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基础日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基础日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基础日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基础日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基础日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基础日语》教学现状,得出新形势下日语工作者应该从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文化教学两方面对《基础日语》进行教学改革,并且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跨

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基础日语》教学改革跨文化教育

《基础日语》作为日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与文化素养

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院日语专业使用的授课方法以注入式教学

为中心,授课内容以单词语法为主,这一方法在培养学生应试能力方面有比较

好的效果,但是实际运用中会出现异文化理解不够、交际能力不足等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高等教育要着力培养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所谓的外语创新型人才,笔者认为

主要表现为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的要求。因此,提高学生语言综

合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十分重要。本文将从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及跨

文化交际中的文化教学两方面进行分析。

1.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要培养较高水平的日语应用能力,首先要尊重语言输入、语言吸收和语言

输出等语言习惯。由于一直以来受到环境和方法的限制,再加上大部分学生不

愿动脑、不愿开口说或者羞于说外语,即使在语言输入和吸收上取得了一定成效,语言输出效果一直不甚理想。在两年基础日语教学活动中,笔者发现“90后”学生的主要特点就是思维活跃、善于表演,对各种活动有比较高的积极性。结合这一特点,笔者将“角色扮演”、“绘图教学”、“游戏教学”三种学生

在其他活动中比较热衷的形式引入日语课堂,以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1.1角色扮演

“90后”的学生大部分比较活跃,表演天赋很强。针对这一特点,在文学

作品赏析、日常会话学习这类课文中,采取角色扮演这一方法比单纯朗读和背

诵达到的效果更好。

文学作品往往语言比较富有美感,缺点是大多句子较长且具有一定的难度,不利于记忆。以《基础日语3》第2课中的《起风了》为例,《起风了》是日

本著名作家崛辰雄的名作。描写了男女主人公相恋后,女主角节子却身患重病,未婚夫对其不离不弃,一直陪伴左右直到节子去世的故事。课文节选的部分有

大量景色描写及男女主人公的对话,部分地方保留了日语古典语法。如果只是

单纯地朗读,则学生的收获不大,如果全文背诵,则对学生来讲难度很大。如

果采取角色扮演法就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首先将学生分为三人一组,男女主

人公各一名,旁白一名(主要负责景色介绍等),台词由学生在课文基础上进

行适当修改。既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又加深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印象。

