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金融工具研究

金融工具研究

金融工具研究
金融工具研究

金融工具研究

课程论文(设计)

题目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

披露问题研究

姓名李婷

专业会计学

学院会计学院

学号132120201004

二〇一四年10 月26 日

摘要: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以金融创新(Financialhinovatoin)为核心的金融革命是世界发生的两大革命之一,以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nerivativeFinaneialInsturments)为核心的金融工具的创新更是这场金融革命核心的核心。在短短的三十年间,衍生金融工具是发展最快、交易量最大的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最短、发展最快、交易量最大的金融工具。自1972年和1973年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的国际货币市场和芝加哥期权交易所先后正式开展金融期货和期权交易至今,金融期货和金融期权仅有30年的历史,然而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统计,2003年,世界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量己达970.28万亿美元,其中各交易所金融期货和金融期权的交易量达到773.12万亿美元,柜台交易量达197.16万亿美元。其发展速度之快、交易量之大、影响面之广已经远非其他金融工具所能企及。然而,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幅度进展而迅速蔓延全世界,造成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严重影响世界实体经济的增长。这次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的很重要原因就是对金融工具的创新过度运用。

笔者此文的分析探讨的目标在于通过分析我国目前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状况,审查其是否遵循相关制度;以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作为准绳,指出我国目前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主要缺点,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策略,从而达到提高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质量,公允价值

一、选题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其中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最为引人瞩目。衍生金融工具派生于传统金融工具,其具有交易成本低、流动性强,又能分散风险并给投资者带来收益等特点,从其产生起,就迅速成为广大投资者进行风险管理的工具,之后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了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但是运用衍生金融工具也为企业经营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大量的事实证明,如果不能正确的运用衍

生金融工具并控制其风险,就会为企业带来十分惨痛的教训。2007年2月以来,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出现财务危机并申请破产保护为导火索,美国爆发了自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倒闭以来影响面最大的信贷市场危机,危机波及相关领域,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动荡。虽然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次级抵押债券这一金融衍生工具是这次危机的导火索。纵观全球的金融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几乎每一场金融风暴都与金融衍生工具联系在一起。衍生金融工具的“双刃剑”效应一直是困扰国际金融界的难题,解决这道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切实加强信息披露。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较早的涉及到了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自1989年以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布了一系列与金融工具直接相关的准则,使金融工具的会计研究和会计规范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当前,国际上较有影响力的衍生金融工具公开信息披露指南主要来自巴塞尔委员会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巴塞尔委员会从1995年起先后就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开披露发布了一系列指南和调查报告,如1999年10月的《银行、证券公司交易和衍生产品业务公开信息披露建议》等。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则在1995年和2005年先后发布了《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金融工具披露》。通过对《银行、证券公司交易和衍生产品业务公开信息披露建议》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的比较,可以看到两者在总体框架上是一致的,都强调对衍生金融工具可能引发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披露,在风险种类的划分上也类似,即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所不同的是,前者更加关注风险管理,尤其是风险管理绩效的信息披露,而后者在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和公允价值披露方面取得了最新进展。此外,虽然两者都引入了风险敞口的披露要求,但由于前者的适用对象是银行和证券公司,因此在要求上更加具体、细致。贾斯廷·拉夏尔(2008)认为,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所产生的震荡不断扩散,各种信息披露准则中对有关金融工具风险管理的信息披露的要求日益增

多,应从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会计计量、资产减值的确认、长期负债与短期负债的时点方面进行改革。约翰·德里(2008)认为次级债风波带来的教训是未来在进行产品创新时,务必使其内涵的风险更加透明,应提高其现有的风险管理措施技术。这些理论一致认为改革现有的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制度是势在必行的,但是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指导。唐.M.钱斯在《衍生金融工具与风险管理》(2004年)中,认为“首先应当明白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之间的差别明白市场风险如何通过delta、gamma和vega值进行管理并计算并运用风险价值;除了重视以上两种风险外,还应当留意除以上两种之外的风险类型”。

(二)国内研究综述

耿建新、徐经长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新论》(2003年)指出:“衍生金融工具在传统会计理论的指导下不被确认,继而成为一种表外事项,只能在报表附注中进行说明,必然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因为衍生金融工具合约所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使得创新金融工具的投资者要么获得巨额的利润,要么承担巨额的亏损,而如此重大的影响和其仅在报表附中进行说明的地位实属不符。突破传统会计理论对于会计要素的定义和理解,把衍生金融工具表外游荡转为表内确认,就成为了当今会计界的一种必然选择”。陈引、许永斌等人(2003年)在《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与会计对策》中,引入风险价值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均值—方差模型及期权定价模型等模型,为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披露的会计模式研究提供了不同的研究方法。书中指出“针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的迫切要求,目前传统会计领域至少应进行以下内容的改革重新构建现代会计理论框架包括改进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基本原则及会计要素的定义重新构造会计的计量与确认的标准及要求构建完善的披露与列报指标体系及方法体系”。林存峰(2009)在《企业衍生金融工具管理》中提到,衍生金融工具当今已经是越来越多地被广泛用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帮助企业规避国际市场中的市场风险。但与此同时,它也给企业和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由于现在的相关会计处理及财务信息报表和财务披露规范不适合大部分的衍生产品,这一原因使得对金融产品的会计处理与披露以及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监督与估价和风险预测都变得异常困难。我国在加强企业外部监督的基础上应该积极做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在衍生品的内部控制方面尽量能

寻找到一套可以适合企业自身特色的相关解决办法。

三、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一)从衍生金融工具的特性看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衍生金融工具在传统金融工具基础上衍生而来的,它的价值随着特定利率、证券价格、商品价格、外汇汇率、价格或汇率的指数、信用等级和信用指数或类似变量(有时称作标的)的变化而变化的,其价值变化方向及大小是很难估计和判断的。衍生金融工具具有高收益性的同时也具有高风险性。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者来说,如果操作得当,会以较小的成本换来巨大的收益,如果操作适当,则会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破产清算。这次蔓延全世界的次贷危机就是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过度不当使用而引起的。因此,由于衍生金融工具自身的高风险、高收益和波动大的特性,必须及时有效的披露衍生工具相关信息,为相关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信息。同时充分、透明的信息披露有利于约束企业保持合理的风险尺度、加强内部控制和保证稳健经营以及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监管体系的完善。

(二)从财务报告目标看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财务报告目标之一就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而且,对企业外部使用者来说,财务报告是其获得相关信息的重要渠道。财务报告应该按照财务目标的要求,逐步完善对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体系,通过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向报表使用者提供衍生金融工具对企业则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权益变动等方面的影响信息。以利于信息使用者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现状以及未来变化走势进行合理的估计,并据此作出正确的决策。目前,虽然我国的衍生金融工具披露己经有表外披露变为表内披露,并制定了相关会计准则,但仍然存在的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在实践中完善。

