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期末试题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期末试题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期末试题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期末试题

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模块期末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5年前,在马来西亚,尼巴病毒使数百人丧命,这是因为森林火灾使得蝙蝠无处栖身。它们逃到猪圈,并通过蚊子感染猪。数百万头猪因此而死,病毒又传给了人类。这说明

A. 事物是普遍联系着的

B.病毒是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

C. 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D.人在病毒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2.恩格斯说“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这主要是强调()

A.人类应当为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而自豪

B.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C.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D.意识可以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

3. 国家组织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以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问题,这说明

A. 人们能够认识和改造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B.事物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

C. 原因和结果可以相互转化

D.人们能够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4. 古希拉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 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5.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龙,但是在人们的头脑中却有龙的形象龙的观念。对此解释错误的是

A. 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以特殊形式的反映

B. 意识可以凭借人们的主观想象而产生

C. 能动地反映外部世界是意识重要特点

D. 意识可以对现实材料进行加工创造出新形象6.“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一古语主要强调了:()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坚持投身实践的重要性

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D.间接经验比直接经验更重要

7.有人认为个人的渊博知识一是来源于亲自实践,二是来源于书本知识。对于这一观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①认为人的认识有两个来源②否定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③承认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④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8.2005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宏观调控答记者问时指出,经济发展慢了不行,那样就业压力就会更大,财政收入会减少,许多应该办的事业就会缺乏资金;经济发展过快也不行,那样经济运行紧张,难以为继。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温家宝总理的上述分析体现了①看问题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②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9. 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沟。”这句话给我

们的启示是

A. 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沟

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历史就会向前发展

C. 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

D.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

10.“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与这首古诗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俗语是

A.江山易改,本性难移B.流水不腐,户枢不蠧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11. 广东省高州市在发展水果生产中,因地制宜,不断调整布局,东部种荔枝,西部和南部种植龙眼,北部种植黄榄.杂果,水果种植面积达146万亩,年产量50多万吨,年产值超过15亿元,被列为全国水果百强市首位。这里包含的哲理是

A.水果生产要因地制宜

B. 水果生产重在调整布局

C.水果生产要走集约经营之路

D. 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12.在长期天气预报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其计算结果却发生很大的不同。在很多其它领域也发现了类似现象。对这类现象的研究形成了混沌学。混沌学深化了哲学因果论和规律论的原理,它更深刻地表明①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②普遍联系实际上指的是普遍的偶然联系③看似随机.偶然的现象背后是有其规律的④规律是必然联系,因此混沌现象无规律可循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3.网络教学因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但它不能对学生的个性给予关注,在学生求知求真的过程中不能使师生之间产生思想与情感的相互激荡。总之,网络教学缺乏一种人文的氛围,缺乏一种切实的与教学相关的实践。由此可以看出()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B.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客观的

C.事物是联系.变化.发展的 D.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方面

14.辩证的否定是( )

①事物的自我否定②事物发展的环节③事物联系的环节④绝对的否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正确分析国情,作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以下正确的认识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一切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出发得出的科学论断

B.社会都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低级阶段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一切从我国生产力状况的实际出发得出的科学论断

D.事物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具有普遍性意义

16.2005年1月1日,新中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拉开了序幕, 搞好经济普查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有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这体现的哲理是

A.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B.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就是整体

C.整体离不开部分

D.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17.日本政府执意通过日本右翼学者炮制的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历史教科书,这一行为严重

伤害了中国和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该教科书()

A.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

B.忽视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D.没有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

18.饮茶对健康有益,但茶叶中含有相当量的氟元素,氟元素超过安全量,就会引起氟魔牙和氟骨病的产生。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注意量的积累

B. 要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坚持适度的原则

19.“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废弃的资源。”这种说法是强调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

A.相互转化

B.相互依存

C.相互渗透

D.相互排斥

20. 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的关注。专家表示,现在如果不拆除塑料防渗膜,将来会对圆明园的生态和园林造成严重的后果。有关部门极其重视这个意见。重视反对意见的正确性在于()

