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我讲成语故事

我讲成语故事

我讲成语故事
我讲成语故事

我讲(成语)故事

一、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推广普通话,进一步继承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活动内容:

可以是学过的课文,看过的故事书,改编或者是原创等童话色彩的内容。

三、活动时间:

四、活动地点:

五、参加对象:

六、活动过程:

1、个人参加,可带背景音乐,道具等。

2、每人讲故事时间控制在3—5分钟。

七、评分标准:满分为100分制。

1、普通话标准,语言流畅。(50分)

语音:普通话发音规范,字正腔圆,20分

语速: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适宜20分

声音响亮清晰10分

2、精神饱满、感情真挚,有创意的表演形式,表演得体。(40分)

3、仪态大方、表情自然。(10分)

暂定评委:语文老师、学习委员、班长、小组长

八、活动总结:

为营造良好的“书香校园”氛围,提高小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表达能力,丰富我校的校园文化。根据我班计划安排,我们班进行讲故事比赛。旨在通过本次比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分享阅读成果,挖掘潜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此次比赛活动是经过了几个星期的积极准备。老师对选手的参赛故事进行了反复的筛选并进行了反复的指导。在老师的教导下和选手们的努力下,选手们的水平在决赛中有了明显进步,各位选手的故事讲的是声情并茂、有声有色,赢得现场同学和评委老师阵阵热烈的掌声。突显了“讲故事”的特点,提高了比赛的质量。

总结本次比赛,有以下几个特点:1、教师指导认真,选手们靓妆登场,激情投入,高潮迭起,令选手、评委老师和观看比赛的学生即紧张又兴奋。2、选手比赛时的面部表情非常丰富,肢体语言大方得体,声音抑扬顿挫,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体现出了学生的多才多艺。

本次活动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小学生创设才艺表演的平台。这次比赛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开始,参赛孩子们都做到脱稿,流利地讲述,他们绘声绘色的表演使在场的评委们忘记了疲劳,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伴随着一首首美妙的背景音乐引人入胜,将老师和同学们带到了浓浓的故事氛围中,有的孩子还一边讲故事一边做动作,神采飞扬,憨态可掬,不时博得台下阵阵掌声和笑声。为本次比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次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心智,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同时也掀起了学校读书系列活动的热潮,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让学生学到了立身做人的道理。

寓言故事与成语故事的区别

1#成语故事很大部分是历史典故,是发生过的事情,然后人们用一个成语将这些事情总结、浓缩为一个简短的句子或短语,以方便地表达整个故事和故事要讲述的内容,在功能上不一定要有积极的寓意。比如“百步穿杨”、“沉鱼落雁”这些,只是具备一种描述、形容的作用,并不需要给人启发。寓言故事是根据事实或者编造的故事向人们讲述一个道理,给人以启发。并且大部分寓言,是为了讲述一个道理而编造的,并没有真实的根据。在收编成语故事的时候,有时候人们也会把寓言收编进去,并且历史本身就带有很多值得人们思考的道理,因此,很多成语都能带给人一些道理。说白了,成语固有合适寓言故事的分类主要是在讲述故事的目的上有不同,成语故事的目的是补充成语没有完全表达的内容,使成语更容易理解,寓言故事的目的就是讲述道理,两者不矛盾,只是分类不同。很多成语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寓言故事,但不能因此就说成语故事就是寓言故事。 2#所谓寓言即有所寄托的话;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它往往用精练的语言表现出丰富的内容。特点:①结构的相对定型性。②意义的整体性。③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④形成的历史性。⑤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来源:①历史故事。②寓言故事。③神话或其他传说。④古典文学作品。——由此可见,二者是交叉关系。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如“小题大做”、“后来居上”等。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等。--摘自1997年版《现代汉语词典》可见,成语故事的范畴大,成语中的一部分是寓言故事的浓缩,如:狐假虎威、刻舟求剑……3#寓言,即是区别。严格讲,成语故事,是后人认为有价值而将曾经发生的的事情凝练而成的(成语)。寓言故事,是指为启发讲理而编造的故事(有的还是具备一定根据的)。有关寓言故事的成语拔苗助长杯弓蛇影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高山流水邯郸学步惊弓之鸟井底之蛙刻舟求剑买椟还珠南柯一梦南辕北辙滥竽充数庖丁解牛杞人忧天黔驴技穷鹬蚌相争守株待兔螳螂捕蝉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掩耳盗铃叶公好龙愚公移山郑人买履智子疑邻……4#成语故事大部分是历史典故,是发生过的事情,然后人们用一个成语将这些事情总结、浓缩为一个简短的句

