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白藜芦醇抗肺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_吴淑莲_荣福

白藜芦醇抗肺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_吴淑莲_荣福

白藜芦醇抗肺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_吴淑莲_荣福
白藜芦醇抗肺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_吴淑莲_荣福

①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广东 湛江 524000②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通信作者:荣福

白藜芦醇抗肺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吴淑莲① 荣福②

【摘要】 综述近5年来白藜芦醇抗肺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结果显示,白藜芦醇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肺癌细胞侵袭与转移、抑制血管生长因子、调节MicroRNA 的水平、抗氧化及辅助化疗药物等达到抗肺癌作用。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肺癌; 研究进展

Antitumor Mechanisms of Resveratrol in Lung Cancer/WU Shu-lian,RONG Fu.//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4):131-134

【Abstract】 Advances in antitumor mechanisms of resveratrol in lung cancer in the recent 5 years were summari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esveratrol could induce cell apoptosis and suppress lung cancer invasion and metastasis.Moreover,Resveratrol could 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to inhibit the growth of lung cancer.The antitumor effect of Resveratrol can be achieved by antioxidation,and by regulating the level of MicroRNA and assisting the chemotherapy drugs. 【Key words】 Resveratrol; Lung cancer; Advance

First-author ’s address:Postgraduate Academy of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Zhanjiang 524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4.035

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又称为芪三酚,是一种天然多酚类物质, 1940年首次从毛叶藜芦的根部中分离得到的,分子式为C 14H 12O 3,其化学名称为反式-3,4,5-1,2二苯乙烯,广泛存在于葡萄、虎杖、花生中。早期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具有抗炎、抗菌、平喘、保护心肌,抗血小板凝集、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此外,白藜芦醇对多种肿瘤有显著的抗肿瘤效应,如肝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近年来多项研究证明,白藜芦醇对多种肺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增殖的作用。本文对白藜芦醇的抗肺癌的具体作用机制综述如下。1 白藜芦醇诱导肺癌细胞凋亡

研究发现白藜芦醇可通过多种机制诱导肺癌凋亡。Wang 等[1]发现在肺腺癌A549细胞中,白藜芦醇能有效诱导A549细胞凋亡,以25 μmol/L 和200 μmol/L 白藜芦醇作用24 h 后,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2.4%和89.7%。该研究通过DAPI 染色观察到,用药组见凋亡细胞的核分裂像明显,细胞核边缘不规侧,细胞核碎片增多,而对照组细胞核完整,药物浓度越高,该现象越明显。此外,进一步研究

发现,白藜芦醇可上调p53、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同时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也有研究表明,以白藜芦醇处理肺腺癌A549细胞后,线粒体电位显著下降,且细胞周期阻滞于G2期和S 期,从而诱导凋亡[2]。Zhang 等[3]发现白藜芦醇在肺腺癌A549细胞中,可有诱导凋亡与自噬的作用,p62在细胞自噬向细胞凋亡转变过程中起连接作用,p62通过抑制Fas/Cav-1复合物的形成抑制凋亡,但白藜芦醇诱导的自噬性p62降解可促进Fas/Cav-1复合物的形成,这可激活caspase-8并介导Beclin-1裂解,导致Beclin-1 C 末端片段易位至线粒体,启动细胞凋亡。白藜芦醇可抑制人多药耐药细胞SPC-A-1/CDDP 的增殖,降低多种化疗药物的IC50值,如顺铂、吉非替尼、紫杉醇,其机制与白藜芦醇下调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 的表达有关[4]。白藜芦醇可通过降低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抑制凋亡蛋白的表达水平诱导凋亡的发生。白藜芦醇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还包括抑制NF-κB mRNA 和蛋白的表达[5]。NF-κB 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细胞内的转录因子,具有高度保守的特性,可调控多种基因的表达,从而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细胞的增殖分化、细胞凋亡等生理过程,而且肿瘤的发生发展与NF-κB 的活性密切相关。然而,也有研究发现白藜芦醇通过降

低细胞内活性氧、p53水平以及升高Bcl-2水平对LPS所诱导的人肺泡上皮细胞A549凋亡起到保护作用[6]。

2 白藜芦醇抑制肺癌侵袭和转移

肺癌细胞迁徙和侵袭是肺癌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白藜芦醇通过抑制p65核转位至NF-κB的活性受到抑制,从而抑制NF-κB介导的MMP-9的转录而抑制NCI-H446细胞侵袭迁移的作用[7]。MMP-9基因的转录水平受上游启动序列的调控,如NF-κB、SP-1等,其中NF-κB是MMP-9最重要的上游调控原件,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陈海霞等[8]发现,白藜芦醇可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的黏附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下调与MMP-2蛋白表达及上调TIMP-2蛋白表达有关。白藜芦醇可抑制血红素加氧酶-1(HO-1),使肺癌A549细胞内MMP-2、MMP-9的表达降低,从而降低肺癌A549细胞的侵袭力[9]。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即上皮间质转化,指上皮细胞在形态学上发生向间充质细胞表型的转变并获得迁移的能力。有研究发现,在肺癌A549细胞中,白藜芦醇可通过增加上皮表型标志物E-cadherin的表达和抑制间质表型标记物纤连蛋白和波形蛋白的表达抑制TGF-β1诱导的EMT ,从而抑制肺癌的侵袭与转移[10]。白藜芦醇可下调肺癌A549细胞与肺癌95D细胞中趋化因子受体CCR7的表达参与其抑制肺癌细胞转移的过程[11]。

3 抑制肿瘤组织新生血管的生成

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受到多种血管生长因子的调节,VEGF是目前已知较为重要一种促血管生长因子,近年研究发现,VEGF可特异性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增殖和迁移,诱导微血管形成。微血管密度是反映肿瘤血管形成的重要指标之一,常用于血管抑制药物的疗效评价。研究发现,白藜芦醇可通过下调VEGF表达及降低微血管密度而抑制肺癌组织内血管形成[12]。

4 MicroRNA在白藜芦醇抗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MicroRNA(miRNA)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的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主要参与转录后基因表达调控,与肺癌密切相关。韩志远等[13]发现,白藜芦醇通过上调miRNA-622的表达抑制H460细胞的生长。miRNA-200c的表达可提高肺癌H460细胞对白藜芦醇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其靶向调节RECK基因有关[14]。Reversion-inducing cystein-rich protein with kazal motifs(RECK),

即反转录富含半胱氨酸蛋白,是一种与内激网应急相关的蛋白。在该研究中发现,转染miR-200c后,白藜芦醇可进一步提高肺癌细胞RECK的表达,激活内激网应激和JNK信号通路,进一步加强其抗肺癌作用[15]。

