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3课)及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3课)及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3课)及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3课)及答案

专题六第3课

1.(2014·西安一中)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是()

A.以民意制约权力B.以权力制约权力

C.以道德制约权力D.以权利制约权力

【答案】 B

【解析】孟德斯鸠的思想是三权分立,即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所以他认为防止专制的关键是B项“以权力制约权力”。A、C项错误,不符合权力制约权力的思想;D项错误,权利和权力含义不同,前者属于法律上的概念,后者则属政治上的概念。故应选B。

2.卢梭认为“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了()

A.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B.专制统治致使人民贫困和遭受奴役

C.争夺食物是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

D.奴役与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答案】 A

【解析】由“一个人拥有两个人食粮”“平等就消失了”“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可知,私有制引发了人类不平等,故选A项。

3.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指出:“主权是不可分割的,不可转让的,而且它在本质上就存在于共同体的全体成员之中。”“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主权在本质上是由公意构成的,而意志又是绝对不可以代表的。”该思想家主张() A.建立完善的代议制B.由人民直接行使主权

C.为防止独裁应分权制衡D.个人意志即主权

【答案】 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主权“存在于共同体的全体成员之中”是由公意构成的“是绝对不可以代表的”等有效信息可以看出,材料主要表达了主权在民思想。A、C、D都与材料信息不符。

4.狄德罗《百科全书》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此言论体现的主张有()

①个人自由②权利平等

③联邦共和④主权在民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意在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狄德罗是启蒙运动时法国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是启蒙思想的集大成者。但是在题干材料信息中不能体现联邦共和的主张,因此应该排除含③的选项;而①②从题干材料的前半部分中体现,④在题干材料中后半部分中体现,故正确的答案是B项。

5.在法国大革命中沦为阶下囚的国王路易十六读完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后,不禁喟然长叹:“这两个人毁了法国。”这说明了启蒙思想()

A.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彻底解放B.导致了法国的政教分离

C.对法国大革命起到了动员作用D.否定了法国的等级制度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伏尔泰和卢梭使自由、民主和平等观念深入人心,为法国革命做了最充分的思想动员。答案为C。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艾赛亚·柏林曾说:“牛顿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同时,它从他那惊人的成果中获得了信心并由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材料二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材料三(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材料四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变化。

(3)归纳指出材料四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同时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

【答案】(1)起因:以牛顿力学思想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的兴起促成启蒙运动。

(2)含义: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抨击天主教会,反对专制;提倡真理、正义、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变化:从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从崇拜人性发展到崇拜理性)

(3)看法:开启民智。局限性:仅凭假设与推理来构想学说;看不到经济与社会的辩证联系。

1.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答案】 A

【解析】启蒙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注重人性,反对专制,故应排除B、C、D三项,选A。

2.(2014·南昌二中)启蒙运动促进了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启蒙思想家有许多共同主张,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其中伏尔泰与卢梭的某些主张可以说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最主要表现在()

A.是否信仰上帝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是否反对君主制D.是否反对私有财产

【答案】 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伏尔泰和卢梭是启蒙运动中法国的代表人物,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对封建主义和宗教迷信,故排除A、B;卢梭认识到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但反对废除私有制,伏尔泰不反对财产上不平等,故排除D;伏尔泰主张“开明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卢梭主张暴力革命,推翻封建政权,建立民主共和制。故选C。

3.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的学说”的提出者是()

A.孟德斯鸠B.狄德罗

C.洛克D.伏尔泰

【答案】 A

【解析】由材料“美国……运用18世纪”可联系美国1787年宪法中三权分立原则,此理论的提出者是孟德斯鸠。

4.德国哲学家康德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两人的阶级属性不同

B.两人对人民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C.两人对待民主和自由的观点完全相反

D.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答案】 B

【解析】材料中康德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而卢梭主张人民有权通过暴力推翻政府,说明两人对人民获取自由权利的手段观点不同。

5.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关于二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包含着对传统儒学的扬弃

