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医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六大走向

医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六大走向

医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六大走向
医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六大走向

步教学法

“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 一导课导学 (1)导入新课,出示教学目标 教师要在学生自学之前让他们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感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而且可以在接下来的自学活动中做到方向明确,有的放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力求简明扼要,层次清晰,并在广度和深度上与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保持一致,既不降低,也不拔高。 (2)出示自学指导,指导学生自学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他们需要自学什么内容,怎样进行自学、可以用多长时间,最后要达到什么要求等等。学习有了具体的范围和要求,而且有了规定的时间限制,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了一定的压力,适当增加学习的紧张程度,提高学生自学的效率。如果在自学时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长期坚持下去,还有利于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增强自学能力。学生自学前的指导一定要具体、明确,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心中有数,才能在自学的过程中增强针对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自学”是指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积极的阅读思考理解课本知识,并内化到自身。教师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要进行一定的督查,及时表扬和鼓励那些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同时重点巡视中差学生,可以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使他们也变得认真起来。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得只关心一个学生或少数几个学生,而放弃了督促大多数学生。 二展示新知 教师在这一阶段,通过提问、学生板演等形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判断和归类整理,为有的放矢地进行“解惑”做准备。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是为了让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以便增强接下来的“教”的针对性,不致重复学生自己已经学会的内容。因此,这一环节称为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二次备课”。再者,提问时要尽量照顾到后进生,如果后进生都学会了,那么就可以保证全班同学基本上都已经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 三质疑解惑 “质疑解惑”是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结合“展示新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它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一定的梳理和必要的纠正、补充,同时也是对学生自学的更高一层次的深化和提升,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是极为关键的。 教师在“质疑解惑”阶段要做到三个“明确”:一是要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主要指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带有普遍性倾向的问题,也就是学生目前尚未掌握的教材内容,

医学模式的概念

从总体上认识健康和疾病以及相互转化的哲学观点就称之为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的概念: 模式:数理逻辑概念,即用一系列公式来表达形式逻辑理论。后引入到其他各学科,成为总结各学科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 模式可以理解为人们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指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科学发展水平条件下,人类为保护健康与疾病作斗争时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标准形式和方法。 医学模式的核心就是医学观。它研究医学的属性、职能和发展规律,是哲学思想在医学中的反映。 医学模式的演变: 医学模式是人类获取健康和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而不是由少数人头脑中臆造出来的。 医学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僵死教条,而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与人类健康需求的不断变化而转变着。 历史上主要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等几种医学模式。 1.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 人的生命与健康是上帝神灵所赐,疾病和灾祸是天谴神罚。因此人们主要依赖:求神问卜、祈祷。如:“巫医”等。 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 宗教是对自然力的屈服,并将其神秘化的结果;医学是对自然力的征服,并将其明朗化的结果。如古希腊医学,中医学等对疾病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比如古希腊的医学就认为,生命是由土、气、火、水四种元素组成,四元素与冷、热、干、湿四种物质配合成四种体液,即血液、黄胆汁、黑胆汁和痰。四种体液的协调与平衡决定人体的体质和健康。 中医 中医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人体各器官又与这五种元素相对应。他们相生相克,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保证人体健康。 致病因素有内因:喜、怒、忧、思、悲、恐、惊。

(19号)浅谈新课程形势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正文: 教学是教与学统一的活动,教和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服务,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相一致。因此,教学方式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模板,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教师教学方式的缩影。 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随着我市课改的逐步深入,当我们走进用新理念打造出来的新课堂,会深深地体验到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师生的角色正在发生大转变,新课程倡导的先进理念正在影响着教师的行为,并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学生也从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使课堂更具有了民主性、开放性,学生的学习行为变得更为丰富而个性飞扬,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学习习惯得到了真正的培养;课堂效率普遍提高,正向高效课堂迈进。 一、新课程倡导师生以一种全新的角色参与到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中。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由原来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教师与学生建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为师生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新课程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已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仅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而且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当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或讨论时,教师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教师应给学生思想上的支持与鼓舞,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 1

