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课时教学详案

1 画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远、色”等9个生字,会写“画、看、不”3个生字。认识偏旁“辶、忄”。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远”与“近”,“有”与“无”,“来”与“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懂得这首诗是讲的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古诗大致意思,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时,可以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本课9个生字中,“色”是平舌音,“声”是翘舌音,“近”是前鼻音,“听、声、惊”是后鼻音,“远、无”是整体认读音节,要指导学生读准。可让学生互相认读生字、正音。

(2)在学会新偏旁“辶、忄”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识记字形,并交流识记的方法。以下方法供参考。

①偏旁归类。如,“远、近、还”都有“辶”。

②换一换。用给熟字换笔画或偏旁的方法来记,如,“天”变成“无”,“入”变成“人”,“听”变成“近”。

2.写字。

指导写字,除继续巩固“撇”的写法外,重点是练写“点”。要区分“横撇”和“竖撇”。这三个字笔画较多,要注意笔画的位置,把字写匀称。教师可在田字格中范写,作具体指导。

画:要指导学生掌握它的笔顺,从第二笔开始写“田”字。

看:重点指导“横撇”和“竖撇”的写法。

不:要注意第三笔“竖”从“撇”上起笔,不要在横与撇的交叉点起笔,另外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二)朗读感悟

1.让学生根据记忆,说说他们看到的春天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再次感受大自然的美。

2.读读课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质疑。如,为什么人走近了听,还是听不到水声?春天开的花,为什么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没谢?

3.表演想象,感悟诗意。在学生反复朗读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配上动作进行朗读表演。如,读到“近听水无声”时,做出侧耳听的动作;读到“人来鸟不惊”时,做出摆手的样子。明白这首诗写的是一幅山水画。

4.诗中有几对意思相反的词,要指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它们的意思。如,“远”和“近”意思相反,是比较而言的。可以举例说明,如,“教室里,第一排座位离黑板近,最后一排座位离黑板远。”“来”和“去”可让学生通过做动作来理解。

5.指导背诵。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之后,基本能背诵。可让学生介绍自己记忆、背诵课文的方法,如,抓住“山、水、花、鸟”四个字来背诵,抓住“远”和“近”、“去”和“来”两组意思相反的词来背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写有反义词的头饰;一幅山水画(题写“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教学挂图;生字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目标】

1.认识“远、色”等9个生字,会写“画、看、不”3个生字。认识偏旁“辶、忄”。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远”与“近”,“有”与“无”,“来”与“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懂得这首诗是讲的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古诗大致意思,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教学过程】

一、借助挂图,引出古诗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学生思考:从上往下,看一看,图上画着些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

3.教师小结过渡:有人根据这幅图,写了一首古诗,老师读给大家听一听。

【设计意图:由于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因此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有顺序地展开观察,初步建立画与诗之间的联系,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一开始的交流,也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实践机会。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要注重课堂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时的仪态、声音,教师随机进行指导。】

二、初步感知,读通古诗。

1.听教师配乐朗读古诗。

2.教师出示古诗,学生逐句跟读,把古诗读正确。

3.教师标注停顿,再次带领学生朗读,注意诗句中的停顿,把古诗读通顺。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

师:会认这四个字吗?(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再抽读)

师:你们还发现什么吗?(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

师: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如生发现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就直接板书课文的四句诗。如不能发现,则直接引导学生与书上的《画》比较)

2.学生读诗。

师:四句诗中,你会认哪些字呢?读一读。

师:哪些字不会认,请用铅笔标出来。

【设计意图:由画引入,激发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并在其中引导学生发现:原来生活中处处有汉字,处处都可以识字。】

三、初读正音,突出重点

1.学生自读诗句,对铅笔标出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充分自读,同桌互读互考。发现不对的,同学教读。

3.全班齐读,轮读。

4.教师用生字卡片个别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9个生字。注意倾听下列生字的发音:“色”是平舌音,“声”是翘舌音,“近”是前鼻音,“听、声、惊”是后鼻音,“远、无”是整体认读音节,有错及时纠正。

5.学生自由读,重点抽读,抽读重点。用生字卡片抽读,主要抽读易错的重点字;再抽学生中平舌翘舌、前后鼻韵母发音不准的重点学生。全班齐读。

提示新的偏旁:“辶”叫“走之旁”;“忄”叫竖心旁。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先看图读诗句,再识字。由于学生多次试读诗句,诗句中的汉字便与学生多次“见面”了。在进行单独的生字认读时,生字已经不陌生,再加上多次认读和重点抽读,学生识字便不难了。】

四、背诵诗句,领会其义

1.看谁背诵得最快。(学生自由背诵)

2.背得不错!你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给我们平时看到的现象正好相反)

师: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会不惊呢?

师: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3. 读一读,看看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

(待学生发现交流后)师总结性引导: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鲜艳之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如果学生说出是“画”,则肯定学生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画”;若学生说“照片”,也肯定学生“照片也是图画的一种形式”。)

4. 戴头饰,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什么是来,什么是去?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2)高──矮哪种是高,哪种是矮?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3)远──近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演一演表现相反意思。

(4)白──黑什么东西白,什么东西黑呢?说说相反的例子。

(5)晚──早什么晚,什么是早?说说相反的例子。

(6)读一读6组反义词。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领会诗句,从而体会诗句描写的奇怪现象原来说的是“画”;组织表演等活动,意图在于领会反义词并识字。】

五、写字指导,练习书写

1.呈现“画、看、不”3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3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注意“不”第三笔“竖”从“撇”上起笔,不要在横与撇的交叉点起笔,另外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2.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3.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对于刚学习书写的孩子,指导必须细致,除了笔顺笔画要注意外,从哪里起笔,怎样收笔都

要提醒。同时,教师要注意范写指导。】

六、课外延伸,再现情境

师:(充满激情地)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几十个字就描绘了这么美的一幅景象。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吗?

