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沥青路面唧浆病害的原因和处理

沥青路面唧浆病害的原因和处理

沥青路面唧浆病害的原因和处理
沥青路面唧浆病害的原因和处理

沥青路面唧浆病害的原因和处理

摘要:作为一种早期的水损害,唧浆病害目前较为普遍地存在于我国沥青路面中,且发展十分迅速。如不及时处理,唧浆病害就容易发展成为坑槽等,对道路结构和使用功能带来巨大的危害,从而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并会大大缩短路面的使用寿命。本文结合了大量参考文献,分析沥青路面唧浆病害的形成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处治措施,并重点介绍了高聚物注浆技术在唧浆处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沥青路面;唧浆;病害原因;处理措施;高聚物注浆;

引言:渗入路面中的水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顺着沥青路面空隙或裂缝被挤出路面,同时将基层甚至路基中的细料和泥粉以液浆的形式带出,这种现象即为路面唧浆现象。当水进入沥青面层或基层的空隙和裂缝中,其空隙和裂缝中就会充满自由水。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自由水就会变成有压水冲击四周,将基层表面和空隙中的细料冲下来,并随水带出。而当行车荷载瞬间消失时,又使有压水变成自由水,因此冲击作用会即刻消失。从而,水流速度马上慢下来,细料冲出一段距离后停下并沉淀,占据了空隙或裂缝的空间。这就是水对基层的冲刷过程。如果基层的空隙或裂缝一直延伸到路基,则该冲刷作用也会影响路基。而行车荷载在车道上的重复作用,会使这种冲刷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这样细料不断被带出然后沉淀,最终将行车荷载作用范

围内的面层和基层空隙及裂缝空间占满。导致有压水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将细料沿空隙带出面层表面。

1、沥青路面唧浆病害的成因

1.1、半刚性基层的特点

半刚性基层具有强度高、板体性好、造价低等优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是我国公路普遍采用的结构型式.然而半刚性基层的固有特点也是产生唧浆的重要原因:

a.半刚性基层温缩、干缩大、易开裂、裂缝向上传递反射,形成至下而上的贯穿裂缝,成为水进入路面内部的通道。

b.半刚性基层非常致密,基本上不透水。水进入路面内部到达基层顶面后既难以向下渗透,又很难蒸发,长时间滞留在基层顶面,浸泡基层使之软化,形成灰浆。

c.半刚性基层抗冲刷性差,在行车荷载引起的动水压力反复作用下,基层容易被冲刷剥蚀。

1.2、沥青面层的空隙率

沥青面层的矿料级配、空隙率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都对唧浆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此外沥青面层裂缝、松散等病害导致渗水,引发唧浆,而灰浆唧出时又加剧面层病害,进一步加剧渗水与唧浆,使面层病害与唧浆互为因果,交替加剧路面损坏。

1.3、路面排水问题

唧浆、唧浆,有水才能唧,有唧才带浆。由于路面排水设施不合

理,很多路段常易集水;有些浅挖路堑地段未设排水沟,形成了拦水土埝,致使路面排水不畅。实践证明,路缘石和拦水带都有聚集水的负面作用,雨后路面集水无法排除,只能挥发和下渗,路面边部在一段时期内处于饱水或严重潮湿状态,此时经过行车作用也易产生唧浆病害。

1.4、路面结构层排水不畅

当沥青面层直接铺筑在非常致密的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基层上时。迅速排水就比较困难,导致水滞留在路面结构层中.在动水压力的作用下,很容易产生唧浆。路面结构层排水不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a.当原有的路面层间盲沟尺寸偏小时,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基层中的浆液就会进入盲沟,堵住盲沟中的孔隙,导致原有路面结构内部渗透排水系统失效。

b.通过开挖路面边部后发现,部分路段的土路肩直接填筑粘土,而未设置路面层间排水设施,导致层间水无法及时排出,且长时间囤积在路面结构中无排泄出路。

1.5、行车载荷及唧浆的动力

灰浆从基层表面唧出路面的动力主要来自行车荷载的挤压和泵吸

作用,如图所示:

降雨时沥青路面表面产生薄层水膜,车轮高速行驶在水膜上,轮下产生巨大的动水压力,每遇到空隙率较大处就将水强制压入沥青面层,冲刷基层,轮胎驶离此处时,由于泵吸作用,基层表面的灰浆会被吸出路面。每驶过一辆车,就会在该处造成一次挤压与泵吸作用,动水压力随车辆荷载的增加、车速的提高而增大,车速120 km/h时的动水压力约为40 km/h时动水压力的9倍,大致相当于40 m高的水头。所以,交通量大、车速快、重载车多的路段更容易产生唧浆。

1.6、气候的影响

唧浆病害易在雨季出现,与当地气候有关。季雨(梅雨)天气,气温下降幅度较大,空气潮湿,水分蒸发速度缓慢,雨水穿过沥青碎石面层渗入基层,使基层表面逐渐软化,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基层形成泥浆并通过面层空隙喷射而出,即形成唧浆。初冬时节由于昼夜温差大,此时若降雨(雪),也容易产生唧浆病害。

2、沥青路面唧浆病害的防治

唧浆属于水损害,凡能防止水进入或滞留于路面内部的措施均有助于防治唧浆。目前路面养护方法众多,既有传统的挖补、“开膛破肚”式维修,又有最新的、快速无损高聚物注浆技术等。下面将重点

介绍高聚物注浆技术在唧浆防治中的应用。

2.1、传统式维修

a.加铺沥青石屑上封层

一般采用人工配合沥青撒布机作业,工艺流程是:清扫原路面,喷洒热沥青,撒布石屑、砂混合料,通车泛油后回撒(扫)混合料。封层后的厚度可控制在5~10mm之间。

b.喷洒乳化沥青

适用于路面空隙率较大、渗水严重且仅出现轻微唧浆病害的路段。这种方案对施工工艺要求较高,即用吹扫机械(一般用气泵)将路面尘土清理干净后再洒沥青,同时要求沥青乳液尽量填入路面空隙。质量要求高,势必造成经济成本上升,因此这种方案有待改进。

c.局部基层补强处理

方法是将基层、底基层挖除,换以水泥稳定类材料进行补强,基层完成后管制交通,并养护至7d以上再铺面层。此时应注意补强层的碾压必须是静压,不能开启压路机的振动功能,否则会破坏下层和补强层周围的结构。

d.加铺面层

目的是防止路面水下渗到基层。在已建成路面上加铺一层厚度约1.5~2.5cm的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效果最佳。其优点是不破坏路面的整体容貌,缺点是投资较大,这种方案一般只对唧浆病害十分严重、面积很集中的路段采用。

2.2、高聚物注浆新技术

a.高聚物注浆技术机理

高聚物材料不含水,不会产生干缩现象,能够密实填充脱空。高聚物注浆形成的材料具有很好的柔韧性,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比较接近。材料为弹性体,因此不容易发生开裂,并具有较好的抗渗性,能阻止雨水下渗。高聚物注浆技术中采用的高聚物是由分别装在不同的密封容器中两种液体组分,按照一定的混合比例在一定压力作用下,两种液体充分混合,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形成流塑状的混合体,在注浆压力和材料反应体积膨胀的作用下不断的填充周围土体中的孔隙和压密土体,并将路基中的积水沿裂缝或尚未注浆的管道挤出,起到排除唧泥(或水)、密封和固化含水的基层的作用,从而稳定面层。

b.施工工艺与流程

①注浆路段定位

利用该高速公路的路面图和道路使用人员、监督管理人员的指示,确定出现问题的路段,并根据其危害程度、地理位置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②标记注浆孔位置

