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说明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说明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说明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说明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方案

目录

1 智慧城市系统总体架构 (1)

1.1基础设施支撑系统层 (2)

1.2各类应用系统基础支撑平台系统层 (2)

1.3基于基础支撑平台定制共性应用层 (3)

1.4智慧城市建设内容层 (4)

1.4.1 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 (4)

1.4.2 智慧产业与经济 (8)

1.4.3 智慧建设与宜居 (5)

1.4.4 智慧城市支撑现代化农业 (8)

1.4.5 城市智能管理与服务 (6)

1.5标准与规范体系 (9)

1.5.1 智慧城市业务标准规范体系 (9)

1.5.2 建立电子技术标准规范体系 (10)

1.5.3 智慧城市运营模式与规范体系 (10)

2 总体架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 (10)

2.1总体架构设计背景 (11)

2.2总体架构的基本原则 (12)

2.2.1 先做设计后实施 (12)

2.2.2 一体化整合原则 (12)

2.2.3 有所为有所不为 (12)

2.2.4 先共性后个性用 (12)

2.2.5 主客体分开建设 (12)

2.3总体架构设计技术要求 (13)

2.3.1 创新性 (13)

2.3.2 实用性 (13)

2.3.3 智能化 (14)

2.3.4 扩展性 (14)

2.3.5 兼容性 (15)

2.3.6 安全性 (15)

2.3.7 规范性 (16)

1 智慧城市系统总体架构

从信息化现状来看,各领域的应用系统都或多或少已分散建设并投入使用,目前需要按统一标准规范体系进行整合、升级,逐步迈向智慧城市系统的终极目标。智慧城市总体架构图如下:

1.1 基础设施支撑系统层

包括基础硬件和基础软件的整合,基础硬件主要有机房、有线与无线网络、服务器(计算/存贮)、终端、各类手持与外设、各类仪器仪表/传感器、电源空调;基础软件主要有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软件;备份系统等。

智慧城市时代,要对城市传统的、分散的各类对网络、机房、计算及存储资源、信息安全、基础数据中心等进行统一规划与集约建设。同时应兼容国产化,即兼容国产CPU/OS装机环境。

1.2 各类应用系统基础支撑平台系统层

规划建设智慧城市软高速,暨智慧城市系统应建设共性支撑平台,可重复调用的共性应用基础平台、通用工具类软件、业务与功能组件建立在政务业务标准规范和电子技术标准化基础上,是新系统框架体系的核心,也是新政务体系的管理控制中心,为未来各部门应用系统快速构建提供可重复调用的功能组件。

可重复调用的工具与业务功能组件仓库提供大量通用、易用、可复用、标准化的组件,具有高内聚、低耦合的优点,既利用标准规范来约束组件的内部结构,保证组件以规范化的方式提供对外服务接口和扩展接口;又能保证组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随需应变的能力。

(1)共性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包括城市统一的机构人员管理、统一信息分类管理、统一权限分配;

(2)可复用的常用工具类软件。包括流式文档软件(国外DOC,国标OFD)、版式文档软件(国外PDF,国标OFD)、电子表单、报表工具、全文检索、二维三维地理信息管理系统(GIS)、辅助决策分析系统、数据转换工具、二维三维条码读写软件、仪器仪表与RFID读写软件、各类应用软件辅助定制平台等;

(3)可复用的业务与功能组件。通用功能组件是从各业务系统中提取出来的公用功能模块,能被各类应用系统所共用。功能组件实现是为了提高应用软件的灵活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通用业务组件是基于业务系统实际需求提炼出的业务模型、管理模型、安全保密模型,可以被不同的业务系统选择使用,从而快速构建出业务应用系统。建立业务组件实现不同业务系统之间模块的重用,降低系统之间的耦合度,实现业务应用与业务开发相互独立,提高开发效率。包括:ID号生成、通用树、文号生成、定密依据、正文保存、查询授权、回收站管理、日志记录、文件传输、附件增改、在线帮助、批核操作、打印授权、办件转换、核文操作、输出

控制、打印控制、降密控制、并发控制、图像扫描、条码生成、原件管理、归档操作等。

(4)认证加密系统。包括PKI或CPK的认证加密基础设施、身份认证软件、电子印章软件、数字证书软件、数据加解密软件、可信时间戳等。

(5)安全防御系统。包括网络安全管理平台系统、网络接入管理系统、非法外联监控系统、主机监控审计系统、防火墙、防病毒等。

(6)城市数据中心。分为政务内网数据中心、政务外网数据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备份数据中心等。

(7)城市数据交换中心。实现城市四个数据中心的安全可靠、按统一数据格式标准在线交换。

(8)城市统一基础接口服务平台。实现城市各类共性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常用工具类软件、通用的业务与功能组件、认证加密系统、安全防御系统、应用软件辅助定制平台、各类共性与职能应用系统按统一标准接入城市总体平台。

(9)各类应用软件辅助定制平台。用于以工业化模式按统一的业务需求规范、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统一的接口标准辅助定制(整合与升级)各类应用系统。

(10)各类应用系统统一管理平台。统一管理各类应用系统,包括应用子系统的配置、一二级管理员的产生与授权等。

1.3 基于基础支撑平台定制共性应用层

(1)统一升级四大共性应用系统。包括综合办公、办案、办会系统,行政审批服务、监察系统,内外网信息发布利用系统,综合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之所以统一规划建设、整合、升级四大共性应用系统,是因为城市各委办局的业务基本都有涉及这四个系统,应统一整合与升级。

四大共性系统发展趋势是一体化整合后下延到社区与村居,实现政府行政改革创新。

(2)统一规划与建设社区管理服务与民生系统。包括社区/村居管理服务系统、社区医疗居家养老与智慧通等。之所以统一规划建设社区/村居管理服务系统与民生系统,是因为这二类系统与多个委办局业务相关,是政务改革实现管理与服务一体化,政务一件事、服务一窗口或网站后下延的承载体。

1.4 智慧城市建设内容层

这是面向智慧城市主体的管理与服务层:核心是面向市民的管理与服务整合、面向城市管理和城市功能提升、形成现代科技产业、精准有机智慧农业、提升产业与经济发展、面向城市基础设施及环境的管理与服务整合,将打造成“宜居、和谐、智慧、文明、智慧农业”城市,从而实现“幸福”的目标。

1.4.1 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

1、保障体系

(1)统一规划及设计。形成完整和可行的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及实施方案,针对智慧城市创建任务和重点项目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

(2)统一组织机构。成立城市专门的领导组织体系和执行机构,负责智慧城市统一的规划、设计与创建工作。改变长期以来由各委办局仍至其下属的科室组织信息系统建设的模式。

(3)政策法规。建立保障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行的政策法规。

(4)经费规划和持续保障。建立智慧城市建设的经费规划和保障措施。

(5)运行管理及监督。明确智慧城市的运营主体并建立运行监督体系。

2、网络基础设施

(6)有线与无线网络。提升无线网络的覆盖面、速度等方面的基础条件。

(7)宽带网络。提升包括光纤在内的固定宽带接入覆盖面、接入速度等方面的基础条件。

(8)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并投入使用。

3、公共平台与数据库

(9)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城市基础空间与地下管网数据库、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建筑物基础数据库等公共基础数据库。

(10)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能对城市的各类公共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交换的信息平台,满足城市各类业务和行业发展对公共信息交换和服务的需求。

(11)信息安全平台。建设信息安全平台,有效保障智慧城市信息安全。

1.4.2 智慧建设与宜居

1、城市建设管理

(12)城乡规划。编制完整合理的城乡规划,并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制定道路交通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等具体的专项规划,以综合指导城市建设。

(13)数字化城市管理。建有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并建成基于国家相关标准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实现区域网格化管理。

(14)建筑市场管理。通过制定建筑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并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政府在建筑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能力提升。

(15)网络化房产管理。通过制定和落实房产管理的有效政策,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房产管理,促进提升政府在住房规划、房产销售、中介服务、房产测绘等多个领域的综合管理服务能力。

(16)数字园林绿化。通过遥感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推动园林绿化的监测和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

(17)历史文化保护。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加强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水平、推广水平。

(18)建筑节能与楼宇控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提升城市在建筑智能监控、节能监督、评价、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水平。

(19)智能绿色建筑。通过制定有效的政策,并结合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提升城市在绿色建筑的建设、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水平。

2、城市功能提升

(20)智能管理供水系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从水源地监测到自来水管理的整个供水过程实现实时监测管理,制定合理的信息公示制度,保障居民用水安全。

