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作者:杨老师 试题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数:52137 更新时间:2009-12-2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A )
A. 孔子 B.. 夸美纽斯 C. 赫尔巴特 D. 凯洛夫
2.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教育标志是( )
A. 人类教育的产生 B. 古代学校的出现
C. 近代学校体系的形成 D. 终身教育的实现
3.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 )
A. 教育的领导权 B. 受教育的权利 C. 教育目的的性质 D. 教育结构的变化
4.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种理论是( )
A. 内发论 B. 外铄论 C. 成熟论 D.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5.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方面是( )
A. 授受关系 B. 指导和被指导关系 C. 相互促进关系 D. 相互制约关系
6.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和公民一般教养的教程是( )
A. 基础型课程 B. 发展型课程 C. 知识性课程 D. 工具性课程
7.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
A. 掌握知识 B. 激发情感 C. 道德内化 D. 活动和交往)
8.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C )
A. 《大学》 B. 《中庸》 C. 《学记》 D. 《孟子》
9.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出现在( )
A.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B.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C.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D. 信息革命的出现
10.教育终身化的特点是( )
A. 古代教育 B. 近代教育 C. 20世纪以后的教育 D. 后工业社会教育
11.学校文化的核心是( )
A. 物质文化 B. 制度文化 C. 校园文化 D. 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2.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其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表现身心发展的( )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不平衡性 D. 不稳定性
13.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 社会本位 B. 个人本位
C. 社会要求与个体发展的统一 D.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1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 引发动机 B. 领会知识 C. 巩固知识 D. 运动知识
 

 15.《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
A. 直观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激励性原则 D. 巩固性原则


16.一份教案的核心是( )
A. 提出教学目的 B. 选择教学方法 C. 涉及教学进程 D. 规划板书内容
17.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 个别教学制 B. 班级授课制 C. 现场教学 D. 小组教学
18.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的教育家是( C )
A. 赫尔巴特 B. 亚里斯多得 C. 杜威 D. 康德
19.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 C )
A. 班主任工作 B. 政治课教学
C. 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D. 党支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20.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到何种作用( B )
A. 强制作用 B. 主导作用
C. 辅助作用 D. 中介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21.在我国,教育目的有哪几个层次?(ABC )
A. 国家的教育目的 B.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C. 教师的教学目标 D. 家长的要求 E. 学生的目标
22.CIPP评价模式由下列哪些组成?(ABCD )
A. 背景评价 B. 输入评价
C. 过程评价 D. 成果评价 E. 目标评价
23.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有哪些?( ABCD )
A. 身体状态的剧变 B. 内心世界的发展
C. 自我意识的觉醒 D. 独立精神的加强 E. 思想品德的形成
24.从课程制定或管理制度角度将课程分为(ABC )
A. 国家课程 B. 地方课程
C. 学校课程 D. 培训课程 E. 泛读课程
25.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CD )
A. 讲授课 B. 理论课
C. 新授课 D. 巩固课 E. 培训课
26.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包括下列哪些?(ABC )
A. 综合性 B. 可操作性
C. 灵活性 D. 原则性 E. 针对性
27.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下列哪些类型?(BCD )
A. .组织型 B. 权威型
C. 民主型 D. 放任型

E. 艺术型
28.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表现出下列哪些特性?(ABCDE )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不平衡性 D. 互补性 E. 个别差异性
29.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哪些?(ABC )
A. 学习辅导 B. 生活辅导
C. 择业指导 D. 职业指导 E. 心理咨询
30.教学大纲一般由下列哪几个部分组成?(CD )
A. 练习部分 B. 作业部分
C. 说明部分 D. 本文部分 E. 注释部分三.填空题 (每小题2分,共10分)
3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 社会实践 过程中实现的。
32.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赫尔巴特 。
33.国家用 法律 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称为义务教育 。
34.根据《儿童权利公约》,学生是权利的 主体 ,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
35.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 科学知识 。
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6.试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37.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8.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39.简述教师的职业角色。

五.论述题(本题1小题,共10分)
40.试述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1.有些教师“恨铁不成钢”,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却变成了对学生的体罚、讽刺、辱骂,致使学生身心受到一定的伤害。
(1)这种情况下违背了什么道德原则
(2)如何改变这种情况?
42. 指出下面实例中教师的言行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
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二.多项选择题
21.ABC 22.ABCD 23.ABCD 24.ABC 25.CD
26.ABC 27.BCD 28.ABCDE 29.ABC 30.CD
三.填空题
31.社会实践 32.赫尔巴特 33.法律 34.主体 35.科学知识
四.简述题
36.【要点】①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②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③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④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37.【要点】① 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② 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③ 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④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⑤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38.【要点】① 目标明确 ② 内容正确 ③ 方法得当 ④ 表达清晰 ⑤ 气氛热烈
39.【要点】①传道者 ②授业解惑者 ③ 示范者 ④管理者 ⑤研究者 ⑥ 朋友
五.论述题
40.【要点】①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
②运用道德难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
③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理推理方式
④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理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
⑤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
六.实例分析
41.【要点】提示:(1):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2):要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42.【要点】提示:这位教师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为他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对待了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而使全体学生、包括差生在内的人,都得到高效率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