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行测数学部分几项基本原理

行测数学部分几项基本原理

行测数学部分几项基本原理
行测数学部分几项基本原理

一、十字交叉法

十字交叉法,适用题型溶液混合问题, 增长率问题, 收益率问题, 平均数问题等

此问题特点,有两类互不影响的平行问题,如两个班,两块地。判断形式是

如果题目中给出两个平行的情况A, B, 满足条件a, b 然后A和B按照某种条件混合在一起形成的情况C, 满足条件c. 而且可以表示成如下的表达式. 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十字交叉法.

判断式: A*a+B*b=(A+B)*c=C*c

但一定注意,A、B性质必须相同,即A、B是可加的

A c-b

c

B a-c

或者说A:B=(c-b):(a-c)

例题如下

【例1】一杯含盐15%的盐水200克,要使盐水含盐20%,应加盐()克。

A.14.5

B.10

C.12.5

D.15

【解析】假设加盐x克, 15%的盐水200克, 100%的盐x克, 混合成20%的200+x. 满足: 15%*200+100%*x=20%*(200+x),所以可以用十字交叉法.

200 15% 100%-20%

20%

x 100% 20%-15%

解出x=12.5

【例2】一块试验田,以前这块地所种植的是普通水稻。现在将该试验田的1/3种上超级水稻,收割时发现该试验田水稻总产量是以前总产量的1.5倍。如果普通水稻的产量不变,则超级水稻的平均产量与普通水稻的平均产量之比是()。

【解析】假设超级水稻的产量是x, 普通水稻的产量是1; 超级水稻是1/3, 普通水稻是2/3; 产量分别是x, 1; 那么混合就是1,产量是1.5,满足1/3*x+2/3*1=(1/3+2/3)*1.5, 所以可以利用十字交叉法.

1/3 x 1.5-1

1.5 , (1/3)/ (2/3)=(1.5-1)/(x-1.5). 解出x=

2.5, 比是2.5:1=5:2. 2/3 1 x-1.5

二、钟表相关问题

1、追及问题

时针0.5°/min;分针6°/min

分针0.1°/s;秒针6°/s

注意点,计算一段时间内表针重合次数有两点应注意的地方

以时针和分针12个小时内重合几次计算为例,设相交次数为n

正常情况下,一小时之内,时钟分针时针会重合一次,成为直线两次(含一次重合)

n×360=(6-0.5)×12×60

这是时针分针一开始重合使得计算公式,如果一开始时针分针并未重合,则应在公式左边加上顺时针分针到时针的角度差

如果时针分针一开始重合,要分清题目是否包括这第一次重合,如果包括,结果是n+1,(除非题目明确说不包括,则视为包括)

2、坏钟问题

关键问题是比例问题,易错点是经过时间是标准时间还是坏钟时间,二者的除数是不一样的坏钟时间与标准时间的比例关系:每小时快N分钟,则标准时间的1小时即60分钟中,快

钟走(60+N)分钟,快钟时间∶标准时间=(60+N)∶60

如果过去时间是标准时间T1所求时间T2是坏钟时间,则T2=T1÷[60/(60+N)]

如果过去时间是坏钟时间T1所求时间T2是标准时间,则T2=T1÷[(60+N)/60]

另有一小知识点

表A表B表C,其中表C是标准时间,表A比表B快30秒,表B比表C慢30秒,则表A 时间与表C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他们与标准时间的比值不一样,设表B经过了Tb秒,则表A经过了Ta=Tb÷[3600/(3600+30)];同样表C经过了Tc=Tb÷[3600/(3600-30)]因此可以看出Ta≠Tc,所以表A的时间也不等于表C的时间。

三、日期问题

易错点,每隔N天和每N天是不一样的,每隔N天相当于每N+1天

已知某日星期数,求其后(前)某一天星期数,则计算出相差天数,除以七,如能除尽,则星期数相同,不能加上(减去)余数,则为所求那一天的星期数,(需再加上所求日期的那一天)

已知某年某日的星期数,求其后(前)某一年同一天的星期每数,差一年,则加上(减去)1,如果其中包含闰二月,则加上两天

值得注意的是,每隔28年,星期数会重合,并且,如果相隔年份过长,多余天数也可以整除七用通过计算余数计算星期数

一般考题需要以上两种算法同时运用

特殊情况

同一年不同月份同一日期,已知星期数+(相隔月份天数-28)×所隔月份数+所求日期那一天

平年2月不会有任何一个星期数为出现五次

如果是31天的月,出现五次的星期必然是该月的1号、2号或3号,同理30的月是1号或2号,29天则只能是1号

平年为52个星期零1天;闰年为52个星期零2天

因此平年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是同一个星期数,因此这个星期数唯有53个,而闰年则要星期数加上一天,会有两个星期数为53

四、抽屉原理

第一抽屉原理(至少):把多于(m×n)各元素放到n个抽屉中,则至少有1个抽屉中元素多于(m+1)个

第二抽屉原理(至多):把(mn-1)各元素放到n个抽屉中,则必有1个抽屉中元素至多(m-1)个

抽屉原理的难点是判断有几个抽屉

第一抽屉原理(至少)在行测中最常见,其考虑问题的思路是最差情况

判断抽屉数目:所谓抽屉,就是题目中用来区分元素的

200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B类卷-48题):有红、黄、蓝、白珠子各10粒,装在一只袋子里,为了保证摸出的珠子有两粒颜色相同,应至少摸出几粒?()

