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何树《认识面积》导学案

何树《认识面积》导学案

何树《认识面积》导学案
何树《认识面积》导学案

《什么是面积》课堂实录

《什么是面积》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什么是面积》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认识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图形大小的过程,探索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割补法,摆方块,画方格等),积累比较图形面积的直接经验。 3.在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格子图;附页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直尺;剪刀;铅笔;橡皮,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数个。 教学过程: 本节课直接从学生已有的平移与旋转知识经验出发,在动态中生成“面”,当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面”和“面积”时,再回归到生活中,让学生找物体中的“面”,感知“面”在“体”上,体会“面”无处不在,这样,“面”从哪里来就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了落脚点。 一、感知、直观操作生成“面”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支持播放flash动画设计导入,其主要意图是帮助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帮助学生尽快的调整为上课状态、做好学习准备。 1、演示移动“点”动成“线” (1)请大家用动作比划一下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 (2)出示方格图,要求把图中的红点向上平移5格。 (3)要求学生把这个红点的运动路线用彩笔画出来,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4)教师用动画演示这个点平移,并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小结:“点”的平移能形成一条“线”。 2、平移线段形成”面” (1)再把这条线段向右平移6格,这条线段移到了什么位置?(学生示意) (2)用笔画出这条线段平移时留下的痕迹。想一想,留下的痕迹是什么样子?多媒体演示,就像一把刷子慢慢的刷过去,从左到右在方格图上留下一个长方形。 小结:“线段”的平移就形成了一个“面” 二、动手操作,感知“面”的大小,理解“面积”的意义 1.直观感知,引出课题 多媒体演示两个长方形的面,让孩子交流:他们分别是由哪条线段平移出来的呢?分别说说哪个大,那个小? 师:每一个面都有自身的大小,在数学上就叫做“面积”。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面积(板书课题)

认识面积(陈清)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南通市郭里园小学陈清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4~7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际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每桌一个信封,里面有耕园,茂源的平面图一张,一张蓝色纸条。 教学设计: 一、互动导入 同学们,今天来了这么多听课老师,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好吗? 感谢大家的热烈的掌声。 热烈的掌声是我们两只手的什么地方相碰发出的声音? 也就是我们手掌的整个面都相碰了,这个面也叫手掌面。 二、认识面积。

伸出你的左手,用右手摸一摸你的手掌面。 谁想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在走道中,2-3名学生摸一摸。)比较这两个手掌面,谁得手掌面大,谁得手掌面小? 手掌面有大有小,你能在课桌上找到比手掌面大的面吗? 你在教室里能找到比课桌面更大的面吗? 刚才我们找到了手掌的面,数学书的封面,桌子的面等,并且这些面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齐读、板书)。例如,手掌面的大小就叫做手掌面的面积。(课件出示,齐读。)你能说说什么是教室地面的面积吗?(课件出示:()是教室地面的面积) 你还能说出什么面的面积吗?(课件出示:()是()的面积。) 下面请每个同学举个物体表面面积的例子,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同桌两位同学再比较举例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 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这儿有两张纸,一张是——长方形,一张是——正方形。你能看出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 正方形和长方形是我们学过的两个平面图形,看来,平面图形也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的面积。(完善板书: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面积。(板书课题) 三、比较面积的大小 1、用眼观察 (出示同一幅中国地图上描下来的四个省的图形。)

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飘萍小学陆紫霞三年级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生的空间观念从一维过度到二维,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是关系到后续的进一步学习。学生对于长度、面积、体积三种单位极易混淆,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也相当薄弱。纠其原因,学生没有形成准确鲜明的表象可能是根源之一,有些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定义,公式。让学生背熟也是原因之一。其实这远远不够,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1 、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数学、做数学。 比如课堂直接从用方格纸测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小是否一样引入。一个图形有6个小方格、一个图形有24个方格,为什么呢原来比较面积的大小,统一的面积单位是重要前提。在引出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面积单位时,及时利用课件呈现生活中的物体,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不同的面积单位。 2、强化数学的体验学习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索过程,为了使学生始终思考探索中不枯燥,而是充满了挑战和乐趣,在引出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时,课堂设计了让学生亲身经历站一站的活动,感受1平方米面积的大小。 3 、在实践活动中提升数学素养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数学,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审视客观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现象,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实用性和应用性。为孩子们提供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征与生活经验,具有一定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活动,让学生经历应用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享受成功的乐趣。 不足之处: @ 1 、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课堂,释放了学生,考验着老师。有的学生参与感不强,有的学生在交流时没有认真听别人发言,这方面的组织与调控我还要继续努力。 2 、在评价方面也很值得反思,评价语言单调,缺乏数学思想、方法等实质性评价,对小组合作的评价也不够到位。小组合作的成果只由个别学生参与了汇报,忽视了其他成员的参与,只注重对汇报的同学评价,却将其他同学的功劳一笔勾销,势必使小组活动演变成为个人展示,这些都值得我去反思、努力。

