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奇妙的爬行

奇妙的爬行

奇妙的爬行
奇妙的爬行

《奇妙的爬行》教学设计

复兴小学张万玲

目标认定:1、观察了解动物爬行的特点,想象创作一幅动物爬行的美好画面。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创作表现能力,养成胆大心

细、认真作画的习惯。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的情感。

重点难点:了解动物爬行的状态,想象创作一幅画

一、激趣导入:(1分钟)

1、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第一句,设问:同学们,刚才歌中唱的

是哪一种小动物啊?(蜗牛)

2、它是怎样上树的呢?(爬着)

3、板书课题导入:好今天我们就一块儿来学习《奇妙的爬行》。

二、愤悱点拨:(12分钟)

1、了解动物的爬行:(3分钟)

(1)学生介绍: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会爬的动物,你知道有谁吗?(2)欣赏图片(课件显示部分爬行的动物):

老师也找了一些会爬的动物,咱们看谁观察的时候最认真、最细致。漂亮吗?(简单了解身体特征:漂亮的颜色、花纹,有脚的、没脚的等)

看了这么多,你最喜欢谁?能不能学一学它爬行的样子?(同学们一起简单表演)

同学们表演的棒极了!想不想把它们画出来?

2、构图方法:(3分钟)

为了画的又快又好,我们要求先把动物画出来。(板书:1、画动物)(1)在黑板上画框,让学生往上摆动物:好看吗?谁来帮忙改一下?(2)画画的时候,要先往中间画,尽量大一些,基本占满画面。(3)色彩搭配:(取一颜色灰暗的动物形象)换成这种颜色好吗?

为什么?涂色的时候,应该是深浅搭配更漂亮。

3、背景:(3分钟)

(1)(放课件)请看这一张:完成了吗?(缺背景)

(2)对!画完动物以后还要添画背景。(板书:2、画背景)

(3)(放第二张)看,这是什么背景?(枝叶)谁挡着谁呀?树枝从动物的身体底下穿过去,看上去就是在树枝上爬。

(4)别的动物喜欢在哪里爬?(树枝、树叶、花朵、沙土、瓜果……)(5)拓展思维:你想让它在哪里爬?(彩虹、白云、月亮、海底……)4、出示三幅学生的画:(3分钟)

(1)你喜欢哪一幅?说说它哪里最漂亮?(大小、颜色、爬行的样子等)

(2)比较一下,分别用什么笔画的?(彩笔、油画棒、线描)你能比他们画的还好吗?

三、大胆创作:(18分钟)

1、鼓励学生大胆作画(打开课件):

请看作画要求:让学生齐读一遍——请发挥你的想象力,画一画动物们奋力爬行的样子,看谁画的又大又美、又奇妙!可以画不同的动物噢——

2、教师巡回辅导:

(1)引导直接用彩笔,画大,占满。

(2)可以是一种,两种……不同的动物。

(3)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互动评价:(4分钟)

1、请每组选出几张画的又大又美、奇妙有趣的作品,贴到黑板上展

示。

2、找同学说说最喜欢哪一张,喜欢哪里?引导从动物的大小、色彩、

爬行等方面去说。

3、请作者介绍自己画的最满意的地方。

4、教师小结:

另外,其他同学也画的很漂亮,以后我们再展示。好了,大家说,动物们爬行的样子可爱吗?要不要保护它们?从今天开

始,我们都要保护动物,爱护花草,争当环保小卫士,好不好?

下课!

《奇妙的爬行》教学反思

复兴小学张万玲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爬行动物的特点,体会其美感,能够大胆的想象并进行创作。

大自然界当中的爬行动物各式各样,所以二年级的孩子对此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观察,回忆,来再现爬行动物的“奇妙”之处,难点是如何去以绘画的形式表现爬行。

教学对象是刚刚从一年级升上来的学生,他们对于爬行的动物了解的不是很多,本课我准备了充足的欣赏材料包括网络资源里的视频资料,使学生有了一个充足的空间去了解和欣赏“爬行”的世界,并且从爬行的世界当中去感受其中的奇妙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的创设了情景,播放音乐,通过引导,并让学生自己扮演一只一个爬行的动物,感受爬行,并且寻找自己的爬行路线,想象自己的爬行环境。在此项活动中,让学生与昆虫换位,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动物的爬行的感觉,为下一步作画进行了一定的铺垫。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动物的爬行,我用媒体展示了各种动物的爬行图片,学生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个个都瞪大了眼睛去观察,如此可以看出学生对动物的了解不是很多,在观察中不时产生了惊讶,并在窃窃私语,相互讨论着。所以在欣赏过程中,学生思维灵活,发言踊跃积极,创作的作品内容丰富多彩。

