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8598 现代管理信息技术

8598 现代管理信息技术

8598 现代管理信息技术
8598 现代管理信息技术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现代管理信息技术课程代码:8598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现代管理信息技术》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管理(电子管理)专业本科段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现代管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在阐述现代化管理、管理决策、信息处理与信息技术及其关系以及计算机辅助管理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文件组织与数据库系统、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决策支持系统、专家数据库系统等内容,进而介绍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办公和商务交易领域内的具体应用如办公自动化、多媒体技术和电子数据交换等。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阐述现代管理信息技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同时,引入大量应用实例;本课程注重借鉴和吸收国内外信息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力求全面反映现代管理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成果。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现代管理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和运筹学等多门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生应理解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在现代管理决策中的重要地位,掌握现代管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运用基本管理信息技术来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具体内容如下:

(1)掌握现代化管理、管理决策,理解信息与数据的概念、特征和分类,掌握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的内涵和特点。

(2)了解计算机辅助管理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的特点和结构模式等。(3)掌握数据文件组织、数据库的概念、数据模型和数据库设计等。

(4)掌握数据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等有关内容。

(5)掌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内容、步骤、方式和基本方法等。

(6)掌握决策支持系统的含义、基本功能、结构模式和开发方法等。

(7)掌握专家数据库系统的含义、结构和模型等。

(8)理解办公自动化和多媒体技术的含义、功能及其应用等。

(9)理解电子数据交换的含义、功能与结构、标准化及其应用等。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现代管理信息技术》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管理(电子管理)专业本科段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本专业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学习此课程应预先学习信息技术导论和管理学等,这些先期课程有助于考生更准确和更快速地理解本课程中涉及的管理类和信息技术类的基本知识,深化对现代管理信息技术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练掌握组织内管理活动的不同层次结构的职责、管理决策的类型以及对决策信息的差异性要求,信息与数据的概念以及信息的特征、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的内涵以及信息处理的内容和特点,掌握现代化管理的内容及相互关系、管理系统以及管理模型的构成要素、信息的作用和管理信息的分类,理解现代管理的职能、系统的含义和特征。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管理活动的层次结构、决策过程的类型、管理活动不同层次对信息的要求、信息的含义、内容与特点、信息与数据的关系、信息处理的含义与特点、信息技术的含义与内容(重点)

识记:(1)管理活动层次结构的划分;(2)管理决策的含义;(3)管理决策的分类;(4)结构化决策的含义;(5)非结构化决策的含义;(6)信息的含义;(7)信息处理的含义;(8)信息技术的含义。

理解:(1)管理活动各层次结构的职责;(2)管理活动层次结构与管理决策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3)管理活动不同层次对决策信息的要求;(4)信息的特点;(5)信息与数据的关系;(6)信息处理的特点;(7)信息处理的内容;(8)信息技术的内容。

应用:(1)根据管理决策的分类判断组织活动的决策类型;(2)分析你所在组织的管理层次。(二)现代化管理的含义、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管理系统与管理模型的构成要素、信息的作用和管理信息的分类(次重点)

识记:(1)现代化管理的含义;(2)管理系统的含义;(3)管理信息的分类

理解:(1)现代化管理的内容;(2)现代化管理内容间的相互关系;(3)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4)管理模型的构成;(5)信息的作用。

应用:构造你所在组织的管理模型。

(三)现代管理的职能、系统的含义和特征(一般)

识记:(1)现代管理的职能;(2)系统的含义。

理解:系统的特征。

应用:根据系统的含义和特征举例说明你所熟悉的不同系统。

第二章计算机辅助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练掌握计算机辅助管理的发展阶段及其相应特征、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的含义、功能、特征及其结构模式,掌握建立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的基本条件,认识不同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计算机辅助管理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的含义、功能与特点、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的结构模式(重点)

识记:(1)计算机辅助管理的发展阶段的划分;(2)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的含义;(3)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的功能

理解:(1)计算机辅助管理各发展阶段的特征;(2)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的特征;(3)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的结构模式:物理组成、决策类型和组织功能

应用:分析计算机辅助管理的发展与硬件、软件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的建立条件(次重点)

理解: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的建立条件

应用:运用已有知识分析你所在组织建立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的条件是否成熟

(三)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介绍(一般)

理解: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实例

应用:举例说明你所熟悉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功能

第三章文件组织与数据库系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文件的含义、分类,了解文件组织的四种方式,掌握数据库的含义和特点,掌握信息不同状态之间的转换关系,熟悉数据库系统的三种数据模型,了解数据库系统的结构,理解数据库的层次结构,掌握关系规范化的含义和关系模式规范化的具体方法,认识数据库设计的含义和具体设计步骤,掌握实体联系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一)文件的含义和分类、文件组织方式、数据库的含义和特点、数据库系统的三种数据模型、数据库的层次结构、实体联系方法(重点)

识记:(1)文件的含义;(2)文件的分类;(3)文件组织方式的划分;(4)数据库的含义;(5)数据库三级模式的划分;(6)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和关系模型的含义;(7)外模式、概念模式和内模式的含义;(8)逻辑数据独立性、物理数据独立性的含义;

理解:(1)逻辑记录和物理记录之间的关系;(2)主文件、事务文件、工作文件、报表文件和后备文件的特点;(3)顺序组织、索引组织、直接存取组织和倒排组织的组织结构;(4)顺序组织、索引组织、直接存取组织和倒排组织的操作方式;(5)Hashing算法的特性;(6)数据库的特点;(7)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主要差别;(8)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和关系模型的特点;(9)外模式、概念模式和内模式的区别;(10)E-R方法的基本思想;(11)构造E-R模型的步骤。

应用:运用E-R图形画出某单位或部门的有关实体间的联系。

(二)信息不同状态的转换、数据库系统的层次结构、数据库设计(次重点)

识记:(1)实体、实体集和属性的含义;(2)数据库系统的构成;(3)数据库系统硬件部分的构成;(4)数据库系统软件部分的构成;(5)数据库设计的含义。

理解:(1)实体间联系的三种类型;(2)数据库设计的主要步骤。

应用:举例说明实体之间的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三种联系。

(三)关系模式的规范化(一般)

识记:(1)关系的规范化;(2)函数依赖的定义

理解:(2)实体属性之间的联系类型;函数依赖与属性关系;(2)关系模式的规范化方法应用:举例说明关系的规范化含义。

第四章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含义、结构、特点以及网络的拓扑结构的含义、数据通信、信号传输方式、调制方式和多路复用的含义以及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掌握局部网络的含义和特点,理解如何选择计算机网络和网络产品。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一)计算机网络的含义、结构和特点、数据通信领域的相关专业术语、信号传输方式、调制方式和多路复用技术、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重点)

