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情况调查

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情况调查

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情况调查
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情况调查

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情况调查调查目的:了解城市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以及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意愿和实际参加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居民社区公共事务参与度的建议和意

见。

调查时间:2011年8月13日~8月14日

调查地点:长沙市天心区赤岭路社区

调查对象:赤岭路社区居民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不管是在经济上、政治上,还是文化上,都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建设的重任也已迫在眉睫!而在当代我国社会建设方面,社区建设是其中重要领域,因此,研究如何提升社区建设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殊意义。不可否认的是,社区居民的参与是社区发展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社区取得长远发展的依靠力量和长久动力。通过对于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研究,我们能了解当前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现状并探究其影响因素,解决我国当前社区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进而为居民参与社区提供宽松的环境和便利的条件,促进社区发展,促进社会发展。

一、城市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意愿

首先我们应当明白什么是社区,而什么又是社区公共事务?

社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基础的群众基础机构。他对我们居住在一个固定区域内的居民而言,起到了一种媒介桥梁作用。在为我们广大居民群众做着一些日常生活中所需与社会团体旋节沟通连贯的作用。是我们信任的一个基础机构,与居民群众生活有着息息相关的关联基层组织。

社区公共事务包括社区公共物品的生产与供给和社区公共服务的设立与开展。在宏观上,凡是在国家治理范围之内,按照属地原则分担到社区,以社区为单位去组织、协调、运作的公共事务,就属于社区公共事务;在微观上,社区经济、社区教育、社区卫生、社区体育、社区文化五大方面的资源以及社会福利、社会救济是传统的社区公共事务。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新独立出来的社区治安、社区服务等也属于社区公共事务。

1、居民社区参与意愿

社区参与是指社区居民通过一定的途径和形式参与社区的各种组织和集体活动,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等。

居民社区参与意愿是社区参与的前提和条件,如果居民没有参与的意愿,那么他就不可能参与到社区中来。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居民自主性社区参与的程度非常低,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蓬勃发展,城市社区不仅硬件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社区软件建设,尤其是居民参与的意愿也得到可较大的提高。通过调查可知,无论是社区常住居民还是外来人口其参与社区活动或公共事务的意愿还是比较强烈的。

(1)、居民参与程度因住房类型而异

虽然居民社区参与意愿比较强烈,但是不同住房类型的居民的参与意愿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调查结果表明,住房类型为自有房的居民其社区参与意愿更加强烈,在这些居民当中,有32.3%和51.6%的人分别选择了“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这

说明社区自有房的居民也就是常住居民中蕴藏着巨大的社区参与潜力,扩大其实际社区参与水平具有非常好的基础。而在住房类型为租房的居民中,选择“非常愿意”的只有1人,仅占总数的6.7%,不过还是有53.3%的居民选择“比较愿意”,这是难能可贵的。还有33.3%和6.7%的租房居民则分别表示其不太愿意或不愿意参与社区活动或公共事务,这也是今后社区建设中应该加以重视的一个问题。

(2)、居民参与程度因社区开展活动类型而异

首先,按照社区开展活动的不同,我将社区活动和公共事务分为以下几种:文体娱乐活动、公益志愿者活动、卫生绿化活动、邻里互助活动、选举活动以及建言活动。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在这些活动中,社区居民参与文体娱乐活动的意愿最强,占总人数的34.8%,其次分别为邻里互助活动、公益志愿活动、卫生绿化活动和选举活动,而建言活动为社区居民最不愿意参加的社区活动,仅占调查总人数的6.5%。

总的来说,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和公共事务的意愿会因为社区公共事务的类型不同而变化,最受居民欢迎的是文体类活动,其次为社会参与意愿和经济参与意愿,政治参与意愿最低。这也提醒着我们,在今后的社区建设中如何提高居民的政治参与意愿是非常重要的。

二、城市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实践

通过对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意愿可知,普通居民的社区参与意愿还是比较强烈的,那么,在强烈的参与意愿下,居民实际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情况又如何了?

调查的结果显示,虽然居民的参与意愿普遍比较强烈,但是却并没有产生出

同样效果的社区参与实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曾经参与过社区活动和公共事务

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3.9%。一眼看上去可能会觉得居民参与实践率比较高,但

是,不得不提出的是,在这些次数冲,多数是参与一些文体娱乐活动,涉及到政

治、经济方面的参与并不多。这也就是说,大多数居民仅仅有参与意愿,实际上

却并没有真正参与到社区活动和公共事务中来。

总的来说,当前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状况虽比先前有所改善,但是在总体状况

上仍表现为居民参与的不足。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具有比较强烈的参与意愿的居

民没有真正参与社区中来,这是社区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城市居民社区参与存在的问题

社区发展离不开社区居民积极而广泛的参与,社区参与程度的高低是衡量社

区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提高居民的社区参与度,首先应该清楚居民社区参

与中存在着哪些问题。

1、居民的社区参与实践率低

在这次调查中,我的调查对象主要为天心区赤岭路社区的居民,问卷调查所

呈现出的结果表明,这一社区的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实践率比较低。

经过上网查询资料可知,目前在中国,不管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

还是经济水平偏低中部地区,甚至是经济严重滞后的西部地区,居民的社区参与

实践率普遍偏低。当然在这其中,我们应当看到东部地区的参与度是高于中部地

区和西部地区的,这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社区参与实践是成正比的。另外在

这次接受调查的居民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1)、中、老年人参与实践率较青、少年人高

通过对调查对象不同年龄的社区参与实践率统计可知,

年龄段为36~59岁和

60岁以上的居民,其社区参与实践率远远高于36岁以下的居民。其中60岁以

上居民的参与率是最高的,达到了总数的38.3%。

(2)、离退休人员参与实践率较在职人员高

根据一般的逻辑思维,我们可以推断,离退休人员的社区参与实践率会高于在职人员。这是因为,离退休人员的休闲时间最多,他们不必朝九晚五的工作,在空闲时间中,除了必须的家务劳动等所占用的时间外,他们还有充足的时间来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和公共事务。而在职人员因为工作原因长时间不在家,周末也因为想要休息而不愿外出活动,因此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来积极参加社区的活动和公共事务。

调查所显示出的结果也正与逻辑推导出的结论一样。离退休人员的社区参与实践率占社区参与实践总人数的,但是我们也应该寻找提高在职人员社区参与实践率的方法,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居民的社区参与度。

(3)、学历高者的社区参与实践率高于学历低者

学历的高低似乎总能成为一个划分作为与否的标准,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也通过对调查对象学历的调查得出了一个结论,学历在高中及其以上的居民往往比初中及其以下学历的居民具有更强的社区参与意识,并能够更有效的付诸于实践中。

2、居民的社区参与自发性不够

居民的社区参与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依附参与、志愿参与、自发参与以及权益参与。经过调查可知,在曾经参与过社公共事务的居民中,依附参与的居民做多,而自发参与的居民最少。而恰恰自发性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是社区建设最为重要的,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居民的自发参与是当务之急。

