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保持战略定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_乔云

保持战略定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_乔云

吕梁日报/2016年/7月/17日/第A02版

理论

保持战略定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岚县人民政府县长乔云

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岚县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上下紧紧围绕“融入太原都市圈、打造省城后花园”、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宜居”新岚县的总体目标,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仍然稳中有进,进中有为,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年来,我们着眼于持续改进作风,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干劲,凝聚了推动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着眼于长远发展,牢牢确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的发展理念,紧紧抓住牵动全局的重点项目建设,实施了总投资246.91亿元的50个省市县重点工程项目,全力推进项目储备、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投产“六位一体”建设;着眼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项目,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项目积极推进,岚县已成为全市重要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以马铃薯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着眼于推动创新创业,成立了县级电子商务运营管理中心和岚县电商协会,举办了电子商务培训,引进乐村淘、苏宁易购、京东商城等电商平台入驻岚县,乡村电商体验店已发展到178个,发展微商500余人,互联网+主导产业已为实体经济注入了活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五城同创”,巩固提升了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水平,创建了6个省级卫生乡镇、28个省级卫生村;着眼于保障改善民生,新建岚县中学、民觉学校顺利投入使用,投资300多万元为县医院配备了急需的彩超等医疗设备,民生实事顺利推进,教育文化、卫生计生、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稳步发展。201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7亿元,增速全市排名第七;工业增加值19.48亿元,增速全市排名第四;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9亿元,增速全市排名第三;公共财政收入完成3.83亿元,增速全市排名第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6987元,增速全市排名第六;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4370元,增速全市排名第七。

由此可以看出,2015年我县经济保持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经济增长符合预期,主要经济指标除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工业增加值外都保持了总量增长;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农业形势持续向好,发展活力得到增强,经济运行总体是平稳趋好的,但也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尤其需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

保持战略定力,定在哪里?从全国看,从我县看,定在“四个基本没有变”上,定在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上。“四个基本没有变”:一是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点没有变;二是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三是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四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稳,稳在宏观政策“稳”字当头,我县农民收入和干部职工收入是稳定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增长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市第三;稳在发展局面基本平稳,保工资、保运行、保民生、保稳定、保重点项目建设的基本面稳住了,守住了风险底线。进,不是追求高增长、高速度,而是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不是追求规模速度型发展方式,而是追求质量效率型发展方式;不是追求增量扩张型经济结构,而是追求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经济结构;不是追求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的发展动力,而是追求创新驱动的发展动力。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中国经济,

正面临增长速度换档、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增长动力转换的新形势,做好2016年经济工作,关键是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正确认识步入新常态下的县域经济发展,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综合分析当前世界经济长期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我们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结合岚县县域实际,要突出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握好三个节点,增强定力,打造“定力源”。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们在发展中遇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即经济发展到了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经济在经历持续高速发展的“黄金期”后,进入由高向中低增长的艰难“换挡期”,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符合发展规律和国际经验。一要把握速度换挡节点,全力保持经济处于合理区间。二要把握结构调整节点,着力解决资源型结构太重问题。我县以煤铁经济为主,一铁独大,铁矿经济占我县经济总量的70%左右,而且产业链不长,附加值低。三要把握动力转换节点,加快培育发展新动力,加快推动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

二、克服“三种倾向”,增强动力,打造“动力源”。一个时期以来,新常态成为社会上热炒、理论界热议的“热词”,由于把握不准、理解不深,出现了标签化、娱乐化、泛用化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省部级主要领导专题研讨班上指出了在认识新常态上需要克服“三种倾向”,我们要认真领会。首先,要坚决克服“新常态是一个事件”的倾向。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细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进程中呈现的一系列趋势性变化,是一个客观状态。因此,新常态就不是通常意义讲的一个事件,不能用好和坏来判断。有些同志简单认为新常态就是经济出问题了,经济状况恶化了,甚至把一切不好的东西都认为是新常态,这些都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其次,要坚决克服“新常态是一个筐子”的倾向。现在有些同志不管政治的还是经济的,不管科技的还是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冠之以“新常态”,不管什么都往里装,反正只要有事就是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管什么都往里装。我们决不能把某个偶然、短暂、单一的新变化、新问题、新矛盾视为新常态,在谋划和部署工作上要注意。其三,要坚决克服“新常态是一个避风港”的倾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常态不是不干事,不是不要发展。尤其我们面临着“立体性困扰”,不能把不好做或难做好的工作推给新常态,为等待观望找理由、为无所作为找借口。

