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目标导控教学模式

目标导控教学模式

目标导控教学模式
目标导控教学模式

“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模型。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经验概括化的中介,提供一种相对稳定的和具有范式意义的教学结构,有利于教师从动态上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改革以“应试”为价值取向的传统教学方式,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高效低负课堂教学模式。

一、“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界定

“目标导学→活动建构→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简称“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落实科学的课时教学目标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导向;以师生、生生多维互动,学生自主建构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形态;以当堂达标为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整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坚持目标科学性、学习自主性、达标实效性的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促进学生生命的个性发展、和谐发展。

二、构建“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掌握学习理论

布卢姆研究指出,除2%—3%感情和身体尚有缺陷的学生和1%—2%的具有超常能力的学生外,只要提供适当的条件,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学习内容的掌握。

(二)活动教学论

活动是学生主体发展的基本手段。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是一种通过外部的操作活动和内部的观念活动的多次交替、转化逐步形成与完善的过程,是一种由外而内、由内而外的双向转化与建构的过程。

(三)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的,但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自己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的吸收者,相反,他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的过程。

(四)“课堂生命说”

叶澜教授的“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理论,开创了新基础教育的先河。她认为课堂教学目标应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仅限于认识的方面的发展。只有把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三、“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教学流程:目标导学—→活动建构—→当堂达标

↓↓↓↓

教师活动:设标创境—→点拨矫正—→测标反馈

↓↓↓↓

学生活动:明标启思—→自主学习—→达标巩固

四、“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一)目标导学(约5—10分钟)

1.作用:“目标导学”是用科学的课时教学目标导控教师的教,导向学生的学。唤起学生已有学习经验,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参与学习活动的意向,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

2.操作:这是课堂教学的初始环节,可通过直观情景、创设情境、旧知迁移等方法,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或导学

提纲,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注意提出的学习目标要内容明确、层次分明;注意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学习目标,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鼓励学生质疑,带着问题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3.状态:感受成功预习、情景体验的快乐,在兴奋状态下自信地进入学习活动,学习动机明确。

(二)活动建构(约20—30分钟)

1.作用:“活动建构”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和学的活动,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在多维互动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

2.操作:这是课堂的中心环节,教师采取指导学法、纠偏补漏、及时矫正、积极评价的策略,为学生创设自学条件;通过捕捉信息,有层次地呈现新知,组织学生自学、交流和展示;通过引导点拨等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思维助跑,提高自学能力、认知水平,促进学生生命的多方面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过程一般为:发现问题——独立操作——协作探究——多向交流——灵活运用。

3.状态:学生自主学习,紧张有序;多维互动,智慧生成。

(三)当堂达标(约5—10分钟)

1.作用:“当堂达标”实现教学任务当堂清,目标达成度当堂验证。为确定下一课的教学目标、调整作业设计、进行个别辅导做依据。

2.操作:这是课堂的关键环节,检验教学目标达成的方式是多样的,根据不同学科、课型、教学内容确定,通常以检测题为主。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好检测题,检测题要尊重差异,分必做和选做,学生可自主选择。学生独立完成达标,情况当堂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对表现好的学

生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同时确定好课后要辅导的对象,有的放矢的进行课外辅导。达标结果可分组交流和全班交流。达标可安排在课堂最后环节,或在过程中分步实施。

3.状态:学生独立完成达标检测,认真严格。

五、模式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一)科学确定教学目标

制定学科教学目标体系,把各学科《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细化成每个学期、每个单元和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作为当堂达标、单元达标和学期达标的依据。课时教学目标的确定既要参照学科教学目标体系,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起点和生活经验。因此,课时教学目标要体现科学性,即目标要全面、适合、具体、明确、可操作,这是“目标导学”的前提。(具体要求见《“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备课基本要求》和《李沧区中小学生学业发展水平目标要求》)(二)转变教和学的方式

“自主学习”,学生在有效学习策略支持下,开展的自觉主动的学习。这意味着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任务清楚,学习方法明确,并且能把自我监控,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为学生的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自主协作、自主交流、自主展示、自主评价等方式。

“先学后教”,教师有效指导学生会学、乐学、学会,课堂中的主要任务是纠偏补漏、点拨引导。强调课前预习,指导预习方法、明确目标任务;激发学生已有经验,在课堂上“先学”,通过有效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暴露出其疑难和问题;在“后教”中,根据生成的问题,有效地组织好探究教学,一是要注意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活动时间,二是注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方法,实现意义建构(学

生对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个性发展。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加强课前预习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全册、单元、课时预习计划。课堂教学省时高效,合理安排“学”、“教”、“练”。教师单向讲授的时间不应超过15分钟,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剔除课堂假问题、杜绝以知识讲授代替学生能力发展,最大限度的为学生创设互动、交流、展示的空间,让学生的说和做最大化,让每一个问题在学生手里解决。坚持当堂达标,家庭作业以学生自主预习、课外阅读、技能操作和研究性学习为主。