B.欧洲启蒙思想为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

C.二者都提出了对未来社会政治制度的建构

D.二者都体现出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理解。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并没有摆脱儒学范畴,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但并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欧洲的启蒙思想批判专制,并提出了三权分立、社会契约等思想,对未来社会提出了构想,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舆论的准备工作。

6.人文主义思潮注重人的个性,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对近代世界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材料二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结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材料三

(1)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反对的是什么,即思想家们的矛头对准什么?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孟德斯鸠的学说产生了什么影响。

(5)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在材料三所列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一部?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1)人文主义肯定“人”,提倡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和教育的发展;人文主义有助于摆脱神学的束缚,形成自由、平等、民主的进步思想,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2)天赋人权、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

(3)①文艺复兴:反对封建神学,主要是思想上的封建神学思想。

②宗教改革:反对教会权威(即教权)。

③启蒙运动:反对教会权威,更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4)其分权制衡的思想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5)选《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理由:启蒙运动是近代中国先进思想的理论来源。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理由: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选《法国革命论》;理由: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知识点整理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1.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a) 如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b) (1)国防科学技术领域(最为显着) ①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②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④1970年,用自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成为我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 (2)医学: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农业科技: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b) (1)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意义:这个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

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b) (1)空间技术领域 ①1984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随后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 ②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③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卫星发射市场。 (2)运载火箭研究 ①1980年5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②1999年11月以来,成功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五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和回收试验。 ③2003年10月,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3)作用: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 一、智者学派 1、智者学派出现的背景 ①古希腊经济的繁荣②民主政治的发展③人的地位的提高 2、代表人物及主张 (1)普罗塔戈拉 代表著作:《论神》、《论真理》和《论相反论证》 思想主张:①反对迷信,强调人的自由。 ②强调人的价值,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③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 3、影响 积极: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②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③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起源、发端) ④推动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消极:①从认识论角度来说,它带有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倾向。 ②过分强调个人价值,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 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二、苏格拉底的主张(核心:理性自由) 1、背景:①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②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2、主张:①认识你自己②有思想力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③美德即知识 3、苏格拉底之死体现的人文精神 体现了遵守法律,捍卫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等人文精神. 4、苏格拉底思想的影响 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人生而平等 1、斯多亚学派的哲学主张 ①“逻各斯”(Logos )是最高理性②人与生俱来带有理性 ③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④人生而平等 2、斯多亚哲学兴起的意义 3、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四、问题探究 1、古希腊人文精神兴起的原因 提示:(1)原因 ①经济上:古希腊发达的工商业及城邦经济的繁荣,为古希 腊人文主义兴起奠定了基础。 ②政治上: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重视公民的个人价值,强 调培养公民的责任感,是人文主义精神兴起的政治保证。 ③文化上:形成思想自由、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文化传统。 ④社会环境:开放、冒险的海洋文明,造就了希腊思想家追 求平等、诚信、不断探究的品质。 2、古希腊人文精神兴起的内涵 (2)内涵 ①把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再到认识人自己。 ②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 ③强调人的价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④重视知识的作用,强调好学深思,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3、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的主张 助力通关] 1.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的主张 提示:

【学霸优课】2017历史一轮对点训练05-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如何对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有的针锋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 ) ①苏格拉底②亚里士多德③朱熹④李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中西方思想家思想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只是阐述了知识和美德的关系;而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学说中,则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三种状态,过度、不及和中间”,因此,他极不赞成放纵欲望的行为,提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不知自己的过失是最大的病痛;中国宋代的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明朝李贽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故正确答案为D项。 2.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最后闻,说“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继而他对学生笑着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这个故事反映出( ) 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美德的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

D.理念是万物本原 答案 C 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苏格拉底通过实际行动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不偏听偏信,故C项正确。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精)