(1)、依附参与

依附参与实质上并不是真正的社区参与,它并不出于参与者的完全自愿。例如,低保居民以及其他一部分受益于社区的居民常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社区参与。由于在经济或生活上依赖政府和社区,他们往往承担一部分社区任务。由于居民与社区存在依附关系,这种参与也往往在实质上成为了某种要求。这种参与方式参与度虽高,但是并不具有实质上的社区参与的内核和意义,没有培育公民意识的作用。

在这次调查中,有为数不少的居民正是出于这种原因而不得不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中来的。

(2)、志愿参与

志愿参与是居民出于个人意愿参与社区公共活动,不索取任何报酬。参与者一般都是社区中的离退休的老人和少年儿童。他们利用空余时间发挥自己的专长,参与社区活动,活跃社区气氛,并帮助居委会开展日常工作,为社区和其他居民提供服务。另一种常见的形式就是社区里的儿童青少年利用课余时间为社区服务,进行义务劳动,这种参与是出于完全自愿的,没有功利的色彩,值得社区以及社区居民的肯定和鼓励。但是他们很难对居委会的决定提出建议甚至质疑,对社区大事没有实质性的发言权和决定权。

和大多数社区一样,赤岭路社区也经常联系周边的学校进行义务劳动等活动,因此在18岁以下的居民中,志愿参与是他们最主要的参与方式。

(3)、自发参与

自发参与是出于自我意愿的参与,在参与过程中享有高度自主权,能够自我决定是否参与和参与的广度、深度且能对决策过程施加影响。但是,自发性参与的对象一般都是一些不具很大政治或者社会意义的事务。具有代表性的自发性参与是娱乐性参与。

赤岭路社区会有社区组织的或者自发的娱乐活动,如打太极拳、组织中老年人傍晚跳舞等活动。这也正是在46位居民中有34位居民曾经参与过社区活动和公共事务,却仍然被认为居民社区参与度较低的原因。

(4)、权益参与

权益参与是社区居民为了维护共同利益,经过讨论组织集体行动,干预侵害,施加影响,保护或发展个人利益的行为。例如在社区中一些老旧楼房或门面遭遇强制拆迁时,居民自发组织起来为自己争取应得的合理补偿,争取自身利益。权益参与具有一定的政治性,这样的参与有利于居民培育公民意识和权利意识,增强利益表达和维护的能力,能够增强社区自治能力,凝集社区力量,对社区发展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居民选择这样的参与方式经常是一种不得已的行为,而这样的行为有时并不能够带来有效的处理结果,因此很多调查对象并没有以此种类型作为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主要方式。

3、居民的社区参与以非政治性为主

从一项“您曾经参与过以下哪些社区活动和公共事务“的调查可以得出,文体娱乐活动、邻里互助活动以及卫生绿化活动是排名前三位的,而这些活动无一例外均是非政治性活动。政治性活动主要为选举活动和建言活动,但遗憾的是,连选举活动都有居民是从来没有参加过的。这其中的问题是值得社区建设者好好深思及反省的。

4、居民的社区参与渠道不足

居民社区参与的渠道主要分为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正式渠道有:参加社区居委会组织的活动或公共事务、参加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和协商议事委员会事务或活动等等。而非正式渠道则包括:以信访形式向政府、社区管理机构或新闻机构反映情况、举报问题、参加居民自发组织的社区小社团活动等。

然而在这些正式或非正式的渠道中,很多渠道是尚未真正运转起来的,甚至有个别渠道是完全被封闭的。在调查对象中,居民多数是通过非正式渠道参与社区活动和公共事务中的,在通过正式渠道参与社区的居民中,绝大多数又是依赖参与,比如低保户被社区安排参与一些社区活动和公共事务。

四、影响居民社区参与的原因

为什么有着较强参与意愿的居民并没有真正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中来?诚然,居民自身特点、社区的自身条件以及社会发展状况都会影响居民社区参与的

状况。但是,不得不提出的是在宏观层面,中国传统思想、国家对于社区的定位以及社区中制度供给不足共同影响着居民社区参与的状况。通过调查,可以初步总结出以下原因:

1、中国传统思想对居民社区参与的制约

我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主义政治文化中的“官本位”、“权威崇拜”、“与世无争”、“清官”情结、臣民意识等政治心理,至今影响着人们的政治观念和政治行为,公民普遍缺乏民主意识和参政议政能力。解放后我国经历的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使得公民产生了政治恐惧、政治反感和对政治失去信心等心理。加上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社区参与具有很强的革命时期形成的国家动员、群众参与的传统色彩。虽然我国宪法和法律对公民参与有着系统而具体的规定,但是作为公民参与重要一环的社区参与,却没有相关可操作性的法律条文,大多数只是方向性的指导性文件,这为社区居民的参与无形中设置了一层障碍。因此,我国公民对于政治体系的态度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政治冷漠主义”和“趋利主义”相交织的状况,缺乏经常性的、深层次的政治参与“历练”。

2、国家对于社区的定位

我国城市社区的基于地缘的生活共同体的特征并不明显,城市社区更多的是一个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这与国家对于社区的定位以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偏离有关。而现行的社区是应国家社区建设的要求由传统居委会改造而成的。居民也普遍认为现在的社区就是原来的居委会。

3、社区参与的制度供给不足

当前社区为居民参与提供的制度化渠道非常有限。当前社区中存在的合法的对社区公共事务负责的正式机构主要有三种,即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除此之外,社区中还零散存在着其他的一些衍生或民间组织,如志愿服务队、老年健身队等。

除此之外,个人微观层面的一些因素也影响居民的社区参与。首先是个人对于社区的认同问题。个人对于社区的定位以及认同程度,决定个人是否会参与社区活动,参与哪些社区活动以及参与的程度。现代生活方式对于社区参与也具有很大影响。

五、提升居民社区参与的方法

通过居民广泛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社区问题能够得以解决,社区整体能够得以发展,居民的民主和权利意识能够得以提升,参与能力能够得以培养,因此,寻找提升居民社区参与的方法迫在眉睫。

1、培养居民的社区意识

社区意识产生与社区居民公共交往活动中,而社区公共交往需要有可供居民交往的平台,因此首先社区应大力建造这类平台,比如:建设各种公共健身娱乐设施、建设社区公共休闲室、搭建社区网上的居民论坛等等。除此之外,社区还应该根据居民的年龄、职业、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再次,充分利用社区的宣传优势,抓好社区宣传教育,以此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拓宽居民社区参与的渠道

居民社区参与渠道不足是影响参与率不高的一个原因,所以社区应努力拓宽居民社区参与的渠道。比如:社区可定期出宣传窗,将近期社区准备开展的活动和公共事务单独列出,以引起居民的关注;社区还可以设立面向居民的公共信箱,鼓励居民通过信件的形式向社区畅所欲言等等。当然渠道还有很多,但要想获得