三、引领“四种新业态”,增强活力,打造“活力源”。立足于我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形势,我们要坚持引领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新业态、三产融合发展新业态、“互联网+”产业发展新业态和文化旅游业发展新业态,坚持“四种新业态”齐头并进、协同推进,努力打造我县经济发展的“活力源”。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风险防控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风险防控 我国新常态时期的经济发展,承担着有效化解长期粗放发展中积累的矛盾与风险以及保证经济提质增效稳定发展的双重任务。但从目前整个经济发展态势看,因受众多因素制约,老问题还没得到有效解决,新问题又不断出现,如发展速度下滑较快、人民币汇率走势不稳、城镇化盲目扩张形成多种矛盾等。这对新常态时期“发展与调整”双重任务的实施,既形成制约,又带来新的风险。对此,需要采取诸如夯实推动发展的动力基础、打造稳健的金融市场、继续加大对“短板”的扶持力度、健全市场竞争机制平台等措施,着力防控和化解各种风险,促进新常态下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 标签:经济新常态;发展风险;防控对策 为了化解我国经济发展中长期形成的诸多矛盾,保持经济中高速高质量发展,中央提出了新常态经济发展逻辑,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但目前部分地方和部分领域仍继续着传统发展模式,致使老的问题与风险没能解决,新的风险问题又相继出现。如何有效地遏制与规避当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危机,已经成为能否促进新常态下经济调整与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风险 1.当前经济发展显现“硬着陆”风险端倪 自2014年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时期,尽管为了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而实施的调整转型等措施,影响了经济发展速度,但是,从今年上半年整个宏观经济发展态势看,经济增速持续滑落,已大大低于预期的7%增速水平。虽然一季度GDP实际增速为7.0%,二季度增速6.8%,但名义GDP增速仅为5.8%和5.6%。分区域看,原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更是塌方式下滑。如东北和西部的部分区域,其名义GDP增速和财政增速都出现负增长。同时,整个社会总供给持续疲软,工业发展也显出萧条迹象。2015年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为6.2%。比去年同期下滑2.5个百分点,如考虑价格因素,名义工业增加值增速仅为1.6%,较去年同期下滑5.2个百分点;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连续39个月负增长。宏观一致合成指数创近10年来新低,为93.32。①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宏观经济已显出“硬着陆”的征兆,其发酵效应影响着整个国民的发展信心与积极性。目前面中央提出的“三种叠加”的调整手段,因受工资、债务兑付、财政支出等三重刚性的约束,在缺少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新发展手段支撑下,更加剧了其实施的复杂性与难度。当前的经济下滑、新的增长点缺乏,难以较好地为顺利调整提供坚实的支撑基础,加大了转型的难度与风险危机的有效化解。 2.近期人民币汇率连续下降对进一步扩大开放形成较大负面影响 当前,因受国内经济增速下滑、美元升值、大量外资回流以及国际上希腊债务等多重因素影响,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压力加大。2014年人民币兑美元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张宇 《人民日报》(2015年12月15日10 版)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了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重要特点。推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点、趋势和要求,按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总要求进行战略谋划,不断开拓发展的新境界。 增长速度的变化 目前,中国经济进入了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既反映了经济增长的客观趋势,又体现了我国宏观调控目标新的取向。 从经济运行的客观趋势看,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乏力,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疲软,我国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放缓,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随着资源生态环境约束加大、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高增长难以为继。从宏观调控的目标取向看,在新常态下,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宏观调控的目标要适应这种转变,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使中国经济大船能行稳致远。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现在增长7%左右的经济增量已相当可观,聚集的动能是过去两位数的增长都达不到的,仍然是位于世界前列的、富有前景的增长。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此,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必须保持6.5%以上,这样才能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实现这一目标是有充分条件的。我国目前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 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条件下,要采取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调控政策,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努力实现中高速增长的目标。 经济结构的优化 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优化趋势加快。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特别是2013年后消费贡献率增幅明显,由2013年的50%增长到2015年上半年的60%。同时,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网上购物、定制消费等方式广泛发展,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农村消费等领域的消费升级逐步展开,新的商业机会不断涌现。 产业结构方面,2015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49.5%。2011—2014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分别为13.2%和11.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和1.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 城乡结构方面,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2014年城镇化率达到54.77%,每年新增城镇人口近2000万人。区域结构方面,中西部地区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重庆、贵州经济增速领跑其他省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不断拓展着区域发展新空间。 经济结构优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成果。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多年形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和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改变,产能过剩化解,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十三五”期间,必须持之以恒地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着力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和战略定力

着力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和战略定力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能不断前进。在“7·26”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强调:“全党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战略问题,特别强调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增强战略定力。这既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 现实要求,也是更好担当“四个伟大”时代使命的政治自觉。 当代中国发展历史新方位的现实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尽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不能忘,但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显著的阶段性特征。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方位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需要以高超的战略思维能力进行顶层设计,也需要以战略定力坚定自信、站稳脚跟。 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正在从大国向强国迈进。中国不再仅仅 是追赶西方大国的欠发达国家,不再仅仅是市场经济与国际惯例的学徒,而是作为极具活力的发展中大国领跑世界经济、参与全球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仅意味着中国走出了一条通向现代化的成功之路,而且意味着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有了一条与西方不同的现实途径。这些转换必然会体现在战略构建上,赋予战略思维能力与战略定力以新的内涵和特点。 适应新方位,担当新使命,就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就要以更坚定的立场、更科学的方法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就要以更坚决的意志、更有力的行动应对重大挑战、