奇妙的爬行

奇妙的爬行 【教材分析】 奇妙的爬行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爬行动物的特点,体会其美感,能够大胆想象、创作,并充满画面作画。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画一画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细微之间蕴涵的美,培养学生认真的作画习惯,同时引导学生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爬行动物的外形特点从中体会其美感。 2、通过绘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及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爬行动物,并发挥自己的想像能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画面。 【教学难点】 难点:如何抓住爬行动物的特点大胆表现,并充满画面。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小爬虫、A4白纸、 学生准备:彩笔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身边有一些小动物嗡嗡嗡地窜来窜去,或者扭动身体爬来爬去,它们就是爬虫。 问: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是一只小小的会爬行的动物,你最想当什么? (小瓢虫、小蚂蚁、小毛毛虫、小海龟、、、、、、)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奇妙的爬行。 板书----奇妙的爬行 二、新课讲授 1、观察、分析不同种类爬行动物的外形特点。 (1)欣赏爬虫和爬行动物的图片、视频。 师:在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都会有他们的身影,我们一起来看看。PPT (2)引导学生说出爬行动物的特点 问:谁来说说这些动物是怎样爬行的? 爬行时有什么特点呢? 老师准备了几个爬行动物的头饰,咱们请几个同学上来进行一个爬行动物比赛,看看哪个动物爬行特点最有趣,爬的最快。还要看看哪个同学表演的最像。(表演时配背景音乐)(或提前准备蜗牛、乌龟、蚂蚁,沙滩、树叶、树枝背景,让学生摆放并模仿爬行动物的样子说爬行时的特点及它的生活环境。) (蜗牛:最慢、可爱;乌龟:慢、胆小;蚂蚁:快、活泼) (3)小结: 这些动物在爬行时都有不同的特点,有的爬行速度非常快,有的却很

一年级美术下册《奇妙的爬行》教案

一年级美术下册《奇妙的爬行》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爬行动物的特点,体会其美感,能够大胆想象、创作,并充满画面作画。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画一画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细微之间蕴涵的美,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作画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A、观察、分析生活中爬行动物的特点并体会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 B、了解爬行动物特点,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2)隐性内容与目标: A、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B、培养学生细致认真、大胆作画的习惯。、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爬行动物的习性,并发挥自己的现象能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画面。(2)难点:如何抓住爬行动物的特点大胆表现,并充满画面。 学习材料:

关于奇妙的微观世界的音像、图片小动物(小昆虫)的标本,动画、作业纸。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爬行动物的资料、图片。 2、观察、回忆不同种类爬行动物的外形特点。 欣赏爬虫及爬行动物的录像或图片以及教材中的内容。 思考: ①你认识这些爬行动物吗? ②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长得什么样子吗? ③它们给你们带什么样的美感? ④你能把你看到的爬行动物画下吗? 3、接龙游戏:各小组将你们观察到的爬行动物的外貌特点画在黑板或纸上,比一比哪个组画得又大又美。 4、如果你是一只小爬虫,你会爬到什么地方呢?怎么样爬才能到达目的地呢? (1)教师出示树叶、木头、石块等模型,请学生描述或表演爬行的情景动作。 (2)启发学生谈一谈爬行动物们还会碰到什么有趣的现象。 5、作业要求: 每组设计爬行动物的头饰或服装以及爬行的背景,可以用彩纸、报纸、彩笔等多种材料进行绘制、剪贴制作,比一比谁画的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几分之几

第2课时几分之几 课题几分之几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几分之一,对分数有了初步的了解,基于上述情况,本节教学设计做了这样的安排: 1.由复习过渡到探索新知。 上课开始,设计关于几分之一和分数的各部分名称的内容,使学生在对旧知进行回顾的同时,学习兴趣受到激发,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动手实践中加强对分数的认识。 由于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加强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在教学教材92页例4和例5前,先让同学们自己动手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把彩带平均分成10份,进一步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然后任意取其中的几份,认识几分之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认识几分之几及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并会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学习重点使学生明确几分之几的含义。 学习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正方形纸、彩笔、刻度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 创设情境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6分钟)1.复习几分之一。 举例子说说四分之一的意义。 2.复习分数的构成各部分的名 称。 谁能说说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 习分数。(板书课题:几分之几) 1.举例说明,并说说这 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分数,说 说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 任务。 1.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的内容。 2.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相等的4 份,你能想出几种折法?画出折

一年级下册美术-11《奇妙的爬行》【教案】

11《奇妙的爬行》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了解会爬行的动物,初步尝试动物动态特征的表现。 2.通过课前调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观察体验中分析生活中爬行动物的特征,学习艺术表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记忆的习惯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观察动物的外形和色彩特征,大胆创作。 2.如何抓住特征大胆表现,画面组织饱满,创作出有情趣的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爬行动物模型、水彩笔、卡纸、勾线笔……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动物、找特点、细观察 1.猜动物 师: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一群会爬行的客人,大家猜猜它们会是谁呢? 生:七星瓢虫。(又或是冲锋陷阵杀灭害虫的七星瓢虫) 师:你从哪看出来的?(生:花纹) 生:乌龟。(还可能是四处爬行寻找食物的乌龟) 师:有什么依据吗?(生:形状) 师:我明白了,我们一般都是通过形状、色彩、花纹来认识它的。(板书:形状、色彩、花纹) 2.观察探究

