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构造地质学考试题目大全

构造地质学考试题目大全

构造地质学考试题目大全
构造地质学考试题目大全

一、名词解释

1.地质构造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变形和变位,如褶

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各种线理和面理构造等。

2.构造地质学研究地质构造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由内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

地质构造。

3.构造尺度在对地质构造进行观察研究时,可按规模大小划分为许多级别,称为构造尺

度。

4.岩层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叫做岩层,由沉

积作用形成的岩层叫沉积岩层。

5.岩层的产状岩层的空间产出状态,常采用岩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要素的数

值来表示。

6.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即岩层的走向。

7.倾向层面上与走向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叫真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

投影线所指的方向,就是岩层的真倾向,简称倾向。

8.倾角层面上真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的夹角。

9.视倾向在层面上凡与该点走向线不直交的任一直线均为视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投

影线所指的倾斜方向,叫视倾向或假倾向。

10.视倾角视倾斜线和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叫视倾角或假倾角。

11.真倾角岩层的倾斜线及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就是岩层的倾角,又称真

倾角。

12.真厚度真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3.视厚度在与岩层走向斜交的剖面上或在与岩面不垂直的任何方向的非直立剖面上

测得的顶、底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都是视厚度。

14.“V”字形法则倾斜岩层露头界线分布形态较复杂,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呈交切关

系,并有一定规律,即当其横过沟谷或山脊时,均呈“V”字形态,根据岩层产状、地面坡向和坡度角不同,“V”字形形态也有所不同,这种规律称为“V”字形法则。

15.露头宽度岩层顶、底面出露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16.整合接触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或所含化石都是一致的或递变的,

其产状基本一致,它们是连续沉积形成的。

17.不整合接触上、下地层间层序有间断,先后沉积的地层间缺失了某些地层。

18.角度不整合上、下地层间既缺失地层,产状又不相同。

19.平行不整合上、下地层间既缺失地层,但产状基本相同。

20.确定不整合存在标志:地层古生物方面标志,沉积方面标志,构造方面标志,岩浆活动

和变质作用

21.应力单位面积上附加内力称应力。

22.主应力剪应力为零的面上作用的正应力为主应力。

23.应力状态经受力物体内任意点各个截面上的应力总和称应力状态。

24.应力场任一物体或岩体中都存在着一个与该点对应的瞬时应力状态,一系列点的瞬

时应力状态组成的空间称应力场。

25.构造应力场指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应力状态。

26.应力椭球体当主应力σ1>σ2>σ3,且符号相同时,就可根据一点的主应力矢量为半

径作出一个椭球体,该椭球体代表该点的全应力状态, 称应力椭球体。

27.应变椭球体为了形象地描述岩石的应变状态,设想物体和岩石变形前内部某一点为

一小圆球体,变形后这个圆球体就会变为椭球体,该椭球体称为应变椭球体。

28.变形当物体受力后,其内部各点之间相互位置的改变称变形。它的形状或体积发生

改变,或者同时发生改变。

29.均匀变形指岩石的各个部分的变形性质、方向和大小都相同的变形。

30.非均均变形指岩石各点部分变形的方向、大小和性质不同的变形。

31.应变物体变形程度的量度。

32.线应变指物体内某一方向单位长度的改变量。

33.剪应变90°内角度的变化量.

34.剪裂角最大主应力轴σ1与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

35.共轭剪切破裂角当岩石发生剪切破裂时,包含最大主应力轴σ1象限的共轭剪切破

裂面之间的夹角。

36.单剪应变是一种特殊的恒定体积的均匀变形,它是由物体中质点沿彼此平行的方向

相对滑动而成。应变椭球体中两个主轴质点线方位,在变形前后是不相同的,故又称旋转变形。

37.纯剪应变是一种均匀变形,应变椭球体中两个主轴的质点线,在变形前后具有同一

的方位,沿应变主方向的质点线没有发生旋转,故又称无旋转变形。

38.递进变形在同一动力持续作用的变形过程中,如果应变状态发生连续的变化,这种

变形称为递进变形。

39.蠕变指在应力不增加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增长变形继续缓慢增加的现象。

40.松弛指当应变保持不变时,随时间的增长应力逐渐减小的现象。

41.背形褶皱层层序不明,或层序倒转,或变形面不是层理面而是其它构造面,则将向

上弯曲的叫背形。

42.向形褶皱层层序不明,或层序倒转,或变形面不是层理面而是其它构造面,则将向

下弯曲的叫向形。

43.枢纽在褶皱的各个横剖面上,同一褶皱面的各最大弯曲点的联线称枢纽。

44.轴面又称枢纽面,指相邻褶皱面上的枢纽联成的面。

45.轴迹轴面与地面或任一平面的交线。

46.槽线向斜或向形的同一褶皱面的各横剖面上的最低点为“槽”,它们的联线为槽线。

47.脊线向斜或向形的同一褶皱面的各横剖面上的最高点为“脊”,它们的联线为脊线。

48.倾伏角线状构造的倾伏角是指在直立面上量得的该构造线与它的水平面投影线间

的夹角。

49.侧伏角是指在线状构造所在的构造面上量得的该构造线与与构造面走向线之间的

锐夹角。

50.等倾斜线指褶皱层的上、下褶皱面倾角相等的切点的联线。

51.同沉积褶皱在岩层形成的同时逐渐变形而形成的褶皱。

52.平行褶皱:又称同心褶皱或等厚褶皱。褶皱的各岩层成平行弯曲,同一岩层垂直其层面

量度的厚度在褶皱的各个部位是基本一致的,弯曲的各层有一个共同的曲率中心,向内弧方向,曲率逐渐变大。

53.相似褶皱:形成相似褶皱的各岩层弯曲的形态相似,即各层的曲率基本不变。这种褶皱

没有共同的曲率中心,同一岩层的真厚度在翼部变薄,在转折端变厚,而平行轴面量度的“厚度”,在褶皱个部位大致相等。

54.底辟构造地下高韧性岩体如岩盐、石膏、粘土或煤层等,在构造力的作用下,或者

由于岩石物质间密度的差异所引起的浮力作用下,向上流动并挤入上覆岩层之中而形成

的一种构造。

55.穹窿岩层自褶皱的脊向四周作放射状倾斜的背斜。

56.构造盆地岩层从四周向中心倾斜。

57.隔档式褶皱由一系列平行的背斜和向斜相间组成,其中背斜是紧闭的,而向斜较开阔。

58.隔槽式褶皱由一系列平行的背斜和向斜相间排列的褶皱组成的,其中向斜较紧闭,

而背斜较开阔。

59.滑脱构造沉积盖层顺基底剪切滑动所形成的隔档式或隔槽式褶皱称滑脱构造。

60.纵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力的作用而发生褶皱,称纵弯褶皱作用。

61.横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与层面垂直的外力作用而发生褶皱,称横弯褶皱作用。

62.弯滑作用指一系列岩层通过层间滑动而曲成为褶皱的作用。

63.弯流作用纵弯褶皱作用使岩层弯曲变形时,不仅发生层间滑动,而且某些岩层内部

还出现物质流动现象。

64.剪切褶皱作用又称滑褶皱作用,这种作用使岩层沿着一系列与层面不平行的密集劈

理面而发生差异滑动而形成“褶皱”。在这种褶皱作用中层理面已不起控制作用,只是反映滑动结果的标志,故又称被动褶皱作用。

65.柔流褶作用指高韧性岩石(岩盐、石膏和煤层等)或岩石处于高温高压环境下变成

高韧性体,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发生类似粘稠的流体那样的流动变形,从而形成复杂的褶皱。

66.节理断裂两侧岩块沿破裂面未发生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节理。

67.节理组指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产状呈规律变化的一群节理。

68.节理系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理组,称节理系。

69.纵节理节理走向与褶皱枢纽平行的节理。

70.横节理节理走向与褶皱枢纽垂直的节理。

71.斜节理节理走向与褶皱枢纽斜交的节理。

72.断层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明显位移的破裂构造称断层。

73.滑距指断层两盘实际的位移距离,是根据错动前的一点,错动后被分成两个对应点

间的实际距离。

74.断距指被错断岩层在两盘上的对应层之间的相对距离。

75.正断层指上盘沿断层面相对向下滑动,下盘则相对向上滑动。

76.逆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向上滑动,下盘则相对向下滑动。

77.平移断层两盘沿断层面走向相对移动。

78.地堑地堑是由走向大致平行、倾向相反、性质相同的两条(或数)断层组成,它们

中间共用一个下降盘。

79.地垒地堑是由走向大致平行、倾向相反、性质相同的两条(或数)断层组成,它们

中间共用一个上升盘。

80.枢纽断层指以断层面上某点法线为旋转轴,两盘绕轴作旋转运动。

81.阶梯状断层由若干条产状大致相同的正断层组合而成。

82.叠瓦状断层由若干条产状大致相同的逆断层组合而成.

83.断层效应指斜向断层和横断层引起标志层的视错动。

84.深大断裂规模大,延伸可达数百甚至上千公里,切割深。向下切割可达硅镁层,甚

至切穿地壳或岩石圈。常常上地质构造和发展演化不同的区域构造单元的分界线。85.同沉积断层又称生长断层,主要发育于沉积盆地边缘。在沉积盆地形成发育过程中

盆地不断下降,沉积不断进行,盆地外侧不断隆起,这些作用都是由于控制盆地边缘断层的不断活动而发生的。

86.擦痕断层两盘岩块相对错动时在断层面上因摩擦和碎屑刻划留下的痕迹,表现为一

组平行均匀的细纹。据此可判断断层的存在和相对运动方向。

87.阶步断层两盘岩块相对错动时在断层面上因摩擦和碎屑刻划留下的痕迹,表现为一

组与擦痕大致垂直的微小陡坎。由局部阻力差异或断层间歇性运动的顿错而成。

88.韧性断层又称韧性剪切带,是岩石塑性状态下剪切作用形成的强烈变形带。具断层

状位移,但无明显的破裂面。

89.劈理是一种将岩石按一定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状构造.

90.流劈理是由片状、板状或扁圆状矿物或其集合体的平行排列构成的.

91.破劈理指岩石中密集的(间距小于10mm)且平行排列的一系列破裂面,其力学性质

与剪节理相同.