注浆孔距离裂缝25cm,沿缝间距100cm,交叉布设。

③注浆前检测

利用落锤式弯沉仪(FWD)对产生裂缝的地方进行弯沉检测。

i.荷载设置:150KN

ii. 测点设置:行车道右轮迹处

ⅲ.测点间距:测点距离裂缝约25cm

④钻孔

钻孔的深度为距面层顶面75cm处。为保证不会对路面清洁造成影响,应及时清理钻孔。

⑤安装注浆孔

按照高聚物注浆技术的要求,将PVC管长度截取约为40cm左右,并通过注浆孔置于基层中间。

⑥安装注射帽

把注射帽凹型边缘清理干净管内。并用工具将注射帽导人PVC注射管内。

⑦注浆

按照高聚物注浆技术的要求,为避免由于高聚物注射时的喷溅而造成的路面污染,将铁制盆通过注射帽安装于注浆孔处.以便于注浆孔头从盆底露出.并用适当的工具,将注射用的注射枪与注射帽夹牢固定,根据FWD检测出来的数据,并结合现场路面的状况,依照设计实施注浆。注浆时将注浆压力维持在大约为7Mpa,通过输液管道,将高聚物材料送至注射枪。高聚物材料从注射枪口射出并通过注浆PVC管输送至产生路面破坏的地方。高聚物迅速发生化学反应,材料由液体转化为固体,体积发生明显的膨胀。

⑧注浆后检测

利用FWD对该修复路段进行弯沉复检.对注浆后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并于雨后.对注浆路段进行现场观测,以评价注浆的效果。如若

出现注浆不足点还需对该点进行补注。

⑨封孔

为保持路面的整体性.防止雨水侵蚀.使用道路密封胶将注浆孔封住。并尽量保持路面的平整。

⑩清理环境

对注浆以及污染的路面进行适当的清理,并将施工作业区进行清扫以保持该路段路面环境的干净整洁。

3、结论

通过前述沥青路面唧浆病害成因、发展,以及处治措施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沥青路面唧浆病害受气候、路面结构类型、路面排水设施等因素的影响,更不能忽视超载车辆的影响;

2、唧浆现象一旦出现,应及时采取处治措施,控制病害的进一步发展;

3、对于唧浆病害的防治,应从优化路面结构设计、提高道路施工质量、完善路基路面排水设施以及禁止超载车辆通行等方面考虑;

4、对于初期的唧浆现象或者不是很严重的唧浆,加铺沥青石屑上封层、喷洒乳化沥青、局部基层补强处理和加铺面层等方案效果较好;

5、高聚物注浆技术处理路面病害避免了传统的开挖带来一系列资源浪费以及路面整体的破坏,具有快速、耐久、环保等优点,是一种方便快捷和高效的方法。但由于其对技术要求较高,所以未能完全普

结束语

唧浆作为一种叫普遍的早期病害,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产生

唧浆的原因很多,外因是交通荷载和降雨,内因是排水不畅、路面结构与材料不合理等。对于唧浆病害的处理,应根据病害的成因采取多种措施,及时养护、及时处理,以达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的目的。本文的撰写由于条件有限,所叙述的处理方法大多为定性的分析与处理,缺乏定量的数据与实际应用的实例的支持。所以,如有错误,敬请指正。

参考文献

【1】白卫生,郝海飞,公路沥青路面唧浆病害的原因与处治措施;【2】乔立平,半刚性基层冲刷唧浆的影响因素与防治措施;

【3】米峻,张斌,景宏君,公路沥青路面唧浆病害防治探讨;

【4】胡国祥,李静,田为海等,沥青路面唧浆病害的产生原因与防

治措施;

【5】李如敏,沥青路面唧浆现象成因分析及治理技术;

【6】蔡旺旺,沥青路面水损害原因及防治措施;

【7】刘兴东,向晞,沥青路面唧浆病害原因分析与处治措施;

【8】王萍,沥青碎石路面唧浆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9】林志阳,高聚物注浆技术在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唧浆处理中的

【10】李博识,高聚物注浆技术研究及在高速公路上病害养护施工应用;

【11】路畅,陶向华,郭积程.高聚物注浆技术在公路改扩建工程中应用;

混凝土路面病害处理方案

混凝土路面病害处理方案 (一)、施工准备工作 1、主要人员、机械配置 工程师1人,施工员1人,技术员1人,普通工20人。 切割机4、破碎机2、钻孔机4台,压浆机1台,灰浆搅拌机1台,75KW发电机1台,洒水车1台。 2、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调查,确定需进行处理砼板块,分类做好标记。仔细检查板块上裂纹、破损情况,做好详细记录,并保留图片资料,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备案。 (二)、施工方法: 1、水泥路面接缝处理 水泥混凝土沥青路面加铺沥青层之前,应将水泥板间纵横向接缝处杂物清理干净,并采用沥青玛碲酯进行灌缝,之后喷洒粘层油,加铺聚酯玻纤布,最后加铺沥青层。 2、水泥砼板裂缝修补 A、宽度小于3mm轻微裂缝 采用扩缝灌浆法,方法如下: (1)顺着裂缝扩建成1.5-2.0mm的沟槽,槽深可根据裂缝的宽度确定,最深不超过2/3板厚; (2)清除砼碎屑,吹净尘土,用0.3-0.6的清洁石屑回填; (3)采用热沥青灌缝,待固化达到强度后,即可进行统一沥青罩面。 B、贯穿全厚的大于3mm小于15mm的中等裂缝

