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6-2020年中国保险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2016-2020年中国保险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2016-2020年中国保险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2016-2020年中国保险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2016-202编纂

前 言

目前,中国保险业呈现较快发展态势,改革不断推进,业务快速增长,经营效益显著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不断增强。

2015年,原保险保费收入24282.52亿元,同比增长20.00%。其中,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8423.26亿元,同比增长11.65%;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5859.13亿元,同比增长24.97%。

2015年,赔款和给付支出8674.14亿元,同比增长20.20%。产险业务赔款4194.17亿元,同比增长10.72%;寿险业务给付3565.17亿元,同比增长30.67%;健康险业务赔款和给付762.97亿元,同比增长33.58%;意外险业务赔款151.84亿元,同比增长18.24%。

2015年,资金运用余额111795.49亿元,较年初增长19.81%。银行存款24349.67亿元,占比21.78%;债券38446.42亿元,占比34.39%;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6968.99亿元,占比15.18%;其他投资32030.41亿元,占比28.65%。

2015年,保险行业总资产123597.76亿元,较年初增长21.66%。产险公司总资产18481.13亿元,较年初增长31.43%;寿险公司总资产99324.83亿元,较年初增长20.41%;再保险公司总资产5187.38亿元,较年初增长47.64%;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352.39亿元,较年初增长46.44%。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颁布,使中国保险业获得了巨大的政策红利,《意见》指出到2020年,全国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保险密度(保费收入/总人口)达到3500元/人。假设总人口不变,要达到2020年人均保费目标,则2014-2020年保费收入复合增长率需要到16%以上,预计到2020年保费收入将要达到48000亿元,保险业保费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占比将达到5%,人均保费收入有望达到3500元,保险业综合影响力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016-2020年中国保险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利用中经未来长期对保险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数据,从行业的高度全面而准确的构建分析体系。报告主要分析了保险行业发展环境、保险行业的发展状况、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以及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发展状况、银行保险法律监管与合作模式、农业保险及体育保险发展状况、国外养老保险发展状况、保险公司制度变迁状况、保险行业热点投资研究、保险行业的区域市场、领先保险企业以及保险行业的前景展望等等。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是政策全面、数据详实、分析专业。报告通过大量的市场监测数据,深入并客观地剖析当前中国保险行业的运行态势及存在问题,是保险相关企业、投资企业、保险主管部门及时、准确、全面了解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做出正确管理决策的必备参考。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目 录前 言

第一章中国保险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保险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保险行业监管情况分析

(一)保险行业监管部门

(二)保险行业监管内容

二、保险行业主要政策与规划

(一)保险行业主要政策解读

(二)保险行业相关发展规划

三、保险公司治理监管分析

(一)治理监管产生的原因

(二)治理监管的发展概况

(三)治理监管取得的成绩

(四)治理监管存在的问题

(五)治理监管的制约因素

(六)治理监管的最优模式

第二节保险监管效力机制改革分析

一、中国保险监管改革历程和现状

(一)保险监管的历史沿革

(二)监管体系的改革历程

(三)监管效力机制的现状

二、美国保险监管效力机制的经验

(一)美国保险监管发展历程分析

(二)美国保险监管效力机制分析

(三)美国保险监管效力机制借鉴

三、英国保险监管效力机制的经验

(一)英国保险监管发展历程分析

(二)英国保险监管效力机制分析

(三)英国保险监管效力机制借鉴

四、日本保险监管效力机制的经验

(一)日本保险监管发展历程分析

(二)日本保险监管效力机制分析

(三)日本保险监管效力机制借鉴

五、中国保险监管效力机制实践

(一)保险监管制度体系实践

(二)保险行业自身发展实践

(三)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实践

六、中国保险监管效力机制的改革

(一)保险监管制度改革

(二)保险监管机制改革

(三)保险监管方式改革

第三节国外巨灾保险财政政策比较

一、中国巨灾保险市场的现状

(一)中国巨灾保险的立法进程

(二)中国巨灾损失的应急机制

二、中国巨灾保险财政政策现状

(一)中国巨灾保险的发展现状

(二)中国巨灾保险的财政政策

(三)巨灾保险市场失灵的原因

三、国外巨灾保险财政政策比较

(一)日本地震保险制度

(二)美国巨灾保险体系

(三)新西兰巨灾保险制度

(四)国外经验对中国的启示第四节保险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一、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情况

(二)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情况

(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及变化

(四)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

(五)全国就业人员及其失业率

(六)居民人均收入情况及增长

(七)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其增长

(八)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

(九)货币供应量及其增长情况

(十)全国人口规模及构成情况

二、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世界主要国家国内生产总值

(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形势分析

(三)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 C P I

(四)主要国家就业结构与失业率

(五)主要国家货物进出口贸易额

(六)世界经济运行主要影响因素

(七)世界经济展望最新预测分析

(八)外部环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二章 中国保险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第一节保险行业运行状况分析

一、保险行业发展规模

(一)保险机构数量

(二)行业从业人数

(三)保险业总资产

(四)保险业净资产

二、保费收入及赔付

(一)原保险保费收入

三、保险资金运用情况

(一)资金运用余额

(二)资金运用结构

(三)资金运用收益

四、保险市场运行特点

第二节保险中介市场发展状况

一、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

(一)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二)保险中介渠道产险保费收入(三)保险中介渠道寿险保费收入

二、保险专业中介渠道情况分析

(一)保险专业中介法人机构数量(二)保险专业中介分支机构数量(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注册资本(四)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资产规模(五)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业务情况(六)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经营情况

三、保险兼业代理渠道情况分析

(一)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数量规模(二)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保费收入(三)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业务结构

