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历史论文~人物评价(各大学通用)

历史论文~人物评价(各大学通用)

历史论文~人物评价(各大学通用)
历史论文~人物评价(各大学通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作业

作业题目:拳拳赤子心,悠悠爱国情—论左宗棠的爱国情感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评阅教师:

提交时间:

题目:拳拳赤子心,悠悠爱国情

---------论左宗棠的爱国情感【摘要】(300~500)

左宗棠,军事家、政治家、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少年时屡试不第,后转而留年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来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乱和收复新疆维护中国统一等重要历史事件。

【关键词】(3~5)左宗棠洋务运动收复新疆领土完整爱国情感

正文:

一.(<500字)收复新疆。

面对蜂涌而来蚕食鲸吞我国土的列强,他毫不畏惧,铁骨铮铮。“绝口不言和议事,千秋唯有左文襄”。当入侵者阿古柏蹂躏我新疆人民,俄、英帝国欲抢占瓜分我新疆宝地时,李鸿章等主和派主张撤“塞防”,顾“海防”,把新疆丢弃让人。他拍案而起,挺身而出,力主“海防”、“塞防”并重,喊出了“我之疆素,尺寸不可让人”的气壮山河的强音。他不顾高龄年迈,不顾进军新疆无粮饷、无雄兵、道遥路险、后勤保障极难等无法想象的艰难困苦,不顾一旦收复新疆不成,将受到主和派群起攻之,朝廷推责,他将成为替罪羊,而遭致杀身之祸的危险,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以维护国家、民族永久利益为己任,率军西征,消灭了占领新疆13年之久的入侵者、沙俄和英帝走狗阿古柏。接着又以誓死不归的决心,“抬棺出征”,挥师向被沙俄侵占的伊犁逼进,布兵三路待攻伊犁。吓迫沙俄吐出吞下的肥肉,交还伊犁。夺回了占全国陆地面积六分之一的1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收复新疆何其艰难,面对西北“无土地可以耕种,无钱粮可以征收,无富户可以捐输”的灾情,基于后勤任务繁重,左公制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方针,收复新疆一共费时两年多,其中后勤准备就耗时1年8个月。为解决军队补给问题,左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屯田筹军粮号召官兵边作战边屯田,至光绪四年共报恳荒地屯田17万亩,产粮23万8千多石,解决了军队粮食问题;以筑路筹军运,在西征途中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对西北道路进行了全面整治,解决了交通运输落后对军事行动造成的不利情况;以举外债筹军饷,西征军在清廷的同意下,左公迫不得已借外债,共借款1595万两,同时整顿财政,厘定赋税,改革币制以补充军饷;以办工业筹兵器,在西北办军工企业生产枪炮子弹,左宗棠摧毁阿古柏的武器大部分都是由甘肃制造局提供的,左公依靠自己筹运,把其丰富的经济思想融入军需的后勤供应中,借助于上述经济建设有效地缓解了军饷欠缺的压力,为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历代军事家、史学家公认:如果没有左宗棠冒死西征的壮举,不仅新疆沦丧,而且陕、甘(含今青海、宁夏)、内蒙不保,东北三省也岌岌可危。我国的西北边界线将划至离京不远的张家口一带。他为中华民族立下的这个殊功,震惊中外。

抗法保国,新疆光复。中越边境告急,福建海防不固,台湾抗法危急,他在72岁的暮年,又抱病出征督师抗法。他加固福建海防,使法军不敢来攻;他筹划指挥,粉碎了法军攻占全台湾的梦想;他运筹帷幄,取得了谅山——镇南关大捷的胜利。可惜他抗法的胜利成果,被李鸿章等主和派断送,他义愤无奈,痛心

疾首,最后病逝于抗法前线。临终前,口授遗折:“此次越事和战,实中国强弱一大关键。臣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遗恨平生,不能瞑目!”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片爱国之心可昭日月。

二.洋务运动。

左宗棠戎马一生,奋力于时代潮流的引领,大办洋务,走富国强兵之路。先后创办了西安制造局、兰州制造局、兰州火药局和甘肃织呢局等新型企业,当时制造的新式枪炮军械产品有:仿德国后膛螺口大炮,仿意大利重炮,仿德国后膛土响枪,并大量生产弹药;甘肃织呢局生产的羊毛绒,不比洋人的差,引起了近代工业发达国家的关注,“因思自强之道,宜求诸己,不可求诸人,求人者别于人,求己者操之己”,这是左公兴办洋务的一贯主张,也是他洋务思想的显著特征。他引进的西方先进设备和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在抵御英俄侵略、发展民族工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重建海军。

1860年清政府批准,最先创办福州船政局,筹备兴建船厂、船槽、船政学堂等工程,并向外国订购机器,请英、法两国工程技术人员,为造船作技术指导,为船政学堂讲课;拟定马尾船厂五年计划。通过大量的前期工作,1869年造出了第一艘木质轮船“万年青”号。排水量1450吨。从1866年到1912年,船政学堂为中国培养了504名海军各类人才,其中有邓世昌、刘步蟾、林泰曾、林永生、萨镇冰等中国近代海军杰出将领,为建立中国近代海军奠定了根基,被称为“中国近代海军之父。

三兴修水利,筑路修桥。

从东南到西北,后又在北京和江南治水兴利。特别是陕、甘、宁、新疆等地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兴修水利,经他修建的水利工程随处可见,到1880年,新疆已修筑的较大水渠就有20处,总长达541里,在哈密左公组织修建的坎儿井仍在服务当地,据初步统计仅新疆地区修整和新修干渠达940多条,支渠2300多条,坎儿井185处,灌溉面积达1100多万亩,北京卢沟桥下的永定河,江苏南京的朱家河,赤山湖等都是左公治水工程,且投入巨大,如朱家河挑土达331万方,石工25.6万方,他在西北修筑的道路仅由潼关到嘉峪关就长达3700里,加上支线全长超过万里,马路宽4到8丈不等,最宽处30丈。