的好效果,还得依赖于社区建设者在这一过程中的努力。

六、结束语

这是一次辛苦却又收获颇丰的社会调查。

在我以往的观念中,社区的公共事务是并不期待居民的参与的,社区建设的好坏全依赖于社区建设者的能力。但是,通过调查我发现我的这一想法是不正确的,社区建设的好坏是依赖于建设者和居民双方的。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是我们每个社区居民的权利。

不得不看到的是,居民社区参与实践率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仅仅是社区方面的原因,还包括我们居民自身的原因,比如,很多居民对于选举之类的公共事务参与意愿本身就不高等。因此,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作为社区居民,我们也应该明白,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是我们每一个社区居民的义务。

社区的建设关系到社会的建设,社会的建设关系到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期待在社区建设者和社区居民双方的努力下,我们的社区能够越来越完善,真正成为每一位居民可靠的依托,让每一位居民都能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总而言之,这次的社会调查让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术期刊

居民健康需求调查调查表--新

居民健康知识需求调查表 调查单位名称:缠溪镇卫生院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缠溪街道(镇/社区)居委会(村) 尊敬的缠 为了更好的满足您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以便我们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确保健康教育工作获得最佳的效果。我们将对您健康教育的需求,开展问卷调查请在您认为符合 性别:男□女□年龄:文化程度职业 一、健康素养 1、健康知识: (1)您是否吸烟(是否)您是否饮酒是否 (2)是否知晓吸烟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是否 (3)您是否知晓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 工作接触不会传播。是否 (4)您是否知晓成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低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90毫米汞柱;腋 下体温36℃~37℃;平静呼吸16~20次/分;脉搏60~100次/分。是否 2、健康技能 (1)您是否会测量脉搏和测量腋下体温。是否 (3)您是否知晓需要紧急医疗救助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是否 (4)您是否知晓抢救触电者时,不直接接触触电者身体,会首先切断电源。是否 二、慢性病非传染性疾病 1、您是否需要了解高血压病预防、症状和体征、治疗知识是否 2、您是否需要了解糖尿病疾病的预防、症状和体征、治疗知识是否 3、您是否需要了解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症状和体征、治疗知识是否 4、您是否需要了解肿瘤预防、症状和体征、治疗知识是否 6.您是否还需要了解其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知识。如: 三、传染病 1、您是否需要了解结核病防治知识是否 2、您是否需要了解流感防治知识是否

3、您是否需要了解乙肝防治知识是否 4、您是否需要了解梅毒、艾滋病防治知识是否 5、您是否需要了解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是否 6、您是否需要水痘防治知识。是否 7、您是否还需要了解其他传染病防治知识。如: 四、意外伤害 1、您是否需要了解骨折的简单处理是否 2、您是否需要了解中毒的简单处理是否 3、您是否需要了解动物咬伤的简单处理是否 4、您是否还需要了解其他意外伤害的简单处理。如: 五、感兴趣的传播形式及方法: A、讲座 B、义诊 C、宣传资料发 D、观看音像资料 E、其它 谢谢您对调查的参与及配合! 调查员:时间:年月日

国外有关城市社区的研究述评(1)

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4期国外有关城市社区的研究述评 程玉申 周 敏 内容提要:国外有关城市社区运行规律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①社会 变迁对城市社区的影响;②城市社区运行机制与过程;③城市社区类型。这些研究大 都以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为背景,不同经济社会类型的国家间的比较研究 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对城市社区概念的不同理解与界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 在理论与实际应用上的意义与价值。 产业革命引发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城市日益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基地,城市社区研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缘起并获得发展的。由于经验和知识积累所限,早期有关城市社区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对城市贫民生活和特定社会集团的观察与调查。20世纪初以来,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不仅使城市成为西方各国经济社会活动的主要舞台,也使得城市社区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对象。由于城市是政治、经济、社会诸要素向特定区位空间集聚的产物,因此“不管最终关注的焦点是什么,对城市的正确理解都需要跨学科的研究”(Knox,1987)。西方学者有关社区运行规律的研究成果往往分散在各种著述中,概括起来可以大致分为三个主要方面。 一、社会变迁对城市社区的影响 社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社会的缩影,因此社会整体背景的变迁必然会对社区及其运行产生各种影响。19世纪以来,西方学者着重就城市化对城市社区的影响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社区消失论 这种观点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滕尼斯(Tonnies,F.)、迪尔凯姆(Durkheim,E.)、齐美尔(Simmel,G.)和韦伯(Weber,M.)等古典社会学者对19世纪产业革命和城市化的社会意义的研究。尽管他们的思想存在许多重要差异,但其基本点仍是明显的,即:在前工业社会,普遍存在小规模的、相互熟识的、同质性较强的人群,他们参加同类的工作并具有类似的兴趣。由此,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趋于一致,容易认同某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与此相反,城市是经济专门化和交通运输技术创新的产物,城市居民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新的经济和社会组织形态的影响。在城市化社会里,人们的相互接触多了,但与家庭、朋友那样紧密的首属关系却不容易获得。同时,社会的分异产生了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抱负的差异,社会认同感将因此而削弱,其结果是使社区的存在失去应有的基础。 对城市化与社区运行关系进行系统研究并且产生广泛影响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沃斯(Wirth,L.)。沃斯在“作为生活方式的城市化”这一经典性论文中,第一次明确地把城市化理解为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过程,认为城市的本质是异质性,城市是“由社会异质性的个人组

交通调查统计分析报告

交通调查统计分析报告

————————————————————————————————作者:————————————————————————————————日期:

1. 居民出行调查统计分析 1.1. 居民出行次数 1.1.1. 平均出行次数 本次在泉州市进行的居民出行特征调查是小样本调查,共调查了200户居家,调查总人数为654人,调查有出行人数为614人,调查总出行次数2516次,人均日出行次数3.85次,有出 行者人均日出行次数为4.10 次。 1.1. 2. 不同性别的平均出行次数 表1-1 不同性别的平均出行次数 性别 调查有出行 人数 调查出行次数 人均日出行次数(人 次/天) 男 297 1259 4.2 女 313 1243 4.0 1.1.3. 不同年龄的平均出行次数 图1-1 不同年龄平均出行次数 4.20 4.29 3.81 4.27 4.37 3.99 3.88 3.73 3.40 3.603.80 4.004.204.40 4.606—1516—2021—2526—3031—4041—5051—60 >60 年龄 出行次数

从图1-1可以看出,年龄段在6~20和26~40岁的平均出行次数 较高,说明学生、青少年和青壮年人口的出行较多。 1.1.4. 不同职业居民平均出行次数 调查结果显示,公务员、个体劳动者和中小学生的平均出行次数最高,日平均出行次数分别达4.71次/日、4.94次/日和 4.34次/日。 1.2. 居民出行目的 泉州市居民出行主要目的是工作出行,占总出行的23.45%,其次是上学出行,占总出行的10.17%,见表1-2及图1—3。 图1-2 不同职业平均出行次数 工人 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 商业服务人员企事业负责人大专院校学生中小学生家务劳动者 个体经营户 其它 职员 农民0.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职业 出行次数(次日)