《面积的认识》课堂实录(夏青峰)

《面积的认识》教学实录( 夏青峰) (2012-05-28 22:47:26) 转载▼ 标签: 分类:教育教学 面积 面积的认识 物体 平面图形 杂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71页“面积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咱们今天要学什么内容吗? 生:知道,面积。 师:那你们曾经听说过“面积”吗? (PPT:你听说过“面积”吗?) 生1:我曾经在做题目时,爸爸跟我说过面积。 生2:我家买房的时候,提到过面积。 生3:我爸帮别人搞设计,经常说到面积。 师:哈,孩子们,你们还真听说过不少关于面积的知识。那你们能说说,究竟什么是面积吗? 生1:就是有多大。 生2:就是一个地方的大小。

师:哦,真好。你们能说出自己对面积的理解。可是,说得是否正确呢?究竟什么是面积呢?课本上说得清清楚楚,你们能不用老师讲,自己看书就能把它搞明白吗? (PPT:自学课本,看究竟什么是面积?) 生:能。 生开始看书。 师:好啦,孩子们!看书以后,你们对“面积”的认识,又是怎样的呢? 生: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哈,你把书上的这句话给读出来了,不错。 (PPT: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可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有点读不懂。谁能做小老师,来解释一下? 生有些犹豫。 二、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 师:这句话,连起来有些难解释。我把它分开。 (PPT: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师:现在谁愿意做老师,来说说这句话? 生1:就是一个东西,它的面的大小,就是面积。 师: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生1:比如,书本这个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师:哦,你能举起来让同学们都看见,再说一遍吗? 生1演示。 师:(也拿起课本)课本封面的这个大小,就是封面的面积。孩子们,你们也这样认为吗? 生:是的。 师:那除了课本,你们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 生2:课桌的这个面的大小,就是课桌的面积。 生3:黑板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 生4:屏幕的大小,就是屏幕的面积。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课堂实录课堂设计

认识面积 卞 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三年级下学期内容,学生现在刚学完长度,还没接触到周长,所以本节课没牵扯到对周长和面积的概念的辨析方面。 从对一维长度的度量到二维长度的度量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对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身边事物入手,有层次的,逐步深入来理解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感知面和面的大小。 2.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用多种方法初步比较面积的大 小。 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 3.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 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4.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 教学用具:课件,纸片做的树叶,两个不同颜色的长方形,小正方形,小圆片,小三角形。 课前活动

同学们,我们昨天见过面了对吧。 现在又见面了,见到你们真高兴 今天老师先送给大家一首《小小粉刷匠》 一起唱吧 在欢快的歌声中,小白兔把房子刷好了 看,它都刷了哪儿? 生:墙 师:墙的表面 生:烟囱(烟囱面) 玻璃(玻璃的面) 门(门的面) 哦,你连雨水管都注意到了 小白兔住进了它漂亮的房子,那我们就准备好,上课吧?来,上课 一、感知面和面积 活动一:找一找,说一说、摸一摸周围物体的面。 师: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在歌曲中,小白兔粉刷了好多的面 我们周围的物体有面吗?找一找 生:课桌的面 师:,对,来,完整的摸一摸。(生动手摸,) 还有吗?