A. 3

B. 4

C. 5

D. 6

其中珠子的颜色红、黄、蓝、白共4种,题目是求颜色相同的珠子,因此,抽屉为颜色,根据第1抽屉原理,要保证至少有一个抽屉(颜色)中有2(m+1)个珠子,则至少要抽出(1×4)+1共5个珠子

100名学生订阅甲、乙、丙三种杂志,有人订阅1种,有人订阅2种,有人订阅3种,那么至少有多少人,至少有多少人订阅的杂志相同

从题目可知,订阅杂志相同是区分不同元素的关键,不同的订阅方法共(C1,3+C2,3+C3,3)=7种,因此抽屉为7个,100=14×7+2.因此,有第二抽屉原理可知,至少有一个抽屉多于15

五、比赛积分问题

1、比赛场次问题:

(1)淘汰赛仅需决冠亚军比赛场次=N-1 淘汰赛需决前四名场次=N

(2)单循环赛取的场次,为组合N人中取2 ;双循环赛的场次为排列N人中排2

例题

【例1】(广东2004上-6)有101位乒乓球运动员在进行冠军争夺赛。通过比赛,将从中产生一名冠军。这次比赛实行捉对淘汰制,在一轮比赛全部结束后,失败者失去继续比赛的资格,而胜利者再次抽签,参加下一轮的比赛。问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才能最终产生冠军?()

A. 32

B. 63

C. 100

D. 101 [答案]C

【例2】(国家2006二类-41)100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乒乓球单打淘汰赛,要产生男、女冠军各一名,则要安排单打赛多少场?()A. 90 B. 95 C. 98 D. 99 [答案]C

【例3】(上海2004-16)某足球赛决赛,共有24个队参加,它们先分成六个小组进行循环赛,决出16强,这16个队按照确定的程序进行淘汰赛,最后决出冠、亚军和第三、四名。总共需要安排多少场比赛?()A. 48 B. 51 C. 52 D. 54 [答案]C

[解析]24个队,分成六个小组,每组4个队。因为每个小组打循环赛,故每个小组组内比赛有C24=6场(与次序无关),循环赛共6×6=36场。16个队淘汰赛决出冠、亚军和第三、四名,因此淘汰赛共需16场,共36+16=52场。

2、积分最少问题

利用构造法和极端法解决,必须考虑到分数为整数,且按排名分数递减

【例3】(天津、湖北、陕西联考2009-95)有4支队伍进行4项体育比赛,每项比赛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名分别得到5,3,2,1分,每队的4项比赛的得分之和算作总分,如果已知各队的总分不相同,并且A队获得了三项比赛的第一名,问总分最少的队伍最多得多少分?()A. 7B. 8C. 9D. 10 [答案]B

[解析]本题需要运用“构造法”和“极端法”。由于题目求“总分最少的队伍最多得多少分”,我们需要让各队的得分尽可能的平均。每项比赛产生5+3+2+1=11分,4项比赛一共产生11×4=44分,最终平均每人得到44÷4=11分。A已经获得了5×3=15分,超过平均分,需要A最后一场比赛得尽量少的分,即1分,那么剩下3个人将得到44-15-1=28分。要让剩下三个人比分尽可能的平均,可以构造11+9+8=28,在这个条件下,部分最少的队伍可以得到最多的分数,即8分。

【例4】(国家2007-51)学校举办一次中国象棋比赛,有10名同学参加,比赛采用单循环赛制,每名同学都要与其他9名同学比赛一局。比赛规则,每局棋胜者得2分,负者得0分,平局两人各得1分,比赛结束后,10名同学的得分各不相同,已知:(1)比赛第一名与第二名都是一局都没有输过;(2)前两名的得分总和比第三名多20分;(3)第四

名的得分与最后四名的得分和相等。那么,排名第五名的同学的得分是()。A. 8分B. 9分C. 10分D. 11分[答案]D

[解析]10名同学单循环比赛,共需比赛C210=45场,每人比赛9场。

每场比赛无论比赛结果如何,对比赛双方得分总贡献为2分(若双方打平的话,双方各得1分;若有一方获胜,则胜方得2分,负方得0分),因此所有人总得分是45×2=90分。根据条件(1),知道前两名之间的比赛是平局,第一名的成绩最多是2×8+1=17分。因为他们得分各不相同,第二名的得分最多是16分。根据条件(2),第三名的得分最多是13分;那么第四名的得分最多是12分,第五名的得分最多是11分。根据条件(3),后四名(七至十名)的得分和最多是12分。

若第五名得分不足11分,则第五名得分最多是10分,第六名的得分最多是9分,此时所有人的得分和≤17+16+13+12+10+9+12=89<90分,矛盾。假设不成立,即第五名的得分恰为11分。