请同学们从形状、颜色、花纹三方面观察动物们的主要特征。 师:你观察的动物是谁?它长得什么样? 生:它的形状似圆形和半圆形的,颜色…… (师相机评价:你能按照形状、色彩有条理地说真了不起;如果你能按照形状、色彩、花纹有条理地说就更了不起了;第一次你就能说得清楚明白。)师:我看到你听得最认真,请你说。 生:我们小组观察的是乌龟,它的形状……颜色……花纹…… 师:大家不仅善于观察,还善于发现呢!刚才我们所说的形状、颜色、花纹就是动物们的主要特征。我们在画动物们时,只要表现出它们的特征,这些动物就会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二、赏作品,扩想象 1.师:(出示小蚂蚁图片)你们猜猜这个小家伙,它要去哪?去干什么? 生讨论交流。 师:老师也认真进行了设想,它也许在开宴会、吃大餐,也许在挖隧道、建房子,也许在骑单车、卖水果,也许在搞科研、搞发明,也许在给中国队加油助威! 师:孩子们,有了想像,就有了故事……小蚂蚁被赋予了人类的思想和行为,在绘画中如果加入我们的生活经历,动物们的故事会更加吸引人。 2.师:看,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它的尾巴,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小壁虎爬到小河边问小鱼借尾巴,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小壁虎爬到大树上,问老牛借尾巴,牛伯伯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小壁虎爬到屋檐下,问燕子借尾巴,燕子阿姨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

三年级数学上册8 分数的初步认识第2课时 几分之几

作品编号:GLK520321119875425963854145698357 学校:黄莺读市仙鹤镇喜鹊小学* 教师:悟性中* 班级:凤翔2班* 第2课时几分之几

创设情境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6分钟)举例子说说四分之一的意义。 2.复习分数的构成各部分的名 称。 谁能说说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 习分数。(板书课题:几分之几) 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分数,说 说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 任务。 2.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相等的4 份,你能想出几种折法?画出折 痕,并把其中的2份涂上色。 答案:法① 法② 法③ 3.把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 4.判断。 (1)把一根绳子分成三段,每段 是它的 1 3 。() 二 探究新知。(25分钟)1.认识四分之几。 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先把一张 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然后 根据自己的意愿涂颜色,想涂几 份就涂几份,并用分数表示涂色 部分的大小,最后在小组内交 流。 2.认识十分之几。(课件出示教材 第92页例5) (1)引导学生把1分米长的一 条彩带平均分成10份。 (2)每份是这条彩带的几分之 几?2份是它的几分之几?5份 呢? (3)你还能想到哪些分数? 老师小结:像 2 4 、 3 4 、 3 10 、 7 10 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 1.分组汇报:把一张正 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 份。 甲组:每份是它的 1 4 。 乙组:3份是它的 3 4 。 丙组:2份是它的 2 4 。 丁组:4份是它的 4 4 。 2.(1)动手操作,用 刻度尺分一分,注意要 分得均匀。 (2)思考并在小组内 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1:每份是这条彩 带的 1 10 。 学生2:3份是它的 3 10 ,5份是它的 5 10 ,7

第二课:奇妙的爬行

第二课:奇妙的爬行 【学习目标】 1、观察、分析生活中爬行动物的特点并体会美感。 2、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画面。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学习内容】 课本4-5页内容。 【教具、学具】 教具:图片、小动物(小昆虫)的标本、有趣的小故事等可以引发学生想象的资料,范画。 学具:小昆虫图片,作业纸、彩笔。 【学习过程】 一、表演、回忆、发表 1、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爬行动物的资料。 2、教师也介绍自己有关的资料。 二、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奇妙的爬行》(板书课题)。

请看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同上、口述)。要达到此目标,还需大家认真自学,现在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4-5页,并结合自查资料思考: 1、观察、回忆不同种类爬行动物的外形特点是怎样的? 2、艺术作品与自然界爬虫有什么不同?艺术作品美在什么地方? 3、爬虫在什么地方爬行呢?你见过什么更有趣的爬行吗? 给大家5分钟的自学时间,然后来比谁的收获多。 四、先学 1、学生认真观察范画及自查资料,小组思考讨论并议出答案。 2、检测。 指名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五、后教 1、更正 对于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学生如有不同意见,请让其更正,并说明更正的原因。

2、讨论:对于共性疑点,让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教师点拨。 问题: 爬行动物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美感? 3点拨:欣赏优秀作品,观看教师师范。 六、当堂训练 1、提出作画要求:同桌两人设计一个爬虫的故事,合作完成一幅作品。 2、学生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3、展评优秀作业。 (1)学生评析。 (2)教师点拨。 教学反思:

奇妙的爬行 一年级美术教案教学设计人民美术出版社

奇妙的爬行 教学内容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第24-25页内容 教学目标1.观察分析生活中爬行动物的特点并体会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 2.了解爬行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爬行动物的习性,并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创作表现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动物。 教学难点如何抓住爬行动物的特点大胆表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笔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知道哪些动物是爬行的吗?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师:小朋友们,我们来看一下屏幕,谁能来为我们指出哪些动物是爬的呢?又有谁知道它们的名字呢?课件展示:各种动物,其中穿插蜗牛,乌龟等爬行动物。 2、揭示课题:这么多可爱的爬行动物,相信小朋友们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也见到过很多了吧,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些奇妙的爬行动物。 二、认识各种爬行动物 1.了解部分爬行动物。 师:我们先来看一下屏幕上的这些小动物是怎么爬的,等会我请同学起来给我们介绍一下。课件展示:播放个别动物的爬行特写。蜗牛:小朋友们来看看小蜗牛有什么特点吗?它是怎么爬行的呢?(小结:没错,它的背上有一个螺旋形壳,是靠着它壳下的身体慢慢的向前挪动的。)展示蜗牛的结构板书。 七星瓢虫:大家看看这又是谁?它又有什么特点呢?它又是怎么爬行的呢?(小结:是的,这就是七星瓢虫,它之所以叫七星瓢虫就是因为它的背上有七个黑点。)那有哪位小朋友知道七星瓢虫是益虫还是害虫吗?(小结:恩,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2课时《几分之几》 人教新课标(2014秋)

