是穆斯林的《古兰经》,抑或是佛家弟子的毕生追求,都是至善、博爱和救赎的,为什么会扭曲、变形呢?为什么圣洁的耶路撒冷遍地洒满鲜血,为什么十字军多次东征不依不饶,为什么中东地区会战争频发?巴以冲突、北爱尔兰的天主教徒和新教徒间的冲突,印度教徒和佛教徒的冲突等常常以血腥、暴力的方式演变出来,大大小小的冲突、战争,残害了许多无辜百姓和信教者的生命,人心惶惶,世界不安。 3. 宗教文化的共同点。

宗教与国际热点问题

宗教与国际热点问题 摘要:巴以冲突, 是以色列国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因宗教、领土和资源缘起, 并仍在持续中的冲突,是更大范围的阿以冲突的一部分。巴以冲突直接起源在于犹太人的复国运动,建国后又屡次把巴勒斯坦人赶出故土,就像当年别人对他们所做的一样,而且越演越烈,终于酿成了民族矛盾。而更为深刻的原因是,两个民族都曾是这块土地的主人,两个民族都视同一个城市为宗教胜地,从而冲突就有了更为坚实的感情和宗教力量,而解决也变得更加困难。 关键词:巴以冲突、国际局势、以色列恐怖主义 宗教问题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同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历史和现实的矛盾相交错,具有特殊复杂性。 从世界范围来看,一切问题的归宿,都会与宗教信仰挂钩。 每每谈起中东,人们脑海中浮现的不外乎“战乱与流血”。熟悉现代历史的人都知道,中东地区在历史上就是一个火药桶,战火不断。中东各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特别是近期的政治动荡更是让中东地区的和平可望而不可及。如今,中东地区正不断发展成为一个愈加危险难测的地方。 “中东”一般泛指西亚、北非地区,中东地区共约24 个国家。传统上的“中东”一般说来包括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约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塔尔、沙特、叙利亚、阿联酋和也门,巴勒斯坦,塞浦路斯,土耳其。而广义上的中东则还包括了阿富汗、利比亚、苏丹、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毛里塔尼亚、索马里、吉布提、科摩罗。其中,除以色列、塞浦路斯外,都是伊斯兰国家。而在这些中东伊斯兰国家中,土耳其、伊朗和阿富汗为非阿拉伯国家。 中东地区局势持续紧张和动荡,原因错综复杂,中东乱局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根源。 (一)“9·11”后美国出台的“整合”中东的政策促使中东进一步动荡。“9·11”事件后,美国认为恐怖主义是美国的主要敌人,迅速组建全球反恐联盟,并接连发动了阿富

全球化时代的宗教问题

时间:2015.12.10 地点:二教407 主讲人:张志刚 内容: 全球化时代的宗教问题 引言:问题意识与研讨思路 一、宗教何以成为“全球问题”?问题何在? 二、“宗教”是什么?如何认识宗教现象? 三、“宗教学”是什么?怎么进行宗教研究? 研讨思路:国际学术视野,比较与对话的方法 一、冷战后,宗教、民族问题突显,是国际的热点问题(有关) 特点: 1、宗教经常与民族问题联系在一起; 2、宗教自由经常与人权问题联系在一起;(founding father,美国历史情结;中国宗教【?】特点与美国不同) 3、宗教经常与原教旨主义【回归传统、回归经典,强调正统】(左中右)【在穆斯林世界占上风】、恐怖主义联系在一起; 4、宗教经常与国家的政局、民族的分裂或统一联系在一起; 5、宗教的认同往往跨越了国家和民族的界限。 认同问题——民族、国家、文化认同

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关头或转折时期,人们总是以各种形式回顾反省各自的历史或文化传统,以应对历史的巨变或时代的挑战,值此历史关头,认同问题便突显出来了。 冷战——两大意识形态的对立;人类进入全球化时代【经济、政治一体化】——文化多元性,矛盾~ 宗教正被用来助长文明的冲突,宗教宣称(“邪恶的”),用上帝等为自己辩护——“上帝与我同在”;宗教必须维护和平,不能沦为暴力的思想资源。 重大现实问题:冷战结束后,为什么诸多国际热点问题有宗教背景? 巴以冲突、911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阿拉伯之春、埃及穆兄会的上台与下台、伊斯兰哈里发国(ISIS)、也门战争、巴黎恐怖袭击——基督教世界、伊斯兰世界的冲突 二、宗教现象普遍性 85%的世界人口信教(60/70):基督教23,伊斯兰13,佛教3.5,其他; 中国(3/13) 宗教信仰的重要影响:如何解读统计数字?