(四)达标的内容及方式

结果性目标的达成情况以检测形式为宜,体验性目标的达成情况以课堂观察为主。达标题的设计和教学目标吻合,题目的难易、份量要适中,层次要分明,实用性强。学生测标时应严格要求,跟考试一样,独立完成,老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不同学科的达标形式不同,可以集中在课的最后达标,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分步进行。达标评价原则坚持底线评价,以基础性目标的达成为主。补标要“准”,要求当日巩固。

(五)“三定三统一”的备课要求

集备要做到“三定”:定课时、定教学目标,定测标题;“三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单元达标计划、统一教学案格式。(具体要求见《“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备课基本要求》)

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有效结合,提倡“一课三研”的备课方式,即教研组将单元教学内容分工,个人根据分工课前

自研;教研组对个人备课初案进行集体研课,修订后教研组跟进听课;课后教研组对课例进行研讨,修订成精品教学案。

(完整版)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开题报告(新)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 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如何适应学生不断变化和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培养具有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化人才,构建高效、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和谐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我们面临的迫切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自2011年开发区实验初中建校以来,广泛开展常态化的诊断式听评课、示范式教学论坛课、引领式专家指导课、展示式交流观摩课等活动,并利用教改会客厅找寻制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效益、效果的瓶颈问题。经过调研、汇总、归类分析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停留在对课改专家所提出的理念认知层面,面对新课改后不断涌现出的新问题,大多数教师没有找到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来落实新课改理念。在学习过程中,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得不到学习天性的充分释放、学习动力的有效激发、学习能力的持续提升,在自主学习、合作参与、探究体验、拓展运用等多方面仅流于形式,没有找到有效的落实新课改理念的有效方法。 本课题的提出是基于“问题”意义建构方式,源于师“导”和生“学”的双核动力,根据新课改理念,突出“教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以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为宗旨而形成的。既微观剖析,从常态化教学中发现、分析并解决那些共性的、制约性的问题,又宏观构建,探索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导学模式,按知识问题化,工作科研化,问题即课题的原则,找到一个可以持续推进课改的切入点和支撑点,有利于师生的共同成长,学生的成材、成功,教师的成名、成家,走一条返璞归真之路,走一条求实求效之路。 本课题是充分综合各流派课堂教学改革的优势提出来的,我们取其精华,舍其不足,破除文化差异制约,打破区域地域界限,还原学习本质,是基于“问题系统”牵引,源于“导、学”活力驱动,目的是构建的一种简洁易学、便于操作、容易推广的

目标任务型教学模式

目标任务型教学模式 -“网页制作技术”教学模式初探 The Task- And- Objective Mode Of Teaching Prof Yulaihu 一、引言 网上教育对各种类型和各种层次的教育所使用,对于教师,正在要求他们适应网上教学,而学生则被允许采用多种灵活的方式进行学习。于是学生和教师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他们通过网上教学可以获得那些好处呢?这篇文章的目地是探索在远程教育中如何建立适应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借鉴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获得知识。要求我们改变以往的灌输式学习,构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目标任务型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主动协调地发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理论基础 在构建教学模式时,许多人只注重模式的形式,将各种媒体或活动的种类都放到教学环节中,认为这就是新的教学模式了,而从根本上忽略了如何在教学中选择媒体、或在学习内容中搭配学习的策略。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霍曼(R.P. Feynman,1985)曾说过一个生动的例子:二次大战期间,美军曾使用南太平洋中的某个小岛,做为飞机运送后勤物资的转运点,为了表示友好,美国政府送了一些物资给当地土箸人。大战结束后美军撤走,这些土箸人希望还会有天上的铁鸟飞来送东西给他们,因此,他们在原跑道上点上火把(模仿指示灯),盖了茅屋(模仿塔台)派人守在里面,耳朵上绑了两块木片(模仿耳罩),头上再插根树枝(模仿天线),就痴痴的等在那儿,结果当然是什么也没有发生。 这些南太平洋的土箸人,千方百计的模仿形式,学足了外表,但由于不懂事件发生的原因,落得什么也没得到。我们在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时,千万不要模仿了外表,忘了实质,因此在提出新的教学模式前,我们要先来看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反对抽象空洞的精神或意识的探讨,只研究具体、可观察的行为。它将学习定义为行为的长久改变,也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关系。经过长期的实验与观察,行为主义心理学者以制约理论建立了一套有效、容易操作的行为改变程序。华森(J.B.Watson)曾很自豪的说:给我一百个孩子,我可以教他们成为医师、警察、小偷或流氓等任何职业;华森的信心来自于行为主义对教学内容的精密分析,要建立一个复杂的目的行为,他们的首要步骤就是将目的行为分析成为一个个连续而且容易完成的渐进目标,每个渐进目标再往下分析成为更细的目标,直到最小的目标对应到一个很