识记:(1)计算机网络的含义;(2)网络的拓扑结构的含义;(3)数据通信、通信系统、模拟数据、数字数据、带宽、信道、数据率、信道容量、误码率、调制解调器的含义;(4)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的含义;(5)频分多路复用和时分多路复用的含义;(6)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的含义;(7)开放系统互连模型的结构。

理解:(1)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形式;(2)计算机网络的特点;(3)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

(4)信号传输方式、调制方式和多路复用的区别;(5)开放系统互连模型各层次的功能;(6)开放系统互连模型的操作原理。

应用:举例说明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二)局部网络的含义和特点(次重点)

识记:局部网络的含义;

理解:(1)局部网络的特点;(2)决定局部网络性能的主要因素

应用:列举你身边已建立的局域网络。

(三)网络选择与网络产品(一般)

理解:(1)计算机网络选择所考虑的因素;(2)Novell 网络、Ethernet 网络、Omninet 网络、王安网络和PLAN Series等局域网产品的特点及其主要参数。

应用:介绍某种网络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

第五章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练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含义和特点、信息系统开发的含义、特点和原则、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转换和系统评价的含义和内容,掌握信息系统开发可行性研究的含义、作用和内容、系统调查的目的、内容和方式、计算机系统选型的原则、评价因素和常用的选型方法以及系统调试的方法和内容,理解人员培训的作用和方法以及系统维护的含义、原因和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含义和特点、信息系统开发的含义、特点和原则、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系统分析的含义、内容和方式、结构化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的含义和工作、结构化系统设计、程序设计与调试、系统转换的含义和方式、系统评价的目的和评价指标(重点)

识记:(1)管理信息系统的含义;(2)信息系统开发的含义;(3)信息系统开发阶段的划分;(4)系统分析的含义;(5)系统分析的内容;(6)数据流程图的构成要素;(7)数据字典的含义;(8)数据元素、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逻辑和外部项的含义;(9)新系统逻辑模型设计的工作;(10)系统设计的含义;(11)系统设计阶段的工作内容;(12)数据库存储设计的含义;(13)代码设计的含义;(14)代码分类;(15)系统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16)程序编制的含义;(17)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含义;(18)系统转换的含义;(19)系统转换方式的分类。

理解:(1)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2)信息系统开发的特点;(3)信息系统开发的原则;(4)结构化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的基本思想;(5)结构化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的主要特点;(6)信息系统开发各阶段的工作;(7)原型法的工作流程;(8)原型法的优缺点;(9)系统分析的方式;(10)结构化系统分析的内容;(11)绘制数据流程图的原则;(12)数据字典的内容;(13)需求分析的内容;(14)新系统逻辑模型设计的工作;(15)系统分析说明书的内容;(16)结构化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17)模块的三种属性;(18)代码在系统设计中的作用;(19)代码设计的原则;(20)代码设计步骤;(21)程序编制过程中应考虑的问题;(22)评价程序质量的因素;(23)程序编制过程应遵循的原则;(24)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和多元条件结构的特点;(25)程序调试的主要内容;(26)系统转换方式的优缺点;(27)系统评价目的;(28)系统评价指标。

应用:根据你所熟悉的某一管理部门,描述其管理业务,绘制数据流程图,编制数据字典。

(二)系统开发的方式、信息系统开发的可行性研究含义、作用及内容、现行系统调查的目的、内容及方式、计算机系统选型的原则、评价内容和方法、系统调试的方法和内容(次重

点)

识记:(1)系统开发的方式;(2)信息系统可行性研究的含义;(3)系统分调试的含义;(4);理解:(1)系统开发方式的特点比较;(2)信息系统可行性研究的作用;(3)信息系统可行性分析的内容;(4)系统调查的目的;(5)系统调查内容和方式;(5)计算机系统选型的原则;(6)计算机系统的评价内容;(7)常用的计算机系统选型方法;(8)系统分调试的方法;系统总调试的内容和任务

应用:(1)信息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撰写;(2)计算机系统选型方案报告的撰写;

(三)人员培训的作用和方法、系统维护的含义和内容(一般)

识记:(1)人员的分类;(2)系统维护的含义

理解:(1)人员培训的作用;(2)人员培训的方法;(3)开展系统维护工作的原因;(4)系统维护的主要内容

应用:具体说明你所在组织系统维护的主要内容。

第六章决策支持系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练掌握决策支持系统的含义、特征、功能和结构模式、决策支持系统各部分的功能和三个技术等级间的关系、决策支持系统开发的含义、特点和步骤,掌握决策支持系统的分类和模型管理,了解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决策支持系统的含义、特征和功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功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的含义、特点和步骤(重点)

识记:(1)决策支持系统的含义;(2)决策支持系统的技术等级;(3)决策支持系统开发的含义;(4)ROMC方法的含义。

理解:(1)决策支持系统、EDP和MIS的区别;(2)决策支持系统的特点;(3)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4)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模式;(5)决策支持系统各部分的功能;(6)决策支持系统的三个技术等级之间的关系;(7)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库具有的特点;(8)决策支持系统开发具有的特点;(9)ROMC方法的开发步骤;(10)原型化方法的开发步骤。

应用:说明你所在组织决策支持系统的情况。

(二)决策支持系统的分类、模型管理(次重点)

识记:(1)决策支持系统的分类;(2)模型的含义。

理解:(1)模型表示的三类方式;(2)模型库管理系统的功能。

应用:举例说明如何表示决策模型。

(三)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一般)

理解:(1)MMDSS的系统功能;(2)MMDSS的系统结构;

应用:结合工作实际,构造1个辅助决策模型。

第七章专家数据库系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练掌握专家系统的含义与特点、专家数据库系统的含义、特点、作用和结构以及面向数据和知识的模型,理解专家系统的应用和专家数据库系统的分类,了解物资

进货决策专家数据库系统。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专家系统的含义与特点、专家数据库系统的含义、特点和作用;专家数据库系统的结构、面向数据和知识的模型(重点)

识记:(1)专家系统的含义;(2)知识的类型;(3)知识的表示方法;(4)专家数据库系统的含义。

理解:(1)专家系统的特征;(2)知识的特征;(3)产生式规则的工作原理;(4)产生式规则的优缺点;(5)正向推理和反向推理的比较;(6)专家数据库系统的特征;(7)专家数据库系统的作用;(8)专家数据库系统不同结构模式之间的比较;(9)DKER模型的基本元素;(10)DKER模型的六个基本图形;(11)构造DKER模型的基本步骤;

