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β-Actin抗体

β-Actin抗体

β-Actin抗体

β-Actin抗体推荐—高效价的Beta-Actin内参抗体

Actin即肌动蛋白,是细胞的一种重要骨架蛋白。Actin大致可分为六种,其中四种是不同肌肉组织特异性的,其余两种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中,包括β-actin和γ-non-muscle actin。β-actin作为内参是得到了公认的,这是针对大多数组织和细胞来说的,它广泛分布于细胞浆内,表达量非常丰富,其含量占所有细胞总蛋白的50%。但是在一些少量特殊的情况下,如脂肪组织或细胞内,β-Actin的表达量就很少。β-actin由375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大小为42-43kDa左右

如何选择合适的β-Actin抗体?

内参抗体虽然选择较多,但是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契合实际的应用要求。首先,我们需要考虑目的蛋白的大小,我们推荐内参要与检测的目的蛋白的分子量最好相差5KD以上,因此你需要根据你目的检测蛋白的分子量来选择合适的内参,由于β-Actin的检测分子量大约在42kD,因此该内参抗体不是很适合用于检测38kD-48kD大小目标蛋白的WB实验中。另外,虽然β-Actin是最合适的内参抗体之一,但是在某些条件下,一些因素也会导致样品间β-Actin含量的变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脂肪组织里,β-Actin的表达量非常低,不适合作为内参。

记忆细胞能直接产生抗体吗细胞周期能缩短吗

记忆细胞能直接产生抗体吗?细胞周期能缩短吗? 主题:记忆细胞能直接产生抗体吗?细胞周期能缩短吗? 2008jiaoss 第一.我们知道浆细胞能直接产生抗体,而记忆B细胞能直接产生抗体吗?还是记忆B细胞通过形成浆细胞,然后再由浆细胞产生抗体的呢? 第二.人教版教材上描述记忆细胞产生抗体时,是这么描述的:“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 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问题是:这里的“迅速”怎么理解?是指“记忆细胞”这种细胞的“细胞周期”能够缩短?还是其它呢?. 不知道各位老师是怎么理解的?欢迎提出高见,谢谢! ty200202_0 1.记忆B细胞通过形成浆细胞,然后再由浆细胞产生抗体. 2.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效应B细胞),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记忆细胞和浆细 胞的细胞周期都缩短体现了迅速和高效。

2008jiaoss 谢谢答复,还是有疑问: 1、这么说,除了浆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没有其它细胞能直接产生抗体了? 2、如果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可以缩短,是指相对原来的B 细胞或者T细胞的细胞周期来说的?还是针对记忆细胞本身来说的呢?细胞周期到底能否变短?为什么? lichenyun@126 细胞周期变短的说法有违定义,应细胞周期是相对于连续分裂的细胞而言。 2008jiaoss 没错,在人教版必修1中,已经定义了“细胞周期”,而且细胞的细胞周期,是不会变的,除非外来物质,导致基因突变。 各为又是怎么理解的呢? 遗失的美好 记忆B细胞通过形成浆细胞,然后再由浆细胞产生抗体. 也就是说记忆细胞不能直接产生抗体,需要在同一抗原的刺激下进行分化形成相应的浆细胞才可以产生抗体。记住:产生抗体是浆细胞工作,不要让记忆细胞抢人家的饭碗!(开

牛布鲁氏菌病抗体检测试剂盒

仅供科研使用,不得用于临床检验。 牛布鲁氏菌病抗体定性检测试剂盒(ELISA)说明书 【产品名称】 通用名称:牛布鲁氏菌病抗体定性检测试剂盒(ELISA) 英文名称:Test Kit for Antibodies to Bovine Brucella ELISA KIT 【包装规格】 96人份/盒 【预期用途】 仅供科研使用,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 本试剂用于检测牛血清中布鲁氏杆菌抗体,可用于布鲁氏菌疫苗免疫效果评价。 【检验原理】 本试剂盒系由预包被布鲁氏菌抗原的酶标板、酶标记物及其他配套试剂组成,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原理检测牛血清、血浆样本中布鲁氏菌抗体。实验时在酶标板中加入对照血清和待检样本,经温育后若样品中含有布鲁氏菌抗体,则将与酶标板上抗原结合,经洗涤除去未结合的其他成分后;再加入酶标记物,与酶标板上抗原抗体复合物发生特异性结合;再经洗涤除去未结合的酶标记物,在孔中加TMB底物液,与酶反应形成蓝色产物,显色深浅与样品中的特异性抗体含量成正相关;加入终止液终止反应后,产物变为黄色;用酶标仪在450nm 波长测定各反应孔中的吸光值,即可知样品是否含有布鲁氏菌抗体。

【主要组成成分】 主要成分 需要但未提供的材料及耗材 1、酶标仪 2、精密移液器及一次性吸头 3、蒸馏水 4、洗瓶或者自动洗板机 5、37℃水浴锅或恒温箱 6、500ml量筒 7、无粉一次性乳胶手套 【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1、2-8℃保存,切勿冷冻,有效期6个月。 2、开封使用后,包被微孔板放入带有干燥剂的自封袋中,密闭自封袋,并将全部试剂放回2-8℃冰箱。 3、开封后,按照建议的条件保存,校准品、包被微孔板和HRP标记抗体,有效期为14天,其他成分在标签标明的有效期内是稳定的。 【适用仪器】

抗体的制备方法与原理

抗体的制备方法与原理-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发现将小鼠骨髓瘤细胞与和绵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进行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既可产生抗体,又可无性繁殖,从而创立了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这一技术上的突破使血清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高度精确的新纪元。 免疫细胞化学的技术关键之一是制备特异性强、亲合力大、滴度高的特异性抗体,由于每种抗原都有几个抗原决定簇,用它免疫动物将产生对各个决定簇的抗体,即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则是由一个产生抗体的细胞与一个骨髓瘤细胞融合而形成的杂交廇细胞经无性繁殖而来的细胞群所产生的,所以它的免疫球蛋白属同一类型,质地纯一,而且它是针对某一抗原决定簇的,因此特异性强,亲合性也一致。单克隆抗体(McAb)的特性和常规血清抗体的特性比较见2-3。 表2—3 单克隆抗体(McAb)和常规免疫血清抗体的特性比较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如下。 (一)动物的选择与免疫 1.动物的选择纯种BALB/C小鼠,较温顺,离窝的活动范围小,体弱,食量及排污较小,一般环境洁净的实验室均能饲养成活。目前开展杂交瘤技术的实验室多选用纯种BALA/C小鼠。