“135”课堂教学模式解析

“135”课堂教学模式解析 锦州市黑山县胡家镇中心小学 王晶平朱立春 一、课改的背景 胡家小学是一所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学,现有一所中心校和一所基层小学,共有九百多名学生,生源来自乡镇的二十多个自然屯,十年前,我们与其他兄弟学校一样高举着课程改革的大旗,喊着“走进新课程,树立新理念”的口号走进新课程改革,可以说课改气氛很浓厚,确实也转变了一些观念,取得了一些成果,十年来,我们越来越发现,我们对课改的理念认识不够深刻,很多方面仍浮于表面,虽然我们在课堂中倡导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可是我们的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又有多少的体现呢?虽然我们倡导着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是我们课堂中这种学习方式有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呢?我们的教师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劳动,起早贪黑,在三尺讲台上挥汗如雨,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而我们的教学质量在全县中仍居于中下游,我们困惑,我们茫然,课改究竟还要怎样改?如何才能提高我们这样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呢?正在我们为 此一愁莫展的时候,教育局于学期初召开了构建“兴趣、活跃、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动员大会,会上走在实验前列的兄弟学校及专家向我们介绍了自主高效课堂的经验,令我们豁然开朗,从2013年3月份起我校就正式启动了“兴趣、活跃、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工作,至今已有近一年的时间了。 二、模式的研究与实施 我校自2013年3月启动了“兴趣、活跃、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工作,至今已有近一年的时间了,一年来,我校围绕县教育局提出的课改精神,提出了“全员参与,人人快乐,生生合作,共同成长”的教学思想,全面开展了“自主、合作、交流”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的探究活动,积极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传统教学方法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在模式的研究与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采名校之长——借他山之石以攻玉 我们胡家小学是一所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学,教师思想观念比较滞后,如何进行课改,如何转变教师多年来墨守成规的陈旧教育思想?要想让老师接受改革,必须给予强烈的冲击。于是我校在制定好实施方案、选定好实验班、实验科目、开好改革动员大会的基础上,组织全体班主任和英语老师于3月22日带着自己心里的问题和困惑来到阜新市海州区铁路小学参观学习,半天的听课与参观学习令每位老师感慨万千,大家回来后谈认识、谈体会,讨论热烈,感慨颇多,一致认为教改势在必行。于是我们尝试着分组,尝试着对小组长、组员进行培训,但改革进行了一个阶段,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困惑渐渐显现出来,教师工作量的逐渐增加,使教师开始对教改有了抵触情绪,有的教师仍然以自己为主体,以讲为主;有的教师试着放手,但放得不够,稍放即收,流于形式,效果不佳;有的老师完全放手,结果课堂变得放任自流,课堂很热闹,收效甚微。面对面这些困难我们于是静下心来,发觉我们在课改初期虽然投注了很多的热情,但仍缺乏理论的支撑,于是我们采

除了翻转课堂,这十大教学模式一样值得模仿

除了翻转课堂,这十大教学模式一样值得模仿 今天小编在整理十大课堂教学模式时,深有感触,印证了“教无定法”,觉得这些模式都体现出了课堂教学新理念,值得学习和模仿。 一、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二、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三、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

“循环大课堂”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号进课堂,通过独学(自学)、对学(对子间的合作)、群学(小组间合作探究),形成“!”号,然后再通过展示交流把新生成的“?”号最终变成“。”号。四、夏镇一中“自学·释疑·达标”教学模式“自学·释疑·达标”教学模式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其基本结构分为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两大部分;分为自学、释疑、达标三大板块;分为学案导学、合作探究、小组展示、纠错互评、点拨拓展、提炼总结和诊断评价七个环节。自学包括学案导学、合作探究、小组展示和纠错互评四个环节。释疑包括合作探究、小组展示、纠错互评、点拨拓展和提炼总结五个环节。达标包括提炼总结和诊断评价两个环节。三大板块相互兼顾、相互关联。同时,该模式以“教学案”为载体。“教学案”是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的一体化。它是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自学·释疑·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特点,集思广益,兼融教师的个性特点而形成的,目的在于摒弃课堂的形式主义,追求课堂的实效。一方面它是教师集体备课的抓手,便于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另一方面它是学生自学的罗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五、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 “自学·交流”学习模式:从提前一天将“学案”发放给学生,新知学校即开始了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把原属于学生的思维权利通过“自学”还给学生,通过“交流”表达自我的权利。新知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报告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2143更新时间:2007-12-10文章录入:admin ] 一、前言 学科教学是素质教育主战场,文化科学知识素养也是学生全面素质中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重要性的降低,如果单纯以减少学科教学时间、牺牲或者降低学科教学质量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那很可能是得不偿失,学校也会因此而承受来自社会、家庭甚至是学生本人的巨大压力。如果课业负担没有减少的情况下再增加其他的课程和活动,势必造成原有的教育活动抢占时间,从而进一步增加学生的负担。因此,我们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决不能忽视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相反应该更加重视。在当前形势下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不仅是进一步改进学科教学方法、提高和改善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可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真正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我校就是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入手,设计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课题。他们首先分析了“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材)”等几方面之间的关系,认为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师—学生”的链条是不合理的,仅仅凭借教师的讲授学生也不可能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就学生而言,尽管有教材做依据,但他们并不清楚教师将要讲什么、怎么讲,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由于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比较注重教案内容的落实,很容易使学生沦为记笔记的机器,课堂根本没有多少思考和消化的时间;而且由于教材本身往往过于抽象和概括,对教材上的概念、原理、法则、定律及其他知识点一般只进行严密的阐述和简要的解释,而对如何分析、理解和运用知识点往往语焉不详,只能借助于各种教参,即便如此学生在预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很多困难,如目标不明,负担加重等。据此金华一中的领导和教师于1997年秋在全国首次提出了一种用以帮助学生学习的、相对于教案的概念即“学案”,并将借助学案进行教学的方法称为“学案教学法” 。从此,学案教学法的研究就作为本校的重点研究课题,集中了全校的优秀教师集体攻关,1998年在初步总结试点成果的基础上,申请并被正式确立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 我们认为,学案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中介,借助学案改进现行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模式,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和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并能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这些方面本身是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也可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保证。 本课题的研究尽管开展时间不长,但很快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1999年5月25日的《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头条从“培养学生的自主人格和主动学习能力”高度报道了我校开展“学案教学法”研究的情况,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二、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对学习策略研究的深入以及人们对学会学习或说“学会求知”的关注,中小学教育界也开始受到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强调通过改进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实现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近年来以各种“导学”名目出现的教学研究也不断面世,如“目标导学” ,“目标导向教学” 等。这