应用:结合实例分析产生式规则的基本原理。

(二)专家系统的应用领域、专家数据库系统的分类(次重点)

识记:专家数据库系统的分类

理解:专家系统的应用领域

(三)物资进货决策专家数据库系统(一般)

理解:(1)MPDEDS体系结构;(2)MPDEDS系统功能;(3)MPDEDS设计特点;(4)面向数据知识处理的DKER模型。

第八章办公自动化与多媒体技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的产生背景、含义和功能、多媒体技术的含义、构成以及应用领域,掌握办公自动化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了解CEO的基本功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办公自动化的产生背景、含义和功能、多媒体技术的含义、构成及应用领域(重点)识记:(1)办公自动化的含义;(2)多媒体技术的含义。

理解:(1)办公自动化的产生原因;(2)办公自动化的特点;(3)办公自动化的功能;(4)媒体和多媒体的区别;(5)多媒体系统的构成;(6)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

应用:结合你所在组织实际,分析办公自动化系统应具有的功能。

(二)办公自动化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次重点)

识记:(1)硬件系统包括的设备;(2)软件系统包括的内容;

应用:分析你所在组织实施办公自动化的环境是否具备。

(三)CEO介绍(一般)

理解:CEO的基本功能;

第九章电子数据交换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练掌握电子数据交换的含义、特点、工作原理以及标准,理解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框架结构以及应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电子数据交换的含义和工作原理、电子数据交换的标准(重点)

识记:(1)电子数据交换的含义;(2)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分类。

理解:(1)商品贸易电子数据交换的工作原理;(2)电子数据交换的特点;(3)电子数据交换标准化包含的内容。

(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框架结构、应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次重点)

识记: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框架结构

理解:应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需解决的问题

应用:结合实际分析发展EDI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十章案例-计算机辅助物资供应管理系统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某电机厂物资供应管理系统。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理解:某电机厂计算机辅助物资供应管理系统

应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你所在组织现有的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思考欲建立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应具有的功能。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

指定教材:现代管理信息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张金隆、2003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转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作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30%,“理解”为50%,“应用”为2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6、考试采用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六、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

1、系统开发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正确顺序是()。

A 系统调查、可行性研究、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维护和评价

B 系统分析、可行性研究、系统调查、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维护和评价

C 可行性研究、系统调查、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维护和评价

D 可行性研究、系统调查、系统设计、系统安装、系统运行维护和评价、系统再设计

(二)多项选择题

1、按照用途不同,文件的类型可分为()

A 主文件

B 事务文件

C 工作文件

D 报表文件

E 后备文件

(三)名词解释题

1、办公自动化

(四)简答题

1、简析外模式、概念模式和存储模式之间的区别。

(五)论述题

1、试述系统设计的概念和内容。

设备管理系统性能介绍

设备管理系统性能介绍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和分工的精细化,设备的种类、数量越来越多,企业的设备管理出现诸多问题,如:设备采购、管理、保养、维修困难,设备数据信息滞后;填写设备卡片、设备台帐、各种单据的工作人员多,效率差,工作交叉,导致设备管理效率低、质量差;设备管理备品、备件的仓储和使用不科学;现代设备管理技术不能满足未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设备管理系统性能介绍成为企业选型时关注的重点,也逐渐被看作企业信息化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制造企业中对设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设备呈现出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数字化的趋势,设备管理的规范化、高效化成为制造企业生产效益提升的重要途径。本文将重点对设备管理系统介绍进行详细阐述,希望能够为对此有需求的朋友提供参考或帮助。 设备管理系统开发注重实现设备管理的智能化,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及时更新设备档案信息、设备备件检修、备品使用、设备运行状态等,并根据企业设备管理标准指标、参数,实现高效的设备维护、维修、保养、采购、应用等方案的制定,及对设备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高效

管理,保证设备全程处于最佳状态。此外,设备管理系统能够将设备管理责任到岗,任务到人,减少大量重复无用的工作,提升设备综合效率,优化企业的设备资源配置,保证设备能够随时投入生产或使用,提高生产经营的效率。 信息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微电子、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呈现加速发展,设备管理软件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以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为基础,获取设备状态信息,为设备维修提供依据。针对不同的设备故障,系统提供多种维修方式。今后,依托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设备管理系统将实现在线自动监测和故障诊断的一体化管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将成为设备管理系统的主导思想。 河南云工厂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设备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相应的通信设备、办公设备,实现设备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集设备基准信息库、设备日常保养、异常处理、检修维护、维修费用控制、备件跟踪消耗以及固定资产管理于一体,提升设备管理的整体效能,优化设备应用的战略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系统应用信息采集将新装置、新材料和新技术加以优化组合对旧机实施修复,使修复后的旧机接近甚至超过新机的性能,当今,随着电液技术,CAD技术和材料工程技术在设备管理中广泛应用,系统将集成化、智能化对新型设备机械进行管理,缩短设备的更新周期。

