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近对联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近对联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近对联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近对联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近对联教案教

学设计

活动设计者湖北省麻城市闵集中学陶建军

活动动机:

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对联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最早的对联出现在一千

多年前。它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思想性,它使用

的范围广,日常生活经常涉及,春节有春联,丧事有挽联,

书斋有励志联,风景胜地有名胜联,章回小说有标题联,生

日吉庆有寿联,对名人评价有名人联,了解、学习对联的有

关知识,逐步掌握创作对联,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

养学生的语文素质、熏陶学生优秀的品质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

化现象--对联的历史以及在它在传统文化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2、赏析对联的妙处,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3、利用所学的知识,初步学习对对联。

4、进一步掌握积累和搜集资料的能力。通过搜集资料,让学生更加真切的了解中国对联的特点和性质,培养学生热

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教师准备:

1、搜集关于对联的有趣的历史故事,备用。

2、搜集有关的趣联、书联、春联、寿联、名人联、行

业联、名胜联等,准备师生互动。

3、根据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分组,分头收集资料、分

析资料。

4、将学生分成①知识介绍组②故事讲述组③表演组

学生准备:

1、收集有关的趣联、书联、春联、寿联、名人联、行

业联、名胜联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进行赏析。

2、收集有关对联的趣闻和历史故事,准备向同学讲述。

3、收集有关对联的知识,逐步学习创作自己的对联作品。

活动过程:

1、学生个人活动: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参观访问的

办法收集有关对联的资料、了解对联的知识、历史、作用以

及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2、班级集体活动,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知对联--对对

联--赏对联

第一个环节:知对联

小组活动

根据分组,各小组展示本组的活动成果。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㈠知识介绍组:讲述有关对联的知识。要求学生以《我

是对联》为题讲述对联的知识。侧重了解对联的历史、对联

的写法、对联的类型、对联的要求等。

㈡故事讲述组:讲述与对联有关的趣闻,名人典故,奥

妙的奇联等。

A、趣闻与对联:

例如:相传清朝大余县有个戴衢亨,勤奋好学,才华颇高,可因县官不识才,到30余岁连个秀才也没捞到。他的

朋友出于义愤为他买了个秀才,得以取得乡试资格。在80

天里,他由乡试到京试再到殿试,连中三元,被点为状元,

衣锦归乡,感慨之余,写下了这样一副楹联:

三十年前,县考无名,府考无名,道考无名,人眼不开

天眼见;

八十日里,乡试第一,京试第一,殿试第一,蓝袍脱下

紫袍归。

联语中“考无名”与“试第一”各自间隔出现三次,形

象地表述了自己仕宦途中的坎坷经历,同时警告了那些玩忽

职守、埋没人才的官吏,堪称联坛佳话,联中上品。

B、名人与对联

例如:晚清湖广总督张之洞坐镇江夏,有次接待梁启超

来访时,故意出一上联刁难梁启超,自诩江南学者非我莫属。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一;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头角初露的梁启超不甘示弱,立马想出下联来: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梁虽自卑为“小子”,但又自负不凡,应寻恰到好处,令张之洞也为之叹服。

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时,梁启超也曾去拜见张,名片落款是;“愚弟梁启超顿首拜”。

张之洞一见,大为恼火,随即口出一联:

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无礼称贤弟;

梁启超也不假思索,马上答对下联: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侠士有志傲王候。

张之洞见状,连忙起身相迎。

据传,张之洞还独创一种颇具情趣的“无情对”。这种对联,上下句各自通顺成章,下句对应的每个词的本义,并不能与上句相对,要对每个词来一番别解,才能与上句相应的字扯上“关系”。比如:

有一天,张之洞在陶然亭会友,以一句诗“树已半寻休纵斧”为上句,张之洞对以“果然一点不相干”,另一人则对以“萧何三策安定刘”。

为什么这么对呢?原来,“树”、“果”、“萧”皆草

木类;“已”、“然”、“何”皆虚字;“半”、“一”、“三”皆数字;“寻”、“点”、“策”皆为动词;“休”、“不”、“定”皆虚字;“纵”、“相”、“安”皆虚字;“斧”、“干”、“刘”则皆为古代兵器。其中,张之洞对句,以土语对诗句,更显得不拘一格。

最后,张之洞又以“陶然亭”三字命作无情对。谁知友

人脱口而出:“张之洞”。这是以“张之洞”对“陶然亭”,妙趣横生,引得众人畅怀大笑。

(三)小品表演组:奇联与趣事,故事原文如下,学生

根据本故事改编为小品,进行演出。

清代才子纪晓岚关于对联的故事:

有一年冬天,纪晓岚跟随乾隆南巡至白龙寺,适逢寺僧鸣钟。乾隆诗兴大发,挥笔写下:

"白龙寺内撞金钟"

纪晓岚见之,知是乾隆有意考他,便从容挥笔对上下联: "黄鹤楼中吹玉笛"

乾隆当即拍手称赞:"佳对!"。

纪晓岚熟读诗书,记忆力很强,其师曾以杜甫《兵车行》

中一句出联考他:

"新鬼烦冤旧鬼哭"

他巧妙地运用李商隐《马嵬》中一对之:

"他生未卜此生休"

天衣无缝,工整贴切,令其师不得不佩服青出于蓝而胜

于蓝。

乾隆16年夏季,乾隆帝见池中荷花初放,乾隆得句云: "池中莲藕,攥红拳打谁?"