目标导学三步法

“目标导学三步法”课堂教学模式 --第五师小学课堂教学模式解读“目标导学三步法”课堂教学模式是我校在学习和运用“标、学、讲、练”、“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体验、互动、巩固”等课堂教学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反复研究、总结、提炼而形成的。 一、内涵解读。 “目标导学三步法”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以三维目标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导向,以师生活动的构建为基本形态,以达标测试为检验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通过整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采用目标性、自主性、开放性、合作性等教学策略,培养出习惯好、兴趣浓、思维活、眼界宽、能力强的学生。 二、模式解读。 1、目标导航。 2、知识探究。 ①自主学习②质疑互动③展示交流④总结提炼⑤巩固练习 3、达标测试。 板块一:目标导航 目标导航是学习目标和应用思维的导向设定。须依据课标、教材和具体学情来制定。教学目标宜根据年级、学段认知特点,分层呈现。低段学习目标一般凭借教师的情境创设,通过提问启发或思路引导等多种形式逐步呈现;中高段学习目标则可以在课前预习提示、课堂设问和课末总结中呈现或感知。 板块二:知识探究 知识探究是导学的过程与方法,这是课堂的中心环节。在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活动的前提下,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采取及时矫正的策略,有层次地呈现新知,组织学生交流和展示;通过引导、点拨等多种方法,为学生的思维助跑,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认知水平。它包括自主学习、质疑互动、展示交流、总结提炼、巩固练习等环节。 板块三:达标测试 这是课堂的关键环节。检验教学目标达成的方式是多样的,根据不同学科、课型、教学内容确定,通常以检测题为主。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好检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达标情况要当堂反馈,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并精准地把握共性的和个性的问题及症结所在。对表现出色的学生要给予及时表扬和鼓励,同时确定好课后辅导的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辅导。 三、操作流程 1、目标导航(5---10分钟) ①导入新课。 可以采用材料导入式、故事导入式、热门话题导入式、疑问悬念式导入、图解式导入、复习导入式、音像导入式等各种不同形式进行。 ②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李沧区教体局教研室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型。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经验概括化的中介,提供一种相对稳定的和具有范式意义的教学结构,有利于教师从动态上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 一、“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界定 “目标导学、活动建构、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简称“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导向,以活动建构为师生互动的基本形态,以当堂达标为检验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整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采用目标性、自主性、开放性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达到学生生命的个性发展、和谐发展。 二、构建“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掌握学习理论 (二)活动教学论 (三)建构主义理论 (四)“课堂生命说” 三、“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教学流程:目标导学→活动建构→当堂达标 教师活动:设标创境→指导尝试→测标矫正 学生活动:学标质疑→自主建构→达标巩固 四、“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一)目标导学(约5—10分钟) 这是课堂教学的初始环节,教师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或导学提纲,让学生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投入到学习中。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鼓励学生质疑,带着问题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二)活动建构(约20—30分钟) 这是课堂的中心环节,在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活动的前提下,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开展尝试活动,有层次地呈现新知,组织学生交流和展示,捕捉信息,及时矫正;通过引导点拨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思维助跑,提高自学能力、认知水平,促进学生生命的多方面发展。 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意义建构”(学生对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和“个性发展”。自主学习活动的流程一般为:梳理问题——独立思考——活动探究——协作交流——灵活运用——展示反馈。 (三)当堂达标(约5—10分钟) 这是课堂的关键环节,检验教学目标达成的方式是多样的,根据不同学科、课型、教学内容确定,通常以检测题为主。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好检测题,检测题要尊重差异,分必做和选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达标情况要当堂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对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同时确定好课后要辅导的对象,有的放矢