四开发西北。

左公每到一处都十分重视发展生产,保护环境,植树,栽桑、种茶,种棉、织布和水稻种植。他采取“旱地销砂,改良土地,利用荒滩僻壤销砂种地”的措施,最终化不毛之地为良田。仅以新疆和田为例,种桑树达三百万株,岁销英、俄茧二十七万斤、丝八万斤。由于蚕丝质地不断改善,商人争相购买,价格逐年增长。每到一处栽种柳树,仅从陕西长武到甘肃会宁600里间,连年种树活下来的就有26万多株,“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的不朽诗句,至今仍然脍炙人口,这是对左公植树栽桑的真实写照,他是开发大西北的第一人。

御侮强权。

左宗棠不怕洋人,一次次捍卫了国家的根本利益和民族尊严。收复新疆、索回伊犁、抗法保台等等,同时,强力抵制外资垄断,反对外国侵略者掠夺我国资源,“不夺民间固有之利,收回洋人夺走之利,更尽民间未尽之利”。积极倡导在徐

州地区集资开采利国驿煤铁矿(今徐州煤矿),买回上海至吴淞的陆线电线,架设上海、汉口之间的陆路电线,其中从南京到汉口电报线路全长1600里,维护了中国电线电报的主权。大长国人志气,大灭洋人威风,“诸国畏其刚正,举朝惮其风采”。在风雨飘摇、腐败无能的晚清政府中独树一帜。

总结:左宗棠,受到多位中外名人敬仰、多家媒体高评。譬如,梁启超评

价他“五百年来第一伟人”。曾国藩评价“左宗棠才是当今天下第一”。美国前副总统华莱士1944路过兰州时说:“左宗棠是近百年世界伟大人物之一……我对左宗棠抱着崇高的敬意。”1937年出版《左宗棠传》的美国作家贝尔斯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也是一个伟大的人。”毛泽东说:“没有左宗棠,新疆的事难说。”江泽民同志在兰州军区考察时指出,要像左宗棠一样保卫国家安全,搞好民族团结。2006年11月温家宝同志在访欧回答《泰晤士报》记者引用了6位中国古人的诗,其中第一个引用的就是左宗棠的“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王震同志指出:“左宗棠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历史上闪光”,要求“要研究左宗棠,宣传左宗棠,学习左宗棠。”。美国《新闻周刊》2000年评出共40位“世界千年智慧名人”中国3位。其中一位是左宗棠,还有是成吉思汗、毛泽东。

左宗棠功高盖世,对这样的民族英雄,后人不能忘记!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弘扬。

【参考文献】

1.岳麓书院简介.广西都安网[引用日期2011-11-14] .

2.左宗棠.西陆网[引用日期2012-12-11] .

3.《清史稿》:宗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父观澜,廪生,有学行。宗棠,道光十二年举人,三试礼部不第,遂绝意仕进,究心舆地、兵法。喜为壮语惊众,名在公卿间。尝以诸葛亮自比,人目其狂也。胡林翼亟称之,谓横览九州,更无才出其右者。年且四十,顾谓所亲曰:“非梦卜夐求,殆无幸矣!”4.《清史稿》:咸丰初,广西盗起,张亮基巡抚湖南,礼辟不就。林翼敦劝之,乃出。叙守长沙功,由知县擢同知直隶州。亮基移抚山东,宗棠归隐梓木洞。骆秉章至湖南,复以计劫之出佐军幕,倚之如左右手。僚属白事,辄问:“季高先生云何?”由是忌者日众,谤议四起,而名日闻。同里郭嵩焘官编修,一日,文宗召问:“若识举人左宗棠乎?何久不出也?年几何矣?过此精力已衰,汝可为书谕吾意,当及时出为吾办贼。”林翼闻而喜曰:“梦卜夐求时至矣!”

5.《清史稿》:六年,曾国籓克武昌,奏陈宗棠济师、济饷功,诏以兵部郎中用,俄加四品卿衔。会秉章劾罢总兵樊燮,燮构於总督官文,为蜚语上闻,召宗棠对簿武昌,秉章疏争之不得。林翼、国籓皆言宗棠无罪,且荐其才可大用。詹事潘祖廕亦诵言总督惑於浮辞,故得不逮。俄而朝旨下,命以四品京堂从国籓治军。初,国籓创立湘军,诸军遵其营制,独王珍不用。宗棠募五千人,参用珍法,号曰“楚军”。

6.《清史稿》:十年八月,宗棠既成军而东,伪翼王石达开窜四川,诏移师讨蜀。国籓、林翼以江、皖事急,合疏留之。时国籓进兵皖南,驻祁门,伪侍王李世贤、忠王李秀成纠众数十万围祁门。宗棠率楚军道江西,转战而前,遂克德兴、婺源。贼趋浮梁景德镇,断祁门饷道。宗棠还师击之,大战於乐平、

鄱阳,僵尸十馀万,世贤易服逃,而徽州贼亦遁浙江。自是江、皖军势始振。7.《清史稿》:一十一年,诏授太常寺卿,襄办江南军务,乃率楚军八千人东援浙。朝命国籓节制浙江,国籓荐宗棠足任浙事。宗棠部将名者,刘典、王开来、王文瑞、王沐,数军单薄,不足资战守;乃奏调蒋益澧於广西,刘培元、魏喻义於湖南,皆未至,而宗棠以数千人策应七百馀里,指挥若定,国籓服其整暇。已而壕州陷,复疏荐之,遂授浙江巡抚。

