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保教知识与能力》(下)重点知识梳理讲解学习

《保教知识与能力》(下)重点知识梳理讲解学习

《保教知识与能力》(下)重点知识梳理讲解学习
《保教知识与能力》(下)重点知识梳理讲解学习

《保教知识与能力》(下)重点知识梳理

《保教知识与能力》(下)重点知识梳理

选择题知识汇总:

第四章幼儿园环境重点知识梳理

1.幼儿园环境的教育价值:(1)精心创设的幼儿园室内环境可以启发幼儿的智力。(2)精心创设的幼儿园室内环境可以提高幼儿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3)精心创设的幼儿园室内环境可以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2.幼儿园环境的概念环境,泛指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内的各种条件的总和。对于幼儿园教育而言,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幼儿园内部小环境,又包括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的要素的总和。

3.幼儿园环境的分类:按构成内容的性质差异幼儿园环境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大类。

4.广义的物质环境:指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一切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中物的要素的总和。包括自然风光、城市建筑、社区绿化,家庭物质条件、居室空间安排、室内装潢设计等。

5.狭义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有影响作用的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包括园舍建筑、园内装饰、场所布置、设备条件、物理空间设计与利用及各种材料的选择与搭配等。

6.广义的精神环境: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精神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幼儿园人际关系、幼儿园文化氛围等。在具备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后,对幼儿园教育起决定作用的是精神环境。

8.幼儿园环境的特点:(1)环境的教育性,在幼儿园教育中,环境创设不仅是美化的需要,更是教育者实现教育意图的重要中介,教育者把教育意图隐含在环境中,让环境去说

话,让环境去引发幼儿应有的行为,所以说幼儿园的环境具有教育功能,是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的。

(2)环境的可控性,一方面社会上的精神、文化产品,各种儿童用品等在进入幼儿园时,必须经过精心地筛选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有利于幼儿发展为选择标准;另一方面,教师根据教育的要求及幼儿的特点,有效地调控环境中的各种要素,维护环境的动态平衡,使之始终保持在最适合幼儿发展的状态。

9.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1)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要体现环境的教育性。即环境设计的目标要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2)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3)幼儿参与性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环境创设过程应该是一个积极的教育过程。(4)开放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幼儿教育系统。(5)经济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园所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

10.影响幼儿园内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物质因素和精神要素(人的要素、幼儿园文化。)

11.目前幼儿园室内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室内环境布置的目标偏离、室内环境布置的内容不系统、教师环境创设的观念存在偏差

12.创设幼儿园室内环境的有效策略:(1)把环境创设的权力还给孩子,“解放”孩子并为自己“松绑”;(2)为儿童提供自主选择、创设与分享的环境空间;(3)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创设开放、共享的教育环境;(4)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是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13.活动区教育的功能:为幼儿创设互动的学习环境、为幼儿提供个别化的学习机会、为幼儿提供静态和动态相平衡的课程

14.活动区创设的原则

(1)教育性:教师要以教育目标和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为依据,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合适的内容和主题,创设合适的活动区域环境。

(2)整体性原则:其一是整个活动室的空间布置应是一个整体。其二是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整体,活动区域的设计应涵盖幼儿发展的没一个方面。同时,各活动区域的内容应相互渗透。

(3)共同发展原则:首先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其次,要注重个别差异。在此基础上,区域活动内容及材料的呈现要体现出分层、递进、多样的特点,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都能获得自信与成功。

15.班级活动区域的设计

(1)活动区的内容与数量:首先,根据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来设计活动区的范围;其次,选择活动区时还应考虑班级本阶段的教育重点。一般在4至5个为宜。

(2)活动区的规划与布置:活动区的规划要合理布局、活动区之间要界限明确、活动区布置要半封闭式。

(3)活动区的规则制定:一方面教师要善于用环境来暗示规则;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明确制定一些规则,如每个活动区的人数、进入活动区的标志、在每个活动区应当如何开展活动、活动后如何收拾整理等。

16.选择活动区材料时要关注材料的品质和数量,并根据幼儿的兴趣、发展需要以及活动的内容进行投放,使材料的投放具有操作性、启发性、引导性、丰富性和针对性。

17.常规活动区域:角色游戏区域环境设计、建构游戏区域环境设计、美工活动区域环境设计、自然角区域环境设计。

18.家园合作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

19.家园合作的主要内容:鼓励和引导家长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幼儿园教育;幼儿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在家园合作中,上述两方面的内容是相互促进、相互结合、可同时进行的。

20.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1)换位思考,尊重家长;(2)客观评价,取得信任;(3)讲究方法,艺术沟通(从孩子角度出发、有技巧地拒绝、避免“兴师问罪”)、软化矛盾,冷静处理。

21.幼儿园与社区结合中主要的问题是:较多流于形式,实质性的教育效果不大;打乱了幼儿园的生活常规,加重了教师和幼儿的负担;将与社区结合的活动和幼儿园教育活动分离开来,不能有效地利用社区环境来深化幼儿园教育

第五章幼儿游戏重点知识梳理

1.游戏的本质特征:游戏是内在需要的自愿活动、游戏是“日常生活”的表征、游戏富有选设性的自足乐趣、游戏是有规则的活动。

2.幼儿游戏的功能:(1)对儿童的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促进幼儿感知运动能力的发展、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促进儿童交流能力的发展、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促进儿童情感健康的发展;(2)对障碍儿童具有治疗作用。

3.幼儿游戏按内容与性质分为两大类:一是创造性游戏;二是规则性游戏,又称教学游戏。

4创造性游戏的类型: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

5.规则性游戏的类型: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

6.角色游戏的定义: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

7.角色游戏的特点:是幼儿可以按自己意愿进行的活动;是幼儿一种创造性想象的活动;其内容主要反映社会生活,为社会、家庭和幼儿园周围的环境;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无一定的程序和模式,不追求固定的结果。

8.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认识社会,学习社会规则;广泛交往、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体验自主,发展主动性与创造性。

9.结构游戏的定义:结构游戏是指运用各种结构玩具或结构材料,进行构造活动的游戏机。10.结构游戏的特点: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幼儿的一种操作活动,是幼儿的一种造型艺术活动