2.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诗,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搜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开展的“古诗诵读会”。

【设计意图:学生扩展背诗,激发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通过回家与爸爸妈妈的交流,增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

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不同于高年级,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地读,再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品味。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的:

1、初步感知,读一读

揭示课题后,我出示画面,放配乐朗读录音,为学生创设情境,并结合录音朗读,指出读好古诗首要的是字音要读准,其次要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接着我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方法把课文读正确。学生或自己拼读,或同桌互读互查读音,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再逐个拼读过关等形式进行自读尝试。随后我组织学生试读古诗并进行评议,在评议中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在学生的评议中我借机出示本课生字,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

2、感悟诗境,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看画面,我示范朗读,从而吸引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学生反复朗读后渐渐进入诗的意境时,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作出相应的动作。如读到“远看”学生

把手放在额前,仿佛眺望远处,“近看”则低头下看,“花还在”做花开的样子,“水无声”学生则自摆双手或与同桌对摆单手。这样学生在看图、听读、伴读、表演中不知不觉悟出诗境而且也能因熟读而成诵。

3、拓展延伸,演一演

学生会背诵之后,我又指图说“谁来当个小诗人,边表演边给这幅画面配上诗?”学生的情绪高涨,都想当小诗人体会做诗人的乐趣。于是我让学生各自作准备,进一步激发读、诵乐趣。最后学生们纷纷走上讲台,又是演又是背,演的尽情尽兴,背得韵味十足。

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学得有兴趣有收获,我这个指导者自然也乐不可支。

备课资源

1、关于作者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

2、关于高鼎诗作选摘

原文: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早行】

一叶西风里,催程曙色微。

水流残梦急,帆带落星飞。

宿鸟未离树,寒潮欲上矶。

江湖无远近,莫问几时归。

【怀李啸云】

吴苑文章客,余溪落拓身。

一生惟爱酒,万语不言贫。

依隐常安拙,相交只率真。

记从分短袂,又度两重春。

【虚堂】

虚堂独自掩疏棂,久客天涯醉亦醒。

廾载江湖双眼白,五更风雨一镫青。

艰危已觉尘心淡,魂梦犹惊战血腥。

祇为深恩酬未得,琴书何暇叹飘零。

【偶书】

高楼人去碧天长,点点帆迎落日黄。

敢冀舟中逢谢尚,漫劳市上识韩康。

丧家毕竟非秦赘,悯世何曾是楚狂。

二十年来尤守拙,白云沧海总茫茫。

3、关于《画》的补充

据查,高鼎的诗作《画》现有一种说法作者应为王维,但翻遍《全唐诗》,在王维的名下,没有这首诗;而且整个《全唐诗》里,也没有这首诗。此诗是题在王维的画作上,题诗人已不可考(不知是王维或者另有其人),但这首诗本身是从别人的诗改来的。原诗是唐代大川禅师的作品,全诗如下:

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

头头皆显露,物物体元平。

如何言不会,只为转分明。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文中让人感动的

语句,对语句进行全面分析品味以体

会情感。

2.体会文章所采用的对比的写作手法,根据文字想象情景。

3.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品读重点句、段,理解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高尚品质。(重点)

2.由两处“静静地躺”感受文章所采用的对比的写作手法,并根据文字想象情景,体会人物情感。(难点)【教学过程】

一、品味语言,诉说感动

1.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在文中划出让自己感到心酸、看到希望、有所触动的句子,小组交流。(学生读课文,划句子,在小组内讨论这些句子为什么让自己有那样的情感)

2.指导学生对所划语句进行全班交流,尽量让学生将每句话都提出来加以分析,之后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该句,以加深体会。(一名学生读句子,说出感动的理由,其他学生再针对此句发言,对语句作全面分析)

3. PPT出示语句,并用红色将“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标示出来:

地躺在病床上,是为了抽取给小钱做手术的骨髓,反映出他的坚定沉着)【设计意图:对语言的品味一方面可加深学生对人物情感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深入体会,拓展延伸

1.师:小钱得救了,此时他的心中一定充满了感激。大家想一想,他最感激的是谁?(学生思考,讨论,

认为他最感激的是为他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

2.师:目前骨髓移植是白血病患者康复的唯一希望,可很多人怕捐献骨髓会影响健康而拒绝捐献,这位台湾青年真是捐献骨髓的先行者啊!我们真应该感谢他!但小钱感谢他只是因为他为自己捐献了骨髓吗?(学生讨论,认识到小钱之所以感激那位青年,不仅因为他为自己捐献了骨髓,还因为他是在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亲人安危的情况下捐献的)

3.师:根据国际上骨髓捐助的有关规定,骨髓捐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内是不能见面也不能知道对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后就可以了。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会是怎样的场景?(学生想象情景,或与同桌配合表演)

4.师:除了台湾青年,小钱还会感激谁?(学生纷纷说出“李博士”)

5.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简介他对白血病患者所做出的贡献:李政道博士是台湾的骨髓移植专家,他主持创办了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救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他曾100多次携带着台湾同胞捐献的骨髓来到大陆,救助大陆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学生了解李政道的相关情况)

6.师:李博士这一天做了哪些工作?(学生梳理李博士从“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到“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这期间所做的工作,体会李博士的辛苦和无私奉献)

7.师:尽管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不会断绝的,他们用爱心架起了一座——(学生齐答: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8.师启发学生思考:除了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小钱还会感激谁?想象一下他们为小钱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学生想象情景,描述医护人员和亲朋好友等对小钱的关爱)

9.师激情总结:正是因为有这么多人的关心和爱护,小钱才得以康复;正是因为海峡两岸这么多人的爱心,才架起了一座——(学生齐答: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其与文中人物展开心灵的对话,以深入理解人们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

三、回顾教材,总结全文

1.(播放音乐《感恩的心》)师:是啊,小钱的心中充满了感激,我们的心中也充满了感激,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用血脉亲情架设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座桥使小钱得救了。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带着祝福再去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学生读文)

2.(播放音乐《爱的奉献》)师:小钱的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有千言万语要诉说,就把千言万语汇成最感动的一句话,写成亲情卡,贴到“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上去吧。(学生写亲情卡)

师:能不能把你写的亲情卡念给大家听——

生:世界如果有你我的爱心,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师:太感人了!

生:我真希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大陆!