《几分之几》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的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得到培养。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进一步提升,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二、教学重点: 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几分之几”的表象,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 三、教学难点: 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正方形纸、长方形纸、圆形纸、彩笔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 1.复习导入。 (1)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 ( ) ( ) ( ) (2)比较分数的大小。

1 3○ 1 5 1 8 ○ 1 7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分数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引出新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为学习后面的内容奠定基础。 ⊙实践探究 1.教学教材92页例4:认识四分之几。 (1)学生把同样大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给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涂上颜色。 (2)请你用分数表示出涂色的部分,并说一说为什么用这个分数来表示。 (3)说一说没有涂色的部分用哪个分数来表示。(说出理由) (4)师小结:这些正方形纸都被平均分成了4份,涂色部分是几,就用四分之几来表示。四分之几就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四分之几与四分之一只是所取的份数不同。 2.教学教材92页例5:认识十分之几。 (1)课件出示一条1分米长的彩带,并把它平均分成10份。 (2)学生讨论: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其中的1份?3份用哪个分数来表示?7份呢?(教师板书) (3)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圆形纸任意对折,先选其中的几份涂上颜色,然后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4)小结:像2 4 、 3 4 、 3 10 、 7 10 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 3.加深对分数各部分含义的理解。 (1)请同学们说一说2 4 、 3 4 、 3 10 、 7 10 这几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各是什么。 (2)小组内交流每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含义。 (3)师小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的份数就是这个分数的分母,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分子。

2021中班健康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爬行》

中班健康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爬行》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观察、分析生活中点并体会美感,培养学生的象创作能力。 (2)了解爬行动物特点学科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习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习惯。 (3)培养学生对世界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爬行动物的习性,并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画面。

教学难点: 如何抓住爬行动物的特点大胆表现,并充满画面。 关于奇妙的微观世界的音像、图片小动物(小昆虫)的标本,动画、作业纸。 一、图片介绍 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爬行动物的资料、图片。 二、学习新课 1、观察、回忆不同种类爬行动物的外形特点。 欣赏爬虫及爬行动物的图片。 思考: ①你认识这些爬行动物吗? ②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长得什么样子吗?

③它们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美感? ④你能把你看到的爬行动物画下来吗? 2、接龙游戏:各小组将你们观察到的爬行动物的外貌特点画在黑板或纸上,[教案:教案网.] 比一比哪个组画得又大又美。 3、如果你是一只小爬虫,你会爬到什么地方呢?怎么样爬才能到达目的地呢? 欣赏作品: (1)画面的构图——点 (2)画面的构图——面 (3)同学的画 三、作业要求:

每组设计爬行动物的头饰或服装以及爬行的背景,可以用彩纸、报纸、彩笔等多种材料进行绘制、剪贴制作,比一比谁画的爬行动物又大又美,设计的旅行又奇妙又有趣,最后表演《爬虫一家的奇妙之旅》。 四、分工合作: 小组讨论:谁画头饰、谁画背景?每个人如何分工? 五、作品创作 小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后小结: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给同学们介绍奇妙的爬行。 (2)学生自评、互评。 (3)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今后你还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

垂径定理教学设计

垂径定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兰甲明 【教学内容】§7.3垂径定理(初三《几何》课本P 76~P 7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理解圆的轴对称性; ②掌握垂径定理,理解其证明,并会用它解决有关的证明与计算问题; ③掌握辅助线的作法——过圆心作一条与弦垂直的线段。 2.能力目标:①通过定理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逻辑思维和归纳概括能力; ②向学生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基本思想方法。 3.情感目标:①结合本课教学特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美育渗透; ②激发学生探究、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重点】垂径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垂径定理的证明。 【教学方法】探究发现法。 【教具准备】自制的教具、自制课件、实物投影仪、电脑、三角板、圆规。 【教学设计】 一、实例导入,激疑引趣 1.实例:同学们都学过《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初二语文第三册第一课·茅以 升),其中介绍了我国隋代工匠李春建造的赵州桥 (如图)。因它位于现在的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赵 县(古称赵州)而得名,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 最好的巨大石拱桥,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被 誉为“华北四宝之一”,它的结构是当时世界桥梁 界的首创,这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智慧。 2.导入:赵州桥的桥拱呈圆弧形的(如图1),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长)为37.4 米,拱高(弧的中点到弦AB 的距离, 也叫弓高)为7.2米。请问:桥拱的 半径(即AB 所在圆的半径)是多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能很容易解决这一问题。 (图1) ⌒