11.常见的结构游戏:积木游戏,积竹游戏,积塑游戏,拼图游戏,玩沙玩水玩雪的游戏。

12.结构游戏的指导:丰富和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帮助幼儿掌握构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幼儿有目的、独立地进行构造活动。

13.表演游戏的特点:具有戏剧性、具有自娱性、具有创造性。

14.常见的表演游戏:幼儿表演,桌面表演,影子戏,木偶戏。

15.表演游戏的指导:选择适合表演的文艺作品;激发幼儿对表演游戏的兴趣;为儿童准备简单的表演服装和道具;帮助儿童组织表演活动。

16.智力游戏的定义及功能:是根据智育任务设计,以智力活动为基础的游戏,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引起幼儿学习兴趣,丰富的幼儿的知识、经验,发展幼儿的智力和语言。

17.音乐游戏的定义及功能:是根据音乐教育的任务设计,以音乐活动为基础的游戏,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引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18.体育游戏的定义及功能:是根据体育任务设计,以展幼儿基本动作为基础的活动性游戏,它的作用是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幼儿的体质。

19.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幼儿游戏是“兴趣主义”的活动;幼儿游戏是“自发性的自主”活动;幼儿游戏是“重过程”的自娱活动。

20.幼儿游戏发展阶段:(1)依据认知发展划分的游戏阶段:练习性游戏阶段(0—2岁)、象征性游戏阶段(2—7岁)、规则游戏阶段(7—12岁);(2)依据社会性发展划分的游戏阶段:独自游戏阶段、平行游戏阶段、联合游戏阶、合作游戏阶段。

第六章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定位:既要关照幼儿的生理发展特点、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更体现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渗透了教师的哲学观、主体价值观。

2.行为目标:是指以幼儿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对象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它指向的是在教育活动实施以后在幼儿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与可操作性。梅杰认为,一个行为目标包含四大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达成度。

(1)行为主体,即谁完成教育活动预期的行为,一般而言,行为主体既可是教师也可是幼儿。

(2)行为动词,即可被观察到的行为动词,是外显的,如“说出……”、“区别……”、“分辨……”、“画出……”、“知道……”、“体验……”、等。

(3)行为条件,陈述的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预期行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背景、支持、条件下才能实现的。如:“不需要成人的提醒,能够饭后漱口”、“能模仿成人或者同伴,连贯、完整地做出准确的早操动作”。

(3)行为达成度,是对教育活动预期的标准,用来衡量活动的成效。行为达成度既可以限定在幼儿人数方面,也可以限定在幼儿表现出预期行为的熟练度方面。

3.生成性目标:是指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预期标准。生成性目标则重在教育活动的非预定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非预期性与不可控性。

4.表现性目标:描述的是幼儿学习后的身心一般发展变化。这些发展变化是难以用直观的观察、测量方式在教育活动进行后能够衡量出来的,而是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关注而发觉的,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与个体性。通常,表现性目标蕴含的是幼儿将要处理的问题,幼儿将要参与的活动任务。表现性目标的表达方式一般为:“讨论……”、“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考察……”,如:“参观农贸市场,并乐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

5.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范围: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知识,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态度,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行为。

6.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原则

7.生活性原则:幼儿教育的根本要旨是为了尊重幼儿生命的发展逻辑,不断创造条件,促进每一个生命的发展,使生命更有意义。为了让幼儿真正感触到生命的脉动,作为幼儿教育载体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必须贴近幼儿的生活,尤其要关注幼儿的日常生活。

8.适宜性原则:发展适宜性包括三个维度的适宜:年龄适宜、个体适宜、文化适宜。只有教育活动内容适宜每一位幼儿的文化与个性,在每位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的区域内,幼儿的成长才更有效,更具价值与意义。

9.趣味性原则:趣味蕴含着一种内驱力,这种内驱力源于活动内容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可以引发幼儿探究的欲望与冲动,使幼儿具有一种“忘我”的能力,并为了完成一个任务而自发、自愿、全神贯注地投入于事情完成的过程中。

10.综合性原则: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幼儿的认识事物的特点就是整体的、完整的,幼儿的学习也是整体的、完整的,因此,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组织必须是综合性的、整合性的。

11.行动性原则: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必须还原为幼儿的经验(虞永平),还原为幼儿成长的过程。就是说把幼儿将要学习的内容渗透到幼儿的探索、实验、操作、体验、表现、表达、游戏、交往、重复等活动中,通过一次次这样的活动深化、形成自己的理解。

12.流变性原则: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或充实、或删减、或更替、或合并、或深化、或生成。也就是说,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变化的,呈现在幼儿面前的总是切合本地区、本幼儿园、本班不同幼儿需要的知识容量,为幼儿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

13.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选取需要注意的问题:.内容选取与目标定位脱节、内容选取超载、预成与生成内容失当。

14.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的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创生取向”,这三大取向中,教师的角色各异,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有所差别。

15.忠实取向:指的是教师在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完全忠实于之前设计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严格执行的过程。在忠实取向中,幼儿园教育活动就是建筑图纸,是教育主管部门与具有一定权威的幼儿园课程专家共同设计、制定的,作为教师仅仅充当建筑工人的角色。

16.相互适应取向:是将教育活动实施的过程看做是教育活动设计者与实施者之间通过协商而相互适应的过程。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根

据情境下幼儿的不同反应给予不同的回应,采用不同的策略,以促进每位幼儿的健康发展,教师的角色是积极的、主动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者与实施者。

17.创生取向:是指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看成是教师与幼儿联合创造教育经验的过程。在创生取向中,音乐的乐谱就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关键经验,是一个教育的大框架,框架之内的内容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即时情况、现有水平进行适度的二次创作,师幼共同围绕关键经验,在一个大框架内相互作用,不断生成新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机会,这是典型的教育智慧的彰显,是创造性工作的体现。

18.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的问题与对策:(1)过度关注个人,而忽略全体幼儿;(2)过度时间把握欠妥;(3)教学过程缺乏灵活性;(4)教师忙于“过度照顾”。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指导是必要的,甚至会推动幼儿在原有基础的跨越式发展。但指导是有前提的,教师需要明晰幼儿遇到了什么困难,这个困难经过自己的努力、同伴的协助是否能够有效解决,进而运用不同的鹰架给幼儿提供支持。