采取条带进行补缝,方法如下: (1)在裂缝两侧切缝时,应平行于缩缝,且裂缝距离不小于150mm; (2)凿除横缝内混凝土的深度70mm; (3)每隔500mm打一对耙钉孔,耙钉孔的大小应略大于耙钉直径2-4mm,并在两耙钉孔之间打一对耙钉孔直径相一致的耙钉槽; (4)耙钉宜采用φ16螺纹钢筋,使用前予以除锈处理,耙钉长度不小于200mm,弯钩长度为70mm; (5)耙钉孔可采用环氧砂浆填充,必须满填砂浆,方可将耙钉插入孔内安装;(6)切割的缝内壁应凿毛,并清除松动的混凝土碎块及表面尘土、裸石;(7)浇筑混凝土应振捣密实、抹平,并喷洒养护剂; (8)修补面板两侧,应加深缩缝,并灌注填缝料; (9)待灌缝材料达到强度后,即可进行统一沥青罩面。 3、水泥混泥土面板断角处置 对于水泥砼路面板断角病害,为了保证加铺后复合路面的整体强度,应将断面角处破除重新现浇混凝土板,并在相邻板块间增设Ф25拉杆。 4、水泥混凝土面板错台处置 错台高差小于10mm,则磨平错台后即可按照设计要求加铺沥青层;若错台高差大于10mm,应采用C15细石混凝土填补错台位置,然后在加铺沥青层。 5、水泥混凝土板断板、破碎处治 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断板、破碎病害,为保证加铺后复合路面的整体强度,应破除碎的板块,在槽壁上均匀涂抹改性乳化沥青层,之后重新浇筑混凝土板,并在相邻板块之间增设传立杆或拉杆。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成因与处治措施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成因与处治措施 [摘要]简述沥青路面常见的破坏类型,经过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养护中的处治措施,从而确保路容美观和行车的舒适性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处治措施 一、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公路交通量日渐增多,特种车辆层出不穷,加之气候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各种不同类型的公路路面病害也屡见不鲜,广大交通战线的建设者倾全力保障着公路的畅通,为社会营造着舒适畅通的公路交通环境,同时公路人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维护着公路的通行。下面就个人在公路养护及病害处治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二、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及其原因分析 沥青路面养护中常见的破坏类型有车辙、裂缝、松散、波浪、沉陷、坑槽等。 (一)沥青路面的车辙 车辙是路面结构层及土基在行车重复荷载作用下的补充压实,以致结构层材料的侧向位移所产生的累积永久变形。影响沥青路面车辙深度的主要因素是沥青路面结构和沥青混合料本身的内在因素,以及气候和交通量及交通组成等的外界因素。车辙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沥青混合料油石比过大;2.表面磨损过度;3.由于基层含不稳定夹层而导致路面横向推挤形成波形车辙。沥青路面的裂缝 (二)沥青路面的裂缝 沥青路面建成后,都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初期产生的裂缝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基本上没有影响,但随着表面雨水的侵入,导致路面强度下降,在大量行车荷载作用下,使沥青路面产生结构性破坏。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裂缝从表现形式可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网状裂缝三种。影响裂缝的主要因素有:沥青的品种和等级、沥青混合料的组成、面层的厚度、基层材料的收缩性、土基和气候条件等。 (三)沥青路面的松散 松散是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的路面病害,松散可能出现在整个路面表面,也可能在局部区域出现,但由于行车作用,一般在轮迹带比较严重。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局部路基和基层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破坏;2.碎石中含有风化颗粒,水侵入后引起沥青剥离;3.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多,沥青结合料本身的粘结性能降低,促使面层与轮胎接触部分的沥青磨耗,造成沥青含量减少,细集料散失;4.机械

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

中修工程 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初稿) 一、横、纵向裂缝 1、横、纵向裂缝现象的原理: 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收缩引起的裂缝的主要原因。横向裂缝是 2、对横向裂缝的处理方法: 针对上述裂缝现象,如裂缝宽度在5mm以下,可不进行处理,直接封层罩面;如缝宽在5mm—10 mm,采用乳化沥青灌缝处理;对于大于10 mm的裂缝,采取开V型槽,用乳化沥青灌缝后填补沥青砂处理。 3、灌缝技术要求 灌缝适用于土基、基层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并无下陷,且无路基翻浆的纵、横向裂缝等病害。 (1)10mm以下裂缝的灌缝施工要点 1)根据路况调查情况,在图纸上确定灌缝范围(里程桩号)。 2)按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04)规定和交 通组织设计方案要求,设置安全标志,专人指挥交通,并根 据实际进度随时移动标志牌,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3)清扫灌缝区内的路面,避免扬尘污染,影响灌缝质量。 4)清理缝内杂物及尘土,以免影响沥青与缝壁黏结或灌缝不密 实,出现渗漏水现象。 5)由于缝隙较小,应选用稠度较低的沥青,灌缝应从一端开始,

由低到高、缓慢地向前灌缝,以使灌缝饱满均匀。 6)采用沥青灌缝时,冷却后开放交通;采用乳化沥青灌缝时, 完全破乳后开放交通。 (2)宽深裂缝的灌缝 1)根据路况调查结果,在图纸上确定灌缝范围(里程桩号)。 2)根据路面裂缝的具体情况,确定裂缝填封的方案。 3)按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04)规定设置安全标志,专人指挥交通,并根据工程进度随时移动标志牌,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4)清扫灌缝区内的路面,避免扬尘污染,影响灌缝质量。 5)缝宽在5mm以内的裂缝,由于尚未发生结构性损坏,通常不对裂缝作更多的处理,可用不同性质的沥青灌缝,目的是防止由于雨水、冰雪通过裂缝向下渗入而继续扩大,属于预防性养护的范畴。 a、机械设备准备。灌缝机、清缝设备,并应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技术状况良好。 b、材料准备。稠度较低的热沥青、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密封胶、石屑或粗砂等。密封胶应边搅拌,边加热,加热至193℃,不宜超过204℃。 c、先用高压气泵对着裂缝处从一端开始,慢慢吹至另一端,直至缝内无杂物及尘土,并清扫干净。 d、用灌缝机自带的具有刮平装置的压力机喷头将密封胶、稠度较低的热沥青、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均匀灌入缝内。密封胶灌入深