寓言成语故事文字版大全

寓言成语故事文字版大全 安然无恙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恙,疾病,借指灾祸。 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齐策四》,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 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使者不悦,曰:臣奉 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太子丹接位为 赵孝成王。因为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负责处理。赵威后是一个比较贤明而有见识的中年妇女。她刚刚主持国事的时候,秦国加剧了对赵国的进攻。赵国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威后把 她的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人质,然后再出兵。赵威后舍不得小儿 子离开,但是听了大臣触龙的意见,还是把长安君送到齐国。齐国出 兵协助赵国打退了秦军。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威后还没有拆信 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 齐国使者听了心里很不高兴,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 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能够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 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威后微微一笑,说:不是的。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 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能够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 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则无恙的典故,后来演化出成语,安然无恙。 【暗渡陈仓】

楚汉相争时,项羽凭借强大的实力,违背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自立为西楚霸王,把汉中和巴蜀一带封给先入关中的刘邦。刘邦听从 谋士张良的计策,到汉中时,人马过后,烧毁沿途的栈道,表明自己 不再回关中了。项羽从此放松了对刘邦的警惕。后来,刘邦拜韩信为 大将,命士兵修复原来烧毁的栈道,装作要从栈道出击进攻关中的样子,实际上却带领主力部队抄小道趁守将不备袭击了陈仓,进而攻人 咸阳,占领了关中,揭开了楚汉大战的序幕。 【白头如新】 西汉时期,邹阳有一次因为受人诬陷,被梁孝王关进监牢,准备 处死。邹阳十分激愤,他在狱中给梁孝王写了一封信,信中列举事实 说明:“待人真诚就不会被人怀疑,纯粹是一句空话。” 他写道:“荆轲冒死为燕太子丹去行刺秦始皇,不过太子丹还一 度怀疑他胆小畏惧,不敢立即出发。卞和将宝玉献给楚王,不过楚王 硬说他犯了欺君之罪,下令砍掉他的脚。李斯尽力辅助秦始皇执政, 使秦国富强,结果被秦二世处死。所以谚语说:‘有白头如新,倾盖 如故。’双方互不了解,即使交往一辈子,头发都白了,也还是像刚 理解时一样;真正相互了解,即使是初交,也会像老朋友一样。” 梁孝王读了邹阳的信后,很受感动,立即把他释放,并做为贵宾 接待。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一叶障目古时候,楚地有个穷苦的读书人,读《淮南子》这部书时,看到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螳螂用树叶遮住自己的身体,其他小昆虫就看不见它,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树叶,就能用它隐藏自己的身体。 看到这里,书生呆呆地想:要是我能得到那片树叶,该有多好。我用树叶遮住自己,想要什么只管到集市上去拿,再也不会过这苦日子了。 想到这里,他扔下书就往树林跑去,想找那种螳螂藏身的树叶。他抬着头,一棵树一棵树地找过去,脖子都酸了,也没找到那种叶子。 忽然,他看见一只螳螂躲在一片树叶的背后。他高兴极了,赶紧爬上树,准备采那片叶子。可巧,一阵风吹过来,树叶纷纷飘落,他要采的那片叶子也落到地上。 究竟哪片树叶是螳螂藏身的那片,他怎么也分不清。好不容易找到的宝贝树叶总不能不要呀!它准在这堆树叶里。书生脱下衣服,把地上的树叶都包了回去。 回去之后,他一片一片地拿起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能看见我吗?”起初,他妻子老老实实告诉他:“看得见。”后来,见他没完没了地问,他妻子不耐烦了,说:“别问了,看不见了。”他高兴地跳起来,大声喊道:“宝贝可找

到了!宝贝可找到了!”说完,拔腿就往市场跑。 市场可真热闹,什么东西都有。书生满心欢喜,一只手拿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另一只手去偷人家的东西,结果,给人当场抓获,被扭送到县衙门。 县官审问他的时候,他老老实实地说:“我找到了一片能隐身的树叶,用它遮住自己的眼睛,什么都看不到,这才去拿人家的东西。不知怎么搞的,这片树叶失灵了,我给别人看见就被逮住了。” 县官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知道他是个书呆子,训斥了一顿就把他释放了。 ——《笑林》 【故事启示】古语有云:“尽信书不如无书。”任何理论都不能盲目轻信、盲目崇拜,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和验证,以谦虚、谨慎的态度来看待。再有,无论做事,还是在看待和研究问题时,我们都不能一叶障目,自以为是,被局部现象迷惑,而要从多角度多视角充分地分析问题,了解问题的实质,这样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成语释义】比喻被眼前细小、局部的事物蒙蔽,看不到事物的本质和整体。 【活用例句】你们不能~,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我们所取得的业绩。 【近义】一叶蔽目、盲人摸象