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认识与思考

对XX市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认识与思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有进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对于XX市而言,与过去高速增长“常态”相比,新常态下XX市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仍有望保持引领态势,经济发展更加注重增长质量和效益;主要动力转向主要依靠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经济结构正发生新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作用更加凸显。 一、因势而谋,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随着全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XX市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逐步显现。新常态下,全市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总体处于平稳合理区间,主要指标仍然保持两位数增长,新的发展动力不断集聚,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发展势头向好,转型创新成为新常态下最大亮点。 (一)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新常态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更加多元,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农业与其他行业深度融合。X-XX月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0.9亿元,同比增长4.0%,增幅提升2.1个百分点。传统农业平稳较快增长。粮食生产平稳增长,产量达248.5万吨,增长1.8%,扭转去年下降局面;主要经济作物较快增长,油菜籽产量7.6万吨,增长4.7%;蔬菜产量573.6万吨,增长7.1%。现代农业蓬勃发展。今年全市开工现代农业产业项目162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破14000家,农产品加工业总销售收入突破1300亿元,休闲农业综合经营收入达41.6亿元,接待人数达2300多万人次。

(二)工业发展活力增强。新常态下,虽然传统工业增速有所放缓,但新兴产业支撑明显增强。今年以来,面对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市委、市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9月以来工业增速持续回升,X-XX月全市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728.77亿元,同比增长12.0%。多数行业增长较快。37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1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多数行业快速发展,其中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增长30.0%,汽车制造业增长27.7%,医药制造业增长26.4%。工业结构继续优化。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加工业、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全市新兴行业发展较快,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7.1%,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过渡依赖烟草和工程机械的状况有所改善。产业集聚水平提高。园区工业增长较快,发挥了工业经济主战场的引领作用。X-XX月,全市园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613亿元,同比增长13%,高于全市水平1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增长8.1百分点,改变了去年一直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状况。 (三)投资结构明显优化。新常态下,房地产投资逐步回归理性,实体经济投资加快,投资渠道更加多元化,企业更加注重转型创新。X-XX 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66.30亿元,同比增长18.3%。主要领域投资较快增长。随着城市建设以及工业项目落地推进,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和工业投资较快增长,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0.8%,工业投资增长21.6%。房地产投资稳步回升。受国家和全省出台房地产政策利好,10月以来降幅收窄,X-XX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达1275.5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8%;X-XX月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234.61亿元,同比增长17.4%,5月以来增速稳步回升,显示房地产市场在低迷中有所回暖。民间投资增长加快。X-

保持战略定力,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访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

保持战略定力,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访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 文/魏清源 制造业作为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推动制 造业高质量发展”,被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 作会议确定为今年七大重点工作任务之首,刚刚 闭幕的全国两会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再次 作出强调和部署。就贯彻落实好全国两会精神, 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接受记者釆访时 表示,钢铁产业是我国制造业中最具全球竞争力 的产业之一,河钢集团作为国有特大型钢铁企业 之一,将坚定不移地按照党中央重大决策和全国 两会部署,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 好中流砥柱作用,推动钢铁行业率先实现高质量 发展,建设钢铁强国。 坚定不移走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的 产业升级和产品高端路线 于勇谈到,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钢铁行业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从参与国际竞争和适应国内消费升级的情况来看,“有没有”的问题已基本解决,当前要着力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客户端高度决定产品端高度,只有产品端的高度才真正代表中国制造业的未来。”于勇说,企业之间的终极竞争是客户端的竞争。在可预见的未来,河钢的关键词就是市场和客户,一切的工作都围绕市场和客户来展开。只有源于市场,企业才最有活力,只有源于客户,目标才最明确。特别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河钢要紧跟国家、行业的发展步伐,用执着和韧劲改变自我,成为这个时期的代表。 于勇指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高端制造业越来越走向"轻资产、重集成”的运营模式,产业链的融合正在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当前,河钢正在不断延伸产业链布局,加大从提供钢铁产品向提供钢铁材料和工业服务解决方案转变,实现与高端制造业的无缝对接。 在家电领域,河钢已经同海尔集团成功开创了产业链融合发展新模式,在强化河钢深加工能力、延伸钢铁产业链条的同时,也为下游企业生产运营模式带来了新的变化和提升。在汽车领域,河钢与恒大国能成功合作,将钢铁产业服务链条延伸嵌入到汽车产业链条,实现了材料供应、汽车制造两个界面的深度融合。 以客户结构的优化推动产品结构升级,河钢实现了产品结构和客户端的质的飞跃。助力十九大报告点赞的以天宫、天眼、国产大飞机为代表 中国科技财富I2019年第4 期

