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用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和谐校园

用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和谐校园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8a7801847.html,

用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和谐校园

作者:

来源:《中国德育》2017年第04期

校园人际关系是指学习或工作于校园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建立的师生或同学关系,也包括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行政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以及教师在搭班备课过程中形成的同事关系等。如何培育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结合我国当前文化与教育发展战略来说,就是要求学校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用优秀传统文化为师生和谐相处打下共同的精神底子。

首先,创新形式,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可通过构建各种学习共同体,搭建平台,疏通渠道,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如依托各学科教研组、学生会、各种师生社团、亲子社团以及学校工会等,通过课堂内外、校园内外、家校之间共融共生,形成各种学习共同体或“朋友圈”,培育共同的价值观。

其次,重视和科学遴选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与人际关系有关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譬如,《孟子·滕文公上》有言:“察于人伦”,“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伦字就具有人际关系的意味。只不过中国传统文化更加注重强调血缘伦理关系。因此,在当代,要辩证地继承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重视并科学遴选适合当代人际沟通与交流的传统文化素材,为师生打下共同精神底色。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一关乎德行修养、情操气节;要求重修养,有情操,讲气节。二关乎伦理道德、为人处世;要求明人伦,懂事理,善处世。三关乎礼教礼仪、文明礼貌;要求明礼守法讲美德,懂文明有礼貌。四关乎家庭生活、衣食住行;要求重视家庭,热爱生活,勤劳朴实。五关乎教书行文、吟诗作对;要求加强人文修养,丰富内涵。六关乎历史文化、百物名称;要求博古通今,视野开阔。

继教育部2014年3月出台《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之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也于近日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不是泛泛而谈,而是要富于成效,不止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和谐校园,更在于培养有根的中国人。因此,要根据少年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与年龄特点,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选取适宜进课程、便于开展活动并与现代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促使少年儿童通晓事理、明白处世、修身养性、健全人格,以承担继往开来、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