从巴以冲突看联合国的作用

】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巴以冲突就一直没有停息,反而不断 升级,相互矛盾层出不穷。随着谈判的一次次失败,以及彼此签订的协议被多次打破,人们开始转而寄希望于国际社会的作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联合国。但当我们逐渐发现联合国不断地对巴以冲突进行调解,发表声明,通过决议,而同时巴以问题却丝毫没有任何好转的时候,我们不禁开始对联合国在协调国际冲突事务中的作用表示怀疑。联合国能否解决巴以冲突?是什么阻碍了联合国解决巴以问题的进程?联合国应该如何加强其独立性和权威性从而真正实现其在解决国际争端方面所应该发挥的作用?本文将针对以上相关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巴以冲突、联合国、霸权主义 其实巴以冲突主要是由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历史地域纠纷而引起的。巴勒斯坦以前被称为迦南,其领土很大,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这里不仅居住过阿拉伯人,而且居住过犹太人。尤其到了19世纪末,随着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世界的兴起,各地的犹太人开始大批移入巴勒斯坦。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英国奴役,所以巴勒斯坦被分为约旦和巴勒斯坦两部分。西部的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有关巴勒斯坦分治的第181号决议。决议规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这项决议因偏袒以色列而遭到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巴勒斯坦却由于不满而没有建国。该决议为以后巴以冲突埋下了根本隐患。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5次大规模战争。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此后,以在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实施犹太移民政策,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力求通过改变其占领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大以色列国。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其

巴以冲突的原因

巴以冲突的原因、前景及启示原因 1.犹太人为圆建国梦排挤巴勒斯坦人 历史上 犹太人曾经在巴勒斯坦建国 经历几次大流散 犹太人远离故土 渴望独立建国并视巴勒斯坦为圆梦的地方 犹太人回归侵犯了巴勒斯坦人的居留权 导致大量难民产生巴以矛盾加重。 2.水资源争夺是巴以冲突的又一原因 中东水资源奇缺 以色列国内将近70%的用水都来自占领的阿拉伯国家的领土 让其在谁的问题上让步比在领土上让步更难。 3.宗教是影响巴以关系的关键因素 犹太教——犹太人——以色列 认为耶路撒冷是耶稣诞生的地方 伊斯兰教——阿拉伯人——巴勒斯坦 热门为耶路撒冷是穆罕默德圆寂的地方 耶路撒冷的神圣没有成为信仰者灵魂的福祉 反倒成了半个世纪来国际社会苦难、恐怖、鲜血和泪水的象征。 4.大国之间的争夺使问题复杂化 英国曾帮助以色列建国 二战后 美国帮助以色列 苏联帮助阿拉伯国家。 5.极端势力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 历史上 不少支持和谈的领导人最终均刺杀。 启示 战争和流血只能适得其反——巴以民族冲突的启示。 1 战争带来巨大的杀伤力。 2 相互信任的重要性。几十年来 巴以双方不断地停停打打 这让彼此难以互相信任 充满猜疑和戒备。努力与对手和平相处、在相处中逐步建立信任 是双方的理智选择。令人遗憾的是 直到今天 双方都采取了用包括武力在内的各种手段 去不断尝试对方最大忍耐的做法。正是这种平时看来微不足道的武力和暴力 让原本深埋于彼此间的不信任与仇视愈演愈烈。哈马斯对以色列的强硬立场得到巴勒斯坦人的广泛认同 而“让哈马斯下台”同样为以色列大多数选民的愿望。正是两岸领导者对彼此的不信任 让两个实体间多层次、全方位的仇视愈演愈烈 最终导致战争的全面爆发。 3 看到媒体上报道的那些因战争而无家可归的孩子 我们在同情之余更加痛恨战争。作为一个有着正义感的人 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同情弱者。有时候 甚至支持战争中的劣势者。不过 我们是否曾认真地考虑过 我们所获得的信息是否全面且正确。作为一个旁观者 在对事件的真实情况全面了解之前 不要贸然下结论。但是 无论如何 打击恐怖主义 拒绝战争和平共处是全世界人民的普遍心愿。 4 信仰冲突也是战争的因素。巴以冲突的最主要原因是土地与耶路撒冷的最终归属问题。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有着不同的信仰 巴勒斯坦人信仰伊斯兰教 以色列人信仰犹太教。但两教信徒都将耶路撒冷当作自己的圣地。因此彼此之间的冲突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全球化的今天 我们的世界应该包容异质 不管是哪种文化 都要允许另一种文化的存在只有这样 人类社会才能在不同的声音中继续成长、进步