四、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问题

(一)衍生金融工具信息的披露不够充分

近年来国际会计界在对会计报表项目要素的确认标准已经从传统的强调“过去交易或事项的结果”转变为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实质转移”。这一原则的修订使衍生金融工具成为报表要素,在表内进行反映成为可能。但是,在本次的次贷危机中出现的CDO等衍生金融工具,本身在产品的构造上具有高度复杂性,且又缺乏活跃的二级市场,通常没有统一的参照标准,这样在会计确认上的难度极大。原则的修订仅能使其部分的信息披露纳入表内,而不能使所有的信息都能在表内充分列示。而如果CDO这类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不能在会计报表中充分揭示,就会隐藏巨大的风险。因为,这类衍生金融工具具有很强的杠杆作用,金融合约的价值往往高于保证金价值的数倍,这种高风险可能产生的后果是任何投资者进行决策时都不能不考虑的重要信息。报表是投资者作出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无法正确反映会计信息的报表会误导投资者,使之作出错误的决策。次贷危机某种程度上就是投资者对衍生金融工具盲目投资造成的。

(二)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导致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困难

以公允价值计量一直是国际会计界所倡导的,普遍的观点认为它可以使会计报表更好地反映经济现实,因此它被越来越多新的和修订后的准则广泛吸收。然而,公允价值也有负面影响,它会为收入和资本带来更多的波动性,在流动性非常差的市场或在极度乐观或者悲观的形势下,公允价值会计方法也会得出与长期基本面和所考虑风险不相符的估值。次贷危机中出现的CDO等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绝大多数都是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由于这些金融工具在市场上有很高的风险性和运用的复杂性,会使其公允价值波动性很大,不能完全反映长期的基本面。较高的公允价值波动性会挑起市场的非理性情绪,表现为不现实的投资者预期、自我幻想和羊群效应,这些都会加剧整个金融市场的动荡。次贷危机从实质上是一场信任危机,是投资者悲观情绪的蔓延所导致的流动性危机。同时,由于公允价值的客观性必须是在活跃市场上体现,而像CDO这类的衍生金融工具缺乏活

跃的二级市场。因此对其估算难度很大,需要运用高深的管理判断技巧。这也是此次的次贷危机中各种创新的定价模型、风险管理系统以及各种预测工具几乎全部失灵的原因,像穆迪这样的知名金融评级机构也没有发出任何警示。的确,对于不在活跃市场中交易的衍生金融工具,由于对客观环境判断的主观性,对相同的金融工具,各机构往往根据不同的假设使用不同的估值模型,其计算出的公允价值有可能产生较大差异,这可能损害不同银行之间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和透明度。同时,对于外部审计来说,证实通过模型获得的公允价值是否可靠也具有挑战性。

(三)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带有滞后性

在信息瞬息万变的衍生金融工具市场,重大的投资决策行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任何与未来相关的信息,若获取不及时,就会变成无用的信息。比如,企业很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因一笔交易而使财务状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从目前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水平来看,这种变化无法及时使决策者获悉。一方面是由于会计技术应用过程中主观的估计、判断在所难免可能对类似的经济业务作出有差异的估计、判断;另一方面,对信息加工耗费时间也降低了财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这就使得市场的投资者不能够即时获知财务状况。

五、导致我国企业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现状的原因(一)国内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经验不足

西方发达国家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运用衍生金融工具,并且金融工具创新层出不穷,发展迅速,而我国企业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认识和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对衍生金融工具管理水平不高,因此影响了信息披露的质量。其次,各企业中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数量占企业总体交易数量的比重比较小,因此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国内企业自愿性信息披露动力不强

从2009年年报来看,国内企业公开发布的年报,对衍生进工具的信息披露状况基本符合2006会计准则要求,但自愿性披露很少。虽然企业有可能为了降低成本,隐藏重要的信息,回避披露。但是它们的信息披露是“合规的”,即符合证监会和银监会等监管部门的一系列规制度。换言之,各企业的信息披露符合证监会和银监会的相关规定,属于强制性信息披露,而它们自愿性信息披露得比较匾乏。

(三)信息披露规范不完善

虽然我国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的要求与国际趋同趋势明显,但还有一定差距。然而,关于专门针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要求还很不完善。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准则中对套期保值的适用范围进行了严格规定,并且24号准则的应用指南中给出了如何使用测定套期保值有效性的三种方法,说明

详细。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的准则应用指南中给出了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披露格式。但针对衍生金融工具,即没有单独的准则专门说明,在《财务报表列报》中也未给定披露规范,无论表内表外均未给定。2008年7月,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并于2008年9月旧起开始实施。这个准则取代了2003年3月发布的《公开发行证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但是该准则对市场风险、利率风险和衍生工具的定量信息披露规定的可操作性较差,缺乏针对性和实质性,企业的信息披露仍然会合乎这些规定,仍然会流于形式。我国企业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改进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确认、计量及列报,都给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规范,较之以前的企业会计制度有了重大的突破和改进。新准则的主要改进有:

(一)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

新准则没有出台之前,衍生金融工具作为表外核算项目,并没有强制要求进行表内的信息披露,而企业自身披露的信息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良问题。由于信息使用者不能够通过规范的渠道获得正确、全面的有用信息,有时候还会因为企业

披露的虚假信息误导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新准则的及时出台规范了这一相关规定,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财务报表之内核算,对披露内容、方法和标准等项目都做了详尽规定,限制了企业的随意性,规范了企业的披露行为。而信息使用者可以较为方便的获取有用信息,获取的信息也变得全面、准确,在此基础上作出有益的经济决策。

(二)衍生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新准则实施之前,衍生金融工具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并且也未要求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后续计量。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高杠杆、高收益和高风险性,属于市价活跃的产品,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无法及时反映衍生金融工具价值的波动,不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及时有效的相关信息。

六、强化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相关措施

(一)引入V AR信息披露机制,强化风险监控

对于许多衍生金融工具来说,由于杠杆作用的存在, 在它们身上所产生的潜在损失额可能大大超过其在报表编制日的名义价值或公允价值。因此, 仅靠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名义价值或公允价值的方法来对衍生金融工具所蕴含的风险进行估计是不精确和不可靠的。引用VAR(Value at Risk)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值作为披露市场风险的工具是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监控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也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在西方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中。VAR代表在一定置信水平和一定持有期间内某一投资组合所面临的最大潜在损失额,是一种投资组合的风险分析工具。通过投资组合的VAR评估,管理者不仅可以了解到这一投资组合的整体市场风险状况,而且还可以掌握构成投资组合的每一项资产或者其相应的调整、变化对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构成的影响。它实际上是将资产的风险信息量化为具体数字,这样就有助于监管部门根据量化的风险信息来评估资产的风险质量,并以此确定具体的资本要求,控制投资组合的风险。 VAR披露作为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表外定量披露,具有公允价值和敏感性分析的功能,且具有超越它们的优势, 再加上这种方法相对简单便于理解且应有领域广泛,已经得到国际金融界的肯

