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文教育视野下的小学作文教学刍议

人文教育视野下的小学作文教学刍议

人文教育视野下的小学作文教学刍议
人文教育视野下的小学作文教学刍议

人文教育视野下的小学作文教学刍议

[摘要] 文章针对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三重三轻”的现象,提出重视起步阶段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重视素材积累和观察能力训练,让学生学会自我品鉴、自我修改等建议,实现小学作文教育向人文本质的回归,以促进学生包括作文写作能力在内,身心各个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 小学儿童作文教学人文教育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学生作文语言枯燥、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老师的作文教学方法陈旧、思路狭窄等,由此导致语文教学中学生怕作文、老师叫头疼的普遍现象。尤其是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重模仿、轻创作,重技巧、轻质量,重词藻、轻感受的“三重三轻”的现象,凸显小学作文教学的一大误区——忽视了作文教学的人文本质。

一、小学作文教学应回归人文本质

孔子说:“诗言志,歌咏言。”古人云:“言为心声,文品即人品”。这些都从根本上道出了一个不容更改的事实:作文是与做人息息相关的,作文只是做人的余韵。作文教学作为塑造人格的事业,应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乃至社会教育中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作文教学的功能绝对不是简单的有关作文技能的简单训练能代替的,它也不应该只是语文一个学科的事,而是整个教育的范畴。从事作文教学应该有更为广阔的教育视野,尤其应当体现对学生发展的人文关怀。

人文教育是指以人文知识为主要内容,以人的全部潜能的和谐发展为主要目标,以关于人生和社会发展问题的思维训练为主要手段的教育形式。当前形式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语文教育不仅通过课堂上的知识传授来影响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作为语文教育重要内容的作文教学更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作文教学不仅要完成人类历史上知识和文化的传递,更要完成唤醒学生心灵的任务。因此,我们呼唤小学作文教学向人文本质的回归。

二、小学作文教学中怎样体现以人为本

(一)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很多孩子害怕写作文,以为作文很难,很头疼,写一篇作文要半天。所以小学作文教学中一定要着力保护、切忌扼杀孩子的写作兴趣。

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无疑是强调一个“乐”字,而“乐”是建立在“趣”的基础上,有趣才会乐,才会灵。反之,无“趣”生“忧”,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路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路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学会观察、体验生活从实际生活中取材的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比如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有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要引导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中的小浪花使他们从小就懂得在这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写作的素材.特别是山区的孩子课余活动丰富多彩.例如春天山清水秀的农村到处绿芽压枝头繁花似锦绣的美丽景象;夏天孩子们喜欢到小溪里捉鱼、游泳;到了秋天便是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热闹非凡;冬天又是另一番别样的沉静之美.这些农村特有的景象都是农村小学学生能亲身感受的真实内容.教师可以“陪同” 学生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观察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让学生观察后向同学、老师说一说或在日记中记下观察的感受.这些内容生活味道浓厚真实易激起学生的共鸣感从而激发写作兴

趣不会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没有感受可以抒发而是能使作文言之有物能写出真情实感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有了写作兴趣和观察能力学生就不会觉得作文难写了。 二、培养学生运用规范语言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避免用方言表达而是用规范的书面表达尤为重要.农村低年级小学生的语言功底还比较薄弱有时候分不清方言口语和中文规范表达的差异在写作过程中易出现混淆的情况.如笔者曾批改过的一位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日记他是这样写的:“今天我放学回到半路落水了!”笔者阅到此处大惊失色以为他掉进水里了赶紧往下看一看才知道原来他想表达放学路上下雨了.在笔者所在的乡村方言里“落水”即“下雨”之意.还有一位一年级的小学生因私自到河里游泳被罚写检讨他在检讨书中写道:“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去洗身了”. 其中的方言“洗身”与普通话的“洗澡”、“游泳”同义.他这么写就有保证永远不洗澡的意思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培养规范语言表达是基础.其次要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遣词造句是写作的奠基石遣词造句的基本要求: 1、是用词准确。 2是句子完整.就要求学生要理解词义理解词语表达意义明确词语的运用范围分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培养造句