路面病害处理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一)、基本情况 2 (二)、既有路面及路基病害处理方式 2 二、编制依据及执行的技术标准 3 三、路面病害处理专项施工方案 3 (一)、人员配备 3 (二)、机械情况 3 (三)、材料准备 4 (四)、施工方案 4 四、质量保证措施 6 五、安全保证措施 6 六、环境保护措施 8 七、工期保证措施 9 ++++++工程(+++旧路改造工程) 原混凝土路面病害处理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一)、基本情况 +++旧路改造工程,路线起点位于海景大酒店原+++,起点沿东展线,然后沿北方向展线,沿线经下山村、妈祖文化影视城、东海卧佛园,然后沿东方向展线,终点位于湄洲镇植树示范基地附近,接上新建环岛东路。 本次++++++旧路改造段落为K9+020~K11+544.864,全长2.524864km。其中 K9+520~K10+710段(长1.19km)保留旧的混凝土路面,只在旧混凝土路面病害处理完后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以改善行车条件。 (二)、既有路面及路基病害处理方式 1、原混凝土路面缩缝、胀缝和施工缝处理前,应清除缝内一切杂物,然后用道路专用填缝料进行填缝。 2、当混凝土面板只有一般的小裂缝时,清除缝内一切杂物,然后用环氧砂浆进行灌缝。 3、当混凝土面板内只有一条贯穿裂缝,或一个角破损,且破损板角的面积小于四分之一块板的面积时,只进行板块的局部更换。 4、当混凝土板块内有两条以上的裂缝或该板块有两个以上的角损坏,或者一个角的损坏面积大于四分之一板块,但基层完好,按基层完好进行换板。 5、当混凝土板块内有两条以上的裂缝或该板块有两个以上的角损坏,或者一个角的损坏面积大于四分之一板块,同时出现了错台或沉陷,或混凝土板破损后基层已损坏,针对这几种情况,先对基层进行处理和恢复标高,在进行换板处理,用C15混凝土修补基层。 6、当混凝土板弯沉测试不合格时,视为脱空,应对混凝土板进行灌浆处理。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近年来沥青路面的增多,沥青路面早期病害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通过多年对高速公路养护维修施工的实践经验,现对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成因及防治作简单叙述。 关键词:沥青路面;病害;防治 一.横向裂缝 1.现象 裂缝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缝宽不一,缝长有贯穿整个路幅的,也有部分路幅的。 2.原因分析 (1)施工缝未处理好,接缝不紧密,结合不良。 (2)沥青未达到适合于本地区气候条件和使用要求的质量标准,致使沥青面层温度收缩或温度疲劳应力(应变)大于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应变)。 (3)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的发射缝。 (4)桥梁、涵洞或通道二侧的填土产生固结或地基沉降。 3.预防措施 (1)合理组织施工,摊铺作业连续进行,减少冷接缝。冷接缝的处理,应先将已摊铺带边缘切割整齐、清除碎料,然后用热混合料敷贴接缝处,使其预热软化;铲除敷贴料,对缝壁涂刷0.3-0.6kg/m2改性粘结材料(XJB、克莱孚等),再铺筑新混合料。 (2)充分压实横向裂缝。碾压时,压路机在已压实的横幅上,钢轮伸入新铺层15cm,每压一遍向新铺层移动15-20cm,直到压路机全部在新铺层为止,再改为纵向碾压。 (3)根据《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要求,按本地区气候条件和道路等级选取适用的沥青类型,以减少或消除沥青面层温度收缩裂缝。采用优质沥青更有效。 (4)桥涵两侧填土充分压实或进行加固处理;工后沉降严重地段事前应进行软土地基处理和合理的路基施工组织。 4.治理方法 (1)为防止雨水由裂缝渗透至路面结构,对于细裂缝(2-5mm)可用改性粘结材料灌缝,对大于5mm的粗裂缝,可用改性沥青粘结材料灌缝,灌缝前,须清除缝内、缝边碎粒料、垃圾,并使缝内干燥,灌缝后,表面撒上粗砂或3-5mm石屑。 二.纵向裂缝 1.现象 裂缝走向基本与行车方向平行,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 2.原因分析 (1)前后摊铺幅相接处的冷接缝未按有关规范要求认真处理,结合不紧密而脱开。 (2)纵向沟槽回填土压实质量差而发生沉陷。 (3)拓宽路段的新老路面交界处沉降不一。 3.预防措施 (1)采用全路幅一次摊铺,如分幅摊铺时,前后幅应紧跟,避免前摊铺幅混合料冷却后才摊铺后半幅,确保热接缝。 (2)如无条件全路幅摊铺时,上、下层的施工纵缝应错开15cm以上。前后幅相接处为冷接缝时,应先将已施工压实完的边缘斜部分切除,切线须顺直,侧壁要垂直,清除碎料后,宜用热混合料敷贴接缝处,使之预热软化,然后铲除敷贴料,并对侧壁涂刷0.3-0.6kg/m2粘层沥青,再摊铺相邻路幅。摊铺时控制好松铺系数,使压实后的接缝结合紧密、平整。

公路病害处理方案

路面大中修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一、对施工工作人员的教育与管理 对现场作业人员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工人掌握本工种的技术要点、作业中的各种安全隐患;提高其自身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观念,同时做好作业人员的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做到作业现场必须有专人负责、指挥,禁止各类违规作业、违章指挥事件的发生。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对新员工工作前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三级安全教育,经考核合格,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后方可安排施工作业。 2、不因为工期紧,环境特殊,省略工前、工中、工后安全教育。 3、狠抓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由安全科负责人负责管理监督现场安全员、现场协管员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明确安全作业责任人。 4、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5、进行严格和细致的分项工作安全技术交底,在未交底的情况下不得作业。 6、进入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必须按要求穿戴工作服,未按要求做的,责其改正。当场不能改正的,令其退出作业现场。 7、遇上级检查工作或外来人员参观作业现场,由接待部门负责,准备好相关的安全设施,各项安全防护用品配戴整齐并在现场安全管理人员说明有关安全注意事项后方可进入现场。

二、路面大中修专项施工方案 在取得高速交警、路政和业主的施工审批后,项目部将进行不改变交通流方向的单车道封闭交通施工。封闭交通后,人员、机械设备按序进场,开始路面大中修施工。路面大中修施工的范围、深度、处理方法将严格按照业主代表及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进行,并符合《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病害部位先实地标出,经监理工程师检验确认后,进行分层铣刨或开挖后,每次铣刨后由监理工程师根据下承层的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加深和扩大处理范围,并确定处治方案。进行规范开槽,槽壁、槽底垂直平整,槽内任何松散物及废料将清除干净。对铣刨层的清扫是路面路面大中修施工的重要环节,铣刨层是否清扫干净,直接影响路面大中修施工质量。为此专门配备美国产山猫多功能清扫车和大容量空压机,铣刨后先用山猫多功能清扫车将铣刨层清扫干净,再用大容量空压机把铣刨层角落的零星浮土、灰尘及松散石子全部吹净,确保坑槽内无任何松散物及废料。再请监理工程师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并丈量了病害坑洞的尺寸以后,立即洒布改性乳化沥青,并按规定分层回填沥青混凝土。施工结束后,打扫清理现场,组织人员、机械设备撤离现场。待沥青路面摊铺层自然冷却,混凝土表面温度低于50o C后,方可恢复交通。 三、路面大中修施工基本原则 1、少刨多加,经局部病害处治后的路段为提高路况等级时可实施周期性全幅罩面的原则。 2、坚持封(堵)排结合,以封(堵)路面水为主的原则, 3、修补部分的路面材料的弹性模量和组成设计原则上与原路

沥青路面的病害形式、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形成及和处理方法 一常见沥青路面病害类型 沥青路面的病害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种类繁多,但主要表现为裂缝、车辙、沉陷、坑槽、泛油和油斑、路面推移等。 1.裂缝:①横向裂缝。横向裂缝是指垂直于路线方向的有规则的裂缝, ②纵向裂缝。纵向裂缝是指跟路线走向平行或基本平行的裂缝。 ③交叉裂缝。两条或两条以上相互交叉的裂缝称为交叉裂缝。 2.车辙:是车辆在路面上行驶后留下的车轮永久压痕。 3.沉陷:指的是路基压实度不够或构造物地基土质不良,在水、荷载等因素作用下产生的不均匀的竖向变形 4.坑槽:路面坑槽指的是在行车作用下,路面骨料局部脱落而产生的坑洼。 5.泛油和油斑:一般指因表面活性剂破乳后在织物表面沾附的油污,如消泡剂、柔软剂等含有有机硅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比较容易出现破乳的现象.去除的话需要专门的去硅剂. 6.路面推移:主要是指混合料在道路的纵向发生位移,它可能是在施工期间发生或者是在道路通车一段时间后产生,尤其在高温天气下。 二.病害形成的原因 1.裂缝:(1)横向裂缝:裂缝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缝宽不一,缝长贯穿部分路幅或整个路幅。裂缝一般比较规则,每隔一定的距离产生一道裂缝,裂缝间距的大小取决于当地的气温和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裂性能。(2)纵向裂缝:裂缝走向基本与行车方向平行,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主要集中在行车道轮迹分布密集处,因为高速公路交通渠化分明,轮迹位臵及轮迹分布范围