生1:有课本的面、 师:这是课本的封面,摸给大家看一下 大家一起摸一摸课本的封面(老师示范)要摸到全部 生2:有黑板的表面:(提醒说完整,谁的面) 师:黑板也有面 生3:板凳的面 地面。。。。。。 (生说文具盒里面,师:里面是装文具的一个空间 生说窗户的面师:可以说是玻璃的面) 师:好了,同学们,不找了,我们周围有很多的面, 有的物体还不止一个面呢 活动二:比一比。体会面的大小 生4:文具盒的面 师:比如我们的文具盒,这是上面,这是下面,还有。。。。 文具盒上面的面,和它的侧面,那个面大?那个面小? 师:摸摸数学课本的封面,和课桌的表面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生:数学课本的封面小,课桌的面大 师:你能在找两个面比一比,说一说那个面大,那个面小吗?师:我们通过一摸,一比发现了——有的面(大),有的面(小)生:有的面大,有的面小 师:唉,看来面是有大、有小的。 刚才我们找的这些物体的面,它们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面积单位的认识

第5单元面积 第二课时面积单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会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表示常见物体的面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难点】 1.由直观到抽象地区别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 2.会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表示常见物体的面积。 课前准备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各一个,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面积,谁能说说什么是面积? 预设生:物体(忽略高度)的表面或封闭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新课导入】 师:比较面积都有哪些方法? 预设生:直接观察、重叠、摆小正方形、数格子…… 1.师: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下面三个图形,哪个面积最大?哪个面积最小?

预设生:第2个图形面积最大,第1个图形面积最小。 2.师:有2个图形,一个有9格,另一个有15格,可惜看不见,你认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呢? 预设生1:15格的面积大,9格的面积小。 生2:不知道格子大小是否一样,不好比较。 (PPT课件出示下面2个图形) 师:现在你发现什么了吗? 预设生:格子大小不一样,不能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比较图形的大小。 师:对,数格法虽好,但是用大小不一样的方格去测量面积的大小,就难以得出正确的答案。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 预设生:必须统一规定方格的大小。 师:真聪明,这个统一大小的方格,我们把它叫做面积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单位。(板书课题:面积单位的认识) [设计意图] 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新知构建】 学习例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认识1平方厘米。 (1)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中取出那张最小的正方形纸片。先用尺子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再用手摸一摸这个面的大小,这就是1平方厘米面积的大小。然后闭上眼想一想1平方厘米有多大。(板书: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2)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指甲面的大小、一颗扣子面的大小,开关按钮的面的大小)(补充板书:指甲面的面积) (3)先估一估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2题的长方形的面积有多少平方厘米,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 师:计量较小的图形的面积常用平方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平方分米。 (1)学生动手操作,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桌面(不用量完),请学生谈感受。 预设生:1平方厘米的面积太小了,量起来很不方便,如果能换一个大的面积单位来量就好了。 (2)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面积单位——平方分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板书: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学生从学具中找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看一看,用尺子量一量边长,摸一摸,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分米有多大。 (4)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面近似1平方分米? 预设生:大人的手掌面、粉笔盒面或墙上的开关盖面……(补充板书:大人的手掌面) (5)请学生和同桌一起伸出手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然后拿出剪刀,用这张白纸,剪出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同学们能剪好吗?注意:不要用正方形纸片去比,也不要用尺子去量。 (6)请大家从学具袋中再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与你剪的比一比,自己评评剪得怎样。 (7)学生4人一个小组,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 3.认识1平方米。

《认识面积》的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三年级《认识面积》的教学设计 设计指导思想: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把面积概念独立教学,目的是改变以往偏重面积计算及单位换算,不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现象."面积"的概念是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的基础,因此要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感悟和理解这一概念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材中所提供的大量的"比一比"、“猜一猜”、“摆一摆”、都将成为课堂中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过程. 教材分析: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表面的大小比较,让学生认识什么是面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比较两个面积相差不大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大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比较,然后合作、交流得出“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些呢”?这一问题的结论,最后让学生画出规定面积的图形,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什么是面积”这一概念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创新思维。 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要准确地比较不同图形面积的大小,应该用统一的单位去比较。 学情分析: 学生认识面积之前,已经认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认识了周长,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要到五年级上册才学习,特别是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对物体表面大小的认识,学生在生活中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比较两个面积的大小。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 2、学生在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生活性,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法学法: 合作、讨论、交流。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大胆质疑、发现新知、获得新知、运用新知。 媒体选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趣,初步感知面积含义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