定。自1996年起,国际清算银行(BIS)已将风险价值(VAR)列为对衍生金融工具监控的必要事项,并已发展出一套一致性的VAR指标作为内部控制与外部披露的手段或内容。

(二)确保公允价值估值的一致性

采用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仍然是未来的趋势,不过这个准则有待进一步改进,以减少一些估值技术夸大的影响。其中关键是要改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框架,以加强市场约束和促进金融稳定。估值采用的不同会计估值、审慎管理和风险管理方法需实现一致,以促进构建更稳定的金融体系。为确保一致性,应该有选择地增加有关估值的信息。会计估值本身需要补充其他信息,比如公允估值的方法预计存在的变动、建模技术以及假设,从而让使用者能够适当地评估机构的风险。由于CDO缺乏活跃的二级市场,故只能引入估价技术对其公允价值进行估计。关于估价技术,SFAS157提出了三种方法,分别是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市场法采用参照市价并考虑在交易中所涉及的特定或类似资产或负债的相关信息来确定公允价值。收益法运用估价技术将未来现金流折现以确定公允价值。常见的收益法如现值法、期权定价模型法(如Black-Scholes-Merton模型和二项式模型)、多期超额盈余法等。成本法下的“成本”是指重置资产所需要的成本,通常指当期重置成本。从销售方的角度来看,资产的价格取决于购买方获取或建造相同的资产所需付出的成本,同时要考虑资产的当前状况,如物理损耗、功能(技术)退化、价值下跌等因素。对于这几种估价技术的运用,当估价技术所需的应用环境是合适的且所需的相关数据可以获取时,应该用估价技术来确定公允价值。在一些情形下,可能单一的估价技术是合适的,例如存在相同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时,公开市场的报价就可以代表公允价值。在另一些情形下,可能几种估价技术都是合适的,此时对利用几种估价技术所得到的公允价值应当进行评估和权衡,要考虑这些计量结果的合理性。最佳的公允价值应当是在所处应用环境下的最具代表性的估值。

(三)提供差别化报告

在瞬息万变的国际金融市场,投资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应该鼓

励个性化信息的披露,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差别化报告。通过编制差别报告,企业既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特殊信息需求,又可避免因为广泛对外披露信息而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差别报告可以在两个层面上实施:一个层面是从信息提供者角度,由报告单位为不同使用者提供内容或时间上有差别的财务报告。由于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和获取信息的途径或方式各不相同,某些特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或使用者集团已不满足于通用财务报告,因此,企业可以有选择、有重点地披露某些使用者或使用者集团特殊需要的信息。另一层面是从会计规范角度,建立有差别的会计信息揭示制度。它实际上是由一国政府通过有关的准则或法规的规定,对不同规模或类型的企业,在编制与提供财务报表的种类以及要求其披露的会计信息的格式、内容、数量、详尽程度等方面,实行有差别待遇的一种制度安排。不同规模企业的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存在不同的要求,有差别的会计信息揭示制度迎合了这一要求。

(四)建立多渠道、标准化的企业监管信息共享系统

先进的信息共享系统可以使监管部门共享信息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目前,我国监管部门在监管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对信息的分析能力较差,信息收集传递速度慢,信息收集渠道窄,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等等。要改变我国目前监管信息共享体系的落后现状,形成标准高效的共享体系,就扩展并疏通信息传递渠道,增强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利用能力。根据我国企业监管体系的设置特点,建立部门内纵向信息共享系统和部门间横向信息共享系统,形成纵横交错的全面有序的信息共享体系。同时专设监管信息处理中心,作为整个信息共享系统的中枢,负责信息的集中加工处理,为企业的监管数据库提供数据源。另外,完善的企业监管信息共享系统离不开监管技术软件的支持,因此,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监管软件开发与升级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朱海林等.公元价值会计对欧洲银行业的影响:金融稳定性视角仁J].会计研究,2。。4,(6).

[2]魏明海,刘峰,施馄翔。论会计透明度〔J〕.会计研究,2001,(9).

[3]宋献思.论企业核能力信息的披露〔J〕.会计研究,2006,(2).

[4]凌景晓.对找国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的研究〔J〕.金融会计,2005,(10)

[5]炳.建立我国套期保值会计的思考「J〕.科技大学学报,2。。4,(l).

[6]马广奇,钟有儿.金融危机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91-92.

[7]巴塞尔委员会,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IOSCO)(199 9).银行、证券公司交易和衍生产品业务公开信息披露建议[EB/OL].[1999-06-30].https://www.sodocs.net/doc/8714360056.html,/publ/arp df/archive/ar1999_en.pdf.

[8]Standard一CharteredBank,AnnualRnnualReport2004/2005.

[9]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2002[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22-23.[7]HSB(二Holdings,AnnualReOPrt2004/2005·

投资工具与金融市场分析 课后测试

投资工具与金融市场分析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传统的金融市场可以分为:√ A货币市场、资本市场 B货币市场、证券市场 C资本市场、证券市场 D证券市场、风险市场 正确答案: A 2. 金融投资工具可以分为四类,以下金融投资工具类别名称不准确的是:√ A衍生金融工具 B固定资产的投资工具 C权益性投资工具 D金融信托和基金产品 正确答案: B 3.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或者政府担保的公用事业单位发行的债券叫:√ A单位债券 B公司债券 C国家债券 D政府债券 正确答案: D 4. 以下不属于固定收益投资工具的是:√ A活期存款

B公司债券 C优先股 D储蓄存款 正确答案: C 5. 以下关于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开放式基金发行规模确定,封闭式基金发行规模不确定 B开放式基金没有固定期限,封闭式基金有固定期限 C开放式基金可以向基金管理人购买或赎回,封闭式基金不能赎回 D开放式基金可以保留一部分现金应对赎回要求,封闭式可以全部用于长线投资正确答案: A 6. 以下不属于金融期货的是:√ A外汇期货 B农产品期货 C利率期货 D股票指数期货 正确答案: B 7. 以下关于艺术品投资的风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流通性差 B难以保管 C受到时尚潮流影响 D价格波动小 正确答案: D 8. 证券交易所的基本职责不包括:√ A监督证券交易

B制定证券交易所业务规则 C操控证券走势 D管理和公布市场信息 正确答案: C 9. 证券交易机制是指直接或间接将买卖双方的委托撮和成交的方式,其核心是:√ A价格决定机制 B商品决定机制 C交易决定机制 D市场决定机制 正确答案: A 10. 在证券交易程序中,交易的委托方式不包括:√ A限价委托指令 B止损委托 C市价委托指令 D市场委托 正确答案: D 判断题 11. 公司债券比国家债券更加安全,收益更大。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12. 房地产信托投资公司是一种专门投资于各种类型房地产的投资基金。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金融资产管理专题典型案例分析