92.滑劈理又称应变滑劈理、折劈理(褶劈理),是一组切过早期形成的劈理(流劈理)

的破裂面,并沿破裂面发生滑动,使早期片理产生微型褶皱。

93.轴面劈理指产状平行于或大致平行于褶皱轴面的劈理。主要发育在强烈褶皱的岩层里。

94.线理线理是一种描述性术语,泛指岩石内部或表面上的各种平行线状构造。

95.拉伸线理由拉长的砾石、鲕粒、岩屑、矿物颗粒或矿物集合体等平行定向排列构成的。

96.石香肠构造又称布丁构造,是在不同性质的岩石相间成层,其之间有明显的韧性差

的条件下,受到垂直岩层挤压而形成的一种构造,其部面形态似肠,故取名石香肠。97.窗棂构造是强烈褶皱岩层中一种大型线理,外形呈一系列圆柱体或呈波状起伏的浑

圆状棂柱。

98.铅笔状构造是褶皱的泥质板岩或粉砂质板岩中常见的一种构造。成因解释之一是由

二组或两组以上平行面状构造交切分割而成。有的是层理与劈理交切,有的是劈理与劈理交切。

99.杆状构造由石英、方解石或其它成分单一的强硬岩石所构成,成束成带地在一定变

质岩层中出现。其杆的成分与所在岩石不同。常是垂直于枢纽方向辗滚作用的结果,其延伸方向平行于枢纽而与运动方向垂直(属b轴线理)。

100.流线由柱状、针状、板状矿物或析离体、捕虏体平行定向排列而形成的定向构造。101.流面由片状、板状、柱状等矿物或扁平状或析离体、捕虏体平行定向排列而形成的定向构造。

102.枕状构造是水下基性熔岩表面具有的一种原生构造。单个岩枕的底面较平坦,顶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凸形曲面,表面浑圆。

103.柱状节理是玄武岩中常见的一种原生破裂构造。柱状节理面总是垂直于熔岩的流动层面,在产状平缓的玄武岩内,若干走向不同这种节理将岩石切割成无数个竖立的多边柱体,因而称柱状节理。

104.构造置换是指岩石中的一种构造在经过递进变形后被另一种构造所代替的现象。105.叠加褶皱是一种已经褶皱的岩层再弯曲形成的褶皱。

106.构造解析就是分析和解释地质体内部结构构造规律及其演化的方法。

107.构造样式指一群有成因联系的构造总体的几何特征,正象一座建筑物总体风格那样独具特色。

108.表生构造指并非由构造运动直接形成的各种构造,其发育仅局限于地壳的表层。109.蠕动构造是常见的表生构造之一。在山坡上,由于残积物和坡积物在重力作用下长期缓慢地向下蠕动。使基岩发生蠕变,从而使产状发生膝状变曲甚至形成平卧式弯曲。

二、判断题

1.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的抗张强度总是小于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

2.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的抗张强度总是大于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

3.岩层的视倾角永远大于真倾角。×

4.岩层的视倾角永远小于真倾角。√

5.岩层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的距离。×

6.岩层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7.确定角度不整合主要从沉积、古生物方面。×

8.不整合的时代就是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缺失的那部分地层代表的时代。√

9.岩层的走向有两个方位,知道了走向便可换算出倾向。×

10.岩层的走向有两个方位,知道了倾向便可换算出走向。√

11.岩层的出露宽度只与岩层厚度有关。×

12.岩层的出露宽度只与岩层厚度及其产状有关。√

13.岩层的出露宽度取决于岩层厚度、产状、地形产状及其之间的关系。√

14.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

15.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

16.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且岩层的倾角大于坡度角,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

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17.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且岩层的倾角大于坡度角,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

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

18.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且岩层的倾角小于坡度角,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

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19.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且岩层的倾角小于坡度角,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

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

20.褶皱的枢纽一定是褶皱层的同一层面上最高点的联线。×

21.褶皱的枢纽一定是褶皱层的同一层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联线。√

22.直立倾伏褶皱是指枢纽直立、轴面倾斜的褶皱。×

23.直立倾伏褶皱是指轴面直立、枢纽倾伏的褶皱。√

24.直立褶皱的两翼,其中一翼岩层产状一定直立。×

25.不整合接触关系是指上、下两套地层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且两套地层产状不同。×

26.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是指上、下两套地层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且两套地层产状不同。

27.断层的上盘一定为上升盘。×

28.正阶步由缓坡至陡坡指示对盘的运动方向。√

29.阶梯状断层是由产状大至相同的若干条逆断层所组成的断层组合。×

30.叠瓦状断层是由产状大至相同的若干条逆断层所组成的断层组合。√

31.地层缺失一定是断层造成的。×

32.地层重复一定是褶皱造成的。×

33.顺层断层是指断层产状与所在岩层产状一致。√

34.褶皱的轴面的是指平分两翼的面。×

35.侵入岩体的原生破裂构造是在成岩以后形成的。×

36.构造置换是指岩石的一种构造经过递进变形被另一种构造所替代的现象。√

构造地质学判断题

1.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地壳,或岩石圈中的地质构造

2.地质构造研究应包括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以及构造发育、演化的历史分析.

3.沉积岩中可以用来确定岩层顶底面的原生构造主要有斜层理,粒级层序,波痕,泥裂,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等.

4.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走向,倾向,倾角

5.岩层的产状类型包括水平,倾斜,直立,倒转6.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同方向弯曲,但岩层露头线的弯曲度小于等高线的弯曲度.7.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同方向弯曲,但岩层露头线的弯曲度大于等高线的弯曲度.

8.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_相反方向弯曲.

岩层的露头界线形态,决定于岩层产状,地形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

10.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取决于厚度,产状,地面产状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11.地层的接触关系按成因可分为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两种基本类型.

12.不整合又可分为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

13.平行不整合的形成过程下降接受沉积,上升、沉积间断和遭受剥蚀再下降接受沉积.14.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下降接受沉积,褶皱上升(常伴有断裂、岩浆活动和区域变质等再下降接受沉积.

15.确定不整合存在的标志主要有地层古生物,沉积,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16.确定不整合形成的时代,通常是以不整合面下伏地层中最新的一层时代为下限,以上覆地层中最老一层的时代为上限

17.岩石变形的五种方式为拉伸,挤压,剪切,弯曲,扭转.

按变形后的形状可归纳为两种基本类型均匀变形,非均匀变形;

19.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一般要经历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破裂变形三个变形阶段.

20.当岩石发生剪切破裂时,包含最大主应力轴σ1象限的共轭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共轭剪切破裂角.

21.剪裂角是指最大主应力轴σ1与剪切破裂面夹角.

22.最大主应力轴σ1方向与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剪裂角.

23.剪裂角的大小取决于内摩擦角的大小.

24.页岩的内摩擦角比砂岩的小,则页岩的剪裂角比砂岩的大.

25.在同一动力持续作用的变形过程中,如果应变状态发生连续的变化,这种变形称为递进变形

26.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岩石变形的因素有围压,温度,溶液,孔隙压力,时间

27.褶皱形态多种多样,但基本形式有两种:背斜,向斜

28.褶皱要素主要有核,翼,转折端,枢纽,轴面,轴迹

29.褶皱枢纽一定是褶曲的同一层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联线.

30.在横部面上,根据轴面产状和两翼产状可将褶皱形态描述为直立,斜歪,倒转,平卧,翻卷.

31.根据轴面产状和枢纽产状,可将褶皱(里卡德分类)分为直立水平,直立倾伏,倾竖,

斜歪水平,平卧,斜歪倾伏,斜卧

32.褶皱层的上、下褶皱面倾角相等的切点的联线称等倾斜线.

33.常见的褶皱组合类型有穹窿和构造盆地,雁行式,隔档式和隔槽式,复背斜和复向斜(不同教材划分方法不同)

34.褶皱形成机制的基本类型有纵弯,横弯,剪切,柔流.

35.影响褶皱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层理发育情况,岩层厚和力学性质,岩层埋藏深度和应变速率,基底构造.

36.确定褶皱形成时代的主要方法有角度不整合分析,岩性厚度分析.

37.按节理的力学成因可将褶皱分为剪节理,张节理.

38.根据节理与褶皱轴的关系可将节理分为纵节理,横节理,斜节理.

39.根据节理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可将节理分为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顺层节理;40.节理整理和统计一般采用图表形式,主要有玫瑰花,极点图,等密图

41.在垂直于被错断岩层走向的部面上可测得的断距有铅直断距,地层断距,水平断距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可将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43.据安德森模式,形成正断层的应力状态是σ1直立,σ2和σ3水平.

44.据安德森模式,形成逆断层的应力状态是σ3直立,σ1和σ2水平.

45.据安德森模式,形成平移断层的应力状态是σ2直立,σ1和σ3水平.

46.识别断层的地貌标志主要有断层崖,断层三角面,错断的山脊,山岭和平原的突变,串珠状湖泊洼地,泉水的带状分布,水系特点_.

47.韧性断层主要发育在地壳的深部.

48.反牵引构造发育于正断层的上盘.

49.逆冲推覆体带可划分为B型俯冲,A型俯冲,陆-陆碰撞型,陆内俯冲带四种基本类型.

50.从几何的角度来看,任何地质构造都可以概括为面状构造,线状构造.

51.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可划分为透入性,非透入性两类.

52.按劈理的传统分类可将劈理分为流劈理,破劈理,滑劈理.

53.按劈理发育的不同地质背景可将劈理分为轴面劈理,层间劈理,顺层劈理,断裂劈理54.变形岩石中小型线理有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皱纹线理,交面线理.

55.变形岩石中的大型线理有.石香肠构造,窗棂构造,铅笔构造,杆状构造.

56.侵入岩体的产状可分协调侵入体,不协调侵入体

57.侵入岩体的原生流动构造可分为流线,流面.

58.从成因上,可将侵入岩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分为侵入接触,沉积接触,断层接触

59.变质岩区构造解析应包括几何分析,构造序列分析,构造变形,环境分析,应力-应变场分析等几个方面或步骤.

60.建立区域构造模式一般应注意大地构造背景,建立构造群落,划分构造层次,确定变形构造场,进行构造综合等几个方面和步骤.

61.形成表生构造的作用主要包括重力,差异压实,震动与扰动,溶解与吸水,冰川

62.重力作用形成的典型表生构造有蠕动构造,卷曲构造,地面滑坡.

63.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表生构造主要有上薄褶皱,鱼尾状构造,缩-胀构造

1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的抗张强度总是小于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

40.构造置换是指岩石的一种构造经过递进变形被另一种构造所替代的现象。√

4.岩层的视倾角永远小于真倾角.√

岩层的出露宽度取决于岩层厚度、产状、地形产状及其之间的关系.√

15.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

16.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且岩层的倾角大于坡度角,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8.不整合的时代就是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缺失的那部分地层代表的时代。√

10.岩层的走向有两个方位,知道了倾向便可换算出走向.√

6.岩层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9.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且岩层的倾角小于坡度角,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

21.褶皱的枢纽一定是褶皱层的同一层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联线.√

23.直立倾伏褶皱是指轴面直立、枢纽倾伏的褶皱.√

26.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是指上、下两套地层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且两套地层产状不同.√29.正阶步由缓坡至陡坡指示对盘的运动方向.√

阶梯状断层是由产状大至相同的若干条正断层所组成的断层组合.√

叠瓦状断层是由产状大至相同的若干条逆断层所组成的断层组合.√

36.顺层断层是指断层产状与所在岩层产状一致.√

以下是错的

11.岩层的出露宽度只与岩层厚度有关.

9.岩层的走向有两个方位,知道了走向便可换算出倾向.

5.岩层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的距离。

7.确定角度不整合主要从沉积、古生物方面。

12.岩层的出露宽度只与岩层厚度及其产状有关.

14.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17.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且岩层的倾角大于坡度角,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

18.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且岩层的倾角小于坡度角,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20.褶皱的枢纽一定是褶皱层的同一层面上最高点的联线.

22.直立倾伏褶皱是指枢纽直立、轴面倾斜的褶皱.

24.直立褶皱的两翼,其中一翼岩层产状一定直立.

25.不整合接触关系是指上、下两套地层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且两套地层产状不同.27.断层的上盘一定为上升盘.

28.正阶步由缓坡至陡坡指示阶步所在盘的运动方向.

阶梯状断层是由产状大至相同的若干条逆断层所组成的断层组合.

叠瓦状断层是由产状大至相同的若干条正断层所组成的断层组合.

34.地层缺失一定是断层造成的.

35.地层重复一定是褶皱造成的。

37.顺层断层是指断层倾角与所在岩层倾角一致.

38.褶皱的轴面的是指平分两翼的面。

39.侵入岩体的原生破裂构造是在成岩以后形成的.

2.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的抗张强度总是大于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

3.岩层的视倾角永远大于真倾

37.

