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模电实验指导书

模电实验指导书

模电实验指导书
模电实验指导书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部分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电子电路实验中常用的电子仪器—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数字万用表、交流毫伏表等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

2.初步掌握用双踪示波器观察正弦信号波形和读取波形参数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器件

1.函数信号发生器;

2.双踪示波器;

3.交流毫伏表;

4.数字万用表;

5.模拟电路实验箱及电阻、电容若干。

三. 实验原理

在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电子仪器有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数字万用表、交流毫伏表等。正确使用它们,可以完成对模拟电子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工作情况的测试。

实验中要对各种电子仪器进行综合使用,可按照信号流向,以连线简捷,调节顺手,观察与读数方便等原则进行合理布局,各仪器与被测实验装置之间的布局与连接如图所示。接线时应注意,为防止外界干扰,各仪器的公共接地端( GND)应连接在一起,称共地。信号源和交流毫伏表的引线通常用屏蔽线或专用电缆线,示波器接线使用专用电缆线,直流电源的接线用普通导线。

图 1 -1 模拟电子电路中常用电子仪器布局图

1.示波器

在本书附录2 中已对GOS-652G 型双踪示波器的原理和使用作了较详细的说明,现着重指出下列几点:

1)寻找扫描光迹点

在开机半分钟后,如仍找不到光点,可调节亮度旋钮,并按下“寻迹” 按键,从中判断光点位置,然后适当调节垂直( )和水平( ) 移位旋钮,将光点移至荧光屏的中心位置。

2)为显示稳定的波形,需注意示波器面板上的下列几个控制开

关(或旋钮)的位置。

a.“ 扫描速率” 开关(t/div)它的位置应根据被观察信号的周

期来确定。

b.“触发源选择” 开关(内、外、CHx、LINE)常选为内触发。

c.“ 触发方式” 开关通常可先置于“ 自动” 位置,以便找到扫描线或波形,如波形稳定情况较差,再置于“ 常态” 位置,但必须同时调节电平旋钮,使波形稳定。

3)示波器有四种显示方式

单踪显示有CH1 、CH2、ADD;双踪显示为DUAL,同时显示两个波形。

4)在测量波形的幅值时,应注意Y 轴灵敏度“微调”旋钮置于“ 校

准” 位置(顺时钟旋至底)。

2.函数信号发生器

函数信号发生器按需要可输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三种信号波形。输出信号电压精度可由输出幅度调节旋钮进行连续调节。输出信号电压频率可以通过频率分档开关进行调节,并由频率计读取频率值。

函数信号发生器作为信号源,它的输出端不允许短路。

3.交流毫伏表

交流毫伏表只能在其工作频率范围内,用来测量正弦交流电压的有效值。为了防止过载而损坏,测量前一般先把量程开关置于量程较大位置处,然后在测量中逐档减小量程。

接通电源后,将输入端短接,进行调零。然后断开短路线,即可进行测量。

四.实验内容

1.测量示波器内的校准信号

用示波器自带校准信号( f =1KHz±2%,幅度 2 V P-P方波)对

示波器进行自检。

1)调出“校准信号” 波形

a.将示波器校准信号输出端通过专用电缆线与Y A(或Y B)输入插口接通,调节示波器各有关旋钮,将触发方式开关置“ 自动” 位置,触发源选择开关置“内”,对校准信号的频率和幅值正确选择扫速开关(s/div)及Y 轴灵敏度开关(V/div)位置,则在荧光屏上可显示出一个或数个周期的方波。