认识面积教学反思 认识面积是一节内容比较难的概念课,在让学生由实物表面的面积到封闭图形表面的面积,由具体到抽象的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在这节课中我选取生活中教室中的事物让学生先进行面积大小的比较。 在出示课题后,给了学生一个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觉的要学些什么内容呢?”学生说了以下几点:1、什么是面积?2、面积是单位吗?还是有着专门的面积单位?3、为什么要学习和认识面积呢?我小结了一下,请同学带着这三个问题来认识面积。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数学书封面的大小与黑板表面大小的观察比较,让学生学会有理有据地说话,并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同桌互相说一说,并指名完整地说一说。学生在进行语言组织时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小组的合作效果没有达到,为什么?我分析有两个原因:1、这边学生的小组合作的技巧需要教师给予方法指导。2、有部分学生不知道要讨论什么?如果在小组汇报时有个比较,适当表扬和激励,多点组织教学,或许会好点。然后奇怪学生伸出自己的手掌心,用手掌心去触摸数学书的封面,闭上眼睛去感受,有这样一个体验的过程,学生就了解了面积的意义。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什么是面积?在认识面积单位的过程中,平方厘米借助大拇指指甲表面的大小直观认识,当让学生找出生活中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物体时,学生都难了,进一步说明表面积很小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在教学平方米时,我并没有直接给出,而是让一位学生说说他家有多大?小孩回答也很完整“我家有168平方米。”其他学生都惊叹,我追问:为什么惊叹?“他家好大啊?”简单的提问让学生感受到平方米是一个更高级的面积单位。问题并没有就此停止,我抓住课堂的动态生成,把刚从那位学生拉起来追问:那老师说你家的面积是168平方厘米,你愿意吗?“不行的,那太小了。”其他同学都小了,都说168平方厘米太小了。都在笔画大约有多大。让两个面积单位又在动态生成了进行了比较。我认为这是课堂的闪光点,学生思维的火花能抓住,老师也很有激情。课堂的组织教学自然很轻松。最后让学生做游戏,1平方米的地方最多能站多少个小朋友。 由于课前我在教室的地面画了1平方米的地方,学生都跃跃欲试,在游戏中不光调动学习热情,还亲身感受1平方米的大小,还学会了要站得人多大家要互相理解,紧密团结在一起。增加班级的凝聚力。但是活动只有大部分学生参加了,

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圆柱的表面积与体积 知识点一:圆柱的认识 (1)底面: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2)侧面:圆柱周围的面是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3)高: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注:圆柱有无数条高 (4)侧面展开: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 长方形的是圆柱的高。 知识点二: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1)侧面积:圆柱侧面展开后长方形的面积。 (2)侧面积公式: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X高 (3)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 (4)表面积计算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两个底面积 知识点三:圆柱的体积 (1) 定义:一个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柱的体积。 ⑵ 计算公式: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X高 随堂练习: 一.圆柱的表面积 1. 求下面圆柱体的表面积 (1) 底面半径是3 厘米,高是10厘米

(2)底面直径是2 米,高是底面直径的倍 ⑶底面周长是,咼是(n取) 2.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厘米,高是5 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n取)? 3.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分米,咼是6 分米,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n取)? 4.把一段长12 分米的圆木锯成3 段,表面积增加了平方分米,求原来圆木的表面积?

5.一个圆柱形油桶的底面直径是4分米,高是6分米,做一个这样的 油桶(无盖)至少需要多少铁皮? 6.把一段圆柱木料经过底面直径沿高切成两块,它的切面是一个面积为25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原来圆柱体表面积为多少平方厘米(n 取)? 二.圆柱的体积 1.求下列圆柱的体积(n取): (1)底面直径为5cm,高为10cm (2)底面积是平方厘米,高分米: (3)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是底面直径的今倍: 2.一个圆柱形粮仓,底面直径是2 米,高米,每立方米空间可以装小 麦750千克,这个粮仓可以装小麦多少千克(n取)?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特级教师课堂实录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实录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6-67页。 教学目标: 1. 总结测量图形面积的一般方法,即“数”小正方形的个数。 2. 经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探索过程,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体验动手实践,探究分析的乐趣与成功,提升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探究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沟通长、宽和摆小正方形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自主探究学习单, 10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复习面积 师: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和研究,大家已经知道了有关面积的一些知识, 对不对?那好,我们一起来先把这些知识理一理好吗? 生:好! (出示A 图形) 师:看过来,屏幕上有一个图形,记作A 。我们给图形A 里面涂满颜色,(演 示涂色)那么,涂色部分的大小就是这个图形的? 生:面积。 师:没错,就是面积。(板书:面积) 2.比较大小 (出示B 图形,长5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 师:图形A 下面还有一个长方形,我们把它记作B 。同学们,A 和B 谁的面积大, 你们有办法比较吗? 生:只要用同样大的小正方形去摆一摆,看看各自摆了几个就知道了。 师:(竖大拇指)对,一般我们就是这样比的。那么这两个图形要用多大的小 B