以五大发展理念把握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_杨嘉懿

[摘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对主动把握、积极适应和科学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具 有重要意义。要运用“五大发展理念”深刻认识新常态的内在规律,为“十三五”期间的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指导,通过创新激活经济的新增长点,借助协调平衡经济稳定发展,依仗绿色推动经济健康发展,凭借开放形成经济新的联动,依托共享保障经济转型升级。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经济新常态;破解发展难题[DOI 编号]10.14180/https://www.sodocs.net/doc/816627592.html,ki.1004-0544.2016.04.019[中图分类号]F1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6)04-0103-04 以“五大发展理念”把握、适应、引领经济发展 新常态 (1.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87;2.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发展研究所,天津300387) 基金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TJZDWT150102)。 作者简介:杨嘉懿(1985-),女,河北秦皇岛人,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李家祥(1951-),男,天津人,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嘉懿1,李家祥2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党和国家把握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经济规律,辩证地分析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所做出的科学判断,把握、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与新常态有着内在联系。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1 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把握经济发展 新常态 “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和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要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有新理念、新思路和新策略。“五大发展理念”运用辩证思维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新常态思路和方向的集中体现,通过发展理念牢牢把握新常态,因势利导,驾驭、引领经济新常态,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进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增长。 “五大发展理念”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角度来把握新常态。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化 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经济新常态需要生产力的飞跃、生产关系的实践。“五大发展理念”是面对和要解决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的发展问题提出来的,其会促进国民经济由大到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生产力角度分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强调:“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1]新常态下,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生产力诸要素及其结构不断改进和更新,进而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五大发展理念”科学把握经济新常态,就是分析国内外发展环境,运用客观经济规律来全面推进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的系统改革。要利用创新来引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培育新的增长动力,是对马克思关于生产过程中“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因素理解的延伸;要促进经济的协调和开放发展,形成新的发展结构,是对马克思关于生产过程中“社会结合”作用观点的阐释;要推动绿色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发展的新格局,是对马克思关于生产力过程中“自然条件”作用观点的拓展。从生产关系角度分析,马克思指出:“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 103/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年均近10%的持续高增长,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呈现逐级放缓的态势,2003年至2007年年均增长11.6%,2008年至2011年年均增长9.6%,2012年增长7.8%,2013年增长7.7%,2014年增长7.4%,今年上半年增长7%。。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即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同时,世界主要经济体整体疲弱,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严峻复杂。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呢? 一、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四个“没有变” 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总书记就中国当前经济形势作出四个“没有变”的科学归纳。这四个“没有变”是: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那么,四个“没有变”具有怎样的深刻内涵呢? 1、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7%。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1.8%,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夏粮产量达到2821亿斤,比上年增产89亿斤,增长3.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比经济增速高0.6个百分点。我国经济仍然处在适度较快的发展区间,同时也是根据我国经济新常态特征主动调控的结果,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我们应该看到,随着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7%左右的经济增量已相当可观,在目前世界上仍属较高增长水平。伴随着7%经济增长率的是物价、就业基本稳定,居民收入增长略高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有利于改善市场供求关系,缓解资源环境和物价上涨压力,把工作着力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保持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由此显示,中国经济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大格局。 从国内看,7%的增速在改革以来的增长史中不是最低,而属于“中高速”,虽然与前36年年均10%的“高速”相比下降了3个百分点,但是比只有“周期性调整”而无“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重叠”的1989、1990年年均不足4%高出了3个百分点。尤其是,在经济规模按不变价格计算今年上半年比15年前同期扩大了60倍左右的基础上,实现一个百分点增速的经济内涵容量要比以往大得多。 从国际看,7%增速虽然略逊于处于规模小、基数低发展阶段的印度经济(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均为中国的1/5)的增速,但是远超世界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

领导干部战略思维五要素

领导干部战略思维五要素 战略思维的研究有其时代背景,即战略现象纷繁复杂、分布广泛,战略指导理论层出不穷、莫衷一是,总结战略的一般特征和普遍规律,更好地进行战略指导,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对于国家领导人及地方领导干部、企业重要决策人来说,研究战略思维更具有其特殊意义。 战略哲学即是系统化的战略思维。战略哲学学科与当代中国战略思维的研究具有密切关系。中国战略学者在前人“战术、战略”相区分的基础上,详尽地阐明了“大战略”的概念,提出以“大战略”统合“战略”“战术”等多个层次,明确战略架构,构建战略系统工程,形成战略合力,助力战略目标实现。特别是,中国战略思维学者对战略的核心原则作出归纳,提出战略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战略哲学是特殊的实践理性,应追求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即战略的目标制定及具体实施,既要符合战略的价值规律,又要符合战略的科学规律。 目前,战略哲学已经形成其基本理论架构,如战略定位理论、战略预测理论、战略协调理论、战略驾驭理论、战略价值论及战略伦理学等,战略哲学仍在不断深化发展,以期更好地指导战略,尤其是国家大战略。战略定力与战略思维密不可分,能以战略思维的一般规律来指导战略实践,而非