课堂教学改革案例

课堂教学改革案例 寺坪镇中心小学卞涛结合新课程教育理论观念,通过典型的课堂教学范例,即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此,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意义和如何实施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以抛砖引玉,带动我校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不断深化。 一、当前进行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背景:我国教育领域案例教学研究等词语出现较晚,但发展异常迅速,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已经形成共识,掌握了案例分析研究的方法与技巧,就可以快速地促进教师学生专业成长,从他人的经验中进行高效的学习。 (二)内涵: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是一种通过对一节具体的课堂教学情景的描述分析,对某些特殊情况进行引导讨论的一种教研方法,它是对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不能从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它通过教师自身参与研究,反思自身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实际能力。 课堂教学案例研究通过示范课、优秀课的展示或说课、评课活动等,提供了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教学方法的机会,即怎样具体地安排一节课,怎样分析各种任务,理解学生的活动,怎样设置问题或开展讨论,使教学中易出现的一些问题遍布于多种多样的实例中,并穿插在各个教师和各个情景之间,这些问题常常是隐蔽而不易察觉到的,但往往是大部分教师会在实实在在的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所以,每个课堂教学案例都有一个展开教学细节的网状结构,帮助教师对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进行反思。 (三)作用:通过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提供教学研究的资源,我们可以不必亲临现场就能访问多种多样的教学情景,“解读”不同教师的教学实践,实现资源的真正共享,促进案例研究的研究者、参与者及相关人员反思教学实践,深入思考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而调整或改进教学,实现教学工作的创新突破,对于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素质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1、解决教学问题的源泉。通过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可以了解不同教师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及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促进每一个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分享他人成长的经验,积累反思的素材,在实践反思中自觉调整、改进自己,提高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

赫尔巴特五步教学法教学案例

赫尔巴特“五步教学法”教学案例 贵州省瓮安县珠藏中学李华550416 课题:动能动能定律 一.预备;唤起学生已有的旧概念,提出问题,说明目的。 我们在初中学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就叫做动能,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质量和速度都有关系。那么,到底物体的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质量、速度有什么关系?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二.提示,提出新课题,讲解新内容。 【演示实验】:如右图所示,让滑块A从光滑的轨道上滑下,与木块B相碰,推动 木块做功。 学生描述看到的现象: a.让滑块A从不同的高度滑下,可以看到, 高度大时把木块B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 b.让质量不同的木块从不同的高度下滑,可以看到;质量大的木块把木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 从功能关系的定性分析可以得到,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则它的动能就越大。三.联结,把新旧知识相比较,建立他们之间的联系。 【物理情景Ⅰ】: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为V1 =0自由落下,当下落距离为h时,速度为V2 。 【物理情景Ⅱ】:一个初速为V1 ,质量为m的物体,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定外力F 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S,速度增加到V2 。 【物理情景Ⅲ】:一个初速为V1 ,质量为m的物体,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在摩擦力f 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S,速度减小到V2 。 【物理情景Ⅳ】:一个初速为V1 ,质量为m的物体,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定外力F 的作用下,沿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了一段位移,速度为V2 ,其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为f。 由前面所学的知识,归纳、推导出结论填入下表:

【结论1】:物体只受重力作用,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1/2mv2这个物理量的变化。 【结论2】:物体在只受一个动力的情况下,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1/2mv2这个物理量的变化。 【结论3】:物体在只受一个阻力的情况下,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1/2mv2这个物理量的变化。 【结论4】:物体在受阻力和动力的情况下,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1/2mv2这个物理量的变化。 四.总结,概括,得出结论。 通过上面的推导,我们可以得到:合外力F所做的功等于1/2mv2的变化。根据功能关系,合外力F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得出以下结论: 1.动能 【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质量与物体速度的二次方的乘积的一半。 【定义式】:E k =1/2mV2 ,(V是瞬时速度) 【单位】:焦耳(J) 【说明】: a.动能具有标量性,且只有正值。动能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b.动能具有瞬时性。在某一时刻,物体具有一定的速度,也就具有一定的动能。动能是一个状态量,与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相对应。 c.动能具有相对性。对与不同的参考系,物体的速度有不同的瞬时值,也就具有不同的动能,一般都以地面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d.动能具有不可突变性。物体的动能不会发生突变,它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外力对物体做功的过程或物体对外做功的过程。 2.动能定理 【内容表述】: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W=E k2-E k1 。(W是合外力所做的总功,E k1 、E k2分别表示初、