四、保险营销渠道情况分析

(一)保险营销员实现保费收入

(二)寿险公司营销员业务分析

(三)产险公司营销员业务分析第三节保险公司资管业务分析

一、保险资产管理的发展概况

(一)保险资产管理的发展历程

(二)保险资产管理的政策演变

(三)保险资产管理的主体分析

(四)保险资管行业存在的问题

二、保险资金的运用情况分析

(一)保险资产的配置结构分析

(二)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分析

(三)保险资产管理的政策解读

三、保险机构管理资产类型

(一)一般账户资产

(二)独立账户资产

(三)第三方管理资产

四、保险资产管理业务类型

(一)不动产投资计划

(二)项目资产支持计划

(三)企业年金业务

(五)公募业务

(六)第三方保险资产管理

(七)投连险账户管理

五、保险资产管理SWOT分析

(一)保险资产管理优势分析

(二)保险资产管理劣势分析

(三)保险资产管理机遇分析

(四)保险资产管理挑战分析

六、国外保险资产管理的经验借鉴

(一)美国保险资产管理的现状

(二)英国保险资产管理的现状

(三)日本保险资产管理的现状

(四)国外保险资产管理经验借鉴

七、国际保险资管业务的经验启示

(一)保险资产管理的市场规模

(二)保险资产管理的市场主体

(三)第三方资管市场竞争格局

(四)保险公司的投资管理特征

(五)保险资金的大类资产配置

(六)保险资管业务的经验启示

八、保险资产管理的发展前景展望

(一)国外保险资产的投资方向分析

(二)保险资产管理的发展趋势展望

(三)保险公募业务的发展前景展望

(四)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策略

(五)保险资管行业的创新发展策略

第三章 中国财产保险发展状况分析

第一节财产保险发展概况分析

一、财产保险的相关概述

(一)财产保险的内涵

(二)财产保险的特征

(三)财产保险的分类

二、财险公司传统保险业务的特点

(一)财产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

(二)财险公司传统保险业务的分类

(三)财险公司传统保险业务的特点

三、财险公司投资型保险产品的特点

(一)投资型保险产品的业务构成

(二)投资型保险产品的发展历程

(三)投资型保险产品的特点分析

四、财产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二节财产保险公司运营情况

一、财产保险发展规模

(一)财产险公司数量

(二)财产险公司总资产

二、保费收入及赔付

(一)财产险保费收入

(二)财产险赔付支出

三、财产险深度及密度

(一)财产险深度

(二)财产险密度

四、保费收入排名情况

(一)中资公司排名

(二)外资公司排名

第三节分险种财产保险发展状况

一、机动车辆保险发展状况

(一)机动车辆保险基本概况

(二)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

二、企业财产保险发展状况

(一)企业财产保险基本概况

(二)企业财产保险保费收入

三、货运保险发展状况

(一)货运保险基本概况

(二)货运保险保费收入

四、责任保险发展状况

(一)责任保险基本概况

(二)责任保险保费收入

五、信用保险发展状况

(一)信用保险基本概况

(二)信用保险保费收入

第四章 中国人身保险发展状况分析

第一节人身保险发展状况分析

一、人身保险发展规模

(一)人身险公司数量

(二)人身险公司总资产

二、保费收入与赔付支出

(一)人身险保费收入

(二)人身险赔付支出

三、人身险深度及密度

(一)人身险深度

(二)人身险密度

四、保费收入排名情况

(一)中资公司排名

(二)外资公司排名

第二节人身保险各险种发展分析

一、人身险各险种概况

(一)寿险基本概况

(二)意外险基本概况

(三)健康险基本概况

二、各险种保费收入

(一)寿险保费收入

(二)意外险保费收入

(三)健康险保费收入

三、各险种赔付支出

(一)寿险赔付支出

(二)意外险赔付支出

(三)健康险赔付支出

第五章 银行保险法律监管与合作模式

第一节银行保险的法律监管分析

一、银行保险的相关概述

(一)银行保险的起源

(二)银行保险的定义

(三)银行保险的特点

二、银行保险的法律监管分析

(一)宏观层面的法律监管

(二)中观层面的法律监管

(三)微观层面的法律监管

三、国外银行保险的法律监管

(一)法国银行保险的法律监

(二)英国银行保险的法律监

(三)美国银行保险的法律监

(四)国外法律监管基本特征

第二节银行保险的合作模式分析

一、银行保险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二)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三)其它影响因素分析

二、银行保险的发展模式

(一)分销协议模式

(二)合资企业模式

(三)战略联盟模式

(四)金融控股集团模式

三、中国银行保险合作模式分析

(一)银行保险合作模式的历程

(二)银行保险合作模式的现状

(三)银保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四)银保合作模式问题的原因第三节境外银保合作发展及启示

