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重庆战略发展规划20151025

重庆战略发展规划20151025

战略发展规划

1.总体战略部署及定位

1.1内外发展环境分析

1.1.1区位优势

重庆作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在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经济圈

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主动加入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建设,积极参与区域分工协作。向北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发展,与遂南广共同打造成渝经济战略腹地;向南主动融入全市发展战略,构建对欧进出口经贸合作第一站;向西联合铜梁、潼南共同打造渝西北合潼铜经济合作区,通过三环和市郊铁路与永川、大足实现联动发展;向东联系两江新区,建设产业互补、市场共享的发展大格局。

利用兰渝铁路渭沱站打造重庆对欧出口加工基地物流专区,建成集航运中心、铁路枢纽、陆转通道和物流基地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立多式联运平台,以兰海高速、成渝高速、重庆三环为切入线,发展公铁联运;以渭嘉陵江航道、渠江航道为支撑,发展铁水联运。

“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

重庆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与长江经济带“Y”字形大通道的联结点上,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长江经济带的西部中心枢纽、海上丝绸之路的产业腹地,在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和建设长江经济中,重庆确定三大目标:一是西部开发开放战略支撑能力大幅提升;二是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全面建成;三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形成。

“重庆五大功能区”

重庆是直辖市,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并存,城乡区域差距大,仍处于欠发达阶段,仍属于欠发达地区。直辖以来,重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形势变化,各区县功能定位不明确、同质化发展、招商引资无序竞争等问题凸显。同时,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为此,重庆市在过去“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基础上,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将全市进一步细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前三个功能区域构成今后重庆的大都市区,是城市群、城市组团发展和产业布局联动的概念;后两个功

能区域是重庆的大生态区,主要为了在发展中加强生态保护、在增强生态涵养中加快发展。市委正在研究制定加快生态市建设指导意见。

对不同功能区域,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给予不同的财政、产业等方面政策支持,以增强区域发展分类指导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区县特色发展、差异发展、科学发展,实现全市一体化、区域发展差异化和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加快形成全市各区域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格局。

1.1.2 交通优势

重庆地处中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结合部,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管道运输等运输方式发展很快。重庆是中国长江上游地区唯一汇集水、陆、空交通资源的特大型城市,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航空

现有重庆江北机场、万州机场、黔江舟白机场、巫山神女峰机场(开建)、武隆仙女山机场(批建),民用机场形成“一大四小”的格局。

铁路

主要火车站:重庆站(菜园坝)、重庆北站(龙头寺)、沙坪坝站(沙坪坝)、重庆东站(茶园)。

重庆被定位为全国第五大铁路枢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最大年吞吐能力达200万标箱,铁路编组站日编解能力最大可达24102辆/日。

公路

20年代起至抗战前夕,重庆修建了渝川、渝黔、渝湘、渝陕等公路,形成了重庆沟通西南、西北的公路网。截至2014年,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2400公里,居西部第一。全市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774公里,形成了“一枢纽六干线二支线”网络格局。轨道交通营运里程202公里。全市乡镇通畅率和行政村通达率均达100%,行政村通畅率达83.9%。

水路

重庆港地处我国中西结合部,水路可直达长江八省二市,陆路与成渝、襄渝、渝黔、渝怀铁路和成渝、渝黔、重庆至武汉、重庆至长沙等高速公路相连,是长江上游最大的内河主枢纽港,现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

1.1.3 政策优势

“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

为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建设长江经济带,至2020年,重庆将投资约1.2

万亿元重点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开放平台。建设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在成都、西安、昆明、长沙、郑州等主要对外通道方向上建设高速铁路;机场吞吐能力达4500万人次,建立起覆盖国内所有省会城市,通达五大洲的客运航线网络;水路货物通过能力达到2.5亿吨,集装箱900万标箱。完善面向“一带一路”的开放大平台、大通道、大通关,建好铁、水、空口岸和保税区;打造西部进口整车国际展示交易中心、内陆国际邮件互换中心;拓展渝新欧国际铁路通道功能。

为增强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的集聚辐射能力,重庆将进一步强化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功能和国家物流中心枢纽功能,建设以云计算为支撑的“国际信息港”和西部通信枢纽;全面建成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科技教育中心。为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带动力,重庆将与川、黔、鄂等省市合力打造沿江承接产业转移高地,培育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产业集群;面向德国、俄罗斯及中东欧加强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合作,引导重庆及周边汽摩、化工、材料、能源等优势企业面向南亚和东南亚拓展。