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论文

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论文 ,是一种真情的流露,是学生内心世界的展示。学生应喜欢说,愿意写。但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导致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相比语文素养产生了一定的差距,这在习作水平上就更为明显,虽然教师在竭尽全力地指导教学,但学生的习作仍是干巴巴的,怎么也看不见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有的更是如一个模子印的一样,千篇一律。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才能让他们写好作文呢? 写作文确实好似让很多学生头痛的事,因为他们无话可说。而要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个人经历,激发他们的真情实感,还要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我想这正是作文指导的关键所在。但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老师的真情投入,更需要激发情感的耐心和艺术。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但如何激趣让学生乐于表达呢?首先,教师要遵循小学生的写作心理,多角度,多形式地设计活动作文的内容,选择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活动。我们可以采用配画外音、续写、创设情景、运用联想等方式设计作文;也可以采用一些游戏来提高学生作文积极性,如:“猜谜语大赛”“成语结龙”“大比拼”……总之一个目的:让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因此,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是开启习作之门的金钥匙。

生活是美好的,处处都是闪光点,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只有贴近生活的文章才不会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同时,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如:按空间位置顺序,按从远到近,从上到下等等。并且要多动脑思考,想想事物之间的联系,培养思维能力。只有多想想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因为从现象到本质,不要只看到表面现象,而忽略了本质。要培养学生辩证地、唯物地认识事物。 所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为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文章是生活,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让学生在生活的大千世界中多去发现、摄取,从而去表现,去抒写。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同样,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生活的真谛,又何尝不是作文教学追求的境界?作文教学中应该指导每一个学生写出自己的东西来。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难,怕写作文。面对单一的材料、统一的要求,思维受到限制,内容千篇一律,更无真情实感可言。我们的作文教学,常常给学生设置雷区,告诉学生“要这样”、“只能这样”,钳制了学生活跃的思维,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