(21)智能管理排水系统。生活、工业污水排放,城市雨水收集、疏导等方面的排水系统设施建设,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其整体功能的发展。

(22)智能节水应用系统。城市节水器具的使用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其整体水平的发展。

(23)智能管理燃气系统。带动城市清洁燃气使用的普及,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保障其安全运行。

(24)垃圾分类与处理。优化社区垃圾分类的普及情况及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其整体水平。

(25)智能管理供热系统。完善北方城市冬季供暖设施,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其整体水平的发展。

(26)智能照明系统。提升城市各类照明设施的覆盖面和节能自动化应用程度。

(27)智能地下管线与空间综合管理。实现城市地下管网数字化综合管理、监控,并利用三维可视化等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实际对城市各类建设利用三维技术粗细粒度的可视化管理。

1.4.3 城市智能管理与服务

1、政务服务

(28)决策支持。建立支撑政府决策的信息化手段和制度。

(29)信息公开。通过政府网站等途径,主动、及时、准确公开财政预算决算、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

(30)网上办事。完善政务门户网站的功能,扩大网上办事的范围,提升网上办事的效率。

(31)政务服务体系。形成各级各类政务服务平台的联接与融合,建立上下联动、层级清晰、覆盖城乡的政务服务体系。

2、基本公共服务

(32)基本公共教育。通过制定合理的教育发展规划,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目标人群获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便捷度,并促进教育资源的覆盖和共享。

(33)劳动就业服务。通过法规和制度的不断完善,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提升城市就业服务的管理水平,通过建立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等措施提升就业信息的发布能力,加大免费就业培训的保障力度,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34)社会保险。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在提升覆盖率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服务终端建设,提高目标人群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服务的便捷程度,提升社会保险服务的质量监督水平,提高居民生活保障水平。

(35)社会服务。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在提升覆盖率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服务终端建设,提高目标人群享受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基本养老服务和优抚安置等服务的便捷程度,提升服务的质量监督水平,提高服

务的透明度,保障社会公平。

(36)医疗卫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应用,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水平。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和终端服务,保障儿童、妇女、老人等各类人群获得满意的服务;通过建立食品药品的溯源系统等措施,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供应,并促进社会舆论监督,提高服务质量监督的透明度。

(37)公共文化体育。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应用,扩大公益性文化服务的服务面,提高广播影视接入的普及率,通过信息应用终端的普及,改善各类人群获得文化内容的便捷度;提升体育设施服务的覆盖度和使用率。

(38)残疾人服务。在提高服务覆盖率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个性化应用开发,提升残疾人社会保障、基本服务的水平,提供健全的文、体、卫服务设施,丰富其服务内容。

(39)基本住房保障。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健全廉租房、公租房、棚户区改造等方面的服务水平,增强便利性、提升透明度。

3、专项智能应用

(40)智慧交通。建设及运行城市整体交通智慧化,包含公共交通建设、交通事故处理、电子地图应用、城市道路传感器建设和交通诱导信息应用等方面情况。

(41)智慧能源。管理及利用城市能源智慧化,包含智能表具安装、能源管理与利用、路灯智能化管理等方面的建设。

(42)智慧环保。建设城市环境、生态智慧化管理与服务,包含空气质量监测与服务、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与服务、环境噪声监测与服务、污染源监控、城市饮用水环境等方面的建设。

(43)智慧国土。建设城市国土资源管理和服务的智慧化,包含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土地资源监测、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地籍管理等方面的建设。

(44)智慧应急。建设城市智慧应急,包含应急救援物资建设、应急反应机制、应急响应体系、灾害预警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应急指挥系统等方面的建设。

(45)智慧安全。建设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智慧化,包含城市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平安城市建设等建设情况。

(46)智慧物流。建设物流智慧化管理和服务,包含物流公共服务平台、智能仓储服务、物流呼叫中心、物流溯源体系等方面的建设。

(47)智慧社区。建设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便捷化、智慧化,包含社区服务信息推送、信息服务系统覆盖、社区传感器安装、社区运行保障等方面的建设。

(48)智能家居。建设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和环保节能,包含家居智能控制,如智能家电控制、灯光控制、防盗控制和门禁控制等,家居数字化服务内容,家居设施安装等方面的建设。

(49)智慧支付。建设包含一卡通、手机支付、市民卡等智慧化支付新方式,支付终端卡设备、顾客支付服务便捷性、安全性和商家支付便捷性、安全性等方面的建设。

(50)智能金融。城市金融体系智慧化建设与服务,包含诚信监管体系、投融资体系、金融安全体系等方面的建设。

1.4.4 智慧产业与经济

1、产业规划

(51)高科技产业规划。制定城市产业规划,围绕城市产业发展、产业转型与升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规划编制、规划公示及实施。

(52)创新投入机制。城市创新产业投入实施,包括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创新费用投入,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投入等方面。

2、产业升级

(53)产业要素聚集。城市为产业发展,产业转型与升级而实现的产业要素聚集和增长。

(54)传统产业改造。在实现城市产业升级过程中,实现对传统产业的改造。

3、新兴产业发展

(55)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城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服务与发展,包含支撑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环境、科研环境、金融环境及管理服务,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在城市整体产业中的水平。

(56)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包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发展环境,发展水平及投入等方面。

(57)其它新兴产业。提升和发展城市其它新兴产业。

1.4.5 智慧城市支撑现代化农业

1、现代化农业

(58)区域种植业资源智能系统。建设区域种植业资源管理与辅助决策系统平台,主要建立种植业资源与农田环境、主导产业、社团组织、种植业辅助决策、种植业企业等相关系统,包括信息传输设备、信息分析处理软件、系统决策软件、智能控制软件等一系列软硬件及标准规范。

(59)农业生产智能化系统。运用新兴的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通过

在农业生产环境中的各种传感器(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等传感器)和无线通信传输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信息采集、预警、智能管理、决策分析、专家在线指导,提高创建城市农业生产机械化、产业化和信息化水平,提升农业竞争力。

(60)农产品现代流通智能系统。立足城市农业科技城发展规划,围绕“高端、高效、高辐射”的目标定位,从农产品流通发展现状出发,加强与完善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涵盖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系统和连锁销售终端体系的农产品流通完整产业链,为标准规范体系和信息化管理平台提供示范应用载体。

(61)农产品质量安全智能系统。建设编码管理系统、质量检测管理系统、生产基地管理系统、生产过程管理系统、信用管理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共六大系统。依托互联网,集成六大系统,搭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平台,对农产品产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农产品流通、检测等一系列环节的信息进行监管,形成一个信息对称、数据共享、多方联动的监督、管理和辅助决策平台。同时,依托网站和电话、短信、网络、触摸屏等多种方式对外信息发布,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实现高效快捷、准确无误、科学规范地传递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

(62)农村社会化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主要是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服务管理系统,帮助合作组织快速获取市场信息,提高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建立智能化、数字化农技推广应用体系。建设农技推广中心、基层农技站全部装备智能化、数字化技术设施。

1.5 标准与规范体系

四个横向层次均需要服从“智慧城市业务标准规范体系”、“智慧城市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和“智慧城市运营模式与规范体系”。

1.5.1 智慧城市业务标准规范体系

1、建立智慧城市管理与服务标准体系

在总结多年分散建设信息化系统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急需从创建智慧城市全市的角度进行统筹规划和整合城市共性办公业务需蛙泳规范、个性能职能业务需求规范,形成标准化的一体化方案,满足市政府打造科学政务管理平台、提升政务管理水平的迫切需求。

创建智慧城市新系统将同步全面梳理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领导

职责、依法监督、管理与服务职能和民主监督职能,细化各级单位与每位公务人员的工作,全面实现政府管理与服务的标准化。

2、建立智慧城市政务服务标准体系

政府全面、深入实现管理职能的同时,还需要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随着我国地方政府由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新系统将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通过建设一体化的政务服务标准体系,为群众提供更公开、公平、公正的服务。

新系统将结合特点,建立政务办公业务需求规范、服务基础标准、服务质量标准、服务管理标准和服务工作标准,形成“职责明晰、执行顺畅、环环相扣、持续改进”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使每个行政事项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所有工作人员都能按标准化要求进行操作,提升行政审批效能。