b.分别将触发方式开关置“ TV.V”, “TV. H”和“常态”位置,并同时调节触发电平旋钮。体会四种触发方式的操作特点。

2)校准“校准信号” 幅度

将Y轴灵敏度微调旋钮置“ 校准”位置(顺时针旋到底),Y轴

灵敏度开关置适当位置,读取校准信号幅度,记入表 1 -1 。

3)校准“校准信号” 频率

将扫速微调旋钮置“ 校准” 位置,扫速开关置适当位置,读取校准

信号周期,记入表1- 1 。

4)测量“校准信号” 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

调节“ Y 轴灵敏度” 开关位置及微调旋钮,并移动波形,使方波

波形在垂直方向上正好占据中心轴上,且上、下对称,便于阅读。通过

扫速开关逐级提高扫描速度,使波形在X 轴方向扩展(必要时可以利

用“ 扫速扩展”开关将波形再扩展 5 倍),并同时调节触发电平旋钮,从荧光屏上清楚的读出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记入表 1 - 1 。

表 1 -1

2.用示波器和交流毫伏表测量信号参数

用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分别为100Hz、1KHz、10 KHz、100 KHz,

峰峰值均为1V 的正弦波信号。

改变示波器扫速开关及Y 轴灵敏度开关位置,测量信号源输出信号频

率、峰峰值及有效值,记入表 1 -2 。

特别说明:有效值可以用交流毫伏表测量,也可以用数字万用表的交流

电压档测量。

3.测量两波形间相位关系。

1)观察双踪显示波形, 将CH1 和CH2 同时按下

Y A、Y B均不加输入信号,扫速开关置扫速较低挡位(如0 .2s/ d iv

挡)和扫速较高档位(如5 μs /div 挡),观察两条扫描线的显示特点,

记录之。

表 1 -2

信号频率

示波器测量值毫伏表测量

值( 有效值)

示波器测量值

周期(ms) 频率( Hz) 峰峰值(V) 100Hz

1KHz

10KHz

100KHz

2)用双踪显示测量两波形间相位关系

a.按图 1 -2 连接实验电路,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调至频率为lKHz,幅值为2V 的正弦波,经图1-2 中的RC 移相网络获得频

率相同但相位不同的两路信号V

i

和V

R

,分别加到双踪示波器的Y A和

Y B输入端。

图 1 -2 两波形间相位差测量电路

b.将Y A和Y B输入耦合方式开关置“⊥ ”档位,调节Y A、Y B 的↑↓移位旋钮,使两条扫描基线重合,再将Y A、Y B输入耦合方式开关置“ AC”档位,调节扫速开关及Y A、Y B灵敏度开关位置,此

时在荧屏上将显示出V

i

和V

R

两个相位不同的正弦波形如图 1 - 3 所示。

图 1 -3 双踪示波器显示两相位不同的正弦波

此时, 则两波形相位差为

Q = x (div ) X T (div )

? 360?

式中: X T-------- 一周期所占刻度格数

x ------两波形在 x 轴方向相距格数记录

两波形相位差于表 1- 3 。

表 1 -3

表 1 -3 中, 相位差的计算值参考公式( 即计算值公式) 为:

V R =

R

R + (1/ j ωc )

?V i

将电阻、电容和信号频率数据代入上式后即可求得 V i 和 V R 的相位差。

为读数和计算方便, 可适当调节微调旋钮,使波形一周期占整数格。

五.实验报告

1. 整理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2. 问题讨论

1) 示波器采用“ 高频”、“常态”、“自动” 三种触发方式有什么区别?通过实验对它们的操作特点及适用场合加以总结。

2)用双踪显示波形,并要求比较相位时,为在荧光屏上得到稳定波形,应怎样选择下列开关的位置?

a. 显示方式选择(C H1;CH2;ADD);

b.触发方式(高频;常态;自动);

c. 触发源选择(内;外)。

六.预习要求

1.阅读实验附录 2 中有关示波器操作部分内容。

2.已知C =0. 01μF、R =10 KΩ,计算图 1 - 2 中RC 移相网络的阻抗角 。

实验二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器件

1.模拟电路实验箱;

2.函数信号发生器;

3.双踪示波器;

4.交流毫伏表;

5.数字万用电表;