小学作文教学刍议

小学作文教学刍议 发表时间:2015-07-15T11:34:31.92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1期供稿作者:吴娟[导读] 兴趣是孩子们的一种意志倾向,是他们求知欲的动力。吴娟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平邑街道东阳完小27330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效和质量是素质教育的一面最直观的“镜子”。但是在语文教学中,作文一直是令不少学生头痛的事。部分学生怕上作文课,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学。 那么,日常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一、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孩子们的一种意志倾向,是他们求知欲的动力。“趣浓劳轻,乐此不疲。”兴趣是治愈恐惧的一剂良药,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能使学生较快进入角色,克服作文“恐惧症”。 学生初学作文,最大的难题是“没东西可写”,教师必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如预先布置学生去观察某一特定的景物,或参加某一次活动,或记述熟悉的某一个人,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容易完成作文。其中,生动幽默的导言或猜谜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 比如,在要求学生写一种水果之前,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火焰山,又热又渴。可是行李里只有一个苹果,怎么分呢?唐僧提议谁把苹果的特点说得详细具体,这苹果就归谁。(出示一个苹果)问:“同学们,你们想吃这个苹果吗?”这样,学生就会置自己于这个特定的情境,他们的兴趣很自然得到激发。其次在作文命题上,除做到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具有启发性外,还应遵循“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的规律。如写同一假日等街景,可分别出《欢乐的人们》、《美丽的街灯》等小题目,让学生克服“无从写起”的困难。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想写出好文章,就要有丰富的阅读知识、积累丰富的词汇等,因此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是为将来写作打基础。教师通过不同的形式方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利用课外的寓言故事、成语典故等方面的书籍,增加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由于农村的孩子,家长对他们这方面的教育基本上是空白的,很少关注他们这方面的需要,因此教师在班级应尽可能多的这方面的图书,方便他们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同时也利用和家长交流的时候,引导家长在孩子阅读方面的教育,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建议家长给自己的孩子购买有关方面的课外读物,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为将来的写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讲评课力求生动、新奇、多样,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明白好在哪里,错在哪里。 一是生动。 坚持让学生从范例中体会写作规律。对学生习作中那些夸大其词的描写、啼笑皆非的想象、张冠李戴的用词等比较普遍典型的错误,可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让学生知道错在何处。 二是新奇。 注意选择那些充满情趣、富有特色又符合教学要求的文章或习作,力求激发学生的悟性,从中得到启迪。比如《读者》文摘上登载的一篇文章《我的妈妈》,这篇短文一改只写妈妈“好”的老套子,写了妈妈生活中的一些“缺点”。文章出自孩子的眼光,写得十分诙谐有趣。这样的范文可以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选材一定要新颖,要写得生动,有特点。 三是多样。 讲评形式多样,可以避免学生因单调重复产生厌烦情绪,提高学习兴趣。注重综合讲评、重点讲评、个别讲评的差异性,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对象,不同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讲评,帮助学生寻找自己的弱点和兴奋点。 四、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作文教学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生活化作文的训练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是作文当前教学的需要。 首先,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 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其次,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乡村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总之,教师只有在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正确引导、启发,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加强语言积累,才能使作文教学质量得到真正提升,使学生的写作潜力得到挖掘,语言能力得到培养,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 小学作文教学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作文一直是令我校师生头痛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学生却是怕上作文课,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水平不高已成了长期困扰我校作文教学的严重问题。于是我校针对这个问题,成立课题实验小组,制定实验方案,认真组织语文组全体教师认真开展实验,并在贵阳市白云区教研室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将近六年的辛勤实验。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立足于学生的个性进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是小学生根据自己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具体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形式。在训练过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师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自主意识,在评价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它符合《语文课题程标准》中提倡作文讲真话,述真事,抒真情的精神,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自由表达”作文内容,“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培养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2、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作文 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主张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在训练方法上应强调:(1)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2)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3)不限篇幅和篇数;(4)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3、培养学生作文有新意 个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真情实感,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将身边的琐事写出“典型”、写出新意来。因此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对生活的感悟需要长时间逐渐培养,老师要结合实际,适当加以引导。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理感悟生活。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作文就不愁没有新意。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给学生一把作文的钥匙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内容摘要:农村孩子怕写作,对写作是谈之色变,无从下手。那么,要怎样去引导孩子呢?那就要教师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教材,走近文本——多阅读,广积累;走进文本——触动心灵,情感共鸣;走出文本——实现超越,写作创新。把文本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采撷生活中的真情火花,写出富有自己个性的具有真挚情感的好文章。 关键词:教材文本阅读积累引导迁移写作创新 语文散发着墨香,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但一谈到写作文,学生是谈之色变,尤其农村孩子更怕作文。没有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同样的也没有不想写好作文的学生。 究其原因,农村孩子相较于城里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稀少;他们眼界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形成了:1 学生大脑里储存的美词、美句、美文较少。心有余而力不足。2学生的懒惰思想,写作文时怕吃苦、怕动脑子。3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长此以往,没有养成文化积淀。 怎样扭转学生写作文时的恐惧、畏缩心里呢?我经过这几年的上下求索,有了很大的进步。具体做法如下: 一、一、走近文本——多阅读,广积累 作文难,缘于学生积累少,不少学生作文空洞无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平时积累太少。如何引导他们有意识的去阅读、去积累呢?那就充分运用语文教学资源——文本。 文本,即组成教科书阅读部分的最小组成单位的单篇文章,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课文。文本即“文质兼美,堪为模式”之意(叶圣陶语)。书中一篇篇精美的文章无不是精挑细选的名家名篇。文本就像是孩子们的一位好老师,好向导,让农村孩子足不出户就游览了祖国壮丽的万水千山、众多的名胜古迹,使孩子们领略了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了解气势非凡的《长城》,欣赏了《火烧云》,晚霞的光辉映红祖国的山山水水...... 以文本轴线,生发开去,品相关文章,作家趣事,时代背景,让每一个孩子爱学乐学,从而多阅读,广积累。学校阅览室、社区图书室、农村办公室图书,都给了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诗词歌赋拨动人的情思,让人心旷神怡。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着可以陶冶人得情操,开拓心灵的沃土。一些文学杂志、名着大作、佳篇佳作。以最时尚的信息展示给孩子,激起孩子智慧之花。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开展积累。1、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2、每两周开展一节美文背诵擂台赛,评出优秀个人、优秀小组,并进行奖励。3、每上语文课之前,小组以竞赛的方式展示两句古诗,一句名言。 三、走进文本——触动心灵,情感共鸣 文本是语文教学之本,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凭借。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时,必须深究教材,紧扣文章,挖掘教材中丰富、深厚的资源,激活学生的情感。语文教学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及作文教学整合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整合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2009年6月我们制定了一份《小学生作文现状调查问卷》统计表来调查本校学生作文学习的现状,并辅以座谈会的形式,以便进一步了解学生作文学习的实际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我校三年级学生作文学习现状比我们预想的还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 1、作文缺乏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是学生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而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作文普遍兴趣不浓,不太喜欢和不喜欢上作文课的学生三(1)班有有33人,三(2)班有32 人,占学生总人数的69.9%,不太喜欢写和不喜欢写作文的三(1)班有35人,三(2)班有34人,占学生总人数的74.2%。 