计算题的设计模式及典型案例解析 (一)金融资产专题 在金融资产中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计算题的主要选材。 【典型案例1】甲公司于2005年初购入乙公司债券,该债券面值为1000万元,票面利率为3%,每年末付息,到期还本,该债券尚余期限5年,甲公司为此项投资支付了买价911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8万元,甲公司有能力而且有意图将此投资持有至到期,此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含报酬率经测算为 4.86%。该债券发行方有提前赎回的权力,2007年初甲公司预计乙公司将于2007年末赎回该债券本金的一半,剩余债券本金于到期时偿还。2008年末该债券的可收回价值为455万元,2009年9月15日甲公司抛售该债券,售价为480万元。 请根据上述资料,作出甲公司如下账务处理: (1)2005年初购入债券时; (2)计算2005年末、2006年末实际利息收入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3)根据乙公司的赎回计划调整2007年初摊余成本并作出相应的会计分录; (4)计算2007年12月31日的实际利息收益并编制2007年12月31日收到利息和一半本金的会计分录; (5)计算2008年末的实际利息收入并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6)编制2008年末减值计提的会计分录; (7)编制2009年出售时的会计分录。 【答案与解析】 (1)2005年初购入债券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0 贷:银行存款91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81 (2)计算2005年末、2006年末实际利息收入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2005年的会计分录如下: 计提利息收益时: 借:应收利息3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4.66 贷:投资收益44.66 收到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30 贷:应收利息30

浅析金融工具创新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doc

浅析金融工具创新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 摘要:在金融危机波及全球、金融市场非常发达的时期,金融工具的创新是企业经营管理应当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在企业财务管理处在深化发展的新时代,企业更需充分积极地应用金融工具。本文首先金融工具创新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进行了概述,得出借助金融工具的创新,可以减少或规避企业在融资中的财务风险,为企业的筹资提供了更为有效灵活的方法,增加资金收益率,减少了筹资成本,达到了化解企业财务风险、提升融资水平并推进企业资金流动的目的。 关键词:金融工具创新财务管理 金融工具为企业解决财务管理问题提供了新途径,是提高财务收益、规避金融风险的主要手段。金融工具的创新包含了货币和资本市场工具的创新、支付和结算工具的创新、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等,对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活动的投资、筹资、分配、营运活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金融债券、银行卡、企国库券、业债券、指数期货、股票、外汇期权和期货、股票期权等金融工具的创新对企业的筹资、融资、改革等意义重大。 一、金融工具创新的概述 金融工具的创新指的是金融业突破传统经营的方式和范围在新的金融运新机制中所创造的新型金融工具。 金融创新主要是企业追求利润机会,通过重新组合各种金融要素,创造起新的生产函数,进行包括各种支付清算手段、金融工具、金融监管与组织制度等方面的创新。金融创新在推动

金融发展的时候,也会形成新的金融风险,使得原有的金融监管措施与制度失效、提升金融监管的难度。金融创新的概念是指金融领域,通过创新性的改变和重新组合,引进或创造新事物的各种要素的范围。狭义的金融创新是金融业务创新,指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在拓展银行成立的条件,取缔或放缓对银行的资产负债的监管,取缔或放缓控制外汇和利率控制,允诺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银行实行业务交叉等金融管制后,加强对各类金融机构相互竞争,产生了一系列新的交易工具和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创新是金融业务的发展的主要趋势,由20世纪70年代后期所形成的金融国际市场中金融工具创新的浪潮影响至今。金融工具逐渐从较单一的现金、存款、股票、债券、商业票据等变化成多变化、多目的、多形式以及体系化的种类构成。仅仅以美国、日本为主推出的创新金融工具多达数百。 二、企业金融工具创新的基本思想 (一)规避风险与保险 金融工具创新的用途之一即是规避风险,可以经过创新的金融工具,要建立一个新的金融工具和产品,以达到合理避税对冲风险规避海外市场的监管,并打开海外目标市场的目的。同时创新的金融工具也有保险的作用,通过锁定风险的最高水平与最低收入,来保留对公司未来获得更高的收入。在保险和规避风险的金融工具创新的形式,重新配置的资产配置和分散投资组合的风险和回报,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比较优势 掉期互换是一种创新的金融工具的比较优势思想的例子。企业通过金融的比较优势,达到双赢或共赢的财务活动。 同时,金融工具创新还能一定程度上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复习题详细讲解(第27章 基本金融工具)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27章 基本金融工具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金融学(finance ) 答:金融学指研究货币领域的理论及货币资本资源的配置与选择,货币与经济的关系及货币对经济的影响,现代银行体系的理论与经营活动的学科。在金融学领域中最早作出开创性贡献的经济学家是约翰·古斯塔夫·克纳特·维克塞尔(Johan Gustaf Knut Wicksell )。他首先把传统经济学中的货币理论与相对价格理论这两个没有在联系的部分结合起来,并形成逻辑上一致的理论体系。在维克塞尔看来,货币不是覆盖于实物经济上的一层“面纱”,货币对于经济起着十分主动的作用,并使得经济随时发生变动或失去均衡。在此基础上,维克塞尔又把静态的货币数量说引入时间因素,从动态的角度加以进一步分析,从而使货币理论与金融理论相融合,并且从这一全新的视角出发,对经济周期作出新的解释,同时为后来者铺平了宏观经济分析的道路。 金融学所涵盖的容极为丰富,诸如货币原理、货币信用与利息原理、金融市场与银行体系、储蓄与投资、保险、信托、证券交易、货币理论、货币政策、汇率及国际金融等。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生活的不断发展,金融学也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现代数学方法、动态分析方法及信息论原理与管理学理论也不断地向金融学领域渗透。这不仅使金融学在体系上日趋完整,而且在方法论上也更趋完善。 2.现值(present value ) 答:现值指按现行利率为获得一个既定的未来货币量而在今天所需要的货币量。现值可用倒求本金的方法计算。由终值求现值,称为贴现。在贴现时使用的利息率称为贴现率。 现值的计算公式可由终值的计算公式导出:()1n n FV PV i =+,则有: ()11n n PV FV i =?+ 上述公式中的()1 1n i +称为现值系数或贴现系数,可以写成,i n PVIF ,现值的计算公式可 以写为:,n i n PV FV PVIF =?。 3.未来值(future value )