生:宽阔的海峡啊!阻挡不住我们之间的同胞之情!……

3.师总结:同学们,因为有了爱,有了这份血脉亲情,海峡两岸才没有了距离,这生命之花才得以重新绽放。这座生命之桥跨越海峡,永远

页课后作业第

页课后作业第3

P161“作业台湾(青年)、李博士大陆(小钱)

爱心架起生命桥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句话贯穿整个板块,整体感较强;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句描写小钱病重的句子与前句一样带有一对反义词后,指导学生理解句子的表达特点,并设计了带有反义词的句式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加深了对小钱病重的理解。这个动笔练习与很多老师设计的“你想对小钱说什么”相比要有价值得多,它挖掘了本文中句子的特色,让学生在环节中既得到了语境中反义词的练习,又加深了学生对小钱病重的理解。

2.本文标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有着丰富的含义,在教学之初,让学生就题目展开设想,确立学习目标,然后在后面的学习中逐步去完成这些目标。随着学生对课文理解深度的变化,对课题的感受也发生了变化,其间让学生多次反复地读题以体会题目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可对重点词句质疑,让学生在思考朗读的过程中掌握了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体会到文中人物的奉献精神。

(二)不足之处:

本教案已经具有了较强的可操作性,但其成熟度还需要进一步地实践和打磨。

(三)再教设计:

可以利用本教案的大结构,对其中的细节作进一步的修改和打磨。如:白血病资料添加,抓住“严重”一词教学两个重点句,提问的指向性,通过问答形式促使学生思考,环节之间的过渡语,朗读形式的多样化……更加关注语言训练与文本感悟的相结合,例如,理解带有“含苞”“凋零”的句子时,可以在品读理解小钱的可怜后,将教学点转入品味这个形象的比

喻句,这样就能不仅让学生感悟了文本,还可为学生日后写好比喻句提供范例。

课后习题解答

见《完全解读》所附教材习题解答

P14。

备课资源

1.作者简介:

竹林,《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的作者。女,1949年生于上海。20世纪60年代末作为知青赴安徽凤阳插队6年。以“知青文学”进入文学创作领域,长篇知青小说《生活的路》开知青文学之先河,曾得到当时文坛泰斗茅盾的鼓励与支持;书出版后曾震动海内外,也奠定了她在中国文坛的地位。先后创作《女巫》、《呜咽的澜沧江》(均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等大量的长篇小说以及中短篇小说、散文。自传体长篇小说《挚爱在人间》(华夏出版社出版)获“八五”期间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她的《流血的太阳》《竹林村的孩子们》等儿童文学受到好评。最近几年,致力于青春文学、校园文学的探索,2005年初向读者奉献新作《今日出门昨夜归》等。竹林现为国家一级作家,上海市作协专业作家。她先后在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文学编辑部、上海市作家协会工作。

2.白血病:

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血液病。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可以用化疗、放疗等方法遏制病变的白细胞,延长病人的生命。但是这种方法的副作用大,复发率高,不但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对家庭、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国际上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将骨髓移植运用于白血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世纪80年代起,干细胞移植术在临床应用中获得了成功。骨髓是还没有分化成红、白细胞的母细胞,就像还没有分杈的树

干,把它植进白血病患者体内,就可以继续分化、造血。骨髓捐献者捐出的干细胞,只占身体的约5%。这5%即使不捐,两星期后也会在自身的新陈代谢中死亡,所以捐献骨髓对身体是没有害处的。我国大陆的骨髓库起步较晚,人们对捐献骨髓的知识欠缺,意识淡薄,目前各地捐献志愿者的库存资料加起来还不到三万份,这就为寻找配型相符的骨髓带来了很大困难。

3.慈济医院:

慈济医院位于台湾花莲市,1986年正式启用。1993年,成立了台湾地区首座骨髓捐赠中心──慈济骨髓捐赠中心,后发展成为慈济骨髓干细胞医学中心。现登记在册的志愿供髓人数已达20余万,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骨髓捐赠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华人骨髓资料库。截至目前,慈济医院已向大陆供髓约180例,每一例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文中提到的“李博士”是李政道教授,他是著名的骨髓移植配型专家,1935年出生于台湾,1972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李博士在美国骨髓移植配型中心工作时,发现大量患白血病的华人由于没有合适的骨髓配型,无法得到医治而死亡,便于1992年回到台湾,开始致力于建立华人骨髓资料库。

【课文解读】

见《完全解读》P158~P160“课文解读”栏目。

一年级语文:画家乡(教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画家乡(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一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原”等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4.鼓励学生用笔画出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并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图课文插图 2.字卡、词卡

3.图画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小朋友,我们班很多同学都生在温岭,长在温岭,温岭呀,就是我们的家乡。你知道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地方值得夸一夸吗? 师:是啊,说的真棒,你们瞧。(欣赏图片)师旁白:我们的家乡有千年曙光碑,有长屿洞天,还有很多的小吃呢。……看来,家乡值得骄傲的地方还真不少呢。 2、点击出示:家乡 师谁来读好“家乡”这两个字。(指名读) 师适时评价,如:你读得一字一顿的,很正确;你读得很深情,看得出你很爱自己的家乡。师:是啊,我们都爱自己的家乡,有几位小朋友跟你们一样,爱家乡,也爱画自己美丽的家乡。点击出示课题:《画家乡》,谁愿意来读读课题,请你来读,他来读,一起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小朋友,你想了解他们的家乡吗?那就先听老师给你介绍介绍吧。师配乐看图叙述课文,学生整体感受语言的美。 2、听完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话想说吗?(引导学生说:家乡美)