最新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试卷及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期中测试1 ) 1.秦朝统治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但秦的制度对于此后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由秦开创并一直沿用至后世的制度是 ①皇帝制度②三公九卿制③科举制④郡县制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反映了唐太宗 A.民贵君轻的思想B.农业为本的思想C.儒法并重的思想D.“存百姓”的思想3.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独爱之如一”,对这一政策理解正确的是 A.唐朝统治者认识到民族平等B.李唐皇族有少数民族血统 C.有利于维护唐朝的统治稳定D.各民族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4.柏拉图心目中理想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是 A.公民推选出来的贤士B.战场上克敌制胜的勇士 C.仁慈而有权威的贵族D.富于理性和智慧的学者 5.亚里士多德说,“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庄重是自傲与顺从之间的中庸”。孔子下列言论与之类似的有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C.人无远虑,必有近忧D.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6.克伦威尔在其施政纲领中说:“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国会共同掌握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这表明克伦威尔A.蜕变为封建专制君主B.主张分散国家权力 C.严格遵守共和国原则D.建立个人独裁统治 7.华盛顿被美国人民尊称为“国父”,受到人民的尊敬,这是因为 ①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②开创美国近代民主制度 ③出任美国第一任总统④重国家利益不贪恋权位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 8.以下不属于 ...拿破仑对资本主义发展贡献的是 A.打败欧洲封建君主的进攻B.建立起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 C.确立西方世界的法律典范D.将大革命精神传播到欧洲国家 9. 《论语·雍也》篇云:“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体现了孔子的哪一思想 A.仁者爱人 B.和而不同 C.中庸之道 D.克己复礼 10.学生向孔子问仁,孔子回答颜渊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回答仲弓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回答司马牛说:“仁者,其言也讱。”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孔子开创私学之先例,所收学生并无贫富贵贱之分 B. 孔子根据学生基础和造诣的不同,给予不同的解释 C. 体现了孔子在处事原则上“中庸之道”的思想 D. 孔子论证了“仁”和“礼”的辩证关系 11.以下有关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孔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三人都认同奴隶制度

高考历史第3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教案(含解析)北师大版

第3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 [全国卷5年考情分析]

[例1] (2018·全国卷Ⅲ)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6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得出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根据“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得出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根据“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得出灵活调整征讨策略;根据“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得出剿、抚并用。第(2)问,从政治(国家统一、中央集权、政治稳定)、经济角度回答。 [答案] (1)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 (2)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例2] (2017·全国卷Ⅱ)材料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 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

古代人物事迹评价(议论文经典素材)

高考议论文经典素材之古代人物篇 一.孔子 1.孔子出身没落的贵族之家,幼年丧父,到他这一代时家境贫寒,已经生活在社会下层。孔子自幼聪明好学,十五岁立志于学,精通六艺,成年时已经小有名气。 2. 孔丘在宰相季孙的府上做过管理粮仓的小吏,后来又担任管理牧场的职务,指导马夫把马养的膘肥肉壮。 3. 孔子施教的最大特点是着重在启发,要求学生举一反三,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孔子根据每个弟子的性格、主要优缺点,而加以相应的及时的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德行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语言突出的有宰我、子贡;办理政事能力较强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4孔子晚年喜好《易》经,反复研读,以至于 "韦编三绝",把串竹简的皮绳都磨断了多次。5. 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余年,先后到过卫、匡、蒲、曹、宋、郑、陈、蔡、晋、楚,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6. 孔子首创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旧制度,突破了贵族对文化知识的垄断,促进了文化知识在民间的传播,创造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7.孔子对学生的影响,一部分是通过言传,通过学习古代文献传授各种技艺,而更多的、更为深刻的则是身教。他的勤奋好学,他对真理、对理想、对完美人格的追求,他的正直、善良、谦虚、有礼,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对百姓的关心,都深深地感染着他的学生和后人。8.孔子晚年著书立说,努力搜集和整理古代文献,作为教授弟子的课本。,《诗》、《书》、《礼记》、《乐》、《春秋》等都经过了他的编订删改,他对保存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遗产,具有不朽的功绩。9. 除去焚书坑儒的秦朝,孔子在整个封建社会都备受推崇。尤其是到了汉朝,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五经》立于学官,儒家思想成为钦定的正统思想。10.孔子的故里是山东曲阜,孔庙、孔林已成为旅游圣地,每年游客近百万,全球孔子学院近200家,推动了汉文化的传播。 二.屈原 1.战国时代,争城夺地,互相杀伐。那时屈原,正当青年,为楚怀王的左徒官,他见百姓受到战争灾难,十分痛心。屈原立志报国为民,劝怀王任用贤能,爱护百姓,很得怀王的信任。 2. 身为楚王室贵族的屈原,并没有像一般策士一样,游说列国,寻求施展才华的明主。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精通律法,善于外交。怀王以他并不聪慧的眼光发现了这位奇才,并奉为座上宾。此后,在短短的数年里,屈原达到了他政治生涯的颠峰,使他扬名于中原,楚人曰:“大夫在,不惧秦也!”。齐楚联盟换言之便是“齐屈联盟”,使秦不敢东进而攻齐,亦不敢南下而扰楚,楚国统一六国的希望似乎指日可待了。 3.屈原得罪奸宦,被撤官职,离开郢都。他大声说:"我不能带着楚国和百姓一起走呀!"他走一阵,又回望一阵,"这就是我的郢都城啊!" 他挂念着国事,到一处就歇几天,打听一下消息。 4. 屈原走了,楚国国势一天不如一天,失掉了对抗秦兵的力量。怀王接到秦王的来信,请他到秦国武关地方,商谈秦楚永世友好的办法。怀王决不下主意:要不去,只怕秦军向南进攻;要去呢,又怕秦国心怀叵测。在子兰和靳尚的劝说下,同意去武关会谈。三闾大夫屈原,听到消息,连夜飞马而来,悲声劝阻,攀住了车辕不肯放手。靳尚令人把屈原推倒在地,扬鞭催马,簇拥着怀王走了。 5. 屈原到了流放陵阳,日夜心烦意乱。他知道楚国定有灾难,屈原考虑了几天,觉得楚国一片黑暗,闷得气也难喘,决定出国去走一遭儿。走了几天,到了楚国的边境,他又踌躇起来。他的马悲哀地嘶叫着,马夫也回头望着楚国叹气。屈原不禁激动地说:"对,我们是楚国人、楚国马,死也要死在楚国的土地上!" 他回到陵阳住了九年,既没有回郢都的希望,又听到楚国的局面越来越坏。每个传来的消息都使他坐立不安,他只能每天在山边湖旁焦急踱步与等待。 6. 屈原在江边踱着,他怀念郢都,怀念百姓,憎恨敌人,憎恨奸邪,决心用自己的生命去警告卖国的小人,激发全国百姓的爱国赤忱。他抱着石头,奋力向江心一跳。百姓相信爱国诗人是不会死的,每年五月五日,他们摇着龙船,到处去寻觅诗人。他的爱国精神,已经在中国人民心中生了根。 7.据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 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起船只, 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 鸡蛋等食物往江里面丢, 说是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一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了蛟龙, 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从此以后, 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们都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 8.屈原的政治生活虽然是个悲剧,但作为诗人,他给后人留下了《离骚》、《天问》等二十多篇不朽的诗篇。这些都是中国文学宝库的珍贵遗产。《离骚》是屈原最成熟的作品,是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汇总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汇总,条条都是得分法宝! 历史人物的评价关键是要把握线索:一是以“事迹分类”为线索;二是以“时间分期”为线索。(如下图所示) 分述如下: 1事迹分类法 即把历史人物一生重大事迹分类。古代帝王事迹大多适用此法。 一般可分为:①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措施)、②经济(实行宽舒政策,发展生产)、③民族关系、④对外关系、⑤文化等方面。 【例1】“评价汉武帝”。线索提要: ①政治上:a、颁布推恩令,削夺大批王侯爵位,解决王国问题;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 ②经济上: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开凿六辅渠、白渠,治理黄河。经济发展,国家富裕。 ③民族关系上:a、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b、派张骞出使西域;c、派人在西南设郡县。 ④文化上:在中央设太学,郡国设学校。 【例2】“评价李鸿章”。线索提要: ①参加洋务运动: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设立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创建北洋水师。 ②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组建淮军,伙同戈登洋枪队进攻太平天国控制的苏州、常州。 ③投降卖国:a、中法战争中奉行“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政策,致使马尾海战中福建水师损失惨重,战后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进一步打开了西南门户;b、甲午中日战争中,奉行“避战自保”方针,推行“保舰”政策,致使威海之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战后又订《马关条约》;c、1896年同沙俄订立《中俄密约》出卖东北主权。 即把历史人物的活动纳入各个历史时期加以叙述、评价的方法。近代史上人物大多适用此法。 【例3】“评价孙中山”。线索提要: ①辛亥革命前:a、创建革命团体兴中会;b、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c、制定革命纲领“三民主义”d、领导镇南关起义和黄花岗起义,冲击封建统治。 ②辛亥革命中:a、1912年元旦,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b、发布《告各友邦书》承认不平等条约,不敢反帝;c、颁布《临时约法》。确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d、妥协退让,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使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③辛亥革命后:坚持民主共和,反对专制复辟。a、1913年发动讨袁的“二次革命”,b、1914年建立中华革命党,1915年发动护国运动;c、1917年发表《讨逆宣言》,反对张勋复辟;d、1917年秋发动护法运动,反对段祺瑞独裁统治;e、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题目:晚清风云人物李鸿章姓名:杨婷 班级:生物工程(2) 学号:1209034228