浅析刑法学教学方法

浅析刑法学教学方法 为您整理了浅析刑法学教学方法,希望和您一起探讨! 刑法学是高等学校法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一向在法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开设法学专业的各高等院校均十分重视刑法学的教学,力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刑法学的教学质量。根据国家教委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刑法学课程一共6学分,这在法学专业课程设置中是学分最多的。一般的法学院系开设刑法课程都历时一学年,将刑法总论和刑法各论分成上下两学期分别进行讲授。在国家司法考试中,刑法学的内容也占有相当大的分值。以上无不说明刑法学在法学教育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的刑法学教学方法一般是以课堂讲授式教学为主,辅以模拟法庭、案例教学等方式,个别院校还开设了刑事法律诊所,进行诊所教学,作为刑法学教学的必要补足。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法学院系要采用的具体教学方法,因此,对于人才培养目标,也就是培养哪一种类型的人才,必须要有合理的定位。从目前法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能够到司法机关工作的毕竟只是少数,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当前很多法学院系的培养目标。而刑法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在刑法学的教学中,要突破以往以讲授式教学为主的格局,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刑法学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 当前在刑法学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忽视实践教学环节。纯灌输式、说教式的讲授式教学法往往在刑法学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讨论式教学采用较少或者有些教师嫌麻烦干脆弃之不用。这样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教学方式过于呆板,难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司法实务操作能力,将来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刑法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刑法学知识体系掌握不够。一些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是上课听老师讲,记笔记,下课之后看教材复习。虽然刑法学课程一般都历时一学年,但其体系与理论内容都十分庞杂,课时还是远远不够的。例如,讲到刑法各论时,一般教师的做法都只能选取其中的一些重点罪名进行讲授,有些罪名因课时原因几乎根本无法涉及。况且,自我国1997年刑法典颁布之后,到现在已经有八个修正案,加入了若干罪名;与此同时为了司法机关在司法实践中能够具体操作,还出台了若干司法解释。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刑法典做到了与时俱进,而刑法学教学推陈出新的步伐却相对