较小,大车、慢车、重型车辆全部集中在行车道上,快车、小型车,轻型车行驶于超车道机会明显增多,超车道上荷载较小,交通量相对较小,纵向裂缝也较小,纵缝缝宽一般在5~10mm,靠近标线或位于车道中央,且绵延几十米,甚至数百米。常以单条裂缝形式出现。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情况是沥青面层分路幅摊铺时,两幅接茬处未处理好,在车辆荷载及大气因素作用下逐渐开裂;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路基压实度不均匀或由于路基边缘受水侵蚀产生不均匀沉陷而引起。(3)网状裂缝:裂缝纵横交错,缝宽1mm以上,缝距40cm 以下,1m2以上。(4)反射裂缝:主要是因为软基路段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直接反射到沥青路面。另外,行车荷载的作用加速裂缝的发展。 2.车辙:车辙一般是在温度较高的季节,沥青面层在车辆的反复碾压下产生永久变形和塑性流动而逐渐形成。它通常是在伴随沥青面层压缩沉陷的同时,出现侧向隆起,二者组合起来构成的。路面的永久变形主要发生在沥青面层中。因此,为了延缓车辙的形成,主要应从提高沥青面层材料的高温稳定性来着手考虑。此外,车辙的严重程度与沥青面层的结构组成和配合比有极大关系,ⅱ型沥青混凝土路面自身的抗车辙能力比ⅰ型好的多。上海市中心城区的沥青路面车辙病害也较普遍,大部分集中在公路交叉口,车辆来往多,高温天气路面下受碾压严重更容易出现车辙,修补更换新的沥青混凝土后,但未经严格保养就投入使用,在新的碾压下又会出现车辙,往往出现恶性循环。根据湿热地区高速公路建设和养护的实践分析了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各种成因,提出了各种病害的处治方法,并对我国今后高速公路建设、设计、施工及管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沥青路面因具有地质条件适应性强、行车舒适、维护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高速公路。在高速公路通车后,因行车荷载作用、外界环境影响

公路沥青路面病害成因浅析及对策

目录 绪言 1 沥青的主要病害现象及产生原因 (04) 1.1 沥青路面的裂缝 (05) 1.2 沥青路面的车辙 (05) 1.3 沥青路面的松散 (05) 1.3.1 松散的症状 (05) 1.3.2 松散的成因 (06) 1.3.3 松散的治理 (07) 1.3.4 英达案例 (08) 1.4 沥青路面的水损害 (09) 1.5 沥青路面的冻胀和翻浆 (10) 1.6 沥青路面的沉陷 (10) 1.7 拥包 (10) 1.8 泛油 (11) 1.9 龟裂 (13) 1.10 唧浆 (14) 2 病害出现总体原因分析 (14) 2.1 沥青质量问题 (14) 2.2 设计规范存在的问题 (15) 2.3 气候的影响 (15) 2.4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存在的问题 (16)

2.5 沥青混凝土拌合温度的控制 (17) 2.6 沥青混凝土的摊铺 (17) 2.7 平行交叉作业对路面质量的影响 (17) 3针对沥青路面病害的防治对策 (18) 3.1 合理设计路面结构 (18) 3.2 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质量 (18) 3.3 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19) 4 总结 (22) 5 致谢 (23) 6 参考文献 (24)

摘要: 重点介绍了公路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简要分析了病害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及工程实践总结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维修对策。 关键词: 沥青路面病害成因防治措施 Abstract: Focused on the asphalt pavement of the common diseases,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diseases, combined with existing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summed up the appropriate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maintenance measures Keyword: Asphalt Diseases Cau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

一、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 1.变形类 车辙属变形类,是指路面上沿行车轮迹产生的纵向带状凹槽,深度 1.5cm 以上。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永久性变形积累形成的带状凹槽。车辙降低了路面平整度,当车辙达到一定深度时,由于辙槽内积水,极易发生汽车飘滑而导致交通事故。产生车辙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设计不合理以及车辆严重超载导致的。影响沥青路面车辙深度的主要因素是沥青路面结构和沥青混凝土本身的内在因素,以及气候和交通量及交通组成等的外界因素。 车辙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沥青混合料油石比过大;(2)表面磨损过度;(3)雨水侵入沥青混凝土内部;(4)由于基层含不稳定夹层而导致路面横向推挤形成波形车辙。 2.裂缝类 裂缝主要有三种形式: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裂。沥青路面建成后,都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初期产生的裂缝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基本上没有影响,但随着表面雨水的侵入,导致路面强度下降,在大量行车荷载作用下,使沥青路面产生结构性破坏。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裂缝从表现形式可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网状裂缝三种。影响裂缝的主要因素有:沥青的品种和等级、沥青混合料的组成、面层的厚度、基层材料的收缩性、土基和气候条件等。 坑槽(裂缝类)是常见的沥青路面早期病害,指路面破坏成坑洼深度大于2cm,面积在0.04㎡以上。形成坑槽主要是车辆修理或机动车用油渗入路面,污染使沥青混合料松散,经行车碾压逐步形成坑槽。 3.松散类 沥青路面的松散是指路面结合料失去粘结力、集料松动,面积0.1 ㎡以上。松散是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的路面病害,松散可能出现在整个路面表面。也可能在局部区域出现,但由于行车作用,一般在轮迹带比较严重。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局部路基和基层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破坏;(2)碎石中含有风化颗粒,水侵入后引起沥青剥离;(3)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多,沥青结合料本身的粘结性能降低,促使面层与轮胎接触部分的沥青磨耗,造成沥青含量减少,细集料散失;(4)机械损害或油污染。 脱皮(松散类)沥青路面脱皮是指路面面层层状脱落,面积0.1 ㎡以上。

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措施

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措施 公路常见病害——翻浆、松散、坑槽、裂缝、泛油和波浪产生的原因及其处治措施翻浆是指路面出现弹簧、破裂、冒浆的现象。我国北方季节性冰冻地区,在地下水位较高或地表排水不良情况下,冬季路基开始结冻,不断向深处发展,上下层形成了温度坡差,由于气候的变化,零度等温线不断下移,形成一层、两层或多层聚冰层。土基中水分冻结后体积膨胀,由于土质不均匀,使路面冻死或冻胀隆起。春季气温回升,由于路面导热性大,路中的溶解速度较两侧快,水分不易向下及两侧排泄。土基土层便呈现过湿状态,当容解到聚冰层时,土层的湿度有时会超过液限。土基承载力极低,在车辆通过时,稀软的泥浆会沿着汗裂的路面裂缝挤出或形成较深的车辙和鼓包,形成翻浆。翻浆-防护和治理措施公路翻浆病害公路翻浆病害影响路基路面的水的类型治理翻浆的基本途径是:防止地面水、地下水或其他水分在冻结前或冻结过程中进入路基上部。基本施工步骤:场地排水——场地清理——翻浆土挖除——分层摊铺——洒水并碾压。提高路基加强排水根据实际情况加高路基,使路基上部土层远离地下或地表水面。路基加高的数值,应根据当地冻土深度,路基土质和水文情况,以路基最小填土高度及临界高度确定,一般应保证路基处于干燥状态。良好的路面路基排水可防止地面水或地下水侵入路基,使路基土体保持干燥,从而减轻冻结时水分聚流的来源,这是预防和处理翻浆的重要措施。降低地下水位设置渗沟。在翻浆路段的中心和边缘,每隔 4,6m 挖 30,40cm、深至聚冰层以下 10cm左右的小坑,定期将坑中水分掏出。如在未摸清翻浆情况前可在 100m 左右先开挖试验坑。翻浆消失后再用原来土壤或掺拌石灰土回填,回填时不要用砂砾回填,防止形成“水囊”和翻浆传染。路肩盲沟。盲沟应用渗水性良好的碎砾石填充,沟底宜做成 4至 5的坡度。在翻浆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 4,10m 开挖横向明沟,宽 30,40cm,深根据冻融情况逐渐加深,保持在化