晚清风云人物李鸿章 【摘要】李鸿章是晚清重臣,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每当揭开中国近现代史,就不可能不面对李鸿章及其所代表的晚清政府。作为晚清政坛的肱骨之臣为维护清廷的统治,致力于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办近代工矿与交通运输业,建立新式陆海军,创办学堂,培养人才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是晚清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然李鸿章也代表清廷同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李鸿章终其一生受到政敌的谩骂与围攻。今天,我们应该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态度和原则,来重新审视这一风云人物,做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关键词】李鸿章晚清洋务运动 (一)李鸿章简介 李鸿章,字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世人多称“李中堂”。道光18年与曾国藩同年考取同榜进士。1872年,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兼任北洋通商事务大臣。自此,李鸿章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任上秉政达25年,参与了清政府有关内政、外交、经济、军事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成为清廷倚作畿疆门户、恃若长城的股肱重臣。随着李鸿章地位、权利的上升,责任愈巨,视野愈阔,综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李鸿章痛感中国之积弱不振,原因在于“患贫”,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将洋务运动的重点转向“求富”。他一手创建出的淮军,陆续被清廷派防各地,成为充当国防军角色的常备军;而以他为领袖的淮系集团,成为当时实力最强的一个洋务派集团,并在其带领下,开始了中国早期的洋务——自强——近代化运动。 (二)李鸿章与太平军 李鸿章帮助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维护了封建统治,在他的人生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污点,被后世史家和百姓骂成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然而从现在看来,此运动的局限性更加明显,综观历史,农民起义,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只是以武力实现了改朝换代。它并不能直接地推动文化和文明的进步,也不能引导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更不能派生出伟大的学说和先进的理论。它只能以一个新政权,取代一个旧政权。正是因为大清帝国有像李鸿章这样的臣子拼命保驾,有像李鸿章这样的才学超人之士运筹帷幄,太平天国才没有完成他们消灭大清的志向,洪秀全才会兵败如山。 (三)近代化思想引导下的洋务实践 李鸿章不仅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更是实践者。他主持的洋务事业涉及到军