1.2绘图教学

日语系很多学生喜欢动漫,所以不论画画技术如何,大家对画图都不排斥。针对这一特点,在一些有大段描写的课文里面,采取让学生根据课文描写画出

图画的形式,比将其翻译成中文更直观、更容易理解。

以第1课第二部分为例,这篇文章着重描写一个年轻街头艺人的外貌。如

果翻译成中文就是“细长的眼睛,高鼻梁,薄薄的嘴唇,笑的时候会露出虎牙。

穿着灰色的高领,外搭白色T恤,一条普通牛仔裤。黑色头发长及肩头,用绑

带绑着额头”,这样虽然很直接,但是不够直观。可是如果画出来,这个街头

艺人的样子就会很清晰地展现在眼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画图,重新用日语

对他的外貌进行一番描述,通过与课文对比,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方便有重

点地学习。

1.3游戏教学

一些课文篇幅很长,同时具有一定专业性,这一类课文内容大多以了解为主。因此,适当采取一些游戏方法既可以降低文章难度,又可以使学生不那么

抗拒它的专业性。

以第5课《风景和信仰》中的龙安寺为例。龙安寺是日本室町时代留下来

的禅宗寺院,以院内枯山水闻名。由于课文内容涉及日本历史、禅宗文化等其

他知识,单词朗读对学生来说难度很大,何况还涉及很多文化背景,学生很容

易望而却步,不愿意看课文。因此,完成单词与语法学习之后,理解课文内容

时采取游戏教学方法,可使学生心情放松,在学习的同时享受日本文化。如让

学生接力描述龙安寺的相关信息,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这样学生会积极回

想课堂上所学内容,既是一个回顾又是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并且通过全班同

学的合力总结,实现课文所定的以了解为主的目标。

2.跨文化交际中的日本文化教学

外语交流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文化背景的不同会导

致说法方式或者语言习惯不同。因此,所谓的跨文化交际不仅要学习语言本身,更离不开对文化的理解。《基础日语》课堂上的文化教学不同于《日本概况》

或者《中日文化鉴赏》这种以文化欣赏为主的课,指语言教学中包含相关文化

讲解,让学生了解语言背后代表的文化背景。

以日语中的人称代词为例。日语把对家人的称呼分为两类,一类对内,一

类对外。如“母亲”,对外称为“はは”,对内则称为“お母さん”。如果单

纯这样介绍,学生就不会了解区别使用的重要性,觉得反正意思都一样,口语

中经常出现混用状况。

这种语言习惯不是偶然的,体现的是日本文化中的――“集团主义”,它

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重视自己所在的集体。同时,对于所属集体,

划分得很清楚。基于这种心理,才会有所谓的对内与对外两种称呼。在了解了

这一背景之后,学生对人称代词的印象更深刻,使用的时候注意区别对待。

再如日语中表示“大概”、“可能”、“左右”这一意思的表达方法特别多,感觉日本人说自己意见的时候都不是那么直接,而是有所保留。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困惑,如为什么类似表达方式这么多,有没有特殊意思,

究竟什么时候使用才是最正确的。

还有日语中的最基础自我介绍,A:あなたはマイク?ミラ?`ですか。B:はい、わたしはマイクミラ?`です。这两个句子翻译成中文就是“你是马克米勒吗”,“是的,我是”。实际使用中作为人称代词的あなた(你)和わたし(我)经常被说话人省略。这样告诉学生,学生的确会记住这个理论,但是口

语表达的时候仍然会习惯性地将人称代词放上去。

以上两种语言现象,学生之所以无法正确表达,是因为只关注语法形式,

没有了解中日之间语言文化的差异,使用的时候仍然按照中文逻辑。

其实这两种看似难理解的现象,体现的也是日本的一种民族文化――“以

和为贵”。日本地少人多,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关系显得至关重要。在句尾加上

“可能”、“大概”这种表达方法,比直接断定显得语气委婉,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弱化人称代词话,减弱人与人之间立场的对立,体现“以和为贵”的思想。文化了解有助于学生建立日语概念体系,提高学生恰当使用语言意思的概率。

了解了这一背景之后,学生在使用上会更准确、更灵活。

3.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基础日语》教学现状,得出应该从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文化教学两方面对《基础日语》进行教学改革,并且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中包括“角色扮演”、“绘图教学”、“游戏教学”,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以上两方面教学改革只是个人教学的一点体会与感悟。今后,希望通过更多实践与调研,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以便更好地服务教学。

EAP和EGP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8513281232.html, EAP和EGP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 作者:陈懿蒋曲博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第05期 摘要: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发展,单纯的EGP的大学英语教学已不能满足当今大学生的实际需要。EAP和EGP相结合的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EAP;EGP;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5-0151-03 一、引言 《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原有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高等院校学生的实际需求。如何提高学生英语的学术应用能力,真正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挑战。笔者认为,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即通用英语)是开展EAP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即学术英语)的基础,而EAP是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最终目标的必然途径。那么如何将EAP和EGP相结合,找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出路?本文将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进行论述,首先介绍改革的现状,重点论述EAP的理论依据、EAP和EGP的关系、EAP和EGP相结合的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 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现状 (一)学生学习需求转变 对比《英语课程标准》出台前,现在学生的基础英语水平普遍提高。依据《英语课程标准》,高中生达到八级标准,即达到进入高校学习的水平。而九级要求学生词汇量达到4500 左右,与《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一般要求中所建议的学生词汇量达到4500几乎一致。也就是说,很多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已经达到了《大学英语课程要求》的一般要求。普通英语大学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普遍提高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滞后带来的矛盾,带来以下几个问题:

语文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语文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摘要:语文教育专业一直以来都是高职高专院校必不可少的专业之一,对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育来说有重大意义和作用,如果加强对高职高专院校语文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力度,则能够提高该专业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及综合能力,并提高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实践型、应用型及综合型人才,足以见得实践教学对高职高专院校语文教育专业的重要性。对此,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语文教育专业教学经验,探讨了高职高专院校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领域都得到了发展,尤其是文化教育领域,如今已经经历了不少于五次教育改革,使我国教育体系及制度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有利于我国健康可持续发展。高职高专院校也是在多次教育改革中发展和成长着,如今更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及教育事业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高的位置,成为培养技术型、应用型、实践型及综合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及机构,故高职高专院校内的专业均被人们所关注着,其中不乏有语文教育专业。在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教育中进行实践教学,是提高语文教育专业教育质量及效率的必经之路,所以本文先简单论述了在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中展开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然后简要分析了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最后详细分析了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一、在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中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第一,能够有效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及实践能力,在语文教育专业中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还会使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培养;第二,能够有效提高该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岗位竞争力等。如今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很多领域都存在密切的联系,所以在一个领域工作时需要同时掌握多个领域的工作技巧,这意味着工作者必须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职业能力及岗位竞争力,对于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也不例外,所以对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是必要的,能够提高该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岗位竞争力[1]。

Java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Java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目前Java课程的教学体系结构缺乏市场适应性与岗位针对性,教学内容不够完善,教学模式和考试形式单一,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及适应市场对Java人才的需求,就要加强Java课程改革的研究。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试及实践教学四个环节进行Java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Java;程序设计;教学改革 1引言 随着国家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和对计算机人才的更高需求,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作为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需要反思自身专业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和社会性,需要敏锐地感知社会需求的变化,分析社会需求并相应调整专业知识结构。在重视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就业的零距离对接。现有Java课程的教学体系结构缺乏市场适应性与岗位针对性,只有通过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才能使学生满足社会对Java人才的需求。

2教学内容改革 Java已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从广义上说它代表了一个技术体系,该体系结构根据应用方向的不同主要分为Java SE、Java EE和Java ME三个部分,它们分别适用于小型设备和智能卡、桌面系统以及服务器应用程序的开发与运行。J2SE 为创建和运行Java程序提供了最基本的环境,是Java技术的核心和基础,J2EE和J2ME都建立在J2SE基础之上。但目前Java教学中主要以J2SE为基础,很少系统讲解J2EE 和J2ME。Java技术尤其是J2EE技术占据着市场很大的份额,但国内J2EE技术的开展仍然处于滞后状态,许多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只学习了一点Java基础知识和JSP,而对于Eclipse、Tomcat、Hibernate、Struts、JSF、Spring、EJB、SQA等很少应用。所以,在Java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J2SE 中的主要技术规范,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方向将J2EE 和J2ME作为J2SE的后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课后习题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巩固基本概念,是检查对授课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实际技能的基本训练。根据各章节的具体内容,精选习题,促使学生加深对本章节主要概念、方法、原理等的理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关系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教育部2004年初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给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任务,指明了方向。2004年我们开始自主选题研究,在学校的支持下,2005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被列为学校重点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历时四年,紧紧围绕以注重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注重教师素质的培养为教改指导思想和目标,探索出了“课堂授课与课后自主学习相结合、光盘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 一、课题立项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事关培养新一代高素质人才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最有可能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 (一)立项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英语师资力量的严重短缺,大班英语授课已成为普遍现象, 英语课堂人数每班平均达到近100人以上。同时由于学生入学时英语基础差异大,水平参差不齐,英语课堂教学中很难做到因材施教。新形势对大学英语教学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走进各个教学领域。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家与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质量、知识结构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快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已迫在眉睫,而理想的切入点首先是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运用到英语教学当中,创造新型的教学体系,这是促进外语教学呈跨越式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教育部2004年初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