纪晓岚看到池子左边的蓖麻,便以问对句,答道:

"岸上蓖麻,伸绿掌要啥?"

同样以问句相对,天衣无缝,令乾隆称奇。

纪晓岚中取进士那年,见京城当铺林立,随口吟出一句

上联: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但苦思不得下联。后来他执令赴通州当主考官,见通州

有南北之分,苦思数月的上联便有了下联: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绝妙之极。

有一年秋,一个经常愚弄百姓的戏班到纪晓岚家乡演出,因该地很穷,生活很差,戏子们心中怨气很大。于是,在一

出戏中饰"主考官"的戏子便借戏讽刺该

地的乡民:

"酸芥菜,臭黄瓜,入口眉愁眼眨;"

熟料恰逢纪晓岚回乡看望父母,于是愤然回敬道:

"毁梨园,败戏德,开台腔乱调翻!"

纪晓岚曾有一位脾气不好的医生朋友。某日纪晓岚因小

恙前去求诊,这位医生朋友对他说,我出个上联,你若能对出下联,诊费、药费全免,纪晓岚心想对联之事能难倒我?便点头应允。上联为:

"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

纪晓岚便借其脾气发挥,续了下联:

"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

既触其缺点,又促其改正,一语双关,妙哉!

一知县早闻知纪晓岚才华横溢,某日恰遇纪晓岚随驾巡视至此县,他便出了个刁钻的上联:

"鼠无大小皆称老"

纪晓岚思虑片刻,一时难以为对,环视四周,见有一鹦鹉,便从容对道:

"鹦有雌雄都叫哥”

该知县对纪晓岚的才华暗暗称奇。

第二个环节:对对联

集体活动:

(一)小组对抗--对对联。

活动组织:将本班同学分为两个组,每组同学从自己收集或者自己创作的对联中,一共选择若干对联,为上联征集下联。以对出的下联符合要求的数目最多的组为胜,败组为胜组献歌一首。

(二)对联擂台

活动组织:从小组对抗活动中选出表现好的同学为擂主,由其他同学给出上联,由他对出下联,三个回合皆胜者为最

后的胜者,游戏进入下一轮。

第三个环节:赏对联

第一步:学生提供自己收集到的对联,用毛笔抄写好展

示在黑板上,或者作成幻灯片在多媒体里展示。

第二步:同学们每两人一组进行讨论,对对联进行赏析。

赏析可以从对联的内容上、思想上、语言运用上、表现

手法上、修辞手法上等多角度进行。

第三步:学生发言,对自己选择的对联作出赏析。

活动最后由学生对本次活动作出总结。

幼儿科学认知活动认识左右优秀教案

幼儿科学认知活动《认识左右》优秀 教案 教育活动目标: 1.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2.通过活动,使幼儿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来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3.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活动准备: 1.铅笔、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 2.幼儿每人1套图片。 活动过程: 1.举手回答 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些客人,首先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谁知道,一共来 了几位客人? 刚才你回答时举的哪只手?右手还可以做哪些事?左手呢?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身上还有这样一对对好朋友吗?(左腿、右腿;左脚、右脚;左耳、右耳;左眉毛、右眉毛等) 2.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脚,踩跺你的右脚;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3.按方位说名称 (1)教师将铅笔、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好,让幼儿说出文具的名称。“小朋友,你们看一看,放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文具,放在最右边的又是什么文具?”“谁来告诉老师,尺子的左边是什么文具?尺子的右边又是什么文具?” (2)请幼儿按教师的要求把图片摆出来。先找出老虎图片,把小兔子图片摆在老虎图片的左边,把小猫图片摆在小兔子图片的左边,把熊猫图片摆在老虎图片的右边,把小鸭子图片摆在熊猫图片的右边。请幼儿跟自己旁边的幼儿说一说,老虎图片的左边是什么图片?右边又是什么图片? (1)教师和幼儿面对面站着,教师请幼儿举起右手,教师自己也举起右手。教师举的右手和幼儿举的右手怎么不同呢? (2)教师转过背,与幼儿方向一致,再举右手。让幼儿体验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不同,所以自己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3

《奇妙的对联》导学简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对联知识及写作方法; 2.提高欣赏对联的水平; 3.获得审美乐趣陶冶高尚情操。 【学习重点】学会欣赏对联。 【学习难点】对仗、平仄知识,尝试拟写对联。 【导学用具】多媒体、手写嵌名对联若干副。 【课时安排】一课时。 【导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中华文化百花园中,对联堪称一支馨香四溢的奇葩,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今天就让我们携手走进文化百花园,去采撷对联这一束奇葩,感受对联的奇妙之处,欣赏对联之美。 (板书:奇妙的对联) 二、出示学习目标 多媒体投影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提示语:下面我们按读对联、识对联、赏对联、拟对联、评对联这几个步骤来学习。 板书:

对联 读识赏拟评 三、导学对联 导学一:读对联 用多媒体投出以下七副对联,要求学生大声朗读。 提示语:中国的名联数不胜数,我们在这里仅选出七副,请大家大声朗读。这七副对联,犹如一扇窗户,打开它,你会惊喜地发现对联的宝库里,有着那么多的奇珍异宝。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明·洪应明)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 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清·林则徐) 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清·蒲松龄)6.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郭沫若) 7.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导学二:识对联 提示语: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样的语句才称得上是对联呢?对联到底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77页的内容,归结出对联的特点。 合作探究:学生用7分钟的时间,讨论、分析、归纳对联特点。 学生充分讨论后,代表发言,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观点后整理归纳对联特点(投影):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2.平仄相对,仄起平收。 3.词性相同,结构相应。 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导学三:赏对联 提示语:明白了对联的特点后,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赏对联。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出本小组最喜爱的对联来赏析。 让各个小组代表发言,分享本组的赏析。(15分钟) 导学四:拟对联 提示语:赏析了那么多的美联,咱们现在小试牛刀。老师给出上联,请同学们拟出下联。要求内容健康,符合对联要求。 出示试题: 第一题:静聆雨润绿草 第二题:中华日丽风光好 学生做题,把答案写在白板上。(8分钟左右) 导学五:评对联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1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相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的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音魅力,提升审美水平。 3、尝试对对子。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尝试对对子。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们对它并不陌生。大年三十,家家写对联,户户挂对联,商场卖对联,春晚看对联。能够说,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珍珠,它既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对联,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去领略一下对联带给我们的独特魅力。 (板书:奇妙的对联) 国文科试题,其中一题是对对子,上联是“孙行者”,要求对出下联。结果答案五花八门。下列几种都是当时的答案,你认为哪个比较好?(课本P78)如果你是改卷的老师,你给哪个答案打满分? (上联——孙行者下联——胡适之祖冲之韩退之王引之) 中国港台武侠小说作家梁羽生认为“祖冲之”最佳,乃天造地设。 下面我们翻到课本P78,请同学们一起朗读对联欣赏1、2、3中的六副对联,讨论归纳对联的特点。学生大声朗读。 请同学们说一下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能发现几条就说几条。不要求面面俱到,说出一点也可。请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积极肯定。很多学生都能回答上要求对偶,老师可即时出示投影,并追问学生“对偶在形式上有什么要求?”学生可能回答的对联特点:(1)字数相等;(2)词性相同;(3)结构相当;(4)仄起平收;(5)内容相关。) 教师以“傍百年树;读万卷书”“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为例解说对联的特点。 教师总结:结合同学们的发言,我们能够发现,对联对联,顾名思义,既要“对”,有要“联”,对联有如下特点和要求: 板书: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对”对仗工整:字数、词性、结构相同 平仄相对:仄起平收 “联”内容相关 三、板块二:读你千遍不厌倦——欣赏对联 通过以上题目,同学们都理解了对联,但我们不但要识其形,还要赏其韵。 下面我们共同欣赏几副对联。请同学们朗读几遍。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你最欣赏其中的哪副对联?为什么?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

《奇妙的对联》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梳理探究之奇妙的对联 【教学目标】 1. 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 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 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 尝试对对联。 【教学重点、难点】 1. 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 让学生尝试对对子。教学设想 一、谜语导入、故事激趣: 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 谜底是什么?对联?注意“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准确地说应该是什么?对了,谜底就是――“春联”。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们对它并不陌生。大年三十,家家贴对联,户户挂对联,商场卖对联,春晚看对联。但是,我们对对联又有多少真正的了解呢?什么是对联?它有什么基本的特点?该怎样张贴?如何尝试创作简单的对联?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奇妙的对联”世界。 二、对联常识: 同学们都看过对联,都记得一些对联。谁先来把你最熟悉的对联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找三到四个同学)请你们结合生活,再说说你认为什么是对联,好吗? 【请学生齐读“对联常识”】。

三、对联特点: 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对联有什么基本的特点呢?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1、请在座的各位当回医生,给下面这幅对联号号脉,看它对仗是否工整? 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冰消雪化梅花万朵扑鼻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对联的两个特点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上下联字数要相等(板书)。就是上联有几个字,下联也要有几个字。大家记下来,对联基本要求一,“上下联字数相等”。这个要求是很严格的,一般来说,违反这个规则就不成对联了。 但也有特例,比如说民国时候,袁世凯死后,有人就写了副上下联字数不同的联,“中华民国万岁;袁世凯千古”,大家看这个对联,“万岁”对“千古”,可以,但“袁世凯”对“中华民国”,三个字对四个字,在规则上当然不行,可是这副联的巧妙之处就在于此,它里面有个寓意,暗含了什么意思,有没有同学能看出来的? 【暗含的意思就是妄图称帝的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是中华民国的罪人。】我们可以得出的对联的第二个特点是什么?对,就是上下联相同位置的字词性要相同(板书)。 我们将我们自己修改好的对联齐读一遍: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香。 2、我们再看这幅对联字数是否相等,词性是否相同? 上联:天增岁月娘增寿

小班认知活动优秀教案1和许多

小班认知活动优秀教案---1和许多 本帖最后由网站工作室于 XX-4-10 16:29 编辑 说活动教材 认识“ l ”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比较适合于 3 岁左右的孩子。根据他们年龄小、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 1 ”和“许多”。只学习“ 1 ”和“许多”相对低年龄段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但伴随着游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 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选择了“小兔采蘑菇”作为小班幼儿学习区别“ 1 ”和“许多”的教材,并帮助他们初步理解“ l ”和“许多”之间的关系。在整个教材中所涉及的动物形象“小白兔”,孩子们很熟悉,而且其中的活动简单。比较形象直观,满足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建立初浅的数概念。 说活动日标