考点1 人是万物的尺度 (1) 考点2、人性的复苏 (7) 一、文艺复兴 (8) 四、宗教改革: (13) 考点3 启蒙运动 (18) ▲易错知识点 (30) 【高考题】 (32)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考点1 人是万物的尺度 I、考点和要求 一、考点 (1)智者学派 普罗塔哥拉的思想主张 (2)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二、要求 知道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了解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主张;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II、基础知识梳理 一、智者运动(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 1、出现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

(此时中国为战国时期) 2、出现原因(背景): (1)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和平民地位的提高; (2)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3)个人主义的成长; (4)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3、内容: (1)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传统; (2)关心与人类自身更加密切相关的问题。 4、特点:(1)-(4)P90 5、主要代表:普罗塔哥拉 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表现出人文主义倾向),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6、评价: (1)智者运动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表明希腊人已清楚地意识到人才是社会舞台的主角.) (2)是在原始宗教…… (3)智者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智者运动是西方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4)普罗塔哥拉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积极:智者学派强调人是客观事物的主题,否定神或命运等超自然对社会产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具有高度的自信,从而成为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局限:(1)把人的感觉看成是真理的标准,含有主观唯心主义成分; (2)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同文艺复兴有相似之处) 二、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1、地位:是人类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被马克思成为“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2、主张:(1)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高中历史必修三高考题专题一

第1课百家争鸣 (2012·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 【解析】题干中反映的战国时期孟子的有关施政中君民关系的论述,其认为统治者能做到“礼、义、信”则民治,因此,B项正确;A项是儒学思想可以体现的,但与题意不符,如民贵君轻、君舟民水;C项是荀子观点,题干无从反映;D为孔子思想,题干也无从反映。 【答案】B (2011·安徽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 图3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①迎江寺,曾名“古万佛寺”,属于佛教思想,不符合题意。②徽州牌坊群中的贞女坊体现了儒家思想三纲五常的内容,符合题意。③涡阳老子庙供奉老子的神像,老子属于道家的思想。④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肃祠”,“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这个含义也属于三纲五常的内容。所以②④体现儒家伦理思想,故选B。 【答案】B