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复习题

单选题 1、信息按照地位可分为客观信息和(A ) A、主观信息 B、有用信息 C、工业信息 D、干扰信息 2、信息按照作用可分为有用信息、无用信息和(D ) A、主观信息 B、科技信息 C、工业信息 D、干扰信息 3、信息采集的原则不包括(C) A、准确性 B、目的性 C、客观性 D、完整性 4、信息采集的法不包括(B) A、采购 B、问卷调查 C、索取 D、复制 5、网络信息源按文件组织形式分为自由文本和(C) A、电子报纸 B、动态信息 C、规文本 D、稳定性信息源 6、(D)同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一起被称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 A、遥感技术 B、传输技术 C、处理技术 D、传感技术 7、现代通信技术不包括(A) A、广播技术 B、移动通信技术 C、数据通信技术 D、卫星通信技术 8、计算机网络按拓扑结构分类不包括(B) A、总线网 B、局域网 C、环形网 D、树形网 9、目前最常用的大容量存储设备是(C) A、软磁盘 B、磁带 C、硬磁盘 D、U盘 10、(D)适合大量的文字输入、保持、查阅电子文档需要的个人或单位。 A、语音识别技术 B、网络输入技术 C、键盘输入技术 D、文字识别技术 11、数据库技术研究和管理的对象是(A) A、数据 B、对象 C、文本 D、图像 12、信息管理主要是对(B)进行管理的。 A、企业信息 B、应用信息 C、商务信息 D、公共信息 13、(C)是人们在进行社会与经济活动中所必须的、最基本的和最具有实际价值的信息,是整个社会信息资源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A、企业信息 B、公共信息 C、应用信息 D、政府信息 14、(B)是指对实体资源进行人、财、物、产、供、销有效管理与运作过程中,实体在其部和外部进行信息沟通与联系活动的信息总称。 A、过程信息 B、管理信息 C、资源信息 D、商务信息 15、(A)是指实体运作过程中运行状况和生产情况。 A、过程信息 B、管理信息 C、资源信息 D、商务信息 16、(C)是指实体部与外部聚集的海量知识组成的信息资源。 A、过程信息 B、管理信息 C、资源信息 D、商务信息 17、(D)是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收集、储存起来的信息材料。 A、管理信息 B、生产信息 C、技术信息 D、企业部信息 18、(C)是企业收集来的各种与企业经营活动有关的信息资料。 A、管理信息 B、生产信息 C、企业外部信息 D、企业部信息 19、企业信息管理规划的法中,(A)法抓住主要矛盾,使目标的识别重点突出。 A、关键成功因素(CSF)法 B、企业系统规划(BSP)法 C、战略目标转移(SST)法 D、企业目标转移(BST)法 20、企业信息管理规划的法中,(B)法强调全面分析,通过识别企业过程和对企业过程/数据类的分析得到系统结构。 A、关键成功因素(CSF)法 B、企业系统规划(BSP)法 C、战略目标转移(SST)法 D、企业目标转移(BST)法 21、企业信息管理规划的法中,(C)法识别的目标反映各种人员的要求,并能给出这些要求的分层结构,能够保证目标的全面性。 A、关键成功因素(CSF)法 B、企业系统规划(BSP)法 C、战略目标转移(SST)法 D、企业目标转移(BST)法

现代设备管理方法及内容

现代设备管理方法及内容 一、现代设备管理 现代设备管理是以研究设备一生为对象,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和设备效能最高为目标,动员全员参加,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管理技能,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行动,开展的设备综合管理。 它是一门把技术、经济和管理等综合起来对设备进行全面研究的新兴学料。包括现代设备管理的理论、方法、手段、组织、人才等内容。 二、目标管理 确定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生产经济总目标,再据以确定企业内部单位,各部门的分目标,使企业上下都按规定的目标进行管理,完成目标规定的任务,最终达到总目标。 设备工作的目标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1)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制订管理维修工作目标、使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手段适应经济体制改革。 (2)建立、健全设备的经济技术指标体系及确定计算方式;制订设备部门的岗位责任制,并组织实施,以实现设备管理工作目标。 三、重点设备管理 企业根据自已的生产性质和要求,确定在生产中占重要地性,起

重要作用的设备,并要进行重点检查、重点维修、重点管理和重点预防。 重点设备管理方法的主要内容是: (1)确立重点设备的划分原则和评价标准。 (2)明确重点设备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地位。 (3)制订重点设备的管理方法和维修方式。 (4)建立重点设备的维修保证体系。(包括定期点检、备件供应、操作与维修人员的专业培训等) 四、前期管理 设备前期管理是指从规划到投产这一阶段的全部工作,是设备一生管理中的前半生管理。设备前期管理方法的主要内容是:(1)建立与完善设备的前期管理体制。 (2)运用科学的手段与方法对设备方案的构思、调研、论证和决策,自制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外购。 设备的采购、订购;设备安装、调试、效益分析、评价、信息反馈等展开工作,以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五、设备的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 设备的状态监测是运用人工或专门的仪器工具,按规定的监测点,进行间断或连续的监测,掌握设备异常的征状和劣化程度。 设备的诊断技术简称MEDT,其含义是对设备状态参数定量地检测和诊断,预测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如果存在异常,则对其原因、部位、危险程度等进行识别和评价,

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1

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形考 -0001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共35题,共7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2分) 计算机网络得目标就是实现( )。 A、文献检索 B、信息传输 C、资源共享 D、数据处理 2、(2分) 一幅640*480得256色图像所需得存储空间约为:( )。 A、300B B、300KB C、300GB D、300MB WE0l0hR。 3、(2分) 对于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得就是( )。 A、信息本身就是一些有形物质,如人得名字、报纸新闻、上课

铃声等 B、信息必须以某种记录形式表示出来,如语言、文字、符号、声音等 C、信息必须寄存在某种传播媒体之中,如纸张、声波等 D、信息在计算机中就是以二进制形式存储与处理zBO2LtD。 4、(2分) ( )就是最基本得不可分得数据单位,也就是文件中可使用得数据得最小单位,它通常由一个或多个数字位或字节组成,每一数据项由一名字来标识,并可取一个值。 A、数据项 B、记录 C、文件 D、元组bPc0p8N。 5、(2分) 下列关于网络协议说法正确得就是( )。 A、网络使用者之间得口头协定 B、通信协议就是通信双方共同遵守得规则或约定 C、所有网络都采用相同得通信协议 D、两台计算机如果不使用同一种语言,则它们之间就不能通信UBVtiIg。 6、(2分) CPU得中文名称就是( )。 A、中央处理器

B、外(内)存储器 C、微机系统 D、微处理器 7、(2分) 可以随时写入与读出内容得存储器就是( )。 A、ROM B、RAM C、CD-ROM D、所有存储器 8、(2分) ( )就是指用计算机帮助教师进行教学或用计算机进行教学得广阔应用领域。 A、CAI B、CAD C、CAM D、CAT099syBl。 9、(2分) ( )就是每单位时间传输比特位得量度标准。 A、比特率 B、带宽 C、调制 D、解调