一、法国银行保险发展情况

(一)法国银行保险的发展概况

(二)法国银行保险的经营模式

(三)法国银行保险产品及特点

(四)法国银行保险的监管体系

二、德国银行保险发展情况

(一)德国银行保险的发展概况

(二)德国银行保险的经营模式

(三)德国银行保险的监管体系

三、美国银行保险发展情况

(一)美国银行保险的发展概况

(二)美国银行保险的经营模式

(三)美国银行保险产品及特点

(四)美国银行保险的监管体系

四、亚洲国家/地区银保合作模式

(一)日本银行保险合作模式

(二)香港银行保险合作模式

(三)台湾银行保险合作模式

五、境外银保合作模式的启示

第六章 农业保险与体育保险发展状况

第一节农业保险发展状况分析

一、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

(一)农业保险的职能

(二)农业保险的作用

(三)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

(四)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

(五)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

二、中国农机保险发展状况分析

(一)中国农机保险的发展现状

(二)中国农机保险存在的问题

(三)中国农机保险的试点模式

(四)国外农机保险现状及模式

三、国外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

(一)美国、加拿大模式:政府主导模式

(二)日本模式:政府支持的互相会社模式

(三)西欧模式:政府资助的商业保险模式

(四)前苏联模式:政府垄断经营模式

(五)发展中国家农业保险经营模式

四、中国农业巨灾保险运行机制分析

(一)农业巨灾保险运行机制的发展历程

(二)农业巨灾保险运行机制的发展现状

(三)农业巨灾保险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五、国外农业巨灾保险运行机制的实践

(一)政府主导的运行机制

(二)市场主导的运行机制

(三)政府与市场合作的运行机制

六、国外农业巨灾保险运行的经验总结

(一)国外农业巨灾保险运行的共性分析

(二)国外农业巨灾保险运行旳差异比较第二节中美日体育保险发展比较

一、中美日体育保险相关政策和立法比较

(一)中国体育保险相关政策和立法

(二)美国体育保险相关政策和立法

(三)日本体育保险相关政策和立法

二、中美日体育保险行业监管制度的比较

(一)中国体育保险行业监管制度

(二)美国体育保险行业监管制度

(三)日本体育保险行业监管制度

三、中美日非营利性体育保险的比较

(一)中国非营利性体育保险发展现状

(二)美国非营利性体育保险发展现状

(三)日本非营利性体育保险发展现状

四、中美日营利性体育保险比较分析

(一)中国营利性体育保险发展现状

(二)美国营利性体育保险发展现状

(三)日本营利性体育保险发展现状

第七章 国内外养老保险发展状况分析

第一节国际社会养老保险财政负担模式

一、财政全包型改革

(一)俄罗斯

(二)英国

二、财政配比出资型

(一)瑞典

(二)日本

三、财政兜底型

四、启示与借鉴

第二节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分析

一、养老保险体制改革分析

(一)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历史

(二)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背景

(三)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问题

(四)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阻力

二、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分析

(一)养老保险基金的现状分析

(二)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总额

(三)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结构

(四)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

三、国外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经验借鉴

(一)美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概况

(二)智利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概况

(三)加拿大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概况

(四)新加坡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概况

(五)国外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经验启示第三节养老保险基金监管问题分析

一、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现状

(一)法规体系建设情况

(二)组织结构发展状况

(三)监管流程设计情况

二、养老保险基金监管问题分析

(一)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存在的问题

(二)养老保险基金监管问题的成因

三、国外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经验借鉴

(一)美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情况

(二)德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情况

(三)国外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启示

第八章 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状况分析

第一节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状况分析

一、商业健康保险的相关概述

(一)商业健康保险的含义

(二)商业健康保险的分类

(三)商业健康保险的作用

二、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状况

(一)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历程

(二)商业健康保险的角色定位

(三)商业健康保险的经营主体

(四)商业健康保险的业务模式

(五)商业健康保险的市场规模

(六)商业健康保险的产品供给

(七)商业健康保险的竞争格局

三、商业健康保险需求影响因素

(一)居民收入水平

(二)社会医疗保障情况

(三)医疗费用负担情况

(四)居民风险和保险意识

(五)老年人负担

(六)医疗费用负担情况

四、商业健康保险主要产品形态

(一)疾病保险主要产品形态

(二)医疗保险主要产品形态

(三)护理保险主要产品形态

(四)失能保险主要产品形态

五、商业健康保险税收政策的状况

(一)商业健康保险税收政策的概况

(二)商业健康保险经营的税收政策

(三)商业健康保险购买的税收政策第二节商业健康保险风险因素分析

一、疾病保险风险因素分析

(一)疾病保险纯粹风险

(二)疾病保险设计风险

(三)疾病保险引致风险

(四)疾病保险关联风险

(五)疾病保险风险案例

二、医疗保险风险因素分析

(一)医疗保险纯粹风险

(二)医疗保险设计风险

(三)医疗保险引致风险

(四)医疗保险关联风险

(五)医疗保险风险案例

三、护理保险风险因素分析

(一)护理保险纯粹风险

(二)护理保险设计风险

(三)护理保险引致风险

(四)护理保险关联风险

第三节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国际经验

一、美国的商业健康保险分析

(一)美国商业健康保险的特点

(二)美国商业健康保险的经验

二、德国的商业健康保险分析

(一)德国商业健康保险的特点

(二)德国商业健康保险的经验

三、英国的商业健康保险分析

(一)英国商业健康保险的特点

(二)英国商业健康保险的经验

第九章 保险公司制度变迁历程与现状

第一节中国保险公司制度变迁的历程

一、中国保险公司制度变迁的动因

(一)中国保险公司制度变迁供给

(二)中国保险公司制度变迁需求

(三)中国保险公司制度变迁博弈

(四)中国保险公司制度均衡分析

二、中国保险公司制度变迁方式与过程

(一)中国保险公司制度变迁方式

(二)中国保险公司制度变迁过程

三、中国保险公司制度变迁的历程

(一)建国前的阶段

(二)恢复发展和改造阶段

(三)停滞阶段

(四)改革开放后的恢复阶段

(五)快速变迁阶段

(六)入世后的阶段

四、中国保险公司制度变迁的现状

(一)中国保险公司制度变迁的特点

(二)中国保险公司内部制度的现状

(三)中国保险公司外部制度的现状第二节国外保险公司制度借鉴及启示

一、国外的保险法制

(一)美国的保险法制

(二)英国的保险法制

(三)德国的保险法制

(四)亚洲国家的保险法制

二、国外保险监管模式

(一)美国的保险监管模式

(二)英国的保险监管模式

(三)德国的保险监管模式

(四)日本的保险监管模式

三、国外保险监管内容

(一)偿付能力监管

(二)治理结构监管

(三)市场行为监管

四、国外保险公司的内部治理制度

(一)美英保险公司内部治理

(二)德日保险公司内部治理

五、对中国保险公司制度变迁的借鉴

第十章 中国保险行业的区域市场分析

第一节华北地区保险市场分析

一、北京市保险行业市场分析

(一)北京市常住人口及构成分析

(二)北京市居民人均收入及增长

(三)北京市原保险保费收入分析

(四)北京市原保险赔付支出分析

(五)北京市财产保险的收支情况

(六)北京市人身保险的收支情况

二、河北省保险行业市场分析

(一)河北省常住人口及构成分析

(二)河北省居民人均收入及增长

(四)河北省原保险赔付支出分析(五)河北省财产保险的收支情况(六)河北省人身保险的收支情况

三、山西省保险行业市场分析

(一)山西省常住人口及构成分析(二)山西省居民人均收入及增长(三)山西省原保险保费收入分析(四)山西省原保险赔付支出分析(五)山西省财产保险的收支情况(六)山西省人身保险的收支情况第二节东北地区保险市场分析

一、辽宁省保险行业市场分析

(一)辽宁省常住人口及构成分析(二)辽宁省居民人均收入及增长(三)辽宁省原保险保费收入分析(四)辽宁省原保险赔付支出分析(五)辽宁省财产保险的收支情况(六)辽宁省人身保险的收支情况

二、黑龙江保险行业市场分析

(一)黑龙江常住人口及构成分析(二)黑龙江居民人均收入及增长(三)黑龙江原保险保费收入分析(四)黑龙江原保险赔付支出分析(五)黑龙江财产保险的收支情况(六)黑龙江人身保险的收支情况第三节华东地区保险市场分析

一、江苏省保险行业市场分析

(一)江苏省常住人口及构成分析(二)江苏省居民人均收入及增长(三)江苏省原保险保费收入分析(四)江苏省原保险赔付支出分析(五)江苏省财产保险的收支情况(六)江苏省人身保险的收支情况

二、山东省保险行业市场分析

(一)山东省常住人口及构成分析(二)山东省居民人均收入及增长(三)山东省原保险保费收入分析(四)山东省原保险赔付支出分析(五)山东省财产保险的收支情况(六)山东省人身保险的收支情况

三、浙江省保险行业市场分析

(一)浙江省常住人口及构成分析(二)浙江省居民人均收入及增长

(四)浙江省原保险赔付支出分析(五)浙江省财产保险的收支情况(六)浙江省人身保险的收支情况

四、上海市保险行业市场分析

(一)上海市常住人口及构成分析(二)上海市居民人均收入及增长(三)上海市原保险保费收入分析(四)上海市原保险赔付支出分析(五)上海市财产保险的收支情况(六)上海市人身保险的收支情况

五、安徽省保险行业市场分析

(一)安徽省常住人口及构成分析(二)安徽省居民人均收入及增长(三)安徽省原保险保费收入分析(四)安徽省原保险赔付支出分析(五)安徽省财产保险的收支情况(六)安徽省人身保险的收支情况第四节中南地区保险市场分析

一、广东省保险行业市场分析

(一)广东省常住人口及构成分析(二)广东省居民人均收入及增长(三)广东省原保险保费收入分析(四)广东省原保险赔付支出分析(五)广东省财产保险的收支情况(六)广东省人身保险的收支情况

二、河南省保险行业市场分析

(一)河南省常住人口及构成分析(二)河南省居民人均收入及增长(三)河南省原保险保费收入分析(四)河南省原保险赔付支出分析(五)河南省财产保险的收支情况(六)河南省人身保险的收支情况

三、湖北省保险行业市场分析

(一)湖北省常住人口及构成分析(二)湖北省居民人均收入及增长(三)湖北省原保险保费收入分析(四)湖北省原保险赔付支出分析(五)湖北省财产保险的收支情况(六)湖北省人身保险的收支情况

四、湖南省保险行业市场分析

(一)湖南省常住人口及构成分析(二)湖南省居民人均收入及增长(三)湖南省原保险保费收入分析

(五)湖南省财产保险的收支情况

(六)湖南省人身保险的收支情况第五节西南地区保险市场分析

一、四川省保险行业市场分析

(一)四川省常住人口及构成分析

(二)四川省居民人均收入及增长

(三)四川省原保险保费收入分析

(四)四川省原保险赔付支出分析

(五)四川省财产保险的收支情况

(六)四川省人身保险的收支情况

二、重庆市保险行业市场分析

(一)重庆市常住人口及构成分析

(二)重庆市居民人均收入及增长

(三)重庆市原保险保费收入分析

(四)重庆市原保险赔付支出分析

(五)重庆市财产保险的收支情况

(六)重庆市人身保险的收支情况

三、云南省保险行业市场分析

(一)云南省常住人口及构成分析

(二)云南省居民人均收入及增长

(三)云南省原保险保费收入分析

(四)云南省原保险赔付支出分析

(五)云南省财产保险的收支情况

(六)云南省人身保险的收支情况第六节西北地区保险市场分析

一、陕西省保险行业市场分析

(一)陕西省常住人口及构成分析

(二)陕西省居民人均收入及增长

(三)陕西省原保险保费收入分析

(四)陕西省原保险赔付支出分析

(五)陕西省财产保险的收支情况

(六)陕西省人身保险的收支情况

二、新疆保险行业市场分析

(一)新疆常住人口及构成分析

(二)新疆居民人均收入及增长

(三)新疆原保险保费收入分析

(四)新疆原保险赔付支出分析

(五)新疆财产保险的收支情况

(六)新疆人身保险的收支情况

第十一章 中国保险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一、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分析

(二)企业股权结构分析

(三)企业业务范围分析

(四)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五)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六)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七)企业偿付能力分析

(八)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九)企业保险业务分析

(十)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十一)企业近期发展战略

二、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基本概况分析

(二)企业股权结构分析

(三)企业业务范围分析

(四)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五)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六)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七)企业偿付能力分析

(八)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九)企业保险业务分析

(十)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十一)企业近期发展战略

三、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基本概况分析

(二)企业股权结构分析

(三)企业业务范围分析

(四)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五)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六)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七)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八)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九)企业保险业务分析

(十)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四、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分析

(二)企业股权结构分析

(三)企业业务范围分析

(四)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五)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六)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七)企业偿付能力分析

(八)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九)企业保险业务分析

(十)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十一)企业近期发展战略

五、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基本概况分析

(二)企业股权结构分析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五)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六)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七)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八)企业保险业务分析

(九)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十)企业近期发展战略

六、中国太平保险控股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分析

(二)企业业务范围分析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五)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六)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七)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八)企业保险业务分析

(九)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七、华泰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分析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五)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六)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七)企业保险业务分析