巴以冲突症结分析(作者:马明良)

(作者:马明良教授) 每当我们翻翻报纸或打开电视关注国际新闻的时候,总有一个问题几乎天天出现,似乎成了一条永恒的新闻,即巴勒斯坦问题:一方开着飞机、坦克,狂轰滥炸,横冲直撞,一方不是举着标语游行示威,就是向对方坦克投掷石块,偶有所谓“自杀性爆炸事件”发生——面对强敌,巴人青年身怀炸弹与对方以死相拼,同归于尽。这就是巴以冲突的一幅典型场景。为了解决巴以冲突,国际社会出台了谁也数不清的方案,包括美国等四方提出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但都无济于事,问题依旧,冲突不断。有人说以色列的侵略扩张政策是冲突的根源,也有人说巴勒斯坦人的暴力抵抗活动是冲突的真正内因,还有人说美国扶以抑阿的中东政策才是问题久拖不决的深层原因。那末,人们不禁要问:巴勒斯坦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巴以流血冲突为何迟迟得不到解决?笔者观察中东问题多年,想就此换一种视角谈谈个人的浅见,并由此看看中国穆斯林能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一、巴勒斯坦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巴勒斯坦问题源于犹太复国主义,而犹太复国主义源于犹太民族的特殊历史。 公元前1800年(距今约4000年)前,犹太人在其首领、古代先知伊布拉欣(亚伯拉罕)的率领下从两河流域移居巴勒斯坦。后因天灾等原因前往埃及生活。先知穆萨(摩西)由于不堪忍受埃及法老的迫害,率领族人(犹太人)过红海经西奈半岛回巴勒斯坦。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建立了统一的希伯来王国,先知达吾德(大卫)和苏莱曼(所罗门)当国王的时代是该王国最辉煌的时期。 然而,到了公元前586年,两河流域新崛起的新巴比伦帝国灭了犹太王国,并将数万名犹太人押回巴比伦城,史称“巴比伦之囚”,开始了犹太人第一次大离散的时代。 公元前332年,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横扫亚非欧,迫使犹太人背井离乡,流落到南欧、北非和中亚各地,这是犹太人的第二次大流散。 公元135年,罗马皇帝哈德良残酷迫害并镇压犹太起义者,幸存的犹太人几乎全部逃离巴勒斯坦,从此结束了犹太民族主体在巴勒斯坦的生存历史,开始了第三次大流散时代。