(正式)城市社区调查问卷

城市小区调查问卷 小区居民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完成我们的调查问卷。本次小区调查是为了了解您对您所在小区的熟悉和满意程度,为城市小区整体环境建设做出下一步的规划。在此,您只要对您所在小区的具体情况做出真实有效的回答即可,我们将会收集客观数据和信息在册,并保证不会泄露您的个人信息,再次感谢您的参与! ——四川警察学院“城市社区调查”课题组年龄 18 (岁)性别女职业学生受教育程度博士 一小区环境 1、您对小区总体环境的满意度如何? A、非常满意 1 B、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2、您对小区的绿化满意吗? A、非常满意 1 B、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3、您觉得小区的污染严重吗? A、非常严重 1 B、比较严重 C、不严重 D、无污染 4、您认为小区环境污染主要来自哪里?(可多选) A、噪音 B、污水 C、灰尘 1 D、垃圾 E、油烟 F、其它 5、您觉得小区及其周边的治安环境如何? A、很好 1 B、一般 C、不好 D、非常差 6、总体来说,您对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满意程度如何? A、非常满意 B、比较满意 1 C、一般 D、不满意 E、非常不满意 7、您认为小区目前缺乏的基础设施是哪些?(可多选) 1A、活动室 1B、停车场 1C、垃圾桶 1D、消防栓 1E、健身器材 1F、公共厕所 1G、警务室 1H、医疗室 I、照明 J、排水系统 K、其它 二社区管理与服务 8、您所在小区提供的服务有哪些?(可多选) A、养老服务 1 B、关爱青少年服务 1 C、助残服务 D、医疗保健服务 E、家政服务 F、小区治安服务 G、劳动就业服务 H、法律援助服务 I、文化娱乐服务 1J、环境绿化服务 K、其它 10、你与周边多少户邻居有沟通交流? A 、0户 B、1~3户 C 、4~6户 1D、6户以上

居民健康教育调查问卷

居民健康教育调查问卷 平凉市崆峒区上杨乡卫生院.公共卫生 平凉市崆峒区上杨乡卫生院辖区居民 健康教育调查表 A 个人基本情况 A1 姓名:______性别:1.男 2.女年龄: A2 文化程度:1.文盲 2.小学 3.初中 4.高中 5.大专以上 A3 婚姻状况 1.有配偶 2.离异 3.丧偶 4.未婚 A4 职业:1.在职 2.无业 3.离退休 A5 家庭人口数: 人 B 知识.态度.行为: 高血压 B1 你是否患有高血压,1.是 2.否(转B3) B2.1.患高血压后,你是否定期测血压, 1.1次/周 2.1次/月 3.1次/3月 4.小于1次/6月 5.大于1次/6月 6.没测过 9.不佯 B2.2.你知道患高血压后,采取哪些措施来控制血压?(可多选) 1.按医嘱服药 2.按医生建议调理饮食 3.保持情绪稳定 4.做适宜运动 5.不用治疗 9.不知道 B3 你认为一个35岁以上的健康人,每年应测量一次血压吗? 1.应该 2.有症状才测量 3.没有必要 9.不知道 B4 你认为高血压病人应如何控制血压?(可多选) 1.按医嘱服药 2.按医生建议调理饮食 3.保持情绪稳定 4.做适宜 运动 5.不用治疗 9.不知道

高血脂 B5 你是否做过血脂检查? 1.是 2.否(转B6) 5.1你是否有高血脂 1.是 2.否(转B6) 5.2你知道患高血脂后,多久测量一次血脂? 1.小于1次/6月 2.小于1次/年 3.1次/1-2年 4.大于1次/2年 5.没再 测过 9.不详 B6 你认为高血脂会引起哪些疾病?(可多选) 平凉市崆峒区上杨乡卫生院.公共卫生 1.冠心病 2.脑卒中 3.肿瘤 4.贫血 5.糖尿病 6.其它疾病 7.不会得 病 9.不知道 糖尿病 B7 你是否到卫生院做过血糖监测? 1.是 2.否(转B8) 7.1.你是否患糖尿病? 1.是 2.否(转B8) 7.2.你被告知患了糖尿病后,多久检测一次血糖或尿糖? 1. 1次/天 2. 1次/周 3. 1次/月 4. 1次/年 5.没再测量过 9.不佯 B8 多吃、多饮、多尿伴有体重下降是糖尿病常见症状吗,1.是 2.否 9.不清楚B9 你觉得糖尿病病人应该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吗? 1.是 2.否 9.不清楚 吸烟 B10 你吸烟吗? 1.是 2.否(转B11) 10.1.你平均每天吸烟( )支 B11 你认为吸烟对健康有害吗? 1.有 2.无 9.不知道

我国城市居民社区参与不足原因的文献综述

我国城市居民社区参与不足原因的文献综述 姓名:任蕾学号:1091610103 摘要:目前,政府和学术界都已经认识到,我国城市居民的社区参与严重不足。本文将针对社区居民参与不足的现状,来探索我国社区居民参与不足的原因文章对其原因的分析主要是从我国社区的行政性、利益情感、传统、社会资本以及性别等各个方面来做的综合分析。 关键词:城市居民社区参与参与不足 我国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研究及现状 社区研究在我国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其间由于历史原因中断了20多年,1979年中国社会学恢复以来至今,社区研究取得了新的发展:首先,符合中国国情的社区研究理论与方法正在逐步迈向成熟阶段。其次,社区实践己经从社区服务发展到社区建设阶段。社区建设的组织、目标正在逐步完善,新型社区的发展模式和经验也在被不断创造出来,我国的社区实践己经从社区服务发展到社区建设阶段。我国城市居民社区参与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参与渠道有所拓宽,参与的形式和内容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展,但是城市社区居民的参与现状并不是十分令人满意,居民的参与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参与意识薄弱,动员式,执行式参与是居民参与的主要形式。第二,参与领域狭窄,参与程度不深。第三,参与机制不完善,参与效益差[1]。第四,不同地域和年龄段的居民其社区参与意愿是不相等的。第五,社区参与人员不均衡。参与社区活动的人员以老年人为主,主要是离退休的老干部、老党员和工厂企业老职工等[2]。第六参与时间和参与行为零碎化,制度性不强。 社区参与是在全方位、多层面的社会变迁的宏观背景下,形成的结构性的运行机制,并以此为驱动力推动了微观层次上的社区发展和宏观层次上的政治、社会发展。社区参与能够促进社区内的良好互动,社区参与可以优化社区的资源配置,促进社区价值的高效整合,推动社会的总体变迁。然而目前我国居民参与现状的不足,阻碍了社区的深层次发展。 基于未来社区的更好发展,笔者在综合各种研究,相关文献基础之上,将各个学者的观点归纳总结,得出我国城市居民社区参与较少,动力小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以体制为原因的分析:行政型社区 (1)单位制导致普遍性的社区参与冷漠 单位是单位制度中联系国家与个人的中介。参与主体“单位人”和“社会人”