浅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浅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就如何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面对课堂,如何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实效、高效,如何使物理课堂生活化,如何使课堂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阵地,如何创设开放平等实效的课堂,是每个物理教师面临的问题。本文从研究“三步骤”教学模式的形成“三步骤”教学模式的实施,“三步骤”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提高初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标签:实效性学生教师 我们面对课堂,如何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实效、高效,是每一个教师应该思索的问题,在现实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还普遍存在着很多“虚假现象”,甚至于一些公开课也是“作秀”的产物,如交往的形式化、合作的固定化、课堂的垄断化、问题的单一化、媒体的滥用等。我校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提高课堂实效性的路子,大胆地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在吸取了众多兄弟学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结合我校的实际学情,进行了“三步骤”教学法。现结合实践对“三步骤”教学法作具体阐述。 一、“三步骤”教学模式的形成 “三步骤”教学模式是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理论为模板,结合我校初中课堂教学的实际构建的一种教学模式。“导三步骤”教学模式的提出,不知凝聚了我校教师多少个不眠之夜。通过不断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不断地各地走访,学习各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地收集整理资料;不断地听课评课,掌握一线教师的教学情况;不断地交流、探讨、构思适合我们初中阶段的教学模式;不断地进行试验、修改、推行;不断地在别人的批评、指导中逐渐完善。下面我就把这一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给大家介绍介绍。 二、“三步骤”教学模式的实施 导、学、练三大模块不是课堂教学的具体流程,也不是教学过程的先后顺序,而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练的原则和方法,做到导中有学,学中有导,学练结合。 1.导 导就是对学习过程的引导和指导,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引导和指导,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过程遇到的疑惑和困难,进而完成学习目标。那么我们平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引导。 1.1导兴趣:教师要有目的的运用各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主动学习的热情。如在课堂上我们要想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与典型案例分析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与典型案例分析 (发表日期:2010-12-23 09:15)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我要分享 周明虎汪木兰封世新 南京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67 摘要:总结了“项目教学法”基本程序和实施模式中“确定项目任务—制定工作计划—组织项目实施—检查考核评估—总结评比归档”5个阶段,分析了项目教学法和常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的显著区别,然后以数控加工与维修专业方向实施系列化项目教学为背景,详细介绍了“CAD/CAM应用”和“数控机床电气设计安装”两个项目教学典型案例的具体实施过程,为推广应用项目教学法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教学改革;大工程观 1998年,南京工程学院先进制造技术工程中心与德国政府合作共建“南京自动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简称BAN项目),旨在学习借鉴德国高等工程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开展应用型高等工程(职业)教育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并采用了德国“3+1”的教学模式,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数控加工与维修专业方向作为试点,进行了“小范围、大幅度”的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行“项目教学法”,经过十多年的改进与完善,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培养的专业人才得到了行业的认可,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茅。为此,本文主要对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和总结,为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以现代认知心理学思想、自适应学习理论和探索性学习架构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人人参与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它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全过程。其目的是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出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科学研究和分析问题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等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法”的执行全过程包括收集信息、确定项目、制定计划、实施落实、成果展示与结果评价等。一般情况下,其基本程序和模式至少应包括以下5个阶段: 1.确定项目任务 通常由教师围绕专业能力培养要求和专业知识模块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并与学生一起充分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实现目标和具体任务。 2.制定工作计划 以学生为主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流程,并注重同学之间的交流以及与指导教师之间的沟通,力保项目计划切实可行。 3.组织项目实施 确定学生各自的分工和合作的形式,并按照自己制定的步骤和程序有效地开展工作。在

五步教学法

浅谈“五步教学法” 华岳小学刘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沿袭甚久、积弊甚深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是在教室这个专门设定的场所里进行的。教师站在讲台上向学生灌输与现实生活无涉亦不合乎学生理解力的系统性很强、逻辑性很强的教科书,学生则坐在固定的位置上,静听和记诵教科书。 这种方法是一种典型的以教师、教科书、教室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学生的活动、教室以外的世界是没有什么地位的。传统教学方法的目的在于使儿童获取知识。但这种知识脱离生活、不合学生志趣,结果学生虽能背诵它、记住它以应付提问、考试和升学,但却不能真正掌握它。学生处于消极的、被动的地位,兴趣、爱好受到剥夺和压制,能力发展和主动性受到压抑和束缚。 “五步教学法”的变革就是变教师讲授、学生静听的教学方式为师生共同活动、共同经验的教学方式;把书本降到次要的地位,活动是主要的,教学也不再限于教室之内。 而要想使经验、行动更有效能,就必须培养人的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思维起于直接经验得到的疑难和问题,而思维的功能“在于将经验得到的模糊、疑难、矛盾和某种纷乱的情境,转化为清晰、连贯、确定和和谐的情境”,在于“把困难克服,疑虑解除,问题解答”。 “思维就是明智的学习方法”,“就是有教育意义的经验的方法”。鉴于此,我们要将思维五步教学法法直接运用到教学方法上。 怎样培养思维能力呢?由于思维起于疑难的情境,所以培养思维能力的最首要因素是给学生提供一种合宜的情境。“持久地改进教学