在建立包括管理和服务的政务标准化体系基础上,利用电子标准化体系辅助实现。

1.5.2 建立电子技术标准规范体系

建立与综合办公业务需求规范、个性职能业务需求规范相对应的各类业务数据格式标准、软件产品与应用系统接口标准、软件技术研发标准、项目管理等组成的标准规范体系。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省、市、区县、乡镇四级智慧城市系统国家标准体系原型。

1.5.3 智慧城市运营模式与规范体系

智慧城市需要大量经费投入,无论是政府投入,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投入,还是基金投入都要求还报。因此,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要全面梳理运营模式,运营规范,确保综合投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回报。为此,要逐步形成智慧城市运营模式与规范体系。

2 总体架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

建设“智慧城市”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对于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智慧城市”的发展能给城市化进程带来新的动力。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带动相关技术产业的发展,进而提供完整有效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思路,可有效地推进自主信息产业的巨大进步。“智慧城市”是信息科技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是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是为城市中的各个服务对象,即;政府、企业以及个人提供智慧化、泛在式的应用服务,以不断探索、

不断完善的渐进式过程稳步推进。因此,“智慧城市”建设的需要兼顾创新、实用、智能、高可扩展、广泛兼容、安全保障以及标准规范等各方面的要求,加快发展一个符合创建智慧城市特色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2.1 总体架构设计背景

“智慧城市”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到当前阶段,进一步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和战略选择,也是一项全局性的系统工程。

城市信息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普及;

第二个阶段是分散应用系统规划与建设;

第三个阶段是各类管理与服务应用系统的整合;

第四个阶段是对城市生态圈的智能调整与优化。

信息与通信技术是数字城市的基础,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通讯网络的全面覆盖与传输能力提升,电话、个人电脑、手机等通讯终端的低成本化与功能多样化,高性能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城市的信息传输、计算和接收能力产生爆炸式增长,数字城市诞生并以日新月异的速度进化。

应用系统的建设与完善,是城市功能信息化的重要标识,在这一阶段,城市各方面主体为了完成某种功能而使用信息技术,具体表现为企业的生产、财务、采购等职能的信息化,政府各委办局业务的信息化等,这一阶段以事务处理为核心,大大提高了城市主体的内部效率,积累了丰富的业务信息,但从目前整个城市信息化现状来看,信息是零散的、无序的碎片。

面向城市各领域管理与服务对象的业务整合、数据整合、技术整合、管理整合和服务整合,标志着数字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面向对象的各类服务和信息被有机地组合为一个整体,政府、企业、市民和城市基础设施以完整的形象接受管理和服务。以居民的健康信息为例,不再是一次次诊疗记录碎片,而是从出生到死亡的完整记录。

在服务和信息整合的基础上,借助科学的分析预测模型和强大的数据挖掘、分析处理能力,产生各方面决策的智慧方案,数字城市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智慧城市系统阶段。真正的智慧城市系统,是对城市生态圈管理与服务对象与相关要素的实时、主动、弹性地调整与优化,实现资源、服务的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平衡。以智能交通为例,不仅需要了解城市的道路状态、车辆运行信息,还需要了解城市居民的出行特点,对交通工具的偏好,对价格的敏感度等因素,制定出相应的道路管理、车辆配备、价格措施,以至于城市规划调整,才能真正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

2.2 总体架构的基本原则

2.2.1 先做设计后实施

楼宇建设开工前均须先做设计,目前我国楼宇建设均是做完规划方案就招标建设,在实施过程中由承建单位免费设计。免费设计等于没有设计,承建商建成什么样就设计什么样。智慧城市系统建设,应增加专职的设计环节,至少要形成相关应用系统的业务需求规范、数据格式标准、产品与应用系统接口标准、测评标准、总体技术架构,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统一思想后才能招标建设。

考虑我国目前没有一家信息化专业设计单位,示范城市可考虑请相关国家专职事业单位联合设计。

2.2.2 一体化整合原则

由于信息化是个新生事务,开始时是摸着石头过河,由各部委委办局规划、建设了众多分散、孤立的信息系统。尽管也产生了较大的成绩与效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智慧城市时代,城市所有基础信息系统、共性与个性应用系统,应采取一体化整合的思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升级、统一应用、统一运维。

2.2.3 有所为有所不为

智慧城市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绝不是造一次大项目就可以完成的,相关城市应根据自身的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相关系统建设。例如:对一二线城市来讲,智能交通是重要需求,而对四线城市这一需求并不迫切。

所以应根据各地差异性,哪个子系统愿意按统一标准进行整合、升级,那个子系统优先建设。

2.2.4 先共性后个性用

在众多项目选择时,建议基础类的支撑系统优先,城市综合管理类项目整合类项目优先、有关共性民生整合与服务类的项目优先。

2.2.5 主客体分开建设

机构改革以及今后继续的大部制改革,势必关联影响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为此,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及设计方案,要预先解决可能的机构人员变化的需求,应将城市的主体(机构人员体系),客体(工作分类暨信息分

类体系)建成二个独立的体系,由“权限分配体系”进行配置用于各单位的应用,以适应各种可能的机构改革。

为此,要对各部门的共性办公事项、行政审批服务与电子监察业务、内外网信息发布利用、电子档案业务等共性业务进行归纳和梳理,实现标准化、模块化建设与再创新,以期适应不断进行的机构改革的成果。

2.3总体架构设计技术要求

2.3.1 创新性

由于目前“智慧城市”相关的技术及应用还没有公认的解决方案和标准,尚未形成新的技术和市场壁垒,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这个领域中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智慧城市”研究是一个从“跟随”到“引领”的重要发展契机,应该把握这个历史机遇,占据智慧城市相关各项前沿技术的领导地位,引领国际相关领域发展方向。因此,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应注重加强对技术创新性的要求。

通过大力推进“成体系技术”的研发(而不再是某个点的先进技术),建立起领先的“智慧城市”技术模型体系(业务、管理、安全、保密、技术模型与标准规范并实现一体化),引导“智慧城市”相关部门确立技术创新的战略,推动技术创新投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激发“成体系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提升“城体系技术”创新能力,着重突破面向“智慧城市”中的各项关键技术,在城市科技园区形成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专利;

大力推动“智慧城市”相关各种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新技术应用,打造创新型城市智能服务,创建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应用模式;

在创新机制上有所突破,深化“智慧城市”所涉及的多个应用领域改革,加大“政、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政府主导力量,充分调动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实现“智慧城市”的科学合理和可持续发展。

2.3.2 实用性

“智慧城市”的建设应该面向城市居民的共性基本需求,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服务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强调实用性的原则,以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依据,寻找符合城市特点的应用领域进行建设,完善发展规划,确保“智慧城市”的建设符合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把“智慧城市”建设与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智能化的城市服务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的便利,满足民生需求,构建和谐社会;

在技术创新和应用上要充分考虑“智慧城市”各个应用领域的特点,强调智能服务和应用的便利以及可行性,把满足城市智能服务对象作为重要的因素进行考虑,形成实用化的智能服务体系;

通过智能医疗、智能交通、智能城管、智能物流等专业化系统的整合、升级建设,使之逐步一体化,提升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管理水平,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推动城市发展向智能化转型;

通过“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推动全社会的科技投入,加快智慧城市相关设备和产品的研究发展,提升城市发展的整体信息化水平,促进信息化和传统行业的融合发展,为城市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提供技术保障。

2.3.3 智能化

“智慧城市”的建设应面向城市管理与服务功能的智能化,以各种城市资源、采集到的数据为基础,通过“智慧城市”的技术手段将城市服务的提供者和服务对象有机的连接在一起,为城市智慧化发展提供广泛的技术支持。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应大力扩展各类基础数据的快速及时感知和采集手段,提高多样化的数据感知以及互联网的沟通效率,增强互动整合的数据共享和处理能力,为城市各类应用服务提供可靠的数据服务基础;

“智慧城市”的建设应打破传统上按行政、行业划分的服务方式,大力提倡政务管理一体化与服务一站式智能应用,积极推进管理与服务水平提升,提高城市服务居民的满意度,企业的竞争力以及政府的执政水平。

2.3.4 扩展性

“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通常面临着建设周期长,涉及面广,需要根据不同的城市特色进行阶段性建设的挑战。因此“智慧城市”的可扩展能力是一个核心的要求,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全盘考虑到技术持续进步以及未来应用环境和的变化,做好基础性硬件与软件支撑平台的建设、共性应用系统的整合与升级、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保证“智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不断调整和自我完善,满足不断变化的各类需求。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相关产业不断整合,“智慧城市”的应用系统需要不断更新、整合、升级,以保证应用的高效和实用,确保智能服