2.免疫方案选择合适的免疫方案对于细胞融合杂交的成功,获得高质量的McAb 至关重要。一般在融合前两个月左右根据确立免疫方案开始初次免疫,免疫方案应根据抗原的特性不同而定。 (1)可溶性抗原免疫原性较弱,一般要加佐剂,半抗原应先制备免疫原,再加佐剂。常用佐剂:福氏完全佐剂、福氏不完全佐剂。 初次免疫抗原1~50μg加福氏完全佐剂皮下多点注射或脾内注射(一般0.8~ 1ml,0.2ml/点) ↓3周后 第二次免疫剂量同上,加福氏不完全佐剂皮下或ip(腹腔内注射)(ip剂量不宜超过0.5ml) ↓3周后 第三次免疫剂量同一,不加佐剂,ip(5~7天后采血测其效价) ↓2~3周 加强免疫,剂量50~500μg为宜,ip或iv(静脉内注射) ↓3天后 取脾融合 目前,用于可溶性抗原(特别是一些弱抗原)的免疫方案也不断有所更新,如:①将可溶性抗原颗粒化或固相化,一方面增强了抗原的免疫原性,另一方面可降低抗原的使用量。 ②改变抗原注入的途径,基础免疫可直接采用脾内注射。③使用细胞因子作为佐剂,提高机体的免疫应答水平,增强免疫细胞对抗原的反应性。 (2)颗粒抗原免疫性强,不加佐剂就可获得很好的免疫效果。以细胞性抗原为例,免疫时要求抗原量为1~2×107个细胞。

布鲁氏杆菌抗体检测试剂盒(酶免ELISA法)

布鲁氏杆菌抗体检测试剂盒(酶免ELISA法) 布鲁氏菌病概述: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Brucella)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性传染病。布鲁氏菌病流行于世界各地,我国主要流行于内蒙、东北,西北等牧区,其中以羊布氏杆菌病最为常见,其次是牛种布鲁氏菌。布鲁氏杆菌的宿主是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一般通过接触感染的动物或者吃被感染的食物传播给人类,感染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发热,伴有多汗、游走性关节痛或乳房胀痛、神疲乏力。故又称为波浪热或地中海弛张热。当患者发烧后一个月左右,属于布鲁氏杆菌急性感染期,血清抗体最先是IgM升高,随后是IgG升高,IgA在其后呈低水平上升。在血清免疫学检查,布鲁氏杆菌抗体ELISA的检测,对布鲁氏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及预后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产品简介: 德国IBL布鲁氏杆菌抗体检测试剂盒采用了酶免ELISA法定性定量检测样本血清/血浆中布鲁氏杆菌IgM/IgG/IgA抗体,布鲁氏杆菌IgM抗体检测试剂盒主要用于鲁氏杆菌急性期感染抗体的检测,布鲁氏杆菌IgG/IgA抗体检测试剂盒主要用于鲁氏杆菌慢性期感染抗体的检测。布鲁氏杆菌IgM/IgG/IgA抗体ELISA法联合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对布鲁氏菌病诊断有着很好的效果。 检测原理: 本试剂盒采用了间接ELISA原理,用于检测血清/血浆样本中布鲁氏杆菌抗体。酶标板用纯化灭活的布鲁氏杆菌抗原包被。加入待测样品后孵育。如果待测样品中存在布鲁氏杆菌抗体,孵育过程中就会和抗原结合。随后加入抗Ig的酶标单抗,它就会与已和抗原结合的抗体反应。加入底物,如果待测样品中存在布鲁氏杆菌特异性抗体,就会出现颜色反应,最后在酶标仪上450nm波长依序测量各孔的光密度(OD值)。 试剂盒组成: 1、酶标板:1块/96孔。 2、标准品(冻干品):2瓶。 3、样品稀释液:1×20ml/瓶。 4、检测稀释液A:1×10ml/瓶。 5、检测稀释液B:1×10ml/瓶。 6、底物溶液:1×10ml/瓶。 7、浓洗涤液:1×30ml/瓶,使用时每瓶用蒸馏水稀释25倍。 8、终止液:1×10ml/瓶(2N H2SO4)。 9、封膜:5张。 10原版使用说明书:1份。 包装规格:96T/盒 储存有效期:原包装试剂盒储存2~8℃于阴凉干燥处,有效期为12个月。 试验需自备器材和试剂: 1、酶标仪 2、微量加液器及吸头,EP管

凝集性试验

第十章凝集性试验 学习要点: 凝集试验的概念、原理、分类,以及常用的凝集试验类型。沉淀试验的概念、原理、分类,以及常用的沉淀试验类 由于所用抗原的性状不同,出现的现象也不同: 1、细菌、红细胞或表面带有抗原的乳胶颗粒等不溶性颗粒抗原,当与相应抗体结合,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凝集团块,即(agglutination)。 2、病毒、蛋白质等可溶性抗原与抗体结合,在两者比例合适时,可形成较大的不溶性免疫复合物,在反应体系中出现不透淀反应(precipitation reaction)。 第一节凝集试验(agglutination test) 细菌、红细胞或表面带有抗原的乳胶颗粒等不溶性的颗粒抗原,当与相应抗体结合,在有电解质存在时,抗原与抗体结合形凝集试验。凝集试验中的抗原称为凝集原(agglutinogen),抗体称为凝集素(agglutinin) 一、凝集试验的一般原理 通常,细菌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悬液中带弱负电荷,周围吸引一层与之牢固结合的正离子,外面又排列一层松散的负子层,使颗粒相互排斥。 当特异抗体与相应抗原颗粒互补结合时,抗体的交联作用克服了抗原颗粒表面的电位,而使颗粒聚集在一起。 二、凝集试验的发生分两阶段 1、抗原抗体的特异结合; 2、在电解质的参与下,出现可见的凝集颗粒。 三、凝集试验的用途