用英语讲成语故事

用英语讲中国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之一 对牛弹琴 古时候,有一个人琴弹得很好。一次,他对着牛弹了一段曲子,希望牛也能欣赏他的技巧。曲子虽然很好听,但是牛却丝毫不理会,只顾埋头吃草。这个人只好叹了口气离开了。“对牛弹琴”这个成语,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也用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Playing the Lute to a Cow In ancient times there was a man who played the zither(古筝)very well.Once,he played a tune in front of a cow, hopping that the cow would appreciate it. The tune was melodious(悦耳的),but the cow showed no reaction, and just kept on eating grass. The man signed and went away. This idiom is used to indicate(显示;象征)reasoning with stubben(顽固的;固执的)people or talking to the wrong audience. 成语故事之二 刻舟求剑 战国时期有个楚国的人,得到一把宝剑,非常珍爱。一天,他坐船过江,不小心把宝剑掉到江中去了。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船靠岸后,他就从刻有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找他的剑。 “刻舟求剑”这个成语讽刺那些办事迂腐,不知道变通情况的人。 Notching the Boat to Find the Sword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a man in the State of Chu had a sword which he cherished(珍爱;珍惜)very much. One day, when he was crossing a river in a boat, the sword suddenly fell into the water. The man the made a mark on the side of the boat at the spot where the sword had fallen overboard. When the boat reached the shore, he jumped from the spot he marked into the water to look for his sword. This idiom satirizes(讽刺)those who stick to rigid rules instead of taking changed circumstances(情况)into account. 一箭双雕 南北朝时代,有个名叫长孙晟的人,聪明敏捷,特别善于射箭。一天他同朋友一起去打猎,忽然看见两支雕在空中争夺一块肉。他的朋友立即给了长孙晟两只箭,说:“你能把两只雕都射下来吗?”长孙晟不慌不忙拉开弓,只射了一箭,就把两只雕同时射下来了。朋友直夸他好箭法。英语小故事尽在英语学习网 这个成语比喻用一种办法同时得到两种收获或效果。英语小故事尽在英语学习网 Killing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英语文章尽在英语学习网 In the period of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420-589) there was an expert archer named Zhan sun Shang. One day he went hunting together with a friend. Suddenly they saw two vultures fighting for a piece of meat high in the air. His friend handed him two arrows, and said, “Can you shoot down both vultures?” Zhangsun Sheng effortlessly killed both vultures with only one arrow. Mao Sui Recommending Himself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 State of Qin besieged the capital of the State of Zhao. Duke

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

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 导读:好词好句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 1、毛遂自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2、四面楚歌:比喻四面被围,孤立无援,陷于绝境。 3、天衣无缝:比喻事物非常自然完美,无任何纰漏破绽可寻。 4、栩栩如生: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邯郸学步:比喻学人的长处没学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东西也丢了。 6、一日千里:原来形容马跑得很快。现在形容进步快或发展迅速。 7、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8、安居乐业:形容人们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9、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比喻人或事物表里不一,外表华美,内质败坏。 10、半途而废:比喻做事中途停止,不能坚持到底。 11、无价之宝:指极其稀有的珍贵物品。 12、哄堂大笑: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13、鸡犬不宁:形容侵扰得很厉害。 14、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里面充数,也用来表示自谦。 15、事半功倍:比喻费力小,收效大。与“事倍功半”意思相反。

16、庸人自扰:自扰:自找麻烦。指本来没事,自己找麻烦。 17、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有时也作“画蛇著足”。 18、无能为力:多指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或解决某个问题。 19、叶公好龙: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但并非真正爱好它。 20、迎刃而解:形容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毫无阻挡。 21、骄兵必败:比喻自以为强大而轻敌的军队,必定要打败仗。 22、自相矛盾:比喻自己的言行前后相互抵触。 23、熟能生巧:指做事情熟练了,就会掌握窍门。 24、如鱼得水:比喻得到与自己很投合的人或很适合自己的环境。 25、黄粱一梦:比喻虚幻,一场空。也作“黄粱美梦”。 26、持之以恒:指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27、风吹草动:比喻一点点动静或轻微的动荡。 28、大器晚成:比喻有大才能的人要经过长期磨练,往往成名较晚。 29、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顽强的毅力,不怕困难。 30、三顾茅庐:比喻真诚地再三邀请人家。 31、螳螂捕蝉:蝉:知了。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 32、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33、庖丁解牛: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小学生讲成语故事