19.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是根据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对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实施过程中显在的或隐在的成效进行评判的一系列活动。

20.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作用:提高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效性、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标准。

21.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成效四个维度进行评价。

22.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设计与书写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与要求,本节将从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四个维度切入,探讨设计与书写的一般要求。

23.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发展目标,一种是教育目标。活动目标设计与书写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一致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24.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可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类。认知:包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记忆,认知能力的形成过程等;情感:包括兴趣、爱好、倾向、态度、习惯养成、价值观等;动作技能:包括大小肌肉的协调、模仿、操作、行动、动作等。

25.活动准备:物质准备,是指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所需要的教具、材料、场地安排等;经验准备,是指幼儿在学习该幼儿园教育活动之前必备的前期经验。

26.活动过程:一般包含导入、展开、结束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撰写需要清晰地显示出教师根据幼儿的心理逻辑而编织的教学思路。上一个环节为下一个环节的展开提供线索,上一个环节的开展有助于下一个环节目标的达成与靠近,每个环节流畅、丝丝入扣。

27.活动延伸:是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准备通过哪些途径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延续和巩固。活动延伸必须切合活动目标的方向,请幼儿在活动结束后继续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延伸的内容是与本次活动目标相吻合的内容,而不是转引到其他的学习经验。

28.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总目标:(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29.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基本动作的练习、基本体操的练习、体育游戏、运动器械的练习。

30.学前儿童身体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活动的内容有:生活卫生方面、清洁卫生方面、环境卫生方面、器官保护方面。

31.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动作发展正常、认知活动积极、情绪积极向上、人际关系融洽、性格特征良好、没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32.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倾听行为培养、表述行为培养、欣赏文学作品行为的培养、期阅读行为的培养。

33.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方法一般有:示范模仿法、视听讲做结合法、游戏法、练习法、表演法等。

34.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主要类型有:文学教育活动、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活动、早期阅读活动。

和求知欲;(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3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总目标:(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3)理解并遵守日

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36.婴儿依恋的类型:回避型、安全形、反抗形。

37.学前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类型有:自我教育活动、人际交往活动、社会环境与规范认知活动、多元文化教育活动。

38.学前儿童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主要环节:创设人际交往情境、学习人际交往技巧、运用人际交往技巧。

中的美;(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40.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主要类型: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演奏活动、音乐欣赏活动。

4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主要类型:绘画活动、手工活动、美术欣赏活动。

42.儿童绘画的发展氛围四个时期:涂鸦期(1-2岁);象征期(2-3岁);定型期(3-7岁);写实期(7岁以后)。

第七章幼儿园教育评价

1.幼儿园教育评价的作用:反馈作用、诊断作用、促进作用

2.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原则:计划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儿童学习和发展的情况、教师的教学和指导作出评价;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行为和表现进行评价、儿童在日常环境中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价、儿童活动中的能力和兴趣等方面的表现作出一般的和整体的评价、又要承认儿童在学习上的差异性,对个别儿童作出特殊的评价;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以及教育环境和材料的选

择、利用,教育活动的形式、方法以及活动中教师与儿童的互动关系;静态的活动要素、动态的活动过程)、客观性原则。

3.对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的指导思想: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是整个学前教育评价中最为基础、核心的部分。

(1)发展性:应杜绝评价儿童的随意性、应该是动态评价、具有科学性、从儿童权利保护的角度来处理评价结果。

(2)真实性:评价的情景无论对儿童还是教师都是日常的、平时的,意味着评价本身是儿童学习的一部分,也是教师教学的一部分。

(3)整体性:应从五大领域综合评价;应综合考虑在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表现;应以教师、家长、儿童为评价主体的三种类型的评价综合评价。

(4)“看得见”:评价是讲究证据的,是建立在证据之上的判断,是对证据的搜集、呈现的基础上做出令人信服的判断,要让评价听取人“看得见”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4.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包含:活动目标的评价、活动内容的评价、活动方法的评价、活动过程的评价、活动环境与材料的评价、活动效果的评价。

5.对活动目标的评价:

一是评价活动目标与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以及单元目标是否有紧密的联系;

二是评价活动目标是否包括了认知、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三方面的要求;

三是评价活动目标是否与儿童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6.对活动内容的评价是指对活动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两方面的评价。

首先,要评价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否与幼儿教育目标相一致;是否与幼儿教育所涉及的范围、领域相一致;是否与幼儿的能力水平相一致。

其次,评价活动内容的选择还要看所选材料的审美性和艺术性。

另外还要评价对活动内容的设计和组织:评价在一个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各部分内容间的比例关系是否合理;评价活动内容与形式是否相适应;评价活动内容的组织安排是否突出重点、难点;评价活动内容各个部分之间的过渡衔接是否流畅。

7.对活动方法的评价,它既包括教师主动的引导和教学的方法,也包括儿童主体的探索和操作的方法。

一是评价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与活动的目标和内容相呼应;

二是评价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顾及到了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水平;

三是评价活动的方法是否强调并体现了儿童的自主性和主体性;

四是评价活动的方法是否注意到了与本活动环境和有关设备相联系。

8.对教育活动过程的评价:(1)评价教师的行为(2)评价活动中师幼互动情况(3)评价活动的组织形式(4)评价活动的结构安排

9.活动环境和材料的评价:(1)是否与该活动内容相适应(2)是否能适合儿童的实际需要和能力(3)是否适合于教育活动的展开(4)是否充分地发挥了环境和材料的作用

10.活动效果的评价主要是指从儿童方面反映出来的教育结果。

(1)评价儿童在活动过程中参与和学习态度——注意力是否集中、表现是否主动积极。

(2)评价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反应——精神是否饱满、情绪是否愉快和轻松。

(3)评价儿童对活动预期目标的是否都达成。

11.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整体评价:教育管理、教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资料收集与积累。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必看简答

xx《保教知识与能力》必看简答 题 1.简述幼儿记忆的特点 【答案要点】: (1)以无意识记为主导,有意识记逐渐发展 (2)机械识记运用最多,意义识记效果好 (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4)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2.简述幼儿教育的目的及任务 【答案要点】 《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保教目标是:“实现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一)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二)为幼儿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幼儿园不仅是一个教育机构,也是一个社会福利机构,负有为在园幼儿家长服务的任务。 (三)为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打好基础 《规程》明确提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这就决定了它必然承担着为学校教育打基础的任务。《规程》第29条明确规定,“幼儿园与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的相互衔接”。因此,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为儿童入小学做好准备,以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是幼儿园的重要任务。