5 白藜芦醇抑制肺癌细胞增殖的其他机制

白藜芦醇可通过活性氧(ROS)介导的DNA损伤而诱导肺癌细胞的早衰[16]。白藜芦醇对A549细胞具有放射增敏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survivin 蛋白表达有关[17]。此外,Liao等[18]发现,白藜芦醇可提高非小细胞肺癌NCL-H838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机制与NF-κB的抑制和细胞周期S期的阻滞有关。有研究发现,白藜芦醇能抑制实验动物体内肺癌瘤块的生长,可上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降低肿瘤细胞内的丙二醛(MDA)含量及活性氧(ROS)含量,其抗氧化作用是其抗肺癌的机制之一[19]。白藜芦醇可通过靶向EGFR和c-Met 信号传导通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生长[20]。白藜芦醇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可能通过靶向调节Akt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己糖激酶Ⅱ介导的糖酵解,从而起抗肺癌作用[21]。此外,白藜芦醇可调节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氧化还原代谢和细胞增殖相关基因的mRNA转录[22]。杨凯等通过研究发现,白藜芦醇可能通过抑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表达抑制小鼠Lewis肺癌的生长[23]。白藜芦醇可有效抑制IGF-Ⅰ介导的A549肺癌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白藜芦醇降低A549肺癌细胞IGF-I受体mRNA 表达及AKT、ERK1/2磷酸化相关[24]。也有研究表明,在肺癌A549细胞中,白藜芦醇可降低长链非编码RNA BC043009的表达水平的使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25]。

6 白藜芦醇对肺癌的其他生物学效应。

有研究发现,在人肺癌PC9细胞中,白藜芦醇可增敏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ting ligand,TRAIL)对肺癌PC9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死亡受体4(Death receptor,DR4)的上调有关[26]。研究表明,白藜芦醇通过下调XRCC1的表达水平,从而提高非小细胞肺癌对依托泊苷的化疗敏感性[27]。XRCC1基因是一种参与碱基切除修复的支架蛋白,受信号转导分子ERK1/2和AKT调节,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白藜芦醇联合顺铂可通过调节自噬性细胞死亡协同顺铂诱导人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28]。Nie等[29]发现,白藜芦醇可通过抑制

survivin表达和诱导PUMA表达,协同增强厄洛替尼的抗非小细胞肺癌作用。槲皮素联合白藜芦醇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协同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和MMP-2表达、促进细胞凋亡有关[30]。白藜芦醇可增敏吉非替尼,其对T 细胞分化蛋白(myelin and lymphocyte protein)基因去甲基化的影响可能是其增敏吉非替尼的机制之一[31]。此外,有研究表明,白藜芦醇能促进NK细胞的生长,且增加其对肺癌细胞株A549的杀伤活性[32]。 综上所述,白藜芦醇作为天然植物药物,其对肺癌细胞具有抑制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与转移、调节MicroRNA的水平、抗氧化及辅助化疗药物等多种药理作用。白藜芦醇作为一种新型的防治肺癌药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Wang X,Wang D,Zhao Y.Effect and Mechanism of Resveratrol

on the Apoptosis of Lung Adenocarcinoma Cell Line A549[J].Cell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2015,73(2):527-531.

[2]刘盛楠,邵淑丽,隋文静,等.白藜芦醇诱导肺癌A549细胞

凋亡[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5,34(4):685-691. [3] Zhang J,Ma K,Qi T,et al.P62 regulates resveratrol-mediated

Fas/Cav-1 complex formation and transition from autophagy to apoptosis[J].Oncotarget,2015,6(2):789-801.

[4] Zhao W,Bao P,Qi H,et al.Resveratrol down-regulates survivin

and induces apoptosis in human multidrug-resistant SPC-A-1/ CDDP cells[J].Oncology Reports,2010,23(1):279-286. [5]王卫华,李济元,张彦梅,等.白藜芦醇对肺癌A549细胞

增殖及NF-κB表达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4):3003-3005.

[6]崔立春,耿会生,杜建飞,等.白藜芦醇对脂多糖诱导的人

肺泡上皮细胞A549凋亡的保护作用机制[J].现代肿瘤医学,2014,22(7):1550-1553.

[7]刘玉斌,曹爱国,李之茂,等.白藜芦醇下调NF-κB介导

的MMP-9表达抑制人NCI-H446细胞的侵袭迁移[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9):1141-1144.

[8]陈海霞,杨耀琴,陶惠红,等.白藜芦醇对肺腺癌A549细胞

增殖、黏附与侵袭的影响[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2,19(2):138-142.

[9] Liu P L,Tsai J R,Charles A L,et al.Resveratrol inhibits

human lung adenocarcinoma cell metastasis by suppressing heme oxygenase 1-mediated nuclear factor-kappaB pathway and subsequently downregulating express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J].Molecular Nutrition & Food Research,2010,54(Suppl 2):S196-204.

[10] Wang H,Zhang H,Tang L,et al.Resveratrol inhibits TGF-

beta1-induced 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 and suppresses lung cancer invasion and metastasis[J].Toxicology,2013,303:139-146.

[11]陈郭玲,周爽,陶惠红,等.白藜芦醇下调CCR7表达对肺

癌细胞转移活性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5(4):29-34.

[12]符慧群,曹培国,罗红,等.白藜芦醇对小鼠Lewis肺癌生

长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肿瘤,2007,27(7):531-534. [13]韩志远,张慧,杨巧媛.白藜芦醇抑制H460肺癌细胞的增

殖作用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14,14(1):12-15. [14] Bai T,Dong D S,Pei L.Synergistic antitumor activity of

resveratrol and miR-200c in human lung cancer[J].Oncology Reports,2014,31(5):2293-2297.

[15] Luo H,Wang L,Schulte B A,et al.Resveratrol enhances

ionizing radiation-induced premature senescence in lung cancer cell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cology,2013,43(6):1999-2006.

[16] Luo H,Yang A,Schulte B A,et al.Resveratrol induces

premature senescence in lung cancer cells via ROS-mediated DNA damage[J].PLoS One,2013,8(3):e60 065.

[17]邢晓萌,王彦,杜利清,等.白藜芦醇对肺癌A549细胞的

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14,32(6):24-28.

[18] Liao H F,Kuo C D,Yang Y C,et al.Resveratrol enhances

radiosensitivity of huma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CI-H838 cells accompanied by inhibition of nuclear factor-kappa B activation[J].Journal of Radiation Research,2005,46(4):387-393.

[19]陈小平,营大礼,封亮.白藜芦醇抑制肺癌Lewis荷瘤小

鼠肿瘤生长及其体内外抗氧化活性[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21):1696-1699.

[20]李伟,刘文斌,刘海丹.白藜芦醇靶向EGFR和c-Met信号

通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的机制[J].肿瘤防治研究,2017,44(1):11-16.

[21] Li W,Ma X,Li N,et al.Resveratrol inhibits Hexokinases Ⅱ

mediated glycolysi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via targeting Akt signaling pathway[J].Experimental Cell Research,2016,349(2):320-327.

[22] Hu Y,Rahlfs S,Mersch-Sundermann V,et al.Resveratrol

modulates mRNA transcripts of genes related to redox metabolism and cell proliferation in 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 cells[J].

Biological Chemistry,2007,388(2):207-219.

[23]杨凯,贺兼斌,张平.白藜芦醇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生

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J].肿瘤防治研究,2011,38(8):871-874.