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唯一直接途径,在于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要求思维、促进思维和检验思维上”。 对这种思维的方法应作广义的理解,不应把它看作我们一般所言的纯粹思维的方法。实际上,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方法、行动的方法,因为在这种思维过程中包含观察、分析、综合、想象、抽象、概括等多种能力的运用。这种思维方法还涉及知识的参与,涉及到对各种观念与假设的检验,因此这个过程更像是一种科学的“实验”。 五步教学法所体现的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变革,也不仅仅是教学论的变革,而是整个教育观念的变革。正是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揭示了五步教学法与传统教育理论的根本区别。这种区别就是以获取知识为目的还是以培养智慧为目的的区别。“知识与智慧的区别,是多年来存在的老问题,然而还需要不断地重新提出来。知识仅仅是已经获得并储存起来的学问;而智慧则是运用学问去指导改善生活的各种能力。”要的是人的智慧,即明智地行为、行动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教育以知识为目的并以知识来扼杀智慧,五步教学发现则以智慧为目的并以知识来增进智慧。对于活动而言,知识永远是从属的。 从更根本的意义上论述教育的。五步教学法在教学操作层面可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自学环节;第二步,学生交流;第三步,巩固所学知识;第四步,教师课堂小结;第五步,拓张延伸。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即情景与问题的关系、问题与探究的关系、探究与结论的关系和结论与训练的关系。要做的:既有步骤,又不唯步骤,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临床医学教学模式

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简介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加强医学教育工作的核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特别强调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应放在提高质量上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关键。随着《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推出、医学专业认证工作的开展,对于高等医学院校,进行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医学教育关注和改革的重点。临床医学作为医学教育的重中之重,临床医学的教学对于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临床教学阶段则是医学生迈入临床医师生涯的第一步,是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的关键性教学环节。 一、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后来扩展到包括教育学院、商学院、工程学院的教学改革中,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目前,PBL医学教育已经开始成为我国医学临床教学改革探索的新方向。 1. PBL的历史及概念 PBL医学教育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医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早在1956年,Bloom等人在比较了不同学习方法的学习效率后提出了PBL的概念。随后,这一概念得到了医学

教育者的关注。1983年,Schmidt详细论证了PBL教学方法的优点,倡议在医学教育中使用PBL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从此,对PBL的研究在世界医学教育领域展开,得到了较高评价。许多国家开始在医学教育中采用PBL。 PBL与传统教学法有明显区别。首先,学生们针对具体医学概念或病例提出问题,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随后进行独立资料收集、自学、研究等工作,最后回到小组中进行充分的讨论。这种方法使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可见,PBL并不是侧重于问题本身的解决,其特点是打破学科界限,围绕问题编制综合课程,以塑造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培养创新力和理解获取新知识、有效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PBL的教学有许多不同的方法,但是都遵循基本的原则和步骤。 2. PBL的基本授课方法 Albanese对PBL的授课方法给予一个基本的阐述。典型的PBL课程是由8~10个学生和一个教师组成一个研究小组。教师仅负责控制课程的进度。小组成员在一定时期保持稳定以便形成较好的团队关系。在每一次特定的情节教学中,由学生选出一个主席和一个记录员。课程开始时,根据所用教学材料(见后)的不同,由主席宣读或者大家一起阅读病例资料。如果使用真实病人,通常要求学生询问病史或者确定异常体征,然后回到教室讨论。学生可以得到或者自己查找相关的参考资料。教师的作用在于掌控课程进度并确保达到计划要求的教学目的,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规定的工作,协助主席制定表格以

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冶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条件。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如何建设一支适应高职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每所高职院校共同关注的问题。2008年7月,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被确定为国家示院校建设单位,在三年的示建设中,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果 示建设启动以来,根据“立足冶金,突出有色,服务,面向西部,辐射东盟,着力培养矿业支柱产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提出了建成6支“名师领军、能教会做”的专兼结合“双师结构”优秀教学团队;提升和优化全校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双师队伍建设目标。以专业建设为平台,围绕课程体系、教学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致力于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充满活力、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培养为重点,全面带动提升专职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教学能力。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科研和技术服务、接受业务培训,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和职教师资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使专业带头人成为专业能力强、教学业务精,善于学习、善于创新且具备整合专业领域各种社会资源的,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高职教育专