二、尝试诱导,发现定理 1.复习过渡: ①如图2(a),弦AB 将⊙O 分成几部分?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②如图2(b),将弦AB 变成直径,⊙O 被分成的两部分各叫什么? ③在图2(b)中,若将⊙O 沿直径AB 对折,两部分是否重合? (a) (b) (a) (b) (c) (图2) (图3) 2.实验验证: 让学生将准备好的一张圆形纸片沿任一直径对折,观察两部分是否重合;教师用电脑演示重叠的过程。从而得到圆的一条基本性质—— 圆是轴对称图形,过圆心的任意一条直线(或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3.运动变换: ①如图3(a),AB 、CD 是⊙O 的两条直径,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弧? ②如图3(b),当AB ⊥CD 时,图中又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弧? ③如图3(c),当AB 向下平移,变成非直径的弦时,图中还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弧?此外,还有其他的相等关系吗? 4.提出猜想:根据以上的研究和图3(c),我们可以大胆提出这样的猜想—— (板书) ?????===????⊥BD AD BC AC BD AE CD E AB,CD O 垂足为弦的直径是圆 5.验证猜想:教师用电脑课件演示图3(c)中沿直径CD 对折,这条特殊直径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并给这条特殊的直径命名为——垂直于弦的直径。 三、引导探究,证明定理 1.引导证明: 猜想是否正确,还有待于证明。引导学生从以下两方面寻找证明思路。 ①证明“AE=BE ”,可通过连结OA 、OB 来实现,利用等腰三角形性质证明。 ②证明“弧相等”,就是要证明它们“能够完全重合”,可利用圆的对称性证明。 B B B ⌒ ⌒ ⌒ ⌒

九年级数学:垂径定理练习(第2课时)(含答案)

九年级数学:垂径定理练习(第2课时)(含答案) 1.平分弦(____________)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2.平分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弧所对的弦. 3.垂径定理解读:(1)过圆心;(2)平分弦(不是直径);(3)垂直于弦;(4)平分弦所对的优弧;(5)平分弦所对的劣弧.若一条直线具备这五项中任意两项,则必具备另外三项. A组基础训练 1.下列命题正确的有( ) ①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 ②平分弦的直径必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的直线必过圆心 ④弦所对的两条弧的中点连线垂直平分弦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O的弦AB=8,M是AB的中点,且OM=3,则⊙O的半径等于( ) A.8 B.2 C.10 D.5 第2题图 3.如图,已知⊙O的半径为2cm,弦AB长23cm,则这条弦的中点C到弦所对劣弧的中点D 的距离为( ) 第3题图

A .1cm B .2cm C.2cm D.3cm 4.如图,一条公路弯道处是一段圆弧AB ︵,点O 是这条弧所在圆的圆心,C 是AB ︵的中点,OC 与 AB 相交于点D.已知AB =120m ,CD =20m ,那么这段弯道的半径为( ) 第4题图 A .200m B .2003m C .100m D .1003m 5.如图,AB 为⊙O 的直径,CD 是弦,AB 与CD 相交于点E.若要得到结论AB⊥CD ,还需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添加其他辅助线) 第5题图 6.如图,AB ,CD 是⊙O 的直径,D 是AE ︵的中点,AE 与CD 交于点F ,若OF =3,则BE 的长为 ________. 第6题图 7.如图所示,AB 是半圆的直径,O 是圆心,C 是半圆上一点,E 是AC ︵的中点,OE 交弦AC 于点 D.若AC =8cm ,DE =2cm ,则OD 的长为________. 第7题图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是(10,0),点B 的坐标为(8,0),点C 、D 在以OA 为直径的半圆M 上,且四边形OCDB 是平行四边形,则点C 的坐标为________.

奇妙的爬行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修订稿

奇妙的爬行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第2课奇妙的爬行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观察、分析生活中点并体会美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创作能力。 (2)了解爬行动物特点学科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习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习惯。 (3)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爬行动物的习性,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画面。 难点:如何抓住爬行动物的特点大胆表现,并充满画面。 教学准备: 关于奇妙的微观世界的音像、图片小动物(小昆虫)的标本,动画、作业纸。 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爬行动物的资料、图片。 2.观察、回忆不同种类爬行动物的外形特点。 欣赏爬虫及爬行动物的录像或图片以及教材中的内容。 思考: ①你认识这些爬行动物吗 ②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长得什么样子吗 ③它们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美感 ④你能把你看到的爬行动物画下来吗

3.接龙游戏:各小组将你们观察到的爬行动物的外貌特点画在黑板或纸上,比一比哪个组画得又大又美。 4.如果你是一只小爬虫,你会爬到什么地方呢怎样爬才能到达目的地呢 (1)教师出示树叶、木头、石块等模型,请学生描述或表演爬行的情景动作。 (2)启发学生谈一谈爬行动物们还会碰到什么有趣的现象。 5.作业要求: 每组设计爬行动物的头饰或服装以及爬行的背景,可以用彩纸、报纸、彩笔等多种材料进行绘制、剪贴制作,比一比谁画的爬行动物又大又美,设计的旅行又奇妙又有趣,最后表演《爬虫一家的奇妙之旅》。 6.分工合作: 小组讨论:谁画头饰、谁画背景每个人如何分工 7.小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8.课后小结: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给同学们介绍奇妙的爬行。 (2)学生自评、互评。 (3)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今后你还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 9.课后拓展: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爬行动物,看一看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将它们写生下来。