浅谈中东问题背后的宗教因素

浅谈中东问题背后的宗教因素 【摘要】中东问题从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出现以来就没有消褪过,这其中有很多因素,诸如民族冲突,大国因素,领土争端。而宗教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原因,中东问题的历史根源、形成过程以及其一直难以解决都与宗教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作为中东问题核心的巴以冲突可以说是两种民族宗教的矛盾,每次不得不提的耶路撒冷归属问题也是其宗教冲突的最直接表现。难以预料这两个绝不愿意在宗教问题上作出妥协的民族的未来会走向何方。 【关键字】以色列中东宗教 【正文】宗教文化的对立与冲突一直都是引发民族冲突与地区冲突的一大因素,只是从来没有哪个冲突中的宗教因素像在中东问题中那样重要和持久。中东问题可以说是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剧烈碰撞的后果。对于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来说,宗教是他们永远不可割舍和妥协的部分。而他们对于巴勒斯坦和耶路撒冷不稍冷淡的宗教热诚使中东问题一直难以停歇。 中东问题并不是突然产生的,而是有其历史根源和形成过称。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这是个满了传奇却又多有灾难的地方,在这里有着民族的迁移定居,有不断出现的侵略、战争和征服……而如今也正是这块约26145平方公里的土地使巴以冲突迟迟得不到解决,因为两个民族都与它有着深厚的宗教渊源。根据《旧约圣经》的记载,这块曾被叫做“迦南”的土地,是神所应许给以色列人祖先亚伯拉罕的美地。公元前约18世纪,生活

在阿拉伯半岛的闪族中的亚伯拉罕带着他的家人,开始了往迦南的迁徙。他们也因此被成为“希伯来人”,意思就是“渡过河而来的人”。尔后亚伯拉罕的孙子雅各改为以色列(意为“与神与人较力都得了胜”),他的子孙就是现在的以色列人。而亚伯拉罕除了有由他妻子撒拉所生的雅各的父亲以撒这个儿子外,还有一个是撒拉的使女所生的以实马利。这“以实玛利”正是阿拉伯人的祖先,阿拉伯人也常自许道:“亚伯拉罕就是我们的父亲而且以此为荣。这本是兄弟的两个民族,又为何处在如今这光景呢? 宗教因素可以说是根源吧!对于犹太人而言,迦南地即巴勒斯坦是上帝应许他们的产业,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他们一直没有忘记过这块土地,即使他们曾因着自然灾害迁到埃及生活过400多年,即使他们曾经历亚述、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等帝国的侵略统治,即使罗马帝国将他们驱逐远离了这块土地颠沛流离了近1800年,即使他们遭遇了几次让人难以置信的无辜残害。所以历史上有了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归回:摩西带领他们用40年的时间从埃及归回,尼希米、以斯拉、所罗巴伯、末底改等人三次带领他们从被虏之地归回,公元前后的100多年内他们组织了三场大起义希望复兴以色列国,维也纳记者和剧作家西奥多·赫茨尔发起锡安主义运动(又称“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号召全世界犹太人回归故土,他们竭尽所能终于在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正式宣布成立并在1949年5月11日被承认为联合国的成员国……而阿拉伯人一样不能容忍自己的圣地被异教徒所控制。这批一直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阿拉伯人也创造了属

巴以冲突

巴以冲突的历史及现状,分析难以遏止的原因 中东,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结合部,是世界水、路、空交通的枢纽,不仅战略地位及其重要,而且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石油资源。这里的矛盾错综复杂,不仅有列强与中东地区国家和人民的矛盾,而最为核心的就是巴以冲突,在阿拉伯民族和犹太民族之间,以及阿拉伯国家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斗争。 一、巴以冲突的历史渊源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是中东地区的心脏地带,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这里总面积虽然只有2.7万平方公里,但是由于它是东西方之间重要的交通枢纽,自古以来就是多个民族与其部落迁徙、冲突、融合和分化的地方,其中心城市耶路撒冷还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徒向往和顶礼膜拜的地方。所以,这里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后来,爱琴海沿岸的腓尼基人来到巴勒斯坦的沿海一带,建立了腓尼基国家——“腓尼西亚”。“巴勒斯坦”这个名称在希腊语中就是“腓尼基人的土地”的意思。接着犹太人的祖先迁入巴勒斯坦,从游牧民族开始定居下来,并不断跟他们作战。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在这里建立起强大的希伯莱王国,定都耶路撒冷,后来分为以色列王国和犹太王国。公元前722年和前586年,以色列王国和犹太王国先后被灭。公元1世纪前后,罗马帝国侵占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流散到世界各地。到了公元7世纪时,阿拉伯帝国兴起,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断移入,并和当地的土著居民融合,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从那以后,巴勒斯坦地区既是犹太人的祖居地,后来又成了阿拉伯人长期繁衍生息的土地,这是造成巴以冲突的历史渊源。 巴以问题是长期以来资本主义国家殖民统治造成的恶果。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兴起,各地的犹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而英国为了控制苏伊士运河以及相亚洲进行侵略扩张,镇压阿拉伯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积极支持“犹太复国运动”,鼓励犹太人从世界各地重返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犹太国家”。这为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的冲突埋下了隐患。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军占领了巴勒斯坦并取得统治权,此后,大批犹太人迁居巴勒斯坦,而原来居住在这里的阿拉伯人则被大批赶出家园,阿拉伯和犹太人的冲突与流血事件不断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开始在巴基斯坦取代英国的地位,成为犹太复国主义的主要支持者,后来联合国通过的“分治决议”不仅进一步肢解了巴勒斯坦,而且对阿拉伯人是极不公正的。当时人数不多的犹太人得到了53%的地区,而且多是肥沃的地区,而人数众多的阿拉伯人却只得到了47%的地方,而且多是土地贫瘠的地方。这个决议引起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阿拉伯国家的抗议。1948年5月14日在美国的扶植下,以色列国正式宣告成立。以色列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5次大规模战争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领土,数百名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 以色列国的建立,标志着巴勒斯坦人和整个阿拉伯民族同犹太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对抗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而以色列又不以复国满足,进而推行一条以领土扩张为中心的“大以色列”计划,致使阿以矛盾不断升级,中东局势长期动荡不安。自此,中东问题成为全世界瞩目的地区热点。