家。完善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聘请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兼职教师师资库,建设满足工学结合专业教学改革需要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省领先、国一流、东盟地区知名”的全国示高职名校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力量。通过国外培训取证,使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教学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 经过三年的建设,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优化。截止到2010年底,学校专任教师达到555人,中级职称人数达到389人,副高以上职称的人员为346 人,其中教授62人。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257人,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其中1人为后备人才),省级教学名师4人,校级教学名师26名,专业带头人达到70人,2008~2010年,学校具有技师和高级技师的人数达到374人,“双师型”教师达到478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名师工作室3个;六个重点建设专业聘请兼职教师127人,专兼教师比例达到1:1,教师队伍专兼比例日趋合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充满活力、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基本形成。 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具体措施 (一)多渠道提升教师四种能力 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培养为重点,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教学能力。

《预防医学》课程标准

《预防医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的独立学科。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观的改变,以及对医疗保健需求日益提高的形势下,本学科已成为与临床各个专业密切相关的医学主干课程。本门课程的学习状况与学生能否在今后的医疗卫生工作中认真贯彻大卫生观念、能否认真实施医疗、预防相结合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有密切的联系。预防医学教学的通过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验实习、录像、社会实践等。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自觉进行三级预防的医学实践。实验实习,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一定时间的预防医学社会实践,使理论进一步结合实际,提高解决社区卫生保健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健康的概念、三级预防的概念、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环境污染与健康的关系。 (2)掌握生活环境、营养与食品、生产环境和社会行为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基本知识。 (3)掌握疾病分布的概念及常见疾病的三间分布特点。 (4)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5)熟悉流行病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及其偏倚控制。 (6)熟悉传染病、慢性病预防控制的策略和措施。 (7)了解我国预防保健工作原则和基本组织施。 2.能力目标 (1)能应用现代预防医学观念和思维方法分析与环境、职业及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并掌握其防治措施。 (2)会水、空气、食物样品的采集方法和检测。 (3)能利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开展疾病和健康调查。

(4)能利用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卫生政策、卫生管理、卫生规划和疾病防治的策略和措施的制定。 (5)会分析、解释流行病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数据资料。 3.素质目标 (1)思想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实践要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 (2)人文素质:重视自身的人文修养,学会爱人,学会做人;努力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具有求知欲和终身学习的精神;具有科学的认知理念、认知方法和实事求是勇于实践的工作作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兴趣爱好。 (3)职业素质:发扬工匠精神,以极致的态度对待工作,精益求精、追求更美的精神理念;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质量、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具有改革求新追优精神;具有获取、评估、整合及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责任感。(强化预防为主的思想观念,并使学生初步树立群体医学观。培养和树立流行病学的研究思维方式。 (4)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具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能正确地看待现实,意志坚强,主动适应现实环境;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团队精神。 (三)参考学时 参考学时:64(理论54+ 实验10) (四)课程学分 课程学分:4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预防医学》课程内容和要求一览表

1国外医学教育模式分类与借鉴.