[24]朱剑武,周芊,杨剑,等.白藜芦醇抑制IGF-I促人肺腺

癌A549细胞增殖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1973-1975,1985.

[25]刘斌斌,韩志远,蒋义国.白藜芦醇抑制人肺癌A549细胞

*基金项目:2016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指导计划(201602444)

①大连医科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44②辽宁省肿瘤医院通信作者:刘也夫

微波消融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应用

*

刘宇① 刘也夫②

【摘要】 结直肠恶性肿瘤作为全球最为常见的癌症一,其发病率逐年递增且死亡人数居高不下。因此,如何减少结直肠恶性肿瘤的患病人数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相关数据显示,25%的初次确诊患者已经发现同时性肝脏转移灶,另外75%的患者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约有20%发现肝转移灶。国际上公认的根治结直肠恶性肿瘤肝脏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CRLM)灶金标准为开腹手术,然而仅有20%左右的患者适合行肝转移灶切除。目前,热消融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逐年增加,得到了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认可。本文对近年来结直肠恶性肿瘤肝脏转移患者微波消融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综述。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肝转移; 微波消融

Application of Microwave Ablation in Liver Metastasis of Colorectal Cancer/LIU Yu,LIU Ye-fu.//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4):134-138

【Abstract】 Colorectal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ancers in the world,and its incidence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nd the number of deaths is high.Therefore,how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and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has become one of the urgent problems to be solved.Data show that 25% of patients with initial diagnosis of liver metastases have been found at the same time,another 75% of patients in the follow-up treatment of about 20% of the liver metastases.Internationally accepted radical resec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liver metastases(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CRLM) gold standard for open surgery,but only about 20% of patients with liver metastases resection.At present,the application of thermal ablation therapy in the clinical year by year,get the recogni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with liver metastases.In this paper,the recent 生长过程中长链非编码RNA BC043009的作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7):1313-1315,1322.

[26]董娟娟,童斯浩.白藜芦醇增敏TRAIL 对肺癌细胞PC9的

凋亡机制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7):1310-1313.

[27] Ko J C,Syu J J,Chen J C,et al.Resveratrol Enhances

Etoposide-Induced Cytotoxicity through Down-Regulating ERK1/2 and AKT-Mediated X-ray Repair Cross-Complement Group 1(XRCC1) Protein Expression in Huma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Cells[J].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 Toxicology,2015,117(6):383-391.

[28] Hu S,Li X,Xu R,et al.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resveratrol in

combination with cisplatin on apoptosis via modulating autophagy in A549 cells[J].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2016,48(6):528-535.

[29] Nie P,Hu W,Zhang T,et al.Synergistic Induction of

Erlotinib-Mediated Apoptosis by Resveratrol in Huma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Cells by Down-Regulating Survivin and Up-Regulating PUMA[J].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ellular Physiology,Biochemistry,and Pharmacology,2015,35(6):2255-2271.

[30]张隽,曹培国,潘宇亮.槲皮素联合白藜芦醇对小鼠Lewis

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J].肿瘤防治研究,2012,39(8):936-939.

[31]李彬,曹思思,蔡悦,等.天然多酚化合物对PC9/G 细胞

Gef 敏感性和MAL 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6,30(10):1063-1064.

[32]吕小婷,刘军权,周忠海,等.白藜芦醇增强人NK 细胞杀

伤肺癌细胞株A-549的体外研究[J].现代免疫学,2014,34(1):42-46.

(收稿日期:2017-03-27) (本文编辑:程旭然)

茶多酚性质功效及应用

茶多酚性质、功效及应用是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醇类和类等。主要为(儿茶素)类,儿茶素占60~80%。类物质又称茶鞣或茶,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研究表明,茶多酚等活性物质具解毒和作用,能有 茶多酚,又名抗氧灵、维多酚、防哈灵,是茶叶中所含的一类多羟基类化合物,简称TP,主要化学成分为儿茶素类(黄烷醇类)、黄酮及黄酮醇类、花青素类、酚酸及缩酚酸类、聚合酚类等化合物的复合体。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为茶多酚的主体成分,占茶多酚总量的65%~80%。儿茶素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儿茶素(EC)、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和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4种物质[1]?。 3成分 是一种稠环,可分为类、-[4]-黄烷醇类、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其中以儿茶素最为重要,约占总量的60%-80%;类主要由EGC、DLC、EC、EGCG、GCG、ECG等几种单体组成。茶多酚在茶叶中的含量一般在20—35%。在茶多酚中各组成份中以黄烷醇类为主,黄烷醇类又以儿茶素类为主。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约占茶多酚总量的70%左右。 4性状

茶多酚为淡黄至茶褐色略带茶香的水溶液、粉状固体或结晶,具涩味,易溶于水、乙醇、乙酸乙酯,微溶于油脂。耐热性及耐酸性好,在pH2~7范围内均十分稳定。略有吸潮性,水溶液pH3~4。在碱性条件下易氧化褐变。遇铁离子生成绿黑色化合物[1]?。 5性能 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尤其酯型儿茶素EGCG,其还原性甚至可达L-异坏血酸的100倍。4种主要儿茶素化合物当中,抗氧化能力为EGCG>EGC>ECG>EC>BHA,且抗氧化性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茶多酚除具有抗氧化作用外,还具有抑菌作用,如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等有抑制作用。茶多酚可吸附食品中的异味,因此具有一定的除臭作用。对食品中的色素具有保护作用,它既可起到天然色素的作用,又可防止食品退色,茶多酚还具有抑制亚硝酸盐的形成和积累作用。 6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茶多酚在常温下呈浅黄或浅绿色粉末,易溶于温水(40℃一80℃)和含水中;稳定性极强,在4—8、250℃左右的中,1.5个小时内均能保持,在三价铁离子下易分解。1989年被中国协会列入GB2760-89使用标准,1997年列为中成药原料。 化学性质 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的全天然食品,具有抗氧化能力强,无毒副作用,无异味等特点。 茶多酚是指茶叶中一大类组成复杂、量及其结构差异很大的多酚类及其衍生物,主要由、黄酮醇、花色素、酚酸及其缩酚酸等组成的,以为主的黄烷醇类化合物占茶多酚总量的60%一80%,其中含量最高的几种组分为L—EGCG(50%-60%)、L—EGC(15%-20%)、L—ECG(10%-15%)和L—EC(5%-10%)。 7药理作用 抗癌: 茶多酚能极强的清除有害,阻断脂质过氧化过程,提高人体内的活性,从而起到抗突变、抗的绿茶。功效据相关资料显示,茶叶中的茶多酚(主要是儿茶素类化合物),对胃癌、肠癌等多种癌症的预防和辅助治疗均有益处。 防治降、预防及茶多酚对人体有着重要作用。人体的、甘油三酯等含量高,内壁脂肪沉积,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后形成动脉粥样化斑块等心血管疾病。茶多酚,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儿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等,有助于抑制这种斑状增生,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强的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变清,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降血压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抑制转换活性的作用,因而可以起到降低或保持血压稳定的作用。降血糖茶多酚对人体的糖代谢障碍具有调节作用,能降低血糖水平,从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防治脑中风: 茶多酚有遏制过氧化脂质产生的作用,能消除血管痉挛,保持血管壁的弹性,增加血管的有效直径,通过血管舒张使血压下降,从而有效地防止脑中风。 抗血栓: 血浆的增高可引起红细胞的聚集,血液粘稠度增高,从而促进血栓的形成。另外,细胞膜脂质中磷脂与胆固醇的增多会降低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严重影响微循环的灌注,增加血液粘度,使毛细血管内血流淤滞,加剧红细胞聚集及。 茶多酚对红细胞变形能力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且易与凝血酶形成复合物,阻止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另外,茶多酚能有效的抑制血浆及肝脏中胆固醇含量的上升,促进脂类及胆汁酸排出体外,从而有效的防止血栓的形成。现有的降脂抗栓药物多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而不易长期服用。茶多酚是茶叶中具有降脂抗栓作用的天然成分,加上其自身所具有的抗氧化特性,使其成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性保健品。 ①提高免疫能力 通过调节免疫球蛋白的活性,间接实现提高人体综合免疫能力、抗风湿因子、抗菌抗病毒的功效,茶多酚通过提高人体免疫球蛋白总量并使其维持在高水平,刺激抗体活性的变化,从而提高人的总体免疫能力。间接实现抑制或杀灭各种病原体、病菌和病毒的功效。 ②抗变态反应和皮肤过敏反应 茶多酚能强烈的抑制组胺的释放作用,实验证明茶多酚抗变态反应和抗皮肤过敏反应比当前常用的抗过敏药的抑制效果强2~10倍。茶多酚能抑制活性因子如抗体、肾上腺素、酶等引起的过敏反映,对哮喘等过敏性病症有显着疗效。