小学生讲成语故事 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称帝,建立了隋朝。隋文帝有志于统一中国,在北方实行了一系 列富国强兵的政策,国力大增。而当时长江南岸的陈朝后主陈叔宝却十分荒淫,不理朝政。他虽知道隋文帝有意征伐,却依恃长江天险,并不把这事放在心上。 一次,隋文帝向仆射高颖询问灭陈的计策,高颖回答说:“江南的庄稼比江北成熟得早,我们在他们的收获季节,扬言出兵,他们一定就会放弃农时,屯兵防守;他们作好了 准备,我们便不再出兵。这样来几次,他们便不会相信。等他们不作准备,我们突然真的 出兵渡江,便可打得他们措手不及。另外,江南的粮食不像我们北方屯积在地窖中,而屯 积在茅、竹修建的仓库中,我们可暗地差人前去放火烧毁它,如果连烧几年,陈朝的财力 就大大削弱了,灭掉它也就容易得多了。” 一次,隋文帝向仆射高颖询问灭陈的计策,高颖回答说:“江南的庄稼比江北成熟得早,我们在他们的收获季节,扬言出兵,他们一定就会放弃农时,屯兵防守;他们作好了 准备,我们便不再出兵。这样来几次,他们便不会相信。等他们不作准备,我们突然真的 出兵渡江,便可打得他们措手不及。另外,江南的粮食不像我们北方屯积在地窖中,而屯 积在茅、竹修建的仓库中,我们可暗地差人前去放火烧毁它,如果连烧几年,陈朝的财力 就大大削弱了,灭掉它也就容易得多了。” 隋文帝采取了高颖的计策,经过七年的准备,在公元588年冬下令伐陈。出发前,他 对高额说:“我是天下者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够因为一条像衣服带子一佯狭窄的长江的阻隔,而不去拯救那里的老百姓吗?”隋文帝志在必得,派晋王杨广为元帅,率领五十万大 军渡江南下,向陈朝的都城建康发动猛烈的进攻,并很快就攻下建康,俘获了陈后主, 灭掉了陈朝。 从前,楚国有个书呆子,家里很穷。 一天;他正在看书,忽然看到书上写着:“如果得到螳螂捕捉知了时用来遮身的那片 叶子,就可以把自己的身体隐蔽起来,谁也看不见。”于是他想:“如果我能得到那片叶子,那该多好呀!” 从这天起,他整天在树林里转来转去,寻找螳螂捉知了时藏身的叶子。终于有一天, 他看到一只螳螂隐身在一片树叶下捕捉知了,他兴奋极了,猛一下扑上去摘下那片叶子, 可是,他太激动了,一不小心那叶子掉在地上,与满地的落叶混在一起。他呆了一会,拿 来一只簸箕,把地上的落叶全都收拾起来,带回家去。回到家里他想:“怎样从这么多 叶子中拣出可以隐身的叶子呢?

寓言成语故事

对牛弹琴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yì),善于弹琴。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如醉如痴。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xù)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曲子。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音乐的牛,非常无奈。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一段段奇怪杂乱的声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犊(dú)发出的叫声。这时候这头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后来,人们就用“对牛弹琴”来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刻的道理,或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白白浪费时间;现在也用来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东施效颦(pín) 春秋时代,越国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无论举手投足,还是音容笑貌,样样都惹人喜爱。西施略用淡妆,衣着朴素,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见她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女性美。当她从乡间走过的时候,乡里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 乡下有一个丑女子,名叫东施,相貌一般,没有修养。她平时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却一天到晚做着当美女的梦。今天穿这样的衣服,明天梳那样的发式,却仍然没有一个人说她漂亮。 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青睐,因此回去以后,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胸口,紧皱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哪知这丑女的矫揉造作使她样子更难看了。结果,乡间的富人看见丑女的怪模样,马上把门紧紧关上;乡间的穷人看见丑女走过来,马上拉着妻、带着孩子远远地躲开。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里走来走去的丑女人,简直像见了瘟神一般。东施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她为什么很美,而去简单模仿她的样子,结果反被人讥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寻找适合自己的形象,盲目模仿别人的做法是愚蠢的。 叶公好龙

儿童睡前成语故事

儿童睡前成语故事 1井底之蛙 【典故】 《庄子》讲了一个浅井的虾蟆和东海之鳖的故事。一日,一只浅井的青蛙见到一只东海大鳖,便兴致勃勃地对它说:“我可快乐啦!出来就在井栏边跳来跳去,进去就在井壁砖缝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着我的两腋和腮;游到浅处,泥汤就没了我的脚。我独占一井之水,螃蟹和蝌蚪都没法跟我相比,你何不也下来看看?” 东海之鳖来到井边,左脚还没进去,石膝已经被卡住了。东海之鳖慢慢退了出去,然后对这只浅井青蛙讲述了大海的样子:“用千里之遥这样的字眼儿,不足以说明大海的广阔;用千仞之高这样的词,不足以量尽它的深度。大禹时十年九涝,海水没显出增加了多少;商汤时八年七旱,海水也并不见减少多少……”浅井的青蛙听得目瞪口呆,惊恐万分,茫茫然若有所失,它何尝想到还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大的世界呢! 【释读】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2叶公好龙 【典故】 鲁哀公经常向别人说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欢有知识才干的人。有个叫子张的人听说鲁哀公这么欢迎贤才,便从很远的地方风尘仆仆地来到鲁国,请求拜见鲁哀公。 子张在鲁国一直住了七天,也没等到鲁哀公的影子。原来鲁哀公说自己喜欢有知识的人仅仅赶时髦,学着别的国君说说而已,对前来求见的子张根本没当一回事,早已忘到脑后去了。子张很是失望,也