学导练”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实施计划书

云竹中学“学导练”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根本,而课堂教学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生命线。传统的课堂大多注重单一知识的传授,教师讲的多,学生动的少,教师成了“解说员”。所以我校必须坚定不移地进行“课堂教学正本清源,精讲强练守住课堂”的研究,坚决推进“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师的“解说员”角色转变为“教练员”角色,让学生所学知识当堂训练、当堂消化、当堂巩固、当堂落实。 二、组织机构 改革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教学,是我校目前和一段时期教学的主要工作,为做好这项工作,成立领导实施小组,确保此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顺利开展。 领导实施小组: 组长:郭卫东 副组长:李宇白俊峰王玉红 成员:郭跃峰各学科组长 三、“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哲学基础 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而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课堂教学模式,

重知识的获取过程,重体验、重合作交流、重教师的及时指导,能激起学生的求知创造欲望。 2.教育心理学基础 学生的学习不只是模仿和接受教师的策略以及思维模式,他们要用现有的知识去过滤和同化来自学习环境中的新信息,整合或重建原有的知识结构,并在迁移应用中得以优化和发展。根据这一理论进行的“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课堂教学设计,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优化教学过程。 四、“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教学法是在传授知识并发展思维的启发式教学法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是我国近年来教学改革中重在培养自学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五、“学导为主,讲练结合、当堂落实”教学法的特点 1.变“教案”为“学案”和“练案”。改变以“教”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确立以“学”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变“教案”为“学案”和“练案”,将“学案”和“练案”建设成“导学”的有效载体。 2.变“教学”为“导学”。改变“以教定学”的教学策略,确立“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教学策略,变“先教后学、师讲生听”为“先学后教、生学师导”。

“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

“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 太谷二中 模式概要 “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从2008年开始已试行了五年,五年来在中央教科所及省、市、县课改专家的指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尝试、探究下,初步形成了正确的理念及学导行为,为规范实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为了进一步规范全校师生实施“三·五·三”学导型有效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依标施教,以学定教,先学后导,问题评价”,体现“先学后导”的核心理念,使全体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始终处于“自主、合作、探究”的激情状态,确实提升“三·五·三”学导型课堂的品位和质量,为每名学生因“三·五·三”学导型课堂终身受益而奠基。太谷二中制定了“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办法。 一、师生必须确立的课堂先进理念 1. 依标施教,以学定教,先学后导,问题评价。 2. 对学导型潜心研究就是对自身专业发展负责。 3. 善待学导型课改就是在善待自己的未来。 4. 善待改进学习方式及评价方式就是对课改负责。 二、“三·五·三”学导型课堂基本内涵 太谷二中“三·五·三”学导型教学模式,在学生行动上突出如何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在教师行动上突出如何引导、指导学生研究学习。 “三?五?三”学导型教学模式的第一个“三”为课堂的三种课型即“问题生成学导课”、“问题展示解决课”、“问题拓展提升课”。“五”为三种课型中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即“情境设置”、“自主合作”、“展示交流”、“师生互导”、“拓展提升”。“三”为支撑三种课型的三个评价单,即“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解决—评价单”、“问题拓展—评价单”。 这三种课型之间紧密联系,以螺旋式动态相互支撑。五个环节之间相互促进,三个评价单相辅相成,他们彼此之间融为一体,相互交错,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于课堂。 三、“三·五·三”学导型课堂三种课型的模式 1. 依标施教:问题生成学导课——教师根据对课题三维目标的准确把握,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深入文本,感知内容,体验意义,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材、教师教学用书、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和学生实际,在充分讨论及探究的基础上,提前制作“问题导读—评价单”,课前统一发放给学生,学生借助此工具单,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成效的自主学习,从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尝试训练题等,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记忆、提取信息的能力,实现有效预习,问题评价。 基本程序: 一是学生通过六动预习法进行20分钟的结构化预习,学生自学后根据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对“问题导读—评价单”预设的目标进行思考,找出重点、难点、疑点。 二是自学完成后,学科长组织组内成员围绕自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几点心得体会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几点体会 一、导学案的作用 主要在导学式教学,让学生的学走在教的前头,把学会学习的理念和要求,有效地落实和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正是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设计和展开教学过程,它既是学习的路线图,又是思考问题的路标,把发现问题、研究和初步解决问题置于全过程,把导学指向学生的自我建构。同时,它是一种方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服务,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导学案应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在思维方式上给学生以引导,使学生真正完成从“要我学”——“我要学”——“我学会”——“我会学”的过程的重大改变。 二、导学案的关键是编制 (1)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备好学生是目标、基础和关键,即教给谁学,如何去学的引领;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对学习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设想。(2)知识问题化 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最好是填空。使学生通过学案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3)问题层次化 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

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是能动的,必须是一目了然的,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不能雾里看花。各层次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即由此可以及彼。一般地讲,要做到依托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了解概念,推演定理,应用定理,完成典型例题,基本做好目标检测。(4)情感----潜移化 三、导学案的使用 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案: 1.课前必须按导学案的要求去自主学习,才能保证课上充分的互动。使用导学案必须坚持三个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2.课上互学、高效利用:课堂交流离不开导学案、课堂展示离不开导学案、课堂生成离不开导学案、课堂引导、点拨离不开导学案、学后反思离不开导学案、复习备考离不开导学案。 3.学案检查、及时到位 课下必须依据教师点拨,课堂互动成果修订导学案,要在学案后的空白处写后记。每隔一段时间,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1.教师在拿到学案以后,必须进行二次备课,备课要达到两个目的:(1)是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学案进行修订,达到学案的最优化;(2)是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学案,将教学案真正个性化。 2.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五放手”: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和