1 .活动目标 在生活中孩子们也会常常接触到“ 1 ”和“许多”等这样的数现象,但对这些数现象模糊不清,不能很准确地理解“ l ”和“许多”之间的关系,为了帮助孩子能够进一步地掌握理解“ 1 ”和“许多”,特制定以下两条目标: (1) 在游戏中让幼儿初步感知“ l ”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 (2) 培养幼儿对数活动的兴趣,并学习用语言进行表达。 2 .活动重点:在游戏中让幼儿认识“ l ”和“许多”。 3 .活动难点:感知“ 1 ”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 【分析】本次活动重、难点体现一个“认识”和“感知”的问题,所以把认识“ l ”和“许多”作为整个活动的重点,通过让幼儿根据兔妈妈所给的任务进行认识“ l ”和“许多”的关系。活动的难点定位在感知“ l ”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因为在教育幼儿学习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一个由易到难的规律,在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感知,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教案

项目八: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一、教学目的 (一)了解思维的概念、过程及特性 (二)熟悉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基本形式 (三)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对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课时安排 3课时 三、重点难点 (一)重点 幼儿园教育活动对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难点 思维的概念、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案 六、课程主要内容 导入:小班孩子数苹果的时候会指着苹果一一对应地数,数数的时候会借用手指头来数。 思考并分析:这个认识活动与我们学习过的感知觉有什么不同?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过程? 任务一:了解思维的基础知识 一、思维的概念 (一)讲解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二)讲解思维的特性 1.概括性:指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反映。 2.间接性:以一定事物为媒介来反映那些不能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 提问巩固知识点:“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主要指思维什么特性? 二、思维的过程和基本形式 (一)讲解并一一解释思维的过程 1.分析与综合 2.比较与分类 3.抽象与概括 4.具体化与系统化 (二)讲解思维的基本形式 1.概念

概念是反应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例】如:“玩具”,它反映了皮球、娃娃等供人们玩的物品所共同具有的本质属性,而不涉及他们彼此不同的具体特征。 2.判断 判断是肯定或否定某种东西的存在或指明某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思维形式。【例】如:“老虎是一种动物“、”蝴蝶不是鸟“等。 3. 推理 推理是从已知的判断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方式。可分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 任务二: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 一、学前早期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 理解:直观行动思维(0~3岁左右)——是手和眼的思维,具有直观性与行动性、初步的概括性的特点。 教师解释“直观行动思维”: (1)思维在直接感知中进行 (2)直观行动思维离不开儿童自身的行动 【例】澡盆里婴儿的戏水动作,只有当置身于澡盆里面的时候,才会发生。当离开澡盆的时候,这种动作就停止了,而且也很难在没有澡盆的时候复现。 二、学前中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例】分析以下案例,归纳学前儿童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2+3=5 理解:具体形象思维(3~6、7岁左右)——具体形象思维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具体性表现为幼儿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 理解:泛灵论——指幼儿将一切物体都赋予生命的色彩。 【例】宝宝看着慢慢降下来的风筝就说风筝累了,要睡觉了 三、学前晚期儿童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理解:抽象逻辑思维(6、7岁以后)——指用抽象的概念,根据物体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思维。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幼儿期,特别是5岁以后,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一)思维方式的变化 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二)思维工具的变化

高中语文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1.

《奇妙的对联》 【教学目标】 一、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二、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三、学习欣赏对联,积累一些名联。 四、指导学生尝试写对联。 【教学建议】 一、注重趣味性。对联是非常有意思的,教师要教出兴趣,学生要学出兴趣。教学中让学生能体味出汉字的奇妙,揣摩出对联所体现的思维的灵性。对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联,可以要求学生背下来。 二、教学中,联系学生学过的古典诗文,引导学生从已学诗文中搜集对联。 三、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对联,并且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自己动手,用毛笔书写一副对联。评选出最佳者,可贴在班上展示。 【教学设计】 一、以有趣的对联故事导入 据说,三国时期,周瑜妒孔明之才能,欲除之,故与鲁肃设宴请诸葛亮。席间,瑜曰:我与你以对联设赌,对得上——饮酒,对不上——砍头!敢否? 孔明笑答:请出题。 瑜曰:有水便是溪,无水便是奚,去掉溪边水,加鸟便是鸡.得志猫儿赛过虎,落毛凤凰不如鸡. 亮答:有木便是棋,无木便是其,去掉棋边木,加欠便是欺.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瑜大惊,又自恃妻子美貌,欲羞辱亮妻长得丑。便曰: 有手便是扭,无手便是丑,去掉扭边手,加女便是妞,隆中有女长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 亮笑答:有木便是桥,无木便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东美女大小乔,曹操铜雀锁双娇 瑜大怒,欲反目。鲁肃忙劝曰: 有木便是槽,无木便是曹,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糟,当今之计在破曹,龙虎相争岂不糟. 言罢,哈哈大笑,一场干戈暂告平息。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常识