1国外医学教育模式分类与借鉴 高等医学教育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大学专业之一。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各国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教育层次和形式有所变化,或强调学历,或注重资格,或突出学位,各不相同。以目前情况看,按毕业后的第一学位或证书的授予情况,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1博士学位授予型 以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医学院指南》(2000年及截至于2003年6月30日的补充资料)为依据统计,全球有近半数(49.36%)的国家和地区为医学毕业生授予医学博士学位(有的国家授予内科学博士或外科学博士学位)[2]。其中美国和加拿大是此类型的代表。美国和加拿大的高等医学教育是在4年本科教育获得学士学位后进行的。医学院校的招生对象为已取得学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通过入学考试进入医学院再攻读4年医学课程,毕业授予医学博士(MD)学位。它们的医学教育制度中有三个可值借鉴之处:设置入学考试。世界各国高校的入学制度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考试制度”,一种是“证书制度”。考试作为一种标准,被用于决定学生是否能升入高校,而证书制度是学生凭中学毕业证书或其他证书就有进入大学的资格[3]。美国的本科毕业生在申请进入医学院前必须通过美国医学院入学考试(MedicalCollegeAdmissionTest,MCAT),加拿大的学生入医学院前也要通过文、理和面试三方面的考试[4]。医学院特设的入学考试,保证了医学生的水平和质量,也保证了医学教育的精英特性。在学期间参加国家统一考试。美国医师考试委员会组织的美国医学执照考试(UnitedStatesMedicalLicensingExamina-tion,USMLE)共分为三个阶段,学生在第二学年结束时必须通过第一阶段的考试(USMLEStepⅠ),在第四学年结束时必须通过第二阶段的考试(USMLEStepⅡ),否则他们将不能进入临床实习(Clerkship),不能毕业,也不能成为住院医师。实际上,参加并通过国家统一考试,使学生获得实习期间和日后行医所必须具备的合法资格,也是避免引发医疗争议和医疗纠纷的重要手段。加拿大的医学生在毕业时也要通过一次标准化考试,以标志其知识和技术达到了一定水平,否则不能从事医疗工作。毕业后区分全科和专科医师的岗位。美国和加拿大的医学生毕业后,需申请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完成培训后,其身份还只是全科医师,若想成为专科医师则需再经过几年时间的专科培训以获得资格。这样一来,由全科医师负责社区居民的普通疾病诊治和专科疾病转诊,不仅提高了医疗保健系统的运作效率,而且有利于控制医疗费用。 1.2学士学位授予型 据统计,授予医学学士类学位的国家占总数的21.79%,其中以授予内科学学士学位或外科学学士学位的占绝大多数[2]。此类国家主要以英国、瑞典、新加坡等为代表。高中或大学预科毕业生进入医学院校学习5-6年,完成规定的课程和临床实习后,即可获得医学学士学位。作为5或6年的本科医学教育,其课程体系和教学安排大体上与我国现行5年制的医学本科教育相似。但最大的不同在于:尽管医学也属于普通本科教育形式,但由于有一整套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以及对医学院校每年的招生严格控制,因此在其国家的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后,医学教育仍然能够保持较好的精英教育水准;医学生毕业后,区分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的就业岗位。严格限制招生名额与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比如,英国高校的招生对象为获得高中会考毕业证书的人,但其医学系、牙医系、药学系等专业由于名额有限,一般都采取筛选淘汰制招收大学新生[3]。瑞典高等医学院校的招生对象只为自然科学班级毕业且成绩达到4.8分以上的高中毕业生[5]。新加坡医学院每年招生不足300人,本科教育采取“严进严出”的方式,入学后还要通过每年的年考,由于最后一年的学位考试要求很高,评分极为严格,因此通过率较低,而未通过全数考试就不能被授予学士学位[6]。从另一项措施来说,英国、瑞典、美国等国家都已建立起一套高等教育质量保

本科刑法学教学反思及改革研究

本科刑法学教学反思及改革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民生权益刑法保障研究》(2014BFX021)、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12SFB5024)、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2013B121)、2014年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人文社科类)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本科刑法学教学应兼顾知识的科学性、时代性和学科衔接兼容性,应立足于社会现实需求和本科教育实际,服务于大学使命。以此为标准,可以发现本科刑法学教学现实与理想追求间存在相当距离。为弥补此项缺憾,学界需要检视当前刑法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思其功能实现上的效度,并在此基础上,围绕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问题进行改革和完善。 关键词:刑法学;本科教学;问题;改革 一、本科高校刑法学教学的“应然”定位 首先,在学历教育层次上,要立足于本科教学的实际状况。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条的规定精神,与专科层次立足于法律教育、研究生层次立足于法学教育不同,本科教育应涵括法律教育和法学教育。所谓法律教育,旨在向学生灌输“刑法是什么”的观念并对其制度性

内容和规则体系进行解释和说明。而所谓法学教育,重在向学生灌输刑法表象背后的深层次内容,表现“刑法应当是什么”和“刑法为何如此”的理论结构。本科刑法学教育是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过渡环节。此项特征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刑法规范解释,也要对刑法学的理论体系做出较为明确的阐释。 其次,从学科知识划分的角度看,本科刑法学教学既要立足于中国刑法学,也要旁及其他研究方向。一方面本科刑法学教育在教育层次上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为实现知识体系的衔接和有序过渡,本科刑法学教育必须要为未来的研究生教育打下基础,这就要求在本科阶段必须对比较刑法学、外国刑法学、国际刑法学的基本知识做些交待和阐释。另一方面,无论是从事研究,还是从事技术性、实务性工作,都需要在技能和知识范围上获得提升和突破。全方位的刑法学教育具有强烈的对比性色彩,建立在比较、借鉴意义上的学习具有更强的实践应用价值。 再次,从内容传授上看,本科刑法学教学既要强调知识的科学性、普适性,也要兼顾知识的时代流变性和学科兼容性。这种定位意味着教学工作应负载下列任务:第一,要通过横向比较了解刑法学知识体系的普适性和个别化趋向,并对类型性制度差异做出解释和说明。第二,要通过纵向比较,了解本国刑法变化和刑法学学术流变,并对其历史进行