十分生气。他给鲁哀公的车夫讲了一个故事,并让车夫把这个故事转 述给鲁哀公听。然后,子张悄然离去了。 终于有一天,鲁哀公记起子张求见的事情,准备叫自己的车夫去 把子张请来。车夫对鲁哀公说:“他早已走了。” 鲁哀公很是不明白,他问车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来的吗?为什 么又走掉了呢?” 于是,车夫向鲁哀公转述了子张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这样的: 有个叫叶子高的人,总向人吹嘘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欢龙。他在衣 带钩上画着龙,在酒具上刻着龙,他的房屋卧室凡是雕刻花纹的地方 也全都雕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叶子高是如此喜欢龙,很是感动。 一天,真龙降落到叶子高的家里,它把头伸进窗户里探望,把尾巴拖 在厅堂上。这叶子高见了,吓得脸都变了颜色,惊恐万状,回头就跑。真龙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实那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只不过 是形式上、口头上喜欢罢了。 【释读】 比喻自称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正爱好,甚至害怕。 3掩耳盗铃 【典故】 春秋时候,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 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 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 家去。不过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 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

五十个成语故事的出处

1、一鼓作气(曹刿guì)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0、接竿而起(陈胜)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11、三顾茅庐(刘备)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2、孺子可教(张良)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寓言成语小故事

寓言成语小故事 导读:(一)【买椟还珠】传说楚国有个珠宝商到郑国去卖珍珠,为了吸引顾客,他做一个很漂亮的用名贵木料做成的盒子,匣子还镶嵌着宝石和翡翠,看起来十分华贵。一个郑国的买主抱着珍珠匣子便以高价买下,打开匣子取出珍珠还给楚国商人。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二)【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三)【拔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四)【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五)【黔驴技穷】从前贵州一带没有毛驴,有一个好事者从北方运来一头毛驴放到山脚下吃草,山上的老虎发现了这个怪物,开始只有远远的望着,然后慢慢地靠近毛驴,被毛驴大叫吓了一跳,最后发现毛驴只能用蹄踢,再也没有别的本事就跳上去饱餐一顿。 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六)【对牛弹琴】古代音乐家公明仪每次弹琴时,他的琴声引来很多鸟儿与蝴蝶。当看到水牛在吃草,就对水牛弹奏几曲,结果水牛无动于衷地走开,公明仪大叹:“对牛弹琴,一窍不通。” 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七)【南辕北辙】战国时期,魏安王决定攻打赵国都城邯郸,大臣们都反对他,季梁给他讲一个故事:太行山的一个人驾车准备到

《成语故事》阅读教案

成语故事 第一课水滴石穿 一、教学目的: 1、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2、理解故事的愿意和现在引用的转换意。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指名学生说一说。 生1:我知道这则成语故事“水滴石穿”讲的是宋朝的一个县令张乖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将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对他说的话。 生2:“水滴石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缺点、错误虽小,但累积起来,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生3:现在,常从积极方面来使用,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2、学习“水滴石穿”这个成语: ⑴初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⑵指名学生读成语故事,及时纠正字音。 ⑶了解寓意: 师: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老师相机加以说明:“水滴石穿”这一个成语出自文中县令张乖崖的故事,是说他看见仓库管理小吏私自把一枚铜钱放入自己的口袋而严加询问,写出了“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批语。意思缺点错误虽小,但积累起来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后来也比喻做事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3、知识的拓展延伸

说说学习单元课文后其他方面的收获。 4、作业: 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教学反思 “水滴石穿”是一个成语故事,目的是教师引领着学生走近文本,深入文本,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去理解“水滴石穿”的精神,从而有所启发、感悟。在教学中,学生的理解有时很肤浅,他们只从表面上了解石头是被水滴滴穿了,水滴很顽强,但在“水滴石穿”的过程中水滴所表现的内在精神却被抛在一边,而“水滴石穿”精神的理解则是学生这节课有感而发的基础。 第二课滥竽充数 教学目标: 1、学习,《滥竽充数》的生字词。 2、详细讲解前这则成语故事。 3、让学生认真领悟这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 1、理顺故事发展的思路,把握重点字词句。 2、让学生体会这则成语故事包含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不少成语了,谁来说几个给大家听听? 生回答 师:同学们积累得还真不少,那有同学知道成语的来源吗? 生思索回答 师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民间口语,一是书本记载,本记载包括故事,典故,寓言。 师:今天啊,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成语故事》。带领学生读课题。 二、引读导悟《滥竽充数》 1、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故事。板书课题(滥竽充数)让学生齐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读一读,你们思考一下你们在读的时候需要做些什么? 生:画出本课生字词,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历史上的17则经典成语故事