务的有效扩展。因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进步的过程,随着应用环境的不断变化和领域的不断扩展以及需求的逐步演化,“智慧城市”相关的技术和应用系统也需要不断改进扩展,以满足总体建设的要求;

随着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智慧城市”的参与者也会对服务水平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智慧城市”的新需求会不断涌现,因此建设过程必须意识到这种变化,不断提高建设的目标,完善服务的内容,提升服务的质量,在相关技术选择和应用上也应该做出相应改进和调整,通过扩张已有的智能服务来满足“智慧城市”服务对象的新需求。

2.3.5 兼容性

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所涉及的产业多种多样,导致建设目标也不尽相同,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具有技术手段多样,应用水平不一致等困难。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不同城市发展特点对不同技术和行业的特殊要求,在“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注重突出不同的城市特色,满足“智慧城市”的差异化的发展需求。

由于“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应用领域多种多样,技术手段各不相同,因此“智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不同应用领域和技术手段的兼容性问题,要统筹考虑,避免建设过程中各自为政;最大兼容性就是统一标准规范体系。

目前有一些城市已经推行了一系列智能服务系统,积累了智能服务的丰富经验,“智慧城市”的建设应广泛借鉴目前已有的城市智能化系统建设基础,兼容已有的城市智能化系统和技术。但这些既有智慧服务系统之间通常存在使用标准不统一,技术手段不一致的问题,因此,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还应大力推进已有系统的整合与融合,提高各个系统和技术接口的标准化程度,安全集成既有系统的数据和服务。

“智慧城市”的建设通常根据城市发展水平和特色进行差异化建设,因此,不同城市对于智慧服务的需求有共性也有差异性,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需要对于差异化的建设目标具有兼容的能力。

2.3.6 安全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信息安全一直都是信息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尤为如此。保障数据和服务的安全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前提。同时实现政务业务标准化、一体化,实现电子技术标准化、一体化和兼容国产化。前者是政府职能范畴,后者提

供信息化支撑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按统一标准整合与研发可重复调用的工具类软件、业务与功能组件。

“智慧城市”的建设涉及到城市功能的各个方面,需要各种信息化子系统的支持。在实际应用中,应加强“智慧城市”系统建设的安全性保障,在技术手段上要保证“智慧城市”系统高效稳定运行的要求,同时加强安全保障规定和措施的推行,完善“智慧城市”信息化系统的基础建设;

“智慧城市”在提供智能化服务的同时,不可避免需要获取和存储城市管理与服务对象的各种信息,其中包含有大量隐私性较强的信息,需要进行必要的保护。“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加强对敏感信息保护的关注,从技术手段和管理上保障智慧城市参与者的隐私。

2.3.7 规范性

目前国内许多城市都开展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开发和部署了各种信息化子系统,但是普遍存在缺乏统一规划、缺乏相应技术标准和法律规范支持,这种现状严重制约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容易造成各系统之间信息交互不畅,形成信息孤岛,因此需要大力推动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建设。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要加快建立通用的智慧城市技术标准体系,形成国家级“智慧城市”技术指导规范,同时推动“智慧城市”技术体系标准的推广和应用,引导“智慧城市”建设中各方采用共同标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进行不断完善和发展;

开展广泛的国际间合作,大力参与国际各类相关标准的讨论和制定,积极把握技术标准建立的话语权,引领“智慧城市”的技术发展趋势,推动我国“智慧城市”技术标准的国际化。

“智慧城市”相关的各类技术规范和标准应充分借鉴已有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的规范和标准应具备前瞻性、科学性、完整性、延续性和可操作性。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说明

蓝草咨询,快乐培训!https://www.sodocs.net/doc/895569855.html,上海蓝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方案 目录 1 智慧城市系统总体架构 (1) 1.1基础设施支撑系统层 (2) 1.2各类应用系统基础支撑平台系统层 (2) 1.3基于基础支撑平台定制共性应用层 (3) 1.4智慧城市建设内容层 (4) 1.4.1 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 (4) 1.4.2 智慧产业与经济 (8) 1.4.3 智慧建设与宜居 (5) 1.4.4 智慧城市支撑现代化农业 (8) 1.4.5 城市智能管理与服务 (6) 1.5标准与规范体系 (9) 1.5.1 智慧城市业务标准规范体系 (9) 1.5.2 建立电子技术标准规范体系 (10) 1.5.3 智慧城市运营模式与规范体系 (10) 2 总体架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 (10) 2.1总体架构设计背景 (11) 2.2总体架构的基本原则 (12) 2.2.1 先做设计后实施 (12) 2.2.2 一体化整合原则 (12) 2.2.3 有所为有所不为 (12) 2.2.4 先共性后个性用 (12) 2.2.5 主客体分开建设 (12) 2.3总体架构设计技术要求 (13) 2.3.1 创新性 (13) 2.3.2 实用性 (13) 2.3.3 智能化 (14) 2.3.4 扩展性 (14) 2.3.5 兼容性 (15) 2.3.6 安全性 (15) 2.3.7 规范性 (16)

1 智慧城市系统总体架构 从信息化现状来看,各领域的应用系统都或多或少已分散建设并投入使用,目前需要按统一标准规范体系进行整合、升级,逐步迈向智慧城市系统的终极目标。智慧城市总体架构图如下:

智慧城市建设标准

智慧城市建设标准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智慧城市建设标准 智慧城市建设标准 宽带网络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 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 要求第15部分:低速无线个 域网(WPAN)媒体访问控制和 物理层规范 GB/ 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 息交换无线高速率超宽带媒体 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 GB/T26229-2010 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 息交换无线高速率超宽带媒体 访问控制和物理层接口规范 GB/T26230-2010 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 络总体技术要求 GB/T28508-2012 广播电视网广播电视光缆干线同步数字体 系(SDH)传输接口技术规范 GB/T17881-1999 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城市用地分类代码CJJ46-91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 范 CJJ100-2004 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 元数据标准 CJJ/T144-2010地名信息交换格式GB/T 28226-2011 建筑物基础数据库建设电子档案元数据标准CJJ/T187-2012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115-2007城市遥感信息应用技术规范CJJ/T151-2010 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 系审核指南 GB/T28450-2012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 理评估要求 GB/T28453-2012信息安全技术引入可信第三方 的实体鉴别及接入架构规范 GB/T28455-2012 城乡规划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 标准 GB50137-201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 年版) GB50180-93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智慧城市基本构架及涉及的领域

智慧城市基本构架及涉 及的领域

天津”智慧城市”基本构架及涉及的领域 1 智慧城市的架构 智慧城市的架构可以分为三层:信息采集层、运作操控层、领导决策支持层。 1.1信息采集层 利用视频监控、RFID技术、各种传感技术、进行城市各种数据和事件的实时测量、采集、事件收集、数据抓取和识别。 1.2运作操控层 对采集到的数据和事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后,按照工作流程建模编排、事件信息处理,自动选择应对措施,通知相关负责人、进行工作流程处理、历史信息保留及查询、网络设备监控等。 1.3领导决策支持层 城市管理者可进行多部门仿真演习、信息查询与监控、工作流程进度可视化监控、历史数据分析、相关专家协同分析、进行城市管理流程优化;为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和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提供数据支持与经验分析。

2 智慧城市的应用及内容 目前,智慧城市主要应用功能包括智能交通系统、智慧能源系统、智慧物流及建筑服务系统、城市指挥中心、智慧医疗、城市公共安全、城市环境管理、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等八个方面。 2.1智能交通系统 通过道路收费系统、多功能智能交通卡系统、数字化交通智能信息管理系统等多种模式的数据整合,提供基于交通预测的智能交通灯控制、交通疏导、出行提示、应急事件处理管理平台;帮助进行城市路网优化分析;为城市规划决策提供支持。 2.2智慧能源系统 以物理清洁能源为目标,以我国的智能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清洁能源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能源网。 它以充分满足用户对能源的需求和优化资源配置、确保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满足环保约束、保证能源质量、适应能源市场化发展等为目的,实现对用户可靠、经济、清洁、互动的能源供应和增值服务。 2.3智慧物流及建筑服务系统 智慧物流利用RFID、BarCode、EDI、GNSS、GIS、GUID、现代网络技术和普适计算等技术,兼容国际国家标准,打造“现代大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利用