评价历史人物的作文

评价历史人物的作文 本文是关于作文大全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评价历史人物的作文(一) 谈起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时,我一定会说:“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赵云!” 自古以来,赵云就以一个英勇善战、忠心耿耿、智勇双全的人物出现。 作为一个“三国迷”,就不能不了解你喜欢的人物。下面我简要地把赵云的生平说一下。 赵云,常山真定人,字子龙,寿七十二岁,身高八尺余(约合180厘米)。在《三国演义》里面,赵云在袁绍和公孙瓒交战时期登场,刚登场就显示了一下威风,不但救了公孙瓒一命,还跟袁绍手下大将文丑打了个平手,一下就灭了袁绍的威风。第二天,赵云打得袁绍溃不成军,甚至把田丰这个“刚而犯上”的刚烈谋士打慌了,幸好袁绍要死拼下去,才好歹把赵云杀回去了。可是没过几天,赵云又觉得公孙瓒“亦袁绍等辈”,找了个借口回家了,然后投奔了刘备。 从这打住算,赵云已经换了两次“老板”,头一次是袁绍换成了公孙瓒,然后又由公孙瓒换成了刘备。当时刘备跟曹操完全唱反调,一个一贫如洗,一个殷实富裕;一个人才凋零,一个人才济济;一个一无所有,一个土地万里。结果刘备被赶得乱跑,后来总算请来了诸

葛亮,没想到还是被赶着跑。 当阳之役也就是长板坡之战可让赵云出尽了风头。一个人救了简雍、糜竺、甘夫人、刘禅不说,还杀了曹营名将五十多名,灭了曹军的锐气。当刘备打刘璋的时候,赵云又把刘禅从孙夫人手里抢了回来。灭刘璋也有赵云的功劳,可他却只得了一个翊军将军的官职。 诸葛亮一出祁山的时候,因为马谡的失误而不得不撤退,又是赵云保护好了物资,理应封一个元帅才对。可是诸葛亮只说了几句好话而已,但赵云也没计较。 赵云最后还是被诸葛亮累死了,从这点不能不为赵云惋惜,也不能不为诸葛亮的笨而遗憾。有一首诗是赵云一生的评价,它是这么写的:“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 评价历史人物的作文(二) 如果有人问我喜欢哪个历史人物,我一定会说:我最喜欢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智慧的化身——诸葛亮。 千古以来,诸葛亮深受人们的爱戴,身上有着无数美丽的光环。 “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毫无疑问,这是对诸葛亮才华的侧面概括。集超人智慧与谋略于一身的诸葛亮,被善于招揽人才的刘备重用,蜀国在诸葛亮的全力以赴下,终成就了大业。 我喜欢诸葛亮遇事镇定自若,深谋远虑。在“空城计”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惧司马懿的逼迫,从容布置,从而使对方退兵,西城得以转危为安。我喜欢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古代政治家和哲学家 编稿:张爱华责编:陈敏 考点提示 选考内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东西方的先哲 知识清单 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一)秦统一六国 1.秦统一的原因 (1)时代趋势:安定统一成为时代的呼声。 (2)国力基础: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强盛,奠定了兼并六国的坚实基础。 (3)个人条件:坚忍刚毅的性格和敏锐迅捷的决断力、雄才大略。 (4)重用人才:破格录用一批谋臣猛将;善于发现人才,礼待人才,并能用人不疑。 (5)正确策略:远交近攻、先弱后强、中央突破、扫除两翼。 2.过程: 公元前230年先灭弱韩;公元前228年离间灭赵;公元前225年水淹灭魏;公元前223年王翦灭楚;公元前222年北灭燕国;公元前221年最后灭齐。 3.意义:完成统一六国大业,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二)制度创新和巩固统一 (1)政治制度: ①创立皇帝制度,自称始皇帝。 ②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③地方行政制度:实行郡县制,全国设36郡,郡下设县。郡县长官都由皇帝任命。 ④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2)经济制度: ①“使黔首自实田”,按亩征税,使土地私有合法化。 ②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各按其业。 ③奖励移民垦荒。 ④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新的币制和度量衡通行全国,大大密切了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商品生产,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3)文化方面: 统一文字:小篆——隶书。作用:有利于推行政令、发展经济和文化认同,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凝聚和巩固具有深远的影响。 (4)拓疆、交通和文字方面: ①派蒙恬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 ②征岭南,修灵渠,设三郡。 ③为打通西南夷,凿“五尺道”。 ④修驰道、直道,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络,并规定车同轨。作用:全国水陆交通网道的构筑,有利于传达政令、调遣军队,也促进了全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三、秦始皇的勤政和暴行 1.勤政:勤于政务;富于实干精神;高度行政能力;高瞻远瞩;雄才大略;坚忍;执著。 2.暴行:横征暴敛;大兴土木;严刑酷法;焚书坑儒;寻求仙药。 3.秦亡的原因:第一:秦的暴政;第二:秦末农民起义。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一)玄武门之变

历史人物评价论文勾践

历史人物评价论文勾践 帝王将相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君主。他们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知人善任、改革弊政、及时调整统治政策。他们顺应了历史潮流,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古代社会的进步。汉高祖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发展经济;和亲匈奴,改善民族关系。汉武帝:加强皇权,解决王国问题;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派张骞通使西域,发展同西域少数民族的关系。光武帝刘秀:提倡节俭,减轻赋税,释放奴婢,整顿吏治。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善于纳谏,知人善任;加强同少数民族的关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重用人才;促进唐朝经济继续发展;设北庭都护府,巩固西北边疆。元世祖:实现统一;调整统治政策,重视农业发展;实行行省制度,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明太祖:重视农业生产,注意减轻农民负担。康熙帝:奖励垦荒,宣布原明藩王的土地归现耕种人所有;维护国家统一,平定叛乱;维护国家利益,抵御外族侵略。评价标准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标准,那就是以对于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去评价历史人物的 历史地位。这是一个科学标准,它和任何形式的阶级偏见划清了界限。例如封建史家总是带着仇恨的心理去评价农民起