三、填空

1.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或____中的______。(地壳,岩石圈,地

质构造)

2.地质构造研究应包括构造的_____、运动学和_____研究,以及构造发育、演

化的______。(几何学,动力学,历史分析)

3.沉积岩中可以用来确定岩层顶底面的原生构造主要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等。(斜层理,粒级层序,波痕,泥裂,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

4.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____、____和____。(走向,倾向,倾角)

5.岩层的产状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水平,倾斜,直

立,倒转)

6.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____方向弯曲,但岩

层露头线的弯曲度___等高线的弯曲度。(相同,小于;)

7.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_

___方向弯曲,但岩层露头线的弯曲度___等高线的弯曲度。(相同,大于)

8.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_

___方向弯曲。(相反)

9.岩层的露头界线形态,决定于_____、____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岩层产状,

地形)

10.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取决于____、_____、____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厚

度,产状,地面产状)

11.地层的接触关系按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两种基本类型。(整合接触,不

整合接触)

12.不整合又可分为______和_______。(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

13.平行不整合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再下降接受沉积。(下降接受

沉积,上升、沉积间断和遭受剥蚀)

14.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再下降接受沉积。(下降接受

沉积,褶皱上升(常伴有断裂、岩浆活动和区域变质等)

15.确定不整合存在的标志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等。(地层古生物,沉积,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16.确定不整合形成的时代,通常是以不整合面下伏地层中最新的一层时代为____,以

上覆地层中最老一层的时代为____。(下限,上限)

17.岩石变形的五种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拉伸,

挤压,剪切,弯曲,扭转)

18.按变形后的形状可归纳为两种基本类型:_____和______。(均匀变形,非

均匀变形)

19.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一般要经历______、_____和_____三个变形阶段。

(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破裂变形)

20.当岩石发生剪切破裂时,包含最大主应力轴σ1象限的共轭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称为

_____________。(共轭剪切破裂角)

21.剪裂角是指_____与_____夹角。(最大主应力轴σ1,剪切破裂面)

22.最大主应力轴σ1方向与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称为_______。(剪裂角)

23.剪裂角的大小取决于_____的大小。(内摩擦角)

24.页岩的内摩擦角比砂岩的___,则页岩的剪裂角比砂岩的____。(小,大)

25.在同一动力持续作用的变形过程中,如果应变状态发生连续的变化,这种变形称为__

_____。(递进变形)

26.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岩石变形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围

压,温度,溶液,孔隙压力,时间)

27.褶皱形态多种多样,但基本形式有两种:____和____。(背斜,向斜)

28.褶皱要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核,翼,转折端,枢纽,轴面,轴迹)

29.褶皱枢纽一定是褶曲的同一层面上_________的联线。(最大弯曲点)

30.在横部面上,根据轴面产状和两翼产状可将褶皱形态描述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立,斜歪,倒转,平卧,翻卷)

31.根据轴面产状和枢纽产状,可将褶皱(里卡德分类)分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立水平,直立倾伏,倾竖,斜歪水平,平卧,斜歪倾伏,斜卧)

32.褶皱层的上、下褶皱面倾角相等的切点的联线称_______。(等倾斜线)

33.常见的褶皱组合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穹窿和构造盆地,雁行式,隔档式和隔槽式,复背斜和复向斜(不同教材划分方法不同)

34.褶皱形成机制的基本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纵弯,横弯,剪切,柔流)

35.影响褶皱形成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层理发育情况,岩层厚和力学性质,岩层埋藏深度和应变速率,基底构造) 36.确定褶皱形成时代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_______。(角度不整合分析,

岩性厚度分析)

37.按节理的力学成因可将褶皱分为______和______。(剪节理,张节理)

38.根据节理与褶皱轴的关系可将节理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

(纵节理,横节理,斜节理)

39.根据节理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可将节理分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顺层节理)

40.节理整理和统计一般采用图表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玫瑰花,极点图,等密图)

41.在垂直于被错断岩层走向的部面上可测得的断距有_______、______、_

______。(铅直断距,地层断距,水平断距)

42.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可将断层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43.据安德森模式,形成正断层的应力状态是____直立,____和____水平。(σ

1,σ2,σ3)

44.据安德森模式,形成逆断层的应力状态是____直立,____和____水平。(σ

3,σ1,σ2)

45.据安德森模式,形成平移断层的应力状态是____直立,____和____水平。

(σ2, σ1,σ3)

46.识别断层的地貌标志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断层崖,断层三角面,错断的山脊,山岭和平原的突变,串珠状湖泊洼地,泉水的带状分布,水系特点)

47.韧性断层主要发育在地壳的_______。(深部)

48.反牵引构造发育于正断层的_______。(上盘)

49.逆冲推覆体带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四种基本类型。(B型俯冲,A型俯冲,陆-陆碰撞型,陆内俯冲带)

50.从几何的角度来看,任何地质构造都可以概括为_______和_______。(面

状构造,线状构造)

51.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可划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类。(透入性,

非透入性)

52.按劈理的传统分类可将劈理分为_____、_____和_____。(流劈理,破

劈理,滑劈理)

53.按劈理发育的不同地质背景可将劈理分为_____、____、_____、___

_。(轴面劈理,层间劈理,顺层劈理,断裂劈理)

54.变形岩石中小型线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拉伸

线理,矿物生长线理,皱纹线理,交面线理)

55.变形岩石中的大型线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石

香肠构造,窗棂构造,铅笔构造,杆状构造)

56.侵入岩体的产状可分______和_______。(协调侵入体,不协调侵入体)

57.侵入岩体的原生流动构造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_。(流线,流面)

58.从成因上,可将侵入岩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

___。(侵入接触,沉积接触,断层接触)

59.变质岩区构造解析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几个方面或步骤。(几何分析,构造序列分析,构造变形环境分析,应力应变场分析)

60.建立区域构造模式一般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方面和步骤。(大地构造背景,建立构造群落,划分构造层次,确定变形构造场,进行构造综合)

61.形成表生构造的作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重力,差异压实,震动与扰动,溶解与吸水,冰川) 62.重力作用形成的典型表生构造有______、______和______。(蠕动

构造,卷曲构造,地面滑坡)

63.断层碎裂岩是脆性变形产物;断层糜棱岩是韧性变形产物。

选择题

Quest:两套地层关系反映了构造演化过程为:下降沉积-褶皱、岩浆侵入并遭受剥蚀—再下降沉积,其接触关系为

A:平行不整合()

B:角度不整合()

C:整合()

D:假整合()

Ans:B

003 Quest:岩层的真倾角

A:大于视倾角()

B:小于视倾角()

C:等于视倾角()

Ans:A

004 Quest:递进变形过程中,在非常微小瞬间发生微量应变是

A:无限小应变()

B:有限应变()

C:增量应变()

D:非均匀应变()

Ans:C

005 Quest:在共轴递进变形中,增量应变椭球体的主轴始终与有限应变椭球体主轴

A:平行()

B:不平行()

C:可平行也可不平行()

Ans:A

006 Quest:在单剪状态下,剪切面平行

A:应变椭球体的XY面()

B:应变椭球体的XZ面()

C:ab运动面()D:应变椭球体的YZ面()

Ans:A

007 Quest:在体积不变情况下弗林图解中K=1的应变椭球体形态是

A:旋转扁球体()

B:长形椭球体()

C:扁形椭球体()

D:平面应变椭球体()

Ans:

008 Quest:岩层产状和厚度不变,若坡向与倾向相同,当坡角越接近倾角时,则露头宽度A:越小()

B:越大()

C:无变化()

Ans:B

009 Quest:在共轴递进变形情况下应变椭球体长轴大体相当于

A:最大压应力方向()

B:最大张应力方向()

C:中间应力轴方向()

Ans:B

010 Quest:S形雁行张节理的变形机制是

A:挤压作用()

B:共轴递进变形()

C:非共轴递进变形()

Ans:A

011 Quest:节理系是指

A:在一个露头上所有节理组合()

B:在一次构造应力场中形成产状和力学性质相同的一群节理组合()

C:在一次构造应力场中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节理的组合()

D:在一个地区所有产状、性质相同的节理统称()

Ans:C

012 Quest:线理延伸方向与应变椭球体A轴一致的A型线理有

A:石香肠构造()

B:皱纹线理()

C:矿物生长线理()

Ans:C

013 Quest:旋转应变是一种

A:纯剪应变()

B:共轴应变()

C:非共轴应变()

Ans:A

014 Quest:褶皱内外弧曲率相同,等倾斜线等长的褶皱是

A:相似褶皱()

B:等厚褶皱()

C:平行褶皱()

D:顶薄褶皱()

Ans:B

015 Quest:在垂直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出现地层重复最可能有下列哪种构造A:褶皱()

B:断裂()

C:褶皱和断裂()

Ans:A

016 Quest:影响褶皱主波长的主要因素有

A:能干层厚度和能干层与介质的粘度比()

B:应力大小和能干层厚度()

C:应力大小和应力作用的时间长短()

D:能干层粘度和能干层与介质的厚度比()

Ans:A

017 Quest:在地层层序正常地区,顺着褶皱枢纽倾伏方向观察时,地层时代A:由新到老()

B:由老到新()

C:背斜由老到新,向斜由新到老()

Ans:C

018 Quest:鞘褶皱是一种特殊的A型褶皱,它是

A:在强烈压扁条件下产生()

B:在强烈拉伸条件下产生()

C:发育在韧性剪切带中强烈剪切部位()

Ans:C

019 Quest:平行褶皱的等倾斜线特征为

A:与轴面平行且等长()

B:向内弧收敛且等长()

C:向内弧收敛且不等长()

D:向外弧收敛且等长()

Ans:B

020 Quest:褶皱枢纽是指

A:单一褶曲面往上凸的最高点连线()

B:单一褶曲面往下凹的最低点连线()

C:单一褶曲面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D:褶曲轴面与地面交线()

Ans:C

021 Quest:中和面褶皱作用形成褶皱各处垂直层面厚度不变,其典型的褶皱形态为A:顶厚褶皱()

B:相似褶皱()

C:平行褶皱()

D:顶薄褶皱()

Ans:C

022 Quest:轴面直立枢纽倾伏的褶皱称为

A:直立倾伏褶皱()

B:斜歪倾伏褶皱()

C:斜卧褶皱()

Ans:A

023 Quest:正断层形成的安德森模式是

A:σ2直立,σ1σ3水平()

B:σ1直立,σ2σ3水平()

C:σ3直立,σ1σ2水平()

Ans:B

024 Quest:断层两盘地层真断距是下列哪种剖面上测得的

A:垂直地层走向的剖面()

B:平行地层走向的剖面()

C:垂直断层走向的剖面()

D:平行断层走向的剖面()

Ans:C

025 Quest: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基本直交的断层是

A:横断层()

B:倾向断层()

C:走向断层()

D:顺层断层()

Ans:B

026 Quest:由若干条产状基本一致、性质相同的断层形成的断层组合是

A:阶梯状断层()

B:迭瓦状断层()

C:雁行式平移断层()

D:前面三种都可能()

Ans:D

027 Quest:当断面直立时,擦痕的侧伏角

A:与倾伏角相同()

B:比倾伏角大()

C:比倾伏角小()

D:与倾伏角无关()

Ans:A

028 Quest:飞来峰指

A:在外来系统岩石广布的区内,因剥蚀出露的一小片被断层所围限的原地系统岩石()

B:在原地系统岩石分布区,因剥蚀而残留一小片被断层围限的外来系统岩块()

C:在地形较高处看到的孤立的地质体

D:在地形低洼处的不同于其周围岩石的地质体()

Ans:B

031 Quest:糜棱岩是指

A:较高温度和应力差下矿物发生塑性变形而成()

B:由一种坚硬岩石构成的构造岩()

C:脆性破碎研磨而成()

Ans:A

四、问答题和简述题

1。什么是构造地质学?

答:地质学中研究地质构造的一门分支学科。

2。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是什么?

答: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壳或岩石圈的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可由内或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但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内动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条件、形成机制、分布和组合规律及其演化历史,并进而探讨产生地质构造的地壳运动方式、规律和动力来源。

3。何谓地质构造?

答:所谓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和变位,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它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

4。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答:研究方法处常规的地质研究方法外,还有以下几方面:(1)地质制图;(2)显微构造与组构的几何分析;(3)实验构造地质学(模拟实验)。

5。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

答: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理论上在于阐明地质构造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育顺序,探讨地壳构造的演化和地壳运动的规律及其动力来源;而实践意义在于应用地质构造的客观指导产生实践,解决矿产分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及环境地质等方面有关的问题。

6。沉积岩有哪些原生构造可以判别岩层的顶底面?