(八)企业财险业务分析

(九)企业寿险业务分析

(十)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十一)企业近期发展战略

八、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分析

(二)企业业务范围分析

(三)企业财险业务分析

(四)企业寿险业务分析

(五)企业养老险业务分析

(六)企业健康险业务分析

(七)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九、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分析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企业经营网络分析

(五)企业保险业务分析

(六)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十、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基本概况分析

(二)企业业务范围分析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企业保险业务分析

(五)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十一、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基本概况分析

(二)企业业务范围分析

(三)企业经营区域分析

(四)企业保险业务分析

(五)企业偿付能力分析

(六)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十二、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基本概况分析

(二)企业业务范围分析

(三)企业经营区域分析

(四)企业保险业务分析

(五)企业偿付能力分析

(六)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十三、建信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分析

(二)企业业务范围分析

(三)企业经营区域分析

(四)企业保险业务分析

(五)企业偿付能力分析

(六)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十四、富德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基本概况分析

(二)企业业务范围分析

(三)企业经营区域分析

(四)企业保险业务分析

(五)企业偿付能力分析

(六)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十五、工银安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一)企业基本概况分析

(二)企业股权结构分析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企业保险业务分析

(六)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十六、英大泰和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分析

(二)企业业务范围分析

(三)企业经营网络分析

(四)企业保险业务分析

(五)企业偿付能力分析

(六)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十七、天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分析

(二)企业业务范围分析

(三)企业经营网络分析

(四)企业保险业务分析

(五)企业偿付能力分析

(六)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十八、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分析

(二)企业业务范围分析

(三)企业经营网络分析

(四)企业保险业务分析

(五)企业偿付能力分析

(六)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十九、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分析

(二)企业业务范围分析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企业保险业务分析

(五)企业偿付能力分析

(六)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二十、永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分析

(二)企业业务范围分析

(三)企业经营区域分析

(四)企业保险业务分析

(五)企业偿付能力分析

(六)企业最新发展动向

第十二章 中国保险行业热点问题研究

第一节互联网保险经营情况分析

一、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概况

(一)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历程

(二)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概况

(三)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趋势

中国加入WTO后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论加入WTO后我国保险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历经十几年的谈判,2001年中国终于加入了WTO,入世后的中国在迎接机遇与挑战的过程中,经济蓬勃发展,保险业,作为金融方面的一个重要领域,也在得到不断的完善。 回首入世前与入世后近十年间的中国保险市场,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保险业的不断进步,但同时也看到仍需不断完善。入世前,我国保险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保险市场处于一种寡头垄断状态。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占有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96%。而其中,国有独资的人保、中国人寿则几乎占去保险市场份额的70%。中国人寿占去了寿险市场份额的77%,人保占去了产险市场的78%。而机动车险市场中仅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就占82%。国有独资保险高度垄断。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保费仅占GDP的百分之一点几,远低于当时西方国家的8%—10%,世界排名仅占80位左右。三、中国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从当时中国保险公司机构的分布而论,30家中外保险公司的总部基本上都设置在北京和中国沿海城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虽然在大陆已普遍设立,但多数又集中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四、保险业的专业经营水平不高,保险从业人员中真正受过系统保险专业教育又有保险专业水平的保险专业人才不到30%,其中既了解国际保险市场又懂得精算和计算机技术的高级人才更是毛凤鳞角。五、保险市场还未形成完整体系,保险市场相对来说两头大中间小,即保险主体与保险市场发展很快,而中介组织发展缓慢。 六、再保险市场发展滞后和保险监管亟待加强。 入世后,中国的保险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克服以往缺陷,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创新,加快与国际保险业接轨的步伐,提高市场开放程度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一、垄断格局打破。保险市场经历着由寡头垄断到多方竞争的过渡阶段。目前,中国共有保险公司一百多家(包括许多外资公司),以往的国有保险公司几家独大现象也得到了改善。二、发展迅猛,保险业务总量持续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以来,保险业务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6%左右,2009年,全年保费突破一万亿。三、经营逐步规范。近年来,保险公司的经营逐渐规范化、现代化,产寿险分业经营,电脑和网络在公司日常经营中的普遍运用已初见端倪。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国内各家公司都已意识到原来只注重扩大规模、抢占市场的弊端而纷纷寻求走效益型道路,向内涵式发展,在抓住机遇扩大规模的同时又抓好管理,以期适应长期的发展和竞争。四、.中介机构不断发展。代理人队伍不断扩大,并已开始通过经纪人进行销售的方式,其他各种提供保险服务的咨询、公估机构也在增多。五、监管体系不断健全。《保险法》得到修改,相关配套法律的出台,监管体系逐步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监管机构、同业公会和公司自律的三级监管架构得到形成。保监会、行业协会等的成立在规范市场,改善市场环境等方面也取得了成效。 在保险业得到一些改善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所存在的问题:一、保险市场结构仍然分布不均衡,从总部设在辖内的保险公司数量来看,东部地区占了绝大多数;从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数量来看,东、中、西大体持平;从保费总量看,东部占了将近一半,中、西大体持平。二、保险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风险发生后,理赔方面不及时,态度傲慢,纠纷不断等问题时常出现。三、消费者保险意识也许得到提高。例如,我国的农村消费者对保险认识不足,思想意识相对落后,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摘要: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业开饭时间最早、开放力度最大、发展步伐最快的行业。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在不断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保险业坚持改革创新,行业面貌放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虽然我国的保险业在近几年中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国外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落后于外国保险业整体水平的发展,在目前国内保险业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史角度入 手,以时间为线索,介绍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并阐述我国现在保险业的现状。 关键字:民族保险业发展历史初级阶段

保险是以合同形式确立双方经济关系,以缴纳保险费建立起来的保险基金,对保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或给付的一种经济形式。人类社会从开始就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古代人们就萌生了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方法。我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积谷备荒。春秋时期孔子的"拼三余一"的思想是颇有代表性的见解。孔子认为,每年如能将收获粮食的三分之一积储起来,这样连续积储3年,便可存足1年的粮食,即"余一"。如果不断地积储粮食,经过27年可积存9年的粮食,就可达到太平盛世。保险业作为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国保险在中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0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在广州开办了中国第一家保险机构,主要为鸦片贸易服务。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保险业的开端还是在十九世纪后页。 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史 (一)中国保险业的开端。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强了对我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的侵略。外国保险公司纷纷登陆中国,中国保险市场逐渐形成。外国保险公司凭借不平等条约所持有的政治特权扩张业务领域,利用买办招揽业务,垄断了早期的中国保险市场从中,攫取了巨额利润。 面对外商独占中国保险市场,每年从中国掠夺巨额利润,致使白银大量外流这一严峻事实,中国人民振兴图强、维护民族权利、自办保险的民族意识被激起。在此情况下,1865年5月25日义和公司保险行在上海创立。义和公司保险行,是我国第一家自办的保险机构,其成立打破了外商保险公司独占中国保险市场的局面,为以后民族保险业的兴起开辟了先河。 提到保险业就不得不提到航运业,保险与贸易两者是互为表里的关系。轮船招商局于1872年在上海成立,是中国人自办的最早的轮船航运企业,也是现在的招商局集团的前身。它不仅是中国现代航运业的起点,也可以说是中国保险业的源头之一。轮船招商局自创办之日起就深刻明白保险对于航运业的重要作用。作为一种打击竞争对手的手法,早期依附于外商航运业的外资保险公司听命于上司,为了击垮轮船招商局,对其所属船舶百般刁难。收取高额保费、对中国本土产的船只不保等限制。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为适应航运业发展的需要,先后创办了“保险招商局”、“仁和水险公司”和“济和水火险公司”等官办保险公司,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并坚持与外商保险公司进行斗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商对中国保险市场的控制。当然,洋务派在保险业方面的努力不能改变外商垄断中国保险市场的局面。 (二)建国前在夹缝中生存发展的民族保险业。 到民国初期,中国民族保险业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民国初建需要刺激工商业的发展以稳定政权;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美列强卷入战争,无暇东顾,大大减缓了洋商