(完整版)智慧城市整体架构

智慧城市整体架构 1、整体框架 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如图1所示 a) 物联感知层:提供对环境的智能感知能力和执行能力,通过感知设备、执行设备及传输网络实现对城市范围内基础设施、环境、设备和人员等要素的识别、信息采集、监测和控制; b) 网络通信层:为智慧城市提供大容量、高带宽、高可靠的光网络和全城覆盖的无线宽带接入网络所组成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包括以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等为主体的核心传输网,提供无线接入服务的蜂窝无线网络,以及,以及集群专网等一些专用的网络等; c) 计算与存储层:包括软件资源、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为智慧城市提供数据存储和计算以及相关软件环境的资源,保障上层对于数据的相关需求; d) 数据及服务融合层:通过数据和服务的融合支撑,承载智慧应用层中的相关应用,

提供应用所需的各种服务,为构建上层各类智慧应用提供支撑,本层处于智慧城市总体参考模型的中上层,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e) 智慧应用层:在物联感知层、网络通信层、计算与存储层、数据及服务融合层之上建立的各种基于行业或领域的智慧应用及应用整合,如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公共服务、智慧医疗、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旅游等,为社会公众、企业用户、城市管理决策用户等提供整体的信息化应用和服务; f) 安全保障体系:为智慧城市构建统一的安全平台,实现统一入口、统一认证、统一授权、日志记录,涉及各横向层次; g) 运维管理体系:为智慧城市提供整体的运维管理机制,涉及各横向层次,确保智慧城市整体的建设管理和长效运行; h) 建设管理体系: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整体的建设管理要求,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管理机制,指导智慧城市相关建设,确保智慧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智慧城市的主要特征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城市转型发展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手段和新方法,是城市走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求。 智慧城市的基础是推进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相融合、构建城市智能基础设施;主线是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其核心是最大限度地开发、整合、融合、共享和利用各类城市信息资源,构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智慧化体系;主要手段包括为居民、企业和社会提供及时、高效、智能的信息服务等;其宗旨是实现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 智慧城市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a) 复杂巨系统。智慧城市是一个要素复杂、应用多样、相互作用、不断演化的综合性复杂系统。通过将功能完全不同的系统互连在一起形成的“系统的系统”,其复杂度将随着构成系统的增加而呈指数增加。

智慧城市怎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质的飞跃

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落地何方? ——青岛励图高科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诸如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已经实实在在落了地,为城市的各项行业应用带来了充满时代意义的变革。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主导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同样也受到前沿技术浪潮的推动,提出了对自身更高标准的要求,以应对智慧城市阶段的建设挑战。 为何筹建“时空信息云”?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自2006年,特别是2009年加快推进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以来,311个地级市、100多个县级市开展了建设工作,其中158个地级市、60多个县级市地理空间框架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国累计开发了2000多个应用系统,惠及国土、规划、房产、公安、消防、环保、卫生等众多领域,已经成为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工具、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平台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便利帮手,在经济社会发展、工业与信息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理空间框架作为城市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城市信息化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的、根本性的信息资源。在数字城市建设阶段, 地理空间框架为城市信息化提供了基于地理位置进行信息共享的公共平台,奠定了城市各项功能、应用及服务的空间信息化基础。但如何感知、获取城市实时动态的信息,如何对这些海量信息进行自动化地处理、识别、匹配、分析、整合,形成具备各部门特色的知识,智能化装配到不同的应用系统中,是智慧城市建设阶段需要解决的难题。

因此,在更高层次的需求牵引下,为有效支撑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目标与愿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要求对地理空间框架做出进一步提升。在原有信息化基础平台的搭建之上,提出建设时空信息云中心,即一个城市的“大脑”: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技术,准确、实时地感知每一个物联网节点中的信息,如同人类的神经系统一样,将信息实时地传输给中心系统,智能地判别和处理相关的任务,并将指令反馈给现实世界。在此机遇下,数字城市建设时期的地理空间框架将转型为智慧城市阶段的时空信息框架,以时空信息数据库为基础、以时空信息云平台为支撑的新模式应运而生。 智慧城市,标准先行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2006年就与省级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和试点城市人民政府三方达成了共建共享协议,分批、分阶段地开展了全国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为确保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先进性和可行性,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标准研制、新技术突破、政策保障等方面下大力气,从标准、技术、政策三方面保证了所搭建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是市政府权威的、唯一的、标准化的地理信息共享平台。 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早期阶段,如何在各部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纷争环境下,确立测绘地理信息的行业定位,形成一套统一的、能够协调起政府各部门工作的建设标准,同样也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长期以来不断探讨和完善的重要课题。

智慧城市基本构架及涉及的领域

天津”智慧城市”基本构架及涉及的领域 1 智慧城市的架构 智慧城市的架构可以分为三层:信息采集层、运作操控层、领导决策支持层。 1.1信息采集层 利用视频监控、RFID技术、各种传感技术、进行城市各种数据和事件的实时测量、采集、事件收集、数据抓取和识别。 1.2运作操控层 对采集到的数据和事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后,按照工作流程建模编排、事件信息处理,自动选择应对措施,通知相关负责人、进行工作流程处理、历史信息保留及查询、网络设备监控等。 1.3领导决策支持层 城市管理者可进行多部门仿真演习、信息查询与监控、工作流程进度可视化监控、历史数据分析、相关专家协同分析、进行城市管理流程优化;为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和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提供数据支持与经验分析。 2 智慧城市的应用及内容 目前,智慧城市主要应用功能包括智能交通系统、智慧能源系统、智慧物流及建筑服务系统、城市指挥中心、智慧医疗、城市公共安全、城市环境管理、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等八个方面。

2.1智能交通系统 通过道路收费系统、多功能智能交通卡系统、数字化交通智能信息管理系统等多种模式的数据整合,提供基于交通预测的智能交通灯控制、交通疏导、出行提示、应急事件处理管理平台;帮助进行城市路网优化分析;为城市规划决策提供支持。 2.2智慧能源系统 以物理清洁能源为目标,以我国的智能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清洁能源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能源网。 它以充分满足用户对能源的需求和优化资源配置、确保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满足环保约束、保证能源质量、适应能源市场化发展等为目的,实现对用户可靠、经济、清洁、互动的能源供应和增值服务。 2.3智慧物流及建筑服务系统 智慧物流利用RFID、BarCode、EDI、GNSS、GIS、GUID、现代网络技术和普适计算等技术,兼容国际国家标准,打造“现代大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利用基于位置的物联网技术实现物流过程中物物之间信息交换、共享,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和监控,实现物流全过程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化,融合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调整物流结构,提升天津物流产业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提供物流效率。“智慧物流”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示范应用: 基于云计算的物流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基于物联网的低成本人车货安全保障服务系统;基于物联网的货物配送信息采集系统;基于物流标准的可定制智能化物流集装箱;电子车牌电子驾照管理系统;基于RFID的仓储配送仓库管理系统;基于RFID的货物运输监控系统;智能闸口系统等。

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云平台整体方案

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云平台 整体方案 二〇一五年九月

第一章整体技术构架 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方案整体架构基于“信息联网、资源共享、服务实战”的理念,为了完善当地政府(区\市\县)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结合当地政府各局委办的实际需求,把握立体化、动态化、信息化、社会化四个着力点建立全覆盖防控、基础设施支撑、实战应用、指挥调度、保障体系五个方面,打造具有当地特点的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更高层次、更高起点、群众最满意的智慧安防”的目标。 根据广电针对全省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构想,智慧城市整体建设可以按照“感知、传输、管理、应用”的基本原则,将整个智慧城市的架构分为四个层次,整体结构如下: 图1:智慧城市整体结构图