《目标导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目标导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目标导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是我近五年来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在学校教研室的指导下,我坚持以研究为突破口,从确定方案、理论学习、前期调查,到后来的贯彻实施,总结提升,具体深入地开展研究活动。在一次次的学习、实践、研讨、交流、改进、调整中,我真实地听到了自己成长的脚步声,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将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研究的背景和原因: 国家《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转化。基础教育长期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主要以静听、静观、静思的方式进行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其活动形式主要是大脑机械记忆的活动。在这种方式下造成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相互竞争,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缺乏群体的合作性,学习无兴趣,无动力,不会学习,不会关心,不会交往,自我封闭等等,影响了学生全面、健康、主动地发展,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1世纪的中国,需要富有主动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来建设,21世纪的教育发展模式必须为学生提供更为宽松的自主发展空间。只有让一代新人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合作尝试中学会负责,在参与中发展自我,才能使其具备主动发展自己,积极完善自己的基本素质,才能使教育走向有效和成功。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改善学习方式是课改目标之一,现行的课堂教学,存在很多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和方法, 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研究科学课堂教学原理;努力形成科学课堂教学策略体系;不断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最终达到科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

基于“目标教学”理论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目标教学”理论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目标教学”是以任务目标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活动。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中,通过“目标教学”模式的设计,使学生能够将已有的知识与当前学习的知识结合起来共同完成一项具体的教学任务。任务的设计体现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而任务的完成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探究的过程,从而使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得以贯彻实施。 关键词:教学模式;目标教学;任务目标 高校开设计算机基础公共课已经有十多年了,在此期间很多从事教学的学者专家就教材建设、教学资源、教学案例、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践活动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课程改革。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信息技术能力日益增长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高速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着基础教育将信息技术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之中,随着高校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的逐年提升,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与此同时,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非零起点教学模式的改革前所未有地成为一线教师所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将就该课程教学模式设计过程的理论与实践进行论述。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的问题 自2003年以来,笔者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参与国内多所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状况的调研。通过调研发现,国内绝大多数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基本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各自为政的学习方式为主、软件操作命令介绍为主。学生被动地听讲、被动地看演示文稿、被动地练习实验操作、被动地应付纸介质试卷考试,计算机知识体系的实践性、实用性、探索性和趣味性没有充分地体现出来。加之教师忽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机械地执行既成的教学计划,重复讲授学生原本已了解的知识内容,学生对该课程的接受程度不够理想。 在对部分学校2003年到2006年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调研分析中,共计64个班级的3 340名被试学生的调研数据反映: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满分为5分)平均值为4.139,而对教师的评价平均值为4.242,显示出学生对课程的评价低于对教师的评价;而两者的差异性检验sig=0.000<0.05,表明差异性显著。 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改进教学效果,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设计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导讲练展示与点评教学模式解析

安字营镇“导讲练展示与点评”教学模式解析安字营镇地处三县交界地带,南北狭长,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制约了教育的发展,教学设施落后,生源基础较差,在我县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旧的课堂教学方式与新课程理念的矛盾、教学内容多与课时紧张的矛盾日渐凸显,开足开齐课程后,每科课时相对减少,如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及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我们认为“提高课堂效率”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由之路。我们认为教学效率不单单指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它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的教学质量和成果。从教学投入与所花时间、精力、资金和资源对比,可以看出,达到相同的教学质量和成果所需教学投入越小,则教学效率越高,若我们能够尽可能地减小课堂教学中无效或低效的成分,尽可能地减轻学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能,我们就能打造出高效课堂。因此,县教研室提出了“六种要求进课堂”的指导性要求,(即导学与精讲进课堂、导练与自主练进课堂、导动与明显的学生活动进课堂、电教手段或教具、学具进课堂、多种形式的激励手段进课堂、学生小展示和师生小点评进课堂)为了安字营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打造高效课堂,同时也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近几年安字营镇中心校不断加大教改力度,努力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努力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率,并结合安字营镇实际稳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打拼,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但被动的局面依然存在。为此安字营镇中心校提出了““导讲练展示与点评””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八字”教学模式。 一、模式名称:“导讲练展示与点评”模式(导学、精讲、练习、展示与激励性点评) 二、模式结构: (一)六大环节:导学、自主学习(探究)、精讲、总结、训练、展示与评价(二)六大步骤 第一步:复习回顾(或创设情境);出示目标 第二步:自主学习,掌握基础;合作探究,归纳小结。 第三步:典例精讲,针对训练,释疑解惑,点拨提升。 第四步:畅谈收获,完善体系。 第五步:达标练习,落实双基,实现堂清。 第六步:根据教学内容和练习情况进行小展示与小点评。 三、环节阐释: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学案的编制,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落实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学案的作用、发挥学案本身的价值则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的核心。我们认为,这种借助于学案进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一种主体性的教学活动,它尽可能缩减教师的讲授时间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讨论和相互质疑。我们在实践中大致采用了三种具体的教学程序。 1.诱导式:提问—讨论—归纳—练习 诱导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新授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提问和讨论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做全面的讲解,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归纳环节是在讨论的基础上作出的,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我们一般要求由学生自己来阐述最后的结论。 实际上,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这种教学环节的设计实质上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认识,完善和纠正各种错误的观念和观点。这种课型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 2.开放式:质疑—探究—小结—应用 开放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单元复习课,目的是为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学会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具体的问题解决活动,带有研究性和实验性。此种课型的学案所涉及的知识往往是一些高级知识,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也往往具有开放性,甚至没有唯一正确答案,要求为学生介绍一些适当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在教学指导上常常采用合作学习和交互教学方式,教师一般扮演帮助者、启发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教师要充分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不受限制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环境和机会(质疑),提供必要的探究条件和手段,让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或实验验证所学的知识和所提出的解决问题方案。 开放性学案导学教学不限于一个课时,也不一定全部在课内完成。 3.技能式:示范—尝试—评价—作业 技能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和教学,特别适合于理科课程的教学。教师或者学生的示范不是简单的习题演算,而必须是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尽可能完全地展示给学生,这里借鉴了近今年来关于认知学徒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尝试不要求学生能够即刻解决教师或者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主要目的在于能够通过尝试让学生充分暴露在认识的不足或者知识体系上缺陷,以便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调整教学进展和教学内容。评价环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和验证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可由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案通常以问题为核心来进行组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以学案中的问题为线索来组织教学活动。 上述三种教学模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和价值,而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教师的教学活动实际上都是为了学生提供一种促进知识学习和运用的环境和条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自主性的发挥。