中国保险行业发展情况

中国保险行业发展情况 据统计,截至2004年12月8日,共有40家外资保险公司在我国设立了75个营业机构(含筹建)。40家公司中,寿险公司有23家,财险公司有14家,再保险公司有3家。分别有3家外资保险经纪公司和2家外资保险公估公司在华设立了营业机构。外资保险公司大量进入的同时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目前,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保费增长速度,已经达到中资保险公司增速的2到3倍。到今年上半年,外资产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7.1%;外资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51.2%。而同期,全国财产险保费收入增长只有23%;全国人身险保费收入只增长了6.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得到长足发展,保险市场年均增长超过30%。不过,调查也显示,目前我国只有不到10%的人购买了保险,在上海、北京和其他大城市尽管购买保险的人口比例要高一些,但是在中小城市,这一比例就要低很多,百姓还没有形成购买人身保障的意识。简单一个10%加上中国保险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得出的结果是:我国保险市场必将不断成熟并有一个光明的发展前景。 2010-2015年中国保险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随着中国保险业进入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领域越来越广,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从四川汶川大地震到百年盛事北京奥运、从交强险制度实施到房地产投资解禁、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到参与医疗纠纷调解、从养老社区投资到新农合建设、从农险覆盖面扩大到环境责任保险试点启动……保险业正在努力提高科学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能力,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和保障民生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如今,保险业站在新起点,进入了新阶段,我国正在成为新兴的保险大国。 2008年,保险业积极参与抗击突如其来的两场特大自然灾害,应对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保险业务较快增长,风险得到有效防范,损失补偿功能逐步发挥。2008年截至11月底,全国实现保费收入9150.5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159.1亿元,增长17.5%;人身险保费收入6991.4亿元,增长51.8%。2008年前11个月,保险业赔款和给付支出已达2675亿元,同比增长32.7%。在抗灾救灾中,保险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分别为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地震灾害支付赔款55亿元和10亿元。 2009年,保险业积极应对各种严峻挑战,战胜种种困难,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全年保费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1137.3亿元,同比增长13.8%。财产险业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保费收入2875.8亿元,同比增长23.1%。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8261.5亿元,在上年增速较高的基础上同比增长10.9%。全年赔付3125.5亿元。 2010年以来保险业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势头,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式也发生了积极变化,总体上呈现“快中趋稳、稳中向好”的特点,经营效益不断提升,业务实现较快增长。2010年1-9月,全国保费收入11299.1亿元,同比增长31.7%。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新趋势

中国保险业发展新趋势 中国保险市场从改革开放恢复至今,已有三十年时光,这三十年是中国保险市场大发展的时期,这期间经历了完全垄断(1979年——1990年)、寡头垄断(1990年——2001年)、竞争程度加剧,但寡头垄断实质上仍未打破(2002年至今)的三个大阶段。(数据来源于《中国保险市场发展历程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作者谢峰、辛春梅,《群文天地》2010年第3期)三十年的发展,让中国的现代保险业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加速了我们开始公民社会保险的探索,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改革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医疗合作社的发展也初现端倪。在这里,我们着重讨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村保险的发展新趋势及几点建议。 一、农村基本医疗保险的发展及趋势 由于历史上国家实行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不注重农业的保护以及农民无法承受的高额税负,国家长期的以农养工政策让中国农民在建国后六十年的今天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民人均收入低下、农村教育水平低下、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让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而导致的大面积农用地落荒以及农民建房、政府征地导致的可耕地减少,这一连串的问题形成了农业问题的恶性循环,农民在改革开放中享受不到发展的成果,所以当农民的基本生存问题都难以解决的时候,农村保险市场的原始状态自然的显现了出来。所幸,中央政府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这一恶性循环带来了转机,农村合作医疗就是新农村建设

的成果,农村合作医疗社的产生是中国农村基本医疗保险的雏形,据调查,农村98%的人都知道农村合作医疗。(数据来源于《我国农村居民保险需求意愿的实证》作者申曙光、孙健,《统计与决策》2009年第5期,总第281期)如此,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趋势就是在农民的收入明显增加、农民对保险知识的认识加深等条件成熟的时候中央政府出台新的法规,建立更完好的制度解决农民的看病问题。比如国家财政与农民合作提高农民投保额度,由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按比例合作解决保费中的政府补贴部分,农民再自行缴纳保险费中的少部分,以保证解决农民的因病返贫、家庭因病破产等问题,让老百姓真正相信保险的好处、认识到保险并不是骗子的把戏而是可以解决家庭、个人后顾之忧的实实在在的保障,这对于以后农村商业保险的深化发展是极有好处的。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 从1987年民政部开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至今已有23年,这期间国家动用了大批人力物力,但是至今我国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依然存在管理水平低、可持续性差、保障水平低的三大问题。(结论来源于博士论文库《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作者安增龙、指导老师罗剑朝)例如,现在农村老年人个人月保险金额才100元左右,在物价不高的年头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都难以为继,更不用说在物价高涨的时代,日常生活肯定没有保障,如果生病的话,连看病就医的钱都不够。所以,在世界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早已实现高福利社会的情况下,我国农村构建起基本的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是大势所趋,首

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 摘要: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业开饭时间最早、开放力度最大、发展步伐最快的行业。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在不断对外开放的 过程中,保险业坚持改革创新,行业面貌放生了历史性的 变化。虽然我国的保险业在近几年中发展迅速,取得了一 定的成绩,但是与国外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落后于外国保险业整体水平的发展,在目前国内保险业发 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介绍现在保险业的现状。关键字:民族保险业初级阶段