以片面的经验、主观意志、局部的现象、一时的问题,干扰对整个战略大局的认识、谋划、驾驭,即是富有战略定力的重要表现。也就是说,保持战略定力,离不开对战略一般规律的学习研究,离不开战略哲学的宏观指导。简要地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化战略思维,提升战略定力。 一是明确战略定位,提出正确的战略目标与手段,是保持战略定力的基础。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这些都表明了解清楚自身情况,做好自身的各项准备工作的重要性。战略哲学的战略定位理论,要求我们遵循战略目标定位三原则: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合实际性。要明确自身所处位置,合理确定战略目标,合理选择战略手段,注重目标与目标、目标与手段的匹配性。 二是做好战略预测,明确战略大趋势,是提升战略定力的重要举措。战略哲学指出,做好战略预测,不仅要吸取人类历史进程中各领域的经验与规律,同时也要掌握战略预测的科学方法,如均衡分析法、概率分析法、复杂方法、大数据预测法等。均衡分析法即要把握具有因果关系事件的线性规律,把握因果变化的时间节点,排布好各相关要素。对于随机发生的事件,要分析其概率,对可能出现的多种局面进行防范。要以复杂的科学视角,分析多变的人类世界,更好地指导战略实践。要善于采集当前各领域与战略相关的大数

2018年申论写作精品:保持定力,增强发展自信心

2018年申论写作精品:保持定力,增强 发展自信心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吉林调研 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重要讲话中要求,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这是我们适应和把握经济新常态、走出发展新路的重要思想前提和精神保证。 新常态下,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都发生了新变化。当前,内外下行压力仍在,经济工作中困难和问题不少,如果心态不稳,定力不足,就会自乱阵脚。市场经济是信心经济。保持定力、增强信心,我们才能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催生稳增长调结构的动力,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合力,抓住机遇,克服困难,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信心来自经济基本面。中国经济持续向好基本态势没有变,发展基础优,经济韧性强,内需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结构调整不断推进,改革活力正在释放,新的增长点正在加快孕育并不断破茧而出,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经济发展前景仍然广阔。一些问题短期看可能比较严峻,需要认真对待,但从更长周期看则是不可避免的阶段性现象,只要把握好,就出不了大问题。 信心来自制度优越性。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日益彰显,宏观调控积累了丰富经验,上下一心谋发展,集中力量办大事,经济金融风险总体可控,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今年以来,中央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度推进,一系列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和释放,经济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完全有能力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信心来自13亿人民。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实践。目前全国就业形势平稳,居民收入增加,民生持续改善,创新创业热潮涌动,为发展注入新活力。人民群众对改革的支持、对发展前景的良好预期、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追求,是我国经济行稳致远的最大底气。 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关键是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一方面求“稳”,稳住增长速度,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兑现对人民群众的承诺;一方面求“变”,坚持改革创新,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改出获得感,创出新天地,促进新旧动力加快转换,走出一条发展新路。有矛盾有风险并不可怕,关键要有化解矛盾和排除风险的决心和办法,多出深化改革开放的硬招,多出促进转型升级的新招,多出增进百姓福祉的实招,处理好定与变的关系,把握好稳与进的平衡,推动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经济发展新常态

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国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经济新常态是强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 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经济新常态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经济新常态不是不需要GDP,而是不需要GDP增长方式;不是不需要增长,而是把GDP增长放在发展模式中定位,使GDP增长成为再生型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模式的组成部分。 特点:1、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2、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破坏性开采的粗放型发展 3、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服务业发展及创新驱动 经济的最大特点是速度“下台阶”、效益“上台阶”;经济新常态下明显特征是“增长动力实现转换”、“经济结构实现再平衡” 政策:201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2015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党的十九大也将于明年召开。辛鸣说,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的确立,对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带一路也属于政策。 事例:京津冀一体化 长江经济带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安徽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西安浐灞创新发展生态区 (参照:开放战略篇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未来构想 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与协同发展 长江经济带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实践 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制度创新打造中国改革开放升级版 深化改革篇 深圳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激发民间投资创业 安徽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重庆实施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 成都创新基层治理能力培训新载体 黑龙江泰来县养老事业探索与实践 创新驱动篇 天津滨海高新区创新经济发展模式

坚定政治定力战略定力实干定力——省委书记强卫在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上的讲话摘登