2、学生缺乏习作素材 在调查中,针对“在作文中,你碰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三(1)班有20人选择缺乏习作素材,三(2)班有17人选择缺乏习作素材,学生对于写作言之无物这这是造成学生作文虚假现象的的主要原因。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也云:“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我们知道,学生害怕写作文,说是没东西好写,其实也就是缺乏材料。这从调查中“如果作文内容自己没有切身感受,你会选择——”三(1)班的学生有27人选择虚构,三(2)班的学生有28人选择虚构这个答案体现出来。 3、作文训练形式单一 在调查中,针对“平时老师出的最多的作文命题形式——”三(1)班和三(2)班的所有的学生都选择了全命题作文。虽然全命题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明确了习作的方向,但同时也局限了学生的思维,经常采用这种单一的训练形式,往往会扼杀学生的想象能力。 4、作文批改意义的丧失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指导学生作文,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指导学生作文,首先要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假如学生想写又没有东西可写,而老师硬要他写,这样是写不出好作文的,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是重要的一环。学生开始作文写什么呢?一般说来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即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自已所干、所见、所闻、所感的东西. (一) 做过什么,写什么。学生写自己做过的事易写。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亲自参加实践,自觉地从中接受教育。学生有了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才能把亲身经历的有意义的事写下来。例如平时我注意组织学生为集体,为他人多做好事,然后叫他去写“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或“记一件有意义的事”的文题,学生就会感到有内容可写。 (二)看了什么,写什么。学生写自己所看到的东西不会感到难。我就做有心人,引导学生关心集休,多留心周围的事情,多观察,多分析。需要写的时候,手头有东西可写。如要学生写某一景物或建筑物或某一现象,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或参观,我在观察或参观过程中指导,启发思路,帮助学生构思。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会具休充实。 (三)听到什么,写什么。学生写自己亲闻的人和事,也感到容易写。我经常引导学生留意日常与人交往,把所听到的有趣的有意义的人和事记述下来,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听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段有趣的新闻、爷爷奶奶的童年等,作文时要学生写这类题材,学生就有事可写了。 (四)想到什么,写什么。要学生写自已心里所想到的东西,也是较容易的。因学生生活阅历不深,虽对生活有观察,注往会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因此,我在学生观察基础上,引导他们从现象到本质去认识,去思索问题。这样学生对某一问题有所分析,他也就有所想,把所想的东西写下来,也就成了文章。或写自己的打算,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决心,自己的回忆等。如让学生写“我长大了想干什么”, “老师日夜辛勘地工作为了什么”,“你生活中有过哪些有趣的事”,“你最喜欢读的书是什么”,一这样写起文章来,思想就会长上翅膀,自由飞翔,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就千姿百态。 (五)读了什么,写什么。要学生写自己读过的东西,也是较易的。学生读了什么,组织他们写什么,主要是指读了什么“习作例文”,组织他们写什么习作。当然也可以写自己看过的课外读物的感受。我经常指导他们进行仿写,仿其结构写法,也可仿其与自已生活实际相似的内容特色,还可仿其词语句子的运用。仿写的关键在一个“活,字,即要仿得“活”.不要原封不动生搬硬套,或者改头换面。使学生写起来就有样可依,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吴洪刚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吴洪刚 学生怕作文,尤其农村学生更怕作文,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 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城市小学生与农村 小学生在习作水平上的差距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农村学生相较于城里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中 可感知的新鲜事物稀少,社交能力更无法与城里孩子相比;他们眼界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 匮乏,对于这些困境和现状,相信每一个在农村从事过教育工作的人都会有更多的体会。笔 者在农村小学担任语文教师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在作文教学中花了不少心智,可谓煞费苦心 而收效平平。从前每次在学生作文前,从选题到开头结尾,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每个环 节都指导得有板有眼,滴水不漏,可最后换来的还是学生干巴巴、令人沮丧的文字。在一次 次失望和无可适从中我开始反思我所运用的指导方法是否最适合我指导的对象,其得到的答 案也是肯定的,一般的作文训练方法,运用在农村学生身上,必然要碰壁的。那么如何做到,既能够立足现有作文教学理论和成功方法的同时,又能够在这些理论和方法中寻求突破,走 出一条更有助于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的训练方法,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 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在此将本人经验提出与大家交流。 1.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 段等 1.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 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 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 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1.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 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 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 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 出来。 2.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 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 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 出来。 3.题材拓展,农村娃也可写城市事,国家事 笔者在网上曾研读过一篇题为《农村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出路》一文,作者提出的作文题材出 路就是:写农村景色、写农村语言、写农村生活、写农村变化。乍看上去,似乎是些不错的 点子,可仔细想来,难道农村学生的作文只要把农村的一切写好就大功告成了吗?现阶段在 整个教材普遍带有城市化倾向的形势下,必然要求农村孩子的作文也能写、会写除农村以外 的事物。可农村孩子生活中接触的新鲜事物少,眼界狭小的的客观事实,成为阻碍学生作文 题材丰富性,多样性的最大颈瓶。怎么办?思来想去,农村孩子最热衷的事情莫过于就是看 电视,电视成为他们了解外界的唯一窗口,而新闻的价值也许正是我所寻求的拓宽学生作文 题材的最好出路,并且笔者也的的确确为这个所谓的“新闻引路”构思摸索了近四年时间。 首先,培养学生关注新闻的热情。经常利用班会,自习课等时间,开展“会声会色说新闻”、“新闻小博士”等活动,而到了高年级后期,还增加了带有评议性质的“今日新闻之我见”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密切了新闻和学生间的联系,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视野。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 〈一〉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为了使学生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我认为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展丰富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将学生优秀习作打印成册,让学生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其次,作文备课要有创意:要找出本次习作的有创意、有创新的部分,并把有创意、创新的思维作为激发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然后,指导要从细处入手、点滴抓起:注重学生日常观察能力的培养,注重日常的阅读教学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注重日常口头作文的训练,注重日常学生谴词造句能力的培养,加强作文指导课范例的剖析。最后,改变以往作文评改的方式:建立一个新的评改模式和评价标准,让学生也来参与自己作文的评改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评语要有新意和激励性。相信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一切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以学生为本,在不久之后许多学生一定会消除对写作文害怕的情绪。 〈二〉关键词: 写作兴趣、仔细观察、创新思维、口头训练、谴词造句、评改 〈三〉正文: 在小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发现学生们一谈到写作文,他们都很害怕。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这正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感到最棘手的一大难题 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和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然而,小学生作文水平提不高、害怕作文的一个最主要原因---他们感到没有素材可写,或者有了素材但由于平时好词好句积累的量较少而感到无话可写。出现这种现象关键在于他们不善于捕捉素材,对于眼皮底下的好材料往往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对于自己谴词造句的能力培养更是不重视。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然而,要教好学生的作文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也有一定的要求。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生怕学生写不好作文,教师从备课开始就从审题立意、文章结构、写作素材等各方面着手考虑,在教学时将这些内容一一教给学生,并不考虑学生是否真正消化吸收。虽然我们语文教师花费了大量精力,效果仍然不理想。学生独立作文的能力大大削弱,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同时目前的作文教学,一篇作文从指导到学生习作,再到老师批改,最后到老师讲评,历经两周才能完成,这样不仅战线拉得过长,而且反馈信息慢,学生受到的效果必然低。另外,作文的批改总是由教师单方面完成几乎没有学生的参与,这样很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作文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老师一味地以自己心目中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常常求全责备,使学生很少能在写作过程中体验愉悦和成功,所以很多学生谈“作”色变,视作文为烦事、苦事。把作文寄希望于教师的“指导”、课外作文选的参考和自己的凭空想象,东拼西凑,乱写一通,写出来的文章既不表“情”,又不“达”意,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过程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问题,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言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也就是说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那么如何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呢?我将从以下四方面谈谈我对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的研究。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我的做法有以下几点:(1)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2)我还积极鼓励学生自己