物流仓储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物流仓储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近年来交通运输方式不断进步,物流在 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作为培养专项人才的重要渠道,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不断与时俱进,加强对物流仓储教学的改革和优化,就成为充 分发挥物流专业引导人才发展、对接社会职业渠道的必然选择。面对当今社会不 断发展的外部形势,必须与时俱进,做出适当的调整与创新,从而让自身的发展 满足学科建设和学生成长的需要,满足社会对人才技能的需要。本文就物流仓储 教学现状和对策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在教学方法上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物流仓储;教学改革;研究;实践 一、物流仓储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大专层次的物流管理应用型人才,因此,应按照“理论知识 适当、突出应用技能培养、提高综合素质”的方针,突出应用特色,并以此来组织物流教学。但由于物流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一切都还处在摸索阶段;加之高职 院校自身发展条件的一些限制,导致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毕业生不能适 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目前学校教育与实际需求相脱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体系欠缺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从 2002 年以来,许多高职院校开办了物流专业。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水路运输、公路运输、汽车运输、铁路运输 等传统专业基础上转化而成的,还有一类是在工商管理专业平台上构建的物流管 理专业。所以对于物流专业的建设还处在探索阶段。纵观各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大部分没能充分体现物流专业的系统性及各门课程的关联性特征,课程体系不完善,不能形成一定职业岗位所需人才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2.理论多,实践少 由于许多高职院校的经费不足,对物流管理等专业的建设投入较少,实习实 训设施和场所非常有限。导致在教学计划上理论教学课时偏多,实践教学课时偏少,有的学校实践教学课时甚至不到 10%。所以在具体教学中,理论讲述多,实 习实践少,关门办学,闭门教书。这种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是导致物流人才进 入企业不能适应的主要原因。 3.师资力量薄弱 国外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物流教育系统,许多高校设置了与 物流相关的课程,为物流业培养并输送了大批实用人才。相比之下,我国物流教 育起步晚,培养的物流人才有限,走上教育岗位的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更少。目 前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教师中,中老年教师毫无疑问都不是物流专业毕业的,而 招进来的绝大部分青年教师是与物流相关的专业毕业的,如交通运输管理、国际 贸易、经济学等,真正物流专业毕业的是凤毛麟角。许多老师都是在边学边教边 干的过程中进行物流教学的。再加上学校资金有限,教师出去培训进修的机会很少,这种状况下培养出来的物流专业毕业生质量难免差强人意。 二、物流仓储教学改革对策 1.健全课程配置,紧扣教学主题 首先,课程的设置需要以有效的教学目标为依托,而笔者认为,既然目前高 职类学校以面向社会、培养专业技术类人才为教学目标,那么物流专业的仓储实 训教学的目标设计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化。比如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为其

《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结题报告

《新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新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 单位:阳谷县李台中学 课题组成员:杨留杰王洪光孙正一朱美静李文辉 摘要:课题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策略以及提高课堂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的新方法、新思路。研究教师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最优化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特定目标。课题通过多种方法,运用多种形式,辐射多种学科,构建了一批优质高效的学科教学形式,建立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对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新课程的实施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学,学生基础较差,家长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学校周围的环境复杂,学校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始终坚持进行教育思想、教材教法、学校管理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但在调研考试和一些家长片面追求高分数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老师们不得不实施灌输式、填鸭式、题海战术等短期有效的强化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违背了素质教育和课程目标的精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足发展都造成了较大的妨碍。近几年,教育教学领域不断进行着更新和变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育教学方式不断改进,教育评价方式向多元化转变。而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是课程改革的