3.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对幼儿实施体育时的目标是什么? 【答案要点】: (1)幼儿体育是指幼儿园进行的、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育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增强幼儿的体质,保证幼儿健康为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2)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 (3)增强幼儿体质。 (4)增强幼儿健康。 (5)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6)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4.游戏指导策略是指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介入游戏的方式。请结合实际谈谈一般有几种指导方式或策略? 【答案要点】: 教师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介入游戏: (1)作为旁观者介入:教师在一旁观察儿童游戏,并有语言或非语言信号(如:点头、微笑)来表示对幼儿游戏的关注,让幼儿感受来自教师的支持和赞同。 (2)作为管理者介入:教师不参与游戏,但积极地帮助幼儿为游戏做准备,并随时为正在进行的游戏提供帮助,如回应儿童关于材料的要求,协助儿童布置环境,提出适当的建议以延伸儿童的游戏等。 (3)作为共同游戏者介入:教师作为孩子们平等游戏伙伴积极参与儿童游戏,通常扮演小角色,并通过一些策略进行暗示,间接对游戏产生影响。这时教师一般遵循游戏的原有进程。让幼儿主宰游戏。

人教版道法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知识讲解

八年级(上)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1.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 如何理解社会对人的影响?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3. 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有什么意义? (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4. 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①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5. 网络如何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 (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互联网不仅给人们提供信息,而且提供便捷的信息检索渠道。 (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通过网络,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人交流、互动,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6. 网络如何推动社会进步? (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①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②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2)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

法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知识讲解

法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第1,2章导论,法的概念 导论 1.法学的定义: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知识和学科的总称,我们的理解:一类是可见的外在的法律现象,即为规范——制度型法律现象;另一类是不可见的内在的心理——观念型法律现象。 2.应当注意的是,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的学术分科实际上阐明的是法学的不同品质。首先,法学是理论性的。其次,法学是实践的。 3. 法理学的概念:法理学,以一般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求法的一般原理为任务的学问。现代法理学注重于对法律用语及专门名词的分类和进一步理解。 4. 法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一方面,法理学所研究的是法的一般原理、原则、概念、制度。 另一方面,从法学体系的内部关系看,法理学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具有“基础理论”的地位。 5.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法学,两人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法学诞生的标志,他们揭示了法律根源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根源于利益的冲突,法律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而发展等客观规律。他们指出法律是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的产物,揭示了法律与阶级、国家的联系。 6.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7. 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和法权制度中,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西方法治文明和中国国情特点三者结合。 ◆核心架构:马克思主义法学三位一体的本原结构,即人、国家和社会的辩证统一。人、国家和社会的辩证统一应该成为我们今天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的核心内容。 ■体现上述基本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的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的辩证统一(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既要看到事物共性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对立的一面,即要以坚持全面发展的高度为前提,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以实现两者和谐发 展之目的)。 ◆理论特色:“五个更加”。更 加关注弱势群体的保护和帮助;更 加重视以社会公共利益约束和限 制个人以享有和行使权利为名的 任性;更加重视以公共社会福利平 等再分配来调节在自由的经济交 往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的强弱分化、 贫富差别;更加重视防止阶级分 化、阶级矛盾、阶级冲突在我们这

2020下半年《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20下半年《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5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哪一种不属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倡导的幼儿学习方式?() A.强化学习 B.直接感知 C.实际操作 D.亲身体验 1.【答案】A。专家解析: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2.小班幼儿玩橡皮泥时,往往没有计划性。橡皮泥搓成团就说是包子,搓成条就说是油条,长条橡皮泥卷起来就说是麻花。这反应了小班幼儿()。 A.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B.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 C.象征性思维的特点 D.抽象逻辑思维的特点 2.【答案】B。专家解析:直观行动思维指依靠对事物的感知,依靠人的动作来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的进行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题干中幼儿对"包子"、"油条和"麻花"的认知是在其对橡皮泥的实际操作的基础上建立的,即直观行动思维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图画来评价幼儿发展的方法()。 A.观察法 B.作品分析法 C.档案袋评价法 D.实验法

3.【答案】B。专家解析:"以作品为依据,具有客观性"作品分析法的特点之一,题干中教师对幼儿评价以"幼儿的图画"为依据,正 是作品分析法特点的体现。 4.一名从未见过飞机的幼儿,看到蓝天上飞过的一架飞机说"看,一只很大的鸟!"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舰反映的特点是()。 A.过度规范化 B.扩展不足 C.过度泛化 D.电报句式 4.【答案】B。专家解析:"语言泛化现象〃是指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对一些语言单位的理解或使用超出了目标语言范围的现象。题干中幼儿把〃飞机"说成是〃大鸟",这里的"大鸟"已经超出了"大鸟"的正常指称范围。 5.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 A.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身边人的行为学会分享 B.操作性条件发射是儿童学会分享的重要学习形式 C儿童能够学会分享是因为儿童天性本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网提 供 D儿童学会分享是因为成人采取了有效的惩罚措施 5.【答案】A。.专家解析: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观察学习是幼社会行为获得重要方式.观察学习是指人通过观察他人(榜样) 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 6.评价幼儿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指标是()。 A.体重和头围 B.头围和胸围 C.身高和胸围 D.身高和体重 6.【答案】D。专家解析: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是指身体及其各 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如身高、体重、坐高、肩宽、头围等,其中身高和体重是最重要和常用的形态指标。 7.《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教育目标较多使用"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汇,这表明幼儿园教育强调()。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 考点三-精