A.事物的因果联系是主观的.具体的

B.整体和部分是相互作用.相互决定的

C.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防止片面性

D.矛盾双方都能转化

21.GDP是一个经济增长指标,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一国经济的规模和增长速度,但它不是反映经济发展的唯一指标。从哲学上看,增长和发展的关系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D.主流和支流的关系

22 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地区为了促进经济发展都把GDP最大化增长作为唯一目标,但随着时问的推移,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在发展观问题上的历史教训主要是:A.没有把握好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B.没有抓住主要矛盾

C. 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没有很好地贯彻全局观念

23.有人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追求及时行乐,醉生梦死,如今天的各类贪官,这样的人虽然活着实际已经死了;有的人虽然死了,他却永远活着,如焦裕禄逝世虽已40年,但他那不惧困难.不讲条件,艰苦奋斗.知难而上的精神,依然为人民所敬仰。这表明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不同的价值观对人生选择具有不同的作用 C.物质的东西是易灭的,伟大的精神是永恒的D.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4.树立起热爱祖国.决心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全部力量的坚定信念,这体现了() A.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B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C.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基础 D.社会价值以自我价值为基础

25.甲说:“我在故我思。”乙说:“我思故我在。”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B.甲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C. 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D. 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第二卷(50分)

三.简答题(共50分)

34.某中学课题组以《本市自来水厂的水资源状况及对策》为题,展开研究性学习。该课题组调研过程是:首先,在A.B.C三处采集水样化验,发现B.C处水质污染严重,A处水质污染程度较轻,但A处岸边有化工厂在建。接着,对D处水样化验,发现水良好。课题组根据上述调研,向市政府建议:(1)首先从D处引水,解决城市供水的燃眉之急。

(2)停建A处化工厂,同时治理B.C处水质。

该课题组的研究过程及建议主要体现了方法论的哪些哲学道理?(12分)

35.材料一:在用电的初始阶段,用直流输电,但输送电压不能太高(绝缘性能限制)于是发明了交流电机。交流输电又遇到了新困难,一是发电机并网同步困难,二是地下跨海输电送不出去,于是人们又在研究使用直流输电。

材料二:2002年12月21日,三峡至常州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单极系统送电成功。该工程是当今世界上送电电流最大的直流输电工程。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蕴涵了哪些哲理?(6分)(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2分)

(3)这两则材料对我们有何启示?(6分)

36.材料一:载人航天,是当今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从“神一”到“神六”,每一次发射都进一步优化,每一次飞行都有所完善改进,每一次空间试验都有新的收获。越是伟大的工程,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就越多。在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飞船之后,我国圆满完成“神舟6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神六“多人多天”飞行成功,无疑为下一步的航天员出舱活动.航天器交会对接以及建立空间站打下坚实的基础。预计在2007年左右实现航天员出舱和在太空行走。2009年至2012年,我们要完成发射目标飞行器,在空间轨道上实施飞行器的空间轨道交会对接技术,便可以形成真正的空间站;再向前发展,中国人将探测月球,甚至火星等更遥远的星体。

材料二:一位航天人说:“我在中学读书时就立志投身航天事业,至今无怨无悔!”还有航天人说:“我们团队中有许多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他们科学求实.勇于登攀.团结协作.淡泊名利.默默奉献。”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6分)

(2)请运用人生观知识,分析航天人的话对我们有哪些启示?(5分)

37.材料一:2005年11月18日下午,博螯亚洲论坛2005国际文化产业会议在中山市隆重开幕。中山市委书记崔国潮在会上做了《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创意中山》的发言。他表示,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意中山,使创新成为中山人积极的生活态度,让创意变为财富。