集中反映。所以,我们需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一核心环节,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逐步转变和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及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学校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提出“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的课题,在全校范围内展开研究。 二、课题的研究价值 在理论上,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教学策略理论,为教学策略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新的思路与视角。在实践上,有助于有效落实国家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深化课程改革实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体表现在: 1、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通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的目标。 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成长”。新课程主张以人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追求教学整体效应和最大价值,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所在。 3、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学策略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并通过教师教学实践的总结反思,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优化和改善教学行为、方法和策略,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索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师范院校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师范院校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摘要:师范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可从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时间与资源设备、考核和评估、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师范院校;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实践教学是高等师范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富有竞争力的应用型师范人才的重要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近几年来,许多师范院校加强了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但在实践教学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如对实践教学目标认识模糊,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设施和经费投入不够,管理缺乏规范,监督与考评不得力,等等[1]。因此,必须不断深化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一、实践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不可少的教学形式。通过确立多维立体的实践教学目标,使师范生师能和师德并重,成为未来合格的德艺双修的中小学教师。其教学目标应体现在: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将所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起来,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拥有必要的职业技能和能力,并使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才能得以更好地展现;通过渗透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教育,坚定师范生的职业信念,并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2]。 二、实践教学内容的整体化构建 1.专业技能训练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本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三笔字、普通话、简笔画、教具及课件制作等。二是教学技能训练。主要包括备课技能、制作多媒体课件技能、说课技能、讲课技能等。其中讲课技能又包括导入、讲解、活动设计与组织、组织教学、提问、板书等技能训练。三是教育技能训练。主要包括班主任工作、学生团队工作等技能训练。 2.素质拓展训练 素质拓展训练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此,可通过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如军训、文体活动、读书或演讲比赛、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调查研究、学生社团组织活动等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教育科研能力训练 师范生通过在校的学习与实践必须具备两大能力,即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训练包括研究性作业、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发明创作等。 4.现代教育技术训练 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是当代师范生必须面对和掌握的实践知识之一,如网站或网页的制作、课件制作、对word、flash、power point、excel等的熟练操作和使用。 三、实践教学的多方位探索 (一)教学途径多方位探索

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探索

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探索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定位,把握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内涵,构建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的教学模式,提升英语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从而为国家培养造就高素质、创新型、综合能力强的人才。 标签: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教学改革 大学英语作为高等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程,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就正式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证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也将从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入手,提出改革探索之路。 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和现实教学条件的限制,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以阅读教学为重点,以语言知识的讲解为内容,以通过各种英语考试为目标,学生不能用英语进行交际,所学内容基本与将来工作缺少直接关联,不能达到学以致用。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应试倾向严重,难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也不知道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只能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以讲解语言知识为主,阅读以外的能力训练非常薄弱,基本不涉及语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历经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完善,教学条件和环境不断优化的过程。2004年初教育部又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制定并修改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全国180 所重点高校又开始了新的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在本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当中,教育部提出了以下三个方面改革的总体思路:第一,修改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制定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原来的以阅读理解为主转变到以听说为主、全面提高综合能力上来。第二,改革现在的教学模式,将教师、课本、粉笔、黑板与学生、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改变为以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课堂综合运用的个性化、主动式学习的模式上来。第三,改革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大学教学评价体系。这三个方面的改革都是围绕着一个总目标,即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我国的大学生在大学毕业时能基本听懂英文广播、能进行一般简单的英语交流和具备一定程度的写作与翻译能力[1]。 全国180 所重点院校申报参加了“基于网络的多媒体立体化教学体系”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分别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清华大学出版社开发的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平台和视听

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

10.1、教学研究 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发展规划中,以就业为导向,以人才市场需求为中心,积极主动地研究人才需求的新特点,调整专业结构,调整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通过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科学的教学方法实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应用来培养高素质、能力强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基础性与先进性的和谐统一;在教学方法上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充分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力求具有鲜明的教学特点和显著的教学效果。要建设好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职业素质训导五位一体的数控实训中心,以高规格装配好数控实验实训室;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以任务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社会化考证行业认证为主的专业考评考核体系和以用人单位反馈为主的能力素质考评体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快教材和实践教学讲义及网络建设的一体化建设步伐,建立起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公共服务平台和学生自主学习网络平台;进一步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包括基本素质平台、公共技术平台、专业方向平台、专业拓展平台和专业技能平台五大平台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体系交叉渗透,相辅相成,每一个体系又由若干模块组成。基本素质平台由文化素质基础模块和信息工具模块组成;公共技术平台由机械基础模块和相关知识模块组成;专业方向平台由机械制造工艺专业模块;专业拓展平台由专业拓宽模块和创新创业模块组成;专业技能平台由基本技能实训模块、专业技能实训模块、综合技能实训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包括若干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这些课程能够涵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所有知识和技能。 根据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要求,围绕“一专多能、一生多证”,建立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实训三大模块为主线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每个模块包括若干实训课程,并配有实训大纲,每门实训课程由若干独立的基本训练单元组成。系列实训课程主要包括机加工操作实训、电工电子实训、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现场综合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一年级主要进行基本技能实训,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二年级主要进行专业技能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要求的各项专业技能;三年级主要进行综合技能实训,让学生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利用产学结合,让学生参与生产及就业环节,完成第一岗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毕业后就能顶岗工作,缩短了磨合期。 在突出主干课程教学的前提下,设置了人文、社科等人文素质类以及专业拓宽和创新