六、部分公式

此类题型不常见,应注意公式

一段绳子对着M次,剪上N次,共X段,则X=M×N^2+1

青蛙一次跳M米,下滑N米,井深X(X>M)米,则需跳X-M次

传球问题,N个人传M次球,甲是第一个人,公式为X=[(N-1)^M]/N,与X最接近的是传给甲的次数

容斥问题,满足条件1+满足条件2-都满足的=总数-都不满足的

三角形构成,设三角形最长一边为n

n=2k-1 共有n^2个三角形

n=2k 共有(n+1)×n个三角形

在一个圆上画N条直线,改圆最多可以被分成1+[N×(N+1)]个

多边形对角线,设有n条边,共有[(n-3)×n]/2对角线

平均速度问题,V平=2V快×V慢/(V快+V慢)快,慢可以换成往,来;甲乙两人

空心方阵的总数= (最外层每边人(物)数-空心方阵的层数)×空心方阵的层数

×4

空心方阵最外层每边人数=总人数/4/层数+层数,或等于最外层/4+1

实心方阵总人数为(最外层人数/4+1)^2,外层每边=

方阵不论在哪一层,每边上的人(或物)数量都相同.每向里一层边上的人数就少2;同理,每层比外层少8个

公务员行测必备数学公式总结(全)汇总

1.1基础数列类型 ①常数数列如7,7,7,7,7,7,7,7,…… ②等差数列如11,14,17,20,23,26,…… ③等比数列如16,24,36,54,81,…… ④周期数列如2,5,3,2,5,3,2,5,3,…… ⑤对称数列如2,5,3,0,3,5,2,…… ⑥质数数列如2,3,5,7,11,13,17 ⑦合数数列如4,6,8,9,10,12,14 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2 200以内质数表 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101,103,107,109,113,127,131,137,139,149,151,157,163,167,173,179,181,191,193,197,199 1.3 整除判定 能被2整除的数,其末尾数字是2的倍数(即偶数) 能被3整除的数,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能被5整除的数,其末尾数字是5的倍数(即5、0) 能被4整除的数,其末两位数字是4的倍数 能被8整除的数,期末三位数字是8的倍数 能被9整除的数,各位数字之和是9的倍数 能被25整除的数,其末两位数字是25的倍数

能被125整除的数,其末三位数字125的倍数 1.4 经典分解 91=7×13 111=3×37 119=7×17 133=7×19 117=9×13 143=11×13 147=7×21 153=9×17 161=7×23 171=9×19 187=11×17 209=19×11 1.5常用平方数 数字平方 1 1 2 4 3 9 4 16 5 25 6 36 7 49 8 64 9 81 10 100 11 121 12 144 13 169 14 196 15 225 16 256 17 289 18 324 19 361 20 400 21 441 22 484 23 529 24 576 25 625

公务员行测常用公式汇总

常用数学公式汇总 1. 平方差公式:(a +b )·(a -b )=a 2 -b 2 2. 完全平方公式:(a±b )2=a 2±2ab +b 2 3. 完全立方公式:(a ±b)3=(a±b)(a 2 ab+b 2 ) 4. 立方和差公式:a 3+b 3=(a ±b)(a 2+ ab+b 2 ) m n m +n m n =a m -n (a m )n =a mn (ab)n =a n ·b n (1)s n = 2 )(1n a a n +?=na 1+21 n(n-1)d ; (2)a n =a 1+(n -1)d ; (3)项数n = d a a n 1 -+1; (4)若a,A,b 成等差数列,则:2A =a+b ; (5)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6)前n 个奇数:1,3,5,7,9,…(2n —1)之和为n 2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n 1(2)s n =q q a n -11 ·1) -((q ≠1) (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 =ab ; (4)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5)a m -a n =(m-n)d (6) n m a a =q (m-n)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 (1)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 2 +bx+c=a(x-x 1)(x-x 2) 其中:x 1=a ac b b 242-+-;x 2=a ac b b 242---(b 2 -4ac ≥0) 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 a b ,x 1·x 2=a c 推广:n n n x x x n x x x x ......21321≥++++ (2)一阶导为零法:连续可导函数,在其内部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时,其导数为零。

行测数学运算经典题型总结

一、容斥原理 容斥原理关键就两个公式: 1. 两个集合的容斥关系公式:A+B=A∪B+A∩B 2. 三个集合的容斥关系公式:A+B+C=A∪B∪C+A∩B+B∩C+C∩A-A∩B∩C 请看例题: 【例题1】某大学某班学生总数是32人,在第一次考试中有26人及格,在第二次考试中有24人及格,若两次考试中,都没及格的有4人,那么两次考试都及格的人数是( ) A.22 B.18 C.28 D.26 【解析】设A=第一次考试中及格的人数(26人),B=第二次考试中及格的人数(24人),显然,A+B=26+24=50;A∪B=32-4=28,则根据A∩B=A+B-A∪B=50-28=22。答案为A。 【例题2】电视台向100人调查前一天收看电视的情况,有62人看过2频道,34人看过8频道,11人两个频道都看过。问两个频道都没看过的有多少人? 【解析】设A=看过2频道的人(62),B=看过8频道的人(34),显然,A+B=62+34=96; A∩B=两个频道都看过的人(11),则根据公式A∪B= A+B-A∩B=96-11=85,所以,两个频道都没看过的人数为100-85=15人。 二、作对或做错题问题 【例题】某次考试由30到判断题,每作对一道题得4分,做错一题倒扣2分,小周共得96分,问他做错了多少道题? A.12 B.4 C.2 D.5 【解析】 方法一 假设某人在做题时前面24道题都做对了,这时他应该得到96分,后面还有6道题,如果让这最后6道题的得分为0,即可满足题意.这6道题的得分怎么才能为0分呢?根据规则,只要作对2道题,做错4道题即可,据此我们可知做错的题为4道,作对的题为26道. 方法二 作对一道可得4分,如果每作对反而扣2分,这一正一负差距就变成了6分.30道题全做对可得120分,而现在只得到96分,意味着差距为24分,用24÷6=4即可得到做错的题,所以可知选择B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用数学公式汇总