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三 74.对我国幼儿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家:陈鹤琴;陶行知;张雪门。删除修改 75.陈鹤琴: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中国的福禄贝尔”、“中国幼教之父”。创建“活教育”理论体系。(1)他率先在我国采用日记法研究儿童心理,写了中国第一部儿童心理学教科书——《儿童心理之研究》。(2)《家庭教育》是我国第一本在近现代儿童学原理指导下结合亲身育儿经验写就的著作,奠定了陈鹤琴作为现代家庭教育拓荒者的历史地位。(3)他率先采用实验法在1923年创立的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南京鼓楼幼稚园。(4)1940年,他在江西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公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5)活教育目的论(目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这也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活教育的课程观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五指活动、“整个教学法”,又称为单元教学)、活教育的方法论(将杜威的“做中学”发展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76.五指活动: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科学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和儿童文学活动。 77.陶行知:(1)1927年,陶行知创办的第一个乡村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2)1927年春,陶行知创办了南京市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改名晓庄学校。(3)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4)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78.张雪门,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行为课程理论的代表人。1917年在家乡宁波创办星荫幼稚园。“南陈北张”。 79.教育人物篇:(1)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2)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3)中国乡村幼教之父:陶行知。(4)“南陈北张”:陈鹤琴、张雪门。 80.教育机构篇:(1)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学校:欧文创办的新拉纳克幼儿学校。(2)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1840年,福禄贝尔在德国创办的。(3)中国第一所(官办)幼儿园:湖北幼稚园(武昌蒙养院)。(4)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1923年,陈鹤琴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5)中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1927年,陶行知创办燕子矶幼稚园。(6)中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陈鹤琴创办。 81.教育思想篇:(1)夸美纽斯:泛爱主义;《母育学校》;《世界图解》。(2)卢梭:自然主义教育;自然后果律;自然人。(3)裴斯泰洛奇:爱的教育;和谐发展教育。(4)福禄贝尔:游戏;恩物。(5)杜威:儿童中心主义;“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活动课程论:“从做中学”。(6)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心理胚胎期、“吸收心理“;”生命的法则”。(7)陈鹤琴:“活教育”“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五指活动;整个教学法”,又称为单元教学;“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8)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9)张雪门:行为课程理论。 82.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1)社会要求的提高;(2)生活制度的变化;(3)师生关系的不同;(4)生活环境的完全改观;(5)教育内容加深,形象化

法理学重点整理

法理学重点整理 1.法学研究对象的认识论(了解分析法学派、自然法学派、社会法学派及本书观点) 2.法学的研究方法(了解有哪几种) 3.法理学的性质 4.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中国化的进程(了解三次飞跃,重点是第三次飞跃) 5.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基本观点 6.法的基本特征 7.法的作用及其分类(学会区分法的作用的分类,重点法的规范作用) 8.法的局限性 9.法的定义(了解各种学说,重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法定义) 10.法的渊源的内涵及类别(注意区分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习惯法和习惯) 11.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 12.法的分类(了解划分方法,注意一般法和特别法的效力位阶) 13.法的效力范围(掌握法的对象效力遵循的原则;法的时间效力中最重要的是法的溯及力及原则;了解法的空间效力) 14.法的效力冲突及处理原则 15.法律体系的概念及特点 16.法律部门的概念及特点 17.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意已经形成了,注意和法治体系不要混淆;了解当前九个主要法律部门) 19.法律概念的分类 20.法律规则(了解三要素说、二要素说,重点法律规则的三大特点) 21.法律规则的分类 22.法律原则的概念及作用(了解) 23.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 24.法律原则的分类(了解) 25.法律原则的适用

26.权利和义务的概念(了解各种学说,重点是P131页) 27.权利和义务的分类(了解不同的分类,重点应有权利和义务,现实权利和义务,法定权利和义务;一般权利和义务与特殊权利与义务;第一性权利和义务与第二性权利和义务) 28.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了解关系,重点是权利本位的四个法律特征) 29.法律行为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30.法律行为的结构(了解内在方面与外在方面包含哪些) 31.法律行为的分类(了解即可,注意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公法行为与私法行为;主行为与从行为) 32.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33.法律关系的分类(了解有哪几种分类,重点是调整性法律关系与创设性法律关系;纵向法律关系和横向法律关系;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 34.法律关系的主体(了解有哪几种) 35.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重点是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36.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和特征及种类 37.法律规范的概念 38.法律事实的概念和种类(注意区分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39.法律责任的概念 40.法律责任的构成 41.法律责任的种类(了解即可) 42.法律责任的原则概念及种类 43.法律责任的认定与规则原则 44.法律责任的承担(了解有哪些方式,注意违宪制裁) 45.法律责任减轻的情形 46.法律责任免除的条件和方式 47.法的起源的一般规律 48.法和原始习惯的区别 49.法的历史类型(了解有哪几种) 50.法律演进的概念及基本规律

最新精选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经典复习题带答案知识点分析(共10套题)第(9)

最新国家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职业资格 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儿童根据故事、童话的内容,运用动作、表情、语言、扮演角色,进行创造性游戏属于() A、表演游戏 B、角色游戏 C、结构游戏 D、智力游戏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第5章>第1节>幼儿游戏的分类 【参考答案】:A 【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 表演游戏是儿童按照故事、童话的内容,分配角色,安排情节,通过动作、表情、语言、姿势等来进行的游戏。 2.教师加入幼儿的游戏,扮演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教师根据幼儿当时的兴趣和需要,以游戏情节需要的角色动作和角色语言来引导幼儿的游戏行为,使幼儿得到暗示和启发。这种游戏指导的方式是() A、内部介入 B、外部介入 C、直接指导 D、正向指导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第5章>第2节>幼儿游戏的组织和指导 【参考答案】:A 【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 内部介入是指成人以游戏中的角色身份参与幼儿的游戏,以游戏情节需要的角色动作和语言来引导幼儿的游戏行为。 3.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过程中,教师为儿童创设有一定矛盾冲突的情境,让儿童身处矛盾、应对困难、反复练习,从而提高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和交往能力水平。这种方法是()。 A、行为练习法 B、角色扮演法