对联常识包括对联的起源、种类、基本知识 (1)对联的起源: 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2)对联的种类: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3)对联的基本常识: 传统的对联讲究”四讲”,即“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 从上面的“四讲”可以看出对联的基本要求: 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字数相等,指的是,若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从内容看,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 ②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如:五蕴皆空观自在;一心不乱见如来。 结构相称,指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如: 一心常忍辱;万事且随缘。 ③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尽可能保持一致。 漏尽/飞身/去;心空/及第/归。 平仄相对简单说来就是上联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 举例: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但随着随着对联艺术的逐步成熟和发展,各种新奇的作法跟句式也不断出现,还出现了所谓非正宗对联,是指不过分强调平仄、工仗、用韵的对联。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郭沫若为陶行知先生墓门所题写的对联。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体会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对联和撰写简单对联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鉴赏对联和撰写简单对联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试试吧 1、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考试的一道题目:当时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出国文试题,其中一题是对对子,上联是?孙行者?,要求对出下联。结果答案五花八门。下列几种都是当时的答案,你认为哪个比较好?如果你是改卷的老师,你给哪个答案打满分? 上联——孙行者 下联——韩退之祖冲之王引之胡适之 中国港台武侠小说作家梁羽生认为?祖冲之?最佳,乃天造地设。周祖谟对的?胡适之?得了该题的满分。 对联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常见文学形式,虽然它字数不多,但却意蕴悠长。对联虽小,却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智慧,蕴含着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对联,一起感受一番对联的独特魅力! 二、说说吧 1、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原来对联在五代就已经出现,?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就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对联。对联出现以后,古人渐渐把学习对联作为学习语文一个重要的内容,而许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也喜欢对对子来展示自己的才华 2、对联有什么特点? 多媒体展示对联,学生总结对联的特点。 上联:春风春雨春色 下联:新年新岁新景 上联:恒心搭起通天路, 下联:勇气冲开智慧门 上联:骑青牛,过函谷,老子姓李 下联:斩白蛇,入咸阳,高祖是刘

中班主题活动教案--认识米教案

中班主题活动教案:认识米教案 中班主题活动认识米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组织等内容,使幼儿认识米的外形特征,并能用较连贯的语言描述,让幼儿知道米和人们生活的关系,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认识米教案吧。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米的外形特征,并能用较连贯的语言描述。 2、让幼儿知道米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装有米的无毒不透明塑料瓶每组1个;每组1张16开或8开纸。 活动组织: 1、让幼儿摇动桌上的瓶子,以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用语参考:小朋友,你们轮流摇桌子上的瓶子,听听有没有声音,猜猜里面是什么。一个摇过了要给另一个,不要争。 2、引发幼儿猜想瓶中的东西是什么。

教师用语参考:刚才每个小朋友都摇过了,那你们猜猜瓶子里是什么呢? 3、引导幼观察米,说出米的特征。 教师用语参考:刚才有的小朋友说瓶子里是米,好,现在我们把瓶子盖开开,把瓶子里的东西倒在纸上,可以用手摸摸,看看是什么东西,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小朋友可以一边看一边讲给旁边的小朋友听。谁愿意告诉大家米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样子的?好,刚才许多小朋友都说了,米是白色的,小小的,一粒粒的,有的长,有点圆,捏在手里硬硬的像个睡着的小娃娃。 4、引导幼儿说出米的好处。 教师用语参考:小朋友知道米有什么用吗?对了,米可以做成饭,可以让小朋友吃饱,长身体,米是粮食。好,大家把米捡到瓶子里去,我们一起把它送到厨房的阿姨把它们做成饭。要小心点,千万别弄到地上,这是农民叔叔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一会吃饭时也要小心,不要洒到地上,要爱惜粮食。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 泉州七中陈龙斌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第一模块梳理探究单元第二课,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第一模块的学习内容,可以很好地激发高一学生对文化文学的热爱,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探求活动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爱这一类型的课程,感觉到新课程教与学与过去的不同,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中考有考对联,初中时对仗的基本知识已掌握,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三、设计思想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在教学中扣紧“奇妙”二字,以欣赏与对对子激励兴趣,以兴趣激励学生对对联的知识、文化的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采用迁移教学法:教学循序渐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迁移的方法就是能较好的进行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启发式教学法:在学生对对的过程中,采用启发的办法,帮助学生对出正确答案。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书法展示、用学生姓名创设对联情境的办法,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对联艺术和文化。 作为梳理探究单元课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学生主体,提高学习兴趣,引发进一步自主探究的愿望。 四、教学目标 通过对联的欣赏和对对子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领略对联艺术和文化的魅力,引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学会基本的对仗方法,学会自主、创新、推理、演化。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参与活动,激发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赏与对。

学思维活动课程教案-六年级上

学思维活动课程教案 六年级(上) 呼延杰

教学内容:维度的转换 教学目标: 1、在大脑中建立二维、三维图像的表象,并对表象进行操作 2、实现二维和三维的灵活转换、锻炼空间认知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选择简单几何图的维度变化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再试着让学生对身边的实物进行维度转变,并在图纸上展现出来。 选择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关空间认知的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新授: 1、连一连 (1、)学生链接不同的点,画出不同的图形; (2)比较学生作品: (3)说明设想的理由; (4)对学生指导,让学生体会比较,获取多个事物的维度转换经验。 2、画一画 (1)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校园、教学楼、我的家中任选一个为主题,进行平面图的绘制; (2)每组学生分别上台讲解本组的平面图; (3)在彼此学习、互相讨论、教师进行必要指导。 三、课堂小结:

1、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把立体图形的空间图形在自己的脑子转换成平面图形; 2、观察物体,多个维度的转换能更好的促进空间认知与空间想象力的发展、并且可迁移到对日常事物的观察。 四、课后拓展: 指导学生迁移本课所学内容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空间问题。 教学内容:翻碗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从实践中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掌握归纳推理的思维方法; 2、提升思维的深刻性,锻炼归纳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从简单的推理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选择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关推理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新授: 1、翻腕 (1、)学生分组活动,组内每个成员都要实践,看能否推导出翻腕的规律; (2)教师组件巡逻,指导学生实践 (3)说明设想的理由; (4)对学生指导,通过实践找到规律,并且清晰的说出思路。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 【教学设想】 1、本节课采用高效课堂的模式进行教学,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组一个组长,每组都有自己的组名,在教师引领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学习,来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采用这种教学新模式意在创建具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特点的语文课堂。 2、在教学中采用迁移教学法:教学循序渐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迁移的方法就是能较好的进行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3、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插入相声《对春联》来创设对联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对联艺术和文化。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学生主体,提高学习兴趣,引发进一步自主探究的愿望。 【学情分析】 对联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对联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求知的兴趣较浓,易于入门。但是学生对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加上对传统文化关注不够以及语言表达、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课堂教学材料不宜太难太深,以培养兴趣,普及对联知识为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2)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尝试对对联。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对联艺术,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过程与方法: 学会欣赏对联,赏析与训练相结合。 【教学重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学会欣赏对联。 【教学难点】 尝试对对联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相声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与传统对话,任思绪飞扬,共同走过一段文化之旅。一起走进《奇妙的对联》(板书课题),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由马季、郭敦儒两位老先生表演的相声——《对春联》。 二、版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 1、展示对联(从观看的相声《对春联》中选取) (1)买卖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免费下载】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课教案

四年级趣味数学社团活动辅导稿 时间内 容 例题练习   画 角 画30°,60°,90°,45°的角--说说画的方法  第一步可用45°的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每一个角拼;  第二步可用等腰三角形90°与另一个三角板的每一个角拼.)  1、个150度的角,用你喜欢 的方法画学生独立画,指名说一 说画角的方法 2、量红领巾三个角的度数, 然后画出其中一个角3、选择合 适的方法画出下面各角。30°、 80°、105°、160°   速 算 89+91+90+92+88+87+93+92+87 原式 =(90-1)+(90+1)+90+(90+2)+(90-2)+(90-3)+(90+3)+(90+2)+(90-3) =90(9-1+1+2-2-3+3+2-3 321÷654÷987÷654÷98 7÷321 原式=(321÷321)×((654÷654) ×(987÷987) 1.37+56+63+44 2.284+178 3.89+91+90+92+88+87+93+92+87 4.4996+3993+2992+1991+98 5.1800-90-176-10-24 6.999+999×999 8. 9999×2222+3333×3334 9. 1-2+3-4+5-6+ (1991) 1992+1993 10. 947+(372-447)-572 巧 算  (46+56)×(172÷4)+14 解答:式=102×43+14=(100+2) ×43+14=4300+86+14=4300+100=4400。  速算与巧算一个重要技巧是凑整,包括通过加减一个数凑 成整十整百。特别要注意末尾能凑成10的数字。  56×32+56×27+56×96- 56×57+56 456×2×125×25×5×4×8 21÷9+22+9+23÷9+24÷9 1200÷25 999×99×9 简 便 计 算 练 习 100-1-9-2-8-3-7-4-6-5-5-6-4-7-3-8-2-9-1= 32+34+36+38+40+42 = 9995+9996+9997+9998+9999= 203+207+211+215+219= 48+50+52+54= 1000-91-1-92-2-93-3-94-4-95-5-96-6-97-7-98-8-99-9 128+138+148+158+168= 、 管 路 敷 设 技 术 通 过 管 线 敷 设 技 术 , 不 仅 可 以 解 决 吊 顶 层 配 置 不 规 范 问 题 , 而 且 可 保 障 各 类 管 路 习 题 到 位 。 在 管 路 敷 设 过 程 中 , 要 加 强 看 护 关 于 管 路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连 接 管 口 处 理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弯 扁 度 固 定 盒 位 置 保 护 层 防 腐 跨 接 地 线 弯 曲 半 径 标 高 等 , 要 求 技 术 交 底 。 管 线 敷 设 技 术 中 包 含 线 槽 、 管 架 等 多 项 方 式 , 为 解 决 高 中 语 文 电 气 课 件 中 管 壁 薄 、 接 口 不 严 等 问 题 , 合 理 利 用 管 线 敷 设 技 术 。 线 缆 敷 设 原 则 : 在 分 线 盒 处 , 当 不 同 电 压 回 路 交 叉 时 , 应 采 用 金 属 隔 板 进 行 隔 开 处 理 ; 同 一 线 槽 内 , 强 电 回 路 须 同 时 切 断 习 题 电 源 , 线 缆 敷 设 完 毕 , 要 进 行 检 查 和 检 测 处 理 。 、 电 气 课 件 中 调 试 对 全 部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电 气 设 备 , 在 安 装 过 程 中 以 及 安 装 结 束 后 进 行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调 整 试 验 ; 通 电 检 查 所 有 设 备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相 互 作 用 与 相 互 关 系 , 根 据 生 产 工 艺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要 求 , 对 电 气 设 备 进 行 空 载 与 带 负 荷 下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调 控 试 验 ; 对 设 备 进 行 调 整 使 其 在 正 常 工 况 下 与 过 度 工 作 下 都 可 以 正 常 工 作 ; 对 于 继 电 保 护 进 行 整 核 对 定 值 , 审 核 与 校 对 图 纸 , 编 写 复 杂 设 备 与 装 置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调 试 方 案 , 编 写 重 要 设 备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试 验 方 案 以 及 系 统 启 动 方 案 ; 对 整 套 启 动 过 程 中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电 气 设 备 进 行 调 试 工 作 并 且 进 行 过 关 运 行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技 术 指 导 。 对 于 调 试 过 程 中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技 术 问 题 , 作 为 调 试 人 员 , 需 要 在 事 前 掌 握 图 纸 资 料 、 设 备 制 造 厂 家 出 具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试 验 报 告 与 相 关 技 术 资 料 , 并 且 了 解 现 场 设 备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布 置 情 况 与 有 关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电 气 系 统 接 线 等 情 况 , 然 后 根 据 规 范 与 规 程 规 定 , 制 定 设 备 调 试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方 案 。 、 电 气 设 备 调 试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技 术 电 力 保 护 装 置 调 试 技 术 , 电 力 保 护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配 置 技 术 是 指 机 组 在 进 行 继 电 保 护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总 体 配 置 时 , 需 要 在 最 大 限 度 内 来 确 保 机 组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安 全 , 并 且 尽 可 能 地 缩 小 故 障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破 坏 范 围 , 或 者 对 某 些 异 常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工 况 进 行 自 动 处 理 , 尤 其 要 避 免 错 误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保 护 装 置 动 作 , 并 且 拒 绝 动 作 , 来 避 免 不 必 要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突 然 停 机 。 因 此 , 电 力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保 护 装 置 调 试 技 术 , 要 求 电 力 保 护 装 置 做 到 准 确 灵 活 。 对 于 差 动 保 护 装 置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调 试 技 术 是 指 发 电 机 一 变 压 器 组 在 发 生 内 部 故 障 时 , 需 要 进 行 外 部 电 源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切 除 从 而 采 用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主 要 保 护 装 置 。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湖南省省级优课)