肺癌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18, 8(9), 837-843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sodocs.net/doc/877745175.html,/journal/acm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877745175.html,/10.12677/acm.2018.89140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gress of Lung Cancer Therapy Zhi Yang, Chunlong Lin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Yueyang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Yueyang Hunan Received: Oct. 20th, 2018; accepted: Nov. 6th, 2018; published: Nov. 13th, 2018 Abstract The lung cancer incidence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nd it is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 in clinic. Treatment includes surgery, chemotherapy, radiotherapy,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immunotherapy, and so on. Surgery,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are the main treatments for lung cancer. However, only 20% to 30% patients are clinically suitable for surgical treatment. The traditional chemotherapy regiment has limited efficacy.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is still less than 15%, and the side effects of radiotherapy are relatively large. At present, the new treatment me-thods, such as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immunotherapy, iodine 125 seed stereotherapy and so on, have enriched the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treatment status and the latest development trend of lung cancer. Keywords Lung Cancer, Small Cell Lung Cance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reatment 肺癌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杨志,林春龙 南华大学岳阳市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湖南岳阳 收稿日期:2018年10月20日;录用日期:2018年11月6日;发布日期:2018年11月13日 摘要 肺癌发病率成逐年递增趋势,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手术、化疗、放疗是肺癌主要治疗手段,但是临床适宜手术治疗的病人只有20%~30%,

茶多酚改性及其抗氧化性能研究进展_应乐

茶 叶 科 学 2010,30(增刊1):511~515 Journal of Tea Science 收稿日期:2010-09-20 修订日期:2010-11-20 作者简介:应乐(1987— ),女,浙江慈溪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茶叶生物化学与茶终端产品开发方面的研究。*通信作者:zdcy@https://www.sodocs.net/doc/877745175.html, 茶多酚改性及其抗氧化性能研究进展 应乐 1,2 ,张士康2,王岳飞 1* ,朱跃进2,杨贤强1 (1. 浙江大学茶学系,浙江 杭州 310029;2.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16) 摘要:利用溶剂法、乳剂法和分子修饰法等技术对茶多酚进行改性,以制备具有较好脂溶性的改性茶多酚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目前用于茶多酚改性的三种方法及其优缺点,以及改性后的脂溶性茶多酚的抗氧化性能与机理进行了综述和总结,并对茶多酚改性技术发展与脂溶性茶多酚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脂溶性茶多酚;改性;抗氧化 中图分类号:TS27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69X (2010)增刊1-511-05 Progress on the Modification of Tea Polyphenols and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Lipid-soluble Tea Polyphenols YING Le 1,2, ZHANG Shi-kang 2, WANG Yue-fei 1*, ZHU Yue-jin 2, YANG Xian-qiang 1 (1. Department of Tea Scienc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9, China; 2. Hangzhou Tea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COOP, Hangzhou 310016, China) Abstract: Producing good quality lipid-soluble tea polyphenols (LTP) was the research focus at home and abroad. Tea polyphenols’ modification by solvent, emulsion and molecular modification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mong these three methods were compared. The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liphophilic tea polyphenols and its mechanism were introduced. Its antioxidant properties in different antioxidant systems were compared. And the application of LTP as antioxidants was forecasted.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LTP production was proposed. Keywords: lipid-soluble tea polyphenols, modification, antioxidant 茶多酚作为茶叶中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从发现至今一直备受人们的重视。研究表明[1],茶叶中的生理活性物质主要为茶多酚,它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能和显著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在食品领域,茶多酚可以作为食品的抗氧化剂,延长食品的货架保鲜期[2-3];在医药领域,茶多酚作为药品的功效成分,具有抗氧化[4]、延缓衰老、抗菌、抗病毒、降血脂[5]、抗癌[6-11]等功效,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药品中。在化工 领域,茶多酚也可以用于各类化妆品的生产[12]以及作为甲醛的吸收剂[13]。 随着茶多酚各方面研究的深入,其各领域的应用趋于完善。茶多酚结构中的酚羟基使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但随着应用的进一步推广,茶多酚的水溶性阻碍了其在油脂体系的应用和发展,特别是在食品油脂行业的应用。目前食品业主要使用人工合成的脂溶性抗氧化剂,如BHA 、BHT 、PG 和TBHQ 等[14]。近

(完整版)肺癌靶向治疗药物(按作用机制划分)