凝集试验方法简便,敏感度高,因而在临床检验中被广泛应用。 1、可用于定性的检测,即根据凝集现象的出现与否判定结果阳性或阴性。 2、也可进行定量检测,即将标本作一系列倍比稀释后进行反应,以出现阳性反应的最高稀释度作为滴度。 四、凝集试验的分类 1、直接凝集试验(direct agglutination) 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可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 直接凝集试验分为:玻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 (1)玻板凝集试验:为定性试验方法 ①用已知抗体作为诊断血清、与待检颗粒抗原悬液各加一滴在玻板上,混匀; ②数分钟后即可用肉眼观察凝集结果:出现颗粒凝集的为阳性反应 此法简便、快速,适用于:细菌分离株的鉴定与分型;红细胞ABO血型的鉴定。 (2)试管凝集试验:为定量试验方法 ①常用已知抗原液与一系列稀释的受检血清混合; ②保温后观察每管内抗原凝集程度;以产生50%凝集的最高稀释度作为血清中抗体的效价,亦称为凝集价、滴度。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为特点。主要传染源来自患病的动物及其产品。人感染布病的主要途径为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但经消化道引起的食源性感染和经呼吸道吸入被污染的飞沫、尘埃感染也时有发生,人群对布病普遍易感。布病虽然病死率不高,但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因病致贫;同时也严重影响畜牧业、旅游业、国际贸易的发展,还会带来食品安全隐患。人间布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也是《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规定的生物因素所致的职业病。布病在世界上广泛流行,是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我国31个省市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一、病原体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羊种布鲁氏菌生物型1~3,牛种布鲁氏菌生物型1~7和9,猪种布鲁氏菌生物型1~5及绵羊附睾种、沙林鼠种、犬种布鲁氏菌各1个生物型,共6个种19个生物型。此外,也有海洋种、田鼠种等新报道的种类。 二、临床表现 布病潜伏期一般为l-3周,平均为2周,部分病例潜伏期更长。潜伏期长短与机体的免疫状态、侵入人体细菌的菌种不同、感染的菌量、毒力的大小及感染的途径等各种因素有关。如羊种布鲁氏菌毒力强,感染后临床症状较重,潜伏期短。牛种布鲁氏菌相对毒力较弱,潜

伏期较长,发病也较缓和。人患布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全身乏力、关节肌肉剧烈疼痛、肝脾淋巴结肿大,男性病例可伴有睾丸炎,女性病例可见卵巢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容易由急性转为慢性,大都不能从事重体力工作,严重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导致残疾,俗称“懒汉病”。临床分期包括急性期(病程在3个月以内)、亚急性期(病程在3-6个月以内)和慢性期(病程超过6个月)。 三、诊断原则 布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比较复杂,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很难以某一种症状来确定诊断。对布病的诊断,应结合病人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具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布鲁氏菌诊断》(WS269-2019)。 四、治疗原则 布病治疗原则为: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具体参照原卫生部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试行)。https://www.sodocs.net/doc/8512268418.html,/gzdt/2012-10/23/content_2249087.htm (一)急性期患者治疗 1.急性期无合并症患者治疗 1.1.一线药物 多西环素合用利福平或链霉素。 1.2二线药物 不能使用一线药物或效果不佳的病例可酌情选用以下方案:多西环素合用复方新诺明;利福平合用氟喹诺酮类。 1.3难治性病例可加用氟喹诺酮类或三代头孢菌素类。

抗体

本专题以抗体为出发点,联系了高中教材中多个章节的知识点,如免疫、遗传的物质基础、生物膜系统及细胞工程、动物代谢知识等。以该知识点为专题进行复习,不仅可以进一步熟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加强对课本知识的横纵向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化,而且对于培养分析、综合、应用等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一、知识体系: 一知识解析 (一)抗体的定义: ●产生:抗体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 ●特性: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功能:具有免疫功能 ●化学本质:球蛋白(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鉴定,产生紫色反应) (二)抗体的结构: 组成抗体的基本元素是C、H、O、N等,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基本单位――氨基酸,各种氨基酸通过缩合方式形成肽链,抗体是由4条肽链构成的蛋白质,4条肽链通过一定的化学键连接,再折叠、盘曲形成的空间结构就是抗体。 (三)抗体的合成与分泌: 1.抗体是分泌蛋白,其合成及分泌是在体液免疫的反应阶段进行的,合成部位是在效应B 细胞内的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与其合成及分泌相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注意掌握各细胞器所起的作用);其合成及分泌的途径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胞外,分布到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如唾液、泪、尿、乳汁等)中;该物质出细胞的方式为外排作用。 2.抗体的合成要受到相应基因的控制,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为真核细胞基因,其结构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非编码区对编码区的表达起调控作用,编码区包括内含子和外显子。3.基因控制抗体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场所、原料、条件、过程等) 4.人体内合成抗体所需要的原料-氨基酸的来源途径有:肠道吸收、自身蛋白质的分解、氨基转换作用(其它物质的转变)等。 (四)抗体的作用及与人体健康 抗体主要在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起作用,作用方式有三种:①抑制细菌繁殖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②使病毒失去,感染和破坏细胞的能力,③多数情况是与抗原作用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抗体在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还可以协助效应T细胞清除抗原。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可引起各种免疫病,如: ●在过敏原的作用下产生的抗体会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上,当过敏原再次侵入人体,抗体会作用于相应的细胞释放出化学物质(如组织胺),使机体产生过敏反应。体液免疫反应与过敏反应中抗体的比较如下: 比较项目体液免疫反应过敏反应 区别 分布血清(主要)、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 吸附于皮肤、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及血液中某 些细胞的表面。 作用 机理 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使抗原沉淀或形成细 胞集团等,消灭抗原。 过敏原与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使细胞释放组 织胺等,从而引起过敏反应。 相同点都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化学本质都是免疫球蛋白。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若人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