义,说他们是“盗”、“贼”等。还有以往的旧史家,评价历史人物,总是过分看重个人的天赋、性格、意志、品质等对于历史人物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结局的影响,这当然也是不科学的。评价方法⑴清除英雄史观,树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任何夸大个人的决定作用,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⑵树立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标准,那就是以对于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去评价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这是一个科学的标准,它和任何形式的阶级偏见划清了界限。例如封建史家总是带着仇恨的心理去评价农民起义,说他们是“盗”、“贼”等。还有以往的旧史家,评价历史人物,总是过分看重个人的天赋、性格、意志、品质等对于历史人物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结局的影响,这当然也是不科学的。⑶具体分析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条件,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不是英雄造时势,而是时势造英雄。任何伟大的历史人物,归根结底总是时代的产儿,总和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相联系,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去评价历史人物,不是苛求于古人,就是把古人现代化。因此我们评价历史人物的地位时,首先要具体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例如评价秦始皇,离开当时的历史条件,我们看到的似乎仅仅是“好大喜功”、“暴虐无道”。可是只要我们面对历史事实,具体分析当时的时代要求,就会看到封建制代替奴隶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代替分封制、政治经济统一代替诸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 学习任务单

高中历史高二年级下册自主学习任务单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 一、学习目标 1.回顾中外历史人物的主要贡献。 2.概括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总结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模式。 3.分析影响人物评价中“见仁见智”的因素。 二、学习过程 (一)主干知识排查 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4.“亚洲觉醒”的先驱 5.无产阶级革命家 A.马克思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 (1) 1848年,发表,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2)积极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 B.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1)领导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创立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领导了,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为巩固新生政权,实行;在社会建设方面,实行,探索出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4)晚年进行理论新探索,对工业化、民族关系、政权建设和政党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5)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证明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

取得胜利。 C.毛泽东、邓小平的创新精神 (1)毛泽东 ①提出思想,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作了阐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开创了的革命道路。 ①在革命斗争和实践中,形成一套完备的,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 (2)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二次飞跃,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发展,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6.杰出的科学家 (二)回顾史实,构建体系(请梳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间基础史实之间的关系,在下面建构知识结构) (三)史论链接,总结规律 主题:评价历史人物 (2017?江苏卷,24B)1787年华盛顿主持了制宪会议,为会议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1787年5月25日,会议在费城的议事堂举行。当华盛顿尚未就席时,大家

评价历史人物论文评价历史人物的论文

评价历史人物论文评价历史人物的论文 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摘要:引导学生在正确评述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初步培养学生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并用这些观点评价历史人物。 关键词:评述;全面;评价方法;历史唯物观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人物教学是整个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人物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就此,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对历史人物正确的评述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前提 评价历史人物需要用他们的具体言论、行为评述其是非功过。而阐述人物事迹时应当注意掌握适当方法。一般地说,评述人物事迹大体上采用分类法和分期法。 1. 分类法 即把历史人物一生重大事迹按类别归纳评述的方法,古代帝王事迹大多适用此法。一般可分为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经济(实

行宽舒政策,发展生产)、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等方面。如汉武帝的事迹可概括成: (1)政治上:A.颁布推恩令,削夺大批王侯爵位,解决王国问题;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 (2)经济上: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开凿六辅渠、白渠,治理黄河。经济发展,国家富裕。 (3)民族关系上:A.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B.派张骞出使西域;C.派人在西南设郡县。 (4)文化上:在中央设太学,郡国设学校。 评述近代历史人物如林则徐、李鸿章、那拉氏、袁世凯等也可用此法。 2. 分期法 即把历史人物的活动纳入各个历史时期加以叙述、评价的方法。近代史上人物大多适用此法。如孙中山的主要活动: (1)辛亥革命前:A.创建革命团体兴中会;B.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C.制定革命纲领“三民主义”D.领导镇南关起义和黄花岗起义,冲击封建统治。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过关检测(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2017·淄博诊断)材料一伪临朝武氏者,人非温顺,地实寒微。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神人之所共疾,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 ——摘自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材料二不拘资历,不问门第,锐意选拔人才;任何人可以推荐人,自己也可以推荐自己;经过考试,有才者立即录用,不合格者立即罢免。 ——摘编自郭沫若《我怎样写武则天》材料三在武则天执政时期,虽然爆发过徐敬业和宗室诸王发动的叛乱,但是吏治清明,政局稳定,使广大农民得以休养生息,因而社会生产有发展,垦田和户口数字大幅度的增长。可见武则天执政时期唐朝国势仍在持续上升,是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之治”。她是把唐朝国势推向极盛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武则天一生中也存在着不少的缺点和错误。晚年时期,她逐渐走向奢侈腐化,大修宫殿、佛寺,在镇压反对势力的过程中,信用一些贪赃枉法的酷吏,大肆罗织株连,滥杀了一些无辜臣民。尽管如此,同她主要的治绩相比,还是功大于过的。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骆宾王、郭沫若对武则天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9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三对武则天的看法。(6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骆宾王抨击武则天,郭沫若赞赏武则天。第二小问,骆宾王以维护李唐为出发点,对武氏进行道德的批判,为徐敬业讨武作舆论准备;郭沫若更多是用人角度,给与肯定。第(2)问,概括表明材料三的观点:认为武则天功大于过。体现了唯物史观,采用了辩证分析的方法,是一种客观的评价。 答案:(1)态度:骆宾王:抨击;郭沫若:赞赏。 原因:骆宾王:从道德的角度抨击武则天,为徐敬业讨武作舆论准备。 郭沫若:从用人的角度评价武则天,肯定武则天的政绩,纠正男尊女卑思想影响下对武则天的故意贬低。 (2)看法:材料三认为武则天功大于过。体现了唯物史观,采用了辩证分析的方法,把