6.电阻器、电容器若干。

三. 实验原理

图2-1 为基极分压式射极偏置单管放大电路, 它的偏置电路采用

R B1 和R

B 2

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射极负载电阻R

E

,以稳

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信号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输入信号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在图2-1 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R

B1 和R

B 2

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

T 的基极电流I

B

时(一般 5 ~10 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

V B ≈

R

R

B 2

+R?V CC B1 B 2

E

V

I =

V B -V BE

R E

≈ I C

V CE = V CC - I C ? (R C + R E )

图 2 -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

电压放大倍数:

A = -β ? R C R L r be

输入电阻:

输出电阻: R i = R B 1 R B 2 r be

R O ≈ R C

由于电子器件性能的分散性比较大,因此在设计和制作晶体管放大电路时,离不开测量和调试技术。在设计前应测量所用元件的参数,为电路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在完成设计和装配以后,还必须测量和调试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和各项性能指标。一个优质放大器,必定是理论设计与实验调整相结合的产物。因此,除了学习放大器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外,还必须掌握必要的测量和调试技术。

放大器的测量和调试一般包括: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

试,消除干扰与自激振荡及放大器各项动态参数的测量与调试等。

1.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

1)) 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v

i

=0 的情况下进行,即将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短接,然后选用量程合适的万用表,分别测

量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I

C 以及各电极对地的电位V

B

、V

C

、V

E

。一般

实验中,为了避免断开集电极,所以采用测量电压,再算出I

C

的方

法,例如,只要测出V

E

,即可用I C I E =V E / R E 算出I C (也可根据

I

C

=(V CC-V C) R C,由V C V C确定I C ),同时也能算出V BE=V B-V E,

V CE =V

C

-V

E

。为了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应选用内阻较高的直流

电压表,如数字万用表。

2)静态工作点的调试

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是指对晶体管集电极电流I

C (或V

CE

的调整与测试。

静态工作点是否合适,对放大器的性能和输出波形都有很大影响。如工作点偏高,放大器在加入交流信号以后易产生饱和失真,

此时v

o

的负半周将被削底,如图 2 -2 (a) 所示;如工作点偏低则易产生

截止失真,即v

o

的正半周被缩顶(一般截止失真不如饱和失真明显),如图2- 2(b) 所示。这些情况都不符合不失真放大的要求。所以在选定工作点以后还必须进行动态调试,即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一定

的v

i ,检查输出电压v

o

的大小和波形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足,则应调节静

态工作点的位置。

图 2 -2 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失真的影响

改变电路参数V

CC 、R

C

、R

B

(R

B1

、R

B 2

)都会引起静态工作点的

变化,如图2 - 3 所示。但通常多采用调节上偏置电阻R

B1

的方法来改

变静态工作点,如减小R

B1

,则可使静态工作点提高等。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上面所说的工作点“ 偏高”或“偏低” 不是绝对的,应该是相对于信号的幅度而言,如信号的幅度很小,即使工作点较高或较低也不一定会出现失真。所以确切地说,产生波形失真是信号幅度与静态工作点设置配合不当所致。如需满足较大幅度信号的要求,静态工作点最好尽量靠近交流负载线的中点。

图 2 -3 电路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2.放大器动态指标测试

放大器动态指标包括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动态范围)和通频带等。

1)电压放大倍数A

v

的测量

信 I i

V R

号 V s V i R 0

K R i 大

v 0

V 0

v

调整放大器到合适的静态工作点,然后加入输入电压 v i 在输出电压 v o 不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或用万用表交流电压档测出 v i 和 v o 有效值 V i 和

V O 则

A = V O

V i

2) 输入电阻 R i 的测量

为了测量放大器的输入电阻, 按图 2- 4 电路在被测放大器的输入端与信号源之间串入一巳知电阻,在放大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