肺癌靶向药物(靶点机制划分) EGFR 突变 EGFR又叫 HER1 或者 ErbB1,是 ErbB 受体家族四大成员之一。EGFR 过分频繁表达能激活下游重要的信号通路(如 ALK),从而导致细胞增殖,存活,转移及血管生成等。因此,在 NSCLC 的研究中,EGFR 一直是一个热点。像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这样早期的小分子 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刚问世时是面向所有既往接受过化疗的 NSCLC 患者的。而像阿法替尼(afatinib)和达克替尼(dacomitinib)这样新推出的 EGFR TKI 则在此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回顾性研究显示,亚裔、女性、腺癌、既往少量 / 无吸烟史等临床特点可以增加 EGFR TKI 治疗的敏感率。这个结论的分子基础是,18-21 号外显子突变(最常见的是 19 号外显子的缺失和 21 号外显子上的 L858R 位点突变)能编码出大量 EGFR 酪氨酸激酶,上述突变分别占总突变情况的 45% 和 40%。另外还有18 号外显子的突变及 20 号外显子的插入突变,占总突变情况的 5%-10%。18 号外显子的突变能增加 EGFR TKI 的敏感性,而 20 号外显子的突变却会导致EGFR TKI 原发耐药。EGFR 突变在拥有前述临床特征的患者中更加常见。肺腺癌患者中,大约有 15% 的白种人和 30-50% 的东亚人拥有 EGFR 基因突变。而对于那些无吸烟史的东亚人,这项比例高达 50-60%。多项研究表明,对于初发的敏感性 EGFR 突变的 NSCLC 患者,应用 TKI 治疗在反应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生活质量上均优于化疗。易瑞沙泛亚洲研究(IPASS)结果表明,对于经选择的 NSCLC 患者,吉非替尼效果优于紫杉醇 + 卡铂的化疗。但对于EGFR 野生型患者,TKI 治疗效果并不理想,1.5 个月的 PFS 完败于化疗组的6.5 个月。在其他随机研究中,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及阿法替尼均能改善有 EGFR 基因突变患者的 ORR 和 PFS。这些研究为晚期 NSCLC 的合理治疗提供了依据。因此,晚期 NSCLC 患者应常规进行 EGFR 基因检测,并根据突变情况选择是否行 EGFR TKI 一线治疗。一般情况下患者对 EGFR TKI 耐受性良好。EGFR TKI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痤疮形式皮疹,皮肤瘙痒和腹泻。相比化疗,很少出现 3 级 -4 级不良反应,故较少出现调整剂量和停药。坏消息是,所有接受 TKI 治疗的患者最终会出现耐药,并最终导致肿瘤进展和死亡。好消息是,人们经过反复活检已经发现了 TKI 治疗耐药的部分分子机制。比如,大约有 50% 的获得性耐药患者身上出现了前文提及的 20 号外显子(T790M)变异。此外,MET 扩增(5%)、HER-2 扩增(8%)、PI3K 突变(5%)及 NSCLC 转变为小细胞肺癌(18%)等也是常见的耐药机制。基于此,新一代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开始针对上述获得性耐药的途径,如 T790M、HER2、MET 及 PI3KCA 等。比如第二代的不可逆 EGFR TKI 阿法替尼和达克替尼是泛 ErbB 抑制剂。这意味着他们能在抑制 EGFR 突变表达的同时还能抑制 T790M 耐药变异。虽然临床前研究显示成果喜人,不过阿法替尼和达克替尼治疗一代 EGFR TKI 耐药的临床研究却并不尽如人意。一项随机研究表明阿法替尼对经一代 EGFR TKI 治疗过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OS 与安慰剂相当。另一项研究证明达克替尼也一样。但在最新的指南中,阿法替尼已被推荐作为 EGFR 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方案。第三代 EGFR TKI(CO-1686 和 AZD9291)对 T790M 的选择性更高,临床效果更佳且毒性更小。早期的研究表明,CO-1686 和 AZD9291 对经一代 EGFR TKI 治疗过,且 T790M 变异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ORR 分别达到 58% 和 64%。这些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在疾病进展阶段及时的进行分子分析以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的重要性。

白藜芦醇抗氧化功效

抗氧化产品是目前女性群体保养过程中最不可缺少的东西,抗氧化不仅存在于护肤品中,也存在于口服的保养品中。 人体在进入25岁以后就将面临着衰老的过程,其实这个过程也是人体被氧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人体代谢所需的氧气,有一部分开始转化成带负电的活性氧(O2),这种形态的氧就叫做自由基,自由基会破坏身体的组织,造成身体各项组织老化,以至慢慢丧失功能,这就是人体逐渐老化的过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爱美成了一个潮流,当你面对镜子看着逐渐衰老的肌肤时,你是不是会产生恐惧;当美丽的容颜随着岁月的侵蚀而不在时,是不是会感到绝望。正是由于人们对衰老的一种恐惧造就了抗氧化产品的应运而生那么,现在什么产品具有抗氧化性呢?在所有的护肤品种,白藜芦醇有着很重要的位置。 白藜芦醇(Resveratrol)是多酚类抗氧化素的一种,主要存在于葡萄、莓果、花生等果实中,是植物所分泌的抗病毒素,用于对抗外伤、细菌、感染、紫外线等外界压力,可说

是植物的守护神。特别的是,白藜芦醇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为1990年代的一则FrenchParadox(法国悖论)探讨,当时认为嗜吃高脂食物的法国人之所以不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是因为常喝的红酒中含有白藜芦醇。 “法国悖论”(French Paradox)发现,尽管法国人有高脂、高卡路里的饮食习惯,奇怪的是他们的心血管类疾病的发病率却低于其他欧美国家,这让人们推测法国人经常饮用红酒的习惯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红酒富含的白藜芦醇也引起了科学界的强烈兴趣,有关其抗氧化、抗发炎和抗癌等特性的研究也是接踵而至。 皮肤老化的最大威胁就是自由基的形成,自由基可以进攻和损伤皮肤细胞结构,使真皮层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突变或断裂,皮肤组织逐渐退化萎缩,从而引起皮肤干燥、松弛、皱纹、皮脂腺新陈代谢功能衰退等问题。而紫外线照射是增加氧自由基、加速皮肤老化、皮肤细胞凋亡的首要外部原因。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导致雀斑和黄褐斑,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皮肤癌。 所以,白藜芦醇针对以下皮肤问题,有着很好的改善作用。 皮肤危机:长期面对电脑辐射,皮肤粗糙,容易干燥、长痘、肤色发黄等问题。 敏感肤质:容易出现暗疮、粉刺、黄褐斑、黑斑等问题。

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摘要:茶多酚是一种天然的食品添加剂,本文介绍了茶多酚的成分和儿茶素的 结构,全面地综述了茶多酚的抗氧化性能茶多酚在油脂、肉制品加工和果蔬保鲜、糕点和糖果以及饮料生产等方面的发展和应用。 关键词:茶多酚;抗氧化作用;食品 Abstract: Tea polyphenols is a natural food additives, ingredients of tea polyphenols and catechin structure,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tea polyphenols in tea polyphenols grease, meat processing, and aquatic preservation,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pastries and candy and beverage production. Key word: tea polyphenols;antioxidation;food 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的纯天然多酚类物质,又叫茶单宁,茶鞣质,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茶多酚主体成分是儿茶素,占茶叶干物量的20 %一30 % [1]。茶多酚分子结构中具有活泼的羟基氢能终止自由基的连锁反应,捕获过量的自由基,因此是一类理想的天然抗氧化剂。 1 茶多酚的性质和结构 茶多酚在碱性介质中极不稳定,在酸性中则稳定、耐热、与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都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被氧化成棕色物,遇铁变成绿黑色络合物,与重金属盐溶液作用生成灰黄色沉淀,也能被高锰酸钾、硫酸铈等氧化剂氧化,与酒石酸铁生成红紫色络合物[2]。 茶多酚的主要成分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 黄烷酮类、花色素类、黄酮醇类、 花白素类、酚酸及缩酚酸类等6类化合物。其中以黄烷酮类(主要是儿茶素类化合物)最为重要,占茶多酚总量的60% ~80% 。其次是黄酮类,其他酚类物质含量比较