常用数学公式汇总 一、基础代数公式 1. 平方差公式:(a +b )×(a -b )=a 2-b 2 2. 完全平方公式:(a±b)2=a 2±2ab +b 2 完全立方公式:(a ±b )3=(a±b)(a 2μab+b 2) 3. 同底数幂相乘: a m ×a n =a m +n (m 、n 为正整数,a≠0) 同底数幂相除:a m ÷a n =a m -n (m 、n 为正整数,a≠0) a 0=1(a≠0) a -p =p a 1(a≠0,p 为正整数) 4. 等差数列: (1)s n =2)(1n a a n ?+=na 1+2 1n(n-1)d ; (2)a n =a 1+(n -1)d ; (3)n =d a a n 1-+1; (4)若a,A, b 成等差数列,则:2A =a+b ; (5)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5. 等比数列: (1)a n =a 1q -1; (2)s n =q q a n -11 ·1)-((q ≠1) (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ab ; (4)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5)a m -a n =(m-n)d (6)n m a a =q (m-n)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 6.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 2+bx+c=a(x-x 1)(x-x 2) 其中:x 1=a ac b b 242-+-;x 2=a ac b b 242---(b 2-4ac ≥0) 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a b ,x 1·x 2=a c 二、基础几何公式 1. 三角形: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中任两 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1)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的角的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的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中线: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三角形的高:三角形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所在直线的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三角形的中位线: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5)内心: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内心;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重心:中线的交点叫做重心;重心到每边中点的距离等于这边中线的三分之一。

公务员考试常用数学公式汇总(完整打印版)

公务员考试常用数学公式汇总(完整版) 一、基础代数公式 1. 平方差公式:(a +b )×(a -b )=a 2-b 2 2. 完全平方公式:(a±b)2=a 2±2ab +b 2 完全立方公式:(a ±b )3=(a±b)(a 2 ab+b 2) 3. 同底数幂相乘: a m ×a n =a m +n (m 、n 为正整数,a≠0) 同底数幂相除:a m ÷a n =a m -n (m 、n 为正整数,a≠0) a 0=1(a≠0) a -p = p a 1 (a≠0,p 为正整数) 4. 等差数列: (1)s n = 2)(1n a a n ?+=na 1+21 n(n-1)d ; (2)a n =a 1+(n -1)d ; (3)n = d a a n 1 -+1; (4)若a,A,b 成等差数列,则:2A =a+b ; (5)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5. 等比数列: (1)a n =a 1q -1; (2)s n =q q a n -11 ·1) -((q ≠1) (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ab ; (4)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5)a m -a n =(m-n)d (6)n m a a =q (m-n)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 6.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 2+bx+c=a(x-x 1)(x-x 2) 其中:x 1=a ac b b 242-+-;x 2=a ac b b 242---(b 2-4a c ≥0) 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a b ,x 1·x 2=a c 二、基础几何公式 1. 三角形: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中任两 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1)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的角的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的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中线: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三角形的高:三角形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所在直线的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三角形的中位线: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5)内心: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内心;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重心:中线的交点叫做重心;重心到每边中点的距离等于这边中线的三分之一。 垂线:高线的交点叫做垂线;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垂心连线必垂直于对边。 外心: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学公式大全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学公式大全

常见数学公式汇总 一、基础 代数公式 1. 平方差公式:(a+b)·(a-b)=a2-b2 2.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3. 完全立方公式:(a±b)3=(a±b)(a2μab+b2) 4. 立方和差公式:a3+b3=(a±b)(a2+μab+b2) 5. a m·a n=a m+n a m÷a n=a m-n (a m)n=a mn (ab)n=a n·b n 二、等差数 列 (1)s n = 2 ) ( 1n a a n+ ?=na 1 + 2 1n(n-1)d; (2)a n=a 1 +(n-1)d; (3)项数n = d a a n1 -+1; (4)若a,A,b成等差数列,则:2A=a+b;(5)若m+n=k+i,则:a m+a n=a k+a i ; (6)前n个奇数:1,3,5,7,9,…(2n—1)之和为n2 (其中:n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为 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三、等比数

列 (1)a n =a 1q n -1 ; (2)s n = q q a n -11 ·1)-((q ≠1) (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ab ; (4)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5)a m -a n =(m-n)d (6)n m a a =q (m-n)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 四、不等式 (1)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 2 +bx+c=a(x-x 1)(x-x 2) 其中:x 1 = a ac b b 242-+-;x 2= a ac b b 242---(b 2 -4ac ≥0) 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a b ,x 1·x 2 =a c (2)ab b a 2 ≥+ ab b a ≥+2 )2 ( ab b a 222≥+ abc c b a ≥++3 )3 ( (3)abc c b a 3222 ≥++ abc c b a 3 3 ≥++ 推广:n n n x x x n x x x x (2132) 1 ≥++++

公务员考试常用数学公式汇总(完整打印版)

公务员考试常用数学公式汇总(完整版) 一、基础代数公式 1. 平方差公式:(a +b )3(a -b )=a 2-b 2 2. 完全平方公式:(a±b)2=a 2±2ab +b 2 完全立方公式:(a ±b )3=(a±b)(a 2 ab+b 2) 3. 同底数幂相乘: a m 3a n =a m +n (m 、n 为正整数,a≠0) 同底数幂相除:a m ÷a n =a m -n (m 、n 为正整数,a≠0) a 0=1(a≠0) a -p = p a 1 (a≠0,p 为正整数) 4. 等差数列: (1)s n = 2 )(1n a a n ?+=na 1+21 n(n-1)d ; (2)a n =a 1+(n -1)d ; (3)n = d a a n 1 -+1; (4)若a,A,b 成等差数列,则:2A =a+b ; (5)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5. 等比数列: (1)a n =a 1q -1; (2)s n =q q a n -11 ·1) -((q ≠1) (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ab ; (4)若m+n=k+i ,则:a m 2a n =a k 2a i ; (5)a m -a n =(m-n)d (6) n m a a =q (m-n)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 6.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 2+bx+c=a(x-x 1)(x-x 2) 其中:x 1=a ac b b 242-+-;x 2=a ac b b 242---(b 2-4a c ≥0) 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a b ,x 12x 2=a c 二、基础几何公式 1. 三角形: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中任两 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1)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的角的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的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中线: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三角形的高:三角形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所在直线的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三角形的中位线: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5)内心: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内心;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重心:中线的交点叫做重心;重心到每边中点的距离等于这边中线的三分之一。 垂线:高线的交点叫做垂线;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垂心连线必垂直于对边。 外心: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