重庆市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物流发展思路:全面贯彻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坚持科学发展,立足长远发展,以交通为基础、产业为支撑、市场为纽带,着眼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环境优化,生产性物流与生活性物流并重、内贸物流与外贸物流并重,加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突出重点,分层次、分步骤加快建设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培育壮大物流市场主体,充实丰富物流业态,提升物流现代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努力把物流业培育成我市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建成国家级综合物流平台、西部地区多式联运枢纽、中国西部地区国际物流中心基本框架,提升物流业服务全市乃至西部地区生产与生活的能力与水平。

十二五时期物流发展总体目标: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高地雏形基本形成,物流业明显壮大,物流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物流基础设施“瓶颈”明显改善,物流集散效能明显增强,全社会物流成本明显降低。“十二五”时期,实现货运量12.5亿吨,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速17%,占服务业和GDP的比重分别达到约20%和7%,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7%。

重点任务如下:

1.发挥对外物流通道网络效能

2.加快建设重大物流基础设施

3.发展城乡一体化配送体系

4.培育壮大物流企业

5.优化提升物流业结构

6.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

1.1.4 产业优势

重庆是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现已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综合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费品制造等千亿级产业集群。2014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5175.80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6.3%。工业总产值21520.4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8722.51亿元。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82.5%;实现利税总额2112.19亿元;实现利润1169.87亿元;总资产贡献率15.2%;产品销售率97.9%。

未来重庆发展将实现汽车业、装备制造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3D打印、4D高清电子、轻型通用飞机、机器人、生物医药、纳米材料、页岩气装备产业等战略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商品贸易展示、离岸金融结算、云计算、大数据等含金量高的现代服务贸易产业全面发力。

1.2 物流园区发展情况分析

1.2.1 基本情况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对全国物流园区(基地)发展情况进行了第三次调查(也是最近一次调查)。对按照调查对象界定条件初步筛选形成的1204个物流园区基础名单逐一进行访问核实,最终核实确认的物流园区(基地)数量为754个,其中名称中包含“物流园区”的677个,包含“物流基地”的为59个,包含“港”的为18个。

从物流园区的区域分布来看,长江中游经济区最多,为139家,然后依次是北部沿海经济区128家、西南经济区98家、黄河中游经济区93家、东部沿海经济区93家、南部沿海经济区84家、西北经济区63家、东北经济区56家。

从各经济区域的物流园区实际状态看,虽然长江中游经济区的园区数量在全国跃居首位,但主要是由于其规划园区数量众多而引起的;西北经济区、西南经济区园区数量增长快,也主要表现为规划园区数量较多。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部沿海经济区、东部沿海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已经走过了初级规划阶段,其运营园区数量明显高于规划和在建立园区数量。

目前我国物流园区布局已经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其中较为明显的就是东部沿海经济区以及南部沿海经济区的园区数量与2008年相比有所下降。

F IGURE 1全国物流园区实际状态对比

F IGURE 2全国物流园区实际状态对比

调查显示,全国754家物流园区中,运营的348家,占46%;在建的241家,占32%;规划的165家,占22%。

物流园区地理分布的变化既受外在经济环境的影响,又有园区自身调整的原因。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空间转移速度加快。为充分利用中西部地区资源优势,东南沿海地区大量生产企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客观上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另外,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经济区,部分地方政府开始考虑园区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推进物流园区的优胜劣汰、优化整合、服务和价值提升,使得园区数量有所下降。

1.2.2 其它统计信息

地理位置特点

F IGURE 3物流园区地理位置特点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园区依托交通要道和运输方式进行布局。内陆地区的物流园区多靠近高速公路和国道布局;工业园区已成为物流园区选址的重要考虑因素,反映出园区建设者对市场需求的关注。

吸引企业入驻的主要原因

F IGURE 4吸引企业入驻的主要原因

在被问及物流园吸引企业入驻的主要原因时,交通方便成为首选因素,其它依次是园区品牌好、配套设施齐全、服务质量高、优惠条件充分、方便交易、租金便宜等。

建设进度情况

F IGURE 5物流园区建设进度

F IGURE 6建设滞后原因

从建设进度来看,78%的园区建设能按计划进行;22%的园区建设出现滞后现象,主要原因是土地审批和资金问题。

占地及建设投资规模

F IGURE 7建设投资规模

F IGURE 8物流园区占地规模

从占地规模来看,物流园区占地以0.1-1平方公里(150亩—1500亩)居多,占46%。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许多地方出于招商引资的需要,会有意无意地夸大园区占地面积。多数园区招商材料中讲的所谓“规划面积”,其实仅仅只是设想。按照目前的土地使用政策,这种设想的“规划”很难实现,但极易给外界造成物流园区圈占土地的印象。调查发现,有一家“规划面积”为十几平方公里的物流园区,实际占地还不到1000亩。