材料二:有专家认为,岭南特色是广东发展文化产业的传统依托,但过于偏爱和依赖“粤味”,则难以跳出狭隘地域和“小传统”的限制,使广东的某些文化产业难以走出岭南。

⑴从哲学上说,为什么要“使创新成为中山人积极的生活态度”?(8分)

⑵运用所学哲理回答:广东文化产业如何实现发展。(5分)

35答:(1)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分)

②在尊重客观规律前提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分)

③认识随时间的发展而发展(1分)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

标准。(2分)

(2)说明:人们能够有效地改造自然界、为人类造福;(1分)

人们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困难,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1分)(3)积极参加时间活动,要遵循客观规律。(1分)

要有顽强的意志,克服困难,战胜困难;(1分)

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胜不骄,败不馁。(1分)

36答:(1)①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2分)从“神一”到“神六”的过程,每一次优化、完善、改进和新的收获;从神六“多人多天”飞行成功到预计实现航天员出舱和在太空行走、完成发射目标飞行器、形成真正的空间站;再到中国人将探测月球,甚至火星等都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2分)

②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与曲折性的统一。(2分)“神一”到“神六”的过程,遇到艰难险阻,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分)

③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辨证统一。(2分)“神舟5号”是“神舟6号”成功发射的前提和基础。神舟6号”是在“神舟5号”实验基础上引起的质变。从“神舟6号”到空间实验室,再到空间站、探测月球等,是在实验基础上不断量变、质变的过程。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和准备。(2分)

(2)(2)①航天人从小立志投身航天事业,启示我们要树立崇高理想;(3分)②航天人淡

泊名利、默默奉献,体现了人生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启示我们要多为社会做贡献;(3分)③航天人科学求实、勇于登攀、团结协作,启示我们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顽强拼搏的集体主义精神。(2分)

37、答:⑴之所以要坚持“创新”,是因为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和革命批判精神的根本要求;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是迎接未来科学技术挑战的需要——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⑶①要坚持联系的观点,树立整体意识,把岭南文化置于中华文化大背景下谋求发展;

②要坚持发展观点,与时俱进,实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运用创造性思维,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③坚持辩证否定观,继承传统又不囿于传统,光大岭南文化精华;

④根据广东文化发展的实际,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题目⑶只需答出其中的3点即可得满分)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1)哲学源于生活。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2)哲学指导生活。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5、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1)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b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

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含义: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什么?他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根本分歧 ....: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方法、课时总汇(写教案实用)

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方法、课时总汇(写教案实用)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1)哲学的含义 (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4)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 ◇理解:(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哲学的本义和任务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分析:(1)联系身边的生活分析其中的哲学思想 (2)列举人们具体的世界观并分析哲学的含义 (3)用史实分析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 (4)分析马克思、恩格斯、黑格尔等哲学家的哲学思想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对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的分析,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3)通过对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知识三对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 (4)通过对身边生活事例、哲理故事、哲学家观点的体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我们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 (2)通过对哲学概念、世界观概念的分析,激发自觉树立科学世界 观、自觉增强哲学修养的热情 (3)通过对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学习,增强我们以哲学为指导,学好具体知识的自觉性 二、【重点、难点】: 1、哲学与爱智之学 2、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三、【教学方法】: (1)运用比较法,理解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2)运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地理解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关系。 (3)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整理哲理故事。 (4)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的世界观自觉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四、【教学课时】: 2节 五、【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3)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理解: (1)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2)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3)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分析: (1)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2)从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论断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3)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能力目标: (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2)比较、分析的能力 (3)抽象思维能力 3、态度、价值观目标 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二、【重点、难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三、【教学方法】: (1)列举古代思想家的著名言论,进行分析、判断。 (2)从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具体做法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必背要点