历史上的17则经典成语故事 ⑴心无旁骛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教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教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仿佛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异想天开心不在焉,教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⑵按图索骥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快乐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慨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⑶南柯一梦 成语释疑: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成语出处: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成语故事:淳于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树下休息起来,没想到他因此就睡着了。在梦里,他看到槐安国的国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国去,随后把自己心爱的公主嫁给了他,并且派他担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这段时间里,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国王也很欣赏他。他五个儿子都有爵位,两个女儿也嫁给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国的地位非常高。 后来,檀萝国攻打南柯郡,淳于棼的军队输了,接着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这一切的不幸,让淳于棼不想在南柯郡继续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里,有人在国王面前说淳于棼的坏话,国王没有查证,就把他的孩子抓起来,还把他送回原来的家乡。一离开槐安国,淳于棼就醒了,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场梦。 不久,淳于棼发现庭院里的槐树下有一个蚂蚁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宫殿汉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梦中所见到的槐安国,应该就是这个蚂蚁洞。而槐树的最高的树枝,可能就是他当太守的南柯郡。 淳于棼想起梦里南柯的一切,觉得人世非常无常,所谓的富贵功名实在很容易就消失,于是,他最后就归隐道门了。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规定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完) ⑷布鼓雷门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成语寓言故事及含义_寓言故事的含义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成语寓言故事及含义_寓言故事的含义 成语固有合适寓言故事的分类主要是在讲述故事的目 的上有不同,成语故事的目的是补充成语没有完全表达的内容,使成语更容易理解,寓言故事的目的就是讲述道理,两者不矛盾,只是分类不同。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成语寓言故事及含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成语寓言故事及含义篇一:一叶障目 很久以前,楚国有个书生,一天,他从书中得知,螳螂捕蝉时遮蔽自己的身体的那片叶子,有隐身的功效。书生放下书,暗暗窃喜:哈哈,如果我能找到这么一片树叶,岂不是能够拥有隐身之术?于是,书生放下手中的书,来到郊外的树林里,找啊找,找了好久,终于在一棵大树下,看见一只螳螂躲在叶子后面,正准备捕蝉。书生顾不得礼仪体统,

脱下鞋子哼哧哼哧地爬上了大树。 嗬,所有的叶子都是一个模样,书生也分不清楚,哪片才是螳螂遮蔽身体的叶子了。情急之下,书生把整个枝头的叶子都摘了下来,然后背起叶子,哼着小曲儿回家了。 一到家,书生就迫不及待地把妻子拉进房间,拿出一片叶子挡在眼前,问妻子:“夫人,你能看见我吗?”妻子不明白缘由,老实地点点头说:“能看到。”书生扔掉这片叶子,又拿出另外一片挡在眼前,问:“夫人,你能看见我吗?” 他们试了一片又一片,最后,妻子不耐烦了,把眼一斜,说了句“看不见”就离开了。书生大喜,把树叶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喃喃地说道:“太好啦,太好啦,我终于可以拥有隐身之术啦!” 书生来到集市,一个老农正在路边叫卖:“卖梨啦,又香又甜的脆梨,大家快来买啊!”书生一瞧,那梨又大又水灵,顿时馋得直咽口水。可是一摸口袋,一文钱也没带,这可如何是好呢?忽然,书生一拍脑门,说道:“哎呀,我怎

适合给小学生讲的成语故事

适合给小学生讲的成语故事 1井底之蛙 【典故】 《庄子》讲了一个浅井的虾蟆和东海之鳖的故事。一日,一只浅井的青蛙见到一只东 海大鳖,便兴致勃勃地对它说:“我可快乐啦!出来就在井栏边跳来跳去,进去就在井壁 砖缝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着我的两腋和腮;游到浅处,泥汤就没了我的脚。我独占一 井之水,螃蟹和蝌蚪都没法跟我相比,你何不也下来看看?” 东海之鳖来到井边,左脚还没进去,石膝已经被卡住了。东海之鳖慢慢退了出去,然 后对这只浅井青蛙讲述了大海的样子:“用千里之遥这样的字眼儿,不足以说明大海的广阔;用千仞之高这样的词,不足以量尽它的深度。大禹时十年九涝,海水没显出增加了多少;商汤时八年七旱,海水也并不见减少多少……”浅井的青蛙听得目瞪口呆,惊恐万分,茫茫然若有所失,它何尝想到还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大的世界呢! 【释读】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叶公好龙 【典故】 鲁哀公经常向别人说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欢有知识才干的人。有个叫子张 的人听说鲁哀公这么欢迎贤才,便从很远的地方风尘仆仆地来到鲁国,请求拜见鲁哀公。 子张在鲁国一直住了七天,也没等到鲁哀公的影子。原来鲁哀公说自己喜欢有知识的 人只是赶时髦,学着别的国君说说而已,对前来求见的子张根本没当一回事,早已忘到脑 后去了。子张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气。他给鲁哀公的车夫讲了一个故事,并让车夫把这个 故事转述给鲁哀公听。然后,子张悄然离去了。 终于有一天,鲁哀公记起子张求见的事情,准备叫自己的车夫去把子张请来。车夫对 鲁哀公说:“他早已走了。” 鲁哀公很是不明白,他问车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来的吗?为什么又走掉了呢?” 于是,车夫向鲁哀公转述了子张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这样的: 有个叫叶子高的人,总向人吹嘘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欢龙。他在衣带钩上画着龙,在酒 具上刻着龙,他的房屋卧室凡是雕刻花纹的地方也全都雕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叶子高 是如此喜欢龙,很是感动。一天,真龙降落到叶子高的家里,它把头伸进窗户里探望,把