奇妙的对联 【教学理念】对联是非常有意思的,教师要教出兴趣,学生要学出兴趣。注重在“奇妙”两字上,体味汉字的奇妙,中国人思维的灵性,不把对联讲得干干巴巴、枯燥无味。注重与经典古诗文的联系,尤其是在名联欣赏中,要求学生联系所学过的古诗文去理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必修一梳理探究单元第二课,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必修一的学习内容,可以很好地激发高一学生对文化文学的热爱,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探求活动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爱这一类型的课程,感觉到新课程教与学与过去的不同,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学情分析】高一走五班学生性格活跃,语文基本功水平较整齐,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初中时对仗的基本知识已掌握,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起源、发展概况及含义;掌握对偶、对仗、对联的区别联系。 2.迁移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3.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领略对联艺术和文化的魅力,引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教学重点、难点】参与活动,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赏与对。 【教学方法】迁移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一、以有趣的对联故事导入 传说知县郑板桥于大年三十走出县衙,到大街小巷了解民情,无意中看到了一家大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身边的衙役都不解其意,郑板桥看后,立即命令身边人从家里送来衣物和粮食。同学们你能看出这副对联蕴含的深意吗? 板书:奇妙的对联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常识 对联常识包括对联的起源、种类、基本知识 (1)对联的起源: 对联是由古代的桃符发展而来的。远在周代,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画像,后来直接是名字,分别画或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是对联的萌芽。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五代时,桃符上的神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联语。蜀后主孟昶曾写了一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对子,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一直到明代,人们才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 (2)对联的种类: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勉联、行业联等。 (3)对联的基本常识 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 平仄相异内容相关 平仄相对简单说来就是上联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 举例: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但随着随着对联艺术的逐步成熟和发展,各种新奇的作法跟句式也不断出现,还出现了所谓非正宗对联,是指不过分强调平仄、工仗、用韵的对联。

高中必修一《奇妙的对联》教案

高中必修一《奇妙的对联》教案 教学博苑 09-01 0540 高中必修一《奇妙的对联》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尝试对对子。 教学建议 1、对联是非常有意思的,教师要教出兴趣,学生要学出兴趣。教学要注重在“奇妙”两字上,体味汉字的奇妙,中国人思维的灵性,不要把对联讲得干干巴巴、枯燥无味。对本单元中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联,可以要求学生背下来。 2、本单元教学强调搜集对联,尤其是生活中还在使用的“活”的对联。要求学生搜集对联,教师自己必须先搜集一些奇联妙对,这是把本单元内容教活的基础。 3、本单元注重小学、初中以及平时的积累,注重与经典古诗文的联系,尤其是在名联欣赏中,要求学生联系所学过的古诗文去理解,要与本册课本中古诗文课文相联系,例如可以向学生介绍与《兰亭集序》相关的名联。 4、对联与书法紧密相联,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自己动手,用毛笔书写一副对联。评选出最佳者,可贴在班上展示。 5、可以给学生提供参考书目(可参照“有关资料”中的“参考书目”),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研究对联。 有关资料 一、关于各部分的练习及“课外延伸”参考内容 (一)关于“对联常识” 能够简单说出对对子的方法即可,如对仗、平仄等方面的要求。