********在智慧城市视频监控领域,提供了包括前端视频感知设备、网络传输设备、管理平台以及视频业务应用在的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视频监控系统总体架构图如下: 图2:整体解决方案 基础支持体系是整个系统的数据中心和传输中心,是其他体系的正常工作桥梁;全覆盖防控体系是整个系统数据信息的源泉,是其他体系的数据采集之源;实战应用体系利用采集的数据信息,结合实际业务应用流程,服务于实战应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体系。通过建立四大体系,加强安防信息化建设应用,助推治安防控提档升级,打造智慧安防的新目标。 视频监控系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社会治安防控的重要举措。 为了使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更加科学、合理,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同时又能紧跟先进技术的前沿,本着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的原则,依据“圈、块、格、点”的规划设计原则对省各地(区\市\县)视频监控系统未来三到五年的建设容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在详细调研已建系统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对未来的建设进行指导。 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目标通常分为以下两个阶段实现:第一阶段(两年):本阶段主要是建设当地政府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需要建设的容包含了: 监控资源。主要是图像监控资源,扩充后的监控点要能基本覆盖全市各主要街道、各企业,做到全天候实时监控。主要包含高清视频系统、高清卡口系统、高清电子警察系统等。 传输网络。数字视频专网传输网络计划在原有的网络上基础上进行扩容,将所有监控资源接入。 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功能。视频监控管理平台是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通过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实现政府视频资源和社会单位视频资源的联网共享。同时基于现有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功能单一的现状,对功能进行拓展,建成服务于公安实战的业务模块。 运维管理系统。实现对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及其基础支撑运行环境的可视、可控、可管理,从根本上提高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的运维管理水平。 对已建成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对监控系统部分软硬件进行改造和升级,对各个监控区域进行整合,实现和市局平台的互联对接。 第二阶段(三年):高度整合,深度应用,服务创新,品牌效应

盘点智慧城市的六大标准体系.doc

盘点:智慧城市的六大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化有利于提高城市规 划的通用性,降低建设成本,有利于促进产业链的分工合作,加强各政府部门之间的互 联互通、共享协同,推广最佳的技术和应用实践。 据悉,到2016 年,国内将逐步建立健全中国智慧城市国家标准体系。其中,共性、关 键性标准涵盖的主要标准领域主要包括:数据与服务融合平台、主数据、数据挖掘分析、跨 系统信息交互、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系统运维等促进系统、数据与服务融合等。 国内目前负责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制定的标准组织包括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高林透露,目前已立项的智慧城市国家标准包括《智慧城市SOA 标准应用指南》、《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等 6 项。 《智慧城市SOA 标准应用指南》,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牵头负责,规定 了智慧城市的SOA 应用参考模型及智慧城市建设中SOA 标准的综合应用建议,本标准适用于智慧城市整体及具体领域信息化项目的规划、设计、开发、实施、评估、运行和维护。 《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牵头负责,拟规定智慧城 市的技术参考模型、基本技术原则 6 和要求,适用于智慧城市整体规划及具体领域信息化项 目的设计、开发、运行和维护,是指导和综合应用智慧城市的具体技术、服务实现标准的依 据,也是建立智慧城市相关质量测评标准、工程标准及应用标准的依据。 《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第 1 部分:信息基础设施》: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 会牵头负责,拟规定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评价对象、范围和指标,并提出相应的评价指标。 其中评价指标中包括技术原则和要求以及设计与使用原则。本标准适用于智慧城市整体规划 及信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与评价,是指导智慧城市具体技术、服务实现的标准依据,也是建立智慧城市相关质量测评标准、工程标准及应用标准的依据。 《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第 2 部分:信息化应用和服务》: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 技术委员会牵头负责,规定了智慧城市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评价模型、评价指标。适用于智慧 城市整体规划及信息化应用与服务项目建设与评价。本标准是评估后续智慧城市具体应用与 服务标准的依据。 《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第 3 部分:建设管理》: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 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牵头负责,标准中建设管理内容主要指城市建设中的水、电、煤气等基础设施管网的建设标准,结合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与城市管 理运营理念,致力于提高城市的基础设施的协同化、智慧化,提供城市生活的舒适度。 《信息安全技术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安全保障指南》: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负责。目前相关资料较少,应该是针对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数据资源集中和共享,所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进行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标准制定。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城市交通系统架构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城市交通系统架构 智慧城市交通系统主要是利用物联网中的先进的通信与信息技术,实现交通运输的实时高效的管理方法。尤其是随着我国的物联网技术的引进,使我国的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服务模式与系统的构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面临的一项的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地实现网络的互联与互通。 标签:物联网;智能交通;架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汽车工业中的能源的利用率很低、大气的环境污染现象很严重、道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这些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的影响。因此,构建一项顺畅又安全的交通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近些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快速的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对交通运输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交通作为促进未来交通发展的合理趋势,应该引起我国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我国要积极推动智能交通的系统建设,并且要及时组织相关部门采取一定的措施,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把智能交通作为一项促进未来的交通领域发展的重要的方向。 一、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架构 (一)感知层 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的感知层,主要负责准确的采集各种交通信息。尤其是各类交通信息的感知要通过网络和传感器来得以实现。传感器的采集过程,一定要完全经过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完全传输,才能实现好数据的汇聚。 (二)应用层 应用层的主要功能,是对交通感知网络进行数据采集,并且要进一步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应用,支持各种智能化的交通服务。应用层系统主要分为,政府应用系统、社会应用系统、各个企业之间的示范系统等等。其中,最为典型的应用系统,主要包括交通控制系统与动态控制系统。要想实现好智能无线传感器与电信网络传感器之间的融合,一定要把无线传感器网络连接到电信网络上。利用电信网络来进一步实现对无线传感器的网络中各项业务的监控与管理。 (三)业务平台 业务平台是促进电信网络的运行与管理,并且还要与无线网络传感器进行结合的业务实体,同时还要协调好电信网络中的其他实体,来完成好整个业务系统。管理平台作为实现电信网络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管理实体平台,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对业务平台的设备与网络进行管理。同时,为了保证电信网络更加可靠的运行,一定要在电信网络和无线交通传感器之间引入有效的控制机制。这项接入控制机制,指的是电信网络利用网关系统,对控制点进行有效的控制,为无线传感

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要求与目标架构

智慧XX建设总体要求与目标架构 1、总体要求 智慧XX建设的关键是要抢抓全球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不断实现重大图谱和互 联网、物联网、无线网多样化发展的机遇,突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建设。以资源增和利用为核心,以满足政务、产业、民生三大领域应用需求为导向,推进智慧XX建设。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旨在打破个 部门、地区、行业的孤岛式运营,高度整合,高效共享城市资源,实现对城市的综合管理。智慧XX建设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形成统一的涵盖经济发 展、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应急处理等方面的数据库系统与信息网络平台,提高政府信息的利用水平和政策科学制定水平,促进城市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发利用。 2、总体框架 智慧XX的总体架构包括“五个层面、两大体系”,“五个层面”分别是智慧 信息基础设施层、智慧信息资源汇集层、智慧领域应用层、智慧融合应用层和交互与展示层,“两大体系”分别是运行保障及标准规范体系和行宫计划系 统,具体如下图所示。 智慧XX的总体架构可以概括为“1234”具体为“一大库、二大中心,三大领 域、四大平台”,既以XX公共数据库建设为基础,以政务云计算数据中心、 智慧XX城市运行管理指挥中心两大中心建设为载体,以满足政务管理、产业 经济、民生服务三大领域应用建设需求为导向,以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智慧XX大数据平台、智慧XX城市运行综合管理平台、智慧XX只能门户服务平台 为核心,推进智慧XX建设。 智慧信息基础设施层:包括政府以及经济社会信息化的公共基础设施及服务。其 中感知层包括:RFID、视频、传感器和手机等终端和设备组成的感知网络;基础 同喜网络层包括无线宽带网、光纤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等内容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层包括电信运营商IDC中心、市级政务数据中心、国家商务 部数据灾备中心等内容建设。信息基数设施以云台为架构,通过集约化建设管理,加强共建共享、节省投资、提高效率。 智慧信息资源汇集层:重点通过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的建设整合现存的多个委办局信息系统中的关键信息,形成XX公共基础数据库,打破部门、行业分割,实现城市级重要数据资源高效共享利用。建设XX大数据平台,提供对整合数据的分析、处理功能,充分利用知识管理、大数据等手段挖掘数据信息资源的潜在价值。建设应用能力支撑平台实现统一对外提供数据和工具服务。

智慧城市事业部岗位职责及任职要求(增)

智慧城市事业部岗位职责及任职要求(增) 开发技术经理 岗位职责: 1、负责现有系统架构、功能梳理及分析 2、负责新系统技术架构设计、功能设计 3、负责JA V A相关技术架构下的框架设计,编写概要设计、详细设计 4、参与架构设计、方案讨论和技术路线调研,编写系统总体架构、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及技术架构文档 5、负责关键技术研究及技术预研 6、负责设计开发系统核心代码 7、负责领导项目团队,完成应用系统研发全过程管理。 任职资格: 1、计算机或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硕士优先; 2、5年以上工作经验,熟悉JA VA常用设计模式,2年以上大中型J2EE软件项目管理经验,独立领导过3 人以上的开发团队者优先; 3、参加过3个以上的大型软件项目的模块设计和代码开发; 4、深刻理解项目实施工作,具备良好的客户交流、项目过程管理和控制的技能,包括进度安排控制和风 险控制等; 5、具备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6、具备极强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对工作有热情,能够在压力下工作; 7、擅长技术文档的书写; 8、具备电信、能源行业系统开发经验者优先。 9、具有大数据处理经验,了解hadoop、redis、htnl5等大数据处理架构者优先。 10、了解过开源框架(如spring jbpm)源码者优先。