(2011·上海单科·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 【解析】A项爱无差等是墨家的思想。C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治国方针,D项存天理,灭人欲属于个人修养问题,帮故排除A、C、D三项;B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又符合儒家思想。 【答案】B (2010·浙江文综·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 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制天命而用之”和“天行有常”是荀子的思想,排除B、D项。选项A出自庄子《南华经》,原文是“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意指上古时的有识之士顺应自然,不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或去影响自然,典型体现了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道德经》,“刍狗” 指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在祭祀之前,人们对它敬若神明,祭祀一结束,就被丢弃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慈,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主旨是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 【答案】A (2008·上海单科A组·2)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 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 【解析】从材料中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可以看出这一思想主张“法治”来教育和管理人民。因此是法家的思想。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教学设计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教案设计 "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语)。今天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要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更新,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因此,对今天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的目标。我校正在实践的“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适应了这一需要。本节课就是基于此而设计的。 一、教案目标 ()知识与能力:对西方历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学习,以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和西方文化的精神特质。掌握代表人物、代表作和思想主张,并能够进行对比和分析。着重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提高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课前,利用自主自习时间指导学生完成上节课下发的学道(见附)。课上,运用我校“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七环节,组织学生展示,完成复习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名言的剖析,认识到其具有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倾向,从而更加明确:并非每一句出自伟人或哲人的话都是绝对的真理。我们应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对所有问题都应采取历史地、辨证地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二轮复习课,这一专题主要阐述从古希腊至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个时期人们对“人”的理解,并由此而产生不同的运动。本专题的基本脉络是:西方人文精神起自古希腊时期;到中世纪,人文精神失落;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再度弘扬;近代启蒙运动则使人文主义思想有很大发展。《课程标准》规定本专题基本的学习要点有: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重点:各时期人们对人文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表现形式的不同之处 难点:“人文主义”本身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是学生学习的弱点和盲点。所以通过创设情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三、教案对象分析 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一专题主要阐述从古希腊至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古希腊智者以“人”的眼光考察一切,揭开了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重视人的理性,使人文精神得到升华;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既是对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复苏与催生,更是对近代人文精神的谋划与发展;在以反宗教迷信和神学专制统治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宗教改革以蔑视权威的创新与勇气,把信仰自由全部诠释为近代人文主义的平民化过程;启蒙运动高举理性大旗,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公正健全的法理社会来保护个人的利益和各种权利,理性主义成为了人文精神走向成熟的标志。 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走向以人为中心并促使人觉醒的过程。它提倡民主与科学。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和科学实验精神,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成为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导航灯。 我主要结合高三学生的特点,针对目前的高考模式,运用我校的课堂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求对所学的历史知识、历史材料进行重新整理并分析先请学生自行解决,然后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相互解决(即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或合作解决,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之后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利用材料设置历史情景,提出历史问题,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命题规律 该专题主要阐释了自占希腊罗马以来两方人文主义精神兴起和发展的三个阶段,是一个理论含量很高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单元。从内容看,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都是新课程高考的主要内容。从命题角度看,往往以时代背景为依托,引人人文思。人文精神的理解把握;还要注意启蒙运动对中国及西方国家民主政治化的作用、中国民主思想与西方民主思想的比较。 2.题型推测 高考中可能会以选择题为主,其中古希腊的内容属于新加内容要被关注;建议要适量的训练材料解析题和开放性的题目。尤其关注思想史部分的纵横向比较与延伸,并与政治经济领域的内容相结合,尤其与政治制度方面的结合。 3.热点问题 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然后分清和理解人文精神发生、复兴到发展成熟的三个阶段及其所对应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在宏观掌握人文精神发展的线索的伺时,注意理解人文精神不断丰富、发展的内涵;认识仁人志士为实现人文思想而进行斗争的精神及对社会进步发展的积极作用。 结合现代教育所提出的人文素质的培养要求,加强、加深对人文素质的理解。 Ⅱ.重点知识再现 一、人文主义的产生 (一)、智者学派 1.历史背景: (1)、经济政治条件:前世纪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繁荣,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政治文化中心。 (2)、面对人在社会中日益突出的中心地位,有些学者开始把研究重点转到人本身。 2.概况:前5世纪 (1)、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 (2)、研究领域: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究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以人的眼光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等。 (3)智者学派思想主张 ①普罗泰戈拉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至高无上。 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道德都是认为的产物,其约束力也是相对的,一切都要以人为尺度。 ③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 3.智者学派的影响 ①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 ②某些思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③它关于奴隶制度不符合人性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二)、三大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1、苏格拉底:强调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 (1)主张:①道德上:针对时弊,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美德即知识,知德合一。(时弊: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②善是人内在的灵魂,教育对德性同样重要,可以使人认识已有的美德。③政治上:反对过激民主政治,支持寡头政治。 (2)苏格拉底心中优秀个人应具有的必要素质: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富于教养、崇尚理性。 2、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 他的《理想国》分成三等级:贤哲统治、武士保卫、农民手工业者生产 评价: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 3、亚里士多德(人称散步的哲学家,最博学的人) 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强调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②创立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充分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高中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 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高考历史(必修三专题六)1人是万物的尺度