浅析金融工具创新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浅析金融工具创新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论文作者:董为民 摘要:在金融危机波及全球、金融市场非常发达的时期,金融工具 的创新是企业经营管理应当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在企业财务管理处 在深化发展的新时代,企业更需充分积极地应用金融工具。本文首 先金融工具创新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进行了概述,得出借助金融工具 的创新,可以减少或规避企业在融资中的财务风险,为企业的筹资 提供了更为有效灵活的方法,增加资金收益率,减少了筹资成本, 达到了化解企业财务风险、提升融资水平并推进企业资金流动的目的。 关键词:金融工具创新财务管理 金融工具为企业解决财务管理问题提供了新途径,是提高财务 收益、规避金融风险的主要手段。金融工具的创新包含了货币和资 本市场工具的创新、支付和结算工具的创新、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等,对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活动的投资、筹资、分配、营运活动具 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金融债券、银行卡、企国库券、业债券、指数期货、股票、外汇期权和期货、股票期权等金融工具的创新对 企业的筹资、融资、改革等意义重大。 一、金融工具创新的概述

金融工具的创新指的是金融业突破传统经营的方式和范围在新 的金融运新机制中所创造的新型金融工具。 金融创新主要是企业追求利润机会,通过重新组合各种金融要素,创造起新的“生产函数”,进行包括各种支付清算手段、金融 工具、金融监管与组织制度等方面的创新。金融创新在推动金融发 展的时候,也会形成新的金融风险,使得原有的金融监管措施与制 度失效、提升金融监管的难度。金融创新的概念是指金融领域,通 过创新性的改变和重新组合,引进或创造新事物的各种要素的范围。狭义的金融创新是金融业务创新,指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在拓展银行 成立的条件,取缔或放缓对银行的资产负债的监管,取缔或放缓控 制外汇和利率控制,允诺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银行实行业务交叉等金 融管制后,加强对各类金融机构相互竞争,产生了一系列新的交易 工具和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创新是金融业务的发展的主要趋势,由20世纪70年 代后期所形成的金融国际市场中金融工具创新的浪潮影响至今。金 融工具逐渐从较单一的现金、存款、股票、债券、商业票据等变化 成多变化、多目的、多形式以及体系化的种类构成。仅仅以美国、 日本为主推出的创新金融工具多达数百。 二、企业金融工具创新的基本思想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难点精讲及案例解析

第五章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难点精讲及案例解析 难点一: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 一、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和含义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1.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 1 )取得该金融资产或承担该金融负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回购或赎回。 (2)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近期 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组合中有某个组成项目持有的期限稍长也不受影响。 (3)属于衍生工具。 2.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具有以下特征: 1.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 2.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 3.有能力持有至到期。 企业将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到期前处置或重分类,通常表明其违背了将投资持有至到期的最初意图。如果处置或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的金额相对于该类投资(即企业全部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出售或重分类前的总额较大,则企业在处置或重分类后应立即将其剩余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即全部持有至到期投资扣除已处置或重分类的部分)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三)贷款和应收款项 贷款和应收款项,是指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对于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金融资产,企业可以将其直接指定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例如,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等。如企业没有将其划分为其他三类金融资产,则应将其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理。相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而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持有意图不明确。 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应当按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将该限售股权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除非满足该准则规定条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五)其他金融负债 其他金融负债是指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通常,企业购买商品形成的应付账款、长期借款、商业银行吸收的客户存款等,应划分为此类。 二、金融资产的重分类 企业在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对其进行分类后,不得随意变更。 (一)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将某金融资产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后,不能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其他类金融资产也不能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二)企业因持有意图或能力的改变,使某项投资不再适合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应当将其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三)如出售或重分类金融资产的金额较大而受到的“两个完整会计年度”内不能将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的限制已解除(即,已过了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企业可以再将符合规定条件的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国内外区域金融创新理论研究现状

国内外区域金融创新理论研究现状 摘要:自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经济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不断增长。正是在这一宏大背景下,区域金融创新理论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金融业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区域金融创新理论的研究现状,从而促使金融创新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推动全球金融的一体化。 关键词:区域金融创新;金融理论;金融体系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蓬勃发展。由于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汇率、利率变动频繁,国际银行业竞争加剧,再加上科学技术特别是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金融业务已经不能满足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客户融资 的要求,从而推动着金融不断的创新和发展。金融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们将金融领域的这一系列变化称之为“金融创新”。当代区域金融创新理论起源于本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至80年代形成高潮,进入90年代如火如荼。 一、国外理论研究现状 为了从理论上阐述区域金融创新,西方经济学家陆续提出不少不同的见解,由此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理论流派,形成了色彩缤纷的当代区域金融创新理论流派。

在20世纪60年代-90年代,欧美国家有大量的学者研究了区域金融问题,根据Sheila C.DOW、Carlos J.Rodriguez-Fuentes(1997)的研究,西方关于区域金融的研究 主要是从宏观货币经济学展开的,研究的主要内容有: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货币主义模型和凯恩斯主义模型)、公开市场操作的区域影响、区域货币乘数、区域金融市场(区域利率差异、区域信贷市场),此外,一体化金融市场内部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影响(LuigiGuiso、Paola Sapienza和 LuigiZingales(2002)、Jayaratne和Strahan(1996)也是西方区域金融研究的重要方面。 西尔柏(W.L.Silber)从供给角度来探索金融创新。西尔柏研究金融创新是从寻求利润最大化的金融公司创新最积 极这个表象开始的,由此归纳出金融创新是微观金融组织为了寻求最大的利润,减轻外部对其产生的金融压制而采取的“自卫”行为。西尔柏从金融机构的金融业务和工具创新分析框架中推出的金融创新理论对于从供给角度研究金融创 新时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 凯恩(E.J.Kane)提出了“规避”的金融创新理论。所谓“规避”,就是指对各种规章制度的限制性措施实行回避。“规避创新”,则是回避各种金融控制和管理行为。它意味着,当外在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与机构内在要求相结合,回避各种金融控制和规章制度时就产生了金融创新行为。

金融基础知识大全

1、广义的金融市场:泛指资金供求双方运用各种金融工具,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的全部金融XXXXX易活动,包括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各金融机构之间,资金供求双方之间所有的以货币为交易对象的金融活动,如存款,贷款,信托,租赁,保险,票据抵押与贴现,股票和债券买卖,黄金外汇交易等。 2、狭义的金融市场:一般限定在以票据和有价证券为金融工具的融资活动,金融机构之间的同业拆借以及黄金外汇交易等范围之内。 3、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双方以票据和有价证券为金融工具的货币资金交易,黄金外汇买卖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同业拆借等活动的总称。 4、初级市场:又称发行市场或一级市场,是资金需求者将金融资产首次出售给公众时所形成的交易市场。 5、二级市场:已发行的旧证券在不同投资者之间转让流通的交易市场。 6、金融工具:又称信用工具,它是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 7、股票:一种有价证券,它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息和红利的凭证。 8、普通股票:股份公司发行的一种基本股票,是最标准的股票。 9、优先股票:股份公司发行的在公司收益和剩余资产分配方面比普通股东具有优先权的股票。 10、债券:一种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在约定时间承担还本付息义务的书面凭证。 11、国库券:政府为弥补国库资金临时不足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 12、抵押公司债:发行债券的公司以不动产或动产为抵押品而发行的债券。 13、信用公司债:发行债券的公司不以任何资产做抵押或担保,全凭公司的信