答:(1)斜层理:每组细层理与层系顶部主层面呈截交关系,而与层系底部主层面呈收

敛变缓关系,弧形层理凹向顶面,也即“上截下切”;(2)粒级层序:又叫递变层理,在一单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变细递变,其厚度可由几厘米到几米。两相邻粒级层之间的下层面常受到冲刷,海退层位往往保存不完整。但也有海退层位保存完整者,即由底到顶由细到组;(3)波痕:可指示顶底面的波痕主要是对称型浪成波痕。这种波痕不论是原型还是其印模,都是波峰尖端指向岩层的顶面,波谷的圆形则是波谷凹向底面;(4)泥裂:又称干裂或示底构造,剖面上呈“V”字型,其尖端指向底。除此而外还有雨痕、冰雹痕及其印模,冲刷痕等,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如叠层石凸出方向往往指向岩层的顶。

8。什么叫地质图?规格齐全的地质图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地质图是用规定的符号、颜色或花纹将一定地区内的地质情况按比例投影并绘制到地形图或水系图上的图件。

一幅正规的地质图应该有图名、比例尺、方位(或经纬度)、图例、表任表(包括编图单位、负责人员、编图日期及资料来源等)在图左侧为综合地层柱状图,有时在图下方附图切剖面图。

9。不整合的识别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答:(1)地层古生物方面:上、下地层间缺失某些地层或化石带;(2)沉积方面的标志;上、下两套地层在岩性和上岩相上截然不同,两套地层间往往有古侵蚀面,并保存着古风化壳、古土壤或与之有关的残积矿床等。上覆地层的底层常有由下伏地层的岩石碎块、砾石组成的底砾岩。(3)构造方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构造变形强度不同,褶皱、断裂情况也各异;(4)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方面:上、下两套地层经受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期次、强度、类型及特征不同。

理论上,地层不整合是研究地质发展历史及鉴定地壳运动特征和时期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划分地层单位的之重要依据之一,有助了解古地理古环境变化;实践上,不整合面及其上下相邻岩层中,常形成铁锰磷及铝土矿等沉积矿床;是构造上的薄弱带,有利于岩浆及含矿溶液活动,有利于形成交代和充填矿床;对油、气、水的储集也具有重要意义。另工程上可作为稳定性评价的条件之一。

10。不整合有哪些类型?

答:根据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产状及其反映的地壳运动特征,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

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在地质图和剖面图上有何表现?怎样鉴别?

平行不整合:表现在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一致,但因时间间断而地层缺失。角度不整合:表现在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间不仅有地层缺失,而且产状不同,褶皱型式和变形强度不同,断层构造发育的程度和性质也不同,上下两套地层的构造方位不同,上下两套地层变质程度和岩浆活动也常有明显差异。上覆地层的底面切过下伏构造和不同时代地层的界面。在地质图和剖面图上,角度不整合表现为上覆地层底面的地质界线截切下伏不同时代地层的地质界线。鉴别依据:1)下上两套地层化石代表的时代有大的间隔。2)上下两套地层存在沉积-侵蚀标志,如古侵蚀面、古土壤及有关的残积矿床、底砾岩等;3)上下两套地层的变形有明显差异,如产状不同,构造线不同,褶皱型式和变形强度各异,断层类型、产状和强度对比鲜明,而且下伏地层中的断层被上覆地层截切,说明存在角度不整合。4)不整合的上下两套地层的岩浆岩系列有明显差异。5)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的变质程度不同。

11。什么叫变形?变形程度如何量度?

答:物体受力作用后,其内部各点间相互位置发生改变称为变形。变形可以是体积的改变,也可以是形状的改变,或二者均有改变。

物体变形程度用应变来度量,即以其相对变形量来度量。

12。影响岩石变形的主要因素

答:(1)力的大小、方向和性质;(2)岩石的力学性质;(3)变形的环境条件,包括围压、温度、溶液和孔隙压力;(4)时间。

13。时间对岩石力学性质和变形有什么影响?

答:时间对变形的影响有以下三个方面:(1)快速施力与缓慢施力对岩石变形的影响,快速施力不仅可加快岩石变形速度,而且会使其脆性变形加强,缓慢加力则会使同样岩石表现为韧性;(2)重复受力对岩石变形的影响,使岩石多次重复受力,虽然作用力不大,也能使岩石破裂;(3)蠕变与松弛对岩石变形的影响,蠕变与松弛现象均与时间有关,实际上都反映了一条规律,即长时间的缓慢变形会降低材料的弹性极限。

14。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有哪些?

答:岩石力学性质除取决于岩石性质如成分、结构、构造外,不取决于变形环境,如围压、温度、溶液、孔隙压力以及岩石变形的速率和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和性质。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和岩石变形的因素:

1.围压:岩石所处深度越大,围压越大,使岩石的韧性和强度极限增强,同时增强了岩石的内聚力。

2.温度:岩石在常温常压下是脆性的,随着温度升高岩石强度降低,弹性减弱,韧性增强,利于发生变形,即高温减弱了质点联结力,使他们易位移。

3.溶液:溶液使分子活动加强,使岩石内摩擦力和分子间凝聚力减小,降低了岩石和矿物的强度,从而使岩石易发生变形。

4.孔隙压力:岩层孔隙压力增大会使岩石屈服强度降低,因而易于变形。

5.时间:快速施力使岩石呈现脆性变形特征,缓慢施力使岩层发生塑性变形,甚至产生永久变形;重复受力使岩石发生破裂;蠕变和松驰反映出长时间的缓慢变形会降低材料的弹性极限。

15。时间对岩石力学性质与变形有什么影响?

答:时间对岩石的力学性质与变形有三个方面的影响:(1)快速施力与缓慢施力对岩石变形的影响;(2)重复受力对岩石变形的影响;(3)蠕变与松弛对岩石变形的影响。

16。什么叫构造应力场?其研究意义如何?

答:构造应力场是指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应力状态。构造应场中应力的分布和变化是连续而有规律的。研究构造应力场的目的秒在于揭示一定范围内应力的分布和变化和规律,及其对区域地壳运动的方式、方向及区域构造发育的制约关系,推断可能在何处出现的某种构造等。

17任选下列各应力状态中的三种,绘出其应力莫尔圆.

(1) 两向不等挤压; (2) 两向不等拉伸; (3) 两向同等挤压; (4) 两向同等拉伸; (5) 一向挤压,一向拉伸; (6) 纯剪.

18。地应力在什么情况下易集中?

答:当岩体或岩层内存在早期断裂再次发生构造变形时,在早期断裂附近,特别是在断裂带的拐点、端点、分枝点、错列点和待交汇点最容易出现应力集中。

19。岩石变形经哪几个阶段?

答:在外力作用下,岩石一般要经历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破裂变形三个阶段。

20。褶皱形成机制及纵弯褶皱作用的主要特征.

答:褶皱形成机制是指各种褶皱的形成方式、变形过程、形成环境和条件,以及影响褶皱形成的因素等。不同形成机制的褶皱,在形态、产状、分布及产出的地质背景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纵弯褶皱作用岩层受顺挤压力的作用而发生褶皱。单层纵弯曲的应变分布是外弧一侧受平行于弧的引张而拉伸,内弧受平行于弧的挤压而压缩,二者间无拉伸也无压缩,为无无应变中和面。中和面随褶弯曲的加强而和曲率的增大而逐渐向内弧(核部)迁移。

如果一系列岩层通过层间滑动而弯曲称弯滑作用,纵弯褶皱引起的弯滑作用的主要特点为(1)各单层都有中和面,整个褶皱无统一中和面;(2)褶皱不发生物质流动形成平行(等厚)褶皱;(3)层间滑动规律为上层面向背斜转折端滑动,而下层向向斜转折端滑动;(4)层间滑动引起层间剪切作用,形成旋转节理、同心节理、层间破带、层间破碎劈理及与枢纽直交的层面滑痕线理等伴生构造;(5)两个相邻强硬层的弯滑作用,在转拆端形成“虚脱”;(6)当强硬层夹有软弱层时,可能形成层间小褶皱,其轴面与层面锐角指向邻层滑动方向。据此可判断岩层的顶、底面及背、向斜的位置。

当岩层纵弯褶皱时,不仅发生层间滑动,某些软弱层会出现物质流动,这就是纵弯弯流作用,有下列特点:(1)物质从翼部流向转折端,使转折端加厚;流动受层面控制;(3)形成相似褶皱和顶厚褶皱;(4)产生线理、流劈理、构造透镜体等伴生小构造。

21。横弯褶皱作用及其特点

答:横弯褶作用是指岩层受到垂直于层面的外力作用而弯曲成褶皱的作用,如地壳的差异升降、岩浆顶托、底辟作用及同沉积褶皱等都可形成横弯褶皱。其特点为(1)岩层整个都处于拉伸状态,无中和面;(2)发生层间滑动作用及层内的弯流作用;(3)物质流动方向是从转折端流向两翼,形成顶薄褶皱;(4)伴生层间小褶皱的轴面与层面锐夹角指向褶

皱的内弧方向;(5)形成穹窿等构造,并形成放射状及环状伴生断裂。

22.影响褶皱形成的主要因素:

1、层理在褶皱形成中的作用

2、岩层的厚度和力学性质对褶皱形成的影响

3、岩层埋藏深度及应变速率对褶皱形成的影响

4、基底构造对盖层褶皱的影响(详见课本)

23。如何确定褶皱的形成时代?

答:褶皱形成时代主要是根据区域性角度不整合分析法、岩相厚度分析法。此外还可以根据与褶皱相接触的岩浆岩体的同位素年龄及重叠变形关系间接确定。大多数褶皱是成岩后,或主要是成岩后形成的,如果区域性不整合面以下地层褶皱,而以上民层未褶,则褶皱形成于下伏老地层中最新地层形成之后,上覆新地层中最老地层形成之前;对于在较长地史时期内逐渐形成的褶皱可通过褶皱地层的岩性厚度分析其形成时代。

25。试述褶皱的主要要素,并画出立体示意图表示

答:褶皱的要素即褶皱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核、翼、转折端、枢纽、褶轴、轴面、脊和槽、脊线和槽线等。

核:又称核部,泛指褶皱中心部分的地层。

翼:又称翼部,系指褶皱核部两侧的地层。

转折端:系指从一翼向另一翼过渡的部分。

枢纽:在褶皱的各个横部面上,同一褶皱面的最大弯曲点的联线。

褶轴:又称褶皱轴线或轴。对圆柱状褶皱而言,指一条平行于其自身移动能描绘出褶皱面(S)弯曲形态的直线。过去文献中将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称为轴线,可指其延伸方向,常用于地质构造图上。有的认为是轴面与褶皱面的交线,即本书指的枢纽。

轴面:又称枢纽面,是指一组相邻褶皱面的枢纽联成的面。

脊和槽:在横剖面上,同一褶皱面背斜或背形的最高点称为脊,向斜或向形的最低点称为槽。脊线或槽线:同一褶皱面的各个横剖面的脊的联线称为脊线,槽的联线称为槽线。

26。试述褶皱的组合型式

答:平面上:(1)平行型;(2)斜列型(雁行)褶皱;(3)弧型;(4)帚状;剖面上:(1)穹窿和构造盆地;(2)复背斜和复向斜;(3)隔档式和隔槽式。

28。什么是节理?