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 几分之几

第二课时几分之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2页例4、例5,93页例6题,92页、93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认识几分之几,并会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几,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并口述分数的意义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1分米长的彩纸。 学生准备:正方形纸张、1分米长的彩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导入:同学们喜欢玩折纸游戏吗?(喜欢)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玩折纸游戏。请同学们拿出一张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打开后给其中的一分用彩笔涂上你喜欢的颜色,并和同桌互相说一说,涂色部分代表的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学生动手折一折,教师巡视。 2.指名说一说。(1 /4) 3.请一位学生上台板书,并说一说1 /4的含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 / 4.) 设计意图:通过折纸活动,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学习新知做好了准备。 二、互动新授 1.认识四分之几。 (1)请同学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涂一份,并推测一下这样的两份可以用分数怎么表示。 学生思考后说出自己的推测(2/4) (教师板书:2/4) 追问:谁能说说“2/4”代表什么? (一份是这个正方形的1/4,这样的2份,就是2个1/4,也就是这个正方形2/4.) 同桌互相说一说“2/4”的含义。 (2)提问:如果我们继续涂下去,涂3份、4份各代表是多少?

学生独立涂色。 小组交流。 生1:我把这个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3份,涂色部分就是它的3/4。 生2:我把这个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4份,涂色部分就是它的4/4,正好是这一整个正方形。 2.认识十分之几。 师:(课件出示教材第92页例5)把1分米长的一条彩带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1)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1分米长的彩带,动手折一折,将它平均分成10份。 (2)说一说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把1分米长的一条彩带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1/10.)(3)涂出自己喜欢的份数,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4)集体交流,学生上台展示汇报。(教师选择性板书分数) 明确:(指着黑板上的分数)像2/4、3/4、3/10、7/10这样的数,也就是分数。 小结:刚才我们把一个正方形和一条1分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了4份和1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一个正方形或一条线段又叫一个整体,也就是说我们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3.分数的大小比较。 (1)课件出示,2/5○3/5 小组合作,先观察涂色部分,再比较它们的大小,先说说理由。 学生汇报,2/5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2份,3/5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3份。同样大小的纸都是平均分成了5份,这样的2份显然比3份少,所以2/5﹤3/5。 (2)课件出示,6/6○5/6. 动手操作:先涂色表示这两个分数,再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学生汇报:这两个分数都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6份,6/6表示这样的6份,也就是全部;而5/6表示这样的5份,即一部分,所以6/6﹥5/6. (3)引导学生观察每组分数的特点,总结比较几分之几的大小的

人美小学美术一下《第11课 奇妙的爬行》教案

沂南三小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美术“先学后导,自主发展”导学案设计 课题11奇妙的爬行课型造型*表 现 主备人陈京坤 学 习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爬行动物的外形特点从中体会其美感。 2、通过绘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及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学习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爬行动物,并发挥自己的想像能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画面。 学习难点如何抓住爬行动物的特点大胆表现,并充满画面。 导学过程个性备课 1

一、板书课题 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身边有一些小动物嗡嗡嗡地 窜来窜去,或者扭动身体爬来爬去,它们就是爬虫。 问: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是一只小小的会爬行的动物,你 最想当什么?(小瓢虫、小蚂蚁、小毛毛虫、小海龟、、、、、、)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奇妙的爬行。 板书----奇妙的爬行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爬行动物的外形特点从中体会 其美感。 2、通过绘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及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四、自学指导 1)引导学生说出爬行动物的身体特点。 老师准备了几个爬行动物的头饰,咱们请几个同学上来进行一个 2

动物模特展示,看看哪个同学表演的最像。(表演时配背景音乐) (提前准备蜗牛、乌龟、蚂蚁、七星瓢虫头饰,树叶、沙滩、树 枝背景) (2)(说一说) 这些动物长的怎么样?有什么特征?生长在怎么样的环境里?在 爬行时都有不同的特点,有的爬行速度非常快,有的却慢,还有 的特别胆小非常有趣。那么,你们想不想把这奇妙而有趣的爬行 动物描绘下来呢? 2、画面的要求:饱满、丰富。 通过动一动手对爬行动物的粘贴,学生就更容易对画面的理解。 3、欣赏小朋友作品。 五、检测自学 六、后教 (1)欣赏范画 a,欣赏书中学生范画: 师:这些小昆虫的家都在哪里呢?平时会在哪里活动呢? 生:个别发言。(草丛里、池塘边、树林中……) 师:接下来让我们来欣赏一些绘画作品,看看他们画得怎么样? 3

教案:24.2.2圆的基本性质之二:垂径定理(一)