必修三专题六:1、“人是万物的尺度” 一、选择题 1.(2011年12月北京顺义区15题)古希腊的人文主义的主张与近代西方的人文主义的主张相同之处是A.摆脱神的束缚 B.提出天赋人权 C.要求民主自由 D.肯定人的价值 2.(2012年2月西安五校一模28题)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这表明苏格拉底 A.反对直接的民主B.反对手工艺人参与国家政治 C.反对问政于民D.反对当时评判政治好坏的标准 3.(2011年11月蚌埠市期中24题)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据此他主张A.让每个成年男子都参与国家管理 B.人类是自然界中最高级的 C.国家应由少数精英分子来治理 D.人类是有能力认识自然的 4.(2011年9月汕头市四校联考15题)“欧洲从希腊继承了什么?继承了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这里所说的“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是指古希腊的 A.公民大会的辩论机制 B.轮番而治的管理模式 C.人文主义和民主政治 D.人民主权的观念 5.(2012年1月蛙埠市一模11题)苏格拉底曾说:“我认为,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而不应根据多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苏格拉底批判雅典民主制的弊端B.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C.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度D.苏格拉底认为知识等同于法律 6.(2011年12月山西诊断8题)智者学派是公元前5一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他们以雅典为中心,周游希腊各地,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的训练,教授参政治国、处理公共事务的本领。由此可见,公元前5一前4世纪的希腊 A.诸侯割据,城邦民主制发达 B.社会剧变,政治派别众多 C.思想民主,人文色彩很浓厚 D.中央集权,重视思想统一 7.(2012年1月佛山一模19题)西方学者麦马虹在总结西方从古希腊至今两千多年来的幸福观时指出: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幸福等同于;启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文中的空白处是 A.智慧和德行B.民主与科学C.金钱与权力D.法律与宗教信仰 8.(2012年1月湛江市一模19题)下列关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比较,符合史实的是 A.两者都是民主政治,主权在民B.两者都拥有发达的农耕经济 C.两者都长期保持小国寡民状态D.两者都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9.(2012年1月太原市期末8题)针对雅典民主制度,苏格拉底说:“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这表明苏格拉底() A.反对民主制度B.主张人民主权C.反对直接民主D.主张君主专制 10.(2012年1月茂名市一模19题)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各写了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论文,其中观点正确、论证严 A.甲B.乙C.丙D.丁 11.(2011年9月安徽泗县高三质检4题)伊索克拉底说:“雅典已使‘希腊人’一词不再表示一种种族,而表示一种精神面貌。”下列能代表雅典人“精神面貌”的是() ①漫长的海岸线,风光旖旎②集体管理的民主制度

三年高考(2017-2019)历史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5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专题05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考点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32,4分)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 A.神B.自然 C.人D.政治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强调的是美德即知识和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柏拉图强调的是理念论;亚里士多德强调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三者都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1.(2018年4月浙江选考,19,2分)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推崇教会文本的权威,崇拜圣徒,有学者批判道:他们“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这反映了该学者主张 A.人性解放 B.政治启蒙 C.禁欲主义 D.与上帝对话 【答案】A 【解析】“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这一说法说明该作者具有人文精神,肯定人的个性解放,故选A;题干信息与政治无关,也不是禁欲主义,也没有与上帝对话的含义,故排除BCD。 2.(2018年11月浙江选考,30,2分)【加试题】斯多亚学派创始人芝诺认为一切事物都与自然为一体,宇宙国家不分种族与阶级,人皆平等。塞内卡亦认为“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

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上述哲学家及其主张所表达的思想 ①成为近代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来源 ②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③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的思想传统 ④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宇宙国家不分种族与阶级,人皆平等”“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等信息,可以说明其思想主张人是平等的,体现了所有人类都拥有同等的权利,故成为近代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来源,①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的人民主权思想,故②错误;材料强调“人皆平等”,强调人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这是对古人类自身理性思考后的结果,是对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对理性的迪拜的继承,故③正确;材料并没有强调和突出人类的主体地位,④错误。结合以上得出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 1.(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2,4分)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答案】B 【解析】结合题干与所学知识,显然这不是反映宗教信仰意识淡薄,排除A;材料突出的是诸神的人性而非理性,排除C;题干涉及的是经济体制的问题,没有反映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排除;公元前9至前8世纪,雅典民主还没有确立,排除D;根据“诸神的形象