近代史论文人物李鸿章

近代史论文人物李鸿章 从文献来看,对李鸿章外交思想和策略的把握,既存在着完全否定的意见,也有赞誉有加,甚至把李鸿章奉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外交家的观点。 下面是为大家推荐的近代史论文人物李鸿章,供大家参考。 近代史论文人物李鸿章范文一:晚清风云人物李鸿章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李鸿章是晚清重臣,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每当揭开中国近现代史,就不可能不面对李鸿章及其所代表的晚清政府。 纵观李鸿章一生,可圈可点处众多,但是在皇权体制下,没有实现其抱负,这是民族和个人的悲哀。 李鸿章是那个时代的精英。 国之大器,百年不遇。 建国后对李鸿章的评价大有偏颇,往往把李鸿章脸谱化为卖国贼,

这个观点和历史是不符合的。 我们应该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态度和原则,来重新审视这一风云人物,做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李鸿章是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中国的外交事业,虽然几乎所有的卖国条约上都有他的签名,但是在当时那种国际大环境下他已经尽到一个外交家的全部努力了。 所有对外关系交涉的失败是因为当时中国腐朽的政治制度,贫弱的经济基础和软弱的国际地位,而这一切归根到底是因为以慈禧为首的满清皇室势力。 这些人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只能把所有的罪过都推给直接出面做事的下人——李鸿章。 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一直到新中国建立这将近100年的时间里以李鸿章为首的一代又一代中国外交家利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尽一切可能的维持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维护了中国的国体大致完整使中国没有像南亚各国那样彻底的沦为殖民地,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复兴保留的一份坚实的基础。 不平等条约的签定与洋务运动是李鸿章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两件事。 这两件事决定了历史与后人对他的评价。 但是,其中所掩埋的历史事实有多少,我们谁也不知道,因而我们所给出的评论,都不能作为最终的评价标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一、秦始皇 1、秦始皇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 (1)时代趋势:安定统一成为时代的呼声(根本原因)。 (2)国力基础: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强盛,奠定了兼并六国的坚实基础。 (3)个人条件:坚忍刚毅的性格和敏锐迅捷的决断力、雄才大略。 (4)重用人才:破格录用一批谋臣猛将:善于发现人才,礼待人才,并能用人不疑。 2、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巩固统一?为什么他被称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 措施:①政治上:建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②经济上: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移民垦荒,鼓励耕织;统一货币、度量衡; ③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奠定经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 ④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焚书坑儒,统一思想。 ⑤交通上: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原因:秦始皇统一全国,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采取了措施巩固了统一,所以说他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 3、秦始皇的暴政有何表现?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暴政: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②横征暴敛:修长城、仿建六国宫殿、建阿房宫、郦山陵。③严刑酷法 秦亡的原因:根本原因:秦的暴政;直接原因:秦末农民起义。 4、怎样评价秦始皇?(见笔记)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他的暴政又导致秦很快灭亡。 二、唐太宗 1、唐朝初年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 (1)治国思想上:他唐太宗统治时期能够吸取随亡教训,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3)用人策略上:他任用贤良,虚怀纳谏。 (2)政治: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效率,加强了君权。重视法律,颁行《唐律》,体现仁义为本, 为末的原则。 (3)经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继续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使唐初社会经济逐步复苏。 (4)文化: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 (5)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采取“战而后和”的政策,在东突厥地区设羁羁糜府州进行管辖;

中国近现代史人物评价论文

从曾国藩看为人处世之道 摘要: 曾国藩,晚清时期“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出生于一个平凡的农耕家庭,但却成就了一代大将之才,文通程朱理学,武能制太平天国起义。从他的一生,我们可以学到许多的为人处事的大道理。本篇论文从他的生平简介开始,通过查阅各种文献资料,详述了三件对我影响最深刻的事。从对这位中国近现代史中的一大重要人物的人物剖析开始,渐渐的了解那个时局动荡的时代。并通过他的一生,看到了我们普世价值中对于人生起伏的“坐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随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般释然。 人物简介: 曾国藩,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五岁启蒙,次年入家塾“利见斋”。早年多次应试不中,道光十八年(1838年),参加会试,终于中试,此后仕途平坦,至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授礼部右侍郎。不久署兵部右侍郎。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发动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道光三十一年(1852年)生母去世,丁忧回籍。此时太平军已攻入湖南,气势正盛。咸丰二年底(1853年1月),曾国藩接到帮办湖南团练旨。经郭嵩焘力劝,离家前往长沙,与湖南巡抚张亮基商办团练事宜。一月后,太平军攻占江宁且定都于此,改称天京。 曾国藩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仿效已经成军的楚勇,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并整合湖南各地武装,称湘军。咸丰三年(1853年)八月,曾国藩获准在衡州练兵,“凡枪炮刀锚之模式,帆樯桨橹之位置,无不躬自演试,殚竭思力”,并派人赴广东购买西洋火炮,筹建水师。 咸丰四年(1854年),发布《讨粤匪檄》,率师出征,不久在靖港水战中被太平军石贞祥部击败,投水自尽,被部下所救。休整后,重整旗鼓,当年攻占岳州、武昌。 咸丰六年(1856年)坐困南昌。9月2日,洪杨内讧,史称天京事变,南昌解围。两年后,湘军攻占九江,气势颇盛。十年(1860年),湘军围安庆。 同治三年(1864年)7月,湘军破太平天国的天京(南京),朝廷加曾国藩太子太保、一等侯爵,曾国荃赏太子少保、一等伯爵。8月,奏准裁撤湘军25000人。 同治七年(1868年),曾国藩改任直隶总督。同治九年(1870年),朝廷命其处理“天津教案”。曾国藩深知当时中国远非西方列强对手,因此主张对外让步。发布《谕天津士民》的告示,对天津人民多方指责,诫其勿再起事端,随后释放犯法教民和涉案拐犯,引起天津绅民的不满。 同治九年(1870年),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平民张汶祥刺杀于总督府后,朝廷命曾国藩再任两江总督,前往南京审理该案。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在南京两江总督府病逝。朝廷追赠太傅,谥文正。【3】 三件事: 一、买书(知识改变命运)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一、秦始皇 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一、统一六国 1、原因: ⑴客观条件: ①经济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 ②政治基础:争霸、兼并战争形成了局部统一; ③民族基础:各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④群众基础:诸侯割据混战,人民渴望统一; ⑤思想基础: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理论。 ⑵主观条件:①商鞅变法最彻底,秦国的实力最强; ②秦王的雄才大略——广揽人才,制定正确统一方针。 2、过程: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发展; 3、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 4、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 5、交通上: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三、秦始皇的暴政的表现和暴政的影响 ⑴表现: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③繁重的徭役和兵役④刑法严酷。 ⑵影响:激化阶级矛盾,加速秦的灭亡。 ★注意:评价古代政治家的一般方法:(了解基本史实、一分为二评价)是否有利国家统一;是否保持政治安定;是否促进经济发展;是否促进文化繁荣;是否促进民族融合;是否反抗外来侵略。 四、评价请始皇(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 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为了稳固统治,他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迷信法家,轻罪重刑,制定了严酷的刑法,无限制使用民力、物力,超过了当时人们所能忍受的极限,这些表明秦始皇又是一个惟我独尊、专制暴虐的暴君,秦始皇的暴政导致秦很快灭亡。 二、康熙帝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一、康熙帝初年面临问题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②沙俄势力正在东来;③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 ④地方割据实力的威胁尚未清除⑤满汉矛盾尚未平复。 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影响):