正方形来摆比较合适? 生:1平方厘米。 师:恰到好处,咱们就请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啊,瞧仔细了! (媒体演示)谁的面积大?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小结方法 师:用单位面积的小正方形来摆一摆,不仅能比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更重要的是我们能根据它包含的小正方形的个数,准确知道面积到底是多少,多好! 刚才是哪位同学提议这么比的?掌声送给他。 二、探究发现 1.冲突引发问题 师:那好,索性来一个大长方形。(媒体出示一个大长方形15×12)我们也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摆一摆能知道它的面积吗?(能)准备好咱们一起来一摆,数一数:1个、 2个、3个、4个、5个、6个……(媒体演示)声音越来越小了,怎么啦? 生:太麻烦。 师:你们也是这么想的?(是)说出大家心里话了。是啊,如果每一个长方形我们都要这样用单位面积的小正方形摆了以后才能知道它的面积,确实费事儿。那么,关于长方形面积的测量,有没有什么简单一点儿的方法呢?生1:用大一点儿的正方形摆。 师:有点小智慧!换个大点儿的正方形省事些。不过事情有时是相对的,用大点儿的正方形来测量这个图形面积确实方便些了,但要是用来测量像学校操场、机场跑道这样的长方形面积呢?(媒体出图) 生:(笑,体悟) 师: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生2:用长乘宽。 师:把你的办法再说一遍给大家听听。 生2:量出长和宽的长度,乘起来就是面积。 师:我注意到还有一些同学用各种表情表示同意他们的想法。老师了解了解,咱们班哪些同学也是这样想的,举手示意一下。恩,问一下这位同学(举手的中间),这个方法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3:书上看到的。(爸爸妈妈告诉我的;课外班学到的)

《面积单位的认识》教学设计

《面积单位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出示后塍小学校园图片:告诉学生学校占地面积大约有1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2)出示后塍高中图片:告诉学生学校占地面积大约有4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3)说一说:看了这两句话,可以知道什么? (4)出示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馆“鸟巢”图片并说明:“鸟巢”占地面积大约有3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5)出示北京奥运会游泳中心“水立方”图片并说明:“水立方”占地面积大约有12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6)师:我们本来可能并不了解“鸟巢”和“水立方”的具体大小,现在通过这样的“打比方”的方法,你对它们面积的大小是不是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你平时在生活中听过或用过这样的打比方的方法吗?今天,我们就从打比方入手,学习新的知识。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提出问题:如果妈妈问我们课桌面的面积有多大,你准备用什么东西来打比方呢?那就让我们用桌面上的物品来铺整个桌面,看看课桌面的面积到底有多少个这种物品的大小吧!(指导:请你们用这些东西把课桌铺满,注意只能选择一种东西。)

2.学生用各种物品铺课桌面 3.组织交流 (1)问: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你用什么物品来铺桌面,你的桌面面积大约有几个这种物品那么大? (2)纸杯那么多,你是怎么数出来的? (3)师:我们用这些物品铺在桌面上,能形象地说明桌面的面积有多大。看看我们数出来的数,你觉得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4)小结:相同的桌面,用不同的物体来铺,铺出的面积数却不同。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统一的测量面积的单位。(板书课题:面积单位),可以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的面积作面积单位。 三、认识平方厘米 1.学 (出示1平方厘米的模型)这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板书:1平方厘米)请大家也拿出这样一个模型。观察一下,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是什么形状的?请用直尺量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板书: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 平方厘米可以用符号“cm ”来表示。(板书:cm )看到“cm ”与看到“平方厘米”是相同的,就读“平方厘米”。请用笔