新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画》教案

易错的重点字。 (3)抽读重点字。 (4)全班齐读。 6.导学: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古诗,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古诗,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 7.学生自由练习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读诗节奏,纠正字音。 8.师导学:下面我们开展一个朗读比赛,比一比读古诗的时候,谁声音最洪亮,句子读得最正确、最流畅。 9.学生先在小组内赛读,选出优胜者一名,然后派优胜者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赛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选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选手。 设计意图:本环节遵循了汉字认知规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结合古诗这个语境,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而且还能在语境中加深对汉字音、形的印象,感受汉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先看图读诗句,再识字。通过初读古诗,读通句子,认读和积累本诗中的词语,学生们扫除了生字障碍。读通、读顺了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思想也有了整体的感知。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引导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感悟和体验语言的优美。 三、熟读成诵,感知大意 1.教师导言:同学们朗读得很棒啊!我想很多同学都已经熟读成诵了吧,我们来比一比谁背得最快。 2.学生自由背诵。 3.教师抽测学生背诵古诗情况,表扬背诵好的同学,鼓励背诵稍慢的同学。 4.教师引言:大家背得不错!你们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这首诗写的景色跟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色正好相反。) 5.教师引问: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 6.教师引问: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哪位同学见过“山”?说说“山”是什么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7.学生正确朗读两首诗,比较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 8.教师总结: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引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1)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民族音乐磁带、生字卡片,水彩笔。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例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谁能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同学之间互相出谜语,互相猜,教师也参与其中)老师也出个谜语大家猜一猜好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学生猜谜语)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板书课题) (好动、好奇、爱表现是低年级学生最大的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引出课题,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基础。) 2、(出示挂图或课件)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一幅山水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板书课题)

(用一幅画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在美的情境中进入课堂,受到美的熏陶,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 对话平台 欣赏 教师配乐朗诵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美和诗句的韵律美。) 识字 1、同学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 2、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说说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学生识字的信心和识字的愿望。对识字量大的学生及时鼓励。) 3、自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肋拼音多读几遍。 4、利用生字卡片在组内交流识字方法。(认识辶、忄两个新偏旁。) (交流识字方法,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相互促进,丰富识字经验,提高识字效率。) 5、你想提醒大家在识字的时候注意什么?(注意区分平翘舌: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记远、近、还;用给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无、人、近;用给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识字来。 6、认读带拼音的生字。(可以指名读,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7、摘掉拼音帽子的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请你通过这一关!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6 画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识字 6 画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等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2.了解诗意,认识“辶”等两个偏旁。 课前准备:课件识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师:,从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学过不少好听的儿歌,让我们一起先复习一下《猜一猜》。 (生齐背:“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这首儿歌还是个谜语,谁还记得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还能把它带回家让别人也猜一猜。 二、讲读古诗,认读生字 师:我们边来欣赏图片,边来学习好不好?首先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说说上面主要画了些什么? 1.第一幅图——远看山有色 (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出示:远看山有色。) (2)出示卡片,学习生字“远”“色”(远——读音和偏旁,色——读音)

(3)齐读,指名说诗句意思,这句里最主要是描写“山”(板书山)(4)加上动作表演读 2.第二幅图——近听水无声 1)请一位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出示:近听水无声。)2)出示卡片,学习生字“近”“听”“无”“声”(近——与远比较,走之儿;听——读音;无——字义,与天字比较;声——读音) 3)齐读,指名说诗句意思——这句主要描写“水”(板书水) 4)加上动作表演读 3.第三幅图——春去花还在 1)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春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了,春天过去了没有?所以说……(春去花还在)2)出示卡片:学习生字“春”“还”(春——读音,还——偏旁和组词)3)齐读,指名说诗句意思。这句里最主要是描写“花”(板书花) 4)加上动作表演读 4.第四幅图——人来鸟不惊。 1)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即它会不会飞走?(出示:人来鸟不惊。) 2)出示卡片:学习生字“人”“来”“惊”——(人——读音,与八和入比较;来——加一加来记;惊——读音,意思,偏旁) 3)齐读,指名说诗句意思。这句里最主要是描写“鸟”(板书鸟) 4)加上动作表演读 5.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 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 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 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 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 师:这首诗里写的内容跟生活中的都不一样的,是不是它写错了呢?为什么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画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画优秀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课文是一首五言绝句谜语诗。四行诗句描述了一幅画呈现的事物景色,形成谜面,形象生动。诗歌语言浅白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利于激发学生朗读、识字的兴趣。 2.课文配有一幅装裱了的中国水墨画,画中描绘的景物与诗句一一对应,在给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熏陶的同事,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意思,发展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3.本课继续让学生认识偏旁走之底和斜刀旁,根据教师用书对“要求认识的字”教学要注意的问题,认识偏旁的目的,是知道合体字这个概念;到认识积累了一定量的字后,再了解其表意的功能,以帮助学生用自己的办法识记汉字,现阶段的教学注意不要拔高目标要求。 学情分析: 1.通过汉语拼音的学习,大多学生基本能拼读和认读音节,但有部分学生的拼读、认读能力还是比较薄弱,要充分利用课文全注音的有利条件,复习巩固提高学生的拼读、认读能力,让学习慢的学生也能通过课文的学习达到汉语拼音学习的目标要求。 2.虽然通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基本形成,但是由于一上学生的特点,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是困难的,因此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例如“比比谁的红花多”(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奖励一朵小红花,课堂教学结束后统计并给予奖励)“闯关”“登高峰”(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就闯过一关或登上一坡,完成所有学习,就闯关成功或登上高峰)寓学于玩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习兴趣。(注:这类激励、激趣活动应根据教师教学风格、习惯不同而选择设置,并成为常态,故本教学设计不呈现这类活动的设计。)

3.一年级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外部言语能力为主,内部言语能力开始发展,因此,借助读物插图阅读,既是教学目标,又是很重要的教学策略。应充分运用这个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了解词句意思,了解课文内容,并以此作为评价标准评价学生是否了解。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感知这幅图画描绘的内容。 3.认识偏旁走字底、刀字头,能正确认读“远”等10个生字新词。 4.能正确读写“水”等4个生字,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认读“远”等10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水”等4个生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感知这幅图画描绘的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远”等10个生字字卡,“水”等4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PPT。 学生:每人一套“远”等10个生字字卡。(不注音) 教学时数: 一至两课时。

语文一年级《画家乡》的教学设计

语文一年级《画家乡》的教学设计 语文一年级《画家乡》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原”、“贝”等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运用语言,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4、鼓励学生用笔画出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自己的家乡。 【教学准备】 课件(也可用挂图代替)、学生准备画笔、生字片、小黑板。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喜欢) 你们喜欢画些什么?