师范教育 师范生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师范教育师范生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 来源:《师资建设·理论与政策版》 2009年第5期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师范司司长管培俊做客人民网谈教师队伍建设(节选)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2007年的时候管司长就来过人民网做客,当时您曾经说过,全国30万教师学历不合格, 现在您认为这个数字目前是否有所改变? 管培俊:有改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教师的整体学历水平。截止到2008年底,学历不合格教师的数量由原来的50多万已经下降到24.3万。与此同时,高学历的教师在逐步地增加,根 据统计,到2008年底,具有专科层次的小学教师已经占到全部小学教师的71%,这个增长的速度是比较快的。具有 本科学历的初中教师现在已经占到半数以上,在高中教师当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也在逐步增加。教师学历的水平提高,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师范生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自2007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以来,华东师范大学积极贯彻落实这一国家政策,把培养造就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当作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学校不仅通过提升课程建设的质量,加强师范生的基础 知识、基本理论学习,而且积极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探索新型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的基本体验 和基本技能。 一、师范生实践教学的开展 2007年以来,我校在师范生实践教学环节做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主要包括: (一)构建“教育见习、研习与实习”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2007年5月,学校根据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提出的培养优秀教师未来教育家的培养目标,制定了新的师范生培养 方案。为凸显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在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和条件的基础上,学校明确提出了构建“教育见习、研习与实习”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把互为衔接的专题见习、课题研习和教育实习,循序渐进地贯穿在师范生四 年的专业学习中。 为把这一新的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落到实处,华东师范大学主要是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师范生实践教学工作的管理 为加强师范生实践教学工作的改革,整体推进“教育见习、研习和实习”一体化实践体系的建设,学校建立了师范生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会同学校教务处整体制定实践教学的实施计划和师范生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并负责指导、监督 师范生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 与此同时,为了加强师范生实践教学的管理工作,各院系相继建立师范生实践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系主 任亲自担任组长,全面负责师范生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组织实施与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 2.探索师范生实践教学新机制 为落实“教育见习、研习和实习”一体化实践体系的建设,在师范生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上,华东师大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新机制。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田虎伟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断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三年多来在教育学区的指导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学科入手,积极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努力探索教育改革的内容、方法与途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体系。实践证明,通过对课堂教学改革尝试,促进了学生自主健康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认真分析学科现状,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通过认真分析和反思,我们认为过去学科的教学状况确实令人担忧。其一,教师对各学科是在教学,但不够科学,方法陈旧。如识字教学只是教师教,学生学,满堂灌,学生只是机械的记忆,没有从音、形、意去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掌握生字。其二,由于认为小学低年级的知识不教,到一定的时候他自己也会自然掌握和理解,疏于管理,甚至放任自流。在数学学科中,如:元、角、分;时、分、秒;年、月、日等内容。教师上课只是走过场,糊弄糊弄学生。 为了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展开,学校挑选出一批教学优秀、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年青教师担任低年级的教学。回顾近几年的课改历程,我校新课程研究正在实践中稳步推进,并以新基础教育理论为依据,在研究策略、教学改革、校本课程等方面的实践中研究和发展。 二、深入开展课程改革研究,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 初期,我们通过学习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设计了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案和操作细则。我们本着边实践边完善的原则,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方法和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初步形成了较为科学的课堂教学体系。 1、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 改变过去知识满堂灌的方式和技能死方法的教学模式,注重内容、方法、技能的全面培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出发,改革课堂教学。 2、课堂教学的方法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们在尝试把新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发现课堂教学“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但却出现了一些担忧的问题。为夸奖而夸奖、自主变成了自流、有活动没体验、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知识掌握不扎实……对此我们提出必须用理性对待实验,实施有效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了什么?得到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追问和考虑的问题。 (1)实施有效教学,让课堂活而不乱解决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关键在于既要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为此向教师提出了课堂努力的三个阶段: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附件 1.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鉴定书 2.教学成果总结 成果完成人刘运好余恕诚胡传志俞晓红 成果完成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推荐等级建议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推荐单位名称及盖章安徽省教育厅 推荐时间2004 年12 月30 日 成果科类中国语言文学 代码□0□5□0□1□4□1□2□2 序号□9□3□4□0□1□8 编号