绿色出行环保调查报告

市居民绿色环保出行方式调查报告 班级: 组号:第一组 组长: 指导老师: 时间:2011.9.26—2011.10.30 居民出行定义:居民出行是指居民为完成某一目的(如上班、购物、

探亲访友、休闲娱乐等),使用某一种交通方式,耗用一定的时间,从出发地点经过某一路径到达目的地的位移过程。一般在可通行的道路上步行5分钟以上或使用交通工具单程距离超过500米即为一次出行。其目的是确定客流在城市道路上的分配情况。 调查目的:了解和掌握市居民出行的具体方式和相关影响因素,以便为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的推行提供直接的参考意见。 调查容: 一、调查对象:居民(工人;农民;士兵;教师;医疗;公 务员;学生;管理;个体;经商;服务业;自由职业者)。 二、调查对象的三个年龄段: 1)青年以上学或刚毕业不久出行居多。此年龄段上学出行一般为所有出行中较早的一个出行容。 2)中年以上班族为多,此年龄段为所有居民出行的主体,居多在此阶段也拥有了自己的小轿车。 3)老年以体育、娱乐休闲出行居多。 三、调查的主体容:居民日常出行方式 1)此表可反映出出行方式与经济实力的关系。 2)此表可反映出居民对市公交的满意程度 调查方式:抽样调查

调查围:市区。 调查时间:9月26日——10月30日 调查背景:现在人们对环保越来越关注,出行不只是追求舒适,也开始关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这次调查问卷就是想为绿色环保出行方式的推行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本次问卷共发放31份,总共收回29份。收回率:93.5%。其中有效问卷29份。有效率:100%。 现将问卷的个人基本信息统计如下: 居民职业情况频数分布表

社区居民需求调查问卷之欧阳家百创编

社区居民需求调查问卷 欧阳家百(2021.03.07) 了解居民需求 1、您的性别□ 男□ 女 2、您的年龄□ 30岁以下□ 31-40岁□ 41-50 □ 61-70岁□ 71岁以上 3、您的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中专、中技、职高)□大专□本科□本科以上 4、对社区中青少年群体,您认为需要开展哪些服务活动?( )(多选题) □A 心理辅导□B 专项训练(例如:自信心培养、智力开发等)□C 生涯规划□D情感辅导 5、社区中的老年群体,您觉得哪些内容的家政服务可以满足他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 □A 小时工、保姆服务□B 陪护□C综合修理□D 日常生活用品配送6、您认为在社区中是否需要开展老年人日间照顾服务?( )(多选题) □A 非常需要□B需要□C中立□D 不需要 7、觉得老年人日间照顾服务需要提供哪些项目内容?( )(多选题) □A 膳食提供□B文体娱乐□C接送□D卫生护理□E床位配备 8、以下各选项中您认为那些服务可以满足社区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多选题) □A文体娱乐□B 文化学习□C心理咨询□D 个案辅导□E 读报 9、您觉得社区中老年人教育方面有哪些内容可以为他们提供?(多选题) □A电脑培训□B 英语培训□D文明礼仪□E 健康饮食 10、您觉得这些专业服务项目应该有哪些专业队伍提供? □A专业机构□B专业社会工作者□C社区志愿者□D社区居委会□E 其他 11、在以下各项中,您认为哪些服务可以满足社区中老年人的医疗康复需求 □A日常护理□B日常体检□C健康知识讲座□D专家咨询□E医疗互助服务□其它 12、针对目前的医疗服务机构,您觉得他们应该在哪些方面提升他们的服务质量?

长春市居民出行特征调查

《南关区居民出行特征调查及出行预测》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近年来,随着长春市城市交通建设的不断完善与发展,长春市的交通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居民的出行也方便了许多。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小轿车、摩托车、助力车进入各家各户,这无形中也给城市交通带来了些许压力。居民出行调查是城市道路规划的基础性工作,为了解长春交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合理的规划建议;也为了更好的提高我们在工程研究中进行观察、认识、思考、分析的综合能力,在老师的安排与领导下,我们组对长春市南关区居民出行情况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任务 (一)通过得到的数据分析居民出行特征 (二)在此基础上进行2015年、2020年长春市南关区居民出行需求预测 三、调查对象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在长春市南关区以及朝阳区桂林路一带的居民。(学生、工人、服务人员、职员、公务员、教师、退休人员以及个体) 调查对象一共分为七个年龄段: 6-14 和15-19这两个年龄段一般以学生为主,出行的目的一般为上学。 20-29、30-39、40、49年龄段的人一般是上班族,出行目的一般以上班 为主;50-59、60岁以上的居民大多是退休在家,出行一般都是休闲娱 乐,购物。 (二)调查方法:现场实地问卷调查,为了确保问卷答案的真实性,准确性,调查员在调查时都是在被调查者旁边做指导,并与其交流,得到其家人 以及朋友每天的出行资料,这样大大节省了时间与人力,于此同时我们 还大量观察并且收集有关数据。 四、实施过程及结果 (一)制表以及划分交通小区 此次调查我们将南关区划分为六个交通小区以及朝阳区的一个交通小区,具体划分情况见附表1。 (二)调查内容 为了确保我们此次调查的准确性以及广泛性,我们分别对教师、学生、工人、服务人员、公务员以及一些从商人员进行了调查。并且此次调查内容我们主要侧重出发时间、出发地点、出行方式、到达地点、到达时间、出行费用几个方面。并且附带调查了出行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等,以便于我们分析整理数据。具体请见附表2。 (三)组内分工

居民健康调查问卷详细报告.doc

居民健康调查问卷报告 健康素养是个体获取、理解和应用信息以促进和维护健康所需的能力并作为独立的预测因子影响着居民的健康结局。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1 一、背景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健康素养是健康的重要决定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反映,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健康素养的提升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而不仅仅是卫生计生部门的事情。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是应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新发再发传染性疾病的主要策略,是提高公众健康水平的根本途径。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是"公共卫生领域的当务之急","各国政府应将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水平作为卫生和教育政策的一项明确目标"。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工作,将其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开展健康素养促进工作。2008年,原卫生部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制定下发《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方案(2008-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健康素养促进行动。2009年,将健康素养作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健康教育项目的重要内容,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实施。

2012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指标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和《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成为一项衡量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2012年,国家启动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健康素养监测是项目内容之一。 健康素养概念的提出与健康素养促进项目的实施是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不仅推动了健康教育工作的大力发展,对其他公共卫生领域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母婴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等,均是在健康素养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为及时了解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分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制定健康素养促进的干预策略,为各级政府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订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开展了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动态监测。监测结果显示,2008年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是6.48%,2012年是8.80%,总体处于较低水平。现将2013年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二、监测方法与内容 (一)监测范围 2013年健康素养监测在全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6个监测点开展;其中城市监测点150个,农村监测点186个;东部监测点126个,中部监测点96个,西部监测点114个;覆盖全国336个县(区)1008个乡镇(街道)。