从物流园区建设投资规模来看,以1-10亿元为主,占到44%。

园区业务定位

F IGURE 9物流园区类型

依据《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国家标准给出的物流园区类型,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数量最多,占69%;其余依次是商贸服务型物流区占15%,货运服务型物流园区占11%,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占5%。与2008年调查相比,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仍占主流,但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近年来受到较多关注。

在重大需求发生改变的形势下,物流园区专业化服务的提升成为未来重点发展方向。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分工日益深化,专业化物流服务综合成本更低、配送效率更高,更加贴近客户需求,已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专业化物流的发展会动物流园区向专业化领域渗透。

可以预见,物流园区专业化发展将会成为趋势,特别是依托诸如钢铁、汽车、家电、电子、食品冷链等产业集聚区的物流园区将会依靠稳定的市场需求,得到快速发展。

主要业务功能及流转主要商品

F IGURE 10主要业务功能

F IGURE 11流转主要商品

从园区主要业务功能来看,虽然仓储、运输、配送等传统业务功能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加工、交易、转运、报关以及金融物流等服务发展迅速。

园区商品流转呈现出品种多、服务领域广、综合性强的特点。

在典型园区访谈中发现,部分运营物流园区正在不断寻求服务创新。例如,开始推动基于产业联动的服务创新,包括物流与商贸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基于产业融合的服务创新,包括物流与金融、物流与电子商务的服务融合;基于多式联运的服务创新,如保税物流、口岸物流的拓展服务。以新业态带动物流园区功能升级和服务提升的趋势已经出现。

影响物流园区利润的因素及发展阻力

F IGURE 12目前影响园区利润的主要因素

F IGURE 13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及困难

运营成本的变动、物流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竞争激烈是影响物流园区盈利水平的主要因素。

物流园区用地问题是制约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用地政策是物流园区最希望得到的扶持政策,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尤为突出。征地困难成为我国物流园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阻力,而缺乏物流园区运营优惠政策成为紧随其后的阻力和困难。

土地和租金价格水平

F IGURE 14物流园区土地价格

F IGURE 15仓库租金价格

近年来,与土地相关的各种成本均有明显提升,导致物流园区发展过程中经营成本不断提高。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有数据反馈的园区中,物流用地价格超过50万元/亩的比例达到20%以上。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物流园区仓库租金价格普遍偏低,每月每平方米租金不足20元的比例超过60%。这样,迫使很多物流园区不得不在维持物流运作之外想办法。

经营的关键影响因素

F IGURE 16影响物流园区经营的关键因素

F IGURE 17当地政府给园区或入驻企业获得较大收益的政策

目前影响企业入驻以及园区经营环境的因素大多与体制政策环境有关。有影响物流园区经营的关键因素中,政策法规体系建设、规范市场两项指标分别排在前两位。

而在当地政府给园区或入驻企业获得较大收益的政策选项中,简化行政监管和审批手续排在第一位,甚至高于税收返还支持、用地政策优惠、用电优惠、融资优惠、加大信贷等直接关系园区经济效益的政策措施。

1.3 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1.3.1 目标定位

综合型物流园区

1.3.2 市场定位

1.3.3 功能定位

2. 产业结构设计

2.1 相关案例研究

研究分析国内外铁路口岸地区发展的成功案例,借鉴其成功经验,为重庆铁路口岸及西部物流园区的产业选择、产业布局以及产业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议。

2.1.1 国内外部分物流园区

T ABLE 1国内外部分物流园区

T ABLE 2国内外物流园区建设模式比较

T ABLE 3国内外部分物流园区建设及投资规模

2.1.2 铁路口岸物流园区

衡阳白沙洲物流园

园区位于国家老工业基地、南中国最大的交通枢纽、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衡阳市雁峰区白沙洲地域、湘江上游,产业定位为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重点发展机械、电子、轻工、新型建材、食品、医药等。

园区规划总面积36.99km2,其中规划建设区域21.69平方公里,远期规划建设区域15.3平方公里,首期建设区域5平方公里。产业定位为先进制造业、光伏电子信息产业、现代物流业。

现为国家火炬计划输变电装备产业基地、国家输变电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全国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衡阳台湾工业园、湖南省最大的台商投资企业聚集区、两型社会衡阳白沙示范区、湖南最具投资价值产业园区、湖南省首批承接产业转移特色基地。