白藜芦醇抗氧化作用在神经保护中的研究进展_李燕玲

[16]Raidoo DM ,Sa want S,Mahabeer R ,et al.Kinin recep t ors are exp ressed in human astr ocytic tumour cells.I m munop 2 har macol ogy,1999,43(223):2552263. [17]B lack K L ,Cl oughesy T,Huang SC ,et al. I ntracar otid infu 2 si on of RMP 27,a bradykinin anal og,and trans port of galli 2um 268ethylenedia m ine tetraacetic acid int o human gli omas.J Neur osurg,1997,86(4):6032609. [18]刘云会,薛一雪,王荣耀,等.脑肿瘤细胞的B 2受体表 达水平决定缓激肽诱发之血脑屏障开放的程度.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3,1:25228. [19]A rganaraz G A ,Silva JA J r,Per osa SR ,et al.The synthesis and distributi on of the kinin B 1and B 2recep t ors are modified in the hi ppoca mpus of rats subm itted t o p il ocar p ine model of ep ilep sy.B rain Res,2004,1006(1):1142125. [20]Ongali B ,Ca mpos MM ,B regola G ,et al.Aut oradi ographic analysis of rat brain kinin B 1and B 2recep t ors:nor mal dis 2tributi on and alterati ons induced by ep ilep sy.J Comp Neur ol,2003,461(4):5062519. [21]Per osa SR ,A rganaraz G A ,Got o E M ,et al. Kinin B 1and B 2recep t ors are overexp ressed in the hi ppoca mpus of humans with te mporal l obe ep ilep sy.H i ppoca mpus,2007,17(1):26233. [22]Adolfo A rganaraz G ,Regina Per osa S,Cristina Lenci oni E , et al.Role of kinin B 1and B 2recep t ors in the devel opment of p il ocar p ine model of ep ilep sy.B rain Res,2004,1013(1):30239. [23]B regola G ,Varani K ,Gessi S,et al.Changes in hi ppoca m 2 pal and cortical B 1bradykinin recep t or bi ol ogical activity in t w o experi m ental models of ep ilep sy.Neur oscience ,1999, 92(3):104321049. [24]王琳,伍国锋,薛红,等.氯化锂毛果芸香碱癫痫鼠模 型B 1与B 2激肽受体表达研究.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9(9):6342636. [25]鲍娟,杨期东.热休克蛋白70在阿尔茨海默病中作用 的研究进展.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8, 35(3):2642267. [26]Menendez 2Gonzalez M ,Castr o 2Sant os P ,Suarez A ,et al. Value of measuring p las matic levels of neur osin in the diagno 2sis of A lzhei m er ’s disease.J A lzhei m ers D is,2008,14 (1):59267. [27]Svenungss on E ,Jensen 2U rstad K ,Hei m burger M ,et al. R isk fact ors for cardi ovascular disease in system ic lupus erythe 2mat osus.Circulati on ,2001,104(16):188721893. [28]Dellalibera 2Joviliano R ,Dos Reis ML ,Cunha Fde Q ,et al. Kinins and cyt okines in p las ma and cerebr os p inal fluid of pa 2tients with neur op sychiatric lupus.J Rheumat ol,2003,30(3):4852492. [29]Shcherbakova I,Neshkova E ,Dotsenko V ,et al.The possi 2 ble r ole of p las ma kallikrein 2kinin syste m and leukocyte elas 2tase in pathogenesis of schiz ophrenia.I m munophar macol ogy, 1999,43(223):2732279. 收稿日期:2009-11-24;修回日期:2010-01-04作者简介:李燕玲(1979-),女,硕士在读。 白藜芦醇抗氧化作用在神经保护中的研究进展 李燕玲 综述 王文敏 审校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昆明市 650032 摘 要:白藜芦醇是一种含有菧类结构的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具有抗肿瘤、保护心血管、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对神经系统也有多种保护机制,其中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深入研究白藜芦醇抗氧化作用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就其抗氧化作用在神经保护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关键词:白藜芦醇;抗氧化;神经保护 白藜芦醇(resveratr ol,RES ),是一类主要存在于虎仗、葡萄皮中的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化学名为菧三酚,分子式3,4,52三羟基21,22二苯乙烯 (C12H 14O 3),分子量228.25,呈白色针状结晶, 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1940年首次从毛叶 藜芦(veratrum grandifl orum )的根部获得RES [1] ,天

茶多酚性质、功效及应用

茶多酚性质、功效及应用 是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醇类和类等。主要为(儿茶素)类,儿茶素占60~80%。类物质又称茶鞣或茶,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研究表明,茶多酚等活性物质具解毒和作用,能有效地阻止物质侵入,并可使

2简介 茶多酚,又名抗氧灵、维多酚、防哈灵,是茶叶中所含的一类多羟基类化合物,简称TP,主要化学成分为儿茶素类(黄烷醇类)、黄酮及黄酮醇类、花青素类、酚酸及缩酚酸类、聚合酚类等化合物的复合体。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为茶多酚的主体成分,占茶多酚总量的65%~80%。儿茶素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儿茶素(EC)、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和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4种物质[1]?。 3成分 是一种稠环,可分为类、-[4]-黄烷醇类、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其中以儿茶素最为重要,约占总量的60%-80%;类主要由EGC、DLC、EC、EGCG、GCG、ECG等几种单体组成。茶多酚在茶叶中的含量一般在20—35%。在茶多酚中各组成份中以黄烷醇类为主,黄烷醇类又以儿茶素类为主。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约占茶多酚总量的70%左右。 4性状 茶多酚为淡黄至茶褐色略带茶香的水溶液、粉状固体或结晶,具涩味,易溶于水、乙醇、乙酸乙酯,微溶于油脂。耐热性及耐酸性好,在pH2~7范围内均十分稳定。略有吸潮性,水溶液pH3~4。在碱性条件下易氧化褐变。遇铁离子生成绿黑色化合物[1]?。 5性能 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尤其酯型儿茶素EGCG,其还原性甚至可达L-异坏血酸的100倍。4种主要儿茶素化合物当中,抗氧化能力为EGCG>EGC>ECG>EC>BHA,且抗氧化性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茶多酚除具有抗氧化作用外,还具有抑菌作用,如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等有抑制作用。茶多酚可吸附食品中的异味,因此具有一定的除臭作用。对食品中的色素具有保护作用,它既可起到天然色素的作用,又可防止食品退色,茶多酚还具有抑制亚硝酸盐的形成和积累作用。 6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茶多酚在常温下呈浅黄或浅绿色粉末,易溶于温水(40℃一80℃)和含水中;稳定性极强,在4—8、250℃左右的中,个小时内均能保持,在三价