24.2.2 圆的基本性质之二 ——垂径定理(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利用圆的轴对称性对垂径定理的探索和证明过程,掌握垂径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的计算和证明问题; 2、在研究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实验——归纳——猜测——证明”的方法; 3、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圆的轴对称性的研究中,体验到垂径定理是圆的轴对称性质的重要体现。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垂径定理、记住垂径定理的题设和结论。 教学难点:对垂径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并能应用垂径定理进行简单计算或证明。 教学用具:圆规,三角尺,几何画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怎样的对称性质? 2、圆还有什么对称性质?作为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3、观察并回答: (1)在含有一条直径AB 的圆上再增加一条直径CD ,两条直径的位置关系? (两条直径始终是互相平分的) (2)把直径AB 向下平移,变成非直径的弦,弦AB 是否一定被直径CD 平分? 二、新课 (一)猜想,证明,形成垂径定理 1、猜想:弦AB 在怎样情况下会被直径CD 平分?(当C D ⊥AB 时)(用课件观察翻折验证) 2、得出猜想:在圆⊙O 中,CD 是直径,AB 是弦,当C D ⊥AB 时,弦AB 会被直径CD 平分。 3、提问:如何证明该命题是真命题?根据命题,写出已知、求证: 如图,已知CD 是⊙O 的直径,AB 是⊙O 的弦, 且AB ⊥CD ,垂足为M 。 求证:AE=BE 。 4、思考:直径CD 两侧相邻的两条弧是否也相等?如何证明? 5、给这条特殊的直径命名——垂直于弦的直径。并给出垂径定理:如果圆的一条直径垂直于一条弦,那么这条直径平分这条弦,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弧。 (二)分析垂径定理的条件和结论 1、引导学生说出定理的几何语言表达形式

《奇妙的爬行》一年级美术教案

奇妙的爬行》一年级美术教案 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爬行动物的外形特点从中体会其美感。 2 、通过绘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及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爬行动物,并发挥自 己的想象能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画面。 教学难点:如何抓住爬行动物的特点大胆表现,并充满画面。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身边有一些小动物嗡嗡嗡地窜来

窜去,或者扭动身体爬来爬去,它们就是爬虫。 问: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是一只小小的会爬行的动物,你最想当什么?(小瓢虫、小蚂蚁、小毛毛虫、小海龟)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奇妙的爬行。 板书——奇妙的爬行。 二、新课讲授: 观察、分析不同种类爬行动物的外形特点。 1 、欣赏爬虫和爬行动物的图片、视频。 师:在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都会有他们的身影,我们一起来看 看。 2 、引导学生说出爬行动物的特点。 问:谁来说说这些动物是怎样爬行的?爬行时有什么特点呢?

老师准备了几个爬行动物的头饰,咱们请几个同学上来进行一个爬行动物比赛,看看哪个动物爬行特点最有趣,爬的最快。还要看看哪个同学表演的最像。(表演时配背景音乐)(或提前准备蜗牛、乌龟、蚂蚁,沙滩、树叶、树枝背景,让学生摆放并模仿爬行动物的样子说爬行时的特点及它的生活环境。)(蜗牛:最慢、可爱;乌龟:慢、胆小;蚂蚁:快、活泼) 3 、小结: 这些动物在爬行时都有不同的特点,有的爬行速度非常快,有的却很慢,还有的特别胆小非常有趣。那么,今天我们就把这奇妙而有趣的爬行动物描绘下来好不好? 4 、教师示范,欣赏小朋友作品。 三、作业要求: 请同学们设计爬行动物和爬行的背景,比一比谁画的爬行动物又大又美,设计的旅行又奇妙又有趣。 要求:爬行动物:大、美、饱满。背景:简单。不涂色用黑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二课时几分之几同步测试A卷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二课时几分之几同步测试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填空题。 (共4题;共11分) 1. (2分) (2018六上·青岛期末) 把米铁丝平均分成3份,每份长________米,第二份占全长的________。 2. (4分)用分数表示出涂色部分。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1分) (2018六下·云南模拟) 把,和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 4. (4分)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二、判断题。 (共4题;共8分) 5. (2分) (2019三上·宜昌期末) 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6. (2分) (2018五下·云南期中) 把7kg糖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这些糖的 7. (2分)体育组有7个男生、4个女生,女生人数占体育组人数的。() 8. (2分)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三、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9. (2分)、比较大小,填符号是() A . > B . < C . = D . ≥ 10. (2分)有两袋同样的面粉,第一袋用去它的,第二袋用去千克,剩下的两袋面粉相比较() A . 第一袋重 B . 第二袋重 C . 无法比较 11. (2分)(2014·天河) 把一根绳子分成两段,第一段是全长的,第二段长米,若比较这两段绳子的长度,则() A . 第一段长 B . 第二段长 C . 一样长 D . 不能确定 12. (2分) (2019五下·法库月考) 大于小于的分数有()个. A . 5

最新整理幼儿园中班《爬行动物》教案范文3篇

最新整理幼儿园中班《爬行动物》教案范文3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准备了《幼儿园中班《爬行动物》教案》,供参考!! 范文一:爬行动物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爬行动物,初步了解爬行动物的各种爬行方式。 2、通过观察图片和倾听介绍,了解爬行类动物的基本类型,感知他们的外形特征和上火习性。 3、喜欢模仿动物爬行,注意不与同伴发生碰撞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台。 2、电动爬行玩具,例如:长长的毛毛虫。 3、师生共同收集各种会爬的动物或图片 4、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引导参观爬行动物馆,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各种爬行动物。 活动过程: 1、出示玩具,引起幼儿的兴趣。 ——出示并启动毛毛虫玩具,提问:“这是什么?看看他是怎么行走的? ——教师:除了毛毛虫会爬,你知道还有谁也会爬行。 2、引导幼儿观察阅读《幼儿用书》,感知几种常见的认识的爬行动物。 ——教师:画面上有哪些动物?他们叫什么名字?他们是怎样行走的? ——教师:他们用什么来爬行?怎样爬行? 3、引导幼儿看图感知四类爬行动物,丰富幼儿对爬行类动物的认识。 ——用实物展示仪放大《幼儿用书》上的画面,观察认识蜥蜴。 ①