第三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复习知识线索

第三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单元线索:古希腊人文主义的起源人文主义的复兴(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发展(欧洲宗教改革、欧洲启蒙运动) 一、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 1、自然哲学的兴起:泰勒斯――西方哲学之父,万物皆生于水,归于水; 2、智者学派: ①产生背景: a经济基础:古希腊奴隶制经济工商业的兴起和繁荣 b政治条件:雅典奴隶制城邦形成和发展,民主政治活跃 c人才结构:各地学者云集雅典城邦,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②思想主张:a讨论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b价值标准跟人的感觉、需要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标准具有相对性 ③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④评价:a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b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3、苏格拉底:① a认识你自己 b知识即美德,强调知识与道德的结合;②评价: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4、亚里士多德:――古典哲学集大成者(百科全书思想家) ①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著作:《形而上学》、《政治学》 最大哲学成就:逻辑学 ②评价:a百科全书式的学者。B使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c把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二、文艺复兴 (一)文艺复兴的兴起 1、历史背景 ①经济因素:14、15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 ②政治因素:新兴资产阶级兴起与教会、贵族产生深刻矛盾; ③基督教垄断西欧文化教育,人们缺少理性思维和人文精神; ④意大利人才众多; ⑤黑死病的蔓延促使人们的觉醒。 2、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 思想。 3、实质: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二)主要成就 1、前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2、后三杰: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大卫》、《摩西》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3、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三)文艺复兴历史意义 1、性质: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文化兴起。是资产阶级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西方人文精 神的复兴阶段。 2 历史作用:

精做02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真题精做【含答案及解析】

精做02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真题精做【含 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综合题 1.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 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 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 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 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 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 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 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 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2. ( 2017年江苏卷)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 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 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知识汇编教学提纲

必修三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 (一)智者运动(公元前5世纪中叶) 1、背景:①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平民地位的提高; ②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期; ③个人主义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2、性质:是一场反对旧思想方法和传统的运动。 3、特点:②言论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注重实利。 ③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批判传统,敢于创新。 4、代表: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即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 5、评价: 积极: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第一次觉醒; ②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普罗塔戈拉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消极:①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道德,追求功利,带有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倾向; ②为极端个人主义打开方便之门,不利于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的建立。 (二)苏格拉底的贡献: 1、重要主张:⑴致力于人的道德哲学,提出“美德即知识”。 ⑵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与智者学派不同) ⑶强调人类的理性,否定绝对权威。(与智者学派相同) ⑷强调“认识你自己”,这是他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 2、人格魅力:“苏格拉底之死”——既遵守了城邦的法律,又捍卫了思想自由和人格的尊严。 3、影响:①在哲学上的重大贡献是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 ②对理性的尊崇和对理想自由的追求,被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视为先驱和战友。 4、苏格拉底与智者运动的比较: (三)斯多亚学派(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前3世纪初) 1、代表人物:芝诺(创始人)、西塞罗、塞内卡等 2、思想主张:(逻各斯:规定着的理性) ①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结论:“顺乎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②人人与生俱来带有理性;→结论:“人生而平等”。 3、历史意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试题

高二历史1 必修三专题一练习 班级姓名学号布置日期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 25 题,计 75 分) 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 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 .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 2、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墨子主张“兼爱” 、“非攻”,孟子主张 “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所反映出的社会背景是 A .社会的长期动荡不安 B .百家争鸣的趋同现象 C.奴隶制开始崩溃D.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 3、下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成就中,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 .“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4、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 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 , yet, 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 ”,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这位学生正 确的回答是 A . Li Er B. Zhuang Zhou C. Meng Ke D. Xun kuang 5、《史记·曹相国世家》曰:“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此语 体现了汉初遵循的诸子思想是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6、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关系是 A .完全更新 B .因循守旧C.继承与发展D.形式上的变化 7、“三教合归儒”的三教是指 ①佛教②基督教③伊斯兰教④道教⑤儒学 A .①④⑤ B .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8、董仲舒对儒学内容的发展在于 ①限制君主暴政②大一统③“天人感应”④“君权神授” A .①②③ B .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9、下列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在今天还可取的是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爱人 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③“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④“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⑤“宇宙便是吾心”“心外无物” A.①②⑤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⑤ 10、两宋时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 .程颢 B .程颐C.朱熹D.王阳明 11、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 A .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 .“天人感应”理论12、 朱熹和王阳明对“天理”进行了不同的阐述,两者共同的本质意图是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练习题(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北京文综)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 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 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立 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 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2. (广东历史)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 了古希腊的() A. 民主思想 B.无神论思想 C.科学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3. (海南文综) 19 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 比美国更多地运用 18 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 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的学说”的提出者是() A.孟德斯鸠B.狄德罗C.洛克D.伏尔泰 4. ( 2008 广东单科, 20) 15 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 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A. 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 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C. D. 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 5.( 2008 广东文基, 30)下列有关 16 世纪宗教改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宗教改革家与启蒙思想家都抨击宗教愚昧 D. 宗教改革家认为教徒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救 6. ( 2008 山东, 1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 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 是() A. B. C. D. 健康和聪明 7. ( 2008 海南单科, 9)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精通古典即 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这表明他们强调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 A. B. C. D. 8.(2008 海南单科, 10)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 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 能。”在这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 A. 洛克 B. 孟德斯鸠 C. 伏尔泰 D. 9. ( 2007 宁夏, 24)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 1