胶乳凝集试

令狐采学创作 胶乳凝集试验 令狐采学 ——类风湿因子的检测 【实验目的】 1.学习凝集反响的类型及原理 2.掌握胶乳凝集试验检测血清中的类风湿因子的办法 【实验原理】 1.凝集反响是一种血清学反响。颗粒性抗原(完整的病原微生 物或红细胞等)与相应抗体结合,在有电介质存在的条件下,经过一按时间,呈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小块。介入凝集反响的抗原称为凝集原,抗体称为凝集素。根据凝集反响产生的条件分为玻片法和试管法,也可分为直接凝集反响和间接凝集反响两

令狐采学创作 类。胶乳凝集试验也是一种间接凝集试验,它是以聚苯乙烯胶乳微粒作为惰性载体。 2. 胶乳凝集试验检测血清中的类风湿因子的原理:类风湿因子主要为IgM类自身抗体,但也有IgG类、IgA类、IgD类和IgE类,是一种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可与IgG的Fc段结合。胶乳凝集试验是将变性IgG包被于聚苯乙烯胶乳颗粒上,此致敏胶乳在与待测血清中的RF相遇时,即可产生肉眼可见的凝集。胶乳凝集试剂是由纯化的人IgG和羧化聚苯乙烯胶乳共价交联而成的抗原胶乳。RF胶乳超出20U/ml即呈现肉眼可见的凝集颗粒。如呈现年夜颗粒凝集的为阳性反响,坚持均匀乳液状为阴性反响。根据阳性阴性反响即可知血清中是否有类风湿因子。检测类风湿因子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分型和疗效观察有着重要的意义。 【实验资料】

令狐采学创作 1.待测血清 2.类风湿因子(RF)测定试剂盒(胶乳凝集法): 胶乳液成分:类风湿因子胶乳、牛血清白卵白、磷酸盐缓冲液;阳性对比成分:羊抗人IgG抗血清、牛血清白卵白、磷酸盐缓冲液; 阴性对比成分:牛血清白卵白、磷酸盐缓冲液。 3.微量加样器,反响板 【实验办法】 1.标识表记标帜:取四个反响板孔,标识表记标帜1号为待测,2号为阳性对比,3号为阴性对比,4号为空白对比。 2.加样:取待测血清,加入4个孔中,每孔加20μl。1号加50μl胶乳液,2号加阳性对比成分50μl,3号加阴性对比成分50μl 。 3.搅匀:轻轻晃动,充分混和。23分钟后观察结果。

杂交瘤细胞生成抗体技术

杂交瘤细胞生成抗体技术 (一)杂交瘤技术的诞生 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诞生是几十年来免疫学在理论和技术两方面发展的必然结果,抗体生成的克隆选择学说、抗体基因的研究、抗体结构与生物合成以及其多样性产生机制的揭示等,为杂交瘤技术提供了必要理论基础,同时,骨髓瘤细胞的体外培养、细胞融合与杂交细胞的筛选等提供了技术贮备。 1975年8月7日,Kohler和Milstein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分泌具有预定特异性抗体的融合细胞的持续培养”(Continuous cultures of fused cells secreting antibody of predefined specificity)的著名论文。他们大胆地把以前不同骨髓瘤细胞之间的融合延伸为将丧失合成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ypoxanthine guanosin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HGPRT)的骨髓瘤细胞与经绵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进行融合。融合由仙台病毒介导,杂交细胞通过在含有次黄嘌呤(hypoxanthine,H)、氨基喋呤(aminopterin,A)和胸腺嘧啶核苷(thymidine,T)的培养基(HAT)中生长进行选择。在融合后的细胞群体里,尽管未融合的正常脾细胞和相互融合的脾细胞是HGPRT+,但不能连续培养,只能在培养基中存活几天,而未融合的HGPRT-骨髓瘤细胞和相互融合的HGPRT-骨髓瘤细胞不能在HAT培养基中存活,只有骨髓瘤细胞与脾细胞形成的杂交瘤细胞因得到分别来自亲本脾细胞的HGPRT和亲本骨髓瘤细胞的连续继代特性,而在HAT培养基中存活下来。实验的结果完全像起始设计的那样,最终得到了很多分泌抗绵羊红细胞抗体的克隆化杂交瘤细胞系。用这些细胞系注射小鼠后能形成肿瘤,即所谓杂交瘤。生长杂交瘤的小鼠血清和腹水中含有大量同质的抗体,即单克隆抗体。 这一技术建立后不久,在融合剂和所用的骨髓瘤细胞系等方面即得到改进。最早仙台病毒被用做融合剂,后来发现聚乙二醇(PEG)的融合效果更好,且避免了病毒的污染问题,从而得到广泛的应用。随后建立的骨髓瘤细胞系如SP2/0-Ag14,X63-Ag8.653和NSO/1都是既不合成轻链又不合成重链的变种,所以由它们产生的杂交瘤细胞系,只分泌一种针对预定的抗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精编资料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一、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当第一次用适量抗原给动物免疫,需经一定潜伏期才能在血液中出现抗体,含量低,且维持时间短,很快下降,称这种现象为初次免疫应答。若在抗体下降期再次给以相同抗原免疫时,则发现抗体出现的潜伏期较初次应答明显缩短,抗体含量也随之上升,而且维持时间长,称这种现象为现次免疫应答或回忆应答。由于对抗体分子结构研究的进展,发现初次应答产生的抗体主要是IgM分子,对抗原结合力低,为低亲和性抗体。而再次应答则主要为IgG分子,且为高亲和性抗体。TD抗原可引起再次应答,而TI抗原只能引起初应答。对初次和再次应答现象机制的研究,对抗体特异性、多样性、免疫记忆以及对自身抗原而受性机制等问题的研究,都必须以抗体生成的细胞学为基础(图11-1,表11-2)。 图11-1初次及再次免疫应答 表11-2初次与再次免疫应答特性