衡阳白沙洲工业园区与衡阳市老工业基地——白沙洲工业区紧邻,特变电工、中钢衡重、亚新科、金杯电缆、燕京啤酒等大批工业骨干企业分布在园区北端。园区具有发展工业的独特优势,交通便捷。紧邻中心城区,被西外环、南外环、国道107线、省道214线环绕,自园区上衡昆、京珠、潭衡西、衡武、衡邵、衡炎、衡岳等高速公路都在8分钟车程之内;城市主干道蒸湘南路、蒸阳南路、白沙大道已延伸至园区;京

广、湘桂铁路交汇的衡阳火车站距园区6km,武广高铁从园区东面经过,湘桂铁路衡阳南站、衡阳汽车南站紧邻园区;单件起吊承重量居全国内河第二位的丁家桥千吨级码头,距园区仅2km;在建的新衡阳机场位于园区南部的云集镇。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白沙南路、工业大道中段、金叶路3条主干道,工业大道二期、鸿园路、长塘路、高平路、金龙路、梓木路、桔园路、新民路“2横6纵”等,全部建成通车。湘南地区最大的220KV总容量达54万KVA的真武变电站坐落在园区内。水、燃气、通讯、宽带等已全部进入园区,企业入园即可开通使用。园区规划建设的白沙洲物流园为湖南省一级节点物流区,将为入园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现代化物流服务。

2006年园区签订正式入园合同16个,其中为输变电产业配套的基础材料项目——雁能工业园建成投产,为输变电产业的发展提供原材料支持。投资4亿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亚新科衡阳公司欧Ⅲ燃油电控喷射系统项目和投资近14亿元的中钢衡重

冶金矿山重型成套设备项目等即将竣工,园区着力打造现代先进制造业产业区(输变电装备、汽车及零配件)、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区(衡云谷),配套发展轻工、新型建材、食品、医药等无污染的产业。

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园

园区概述

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园区(以下简称园区)位于重庆城市西永组团I、J分区,即梁滩河流域以东,北碚与沙坪坝区界以南,中梁山脉以西,土井干道以北,规划面积为35.28平方公里。

2007年9月经市政府第40次市长办公会研究,决定依托国家铁路综合物流中心和兴隆场大型铁路编组站设立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园。园区立足重庆、服务西部、辐射全国,统筹西部物流大通道建设,构建聚集重庆物流资源和公共物流服务的平台、长江上游水陆空多式联运平台、区域物资分拔分销集散平台、物流装备制造基地、物流金融和培训等综合服务平台。园区将被打造成为服务和辐射西南、西北、长江中下游、华南的物流枢纽及分销配送中心、国内最具现代化的物流服务区和产业综合发展区。

园区按6个功能板块划分,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市场运作”的开发模式,实行分期开发:第一期,2007年至2010年,建成园区6平方公里,建设国家铁路综合物流中心,开工建设兴隆场铁路编组站;第二期,2010年至2015年,建成园区9平方公里,建成兴隆场铁路编组站,基本实现物流资源整合,产业融合;第三期,2015至2020年,建成园区7.33平方公里,全面完成园区功能布局,实现战略目标。

园区计划总投资约1117亿元,至2020年全面建成后,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实际年吞吐能力可达200万标箱,快货200万吨,散货300万吨,届时将形成一座25万左右人口的重庆西部现代物流新城。

重庆铁路口岸

2013年12月25日,国家口岸办批准重庆铁路口岸临时对外开放,这是国家扩大内陆开放的新举措,是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重大战略机遇。重庆铁路口岸开放,标志着重庆已经形成西部内陆惟一集铁、水、空于一体的口岸开放体系,对重庆及中西部地

区对外开放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重庆铁路口岸开放将全面提升口岸功能,集聚进出口铁路货源,带动配套产业体系发展,推动渝新欧常态运行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重庆汽车整车进口口岸

2014年7月1日,国务院批准重庆铁路口岸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重庆汽车整车进口口岸位于沙坪坝区西部现代物流园内,紧邻团结村集装箱中心站。根据海关监管区及《进口汽车检验监管条件验收标准(试行)》的相关要求,按照整车进口指定口岸国家验收标准,正在建设的整车进口口岸与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一路之隔,直线距离约400米,临近团结村铁路口岸联检大楼。

该口岸将极大增强“渝新欧”回程揽货能力,优化中欧国际贸易通道,是重庆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中的重要支点,是加快重庆及周边区域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重要契机。

园区功能布局

总体发展定位: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节点渝新欧国际贸易大通道起点西南地区保税物流分拨中心内陆地区铁路枢纽口岸。

六大功能板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