白藜芦醇抗衰老研究新进展

网络出版时间:2012-08-29 15:14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sodocs.net/doc/877745175.html,/kcms/detail/51.1705.R.20120829.1514.002.html 白藜芦醇抗衰老研究新进展 楼旭丹1 汪海东1 夏世金2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1.内分泌科;2.上海市老年医学研究所,上海 200040) 【摘要】白藜芦醇是一种植物抗毒素,主要来源于虎杖、葡萄及花生等植物中,具有抗肿瘤、 抗心血管疾病、抗炎、抗氧化、抗自由基、保肝、保护神经系统、调节雌激素及骨代谢等多 种药理学作用,还可以模拟热量限制(CR)的抗衰老效应,激活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 参与有机生物平均生命期的调控。白藜芦醇对衰老的干预主要表现为抗氧化、抗自由基,免 疫调节,抗炎作用以及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本文就白藜芦醇及其抗衰老干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白藜芦醇;抗衰老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志码】A 衰老是自然界一切生命由遗传因素和内外环境互相作用下的生物学过程,这个过程从出生、发育、成长直到死亡,是机体功能退行性下降及紊乱的综合变化,具有累积性、普遍性、 渐进性、内生性、危害性5个生理特征[1]。白藜芦醇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植物抗毒素, 作为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最强的激活剂,白藜芦醇可以模拟热量限制(CR)的抗 衰老效应,参与有机生物平均生命期的调控[2,3]。已有报道指出[4]白藜芦醇能增加酵母、后 生动物和其他动物的寿命,其抗衰老作用的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也因此成为国内外学者 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本文综述了白藜芦醇的一般性质、代谢途径以及近年来白藜芦醇抗衰老 机制的研究进展,展望了白藜芦醇在临床应用中的良好前景及所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展 白藜芦醇生理药理活性研究提供参考。 1 白藜芦醇的一般性质 白藜芦醇(Resveratrol, Res)化学名为3,5,4’-三羟基-1,2-二苯乙烯 (3,5,4’-trihydroxystilbene),分子式C14H12O3,相对分子质量228.25,为无色针状晶体, 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醚、氯仿、甲醇、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早在1940年白藜芦醇首次 被发现存在于白藜芦(white hellebore)的根中,至20世纪70年代发现传统的中草药虎 杖(polygonum cupsidatum)中也含有该种物质,但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与青睐是源于 1992年Seimann和Creasy报道[5]在红葡萄酒中亦发现有白藜芦醇的存在,并提出白藜芦醇 是红葡萄酒中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的主要功能因子。在对其自然资源进行广泛的研究后,白 藜芦醇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抗毒素,一种至少存在于包括葡萄、虎杖、花生、桑葚、松 树、朝鲜槐等12科、31个属的72种植物中含有芪类结构的非黄酮类多酚基化合物[6]。自然 界中白藜芦醇以顺式和反式两种同分异构体的形式存在,反式异构体可在紫外光照射下转化 为顺式异构体,这两种结构可分别与葡萄糖结合,形成顺式或反式白藜芦醇苷,发挥各自的 生物学功能。植物中白藜芦醇主要以反式形式存在,表明反式异构体的生理活性强于顺式异 构体,另有报道指出反式白藜芦醇才是红葡萄酒能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重要成分[7]。 2 白藜芦醇的代谢 无论在人类或者啮齿类动物,摄入的白藜芦醇吸收入血后70%以上具生物活性,其血浆 浓度一般在30min内达到高峰,但白藜芦醇及其他多酚类物质的生物利用度均较低,如口服 25 mg反式白藜芦醇其血浆浓度峰值仅为2 μmol/L,半衰期约8-14 min[8]。白藜芦醇的药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科技发展基金基础研究重点课题(No.10JC1404800);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面上项目(No.31171129)

2020CSCO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治疗研究进展汇总

2020CSCO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治疗研 究进展汇总 基于肿瘤形成的“土壤环境”理论,抗血管治疗一直是临床肿瘤治疗的重要药物类型。此次CSCO的抗血管专场,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专家,分别就肿瘤抗血管治疗的各个议题进行专题讲解。于此,为读者朋友汇总来自范云教授的《小细胞肺癌的抗血管治疗》和来自褚天晴教授的《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专家共识》。纵览临床抗血管治疗的研究发展。助力患者朋友学会应用抗血管治疗。 小细胞肺癌的抗血管治疗 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上,因为均为失败的研究结果,在这里不为读者赘述。我们详解一下抗血管治疗部分的成绩。 1.贝伐单抗:与化疗联合,可提升PFS,OS无改善,失败为主。 提起抗血管药物,早年主要以贝伐单抗的研究为主,多通过与EP/IP化疗的联合,多药一线或二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结果显示,患者的PFS是有提升的,但是最终的OS分析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因此,目前贝伐单抗在小细胞肺癌的应用没有积极推荐。

2.国产抗血管小分子:安罗替尼/阿帕替尼后线单挑小细胞肺癌获佳绩,跻身治疗框架内! 后续随着国产抗血管小分子药物阿帕替尼/安罗替尼的出现,以及治疗方案的设计,逐渐出现了阳性的研究结果。如安罗替尼≥3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获得了7.3:4.9月的PFS延长,HR=0.53,下降了47%的死亡风险!安罗替尼后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适应症也获得国家NMPA 的批准,激起了国内对于抗血管小分子药物在肺癌应用的全方位拓展。 由范云教授领衔开展的呃一项阿帕替尼3线/4线治疗晚期SCLC的II期研究中,有效率为17.5%,疾病控制率为75%,OS 5.8月。也获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 3.免疫+抗血管联合二线初尝试创佳绩,获国际认可!

白藜芦醇抗氧化作用及其在相关疾病中的防治效果

Hans Journal of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 食品与营养科学, 2017, 6(2), 59-64 Published Online May 2017 in Hans. https://www.sodocs.net/doc/877745175.html,/journal/hjfns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877745175.html,/10.12677/hjfns.2017.62006 Antioxidant Effect of Resveratrol and Its Control Effect on Related Diseases Xiaochun Zhang, Qing Yang*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Received: May 4th, 2017; accepted: May 16th, 2017; published: May 24th, 2017 Abstract Resveratrol is a stilbene compounds, which is widely found in grapes, peanuts, Polygonum cuspi-datum, cassia, resveratrol and other plants and acts as a natural antioxidant. Resveratrol plays its antioxidant effect mainly by scavenging free radicals, inhibiting production of free radicals and li-pid peroxidation, regulating activity and gene expression of antioxidant enzymes. Oxidative dam-age is related to basic processes of many diseases.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xplore the preventive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of resveratrol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related dis-eases. Keywords Resveratrol, Antioxidation, Disease Control 白藜芦醇抗氧化作用及其在相关疾病中的 防治效果 张晓春,杨青*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南长沙 收稿日期:2017年5月4日;录用日期:2017年5月16日;发布日期:2017年5月24日 摘要 白藜芦醇(Resveratrol)属芪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葡萄、花生、虎杖、决明、藜芦等植物中的天然抗氧*通讯作者。 文章引用:张晓春, 杨青. 白藜芦醇抗氧化作用及其在相关疾病中的防治效果[J]. 食品与营养科学,2017, 6(2): 59-64.