《生活与哲学》重点哲理(必背) 1、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把握、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要求我们在尊重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物质与意识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要求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意识,坚持求真务实精神,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丧失斗志。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思想意识。 (4)实践与认识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求我们要立足实践,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人的实践活动有巨大推动作用,要求我们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认识过程原理及方法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将认识向前推移。 (6)真理原理及方法论:真理具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发展真理。 (7)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直接现实性 2、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①总特征——联系观、发展观②实质与核心——矛盾观 (1)联系观原理及方法论:①联系具有普遍性(3句)、客观性(2句)、多样性,要求我们用联系观点看问题;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分析和把握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及方法

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整理汇总

必修4《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 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 论的指导。 5、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6、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8、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 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局限性——这些观点是一种可贵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 具体的物质形态(金、木、水、火、土、气)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 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 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 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9、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我、吾、人、心、感觉、感知、知觉) 客观唯心(上帝、神、理、理性、绝对精神) 10、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1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1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课程纲要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 课程类型:必修4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生活与哲学》 授课时间:43课时 设计:郑州市第七中学高三年级政治备课组 授课对象:高三年级 课程目标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你将能: 1、 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展; 2、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树立和追求崇高的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课程内容与安排 [课时1]始业教育:解读本模块的《课程纲要》、学案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 内容标准: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学是关于世界观 的学问,能够开启人的智慧。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分析实例,说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课时2]第一课:生活处处有哲学。 [课时3]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课时4] 课后跟进练习及课时作业的处理。 [课时5]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时6]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课时7] 课后跟进练习及课时作业的处理。

[课时8]第三课: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课时9]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课时11] 课时作业的处理及课后跟进练习。 [课时12] 单元检测及讲评。 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 ◆内容标准: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 是有规律的,阐述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解析客 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 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列举现实生 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 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 进。 [课时13]第四课:世界的物质性。 [课时14]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课时15] 课时作业的处理及课后跟进练习。 [课时16]第五课:意识的本质 [课时17] 意识的作用。 [课时18课时作业的处理及课后跟进练习。 [课时19] 第六课: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时20]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时21] 课时作业的处理及课后跟进练习。 [课时22] 单元检测及讲评。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内容标准: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解析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 一”的辩证关系;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具体问题进行具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两者的关系如何?(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方法论(3)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什么?(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什么?他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6、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7、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9、什么是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1)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2)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最主要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2)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3、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4)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4、什么是运动?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世界上不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分析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分析 第一单元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醒: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问),只有马克思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提醒:哲学来源于实践,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提醒: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提醒: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源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7.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提醒:二者不能等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8. 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提醒: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9.哲学仅指世界观,不包括方法论(提醒: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提醒: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1.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提醒: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对子”。(提醒: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史上“两个对子”。) 1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提醒: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辩证唯物主义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既承认是物质决定意识,又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第二单元 14.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是主观的。(提醒: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的思维和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反映。) 15. 征服、改造自然是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前提。(提醒: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前提,要尊重自然,改造自然,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16. 世界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可知性。(提醒:世界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7.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提醒: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8. 运动是有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相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绝对的。(提醒: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19.静止就是绝对不动。(提醒: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就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0.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提醒:应该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但二者并不总是统一的。) 21.规律是永恒不变的、无条件的。(提醒: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 2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提醒: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突破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23.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提醒: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规律。) 24. 意识是大脑的机能。(提醒: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5. 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为臆造出来的。(提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哲学的产生 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二、哲学是什么 (一)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智慧) 哲学的任务: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 3.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②世界观(看法想法)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做法)体现世界观 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1.具体科学的分类 2.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 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个性、个别、具体) ②哲学对其进行概括和生活,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共性、一般、抽象) 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不可取代具体科学),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易错句:哲学是科学的时间观和方法论(×)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内容 (一)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谁决定谁) ①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为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为唯心主义 (二)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①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②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2.唯物主义基本形态 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唯心主义基本形态 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整理

必修4《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点归纳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6、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8、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局限性——这些观点是一种可贵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金、木、水、火、土、气)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框架图