关于评价历史人物的作文6篇_描写作文

关于评价历史人物的作文6篇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多少英魂,你有喜欢的历史人物吗,你是怎么样评价他们的呢?以下是橙子为大家推荐有关评价历史人物的作文,希望能帮到大家! 评价历史人物的作文篇一:武则天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武则天。 武则天,是一个颇有历史魅力的名字。她是唐朝开国功勋武士的次女,唐大宗李世民的幼妾,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她在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亲登帝位,自称圣神皇帝,废唐祚于一旦,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历史功绩,昭昭于世。诚如宋庆龄对她的诚恳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武则天,本名武照,称帝后改为武曌。“曌”字为武则天特别欣赏,拿过来作为自己的名字专用,任何人不得使用这字。从字形上看,“曌”象征着日月当空,象征着女皇君临天下的气势。“曌”字拆开来看,又成“明空”。或“空明”,颇含几分佛理禅机,切合武则天向佛的心意。 武则天,出生在唐初新贵显宦之家,显赫的权势,豪奢的生活,滋养了她无限量的权力欲。然而,初唐极重士族的门阀之风盛行,而武氏庶族的门第,低微的出身,又使她饱受流俗的轻视,而不甘埋没。 1 / 14

这一特殊的境遇与遭际,强烈地刺激着青年时代的武则天,陶冶了她狂妄地去追逐和攫取最高权力,以达唯我是从的欲望,和以冷酷而不择手段地去报复一切的心理。 则天自幼聪慧敏俐,极善表达,胆识超人。父亲深感她是可造人才,遂教她读书识字,使她通晓世理。史载,则天十三、四岁时,已是博览群书,博闻强记,诗词歌赋也都奠定了一定基础,而且长于书法,字态卓荦不群。 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则天以长相俊美,入选宫中,受封“才人”。入宫之后,则天行事干练,善解人意,再加上姿色娇艳,颇得太宗欢心,遂赐号“媚娘”。时日既久,太宗又发现则天学识尚好,且懂礼仪,便把她从侍穿衣着的行列,调人御书房侍候文墨。这一变故使武则天开始接触皇家公文,了解了一些宫廷大事,并能读到许多不易得见的书籍典章,眼界顿阔,日渐通晓官场政治和权术。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死去,则天与所有嫔妃,发送长安感业寺削发为尼。太宗九子李治唐高宗即位后,因早先与则天暗通款曲,对她极有兴趣,遂经常往来于感业寺,并于两三年后重召则天入官,晋封为“昭仪”。 永徽六年(655年),极受高宗宠幸的武则天,在内宫的斗争中稳操胜券,并日促高宗立己为后。然而,在封建社会中,皇后的废立乃国之大事,须与重臣们商定。当高宗把废皇后王氏,立则天为皇后的打算向诸遂良、长孙无忌等元老重臣说明后,立即遭到强烈的反对。 2 / 14

高考历史+专题1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专题1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名师综述】 本专题高考命题(1)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引文出处部分注明时间,隐含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对时代背景有一定的暗示作用。(2)从设问方式看,多采用评价类设问。着重考查人物所处时代的背景、人物所做事件的意义和不同时代对人物不同评价的原因(因素)。(3)从时间上看,以唐代、宋代、晚清与近代重要历史人物为主。从内容看,主要考查人物及其与所处时代重大事件的联系、评价人物。(4)从与教材的联系看,考查的人物与选修教材所述人物没有直接关联,个别人物在必修中有涉及。 【规律总结】 一、人物定位 首先要从整体上确定评价对象的身份,是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还是兼而有之,以便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二、人物评价的一般思路 评价历史人物,要明白评价对象在历史上做了什么,这样才能做到“史论结合”。人物事迹的描述,可采用事迹分类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阶段分析法(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好坏分类法(把人物事迹按照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类归纳)等。 1.中国古代政治人物 一般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归纳其主张和措施,并逐条分析其影响。分析影响时,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考察。如对康熙帝的评价:纵向看,捍卫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横向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缺少敏感意识,依然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使中国错失发展机遇,因此对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负有一定的责任。 2.中国古代少数民族领袖 主要看其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对本地区、本民族发展有何作用,对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有何作用,对国家的统一巩固有何作用。 3.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 主要看其主张、措施和行动,对反侵略、反专制、挽救民族危亡有何作用(政治),对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有何作用(经济),对西学的传播有何作用(思想),对维护国家主权独立、探索强国富国之路有何作用(外交)。4.世界史中的政治人物 主要看其政治主张、对外政策和行动,对本国家、本民族历史发展进步有何作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对本国人民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交往有何作用,对人类社会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步有何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