(生说出自己喜欢画的东西) 太好了,大家都喜欢画画,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几位朋友,他们也喜欢画画。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 (出示课件或挂图:你们好,我叫涛涛,很高兴认识你们,我和同学们一样也喜欢画画,瞧,这就是我画的家乡,漂亮吗?欢迎大家到我的家乡来做客。) 我们应该怎么回答? (谢谢涛涛) 你们喜欢画家乡吗?我们今天一起来画家乡。 (出示课题) 二、新授课: 1、看图学文: ⑴你们猜猜,涛涛的家在哪里呢?为什么? ⑵出示第二自然段:请大家快速地阅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这段话有几句?哪一句告诉我们涛涛的家在哪里,涛涛的家乡是怎样的?涛涛在干什么? ⑶考考你: 刚才大家阅读了第二自然段,现在老师来考考你。 (出示生字卡片) 谁会读又好又准,还会帮它找一个朋友? 宽虾脚捡贝壳 双胞胎兄弟站一块,我们大家来认一认。

(说说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你是怎么记它们的?) 贝——见捡——脸壳——亮 ⑷指导朗读: ①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课文中的句子。 ②你觉得这段写得美吗?请你把这段美美地读一读。(注意读句式“那么……那么……”应该重读,应读读出对大海的热爱。) ⑸假如你是涛涛,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家乡。请你当导游,咱们一起去涛涛的家乡去玩一玩。 (请生当导游,并给予“优秀导游”的称号) 2、小组探讨学习: ⑴你们还想认识其它朋友们,你喜欢跟谁交朋友,你就选谁: (请生来点击课件或挂图) 我们来看看他的家乡是怎样的? ⑵根据老师的问题,请一位同学上台点击课件,小组讨论,说说这个自然段介绍了谁的家?在哪里?是怎样的?他(她)在干什么? ⑶你喜欢他的家乡吗?为什么? ⑷你能当导游向大家介绍介绍吗? (先在小组里介绍,再在讲台上向大家介绍) 三、自由选择一个自然段读: 1、你还喜欢谁的家乡,那你就按着刚才的方法,把那个自然段读一读。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

画 教学目标: 1.学习4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分别是走之旁、斜刀头。 2.会认10个字。 3.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4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2.能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 投影课件卡片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说一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学习说,学习猜)。 老师说一个谜语,请你们大家猜一猜谜底是什么?看谁听得准,猜得对。“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你们猜出是什么了吗?我们学完这篇课文,

你就会知道的。 二、看图 (一)出示图: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二)请同学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可以从远到近,也可 以从近到远的顺序。(图上画了山、水、花、鸟)那么这首诗是怎么写山、水、花、鸟 的呢?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一)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 (二)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三)同桌小伙伴互相读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准确。 (四)指名读课文,大家纠正读音。 四、学习生字的字形结构及字义 (一)先让学生识记生字,识记时可以联系诗句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记忆字 形,了解字义。 (二)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的? (三)请记忆字形巧妙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远:半包围结构,先认识“辶”走之旁。加一加方法记忆:元加走之旁就是远。 组词:远处,远方。 色:上下结构,可以用熟字“鱼”来记,去掉“田和横”换成“巴”字就是“色” 字。组词:景色、彩色。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认识2个偏旁“”“”。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二、教材说明 本课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整幅画面给人以山水相衬、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读读这首诗,使人仿佛看到了诗中所描绘的充满勃勃生机和浓浓春意的画面。

教学的重点是练习朗读,认字。教学的难点是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带领学生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去游览,让他们看看山、水、花、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 2?准备一幅山水画。 (二)认字、写字 1?认字 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要求他们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利用生字卡片,通过开火车读的方式检查字音是否读准,注意容易读错的字音,如“色”的声母是平舌音,“声”“春”的声母是翘舌音,“近”“春”“人”的韵母是前鼻音,“听”“声”“惊”的韵母是后鼻音。如果有的学生读错,就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帮助正音。 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可能已认识了一些汉字,教师应尽量启发学生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字形。如“元”加上“辶”是“远”,“斤”加

上“辶”是“近”,“不”加上“辶”是“还”。“”“”是新学的偏旁,学生认识它以后,让他们自己认记“春”“惊”的字形。此外,要指导学生比较区别“人、八、入”和“无、天”的音形义。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四个字,笔画都比较简单,可在学生对字形有了印象的基础上,指导他们把字写匀称。“人”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火”要指导学生掌握它的笔顺,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三)词句 要让学生借助拼音反复读熟诗句,然后引导学生弄懂每行诗在字面上说的是什么意思,再结合看图和启发学生回忆郊游时看到的景物,让学生思考:诗中说“山有色”,那么山会是什么颜色?流水会发出哗哗的声音,为什么诗中却说走近流水仍听不到声音?使学生弄清诗句说的是画中的山和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理解第三、四行诗句与画上内容的关系,然后再让学生把课文完整地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这首谜语诗的谜底是画。 诗中有几对反义词,要指导学生通过比较,理解它们的意思。如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画家乡2 人教新课标

第 1 页《画家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虾”2个字。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4.鼓励学生用笔画出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 1、用不同方法认字。 2、理解课文的内容,欣赏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并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教学难点:画中感悟,品读文本。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小黑板,图画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能猜一猜老师展示的图片是哪里的风景吗?(展示图片:北京天安门、四川九寨沟……)体会这些地方的美丽。 2、你知道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吗?有哪些地方值得夸一夸吗?(预设:峡山水库,潍河,峡山……) 师:是啊,说的真棒。看来,家乡值得骄傲的地方还真不少呢。你爱自己的家乡吗? 分析:用自己家乡的景色来导入,让学生有直观感知,而且也有

话可说,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3、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五位小朋友,他们很爱自己的家乡。第 2 页并把他们的家乡画下来,他们的家乡可美了,你们想看看吗? 板书:24画家乡 师:谁愿意来读读课题(指名读),然后齐读课题。 (分析:通过读题、悟题,让学生从题目中去领悟文本的内涵。教师通过评价语,引导学生体会爱家乡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大家边看插图边听老师朗读课文。想一想,这五个小朋友分别来自哪里?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检查学生认识生字的情况。 (1)把生字娃娃的帽子去掉,自由认读。 (2)学生分小组认识生字,重点说一说识字方法。 (3)检查识字情况。 (4)多种方式认读生字,习题。(3个小习题) 生字:宽脚捡壳按虾原奔密楼匹市 (5)利用卡片巩固生字。 (分析:《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课堂上再现生字,增强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另外,给学生挑战的激情,并又给予他们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画》教案