保险是以合同形式确立双方经济关系,以缴纳保险费建立起来的保险基金,对保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或给付的一种经济形式。人类社会从开始就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古代人们就萌生了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方法。我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积谷备荒。春秋时期孔子的 " 拼三余一" 的思想是颇有代表性的见解。孔子认为,每年如能将收获粮食的三分之一积储起来,这样连续积储3年,便可存足1年的粮食,即"余一"。如果不断地积储粮食,经过27年可积存9年的粮食,就可达到太平盛世。保险业作为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国保险在中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0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在广州开办了中国第一家保险机构,主要为鸦片贸易服务。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保险业的开端还是在十九世纪后页。 一、目前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保险业的整体实力与核心竞争能力不断提升、经 济功能初步显现。 回顾保险业60年来的改革发展历程,虽然经历了曲折,但全行业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抓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的总体思路指导下,我国保险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在各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1.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 保险业是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2012年,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5488亿元,同比增长8.0%,保险业增速继续在低位徘徊,而且增速首次降为个位数,与近20年来超过20%的平均增速形成了明显反差。从外部环境看,复杂严峻的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通过实体经济、金融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等多种渠道传导至保险业,增加了保险市场稳定运行和风险防范的难度与压力。2012年,保险监管强调“风险底线”和“消费者权益”,取得积极成效。从国际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摘要: 中国保险行业起步较晚,我国的现代保险业只是20多年的进展,保险市场仍处在初级进展时期。目前我国保险业面临诸多咨询题,保险市场差不多上还处于一种寡头垄断,几家独大,不利于竞争。在制度上,爱护保险市场运行的要素和环境不完善。我国保险业的市场体系不健全,制度不够完善,保险监管亟待加大。关于一般民众来讲,他们的风险及保险意识严峻滞后。老百姓关于保险的意义和功能认识还不够、人均保险费低、保险普及率专门低、保险意识极其淡薄。对此我们必须加大宣传,增加透亮度,提升全社会的对保险及其重要性的认识。而保险行业中,从业人员素养偏低、服务水平偏低。目前全球当临金融危机,这对保险行业是一个挑战,同时又是一个机遇。对此我国保险行业必须尽快进行调整,加大人员治理,尽快完善保险市场监督机制以使保险市场更加健康有序同时蓬勃进展、繁荣昌盛。 关键词:垄断,不完善,不健全,职业素养,保险意识 正文: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能在空间和时刻上尽量减少风险而无法排除,因此了应对这种风险而产生了保险。风险是保险的逻辑起点,没有风险也就不可能产生保险。保险学的任务确实是揭示保险经济关系得以确立的条件,形式及其本质,以阐明保险经济关系的发生,进展和变化的规律性。保险学是为了研究识不风险,测定,转嫁,分散风险,最后达到减轻排除风险的目的。从法律的意义上讲明,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体现的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保险关系式通过保险双方当事人以签订保险合同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一种民事法律关系。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保险是一种经济关系,是分摊损害的一种融资方式。保险体现了保险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一种经济关系。保险既是一种经济关系,又是一种有效的融资方式,它使少数不幸的被保险人的损害,以保险人为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班级:投资Q1041 姓名:谭志华学号:100307025 摘要:保险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成为现代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政府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市场化机制。在发达国家,保险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为人们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险服务。保险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保险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保险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 (二)保险业是现代金融业的重要支柱 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一起,共同构成现代金融业的三大支柱。 (三)保险是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从发展趋势看,保险业在全球风险管理体系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四)保险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 保险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发展速度惊人。作为朝阳行业,我国保险业处于快速成长期,业务扩张非常快,加上国外保险公司的涌入,行业的繁荣,市场主体的增加,人口红利期的到来,投资理财观念的更新,保险业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行业规模迅速扩大 (二)保险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我国保险市场已经形成了多种组织形式、多种所有制并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 (三)保险改革深入推进 多家保险公司成功进行了改制上市。通过改制上市,保险公司资本实力大大增强,经营理念明显转变,为长远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在传统的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业务基础上,保险业积极创新,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五)保险资金运用向多领域扩展 (六)对外开放取得积极效果 (七)保险监管与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加强 (八)全社会的风险和保险意识不断增强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保险行业起步较晚,我国的现代保险业不过20多年的发展,保险市场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一)我国保险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中国保险市场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寡头垄断。从中国目前保险市场情况分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占有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96%。这就是说,中国保险市场虽然初步形成了竞争的格局,但这种以国有独资保险公司高度垄断市场的局面,特别是以少数几家保险公司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就是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的特点之一。 第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按照保险业发展的规律,保费收入一般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5%。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而论,年保费收入一般都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10%左右,而我国1998年保费总收入约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在世界排名70位左右。从总体上来说,我们的经济还不发达,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但同时又说明在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中国居民的保险意识与投资意识还要有一个提高过程。 第三,中国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从目前中国保险公司机构的分布而论,30家中外保险公司的总部基本上都设置在北京和中国沿海城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虽然在大陆已普遍设立,但多数又集中

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这就造成了保险市场发育不均衡性。这种分布上的不均衡,对中国保险业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 第四,中国保险业的专业经营水平还不高。粗放式经营与销售方式单一,产品结构简单与供给不足,以及缺乏专业人才是经营水平较低的显著特点。这都表明了当前中国保险经营水平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第五,保险市场还未形成完整体系。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相对来说两头大中间小,即保险主体与保险市场发展很快,而中介组织发展缓慢。 第六,再保险市场发展滞后和保险监管亟待加强。目前监管还基本上处于被动的监管状态,监管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不够。对于关系到保险行业稳定的偿付能力、资产负债质量、再保险安排等重要方面的监管力度不够。至于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还缺乏严密、完善的成套法律法规。 (二)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1.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 保险业是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2006年全国保费收入达到5,641亿元,是2002年的1.8倍,在世界排名第9位,比2000年上升了7位。也就是说,中国保险业的国际排名平均每年上升1位。截至2007年底,中国共有保险公司110家,其中外资公司43家,比2002年底的22家公司增加了21家;中国保费收入达7035.8亿元,是2002年的2.3倍,同期,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达420亿元,是

中国未来五年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

如今,关于职业规划、行业预测的话题越累越多,网络上关于未来十年、三十年最受欢迎的职业、最具发展前景的行业、最赚钱的行业、职业排行有成百上千万条,让人眼花缭乱。 然而,无论你打开多少个网站,你总会发现这些排名中有几个职业却是固定的,是媒体、专家以及职业规划大师们在他们的文章中均有提及的。因此,从多个知名网站中统计,由小编代为选择整理,推出未来三年内人才最为稀缺、发展最有前景的6大行业,希望能够为您的职业选择提供些许参考和指导。 保险业人才急缺 目前,我国境内有54家保险,保险中介机构170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7万多家,从业人员已达120万人。保费收入从不足5亿到2100多亿,中国保险业二十多年来取得了惊人成就。然而,巨大的市场仍然为保险行业提供了无限的发展机会,而外资保险公司的介入使中国的保险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市场对保险的专业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专业背景的理赔、核保人员供不应求,而具有专业资质的保险精算师、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人更是奇货可居,作为朝阳行业的保险业,人才的匮乏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因此现在入门正当时。 电信业发展最快,收入最高 谁也不能否认,电信是中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发展速度之快,加上其倍受争议的行业垄断,使中国电信多年来被看作是世界上少有的电信市场肥缺,其薪酬也最高。曾经一度电信行业的薪资水平依然雄居各行业榜首,行业年薪均值达到了52677元,而在管理层,电信/通信业的经理人的薪酬增幅也最大,薪酬增幅在30%以上的占35.7%。随着国家在电信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电信业发展依然后劲无穷。 信息化行业人才稀缺且“钱”途无量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在实现从以物质与能量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与知识为经济结构的重心的转变,企业不分大小、类别的均在上信息化,因此信息化人才(如管理软件顾问、项目经理、咨询顾问等)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高价值人才。近两年来单纯的IT技术人才越来越多,而价值依旧居高不下,信息化专业人才属于该行业的中高级人才,年薪随时间和层次的不同跨度普遍较大,可以从10万元到几十万甚至百万不等,此类专业人才“钱”景看好。 管理咨询业专业人才太少,需求太大 管理咨询业发展势头不可低估。02时年专家预测,在未来的10年中,中国管理咨询行业需求将以每年10倍的速度增加,到2010年我国管理咨询行业的有效需求总额将达到100亿美元。如今正是咨询行业发展的鼎盛时期,人才市场需求庞大,作为创业板最青睐的产业之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与强劲的发展势头相比,我国管理咨询行业的人才却明显不足,国内专业管理咨询人才少之又少,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人才的不足和市场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矛盾,需大量专业人才缓解矛盾。 环境能源行业人才不足成发展“瓶颈” 环保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我国环保产业面临严重人才不足,现有的环保技术人才难以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果环保技术人员按环保从业人员的5%计算,将需要50万人。我国现有的环保技术人员离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培养环保技术人才的任务十分艰巨。同时,政府的政策支持、社会的认可以及中国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使得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营销行业人才需求巨大,提升速度最快 市场营销已经渗入到各种各样的企业,人们对市场营销的观念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所以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将继续看好。“买卖”商品是企业、商家盈利的基本手段,因此营销高手成为企业竞相抢夺的人才。如随着房地产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购买商品房作为大多数人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若干思考 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保险思想和救济后备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主张“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荀子提出“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岁虽凶败水旱,使百姓无冻馁之患”。可谓最古老的社会保险思想。 我国古代一直施行各种赈济制度。据记载,周朝已建立各级后备仓储。战国以后,逐步形成一套较完善的仓储制度,魏有“御廪”;韩有“敖仓”,汉代设有备荒赈济的“常平仓”,隋朝设“义仓”;宋朝和明朝还出现了民间的“社仓”,它属于相互保险的形式。宋朝还有专门赡养老幼贫病的“广惠仓”,这可以说是原始形态的人身救济后备制度。 尽管我国保险思想和后备救济制度产生很早,但因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和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商品经济发展缓慢。从而保险业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都不具备。所以,始终没有产生商业保险。 中国资本主义形式的保险业是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通商贸易和 经济侵略而来的。在鸦片战争前,外国商人在对华贸易中,为了应付海盗、战争和变幻莫测的海上风险,需要保险的保障。1805年,英、印商人在广州成立“谏当保安行”,亦称为广州保险协会或广州保险社,这是外商在中国开设最早的保险公司。继英国之后,美国、法国、