特性初次再次 抗原呈递非B细胞B细胞 抗原浓度高低 抗体产生 延迟相5~10天2~5天 Ig类别主要为IgM IgG、IgA等 亲和力低高 无关抗体多少 二、抗体产生的细胞学基础 抗体产生是由多细胞完成的,Miller等在60年代,首先证明了淋巴细胞是不均一的细胞群。他用早期摘除鸡的胸腺和法氏囊的方法证明了有二类不同的的淋巴细胞,即T和B细胞。前者与细胞免疫有关,后者与抗体形成有关(表11-3)。 表11-3 新生期摘除胸腺及法氏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鸡) 全身X-线照射周围血淋巴细胞数Ig浓度抗体产生移植物排斥反应 未身X-线照射148 000 ++ +++ ++ 胸腺摘除9 000 ++ + - 法氏囊摘除13 200 --+ +阳性反应;-阴性反应 Claman给经X-线照射小鼠移入同系骨髓细胞(B细胞来源)和胸腺细胞(T 细胞来源),然后用羊红细胞免疫,结果证明只有同时移入两种细胞才能产生抗体。因此证明了抗体产生需要T和B细胞共同参予。

红细胞凝集试验

红细胞凝集试验 血球凝集(HA)试验: 有些病毒具有凝集某种(些)动物红细胞的能力,称为病毒的血凝,利用这种特性设计的试验称血球凝集(HA)试验 血球凝集抑制(HI)试验:病毒的凝集红细胞的能力可被相应的特异性抗体所抑制,即血球凝 集抑制(HI)试验 阿氏液(Alsever):即红细胞保养液 指红细胞凝集的现象。由病毒、细胞凝集素和抗体而引起的红细胞凝集。 (1)由病毒而引起的凝集:G.H.Hirst(1941)发现流感病毒能使鸡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其后又发现其它各种病毒也能引起同样的红细胞凝集反应。即红细胞表面存在着对各种病毒的受体,病毒与受体结合,以红细胞为桥梁的结果而引起凝集。利用此反应可以进行病毒的定性和定量。另外,如果存在抗病毒的抗体时,则由病毒引起的凝集作用将被抑制,所以可用于抗病毒抗体的检出。 (2)由抗体引起的凝集:(a)如果存在对红细胞表面决定基的抗体,则红细胞亦将凝集。可用于测定对抗红细胞的抗体的效价或鉴定人的血型。(b)在红细胞表面,如果人为地使之吸附或结合特定的抗原物质,则与该抗原相对应的抗体将引起红细胞凝集(被动凝集反应或间接凝集反应,psssive he-magglntination)。 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 有些病毒具有凝集某种(些)动物红细胞的能力,称为病毒的血凝,利用这种特性设计的试验称血球凝集(HA)试验,以此来推测被检材料中有无病毒存在,是非特异性的,但病毒的凝集红细胞的能力可被相应的特异性抗体所抑制,即血球凝集抑制(HI)试验,具有特异性。通过HA-HI试验,可用已知血清来鉴定未知病毒,也可用已知病毒来检查被检血清中的相应抗体和滴定抗体的含量。 [目的要求] 掌握病毒HA和HI试验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了解其实用价值。 [材料与试剂] 1. 96孔“U”形或“V”形微量反应板,50 uL定量移液器,滴头,微型振荡器。 2. 生理盐水,0.5%鸡红细胞悬液,新城疫病毒液(尿囊液或冻干疫苗液),新城疫阳性血清,被检鸡血清。 [实验内容及操作方法] (一)血球凝集(HA)试验 1. 在96孔微量反应板上进行,自左至右各孔加50 uL生理盐水。 2. 于左侧第1孔加50 uL病毒液(尿囊液或冻干疫苗液),混合均匀后,吸50 uL至第2孔,依次倍比稀释至第11孔,吸弃50 uL;第12孔为红细胞对照。 3. 自右至左依次向各孔加入0.5%鸡红细胞悬液50 uL,在振荡器上振荡,室温下静置后观察结果(表4-1)。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一、抗体产生得一般规律 当第一次用适量抗原给动物免疫,需经一定潜伏期才能在血液中出现抗体,含量低,且维持时间短,很快下降,称这种现象为初次免疫应答。若在抗体下降期再次给以相同抗原免疫时,则发现抗体出现得潜伏期较初次应答明显缩短,抗体含量也随之上升,而且维持时间长,称这种现象为现次免疫应答或回忆应答。由于对抗体分子结构研究得进展,发现初次应答产生得抗体主要就是IgM分子,对抗原结合力低,为低亲与性抗体。而再次应答则主要为IgG分子,且为高亲与性抗体。TD抗原可引起再次应答,而TI抗原只能引起初应答。对初次与再次应答现象机制得研究,对抗体特异性、多样性、免疫记忆以及对自身抗原而受性机制等问题得研究,都必须以抗体生成得细胞学为基础(图11-1,表11-2)。 图11-1初次及再次免疫应答 表11-2 初次与再次免疫应答特性 特性初次再次 抗原呈递非B细胞B细胞 抗原浓度高低 抗体产生 延迟相5~10天2~5天 Ig类别主要为IgM IgG、IgA等 亲与力低高 无关抗体多少 二、抗体产生得细胞学基础