单元学习目标(第五单元) 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大自然”和学校生活进行编写的。本单元选择了《画》、《大小多少》、《小书包》、《日月明》和《升国旗》。五课识字内容。内容意在培养学生了解大自然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校生活内容意在让学生认识学习用品,了解其功能和作用,从而热爱学习;通过在校内升国旗意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还会挖掘更多的识字、写字的方法,语文素养得到不断地提升。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五”。 学习目标 1.会认60个生字,会写“水、去、来”等23个字,认识“辶、10个偏旁。 2.五篇诗文都是浅显易懂的,节奏感强,非常适宜朗读,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感受朗读的乐趣,丰富学生的认识。

3.让学生从诗文对子中感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从而热爱大自然。 4.通过对学校生活的认识,培养学生要努力学习,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习重点 1.识字、写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提倡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识字。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2.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时分配 1.《画》…………………………………………………………2~3课时 2.《大小多少》……………………………………………………2~3课时 3.《小书包》…………………………………………………………2~3课时 4.《日月明》…………………………………………………………1~2课时 5.《升国旗》…………………………………………………………2~3课时 语文园地五…………………………………………………………4~5课时 教法与学法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角色,也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感受学习的乐趣。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提倡学生多方式,多角度地识字,注重知识与能力并重。

一年级语文上册《画》

一年级上册 第一课画 第一课时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爱猜谜语吗?老师给你们出一道谜语,请你们开动脑筋想一想。(PPT展示)“空空山上一块田”,猜一个字。到底是什么字呢? (2)学生思考。看着大家的表情和眼神,老师就知道所有同学都在认真思考!真不错!想好了,就举手! (3)指生答,师评价: 对啦!你真是个小神童呀!(解说,板书,写出过程)“山”“一”“田”。 (4)小结:没错,谜底就是一个“画”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也就是“画”。相机板书(1 画,并注音。用大号字)。 请跟老师一起大声读:画,h-u-a—hua。 2、对比画上的花和真正的鲜花,找出不同点。 (1)同学们,你们爱画画吗?(爱!)那你们喜欢画些什么呢?指生答。 (2)哇,这么厉害!老师也喜欢画画,老师最爱画的是花,你们想看老师画的花吗?小眼睛,看老师!(展示铅笔画《花》。) (3)花能带给我们快乐,那么大家想看看真正的鲜花吗?老师变魔术变出一朵花来。 (5)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你们猜一猜,过了一个星期之后,这朵花会发生什么变化?而画上的那朵花呢? 指生答。适当引导:你回答得真棒!过了一个星期,这朵花可能就枯萎了、凋谢了,而画上的花呢,却还是在那里。如果我们闻一闻,是不是也有不同呢?下面,老师要请一个坐得最直的小朋友,上台来闻一闻老师手中的花。 得出结论:老师手中的花是香香的,而画上的花是没有味道的。 (6)总结:画上的花呀,还真是奇妙,既不会枯萎,也没有香味。 3、出示山水画,说出画上的主要景物。 (1)刚刚老师的铅笔画,非常简单。下面给大家展示另外一幅画,是一位大画家的画。大家说:画得好不好?(好!) 没关系,只要小朋友好好学习、多多练习,以后你们也能画出这么棒的画! (2)请大家看看,画上主要画了什么? 指生答。(红笔板书:山、水、花、鸟)你猜猜老师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你是从哪里猜出来的呢?(满树的花儿,浅绿色的草)。 (3)小结:这幅画上,画了绿绿的山、清清的水,多美呀!还画了红红的花儿,可爱的小鸟,多有趣呀!(相机板书:美、趣)同学们,你们喜欢这幅画吗?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画家乡

《画家乡》教学设计 兴义市延安路小学:柳艳 教材简析: 《画家乡》是第二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美术课上,孩子们用彩笔画家乡的事。通过三个孩子不同的画,展现出他们各自家乡的美丽,表达了孩子们爱家乡的情感。这篇文章,以优美的语言歌唱壮丽的河山,秀美的风光;歌唱富饶的土地,丰富的宝藏;歌唱勤劳智慧的各族儿女。我们应该凭借教材,让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欣赏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积累美的语言,获得美的享受;欣赏美的行为,培养美的情操,使他们从小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学情分析 通过上半学期的学习,极大多数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根据拼音读准字音,在识记汉字方面也积累了一些方法,如部件分析法、加一加法、减一减法、换一换法等,能有效地帮助识记汉字。在阅读方面,学生逐渐产生了兴趣,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能读懂一些短小、浅显、有趣的文章,初步尝到阅读所带来的快乐。大多数学生能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基础好一些的学生能读出句子的语气。 教学理念: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言实践。”因此,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理解、积累、转化、运用”的语言实践过程,应该为学生的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和空间。 本课的教学,紧扣文本语言,紧贴文本主旨,以插图设计教学主线,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阅读、品析、感悟、体验、想象等语言实践,感受到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辽阔、美丽、富饶。同时学生也在实实在在的语言训练中领悟到语言运用的精妙,享受到审美乐趣,培养了创造思维。 教学目标: 1、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原、贝”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使学生产生画一画自己美丽的家乡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名师教案获奖教案优秀教案一年级语文画家乡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第六册教学设计备课教师王建霞 2013 年 3 月 13 日备课内容画家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原”等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4.鼓励学生用笔画出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并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教学用具1.字卡、词卡 2.图画纸、彩笔 3.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个性修改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它像什么?(像一只高昂着头的雄鸡)你能够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吗? 2.让学生上来在地图上找一找自己的家乡,并说一说自己的家乡。 3.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五位小朋友,他们很爱自己的家乡。并把他们的家乡画下来,他们的家乡可美了,你们想看看吗?板书课题(24画家乡)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请大家边看插图边听老师朗读课文。想一想,这五个小朋友分别来自哪里?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3.检查学生认识生字的情况。 (1)把生字娃娃的帽子去掉,自由认读。 (2)下面我们玩“捡贝壳”的游戏吧。出示生字娃娃躲到贝壳下面去了,谁读对了,贝壳就是你的啦! (开火车认读) 生字:宽脚捡壳按虾原奔密楼匹市 (3)齐读生字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指名读课文,说一说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初步感知课文后,说说你打算先到谁的家乡去。就选择到她(他)的家乡去,美美地多读几遍,等会儿展示给大家。 3.精读第二段,指导感悟 (1)看样子,大多数小朋友都想先到美丽的海边走一走,那我们就先到涛涛的家乡去吧! (2)“涛涛的家乡在海边。”他画的海是怎样的?(宽)。(3)涛涛画的图上还有什么?(鱼和虾)哪里看出鱼和虾很多?指导朗读。 (4)海边有金黄的海滩涛涛在海滩上干什么呢?我们一起读最后一句,感受涛涛快乐的心情。 (8)是呀,这么美的地方,怎么能不让人喜爱! 那就请美美地试着和同伴一起背背这一段吧! 5.自由选择一段自学 (1)还有三位小朋友的家乡没有去,你看,他们都等急了。下面老师决定让小朋友自由活动,你最想去谁的家乡就跟谁去,现在就出发吧! (2)全班交流自学体会。 (3)感情朗读最喜欢的句子。 (4)自学相同段落的小朋友齐读整段。 (5)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到祖国的各处参观了,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美丽。现在我想和大家完整地读读课文。读到你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一年级上册-画 教案