研发经理 岗位职责: 1、负责研发二部的日常管理工作、研发管理工作,及研发部对外关系; 2、制定下辖产品线的研发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制定、改进研发制度及标准流程; 4、指导、培养团队成员,帮助团队成员不断提高学习和工作能力; 5、负责总结产品改进建议,评估改进方案是否合理; 6、负责指导、处理、协调和解决项目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7、协调公司内部相关部门与研发部工作,并提供相关支持; 8、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任职资格: 1、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计算机及相关专业; 2、3年以上项目研发经验、2年以上项目管理经验、1年以上研发部门管理经验; 3、精通C++/C语言(基于windows平台和Linux平台); 4、了解研发行业的发展及趋势,具备丰富的研发经验; 5、熟练掌握项目流程管理、软件工程、UML、CMM等标准化项目研发专业知识; 6、具备组织实施系统分析、系统架构设计、系统详细设计、制定时间计划等工作能力; 7、有较强的先进技术感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敏锐地把握技术动态、技术方向的能力; 8、熟练应用有效促进项目管理、项目开发相关的辅助工具; 9、思路清晰、语言表达能力强; 10、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11、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统筹管理能力。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 致力于智慧城市理论研究与落地,制定智慧城市顶层规划,优化技术与资源,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应用于现代城市建设与管理之中,服务于覆盖民生得各个领域。 研究方向包括: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智慧公共照明管理系统、数据中心、市场监管平台、IOC(智慧城市运行中心)、移动终端安全管控平台、智慧家庭、智慧园区、社区网格化等. 1.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主要从事智慧城市顶层规划设计,为城市管理者提供科学、统一得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避免由于缺乏统筹而出现得重复建设等问题。在城市建设规划阶段提供信息化系统建设得整体设计方案,促进系统间得无缝整合,相关数据得相互融合,以及资源得充分共享。目前此项业务向全国蔓延,承接/完成山东青岛、广西、上海、内蒙古、吉林通化市、广州市海珠区、南沙区、增城、惠州市等地得智慧城市建设工作。 2. 智慧照明 智慧照明包括智慧路灯、路灯物联网综合传感网。采用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实现对城市道路照明得信息采集上报、智能状态分析、远程控制、后台软件管理、地图定位等功能,通过统一得信息化通信技术与管理平台,解决当前城市照明存在得电能浪费,人工巡检延迟大、投诉多、安全隐患大,缺乏科学得数据统计与能效分析,管理水平落后等问题。智慧路灯控制系统在国内外获得了多项荣誉,成功在广州、东莞、江门鹤山、佛山、北京、西安、南京、贵州、云南、沈阳等地大规模推广. 3. 移动应用

移动应用聚焦于政府移动信息化领域得基础平台与关键应用研究,以基础平台解决政府移动信息化得安全与运维管理等瓶颈问题,并基于此平台孵化具有市场竞争力得移动应用,推动政府移动信息化相关技术能力得市场化与产业化.承接并实施海珠区移动终端管理系统项目、上海松江区大联动平台、南沙区政企移动云终端平台项目等。 4. 智慧社区 智慧社区包括智慧园区与社区网格化.其中智慧社区以云平台数据中心与物联网技术为核心,将各项基础设施连接成一个有机得整体,通过同一平台操纵各种数据实现管理,最大限度得提高管理效率,达到办公自动化、园区管理智能化得目得。社区网格化管理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标准划分为一个个得“网格”,使这些网格成为政府管理基层社会得单元。政府通过整合政务资源,每一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为辖区内得居民提供主动、高效、有针对性得服务,从而提高公共管理、综合服务得效率。

智慧城市建设与市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为推进智慧______建设与信息产业发展,______市政府人民政府(以下简称“______市政府政府”)与__________________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__________________”)本着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决定 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将利用智慧城市先进的建设运营理念和融合的IT技术,全面参与智慧______规划、建设和运营,在面向市民、企业、城市服务和基 础设施等多方面提供IT解决方案和服务。______市政府政府将发挥其优良的产业聚集、政府服务和政策优势,积极支持_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发展。双方经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签订本战略合作协议。 一、__________________全面参与智慧______的规划、建设和运营 __________________依托其在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资源整合、公共服务应用、企业信息化、城市管理应用方面和信息安全服务等的独特经验和优势,为智慧______建设与发展提供相关服务。包括: 1、进行智慧______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搭建智慧城市模型,制定行动路线,绘制智慧______建设和发展的长远蓝图,选择清河为试点先行先试。 2、建立城市云计算中心和城市级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建设城市云计算中心 及相关的信息安全体系,为智慧______建设提供安全、可信、可靠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级信息交换共享平台,为智慧______建设在信息资源层奠定基础,实现部门资源的整合、互通。 3、建设市民服务云平台。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要求,以市民网页、民生热线和智慧社区为载体,融合政务功能和商业功能为一体,面向市民建设全市统一的服务云平台,包括支撑平台、服务网点、服务终端、服 务团队等。 4、建设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平台。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行政管理、社区卫生等业务领域的综合应用、信息互通和协同应用,强化健康服务网络,提高卫生业务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医疗卫生改革,真正实现医疗资源均等化, 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5、参与智慧______示范工程建设,包括食品安全溯源、智能交通等智慧工

智慧城市建设思路(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一、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是当前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优化城市管理和生产生活方式、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感受为目的,是信息时代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于城市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技术角度看,智慧城市包括四个层面,一是通过深层感知全方位地获取城市系统数据,二是通过广泛互联将孤立的数据关联起来、把数据变成信息,三是通过高度共享、智能分析将信息变成知识,四是把知识与信息技术融合起来应用到各行各业形成智慧。 通过前端遍布城市的传感器搜集数据,在将这些庞大的数据

汇总形成信息,通过智能分析、云计算等技术,从庞大的数据中寻找出其间的关联性,从而形成知识或有价值信息,最后利用这些知识和信息化手段让城市运营更加高效便捷,最终形成智慧城市。 二、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和架构设计 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

从以上图表中看出,每个地方(国家、城市)的智慧城市都有一个具体目标和重点。针对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同样需要明确一个目标和重点,来规划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规划的8条原则: ●根据城市宗旨定义城市模型; ●分析城市结构,制定行动计划; ●重新思考城市的各个系统; ●提升城市服务的经济性; ●让城市更具可持续发展空间,吸引长期投资;

●构建宜居城市,为民众增加公共活动空间; ●打破组织竖井,重构组织架构; ●与其他城市一起协作。 全国信标委于2012年2月至5月对我国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典型城市和企业进行了实地和问卷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热点领域、推动要素、问题和挑战、建设重点、支撑技术、智慧城市中SOA的应用状况及标准化需求等内容。本次调研了28家用户单位以及24家企业。 (1)智慧城市关注领域 智慧城市的典型应用领域包括智慧医疗、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园区、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物流等。调研结果表明,企业和用户目前最为关注的三个智慧城市应用领域为: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公共服务。 (2)智慧城市实施领域 智慧城市项目实施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公共服务,其中智慧政务应用实施最广泛。

智慧城市区级平台建设项目总体设计方案

智慧城市区级平台建设项目总体设计方案 1.1建设原则 先进性:系统应当采用当今国内、国际上先进和成熟的技术,使新建立的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今后技术发展变化和业务数字化发展的需要。 实用性:系统总体设计要充分考虑各用户层当前的不同层次应用要求,对各级用户来说,业务应用操作简便、易用;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际工作要求,使系统始终与用户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增加系统的实用性。 可靠性:系统应采用成熟的信息化技术和软硬件设备,关键部分要求有备份措施;系统业务软件应能长期稳定运行,并具有较强的容错和自动恢复能力。 安全性:系统应该保证不同权限级别的人访问不同级别的信息,任何非法的访问都被杜绝。保证信息的有效性、机密性、完整性、可靠性和标识, 系统在网络、数据库、应用操作权限和身份认证方面,加载全面的信息安全保护措施。