用发行的债券。 14、转换公司债:这种债券规定债券持有者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内按一定比例和一定条件转换成公司股票。 15、附新股认购权公司债:这种债券赋予持券人购买公司新发股票的权利。 16、重整公司债:经过改组整顿的公司,为了减轻债务负担而发行的一种利率较低的债券。 17、偿债基金公司债:这种债券规定发行公司要在债券到期之前,定期按发行总额提取一定比例的赢利作为偿还基金,交由接受委托的信托公司或金融机构保管,逐步积累以保证债券到期一次偿还。 18、金融债券: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了筹措资金,按照国家有关证券法律和证券发行程序,利用自身的信誉向社会公开发行的一种债券。 19、基金证券:又称投资基金证券,是由投资基金发起人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证明持有人按其所持份额享有资产所有权,资产收益权和剩余财产分配权的有价证券,它是股票,债券及其他金融产品的某些权益组合的产物。 20、票据:出票人自己承诺或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或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并可流通转让的有价证券。 21、自由外汇:无需经过发行货币国的批准,即可在外汇市场上自由买卖,自由兑换为其他国家的货币,它们在国际经济交往中被广泛地用作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 22、记账外汇:未经有关外汇管理部门的批准,则不能转换为别国货币,通常只能根据有关协定在协定国之间使用。 23、衍生金融工具:又称为金融衍生品,是指一类其价值依赖于原生性金融工具的金融产品。

新金融工具准则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重点解读出炉啦!!!小编呕心沥血的盘点不要错过,快快看过 来! 2017年3月31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CAS22)、《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以下简称CAS24)等三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随后,于2017年5月2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以下简称“新CAS 37”),以反映上述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变化在列示和披露方面的相应更新。上述四项准则统称“新金融工具准则”究竟其中有何变化,又会带来什么影响,请听小编细细道来。 一、新准则出台背景 1.新问题亟待解决: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金融创新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化,有关金融工具会计处理实务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比如,现行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过于复杂,主观性强,影响金融工具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金融资产转移的会计处理过于原则,对金融资产证券化等会计实务指导不够;套期会计与企业风险管理实务脱节等。因此,迫切需要通过修订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来及时、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2.国际会计准则的修订及借鉴:据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谈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金融工具会计问题凸显,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金融工具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并于2014年7月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拟于2018年1月1日生效。为切实解决我国企业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实务问题、实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全面趋同,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财会〔2010〕10号)的要求,我们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需要,修订了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 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重点解读 表1 新CAS 22 与原CAS 22 的比较 新CAS22 原CAS22 分 类原则根据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 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 持有金融资产的意图和目的 分类结果分为三类: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 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 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分为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 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 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 产 计量凡是权益工具均以公允价值计量。债务工 具分两种情况,对于即满足商业模式为收 持有至到期投资及贷款和应收款项是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其他类别以公允价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案例解析之八: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 作者: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会计部时间:2012-10-01 第一节负债与权益的区分 一、背景情况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在多数情况下其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但在有些情况下也会出现不一致。例如:有时投资方投入的资金,法律形式上是一项权益资本,但会计上可能被认定为一项负债。企业接受的资金投入应该作为权益还是作为负债,是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通常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对金融负债作出了如下定义,“第五十七条:金融负债,是指企业的下列负债: (一)向其他单位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义务; (二)在潜在不利条件下,与其他单位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义务; (三)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非衍生工具的合同义务,企业根据该合同将交付非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 (四)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衍生工具的合同义务,但企业以固定金额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换取固定数量的

自身权益工具的衍生工具合同义务除外。其中,企业自身权益工具不包括本身就是在将来收取或支付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合同”。 对权益工具的定义则是:“第五十八条:权益工具,是指能证明拥有某个企业在扣除所有负债后的资产中的剩余权益的合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中,对于负债和权益的区分,规定:“第五条企业发行金融工具,应当按照该金融工具的实质,以及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定义,在初始确认时将该金融工具或其组成部分确认为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 三、问题分析与讨论 通常情况下,企业比较容易分辨所发行金融工具是权益工具还是金融负债,但也会遇到比较复杂的情况。如果企业发行的金融工具合同条款中包括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给其他单位的合同义务或者 包括在潜在不利条件下与其他单位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 义务,该金融工具为负债。例如,企业发行的优先股,虽然形式上是股权投资,但是由于该优先股合同规定无论当年是否盈利,企业要每年向出资方支付固定股利,且企业清算时,优先股股东可以优先拿回所投资的资本。该项优先股实质上是企业发行的一项负债。如果企业发行的金融工具合同条款中没有包括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给其 他单位的合同义务,也没有包括在潜在不利条件下与其他单位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义务,通常会确认为权益工具。但是,如果企业发行的金融工具将来须用或可用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还需要继续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判断:如发行的金融工具为非衍生工具,且该

创新金融工具在中小型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创新金融工具在中小型企业中的应用研 究 1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国际化的深入,国际贸易在企业收入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如果不能合理利用金融工具,外汇,利率,市场行情波动都将对企业的经营带来巨大风险。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金融工具如果不当运用,也会带来新风险。伴随着世界各地债务危机的不断蔓延以及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动荡,全球经济复苏将会越来越乏力。而国内市场受通货膨胀、信贷政策趋紧约束,当前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资金紧张现象。而资金又是企业健康运行的养分,长期的资金供给不足,将会使企业运行营养不良,进而导致经营停止,甚至破产。而从银行角度来看,由于缺乏对小企业的运行现状的了解,而无法对中小企业进行有效的资金扶持,因此,进行必要的业务创新变得尤为重要。现阶段,商业银行一般通过商品和服务两方面进行创新。大多数金融机构创新的对象多集中在对商品的创新,这里的商品指的是金融工具。银行一方面通过将传统的金融工具进行重新搭配组合,通过一定的营销手段,作为新的金融工具产品进行推广;另一方面根据新的法律法规以及市场特点,发挥人才优势,创造出新的金融产品。例如:适合资金量大或小的、适合时间长或短的、适合国内或国际交易等多类型市场的;适合获利、保值、套利等基础需求的;为满足社会地位等特殊需求的;有适合定期与活期、股票与债券、贷款与证券、存款与证券互转等多种转换形式的;有适合弹性收益,风险性较大的等。总之,丰富的产品、灵活的操作方式、全球适用的金融工具,夜以继日且持续不断地被创造出来。而商业银行作为始作俑者,依靠传统金融工具已经难以满足投资人,只有不断的创新产品,加强开拓全新的业务领域,方能在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创新金融工具由于监管不严、产品漏洞、玩忽职守等多种原因,在协助无数企业规避风险、创造市场奇迹的同时,也醜成多次骇人听闻的金融危机。 ………….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伴随着国内经济形势恶化的进一步加剧,银行不断缩紧传统贷款余额,政府虽然不断出台新政策,鼓励为中小型企业开展融资活动,但是收效甚微。一方面,银行为了控制自身风险,调整产业结构以及资产不良率,再收紧传统金融工具的同时,加快了创新金融产品的投放;另一方面,中小型企业为了加快发展,抢夺