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8c6911815.html, 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作者:刘翠翠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17期 摘;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尤其对小学生而言,此阶段是学生习作的起步时期,但是由于其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难度.在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语文习作指导时,应注重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情感等多方面感知的培养,并教导学生将自己真实的感受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教授学生正确的习作方法策略,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习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作文可启迪学生形成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及对社会的正确认知,对小学生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文字整合能力,但对词汇的技巧性应用仍不熟练。教师应结合整体作文教学的情况,制订教学策略,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小学生之后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一、鼓励学生自由想象 想象思维是创作必不可少的一环,小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思考的能力,各自的想象风格迥异,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突破作文严谨性,减少写作局限,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以“科技成就”为例,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很有可能在未来实现。有的学生想到未来将会有许多机器人为人类服务,有的学生想到未来没有汽车尾气,人类穿上一双神奇的鞋就可以四处漂流。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以点带面构思作文框架,填补学生想象的空白部分,最后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将来真正创造出文中的科学仪器。再如,教师要求学生以“大自然的启示”为题写一篇文章,学生可选植物或动物写出心灵感悟.有的学生通过小草的坚韧看到了生命的顽强,有的学生根据小狗的忠诚感受到了生命的温暖,有的学生根据四季交替感叹时间的流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宜对学生过分干预,限制学生的思维,也不能放任学生任意编造。教师应做出适当点拨,在命题设定上选取涵盖面广、开放性较强的题材,使得学生都能依据自身经验,写出思路清奇的文章。 二、增加学生的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是因为如此,教师首先应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着手,一旦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学生对习作并无兴趣,那么即使教师讲得再精彩也毫无用处。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兴趣至关重要,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