本刊专稿 12月2日至3日,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在南昌召开。会议总结今年省委常委会工作,研究部署明年全省各项工作,审议并表决通过了《中共江西省委关于全面推进法治江西建设的实施意见》。全会号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重道远。全省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激发昂扬斗志、发扬担当精神、锤炼过硬作风,开拓创新、扎实苦干,为2020年如期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 不懈奋斗。省委书记强卫在开幕 大会上代表省委常委会作工作报 告,在闭幕大会上作重要讲话。本 刊摘登工作报告和讲话的精彩内 容,以飨读者。 省委常委会一年来的工作重点和突出成效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深入。一年来,省委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把握中央决策、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先导性工作来抓,坚持全面系统与重点深入相结合,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思想、立场、观点和方法,增强对重大问题的理解和把握;坚持领导带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在全省形成了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一级促一级、层层做示范的生动局面;坚持武装头脑与指导实践相结合,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了谋划和推进工作、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重大成果。省委认真落实中央要求,突出为民务实清廉主题,聚焦解决“四风”问题,紧扣“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群众路线、坚决改进作风”三个关键词,始终坚持严字当头,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始终坚持突出特色,始终坚持谋划长远,始终坚持领导带头,使广大群众对党的信心信任明显增强,各级党员干部精神状态日益提升,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强化,实现了中央“四个进一步”的要求,达到了省委“三个显著”的预期目标。 全省经济呈现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面对全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省委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及时分析研判经济形势,进一步深化全省发展战略,及时研究统筹解决重大问题,狠抓决策部署落实,推动我省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增 长9.5%,增幅居全国第7位,为近十年来最好位次;财政 总收入增长1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8%,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5%。 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稳步开局。省委始终高举改革 大旗,坚持蹄疾步稳,紧密联系实际,突出问题导向,强 化顶层设计,着力从战略上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出台了 20个“N”文件;强化重点突破,聚焦制约发展升级的体 制机制障碍,围绕人民群众关切的民生热点,启动实施 了一批改革试点、改革举措;强化有序推进,确保上下 贯通、左右协调,有力推进各项改革落实。今年以来,全 省实施国家级改革试点60个,省级改革试点72个,设 区市层面改革试点226个。 团结奋进的社会大局持续发展。深入学习贯彻十 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着力推进依法治省工作,形成《中 共江西省委关于全面推进法治江西建设的实施意见(审 议稿)》,法治江西、平安江西建设取得新成效;加强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宣传,大力培育和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舆论引导深入持续有效;坚持 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对统战工作领导,全面贯彻党 的宗教工作方针,支持群团组织依法依章工作,充分调 动各个方面积极性。 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正在形成。省委始终坚持党 要管党、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 腐败斗争,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强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不断加强和改 ——省委书记强卫在省委 4

战略定力决定未来

战略定力决定未来 人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决定未来”,在我看来,所谓的思路也罢,理念也罢,实际上是一种战略选择。有了战略之后,能否成功,关键要看是否按战略的定位、方向、目标坚定不移地去执行,也就是说一个组织不只需要一个好的战略还必须要有坚定强大的战略定力。大的方面来说,譬如粉碎“四人帮”后,国家迅速的转型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重大的战略转移,实行的“改革开放”及全面推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是一种国家发展层面的战略选择,包括近几年国家经济及社会发展进入改革前进的深水区,好多经济学家及国家领导人都曾提出过“顶层设计”的概念,这个“顶层设计”应该也是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设计。其中的“几步走”和“几个翻番”均是根据发展战略而要实现的战略目标,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均为战略保障措施。 纵观我局六十三年的发展史,不论是全局还是各子、分公司,凡是发展比较顺利、比较稳定、相对领先的时期,都是因为有比较前瞻性的战略选择,特别是在产品或行业上的选择,如铺轨工程、新线铁路运输业务、架梁工程、电力和电气化工程、机械筑路工程、公路工程、市政工程、商品混凝土供应、城市地铁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垃圾发电工程、BT、BOT、TOT、EPC工程等,都在说明我局为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 近几年,我们中铁一局只所以能够胜利渡过国内、国际“建

筑市场的寒冬”,毅然矗立在波涛汹涌的潮流中,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领导能够审时度势制定出适应外界变化、适合企业发展壮大的发展战略。如在国内经济发达或比较发达或有发展潜力的地方率先成立了区域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个别区域公司不论在营业额还是市场开发、产品开发、区域成熟上都走在了全公司的前列,而且经营、资产状况良好。 “十一五”期间,在公司的“四三二一”战略指引下,公司的营销规模、营业规模、职工收入、公司效益等方面均提前两至三年实现了战略目标,为公司的“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良好的基础。“四三二一”战略,对公司的发展最大的贡献,一方面是明确了公司的产品定位,除了铁路、公路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局面外,城市轨道交通得以蓬勃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占到了我们产品的三分之一格局;另一方面是把轨道专业作为我们公司的优势专业去经营,去发展,形成了中铁一局的“轨道品牌”,目前在市场占有绝对优势;再一方面,就是奠定了公司国内、国际两大平面市场格局。 去年,是公司“十二五”《国际化》战略实施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公司大力落实《国际化》战略精神,强力推行“区域化经营,多元化发展,专业化生产,精细化管理”的运营战略,它首先符合公司“理性扩张规模,培育核心能力,提升发展质量,强化竞争优势”的战略发展思路。 所谓的理性扩张规模,就是要使公司的规模增长与公司的管