用交流毫伏表测出 v s 和 v i 的有效值V s 、V i ,则根据输入电阻的定义可得

R = V i i I = V i

V / R

= V i V - V ? R S

测量时应注意

i R S S i

① 由于电阻两端没有电路公共接地点,所以测量 R S 两端电压 v R 时必须分别测出 v s 和 v i ,然后按 v R = v s - v i 求出 v R 值。

图 2 -4 输入、 输出电阻测量电路

② 电阻 R S 的值不宜取得过大或过小,以免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

通常取 R S 与 R i 为同一数量级为好, 本实验可取 R S = 10~20KΩ。

3) ) 输出电阻 R o 的测量

按图 2- 4 电路,在放大器正常工作条件下,测出输出端不接负载 R L 的输出电压 V O 和接入负载后的输出电压 V L ,根据

R

L

V

L

=

R +R

?V

O

即可求出R

O

:

O L

R = (

V

O -1) ?R

L

L

在测试中应注意,必须保持R

L

接入前后输入信号的大小不变。

4))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V

OPP

的测量(最大动态范围)如上所述,为了得到最大动态范围,应将静态工作点调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为此在放大器正常工作情况下,逐步增大输入信号

的幅度,并同时调节R

W

(改变静态工作点),用示波器观察V

O

,当输出波形同时出现削底和缩顶现象(如图2- 5 )时,说明静态工作点已调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然后反复调整输入信号,使波形输出幅

度最大,且无明显失真时,用交流毫伏表测出V

O

(有效值),则动态

范围等于2 V

O

。或用示波器直接读出V

OPP

图 2 -5 Q 点正常,输入信号太大引起的失真

5)放大器频率特性的测量

放大器的频率特性是指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A

v

与输入信号频率 f 之间

的关系曲线。单管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如图2-6 所示,A

vo

为中

频电压放大倍数,通常规定电压放大倍数随频率

变化下降到中频放大倍数的 1 2 ,即0 .707 A

vo

所对应的频率分别称

O V

为下限频率 f L 和上限频率 f H ,则通频带 B W 0.7 = f H - f L 。

放大器的幅频特性就是测量不同频率信号时的电压放大倍数 A v 。为此,可采用前述测 A v 的方法,每改变一个信号频率, 测量其相应的电压放大倍数,测量时应注意取点要恰当,在低频段与高频段应 多测几点, 在中频段可以少测几点。此外,在改变频率时,要保持输入信号的幅度不变,且输出波形不得失真。

四.实验内容

图 2 -6 幅频特性曲线 图 2 - 7 BJT 外形

实验电路如图 2 -1 所示。各电子仪器可按实验一中图 1 - 1 所示方式连接, 为防止干扰,各仪器的公共端必须连在一起, 同时信号源、交流毫伏表和示波器的引线应采用专用电缆线或示波器探头, 如使用屏蔽线, 则屏蔽线应接在公共接地端上。 1.

. 测量静态工作点

接通电源前,先将电位器 R W 调至最大,使输入端与地线短接。接通+12 V 电源、 调节 R W ,使发射极电位 V E = 2 V ,用直流电压表测 量三极管的基极电位和集电极电位 V B 和 V C ,然后,断.开.电.源., 使 R B 1 开路, 用万用电表测量 R B 1 值。最后将测量结果记入表 2 -1 。

表 2 -1 V E = 2 V

测 量 值 计 算 值

V B

V E

V C

R B 1

V BE

V CE

I C ( mA)

2V

计算值: V BE = V B -V E , V CE = V C -V E , V CC -V C

C C

2. 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在放大器输入端加入频率为 lkHz 的正弦信号 v i , 调节函数信号

发生器的输出旋钮使 v ipp = 20 mV( 按下衰减按钮),同时用示波器

观察放大器输出电压 V o 的波形,在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下述三种情况下的 v o 值,并用双踪示波器观察 v i 和 v o 的相位关 系, 记入表 2 -2。( V ip - p 为峰- 峰值,有效值可用万用表的交流电压档

直接测量)