附件一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鉴定书成果名称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成果第一完成人及 刘运好余恕诚胡传志俞晓红 其他完成人姓名 成果第一完成人及 安徽师范大学 其他完成人所在单 位名称 组织鉴定部门名称安徽省教育厅 鉴定组织名称安徽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鉴定委员会 鉴定时间2004年12月20日 鉴定意见: 以刘运好教授为项目负责人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是高等师范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一项十分重要研究成果。专家组通过听取项目负责人成果汇报、提问答辩、审读材料等方式,在充分讨论评议的基础上,对该成果进行了严谨、客观、科学的鉴定。鉴定意见如下: 该成果以专题讲座为基点,促进教师科研成果向教学的转化;以专题讨论为契机,强化学生对学科前沿知识的吸纳。突出了教师科研与教学的联系,强化了学生知识结构的时代性与前瞻性,对高等师范古代文学教学具有示范作用。 该成果从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考评体系等方面,对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仅理论上具有创新性,而且从教改实验的两个年级教学效果看,已经取得了重大人才培养效益。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全面深化高等师范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在理论与实践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特此推荐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鉴定组织负责人签字郁贤皓 2004年12月20日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提纲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 变革

精品资料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第五章: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 我国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改变了传统教育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第一节: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 一、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成为本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和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也是为了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转变了“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就能够自觉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除了知识的掌握外,还能够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并动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二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目前,在我国的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学习方式,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或研究性学习)。“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识、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的定义 自主学习就是要使学生,不再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跟着教材走,而是发挥其个体能动作用主动地、独立地、有目的地去进行学习。 自主学习应该是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之中。在学习活动之前,学生自己要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之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自主学习又是具有内在规定性的,它应该是“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坚持学’”。 (二)自主学习的特征 (1)学习者参与和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三)教学实践中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主动的、独立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更多时候是由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的作用则在于有创建性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鼓励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提出的富于个性的独到见解,教师应积极赞赏。 二、学生的合作学习 (一)合作学习的定义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因此,合作学习是一种“多边”的合作,其中既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又包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它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实际上,合作学习的过程又是一个学会合作的过程。 (二)合作学习的模式与基本要素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承担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它要求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主动学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通过“做中学”达到培养目标。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求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达到新课程培养目标。为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高素质、技能型中小学教师的需求,变革教师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提升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使其能够迅速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需求,成为当前高等师范院校面临的紧迫任务。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类专业普遍存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诸多问题,这严重制约着教师教育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地方高校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有鉴于此,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从2009年起在所有教师教育类专业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力求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班级管理能力和适应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岗位的其他能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推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程,学校一方面组织各教学系和相关部门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毕业生适应情况调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剖析地方高师院校现行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教育专业标准,明确教师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探索和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施改革。 校内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合理设置课程,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外则在当地教学质量和社会认可度高的中小学、幼儿园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需要,打破常规,打破教学时间限制,灵活安排见习、实训和实习,让学生在中小学、幼儿园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得到专业技能的全面训练,努力实现学校教学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有效衔接。走“校校结合”和“校校交替”的人才培养之路,使学生在“校校交替”中逐步形成从事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与服务的实际技能和能力。通过改革与实践,学校构建了“以学科基础课程为基础,以教师教育类课程和全程实训为两翼”的教师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保证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学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了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教师职业岗位适应能力。 二、增加教师教育类课程门类,加强学生教师专业化发展 课程设置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它事关教育的质量和生命,因此,教师教育专业改革首先必须从改革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人手。针对长期以来教师教育类专业课程门类少、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我们从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教师着眼,调整课程结构,增加教育类课程。 1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学校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在公共基础课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模块的基础上增设了教师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课程模块。这样,课程设置就既充分考虑教师教育的师范性、学术性,又充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周炳兰,徐林荔,吕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外语系,安徽合肥230026) 摘要:针对以往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注重传授语言知识而忽略应用能力培养的问题,我们在00级新生中以教授语言知识为主的被动教学转变为以培养综合语言能力为目的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增强了新教师的业务能力。 关键词:教学改革;多媒体技术;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 Reform in the Mode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ZHOU Bing-lan,XU Lin-li,LU J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Hefei,Anhui 230026) Abstract:To correct the tendency of too much teaching of language knowledge and inadequate training in the actual ability of using the language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the past,we have adopted an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mode in Class 00 that stresses the cultivation of comprehensive ability. Our efforts have not only helped raise the students’overall language abilities but also resulted in teachers’empowerment. Key words:teaching reform;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mprehensive ability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我国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已使得这门课程必须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和交流能力方面。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可否认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师资培训、教学理念和方法、教学模式及手段等方面都需要作出重大改革。就教学理念而言,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遵循语言教学和语言习得的客观规律为前提,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从教学目标和要求来说,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具备较强的英语综合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今后工作、学习和交流的需要。从我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战略来看,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培养一流人才,应该是精品教学。但实际存在的教学理念、环境和现状似乎未能满足打造精品的需要,仍然存在考试能力强而语言应用能力弱的现象。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对00级新生实施教学改革,以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以及相关二语学习理论为指导,在培养学生打好英语语言基础的同时,加强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使之更好地具备英语实际应用和交际能力。 一、大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1)英语教学多采用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而以培养学习者应用能力的教学法尚未得到充分重视。 (2)英语教学存在费时低效的情况。很多学生经过多年学习,仍不能熟练阅读英文原