抗体产生就是由多细胞完成得,Miller等在60年代,首先证明了淋巴细胞就是不均一得细胞群。她用早期摘除鸡得胸腺与法氏囊得方法证明了有二类不同得得淋巴细胞,即T与B细胞。前者与细胞免疫有关,后者与抗体形成有关(表11-3)。 表11-3 新生期摘除胸腺及法氏囊对免疫功能得影响(鸡) 全身X-线照射周围血淋巴细胞数Ig浓度抗体产生移植物排斥反应 未身X-线照射148 000 ++ +++ ++ 胸腺摘除9 000 ++ + - 法氏囊摘除13 200 --+ +阳性反应;-阴性反应 Claman 给经X-线照射小鼠移入同系骨髓细胞(B细胞来源)与胸腺细胞(T细胞来源),然后用羊红细胞免疫,结果证明只有同时移入两种细胞才能产生抗体。因此证明了抗体产生需要T与B细胞共同参予。 Unanue等在70年代又证明了巨噬细胞在抗体形成中得重要作用。她们应用纯化细胞得体外培养技术研究这一问题。根据小鼠细胞对玻璃面或塑料面得粘附性,可将脾细胞分为二种,其一为有粘附性细胞属巨噬细胞(Mφ),另一种为非粘附性细胞属淋巴细胞,包括T与B细胞。当将这二种细胞分别与羊红细胞(抗原)在体外培养时,皆不能产生抗体,只有在二种细胞混合培养时才能产生抗体,自此证明了Mφ也参予抗体得产生(表11-4,5)。 表11-4 T与B细胞在抗体产生中得作用 X-线照射鼠入得细胞抗体产生 脾细胞(含有T与B) ++ 胸腺细胞(T细胞) ± 骨髓细胞(B细胞) + 胸腺细胞+骨髓细胞+++ 表11-5 Mφ在抗体产生中得作用 体外培养细胞抗体产生 粘附细胞+羊红细胞 非粘附细胞+羊红细胞粘附细胞 + +羊红细胞 非粘附细胞--+++ 表11-6 促进B细胞增殖与分化得细胞因子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抗原进入体内后,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如何 (1)感应阶段:指抗原进入机体与B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 ①少数抗原的抗原决定簇与B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结合,从而直接刺激B 细胞使之活化长大并迅速分裂。 ②多数抗原要先经过吞噬细胞无特异性的吞噬后,一些抗原分子穿过吞噬细胞的细胞膜而露到细胞表面,夹在吞噬细胞本身的组织相容性附合体分子的沟中。T细胞中有一类助T细胞,不同的助T细胞表面带有不同的受体,能识别不同的抗原。那些能识别吞噬细胞表面组织相容性抗原加上特异的抗原分子结合物的助T细胞,在遇到这些吞噬细胞后,就活化分裂而产生更多有同样特异性的助T细胞。B细胞表面也带有组织相容性附合体,可和特异的抗原分子结合。上述特异的助T细胞的作用是刺激已经和特异的抗原分子结合的B细胞,使之分裂分化。这一B细胞依靠助T细胞和吞噬细胞而活化的步骤,比第一个不需要助T细胞参与的步骤作用更强大。 (2)反应阶段:指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的过程。所谓效应B细胞也称浆细胞,一般停留在各种淋巴结中,它们产生抗体的能力很强,每个效应B细胞每秒钟能产生2 000个抗体,可以说是制造特种蛋白质的机器。浆细胞的寿命很短,经过几天大量产生抗体以后就死去。抗体离开浆细胞后,随血液淋巴流到全身各部,发挥消灭抗原的作用。记忆细胞的特点是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如果有同样的抗原第二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没有记忆的B细胞更快地做出反应,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效应B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 (3)效应阶段:指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而发挥免疫效应的过程。在该阶段抗体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有些抗原,如病毒等,由于抗体的结合而失去对寄主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因而不能侵入细胞。 ②有些细菌产生的毒素,如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可因抗体的结合而不为细胞所接受,因而无效。 ③沉淀和凝集:如果抗原分子是可溶性蛋白质,抗体的结合就使抗原分子失去溶解性而沉淀;如果抗原分子是位于细胞上的,抗体的结合就使这些细胞凝集成团而失去活动能力,例如血液凝集。 ④补体反应:补体是存在于血清、体液中的蛋白质分子,在正常情况下没有活性,只有在发生了免疫后,才陆续被激活,其终产物是使细菌等抗原的外膜穿孔而死亡的破膜复合体。 ⑤K细胞(杀伤细胞)的激活:抗体可以促进血液中的另一种细胞,即杀伤细胞活跃起来,其表面受体能和抗原表面的抗体结合,将抗原杀死。除K细胞外,巨噬细胞以及中性和嗜酸性粒细胞也同样可被抗体激活,杀死抗原。

凝集实验

标准操作规程(SOP ) 中国国家流感中心 流感/禽流感病毒红细胞凝集试验 一、目的 本SOP 为了规范红细胞凝集试验(HA ,hemagglutination test )操作,确保试验的质量而制定。 二、范围 适用于中国国家流感中心所有技术人员进行流感/禽流感病毒红细胞凝集试验。 三、程序 (一)生物安全要求 季节性流感病毒或经完全灭活的高致病禽流感病毒和H2N2流感病毒操作可以在BSL-2实验室里进行,操作人员采取BSL-2级防护。禽流感H5、H7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及H2N2亚型流感病毒的操作需要在BSL-3级实验室中进行,操作人员采取BSL-3级防护。具体防护参见“生物安全个人防护SOP ”。 (二)材料 1.待测毒株 2.1%红细胞悬液(鸡、豚鼠,由于“O ”相毒株不能凝集鸡红细胞,所以在对该类病毒进行鉴定时应使用豚鼠红细胞) 3.磷酸缓冲液(PBS ),0.01M , pH 7.4 (Sigma P 3813) 4.多道及单道可调加样器 单通道可调加样器量程为 20μL ~200μL 、200μL ~1000μL 8通道或12道可调加样器量程为 20μL ~200μL 5.96孔微量板:鸡红细胞选择“V ”型或“U ”型底微量板;豚鼠红细胞选择“U ”型底微量板。 6.其它耗材,200μL 、1000μL 滴头、试管、加样槽等。 (三)实验步骤 1.进入实验室前做好个人防护。 2.试验前试剂准备: 编号:CNICSOP07024 制定时间:2007.01 制定人:张烨 审核人:董婕 批准人:舒 跃 龙 生效日期:2007.03 版本号:V-2