(完整版)行测数量关系的常用公式

行测常用数学公式 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总工作量=各分工作量之和; 设总工作量为1或最小公倍数 (1)方阵问题: 1.实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外圈人数÷4+1)2=N 2 最外层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1)×4 2.空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2×层数) 2 =(最外层每边人数-层数)×层数×4=中空方阵的人数。 ★无论是方阵还是长方阵:相邻两圈的人数都满足:外圈比内圈多8人。 3.N 边行每边有a 人,则一共有N(a-1)人。 4.实心长方阵:总人数=M ×N 外圈人数=2M+2N-4 5.方阵:总人数=N 2 N 排N 列外圈人数=4N-4 例:有一个3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有10人,问全阵有多少人? 解:(10-3)×3×4=84(人) (2)排队型:假设队伍有N 人,A 排在第M 位;则其前面有(M-1)人,后面有(N-M )人 (3)爬楼型:从地面爬到第N 层楼要爬(N-1)楼,从第N 层爬到第M 层要爬N M -层。 线型棵数=总长/间隔+1 环型棵数=总长/间隔 楼间棵数=总长/间隔-1 (1)单边线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2)单边环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 总长=棵数×间隔 (3)单边楼间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4)双边植树:相应单边植树问题所需棵数的2倍。 (5)剪绳问题:对折N 次,从中剪M 刀,则被剪成了(2N ×M +1)段 ⑴ 路程=速度×时间;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平均速度型:平均速度= 2 12 12v v v v + (2)相遇追及型:相遇问题:相遇距离=(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追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追及时间 背离问题:背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背离时间 (3)流水行船型: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顺流行程=顺流速度×顺流时间=(船速+水速)×顺流时间 逆流行程=逆流速度×逆流时间=(船速—水速)×逆流时间 (4)火车过桥型: 列车在桥上的时间=(桥长-车长)÷列车速度 列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所用的时间=(桥长+车长)÷列车速度 列车速度=(桥长+车长)÷过桥时间 (5)环形运动型: 反向运动:环形周长=(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同向运动:环形周长=(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2020年整理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学公式大全.doc

常用数学公式汇总 1. 平方差公式:(a +b )·(a -b )=a 2 -b 2 2. 完全平方公式:(a±b )2 =a 2 ±2ab +b 2 3. 完全立方公式:(a ±b)3 =(a±b)(a 2 ab+b 2 ) 4. 立方和差公式:a 3 +b 3 =(a ±b)(a 2 + ab+b 2 ) 5. a m ·a n =a m +n a m ÷a n =a m -n (a m )n =a mn (ab)n =a n · b n (1)s n = 2 )(1n a a n +?=na 1+21 n(n-1)d ; (2)a n =a 1+(n -1)d ; (3)项数n = d a a n 1 -+1; (4)若a,A,b 成等差数列,则:2A =a+b ; (5)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6)前n 个奇数:1,3,5,7,9,…(2n —1)之和为n 2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1)a n =a 1q n -1 ; (2)s n =q q a n -11 ·1) -((q ≠1) (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 =ab ; (4)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5)a m -a n =(m-n)d (6) n m a a =q (m-n)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

(1)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 2 +bx+c=a(x-x 1)(x-x 2) 其中:x 1=a ac b b 242-+-;x 2=a ac b b 242---(b 2 -4ac ≥0) 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a b ,x 1·x 2=a c (2)ab b a 2≥+ ab b a ≥+2)2( ab b a 222≥+ abc c b a ≥++3 )3 ( (3)abc c b a 32 2 2 ≥++ abc c b a 3 3 ≥++ 推广:n n n x x x n x x x x ......21321≥++++ (4)一阶导为零法:连续可导函数,在其内部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时,其导数为零。 (5)两项分母列项公式: )(a m m b +=(m 1—a m +1)×a b 三项分母裂项公式:)2)((a m a m m b ++=[)(1a m m +—)2)((1 a m a m ++]×a b 2 1.勾股定理:a 2+b 2=c 2 (其中:a 、b 为直角边,c 为斜边) 2.面积公式: 正方形=2 a 长方形= b a ? 三角形=c ab ah sin 2 1 21= 梯形=h b a )(21+ 圆形=πR 2 平行四边形=ah 扇形=0 360 n πR 2 3.表面积: 正方体=62 a 长方体=)(2ac bc a b ++?