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

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 适应“经济新常态”是中央遵循经济规律的深远认识和科学论断。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要更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经济新常态”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不仅体现了政府科学谋策,更表现了政府的自信。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概念。2014年北京APEC峰会期间,习总书记又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内涵做了阐述。 在2014年12月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描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九个主要趋势和特征: 从消费需求看,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逐渐成为主流;从投资需求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正大量涌现;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发生了转化,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同步发生;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从市场竞争看,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从资源环境约束看,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经济风险总体可控,但是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既要探索全面化解产能过剩的办法,又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的途径。 经济发展新常态,是相对于旧常态、非常态而言的。从经济运行实际情况看,2008年之前,我国经济主要是以出口拉动的增长模式。2009年开始,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切换到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2013年后,步入新常态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这是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伴随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国际经济复苏疲弱态势延续,我国工业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工业运行风险逐步显性化。经济发展新常

如何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心得体会

如何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心 得体会 准确理解和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加自觉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应科学认识新常态下的速度变化,努力做好经济改革和发展这篇大文章。下面小编整理的如何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如何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心得体会1 一、新常态下的中高速有利于向更高发展水平跃升 中国6.9%的经济增长速度仍然领跑世界主要经济体。20xx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在发达国家中,英美复苏相对强劲,但经济增长基础并不牢固;欧元区和日本的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生产率和经济增长表现均不尽如人意。在新兴经济体中,巴西和俄罗斯受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影响,经济严重下滑,呈现滞胀特征;印度开始享受人口红利,增长率逐渐高企。可见,在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长周期影响下,世界经济整体表现出一种"新平庸",但不同国家面临的制约因素各异,呈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象。当前,中国经济增速与前几年相比有所下降。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不同于世界经济"新平庸",不仅呈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化的特征,而且经济新常态下的中高速在世界上仍是较高增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xx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为 3.1%,美国经济增长率为2.5%,欧元区为1.5%,日本为0.6%。显而易见,中国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向更高发展水平跃升的必经阶段。从长期看,一个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呈现出一定规律性,即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助推经济较快增长的"低垂的果子"会逐渐减少,经济发展在更高阶段上只能取得相对较低的增长速度。从世界上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增速对比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规律。按照20xx年美元价格,20xx年世界银行所界定的低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低于1035美元)GDP平均增长率达到6.3%,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在1035—4086美元之间)为5.7%,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在4086—12616美元之间)为4.6%,而高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高于120xx美元)仅为1.7%。这组数据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当前中国经济增速出现变化,说明中国已进入从中高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通道;二是20xx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7.3%,明显高出与我国同等发展阶段国家4.6%的平均增速,即使与低收入国家平均6.3%的增速相比依然较高。所以,我们自己不必在速度问题上过分焦虑,国际社会也没有指责中国增速不够高的理由。 新常态下的中高速有利于推动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实现各项既定目标。中高增长速度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提供了前提,也为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举措奠定了基础。粗放型发展方式受到资源环境制约已难以为继,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经济增速太高,就难以遏制各方面大干快上的冲动,经济体系和生态系统都将付出沉重代价;如果增速太低,则会影响就业,妨碍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所以,应用积极心态看待新常态下的速度变化,采取积极行动

18.战略定力创新驱动和人才先导是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关键成功要素

战略定力创新驱动和人才先导是制造业单 项冠军企业关键成功要素项冠军企业关键成功要素 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曾凡沛曾凡沛 赫尔曼·西蒙(H. Simon)在研究德国出口贸易获得巨大成功经验时发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独特现象,即德国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其中小企业,特别是那些在国际市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小型企业。尽管这些中小型企业在国际上并不出名,但它们在全球范围的经营业绩却不同凡响,且几乎存在于全球所有的角落。赫尔曼·西蒙(H. Simon)称之为“隐形冠军”。 当前,中国制造进入了转型的关键时期,为实现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带动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工信部印发并实施了《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计划培育一批长期专注于制造业特定细分领域、能够引领该领域发展并占据市场领先地位的冠军企业。而工信部此番提出“制造业单项冠军”包含两方面内涵:一是单项,企业必须专注于目标市场,长期在相关领域精耕细作;二是冠军,要求企业应在相关细分领域中拥有冠军级的市场地位和技术实力,这与“隐形冠军”的提法异曲同工。 因此,从“制造业单项冠军”的内涵和标准而言,我们认为战略定力、创新驱动和人才先导是企业成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的关键成功要素,现以龙溪轴承为案例,总结、提炼国内制造业首批单项冠军示范