设备管理系统功能介绍

设备的管理工作一直是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车间设备档案不健全,对设备的运行周期不能及时了解,设备维修计划不能及时实施,其二是设备故障的诊断不及时,造成设备得不到预防修理,以上原因是导致设备使用周期短的一个根本性原因,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如:过度运行设备,维修水平不过关,粗暴对待设备等等都是导致设备运行周期达不到预期的原因。 设备管理的新潮流——全系统,全效率,全员参与 全系统是指:设备寿命周期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研究与管理,做到智能化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生命周期,加强设备的使用率。全效率是指:设备的综合效率。全员参与:设备管理有关的人员和部门都要参与,加强设备定期管理意识 实现设备的全系统管理推荐:设备管理系统 重庆六业科技根据长期的市场调研,总结各大工厂、国企、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设备管理出现的问题,自主研发的设备管理系统,具有设备文档的管理,设备缺陷分析及事故管理,维修计划排程和成本核算,预防性维修以及统计报表等功能,是目前企事业设备管理最好的帮手。 设备管理系统有什么功能: 设备资产及技术管理:建立设备信息库,实现设备前期的选型、采购、安装测试、转固;设备转固后的移装、封存、启封、闲置、租赁、转让、报废,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技术状态、维护、保养、润滑情况记录。 设备文档管理:设备相关档案的登录、整理以及与设备的挂接。 设备缺陷及事故管理:设备缺陷报告、跟踪、统计,设备紧急事故处理。 预防性维修:以可靠性技术为基础的定期维修、维护,维修计划分解,自动生成预防性维修工作单。 维修计划排程:根据日程表中设备运行记录和维修人员工作记录,编制整体维修、维护任务进度的安排计划,根据任务的优先级和维修人员工种情况来确定维修工人。工单的生成与跟踪:对自动生成的预防性、预测性维修工单和手工录入的请求工单,进行人员、备件、工具、工作步骤、工作进度等的计划、审批、执行、检查、完工报告,跟踪工单状态。 备品、备件管理:建立备件台帐,编制备件计划,处理备件日常库存事务(接受、发料、移动、盘点等),根据备件最小库存量或备件重订货点自动生成采购计划,跟踪备件与设备的关系。 维修成本核算:凭借工作单上人员时间、所耗物料、工具和服务等信息,汇总维修、维护任务成本,进行实际成本与预算的分析比较。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章:系统简介 此套系统是一套基于成本分析的计算机资产与设备全面质量维修管理软件,该系统为任何规模的作业提供经济快捷的维修管理; 此套系统结合了国外先进的计算机设备维修与资产管理思路,采用三层系统开发模式以及开放式系统体系结构,易于用户进行二次开发与修改;此套系统全面支持Internet、Intranet,为用户提供先进、功能强大、实用、易用、美观的MIS管理系统!它既能独立存在于MIS管理体系中,又能同ERP 中的供应链(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生产制造管理,工程技术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数据管理(PDM),品质管理,人力资源系统管理,财务管理等子系统全面集成。 设备管理系统支持WEB查询:设备管理部门可以很方便地通过BOM查询设备的零配件资料,在库存管理系统的支持下,根据维护计划,按照一定的采购方案采购所需要的零部件,满足维护与维修的需要;对设备检测仪表资料、设备设计图资料、设备参考文件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可以方便维修人员的在线查询。

自我服务也体现在设备管理中。虽然生产设备是从国外引进的,但初来乍到者可以根据设备的技术文档(设备检测仪表资料、设备设计图资料,设备参考文件,设备维修中的典型案例等)在线查询,快速找出问题的症结,无须反复地从外面聘请专家解决问题,从而节省维修时间,节约成本;除此之外通过相关资料的学习,还可以针对自己产品的特点来改造设备,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增加企业效益;操作工人的自我培训可以减少误操作带来的紧急维修申请工作单,减少人为的生产计划延误和生产成本增加。 由于某种原因,例如由于操作工人误操作,产生一项紧急维修申请工作单,在这个系统中可以直接快速地给予反应,相关维修资源与审批程序能及时到位,责任事故能准确分析,事故报告准确属实,同时可以提醒以后的操作工人免于再次的误操作,从而防止意外的停工事件;维修人员借助设备维护系统,可以按每项维修申请单的紧急程度安排计划,从被动性维修进入预防性维护。 设备管理部门还需要管理预防/状态性维修工作,准确的数据存储和计算,易损配件的更换或维修恰好在需要之前,确定设备最佳维护点和报废点,制定设备维修计划;整理设备维修记录,对设备维修成本进行统计,在需要的时候将统计信息提交人事,财务或工程技术等相关负责部门;对停机/故障性维护管理,维护工作排程,维修工作报告管理,项目性维修,维修计划,维修资料记录,维修资料统计信

现代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概况及应用

现代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概况及其应用 摘要:随着现代工业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手工设备管理出现了效率低下、不准确、保密性差的问题,经常出现设备的丢失和设备账目混乱的情况,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冗余,这对于设备的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使用计算机对企业设备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尤其实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势下,机构改革、人员精简,采用现代化的设备管理方法与技术手段,已成为设备管理克服困难,适应企业管理要求的重要任务之一。其中运用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现代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水平,其先进性和实用性也在实践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关键词:设备管理信息化、动车检修设备管理、应用与展望 一、设备管理与信息化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设备总数逐渐增加,传统的手工设备管理出现了效率低下、不准确、保密性差的问题,经常出现设备的丢失和设备账目混乱的情况,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设备的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手工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规模和管理水平的需求。且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的大量工业技术装备,目前已经进入故障高发期,对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生产成本、节能与环保、一线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等,都产生着重要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客观上要求企业积极推进设备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改善与提高设备管理与维修的技术水平。 现代工业装备的高技术特性以及企业的网络化、全球化、数字化趋势,使基于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管理,越来越成为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的设备管理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甚至是只有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才能进行,新近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先进管理模式,都依赖于信息技术提供的强大的数据采集能力、事务处理能力和联机分析能力,没有信息技术这一先进的技术手段,就无法推进先进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使用计算机对企业设备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的重要途径。因此开发一套企业设备管理系统,协助企业更好的管理固定资产,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一环。

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整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整合 【摘要】 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是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实现二者的有效整合是形势所趋。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信息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信息管理工作效率。在信息管理逐步实现计算化的过程中,极大地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参与,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进而提升信息管理工作质量。 引言 近年来,计算机应用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迅速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的信息管理工作中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有效整合,提高了信息管理的机械化程度,简化了工作人员工作,提高了工作人员效率,在减少人为操作的前提下,提高了工作的准确度,有利于确保信息管理工作质量。在信息时代,信息的种类和内容日益丰富,信息来源越来越广泛,这就对信息管理人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掌握更广泛的信息获取渠道,并充分利用所获得的信息服务于日常工作,成为信息管理工作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有效整合,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信息管理中应用的作用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面对冗杂的信息,如何利用更便捷的方法快速获取自己