教师:你认识这些蜥蜴吗?他们身上有什么?他是怎样爬行的?你还知道他们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② 教师小结:壁虎、变色龙都是蜥蜴。壁虎有两只大大的眼睛,但是没有眼皮,所以他的眼睛一直睁着的。壁虎有四条腿,脚趾上长着洗盘,能在光滑的玻璃上爬行。壁虎受了惊吓,尾巴会掉下来。不过,她还会再长出一条尾巴来。壁虎捉蚊子、苍蝇吃,他是有益的。 ——观察认识蛇。 ① 教师:蛇是怎样爬行的?蛇有脚吗?他是怎样爬行的?请你学一学蛇爬行,你还知道关于蛇的其他事情吗? ② 教师小结:蛇的种类很多,蛇没有脚,但他能依靠圣体向前爬行游动。蛇分有毒和无毒的两种类型。大多数无毒蛇的头是椭圆形的,绝大多数有毒蛇的头是三角形的。毒蛇有毒囊和毒牙。蛇肉可以吃,毒蛇可以做药。 ——观察认识鳄鱼。 ① 教师:鳄鱼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鳄鱼是怎么爬的?请你学一学。 ② 教师:鳄鱼有扁扁的脑袋和扁扁的身体,鳄鱼背朝天,肚皮贴着地,粗壮的尾巴像钢鞭。他的皮肤很厚,皮肤里还埋着一块块排列整齐的骨块。如果他张开血红的大嘴巴,会露出74颗牙齿,看了真叫人害怕。 ——观察认识乌龟 ① 教师:乌龟是什么样子的?在水里和陆地上他是怎样行走的?你还知道乌龟有哪些奇特的本领? ② 教师小结:乌龟有一个坚硬的壳,当其他动物伤害他的时候,乌龟的头和四肢马上会缩进壳里去。乌龟四肢的脚趾间都有蹼,所以,乌龟也能在水里游动。乌龟的行动很慢,小花也比较慢,很长时间不吃不喝也能活下去。

垂径定理教案

课题:垂直于弦的直径(第一课时) 展示课课型名称:“引导—探究—发现”型教学模式 【设计思路】 垂径定理是圆这一章书的重点,也是难点。尤其是书本用叠合法推导定理的过程。 本课时探索如何高效地解决重点和难点并存的教学内容教学。采用启发式和探究 发现法教学,探索初中数学重要定理教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利用圆的轴对称性对垂径定理的探索和证明过程,掌握垂径定理。 2)初步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计算和证明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运用叠合法经历和推导垂径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各种数学方法和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感受探索过程和体验成功喜悦,激发学生探究、 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适当进行爱国教育和美育渗透。 【教学重点】垂径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学生对用“叠合法”探索和证明垂径定理的理解。 【教学方法】探究发现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介绍赵州桥;联系它与圆的关系,提出问题:赵州桥的主桥拱是圆弧形,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的长)为37.4m,拱高(弧的中点到弦的距离)为7.2m,你能求出赵 州桥主桥拱的半径吗? 2、复习24.1.1圆的知识,为探究准备图形的知识。 (二)动手动脑,探索定理 1.探究准备 课前让学生用纸剪一个圆。要求学生沿着圆的任意一条直径对折,重复几次,通 过交流,得出圆是轴对称图形这一结论,理解掌握圆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2. 尝试猜想和探究定理 使CD⊥AB,垂足为E. (1)此图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2)你能发现图中有那些相等的线段和弧?为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积极思考、探究和猜想,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为什 么会出现这些相等的线段和弧,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已知条件和利用

美术教案-奇妙的爬行_小学美术教案_模板

美术教案-奇妙的爬行_小学美术教案_模板 第二课:奇妙的爬行 一、教材分析: 本课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爬行动物的特点,体会其美感,能够大胆想象、创作,并充满画面作画。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画一画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细微之间蕴涵的美,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作画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A.观察、分析生活中爬行动物的特点并体会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 B.了解爬行动物特点,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 C.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A.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B.培养学生细致认真、大胆作画的习惯。 C.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爬行动物的习性,并发挥自己的现象能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画面。(2)难点:如何抓住爬行动物的特点大胆表现,并充满画面。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课前准备:有关的图片、资料 六、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爬行动物的资料 2、观察、回忆不同爬行动物的外行和特点 3、思考: 1)你认识这些动物吗? 2)你能给大家介绍他们长的什么样子? 3)他给人民带来什么样的美感? [1] [2] 下一页 美术教案《乘着大象》 执教: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小学——谢建东 教学年级:二年级 教学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5课《乘着大象》 教学目的:1、了解大象的造型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绘画,表达自己乘着大象时的情景和感受。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的张扬。 教学难点:以有限的知识技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感受。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绘画纸、色纸、橡皮泥、收集的大象资料或图片。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