小学语文课堂目标教学模式操作特点探析

小学语文课堂目标教学模式操作特点探析 发表时间:2015-01-13T13:36:04.91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5年2月总第196期供稿作者:潘素萍[导读] 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的基础工具性学科,其课堂教学呈现为一种以课文为凭借。潘素萍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南菜园小学075000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的基础工具性学科,其课堂教学呈现为一种以课文为凭借,以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和发展智力为内容的综合性训练结构,决定了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课堂模式的特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综合 目标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前提测评——认定目标——导学达标——形成测评。一般来说,各学科的课堂教学都可以按这一基本模式安排教学,同时还要依照学科特点灵活运用,做到教学模式的学科化和课型化。 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的基础工具性学科,其课堂教学呈现为一种以课文为凭借,以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和发展智力为内容的综合性训练结构。这决定了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课堂模式在操作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前提测评,调控教学,及时补偿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B.布鲁姆提出了影响教学效果的三个主要变量:认知前提能力、情感前提特征和教学的质。他认为,这三个变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分别占50%、25%和25%。前提测评的目的,在于对学习新课的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征进行诊断性检测,检测学生学习新课的知识、技能基础和情感基础,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偿学习,使学生进入学习新课的最佳状态。小学语文教学的综合性训练结构,使得教学过程比较复杂。其它学科,如数学,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往往比较单一,要么集中于一个知识点上,要么是互相关联的几个知识点,前一个知识点是后一个的准备,而后一个知识点是前一个的发展,其前提测评集中进行比较好。 小学语文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总是好几个,涉及的训练点多、面广,既有词句段篇训练,还有听说读写训练。训练过程是以课文中心思想为中心的环形训练内容的推进,而在各个阶段又各有所侧重。这样,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中,前提测评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往往不可能集中进行。因此,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前提测评,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能集中的就集中进行,不能集中的就按教学进程分散安排,做到集中测评与随机测评相结合,及时进行补偿矫正。 二、认定目标,发挥其导向、激励、调控等作用 “认定目标”这个环节,我们过去称为“展标”。为了更加准确地体现目标教学的特点,改用了“认定目标”。“认定目标”指的是学生知道自己在这一节课中学习的目标。这一环节,对学生自己来讲是一个认可的过程,是使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成为为自己学习定向的目标的过程。为了充分发挥认定目标对教与学的导向、激励、调控作用,我们认为认定目标可以按照这样几个层次进行: 1.起动认定,粗知目标。就是在新课开始前组织认定目标。此时认定目标,学生只能是粗略地感知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起定向作用。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认定过程,激励学生为达标而学的信心,使之心中有数。 2.同步认定,细知目标。就是随着新课的进程,适时告诉学生正在学习或将要学习的目标。这是进一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导向和激励,也可以根据同步进行的反馈活动,调控教学。这时的认定目标,已不是粗略的感知,而是与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的理性认识了。 3.小结认定,深知目标。就是在教学结束前,结合教学小结,对照教学目标对学生达标情况进行一个简要的评价。这次认定目标,是从整体上对教学目标的概括,既是对本节课教学的再一次导向,又是对必要的矫正、补救活动的激励。小结认定应该实事求是,不走过场。 三、导学达标,分段达标 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体现了目标教学的理论,适用于各个学科。在具体操作上,基本模式的学科化和课型化,主要体现在“导学达标”这个环节上构建的学科达标模式。 构建小学语文学科达标模式,要遵循这样三个要求:1.要以目标教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2.必须遵循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3.小学语文达标模式宜简不宜繁,要依据小学语文教学的构成和教材课型的特点,集中概括为几种模式。我们把小学语文教学构建为阅读(包括看图学文、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作文(包括说话、写话)和练习(包括写字和基础训练)三类达标模式。 四、形成测评,及时矫正补救,调控教学 与前提测评一样,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形成测评,往往是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某个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步进行的。因此,也就根据具体情况做到集中测评和随机测评相结合。 在形成测评的形式上,要根据教学目标和知识能力本身的实际来决定。主要有:答问、讨论、朗读、各种形式的书面测试等。答问、讨论、朗读不可能一下子有许多人参加测试,这就要恰当地确定人选。一般来讲,答问、讨论、朗读应选中下等学生,因为他们往往可以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映大多数学生的达标情况。那种以优等生流畅的答问、朗读包办代替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是不可取的。 对反馈回来的未达标或未全部达标的知识,要尽量做到及时矫正补救。从控制论观点讲,目标教学是一种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有序的微观调控。“有序”主要指教学目标的能力水平层次和有序的达标教学层次。实现“微观调控”则是通过形成性评价反馈达标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对学习的失误和缺陷及时矫正补救,使绝大多数学生达标。这种调控可以在课后,一课课文或一个单元教完后进行,但是大量的应在课堂上及时进行,尽量做到当堂达标。这就是向40分钟要质量,或者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案导学的定义及实施方案