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解决方法

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解决方法,不敢说很全,至少很实用! 路基路面是公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公路养护的重点内容和部位,由于病害的经常发生,直接影响公路的使用功能,公路路基路面病害的处置约占养护费用的80%以上,而且往往效果甚微。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路基路面常见的一些病害以及相应的处置技术都有哪些吧! 一、公路路基路面病害处置的相关问题 公路路基路面处置的基本原则 准确分析病害成因 基于病害成因的路基路面处置方案的确定 ? 路基路面的病害处置,必须从病害成因入手,遵循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原则。 ? 路基路面病害处置是一个系列工程,往往具有综合治理的特点。在分析路面病害成因、制订处置方案时,要考虑有无路基因素;

要考虑路面各层次的影响。对于水损坏引起的病害,往往具有综合性病害的特点,必须采取彻底的防治水根治措施。 ? 确定病害处置方案,还应与病害处置者的资源配置相协调。 公路路基的基本要求 公路路基不满足上述任何一种要求,就可能产生路基病害。 公路路面的基本要求 路面不满足前述两项基本要求,则可能产生病害。对于路面平整度和抗滑性能,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善和提高,以提供给顾客安全、通畅、舒适的行车条件。 公路路面的结构型式与病害类型 ? 公路路面按结构型式,分为沥青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两大类。沥青路面又称黑色路面,行车舒适性好 沥青路面病害(损坏)分为裂缝类、变形类、松散类、其他类四种。 水泥混凝土路面亦称白色路面,行车舒适性不及沥青路面。其力学性能好、抗水破坏能力强,具有造价低、刚度大、强度高、使用耐久和养护工作量小的优点。 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病害包括断板、脱空唧泥、表面裂缝、起皮、坑洞和平整度差等。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处理方案

xxxx环路三期工程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延吉中环路三期工程主体已经通车,目前仅剩余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尾留工程。由于去年的工程工期短,任务重。在沥青面层施工时,已进入低温季节。 由于施工现场受温度影响,给沥青面层施工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 沥青面层在低温环境下施工后,很快进入了冬歇期。经过一个冻融期作用,使原本在低温环境下完成的沥青路面,出现了诸如裂缝、松散、坑槽等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现象。针对以上病害现象,项目部已成立了以项目总工为首的沥青路面病害处理小组,由专人负责沥青路面的善后处理工作。经过小组成员集体讨论,特此制定了《延吉中环路三期工程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作为沥青路面病害处理的施工指导。 现场的沥青路面主要存在裂缝、松散、坑槽三种病害现象,下面分别对此三种病害的成因及处理方式做详细介绍。 一、横向裂缝 1、横向裂缝现象的成因: 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收缩引起的裂缝的主要原因。沥青是一种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的材料。在去年沥青路面施工时,由于温度较低,摊铺后的沥青混合料表面温度迅速下降,使沥青表面逐渐变硬变脆,并发生收缩变形。当收缩拉应力超过沥青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沥青路面表面就会被拉裂,并逐步向下发展,形成上宽下窄的横向裂缝。 2、对横向裂缝的处理方法: (1)针对上述裂缝现象,如裂缝宽度在3mm以下,可将缝隙刷扫干净,并用压缩空气吹净尘土后,采用热沥青封堵。如缝宽在3mm以上,则需沿横缝两侧各10cm范围开槽,挖除沥青上面层,然后沿裂缝加铺玻璃格栅,而后在其周围及底面上喷洒乳化沥青粘层油,使玻璃格栅能够黏贴在底层上。继而采用细粒式(AC-10)热拌沥青混合料填补,填补高度应略高于原有地面高度,以保证压实效果。填补后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并采用热沥青灌缝封口。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病害及处理措施1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主要病害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主要病害可分为路面裂缝、板块变形、接缝病害和其他病害四大类型。 1.1路面裂缝 路面裂缝有龟裂、线性裂缝、破碎裂缝三种。线性裂缝包括横向裂缝、纵向裂缝、检查井周围裂缝。破碎裂缝包括角隅碎裂、接边碎裂、井边碎裂和板面碎裂等。 1.1.1横向裂缝 横向裂缝是指垂直于路线方向的有规则的裂缝,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水泥混凝土失水干缩、冷缩、切缝不及时等。失水干缩横向裂缝是混凝土表层水分散失或体积收缩受到约束所产生的裂缝,一般发生在水泥混凝土水化、硬化的早期;冷缩裂缝是指由于水泥混凝土冷缩产生拉应力而引起的路面板开裂。 1.1.2纵向裂缝 纵向裂缝是指跟路线走向平行或基本平行的裂缝。产生原因主要是路基体填料土质不均匀、含水量不均匀、施工方法不当等,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降,从而使路面板在自重和行车压力作用下产生纵向裂缝。

1.1.3交叉裂缝 两条或两条以上相互交叉的裂缝称为交叉裂缝。产生交又裂缝的主要原因有: (1)水泥混凝土路面自身强度不足; (2)路基和路面基层的强度和水稳定性差; (3)使用了性能不稳定的水泥,浇筑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就会产生大面积的龟裂。 1.1.4板角断裂 板角断裂是指与板角两边接缝相等的贯穿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全厚度的裂缝,从板角到裂缝两端点的距离分别小于或等于端点所在路面板边长的一半。板角裂缝通常是由于板角处受连续荷载作用、基础支撑强度不足及翘曲应力等因素综合作用而产生。 1.2路面变形 路面变形主要是指错台与板块拱起两种现象。 错台是指在混凝土路面接缝或裂缝处,两边的路面存在台阶,车辆通过时发生跳车 影响行车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路面病害处理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一)、基本情况 (2) (二)、既有路面及路基病害处理方式 (2) 二、编制依据及执行的技术标准 (3) 三、路面病害处理专项施工方案 (3) (一)、人员配备 (3) (二)、机械情况 (3) (三)、材料准备 (4) (四)、施工方案 (4) 四、质量保证措施 (6) 五、安全保证措施 (6) 六、环境保护措施 (8) 七、工期保证措施 (9)

++++++工程(+++旧路改造工程) 原混凝土路面病害处理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一)、基本情况 +++旧路改造工程,路线起点位于海景大酒店原+++,起点沿东展线,然后沿北方向展线,沿线经下山村、妈祖文化影视城、东海卧佛园,然后沿东方向展线,终点位于湄洲镇植树示范基地附近,接上新建环岛东路。 本次++++++旧路改造段落为K9+020~K11+544.864,全长 2.524864km。其中K9+520~K10+710段(长1.19km)保留旧的混凝土路面,只在旧混凝土路面病害处理完后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以改善行车条件。 (二)、既有路面及路基病害处理方式 1、原混凝土路面缩缝、胀缝和施工缝处理前,应清除缝内一切杂物,然后用道路专用填缝料进行填缝。 2、当混凝土面板只有一般的小裂缝时,清除缝内一切杂物,然后用环氧砂浆进行灌缝。 3、当混凝土面板内只有一条贯穿裂缝,或一个角破损,且破损板角的面积小于四分之一块板的面积时,只进行板块的局部更换。 4、当混凝土板块内有两条以上的裂缝或该板块有两个以上的角损坏,或者一个角的损坏面积大于四分之一板块,但基层完好,按基层完好进行换板。 5、当混凝土板块内有两条以上的裂缝或该板块有两个以上的角损坏,或者一个角的损坏面积大于四分之一板块,同时出现了错台或沉陷,或混凝土板破损后基层已损坏,针对这几种情况,先对基层进行处理和恢复标高,在进行换板处理,用C15混凝土修补基层。 6、当混凝土板弯沉测试不合格时,视为脱空,应对混凝土板进行灌浆处理。