行测数学公式汇总

行测数学公式汇总 目录 一、基础代数公式 (2) 二、等差数列 (3) 三、等比数列 (3) 四、不等式 (3) 五、基础几何公式 (4) 六、工程问题 (5) 七、几何边端问题 (5) 八、利润问题 (5) 九、排列组合 (6) 十、年龄问题 (6) 十一、植树问题 (6) 十二、行程问题 (7) 十三、钟表问题 (8) 十四、容斥原理 (8) 十五、牛吃草问题 (8)

十六、弃九推断 (9) 十七、乘方尾数 (9) 十八、除以“7”乘方余数核心口诀 (9) 十九、指数增长 (9) 二十、溶液问题 (10) 二十二、减半调和平均数 (10) 二十三、余数同余问题 (11) 二十四、星期日期问题 (11) 二十五、循环周期问题 (11) 二十六、典型数列前N项和 (11) 一、基础代数公式 1. 平方差公式:(a+b)·(a-b)=a2-b2 2.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3. 完全立方公式:(a±b)3=(a±b)(a2 ab+b2) 4. 立方和差公式:a3+b3=(a b)(a2+ ab+b2) 5. a m·a n=a m+n a m÷a n=a m-n (a m)n=a mn (ab)n=a n·b n

二、等差数列 (1)s n = 2)(1n a a n +?=na 1+2 1 n(n-1)d ; (2)a n =a 1+(n -1)d ; (3)项数n = d a a n 1 -+1; (4)若a,A,b 成等差数列,则:2A =a+b ; (5)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6)前n 个奇数:1,3,5,7,9,…(2n —1)之和为n 2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三、等比数列 (1)a n =a 1q n -1 ; (2)s n =q q a n -11 ·1) -((q ≠1) (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 =ab ; (4)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5)a m -a n =(m-n)d (6) n m a a =q (m-n)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 四、不等式 (1)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 2 +bx+c=a(x-x 1)(x-x 2) 其中:x 1=a ac b b 242-+-;x 2=a ac b b 242---(b 2 -4ac ≥0)

行政能力测验之常用数学公式汇总

行政能力测验之常用数学公式汇总 一、基础代数公式 1. 平方差公式:(a +b )3(a -b )=a 2-b 2 2. 完全平方公式:(a±b)2=a 2±2ab +b 2 完全立方公式:(a ±b )3=(a±b)(a 2 ab+b 2) 3. 同底数幂相乘: a m 3a n =a m +n (m 、n 为正整数,a≠0) 同底数幂相除:a m ÷a n =a m -n (m 、n 为正整数,a≠0) a 0=1(a≠0) a -p =p a 1(a≠0,p 为正整数) 4. 等差数列: (1)s n =2 )(1n a a n ?+=na 1+21n(n-1)d ; (2)a n =a 1+(n -1)d ; (3)n =d a a n 1-+1; (4)若a,A, b 成等差数列,则:2A =a+b ; (5)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5. 等比数列: (1)a n =a 1q -1; (2)s n =q q a n -11 ·1)-((q ≠1) (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ab ; (4)若m+n=k+i ,则:a m 2a n =a k 2a i ; (5)a m -a n =(m-n)d (6)n m a a =q (m-n)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 6.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 2+bx+c=a(x-x 1)(x-x 2) 其中:x 1=a ac b b 242-+-;x 2=a ac b b 242---(b 2-4ac ≥0) 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a b ,x 12x 2=a c 二、基础几何公式 1. 三角形: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中任两 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1)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的角的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的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中线: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三角形的高:三角形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所在直线的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三角形的中位线: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学公式大全之欧阳家百创编

常用数学公式汇总 a + b )·(a -b )=a 2-b 2 2. 完全平方公式:(a±b)2=a 2±2ab +b 2 3. 完全立方公式:(a±b)3=(a±b )(a 2 ab+b 2) 4. 立方和差公式:a 3+b 3=(a ±b)(a 2+ ab+b 2) 5.a m ·a n =a m + n a m ÷a n =a m - n (a m )n =a mn (ab)n =a n ·b n (1)s n =2)1n =na 1+21 n(n-1)d ; (2)a n =a 1+(n -1)d ; (3)项数 n =d a a n 1-+1; (4)若a,A,b 成等差数列,则:2A =a+b ; (5)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6)前n 个奇数:1,3,5,7,9,…(2n —1)之和为n 2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1)a n 1; (2)s n =q q a n -11 ·1) -((q ≠1) (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ab ;

(4)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5)a m -a n =(m-n)d (6)n m a a =q (m-n)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 (1)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 2+bx+c=a(x-x 1)(x-x 2) 其中:x 1=a ac b b 242-+-;x 2=a ac b b 242---(b 2-4a c ≥0) 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a b ,x 1·x 2=a c 推广: n n n x x x n x x x x ......21321≥++++ (2)一阶导为零法:连续可导函数,在其内部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 时,其导数为零。 (5)两项分母列项公式:)(a m m b +=(m 1 —a m +1)×a b 三项分母裂项公式: ) 2)((a m a m m b ++=[ ) (1a m m +— )2)((1a m a m ++]×a b 2 2=c 2(其中:a 、b 为直角边,c 为斜边) 正方形=2 a 长方形= b a ?