《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等10个生字和“走之”、“斜刀头”2个偏旁;会写“水、去”等4个字。 2.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字,会写4个字。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雨) 2.揭示课题。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谜语。请同学们听一听,猜一猜。(画) 3.这是一首谜语诗,它的谜底就是它的题目——画。请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插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山、水、花、鸟) 2.听范读,感受古诗节奏。 3.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三、同伴交流,认读生字 1.出示词语,自由拼读。 2.全班交流。 (1)认读词语,拼拼音,读词语。 (2)交流识字方法。利用“换一换”、“联系生活”等方法识记生字。 无:天换笔画成“无”。

色:色彩、颜色,认识偏旁“斜刀”。你会用颜色说一句话吗? 声:在生活中我们听到过什么声音?出示汉字演变图片帮助理解字义。 3.去掉拼音朗读、齐读、开火车读。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知 1.课件出示图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1)读诗句,找出反义词。 (2)理解字义,感知诗文: 远—近:寻找相同点,认识偏旁“走之”,出示汉字演变图片理解字义。“走之”表达的意思多与走路或路有关。 利用加一加方法识记。 有—无:利用图片理解字义。 (3)结合新语境认字: 远山远近听说听见无声声音白色色彩 (4)再读诗句,加深理解。 2.课件出示图文: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1)读诗句,找出反义词“去—来”。 (2)理解词义,感知诗文。 春去:去表示离开的意思(汉字演变图片),春去表示春天过去了。 人来:人走过来。 (3)相机书写“去”。 (4)结合新语境认字:回去、下去、还有、过来。 (5)再读诗句,加深理解。 五、回归全文,交流感受 1.齐读全文,找出画与生活情景的不同之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这是一幅画? 在大自然中:远看山,山是没有明亮的颜色的;近听水,水是有声音的;春天过去了,花儿也就谢了;人走过来,鸟儿会惊吓得飞走。但是在画中却是另一番景象。 2.熟读成诵。

(一年级语文教案)《画》教学案例与评析

《画》教学案例与评析 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的谜底是什么来?现在老师给你们说一个“千条线──”好再听这一个“有

时象个圆盘──”“天上栽花六个瓣,──”好,难不住你们?我再说一个“远看山有色──” 生:(兴奋的,异口同声)画。你们猜的对,出示课题《画》;老师边板书课题《画》能背过这首古诗的请举手,呀,这么多能背过的?老师今天想知道你们是怎样为什么猜是画?你的根据是什么? 生:一部分学生举手要求发言,一部分学生呆住了,根据是什么,还从来没去想过。 师:别急着说,今天咱们就来一起讨论是根据什么?好)。 评析: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但最后一个谜语出乎我得意了之外,有个学生竟然说出火球不能拍,可见这个学生非常聪明,非常有想象力。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看书上是怎么写的?(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 ⑴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

小学一年级语文24、画家乡

24、画家乡 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原、贝”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运用课文中章节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4、让学生用最美丽的彩笔构画出自己可爱的家乡。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运用课文中章节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让学生用最美丽的彩笔构画出自己可爱的家乡。 【教学时间】2教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学习课文的几个段落,并随文识字。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出示课题──画家乡,读题。

2、你的家乡在哪儿呢?喜欢吗? 3、你想把自己的家乡画给大家看看吗? ●二、展示家乡图,说说自己的家乡: 1、把画好的家乡图展示给同学看: 用几句话来说说自己的家乡。 ⑴自主说。 ⑵同桌互说。 2、整体感知课文: ⑴我们都有一个美丽可爱的家乡,让我们来看看几位新朋友的家乡,他们的家乡是怎样的呢? ⑵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⑶听后说说谁与我们是同乡? ●三、在比较中学习课文段落,自主体验感悟课文内涵(以“山山”、“平平” 的家乡教学为例) 1、分组,以相同的生活区域为标准。 2、欣赏景色美:(先欣赏同乡的美景) ⑴看课件──(以“山山”的家乡为例) ⑵请学生讨论说这画是什么地方?是谁的家乡?哪些景物最喜欢?画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3、配音乐,朗读第3自然段,感受语言美