圆的面积教学反思

《圆的面积》教学反思第四周 《圆的面积》是九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圆的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认识了圆,会计算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圆是小学阶段最后的一个平面图形,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认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认识,不论是学习资料的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是学习上的一次飞跃。透过对圆有关知识学习,不仅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打下基础。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我个性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本节教学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一、以旧引新,渗透“转化”思想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在学习新知之前,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探究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转化”是探究新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好方法,为下方探究圆的面积计算的方法奠定基础。 二、动手剪拼,体验“化曲为直” 透过比较复习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推导方法,让学生大胆猜测圆的面积怎样推导。学生猜测后,再拿出准备好的两个同样大小的圆片,将其中一个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拼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也能够拼成三角形和梯形。学生动手剪拼好后,选取其中2~3组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如果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这个图形就越接近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这个环节的设计也是“极限”思想渗透的最好体验。再比较圆形和这个拼成的图形之间的关系。透过剪、拼图形和原图形的比较,将圆与拼成图形有关的部分用彩色笔标出来,构成鲜明的比较,并为后面推导面积的计算公式作了充分的铺垫。 三、演示操作,感受知识的构成 透过学生操作学具,把抽象思维物化为动作形象思维,让学生多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认识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感知面和面的大小。 2、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用多种方法初步比较面积的大小。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 3、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4、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 【教学用具】 课件、两个不同颜色的长方形、小正方形、小圆片、小三角形等。【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师:孩子们,你们课余时间都喜欢做些什么呀? 生:看书、跳绳…… 师:老师休闲的时候喜欢听一些歌曲,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首儿歌,想听吗? 生:想。 师:拍拍你们的手,会唱的一起唱。 师:你们的歌声真让人陶醉,就让我们带着优美的歌声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师:上课。 【设计意图:引用歌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关注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铺路搭桥的准备。】 一、唤起与生成 师:在歌曲中,小小粉刷匠在干什么呀? 生:刷房子。 师:他都刷了哪里呢? 生:房顶。 生:墙。 师:刷了哪面墙? 生:前面、后面…… 师:原来小房子有这么多面呀!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感受数学学习就在我们身边。】 二、探究与解决 1、找一找,说一说、摸一摸周围物体的面。

师:同学们,我们周围的物体上有面吗? 生:有。 师:举个例子。 生:数学书的面。 师:请你们张开手掌,认真地、慢慢地摸这个面的全部。 师:感觉怎么样? 生:平平的,滑滑的。 师:谁再来说一说? 生:板凳有面。 生:黑板有面。 师:同学们很善于从身边发现数学问题,刚才你们找的这些面都是物体的表面。 板书:物体表面 【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使学生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联系现实生活,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轻松地感受到什么是“面”,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比一比,体会面的大小 师:请你们想一想,这些物体的表面都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哪里不一样? 生:他们的形状不一样

小学数学_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认识面积 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三年级下学期内容,学生上学期刚学完周长,所以本节课牵扯到对周长和面积的概念的辨析方面。 从对一维长度的度量到二维长度的度量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对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身边事物入手,有层次的,逐步深入来理解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感知面和面的大小。 2.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用多种方法初步比较面 积的大小。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 3.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 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4.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 教学用具:课件,四个不同颜色的长方形,小正方形,小圆片,小三角形。 课前小游戏:

师:小朋友们好,很高兴和大家见面。你们认识我吗? 生:认识 师:你的信息来源于哪里? 生1:屏幕上有老师的名字 生2:班主任老师介绍的 师:你们可以怎样称呼我呢? 你们可以喊我路老师、数学老师。其实,今天我更想做你们的船长,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燥、让我们扬帆起航,开启今天的学习之旅! 上课...... 一、创设情境 学习新内容之前,我们来听一首歌,会唱的一起唱吧。 师:伴随着欢快的歌声,小白兔把房子刷好了。看,它都刷了哪儿? 生:墙 师:墙的表面 生:烟囱(烟囱的面) 玻璃(玻璃的面) 门(门的面) 师:(哦,你连雨水管都注意到了),真是个细心观察的好孩子。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装扮好的房子漂亮吗?美好生活要靠我们的双手来创造。