2020高考历史 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全国通用)知识点8: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知识点8: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与近现代世界科技文化 的发展 1、人类文明的时空创造,历经岁月的冲刷,留下星罗棋布的文化遗迹。观察下图,对图中所示地点的文化遗迹,标注正确的是( ) A.①—德尔菲遗址 B.②—雅典卫城遗址 C.③—奥林匹亚遗址 D.④—亚里土多德诞生地 2、下图是古希腊陶器上描绘重装步兵赛跑的画面。它反映了() ①奋发上进的城邦精神 ②重视公民素质的培养 ③追求健美的心理和审美观念

④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斯多亚学派创始人芝诺认为一切事物都与自然为一体,宇宙国家不分种族与阶级,人皆平等。塞内卡亦认为“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上述哲学家及其主张所表达的思想( ) ①成为近代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来源 ②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③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的思想传统 ④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5、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推崇教会文本的权威,崇拜圣徒,有学者批判道:他们“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这反映了该学者主张( ) A.人性解放 B.政治启蒙 C.禁欲主义 D.与上帝对话 6、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7、文艺复兴时期,透视、人体比例、解剖学等受到艺术家们的广泛关注。达·芬奇称画家是一切看得见的自然景物的模仿者。这表明,在文艺复兴运动中( ) A.绘画不再以宗教为主要题材 B.绘画多表现当时的日常生活场景 C.画家运用科学知识表现真实 D.画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的万物 8、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 )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知识点整理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1.儒家 (1)孔子(创始人) ①政治:核心是?仁?和?礼?;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提倡?德治?,反对苛政, 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②教育: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讲授课程以六艺为主。 ③文化: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他去世后,言论 被编纂成《论语》。 (2)孟子(战国末期的代表,亚圣) ①提出四种道德觃范:仁、义、礼、智。 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发展孔子的?德治?,提倡?仁政?学说。 ③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3)荀子(战国末期的代表) ①曾经三次在著名的?稷下学宫?担任?祭酒?. ②在天人关系上,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提出?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③强调礼法幵用,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2.道家 (1)老子(创始人) ①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觃律(?弱者道之用?),蕴含了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②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死不相往来 ③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比较消极)。 (2)庄子(战国时的代表) ①?道?是世界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②主张?齐物?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3.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韩非(集大成者) (1)韩非(战国时的代表,集大成者)

①将?法??术??势?结合,又吸收道家思想,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②主张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 ③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 来效?的主张,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要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地进行变法。 (2)作用:法家理论为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 用。 4.墨家 墨子(创始人) (1)?兼相爱、交相利?(主旨)。 (2)提出?非攻??尚贤??尚同??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主张。 (3)名言: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二汉代儒学 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 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主要原因:董仲舒____的儒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2.经过: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核心是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汉武帝采取了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提升了儒学的地位。 3.影响:结束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使儒学成为中 国封建社会的_______。儒学地位提高的同时,也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㈡太学的建立 1.影响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3)打破了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也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