沥青路面病害分析及处理

沥青路面病害分析及处理 M养护天地Al越ENA瓣Cg一"本栏目由高远路业集团独家协办 沥青路面病害分析及处理 沥霎 而被广泛用于各等级公路.通车后,因行车荷载作用,外界环境影响以及设计,施工中存在的不足,沥青路面会逐步出现多种病害.主要有裂缝(纵向裂缝,横向裂缝,龟裂),变形(车辙, 拥包沉陷),松散(推移,松散,脱 落,坑槽)等.一旦沥青路面出现病害.就应及时分析病害成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否则不仅会降低道路的使用性能,影响行车的安全,舒适,快捷,畅通,而且会因处理不及时或措施不当导致道路结构性破坏.本文通过分析沥青路面病害成因,探讨路面病害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裂缝的表现形式及 原因分析 纵向裂缝 纵向裂缝一般发生在距路堤边缘 3,5m处.裂缝形式有两种,一种为纵向直线形,裂缝两端未延伸到路堤边缘;加一种为纵向弧形,裂缝两端延伸到路堤边缘.后一种裂缝可能会引起路堤滑动.危险性更大.纵向裂缝形成的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地基原因, 地基虽然不属软土地基.但地势低洼长期受水;中蚀,天然含水量较高.在设计时未发现或未作特别处理;在施工时也未作等载或超载预压;在高填土后地填土后,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造成路面纵向开列.?路基施工原因.路基施工时天气干燥,局部路堤填料粘土土 块粉碎不足,致使路基压实均匀;暗埋式构造物处因受构造物长度的限制使路 基边缘不能超宽碾压,致使路基边缘压实度不够,导致路基沉降不均匀. 横向裂缝

目前,高等级公路广泛采用以二灰或二灰土等为底基层,二灰碎石为基层的半刚性沥青路面.据调查,在半刚性基层路面的沥青面层上产生横向裂缝的现象极为普遍.国内外许多学者甚至认为半刚性沥青路面产生横向裂缝是不可避免的. 基层反射裂缝 一 方面在基层成型过程中因 基层材料失水收缩而形成规则的横向裂缝,另一方面,基层材料因温度骤降而发生低温收缩开裂.这两种收缩变形使沥青面层底面承受拉力,当拉力超过沥青面层的抗拉强度时.沥青面层底部会被拉裂,并随着温湿循环变化及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而导致沥青面层底面裂缝沿竖向向上扩展到路表,从而形成沥青路面横向裂缝.从现场取样看面层裂缝与基层裂缝上下贯通,且下宽上窄. 如沧黄(沧州一黄骅)高速公路二期大修工程等. 沥青砼的温缩裂缝 沥青是一种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的粘弹性材料.温度下降时沥青混合料逐渐变硬变脆并发生收缩变形.当收缩拉应力超过沥青砼的抗拉强度时,沥青路面表面就会被拉裂,并逐步向下发展, 形成上宽下窄的横向裂缝.由于大多数的高速公路上面层采用进口优质沥青或改性沥青,沥青混合料的自身低温抗裂性能较好,故此种横向裂缝相对较少. 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横向裂缝 在软土地基与非软土地基交界文/李岩 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变化处或构造物台背与路段交接处.因地基与构造物差异沉降导致基层武开裂.并反射到沥青面层.形成横向裂缝.这种裂缝类似于基层反射裂缝,但往往为路面横向全幅贯通. 路面沉陷与脱落等的原因 分析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

一、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 1.变形类 车辙属变形类,是指路面上沿行车轮迹产生的纵向带状凹槽,深度1.5cm以上。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永久性变形积累形成的带状凹槽。车辙降低了路面平整度,当车辙达到一定深度时,由于辙槽内积水,极易发生汽车飘滑而导致交通事故。产生车辙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设计不合理以及车辆严重超载导致的。影响沥青路面车辙深度的主要因素是沥青路面结构和沥青混凝土本身的内在因素,以及气候和交通量及交通组成等的外界因素。 车辙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沥青混合料油石比过大;(2)表面磨损过度;(3)雨水侵入沥青混凝土内部;(4)由于基层含不稳定夹层而导致路面横向推挤形成波形车辙。 2.裂缝类 裂缝主要有三种形式: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裂。沥青路面建成后,都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初期产生的裂缝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基本上没有影响,但随着表面雨水的侵入,导致路面强度下降,在大量行车荷载作用下,使沥青路面产生结构性破坏。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裂缝从表现形式可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网状裂缝三种。影响裂缝的主要因素有:沥青的品种和等级、沥青混合料的组成、面层的厚度、基层材料的收缩性、土基和气候条件等。 坑槽(裂缝类)是常见的沥青路面早期病害,指路面破坏成坑洼深度大于2cm,面积在0.04㎡以上。形成坑槽主要是车辆修理或机动车用油渗入路面,污染使沥青混合料松散,经行车碾压逐步形成坑槽。 3.松散类 沥青路面的松散是指路面结合料失去粘结力、集料松动,面积0.1 ㎡以上。松散是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的路面病害,松散可能出现在整个路面表面。也可能在局部区域出现,但由于行车作用,一般在轮迹带比较严重。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局部路基和基层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破坏;(2)碎石中含有风化颗粒,水侵入后引起沥青剥离;(3)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多,沥青结合料本身的粘结性能降低,促使面层与轮胎接触部分的沥青磨耗,造成沥青含量减少,细集料散失;(4)机械损害或油污染。 脱皮(松散类)沥青路面脱皮是指路面面层层状脱落,面积0.1 ㎡以上。导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原因和处治方案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原因与处治方案 一、什么是车辙: 车辙是车辆在路面上行驶后留下的车轮永 久压痕。过去,人类广泛应用马车,在泥土路 上走,由于土路较软,车过后路面就有压痕, 雨后,路面有泥水压痕更深。古人云:“前面 有车,后面有辙。”车走多了,路上留下两条 平行的很深的车辙。现代路面车辙是路面周期 性评价及路面养护中的一个重要指标。路面车 辙深度直接反映了车辆行驶的舒适度及路面的 安全性和使用期限。路面车辙深度的检测能为 决策者提供重要的信息,使决策者能为路面的 维修、养护及翻修等作出优化决策。 二、沥青路面车辙的类型和产生原因: 沥青路面的车辙分为磨耗磨损型车辙、结构性车辙、失稳型车辙、压密型车辙四种类型1、磨耗型车辙 产生原因:在交通车辆轮胎磨耗和环境条件的综合作用下,路面磨损,面层内集料颗粒逐渐脱落;在冬季路面铺撒防滑料(如:砂)时,磨损型车辙会加速发展。 2、结构型车辙 产生原因:这类车辙主要是基层等路面结构层或路基强度不足,在交通荷载反复作用下产生向下的永久变形,作用或反射于路面。 3、失稳型车辙 产生原因:绝大多数车辙是由于在交通荷载产生的剪切应力的作用下,路面层材料失稳,凹陷和横向位移形成的。此类车辙的外观特点是沿车辙两侧可见混合料失稳横向蠕变位移形成的凸缘。一般出现在车辆轮迹的区域内,当经碾压的路面材料的强度不足以抵抗交通荷载作用于它上面的应力、特别是重载车辆高频率通过,路面反复承受高频重载时,极易产生此类车辙。