(1)名词对得工整,以胡对孙,有谐“猢狲”之妙,“适”对“行”,“之”对“者”工整。考生周祖谟对的“胡适之”,得了该题的满分。(2)名词对得工整,以祖对孙,有合“祖孙”之妙。梁羽生在《名联谈趣》中认为“祖冲之”对“孙行者”最佳,乃天造地设。(3)动词对得工整,以“退”对“行”。退之,是唐代韩愈的字。苏轼诗云:“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4)王引之是清代乾嘉年间的著名学者,高邮人。继承其父王念孙的音韵训诂学,世称高邮王氏父子。 子夜、春蚕 (二)关于“对联欣赏” (1)李秀峰题白鹿洞书院联;(2)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 此外,还可以欣赏以下名联: (1)博学于文;行己有耻。(陈澧题钟山书院联) (2)得英才而教育;以山水为性情。(信江书院联) (3)学者当以天下国家为己任;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张百熙题京师大学堂联) (4)何事关心,二月杏花八月桂;是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玉屏书院) (5)汇人间群书博览者,何其好也;集天下英才教育之,不亦乐乎。(船山学社) (6)理本精深,看阶前双水合流,寻到源头方悟澈;学无止境,想宇后孤峰独秀,登来巅顶莫辞劳。(桂山书院) (1)眉山县三苏祠,苏洵、苏轼、苏辙;(2)韩城司马迁祠,司马迁。 此外,还可以欣赏以下名联: (1)韩潮学派百川会;公起文章八代衰。(衡阳韩文公祠联,韩愈) (2)门前学种先生柳;岭上长留处士坟。(唐陶山题九江陶渊明祠联,陶渊明) (3)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采石矶太白楼联,李白) (4)枫叶四泣秋,枨触天涯千滴泪;浔阳千尺水,句留江上别离情。(九江白太傅祠联,白居易)

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教案――认识自

xxxx主题活动教案——认识自己 一、主题活动的由来 中班幼儿的自我概念已经开始萌生,他们已初步感受到自己的外貌、身体、喜好等等与他人的不同,对于我和他人有着许多的疑问,而要解答他们的这些疑问,则是我们这次主题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 二、主题教育目标 1、认识了解自己身体的外部特征。 2、培养幼儿xxxx、xx家的良好情感。 3、培养幼儿大胆的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能力。 三、主题墙饰的创设 主题墙饰的创设作为课程内容,不像以前那样追求速度和结果,在每一个平行单元的开展过程中,我们都会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听听孩子们的想法和需要,我们会为孩子留出最大的空间,让他们大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们主动地去关心主题墙饰,使我们的主题环境创设伴随主题开展的日渐深入而不断完善。我们的主题活动探索式、连续性的进行,课程的内容不断丰富完善,课程形式也日趋多样,由谈话、讨论发展到手工、绘画、观察、资料查阅、分工合作、家园合作等等。在主题板的正中间是由几名小朋友画的自己的形象,而延伸出的几个平行单元可编辑 里,贴满了孩子们的介绍,如在我的生日这个单元里,孩子们自己设计了生日蛋糕、生日贺卡;在我的表情这个单元里,孩子们画出了自己不同的表情;在我的动作这个单元里,孩子们画出了自己的小手、小脚,以及自己各种各样的身体动作。这样的环境创设过程不仅美观、天天有新意,反馈新信息,而且很形象直观的记录课程的进展情况,孩子们非常喜欢。 xxxx主题活动教案认识自己 四、主题网络的建构

根据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我们一起预设这几个单元,单元之间是平行关系的,这是这个主题活动的特别之处,直线表示的是老师预设的内容,虚线表示的是幼儿自发生成的内容。 活动一、我的表情 在开展认识自己的这个主题活动中,幼儿最先感知和发生兴趣的是自己身体的外部特点。他们喜欢变化多端的脸部表情。因此,我将我的表情作为本主题活动的第一个单元。 我们带领幼儿观察了产生不同表情时的五官变化后, 可编辑 我问幼儿:人为什么会有高兴、生气、难过等表情?启发幼儿理解产生表情的原因与自己遇到事情或心情有关。鼓励幼儿大胆回忆表达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月龙说:我做错事时大人批评我我会难过,掉眼泪。小晴说:妈妈送我礼物时,我会很高兴。孩子们都争着要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性很高。我又问幼儿记录表情有什么方法?有的孩子说照照片,有的说画下来。最后孩子们采用了简单易行的绘画方式,他们不仅画出了自己的表情,而且把表情产生的原因画了出来,可以说每一幅作品都表现着一个生动的故事。 活动二、我的动作 认识了表情之后,我们又开展了我的动作这个单元,中班幼儿身体各部位的运动机能,还有发现事物变化的能力,都处于发展和提高阶段,他们喜欢跳、喜欢唱,更希望了解自己身体的特征,因此,我们将艺术领域中的音乐、舞蹈、绘画等运动形式与语言表达的训练融汇在一起,开展了此次活动。我们以动作产生为基础,对幼儿进行提问请小朋友说一说人的身体中哪些地方可以活动?幼儿的回答很丰富,如手腕、胳膊肘、膝关节、颈部等,还有的幼儿观察更细,说出了手指关节,孩子们边说边体会动作,之后教师通过舞蹈形式让幼儿观察,体会自己身体的动作可编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