学案导学的定义及实施方案 一、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 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联结,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因此,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学案导学解释: “导”就是指导,导学案就像旅游时候的导游图,它带领学生从入口进入,随着我们的指导的标志牌,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同学的帮助,可以自己找到最后的出口,完成课程的预习,这就是“导”的作用。它一方面可以对课本知识制定出明确的要求,哪些知识是我们应该记住的,哪些知识是我们难以理解的。要记住的知识直接指出来,难以理解的给学生指示方法,理解它与以前哪个地方内容相似,这就是指导。 “学”就是指导学案为了方便学生学习而设计的,为什么方便学习呢?因为我们在制定导学案的时候,给学生设置了一些梯子,本来坡度非常大,我们把坡度变小。大的问题化成小的问题来做。 “案”就是一种方案,就是学生学习的时候的一个方案,不是知识、题目的 简单堆积。 二,学案导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更为完善的学案导学的理论依据。 2、以学案导学为媒介,研究真正走进新课程的具体办法。 3、研究学案编写和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总体模式。 4、研究学案编写和应用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特色模式。 5、研究学案导学评价标准。 6、研究学案导学阶段性成果,即对教学质量产生的影响。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原则。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实验法、问卷法、调查法、统计法、分析法。课题研究的原则有如下三点: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应根据现代认识理论的成果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根据教学实际,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认识特征,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案;实践性原则。注重实践探究的重要性,理论联系实际;活动性原则。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教学,以异彩纷呈的活动来构建学生的主体能力。五、研究过程。(一)学案导学实施前的准备。为了能使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为全体教师接受并开展下去,我校在改革伊始就在物质上、

“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反思-

“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反思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近年来,我们以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构建数学“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及时的反馈矫正措施,辅之以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方式,让学生在目标的指导和激励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 1.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指出:“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和合适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可达到掌握的程度。”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综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方式,让学生都能在目标的导学下开展例外程度、例外方式的学习活动,有用解决统一教学与个别需要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要将反馈矫正与评价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肯定和帮助,使教学成为学生认识结构不断完善的过程,让全体学生人人都品尝到胜利的怡悦。 2.课堂教学必须提高学生的素质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凿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的落实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同时,教师还应根据教学目标,利用情感等因素,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导向下,积极主动地开展认知活动,实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3.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的发展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通过个体的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理解所学知识,获得例外的发展。 二、“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我们把“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分为“复习铺垫,激趣明标”“导学施标,导练达标”“当堂检测,反馈矫正”三个环节,下面以“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教学为例,详尽说明这一操作程序。 1.复习铺垫,激趣明标 课堂教学中,复习的目的是为了唤起学生相关的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铺路搭桥,并对个别知识掌握欠佳的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在学生做好学习新知识准备的前提下,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有用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及时引入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新知前,教师可设计以下的练习。 (1)说出下面每个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算出它们的面积。 (单位:厘米) 【补充说明:①长方形长20厘米,宽10厘米;②平行四边形的边长为20厘米,高为10厘米;③三角形的底边长20厘米,高为10厘米。】 (2)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通过这两题的复习,使学生做好学习新知的准备。接着,教师出示一个梯形(图略),并提问:“你能计算出这个梯形的面积吗?”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想知道哪些知识?”学生纷纷回答:“想知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想知道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如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教学,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了探究的欲望。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可以运用已学过的哪些知识和方法来探究这些问题?”这样可使学生的学习更具针对性,更会学习。 2.导学施标,导练达标 这一环节是整节课的中心环节,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再广博收集反馈信息,并及时给予评价、矫正,逐步实现教学目标。如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可采用下面几个步骤。 (1)自主探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