面积的认识-吴正宪

板书:面积 在哪里听说过面积? 今天我们想研究它,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和周长有什么不同,面积能有多大,是什么东西,怎么求面积 师:有哪位同学刚才问,面积从哪里来? (尼罗河的故事,大水冲过的土地圈起来分土地。)板书两个圈一大一小 让学生涂色红色大土地,黄色小土地 教师画线描红色土地。一圈线是什么?周长 这块地有多大,面积就有多大。 黄色土地外围一圈就是周长,这黄色土地有多大,就是这块土地的面积。 这两者有什么关系? 比较大小,写上大于号“>” 那这边哪里还有面积?学生指一指摸一摸 举例:床,柜子...... 都是物体。 摸一摸文具盒几个面。学生一圈加上下,老师上下,前后,左右。谁摸的巧? 涂满的时候,就是一个面的面积。区域 学生说开始喊停,老师手指画区域(学生有封闭图形的意识) 区分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没有周长就没有面积。 给封闭图形上色,不封闭图形上不了色?(刷墙) 比较大小规则两张纸,怎么比,学生比一比,上来写上大于小于。 比较不规则两张纸大小。分割小矩形,重合。 男生看的格子数量和女生不一样,但是总面积大小一样。说说女生看到的面积大还是男生看到的面积大。 统一标准,单位产生的需要。量一量。 拿出量面积的“尺子”?(课前准备,小方格变成一分米) 引出“1平方分米” 建立1平方分米的概念,有多大,大人的手掌比比,实际比比,还有什么拿出来感受下。 拿“一平方分米的尺子”量量一些物体大小,说一说。 贴几个不规则图形,这样的还是一平方分米么?(停下30秒回答更精彩。) 说一说理由。 把不规则图形重新组合,面积会变么?改变思维定式。 (只要面没少一块,不论怎么拼,大小不变。面积大小和规不规则没关系。)选择规则只是更方便测量。

(完整)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案

认识面积 教学内容:教科书61-6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学会用观察、重叠、图形单位等方法比较测量面积的大小。 2、经历不同图形做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正方形做面积单位做合适,通过细心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探究比较面积的方法。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培养团结合作、自主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比赛用图,方格纸,圆片、三角形、正方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涂色比赛,制造冲突 1、进行涂色比赛。请一名同学上台来涂,最快涂完的获胜。 (台上)(台下) 2、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知道“面”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涂色比赛的活动,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在探

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的过程中,引出“面”的概念。) 二、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1、初步认识面积 (1)摸一摸,认识面。 学生边说边摸一摸自己看到的面。 (2)比一比,知大小。 比较自己看到的面。 (3)观察教室中黑板的面和地面,说一说哪一个面积大。(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2、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1)动作、语言相结合说明身边物体的面积。 (2)列举其他物体的面积,并比较面积的大小。 (3)比较橘子和足球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比一比使学生感知面积,并理解曲面也有面积) 3、说明封闭图形的面积 (1)如果把桌面画在屏幕上是什么图形? (2)物体的表面还有可能是哪些图形? 出示图形:

《面积单位的认识》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面积单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知道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大小。 2.能根据物体表面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并能运用面积单位估计物体表面的面积。 3.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空间观念,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课堂实录】 (一)导入面积单位 师:老师给同学们每人发了一张方形纸,你知道自己的数学书的表面积有多大吗?请同学们在方形纸上面画上格子,再数一数数学书占这张纸的面积是几个格子。 (让学生自由地在纸面上画格子。学生根据自己画格子的情况汇报自己的数学书面积是几个格子。)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比较一下你们的结果相同吗?为什么有的同学的格子多,有的同学的格子少?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 (通过讨论让学生意识到,因为每个人画的格子大小不同,因此不能根据格子的多少来判断面积的大小,只有格子的大小相同时才能根据格子的多少判断面积的大小。)

师:如果把一个格子看作一个面积单位,那么只有统一了面积单位才能更准确地知道面积的大小。 (二)认识面积单位 (让学生试说自己知道的面积单位,并试着用肢体语言说说这个面积单位有多大。在学生试说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认识平方厘米 (1)让学生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并测量它的边长。 师: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写作1厘米2,或者1cm2。 (2)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比一比,你身体哪一部分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在比较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1平方厘米的大小。) (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通过列举生活中1平方厘米的面积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的表象,在列举的时候要注意让学生把面积单位同长度单位和体积单位区分开来。) (3)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测量一下邮票的面积是几平方厘米。 (4)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应该用平方厘米做单位? (让学生体会到测量较小的面积可以用平方厘米做单位) 选择身边一个较小的物体测量它一个面的面积。 (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测量一下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在学生露出为难神色或提出有困难的时候教师指出:“测量课桌面这样较大的面积,用平方厘米不是很方便,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大一点的面积单位平方分米。”) 2.认识平方分米 (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那么你知道1平方分米有多大吗? (如果学生能说出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并剪一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1平方分米写作:1分米2或1dm2