浅谈国外社区服务相关研究综述

浅谈国外社区服务相关研究综述 论文摘要: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作为社会福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服务在世界各国都倍受关注。尽管在概念上它们的界定各有侧重,但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它们都是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在内涵上是相通的,其基本要素包括:社区是开展工作的地域范围;目的是发现和满足社区居民的各种需求;需要通过充分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和开发社区资源来达成目标。 “社区服务”是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名词,在国外相关领域,这一称谓较少被使用。根据笔者的理解,所谓社区服务,是指由政府、社区组织、志愿者等所提供的具有社会福利性和公益性的社区社会服务以及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助性服务。基于此种理解,笔者认为,国外与“社区服务”涵义相近的词汇有社区照顾、社区工作等。尽管在概念上,它们的界定各有侧重,并不完全相同,但是,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它们都是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在内涵上是相通的,所包含的基本要素包括:社区是开展工作的地域范围;目的是发现和满足社区居民的各种需求;需要通过充分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和开发社区资源来达成目标。因此,笔者在下文中所作的综述将涉及社区照顾、社区工作等不同概念。 一、研究历程 现代意义的社区研究开始于20世纪初,西方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社区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x-,t象,社区研究自一开始很快就进入了欣欣向荣、成果迭出的时期。其中,罗伯特·帕克(Robert.E.Park)、威廉·怀特(William FooteWhyte)、林德夫妇(RobetrS.LyndandHelenMer-rellLynd)等人的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38年,沃思(Louiswirth)在《作为生活方式的城市化》一文中提出了“社区消失”的观点,认为城市化引起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社会价值观差异增大,认同感被削弱,城市社区的存在基础被动摇甚至摧毁了。受“社区消失论”的影响,其后社区研究进入一段低落时期。20世纪60年代,“社区存在论”兴起,其代表人物是路易斯(OscarLew-is)和甘斯(Herbetr Gans),他们认为城市化和工业化虽然带来了城市社会中的科层分化和价值观的分化,但并没有导致城市社区的消亡,社区中的人际关系依然存在。同时,60年代在欧美国家风起云涌的“新社会运动”、“反贫困之战”以及形式多样的社区发展项目,有力地推动了社区的发展。在此背景下,社区研究和社区理论得以重新兴起。 伴随着联合国倡导的“社区发展运动”的普及,世界各国的社区发展倍受关注,社区服务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社区服务研究也进入繁荣时期。除社会学之外,政治学、心理学、行为学、管理学、犯罪学、医学等众多学科相继加入社区服务研究领域,跨学科的研究使社区服务理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各种理论和观点争奇斗艳,学术著作也层出不穷。 二、社区服务相关研究综述 (一)社区服务的价值 关于社区服务的价值和地位,学者们出于不同的政治立场和对社会福利的道德考虑,常常会做出互相对立的解释。一部分学者对社区服务持欢迎态度,因为他们认为它可以使更多的人承担起照顾自己和家人的责任,政府也可以从沉重的福利财政负担中解脱出来,此外,专业化的社区服务对于弱势群体的帮助会更为有效,也更有利于争取社区权益。例如,瓦思(Vass,1979)认为,社区工作组织或机构经常处于政府和居民的中间位置,为居民争取福利。社区工作可以在现存的制度内力求改革,以配合制度以外的抗争运动,取得里应外合、相辅相成的效果。布拉吉尔(Brager,1987)认为,社区工作是一项为弱势群体请命、消解民困的工作。海科(Hick,2002)认为,社区工作使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团结在一起,在社会改革中合力消除在社会上存在的结构性障碍。但是,也有学者质疑社区服务的地位,他们认为,社区服务是政府逃避对人民的福利责任的策略。例如,弗考特(Fou—cauh,1991)指出,社区工

关于城市道路的调查报告

关于城市道路的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各界、各地出于不同需要和其他地域的联系日益密切。而这种联系的建立与交通密切相关。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交通更是密不可分。为了让城市更加和谐美好,生活更加方便,我们必须了解和研究城市交通发展状况和限制因素以找出解决制约城市交通发展的方法,更好地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以武汉城市交通为实证,分析武汉城市交通发展现状,对武汉市城市交通的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并从制定有特色的城市交通发展规划、推进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加强城市交通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武汉市构建人性化城市交通的途径。 了解城市道路规划与城市规划、城市用地规划的关系; 了解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红线规划以及城市道路红线规划和横断面设计的关系及问题; 了解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平面交叉口、立交等设计和运营的矛盾和问题; 了解交通标志、标线、交通信号,加油站,公交、出租车停靠站,绿化,地上杆线、地下管线,排水设计等设计和运营的矛盾和问题; 了解沿线建筑物、单位、居民出行与城市道路交通的关系及问题。

其它内容 友谊大道徐东交叉口至铁机路交叉口。 第十六周,实地调查,整理调查资料;第十七周,查阅资料,分析主要问题,找出造成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第十八周,撰写调查报告。 1.概述 武汉是中国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汉水汇合处,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武汉市现辖11个城区2个郊区,市域总面积8467平方公里,主城建成区面积约250平方公里,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汉阳、汉口三镇组成。XX 年武汉市全市常住人口831万,主城区户籍人口370万人,国内生产总值134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万元XX年底,主城区车行道宽度在5米以上的道路总里程为 1310公里,总面积为2548万平方米,路网密度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人均道路面积平方米/人,道路面积率达到%。道路平均车速为公里/小时。道路网呈现环线+放射的格局城市内环线、中环线和外环线的西南环均已形成,10多个主要放射线构成主城与外部的交通联系。XX年全市机动车拥有量为万辆,近二十年来,车辆年均增长率达到11%,与此同时,道路里程、道路面积年均增长率仅为%、%,远远滞后于车辆增长。 武汉市确定的交通发展目标是:进一步发挥武汉作为全

乡村社区居民问卷调查

宜居乡村社区居民问卷调查 _______________省(市)______________市(县)_______________乡(镇)村 问卷编号__________调查人_____________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年月日

宜居乡村社区居民调查 说明 本次宜居乡村社区调研是“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村镇宜居社区与小康住宅重大科技工程”中的课题“乡村社区环境优化建设关键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课题将围绕在乡村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优化问题,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转运技术;因地制宜的农村有机垃圾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宜居社区人文环境建设和整治技术;宜居社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技术;宜居社区景观营造技术等方面内容的研究工作,为综合改造我国乡村社区环境,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提供技术支撑。本课题研究成果将结合示范试点,进行推广应用。 为了全面掌握我国乡村社区环境建设现状,准确地把握乡村社区干部、居民对乡村社区环境建设的真实需求,本次调研将深入基层乡村,希望各地乡镇政府相关部门、村委会和广大居民给予支持。 调研包含村委会调查和居民调查两大部分,每部分根据实际情况大致分为基本情况、健康评估、环境现状、生态资产和景观现状五块内容。 谢谢您的支持。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组 2013年-2014年