(完整版)50个成语故事大全

50个成语故事大全 1、专心致志 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志:志趣,心意。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 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 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 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

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胸有成竹 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

简短的寓言成语故事大全

简短的寓言成语故事大全 导读:本文简短的寓言成语故事大全,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妄自尊大】 西周的厉王生活奢侈,残酷的压迫和欺压人民。当时有位忠臣叫凡伯,常常冒死劝谏,希望厉王能改邪归正,但是他不但得不到厉王的重视,反而被奸臣所嘲笑。 凡伯眼看着渐渐衰弱的国势,内心格外焦急,于是就写了一首诗警告这帮小人。诗的大意是说:不是我老了,才说这些不该说的话,而是你们把忧患的事情当做儿戏。忧患还没有到来的时候,还能够防止;但是,一旦忧患越来越多,那就像让火焰熊熊燃烧一样,就没有办法补救了。果然,不久老百姓把周厉王赶到了很远的地方,再也没让他回来过。 【未雨绸缪】 诗经”中有一篇标题为“鸱鸮”的诗,描写一只失去了自己小孩的母鸟,仍然在辛勤的筑巢,其中有几句诗:“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意思是说:趁着天还没有下雨的时候,赶快用桑根的皮把鸟巢的空隙缠紧,只有把巢坚固了,才不怕人的侵害。 后来,大家把这几句诗引伸为“未雨绸缪”,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事先准备,以免临时手忙脚乱。

【闻雷失箸】 东汉末年,豪强并起,北方涿县的刘备也趁乱拉起了队伍。由于徐州牧陶谦等人的推荐,刘备于公元196年(建安元年)领兵驻扎徐州、下邳一带。但不久就被吕布、袁术打败,只好去投奔曹操。曹操知道刘备是一个有胆识的人,即给他以很高的礼遇。但是,刘备却一直胸怀异志。当时,汉献帝刘协由于不满曹操专权,将机密诏令藏在衣带中,要车骑董承组织力量诛灭曹操。刘备也是董承联系的对象之一。 正当董承等人密谋策划的时候,有一天曹操来到了刘备的住处。两人一边喝酒一边闲谈。曹操突然问刘备:“你说当今天下谁可以称得上英雄?”刘备故意说:“我看袁绍可以算得上英雄了。”曹操摇摇头,说:“我说,当今天下,只有你我二人可以称得上英雄!袁绍这样的人,根本不配!”刘备最怕的就是曹操知道自己的心思。因此,多少天来,他表面上一直装得庸庸碌碌,常常在菜园子里消磨时间,希望曹操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胸无大志的凡夫俗子。现在,曹操竟当面把自己说成是英雄,他不觉大吃一惊,连手中的匕箸也吓得掉到了地上。恰巧,这时正好突然响了一个霹雷。刘备乘机掩饰说:“这声霹雷真响,吓得我把匕箸都失落在地。” 刘备知道曹操对自己的看法后,便决心参加董承等人谋划的诛杀曹操的活动。但尚未等到他们动手,已被曹操发觉,董承、王子服、吴子兰等都被诛杀。只有刘备和在外地的马腾漏网。 后来,人们从这个故事引申出“闻雷失箸”这个成语,比喻内心惊慌,巧为掩饰。后亦比喻一场虚惊。