C、游戏法 D、移情训练法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第6章>第2节>幼儿社会教育 【参考答案】:A 【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 行为练习法是指教师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过程中,组织儿童按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自己,通过交往和参加各种活动受到实际锻炼,以形成儿童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的方法。 4.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 A、技能教育功能 B、认知教育功能 C、情感教育功能 D、心理教育功能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第2章>第4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参考答案】:C 【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5.下列哪种情形是运用讨论法教学应该避免的?() A、让孩子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B、提供孩子们充分自由的氛围 C、设法让孩子们感觉到轻松愉快 D、发现孩子说得不正确时立刻制止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第6章>第1节>幼儿园教育活动概述 【参考答案】:D 【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 在运用讨论法时,教师应提供给孩子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即使说的不对,也不应该立即打断,因为那样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6.皮亚杰所划分的游戏类型是() A、机能游戏、建筑游戏、扮演游戏和规则游戏 B、模仿游戏、探索游戏、尝试游戏和造型游戏

法硕考研:《法理学》知识点整理

法硕考研:《法理学》知识点整理 第五章、法的要素 本章内容比较重要,重点在第三节,去年出了判断题,以后仍有可能出判断题或选择题。 1、法律原则 1、法律原则的概念:★ 2、法律原则的种类: 法律原则是法律规范的基础或在法律中间较为稳定的原理和准则。可作如下分类: 1、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 2、公理性原则和政策性原则。 3、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 二、法律原则的作用(可出论述、分析题)P32★ 法律制定中、实施中法律原则的作用 法律原则是法律规范的基础或在法律中较为稳定的原理和准则 1、法律制定方面: (1)法律原则决定了法律制度的基本性质、内容和价值取向。 (2)法律原则是法律制度内部协调统一的重要保障。例如:任何法律都必须有合宪性。 (3)法律原则对法制对改革具有导向作用。 2、法律实施方面: (1)指导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2)补充法律漏洞,强化法律的调控能力。(3)限定自由裁量权的合理范围。 2、法律概念★ 1、定义; 2、分类(一般了解) #3、法律规范(重点、每年必考)(分析题)★

一、法律规范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 二、法律规范的结构:(重点)★ 1、条件(假定):法律规范中指出该法律规范的条件或情况的部分: 2、模式(处理):法律规范中所规定的行为规则的部分; 3、后果(制裁):会带来什么法律后果的部分。 法律条文从行为模式上分为:可以这样的行为模式(授权性规范);必须这样的行为模式(义务性规范);不准这样的行为模式(禁止性规范)。从后果上分为:肯定式后果和否定式后果. 三、法律规范的种类 1、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按照调整方式的不同。 2、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按照强制性程度的不同:前者义务很明确,不许修改;后者不是必须性,而是相对任意性的。 3、确定性规范、委托性规范、准用性规范——按照内容确定性程度的不同。确定性规范:明确规定行为内容的规范,大多数法律规范都是确定性规范,这类规范中假定、处理、制裁都是确定的;委托性规范:规范中没有明确规定行为内容,而是委托给有关机关加以确定的规范;准用性规范:没有直接转述行为规则的内容,而是在某一个规范必须参照某一法规,如:一审规定的程序清楚,而二审中则规定,本章未规定的按照一审规定办理。 4、保护性规范、奖励性规范、制裁性规范——按照后果的不同性质。 关于凯程: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平衡:找到工作、生活、家庭的平衡点

2018上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附答案)

【真题解析】2018上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 2018年上半年《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关于学前教育任务最准确的表述是()。 A. 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B. 促进幼儿身心的快速发展 C. 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D. 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答案】D。 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其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保教目标是:“实现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2. 教师在组织中班幼儿歌唱活动时,合理的做法是()。 A. 要求幼儿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唱歌 B. 鼓励幼儿用最响亮的声音唱歌 C. 鼓励幼儿唱八度以上音域的歌唱 D. 要求幼儿用自然声音唱歌 【答案】D。 解析:《指南》中的艺术领域提出4~5岁的幼儿能用自然的、音量适中的声音基本准确地唱歌。 3. 下列哪一个选项不是婴儿期出现的基本情绪体验()。 A. 羞愧

B. 伤心 C. 害怕 D. 生气 【答案】A。 解析:羞愧感属于高级情感,在幼儿期形成。 4.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观察幼儿能主动协商处理玩伴关系,主要考察的是()。 A. 幼儿的情绪表达能力 B. 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C. 幼儿的规则意识 D. 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 【答案】B。 解析:协商处理玩伴关系是幼儿同伴关系的体现,同伴关系属于社会交往的一种。 5.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1~3岁儿童形成的人格品质是()。 A. 信任感 B. 主动性 C. 自主性 D. 自我同一性 【答案】C。 解析: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第二个阶段自主感对怀疑感的年龄划分为1~3岁。因此选C。此年龄段的儿童是开始学习自主,自己吃饭、穿衣以及照顾自己的个人卫生等。儿童若无法自己独立,可能会使儿童怀疑自己的能力并觉得羞耻。6. 教师在区角中投放了多种发声玩具,小班幼儿在摆弄这些玩具时()。

《法理学》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了解西方法学流派的发展历史。名词解释:各法学流派。 第二章法学的研究方法总体上来说,本章几乎没有什么考点,大体了解即可。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总体上来说,本章几乎没有什么考点,大体了解即可。 第四章法理学概述本章的核心问题是:法理学是什么?其答案的四个要点都要展开掌握。其他知识点了解即可。 第五章法的概念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1名词解释:法;法的作用(告示;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强制作用。(2简答题:法的基本特征;法的本质;法的作用;法的局限性。 第六章法的渊源、形式和效力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1名词解释:法的渊源;法的形式;当代中国主要法的形式(尤其是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规章;行政规章等概念;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范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法的清理;法的汇编;法的编纂;法的分类(六种分类各自涉及的概念;法的效力;法的溯及力。(2简答题:当代中国主要法的渊源;法的形式和法的渊源的界分;当代中国主要法的形式;法的汇编和法的编纂的区别;法的一般分类;法的效力范围;法的效力的冲突与协调 第七章法的要素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1名词解释:法的要素;法律概念;法律规则;法律规则的分类(具体各种分类的概念都要掌握;法律原则;法律原则的分类(政策性原则和公理性性原则(2简答题:法的要素的特征及分类;法律概念的功能;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特点;法律规则的分类;法律原则的功能;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 法律原则的适用。 第八章法律体系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1名词解释:法律体系;法律部门;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主要是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的概念(2简答题: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和原则