刍议小学作文教学的“四部曲”

刍议小学作文教学的“四部曲”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关键词】细心观察乐于作文乐于表达 在教学中,总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甚至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呢?笔者认为至少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精心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因此,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激发学生表达欲望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我们知道: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想写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因而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反对作文前“无所作为”,而临到“写” 时才唠叨什么命题、中心、选材、构思之类。另外,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束缚儿童的个性。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束缚太多,会产生语言贫乏,内容千人一面,思想僵化,缺乏儿童的趣味性。因此,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创新作文形式,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同时,紧密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如果把写作活动当做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二、鼓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 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海塞曾经说过“没有什么比沉浸在创作的欢乐与激情中挥笔疾书更美,更令人心醉的事了!”在我长达十几年的教学中,我也深切的体会到了创作的美好,我把自己思考过的、感觉到的、爱过的、悲伤的情绪和经历记载下来,确实是一件值得心醉的事情了。而我也一直认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我们语言交流的工具,更是我们文化的传播和碰撞。但是在农村,没有良好的汉语言环境,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作文教学成为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十几年来,我一直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来提高农村作文的教学质量,这一问题就显得极为迫切。下面谈谈我在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粗浅的几点看法。 一、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激发兴趣。 我认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写好作文,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内容就是写作材料,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 虽然孩子们生活在农村,他们的天地没有城里的孩子那么宽阔,但我认为在孩子的心中,自己的故乡才是最美的,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才是他们最熟悉的。在这里有勤劳的农民、有潺潺的流水、有动听的蛙鸣,有金黄的稻田,还有弯弯曲曲的小路。有爱我们的父母,有我们敬爱的老师,有让我们为之感动的故事,还有着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这些都是孩子们所熟悉的事物,都是他们眼中的美丽。而我们农村的教师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把这些美描写出来。我记得孩子们有一次写自己的家乡,他们写到了自己村子的小河,那条小河是孩子们种地、洗衣、玩耍的天堂。面对这条熟悉的小河,有些孩子按着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写出了小河的变化。有些同学写出了自己在河里抓鱼捉虾的趣事。每一篇文字都是他们对小河的迷恋。而这些熟悉的事物就是孩子们创作的基调。有了熟悉的事物,那么也就铸造起坚固的作文城墙。 二、熟读是学习语言的好办法 朗读和作文会有什么关系呢?我认为孩子们大量的积累阅读,不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感悟课文、拓展思维,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上我非常注意训练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要求学生要读得准确,读得有感情,引导学生在读中逐渐学会纠正自己的发音、停顿、语气等方面的错误,提高朗读能力。让朗读成为打开写作大门的金钥匙,让写作变得轻松有趣。 三、要注意引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大量的积累可以丰富了学生的创作,因此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采集本”,鼓励学生把课内课、外读物中的好词好句、精彩片段摘抄下来,也可把对文中主人公的评价及自己读完后的感受写出来,让孩子们随时翻阅欣赏、细细品味。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分门别类用日记或片断的形式记下来,也可以用小卡片的形式摘录下来,还可以开展比赛活动等等。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营造作文氛围,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写起文章来,那些优美词句就如泉水般涌出,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四、重视作文的评改,让学生在自改、互改中交流提高。 我一直坚持“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就好像《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修而作文的批改不仅可以使我们的作文更加完美,同时我认为作文是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作文批改可看作是一种阅读的交流、一种心灵的沟通,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批改中,让作文批改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场地。 1、指导学生自己修改。学生写完作文后,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要求学生首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马头牛嘴对不上。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 一,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以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二,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漫谈文艺创作》)。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农村小学生更是如此。农村的信息交流不通畅,学生的见闻受到限制,课外读物较少,所以农村孩子更觉得无话可写了。如何激发农村孩子的写作兴趣,提升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尝试。 一、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因为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来说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3、体验农村生活 学生因为生活在农村,星期天、假期常常要协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田间活,这正是学生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 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例如,种玉米,指导学生观察什么时间播种,什么