(1)PBS配制:按照Sigma的说明书的要求配制PBS缓冲液。121℃高压灭菌20min,分装,4℃储存。 (2)1%红细胞悬液:按照“1%鸡红细胞悬液配制SOP、1%豚鼠红细胞悬液配制SOP”配制红细胞悬液。 3.根据所用的红细胞种类选用适当的微量板.。将微量板横向放置:垂直方向称列,如孔A1~H1称为第一列;平行方向称行,如A1~A12称为A 行。标记好待检病毒的实验室编号及加样顺序。 4.加PBS,取8道加样器装好200μL带滤芯滴头,于加样槽中吸取50μL PBS 加入微量板的第二列,依次加入50μL PBS直至最后一列。 5.加入待检病毒,单道加样器装好200 μL带滤芯滴头,吸取100μL待检病毒液,加入已标记好的微量板的第一列相对应的孔内。最后的H1孔内加100μL PBS作为红细胞对照。 6.8道加样器装好200 μL带滤芯滴头,从第一列的各孔分别取50μL病毒液,加入到第二列的相应的各孔,混匀数次。依次从微量板的第二列至第十二列做二倍系列稀释。最后一列每孔弃去50μL液体。 7.8道加样器装好200 μL带滤芯滴头,于加样槽中吸取50μL红细胞悬液。 每孔加入50μL 1%的红细胞悬液,轻弹微量板,使红细胞与病毒充分混合。 8.室温孵育30~60min,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并记录结果。 9.结果判定:红细胞凝集滴度的判定以出现完全凝集的最高稀释度为终点,其稀释度的倒数即为病毒的红细胞凝集滴度。红细胞完全凝集以“+”记录;无凝集或部分凝集“-”记录。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一、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当第一次用适量抗原给动物免疫,需经一定潜伏期才能在血液中出现抗体,含量低,且维持时间短,很快下降,称这种现象为初次免疫应答。若在抗体下降期再次给以相同抗原免疫时,则发现抗体出现的潜伏期较初次应答明显缩短,抗体含量也随之上升,而且维持时间长,称这种现象为现次免疫应答或回忆应答。由于对抗体分子结构研究的进展,发现初次应答产生的抗体主要是IgM分子,对抗原结合力低,为低亲和性抗体。而再次应答则主要为IgG分子,且为高亲和性抗体。TD抗原可引起再次应答,而TI抗原只能引起初应答。对初次和再次应答现象机制的研究,对抗体特异性、多样性、免疫记忆以及对自身抗原而受性机制等问题的研究,都必须以抗体生成的细胞学为基础(图11-1,表11-2)。 图11-1初次及再次免疫应答 表11-2 初次与再次免疫应答特性 特性初次再次 抗原呈递非B细胞B细胞 抗原浓度高低 抗体产生 延迟相5~10天2~5天 Ig类别主要为IgM IgG、IgA等 亲和力低高 无关抗体多少 二、抗体产生的细胞学基础

抗体产生是由多细胞完成的,Miller等在60年代,首先证明了淋巴细胞是不均一的细胞群。他用早期摘除鸡的胸腺和法氏囊的方法证明了有二类不同的的淋巴细胞,即T和B细胞。前者与细胞免疫有关,后者与抗体形成有关(表11-3)。 表11-3 新生期摘除胸腺及法氏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鸡) 全身X-线照射周围血淋巴细胞数Ig浓度抗体产生移植物排斥反应 未身X-线照射148 000 ++ +++ ++ 胸腺摘除9 000 ++ + - 法氏囊摘除13 200 --+ +阳性反应;-阴性反应 Claman 给经X-线照射小鼠移入同系骨髓细胞(B细胞来源)和胸腺细胞(T细胞来源),然后用羊红细胞免疫,结果证明只有同时移入两种细胞才能产生抗体。因此证明了抗体产生需要T和B细胞共同参予。 Unanue等在70年代又证明了巨噬细胞在抗体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他们应用纯化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研究这一问题。根据小鼠细胞对玻璃面或塑料面的粘附性,可将脾细胞分为二种,其一为有粘附性细胞属巨噬细胞(Mφ),另一种为非粘附性细胞属淋巴细胞,包括T和B 细胞。当将这二种细胞分别与羊红细胞(抗原)在体外培养时,皆不能产生抗体,只有在二种细胞混合培养时才能产生抗体,自此证明了Mφ也参予抗体的产生(表11-4,5)。 表11-4 T和B细胞在抗体产生中的作用 X-线照射鼠入的细胞抗体产生 脾细胞(含有T和B)++ 胸腺细胞(T细胞)± 骨髓细胞(B细胞)+ 胸腺细胞+骨髓细胞+++ 表11-5 Mφ在抗体产生中的作用 体外培养细胞抗体产生 粘附细胞+羊红细胞 非粘附细胞+羊红细胞粘附细胞 + +羊红细胞 非粘附细胞--+++ 表11-6 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细胞因子

用细胞快速生产抗体阅读答案

用细胞快速生产抗体阅读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用细胞快速生产抗体阅读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用细胞快速生产抗体,进行这项研究的目的在于获得有效的诊断药或治疗药。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用细胞快速生产抗体》阅读材料在人或动物体内,针对来自体外的异物有... 用细胞快速生产抗体,进行这项研究的目的在于获得有效的诊断药或治疗药。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用细胞快速生产抗体》阅读材料 在人或动物体内,针对来自体外的异物有一种保卫自己身体的免疫功能。在免疫功能中起主宰作用的就是叫做抗体的蛋白质。 具有排除体内异物功能的抗体也可作为药品使用。例如人被一种名为饭匙倩的毒蛇咬伤,这时注射解毒药的主要成分就是针对这种蛇毒的抗体。最近已开发出针对特定癌细胞的抗体。 作为药品或试剂使用的抗体是利用动物制成的。给动物注射病原体或毒素等异物(抗原),在动物的体内就会产生针对抗原的抗体。提取出抗体并进一步提纯,就是可作为药品或试剂的抗体。针对饭匙倩蛇毒的抗体是从马身上制取的。 但利用动物制造抗体并不简单。从把抗原注射到动物身上到动物体内产生抗体需要几个月。此外,有时动物的身体不认为这是异物,从而不产生抗体,有时因抗原导致动物死亡。如果不用动物而用培养细胞的方法,可以大幅度缩短制造周期,能高效地制成所需的抗体。

以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为中心的研究组使用培养细胞"DT40细胞",成功地用一周左右的时间在试管中制成了目的抗体。该成果发表在今年5月29日美国的科学杂志《自然生物技术》的电子版上。 t 专家们使用的"DT40细胞"是来自鸡身上"B细胞"的培养细胞。B细胞是产生抗体的细胞,一个效应B细胞可以产生一种抗体。DT40细胞在分泌抗体的同时也能把同样的抗体形成在细胞的表面。 DT40细胞与抗原无关,可产生不同的抗体,所以他们先培养出无数DT40细胞。将DT40细胞注入三中脉酰胺A,这是一种新的抗癌药物。由于DT40细胞的基因频繁地重新组合,培养出的DT40细胞各自产生不同的抗体。然后,从中选出能力抗原结合并产生抗体的DT40细胞。预先使抗原与磁珠结合,然后用磁铁将抗原与细胞表面抗体结合了的DT40细胞分离出来。再将分离出来的细胞进一步培养增多,于是得到目的的抗体。 x 如果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制造抗体,就可获得前所未有的、使用价值很高的药品。特别是突然收到毒性很强的人不明病毒的感染,或发生在生物恐怖袭击时,就可得到有效的诊断药 或治疗药。因此,这个成果有重要意义。 《用细胞快速生产抗体》阅读题目 小题1:下列关于DT40细胞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DT40细胞是一种培养细胞,来自鸡身上的"B细胞"。 B.DT40细胞的基因可以重新组合。 C.DT40细胞可产生不同的抗体,其中一部分能与抗原结合。 D.DT40细胞在分泌抗体后能在细胞表面形成同样的抗体。