经济法概论论文:浅谈“经济法概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经济法概论论文:浅谈“经济法概论”课程教学模式改 革 [摘要]“经济法概论”作为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形成以及培养守法公民、实现依法治国都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新时期对经济类人才的素质有了新的要求。搞好经济法教学、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是教师的职责。因此通过分析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对该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以期对该门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经济法概论;教学方式;案例教学 “经济法概论”是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实践性极强。学生学好经济法,对于规范其今后在实际工作中的经济行为、以法律手段维护本单位和自身的合法权益、保护社会经济秩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中国的现代化经济建设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与这一课程日益重要的地位和不断变化的形势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教学中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从现实角度出发强化该门课程在提升学生素质以适应社会需要方面的作用,是迫切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的问

题。 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薄弱,教学效果欠佳 经济法以社会利益为本位,包括国家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参与和管理,其内容博大精深。而对“经济法”课程的安排一般开在电大各专业教学的第二、三学期。在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学这门课程时,由于相关的前期课程开得很少,“法律基础与实务”、“法学概论”等又属于公共基础课,往往是大班、几个专业合在一起上课,教学效果较差,加上学生对这些课程不重视,所以,学生的前期基础知识几乎是空白。且“经济法概论”教学学时又相对较少,有限的课时无法容纳经济法浩瀚的内容,任课教师因学时过少和教学进度的压力,往往采用讲授的方法。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不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就会觉得这些法律条文、法理枯燥无味、抽象无趣。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材混乱,重点不突出 作为知识载体的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教师的无形助手、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托。科学合理的教材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目前其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内容过于繁杂深奥,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措施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措施 传统的以学科为体系的专业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难以适应信息化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以传统的专业课程结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更难以满足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现代企业的需要,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最终影响学校的发展。因此,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形势下,中职学校要走出发展困境,就必须创新教学观念,调整培养目标,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一、指导思想 1、调整培养目标,以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开 展模块教学,强化项目训练。 2、根据学生基础的差别采用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现阶段中职学校的生源普遍较差,而且参差不齐。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和统一标准的考核办法,难以适应学生的实际要求。根据新生入学考试成绩,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形式,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改变考核方式,制订相应的分层考核标准,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把同一专业划分为多个发展模块,让学生选择感兴 趣的模块加强学习,开展模块教学。 设置专业模块,有学生自己选择,将通过第二课堂、选修的形式来加强模块教学,让学生学有所长。在开展模块教学的同时,结合中职学校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行的考核形式,针对职业技能考核的实践操作项目,开展项目实训教学。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还要根据考核题库开设实训项目,有利于把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学有所用。 二、教学改革的目标 1 、优化教学思想: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学生成功;让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2、优化教学目标:坚持知识与能力、学习与创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五步教学法――数学教学模式简介精选三篇

五步教学法――数学教学模式简介五步教学法――数学教学模式简介 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是当今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要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能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且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情境导入 1.《课标》阐述: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要注意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

生、形成与发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情境设置的基本要求: (1)就相关内容的教学而言,特定情境的设置不应仅仅是敲门砖的作用,也不是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 (2)应当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 3.注意问题: (1)情境设置不应唯一的被理解为生活情景。 (2)应当更加重视对于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的不同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并切实做好两者间的必要转化,包括由日常数学上升到学校数学,以及由学校数学向现实生活的回归。 (二)探究体验 本环节包括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课标》阐述: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和意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相关主题