余额宝与金融工具创新

互联网金融冲击波 ——以阿里金融为例浅谈中国金融工具创新中共十八大后,中国金融改革多次被提及而且动作频繁,发展迅猛。自马云推出余额宝以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撼动传统银行业的根基,各大银行纷纷恐慌起来纷纷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开始了“反击战”。在金融改革的浪潮中,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迅速发展,对传统金融业造成了极大的经营压力与恐慌。余额宝、P2P、微信支付、众贷、阿里贷、移动互联网金融……这些电子商务企业、移动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入到金融领域,并且都相应推出一系列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理财产品、支付手段、投融资渠道。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其发展已经历了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个人贷款、企业融资等多阶段,并且越来越在融通资金、资金供需双方的匹配等方面深入传统金融业务的核心。 互联网金融的产生根源,是由于当前中国金融管制严格、利率双轨制没有彻底改变、小微企业和居民金融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与传统银行业固有的成见、机制缺陷之间的矛盾激化而产生的。中国的金融体系呈现高度垄断性,竞争不充分,风险不断积淀,泡沫不断加大,对

实体经济服务效率低,大多数中小微企业得不到资金支持,审贷程序复杂严格,而且传统银行业对于这类个体企业有先天的成见,不太愿意服务这类客户。而互联网金融能够很好的弥补其缺陷,为这一类客户提供很好金融服务。所以互联网金融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推进中国金融体系改革,推出了很多金融创新产品。 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其实对老百姓有利、对有钱人有利、对代表中国经济活力的民营企业有利、对代表中国未来经济支柱的新兴产业有利,但是会倒逼传统商业银行改革、降低他们的超额利润。 由于传统金融体系的不完善,不作为,使整个金融体系成为一个倒“金字塔”,处于上端的是大型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而处于下端的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大部分资金都用于上端的国企和地方政府,处于草根阶级的大众几乎得不到资金的帮助。在传统的金融体系中存在着严重的“二八”定律,八成的客户都是这种小客户,而这些客户的钱特别少,人数众多。银行在相同的借贷成本之下,根本不愿意服务这些人群。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金融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尤其是P2P 小额信贷领域微型金融的发展,符合普惠金融的发展趋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进将倒三角调整过来,夯实微型金融体系基础,才能普惠更多草根群体。 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就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金融改革。所谓自下而上就是原本处于垄断地位的传统金融,自己不愿意改革,但是由于其体制不完善,服务的范围不够全面,大部分中小微企

2020年(金融保险)创新型产业发展的金融问题研究

(金融保险)创新型产业发展的金融问题研究

合肥支撑创新型产业发展的金融创新问题研究 壹、金融创新对创新型产业的作用 (壹)金融创新能有效推动创新型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金融业不断在存贷款、结算等方式上创新,使得客户在同壹个账户下能够很灵活地调度资金,企业运用资金变得更加便利。金融业务能够根据企业的需要,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各项新型业务,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极大地推动了创新型产业发展进程。现代金融工具,借助银行网络,不断创新各种结算方式和凭证,由银行结算的POS信用卡、互联网结算提供的电子货币和网络通讯,使信息沟通更加便利。金融结算现代化,为企业之间商品流通减少了中间环节,进而降低了成本。金融制度的创新,推动了管理模式的创新。新型的金融体制和管理模式必然会为创新型产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服务环境。 (二)金融创新能满足创新型产业发展的融资需求 首先提高了市场价格对信息反应的灵敏度。金融创新通过提高市场组织和设备的现代化程度,使国际金融市场的价格能够对所有可得到的信息作出迅速灵敏的反应,提高了金融市场价格变动的灵敏度,使价格快速及时对所获信息作出反应,从而提高价格的合理性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力。其次,增加了可供选择的金融商品种类。现代创新中大量新型金融工具的出现,使金融市场所能提供的金融商品种类繁多,投资者选择性增大。面对各具特色的众多金融商品,各类投资者很容易实现他们自己满意的效率组合。第三,增强了剔除个别风险的能力。金融创新通过提供大量的新型金融工具的融资方式、交易技术,增强了剔除个别风险的能力。投资者能进行多元化的资产组合,仍能够及时调整其组合,在保持效率组合的过程中,投资者能够通过分散或转移法,把个别风险减到较小程度。第四,

金融基础知识

金融基础知识

1.【金融结构】按照西方经济学家戈德史密斯的解释,一个社会的金融体系是由众多的金融工具、金融机构组成的。不同类型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组合,构成不同特征的金融结构。 一般来说,金融工具的数量、种类、先进程度,以及金融机构的数量、种类、效率等的综合,形成不同发展程度的金融结构。 2.【金融体系】金融体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金融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的金融组织体系,即这个国家有哪些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什么职能作用。广义的金融体系是由一国的金融组织、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组成。金融市场是以金融组织为基础而形成的,参与金融市场活动的主体是金融机构、企业、居民、其他社会单位等;由于现代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高风险行业的特点,政府必须对金融业进行监督和管理,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制度 3.【金融资产】金融资产是一切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具有现实价格和未来估价的