表 2 -2

V E =2V

V ip - p =20mV

3. 观察静态工作点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

置 R C =2.4K Ω, R L =∞(即负载开路 ), v i 适量, 调节 R W , 用示波 器监视输出电压波形,在 v O 不失真的条件下,测量数组 V E 和 v O 值, 记入表 2 -3 。测量 V E 时,要先断开信号源, 并将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线短接(使 v i = 0)。

表 2 -3 R C =2. 4KΩ; R L = ∞; v ipp =20mV

R = I

4. 观察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失真的影响

置 R C =2. 4KΩ, R L =∞ , v i =0 ,调节 R W 使 V E =2V ,测出 V CE 值, 再

逐步加大输入信号,使输出电压 v O 波形足.够.大.但.不.失.真.(用示波器观 察)。然后保持输入信号不变,分别增大和减小 R W ,使波形出现饱和 失真和截止失真,绘出 v O 的波形,并测出失真情况下的 V E 和 V CE 值, 记入表 2- 4 中。每次测 V E 和 V CE 值时都要将信号源断开, 并将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线短接。

5.

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置 R C =2.4KΩ, R L = 2.4KΩ,按照实验原理 4 中所述方法,同时调

节输入信号的幅度和电位器 R W , 用示波器测量 v opp , 用交流毫伏表测量 v om (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有效值),记入表 2- 5。

表 2 -5 R C =2.4KΩ; R L =2.4KΩ

6. 测量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置 R C =2.4 K Ω, R L =2. 4KΩ, V E = 2.0V 。输入 f =1KHz 的正弦信

号,在输出电压 v o 不失真的情况下, 用交流毫伏表测出 v s , v i 和 V L , 记入表 2- 6。 保持 v s 不变, 断开 R L ,测量输出电压 v o , 记入表 2 - 6 。

表 2 -6 R C =2. 4KΩ; R L = 2. 4KΩ; V E =2V

计算值: R i =

V

i R V s -V i

7. . 测量幅频特性曲线

取 R C =2.4 KΩ, R L =2. 4 KΩ, V E = 2 .0 V 。保持输入信号 v i (或 v s )

的幅度不变, 改变信号源频率 f , 逐点测出相应的输出电压 v o ,记入表 2 -7 。

表 2 -7 v i =

mV

为了使频率 f 取值合适,可先粗测一下,找出中频范围, 然后再仔细读数。

说明:本实验内容较多,其中 6 、7 可作为选做内容。

五.实验报告

1. 列表整理测量结果,并把实测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

入电阻、输出电阻之值与理论计算值比较(取一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产生误差原因。

s

2. 总结 R C ,R L 及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

输出电阻的影响。

3. 讨论静态工作点变化对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影响。

4.

分析讨论在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六.预习要求

1. . 阅读教材中有关单管放大电路的内容并估算实验电路的性能 指标。 假设: 三极管 3 DG6 的 β =100 , R B 2 =200KΩ , R B 1 =60KΩ , R C =

2.4KΩ ,R L =2. 4KΩ。估算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 A v , 输入电阻 R i 和输出电阻 R O 。

2. 能否用直流电压表直接测量晶体管的 V BE ?为什么实验中要采用测 V B 和 V E , 再间接算出 V BE 的方法?

3. 怎样测量 R B 2 阻值?

4. 当调节上偏置电阻 R B 1 ,使放大器输出波形出现饱和或截止失真时,晶体管的管压降 V CE 怎样变化?

5. 改变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的输入电阻 R i 是否有影响? 改变外接电阻 R L 对输出电阻 R O 是否有影响?

6. 在测试 A v ,R i 和 R O 时怎样选择输入信号的大小和频率? 为什么 信号频率一般选 1 KHz ,而不选 100KHz 或更高?

7. 测试中,如果将函数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示波器任一仪器的两个测试端子接线换位(即各仪器的接地端不再连在一起),将会出现什么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