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如何看待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如何看待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班级:工管10-2班

学号:22101898

姓名:朱广琦

得分:

如何看待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构想的必要性

1.1祖国完全统一构想的重要意义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是和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的精神支柱。

第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

第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独立、统一,历朝开国皇帝都要追求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当今世界风起云涌,美国对中国虎视眈眈,既恨又怕,联络一切能联络的力量遏制中国。祖国统一对我们来说减少内部的麻烦和美国人要挟中国的筹码,对中国的老祖先和前辈们有个交代。同时,祖国统一能进一步增强国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仇敌忾,共同实现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①

2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构想的艰苦历程

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上,北京社会科学院2007年版,第228页

2.1历史上的祖国统一问题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过去的五千年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也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可是,自从18世纪清王朝开始严格执行闭关锁国政策之后,中国渐渐失去了大国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西方经过了两次工业革命之后,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和改革,资本主义渐渐萌发成长,尤其是新航路的发现,使西方列强渐渐将目光投向了东方,他们急切的期待向东方尤其是中国,投放大量的产品,来进行资本的掠夺和积累。可是此时清王朝的闭关锁国却阻止了西方产品在中国的销售,于是西方便计划发动战争,用火枪大炮打开中国打大门,于是,从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初期,西方列强与美日各国不断以各种借口发动侵略战争,并要求清政府签订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懦弱的清政府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于是先后割让了香港,澳门,台湾等大片领土,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悲惨的一页。②

2.2中国共产党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贡献

清政府覆灭以后,各种民间爱过组织雨后春笋般成立,然而对收复领土并没有做出太多实质性的贡献,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中华民族遭受外敌入侵、任人宰割的被铲命运,实现了中国大陆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分别属于中国和英国之间、中国和葡萄牙之间的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解决香港、澳门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采取暂时不动、待时机成熟时再收回的策略。同时,也进行了武力解放台湾的各方面准备。但由于美国直接插手台湾问题,阻止中国人民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致使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至今仍处于分离状态。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大业,顺利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有力地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③

2.2.1 香港,澳门的收复

顺利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时刻都关注香港,澳门的回归问题,可是见过指出由于经济政治等方面的问题却迟迟不能解决。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使用和平手段收回香港,澳

②百度网页

③《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第2期第105页

门的构想。1982年中英谈判,邓小平强调:“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应该明确规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之后中国政府又做了巨大的努力,1997年,英国公开宣布放弃香港主权,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

1987年4月13日,中国总理和葡萄牙总理分别代表中葡两国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大厅正式签署《中葡联合声明》。1987年,中葡两国各在各自政府内取得《中葡联合声明》的批准。中葡两国政府终于在1988年1月15日互换批准书,《中葡联合声明》正式生效。1999年12月20日,在经历了近百年的流浪之后,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香港,澳门的回归,圆了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梦想,这不仅仅是由于中国建国以来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政治地位逐渐的表现,也说明了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是“一国两制”方针的完美实践。④

2.2.2 台湾问题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台湾人民同大陆人民同根、同宗、同源,继承的是相同的文化传统。

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1949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台湾后,抗拒统一,图谋反攻大陆。正当中国人民解放军准备着手解放台湾时,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军队进入台湾和台湾海峡地区,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扶持国民党政权,形成台湾与大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台湾问题由此产生。

台湾不是一个国家,历史上从未。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什么都可以谈。一个中国,地理上是一个,历史上是一个,文化上是一个,政治上更是一个。李登辉特别的国与国关系。陈水扁主张一边一国。世界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国唯一合法的政府。(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不可分割!)(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不允许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蒋介石承认一中。李登辉陈水扁不求统一,只求自己一点独立,关系更为恶化。92共识被陈水扁反对。胡宋会两岸一中,连站一中各表,宋屋檐理论。台湾的本土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已经模糊混肴。

中国愿以大一统屹立于世,台湾自古以来也一直是我国的神圣领土,但自明④《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第2期

末以来,深受西方列强侵略,惶惶不可终日,二战击败日本后,一雪前耻,为世推崇,不幸事局变化,国民党退守台湾,美国反华势力企图分裂中国,从而导致海峡两岸分离分治半个世纪,至今尚未解决,幸自开放交流以来,局势好转,人心振奋。目前,只须扬弃拖延,出以诚意,并以“一国两制”的可行性,从实质上认识和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⑤

3 新时期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形势的剧变,在新的形式下,对中国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2005年3月4日,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意见: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四点意见集中体现了大陆对台政策的新思维,对于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新时期指导大陆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4 中国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构想的决心

《三国演义》开宗明义:“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历史事实证明,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海峡两岸的统一问题,存在着若干困难,需要国人去克服,但是,再大的困难,也不容许当作制造民族分裂的借口,更不容许“台独”分子当作叛国的凭据,无论从种族历史,还是从文化历史任何方面来看,海峡两岸同胞,一脉相承,血浓于水。目前,两岸民间通过多种渠道,致力于民主统一,复兴民族的大业,这是历史的主流,小股“台独”分子及其同路人岂能抗拒?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党领导中国人民同一切阻挠破坏中国统一的势力作坚决斗争,不断推动实现祖国统一的进程。毛泽东曾严正指出,台、澎、金、马整个地收回来,完成祖国统一,这是中国人民的神圣使命,这是中国的内政。邓小平指出,如果到 1997 年后中国还不能收回香港,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江泽民也指出,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是中华儿女不可动摇的共同愿望和决心。胡锦涛强台调,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版,第96~97页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不可动摇的意志和决心,符合包括 2300 万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无论在祖国统一的道路上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无论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如何阻挠破坏,都动摇不了党和人民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

台湾是条船,大陆是港湾。台湾无以停靠,大陆深情满怀。海峡两岸,不仅血缘之亲,文化之源,而且是贸易伙伴,政治友邦,台独势力妄图将台湾文化同中华文化分割开来,对立起来,进而磨灭台湾同胞的中华民族意识,将会永远受到包括广大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的唾弃。

总之,今日之中国,已不会在发生太多的民族内耗;再不会发生“攘外必先安内”的民族纠纷,再不会让我们的民族生灵涂炭,再不会让日美等西方列强嘲笑我们是东亚病夫了,愿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早日实现太平盛世,伟大复兴,巍巍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参考文献:

[1]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孙岩. 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