德国、瑞士、日本等国的保险公司也相继来华设立分公司或代理机构,经营保险业务。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在一些进步知识分子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如魏源、洪仁玕、郑观应、王韬、陈炽等人,他们纷纷著述立说,阐述各自的保险观点,为中国民族保险业的创建作了思想、舆论准备。清廷维新派发动的戊戌变法运动也为民族保险业的兴起提供了有利条件。1865年5月25日,上海义和公司保险行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民族保险企业,打破了外国保险公司对中国保险市场的垄断局面。1865至1912年的40多年间,成立的各类华商保险公司约有35家。1912年到1925年,陆续成立的保险公司有39家。1926年到1936年,全国有保险公司40家,分支机构126家。 随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有关保险立法亦为政府和社会人士所重视。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先后拟订了《保险业章程草案》、《海船法草案》和《商律草案》。北洋政府时期,曾聘请法国顾问爱斯嘉拟订了《保险契约法草案》。1917年,北洋政府农商部拟订了《保险法草案》。1929年12月,国民政府公布了《保险法》。1935年5月和9月,分别公布了《简易人寿险法》和《简易人寿保险章程》。1937年1月,国民政府公布了修改后的《保险法》、《保险业法》和《保险业实施法》。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内地保险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保险中心则由抗战前的上海转移到重庆。

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对策分析

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对策分析 一、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的现状第一,中国保险市场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寡头垄断。从中国目前保险市场情况分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占有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96%。而其中,国有独资的人保、中国人寿则几乎占去保险市场份额的70%。中国人寿占去了寿险市场份额的77%,人保占去了产险市场的78%。而机动车险市场中仅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就占82%。这就是说,中国保险市场虽然初步形成了竞争的格局,但这种以国有独资保险公司高度垄断市场的局面,特别是以少数几家保险公司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就是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的特点之一。 第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按照保险业发展的规律,保费收入一般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5%。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而论,年保费收入一般都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10%左右,而我国1998年保费总收入约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在世界排名70位左右。按人均保费计算,仅为100元人民币,虽然较恢复保险业务初期的人均不到10元人民币已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在世界排名第80位左右。当然,我们要达到西方发达国家人均保费2000多美元的水平还有距离。因为,从总体上来说,我们的经济还不发达,

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但同时又说明在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中国居民的保险意识与投资意识还要有一个提高过程。 第三,中国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从目前中国保险公司机构的分布而论,30家中外保险公司的总部基本上都设置在北京和中国沿海城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虽然在大陆已普遍设立,但多数又集中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这就造成了保险市场发育不均衡性。 第四,中国保险业的专业经营水平还不高。粗放式经营与销售方式单一,产品结构简单与供给不足,以及缺乏专业人才是经营水平较低的显著特点。目前,各家保险公司已经开发和销售的产品寿险产品品种并不少,但产品结构雷同和保险责任不足,是业内人士的普遍呼声。中国保险从业人员中真正受过系统保险专业教育又有保险专业水平的保险专业人才不到30%,其中既了解国际保险市场又懂得精算和计算机技术的高级人才更是毛凤鳞角。这都表明了当前中国保险经营水平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为进一步完善市场法制化的建设,使外资公司进入市场更加有法可依,保监会也努力提高保险市场的专业化监管水平,也按照世贸组织透明化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保险法的制订和监管工作透明度,加强了监管工作的程序化和规模化的建设。这两年来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推进的速度明显快速化,

浅谈中国保险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8315669469.html, 浅谈中国保险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作者:钟惠平 来源:《财税月刊》2018年第06期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保险业的概念、其市场、以及通过不同标准进行的分类让读者对保险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进而介绍由于早期保险业乱象导致现在我国保险业得不到广大民众的信任,接着对保险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做一个简略的分析。 关键词保险业;发展现状;发展前景 保险业是指将通过契约形式集中起来的资金,用以补偿被保险人的经济利益业务的行业。保险市场是买卖保险即双方签订保险合同的场所。它可以是集中的有形市场,也可以是分散的无形市场。 按照保险标的的不同,保险可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 财产保险是指以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农业保险等。它是以有形或无形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一类补偿性保险。 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当人们遭受不幸事故或因疾病、年老以致丧失工作能力、伤残、死亡或年老退休时,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保险人对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给付保险金或年金,以解决其因病、残、老、死所造成的经济困难。 按照与投保人有无直接法律关系,保险可分为原保险和再保险。发生在保险人和投保人之间的保险行为,称之为原保险。发生在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的保险行为,称之为再保险。 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而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和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我们把从事保险工作的人称之为“搞传销的”,把保险销售员叫做“卖保险的”。“我们”是谁?“我们”是中国人民的大多数。“搞传销的”和“卖保险的”是对中国保险业一种污蔑性的称呼,这里并不说明大多数中国人民无知和不尊重人,要知道,能让14亿中国人中的大多数都认可的这样一种评价,绝对不只是空穴来风,也不是不了解所能一笔带过的,这些评价反映了我国保险业并不得人心,这里我们对保险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做一个简略的分析。 纵观我国保险业20年的发展,客观地说,中国保险市场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保险发展历程及趋势分析

中国保险发展历程及趋势分析 中国1980年恢复办理国内保险业务以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保险业飞速发展:1980年以来,中国保险业务以年均34%的速度增长,2001年全年保费总收入达 2112."28亿元,保险深度为 2."2%,保险密度为 168."98元;有中外保险公司53家,中国保险业总资产为 4591."07亿元,较1992年增长了8倍;保险中介机构170家。此外还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112家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14个城市设立了200余个代表处。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1980~1985年的恢复阶段。中国在1980年和1982年先后恢复国内财产险业务和人身险业务。这一阶段保险市场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垄断,产寿统一经营,险种单一,且保费收入中财产险份额大大高于人身险;1986~1991年的平稳发展阶段。以198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生产保险公司成立为标志,区别于前一阶段的突出特征是出现了包括新疆兵保、太平洋、平安等在内的4家保险公司,中国保险市场由中国人保独家垄断的格局在形式上被打破;1992年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以1992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首家外资保险公司——美国友邦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成立为标志。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最为重要的阶段,明显区别于前两个阶段的特点,集中表现在: 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多元化的市场格局初步形成;保险业实现产寿分业经营,保费收入结构发生变化,人身险份额超过财产险;保险险种迅速增加,保险服务改善;保险监管的组织体系和法规体系逐步建立,中国保险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国有保险公司为主,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寡头垄断的市场竞争新格局。-一、"中国保险市场的现状 1.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持续增长,但产寿险增长不同。 原保险保费收入 1、财产险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及趋势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及趋势 中国保险市场是全球最重要的新兴保险市场之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保险业发展的新趋势将对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保险业在经营理念、发展模式、扩张路径和运营模式等方面将发生深刻的变革。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保险资本、人才、产品、服务跨国界流动,加剧了全球保险业国际化经营态势,国际保险业结构性调整步伐加快,各种创新活动空前活跃。中国保险市场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新兴保险市场之一,保险业国际化将对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推动中国保险业不断变革和向前发展。 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状况 (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保险业持续快速增长,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整体实力、发展动力和内在活力明显增强。2007年,我国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7035.8亿元,是2002年的2.3倍,世界排名第9位,比2000年上升了7位,自十六大以来保持年均18.2%的增长速度;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2.9万亿元,是2002年的4.5倍;全国共有保险公司110家,比2002年增加68家。与此同时,我国保险业不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较弱。我国保险业在社会和人民急需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农业保险、责任保险等业务领域还没有取得大的突破,在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服务“三农”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远未充分发挥出来。 (二)是发展粗放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性改变。我国保险业在高速增长的同时,普遍存在重业务规模扩张、轻价值管理和效益增长的倾向,很多公司通过铺设机构、跑马圈地实现外延式、粗放型规模增长,产品服务创新不足和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费用支出居高不下,盈利能力不强。 (三)是在金融竞争的基本格局中处于劣势。当前,我国金融业改革向纵深发展,各类金融机构对金融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金融市场新格局形成的步伐正在加快。保险业整体规模虽然显著扩大,但在金融资产增量中获取的份额仍远低于银行业和证券业,竞争实力和业务规模相对薄弱。要从根本上逐步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充分认识国际保险业发展新趋势,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保险业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中把握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未来。 二、国际保险业发展新趋势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自由化以及信息技术革命的趋势下,国际保险业呈现出值得重视的发展态势。 1.以客户为中心,走金融保险业融合道路,实现业务经营综合化。近年来国际金融保险业综合经营的模式不断深化,各国金融保险企业从最初在组织架构上