茶多酚、维生素C体外抗氧化作用的探究

茶多酚、维生素C 体外抗氧化作用的探究 09级临床检验葛健祥113200********* 09级临床检验张涛113200********* 09级临床检验李思远113200********* 09级临床检验区晓华113200*********

目录 1.摘要 (3) 2.前言 (3) 3.实验目的 (4) 4.实验设备 (6) 5.实验材料及试剂 (6) 6.实验操作步骤 (7) 6.1 茶水的制备 (7) 6.2 分光光度法测定茶水中的茶多酚浓度 (7) 6.3茶水用倍比稀释法稀释 (8) 6.4 维生素C含量测定 (8) 6.5 茶多酚/维生素C氧自由基清除测试 (9) 6.6茶多酚/维生素C抑制血清脂蛋白氧化修饰试验 (10) 6.7 数据统计 (11) 6.8比较 (11) 7.结果、计算及作图 (12) 8.注意事项 (14) 9.实验结果预测 (14) 10.可行性分析 (15) 11.参考文献 (16) 12.实验操作流程简易图 (17)

茶多酚、维生素C体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09级临床检验葛健祥113200********* 09级临床检验张涛113200********* 09级临床检验李思远113200********* 09级临床检验区晓华113200********* 摘要 绿茶对氧自由基的清除,其中主要是绿茶中的茶多酚(Temasek Polytechnic ,TP)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通过不同浓度的茶水、维生素C对氧自由基的清除率试验和对血清脂蛋白(serum lipoprotein)氧化修饰抑制试验,作出浓度清除率的曲线、血清脂蛋白氧化修饰抑制效应曲线从而进行两者浓度清除率和浓度血清脂蛋白氧化修饰抑制效应曲线的比较,得出两者的清除作用和血清脂蛋白氧化修饰抑制效应的强弱和不同作用特点。初步了解不同浓度TP、维生素C对自由基清除和血清脂蛋白氧化修饰抑制效应变化情况。为临床指导防止衰老和动脉硬化提供参考。本实验中采用酒石酸亚铁比色法(GB8313-2002)测量茶水中TP含量,I 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浓度。采用邻苯 2 三酚自氧化法测定自由基清除率,共轭双烯生成影响实验测定血清脂蛋白氧化修饰抑制程度。进而利用不同浓度TP、维生素C进行氧自由基清除和血清脂蛋白氧化修饰抑制实验。 关键词:茶多酚维生素C 氧自由基清除血清脂蛋白氧化修饰 1. 前言 1956年Harman提出的“衰老自由基学说”得到不少研究的支持[1] 。随着年龄增加,机体抗氧化防御体系功能下降,导致氧化损伤加剧,伴随一些慢性疾病发生,如心脑血管疾病、癌症、肿瘤、糖尿病等疾病。抗氧化、抗衰老已经成为保健美容的热点研究课题。同时研究表明, 脂蛋白氧化修饰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 性心脑血

肺癌靶向治疗药物按作用机制划分

肺癌靶向药物(靶点机制划分) 突变EGFREGFR又叫HER1或者ErbB1,是ErbB受体家族四大成员之一。EGFR 过分频繁表达能激活下游重要的信号通路(如ALK),从而导致细胞增殖,存活,转移及血管生成等。因此,在NSCLC的研究中,EGFR一直是一个热点。像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这样早期的小分子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刚问世时是面向所有既往接受过化疗的NSCLC患者的。而像阿法替尼(afatinib)和达克替尼(dacomitinib)这样新推出的EGFRTKI则在此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回顾性研究显示,亚裔、女性、腺癌、既往少量/无吸烟史等临床特点可以增加EGFRTKI 治疗的敏感率。这个结论的分子基础是,18-21号外显子突变(最常见的是19号外显子的缺失和21号外显子上的L858R位点突变)能编码出大量EGFR酪氨酸激酶,上述突变分别占总突变情况的45%和40%。另外还有18号外显子的突变及20号外显子的插入突变,占总突变情况的5%-10%。18号外显子的突变能增加EGFRTKI的敏感性,而20号外显子的突变却会导致EGFRTKI原发耐药。EGFR突变在拥有前述临床特征的患者中更加常见。肺腺癌患者中,大约有15%的白种人和30-50%的东亚人拥有EGFR基因突变。而对于那些无吸烟史的东亚人,这项比例高达50-60%。多项研究表明,对于初发的敏感性EGFR突变的NSCLC患者,应用TKI治疗在反应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生活质量上均优于化疗。易瑞沙泛亚洲研究(IPASS)结果表明,对于经选择的NSCLC患者,吉非替尼效果优于紫杉醇+卡铂的化疗。但对于EGFR野生型患者,TKI治疗效果并不理想,1.5个月的PFS完败于化疗组的6.5个月。在其他随机研究中,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及阿法替尼均能改善有EGFR基因突变患者的ORR和PFS。这些研究为晚期NSCLC的合理治疗提供了依据。因此,晚期NSCLC患者应常规进行EGFR基因检测,并根据突变情况选择是否行EGFRTKI一线治疗。常见的副作用包括痤疮形式皮疹,皮肤EGFRTKI耐受性良好。EGFRTKI一般情况下患者对. 瘙痒和腹泻。相比化疗,很少出现3级-4级不良反应,故较少出现调整剂量和停药。坏消息是,所有接受TKI治疗的患者最终会出现耐药,并最终导致肿瘤进展和死亡。好消息是,人们经过反复活检已经发现了TKI治疗耐药的部分分子机制。比如,大约有50%的获得性耐药患者身上出现了前文提及的20号外显子 (T790M)变异。此外,MET扩增(5%)、HER-2扩增(8%)、PI3K突变(5%)及NSCLC转变为小细胞肺癌(18%)等也是常见的耐药机制。基于此,新一代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开始针对上述获得性耐药的途径,如T790M、HER2、MET及PI3KCA 等。比如第二代的不可逆EGFRTKI阿法替尼和达克替尼是泛ErbB抑制剂。这意味着他们能在抑制EGFR突变表达的同时还能抑制T790M耐药变异。虽然临床前研究显示成果喜人,不过阿法替尼和达克替尼治疗一代EGFRTKI耐药的临床研究却并不尽如人意。一项随机研究表明阿法替尼对经一代EGFRTKI治疗过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OS与安慰剂相当。另一项研究证明达克替尼也一样。但在最新的指南中,阿法替尼已被推荐作为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方案。第三代EGFRTKI(CO-1686和AZD9291)对T790M的选择性更高,临床效果更佳且毒性更小。早期的研究表明,CO-1686和AZD9291对经一代EGFRTKI治疗过,且T790M变异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ORR分别达到58%和64%。这些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在疾病进展阶段及时的进行分子分析以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的重要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