人教版选修3 第五单元 第4课 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 作业

第4课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近年来,西方大国纷纷涌入中东地区,加剧了这一地区的动荡不安,它们参与争斗的出发点是( ) A.维护世界和平 B.保护犹太人的安全 C.实施战略控制 D.同情阿拉伯人 解析:选C 西方大国参与中东地区的斗争主要是因为可以通过战争实现战略控制,以便于从中获取利益,因此本题选择C项。A、B、D三项都不是参与争斗的出发点,均排除。 2.第三次中东战争即“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不包括( ) A.埃及和叙利亚的联合对以色列的威胁 B.“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对以色列的武装斗争 C.大国插手中东地区以维护自己的全球政治、经济利益 D.阿拉伯国家为了收复第二次中东战争中失去的土地和洗刷耻辱 解析:选D A、B、C三项都是“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第二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特别是埃及取得了胜利,故选D项。 3.中东问题具有复杂性,下列与此无直接关系的是( ) A.领土之争和石油资源之争 B.宗教矛盾和民族矛盾 C.大国插手和地区霸权主义 D.贸易之争 解析:选D 中东问题最基本的问题是宗教矛盾和民族矛盾,因此B项正确;随着大国插手,这一地区的问题又逐渐演变为霸权主义问题,因此C项正确;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领土和石油资源之争是引发中东问题的因素之一;D项错误,这一地区并没有涉及贸易之争。故选D项。

4.观察下图,人类历史越过战争的废墟继续前进。通过前四次中东战争,交战双方最主要的“收获”是逐渐认识到( ) A.阿以矛盾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得到解决 B.阿以矛盾需要通过和平谈判加以解决 C.解决阿以矛盾必须排除外来干预 D.解决阿以矛盾必须排除恐怖主义威胁 解析:选B 通过四次中东战争并没有解决阿以之间的矛盾,交战双方逐渐认识到,这些矛盾不可能通过战争得到解决,因此,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阿以争端便拉开了序幕。 5.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东开始了缓慢的和平历史进程,其中有许多问题影响着和平的进程,这些问题中最为关键的是( ) A.犹太人定居点问题B.耶路撒冷问题 C.宗教信仰问题D.领土间的争执 解析:选B 宗教信仰与领土分歧都制约着和平进程,但主要问题是耶路撒冷问题,这是阿以互不相让的地方,也是问题的难点。 6.巴以双方基本接受了“土地换和平”的原则,标志着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的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意味着( ) A.和平是人类生活的根本前提 B.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C.为了和平可以出卖主权