答:凡破裂两侧的岩块沿破裂面未发生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称节理。

29。节理的类型

答:节理的分类可从以下几方面:(一)几何分类:(1)根据节理产状与所在岩层产状关系分为: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顺层节理;(2)根据节理与褶轴的关系分为:纵节理、横节理、斜节理;(二)成因分类:(1)原生节理、次生节理、非构造节理;(三)力学性质分类:(1)张节理、剪节理。

32。如何区别张节理和剪节理

答:张节理与剪节理特征:剪节理:(1)产状不稳定,言走向和反走向延伸较远,(2)剪节理平直光滑,平时具有因剪节理滑动而留下的擦横,当剪节理未被充填闭合的,如:填充,脉宽均匀,脉壁平直。(3)发育于砾岩和砂岩中,一般穿切砾石和砂砾等粒状物体(4)组

成工轭力型节理系。(5)主剪裂面有羽状微裂面组成。(6)各剪节理端研究有:折尾,菱形结环,分叉。

张节理:(1)产状不稳定眼神不远(2)张节理面粗糙不平,无擦痕(3)在砾岩或砂岩中的长解理常常绕过砾石和粗砂砾(4)张节理多开口常被矿脉充填,脉宽变化比较大,买比不平直。(5)张节理呈树枝状各种网络状(6)张节理尾端开s型有树枝状,多级分叉,多级交叉,古仁状结环。

33。何为节理分期?如何分期

答:节理分期是将一定地区不同时期形成的节理加以区分,在同一期节理组合在一起。其主要依据有:(1)交切关系,包括错开、限制、互切;(2)后期节理追踪,后期节理利用和改造早期节理;(3)根据节理中的岩墙、岩脉和矿脉等的差异及其交切关系;(4)对比不整合中上、下岩系中的节理。

34。何为节理的配套?如何配套?

答:节理配套是将同一时期的统一构造应力场形成的各组节理组合成一定系列。节理配套依据有:(1)共轭组合关系;(2)节理与各种大型构造(褶皱、断层)的关系;(3)节理总的发育特征;(4)构造应力场。分期与配套应注意的问题:

1.节理分期配套应该而且必须同时进行。

2.节理分期配套不仅要依据节理相互关系及本身特征,而且应该结合地质背景,结合节理所在构造和有关地质体。

3.节理分期配套应在野外进行,在野外观测基本上及时进行统计分析。有时还需把统计分析结果在野外进行检验。

35。节理资料的整理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节理的整理和统计一般采用图表形式,主要有玫瑰花图、极点图和等密图等。用计算机处理节理测量结果就更快捷,准确。

36。什么是断层?它与节理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断层是岩层或岩体沿破裂面发生明显相对位移的断层。节理与断层从成因上讲无大区别,有些断层就是由节理发育起来的。其差别反映在其发育规模、位移量大小、伴生和派生构造特征、形成机制、地质意义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如为了寻找被断失矿层或矿体就需研究断层的位移方向,测算断层的位移量(断距)等。

37。断层几何要素及其组成部分

答:断层的几何要素包括断层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及与阐明断层空间位置和运动性质有关的具有几何意义的要素。包括断层面、断盘、位移。

38。试述断层的识别标志

答:断层分类涉及到诸如地质背景、运动方式、力学机制和各种几何关系等因素,因此有不同的断层分类。(一)按断层与有关构造的几何关系分类:(1)根据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的关系分为: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向断层、顺层断层;(2)根据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之间的几何关系分为:纵断层、横断层、斜断层;(二)按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构造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构造地质学考试复习重点 一、名称解析(20 分) 视倾角: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 真倾角:指倾斜平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侧伏向:线状构造所在平面指示线下倾的走向。 侧伏角: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为此线在那个面上的侧伏角。 倾伏向: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示的该直线下倾斜的方位,通常用方位角表示。倾伏角:倾斜直线与其水平投影线间所夹之锐角。 线应变:物体内部一点,在一定方向上的相邻指点排列成质线,质线上的相邻质点方向的相对位移造成线变形,对线变形的度量称为线应变。 剪应变: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在变形后其夹角偏离直角的量称之为角剪切应变,其正切称为剪应变γ。 剪裂角:剪裂面与最大主应力σ 1 的夹角。 共轭剪裂角:两组共轭剪节理的夹角。 均匀应变:变形前后各质点的应变特征相同。 非均匀应变:变形前后各质点的变形特征不同。非均匀变形分连续变形与不连续变形两种。 应变椭球体:设想在变形前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 1 的单位球体,均匀变形后成为一椭球体, 以这个椭球体来表示岩石的应变特点即应变椭球体。 共轴递进变形: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如果各增量应变椭球的主轴始终与有限应变椭球的主轴一致,这种变形叫共轴递进变形。 旋转变形:变形过程中平行于应变椭球体主应变轴方向的物质线方位发生了改变的变形:应变,称为旋转变形。 非旋转变形:变形过程中平行于应变椭球体主应变轴方向的物质线方位始终保持不变的变形,称为非旋转变形。 有限应变:物体变形的最终形状与初始状态对比发生的变化,称为有限应变。 劈理:劈理是一种潜伏在分裂面将岩石按一定的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状构造。 劈理域:劈理域通常指由层状硅酸盐或不容残余物质福集成的平行或交织状的薄条带或薄膜。透入性构造:指一个地质体中均匀连续弥漫整体的构造现象,反应地质体的整体发生了变形或变质作用。 非透入性构造:指那些仅仅产出于地质体局部或只影响其个别区段的构造,如节理断层之类连续劈理:凡岩石中矿物均匀分布,全部定向,或劈理域宽度极小,只能借助偏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分辩劈理域和微劈理,均称为连续劈理。 不连续劈理:劈理域在岩石中具有明显的间隔,用肉眼就能鉴别劈理域和微劈石的劈理,称为不连续劈理。 拉伸线理:拉伸线理是拉长的岩石碎屑、砾石、鲕粒、矿物颗粒或集合体等平行排列而显示的现状构造A 型线理。 交面线理:交面线理是两组面理相交或层理相交的线理,长平行于同期褶皱的枢纽方向,B 型线理。 窗棂构造:窗棂构造是强硬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圆柱状大型线状构造,棂柱表面有时被

构造地质学试题[2]

A卷 2006—2007学年第1学期《构造地质学(含大地构造)》试卷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开课系室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地科系 考试日期2007.01.19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30分) 1、穹隆构造 2、倾向节理 3、分期 4、节理组 5、滑距 6、构造窗 7、构造岩 8、花状构造 9、逆牵引构造 10、断层效应 11、增长指数 12、转换断层 13、岩石圈板块 14、双变质带 15、蛇绿岩套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水平面的赤平投影是。 2、褶皱的基本要素包括、、、、、、 、。 3、按照节理与岩石形成的先后关系节理分为、。 4、节理按力学成因分为、两类。 5、通过、、可判断节理形成的先后关系。 6、按照断层两盘的相对方向断层分为、、、 四种类型。 7、断层在剖面上的组合类型有、、、、 、。 8、正断层倾向与岩层倾向相同且断层倾角小于岩层倾角时,剖面上两盘地

层。 9、板块的边界类型包括、和三种。 三、简答题(共30分) 1、简述剪节理的基本特征。(8分) 2、哪些现象可用于确定断层两盘的位移性质?(8分) 3、简述大洋演化的威尔逊旋回。(7分) 4、简述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要点。(7分) 四、读图题(共15分) 1、求闭合度(m)(2分); 2、标出节理的类型(3分); 3、画出平移断层的派生构造(2分); 4、节理有几期,标出第一期反映的主压应力方向(2分); 5、判断断层最大活动时期(2分); 6、求铅直、水平断距(m)(4分)。 第1题图第2题图 第3题图第4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 比例尺1:10000 7 8 9 1 1比例尺1:000 2

构造地质学考试简答题

1。什么是构造地质学 答:地质学中研究地质构造的一门分支学科。 2。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是什么 答: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壳或岩石圈的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可由内或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但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内动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条件、形成机制、分布和组合规律及其演化历史,并进而探讨产生地质构造的地壳运动方式、规律和动力来源。 3。何谓地质构造 答:所谓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和变位,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它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 4。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答:研究方法处常规的地质研究方法外,还有以下几方面:(1)地质制图;(2)显微构造与组构的几何分析;(3)实验构造地质学(模拟实验)。 | 5。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 答: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理论上在于阐明地质构造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育顺序,探讨地壳构造的演化和地壳运动的规律及其动力来源;而实践意义在于应用地质构造的客观指导产生实践,解决矿产分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及环境地质等方面有关的问题。 6。沉积岩有哪些原生构造可以判别岩层的顶底面 答:(1)斜层理:每组细层理与层系顶部主层面呈截交关系,而与层系底部主层面呈收敛变缓关系,弧形层理凹向顶面,也即“上截下切”;(2)粒级层序:又叫递变层理,在一单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变细递变,其厚度可由几厘米到几米。两相邻粒级层之间的下层面常受到冲刷,海退层位往往保存不完整。但也有海退层位保存完整者,即由底到顶由细到组;(3)波痕:可指示顶底面的波痕主要是对称型浪成波痕。这种波痕不论是原型还是其印模,都是波峰尖端指向岩层的顶面,波谷的圆形则是波谷凹向底面;(4)泥裂:又称干裂或示底构造,剖面上呈“V”字型,其尖端指向底。除此而外还有雨痕、冰雹痕及其印模,冲刷痕等,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如叠层石凸出方向往往指向岩层的顶。 7。水平岩层有哪些特征 答:(1)地层未发生倒转的前提下,地质时代较新的岩层叠置在较老岩层之上,当地形切割轻微时,地面只出露最新岩层,如地形切割强烈,较老岩层出露于河谷、冲沟等低洼处,较新层分布在山顶或分水岭上;(2)出露和分布形态完全受地形控制,出露界线在地质图上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而不相交;(3)其厚度就是该岩层顶底面标高和底面标高之差;(4)出露宽度受岩层厚度及地面坡度的影响。 8。什么叫地质图规格齐全的地质图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地质图是用规定的符号、颜色或花纹将一定地区内的地质情况按比例投影并绘制到地形图或水系图上的图件。 )

构造地质学综合复习.

《构造地质学》综合复习作业题 第一章 1、何为地质构造? 2、什么是构造地质学?共有哪些任务和基本研究方法? 3、什么是石油构造地质学?在石油地质勘查中的位置如何? 第二章 一、 1、岩层,地层、层理三者有何区别? 2、在垂向剖面中和地质图上海侵层位与海退层位有何表现? 3、什么是原始倾斜? 4、何为穿时现象? 5、水平岩层有何特征? 二、 1、什么是岩层产状三要素? 2、何为视倾角、视倾向?真倾角与视倾角如何换算? 3、“V”字形法则的内容和应用条件是什么? 三、 1、哪些标志可用于判断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2、真厚度,铅直厚度、视厚度三者有何不同?

3、如何求取岩层的厚度、埋藏深度和露头宽度? 四、 1、整合与不整合反映在地壳运动性质上有何不同? 2、平行不整合与角度不整合有何异同? 3、嵌入不整合、超覆不整合,非整合各指什么? 4、何为古潜山? 5、哪些标志可用于确定不整合的存在? 6、怎样确定不整合的形成时代? 7、与不整合有关的油气圈闭有哪些基本类型? 第三章 一、 1、什么是内力?其与外力有何关系? 2、什么是应力?分为几种?怎样确定其正负? 二、 1、什么叫变形?什么叫应变? 2、线应变与扭应变的正负值是怎样规定的? 3、泊松效应指什么? 4、应变椭球体指什么? 三、

1、何为弹性、塑性? 2、岩石变形方式有哪几种? 3、均匀变形和非均匀变形有何特征?各包括哪几种变形方式? 4、什么是递进变形? 5、岩石变形可分为几个阶段? 6、弹性变形有何特征? 7、何为松弛?何为蠕变? 8、塑性变形有哪些基本的机制? 9、岩石的破裂方式有哪两种? 10、为什么剪裂角小于90°?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11、外界因素怎样影响岩石的力学性质和岩石的变形? 四、 1、何为构造应力场?通常用什么来表示? 2、在理想情况下,变形图像与应力网络有何对应关系? 3、边界条件包括哪些内容? 第四章 一、 1、什么是褶皱、背斜、向斜?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2、褶皱有哪些基本要素?各表示什么?