宜居乡村社区街巷、道路景观 1、您觉得社区道路的通畅性是不是很好? A通畅B还好C一般D不好 2、您觉得社区道路的污染情况如何?(可多选) A空气污染严重B噪声污染严重C一般影响不大D几乎没有影响 3、您觉得社区道路对乡村整体的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 A没什么影响B有一定影响C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D可构成新的生态环境 4、您觉得社区道路的绿化设置是否合理? A绿化丰富宜人B还好,有一定用处C一般,没什么感觉D 根本没有或没任何作用5、您觉得社区道路景观在乡村社区景观中的地位如何? A很有地域特色B基本展示了全村风貌C和别的乡村差不多D毫无特色 6、您觉得社区道路上哪种交通工具通过比较频繁?(可排序) A大货车B 小货车C小汽车D自行车或电动车E主要是行人F其他 7、您觉得社区道路的结构是不是合理? A很清晰B还行,外地人可能找不到路C一般,有的路不通D比较乱,找路挺麻烦8、社区道路有没有明显的等级差异? A等级明确B 有一定差别C路都差不多,没差别D等级不合理,重要的道路不突出9、社区道路的宽度能否满足需要? A路宽合理B有些路太窄,不容易通行C一些路太宽,浪费地D 没感觉 10、社区道路内的设置是否合理? A符合需要B没有人行道很不方便C没有必要区分人行道和车行道D没感觉 11、社区道路的安全性如何? A很好B好C一般D差 12、社区道路的路面情况怎样? A柏油路B水泥路C铺砖路D土路E其他路面完好路面有破损路面不好13、社区道路的交通标识设置情况怎样?(如路牌、方向牌、安全标识等) A有清晰的交通标识B有一些标识C基本没有标识D 没感觉 14、您对乡村社区道路夜间照明状况是否满意? A非常满意B主要道路有路灯C一般,路灯少D 晚上很黑,需要路灯E无所谓15、您对在乡村社区道路边的座椅,垃圾桶,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的看法 A位置不合理B数量不合适C无所谓D其他

关于城市社区治理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城市社区治理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城市社区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思考城市社区治理问题,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提出简单建议。 【关键词】城市社区文献综述 社区是社会结构中较为基本的社会单元,而社区治理是现代城市治理的基础性工程。目前,我国社区治理改革已取得较大成绩,逐步形成了多元合作治理的新格局。但是,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仍存在政府与社区互动不足、治理结构设置不合理、制度不规范等问题,严重阻碍着我国社区治理的良性发展。本文综合梳理国内外社区治理方面的研究文献,思考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简单建议。 一、国外关于社区治理研究的重要观点 (一)社区支持系统(CSS:Community Support System) 社区支持系统在美国的社区医疗保障制度构建方面贡献突出。目前,较为明确的社区支持系统概念是由美国国家心理卫生研究中心提出的:社区支持系统是一个为弱势群体提供必要帮助,满足其生存发展需求的服务网络,它可以使弱势人群免于在社区内遭遇歧视或排挤。 美国学者Judith Clark Turner、William J. TenHoor(1978)指出了社区支持系统需要包含的几大要素:对目标人群需求状况进行严格评估;协助目标人群获取受助资格;社区支持系统提供服务的能力可以持续满足人们生存、工作的需要,直到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在系统内的各个部分严格保护目标人群的权利,包括社区内及社区外,例如社区成员在社区外医院、企业的权利也要得到该支持系统的保护。 (二)社区能力建设(Community Capacity Building) 国外对于社区能力建设的定义较多,角度也各不相同。社区能力建设的代表性观点主要由Labonte R.、Laverack G.等学者提出。Labonte R.及Laverack G.(2011)认为社区能力建设是社区领导组织为了向社区成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而在完善社区议事流程、提升问题分析能力、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马来西亚科技大学的Noor Azmi Mohamad及Noraini Bt. Abu Talib(2012)等学者在综合研究了欧美发达国家及中国的社区治理问题后提出具有创新性观点。他们认为目前社区能力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社区发展框架的构建,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社区成员技能培训及能力评估机制,这样便可以为社区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几位学者还指出,失败的社区治理共有的问题是管理者能力

宁波市居民假期出行情况的调查报告.doc

宁波市居民假期出行情况 的调查报告

近几年来,宁波的旅游业发展日益红火,各旅行社也此起彼伏的出现,旅游更成了宁波市居民生活中一项不可或缺的事情。 于是,我们调查小组特地对范江岸小区进行了定点的问卷调查,一共发放100份,回收了100份,回收率100%。通过这次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宁波市居民,尤其是在假期的出行情况,同时也可从中发现本市旅游业的某些不足之处,能为有关部门提供点意见或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 1.出行情况: 根据问卷调查所得,宁波市居民双休日、节假日真正出行的人较少,且每次出行时间间隔较长。下面是些有关数据,即可证明:在家基本不外出的(包括在家休息、在家打扫卫生、给自己充电学习)占51.5%,剩下的48.5%包括了外出旅游、走亲访友和购物逛街,而真正外出旅游的也只占全部人数的15%。其中39.6%的人已经有1年甚至更多年没外出旅游了。 2.出行目的: 如今人们出行目的各异,休闲观光、探亲访友多种多样,至于宁波市民的出行目的如下图所示: 3.出行方式: 据我所知,如今的出行方式主要有两种,跟团出游和自助旅游。当然两种方式各有利弊,而我们74%的市民选择了自助旅游,原因很简单,多数人认为可以省钱,当然时间、路线方面可以自由支配,不像跟团去那么贵。 在问及旅游形式时,有将近一半的居民选择了传统观光型的旅游方式,这是与出行目的较为符合的。同时,我也发现有30%左右的人选择了野营探险型。这说明,在出行人之中年轻人占了不少的比例。 4.出行的注意点: 在居民的心中,我们在旅游时通常最担心的还是天气和安全两大因素。这两点直接能导致此次旅游的顺利进行,谁都希望一路顺风而去,满“载”而归,即使累点也无所谓。 当然问到黄金周是否愿意出行时,我所调查的11户家庭绝大部分都说不会,有的则不肯定。因为他们认为黄金周出行的人太多,交通拥挤,给旅游带来诸多不便;同时各种花费也随之上涨,自然不能尽兴而归,还不如其他时间出行更好。