成语故事演讲稿范文

成语故事演讲稿范文 成语故事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汉语中有很多的成语,它们言简意赅,有很强的表现力。因此,人们在交际中都喜欢 用成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然而你是否知道,不少成语背后都有优美动人的故事。 今天,我就给大家揭开一个邯郸成语典故“小题大做”的面纱,共同体验它背后的魅力。 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七国争霸,局势混乱。赵国不仅是一个弱小国家,而 且当时的统治者赵孝成还是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燕国本来不是什么肥老虎,但是见赵国 软弱可欺,便派将军高阳军率领十万大军向赵国进发,企图把赵国一举拿下。这个消息一 传到赵王耳中,就把他吓得魂不附体,慌忙派人去请求齐国派大将田单到赵国率军开战, 这可使赵国的将军们奇怪了。赵国再怎么弱小,也并不是没有将才,何必舍近求远,去求 齐国派将应战呢?于是,文武群臣们力劝赵王,不要到齐国求将。可赵王一意孤行,结果,人家齐国逮住这个机会,想讹赵国一笔,提出了非常苛刻的条件:那就是用五十多座城池 来聘请田单将军。赵王虽然也觉得条件苛刻,但一想到燕国会把赵国灭掉,心里就发毛。 一咬牙便答应了。朝廷一下子沸腾起来,大臣们背地里都骂赵王昏了头,将军赵屠尤为不满,但又不敢公开反对,只好背地里对平原君发怨气:“赵王太糊涂了,赵国又不是没强 兵勇将,为什么要付出五十座城池的代价去换取田单将军呢?如果派我出战,我保证一百 天内将燕军赶出赵国。再者说,田单再怎么英勇彪悍,那也是人家齐国大将,他会为赵国 卖命吗?这连三岁小孩都知道的事儿,怎么他赵王就不明白呢?” 这个成语比喻日常生活中把小事情当作大事情来处理,所以最后得到的教训是:遇到 一只蚂蚁,可千万别召集全村人来踩。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2021成语故事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下午好!我是五四中队的尹俊翔,感谢大家给我这样的机会,能在这里和你们交流我 爱上读书的经历。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想:不爱读书的人,是不可能理解这 句话的真谛的。我爱上读书,还得从小说起,六岁时,我就学完了所有的拼音,尽管学得 比较扎实,但要想读一连串拼音还是感觉力不从心,所以,读拼音读物就感觉很累。我的 妈妈特别有耐心,只要一有空,准会坐在旁边陪着我一起读。有时候,读完一句话,都要 花上好长时间,读了后面的就忘了前面的。我多么希望妈妈能读给我听啊!可是妈妈总是

成语故事10个

成语故事10个 导读:料敌如神 (liào dí rū shén) 唐朝时期,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乱,唐玄宗任命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去讨伐安禄山,他料敌如神,斩叛将周万顷,击退高秀岩,收复方中、马邑等地。又与河东节度使李光弼一起击败史思明,受到唐肃宗的重用。 料敌如神的意思是:料:预料。形容对敌方活动预料非常准确。 斩草除根 (zhǎn cǎo chú gēn) 隐公六年,卫国与陈国联合讨伐郑国。郑庄公战败,向陈桓公求和。陈桓公不同意。他的弟弟劝他:“跟善人处好关系,跟邻国友好相处,这是立国根本,你就与他和好了吧!”陈桓公生气地说:“宋、卫是大国,我们陈国不是他们的对手,不打还说得过去;可是郑国是个小国,为什么不攻打它呢?”于是陈桓公坚持继续攻伐郑国。两年以后,郑国国力强大了起来,派兵攻打陈国。陈国大败,陈国的邻国都没有前来救助。就此事,百姓纷纷议论,说:“陈国自作自受,自讨苦吃,这就是长期做恶事却不知道悔过的结果。古书上说,做恶事很容易,恶事就如同草原上突然燃起的大火,无法扑灭,最后烧到自己的头上。周朝有一位大夫名叫周任,他就讲过这样的一个道理:作为一国的国君,要能做到当机立断,对待恶人、恶事,就像农夫在田间铲草一样,一定要连根挖掉,不让它们有再生长的可能。”。 斩草除根的意思是:除草时要连根除掉,使草不能再长。比喻除

去祸根,以免后患。 文武之道 (wén wǔ zhī dào) 周朝时期,民间有一个祭祀百神的“蜡”节日,孔子带弟子子贡去看热闹。子贡担心百姓只顾玩乐而会有危险。孔子给子贡解释道:“百姓成年累月在田间劳作,让他们放松一下,有张有驰,这是周文王与武王定下的规矩,这样便于更好地生产。”。 文武之道的意思是: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捕风捉影 (bǔ fēng zhuō yǐng) 谷永,字子云,长安(在今陕西西安市)人,汉成帝时担任过光禄大夫、大司农等职。 汉成帝二十岁做皇帝,到四十多岁还没有孩子。他听信方士的话,热衷于祭祀鬼神。许多向汉成帝上书谈论祭祀鬼神或谈论仙道的人,都轻而易举地得到高官厚禄。成帝听信他们的话,在长安郊外的上林苑大搞祭祀,祈求上天赐福,花了很大的费用,但并没有什么效验。 谷永向汉成帝上书说:“我听说对于明了天地本性的人,不可能用神怪去迷惑他;懂得世上万物之理的人,不可能受行为不正的人蒙蔽。现在有些人大谈神仙鬼怪,宣扬祭祀的方法,还说什么世上有仙人,服不死的药,寿高得像南山一样。听他们的说话,满耳都是美好的景象,好像马上就能遇见神仙一样;可是,你要寻找它,却虚无缥缈,好像要缚住风、捉住影子一样不可能得到。所以古代贤明的君王不听这些话,圣人绝对不说这种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