《构造地质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_381427182024157

《构造地质学》期末复习题 一、判断题(正确标√,错误标×) 1. 如果地层倾向与坡向相同,且地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则在地形地质图上,地层露头线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2. 倾斜岩层的产状由走向和倾向就可确定()。 3. 岩层走向加上或减去90°就是岩层的倾向()。 4. 倾斜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是该岩层的走向线()。 5. 对称波痕的波峰尖端指向岩层的顶面()。 6. 泥裂在剖面上一般成“V”字形,其“V”字形尖端指向岩层顶面()。 7. 斜层理由一组或多组与主层面斜交的细层组成,其细层的收敛方向指向岩层的底面方向()。 8. 水平岩层在地面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9. 两套地层之间存在地层缺失,且两套地层的走向线平行,则该两套地层之间一定是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10.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11. 节理的分期就是将一定地区不同时期形成的节理加以区分,将同期节理组合在一起()。 12. 在断层旁侧发育的张性结构面(如羽状张节理)与断层的锐夹角指示对盘的运动方向()。 13. 同沉积褶皱是在岩层形成后受力变形而形成的()。 14. 因为在与最大主应力成45°夹角方向上的剪应力最大,因此剪裂面沿此方向发育()。 15. 同沉积断层的上盘常发育逆牵引构造,其弧形顶端指示断层本盘的运动方向()。 16. 正阶步的陡坎指示本盘运动方向()。 17. 当断层的走向与褶皱的走向一致时,该断层为走向断层()。 18. 缝合线构造的锥轴方向平行于最大主压应力轴()。 19. 褶皱的横截面(或正交剖面)必定垂直地面()。 20. 形成同沉积褶皱的作用主要是横弯褶皱作用()。 21. 枢纽断层是指与褶皱枢纽平行的断层()。 22. 在垂直断层走向的剖面上,如果发现上盘上升、下盘下降,则一定是逆断层()。 23. 最小主应力铅直,最大主应力和中间主应力水平,按照安德森断层形成模式,这种应力状态下可形成逆断层()。 24. 在剖面上表现出花状构造特征的一定是走滑断裂()。

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构造地质学重要知识点和论述题汇总..

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构造地质学重要知识点和论述题汇总 (一)补充简答题 1.简述如何确定褶皱在空间的方位? 答:褶皱在空间的方位可由褶皱的轴面产状、枢纽产状、两翼产状和翼间角确定。两翼和轴面的产状要测量其倾向和倾角。垂直面状要素的走向线向下所引的直线为倾斜线,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即为倾角,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向下所指岩层向下倾向的方向即为倾向。翼间角为褶皱正交剖面上两翼间的内夹角。圆弧形褶皱的翼间角是指过两翼两个拐点处的切线的夹角。枢纽产状要测量枢纽的倾伏和侧伏。倾伏包括倾伏向和倾伏角。前者指枢纽在直立面内的水平投影线所指枢纽向下的方向,后者指枢纽与其在直立面内的水平投影线之间的锐夹角。侧伏包括侧伏向和侧伏角,前者指轴面的走向线所指枢纽向下的方向,后者指枢纽与轴面的走向线之间的锐夹角。对于规模较小,出露完整的褶皱,可以从露头上直接测量以上各要素。对于规模较大,出露不完整的褶皱,往往需要系统测量其褶皱面的产状,然后通过计算方法或赤平投影方法才能较精确地确定其枢纽和轴面的产状。 2.简述重力滑动构造的基本结构。 答:重力滑动构造是由重力作用引发的滑动推覆构造,它是某些逆冲推覆构造的重要成因。重力滑动构造基本结构为:下伏系统、滑动面、润滑层、滑动系统。分带:后缘拉伸带、中部滑动带和前缘推挤带。形成条件为:一定的坡度;滑动系统要有一定的厚度和重量;应由软弱层和孔隙流体的参加。下伏系统构造较简单,基本保留了早期或基底构造的特征;滑动面沿原始地质界面(如层理面、不整合面、侵入体与围岩接触面)或破裂面发育,剖面和平面上均呈弧形,剖面上常呈犁式、铲式或勺形。润滑层能降低滑动摩擦力,使滑动系统长距离搬运,常由软弱岩层或面理化岩层构成,如泥岩层、煤层、膏岩层、片岩、片理化的蛇纹岩、辉绿岩等。中部滑动带岩层和构造比较复杂,往往为一系列互相叠置或切割的滑体、滑块,褶皱,断层发育。前缘推挤带常又一系列逆冲断层叠置而成,后缘拉伸带常出露下伏系统的岩层。 3.蠕变和塑性变形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答:两者的区别是:蠕变是岩石在一较小恒定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塑性变形是岩石在超过其弹性极限的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形。蠕变是缓慢发生的,

构造地质学考题及答案汇总

一、名词解释 1、地堑和地垒 地堑:是指由两组走向基本一致的相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两组正断层之间为共同下降盘。地垒:是指由两组走向基本一致的相背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两组正断层之间为共同上升盘。 2、断层三角面 当断层崖受到与崖面垂直方向的水流的侵蚀切割,会形成沿断层走向分布的一系列三角形陡崖,即断层三角面。是现代活动断层的标志,常见于山区或山地与盆地、平原的分界处。 3、拉分盆地 是走滑断层拉伸中形成的断陷构造盆地,是一种张剪性盆地。其发育快、沉降快、沉积速率大、沉积厚度大、沉积相变化迅速。拉分盆地一般分为“S”型和“Z”型,左行左阶雁列式走滑断层控制下形成的拉分盆地为“S”型,右行右阶雁列式走滑断层控制下形成的拉分盆地为“Z”型。 4、纯剪切与简单剪切 产生均匀变形的剪切作用有两种:纯剪切(pure shear)和简单剪切(simple shear)。 纯剪切变形的主应变方向不随变形的递进而转动,所以又称非旋转变形或共轴变形,但两条主应变线的长度却分别持续伸长或持续缩短。纯剪切变形过程中,除主应变线以外的所有方向线的方向和长度都随变形的递进作有规律的变化。拉伸与压缩作用产生纯剪切变形。 简单剪切变形的两个主应变线的方向和长度随变形的递进而改变,所以又称旋转变形或非共轴变形。简单剪切过程中除了平行剪切面方向线的方向和长度不随变形的递进而改变以外,其他所有方向线的方向和长度都随变形的递进而改变。简单剪切变形由一系列平行的滑动层受剪切滑动而形成。 5、动态重结晶 在初始变形晶粒边界或局部的高位错密度处,储存了较高的应变能,在温度足够高的条件下,形成新的重结晶颗粒,使初始变形的大晶粒分解为许多无位错的细小的新晶粒。 6、底辟构造 底辟构造是地下高韧性岩体如岩盐、石膏、粘土或煤层等,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或者由于岩石物质间密度的差异所引起的浮力作用下,向上流动并挤入上覆岩层之中而形成的一种构造。 7、平衡剖面 指将剖面中的变形构造通过几何原则和方法全部复原的剖面,是全面准确表现构造的剖面。平衡剖面技术目前主要用于检验地震解释结果的正确性、构造变形的定量研究和进行盆地构造演化分析。 平衡剖面基本原理为:如果变形前后物质的体积不变,则在垂直构造走向的剖面上体现为“面积不变”;如果变形前后岩层厚度保持不变,则转化为“层长不变”。所以,平衡剖面技术可以理解为是一种遵循岩层层长或面积在几何学上的守恒原则,将已变形的剖面恢复到未变形状态或从未变形地层剖面依据变形原理得到变形剖面的方法。 8. 构造窗和飞来峰 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地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部分外来岩块剥掉而露出下伏原地岩块时,表现为在一片外来岩块中露出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较年青地层,这种现象称为构造窗。如果剥蚀强烈,外来岩块被大片剥蚀,只在大片被剥蚀出来的原地岩块上残留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块,称为飞来峰。飞来峰表现为原地岩块中残留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外来岩块,常常表现为在较年青的地层中残留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较老地层。

《构造地质学》考试大纲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构造地质学》考试大纲 本《构造地质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地质学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三大重要支柱学科之一,也是地质学各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课程。构造地质学研究固体地球岩石圈围结构构造、形成演化过程及规律,并为找矿勘探、能源开发、地震减灾、优化地质环境等提供科学依据。构造地质学以地壳和岩石圈物质的结构构造演化为中心,以研究岩石的变形和形成机制为主,结合其它方法,在中小尺度上研究岩石圈的组成、构造现象的演变规律。研究容主要包括地层层序构造、力学分析基础、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与线理、岩浆岩体构造、板块构造基础、地质图、极射赤平投影等容。要求考生准确掌握构造地质学各种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基本掌握野外与室研究方法、理解应变椭球体、掌握应变分析方法,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一、考试容 (一)地层的基本产状与层序的判别 1. 地层产状的要素与测量方法 2. 地层层序的正常与倒转 3. 地层层序的判别准则 4. 地层的连续与缺失 5. 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 6. 地层在地质图上的投影与V字形法则 (二)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1. 外力、力、应力概念 2. 应力状态、应力莫尔圆、应力轨迹图 3. 岩石破裂准则 4. 应变椭球体、弗林(Flinn)图解、变形分析 5.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变形的因素 (三)褶皱 1.褶皱的概念及褶皱的各项要素 2.褶皱轴面和枢纽产状的测定 3.褶皱几何形态的各种描述方法、褶皱的分类 4. 褶皱的形成机制及成因类型特征 5. 褶皱各种组合形式的特点及形成机制 6. 影响褶皱的主要因素 7. 褶皱形成时限 (四)节理 1.节理的分类、节理性质类型及特点 2.节理力学性质分析、节理的分期与配套

构造地质学看图题及答案

1、看图题(共40道) 序 号 内容图形 001Quest:分析下图各地层间的接触关系Ans: D2/D1——整合 P1/D2——平行不整合 T1/P1——平行不整合 T2/T1——整合 K1/T2——角度不整合 002Quest:分析下面地形地质图,指出J-K、O -P地层的产出状态 Ans: J-K:水平产状 O-P:SW 003Quest:分析下面地形地质图,指出地层是正常层序还是倒转层序 Ans: 倒转层序 004Quest:下图为一次构造变形之产物,请根据原生沉积构造恢复褶皱的转折端(用虚线

绘出) Ans: 005 Quest:下图为一次构造变形之产物,请根 据沉积构造、层间小褶皱、劈理判断地层层 序,恢复褶皱的转折端(用虚线绘出) Ans: 006 Quest:根据劈理与层理关系判断下列剖面 图中的同一岩层的正常、倒转,恢复褶皱转 折端(条件:图中只发生了一次构造变形)Ans: 007 Quest:下面剖面图中,两种岩层(1、2层)中都发育有劈理,试根据劈理发育特征判断 哪种岩性韧性小(较强硬)?背形转折端发 育在哪一侧? Ans: (1)1-大,2-小 (2)东侧 008 Quest:指出下列图中线理的名称类型 Ans: A——皱纹 B——拉伸

009Quest:下图AB为一线性构造,请指出其产状要素名称 Ans: 010Quest:写出下图褶皱各部分名称Ans: 1)转折端2)翼 3)核4)轴面 5)枢纽6)背斜最高点 7)脊8)拐点 011Quest:根据小褶皱、劈理特征,分析判断岩层层序并恢复背、向斜形态。 Ans: 012Quest:下图为S形雁列脉,请用箭头标出形成时剪切力偶作用方向 Ans: 013Quest:分析判断下列两个平面地质图上走向断层的运动学类型? Ans: 014Quest:根据断层的伴生构造分析判断下图中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并确定断层运动学类型。(用箭头标出两盘相对运动方向)