社区居民生活习惯调查问卷

社区居民生活习惯调查问卷 您好,这是一份关于社区居民生活习惯的调查问卷。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回答这份问卷,请务必保证答案的准确性,您的如是作答将对本次调查的结果产生重要的作用! 1.您的性别是()。 A.男 B.女 2.您是否熬夜? A.是,经常 B.是,偶尔 C.否 3.您是否懒床? A.是,经常 B.是,偶尔 C.否 4.您有午睡的习惯吗?如果有,请问一般睡多久? A.没有 B.半小时左右 C.一小时左右 D.多于一小时 5.一天中您接触电脑的时间有多长? A.低于2小时 B.2-5小时 C.5-8小时 D.如果不睡觉,基本一直接触电脑 6.您平时有锻炼身体的习惯吗? A.有 B.没有 7.您一般锻炼一次用多长时间? A.低于10分钟 B.10-20分钟 C.20-40分钟 D.40分钟以上 8.您的锻炼一般以达到怎样的效果为主? A.舒展身体,调节状态,如瑜伽、体操等 B.发热出汗,加强心肺功能,如跳绳等,但时间较短 C.消耗热量,燃烧脂肪。如跑步、跳绳等,达到有氧运动要求(运动强度在中等 或中上的程度[最大心率之75%至85%],时间约15分钟或以上) D.其他,

9.您是否边看电视边吃东西? A.是,经常 B.是,偶尔 C.否 10.您的三餐时间是否正点? A.是 B.否 11.您是否吃宵夜? A.是,经常 B.是,偶尔 C.否 12.您是否不吃早餐? A.是,经常 B.是,偶尔 C.否 13.您是否以零食代替正餐? A.是,经常 B.是,偶尔 C.否 14.是否知道有‘平衡膳食’这一说法? A.知道 B.不知道 15.您觉得自己现在的膳食合理吗? A.合理 B.不合理 16.您是否暴饮暴食? A.是,经常 B.是,偶尔 C.否 17.您在空余时间一般干什么? A.进行体育锻炼 B.利用空闲时间‘充电’ C.玩电脑 D.睡觉 E.其他, 18.你是否有定期去体检? A.是 B.否 19.您是否经常打扫自己的住处? A.是

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评估报告

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评估报告 目录 序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背景 (2)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 (2) 三、主要结果 (2) 四、结论与建议 (3) 第一部分背景 (5) 第二部分调查方法与内容 (8) 一、调查对象 (8) 二、调查方法 (8) 三、调查内容 (9) 四、数据处理及分析 (10) 五、质量控制 (11) 第三部分结果 (13) 一、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和社会学特征 (13) 二、调查对象对健康素养调查内容的正确回答情况 (15) 三、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总体结果 (16) 四、中国居民具备5类健康问题素养的情况 (20) 五、中国居民对有关健康问题的正确回答情况 (24) 第四部分讨论 (27) 一、关于健康素养层次与内容的探讨 (27) 二、关于健康素养界定标准的探讨 (28) 三、健康素养的重要意义及与传统健康教育评价指标的关系 (28) 四、我国居民健康素养现状不容乐观 (29) 五、健康素养3个方面的划分 (30)

六、5类健康问题素养分类意义 (30) 七、局限性 (32) 第五部分建议 (33) 一、大力推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 (33) 二、努力探索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33) 三、定期开展健康素养监测,及时发布监测结果 (33) 参考文献 (35)

序言 一、背景 健康素养是健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提高我国公民健康素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2007年,卫生部组织医药卫生领域百余位专家,研讨并界定我国公民健康素养的基本内容。2008年1月,卫生部第3号公告发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以下简称《公告》)。《公告》是世界上第一份全面界定公民基本健康素养内容的政府文件。 为了解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在参考国内外健康素养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基础上,卫生部组织专家,根据《公告》内容,运用Delphi方法确定调查指标,编写了《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并结合中央补助地方项目,于2008年开展了全国范围的调查。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 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每省确定6个调查点,城市、农村点各3个。其中城市调查点除选取省会城市外,另随机抽取2个地级城市,每个城市随机抽取1个城区;农村调查点则为每省随机抽取3个县;全国共计192个调查点。回收问卷79542份,有效问卷79438份,问卷有效率99.87%。调查对象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5~69岁常住人口。 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健康素养内容、调查员评价3个部分。调查数据使用图像录入软件进行双录入核对,采用SAS 9.2统计软件进行双盲平行分析,调查结果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进行标化处理。 三、主要结果 中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48%。从健康素养的3个方面上看,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基本技能素养的人口比例

国内外民族社区研究综述

国内外民族社区研究综述 1引言“社区”是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术语,由德国社会学家T?nnies(1999)于1887年提出。20世纪20、30年代,以帕克(Park R E)、伯吉斯(Burgess E W)、麦肯齐(Mckenzie R D)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以都市社区为研究对象,对“社区”一词的内涵进行了重新的阐释,并发展出一系列社区研究理论(费孝通,1999)。在该阶段,大都市内不同种族和民族居民居住地得到了政府和学者的关注,以民族成员为社区人口构成主体,兼具社会性和民族性的特殊社区类型,即民族社区,成为研究的重心(高永久等, 2009)。 同一时期,以费孝通为代表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生首次将“社区”概念引入中国(费孝通,1999)。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和变迁,社区概念被赋予了更多具有本土特色的内涵,已经从一种具有精神和情感内涵的“社会类型”,逐渐演变成了以文化为核心、具有地域内涵的“地域性社会”(孙立平, 2001),并且在新的社会实践形式下出现了多样化的形态。在中国,民族社区主要指西北和西南少数民族聚集地内,以少数民族成员为主体,以民族社会成员的共同地缘和紧密的日常生活联系为基础的民族区域性社会,是一个兼具社会性和民族性的社会共同体,表现为小型民族社区(即一个村寨)或大型民族社区(多个村寨形成的地域综合体)。与国外民族

社区研究不同,受国内经济发展程度差异的影响,乡村地区的民族社区成为研究重点。 本文以“ethnic community”、“ethnic minoritycommunity”为关键词进行国外文献检索,以“民族社区”、“少数民族社区”、“民族旅游社区”、“民族旅游村寨”等为关键词进行中文核心期刊检索,并涉及关于“土著居民”、“乡村社区”、“旅游感知”、“城市空间结构”和“乡村空间系统”等领域,共计获取18本专著和百余篇论文。基于文献分析,对民族社区相关研究领域、方法、内容和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旨在对比国内外研究的不同,并对国内民族社区未来研究重点进行展望。 2国外民族社区研究进展国外民族社区的研究起源于民族人类学、社会学家对初民社会的原始部落研究(Boas,1974),通过典型社会学方法探索初民社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之后出现的以乡村社会学和乡村地理学为理论基础的乡村地 区少数民族社区研究,主要通过定性描述来分析乡村少数民族社区的历史和社会现象(陆翔兴, 1989)。二战前后,乡村民族社区研究曾出现一段时间的停滞,重心也转移到城市民族社区研究(Willbern, 1966)。 20世纪30年代以来,城市民族社区研究一直以欧美国家为主导,主要分析城市中本土少数民族和外来民族移民聚集地的生存状况、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Rosenblum et a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