兼容性:系统要求能够平滑接入为民服务中心已建的业务体系中,以保证我中心呼叫业务系统运行的完整性。 可扩展性:系统设计要求具备良好的开放性和高弹性化结构。系统应采用结构化、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可根据业务需要修改某个模块、增加新功能或重组系统结构,以达到程序可重用的目的;数据结构设计合理、规范,同时具有可维护性,对数据库表的修改维护可在很短时间内完成。 可维护性原则:系统应具有较好地可维护性,能够对网络、设备故障、系统配置、系统性能和安全等系统基础环境设备进行管理。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及时告警并定位,实现运行和维护工作的有效的运维展示。便于系统管理员管理,要能有效辅助系统管理员诊断排除故障,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得系统时刻处在良好运行的状态。

1.2建设目标 根据人民意见建议征集的工作要求和民众生活诉求需求的加强,本项目的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主要实现整合政府、社会现有服务环境和服务信息化网络平台资源,利用为民服务信息平台的汇集优势,统筹整合资源,创新方式方法,落实好人民意见建议的征集筛选、分类汇总、办理反馈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切实提高门头沟居民生活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1.3建设内容 1.新建城市管理调度指挥中心。本期新增城市基础数据管理、民意诉求采集分发、闭环业务处理、统计与考核、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预警预案管理、综合指挥调度系统等功能。 2.细化人民意见建议征集精管理。通过对数据智能统计分

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

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 白皮书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OA分技术委员会(筹) 2013年7月

引言 引言 智慧城市是当今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产物。目前,纽约、伦敦、巴黎、东京、首尔等城市相继提出智慧城市战略举措,我国已有两百多个城市提出了智慧城市相关规划,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英国标准研究院(BSI)、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ANSI)等组织已从不同层次启动了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 为促进我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规划、关键标准制定以及标准应用实施,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我院依托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OA分技术委员会,于2012年2月-6月对我国28个地方和24个企业进行了智慧城市标准化需求调研,并于2012年8月组织了近30家“产学研用”单位启动了《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的编写。白皮书系统的阐述了智慧城市的概念、发展现状、技术体系、国内外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进展,提出了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和急需的重点标准,并对智慧城市国家标准体系建设提出了思考和建议。2013年5月,我国基于白皮书成果,积极向国际标准组织ISO/IEC JTC1提交了成立智慧城市研究组的提案,并获得了国际组织大力支持,为我国同步开展国际、国内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白皮书的发布,旨在与业界分享我们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研究成果、实践经验,希望业内各界力量共同关注我国智慧城市国家标准体系建设,重视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规划、实施与评估,切实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说明: 感谢北京大学信息学院、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神州数码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学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上海市浦东智慧城市研究院、浙江标准化研究院、东方通、大唐软件、锐

4 项目建设技术路线与三维建模方案

4 项目建设技术路线与三维建模方案

朝阳区数字化三维仿真模拟城市管理系统 建设方案

版本控制 修改记录说明

1.概述 1.1.项目建设背景 “数字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是数字地球的一部分,三维地理信息是“数字城市”的重要基础空间信息。三维城市的建立能够全方位地、直观地给人们提供有关城市的各种具有真实感的场景信息,并可以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进入城市,感受到与实地观察相似的体验感。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3S(GIS/RS/GPS)技术、虚拟现实、航空与航天技术等的飞速发展,给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以及航空像片,通过对影像的平面、高程、结构、色彩等的数字化处理,按照统一坐标无缝拼接而成可以迅速建立基于真实影象的“三维数字城市”,人们可以直观的从三维城市上判读处山川、河流、楼宇、道路。借助传统平面地图的概念,叠加空间矢量数据,地物兴趣点数据、以及三维模型数据形成可视化“三维数字”城市展示系统。 与传统二维地图相比,“三维数字城市”展示系统突破平面地图对空间描述二维化、三维空间尺度感差、没有要素结构与纹理信息等诸多限制,通过对真实地形、地物、建筑的数字化三维模拟和三维表达,提供给使用者一个与真实生活环境一样的三维城市环境。通过数字化三维仿真模拟城市的实现对城市的管理,把传统的限于二维的城市管理范围扩展到了三维甚至多维的管理范畴,为城市建设、政务管理、企业信息发布与公众查询提供多维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服务,将大大提高城市整体信息化管理和经营管理水平,并有利于提高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1.2.项目建设目标 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在三维仿真模拟城市场景中实现朝阳辖区单位、人口、部件、事件、社区绿化等相关信息的管理,进一步提高朝阳区政府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居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很好的展现数字朝阳的建设成果。最终为建设和谐朝阳提供技术保障,为数字奥运做出贡献。

智慧城市数据中心整体规划设计方案

智慧城市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1、项目概述 概述 2016年10月,市委、XX公司、XX公司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就常州城市数字城市、数字城区的建设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整体规划和建设常州城市数字城市的总体构思,明确了数字城市建设工作坚持政府主导,技术支撑工作依托常州公司数据中心的工作思路。 2016年x月x日正式成立常州城市市数字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提出“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技术路线、统一技术支持”的五统一建设指导原则,数字常州城市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2016年x月,由数字城市办公室牵头,会同常州城市市政府、常州公司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开展数字城市总体设计方案的编制工作。 2016年是常州城市数字城市的基础建设年,本年度开展的基础建设项目以及应用类项目将于近期陆续投产应用。为了不影响系统的使用,及时创建好系统软硬件设备的运行环境,《城市数据中心软硬件建设一期工程》需要尽快进行。本着严格遵守总体规划、总体设计以及“五统一”原则的要求,按照即将投产项

目的实际需要,特编写本技术方案。

第1章应用现状及需求分析 1.1网络应用现状 在常州城市的现有网络中,已经存在众多的应用系统,其中已经建成的包括数据中心协同办公系统、金税系统、金财系统、教育城域网系统、医疗卫生系统、金土系统以及各区政府各自构建的系统等等。各个应用系统都是独立建立自己数据体系,使用独立的交换设备、独立的主机系统以及独立的存储设备。各部门自建数据库,自建机房,在造成资料浪费以及维护成本提高的同时,因缺乏专业设计和专业人员的维护,应用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各个应用系统过于独立导致应用系统间的数据交换无法展开。在实际应用中,人口、企业法人等基础类应用系统数据往往要与应用系统产生前台或者后台的数据交互,而现在各个应用系统受到独立数据中心出口的限制,无法进行高速交换。 ◇各个系统独立建设,独立规划,在建设时考虑的出发点也有所不同。所以各个项目系统的构架、安全等特性也有所不同。这也对整个数字城市网络的统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规划方案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规划方案 1.11智慧城市总体框架 结合1的实际情况,1智慧城市的建设采用如下总体框架: 投融资规划实施规划建设实施运行维护运行评估升级改造 运行体系 (1)智慧城市空间发展路线: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从智慧

示范园区建设到智慧城市建设再到智慧城市群建设这样一个从点到面、由小到大的全过程。 (2)智慧城市生态系统建设愿景:智慧城市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和经济生态系统三大部分。通过智慧城市生态系统建设,使城市达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社会和谐、民生幸福、产业绿色、信息通衢等美好蓝图,使城市具备生态系统一般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3)智慧城市生态系统组成:智慧城市生态系统由产业体系和应用体系两部分组成。产业体系是供给方,应用体系是需求方,产业体系支撑应用体系运行,应用体系带动产业体系发展,两者相互支撑、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推陈出新、生生不息的智慧城市生态系统。 产业体系是供给方,主要包括智慧城市建设支柱产业和智慧城市建设带动产业两大部分。智慧城市建设支柱产业带动智慧城市建设带动产业的发展,同时,智慧城市建设带动

产业的发展支撑着智慧城市建设支柱产业的发展。 应用体系是需求方,包括感知层、网络层、服务层和应用层等几大层次。 (4)智慧城市运行体系:智慧城市运行体系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规划、融资、实施、运营等全生命周期过程。 (5)综合保障措施:包括政策、法规、行业准则,这些措施便于企业的建立和运营,促进上层体系的规范化发展。综合保障措施是整个1智慧城市的基础,保障整个1智慧城市建设的正常运行。

1.21智慧城市技术架构 感知系统:包括资源层和感知层,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 互联互通系统:包括网络层,实现人与人的互操作,人与物体的互操作,及物体与物体的互操作,达到城市要素中“人—机—物”之间全面的信息联通与共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