时间锄草,施肥,收获,并且把所观察到的记录下来。 二、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常常有一些学生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注重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常流不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从小就酷爱写作,孜孜不倦地写下了很多作品,但这些作品都是平平常常的,没有什么特色,他非常焦急,于是拜法国文学大师福楼拜为师,他对老师说:“为什么我写的文章总感到不生动呢?”福楼拜说:“你要肯思考,勤练习。你家门前不是天天都有马车经过吗?你就站在门口,把每天看到的情况,都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要长期记下去。”莫泊桑连续看了两天,也没发现什么,只得再次来找福楼拜老师,说他没看出什么特殊的东西,没有什么可写的。福楼拜却说:“怎么能说没什么东西可写呢?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单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马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马车下坡时,赶车人是怎样吆喝?他的表情是怎样的?……”从此,莫泊桑就全神贯注观察过往的马车,从中获得丰富的材料,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够知道,仔细观察非常重要,它是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观察不但要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还要透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且要注意多角度的观察会有不同的感受。同时,我们还要知道观察的方法不止一种,不光可用眼看,还可用手去模、用鼻去闻、用口去尝等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就越生动形象。所以,我们要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建议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建议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 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作文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 难点。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是极为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在 信息相对闭塞、教学设施相对不完备的农村小学表现得尤为突出。那么,农村小学作 文教学现状是如何的呢? (一)写作的兴趣影响着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从与学生的接触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觉得写作文实在是一件令人烦恼的事或是为 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或者为了考试而逼着自己去写一些文章,学生们对写作 根本毫无兴趣可言,包括咱们从三年级开始的日记训练,目的是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但实际是不少学生纯属应付,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相去甚远? (二)阅读面狭窄,积累不足 由于课时的限制,老师很少在课堂上花费一些时间给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课后学 生自觉看课外书的时间又少,农村的孩子很少出去旅游,到外面走一走,见到的、想 到的东西就没有城市里的孩子那么的丰富,这样长时间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知识面窄, 生活枯燥,积累不足,缺乏必要的写作素材,最终导致写作能力的萎缩,因而写作时“无话可写”或“有话写不出”。另外,学生只是一味地看作文书,看作文书里的素材,视野不开阔,学生课后主动观察、自觉练笔的人很少。所以作文内容陈旧,假话、套话,屡见不鲜,,语句不通顺现象普遍存在。 (三)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是作文的主人,而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教师指导得如何,在 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着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同一个班级学生、家长的水平、家庭的环境不同,学校教学设备不完善,学生图书不多,再加上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受种种条件限制,教学理念相对滞后,忽视 学生的主体地位,习作训练过于封闭,从而严重打击了学生习作的兴趣,他们的创造 性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因而制约了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 在以下几种不良倾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