需要的信息,是信息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攻克的难题。目前,越来越多行业的信息管理工作人员将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到自己日常的信息管理工作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毋庸置疑,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在信息管理工作中应用,为信息管理工作实现计算化提供了技术支持,为信息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信息管理技术在医疗、路面工程、建筑管理等各类企业中的应用,都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计算机技术应用以其便利性、快捷性等优良特性迅速被广大信息管理工作人员采纳。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能够使信息管理工作和效率实现质的飞越,促进信息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的分析研究表明,计算机技术在各行业的信息管理工作中的应用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得到了广大信息管理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一方面,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有助于简化信息管理工作人员繁重的工作,为企业节省人力资源,降低信息管理成本,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在信息管理工作中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确保信息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并提高了信息管理工作的准确率。随着我国经济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的种类和数量增长速度飞快,增加了信息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此时,信息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能够与时俱进,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应用方法,积极在工作中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提高日常信息管理工作效率,逐步提升自身信息管理水平。新形势下,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是时代发展

企业设备信息管理系统

软件开发课程设计报告课题:企业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需求分析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系统设计 ................................................................................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数据库设计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系统测试(运行界面) ........................................................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小结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七、程序源代码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仪器设备管理水平不是很高。大多数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是仪器设备采购进来以后,将仪器设备的基本情况和相关信息登记存档,然后将档案存档。以后档案基本就没人维护,如仪器设备位置变迁、检修情况、仪器设备当前运行状态等信息根本不会体现在仪器设备台帐上,即仪器设备跟踪信息不能及时体现在仪器设备档案上。某些使用仪器设备管理系统的单位,对仪器设备的跟踪信息即使能体现在仪器设备档案上,但仪器设备的缺陷处理及仪器设备缺陷等功能没有实施。整个仪器设备管理信息化仍处于较低水平。 本次课程设计就是为了方便仪器设备进行统计及管理工作,将管理任务分成小块,落实到个人并能随时查询仪器设备当前情况和历史情况,对仪器设备的可靠性分析有直接作用,使管理人员从手工计算、统计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二、需求分析 本系统功能主要设计了对设备的管理,主要完成简单的对设备数据库增删查改。对于支持该系统的数据库,建立了5张表,分别是设备表、设备借出情况表、可用设备情况表、设备维修情况表和员工表。这对每一项功能,都有必要的驱动信息和功能上的约束。以设备表为例,设备管理分为四部分:添加设备,删除设备,浏览设备,查询设备。添加设备时应该能对一些有限制的信息做好正确的检查,录入的设备信息应包括设备编号、设备名称、品牌、购买时间、生产时间,并且在信息输入时应及时对信息的合法性进行检查;删除设备可以根据输入设备的名称进行删除;查询设备主要是对具有相关特征的设备信息进行查找;浏览设备是按照管理员的要求将用户所需的数据抽取出来自动生成报表,该项功能应该能够合理的抽取所需的信息集合,全面合理提供用户所需的数据。 本系统的功能层次图:

现代设备管理的新趋势与信息化

现代设备管理的新趋势与信息化 摘要从设备管理的发展历史出发,结合现代机械制造、设备故障检测、可靠性 工程以及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时代要求,对设备管理的趋势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设备管理科学化的发展方向。此外,基于设备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根据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的要求,在《中国设备工程》杂志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将以EAM 为基础,详细介绍设备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国内外发展动态、EAM 在企业设备资产管理、运行管理、维修管理、备件管理等主要工作领域的计算机模型和实现方法,以及建立设备资产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实施策略与投资效益评估方法。希望本文的介绍,能起到为企业推进设备资产管理信息化工作,提供计算机技术、管理方法、实施策略的支持与指导作用。 关键词设备管理信息化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预知维修 设备管理信息化已经由早期的以维护和维修为主的模式(CMMS及PMIS),向现代的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系统EAM (Enterprise AssetManagement)发展。一个优秀的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系统,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强大的数字化管理技术,结合先进的设备管理思想和方法,优化设备资产管理流程,形成动态的设备管理工作平台,利用对设备资产管理信息流与工作流的控制,使企业更有效地配置包括设备资产在内的有形资产,提高生产设备的可利用率及可靠性,控制维护及修理费用,延长设备寿命周期,满足先进生产设备对现代生产组织保障的要求。 随着工业化、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机械制造、自动控制、可靠性工程及管理科学出现了新的突破,使现代设备的科学管理出现了新的趋势,把握这一新趋势,对于加强我国设备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一新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设备管理信息化趋势 管理信息化是以发达的信息技术和发达的信息设备为物质基础对管理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使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全面融合,实现管理过程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全过程。现代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应该是以丰富、发达的全面管理信息为基础,通过先进的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及网络技术设备,充分利用社会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业务为设备管理服务。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 设备管理信息化趋势的实质是对设备实施全面的信息管理,主要表现在: 1. 设备投资评价的信息化 企业在投资决策时,一定要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评价,设备管理的信息化为设备的投资评价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的途径。通过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获得投资多方案决策所需的统计信息及技术经济分析信息,为设备投资提供全面、客观的依据,从而保证设备投资决策的科学化。 2. 设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的信息化由于设备使用效益的评价工作量过于庞大,很多企业都不做这方面的工作。 设备信息系统的构建,可以积累设备使用的有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的信息,利用计算机能够短时间内对大量信息进行处理,提高设备效益评价的效率,为设备的有效运行提供科学的监控手段。

专业技术人员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考试资料题1Word版

专业技术人员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资料题 一、单选题 1、在信息管理中,信息主管(CIO)的工作重点是()。 正确答案:B、技术与信息的开发利用" 2、做出最优选择所需要的知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积累起来的,并且是一个必须不断更新、补充()的过程。 正确答案:C、流量和存量" 3、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管理重心有差异,其中()一种全新的组织管理模式,重点关注如何让信息和知识的价值和利用最大化,使人力资源不断得到信息补给并生产出更多高质量的知识。 正确答案:B、知识管理" 4、褚峻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企业内部的知识进行组织和管理,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二是对隐性知识的开发与管理。 正确答案:B、显性知识的开发" 5、乌家培教授认为,“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是信息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是将信息转换为知识,并用知识提高特定组织的()。 正确答案:C、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6、()是为解决社会信息现象的复杂多样性和社会信息的无序性与人类需求的特定性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 正确答案:B、信息管理"