中国保险业现状与发展前景的分析

中国保险业现状与发展前景的分析 纵观我国保险业20多年的发展,中国保险市场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加入WTO后,中国保险业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就中国保险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前景作出分析,同时提出加入WTO后应采取的对策。关键词:保险业现状发展趋势挑战潜力对策 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一个以国有保险公司为主体,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外资保险公司争相入市,多家保险公司竟争发展的保险市场新格局已初步形成。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保险业与之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一)中国保险业在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1、业务快速发展。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中国的保险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2003年保费总收入达到3880.4亿元,比上年增长27.1%,相当于1999年的2.8倍;保险业总资产达到9122.8亿元,比上年增长41.5%;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8739亿元,比上年增长51.4%。2003年保险密度为287.44元(即每个公民的平均保费),保险深度为3.33%,中国保险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2、市场体系逐步健全。截至2003年底,全国共有保险公司61家,其中中资保险公司24家,外资保险公司37家。按业务性质分,财产保险公司25家,人身保险公司30家,再保险公司5家,政策性保险公司1家。此外还有6家保险集团(控股)公司,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专业保险中介机构705家,其中保险代理公司507家,保险经纪公司115家,保险公估公司83家,保险从业人员达到150万人。 3、体制改革进展顺利。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等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部分股份制保险公司通过吸收外资和民营资本参股,股权结构得到优化,治理结构逐步完善,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保控股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分别设立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把保险资金实行了专业化管理和集中统一运用。在探索保险资金管理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 4、法律法规初步完善。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保险业进入了有法可依、依法管理阶段。为适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中国保监会积极清理了与世贸组织规则不符的法律法规和规章。2002年颁布实施了新的保险法,与此同时中国保监会依据新保险法的有关规定,先后制定、修改了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等一系列配套的规章和制度。一个适合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已经逐步形成。 5、保险监管逐步与国际接轨。偿付能力监管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颁布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建立了偿付能力预警指标体系,符合中国国情的偿付能力监督制度框架初步建立。与此同时,实施了《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监管指标》、《财产保险公司分险种监管报表》以及《人身保险新型产品精算规定》等一系列监管规章。加强了保险业监管的制度建设。 (三)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20多年来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实际状况,预计在未来一个较长时期内,我国保险业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1.

论中国保险业的现状与发展

论中国保险业的现状与发展

论中国保险业的现状与发展 内容摘要:近些年来我国保险业发展很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水平还远远不够。但是中国保险业务快速增长,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市场体系日益完善,法律法规逐步健全,监管水平不断提高,风险得到有效防范。本文分析我国保险业发展状况并提出建议。意在促使我国保险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保险监管发展前景保险市场保险业发展前景高速增长 随着资本金融全球化浪潮的迅猛推进,国际间资本流通的速度不断加快,金融 业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金融业的发展不仅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而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整个市场体系的发展与完善起着催化、促 进和巩固作用。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金融的稳定或动荡,对各国经济会产生重大 影响。保险业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保险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产寿险的比例也发 生了变化,转向了以寿险为主的格局。中国保险市场的现状呈现出了如下的状态: 一、中国保险市场的现状 (一)保险公司逐步多元化 至2001年底,我国保险公司发展到52家,其中,中资保险公司20家,外资和 中外合资保险公司32家; 2002年底,保险公司发展到54家,其中,中资保险公司 20家、中外合资和外资保险公司分公司34家;2003年底, 保险公司发展到61家, 其中,中资保险公司24家、中外合资和外资保险公司分公司37家;2004年9月底, 保险公司发展到80家。 (二) 保险收入快速增长且潜力巨大 保险黄金10年从06年就开始了,现在正是最佳时间,现在的中国保险市场还 是比较乐观的,国家的重视以及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在加上银行利率一再下调, 保险法的完善等等因素导致人民观念增强。国外保险不断涌入中国市场啊。 (三)保险商品多样化、商品结构趋于合理 基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我国陆续开办了许多新的险种,如建筑工程 险、安装工程险、海洋石油开发险、履约保险、政治风险保险、产品责任保险、卫 星发射保险、核电站保险等,到1996年底我国开办的险种已达700多个,比1980 年增长了60多倍,比1990年增加了500多个险种;在人身险业务方面,自1982年 恢复以来,其险种也不断增加,客户在保险市场上基本能买到所需要的保险商品,

中国保险市场的概况

中国保险市场的概况 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前不久在第四届世界华人保险大会上表示,中国入世后,保险市场的需求将迅速增加,进展空间将更为宽敞。他说,依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中国将按照审慎的原则,逐步放宽对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限制,中国保险业将进入一个扩大和深化与世界保险业全面合作的新时期。 龙永图认为,中国入世后,保险市场的需求将迅速增加,进展空间将更为宽敞。这是因为:第一,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中国经济将显现连续稳固的高速进展,经济的进展将制造更大的保险需求;第二,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商业保险在人民的住房、养老、教育、医疗、失业救济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为保险业的进展制造前所未有的空间;第三,随着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自我保证的意识不断增强,对商业保险的需求更为迫切,一个越来越富裕起来的社会,为保险业的进展提供了现实的经济基础。 北京联合大学治理学院院长李培均也认为,连续20年国民经济的连续健康进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中国寿险业的进展奠定了基础。我国连续保持二十年经济高速增长,GDP一直保持8%的增长速度,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万亿元人民币,市场空间容量宽敞,连续、快速、健康进展的国民经济为寿险的进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社会保证体制改革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为商业保险带来历史性进展机遇。我国是一个社会福利、保证较低的国家,社会养老缺口每年达313亿人民币。鉴于国际普遍实行现收现付制社会保证制度财政支持不堪重负的现状,以及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社会、企业、个人共同构筑我国社会保证体系,适应新形式需求的社会保证制度为商业保险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家庭结构向小型化进展,带来庞大的养老压力。从业人员结构的改变、投资理念的转型,加大了对商业保险的需求。同时,公众保险意识的不断增强。商业保险保证经济健康运行、稳固人民生活的作用正在得到普遍确信和认同。 据有关方面估量,2010年中国的中产阶层可望达到2亿人。白领阶层是洋保险进入中国市场后大肆争夺的客户市场,而调查显示有一半以上的白领持币待购洋保险。陈东升称,在国内保险公司存在同质化、缺乏竞争的情形下,此次泰康通过品牌定位、产品创新、服务和营销方式的创新正是对加入WTO的一个应对措施。泰康人寿更加关注日益增长的工薪白领阶层,关注他们的成长,关注住房、汽车、保险日益成为白领消费的时尚潮流,以及为那个潮流的到来做如此一个应对的预备,同时对日益增长的那个群体以后向往的生活、价值观的跟踪和描述。 据了解,截至目前,已有30家左右的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建立了经营机构,另有100多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建立了约200个代表处。在以后3-5年的一段时期,是保险竞争主体迸发、冲突和融合的时期。因此专家估量保险公司的数量平均每年以5-10家增长,到2005年可能接近100家(不含代理和经纪公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