探索教学改革新模式

探索教学改革新模式把好集中实践环节质量关 ―――沈阳电大分校、教学点05春毕业实践环节顺利完成 毕业实践环节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对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搞好毕业实践环节,把好质量关,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重要课题。本学期我们本着探索、提升、创新的工作思路,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基层分校和教学点毕业实践环节的规范化管理,确保了分校、教学点集中实践环节顺利、有序、保质、保量地完成。 一、加强集中实践环节管理制度的建设 由于此次基层教学单位共有3000多名学生参加毕业集中实践环节,为了保证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我们先后下发了《沈阳广播电视大学关于分校、教学点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教育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要求》、《关于聘任沈阳电大基层分校、教学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通知》等文件,明确了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细节,提出了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 二、加强集中实践环节的师资队伍的建设 我们从指导教师的聘任工作入手,下发了《关于聘任沈阳电大基层分校、教学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通知》,面向校内外公开聘任,严格执行指导教师审批程序,对指导教师的资格认真审查,加强了对指导教师的系统培训,先后召开2次专业培训会,请校内专业负责人进行指导培训,严把教师资格的关口,努力建立一支理论水平高、指导水平高、实践过得硬的师资队伍。 三、加强毕业论文的阶段性指导管理工作 为了加强各专业毕业集中实践环节的开题报告这一重要环节的教学工作。我们采取了把市内教学点的学员统一召集到校内,聘请校内开放学院的相关教师统一做了开题报告,而对地处郊县的各分校,我们则由教务处带领相关教师专门去给学员做了开题报告。以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这一集中实践环节有个良好的开端。为了加强毕业论文指导的过程管理,通过下达教师任务书、签署教师责任状、填写指导过程记录等环节来增加对指导教师的约束,同时,在指导工作结束后,教师要认真填写《沈阳电大指导教师考核表》,在表中有教师对学员的综合评价分析和分校(教学点)对指导教师工作的评价。这些工作的考核结果,将对指导教师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