巴以冲突的简要分析

总旨: ①希望和平 ②必要时我们会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而战 ③表达再次呼吁和平的心声。 伊朗对巴以冲突的利益谋求: 加沙只是弹丸之地巴勒斯坦地区的一个小地方,哈马斯也只不过是在前台跳舞的小角色,以色列所要大动干戈的也只不过是一个非政府武装。一切的一切还要深入分析才能看清实质。 众所周之,阿拉伯世界可以按照对美国关系的亲疏分成两派:亲美的阿拉伯它包括埃及、沙特、约旦等;反美的阿拉伯它包括伊朗、叙利亚、真主党和哈马斯等(伊拉克以前坚定的站在这一阵营中,如今已经惨遭疼杀)。近几年随着石油价格的一路高涨,伊朗实力大增,内贾德上台后,奉行着对抗美国、谋取阿拉伯世界霸权的政策。随着阿拉伯世界的强者、两伊之一的伊拉克倒台,伊朗在半岛地区更加肆无忌惮。看一看这一地区的伊朗的势力范围我们经清楚了: A 沙特东部省,叶什派人口众多且盛产石油,伊朗的影响越来越大 B 对伊拉克趁虚而入,施加影响 C 援助真主党,控制黎巴嫩 D 叙利亚关系密切 E 哈马斯的幕后支持者 通过这些地区,伊朗选择了与美国关系密切的以色列为突破口。一方面,利用阿拉伯人普遍的反美情绪,打掉这个美国的桥头堡。另一方面可以排挤阿拉伯传统强国埃及、沙特在这一地区的势力,谋取阿拉伯霸权。 伊朗的动态: 伊朗红新月会7日发表声明说,将向加沙地带派出3艘人道主义救援船,其中的两艘将于本周内启程。此外,一架载有30吨医疗用品的飞机正准备飞往埃及,随后将择机前往加沙地带。 伊朗红新月会负责人表示,这3艘救援船将分别运送救援物资、工作人员和一个移动手术室,其中移动手术室将配有医生、护士和多种医疗设施,可提供急诊服务。目前,已有相当数量的伊朗人正在应征志愿者,希望搭乘救援船前往加沙。有报道说,救援船上的物资也可能通过与埃及接壤的拉法口岸进入加沙。

《中东》知识要点及试题含答案解析

《中东》知识要点及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知识要点 1、西亚与北非 西亚和北非地处亚欧非三大洲、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枢纽地带。死海湖面海拔高度为-400米,是世界上陆地表面的最低点。大部分 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2、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终年高温少雨,植物稀少,沙漠下有丰富的石油。 3、阿拉伯人与伊斯兰教 西亚和北非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区,主要为白色人种。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祥地。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看做圣城。 4、自然资源 西亚和北非是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5、畜牧业与农业 枣椰树是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 6、巴基斯坦 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侧,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 7、埃及 位于非洲东北部,全境90%以上是沙漠,尼罗河全长6600多千

米,是世界上第一长河,发源于非洲东部高原,注入地中海。过去,长绒棉一直是埃及著名的出口商品。近年,埃及的石油、运河、侨汇和旅游收入都超过了棉花,成为埃及的主要经济支柱。 二、跟踪训练 1.下列词语经常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中提到:波斯湾、耶路撒冷、巴以冲突、石油资源、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阿拉伯国家联盟等.和这些报道所提到的词语都有关的地区是() A.拉丁美洲B.欧洲西部 C.中东地区D.西伯利亚 2.读西亚简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半岛A是中南半岛B.海域B是红海 C.海峡C是土耳其海峡D.国家D是伊朗 3.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西亚石油主要分别状况的是()A.B. C.D. 4.读图中东地区石油外运航线示意图,中东是世界上输出石油

最多的地区,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石油主要输往() A.东亚、南美洲B.东亚、中亚、北美洲 C.东亚、欧洲西部、北美洲D.南亚、大洋洲、北美洲 5.图中B石油输出线路是() A.波斯湾﹣地中海﹣大西洋﹣西欧 B.波斯湾﹣好望角﹣大西洋﹣西欧、北美 C.波斯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日本 D.波斯湾﹣阿拉伯海﹣印度洋﹣澳大利亚 6.中国从沙特进口石油,海上运输线最近的是() A.波斯湾-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中国 B.波斯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中国 C.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中国 D.波斯湾--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大西洋-中国 7.以下关于“中东”和“西亚”的说法正确的是()