保教知识与能力基础讲解

《保教知识与能力》 一、教师资格统考介绍 实施地区: 浙江、湖北、河北、上海、广西、海南、山东。 二、笔试课程安排 1、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考试内容主要涵盖学前儿童发展、学前教育原理、生活指导、环境创设、游戏活动的指导、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等七个模块。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熟悉、掌握、运用五个层次。 2、试卷结构分析 三、往年部分考题示例

1、创建“活教育”体系的教育家是() A.陈鹤琴 B.福禄贝尔 C.杜威 D.蒙台梭利 2、认为“游戏是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游戏理论是() A.预演说 B.剩余精力说 C.复演说 D.松弛消遣说 四、学科内容分析及备考建议 *大纲是依据是方向;教材是基础;方法是关键;主观努力很重要。 五、关于课程 1、精讲 2、精简 3、精选 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 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发展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方法 大纲分析 1.理解婴幼儿发展的涵义、过程及影响因素。 2.了解儿童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并能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论述儿童发展的实际问题。 3.了解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发展趋势,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的适宜性。 4.掌握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5.掌握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6.掌握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7.掌握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8.理解幼儿发展中存在个体差异,了解个体差异形成的原因,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中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五

模块三生活指导 第一章幼儿生活指导 一、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组织 1.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教育意义 (1)保障幼儿生命和身体的健康。 (2)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3)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4)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2.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 包括入园、盥洗、如厕、进餐、睡眠、游戏、教学活动、户外活动和离园等环节。 3.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具体要求 要点内容 晨间接待以热情、亲切的态度接待幼儿,并向家长询问幼儿在家中的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和要求,做好个别幼儿的衣物、药物的交接工作 早操早操是以体操为主并配以跑步、体育游戏、器械活动等,宜按年龄班组织团体活动。以锻炼身体,培养团体精神和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为主要目的 有组织的教育活动①做好活动环境的准备工作 ②做好活动准备 ③做好教育过程的组织与指导:根据各年龄班幼儿的特点安排活动时间和内容,教育内容应具科学性和教育性;教育目的明确、具体、符合教育任务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有统一要求又要注意因材施教;教育形式和方法要灵活多样,重点突出,解决难点,具有创造性;以幼儿为主体,面向全体幼儿,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注意教育过程中的启发性指导和随机教育、个别教育 ④教育活动后的效果检查 自由活动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活动,使幼儿在教师的视线范围之内,以确保安全 饮水幼儿需要喝水时,应随时提供水喝。保证班上随时有开水,并及时提醒幼儿喝水 盥洗根据实际的用具设备,让幼儿分批进行盥洗;教给幼儿或提醒幼儿洗手、洗脸的顺序和方法;提醒幼儿遵守盥洗的规则,认真洗净手和脸 进餐①进餐前15分钟提醒幼儿收拾玩具,放好椅子,做好盥洗,准备进餐;指导值日生工作,擦净餐桌,准备餐具 ②创造愉快、安静的进餐气氛,使幼儿情绪安定,积极进餐;进餐时

八下道法重点知识梳理

八下道法重点知识梳理1.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p4-5★★★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3)我们每个人的存在都与社会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2、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p8★★★ ①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与接纳。 ②有利于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 ③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④有利于创建和谐社会。 3、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p8★★★ 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②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③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4.我们为什么要参与社会? ①参与社会的过程中,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②我们只有积极参与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网络的积极作用(网络的利)p10-13★★★ 对个人:(网络如何丰富日常生 活) 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 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 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 便利和丰富多彩。 对社会:(网络如何推动社会进 步) 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 力。 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 搭建新平台。 6、网络的消极作用(网络的弊) p15-16★★★ 弊: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 和生活。 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7、“网络问政”的意义p13★★ ①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 渠道, ②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参与 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 ③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 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 作用。 8.(1)网络谣言有什么危害? p14★★★ 答:①网络谣言损害国家形象 和公信力 ②污染了网络环境; ③扰乱了公共秩序 ④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公 共利益。 ⑤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2)怎样防范网络谣言?p14 ★★★ 国家:①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 规,大力宣传法律知识。 ②政府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 击违法犯罪行为。 个人(青少年): ①文明上网,不造谣,不传谣, 不信谣。 ②发现网络谣言,要及时向有关 部门举报。 ③自觉遵守道德与法律,遵守网 络文明公约。 ④在网上传播正能量,积极同 违法行为做斗争 9、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 (1)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 用互联网获取新知, (2)学会“信息节食”。 3)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4),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 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5)传播网络正能量。 10、怎样传播网络正能量?★★ ★ (1)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 发展建言献策。 (2)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做 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 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高扬主旋 律 11、社会秩序的作用/意义?★ ★★ (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 的保障。 12..社会规则的作用?★★★ (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 内容。 1

法理学重点整理汇总资料

法理学重点整理汇总资料 1、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的区别和联系 (1)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存在明显的区别:法律义务是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的一种约束手段,是法律规定应当作出和不得作出某种行为的界限。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约行为、违法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法律关系的主体一般都应履行法律义务,但并非所有法律主体都必然承担法律责任。法律义务并不必然同不利后果相关,只有违反法律义务者才承担不利后果;而法律责任必是与不利后果相关的;法律义务可以通过义务主体自觉履行而完成,而法律责任则需要由国家机关来追究。 (2)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两者又有密切联系:一方面违反法律义务是承担法律责任的法定前提条件;另一方面,有时候追究法律责任是法律义务得以履行的手段和措施;另外,两者都是对法律主体的约束,在价值指向上具有同一性,均是为法律权利的实现而存在的。 2、成文法相对于不成文法的优点及影响 成文法与不成文法是法的两种主要形式,其划分标准为法律是否以规范化的条文形式作为其存在状态。成文法又称制定法,是指有立法权或立法性职权的国家机关以国家名义,依照特定程序创制的,以规范化的条文形式出现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不成文法,是指由国家有权