《生活与哲学》总论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美 生活处处有哲学 好 生 活 的 向 导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生 活 智 慧 与 时 代 百哲学的基本问题 精 舸 神争 流 的 思 想 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 哲学的本义 哲学就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真正的哲学的作用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何者为第一性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是什么 可知论 有无同一性 不可知论 与生活的关系 为什么 对哲学的影响 根本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基本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根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基本形态 客观唯心主义 辩 证 唯 物 论 世界的 物质性 探 究 世 界 的 本 认识运动 质 把握规律 意识的 本质 把 握 思 维 的 奥 妙 意识的 作用 自然界的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具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物质性物质的含义 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社会物质生活基本要素的客观性 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也是社会的产物,意识依赖于物质 运动是物质固 运动的含义 有的根本属性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的含义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展的产物社会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的一系列 反射活动实现的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人能够能动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人能够能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的改造世界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 一切从实际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发,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具体要求 辩实践的含义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 证人的认识实践及其特点 唯社会历史性 从何而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物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主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义 在实践中追求真理是客观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 和发展真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识 论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 1认识具有上升性

高中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全书知识点填空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知识梳理 1.了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了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的学问。世界观和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说来,决定,体现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总之,哲学是和的统一。 3.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或思维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 和最。 联系:哲学是对、和知识的和。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 和 的。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 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的标准。 二是的问题,即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的标准。

唯物主义认为,,先有后 有,。 6.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依赖 于,。 7.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一标准是对问题的不同回答。 凡认为,就是唯物主义。 凡认为,就是唯心主义。 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和两大阵营。 8.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阶级基础是。 自然科学基础,最具代表性的是、、。 直接理论来源是,批判地吸取了的合理内核和基本内核。 9、了解哲学和时代的关系 任何哲学都是的构成部分,是 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是。是因为它们在不同程度 上,把握了。总结和概括了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 还体现在 10.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阶级基础是。 自然科学基础,最具代表性的是、、。 直接理论来源是,批判地吸取了的合理内核和基本内核。 11.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成果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和。 12、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 有机结合。 它把的观点贯穿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 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在于它正确反映了,它的全部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在于它 是,是无产阶级的。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梳理

(完整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整理 1.哲学的来源和作用 (1)来源:①产生于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作用:①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②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 (1)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4.哲学的内涵和基本问题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各种哲学由此分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此问题的肯定与否回答,形成了可知 论和不可知论。 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1)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包括古代朴素、近代形而上学、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 (2)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的,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包括: ①主观唯心主义:个人的主观精神,如个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②客观唯心主义:众人的共同(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 7.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1)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①哲学是社会和时代的政治和经济在精神的反映;②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2)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和推动力量:①哲学批判旧制度和旧思想,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动员和掌握群众。

☆高中政治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哲学与生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⑴起源: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⑵作用: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 ⑴从本义上:爱智慧、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⑵与世界观的关系上: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⑶与方法论的关系上: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⑷与具体知识的关系上: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⑴思维与存在何为本源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⑵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可以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哲学派别一览表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东西。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源。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真正的哲学 ⑴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 (物质是本原, 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 (意识是本原, 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必背要点

《生活与哲学》重点哲理(必背) 1、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把握、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要求我们在尊重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物质与意识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要求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意识,坚持求真务实精神,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丧失斗志。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思想意识。 (4)实践与认识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求我们要立足实践,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人的实践活动有巨大推动作用,要求我们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认识过程原理及方法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将认识向前推移。 (6)真理原理及方法论:真理具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发展真理。 (7)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直接现实性 2、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完整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整理(知识主干)

《生活与哲学》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生活处处有哲学: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③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①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②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①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②联系: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有两个方面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 2、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3、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4、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5、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6、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1、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2、马克思主义哲学:①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伟大的变革。 3、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馆和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2、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③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区别: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②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①规律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②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③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④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6、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1、意识的本质(什么是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表现为: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c.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

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 (简洁明了 一目了然)

必修4 哲学与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客观唯心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 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