中东冲突发生原因的探讨

中东冲突发生原因的探讨 “中东”一般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泛指地中海东岸和南岸。中东地区大多数是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国家。以色列也包括在“中东”范围之内。中东是欧、亚、非三洲的交通枢纽,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中东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蕴藏量约占整个西方世界的百分之六十以上。。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耶路撒冷——冲突的焦点,和平的关键。“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 2.历史“中东”系——《塔木德》:自古以来,世界上没有哪个城市可以象耶路撒冷“历史特点:阿那样,被投注那么多的信仰。身为三大宗教共同的拉“圣城”,它接受着来自全世界18亿教徒的顶礼膜拜,是多种文明丰富之地。也是民族纠纷与冲突神圣不可方物。是频发的“多事之地”。犹太教说:这是上帝赐给他们的土地,古代犹太界”王国的首都,城内锡安山上还有他们的宗教圣殿;中基督教说:这是耶稣诞生、传教、牺牲、复活的建地方,当然是无可替代的圣地;立伊斯兰教说:这是穆罕默德夜游登宵聆听真主安犹拉祝福和启示的圣城,有世界上最美丽的清真寺。太。国民一、中东概况耶路撒冷族宗教问题:三教圣地(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中东冲突发生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1)重要的战略地位;(2)争夺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匮乏的水资源;(3)宗教民族冲突(圣城耶路撒冷)两伊战争是阿拉伯人与波斯人的战争巴以冲突是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战争,也是犹太教与伊斯兰教的战争. 黎巴嫩内战是基督教加天主教与伊斯兰教的战争,但却是阿拉伯人内战,因为黎巴嫩人是阿拉伯人. 库尔德问题是库尔德人与波斯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三个民族的冲突. (4)历史因素;土耳其人有点看不起阿拉伯人,因为当年他们统治过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有点看不起波斯人,因为阿拉伯人全盛时统治过波斯. (5)大国为谋求各自的政治经济利益而做出的干预。(6)中东问题是长期以来资本主义国家殖民统治的恶果,也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 一、自然地理 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规定,以色列国的面积为1.49万平方公里。位于亚洲西部,北与黎巴嫩交界,东北部与叙利亚接壤,东面是约

解决巴以冲突的相关思考论文

解决巴以冲突的相关思考 摘要:巴以冲突旷日持久,大国因素也参与其中,致使巴以冲突的解决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当前这场巴以冲突的持续,具有多方面的复杂原因。巴以双方基于民族对立和隔阂形成的互不信任,是冲突激化和持续的重要社会心理基础,双方强硬势力的活跃是冲突扩大和持续的直接原因。9.11国际反恐形势不同程度地助长了巴以双方的相互报复,美国等外部力量不尽妥当的干预未能起到及时制止冲突扩大的应有作用。这些来自不同方面的因素共同促成了巴以冲突的持续。 关键词:巴以冲突和平进程大国政治 综观历史和现状,解决巴以冲突的困难有的来自巴以内部,也有来自外部。这主要包括:美国真正能在巴以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双方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案,付诸实践;巴勒斯坦内部的团结对达成和平协议至关重要。 一巴以冲突持续的原因 2000年9月28日开始爆发的巴以冲突不仅给双方造成巨大的人员和经济损失,而且使双方自90年代初开始的和平进程就此中断,中东局势变得更为复杂。这期间国际社会虽曾多方调解、斡旋,提出了多个停火建议和和平方案,但均未能真正奏效,冲突仍在继续,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目前也尚无结束的明显迹象。当然这其中的历史,宗教原因一直就存在着。当人们瞩目于这场冲突之时,不能不关注和探寻冲突持续的原因。 (一)巴以双方互不信任和各自内部强硬势力的活跃是冲突激化和持续的直接原因国际关系的历史和现实表明,谅解与信任是国际间相互关系正常发展的基础,也是缓解冲突和争端的必要条件。反之,缺乏谅解和信任,民族之间以及国家之间的对立和隔阂发展、蔓延,不仅难以使国家间关系正常发展,而且会加剧纷争和对抗。巴以争端持续多年,其原因固然复杂,但两大民族间长期存在的对立和不信任情绪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二)9.11事件后的国际反恐形势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巴以冲突的扩大和升级 9.11事件以后,美国在全球加强了反恐的力度,使国际反恐问题提上日程,也使得不同国家原本在反恐问题上存在的认识和理解上的差异进一步凸现,国际反恐形势更为复杂。中东长期作为恐怖主义活动较为集中、频繁的地区和反恐的重点地区,不可能摆脱这一影响。相对来说,9.11以后加剧了巴以之间的冲突。以色列打着反恐的旗号,是其武力强硬政策步步升级。而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大国对以色列的默许态度,也使巴以双方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其冲突激化也就不可避免。