此外,在高速公路的进、出口,交费站或一般公路的交叉路口等减速或缓行区,这类车辙也较为严重。因为这些地区车速较低,交通荷载对路面的作用时间较长,易于引起路面材料失稳,横向位移和永久变形。 4、压密型车辙 在施工中碾压不足,开放交通后被车辆压密而形成车辙。不过这类车辙如果是由于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不严造成的非正常病害,一般在讨论车辙时,多不考虑。 从车辙的形成过程来看,车辙主要是高温下沥青面层因沥青软化而进一步密实,以及沥青变软对矿质骨架的约束作用降低而使得骨架失稳,表明沥青对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十分重要。当然骨架的稳定性和细集料的多少也会影响车辙形成的进程。在道路的交叉口或变坡路段,此类高温变形更易发生,这主要与较大的水平荷载作用下抗剪强度相对不足有关。 三、影响沥青路面车辙形成及其深度的主要因素: 1、沥青混合料 现行的沥青路面设计的主要依据指标是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其取决于混合料的粘结力和内摩擦角,受集料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粘结力又取决于沥青材料的化学结构、胶体结构、物理化学性质、稠度、沥青膜的厚度、沥青矿料比、沥青与矿粉系的分散结构特征以及沥青与矿料的相互作用,增加内摩擦角和矿料等颗粒间的嵌挤作用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剪稳定性。 ①材料性质。沥青的粘度和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附性是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两个因素;沥青粘度越大,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附越好,那么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越好,因此要选用粘度大的沥青和非酸性矿料以提高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强度,以便产生较高的抗车辙能力;沥青改性是一种提高沥青高温稳定性的有效手段,据佐治亚洲的加载车轮检测结果证明,改性沥青混合料同标准混合料相比车辙深度有明显减少。 ②矿物集料的表面纹理、料颗粒大小、形状、级配、颗粒相互位置、矿料数量、可以影响混合料的孔隙结构,即孔隙的大小、形状与连通闭合情况、沥青用量状况以及沥青的用量和沥青同集料的互相作用情况,因而可以对车辙的大小表现出不同的影响。采用洁净坚硬的碎石,硬度大、棱角尖锐的砂以及高质量的矿粉对于抵抗永久性变形十分有利。在整个矿料混合料中对沥青温度稳定性影响最大的是矿粉,用石灰岩和冶金矿渣制成的矿粉掺拌的沥青混合料有较高的高温稳定性能。 ③矿料级配。为探讨集料级配对车辙大小的影响,有关研究人员将集料分为过细级配组、细级配组和粗级配组三种,环道试验结果表明:热拌沥青混合料在最佳沥青含量、8%空隙率时粗级配有较大的车辙深度,过细级配次之,细级配组车辙深度最小。另有单轴荷载试验资料:在最佳沥青含量时中粒式沥青混合料车辙最小,细粒式次之,粗粒式大于细粒式,沥青碎石车辙最大。可见,单纯增大矿料粒径并不能提高路面抗车辙能力,而良好的级配和最大的密实度因增加了矿料之间的嵌挤力,而提高了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 ④空隙率。在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对空隙率的选择一般都是根据当地材料和经验进行的,当取值过高时,提高密实度可增加骨料间的接触压力,从而提高路面的抗车辙能力,相应地沥青和矿粉用量也要增加,从而又削弱其抗车辙能力。当空隙率小于某一临界值后,继续减小空隙率,使得混合料内部没有足够的空隙来吸收材料的流动部分,造成混合料外部的整体变形,由此而形成车辙。大量试验表明:各种级配的混合料在最佳沥青含量时,随空隙率的增大车辙有所增加。 2、路面结构组成 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除了受所用材料及其性能影响外,还与路基类型和路面厚度有关。沥青路面厚度与车辙的关系较为复杂,同样的材料在不同的路面结构中会表现出不同的性能,有关室内环道试验表明:当其路基为砂土材料时,面层厚度对车辙影响很大,面层沥青混合料较薄时车辙较深,而且较大部分来自路基的形变;而当面层较厚时,路基基本上不产生车

沥青路面变形类病害及其成因分析

沥青路面变形类病害及其成因分析 从我国沥青路面的破坏现象分析,变形类病害中车辙问题尤为突出。它除了影响行车舒适性外,还对交通安全有直接影响。车辙是路面上沿行车轨迹产生的纵向带状凹槽,数量按实有长度乘以变形部分的平均值计算。车辙在行车荷载重复的作用下,有扩展和累积趋势。 ①车辙病害 1)车辙类型 结构性车辙:因为行车荷载的作用超过了路面各层强度,而在沥青面层下包含路基内发生各结构层永久变形。此种车辙的宽度较大,两侧无隆起现象,且横断面呈V字形。 流动性车辙:高温条件下,由于沥青混合料中颗粒之间沥青膜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了剪切变形,引起集料颗粒出现相对位移,车轮反复碾压作用下载荷应力超过了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极限,从而使流动变形得到不断的积累而形成了车辙。一方面是车轮所作用的部位的下凹,另一方面车道两侧车轮作用甚少的部位反而开始向上隆起,在弯道处向外推挤明显,停车线及车道线很可能成为了变形的曲线。对主要行驶双轮车的路段,车辙断面呈W形。 磨耗型车辙:在路面结构呈稳定的情况下车辆在行驶时,轮胎磨耗了路表,从而产生此类车辙,车辙深度一般在5mm以内时不需处理。 压密型车辙:此种车辙病害是由于施工的质量控制的不严,造成面层的压实度不够,在通车后第一个高温季节混合料始终继续压密,经过交通荷载反复作用,空隙率出现不断的减小,必须达到了极限残余空隙率才开始呈现稳定的状态。它不仅产生了压实的变形,而且平整度呈现飞速下降趋势,形成了明显的车辙,在我国较普遍。 2)车辙产生的原因 车辙产生受内外因的综合影响,内因包含沥青混合料、路面结构设计,外因包含施工、交通和气候条件。 a.沥青混合料 预防车辙最好的途径是提高沥青混合料抗车辙能力,以下从沥青、集料、矿粉和级配四个方面阐述。 沥青:车辙和沥青粘度直接的相关,沥青高温粘度的提高是治理车辙有效的措施,因此施工时应该优选低针入度、高软化点的高粘度的沥青。 集料:在集料中参加的破碎砾石不利于抵抗车辙,因为它缺乏棱角所以容易变形,同时酸性的集料易降低混合料水稳性和高温的稳定性。 矿粉:为了使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得到提高,必须让矿粉保持足够数量,从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