7、下列现象不是五官感知信息为() 答案:C、电波" 8、知识资本的构成的主要观点,本文将知识资本的构成分为市场资本、知识产权资本、()、基础结构资本等四部分。 正确答案:A、人力资本" 9、国外企业近年来新设的一个职位()它是企业内部负责知识管理的高级行政官员,其工作是确保企业最重要的资产——知识发挥最大的效益。 正确答案:A、知识主管" 10、由于()是一种主体形式的经济成分,它们发展必将会导致社会运行的信息化。 正确答案:C、信息经济" 二、多选题 11、Beckman(1997)知识是人类对数据及信息的一种逻辑推理(reasoning),它可以提升人类的()及学习的绩效。此观点强调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其指导决策与行为的用途。正确答案:A、工作"B、决策"C、问题解决" 12、斯维比认为企业的知识资本由()构成。 正确答案:A、雇员能力"C、外部结构"D、内部结构" 13、专业技术人员学习知识管理有助于专业技术人员系统管理自己的已有知识,并()为企业盈利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提高自己在企业和社会上的竞争力。

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专业 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l.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 3.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 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5.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生产与运作管理、组织战略与行为学、管理学原理、应用数理统计、运筹学、计算机系统与系统软件、数据结构与数据库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程序设计实习、管理软件实习、毕业设计等。一般安排18周,其中毕业设计不少于12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相近专业:管理科学工程管理体育产业管理资产评估 什么样的一门学科-对信息进行分类、管理、以及研究如何应用的科学 这个专业主要是研究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俗地讲,就是从信息中发掘财富。现代社会正是信息化社会,大量纷繁的信息

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doc

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 摘要:计算机早已普及应用于各行各业,信息管理领域亦是如此,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同信息管理工作相整合存在极大的便利性,本文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就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加以分析,以期为深化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整合的认识,强化信息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建言献策。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管理;整合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整合的优势所在 其一强化信息管理的效率,身处于高速发达的信息化社会,信息数据海量庞杂,这给信息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带来极大的负担,先进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有效引入,可以助推信息管理走向科学化、体系化,信息管理日常事宜更为便捷,工作速率得以全面强化。其二信息管理工作质量的加强,二者的整合于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信息管理的精准性和稳定性和安全性,数据库以及信息管理体系繁荣构建有助于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有效避免了以往信息传输历程中容易出现的偏差、遗漏问题,进而促进信息管理不断走向高质化。其三信息获取渠道的扩充,二者的整合,有效扩充了信息管理人员获取各项信息数据的途径,不但可以从以往固有的途径搜寻信息,也可以利用拥有海量资源数据的网络资源库搜索所需的信息素材,但需强调的一点是,利用网络搜寻信息时必须要谨慎细致,确保信息的完善性、无误性和安全性[1]。其四信息保存、更新事宜更为便捷,二者的有机整合将全部信息统一成数据化形式,数据形式的信息保存、补充、更新操作更为简单便捷,用户只需通过相应的操作软件等计算机工具便可及时、有效地做好各项操作。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整合的方式 (一)信息化管理观念的培养 深入强化信息管理观念是促成计算机同信息管理有效整合的先决基础,现今时代处在一个互联网科技高速发达的信息化时代,大众的日常生活被庞杂繁复的信息所填满,如果想于日趋激烈的行业争夺中抢占一隅之地,促进自身的长效发展,便需及时得到业界最新最及时的讯息。所以,首先便要从源头观念处着手,逐步强化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观念,并适时了解计算机应用技术同信息管理的最新发展态势,引入最新技术,方能够助力信息管理品质的稳步提升。 (二)注意信息质量的强化 计算技术的运用可以助力信息质量的不断强化,在搜集信息过程中,时常有一些重复、不严谨的信息,此时便可以借助计算机应用技术加以处理和解析,将有用、有效的信息规分出来。使用各种终端开展数据信息的搜集,经由分层归类处理后,将最终整理得到的信息供以给相关人员使用,利用这种方式得到的信息一来精准性得到保障,二来也更具针对性,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信息诉求,信息的运用率有效提升,也助推工作进程的加快。总之,想要获取更丰富的有效信息,不断强化信息质量,便需构建起全面高效的信息库系统,用于信息的管理事宜,囊含对不同类别信息的分类和整合工作等等,构建一条系统化的信息处理链带,此外还需落实好信息管理的诸多运算事宜,根据标准的差异性拟定与之对应的规章条例,敦促管理人员强化专业素养。 (三)进一步完善库存信息 信息质量能不能得到有效强化,信息管理系统能不能真正凸显其本有优势,与之直接相关的因素便是库存信息系统,如果想

设备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设备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DONGFANG COLLEGE,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课程名 软件工程课程实习 称: 题目名 设备管理系统 称: 系 计算机科学系 别: 年级专 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业: 学 号: 姓 沈鑫张涛 名: 任课教 陈维默 师:

年9 月26 日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设备管理系统概述 (5) 1.1系统概述 (5) 1.2选题背景 (5) 1.3系统设计的目标 (5) 1.4系统设计思想 (6) 2.可行性研究 (7) 2.1技术可行性 (7) 2.2经济可行性 (7) 2.3操作可行性 (8) 3.软、硬件配置及结构 (9) 3.1硬件配置 (9) 3.2 软件配置 (9) 4.设计方法 (9) 5.系统结构 (10) 5.1B/S模式简介 (10) 5.2B/S模式的优点 (10)

摘要 设备管理系统为企事业单位设备管理者提供方便可靠的设备管理,统计的工具。其强大的功能和充分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极大的用户的日常工作,让人们感受到烦杂的设备管理也能够变得这么简单轻松。本课题是研究并开发一款基于WEB的设备管理软件,充分利用网络化平台,基于B/S 模式,利用.Net框架及其提供的各种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建立完整性强、安全性好的数据库,开发出功能完备,易使用的应用程序。其开发内容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经过调试、编译与实现,该程序界面友好、程序设计风格朴素,使用起来美观大方、方便易用。特别是系统的“记录管理”的功能极大的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并以快速、准确等优点取代人工操作,提高了设备效率。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课题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姓名 学科专业计算机网络 指导教师 学号12 日期: 2004年5月

目录 前言―――――――――――――――――――――――摘要―――――――――――――――――――――――第一章系统需求分析 第二章系统设计 2.1系统方案确定 2.2系统功能实现 第三章怎样开发一个人事工资管理系统? 3.1 编程环境的选择 3.2 关系型数据库的实现 3.3 二者的结合(DBA) 第四章Visual basic下的控件所实现的功能 4.1实现菜单选项 4.2实现工具栏 4.3帮助 第五章系统总体规划 5.1 系统功能 5.2 流程图 第六章系统具体实现 6.1 用户界面的实现 6.2 数据库的实现 第七章结束语 第八章主要参考文献 第九章程序源代码、各功能模块的程序流程图