4、说话训练:请生活在同地区的学生说说自己与山山的家乡有哪些相同、不同之处。 5、欣赏语句,运用语句: ⑴用“____”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⑵学会用“那么……那么……”句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喜爱。 ⑶随文教学有关生字。 ●四、在学习第3自然段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学自己认为比较熟悉的家乡: 1、选一个自己认为比较熟悉的家乡图片,自学。 2、完成口头练习: ____________的家乡在__________。他画的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那个孩子___________。 3、指导感情朗读。 4、会欣赏美的语言并背诵。 ●五、感情朗读有关章节 ●六、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 2、了解、搜索自己不太熟悉的生活区的有关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小学一年级语文24画家乡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24画家乡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4画家乡 教学目标: 认识12个生字;会写贝、男、虾、原、爱、跑”6个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家乡美在哪里。能读出家乡的美。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合作法、情境设置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宽阔的钢铁大街车水马龙;夜晚的银河广场流光异彩;广阔的草原一碧千里;羊群悠然漫步,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家乡――包头。你们爱我们的家乡吗?有几位小朋友用画笔也表达了他们对自己家乡的热爱,让我们一同走进24课《画家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课题质疑(谁画?在哪?什么样?)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一)教师出示预习锦囊,学生自由读课文。 预习锦囊: 画出生词 2标出自然段 3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二)生字闯关 第一关:带音词 第二关:去音词 第三关:单独字 (三)指名分自然段读文 三、感知课文,指导朗读。 (一)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前质疑的问题。 (二)解疑。师相机板书。 解决问题一,谁画家乡。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 解决问题二,他们的家乡在哪?海边山里平原草原城市 问题三,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解决 (三)这五个小朋友的家乡你最喜欢哪个?生自主选择,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海边(第2段) 1、找到描写海边的自然段 2、课件出示海边图及课文。师范读。 3、数一数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 4、读一读这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喜欢。 5、学生自由汇报,师相机指导朗读。 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从哪知道海很蓝很宽。指导朗读那么……那么…….” 一艘船上装了鱼和虾。 出示对比句一艘船上装了鱼和虾”说说喜欢哪句?为什么?一艘艘”说明船多。满”说明鱼、虾多。 读出船多、鱼虾多 那个赤着脚在沙滩上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如果你是涛涛,心情会怎样,(高兴),高兴地读读这句 6、回读全段,指名配乐美读 B、平原(第四段) 1找到描写平原的自然段 2课件出示平原图及课文 3数一数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4读读这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喜欢? 5学生自由汇报,师相机指导朗读。 她画的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 为什么喜欢?从哪知道平原很平坦,宽广?指导朗读好那么……那么……” 有金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菜地。 颜色美,金黄” 雪白” 碧绿”读出色彩多的样子,菜地很大。指导朗读一大片一大片” 屋前有鸡、鸭,屋后有翠竹。 鸡、鸭”要读出喜欢,高兴 正在田野上奔跑的小女孩就是平平 读出高兴的语气 6全段回读 C、其他段落指导方法同上 (四)除了XX的家乡还喜欢哪儿?生自选 (五)出示第2段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1读读本段课文 2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3与小组内伙伴交谈 4带着你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 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学生是一年级第一学期,新生刚入学,对小学阶段的学习充满热情和好奇。 教学准备: 1.一幅山水画,认字卡片及相关课件。 2.学生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去游览,让他们看看山、水、花、鸟,亲自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目标: 1. 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理解11个生字,会写“人、火”两个字,理解2个偏旁。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指导看图。 1.激趣导入。 师:“老师今天带来一样东西,请大家先闭上眼睛,等我数到三再睁开眼睛。” (课件出示山水画) 2.指导看图。 (1)指导观察图画,说说第一眼看到这幅图画的感受。 (2)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教师在课件上相机点出:山、水、花、鸟。)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导语:刚才我们欣赏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古人给这幅画写了一首诗,题目是《画》。让我们来听一听吧。 1.教师配乐朗诵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2.出示课文,自由读。 师:小朋友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要先过生字宝宝这个关。大家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哪些生字是你已经理解的,你是在哪里理解这些字的。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4.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5.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注意区分平翘舌:“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记“远、近、还”。用给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无、人、近、来”。 6.开火车认读带拼音的生字,齐读。 三.指导朗读,背诵古诗。 导语:生字宝宝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他们设的关卡你们顺利通过了,可他们又调皮地跑回课文中去了,你们还理解他们吗? 1.自由读课文。 (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课文)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3.指导朗读。

小学一年级语文《我们的画》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我们的画》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课前准备】 每人一幅画,课件,奖品,话筒5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展示课件,小朋友,你们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引出话题:图上的小朋友在向他的伙伴介绍自己的画,那你们想不想介绍一下自己的画呢?今天这节口语交际课,老师就要请大家来说一说自己的画,展示我们的画”。 二、说说自己的画 图上的小朋友怎样向伙伴们介绍自己的画呢?我们先来听一听:我画的是水果,有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我画的是草地上的小木屋,屋顶的烟囱还在冒烟呢! 这多像我温暖的家呀! 他们是怎样介绍自己的画的?教师小结:介绍画时可以按内容说,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想法,如果能把内容和想法一起说一说,那就更棒了。老师还要提一个要求:介绍画时,态度要大方,声音要响亮。 其他小朋友在听这位小朋友介绍的时候,表现怎样呢?教师小结:在别人发言的时候,要学会倾听,努力了解讲话的内容。 [点评:感性交流阶段,通过画面引导学生进入交际情境,并通过课件画面的示范使学生熟悉基本的交流过程。] 现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说一说,介绍自己的画,评评谁讲得最好。展示自我:各组派代表上来介绍他们的画,介绍时,实物投影展示作品。下面同学评一评,你最喜欢谁的发言,为什么? [点评:分组交流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必要时帮助组员做一些安排,最大限度地鼓励每一位同学合作,激发引导不想开口的同学。] 三、学生自由组合,看看评评别人的画 1.宁波晚报的记者站听说我们同学画画画得好,想来采访我们,现在老师是一名记者,我要采访你们,请你们对自己的画作个介绍,谁愿意接受采访?你好,请问你画的是什么内容?为什么要画这幅画,你能说说吗?如果能把这个地方修改一下,那真是一幅完美的画,请你试试好吗?谢谢! 同学们,学校小记者站听说我们班孩子的画画得很漂亮,也派来了5名小记者采访我们,让我们表示欢迎吧! 5名小记者手拿话筒上台。小记者分别采访其他小组,小组成员评议,评出最佳小记者。 2.学生自由组合,看看评评别人的画。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点评:创设情境,让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去评价他人的画,整个过程有说、有评、有问、有答,人人参与。] 四、办画展,交流,评出小画家 今天早上,老师接到大队部的通知,每个班选出一位同学的作品参加全校绘画比赛。运用小组推荐的方式,将小朋友的画搬上展区,学生边参观边评议,最后以投票的方式评选我们班的小画家。到时还得让小画家说说能把画画好的窍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