中科院大学-构造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1.1应变椭圆:在二维应变中,初始为单位半径的圆,经均匀变形后为一椭圆。 1.2石香肠构造:是不同力学性质的岩系互层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挤压时形成的,软弱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强硬层被拉伸、以致拉断,构成剖面上形态各异,平面上平行排列的长条块段状,即石香肠。 1.3窗棂构造:由强硬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状的大型线状构造,他代表横向上挤压缩短。 1.4褶劈理:发育于具有先存次生面理的岩石中,它是一组切过先存次生面理的差异性平行滑动面。 1.5伸展褶劈理:是褶劈理的一种,韧性剪切带内发育的晚期褶劈理,与糜棱面理成小角度(约35°)相交,其运动方向反映沿糜棱面理的伸展方向,所以叫伸展褶劈理 1.6.A-线理:是指与物质运动方向平行的线理。由于其与最大应变主轴A轴一致,顾又称A 型线理,如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 1.7.S-C-C’面理:S-C面理:组构是一种普遍发育于韧性剪切带中的构造组合形式,即由S面理和C 面理组成。其中,S面理是先于C面理的挤压面理,C面理是形成稍晚的剪切面理。 1.8A型褶皱:指褶皱枢纽与A线理平行的褶皱,常发育于强烈韧性剪切带中。褶皱轴与a线理具有等同的运动学意义,即指示物质运动方向。 1.9鞘褶皱:是特殊的A褶皱,因形似刀鞘而得名,是韧性剪切带的标志性构造之一,其规模一般几米到几百米,有的可达数公里。大多呈扁圆状、舌状或圆筒状,多数为不对称褶皱,沿剪切方向拉的很长。 1.10.眼球构造:强硬的碎斑(porphyroclast)与其周缘的弱的基质的动态重结晶的集合体或优选定向,形成不对称的眼球构造。可分为σ型和δ型。残斑的拖尾指示剪切方向。 1.11压力影构造:是矿物生长线理的另一种表现,常产出于低级变质岩中。压力影构造由岩石中相对刚性的物体及其两侧(或四周)在变形中发育的同构造纤维矿物组成 1.12雪球构造:剪切带中常伴随同构造期的石榴石等轴矿物的变斑晶(porphyroblast)在剪切作用过程中生长,即边旋转边生长,类似于滚雪球,形成螺旋式尾巴,指示相反剪切方向。 1.13双重逆冲构造:它由顶板逆冲断层与底板逆冲断层及夹于其中的一套叠瓦式逆冲断层和断夹块组合而成。 1.14转换断层(transform fault): 岩石圈板块沿转换断层相对运动,但板块体积恒定不变。转换断层具平移剪切断层性质,但与平移断层不同,后者在全断层线上均有相对运动。但转换断层只在错开的两个洋中脊之间有相对运动;在洋中脊外侧因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均相同,断层线并无活动特征 1.15剪应变(shear strain):在二维应变中,某直线与由它顺时针转90o所成直角在变形后的改变量ψ的正切叫该直线的

构造地质学看图题及答案

1、看图题 (共40道) 序号 内 容 图 形 001 Quest: 分析下图各地层间的接触关系 Ans: D2/D1——整合 P1/D2——平行不整合 T1/P1——平行不整合 T2/T1——整合 K1/T2——角度不整合 002 Quest: 分析下面地形地质图,指出J -K 、O -P 地层的产出状态 Ans: J-K :水平产状 O-P :SW 003 Quest: 分析下面地形地质图,指出地层是正常层序还是倒转层序 Ans: 倒转层序 004 Quest: 下图为一次构造变形之产物,请根据原生沉积构造恢复褶皱的转折端(用虚

线绘出) Ans: 005 Quest:下图为一次构造变形之产物,请 根据沉积构造、层间小褶皱、劈理判断地层层序,恢复褶皱的转折端(用虚线绘出) Ans: 006 Quest:根据劈理与层理关系判断下列剖面 图中的同一岩层的正常、倒转,恢复褶皱转折端(条件:图中只发生了一次构造变形)Ans: 007 Quest:下面剖面图中,两种岩层(1、2 层)中都发育有劈理,试根据劈理发育特征判断哪种岩性韧性小(较强硬)?背形转折端发育在哪一侧? Ans: (1)1-大,2-小 (2)东侧 008 Quest:指出下列图中线理的名称类型 Ans: A——皱纹 B——拉伸

009 Quest: 下图AB 为一线性构造,请指出其产状要素名称 Ans: 010 Quest: 写出下图褶皱各部分名称 Ans: 1) 转折端 2)翼 3)核 4)轴面 5)枢纽 6)背斜最高点 7)脊 8)拐点 011 Quest: 根据小褶皱、劈理特征,分析判断岩层层序并恢复背、向斜形态。 Ans: 012 Quest: 下图为S 形雁列脉,请用箭头标出形成时剪切力偶作用方向 Ans: 013 Quest: 分析判断下列两个平面地质图上走向断层的运动学类型? Ans: 014 Quest: 根据断层的伴生构造分析判断下图中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并确定断层运动 学类型。(用箭头标出两盘相对运动方向)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 拉分盆地:走滑断层系中拉伸形成的断陷盆地,其短边为正断层,长边为走滑断层。 2. 断弯褶皱:逆冲岩层在爬升断坡过程中引起的褶皱作用。 3. 应变椭球体:为了形象的描述岩石的应变形态,常设想在变形前后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1的单位球体,均匀变形后成为一个托球,以这个椭球体的形态和方位来表示岩石的应变状态,这个椭球体即应变椭球体。 4. 应力场:物体内各点的应力状态在物体占据的空间内组成的总体。 构造应力场:由构造作用造成的应力场。 5. 应力莫尔圆:在应力分析中,一种重要的图解方法,能完整的代表一点的应力状态。 6. 窗棂构造:强硬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圆柱状大型浅状构造。 7. 拉伸线理:拉长的岩石碎屑、砾石、鲕粒、矿物颗粒或集合体近于平行排列而显示的线状构造。 矿物生长线理:由针状、柱状或板状矿物顺其长轴定向排列而成。 8. 构造序列:不同时期的构造群按其发育的顺序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9. 构造置换:岩石中的一种构造在后期变形中或通过递进变形过程被另一种构造所代替的想象。 10. 剪节理: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 11. 均匀变形:物体内各点的应变特征相同的变形。 12. 劈理的域构造:岩石中劈理域和微劈石相间的平行排列构造。 13. S-C组构:韧性剪切带内常发育两种面理: a. 剪切带内面理(s) b. 糜棱岩面理(c) 随着剪应变加大,剪切带内面理(s)逐渐接近以致平行于糜棱岩面理(c)。 14. 花状构造:剖面上一条走滑断层自下而上成花状撒开。 15. 石香肠构造: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挤压时形成的。 16. 褶皱枢纽:同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脊线:同一褶皱面上沿着脊形最高点的连线。 17. 断展褶皱作用:与下伏逆冲的断坡密切相关,不过褶皱形成于逆冲断层终端,是在断坡形成同时或近于同时发生的。 18. 位错蠕变:高温下的变形机制,当温度T>0.3Tm(Tm为熔融温度)时,恢复作用显得重要起来,位错可以比较自由的扩展且从一个滑移面攀移到另一个滑移面。 19. 节理系: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构造应力场中形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理组,则构成节理系。 20. 递进变形:在变形过程中,物体从初始状态变化到最终状态的过程是一个由许许多多微量应变的逐次叠加过程,这种变形的发展过程称为递进变形。 21. 变质核杂岩:被构造上拆离及伸展的未变质沉积盖层所覆盖的,呈孤立的平缓穹形或拱形,强烈变形的变质岩和侵入岩构成的隆起。 22. 应变椭球:见3题。 23. 糜棱岩:塑性变形的产物,并由塑性变形导致明显重结晶及强烈优选方位,具有流动构造。 24. 褶皱轴:从几何学观点来看,转折端浑圆的褶皱面,可看作一条直线通过自身移动而构成的一个曲面,这种褶皱称为圆柱状褶皱,这条直线称为褶皱轴。 25. 逆冲双重构造:由顶板逆冲断层与底板逆冲断层及夹于其中的一套叠瓦式逆冲断层和断夹块组合而成。 26. 稳态蠕变:应变速率近于常量的蠕变称为稳态蠕变。

构造地质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2分) 1. 递进变形; 2. 枢纽; 3. 张节理; 4. 地垒与地堑; 5. 水平断距; 6. 飞来峰和构造窗; 7. 叶理; 8. 流线; 9. 韧性剪切带;10. 应变 二、填空(15分,每空1分) 1. 岩层的接触关系包括()、()和角度不整合; 2. 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和(); 3. 兰姆赛(Ramsay)依据褶皱横截面上等倾斜线型式和褶皱岩层厚度将褶皱划分为()类()型;4、逆冲推覆构造是由倾角小于()的低缓逆冲断层面及上盘推覆距离大于()的推覆体或逆冲席体构成的外来岩块组合构成的构造型式; 5. 劈理可以划分为()、()和()等基本类型; 6. 水平岩曾是指倾角小于()的岩层; 7. 面状构造的倾向为300°,倾角为50°,用方位角法表示为();用象限角法表示为()。 三、简答题(20分,每题4分) 1.简述现代活动断层的标志。 2.简述纵弯褶皱作用与横弯褶皱作用的区别。 3.简述角度不整合的特点及其研究意义。 4.什么是叠加褶皱,简述其基本类型。 5.绘图说明走滑断层与转换断层的区别。 四、论述题(25分) 1.沉积岩地区如何确定断层的存在(9分); 2.里卡德(Richard)褶皱位态分类的原则、划分哪几 种褶皱类型、各种类型由什么特点?(10分) 3.用莫尔圆绘图表示双轴应力状态,并说明其物理意 义(6分) 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2分) 1.递进变形:从初始状态至最终状态之间,岩石变形 的全过程,用于理解和描述变形过程(演化)。 2. 枢纽:同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可以是水平线,也可以是倾斜线。 3. 张节理:张节理是由张应力产生的垂直于最大拉伸方向产生的节理。 4. 地垒与地堑:在水平拉伸变形条件下形成的正断层一般是高角度的(倾角60°±)。共轭出现的正断层相向或相背倾斜,并在运动过程中导致断块体相对上升和下降,从而形成地堑和地垒。 5. 水平地层断距:在垂直于被断岩层走向的剖面上,测得断层两盘上相当层之间的水平距离。 6. 飞来峰和构造窗:逆冲断层或推覆构造,均是由老的地层组成的异地岩块,叠置于由年轻地层组成的原地岩块之上,并因侵蚀作用造成一系列飞来峰和构造窗。 7. 叶理:岩石内透入性要素的面状排列。 8. 流线:主要是针状、柱状、长条状矿物(角闪石、辉石、长石等)、长条状析离体和捕掳体等长轴呈定向平行排列称为流线。 9. 韧性剪切带:一些断层不见断层面,但可见明显位移,称为韧性断层或韧性剪切带,它们形成于地壳深部层次。 10. 应变:在应力作用下物体形状和大小的改变量。 二、填空(15分,每空1分) 1. 岩层的接触关系包括(整合)、(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 2. 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走向)、(倾向)和(倾角); 3. 兰姆赛(Ramsay)依据褶皱横截面上等倾斜线型式和褶皱岩层厚度将褶皱划分为(III)类(V)型; 4、逆冲推覆构造是由倾角小于(30°)的低缓逆冲断层面及上盘推覆距离大于(5km)的推覆体或逆冲席体构成的外来岩块组合构成的构造型式; 5. 劈理可以划分为(破劈理)、(板劈理)和(褶劈理)等基本类型; 6. 水平岩是指倾角小于(5°)的岩层; 7. 面状构造的倾向为300°,倾角为50°,用方位角法表示为(300°∠50°);用象限角法表示为(N60°W, 50°W 或N)。 三、简答题(20分,每题4分) 1.简述现代活动断层的标志。 切穿第四纪沉积物;温泉;河流转向;河流阶地;地震。 2.简述纵弯褶皱作用与横弯褶皱作用的区别。 1.作用力方向与变形岩层之间的关系。 2.岩层厚度变化。 3.简述角度不整合的特点及其研究意义。 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造成地层的缺失;上下两套地层的岩性和岩相常常有很大差异;生物演化具有不连续性;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的沉积间断或从未沉积,或沉积后剥蚀;不整合面上常常有因长期风化形成的底砾岩和一些特殊的矿产(铝土矿等);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同;上覆岩层的底部层位覆盖在下伏岩层的不同层位上;上下两套地层经历了不同的演化历史。角度不整合形成历史包括下降、沉积→褶皱等变形、变质、岩浆侵入、隆起、沉积间断、–遭受剥蚀→下降、再沉积。理论意义:反映上、下地层空间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展顺;构造层划分的重要标志;岩石地层单元划分的重要参考;古地理,古构造演变的研究。实际意义:不整合面与矿产关系密切——铁、锰、磷、铝土矿,岩浆热液型矿床,石油、天然气。 4.什么是叠加褶皱,简述其基本类型。 叠加褶皱又称重褶皱,是已经褶皱的岩层再次弯曲变形而形成的褶皱。 类型I—穹-盆式:晚期滑褶皱的滑动方向与早期褶皱的轴面平行或低角度相交,但与早期褶皱的枢纽高角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岩层的接触关系从成因上可分为整和接触、不整合接触两种基本类型。 2、不整合可分为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两种基本类型。 3、成岩前形成的构造称为原生构造,成岩后形成的构造称为次生构造。 4、在地质图上,岩层产状要素是用符号来表示。125°∠45°中的125°表示倾向、45°表示倾角。倾斜岩层的符号为,直立岩层的符号为,水平岩层的符号为,倒转岩层的符号为。 5、在外力作用下,岩石变形一般经历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变形三个阶段。 6、物体内一点单轴应力状态的二维应力分析,在与挤压或拉伸方向垂直的截面上,正应力最大;剪应力为0 。在距主应力面45°的截面上,正应力等于主应力的一半,剪应力值也等于主应力的一半。在平行于单轴作用力的截面上,正应力为最小,剪应力为0 。 7、根据褶皱的轴面产状和两翼岩层产状,褶皱类型可以划分为:直立褶皱、斜歪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皱和翻卷褶皱等五种类型。 8、褶皱岩层的等倾斜线从核部向外均匀撒开,并和层面正交,各线长度大致相等,这是典型的平行褶皱,是由于纵弯褶皱作用形成。 9、褶皱在平面上的组合类型有线状褶皱、短轴褶皱、穹窿构造和构造盆地。 10、当一套层状岩石受到顺层挤压时,岩层通过弯滑作用和弯流作用两种不同方式形成褶皱。 11、两组节理的交切关系主要表现为错开、限制和互切三种,据此可确定节理的形成先后。 12、剪节理的尾端变化和连接形式通常有:折尾、菱形结环和交叉。 1