金融工具的总称。 总的来说,非人力资产可以以两类形态存在,一类是实物,如贵金属制品、房地产等;另一类则是各式各样的金融工具。持有的实物成为实物资产;持有的金融工具则成为金融资产。一个人或者企业所拥有的非人力资产主要就是由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构成的。 4.【金融实力】金融实力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发展的总体状况。反映一国或地区金融实力的指标至少应该包括:(1)货币的国际可接受程度,即是否为国际储备货币或被国际广泛接受的货币;(2)外汇储备的规模;(3)金融市场的完备程度和规模;(4)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的数量和质量;(5)拥有的国际金融中心数量及其影响;(6)所持有的外国资产数量;(7)在外国市场发行的金融工具数量;(8)金融市场环境安全和稳定程度,(9)金融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有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 我们可以观察到,通常凡是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国家,金融实力也较强。金融实力的强大对于一国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关于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于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国际金融市场的迅速进展,以及金融风险治理理念和实践的提升,大大加快了金融工具专门是衍生金融工具创新的步伐,促使企业的经营和投资环境发生极为深刻的变化。然而,相关于金融工具创新速度,金融工具会计创新显得跟不上节拍。这不单表现在金融工具会计实务创新不够,还表现在金融工具会计理论亟待突破。国际金融市场的进展深刻地阻碍着我国的金融市场,随着我国加入WTO脚步的加快,这种阻碍将会越来越显现出来,包括金融工具创新在内的金融创新将不再只是理论界的话题。从那个角度讲,在我国会计界着手开展金融工具会计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一、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进展的现状及其评判 近年来,我国的会计学者一直注意跟踪国际上金融工具会计研究的最新进展,适时地翻译介绍与金融工具会计有关的会计准则和其他重要研究成果,为国外金融工具会计研究成果在我国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针对金融工具专门是衍生金融工具创新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冲出,如确认原则、计量原则、会计差不多假定、会计要素的重新界定等,我国的会计学者们独立地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比如,认为应对传统的实现原则加以修正或重新说明;认为应改进财务报表的结构,将资产分为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或在现有差不多报表基础上增加有关金融工具信息的报表;同时认为,应将这些方面的建议,在修改我国的差不多会计准则时考虑到里面去。不容置疑,这些见解和建议是专门有价值的,丰富了我国会计理论,同时也有助于今后修订我国的会计准则差不多概念框架。但同时也应该承认,由于我国金融工具创新还处在初级时期,衍生金融工具及其

交易还没有达到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那样的水平和规模,对金融工具专门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具体会计问题的研究,还专门不够。从那个意义上讲,我国的金融工具会计研究也需要“创新”。回过头来考察一下我国会计制度对金融工具会计所作的规定。就差不多金融工具而言,如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债券、股票等,现有会计制度对其有较多较详细的规定。但存在一些需要补充之处。以应收账款包括贷款会计为例。目前,商业银行与资产治理公司如中国信达资产治理公司之间的贷款转让,国有企业和资产治理公司之间的债转股,一样工商企业之间的应收账款转让,差不多上目前会计制度中尚没有规范或虽有规范但不太明确的地点。从概念上讲,这些问题涉及到金融资产转让,具体包括:应收账款转让应确认为销售交易依旧融资交易;转让的应收账款价值如何确定有没有考虑过缩水因素;假如属于销售交易,那么转让损益又如何确认和计量,等等。 就衍生金融工具而言,我国的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对其所作的规范还有值得修改或补充的地点。那个地点所指的修改或补充并不是指超前地规范一些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而是基于实践的需要,在确保会计信息完整的前提下,在现有规范的基础上作修改或补充。比如,期货业务的会计核算,尽管对此已有相关的会计制度对其加以规范,但规范本身的做法看起来值得再商榷。再比如,期货合约的期末公允价值变动,是否考虑将其纳入表内核算和反映。另外,由于规避风险的需要,我国境内的一些商业银行或从事大宗涉外业务的工商企业往往通过银行,一样都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以防范汇率或利率的不利变化所可能造成的缺失。然而,现行的金融性企业会计制度并没有对这种业务作出规范。各商业银行会计处理和反映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有的将其纳入表内核算,有的则不纳入表内核算仅作为表外业务反映,还有的全然就不反映。不管从信息反映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比性角度考虑,依旧从增加会计信息透亮度的要求看,均有必

金融工具研究

金融工具研究 课程论文(设计) 题目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 披露问题研究 姓名李婷 专业会计学 学院会计学院 学号132120201004 二〇一四年10 月26 日

摘要: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以金融创新(Financialhinovatoin)为核心的金融革命是世界发生的两大革命之一,以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nerivativeFinaneialInsturments)为核心的金融工具的创新更是这场金融革命核心的核心。在短短的三十年间,衍生金融工具是发展最快、交易量最大的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最短、发展最快、交易量最大的金融工具。自1972年和1973年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的国际货币市场和芝加哥期权交易所先后正式开展金融期货和期权交易至今,金融期货和金融期权仅有30年的历史,然而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统计,2003年,世界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量己达970.28万亿美元,其中各交易所金融期货和金融期权的交易量达到773.12万亿美元,柜台交易量达197.16万亿美元。其发展速度之快、交易量之大、影响面之广已经远非其他金融工具所能企及。然而,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幅度进展而迅速蔓延全世界,造成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严重影响世界实体经济的增长。这次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的很重要原因就是对金融工具的创新过度运用。 笔者此文的分析探讨的目标在于通过分析我国目前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状况,审查其是否遵循相关制度;以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作为准绳,指出我国目前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主要缺点,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策略,从而达到提高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质量,公允价值 一、选题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其中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最为引人瞩目。衍生金融工具派生于传统金融工具,其具有交易成本低、流动性强,又能分散风险并给投资者带来收益等特点,从其产生起,就迅速成为广大投资者进行风险管理的工具,之后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了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但是运用衍生金融工具也为企业经营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大量的事实证明,如果不能正确的运用衍

会计准则内在逻辑介绍(50:47)金融工具:业务管理模式与合同现金流量特征是金融工具分类的基础

金融工具:业务管理模式与合同现金流量特征是金融工具分类的基础 2015-12-17天职专业委员会 会计准则内在逻辑介绍 (50-47) 金融工具: 业务管理模式与合同现金流量特征是金融工具分类的基础一、新旧准则分类概述 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进行分类,是为确定金融工具中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特别是,如何以持续的基础进行计量。在现行金融工具准则下,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是复杂而又规则化的,也缺少清晰、统一的理论基础。现行准则下,金融资产分为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分为两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和其他金融负债。现行准则对各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单独进行了定义,并设定了复杂的条件。对各类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计量,如《五种会计计量基础在实务中的运用》一文所述,也区分不同的情况,可能以摊余成本或公允价值分别计量,两种计量方法在各类别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中的应用也不统一。 事实上,根据现行准则中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条件,分类需要考虑多项因素:

1、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目的,例如,是为交易、长期持有还是套期; 2、合同特征,例如,合同是属于衍生工具、权益工具还是债务工具; 3、该金融工具是否在活跃市场中交易,例如,持有至到期投资和贷款和应收款项的一个区别,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需存在活跃市场; 4、报告主体所处的行业; 5、报告主体的会计政策或类似选择,例如,报告主体可以将某些混合工具整体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为解决现行金融工具准则中复杂而规则化的分类问题,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于2009年开始修订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和计量规定,并于2014年7月发布了完成版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新准则将于2018年1月1日起生效,允许提前采用。我国引入该准则内容的工作,也已进入财政部日程。新准则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采用了更加清晰的理论基础,更加体现原则导向的准则精神。二、新准则的分类基础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对所有类型的金融资产采用同一分类方法,包括那些包含了嵌入衍生工具的金融资产。因此,金融资产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类,而不是根据复杂的分类规定进行分类。新准则下,确定金融资产如何进行分类和计量,包括两个分类基础:(1)主体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2)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 (一)主体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