机关认可的、不具有文字形式或者虽有文字形式但却不具有规范化的条文形式的法的总称。不成文法包括习惯法和判例法两种。 (1)成文法明确具体。成文法是经过特定程序指定的,并有规范化的条文形式,因此,它特别明确、具体,便于实施。不成文法就较为模糊,难于实施。 (2)成文法修改废止的程序严格。成文法的修改和废纸均需必要的程序,因此其修改与废止,都十分明确,便于全社会在法律实施上令行禁止。不成文法的修改和废止,往往缺乏严格的法定程序。 (3)成文法有利于社会的安全与自由。在成文法下,由于其明确,社会普遍都能较好地获得法律的安全保障,自由的空间相对广泛。在不成文法下,由于法律不明确,人们违法之虞常在,严重时动辄得咎。民众的权利容易遭到侵犯。在不成文法下,公共权力由于其权限缺乏法律的明确界定,也易于膨胀。公共权力一旦超越权限,出现膨胀,公民的权利就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4)成文法有较好的预防作用。成文法有明确的文字表现,易于在事前作出相应的规定,因而就能在可能出现的不当事件或行为出现之前作出相应的规定,在事前较好地发挥对社会的警示作用。不成文法就只有在有了相应的事件或行为出现之后,才可能形成习惯法和判例法,预防警示作用相对较低。 (5)成文法有利于推进社会改革。成文法采用成文的形式,有利于

《保教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

保教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 1、有位教师在带领幼儿散步时,听到几个孩子作如下的对话: 甲:嘿,告诉你,小慧的爸爸妈妈是瞎子。 ……小慧顿时露出痛苦的表情,哭了起来。 结合以上案例,谈谈幼儿教师应通过哪些方法了解幼儿心理。 答:幼儿教师必须主动掌握了幼儿心理的方法,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和了解幼儿心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解幼儿心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观察法。研究幼儿心理的方法很多,其中基本的方法是观察法。观察法,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观察法包括自然观察法、干预性观察和间接观察法。自然观察法是严格意义的观察,是在完全不改变幼儿日常生活,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对幼儿直接进行观察。干预性观察仍然是使幼儿处于自然状态,只是根据观察目的,改变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条件,或采取某种方法诱发幼儿的心理活动,观察其表现。自然观察法和干预性观察法都属于直接观察法,即研究者亲自对幼儿进行观察。研究者还强以用间接观察法,即通过与幼儿接触较多的人来了解幼儿的心理。间接观察法有:调查访问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等。 (2)自然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或称实验观察法,是心理学上观察法和实验法的结合。自然实验法就是在日常生活环境下,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活动、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进行干预性观察。这样,幼儿表现自然,研究者又可以按研究任务控制幼儿心理活动的产生和进行。这种方法既与观察法接近,又是实验法,兼有二者的优点,是最常用的方法。 (3)谈话法。谈话法是通过和幼儿交谈,研究他们的心理活动。心理学上的谈话法和日常话的区别在于,谈话必须有明确的目的,甚至准备好谈话提纲,以达到获取必要的信息的目的。 (4)调查访问法。调查访问法是一种间接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幼儿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被查幼儿的成人,去了解该幼儿心理表现的一种方法。调查访问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拟定调查提纲。最好事先让被访人了解意图和内容。调查访问法的不足之处是被调查人的报告往往依据回忆而提出,因而不十分准确。另外,被调查人所介绍的情况常常受个人偏见及态度的影响。 了解和研究幼儿心理的方法很多,以上介绍了常用的几种。中案例是儿童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由于这位教师比较细心观察幼儿的言谈和行动,而及时地了解到幼儿的心理。她了解到小朋友们对“瞎子”的好奇心,以及对不幸者不懂得去同情的态度。只要及时了解孩子,就能够抓住苗头,因势利导地做好教育工作。 2、如今走在大街上,时常会遇以一个又一个“小眼镜”;……视力不佳的幼儿明显增多了。” 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幼儿教师应如何帮助并教育幼儿注意眼的保健。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必背知识大全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必背知识大全 (红色字体为特别重要知识)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 一、备考指导: 本章主要考查考生学前儿童发展知识和了解幼儿的能力。要求考生熟悉婴幼儿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年龄阶段特征、个体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和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了解幼儿。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重点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幼儿认知、情绪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在复习时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二、高频考点提要 1.婴幼儿发展的涵义; 2.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婴幼儿发展的发展理论。 4.婴幼儿发展的一般特点: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 5.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发展趋势。 6.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7.幼儿注意、感觉知觉、观察力、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的发展。 8.情绪情感的含义、分类、功能、一般趋势、特点、心理价值。 9.个性的结构、特性、形成、性倾向性的发展。 10.幼儿气质、性格、能力、自我意识、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与意义。 11.幼儿亲子、同伴关系、性别角色、攻击性行为和学前独生子女社会性的发展。 三、重点知识 1、婴幼儿发展的涵义、过程及影响因素等 (1)涵义:婴幼儿发展,指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过程:从胚胎形成到出生,从出生到幼儿期不同阶段的连续生长发育的过程。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孩子出生后第一年的前半年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 (3)影响因素:遗传、环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2、儿童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 (1)成熟势力说 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他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成熟与内环境有关,而学习与外环境有关,其中生理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2)经典行为主义 华生--他认为心理的本质是行为,S-R理论,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环境决定论(3)操作行为主义 斯金纳--强调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 (4)社会认知 班杜拉--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自我强化:人能观擦自己的行为,并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 (5)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0~1岁,口唇期;1~3岁,肛门期;3~6岁,性器期;6~11岁,潜伏期;12岁以后,生殖期(6)人格发展理论

道法八年级下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宪法是如何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3-5页abcdef所有内容) 4、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5、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6、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7、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权利、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国家具体行为)(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8、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是:尊重和保障人权 9、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中国的减贫行动是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为实现2020年让农村贫困人口全部摆脱贫困的宏伟目标,中国正在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 10、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11、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12、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实现的) (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国家权力机关,由它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实现。 13、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又是如何贯彻执行的? (1)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为: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14为什么规范权力运行的?(14页前4行) 权利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关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15、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16、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 (1)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3)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4)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5)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 17、我国宪法的组成和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 (1)组成: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微、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 (2)基本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18、为什么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19、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如何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的?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