认识面积教学反思

《认识面积》教学反思 宁强县南街小学张彩琴 《认识面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面积的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本节课的教学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活动:一是通过观察、比较、触摸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二是通过比较两个图形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三是在方格纸上画图,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1、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认识面积这一环节,利用学生自己身边熟知的事物入手,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数学书的封面,以及观察黑板的表面等等,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感知物体的面有大有小,引发新知的生成,揭示面积的含义。再通过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感知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这样层层深入,理解面积的含义。引导学生主动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学习新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注重学生的操作体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在探索比较面积大小这一环节,先让学生比一比面积相差较大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学生发现用看的方法、重叠的方法很容易比较。然后创设帮笑笑挑选神奇宝贝卡这一有趣的情境,学生用刚才的方法无法得到准确的结果,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这时让学生打开学具袋,小组成员合作讨论,寻求解决办法。几分钟之后,学生有了用小正方形拼一

(完整版)圆柱体表面积练习题

圆柱体表面积练习题 知识要点 (1)把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剪开得到一个(),延斜线剪开得到一个()。 (2)把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剪开得到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宽等于圆柱的() (3)圆柱的侧面积等于()。 (4)圆柱的()面积加上()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5)把一个底面积是15.7平方厘米的圆柱,切成两个同样大小的圆柱,表面积增加了()平方厘米。 (6)计算做一个圆柱形的茶叶筒要用多少铁皮,要计算圆柱的()。(7)计算做一个圆柱形的烟囱要用多少铁皮,要计算圆柱的()。 (8)计算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水桶要用多少铁皮,要计算圆柱的()。(9)一个圆柱,它的高是8厘米,侧面积是200.96平方厘米,它的底面积是()。 (10)把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31.4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这个圆柱(11)体的侧面积是()平方厘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12)用一张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铁皮, 围成一个圆柱体, 这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 ) 基础练习 1、一个圆柱高9分米,侧面积226.08平方分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一个圆柱形,侧面展开是一个边长为62.8厘米的正方形,这个圆柱形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把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31.4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这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平方厘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拓展提高 4、某宾馆大堂有6根圆柱形大柱,高10米,大柱周长25.12分米,要全部涂上油漆,如果按每平方米的油漆费为80元计算,需用多少钱? 5、一根长2米,底面积半径是4厘米的圆柱形木段,把它据成同样长的4根圆柱形的木段。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 6、一支没有橡皮头的圆柱形铅笔长20厘米,底面半径0.5厘米。这支铅笔有油漆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7、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接口处不计,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学实录

【教学设计】认识面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面积的含义,建立面积的概念,并能区分面积与周长两个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细心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探索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互相合作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兴趣。 二、教学重点: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三、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 正方体模型,硬币,方形纸,尺子、剪刀等。 四、教学过程: 游戏:老师请两位同学比赛,谁想来参加,一位男生,一位女生,看男生厉害还是女生厉害?(游戏规则:两位同学拿同样的彩笔,都要画斜线,看谁先涂完) 生:不公平、我们的面小,他们的面大(让学生初步对面有所了解,面有大有小) 师:我们生活中的面有大有小,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数学书,用手

摸书面,认真感受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再来看看我们的老朋友黑板,这两个面同学们来比较哪个面比较大?(学生用手感受面的大小生:黑板的面比数学书的封面要大 生:数学书的封面比黑板的面要小 师:同学们你们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生:用眼睛看出来的。 师:同学们看老师的手掌面,再看看自己手掌面,比较大小? 生:老师的手掌面比同学们的手掌面大 师:同学们和同桌比较手掌面的大小 师:刚才我们接触了黑板的表面,手掌的面,数学书的封面,我们通称为表面,我们比较物体的表面的什么? 生:大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面积) 师:同学们摸摸我们课桌的表面,板凳的表面比较大小 生:课桌的表面面积比板凳的表面面积要大 师:那同学们找找我们生活中的物体比较他们的面积大小(把教学中的数学运用到生活中去) 生:----- 师:同学们都能比较物体面积的大小,下面我们做的测试:老师请同学们上黑板感受面积大小,两个同学分别带眼罩比较长方形纸盒和魔方的一面(分别把长方形用尺子画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看这一面是长方形、正方形,我们把这样的首尾相连不透风的图形叫封闭图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