--------------前言--------------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企事业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企事业单位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设备的信息,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本论文主要介绍的是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个设计过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于各大领域,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固定管理系统亦是如此。以往设备员由于缺乏适当的软件而给其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本论文所介绍的便是一个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以方便在设备安排和设备管理信息上的工作任务。 该系统适用于普通设备的管理,在使用上力求操作容易,界面美观,另外,本系统具有较高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可能在以后需要的时候进行软件升级。 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严格遵循软件工程的要求,做到模块化分析、模块化设计和代码编写的模块化。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设备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设备管理信息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 --------------摘要--------------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 经过分析,我们使用MICROSOFT公司的VISUAL BASIC开发工具,利用其提供的各种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尤其是数据窗口这一能方便而简洁操纵数据库的智能化对象,首先在短时间内建立系统应用原型,然后,对初始原型系统进行需求迭代,不断修正和改进,直到形成用户满意的可行系统。 整个系统从符合操作简便、界面友好、灵活、实用、安全的要求出发,完成设备管理信息的全过程,包括每一物品,例如办公设备、家具、计算机及其他有价值的设备分配一个唯一的物品编码,并根据此编码在计算机中建立设备信息库,对设备的新增、领用、折旧等进行管理,使管理人员可对设备的流向进行跟踪,随时掌握设备的现状及公司雇员领用设备情况,减少设备丢失现象,解决查找、盘点困难等问题,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因此,开发这样一套管理软件成为很有必要的事情,在下面的各章中我们将以开发一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为例,谈谈其开发过程和所涉及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企业要想不断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并且在预期的时间内收回所投资金和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就要加强设备管理信息。设备管理信息的主要内容有: ?设备日常管理 ?设备使用效率管理 ?设备投资规模变动的边际收入与边际成本分析 ?设备折旧管理 论文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的开发背景,所要完成的功能和开发的过程。重点的说明了系统设计的重点、设计思想、难点技术和解决方案。 关键字:Visual Basic6.0,控件、窗体、数据库,设备管理信息 第一章. 系统需求分析 1.1现行业务系统描述 设备管理信息对每个企业单位都是十分重要的工作,设备管理信息的好,可以使设备发挥最大效益,

现代信息管理系统

现代信息管理系统 第一章 1,信息:反应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和变化,可以通讯的知识。 A,信息在客观上可以反应呢某一客观事物的现实情况 B,信息在主观上市可以接受的、利用的、并能够指导我们的行动。 2,信息的分类: A,自然信息:是自然界的事物及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表征 B,人工信息:人们依据物质运动,利用一定手段,人为地进行表征和描述。 C,综合信息:在人类社会中,自然信息和人工信息的集成。 3,信息与数据,知识,的区别: A,信息是数据加工的结果,是对数据的解释。 B,数据是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和文字,是指客观属性的值。数据解释后才能成为信息,而信息则是数据的含义,更直接明确的反应客观事物 的本质。 C,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的主观世界对于客观世界的概括和如实反映,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是一种特定的人类信息。 4,信息的基本特征:信息的客观性(是信息的中心价值),信息的共享性(具有无限性),信息的价值性(具有后验性),信息的时效性(信息的使用价值与其所提供的时间成反比),信息的无限性(a,客体产生信息具有无限性b,主体利用信息的能力具有无限性) 5,管理信息:管理信息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收集的数据经过加工处理、给予分析解释、明确定义后,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注:把处理的结果称为管理信息,对于处理过程所需的输入资料,称为数据) 6,管理信息的分类: A,按信息稳定性分类: 固定信息(相对稳定,可重复使用,不发生质的变化,约占75%) 流动信息(又称作业统计信息,反映生产经营活动中实际进程和实际状态,不断更新,时间性强,一次性) B,按决策层次分类: 战略信息:提供给企业高级管理者,供战略决策使用。来自企业外部,信息量小,信息处理方法艺术性强,非规范化。 战术信息:提供给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供完成大量计划编制、资金周转、资源分配等。来自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综合性,具体性。 业务信息:提供给企业基层管理人员,供执行已制定的计划,组织生产和服务活动使用。定期重复进行,信息量大,规范化。 7,管理信息的特点: 原始数据来源的离散性 信息资源的非消耗性,一经收集就可多次使用,共享并不影响其本身的内容信息处理方法的多样性:逻辑处理和算术运算 信息量大 信息的发生、加工和应用在时间、空间上的不一致性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个新名词,也是一个新的专业(1998年设立的专业),目前国内有北京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开设了该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目录 21世纪是信息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领域应用广泛,网络经济的发展对电子商务、金融工程等人才的需求势必增加,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的发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的人才将受到人才市场的青睐。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IT企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压力,这些企业不仅需要计算机软、硬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通信工程师,更需要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型开发和管理人才,以便进行企业事业和部门的应用系统的开发、维护,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进入新世纪,我国开始了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奋斗历程,国家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举措,提出了我国国家信息化宏伟蓝图。对于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进程,应该而且必须有强有力的学科支持,以便培养数以千万计、几千万计的管理人才、IT人才及其综合型的复合人才。 就业前景 毕业后可报考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国家和省市各级信息产业、财政和金融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管理的关系日渐紧密,也日趋融合,信息和信息技术已经并将进一步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以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开发与管理,信息产业管理,系统仿真与知识管理等内容为主的该研究方向一直是重点研究领域,而且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研究方向近年来除了在原有领域继续开展研究外,加强了对电子商务和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研究。 工作领域 主要到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工作。据最新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统计分析,不同行业单位,不同省市地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有所不同,下面就是有关详情: 1.机关单位接受本科毕业生数量最多的10种专业是: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侦察学、英语、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汉语言文学、交通运输、刑事科学技术、会计学等。 2.科研设计单位接受毕业生最多的10种专业是: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热能与动力工程。 3.高等学校接受本科毕业生专业最多的10个专业是: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体育教育、法学、临床医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设计制造极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思想政治教育、会计学。 4.医疗卫生单位接受本科毕业生最多的10种专业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口腔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中医学、麻醉学、医学影象学、公共事业管理。 5.金融单位接受本科毕业生最多的10种专业是:金融学、会计学、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财政学、英语。(注:高校除个别专业如:英语、数学、计算机等热门专业外,已不接收本科学历学生。) 毕业去向 毕业生可在银行业、服务业、证券业、图书馆、学校、机关等担任计算机工程助理师。主要从事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负责管理信息领域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使用和管理工作;大型数据库数据管理员,在信息管理领域内负责大型数据库的系统管理、安全管理和性能管理工作;网站,在工程师的指导下,负责网站的日常维护工作;计算机高级文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