公务员行测:数学运算常用公式汇总

公务员行测:数学运算常用公式汇总 1、弃9验算法 利用被9除所得余数的性质,对四则运算的结果进行检验的一种方法,叫“弃9验算法”。 用此方法验算,首先要找出一个数的“弃9数”,即把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加,如果和大于9或等于9都要减去9,直至剩下的一个小于9的数,我们把这个数称为原数的“弃9数”。 对于加减乘运算,可利用原数的弃九数替代进行运算,结果弃九数与原数运算后的弃九数相等 注:1.弃九法不适合除法 2.当一个数的几个数码相同,但0的个数不同,或数字顺序颠倒,或小数点的位置不同时,它的弃9数却是相等的。这样就导致弃9数虽相同,而数的实际大小却不相同的情况,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2、传球问题核心公式 N个人传M次球,记X=(N-1)^M/N,则与X最接近的整数为传给“非自己的某人”的方法数,与X第二接近的整数便是传给自己的方法数 3、整体消去法 在较复杂的计算中,可以将近似的数化为相同,从而作为一个整体消去 4、裂项公式

1/n(n-k)=1/k(1/(n-k)-1/n) 5、平方数列求和公式 1^2+2^2+3^2…+n^2=1/6n(n+1)(2n+1) 6、立方数列求和公式 1^3+2^3+3^3…+n^3=[1/2n(n+1)]^2 7、行程问题 (1)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的多次相遇问题中,第N次相遇时,每人走过的路程等于他们第一次相遇时各自所走路程的(2n-1)倍 (2)A.B距离为S,从A到B速度为V_1,从B回到A速度为V_2,则全程平均速度V=(〖2V〗_1V_2)/(V_1+V_2), (3)沿途数车问题: (同方向)相邻两车的发车时间间隔×车速=(同方向)相邻两车的间隔 (4)环形运动问题: 异向而行,则相邻两次相遇间所走的路程和为周长 同向而行,则相邻两次相遇间所走的路程差为周长 (5)自动扶梯问题 能看到的级数=(人速+扶梯速)×顺行运动所需时间 能看到的级数=(人速-扶梯速)×逆行运动所需时间 (6)错车问题

公务员行测的所有公式

1.裂项相关公式: 2.乘方尾数口诀: ①指数除以4,留余数(如果余数为0,则看成4); ②底数留最末位。 以3为例,从1次方开始尾数分别为3、9、7、1、3、9、7、1、3、9、7、1······,从这里可以看出,3的幂次由低到高尾数分别为3、9、7、1四个数字循环,因此要求3n的尾数,只要看n÷4余数是几就可以确定n次方尾数会是3、9、7还是1了。 3.星期日期问题: 平年闰年判定: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大小月:大月31天(1、3、5、7、8、10、12) 小月30天(4、6、9、11) 2月28天(或29天) 4.分数比例形式整除:

若a:b=m:n(m、n互质), 则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 若a=m/n×b,则a=m/(m+n)×(a+b),即a+b 是m+n的倍数; 5.尾数法: 选项尾数不同,且运算法则为加、减、乘、乘方运算,优先使用尾数进行判定; 6.等差数列相关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平均数×项数=中位数×项数; 项数=(末项-首项)÷项数+1。从1开始,连续的n个奇数相加,总和=n×n,如:1+3+5+7=4×4=16,…… 7.几何边端问题相关公式: 单边线型植树公式(两头植树): 棵树=总长÷间隔+1; 总长=(棵树-1)×间隔 单边环型植树公式(环型植树):

棵树=总长÷间隔; 总长=棵树×间隔 单边楼间植树公式(两头不植): 棵树=总长÷间隔-1; 总长=(棵树+1)×间隔 植树不移动公式: 在一条路的一侧等距离栽种m棵树,然后要调整为种n棵树,则不需要移动的树木棵树为:(m-1)与(n-1)的最大公约数+1棵; 方阵问题: 最外层总人数=4×(N-1) 相邻两层数量相差8 n阶方阵的总人数为n*n 8.行程问题: 火车过桥核心公式:

【公务员必备】行测数学运算总结(不看后悔)

数学运算 一、数的整除特性 (1)被2整除偶数 (2)被3整除看各位数字和能不能被3整除 (3)被4/25整除看数的后两位可不可以被4/25整除(4)被5整除数的末位是0或5 (5)被6整除能够同时被2和3整除 (6)被12整除能够同时被3和4整除 被72整除能够同时被8和9整除 由(5)(6)可总结出:如果一个数可以表示为两个互质的数的乘积,那么它的整除性就是要同时满足这两个互质的数的整除性。 (7)被7/11/13整除划后三位,用大数减小数,看能不能被7/11/13整除 例12568 568-12=556 由于556不能被7/11/13整除,所以12568也不能被7/11/13整除。 (8)被8/125整除看数的后三位可不可以被8/125整除(9)被11整除的另外一种情况奇偶数位数字分别相加后做差 例12345 首先奇数位相加1+3+5=9,再偶数位相加2+4=6,由于9-6=3,而3不能被11整除,所以12345也不能被11整除。

二、余数的性质(其实与整除性是相通的) (1)和的余数等于余数的和 例(89+78)/7的余数 先看各个数的余数,89除7余5,78除7余1,5+1=6,而6除7余6,所以(89+78)除7也余6. (2)倍数的余数等于余数的倍数 例89除以7的余数为5,那么89*3除以7的余数为? 因为89除以7的余数为5,又因为3*5=15,而15除以7的余数是1,所以89*3除以7的余数是1. (3)积的余数等于余数的积 例(89*78)除以5 先分别求各个数的余数,89除5的余数是4,78除5的余数是3,用4*3除以5,余数为2,所以89*78除以5的余数也是 2. (4)多次方的余数等于余数的多次方 例1 2010^2009除以7的余数 求底数除以7的余数,2010除以7余数为1,所以原式就是求1^2009除以7的余数,即1除以7的余数。1除以7余数是1,所以2010^2009除以7余数也是1. 例22008^2009除以7的余数 求底数除以7的余数,2008除以7余数为6,余数为6其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用公式汇总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用数学公式汇总 一、基础代数公式 1.平方差公式:( a+b)3( a-b)= a2- b2 2.完全平方公式:( a±b)2=a2±2ab+ b2 完全立方公式:( a±b)3=a3±3a2b+3ab2±b3 3.同底数幂相乘 : a m3a n=a m+n(m、n 为正整数, a≠0) 同底数幂相除:m n m-n a ÷a=a(m、n为正整数,a≠0) a a-p 0=1(a≠0) =(a≠0, p 为正整数) 4.等差数列: (1)前 n 项和公式:Sn==na1+1 n(n-1)d;2 na n1n 为奇数 2 (2)中项求和:Sn n n 为奇数 a n a n 1 222 (3)通项公式:a n=a1+(n-1)d; (5)等差中项:若a,A,b 成等差数列,则:2A=a+b; (6)对称公式:若m+n=k+i,则: a m+a n=a k+a i; 通项公式推论: a m-a n=(m-n)d (其中: n 为项数, a1 为首项, an 为末项, d 为公差, sn 为等差数列前 n 项的和)5.等比数列:

(1)通项公式:a n=a12q n-1; a 1q n a n q a1 1q 1 (2)前n项和公式:Sn1q1q na1q1 2 (3)等比中项: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 G=ab; (4)对称公式:若m+n=i+j ,则:a m a n a i a j; (其中: n 为项数, a1为首项, a n为末项, q 为公比, Sn 为等比数列前 n 项的和) 二、基础几何公式 1.三角形: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中任两 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1)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的角的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 交点之间的线段 , 叫做三角形的角的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中线: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3)三角形的高:三角形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所在直线的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4)三角形的中位线: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5)内心: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内心;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重心:中线的交点叫做重心;重心到每边中点的距离等于这边中线的三 分之一。 垂线:高线的交点叫做垂线;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垂心连线必垂直于对边。 外心: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外心到三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学公式大全(精选课件)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学公式大 全 常用数学公式汇总 一、基础代数公式 1。 平方差公式:(a+b)·(a -b)=a 2-b2 2. 完全平方公式:(a±b )2=a 2±2ab+b 2 3. 完全立方公式:(a ±b)3 =(a±b)(a 2 ab+b 2 ) 4。 立方和差公式:a3 +b 3 =(a ±b )(a2 + ab +b 2 ) 5. am ·a n=am+n am ÷a n =a m-n (am)n =a mn (a b)n =a n ·bn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二、等差数列 (1) sn =2 )(1n a a n +?=na1+2 1n(n -1)d; (2)a n =a 1+(n-1)d ; (3)项数n =d a a n 1-+1; (4)若a,A,b 成等差数列,则:2A=a+b; (5)若m+n=k +i,则:a m +a n =a k +ai ; (6)前n 个奇数:1,3,5,7,9,…(2n-1)之和为

n 2 (其中:n 为项数,a1为首项,an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三、等比数列 (1)a n =a1q n -1 ; (2)s n =q q a n -11 ·1) -((q≠1) (3)若a ,G,b 成等比数列,则:G 2=ab; (4)若m+n =k+i,则:am ·an =a k·a i ; (5)a m —a n=(m —n)d (6)n m a a =q (m-n)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 四、不等式 (1)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 2+bx+c=a (x —x 1)(x—x 2) 其中:x 1= a ac b b 242-+-;x 2= a ac b b 242---(b 2—4a c≥0) 根与系数的关系:x1+x 2=—a b ,x 1·x 2=a c (2)ab b a 2≥+ ab b a ≥+2 )2 ( ab b a 222≥+ abc c b a ≥++3 )3 ( (3)abc c b a 32 2 2 ≥++ abc c b a 3 3≥++

行测数量关系常用公式汇总

公务员考试 行测数学常用公式汇总大全 (行测数学秒杀实战方法) 目录 一、基础代数公式 (2) 二、等差数列 (2) 三、等比数列 (2) 四、不等式 (3) 五、基础几何公式 (3) 六、工程问题 (4) 七、几何边端问题 (4) 八、利润问题 (5) 九、排列组合 (5) 十、年龄问题 (5) 十一、植树问题 (6) 十二、行程问题 (6) 十三、钟表问题 (7) 十四、容斥原理 (7) 十五、牛吃草问题 (8) 十六、弃九推断 (8) 十七、乘方尾数 (8) 十八、除以“7”乘方余数核心口诀 (8) 十九、指数增长 (9) 二十、溶液问题 (9) 二十二、减半调和平均数 (10) 二十三、余数同余问题 (10) 二十四、星期日期问题 (10) 二十五、循环周期问题 (10) 二十六、典型数列前N项和 (11)

一、基础代数公式 1. 平方差公式:(a +b )·(a -b )=a 2-b 2 2. 完全平方公式:(a±b )2=a 2±2ab +b 2 3. 完全立方公式:(a ±b)3=(a±b)(a 2 ab+b 2 ) 4. 立方和差公式:a 3+b 3=(a ±b)(a 2+ ab+b 2 ) 5. a m ·a n =a m +n a m ÷a n =a m -n (a m )n =a mn (ab)n =a n · b n 二、等差数列 (1)s n = 2)(1n a a n +?=na 1+2 1 n(n-1)d ; (2)a n =a 1+(n -1)d ; (3)项数n = d a a n 1 -+1; (4)若a,A,b 成等差数列,则:2A =a+b ; (5)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6)前n 个奇数:1,3,5,7,9,…(2n —1)之和为n 2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三、等比数列 (1)a n =a 1q n -1 ; (2)s n =q q a n -11 ·1) -((q ≠1) (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 =ab ; (4)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5)a m -a n =(m-n)d (6) n m a a =q (m-n)

行测数学运算30个经典知识点大汇总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