俄罗斯关于巴以冲突的立场文件

俄罗斯联邦立场文件 代表:李威骏 国家:俄罗斯联邦 委员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议题:巴以冲突 俄罗斯希望巴以双方尽快实现长期停火。 本轮冲突自2014年7月8日以来,已造成两千余名平民死亡,近万民众受伤,甚至联合国的难民营也遭受到袭击。在此过程中以色列方面发起千余期袭击,哈马斯也向以色列方面发射近千枚火箭弹。这对俩方民众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的矛盾,这是不利于实现中东和平进程的。 巴以冲突是从19世纪80年代后的巴以冲突开始而持续至今的。中东问题最终解决终究要走和平之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有共同祖先,有基因、历史和语言等多种基础,阿拉伯人在19世纪末对前来移居的少量犹太人友好相待,历史上的阿拉伯人也并未因宗教信仰差异而虐待待犹太人,而犹太人把部分曾经的苦难加在巴勒斯坦人身上,这是有失公正的。从理性角度看,巴以双方都要作出痛苦妥协才是关键。巴方民众应当看到,完全坚持联合国有关决议、不能有丝毫动摇目前看是不现实的,以方一味坚守利己不利他的所谓底线、拒不作出实质妥协也是行不通的。贯彻和平政策和实现和平需要大智大勇的新思维,用超常的胆识和谈判思想,思考和解决中东问题。 俄罗斯呼吁双方抓紧和谈,早日实现停火。12日埃及总统塞西访问俄罗斯,与我国总统普京就中东局势交换了看法。同日我外交部副部长访问北京,与中国外交部部长会面,相互交流对中东局势的看法。我方愿意积极配合国际方面,参与调停,努力推进和平进程。 我国认同埃及政府在调停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希望其他有影响力的中东国家,如卡塔尔、土耳其、沙特等国,也能积极参与调停,希望国际社会能为巴以双方会谈创造良好环境。更加希望巴以双方能够积极配合调停,早日实现长期停火。 冲突中以色列方面动用了飞机、大炮、坦克的重型武器装备,向人员密集的区域展开攻击。我方呼吁以色列方面停止使用杀伤力巨大的武器,以免造成更多的平民伤亡。哈马斯武装不分目标的一味的向以色列方面发射火箭弹,这是一种恐怖主义行为。哈马斯作为巴勒斯坦政府中的一员应放弃这种行为,参与和平谈判。 俄罗斯对冲突中遇难的平民,特别是儿童和妇女深表同情。据了解,加沙地带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当地民众缺乏足够的生活物资。在此,俄罗斯方面愿意提供必要的人道主义援助,并呼吁国际方面提供援助。 俄罗斯提出以下建议: 1、巴以双方立即停火。 2、巴以双方展开谈判,早日实现长期停火。 3、安理会派出观察组参与谈判,并监督双方是否停火。 4、巴以双方建立长效的联络机制,避免新冲突的发生。 5、立即对加沙地带展开人道主义援助,巴以双方要保证援助人员及物资的安全。 6、希望埃及方面临时开放拉法口岸。 7、继续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实现巴以双方的永久和平。 俄罗斯将尽到应尽的义务,实现巴以和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