企业的成功实践经验。 一、战略定力 一、战略定力 战略定力是指在错综复杂形势下为实现战略意图和战略目标所具有的战略自信、意志和毅力。单项冠军企业的目标是企业成长和市场领先地位,这一目标通常具有长期性,往往需要几代人而不是几个季度的努力才有可能达成。因此,若想成为相关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企业,首先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即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坚持聚焦主业,专注于技术创新,集中资源力量做强做优主业,将成为行业领先者作为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并一以贯之。 龙溪轴承自20世纪70年代由深沟球轴承拓展到关节轴承,并逐渐确立了关节轴承的主业地位后,就一直专注于关节轴承这一细分行业。经过近40多年的积累和传承,龙溪轴承在关节轴承领域已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龙轴特色的竞争优势,如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制造模式、“善学有为,善谋夺势,善新领先,善为高效,善聚长青,善和共赢”的企业文化、一体化集约型管理体系等,并成为关节轴承民族第一品牌,跻身国际三大关节轴承供应商之列,是我国关节轴承业界引领者及全球关节轴承领域的佼佼者。 战略定力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而是要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即对于企业发展方向应予以坚持,而对于企业发展的速度、路径、举措等可以适当改变。龙溪轴承“十二五”发展战略和“十三五”发展战略均坚持“一基多元”发展战略,即致力于关节轴承主业的做强做优做大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之路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之路 经济放缓 2014年,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众所周知,2014年中国经济进一步放缓,经济增长率下降到了7.4%,同时中国经济经济进一步下行,摩根大通预测中国经济增长的步伐将会由2014年的7.4%进一步放缓至2015年的7.2%,而中国政府将经济增长率目标调整为7.0%,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阶段。 房地产下滑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一直高速增长,如今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的问题逐渐显露,发展态势越来越严峻。如下图所示红线为房地产销量增长率,2014年房地产销量基本处于下滑威胁动摇经济增长根基。 人口红利消失 另外,一直以来对中国经济取到重要作用的人口红利也在逐渐消失。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中国从16岁到59岁的有工作能力的劳动力人口总数,在2012年已经见顶,比上年减少345万人;即便再将具有工作能力的劳动力人口总数放宽五年,中国从16岁到64岁的劳动力人口总数,也将2015年见顶。

走产业调整之路 持续30多年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目前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原有增长点和增长优势,都在逐渐消失,只有找到新的增长点和发展之路,中国经济才能再次腾飞,虽然从国民生产总值来看,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二,但无论是人居国民生产总值还是经济增长质量都远远落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依然巨大。中国仍没有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未来,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仍将持续不断地赋予经济新的增长动力。 在未来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世界经济包括中国经济在内发展都会变缓,产业转移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而中国经济要长远发展必须实现产业调整和升级,将粗放型经济转移到以科技推动为主;将单一型经济产业转变成混合型生产服务一体化;将依靠出口和投资转变为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同时政府也要简政放权,促进市场的作用,完善金融体系和市场规则,促进产业之间正常竞争和发展。 1)完善市场机制,促进正常竞争。 以电商为例,淘宝天猫在2014年双11里创下了惊人的571亿营业额,马云扬言在2020年电商要占领50%的零售市场,福兮?祸兮?事实上,在欧美国家,电商从未像中国这么火,中国的网购之所以这么火主要是因为网上购物比实体店要便宜许多,而事实上这是由于电商与实体店的不公平竞争造成的。在美国沃尔玛超市的商品价格要低于亚马逊,而在中国实体店价格远高于网店,一个原因在于中国的房租太贵,另一个就是实体店收税太重,而网商不需要缴税。我觉得电商应该是一种新的销售渠道,并不能完全取代实体店,政府应该大幅降低实体店的税收,不然的话如果到了2020年电商占领50%的零售市场,中国将会有大量的人失业,因为电商所创造的就业不足以抵消实体店衰败带来的失业数目。 2)大力简政放权,释放市场活力。 以上海自贸区的发展为例,现今政府又计划在天津,福建,广东建立新的自贸区,促进市场的作用,加大开放,深化改革,就是要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比如,2014年改革了企业登记制度,前3个季度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920万户,新增企业数量较去年增长了60%以上。 3)促进小城市化,大力推进农村生产合作社。 个人认为,城市化不是让农民进入大城市和知识分子竞争就业,而是要鼓励就地建镇,鼓励小城市,小城镇的发展。大力推进农村生产合作社,将农业生产企业管理,做到从种子化肥,生产销售到服务的混合一体化农业模式,提高效率,解放生产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