13、根据节理产状与岩层产状的关系,节理可划分: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和顺层节理四种类型。 14、平移断层中,根据其相对平移方向可分为左行平移断层和右行平移断层两类。 15、断层碎裂岩是脆性变形产物;断层糜棱岩是韧性变形产物。 16、根据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的几何关系,断层可以分为纵断层、横断层、和斜断层三类。 17、根据剪切带发育的物理环境和变形机制,可划分为:脆性剪切带、脆—韧性剪切带、韧—脆性剪切带和韧性剪切带四种。 18、根据劈理的构造特点和形成方式,将劈理划分为三个基本类型流劈理、破劈理、和滑劈理。 19、不连续劈理按微劈石域的结构,可分为结构分间隔劈理和褶劈理。 20、大型线理构造主要有:石香肠构造、窗棂构造、铅笔构造、杆状构造和压力影构造等。 二、名词解释 1、岩层的走向与倾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即为岩 层的走向。层面上与走向线相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叫倾斜 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层面向下倾斜的方向,就是岩 层的真倾向,简称倾向。 2、整合与不整合: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或所含化石都是一致的或递变 的,其产状基本一致,它们是连续沉积形成的。这种上、下地层之间的 接触关系成为整合接触。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即先后沉积的地 层之间缺失了一部分地层。这种沉积间断的时期可能代表没有沉积作用 的时期,也可能代表以前沉积了的岩石被侵蚀的时期。地层之间这种接 1

构造地质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

1、地质构造:组成地壳或岩石圈的岩层或岩体等,在内外地质动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各种变形 2、构造地质学:研究地壳上各级各类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演化及其与矿产分布、地震、工程稳定性、环境演化等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3、面状构造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走向:某一倾斜构造面和任意水平面的交线。倾向:在构造面上,沿倾斜面引出垂直走向线的直线,称倾斜线,倾斜现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向下倾斜一段的方位角 倾角:构造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4、方位角法:倾向+倾角(45 °∠ 30 ° 5、象限角法:走向+倾角+倾向(N30°E, 45 ° SE 6、线状构造产状要素:倾伏、侧伏。 7、倾伏:倾伏向+倾伏角,如:330 °∠ 20 °或 N30°W,20° 8、侧伏:侧伏角+侧伏向/构造面产状,如: 20°S/N30°E,45 °SE 。 注意:学会将方位角换成象限角 9、水平岩层与倾斜岩层的区别:①水平岩层:老下新上,沟谷老,山脊新。倾斜岩层:在没有发生倒转的前提下,顺着岩层的倾向,岩层的时代由老到新排列;②水平岩层:地质界限随着地形等高线的弯曲而弯曲。倾斜岩层在野外和地形地质图上呈条带状分布,切割地形等高线;③水平岩层的厚度等于岩层顶面和底面的标高差;④水平岩层露头宽度的变化受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的影响。(地缓而宽大,地陡而窄小。倾斜岩层:横穿沟谷的岩层倾角越大,岩层的条带越接近条带状,若岩层的倾角越小,则岩层越弯曲。

10、倾斜岩层的厚度:真厚度(h=铅直厚度(H×cosα(真厚度永远小于或等于铅直厚度 11视厚度(h’=铅直厚度(H×cosβ(真厚度永远小于视厚度 12、V字形法则:①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反时,岩层的界限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即“相反相同”,但岩层界限弯曲的曲率小于地形等高线的曲率;②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时,岩层的倾角大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的露头界限与地向等高线成相反方向,即“相同相反”;③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时,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界限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即“相同相同”,岩层界限弯曲的曲率大于地形等高线的曲率。 13、平行不整合接触特征:1假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的产状,在大范围内彼此平行排列;2缺失部分地层有两种情况:一是缺失地层没有沉积,二是缺失地层沉积了,后经地壳上升被剥蚀掉了;3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之间有古生物间断;4在不整合面之上地层的底部常存在有由下部老地层组成的底砾岩;5在起伏不平的风化壳上,往往有特殊的风化残余矿产。 14、平行不整合接触形成过程:下降接受沉寂-----上升遭受剥蚀-------在下降接受新的沉积。 15、角度不整合形成过程:沉积盆地下降接受沉寂-----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发生褶皱、断裂,往往有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相伴生,同时隆起上升遭受风化剥蚀-----在下降接受新的沉积。 角度不整合接触特征:1不整合面上下新老岩层之间的产状明显不同,两者呈角度接触;2不整合面上线新老岩层之间缺失某一时代的地层,存在明显的沉积间断;3在不整合面上常发育有底砾岩和古风化残余矿产;4由于长期的沉积间断,不整合面上线新老岩层的沉积条件发生变化,造成两套岩层的岩性和岩相明显差异;5不整合面以下的老岩层的变形要比上覆的年轻地层相对强烈复杂,两套岩层中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往往明显不同。

构造地质学习题分解

0、绪论 构造地质学—— 地质构造—— 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各种地质构造在空间中的基本形态、组合型式和分布规律;在时间上的形成次序、演化过程和发展历史;岩层和岩体的岩石力学性质、地质构造的成因机制。 研究地质构造,要强调以大自然为实验室,投身于实践,充分观察和收集现存的地质构造痕迹,进行综合、分析、推理,再到实践中去验证,修正错误的认识,这种方法称为“将今论古”(“反序法”)。 构造地质学研究的最基本方法是传统的地质测量。 一、分析地质构造的力学基础 ⒈名词解释 附加内力—— 应力状态—— 线应变—— 主应力—— 均匀变形—— 非均匀变形—— 剪裂角—— 递进变形—— ⒉填空 两力作用同一直线、大小相等、方向相向,称为()。 两力作用同一直线、大小相等、方向相背,称为()。 两力作用非同一直线、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称为()。 在构造地质学中对力的正负的规定:压力为();张力为();顺时针剪切力为(),逆时针剪切力为()。 外力是指岩石受到外界所施加的力,外力可分为()和()。 内力是指同一岩石内部每个质点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内力可分为()和()。 蠕变是指在(_)的情况下,变形随着(__)而增大的现象。 在外力作用下,岩石变形一般经历弹性变形、(__)和(__)三个阶段。 当围压增大时岩石强度(__),当温度升高时则岩石的(__)增强。 变形物体内只有一个方向的应力作用,即(__),而(),这样的变形物体就是处于(_)应力状态。 岩石发生剪裂时,剪裂面与最大主应力轴的夹角是(__)。 (__)、(__)变形,属于非均匀变形。 蠕变是指在应力不增加的情况下,()随时间缓慢增加的现象,松驰是指应变保持不变而()随时间逐渐减小的现象。 ⒊选择题 1、当岩石的应变保持不变,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应力逐渐减小的现象,称作:() A、屈服 B、蠕变 C、松驰 1、当作用于岩石的应力保持长期不变,岩石的应变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大的现象,

构造地质学试及答案解析

构造地质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8分,每小题1分)。 1、当断面直立时,擦痕的侧伏角( A ) A 与倾伏角相同 B 比倾伏角大 C 比倾伏角小 D 与倾伏角无关 2、构造地质学尺度的划分是相对的,变化围很大,其中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的对象( A ) A 中型、小型构造 B 小型、微型构造 C 大型、中型构造 D 巨型、大型构造 3、两套地层关系反映了构造演化过程为:下降沉积-褶皱、岩浆侵入并遭受剥蚀—再下降沉积,其接触关系为( B ) A 平行不整合 B 角度不整合 C 整合 D 假整合 4、在单剪状态下,剪切面平行( A ) A 应变椭球体的XY面 B 应变椭球体的XZ面 C ab 运动面 D 应变椭球体的YZ面 5、线理延伸向与应变椭球体A轴一致的A型线理有( C ) A 香肠构造 B 皱纹线理 C 矿物生长线理 D 交面线理

6、褶皱外弧曲率相同,等倾斜线等长的褶皱是( B ) A 相似褶皱 B 等厚褶皱 C 平行褶皱 D 顶薄褶皱 7、正断层形成的安德森模式是( B ) A σ2直立,σ1σ3水平 B σ1直立,σ2σ3水平 C σ3直立,σ1σ2水平 D 任意 8、原生构造与次生构造有什么差别( B ) A原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强的环境,次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弱的环境B原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弱的环境,次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强的环境C原生构造与围构造环境同时产生,同时发育,次生构造发育晚于其构造环境D 原生构造发育晚于围构造环境,次生构造与其构造环境同时产生发育 二、填空题(共12分,每空0.5分) 1、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 .. 且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 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反 .. 向弯曲. 2、岩变形的四种基本式为平移转动形变和体变、。受力物体的形变 可以分为均匀形变 ....和非均匀形变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