抗原进入体内后抗体的产生

抗原进入体内后,抗体的产生 (1)感应阶段:指抗原进入机体与B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 ①少数抗原的抗原决定簇与B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结合,从而直接刺激B细胞使之活化长大并迅速分裂。 ②多数抗原要先经过吞噬细胞无特异性的吞噬后,一些抗原分子穿过吞噬细胞的细胞膜而露到细胞表面,夹在吞噬细胞本身的组织相容性附合体分子的沟中。T细胞中有一类助T细胞,不同的助T细胞表面带有不同的受体,能识别不同的抗原。那些能识别吞噬细胞表面组织相容性抗原加上特异的抗原分子结合物的助T细胞,在遇到这些吞噬细胞后,就活化分裂而产生更多有同样特异性的助T细胞。B细胞表面也带有组织相容性附合体,可和特异的抗原分子结合。上述特异的助T细胞的作用是刺激已经和特异的抗原分子结合的B细胞,使之分裂分化。这一B细胞依靠助T细胞和吞噬细胞而活化的步骤,比第一个不需要助T细胞参与的步骤作用更强大。 (2)反应阶段:指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的过程。所谓效应B细胞也称浆细胞,一般停留在各种淋巴结中,它们产生抗体的能力很强,每个效应B细胞每秒钟能产生2 000个抗体,可以说是制造特种蛋白质的机器。浆细胞的寿命很短,经过几天大量产生抗体以后就死去。抗体离开浆细胞后,随血液淋巴流到全身各部,发挥消灭抗原的作用。记忆细胞的特点是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如果有同样的抗原第

二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没有记忆的B细胞更快地做出反应,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效应B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 (3)效应阶段:指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而发挥免疫效应的过程。在该阶段抗体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有些抗原,如病毒等,由于抗体的结合而失去对寄主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因而不能侵入细胞。 ②有些细菌产生的毒素,如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可因抗体的结合而不为细胞所接受,因而无效。 ③沉淀和凝集:如果抗原分子是可溶性蛋白质,抗体的结合就使抗原分子失去溶解性而沉淀;如果抗原分子是位于细胞上的,抗体的结合就使这些细胞凝集成团而失去活动能力,例如血液凝集。 ④补体反应:补体是存在于血清、体液中的蛋白质分子,在正常情况下没有活性,只有在发生了免疫后,才陆续被激活,其终产物是使细菌等抗原的外膜穿孔而死亡的破膜复合体。 ⑤K细胞(杀伤细胞)的激活:抗体可以促进血液中的另一种细胞,即杀伤细胞活跃起来,其表面受体能和抗原表面的抗体结合,将抗原杀死。除K细胞外,巨噬细胞以及中性和嗜酸性粒细胞也同样可被抗体激活,杀死抗原。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布病试管凝集试验

布病试管凝集试验 一、实验前准备 1、试管的准备 ①把试管浸泡于带有洗涤剂的温水中30分钟,浸泡后用试管刷将其刷干净。先 用自来水冲洗10遍,再用去离子水冲洗1遍。 ②试管冲洗干净后倒置于篮子中,等水沥干后置干燥箱中,160℃干燥3个小时 (整个干燥过程需要5~6个小时)。 ③实验前要配置0.5%的石炭酸生理盐水 配置方法:称取0.5克石炭酸,加入100ml的生理盐水中,配置后置高压锅中121℃高压30分钟。 2、试剂的准备 ①标准抗原:按照说明书使用。使用时充分摇匀,用稀释液作1,20(工作浓度)稀释。 ②标准阳性血清冻干品,使用前用蒸馏水溶解至规定容积。 ③标准阴性血清:冻干品,使用前用蒸馏水溶解至规定容积。 3、被检血清 ①按常规方法采血分离血清 血清必须新鲜,无明显蛋白絮凝物、无溶血和无腐败气味。 ②运送和保存血清样品 防止血清冻结和受热,以免影响凝集价。若3d内不能送到实验室,可用冷藏方法运送血清。 二、试验操作过程 1、确定被检血清的稀释度 牛、马、骆驼稀释用1:50,1:100,1:200,1:400(4个稀释度);猪、山羊、绵羊和狗用1:25,1:50,1:100,1:200(4个稀释度)。大规模检疫时也可用2个稀释度,即牛、马、骆驼用1:50,1:100,猪、山羊、绵羊和狗用1:25,1:50,为测定强阳性血清效价,稀释度可以增加。 2、稀释被检血清--猪、山羊、绵羊和狗血清的稀释 ①每份被检血清用4支试管,标记检验编号后第I管加1.15 mL稀释液,第2-4管各加人0.5 m L稀释液。 ②取被检血清0.1 mL,加人第1管,充分混匀后吸弃0.25 mL。 ③从第1管中吸取0.5mL加人到第2管,混合均匀后,再从第2管吸取0.5 m L至第3管,如此倍比稀释至第4管,从第4管弃去0.5 mL,稀释完毕。 ④从第1至第4管的血清稀释度分别为1:12.5,1:25,1:50,1:100。 3、加抗原 将0. 5 m L抗原(1:20)加入已稀释好的各血清管中,并振摇均匀,猪、羊或狗的血清稀释则依次变为1 : 25,1 : 50,1 : 100,1:200,牛、马和骆驼的血清稀释度则依次变为1:50,1:100,1:200,1:400。各反应管反应总量为1 mL。 4、设立对照--每次试验都应设立下列对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